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听课记录(精选7篇)
高中政治课听课记录 第1篇
高中政治听课记录范文
[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听课记录
听课班级:高一(10)班 课程名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特点: 作用: 关系:
三、有关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见习报告、听课记录范文 6页 免费 八年级数学实习听课...听课记录 文档
百度文库 实用文档 工作范文 其它听课记录 文档_其它_工作范文_实用文档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听课记录 文档_其它_工作范文_实用文档。长春师范学院...教师听课记录范文
下面我来讲讲如何做好听课记录:听课记录范文 听课对象:三(1)班 张老师 听课内容:《庐山的云雾》 第 2 课时 过程:
一、复习巩固: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庐山...高中历史听课记录
高中历史听课记录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听课记录一授课内容:第 2 课...听课记录三授课内容:第 5 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必修一)(一)告知教学目标
1、...听课记录表格范文
听课记录表格范文_调查/报告_表格/模板_应用文书。初中、高中语文听课记录表听课记录 授课教 师 授课班 级评价 课程名称 授课时间 内容 课程性质 授课地点 优秀 评...听课记录范文
听课记录范文_演讲/主持_工作范文_实用文档。听课记录范文怎样写听课记录
一、听课...清华附中文科学霸高中政治笔记 东北师大附中理科学霸高中化学选修5笔记78...个人见习报告、听课记录范文
个人见习报告、听课记录范文_调查/报告_表格/模板_实用文档。讲课教师 XXX 班级...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见习报告、听课记录范文
见习报告、听课记录范文_其它课程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见习报告、听课记录讲课...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_其它_工作范文_实用文档。澄迈县第二中学教师听课评课情况记录表 听课...(三)其他方面的积极影响 1)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政治上: 经济上: 海南省部分...
高中政治课听课记录 第2篇
导语:游子吟(投影)语言浅近,选的小事儿,无穷魅力
1、朗读课文(4个学生,分工提出读的要求,字音停顿。没有提出听众应该注意的方面。其他学生指误)
2、展示自学成果(分小组展示。生1名作状、词类活用等,生2古今异义生3重点词语归制等重要实词,生4特殊句式――教师展示,运用试题的形式,再妣殆归归宁/词类活用)
3、根据导学材料,用1、2、3填空(一间书斋,两种情感,三个亲人) (学生找出“多可喜,亦多可悲”)预设性
4、感受最深的句子及原因(生a “亭亭如盖”)学生的感悟是从助学材料上得来的。
b 余扃牖而居;_读书刻苦
c 借书满架;悠然自得
5、小组交流困惑的问题,归纳最值得探索的问题。
A 如何理解“何为阁子也”?
B 对母亲、祖母的“泣”“长号”?
C “喜和悲”通过什么展示出来的?
(研讨三个问题,各抒己见)展示问题后应该让学生研讨。
6、归有光散文的特点。
环节安排比较合理,注意学生的合作和探究,注意关注学生。学生感受不充分。
展示中注意感动的原因、感动的方式(写作方法)。
项脊轩志
明 分家
雅 喜 悲 忆母亲
忆祖母
静 忆亡妻
新形势下的政治课听课活动 第3篇
听课活动是一项既能使教者受益又能使听者受益的双赢活动。通过听课活动, 教者能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思路,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升华课堂教学管理艺术;对听者来说, 在发现教者教学缺点的同时, 也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更为重要的是, 可以相互取众之长, 补己之短。听课活动也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强化教学管理的有力措施。搞好听课这一有益的教学群体性活动, 对教学管理来说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听课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它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观察, 而是由许多相关的环节组成。一次比较完整的听课活动, 一般由课前准备、课中观察和课后分析评价三个依次相连的环节构成。这三个环节依次延续, 任何环节出错都会影响到听课的质量和效果。忽视了听课前的准备, 虽然不一定直接降低听课的效果, 但也必然会在听课过程中遗漏不少重要的信息, 减少听课者从中受益的可能性。
听者在听课过程中的观察、倾听、记录和思考状态, 往往会决定听课和课后分析评价的质量。
下课铃的敲响, 虽意味着一堂课的终结, 但这并不代表听者听课任务的完成。听课犹如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审美。在听完一节课之后, 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总结出来, 对于听者和教者来说都会大大降低听课的作用和效果, 不能达到教学研究的目的。
掌握听课的艺术和技巧, 既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也有助于教师自身进行课堂教学的反思, 促使教师不断向专业化和专家型的方向迈进。教师熟练掌握了听课的艺术, 也就拥有了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有力武器。
那么, 如何理解听课的艺术?笔者以为, 可将听课艺术理解为听课过程中各种观察方法的操作流程。只强调“怎么做”, 并不追究“为什么这么做”。把这种“观察方法”分为定量和定性两部分。不能贪多, 也不能面面俱到。只抓住某一方面、某一环节进行探讨, 归纳总结, 形成经验,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新课改背景下的听课理念, 总是要借助于一定的制度才能转化为听者和教者的自觉行动, 体现在现实有效的听课活动之中。与听课活动有关的时空、人员、设施等方面又要借助制度才能得以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没有一定的听课制度作支撑, 听课理念再超前, 也会落空;听课资源再丰富, 也会闲置、浪费;听课艺术再先进, 也只能是一种中看不中用的外套。
听课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它不仅要求你“耳闻目睹”, 更重要的是用“心灵”去思考、感悟。然而在现今听课活动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有方式、方法上的, 也有观念认识上的。观念认识上的不到位或越位, 走过场, 往往让听课活动变成只是为了完成一种任务。在实际的听课活动中也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教者怕别人随意去听课, 嫌难以准备, 同时也怕别人提出不足或问题;另一种是听者不愿意去听, 或者听了也不发表任何见解, 一听了之。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经验也无从交流。这就是不能达到课堂教学研究目的的重要原因。
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 传统的教学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 研究是专家们的“专利”。这种做法存在着种种弊端。一方面专家们研究的成果不一定为课堂教学实际所需要, 也不一定能转化为实践上的创新。诸如区域、环境、教学资源、教学对象等方面都不一样, 用同一方法教学未必一定都能奏效。另一方面, 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理论作指导, 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升华, 就容易固守旧经验, 照搬老方法不能自拔。这种教学与研究的分离, 对教师和教学的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因此, 在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的同时, 必须把听课这一群体性艺术活动开展好, 把课堂作为教学研究的主阵地, 把握听课活动的“三环节”不脱节。使听课活动从雏形走向成熟, 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目的。
高中政治课听课记录 第4篇
听课记录:
新课导入:
从比赛规则、游戏规则、交通规则、课堂秩序,引出为保证商品服务市场的主体交易活动顺利进行,也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和秩序。带着以下问题进入新课学习:什么是市场交易原则?为什么要坚持市场交易原则?怎样坚持市场交易原则?
新课探究:
新课教学分三部分进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一)什么是市场交易原则?(含义、内容)
1.市场交易原则的含义(多媒体演示)
理解:
①在什么领域中必须遵守?(一切交易活动)
②谁必须遵守?(消费者和经营者)
2.市场交易原则的内容(重、难点)
第一步:学生表演课堂情景剧共四幕
第二步:分四组结合课本内容完成以下表格(多媒体演示)
小组讨论 合作学习
第三步:小组长代表本组对探究成果进行展示
第四步:其他同学补充,并结合一些社会热点现象进行讨论,“党的十七大报告”、“同仁堂”、“重庆火锅”等(多媒体演示)
第五步:老师点评,归纳,小结
(二)为什么要坚持市场交易原则?(重点)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回答:(多媒体演示)
必然性:①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重要性:①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②对规范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交易活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怎样坚持市场交易原则?(多媒体演示)
经营者:培养自觉遵守市场交易原则的意识,加强自律。
消费者:培养自觉遵守市场交易原则的意识,做到自觉遵守。
本课小结:
我们这节课主要涉及的是各种违反市场交易原则的行为,它们并不是经济生活中的主流,而是市场经济不够发达、不够完善、法制不够健全的表现。随着法制的健全和“3·15消费者权益日”等行动的开展,那些消极现象和不法行为,必将逐渐减少。总之,只有所有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严格遵守市场交易原则,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些开心,少一些烦恼。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有着完整的生命表现形态、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要使学生得到发展,最需要什么?实际上,最需要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带着兴趣来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能随着教师的教学进程积极地思维,而这节课一大优点就是做到了这点。黄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本课一开始用多媒体演示比赛规则、游戏规则、交通规则、课堂秩序,给学生直接的视觉感受,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情感和知识的双向交流。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给学生以知识熏陶、智力开发和个性塑造,引导学生挖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师教生学,师讲生听。这种单向传输式的“一言堂”教学方式,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不仅使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调动和发挥,而且会使学生对政治课产生逆反心理。对此,黄老师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在本课的重难点——市场交易原则的内容的教学中,黄老师设计了五个步骤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一步根据教学多感官共同参与原则,为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采用了表演课堂情景剧的手段,生生互动、活跃气氛,增强视听效果,调动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第二步通过分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分析比较各市场交易原则的异同,抓住特点,把握联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精神。第三步给予学生成果展示的平台和表达机会,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对的方面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以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第四步通过师生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社会热点讨论,自由表达、质疑、解疑、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明辨是非能力,从具体到抽象,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从而突破本课的重难点。第五步老师适时地点评、归纳,有助于学生准确和系统地把握知识。
对于本课的第二个重点,由于经过上一个环节学生大量的讨论、分析与对比,其实学生心目中早已懂得无规矩不成方圆,但受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的答案比较零散。黄老师作为主导者采用多媒体直观演示手法,展示坚持市场交易原则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并且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必然性、重要性)回答,以此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学会把知识由繁到简的浓缩,形成知识结构,从中也强化了学生自觉遵守市场交易原则的意识,突出了重点。
对于市场主体如何贯彻市场交易原则这个内容,教材没有加以明确分析,黄老师做了增加。她利用图片资料、视频让学生感受到遵守市场交易的原则就在我们身边,把课本的知识转化为行动的力量。并且结合时政热点,关注生活,注重德育渗透,赋予学生时代感,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目前,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普遍抱有一种期待感,希望教师在课堂上能够采用一种适合他们、并使他们对所学课程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且整节课教学层层深入,能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状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在有许多学校都在强调“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黄老师上的这节课做到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可以说这就是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
高中语文的听课记录 第5篇
导语:汶川地震,爱的.光芒
1、展示自学成果,读字音(生读、齐读/教师更正误音)字形字义
2、展示小组收获,情节、内容等(生1情节琼珊和贝尔曼联系起来的是什么?生2不落的藤叶 生3贝尔曼画叶 生病住院去世 教师要求按贝尔曼的形式以琼珊为线索。生4)
3、小组再读文本,找出最值得探究的问题。(小组讨论)
a 为什么文章结尾才揭开谜底?(自行解答+另外二生回答。若是详写会有怎样的结果)齐读结尾,看是否有新的发现。――教师总结:情节曲折,出人意料的结果,主旨。想象。
b 主人公是谁?(贝尔曼,根据主题解答,琼珊是线索人物)教师:如果琼珊是主人公?追问到底谁是主人公。教师明确确立主人公个原则。
C 贝尔曼画的藤叶是不是杰作?(看不出来/冒着生命危险画出来的/给了生的希望)追问,对我们会带来怎样的启示?
d 本文的前三段是否可以删去(环境铺垫,生活条件的贫穷、升华主旨)教师: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
e 写贝尔曼的暴躁(欲扬先抑、人格升华)
教师追问,用哪些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外貌和语言)
教师疑问:贝尔曼为什么要去救琼珊?(对艺术的热爱,希望青年人有个好的未来)追问,假设是陌生人会不会去救?(讨论)大多认为回去。举例孟祥斌 长江大学学生
是否救人都符合人性的精神。
教师点明主旨:全人类的关爱。
4、对琼珊和贝尔曼说句什么(拓展)
质疑方式逐一说出并解决。是收获还是质疑?
学生的思考比较深入。对文本的挖掘比较深。
高中政治课听课记录 第6篇
二地理
6次。记录详细,有错误记录及分析,具 10节。记录特别详细,听课次数较多,体分析到学生,将学生作业展示(700每一节均有3点以上的听后感。800字作文中精彩之处)。10节。记录工整认真,内容较为丰富,4次。记录较好,有
典型错误记录和分析 有听后感。7节。记录较详细,缺少意见和建议。4次。记录较为简略。7节。记录翔实,有听后感。8节。记录较详细,缺少部分教学意见 和建议。4次。能将学生作业情况归类整理。2次。记录较详细,问题分析到具体学 生,记录偏少。8节。记录较详细,有听后感。4次。有错误归类设计,有表扬与批评的 同学点到位。7节。记录较详细,个别听课记录达4 页,有听后感。6节。记录较详细。12节。均有听后感。8节。记录详细,有听后感。5节。有听后感。6节。记录较为简略。6节。有听后感。3次。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4次。错误分析到具体学生。6次。记录略有简单。6次。个别较为简略。4次。有错题及错误分析。3次。有错误记录和错因分析,较为简略。4次。有错误记录及错因分析。12节。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9次。内容记录翔实,采取的措施较有针 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对性。
11节。记录较充分,有听后感。9次。内容应再详细些。10次。记录全面,从学生做的情况,从 13节。个别听课记录的听课时间和课题 题目的命题立意等方面进行记录,改进 没有标清楚。措施也较到位。12节。记录较详细,有听后感。9次。记录较详细,存在问题能一针见血 地指出,改进措施具有针对性。11次。对作业完成情况分析到位,措施 得力。12次。记录非常详细,分析到每一题,每一个选项,错误率、得分率都有记 录,整改措施得力,有针对性。10次。记录详细,点评到位。9节。有听后感。8节。有听后感。12节。记录翔实,分析评价到位。19节。内容记录充分,有分析与评价。11次。记录较详细。10节。有听后感。12次。记录翔实,能充分反映出作业存 在问题及整改措施。9节。有听课意见和建议。12次。记录翔实,有整改措施。6节。记录详细,有听后感。7节。记录详细,有听后感。7节。记录详细认真,能提出“意见与 建议”,很丰富。7节。听课记录很详细,有听后感。6次。对学生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重点记 录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效 果很好。6次。记录详细,对学生的错误较多的题 目能认真统计,针对存在的问题能进行 有效订正和讲解。5次。列出学生错误较多的题目,指出学 生错误原因并能指导学生订正。4次。记录详细,能针对典型错题认真总 结,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合理整改措施。
高中政治课听课记录 第7篇
导入 :
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老鼠掉进书箱里--咬文嚼字
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品位的老鼠。
一、解题
“咬文嚼字”《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作者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认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新入手。
二、作者介绍
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入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回国前的主要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开华人美学研究的先锋。
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无人敢代他的地位,无作品敢代替此书。他早年就读爱丁堡大学时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民国时期出版业的一大景观。文化大革命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朱光潜脚踏着中西文化,穿越20世纪,与苦难中奋斗的中国一同走过从前。他的一生是一部浅近而深奥的大书。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我们对他的理解,只限于现在阅读的《咬文嚼字》,相信通过今天的阅读,同学们一定回收益匪浅。
三、分析课文
(一)快速阅读文章,找出作者用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明确:(1)郭沫若改台词。(2)王若虚改“李广射虎”。(3)“推敲”。(4)《惠山烹小龙团》的诗句。(5)套语的实例。
(二)分析例子(看看作者是如何分析那一例子,举这个例子想说明什么观点?)
明确:(1)第一个实例,“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两句话有什么差别?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可以让同学读一下,比较情感变化。)
虽然只改变了一个字,但是句式已经变化。而且“你这„„”一般都带有极端憎恶的语气,表示强烈的情感,因而也一般用于骂人时,在赞美是不适宜。看来要慎用字词。
不同的情感要用不同的句式。郭沫若这样的文学家,用词还斟酌很久,甚至有些地方用的不妥。何况我们呢?因而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一定要咬文嚼字,有一字都不可以放松的谨严。
(2)第二个实例,读《史记》的原句和王若虚的改句,想想原句和改句意味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有什么心得体会?字数不同,意味不同。
(读第四小节)
金代文学家王若虚把“三石”去掉,简洁多了,但却比原文少了韵味。原文把射虎者发现“虎”的紧张情绪、勇悍的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可见,并不是字数越少越好,当然也
不是越多越好,“老太婆的裹脚布,又长又臭。”是简笔还是繁笔,要“各得其宜,各得其妙”。
文字的好坏,主要是意味、表达效果,而不在繁简。所以用简用繁,需要我们斟酌。
(3)第三个实例,先想想“僧推月下门”好,还是“僧敲月下门”好?再读课文的分析,你从中又得出什么感想?字眼不同,情境不同。
韩愈代替贾岛定“敲”字,历来传为美谈。世人认为“敲”字好,有动作、形象,有声音。作者却不盲从,独抒新见。他认为推——步月归寺——冷寂场合,敲——月夜访友——热闹场合。“推”固然显得卤莽一点,而“敲”就显得拘礼些。所以选“推”“敲”,重要的是“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和全诗调和的。不同的字眼,要不同的情境相协调。
所以我们在阅读中推敲语言,其实是推敲思想感情,而写作中推敲语言是使感情更清楚、透彻。
(4)第四个实例,《惠山烹小龙团》诗句的分析。作者想说明什么?
联想的意义比直指的意义更意韵丰富,更适合文学的语言。“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是固定的,偏于类型,易用;而联想的意义,随时变化,不宜捉摸,是游离的,是偏于个性的,难用,但却可以使意韵丰富。
“天上小团月”其实就是“小龙团”茶。正是因为苏轼善用字的联想意义,把“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感觉联起来,从而使诗句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含混中显得丰富,比直接说更有韵味。而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两句诗句想象当时那种场景:夜晚,月影朦胧,在山间泉水旁,诗人和好友在那品茶、赏月,十分之怡然自乐。如果直接写,那还会有这样的想象吗?(用书上的词语)这就是点石成金。
(合情合理的想象,“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两句诗,回答问题:
① 诗中人物所处的环境是(夜晚,月影朦胧,山间泉水旁)
② 诗中人物所进行的活动是(品茶,赏月)
③ 诗中表达的是诗人(独处清净,安享自然,怡然自乐)的情趣。
④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
因而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我们在平时应大胆发挥想象和联想,不能满足于平淡的表达,要从字词上咬文嚼字,达到最佳。
(5)第五个实例,套语的实例。有哪些例子?作者想说明什么?
联想意义如果进入习惯,就回让你只想起一些套语滥调,而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最后就会形成“套板反应”,与艺术无缘。这种“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也引不起读者新鲜而真切的情趣。如果你用俗滥的语言,也就会用俗滥的思想。所以我们在写作文是一直强调要有创新的构思,要从创新的语言开始,才会有新的思想和感情。因而,千万不要形成“套板反应”,遇事应往深一层想。
(例子可以熟悉,了解)
总结:大家都说的非常好。现在我们对五个例子各自要表达的观点都很清楚了。其实这五个例子都是围绕“咬文嚼字”。(重复五个例子的道理)
(6)请同学们齐声朗读最后一小节。同时思考这一小节起什么作用,又有哪些内容?
明确:这一小节是总结作用。让读者再次明白①咬文嚼字的目标(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②咬文嚼字的要求(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互相吻合)③咬文嚼字的方法(以谨严的态度,留心玩索,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轻易自满,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就是咬文嚼字的态度、方法、要求、最终目标。
四、运用拓展,下面我们就来试着咬文嚼字一下。
1、首先在阅读方面。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话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你简要分析。
咽,冷。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2、其次在写作方面。
请根据特定的情境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表现出特定的意思。(扩句)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1)要求扩展后的句子抒发主人公欢快的心情。
早晨,温暖的太阳发出金色的光芒,茂密的树上有几只可爱的鸟儿清脆地鸣叫着,树下清澈的流水欢快地流向远方。
早晨,太阳发出柔和的光芒,树上的鸟儿欢快地鸣叫着,树下的流水叮叮当当奏着乐曲流向远方。
早晨,微风习习,暖融融的太阳发出金色的光芒,树上的鸟儿迎着金色的阳光欢快地鸣叫着,树下的流水轻快地流向远方。
(2)要求扩展后的句子抒发主人公苦闷的心情。
早晨,太阳发出凄清而冷寂的光芒,光秃秃的树上几只寂寞的鸟儿凄惶地鸣叫着,树下的流水在清冷的寒风中无言地流向远方。
早晨,太阳发出刺眼的光芒,树上的鸟儿唧唧喳喳令人烦躁地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无精打采叹息着流向远方。
早晨,太阳发出冷清的光芒,树上那只离群的鸟儿不时悲哀地鸣叫着,树下寂寞的的流水懒洋洋流向远方。
五、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