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早预防范文(精选2篇)
肝癌早预防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 选取时间为2012年4月—2014年8月, 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前, 均采用B超和CT检查, 确定肿瘤的位置以及大小, 排除标准:肝癌发生远处器官转移患者;术前进行了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术前1年内使用过其他抗病毒药物患者;合并有其他重要脏器器质性疾病患者;妊娠哺乳期妇女, 所有患者在参与试验前均知情同意, 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为对照组 (40例) , 一组为观察组 (40例) 。
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 女性患者18例, 年龄范围28~76岁, 平均年龄 (52.27±3.18) 岁, 肝功能Child-Pugh评分4~6分, 平均Child-Pugh评分为 (5.17±0.83) 分。观察组:男性患者21例, 女性患者19例, 年龄范围29~76岁, 平均年龄 (52.86±3.79) 岁, 肝功能Child-Pugh评分5~6分, 平均Child-Pugh评分为 (5.94±1.08) 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性别和年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相互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单纯采取手术治疗, 采用Seldinger法将导管自右侧股动脉穿刺, 置入肝固有动脉, 然后将化疗药物混合灌注于肝固有动脉, 化疗药物包括15 mg羟基喜树碱 (国药准字:H20051251) 和30 mg表阿霉素[国药准字:H20000496]等, 栓塞用于肿瘤所在一侧的肝动脉。观察组:手术治疗后, 对患者采取抗病毒治疗, 手术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 抗病毒治疗采取口服拉米夫定 (国药准字:H20110078, 规格:0.1 g) 治疗, 100 mg/次, 连续治疗1年。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过治疗一年后的肝功能, 包括谷草转氨酶 (AST) 、谷内转氨酶 (ALT) 、红细胞血清总胆红素 (TBIL) 和白蛋白 (ALB) 。同时将两组患者一年后的复发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 将其肝功能数据对比, 观察组患者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过1年的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复发2例, 复发率为5.00%, 对照组患者复发11例, 复发率为27.50%, 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 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原发性肝癌的恶性程度非常高, 有研究显示,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死率非常高, 目前仅次于食道癌和胃癌的病死率。目前临床中, 大部分人认为乙型肝炎病毒是导致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2]。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中, 虽然对患者采取放疗、化疗、射频、微波等治疗方式, 能够使部分的肝癌患者病情得到改善, 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是, 手术切除治疗以及肝移植仍然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首选疗法[3]。据研究报道, 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过肝切除术后, 其5年的生存率可达53%。但是, 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复发现象, 而其出现复发现象的原因很多, 其中高病毒复制状态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 一旦出现肝炎复发, 其肝衰竭以及肝癌复发的危险性将显著增加, 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生存率[4]。对于存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背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应该对患者的病毒载量以及肝炎的活动进行仔细检查并监测[5]。抗病毒药物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作用, 减轻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炎活动的水平, 从而降低肝癌的复发率, 为患者取得长期的疗效[6]。拉米夫定是一种核苷类似物, 它能够延缓患者病情的发展, 减少患者出现肝硬化以及肝癌的比例。而限制拉米夫定长期使用的因素为可能导致病毒变异产生。有研究指出, 原发性肝癌患者通过运用拉米夫定, 5年内突变耐药性的发生率高达76%。因此, 在对患者采用拉米夫定治疗中, 必须时刻关注患者体内耐药性的发展情况, 以便于调整患者用药[7]。周运添等[8]在《肝癌术后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对预防肝癌复发的研究》一文中, 通过选取20例肝癌术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其中1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肝癌根治术治疗, 而治疗组患者在肝癌根治术后应用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 经过治疗12个月后, 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数据AST、ALT、TBIL和ALB分别为 (70.4±3.5) U/L、 (65.3±2.4) U/L、 (50.3±2.1) μmol/L和 (37.3±2.4) g/L, 数据优于对照组患者, 且治疗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 (23.4±2.2) 个月, 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该次研究中, 两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 均取得了一定疗效, 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手术治疗的基础上, 加以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 疗效更为显著, 与周运添等研究中基本相同, 经过治疗一年后, 观察组患者肝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各项肝功能指标数据分别为 (71.42±3.51) U/L、 (64.36±2.48) U/L、 (51.15±2.11) μmol/L、 (38.85±2.46) g/L, 数据对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周运添等研究中治疗组患者生存时间更长, 而该文中对两组患者的复发率进行了对比, 其中观察组患儿复发率仅为5.00%,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各观察指标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中, 手术切除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是, 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 有激活乙肝病毒复制的可能性, 因此, 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中, 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 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抗乙肝病毒治疗, 能够对肝脏的炎癌转化起阻断作用, 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降低患者复发率, 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肝癌术后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对预防肝癌复发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2年4月—2014年8月收治的乙型肝癌病毒复制的肝癌患者8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 (40例) 和观察组 (40例) , 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采取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肝癌术后, 采取相应抗病毒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一年后的肝功能以及复发率。结果 经过治疗一年后, 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AST、ALT、TBIL和ALB分别为 (71.42±3.51) U/L、 (64.36±2.48) U/L、 (51.15±2.11) μmol/L和 (38.85±2.46) g/L, 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患者, 且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仅为5%,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结论肝癌术后, 对患者采取抗病毒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肝功能, 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肝癌,乙型抗炎病毒,治疗,复发
参考文献
[1]王晓伟.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根治性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J].中外医疗, 2014, 33 (3) :82-83.
[2]陈红, 肖绍树.核苷 (酸) 类似药物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4, 28 (6) :506-508.
[3]王捷.重视抗HBV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3, 2 (4) :225-228.
[4]李长严, 崔艳欣, 葛忠, 等.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术后抗病毒结合胸腺肽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5, 7 (5) :363-366.
[5]王保健, 江建宁, 苏明华, 等.核苷 (酸) 类似物治疗与全程管理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肝脏, 2015 (8) :618-620.
[6]俞文渊, 王强, 严冬华, 等.规范化抗乙肝病毒治疗在肝癌肝切除术后癌症复发的回顾性研究[J].肝胆外科杂志, 2015, 23 (2) :126-129.
[7]柯婷婷.抗病毒治疗预防术后肝癌复发的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 2013, 20 (1) :121-123.
原发性肝癌怎么预防 第2篇
1、预防肝炎,要原发性肝癌的预防,就要先从预防肝炎开始,目前利用肝炎疫苗来预防肝炎进而再来预防肝癌已成为预防肝癌非常有希望一种方法,但是这种方法要大范围的出效果估计需要几十年时间。
2、改良饮水源,要原发性肝癌高发区的农村改善人民饮水的条件,由原来饮用沟、塘水逐步改成饮用井水、深井水以及天落水等,或者还可以兴建一些小型的自来水厂,而原发性肝癌高发的城市则要选择没有被污染的水源作为该城市自来水的水源,并且还要防止环境的污染。
3、加强粮油食品的监管,以减少甚至阻断日常黄曲霉毒素的摄入,进而抑制黄曲霉毒素的致癌作用。另外还可以改变传统的种植习惯,用水稻的种植来替代玉米的种植,还可以提倡食用大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