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特质范文(精选3篇)
个性特质 第1篇
西北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许能为我们揭示, 抗抑郁药是如何影响人的性格的, 以及这种影响能否成为他们成功克服抑郁的关键。在一项包含240位抑郁症患者的安慰剂对照研究中, 心理学家Tony Tang和他的同事们发现, 与服用安慰剂的参与者相比, 服用抗抑郁药的参与者们不仅减轻了抑郁症状, 而且在性格方面也有较大的改变———特别是没有以前那么神经质, 变得更加外向了。
在《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十二月刊中发表的一项研究认为, 抗抑郁药的功效也许是通过改变患者特有的消极个性特质来实现的。之前的研究显示, 高度的神经质可能带来抑郁的风险, 同时, 其他的研究也发现, 与抑郁和严重神经质相关联的基因在很大程度上有重叠。此外, 早期的调查显示, 神经质和外向性格都与大脑的5-羟色胺处理系统相关, 这也是抗抑郁药主要的治疗靶点。
在最近的一次随机研究中, 120名参与者被随机安排服用抗抑郁药帕罗西汀 (paroxetine, 赛乐特) , 与大多数的抗抑郁药试验结果相似, 研究者们发现与服用安慰剂的参与者相比, 服用抗抑郁药的参与者在抑郁症状的改善方面比较明显。然而, 当研究者开始分析SSRI药物是如何影响性格时, 他们发现该组参与者在神经过敏症状有了很大的减缓, 变得比较外向。而此现象在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中并未出现。与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相比, 服用帕罗西汀的参与者在神经过敏症状的变化是前者的6.8倍, 而在外向性的变化上则是前者的3.5倍。
个性特质 第2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师;个性特质
当下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教育已经成为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问题。人们对于教师的要求也随着对教育的关注而水涨船高。这种新形势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立足于教师的专业成长,除了增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师还应该具备与专业化的职业要求相匹配的个性特质。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而言,德育课程与社会科学文化课程的双重课程定位使得对高中政治教师的个性特质要求又有其特殊性。
1 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1.1 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在传授系统的基础学科知识方面与其它学科并无本质区别,其特殊性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以德育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1.2 新课程资源的要求
新课标明确规定,教师是课程资源的转化者,同时自身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个性特质作为隐性课程资源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视的。
1.3 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趋势
教师专业化对教师职业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职业的专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素质,因此教师是否应该拥有专业的个性特质作为一个新的问题被提了出来。
1.4 教学对象的要求
高中生正处于社会化的关键期,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的榜样效应无疑对学生有着深远影响。
2 高中政治教师的个性特质要求
个性特质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等方面。这里主要从气质的角度分析高中政治教师应具有的个性特质。气质(Temperament)是指个体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一个人心理活动在发生速度、灵活性、强度和指向性等方面特征的综合。气质具有稳定性,同时也具有可塑性,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优化以适应工作的要求。高中政治教师是一个高素质要求的职业,其对从业者气质的要求中最重要的两点即务实和灵活。务实是教学内容在教师气质上的要求,灵活则是教学形式对高中政治教师的气质要求。
2.1 中学政治教师在气质上一定要务实,即关注实践
传统思想使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抵触、排斥情绪,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说假话、空话、套话。作为奋斗在教育战线的政治教师必须担负起这样的历史使命,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本来面目:政治课是他们初步系统认识、了解自己、社会、国家的窗口。中学政治课包含的教学内容如经济、政治、哲学、法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都是与学生的生活和他们所要融入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因此,中学政治教师必须要务实,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里将理论怎么从实践中来、又怎么运用到实践中去说清楚,说一些实实在在的、学生能听得懂的、能与生活实际联系得上的内容,而不是滔滔不绝地谈理论知识,再让学生机械地死记硬背书上的知识点来应付考试。教师的不务实的气质表现会让学生对政治课反感和抵触,会严重干扰学生正确人生态度的形成,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政治教师有务实的气质才能产生务实的精神和行为。
2.2 中学政治教师还要求气质上具有灵活性,即具有敏锐的反应度和应变性
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学生这一教育对象的年龄阶段特征要求政治教学不能死气沉沉,另一方面是因为单一的、传统的授课形式不能完全达到政治课德育的目的,要以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贯穿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课堂上学生可以进行讨论,小组竞赛,开展情景教学,同时也可以走出课堂亲身感受书本知识对实际生活的反映。一个中学政治教师如果死板而不知变通,习惯于将单一的教学形式进行到底,是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政治课教学的目的。
除了务实性和灵活性,高中政治教师在气质上还应积极、热情、稳重等等。
3 如何培养高中政治教师个性特质
务实和灵活的气质是合格的高中政治教师必备的个性特质要求。一方面,从政治教师自身而言,教师这一职业具有更多的责任性和公益性。教师承载着学生和家长的希望,对一个学生教育的失败会影响几个家庭和几代人;教师承载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与社会的兴旺国家的前途紧密相连。中学政治教师更是担负着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学科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职责。这份特殊的沉甸甸的责任是教师内在自我激励的不竭动力,会促使中学政治教师不断自我发展,去培养自己务实和灵活的气质以更好的适应中学政治课的教学。
另一方面,学校对教师必须有系统的激励、培养,这是对成功教学的更有利保证。
(1)学校应向政治教师加强引领,明确这两种气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工作目标的明确可以提高工作绩效。只有认识到务实、灵活气质是合格政治教师的必备素质,才会有往这方面发展的强烈而持久的动机。
(2)学校采取专门培训的方法,优化培养政治教师的务实、灵活气质。一方面增加其政治理论和教学理论的修养,使政治教师的能力可以由内而外的表现出这样的气质;另一方面参观访问政治教学卓有成效的名校,取经学习,借鉴间接经验。
(3)学校明确政治教师务实、灵活的气质的考核和度量标准。气质可以由行为反映出来。测评考核可以从三方面进行:一是学校组织学科专家、学校领导组成考察团,定期或不定期地听课检查;二是学生对政治老师教学效果不记名的测评打分;三是政治教师自己的反思和审查。这三方面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相信会有较公正的评判。标准明确,利于教师查漏补缺;也是奖惩的标准。
(4)增加激励因素,对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形式灵活的政治教师进行适当的荣誉和物质奖励。教师并不是一个纯奉献型的职业,一样有着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荣誉和必要的物质激励既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同时也会增加教师的发展动力和树立榜样效应。
总之,高中政治教师担负着特殊的教学和德育的责任,必须以务实、灵活的气质适应这个岗位的需要,用正确的理论、合适的方法去引领实践中高中生的社会化。
参考文献
[1]王有智,欧阳仑.心理学基础——原理与应用[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
安徽省庐江职业与成人教育中心 安徽省庐江县 231500
个性特质 第3篇
一、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本课题调查设计以年龄为纵坐标, 以城乡为横坐标抽取样本, 总取样量为1200人, 取样方法, 在城市、城郊与县城、农村的小学六年级到高中一年级中, 整体分层抽取。其中, 在分层取样中, 男女生取样人数对等。
2. 方法。
(1) 采用“网络成瘾症”界定量表 (3) , 该问卷由12个问题组成, 被测试者回答“是”或“否”, 选“是”, 得1分;选“否”得“0”。得7分以上 (包括7分) 为上网成瘾。 (2)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 (4) (EPQ, 未成年人版) , 该问卷由88个是否题组成, 分四个维度:精神质 (Psychoticism) 、神经质 (Neuroticism) 、内外倾 (Extraversion) 及效度量表 (Lie) , 该问卷有良好的效度与信度。
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
二、结果
1. 城乡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现状。
在1200名问卷中, 收回有效问卷为929份, 上网成瘾者有42人, 上网成瘾检出率为4.52%。其中男生为430人, 网络成瘾者有33人, 在男生群体中检出率为7.7%;女生为499名, 上网成瘾者9人, 在女生调查群体中检出率为1.8%, 经卡方检验 (Pearson Chi-Square) , 城乡未成年人男生网络成瘾比率极显著地高于女生 (x2=18.442, p<0.001) 。
2. 城乡未成年人网络成瘾与非成瘾者的个性特质均分比较。
由表1可见, 城乡未成年人网络成瘾与非成瘾者在神经质、精神质和掩饰因子的均分上, 经t检验, 有显著性差异 (p<0.001) , 在内外向维度上, 经t检验, 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p>0.05) 。
3. 人格特质对未成年人网络成瘾影响的回归分析。
以是否网络成瘾为因变量, 以人格特质中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倾为自变量, 经Logistic统计分析表明, 自变量精神质、神经质进入回归方程 (见表2) 。因此, 精神质、神经质是网络成瘾的高风险因素。
注:复相关系数0.411, 决定系数0.169, 调整系数0.165
4. 城乡未成年人网络成瘾者的人格特质类型。
为了做更深入的分析, 本调查中根据全国不同年龄阶段、性别的儿童常模, 把城乡未成年人网瘾者的人格评定粗分转换成标准T分数, 根据常模的内外向维度把T分在43.3~56.7范围内的定为中间型, 把T<43.3定为内向型, T>56.7定为外向型。以其他维度类推, 按神经质即情绪稳定性, 可分为不稳定型 (高神经质) 、中间型、稳定型;按精神质 (倔强性) , 可分为强型 (高精神质) 、中间型、弱型。各类型网络成瘾人数分布见表3。
三、讨论
1. 城乡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状况。
本次调查显示:城乡未成年人网络成瘾阳性率为4.52%, 低于杨辉等报道的2004年重庆市中学生成瘾率8.97%, 也低与其他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 (5) (6) (7) 。这可能与本次调查选取的研究对象有关。在本次抽取的样本中, 约占三分之一的样本是农村学生;也可能与本次调查的年龄阶段有关, 本次还抽取了约占六分之一的12岁学生样本。
城乡未成年人网络成瘾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男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7.7%, 女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1.8%, 与既往研究有一致性。男生仍然是成瘾的主体, 应该作为主要的干预群体。
2. 城乡未成年人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相关。
本调查发现未成年人网络成瘾与非成瘾者在神经质、精神质和掩饰维度上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成瘾组在神经质、精神质上的得分均显著性高于未成瘾组, 而在掩饰因子上成瘾组显著性低于未成瘾组。
经Logistic统计分析表明, 人格特质对未成年人网络成瘾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预测系数为16.5%。自变量精神质、神经质在0.00水平进入了回归方程, 这与中外有关的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 (8) - (13) 。 (1) 神经质人格特质对网络成瘾具有显著的正向预侧作用。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 自变量神经质在0.00水平进入了回归方程。进一步分析发现, 在未成年人网络成瘾者中, 有24人为高神经质型, 占成瘾者总人数的68.57%。高神经质的人具有易情绪化、易冲动、易焦虑、依赖性强、逃避现实等特点,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容易出现社交问题, 且容易受打击后产生沮丧情绪。当他们在现实中遭遇困难与挫折时, 很有可能转向互联网来帮助自己逃避现实, 从互联网上他们获得了巨大的愉悦感和满足感。由于其自控能力较差, 使这种愉悦感和满足感能够较为轻易地驱动其身心更多地投入互联网, 直至成瘾。 (2) 精神质人格特质对网络成瘾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 自变量精神质在0.00水平进入了回归方程。进一步分析发现, 在未成年人网络成瘾者中, 有11人为高精神质型, 占31.43%。高精神质的人, 容易导致行为异常, 表现出倔强、固执、粗暴强横的特点, 同时性情孤僻, 对周围的人和动物漠不关心、冷酷无情, 缺乏怜悯性, 攻击性强。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其社会适应性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性。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 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扮演任何社会角色甚至是冷面杀手, 从而适应自己的个性和满足需求, 所以他们可能将注意力转向网络的虚拟空间进而沉溺网络。 (3) 外向对网络成瘾倾向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外向的人具有情绪冲动、好交际、冒险等特点, 虽然在网上冲浪能够获得诸如得到友谊、生理或心理上的慰藉, 但是外向的人, 由于渴望新鲜刺激, 在同一行为上难以保持持久的注意, 所以也就不易沉溺于网络。而内向的人主动参与的意识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较差, 他们不会对网络随机变换的情境和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也就不会有高的网络成瘾倾向。
四、结论
1. 本次调查显示:城乡未成年人网络成瘾阳性率为4.52%, 有显著性的城乡差异与性别差异。
2. 人格特质对未成年人网络成瘾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尤其是神经质和精神质对未成年人网络成瘾具有影响作用。
总之, 高神经质、高精神质的未成年人容易网络成瘾, 一旦网络成瘾, 将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家庭造成不良的影响, 易于出现厌学、逃学、不服从家人和学校管教, 甚至危害家庭和社会。未成年人正是人格形成与塑造的关键时期, 因此, 对于易于网络成瘾人格特质的学生正确引导和早期干预, 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摘要:探讨河南省城乡未成年人网络成瘾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为预防与矫治网络成瘾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 应用网络成瘾界定量表及EPQ问卷进行调查。发现河南省城乡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率为4.52%, 有显著性的性别差异;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个性特质对网络成瘾有预测作用, 复相关系数0.411, 决定系数0.169, 调整系数0.165。其中, 神经质、精神质在0.000水平上进入回归方程。指出城乡未成年人网络成瘾有显著性的城乡差异与性别差异;人格特质对未成年人网络成瘾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尤其是神经质和精神质对未成年人网络成瘾具有影响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