观后感一个都不能少范文第1篇
看《一个都不能少》
县区:凤 翔 县
学校:页渠中学
姓名:李 俊 蓉
年级:七年级四班:指导教师:张 亚 玲
一颗美好的心
看《一个都不能少》看了《一个都不能少》后,我有许多感触。
电影中的小魏老师真的很了不起,使人不得不钦佩她。她为了学生能够不惜一切,而她只有十三岁,十三岁还是那么的弱不禁风。而她为了谋生,已经踏上了当老师的旅途。十三岁,也许在我们之中很多初一学生也十三岁.同样十三岁,为什么那位小老师就活得那么精彩,那么有意义?
她像一颗被狂风吹到石缝间的种子,顽强,坚韧,被过往的人践踏,但又坚强的拼搏着!
是的!她顽强!你看!他被售票员从公共汽车上赶了下来,她用坚强的毅力走到了城里。你听!她正在问:“你是台长吗?”“你是台长吗?”多么顽强啊!她的呼唤唤醒了台长,唤醒了人心!
再顽强的人也会落泪,但“英雄落泪不是罪”!在她做节目时,在她找到学生张慧科时,却是泪流满面!
生活是天气,风雨之后必定有彩虹!生活是调味瓶,有苦与酸,必有甜与乐!在她找到学生张慧科之后,她的所作所为打动了人们,人们为孩子们捐钱盖教室,为她的学生捐学习用品和教学用具。
啊!魏老师!你具有最无私的精神!最美的心灵!最纯洁的心!
县区:凤 翔 县
学校:页渠中学
姓名:李 俊 蓉
年级:七年级四班:
观后感一个都不能少范文第2篇
“抓两头, 促中间”, 这句话常常被我们挂在嘴边, 而在实际工作中, 往往出现抓两头, 却忘记了后面半句话。在某种程度上, 班主任的教育工作似乎就是在围绕这两个层次的学生开展, 特别是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班主任老师, 有时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放在后进生身上的, 本人曾经带过一个中专班, 多个专业的混合班, 学生经常会搞出一些“大事”, 很让人头痛, 作为班主任不得不全力以赴管理好这些后进生。而位于中间的学生往往是遵规守纪、沉默寡言, 学习成绩一般, 平时也不挑头, 往往很不容易引起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更是觉得没有事情就好了。只有到了学期结束的时候要写评语了却写不出他们的特点来时, 或者突然有一个“中间层”的学生突然犯错了, 事情过后反思的时候, 才会想到平时对这些学生缺少了足够的关注, 他们事实上变成了被遗忘的“中间层”。
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 忽视“中间层”的学生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中间层”的学生和两头的同学比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所以客观上很难引起教师的重视;另一方面是对于教师来说一般会重视成绩较好的优等生, 有什么事情要安排、活动要参加都是先想到几个得力的助手, 而作为职业学校来讲更重要的是会关注和重视落后学生的转化工作, 因为这直接影响到班级教学秩序的稳定, 所以从主观上也忽视了“中间层”。正是由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 “中间层”的作用和影响被不少教师所忽视, 部分教师和班主任不太会把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中间层”学生身上。
曾经有心理学家做过实验:将实验对象 (学生) 分成三个组别, 对第一组成员主要采用赞美与鼓励的方式;对第二组成员采取不管不顾的管理方式;对第三组成员则主要以批评的方式为主。最后的实验结果显示, 经常被鼓励的第一组成员进步最快, 而总是受到批评的第三组成员有一些进步, 被放任自流的第二组学生则基本没有变化。这项实验证明, 所有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教师给予关注, 只是关注的程度可以有所不同。
从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来看, 绝大部分班级的学生都是呈现“两头小中间大”, “中间层”一般在人数上占据了主体地位。另外“中间层”的学生在心理上比较容易满足, 如果不能及时引导可能会滑入后进的行列。有时遇到一个平时沉默寡言遵规守纪的学生突然违纪了, 我们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实际上, 任何一个学生的个人行为都是有前因后果的。可见, “中间层”的状况及其变化将直接影响全班的整体面貌, 要使班集体整体优化就必须关注“中间层”这一中坚力量。基于上述原因, 班级任课教师必须对“中间层”加大关注力度, 充分调动“中间层”学生的积极性, 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一、鼓励助其不满
从我个人经验来看, “中间层”学生的工作并不难做, 甚至有时只要管理者的一个小小的暗示, 可能就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中间层”的学生比较安于现状, 既不想出类拔萃, 更不愿落后挨批, 这种满足现状的心理是造成他们甘居中游的主要原因。所以, 这类学生实际上更需要老师的帮助, 需要明确进取的目标, 选择学习的榜样, 突破思想的阻碍。作为老师, 要及时了解他们的动态, 不断肯定其各方面的进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曾经有一位学生, 一年级的时候都是非常不起眼的, 我也很少看到他跟其他同学交流, 更不用说参加班级活动了, 又一次他的同桌呕吐了, 他默默的拿起拖把打扫干净了教室地面, 我看到后马上表扬了他, 后来这位同学参加班级活动也明显积极了, 看到他的这些表现, 我一直不断鼓励, 他的家长也打电话来说在家里也表现的更好了, 提到在学校的事情明显比以前多了, 整个人开朗多了, 到毕业的时候他已经是我们的班委了。
二、竞争促其进取
所以“中间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并不难, 毕竟这一部分学生具备较好的素质, 只要教师加以合理的启发、引导, “中间层”就能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中间层”的积极状态, 将更好地对优等生产生促进作用, 使他们产生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 促进优等生继续努力;同时由于中间层的学生较多, 而且和后进生成绩较近, 使后进生看到了希望, 所以也能对后进生起到带动作用, 使全班形成一种“争强好胜, 不甘人后”的状态, 这样就会促使班集体的优化, 对于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具有重大的影响, 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也会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班级最优秀的学生并不都是一入学就表现突出的, 而更多的是厚积薄发型的, 他们往往很多一开始都是我们所谓的“中间层”学生, 本人近几年所带的班级情况也印证了这一点。因为职业学校和初中的学习方式、管理模式是有很大不同的, 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时表现好很容易, 能持之以恒的管理好自己, 自然会逐渐脱颖而出。
三、管理规其发展
转变教育的管理模式, 走出只抓两头忽视中间的误区, 切实加强科学的管理创新。在对班级中每个学生的进行评价时, 要坚持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 让学生养成不偏科的好习惯, 坚持德智体美的同步发展, 把学习与生活统一到对学生月度、季度、年度的评价方法中, 在综合评价方法中, 注意多方面引导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亮点, 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优秀的一面, 也要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把每个学生的素质提高、文化提高, 作为我们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就像有部电影讲的:一个都不能少!作为班主任, 我一直跟学生强调的一点就是:首先学会如何做人做事, 然后才谈到学习成绩的高低, 这也是我评价他们的基本标准。有一年中途接手的一个班级, 班上有一个学生在校表现比较低调, 但是一直跟跟父母处不来, 前一任班主任做工作也不起效果。经过了解和一段时间的观察, 我选择国庆活动之前单独跟她进行了一次谈话, 先了解了一些她个人和家庭的情况, 慢慢把话题引到她最爱好的跳舞上面, 一下子她眼神亮了, 最后是滔滔不绝, 我顺势邀请她参加这次的学校活动, 她不好意思拒绝就参加了。准备过程中我积极关注, 不时表扬, 当活动开展的时候我邀请了她父母参加, 当她表演结束的时候突然看到了父母, 当时虽然没有很多话, 但从那以后和她父母交流就再也没有听到负面的消息了, 为此, 毕业后她家长还专门打电话来感谢我。
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师生之间真挚的感情交流能唤起“中间层”学生的上进心, 作为班主任, 要时刻提醒自己, 不能仅仅只关注两头, 更要经常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 激发他们的积极因素, 引导他们全面发展。
摘要:职业学校的班主任的管理要求往往首先是不要出事, 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头, 特别是后进生身上, 往往最容易忽视大多数的“中间层”学生。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要时刻提醒自己, 通过多种方法, 以激励为主, 积极引导“中间层”学生的进步, 教育工作不应该忽视任何一个学生。
关键词:职业教育,中间层学生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