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高考字形题解题技巧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10-11
1

高考字形题解题技巧(精选12篇)

高考字形题解题技巧 第1篇

1. 原物推断法

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 所以它代表了一定的事物形象, 或者包含一部分的意义。所以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巧记字形。例如:“水龙头”为什么用“龙”呢, 只要稍微用心就发现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水龙头确实像龙的头的样子;成语“稗官野史”中“稗”就是微小琐碎的意思, 像随风摇摆的小草一样微不足道, 所以用“稗”;“通牒”为什么用“牒”呢, 意思是一个国家通知另一个国家并要求对方答复的文书, 古代用竹片写字, 俗称竹简、木简;“影碟机”为什么用“碟”呢, 究其根源, 影碟的形状就像吃饭用的盘子, 而我们常用的盘子在古代用石头做成, 用“碟”就没有悬念了。

2. 意义推断法

因为汉字同时也是表意文字, 所以, 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这个特点, 通过汉字的意义推断其字形, 比如:成语“怀瑾握瑜”, 比喻人有美好的品德, “瑾”和“瑜”都是“美玉”的意思;成语“蓬荜生辉”意思是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谦辞, “蓬荜”谦称自己的屋子, 小茅草屋, 所以必须是“蓬荜”;“殒命”中“歹”部首的字都与死亡或者危险有关, 如“死、毙、殓、殡、歼、殁、殇、殉”等等, 而“殒命”就是失去生命之意, 所以应该用“歹”部首;“学历”指的是学习的经历, 而“学力”指的是学问上达到的程度、力度。二者就很好记忆了。其实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很多。

3. 字形结构推断法

汉字中形声字很多, 基本上大部分的汉字有声部和形部两部分组成, 声旁表示声音, 形旁表示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表示意义的形部来猜测字形的正误。比如:“呕吐”需要用嘴, 所以用“呕”;“沤肥”需要用水, 所以用“沤”;“怄气”指心里面不舒服, 所以用“怄”;“讴歌”需要用语言, 所以用“讴”;“水蒸气”表示的是一种气体, 故应用“气”, 而“汽”表示的是与液体有关的东西, 比如“汽车、汽油、汽水”。通过分析字形本身的形部就可判断正误。例如:作揖 (需要用手) , 通缉 (需要用绳索) , 舟楫 (船是木质的) ;云霄 (与天空有关) , 元宵 (与夜晚有关) ;闲暇 (与日子、时间有关) , 遐迩 (与路途远近有关) , 瑕瑜 (与美玉有关) 。

4. 同结构推断法

汉字的构词方法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我们可以根据词语的结构或是构词法来判断正误。比如有些词成对使用。比如飘渺、缥缈, 伶仃、零丁, 辽阔、寥廓, 钉是钉铆是铆、丁是丁卯是卯。还可以运用同偏旁构词法组合成的词语, 根据其中一个来推测另一个。比如锦心绣口、谨言慎行、锦衣玉食、谨小慎微;攀龙附凤、伶牙俐齿、凤毛麟角、趋炎附势、青山绿水、一张一弛、提心吊胆。再比如震耳欲聋、振聋发聩, “聋”为上下结构的字形, “震”也是上下结构;“聩”为左右结构的字形, “振”也是左右结构的字形;再比如“文过饰非”和“闻过则喜”, 前者其中的“文”和“饰”都是动词“掩盖”之意, 所以选用有纹饰之意的“文”字;而后者指的是“听到过错就改正”, 所以选择当听说意思讲的“闻”。

高考英语填空题解题技巧 第2篇

1. 缺主语或宾语,一定是填代词或名词(多考代词)

例:She did not hesitate for long : although her father smoked a pipe only once in a while, she knew that this was a present which was bound to please( ). (广东高考)

解析:不定式后动词please缺少宾语,应填代词;又从文章和句子意思可知是给父亲买礼物,使他高兴,确定填her。

2. 如果句子基本结构完整,名词前面无限定词(冠词、不定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则设在该名词前的空格很大可能是填限定词。

例:It is said that a short-tempered man in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was very anxious to help( )rice crop grow upquickly. (广东高考)

解析:名词rice crop前还没有限定词,应当填限定词;根据句意,这个急性子人当然是急于使“他的”禾苗长得快,故填形容词性物主代词his。

3. 如果句子基本结构完整,名词或代词在句中既不作主语、表语,也不作动词的宾语时,其前面的空格通常是填介词。

例:When Jane got home, with her small but well-chosen present in her bag, her parents were already ( )table having supper. (20广东高考)

解析:分析句子知道名词table在句中不作主语、宾语,也不作were的表语,空格处应填介词,使table成为介词的宾语;根据having supper确定应填介词at,at table表示“在餐桌边,在进餐”,是固定搭配。

4. 如果两个句子(即两个主谓结构)之间没有分号或句号,也没有关联词连接或引导,则填并列连词或从属连词。

例: He was very tired from/after doing this for a whole day, ( ) he felt very happy since the crop did “grow” higher. (20广东高考)

解析:两个句子间是逗号且无关联词连接,则空格处一定是填关联词;再根据前一句他感到very tired和后一句子的very happy得出前后为转折关系,确定填并列连词but。

5. 和it有关的一些特殊句型也是判断纯填空题的一个重要技巧。

(1)根据it作形式主语或形式宾语的句型来判断空格处是否应填it。

例:She remembered how difficult ( ) was to choose a suitable Christmas present for her father.

解析:分析句子可知,宾语从句中真正的主语是后面的不定式to choose,空格处应填入作形式主语的it。

(2)根据强调句结构:“It is/was+被强调部分+ that/who+句子剩下部分”,来判断空格处填it还是that。

例: and ( )was only after I heard she became sick that I learned she couldn’t eat MSG. (广州一模)

解析:分析句子结构,可知该句为强调句句型应填it。

强调句判断方法:

将it is/was...与连接词去掉,句子仍然完整正确,就为强调句型。

(二)有提示词

1.动词:

(1) 给出的提示词为动词时,考生应首先分析句子结构,判断该动词在句中是谓语动词还是非谓语动词,或者是否需要转换词性等,然后再具体解题。

例: people stepped on your feet or ( ) (push) you with their elbows, hurrying ahead to get to a bargain. (年广东高考)

解析:提示词push在句中与stepped作并列谓语,要用一般过去时,填pushed。

(2)如果一个句子没有谓语动词,或者提示词与已有谓语动词之间是并列关系时,所给提示词就是谓语动词,此时要根据语境考虑时态和语态。

例:Her mother was excited. “You father has at last decided to stop smoking,” Jane( ) (inform). (2009年广东高考)

解析: 主句没有谓语,考时态和语态;根据文章意思可知Jane是“被”她母亲告知父亲决定戒烟的,确定应用一般过去时和被动语态,填was informed。

(3)如果句子已有谓语动词,给出的动词提示词也不作并列谓语时,则考查非谓语动词,这时要根据句子所缺成分和非谓语动词各自用法特点,选择动词-ing 、动词-ed 和不定式,具体确定方法如下:

提示词在句中作目的状语、only后的结果状语、情感形容词或动词后的原因状语时,通常用不定式。

例:For example, the proverb, “ plucking up a crop( )(help) it grow”, i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story. (年广东高考)

解析: 分析结构可知句子已有谓语is based,help在此为非谓语;根据句子意思,把禾苗拔高的目的是帮助它们长高,确定用不定式作目的状语,填to help。

(4)提示词给的是动词有时也会考查词类转换,考生须仔细分析句子结构,正确填词。

例:But Jane knew from her past experience that her( ) (choose) of ties hardly ever pleased her father.(2009年广东高考)

解析:分析句子可知,choose在同位语从句中作主语,且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her后,确定用名词形式choice。

2.形容词和副词

(1)提示词为形容词或副词,重点考察它们的比较等级、形容词副词之间的词性转换,具体解题技巧如下:

考察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等级。一般来说,如果有表示范围的in/of介词短语,用最高级;than的前面要用比较级,但考生要特别注意的是,在特定语境中, “than+ 比较对象”和表示比较范围的of/in短语常常被省略。

例:The water was simply the container for an act of kindness and love. Nothing could be __39__(sweet)”.(广东高考)

解析: 由语境可知,这水是好心和爱的表现,没有什么比它更甜了,这是省略了than the water的隐性比较级,确定填sweeter。

(2)形容词和副词之间的词类转换。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作状语,用副词形式;作表语、定语或补语,通常用形容词形式。

例:His teacher took a deep drink, smiled ( ) (warm), and thanked his student very much for the sweet water. (20广东高考)

解析: 修饰动词smiled要用warm的副词形式,确定填warmly。

延伸阅读:高考语法填空题考查范围

一、语境(上下文)

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 第3篇

主观题常见的题型有十种:

一、體现类

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回答这种题目时,应把教材中与材料相关的所有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答题时,应先写教材中的知识点,再采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说明它体现了这一原理即可,即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具体的解题思路是: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三梳理: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四作答: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二、反映类

即上述材料“反映了某一问题发生了哪些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或什么问题”等。解答这种类型题目的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即采用定点—联系—疏理—作答的解题思路。

三、分析类

运用所学的XX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或者结合材料分析XX知识。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阐明材料中的实际问题,这类试题往往难度大、能力要求高,要求我们尽量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原理。答题模式:“原理+材料分析”,其中哲学的答题格式是“原理+方法论+材料”。

四、为什么类

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或者找出材料的哲学依据是什么。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这类题型主要是针对某种现象或事件,考查我们对原理的理解和分析,有一定的难度。回答这种问题要求我们仔细分析材料,寻找好切入点,找出相应原理。

五、怎么办类

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字眼来设问。解答方法:一是熟记教材中提到的相关知识;二是总结材料中提到的成功的做法;三是找到材料中提到的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四是主体法散发。回答时必须把观点和材料相结合,切忌观点和材料两张皮,回答时注意多角度思考。

六、意义类

有“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等。首先要明确是经济意义、还是政治意义、或者是经济政治意义。其次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有些题目作答时还必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如描述国内经济意义: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3.(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4.(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等。

七、启示类

一般是“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应从三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先要分析材料;二是要明白我们应该怎么办,应吸取什么教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第三,结合设问和材料,抽象出给我们的启示。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是“原理+应该怎么办”,不必展开去分析,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八、认识类

从XX角度分析XX社会现象(或如何认识XX现象、看待XX现象)。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如谈谈对“台独”公投的认识,应先回答“台独”公投是错误的。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必要性(地位现状等)、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等。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如在文化生活方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此类题型由于没有规定具体的范围,难度很大,在07年和08年的高考中都没有出现,已经逐渐被指向明确的其他题型代替。如:为什么类、措施类、评析类。

九、评析类

用XX观点评析(分析、认识)XX观点XX看法XX行为。这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地全面分析材料中某一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分析某种行为的对错。既要看到其中的合理因素,又要看到非合理因素,并进行反驳,指出正确看法。

十、图表类

以图表为载体,连环设问,注重能力考查。近年图表题的比例不断上升,由原来主要考察经济常识到经济、哲学、政治都考。解答图表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找准信息。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七看:一标题、二设问、三横、四纵、五对比、六单位、七注解。

对表格内容一定要进行横比(说明两者的差距)、纵比(说明变化,增长或者减少)、不同表格之间的比较。通过图表内容的比较来说明一些经济道理,反映事物的变化发展、差距。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图表中的数据拐点、异点及有些年份(有特殊意义),也要准确理解。答题时忌离开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忌离开对图表的分析作答,忌照抄图表中的数据。

浅谈高考语文字形辨析题解答技巧 第4篇

一、阐释字源, 以形推断

在教学中重视阐释字源和分析字形构造, 对帮助学生了解汉字源流和演变, 正确识记辨析现代常用规范汉字形近字字形是大有裨益的。这就是所谓“阐释字源, 以形推断”。

2007年北京卷第1题C选项“即将、立即、若即若离、一言即出, 驷马难追”, 就涉及“即”和“既”这一组常用形近字的区别。

从字源、字形角度分析, 甲骨文中的 (即) 像一人跪坐于盛满食物的器皿旁, 准备用餐;因为嘴巴朝着器皿, 有趋向、靠近器皿之意, 由此引申出靠近 (动词, 例如题中的“若即若离”) 、立即或即将 (副词) 等义项。甲骨文中的 (既) 像一人跪坐在盛有食物的器皿旁, 而人的嘴巴却是朝着器皿的相反方向, 颇似扭头不看食物的样子, 意思是吃饱了, 表示吃饭的动作已经完成, 故“既”之本义是已吃完饭。由此引申出完结、终了、已经等义。C选项中“一言即 (既) 出, 驷马难追”之义是话已出口, 就不能收回, 一定要算数。从刚才字源阐释和字形分析上可以得出结论, “既出”有 (话) 已经说出口之义, 说话动作已经完成, 而“即”则不能表达这个意思。故“一言即出, 驷马难追”是错的, “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才是正确的。

运用“阐释字源, 以形推断”, 对于2004年全国卷2题A项中的“寒喧”和2004年天津卷B项中的“寒暄”, 2005年重庆卷D项和2003年北京卷第2题D项中的“裨官野史”等考题, 我们可以借助此法作出正确分析。

二、以义为纲, 以义辨形

作为音、形、意的结合体, 汉字首先是表意。仅凭读音, 我们就可以书写出许多不同意义的汉字来;这些汉字在意义上往往又是无法相互替代的。这类汉字读音相同 (或相近) , 甚至在语义上也极为相似, 迷惑性强, 书写时极易混淆, 辨析时难免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失误的可能性极大。众所周知, 单音节语素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 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一般也表示一个有相对稳定意义的语素, 从这个意义上讲, 我们常用“字义”这一说法, 其实指的就是语素义;辨析汉字要坚持“以义为纲”的原则, 据字义辨字形。

我们来分析一下2012年山东卷D选项“推辞、观摩、元霄节、伶牙俐齿”中的“元霄节”, 2012年重庆市高三考前模拟测语文试卷D选项“霄汉、售罄、电影角本、李代桃僵”中的“霄汉”, 是否正确呢?2001年全国卷是“响彻云宵”还是“响彻云霄”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宵”和“霄”。“宵”和时间有关, “宵夜”“通宵达旦”等都和“晚上”这个时间有关系;“霄”和云、天空等有关, “重霄”“九霄云外”等都和天空这个空间有关系。由此可知“元霄节”“响彻云xiāo”应写作“元宵节”“响彻云霄”。

根据“以义为纲, 以义辨形”, 不难对2012年湖南卷第2题A项中的“宁缺毋烂”, 2011年重庆卷C项中的“搬师回朝”, 2008年山东卷A项中的“吉人自有天象”等题作出正确分析。

三、以音定义, 以音辨形

现代汉语音节区别于其它语言特别是印欧语系诸语言音节的最重要的特点, 是音节的表意性。汉字是字形、字音、字义的统一体, 又是整字、单音节、语素三者的整合。所以一般认为, “表意”是汉语音节的本质特点。中国语言学家吕必松近年在《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一文中就明确指出“汉语的音节能够代表固定的意思”。老师在教学中指出汉语的音节具有表意特点, 借助音节概念, 帮助学生逐步建立“音节-整字”的一对一或者一对多联系, 强化以音定义, 以音辨形的技巧意识。

我们先来看看2011年江苏卷第10题“A、归根结底、旁征博引、莫衷一是、舐犊情深;B、察言观色、胜卷在握、美轮美奂、醍醐灌顶;C、孺子可教、随遇而安、铩羽而归、相形见拙;D、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咳不容缓、沧海桑田”, 哪一项没有错误呢。B项中, “胜卷在握”是辨析重点。“胜卷在握”的写法对不对呢?如果在平时我们读这个成语时读音是“shèng quàn zàiwò”, 那么我们就可以据音定字, 判定“胜卷在握”是错的, 因为它的读音是“shèng juǎn zàiwò”, 与我们平时的读音不符。C项中, “相形见拙”是难点。“相形见拙”的写法对不对呢?我们读一读相形见拙的“拙”, 读zhuō, 同“笨拙”和“弄巧成拙”的“拙”;进而发现平时我们读“相形见绌”的“绌”字, 读音是“chù”。因此据音定字, 判定“相形见拙”是错的。D项中, “咳不容缓”的写法对不对呢, 重点辨析“咳”字。我们不妨读一读整个成语, 如果平时读这个成语, 读音是“Kè不容缓”, 就会发现“咳”的读音是“ké”, 与“kè” (刻) 不符。因此我们可以判定“咳不容缓”的“咳”是错的, 因为它的读音是“ké”。根据读音, 轻松判定答案选A, 其他选项中的“卷”应为“券”, “拙”应为“绌”, “咳”应为“刻”。

所以, 用“以音定义, 以音辨形”的方法, 我们可以很容易判断2012年天津卷2题B项中的“渲泄”, 2012年江西卷2题C项中的“旁证博引”, 2011年天津卷4题C项中“巨挚”, 2009年浙江卷B选项中的“偏面认识”和D选项中的“高潮跌起”等都是错误的。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

高考化学实验题解题技巧 第5篇

高考化学实验题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实验题解题技巧之验证性实验题

考查物质性质,一般还包括物质制备过程。根据实验要求来分析验证每一种性质的实验原理,根据实验原理寻找所需要的实验试剂,再根据互不干扰原则来确定性质验证的先后顺序。

步骤:物质制备过程→性质验证过程→尾气处理过程

物质制备过程与第一类相似。在性质验证过程中,关键在于分析不同性质验证的先后顺序的处理。例如验证碳和浓硫酸反应产物的验证实验中,首先产物有水、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先分析每种物质验证所需的试剂,试剂的选择需要反应中有明显的实验现象,验证水用无水硫酸铜,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硫用品红溶液,再分析相互之间是否存在干扰,就会发现二氧化硫也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就要求在验证二氧化碳前先验证二氧化硫且将二氧化硫除尽,防止干扰二氧化碳的验证。

高考化学实验题解题技巧之制备型实验题

实验考察以某一物质的制备为中心来展开。

步骤:原料制备和净化过程→物质制备过程→净化除杂过程→物质收集过程→尾气处理过程

在原料处理过程中,从实验原理出发,找到所需要的实验原料,例如氮气的制备,可以从空气来提纯,也可以采用按盐和亚硝酸盐来制备,还要除去其中的杂质氧气和水。

物质制备过程中,主要考察包括实验仪器的选择和组装,实验试剂的选择和加入的先后顺序。例如氯气的制备,根据实验原理,采用固液加热装置,选用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及酒精灯加热的装置组合;在氨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就要采用直玻璃管通氨气及酒精喷灯加热的装置组合。

在净化除杂过程中,首先要分析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有哪些,每种杂质所采用的除杂试剂以及除杂的先后顺序等,例如在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时,制备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采用的除杂试剂是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先后顺序是先除氯化氢,最后除水。

在物质的收集过程中,分析物质的状态和性质,采用合理的方法来收集产物。例如氨气的收集就根据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或集气瓶的导气管是短进长出的方式;如氯化铝的收集,根据其易凝华的性质,在收集氯化铝时,应采用装置浸泡在冰水中的方式来提高收集效率。

尾气处理过程中,从尾气性质入手,分析所采用的试剂。例如氯气的处理采用碱液来反应除去;如氨气的处理采用湿润的棉花或倒扣漏斗的盛水烧杯。

高考化学实验题解题技巧之探究性实验题

这类题型一般难度较大,学生失分比较多,主要体现在学生不能准确的把握出题人的意图,但是问题的难度又不是很难。

从实验目的出发,提出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推测实验现象→得到实验结论。

在实验假设提出时一般情况是二到三种组合,例如浓硫酸与铜反应,试管底部的固体残留物可能是:①CuO ②Cu2O③CuO和Cu2O,再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来

验证,但要求有明显的不同实验现象,再根据实验现象组合来得到实验结论。

定量测定实验题

这一类题型除了考查实验外,还结合计算,且计算比较复杂,难度较大。步骤:确定待测物→性质分析,确定实验原理→组装实验装置→结合数据,计算。

由于是定量实验,不需要有明显的实验现象,但一定要有量的变化,且要是便于测定的量,如沉淀的质量,溶液质量变化、干燥管的质量变化等。在实验装置的选取和组装中,要分析空气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实验装置中残留物对结果的影响、空气倒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等。如有干扰,则要选加装置来排除干扰。

高中化学实验题常见现象汇总

1、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3、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4、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5、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6、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7、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8、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9、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10、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11、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12、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13、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14、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15、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及技巧

(1)守恒法:包括原子个数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法、质量守恒法等。

(2)极值法: 从问题的极端去思考、去推理、判断,使问题得到解决。

(3)讨论法:当题中含有不确定的因素时,对每一种可能情况进行的讨论。

(4)量量关系法:利用已知量物质与未知量物质之间的关系来解题。

(5)数形结合法:将复杂或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形象的图形互为渗透、互相补充。

(6)差量法:运用前后量的差,根据方程式中的计量数的关系直接求解。

(1)定量问题定性化;

(2)近似估算;

(3)运用整体思维,化繁为简;

(4)利用图象解题等等。

(1)注意解题规范格式,这方面主要是指要带单位运算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的规范格式。

(2)注意分步作答。每年国家考试中心的评分标准都是分步计分,往往分步计分之和不等于总分。

(3)注意有效数字的取用近年来有效数字的取用越来越重视,在平时的练习中就要引起注意。

1.0价配平法

当化学方程式中某些元素的化合价较难确定时,通常采用0价配平法,所选配平标准可以是反应物,也可以是生成物。

2.万能配平法

万能配平法所配平的化学方程式只是原子个数守恒,化合价的升降总值不一定相等,因而不一定正确,虽然中学阶段很少遇到这样的化学方程式,但在最后进行化合价升降总值是否相等的验证,还是必要的。

3.合并配平法

关键是找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两种物质间的某种数量关系,常用方法有:

(1)通过某种物质的分子中原子间的数量关系,确定其他两种(或多种)物质的数量关系。

(2)通过电荷守恒等方法确定其他两种(或多种)物质的数量关系。

4.拆分配平法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第6篇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因此,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从而读懂作者的感悟,领会文章的主旨。高考试卷中的散文阅读几乎每年都有这方面的命题。

2.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展现。高考试题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思路的把握能力。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3.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描写细腻,表达深刻,内涵丰富。高考散文阅读命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散文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语言进行鉴赏。鉴赏散文的语言,只有联系文章的主旨,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细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也是阅读散文的基础。

4.正确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象征手法、修辞技法等等,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高考试题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透视学生的阅读品位。所以,阅读散文还要注意鉴赏常见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

5.精心组织符合要求的答案。高考散文阅读试题,多数问题的答案在原文中都有照应、有暗示,甚至直接暗示。这就告诉我们,回答问题要善于从原文中抽取关键语句,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整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精练确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其次,我们要明辨试题类型,遵循答题程序

类型一:考查“是什么”。主要包括“说说这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某某词或句子的含义是什么”。答题对策为:

1.掌握语句的特点。一般说来,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总是有表征可寻的。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语句。从表达方式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发表议论的语句。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或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和结尾处的语句等。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

2.理解本义,内引外联。词语或句子的本义,即词语的词典义、句子的浅层意义。可先将词语的词典义、句子的浅层意义把握准确,然后联系语境对其本义进行引申。

类型二:考查“怎么写”。主要包括文本怎样布局谋篇、思路层次如何安排、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等。答题对策为:

1.明确谋篇布局的方法。散文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动静结合、想象、联想、象征、白描、细节渲染、反语、烘托、对比等。

2.掌握基本的答题程序。考查文章谋篇布局、思路层次类题目的答题程序一般是:首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得出谋篇布局或思路层次的特点。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散文的结构层次主要有总分式、承接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理出结构层次,文章的思路也就清楚了。其方法通常是从综合归纳各段内容入手,有主句的文段,把主句画出来,内容相近的段落可以合并概括。其次,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文章是如何体现该特点的。

考查文章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类题目的答题程序一般是:①判定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手法;②指出该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的作用;③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这样写的好处(即表达效果)。

类型三:考查“为什么”。比如开头为什么这样写、结尾为何要这样处理等。答题对策为:

1.掌握写作技巧的作用。散文的结构手法有伏笔、线索、转换、过渡、照应、详略等。其作用为: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承上启下,首尾呼应,深化主旨,卒章显志,等等。

2.遵循基本的答题程序。首先指出题目中的内容使用了什么写法(用术语),其次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所在,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对其作用进行总结。

高考数字题命题规律及解题技巧 第7篇

2011-2013年高考试卷计算题或通过数字判断经济现象的试题在新课标卷Ⅰ、新课标卷Ⅱ, 山东文综卷、浙江文综卷、安徽文综卷、福建文综卷及上海卷、江苏卷中均有出现, 成为命题的一种趋势。2013年各套试卷考查的重点主要侧重于劳动生产率、外汇汇率、恩格 尔系数、利润率、财政收入与支出、投资理财、对外贸易等多个方面, 本文通过对2013年典型试题的分析, 希望找出数字题命题的一般规律及解题技巧, 为考生备战2014高考提供一点启示。

命题规律一:汇率变化及其影响的考查成为不变的主题

近3年高考对外汇汇率的考查基本上每年都有涉及, 成为高考命题永恒的主题。特别是2013年高考新课标卷Ⅰ不仅考查外汇汇率, 而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难度, 通过汇率变动考查利润率的变化。

做好外汇汇率变化及其影响这类试题的关键:一是判断清楚是外汇汇率跌落还是升高, 本币是升值还是贬值;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判断是有利于进口还是有利于出口, 是有利于对外投资还是有利于吸引外资, 是有利于出国留学旅游还是出国留学旅游费用增加;三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判断汇率引起的其他变化。

【例】 (2013新课标卷Ⅰ13) 中国H公司与美国某公司签订服装出口合同, 约定服装单价为24美元, 一年后交货。H公司生产一件服装的成本是144人民币元。签订合同的同时汇率为1美元=6.32人民币元, 交货时为1美元=6.27人民币元。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 H公司交货时的利润率比签约时的利润率 ()

A.下降0.83%B.下降0.76%

C.上升0.83%D.上升0.76%

本题主要考查利润率和汇率的关系。由于利润率与汇率交叉, 本题属于数字题中的较难类型。做好本题必须准确把握三个知识点:一是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二是根据材料提供的数字准确判断外汇汇率是升高还是跌落;三是根据外汇汇率的变化准确判断交货时人民币是升值还是贬值, 进而判断利润率是上升还是下降。

签订合同的同时汇率为1美元=6.32人民币元, 交货时为1美元 =6.27人民币元, 故人民币升值, 美元贬值, H公司的利润用人民币表示应下降, 排除C、D两项。再通过计算可知签合同时的利润为246.32-144=7.68, 交货时的利润为:246.27-144=6.48可知交货时的利润比签合同时少了1.2元每件。根据利润率的公式, 1.2÷144100%, 其利润率下降了0.83%。故选A。

命题规律二: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考查

近几年高考数字题 或通过数 字判断的 试题, 有一鲜明的特点是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考查, 注重对学生扎实的理论素养的考查。从对2011-2013年上海、浙江、海南等地试卷的分析看, 试题难度虽然不大但都体现了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这一特点。特别是2013年上海卷仅涉及简单的恩格尔系数计算就可通过比较得出答案。

做好此类题, 最重要的是要有扎实的理论素养, 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

【例】 (2013上海政治卷14) 下表为2011年江苏省、浙江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和食品支出。同年, 上海市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48%。据此可知, 三省 (市)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排序正确的是 ( )

A.浙江>上海>江苏

B.浙江>江苏>上海

C.江苏>浙江>上海

D.江苏>上海>浙江

该题主要考查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及三地的排序。学生做好本题需要准确掌握恩格尔系数的概念。按照教材对恩格尔系数的表述,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根据表格可以得出江苏省2011年的恩格尔数为6061÷16728=36.12%, 浙江省2011年的恩格尔系数为7066÷20437=34.57%。由此可以得出, 三省 (市)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排序应为江苏>上海>浙江。本题选D。

本题属于计算题中简单型试题。只要准确掌握恩格尔系数的概念, 认真计算, 作出正确的判断并不难。

命题规律三:注重学科主干知识及其关系的考查

2011-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 包括北京文综卷、新课标卷Ⅰ、新课标卷Ⅱ、广东文综卷、浙江文综卷、安徽文综卷、天津文综卷等都高度重视学科主干知识及其关系的考查。如财政收支的关系、财政收入与居民收入的关系、纸币的发行规律与货币的流通规律、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和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国家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意义等, 各地高考试卷均有大量试题出现。

因此, 做好本类试题要熟练掌握教材的主干知识, 自觉构建知识体系, 形成知识网络。

【例】 (2013北京文 综卷30) 下表是2011年北京市部分经济指标的年度增长率。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推出2011年北京市

A.财政收入高于财政支出, 出现财政盈余

B.个人所得 税收入占 财政收入 的比重上升

C.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速过快抑 制了财政收入增长

D.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抑制了个人所得税增长

本题主要考查财政税收的知识。财政税收的知识属于主干知识和核心考点。多地高考试卷均对此有所考查。做好本题要求学生准确分析表格的信息, 并调动书本知识, 对材料提供的信息关系进行判断。材料列举了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及个人所得税的年度增长率, 由于是增长率而不是绝对值, 因此, 虽然财政收入的增长率大于财政支出的增长率, 但通过表格仍无法判断2011年北京市财政收入是高于财政支出, 出现财政盈余, 还是财政收入是低于财政支出, 出现财政赤字, A不能选。社会 保障和就业支出的增长并不一定会抑制财政收入增长, 只要分配政策合理, 两者可以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C错误。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恰恰有利于而不是抑制个人所得税增长, D表达错误。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个人所得税增长率提高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增加。因此, 本题应选B。

命题规律四:投资理财及其选择知识的考查成为重点

投资理财及其选择的知识, 据粗略统计, 仅2011-2013年就有新课标卷I、山东文综卷、福建文综卷、广东文综卷、湖北文综卷、江苏卷、海南卷、上海卷、四川文综卷等13道试题。试题涉及储蓄余额增长的原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意义、黄金价格波动与投资、股票价格上涨的原因及其影响、风险与收益兼顾的投资理财原则等等。

该类试题的共同特点是直击热点。以现实热点材料为载体, 考查学生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和运用的能力。

【例】 (2013江苏单科卷6) 2013年4月中旬, 纽约黄金期货价格连续两个交易日分别下跌4.06%和9.27%, 与2011年每盎司1921美元的历史 高点相比, 国际金价 回调超过28%。在此后的10天内, 由于大量资金介入, 黄金价格又 从低位反 弹, 涨幅超过10%。这说明

A.黄金价格 的波动是 由价值的 变化引起的

B.黄金作为一 种商品, 其本质是 一般等价物

C.人们的投机行为、心理预期会加剧黄金价格波动

D.黄金的使用价值有限, 其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

本题以黄金期货价格下跌为背景, 考查价格变动的原因。做好本题应根据材料中的价格下跌和大量资金介入等信息入手, 进行具体分析。黄金价格虽然最终是由价值引起的, 但黄金价格的波动, 主要受人们的投机炒作、心理预期等影响, 价值的变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A排除, C符合题意;B是从商品交换的角度讲, 在材料中不能体现。而且严格来说, 黄金作为一种商品, 不能说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其本质应该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黄金只有作为货币时其本质才是一般等价物;D说法不符合现实。本题答案应为C。

命题规律五:进口与出口指标的关系及其影响受到广泛关注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随着我国贸易的不断增长, 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加。如何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何提高对外开放型经济水平、如何积极主动的应对和减少贸易摩擦等方面的知识考查成为各地高考试卷关注的热点。

做好该类试题要求准确区分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规则, 正确理解“走出去”的含义, 全面把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一基本原则。

【例】 (2013江苏单科卷12) 贸易摩擦增多是我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贸易大国的伴生现象。2012年共有21个国家针对中国发起77起贸易调查, 其中仅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金额就高达204亿美元。为了缓解此类贸易摩擦, 我国可以

A.鼓励企业海外投资设厂

B.扩大进口以平衡贸易双方的利益

C.对外国相关产业采取贸易报复措施

D.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和支持力度

本题以贸易摩擦为背景, 考查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解答本题可以从解决贸易摩擦的原因和结果上进行分析。让企业走出去, 鼓励企业海外投资设厂, 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赢得同等 的市场地 位, A答案符合 题意。单靠扩大进口, 会导致贸易不平衡, 引起贸易摩擦, 不符合双方共同利益, B不符合题意。对外国相关产业采取贸易报复措施, 不符合贸易双方长远利益, C不符合题意。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和支持力度, 会增加政府负担, 也不符合世贸规则, D也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应为A。

命题规律六:优化产业结构与转变发展方式同当前经济转型相契合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成为近年高考的焦点。2011-2013年安徽文综卷、天津文综卷、新课标卷、湖北文综卷、海南卷等都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创造国际品牌、扶持新能源产业、阶梯水价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命题, 这些试题的设计与当前经济转型相契合。

做好该类试题不仅要熟练掌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举措这一核心主干知识, 而且要具备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组织答案的能力。

【例】 (2013安徽文综卷2) 下表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整理而成。分析该数据可看出

表:2004~2012年我国GDP及三大产业占GDP比重

A.三大产业结构渐趋优化

B.农业的基础地位在逐渐减弱

C.第二产业产值有所减少

D.GDP正常必然优化产业结构

本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 识的能力, 考查对三 大产业对GDP贡献的认 识。通过表 格我们可 以得出2004~2012年我国GDP处于增长趋势, 其中第一、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出现下降趋势,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且占GDP的比重增长较快, 这充分说明我国的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和优化;尽管农业占GDP比重下降, 并不能说明农业基础地位逐渐减弱, 故B表述不科学;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变化, 并不意味着产值减少, C错;产业结构的优化必然是GDP增长加快, D项颠倒二者关系。故答案为A。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第8篇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散文的最大特点 是“形散 而神不散 ”。“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因此,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从而读懂作者的感悟,领会文章的主旨。高考试卷中的散文阅读几乎每年都有这方面的命题。

2.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展现。高考试题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思路的把握能力。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3.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描写细腻,表达深刻,内涵丰富。高考散文阅读命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散文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语言进行鉴赏。鉴赏散文的语言,只有联系文章的主旨,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细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也是阅读散文的基础。

4.正确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象征手法、修辞技法等等,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高考试题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透视学生的阅读品位。所以,阅读散文还要注意鉴赏常见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

5.精心组织符合要求的答案。高考散文阅读试题,多数问题的答案在原文中都有照应、有暗示,甚至直接暗示。这就告诉我们,回答问题要善于从原文中抽取关键语句,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整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精练确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其次,我们要明辨试题类型,遵循答题程序

类型一:考查“是什么”。主要包括“说说这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某某词或句子的含义是什么”。答题对策为:

1.掌握语句的特点。一般说来,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总是有表征可寻的。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语句。从表达方式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发表议论的语句。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或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和结尾处的语句等。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

2.理解本义,内引外联。词语或句子的本义,即词语的词典义、句子的浅层意义。可先将词语的词典义、句子的浅层意义把握准确,然后联系语境对其本义进行引申。

类型二:考查“怎么写”。主要包括文本怎样布局谋篇、思路层次如何安排、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等。答题对策为:

1.明确谋篇布局的方法。散文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动静结合、想象、联想、象征、白描、细节渲染、反语、烘托、对比等。

2.掌握基本的答题程序。考查文章谋篇布局、思路层次类题目的答题程序一般是:首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得出谋篇布局或思路层次的特点。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散文的结构层次主要有总分式、承接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理出结构层次,文章的思路也就清楚了。其方法通常是从综合归纳各段内容入手,有主句的文段,把主句画出来,内容相近的段落可以合并概括。其次,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文章是如何体现该特点的。

考查文章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类题目的答题程序一般是:1判定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指出该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的作用;3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即表达效果)。

类型三:考查“为什么”。比如开头为什么这样写、结尾为何要这样处理等。答题对策为:

1.掌握写作技巧的作用。散文的结构手法有伏笔、线索、转换、过渡、照应、详略等。其作用为: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承上启下,首尾呼应,深化主旨,卒章显志,等等。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解题技巧 第9篇

1. 先读问题。先读题目的好处:

(1)快速了解文章话题

(2)带问题读文章更有针对性(问题是对文章中心思想的再次强调)

(3)快速定位,节约时间。(问题中的年份、人名、第几段都是快速定位点)

2. 读文章技巧。

(1)读重点段落,把握中心思想。第一段永远都是阅读理解题的重点段落,此外要重视每一段落首尾句,这些位置是文章的中心的关键体现点。能否抓住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把握文章的主旨,是理解一篇文章的关键,也是提高阅读速度和做题正确率的关键。

常考问题:

1)The best title of this passage should be______.

2)The key point of this passage is that________.

3)The story mainly tells us________.

4)The main idea of Paragraph 1 is________.

注意:议论文和说明文一般有主题句,但记叙文通常没有主题句,需要归纳。

找主题句的四个小窍门:

a.段落中出现表转折的词语(如however,but,in fact,actually,while,on the contrary,in contrast,although等)时,其后的句子很可能是主题句。

b.首段出现疑问句时,对该问题的回答很可能就是主题句。

c.作者有意识地反复强调的观点,通常是主旨;反复出现的词语,一般为体现文章主旨的关键词。

d.表示总结或结论的话常有therefore,thus,in short,conclude,conclusion

(2)善于划出文章中的真命题。在阅读过程中如果看到以下词眼要随手划出来并重点读。

A)but/however/yet/although/despite/nevertheless/on the contrary

B)the study/research shows that…;expert/professor says

C)in fact;actually

D)therefore/thus/all in all/in a word

(3)文章中列举的例子或者数据都是作为论据出现的,所以它们支撑的论点都在其前,即与例子或数据有关的问题的答案应往前找。

二、答题技巧

1. 题目的答案一般是从前往后找。

2. 对于best title、main idea和purpose问题的答案要重点参考第一段。

3. 选项中有绝对化的词的尽量不选。

绝对化的词:all/any/anything/anyone/none/only/completely/absolutely/entirely,/totally等。

4. 含有最高级的尽量不选,但是有one of加最高级的要多选。

5. 符合中庸之道的要多选。选项中含有s o m e,sometimes,not all,not every,part,may,proper的要多选。

6. 真善美,体现正能量的选项要多选,有利于中国国家形象的要多选。

7. 当答案把握不准的时候要想想本文的中心思想。

8. 符合常理的论述要多选。

9. 假如问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则通常只有一个回答:introduce the topic

三、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及解题技巧指导

高考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的文章一般有以下几种文体,即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和议论文。

记叙文可分为传记类和故事类。对于传记类文章,阅读中关注时间是关键,根据时间可以找到相关的事件,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故事类文章情节性较强,阅读时要注意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发生的事件,弄清when、where、who、what、why与how等涉及文章中主要内容和信息的关键词,对于准确理解文章十分重要。

说明文是介绍、解释或阐述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果或功用等的文章。把握所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是理解说明文的关键。说明文分为科普类,数字类,解释类及比较类等。一般说来,科普类文章的首句往往是主题句,开门见山,说明文章的关注对象,因此阅读此类文章应关注其首句。

议论文要找准论点,论据通常是说明论点的,只要论点能看懂,论据完全可略读或着不读,以此提高阅读速度。议论文的结构通常为:第一段提出论点;中间段落会引用论据加以论证,最后会再次强调论点,也就是总分总的模式。

应用文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包括广告、通知、书信等。应用文一般语言简洁,不规范的句子较多。看似文章很难,但只要细心,耐心,答案往往直来直去。注意广告文体与说明文的区别,在文章中如果出现价格,打折等词语则为广告,广告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利润。

科普类的文章结构:第一段点出科普的对象和先进性。中间段落写科普对象的特征,以及如何对人类产生影响,最后会写发展前景或市场情况。

谈谈高考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技巧 第10篇

一、材料解析题的特点与作用

1. 特点

(1) 材料来源广。有史料文字、数据表格、图片资料、地图区域、典章制度、报刊、地方史志、名人专著等。来源之广, 不受教材表述制约。 (2) 信息量大。有独段式、拼盘式到混合型。材料解析题本身包含的信息容量不断增加,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分析、归纳材料, 并通过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平台。 (3) 设问角度多。同一材料可以从不同角度设计不同的问题, 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材料来解答问题。设问灵活多样,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由表及里 (本质) , 由历史到现实, 层层递进, 由感性到理性, 阅读理解, 分析归纳, 得出结论。 (4) 观点不受教材约束。教材内容和观点不能也不可能年年更新, 史学界和现代科技的新发现、新研究成果可以通过材料解析题反映出新观点、科学的结论, 弥补教材老化、观点陈旧或错误或不足的缺陷。

2. 作用

(1) 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概括、整理历史材料的能力。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在认真阅读材料的基础上, 理解内容, 概括、整理材料, 分清是非, 哪些是客观事实, 哪些是主观见解, 去伪存真, 挖掘、提炼、利用有效信息, 科学、客观地回答问题。 (2) 检测学生在特定历史情境中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如1998年“评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 试卷设置几组不同于教材的材料, 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对中国代表团所做出的主观努力与拒绝合约签字的关系做出正确评价, 考查了学生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思维能力, 做到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3) 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 比较有关史实, 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的能力。根据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提取有效信息, 比较异同与正误, 正确评价论证历史现象。 (4) 检测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 这是史学工作者遵循的工作原则和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材料解析题就是提供史料, 介绍事件背景等, 让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 去分析、理解所给的史料, 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去剖析历史现象, 论证历史结论的正确与否, 检测史论结合的能力。 (5) 发挥教育功能, 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学以致用”“以史为鉴”, 通过阅读和解答材料解析题, 可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唯物主义教育等。学习历史经验、接受历史教训, 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认识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构建和谐的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国与国的关系、民族与民族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

1. 读题

先看题目要求答什么, 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有几问, 以便心中有数。这个步骤实际上是要考生先审好题, 然后才走下一步。有些学生不是这样做, 而是急急忙忙去读材料, 结果白白浪费时间, 因为有些材料不是一次就能读明白的, 特别是古文。

2. 带着问题去看材料, 有针对性地找题目的答案

(1) 特别注意材料的出处、注释。这些往往对问题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或者可以说就是为了答题提供的有效信息, 为有针对性地答题提供客观依据。 (2) 尤其注意题目中注明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一般来说会与书本知识有联系, 与哪些地方有联系, 与哪些知识点有联系, 了解清楚这些, 解题和答题就可能快些。 (3) 弄清材料与哪些事件、哪些人物有关, 背景、条件如何, 答题会更全面、更有针对性、更确切。 (4) 注意“如强调要依据材料回答问题”。一定要以提供的材料为主, 尤其是让你回答的问题, 是否与书本知识特别是观点有没有出入, 或范围多少, 是否需要根据材料得出结论 (此时有些观点与书本可能有出入) , 要认真分析, 然后作答。甚至有的要采集材料中的内容作为答案内容。如今年高考38题第一问, “根据材料一, 指出罗斯福为什么主张废除中立法中的禁运条款”, 答案其实就完全可以从材料中概括出来, 9分就可以轻而易举到手了。 (5) 一定特别注意材料的开始与省略号两边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删节有一定作用, 可能为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范围论据。

3. 紧扣题意, 问什么答什么

(1) 先列纲目, 要点要全, 言简意赅, 针对性强。 (2) 例子要典型, 具有代表性。 (3) 要注意是否有:得出什么结论, 有何启示, 规律如何, 教训是什么, 你有何见解, 什么原因造成的, 作用如何, 影响怎样等等, 一般来说都可以超出书本范围来做答案或说“发散思维”。

4. 宁可多答不少答

(1) 根据问题所给的分数, 来确定答题内容的多少。 (2) 多分者多答, 材料题一般是一分一两句, 多者三句。 (3) 拿不准就宁可多答不少答, 反正答上去也不扣分, 而且有可能答中得分。

5. 随想随答

因为时间紧迫, 又拿不出正确答案的范围, 只有随想随答, 也节约点时间, 获得点分数。

6. 不要空题

空题一分没有, 高考没有倒扣分, 所以根据题目要求答上就有可能得分, 甚至得高分, 因为你答题也是尽可能接近题目的要求, 得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也不会留下什么遗憾。

7. 没有把握也不要去掉、画掉所写答案

因为其中可能有正确答案。高考没有扣分, 最多不给分, 画掉所写答案浪费时间, 也可能丢掉了分数。

8. 书写规范、整洁

(1) 组织答案要规范化 (用历史术语) 、层次化、要点化、序号化。总之, 内容要高度概括, 做到有条不紊, 疏而不漏。 (2) 卷面要整洁, 因为试卷是用计算机扫描上去的, 字要尽量写清楚、整齐些, 给阅卷老师一个好印象, 可能会打高分些。而有些考生写字潦草, 卷面杂乱无章, 给人印象极差, 往往造成阅卷老师的厌烦, 结果可能随便给分或不给分。

9. 答案要对应

因为试卷同答题卡分开, 有的考生可能会把第二问的答案答在第三问, 或把第三问答在第四问, 等到发现错时, 就乱用箭头表示, 这样的做法极有可能一分不得。因为计算机扫描试卷, 一个教师改一问, 其他是隐蔽的, 改该问的教师见答案不对应, 往往打零分。

浅谈高考英语语法填空题解题技巧 第11篇

语法填空题最早是从2007年广东卷开始的。我们现在所用的新课标全国卷Ⅱ也有此题型。

语法填空题就是在一篇200词左右的语篇(短文或对话)中设10处空白,部分空白处的后面给出单词的基本形式,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内容填写空白处所需的内容,所填写词语不得多于3个单词。考生需灵活运用语法知识,如名词,代词,冠词,非谓语动词,形容词,副词,连接词,时态和语态等。下面我就结合我在实践中的体会,从以下两方面来谈谈语法填空题。

一、语法填空解题流程

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语法填空题是通过短文在语境中考察语法知识,那就要求学生在解题前快速浏览短文,掌握全文大意,从而为下一步填空做好准备。

2.结合语境,试填空格。掌握短文大意之后,要结合短文所提供的语境,从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去分析空白处所缺单词的词性,再根据句子的结构和意义,以及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确定具体要填的单词。

3.重读全文,验证复查。将所有空白处填完后,通读全文,纠正错误,确定正确答案。

二、语法填空解题技巧

语法填空题主要分为有提示词类和无提示词类,这两种情况的解题方法是不同的,下面我们就这两种情况做如下介绍。

1.有提示词类。

(1)当设空处提供动词原形,设空处一般考查动词的时态,语态,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或词类转换。这就要求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确定其在句子中作谓语还是不作谓语。若设空处在句子中作谓语,则需确定时态,语态以及动词单复数。若不作谓语,则需考虑是作非谓语还是涉及词类转换。作非谓语,需确定非谓语动词的形式(todo,doing,done),时态以及语态。词类转换,通常根据在句子中作定语或表语确定转换为名词,根据v.-ing形式的形容词常修饰物,v.-ed形式的形容词常修饰人的原则转换为形容词。

[示例]I heard a passenger behind me shouting to the driver, but he refused___(stop) until we reached the next stop.

[解析] 考查非谓语动词。refuse to do sth, 拒绝做某事. 因此答案为to stop

(2)词性转换类。词性转换多以派生词变化为主,如形容词与副词的相互转化;形容词与名词的转相互化;动词与名词的相互转化;形容词与动词的相互转化等。形容词是用来修饰名词或在句子中作表语。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句子。名词在句子中作主语或宾语以及用在冠词、名词所有格或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后。

[示例] I can’t control my body well. My legs become ____(pain).

[解析] 考查形容词。根据become 系动词判断,空白处应作表语,因此填pain 的形容词形式painful.

2.无提示词类。若设空处无提示词,首先要分析句子结构确定填哪类词,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确定具体填什么词,再根据两句间的逻辑关系确定用哪类连词。解题时要遵循以下技巧:

技巧1.缺少主语,一定要填代词。

(1)人称代词:she, he, they, we, you, it 等。

(2)关系代词:在定语从句中的关系词,who, which, whose,等。

(3)连接代词:名词性从句中连接代词,what, which ,whether, whatever,等。

[示例] Maybe you have a habit ____ is driving your family crazy.

[解析] 根据句子结构可知此处应为定语从句,先行词habit, 关系词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从而填which/ that.

技巧2.缺少宾语,一定要填代词。

如果空白处前为及物动词或介词时要考虑填代词

(1)人称代词:her, him, them, us, you, it 等。

(2)关系代词:在定语从句中作宾语的关系代词,that, whom 等。

(3)连接代词:名词性从句中引导词,what, whomever 等。

技巧3.名词、动名词、代词前设空,可以考虑用限定词或介词。

[示例] Raise your leg and let ____stay in the air for seconds.

[解析]由let可知,设空处作宾语,结合语意可知此处用it代替前面的your leg。

(1)限定词。

根据英语的习惯,名词前一般需要限定词。如冠词(a, an, the)、物主代词(my, mine, he, him等)、不定代词(some, any, each, every 等)、关系词(which ,who ,whose等)等。

[示例] Here is The Pines, ______ cook has developed a special way of mixing foreign food such as caribou………

[解析] 因为空格后是一个句子,空格前也是一个句子,从而判断空白处应填连词,此处表示所属关系,作定语从而填whose.

(2)介词。

名词或代词前面是空格,而该名词或代词在句子中不作主语,表语,也不作及物动词的宾语时,应考虑填介词。

[示例] OK. Don’t laugh ____ me. I may look funny.

[解析] me前为空白处,而且与laugh 构成固定搭配“嘲笑”,因此答案为at.

技巧4.若两个或几个单词或短语之间没有连词,可考虑填连词

主要的连词有(and, but, or 等)

[示例] But the river wasn’t changed in a few days_____ even a few months.

[解析] 根据句意in a few days 和 even a few months 可知为选择关系,因此用or

技巧5.若句子结构完整,空白处的谓语动词是原形,很可能考虑填情态动词或表示强调或倒装的助动词(do, does, did 等),如果是一般疑问句则要考虑填助动词(be, do, does, did, have, had, has等)。

[示例] Then the driver stood up and asked, “_____ anyone lose a suitcase at the last stop?”

[解析] 根據句尾的问号判断此句尾一般疑问句,“lost”是发生在过去的动作,因此答案为Did.

在语法专项训练中,把握好命题趋向,理清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技巧,在做语法填空题时便会游刃有余,事倍功半。

高考政治图表题的解题思路及技巧 第12篇

图表题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整合处理信息能力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题型。把握图表题的特点, 掌握解答思路和方法, 对于考生增强数据、图表意识, 提高图表题的解题能力甚为重要。

要做好图表题, 其基本思路及技巧是:一审、二比、三关注和四结合:

一审表头, 即分析图标标题。任何图表都离不了标题, 标题往往就是图标材料的中心, 表明了一定的主体处于怎样的状态或是什么内容, 为考生理解中心观点起到了提示语的作用。考生一定要明确各图表的标题, 以便于全面理解图表。

二比, 即横比和纵比。图表的最大特点是纵与横的统一, 答题时不仅要纵着 (竖着) 看, 还要注意横着看。通过对图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综合, 把握其内在联系, 归纳出图表的中心观点或结论。比较的过程中要遵循纵比比变化、横比比联系 (差距) 的解题规则。

三关注, 即要关注特殊年份、注释和联系。一要关注特殊年份的特殊意义。图表中有的年份具有特殊意义, 要注意理解特殊年份的意义及其对准确把握图表中心观点的启示。比如1978年是改革开放开始时间的标志, 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等等。二要关注注释。注释是对图表不能直接罗列或体现的内容所作的文字补充说明, 是图表材料的有机组成部分。附注可以使图表的本意得到更全面、更彻底的表达。所以图表如果有附注, 在审题时一定不能忽视。如果忽略了附注, 则不能全面把握图表的中心观点, 不能揭示图表间的内在联系, 必然会影响对图表的分析和理解, 在作答时容易丢失要点, 影响得分。三要关注联系。图表题所提供的图表之间或图表与文字材料之间往往不是孤立的, 而是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的。要根据设问、结合各图表材料, 提取有效信息, 分析综合、归纳比较, 把握图表之间或图表与材料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 并弄清这种内在联系所蕴含的道理。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3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2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1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