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腹腔沟疝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10-11
1

腹腔沟疝范文(精选10篇)

腹腔沟疝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观察对象为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单侧腹股沟疝病例, 入选患者均经外科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确诊, 并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根据疝环直径不同将疝环直径≥10cm的4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 将疝环直径<10cm的4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38例, 女11例;年龄40~60岁, 平均年龄 (50.63±6.51) 岁;体质量 (BMI) 指数18.62~26.81, 平均BMI指数23.23±2.34。对照组中男37例, 女10例;年龄38~61岁, 平均年龄 (49.63±5.82) 岁;BMI指数18.34~26.38, 平均BMI指数23.12±2.74。本文所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具有相关手术禁忌证、凝血功能异常、精神障碍或意识不清以及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两组患者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修补术治疗, 行气管插管全麻, 取仰卧、头低足高体位。于脐下缘做约1cm弧形切口, 切开皮下组织及患侧腹直肌前鞘, 钝性分离各层至腹直肌后鞘, 于后鞘前间隙沿水平面向患侧腹股沟区方向继续分离, 扩大间隙, 置入10mm Trocar, 紧缩固定穿刺套管, 常规建立CO2气腹, 维持压力10~12mmHg (1mmHg=0.133kPa) , 置入腹腔镜, 观察有无腹膜破损及腔隙组织出血。于直视下以脐与耻骨连线为依据, 在其上、下1/3处分别穿刺5mm Trocar至腹膜前间隙, 将腹膜外空间予以分离扩大。显露疝囊, 并将其提起、分离, 对较小疝囊充分游离后, 将其还纳腹腔;对较大疝囊先行游离, 采用电凝切断, 远端电凝止血后将其归还, 用生物夹夹闭或以可吸收线高位缝扎近端疝囊颈部, 术中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男性患者精索及血管、疝内容物等。根据实际情况裁剪疝补片, 将其置于腹膜外间隙, 充分展开后覆盖整个疝内环口及腹股沟三角区, 使其完全嵌入腹膜与腹壁间隙, 无需予以固定, 腔镜下仔细观察无渗血点后, 排出CO2气体, 拔镜术毕, 逐层缝合关闭切口并加压包扎创面区域后腹带外固定, 完成手术。两组患术后均予以为期6个月的随访。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指标 (包括手术时间、创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 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指标对比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但在手术时间、创口总长度、住院时间以及肠胃功能恢复时间等方面, 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统计显示,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12%、6.38%, 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0.136, 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对比

经随访统计显示, 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复发, 复发率为4.08%, 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复发, 复发率为6.38%, 两组患者复发率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02, P>0.05) 。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临床普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多发于中老年群体, 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 如腹痛、肠梗阻、肠粘连、肠坏死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手术是临床治愈该病的唯一有效方法。近年来, 随着医疗技术及腹腔镜器械不断的发展与改进, 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的术式也日趋多样化。其中, TEP是由后径路进行的一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手术过程中无需进入腹腔, 可直接在腹膜前间隙进行手术, 在腹股沟疝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有着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预后理想、美观性好等特点, 已逐渐成为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术式。虽经研究显示, TEP相对传统开腹手术具有诸多优势, 但其对于不同直径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尚无明确定论。有报告显示[3], 在腹腔镜视野下, 对大直径腹股沟疝组织解剖结构的辨认程度明显高于小直径的鉴别效果, 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便利的手术条件, 从而减少术中操作误损伤、出血等。

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在手术时间、创口总长度、住院时间以及肠胃功能恢复时间等方面, 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对于不同直径的腹股沟疝采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修补术进行治疗, 均可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转归,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且大直径腹股沟疝在腹腔镜视野下组织解剖鉴别效果更加理想, 辨识更加清晰, 能够降低手术误伤相关组织的几率, 从而减少术中出血量;综合分析提示TEP治疗效果受疝环直径的影响较小, 应用价值确切。金哲敏等[4]学者经研究也得到类似的结论:不同直径腹股沟疝对于手术效果无明显影响, 但对于手术医师的临床经验及操作水平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 通过选择操作技巧熟练、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手术, 可在一定程度上对修补较为困难的腹股沟疝作出补偿, 从而有利于降低手术风险, 提升手术效果。Muysoms等学者建议按照直径、位置以及复发程度将腹股沟疝分为4类:直径<5cm为W1类, 直径5~10cm为W2类, 直径10~15cm为W3类, 直径>15cm为W4类;其中直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手术修补的疗效[5]。有资料显示[6], W3与W4类患者修补相对较难, 且患者术后易复发;但W1及W2类患者修补难度相对较低, 预后较优。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与王金四[7]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说明对于不同直径腹股沟疝的患者行TEP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临床疗效确切。此外, 金万亮等[8]研究表明, 应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不同直径腹股沟疝在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对比差异不明显, 但小直径患者的术中血量多于大直径患者, 且术后小直径患者中有2例出现切口区疼痛, 并发症发生率为5.3%;大直径患者中有1例切口区血肿, 1例切口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为1.8%,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比无明显差异;说明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大直径的腹股沟疝与小直径同样安全有效, 具有术中损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对本次的研究结论给予了充分支持, 进一步说明了TEP治疗不同直径腹股沟疝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综上所述,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不同直径腹股沟疝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患者预后理想, 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起到有效的改善, 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 (TEP) 治疗不同直径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根据疝环直径不同分组, 将疝环直径≥10cm的4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 将疝环直径<10cm的4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修补术进行治疗, 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创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在手术时间、创口总长度、住院时间以及肠胃功能恢复时间等方面, 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12%、6.38%, 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观察组术后有2例复发, 复发率为4.08%, 对照组3例复发, 复发率为6.38%, 两组术后复发率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对于不同直径腹股沟疝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患者预后较为理想,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修补术,不同直径,腹股沟疝

参考文献

[1]黄汇丰, 周新华, 蔡定军, 等.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不同术式疗效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4, 20 (2) :173-175.

[2]许雪飞, 薛绪潮, 丁丹, 等.不同直径腹股沟疝应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J〕.河北医学, 2014, 20 (12) :2025-2027.

[3]王东.腹腔镜疝修补术对不同直径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8 (9) :1168-1170.

[4]金哲敏, 童伟民.改良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J〕.中国内镜杂志, 2015, 21 (5) :513-516.

[5]张越.腹腔镜疝修补术对不同直径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处方药, 2014, 12 (1) :103-104.

[6]宋团结.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36) :83-84.

[7]王金四.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观察〔J〕.微创医学, 2015, 10 (6) :830-832.

腹腔沟疝 第2篇

于护理得当,本组没有发生引流不畅的病例。2.2.5 密切观察肠道功能 肠道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肠闭锁、肠狭窄患儿的最终目标。因此,常规观察排气、排便情况,记录排便量和粪便性质,以判断肠道功能的恢复和吻合口通畅情况。本组病例,一般在术后1~2d恢复肠鸣,3~4d恢复排便。由于手术打击,术前营养状况较差,部分患儿恢复肠鸣,腹部情况无异常,但仍未排便,可用开塞露协助排便,本组41例患儿经用此法后,排便逐渐恢复。如术后5~6d仍未排便且腹胀,应考虑吻合口梗阻,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2例患儿出现此情况,经检查证实是吻合口瘘。当患儿胃肠功能恢复后,可拔除胃管,先予温开水试喂,若无呕吐、腹胀。逐渐过渡到1/2奶、全奶等正常饮食,量由少到多,循序渐进。

2.2.6 加强静脉输液管理,持续纠正电解质紊乱 静脉高营养支持是对治疗至关重要 [5] 灯,对于置温箱患儿,另给予伤口暴露,保持伤口干燥,促进伤口愈合。经以上积极处理,感染伤口均能在1周内愈合。

2.2.8 保持镇静,降低消耗 患儿术后由于饥饿、伤口疼痛等不良刺激,容易哭闹、烦躁,不利于术后恢复,所以,应想方设法令患儿安静,保持床单平整,选用柔软衣服,保持臀部干净,在禁食期间可用温水棉枝予患儿吸吮,必要时予镇静药辅助。综上所述,随着肠闭锁、狭窄的诊断水平的提高及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良,对于该类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护理人员,必须了解该类疾病的病理生理,全面掌握病情,遵循循证护理的原则,才能保证护理质量。因此,术前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加强胃肠道管理,确保胃肠减压引流通畅,加强静脉输液管理,保证静脉高营养支持;术后密切观察肠道功能,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喂养原则,保持伤口干洁等一系列护理措施,是提高先天性小肠闭锁、狭窄治愈率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参考文献

[1] 伍连康,夏慧敏,潘瑞芳,等.肠闭锁[J].中华小儿外科杂 志,1996,17:285-287.[2] 马强,马继东.先天性肠闭锁、肠狭窄20年治疗回顾[J].北 京医学,2004,26(1):18-21.[3] 安刚.婴幼儿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444.[4] 王明安,王明德.麻醉后恢复期病人的评估与治疗[M].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9.[5] 顾志成,孙庆林.先天性肠闭锁和狭窄102例报告[J].中华 小儿外科杂志,2004,35(1):92-93.(收稿日期:2006-07-20 编辑:庄晓文)。本组患儿术后继

续胃肠外营养。由于输注液体渗透压偏高,易引起化

学性静脉炎;因此,注意保护静脉,建立2条静脉通路,隔2~4小时轮换间歇输注,减轻高渗液体对静脉的刺激,延长输液静脉置管时间。如条件许可,建立PICC输液。本组病例,由于经济原因,只有少数建立PICC输液。由于手术创伤大,术后更易并发电解质紊乱,所以,必须严密监测患儿血生化指标,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2.2.7 保持伤口干洁 观察伤口情况,保持伤口干燥,防止伤口感染;若发现伤口渗液、血,及时协助处理伤口。本组6例并发伤口感染,渗液较多患儿,定时用含有效碘0.1%消毒剂清洗,外涂含生长因子制剂,照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高丽莲 马玉华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广州510630)=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41例腹腔镜腹股沟修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手术,手术时间47~128min,术后6h可下床活动,术后第2天可进食流质,术后无一例发生剧烈疼痛、阴囊血肿、切口感染、积气、肠粘连等。平均住院时间为5d。术后平均随访2个月至6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复发率低、损伤小、疼痛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不易损伤神经等优点,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围手术期的护理重点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后饮食活动的指导及并发症的预防。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股沟疝 疝修补术 围手术期 护理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其复发率为10%~ [1][2] 15%,而PHILIPS等报道腹腔镜疝修补术3229例手术的复发率仅为117%。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复发率优点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其中包括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经腹腔腹膜前补片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与完

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本科自2003年5月至2006年7月共完成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共41例, 广东医学 2007年1月第28卷第1期#171#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1例,男36例,女5例;年龄1~86岁,平均54岁。其中直疝8例(双侧直疝3例),斜疝33例(双侧斜疝5例)。其中5例为复发疝,1例行传统的疝修补术复发后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再次复发。伴随疾病:慢性支气管炎4例,前列腺增生6例,便秘3例,高血压11例,其他疾病9例。手术时间47~128min。术后出血少,无一例剧烈疼痛,术后6h可下床活动。术后无阴囊血肿、切口感染、积气、肠粘连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个月至6年,无一例复发。2 护理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心理护理 腹腔镜疝修补术是一种新的手术方式,不为大众所熟悉。患者最担心的是手术的成功与否和术后复发。护士在术前应积极地与患者沟通,可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患者的知识水平说明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较所具备的复发率低、损伤小、疼痛低、恢复快、切口美容等优点及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较宽的适应证与微创的特点、能同时检查双侧的腹股沟疝情况。本组有4例于手术时发现隐性疝给予修补,5例行其他手术时同时进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对于复发疝用腹腔镜可以避免再次经原手术入

[3] 路而致神经损伤和缺血性睾丸炎发生。且此项技术在我院已经开展得非常成熟,主刀医生经验丰富技术娴熟。使用的补片为聚丙烯材料,可永久放置体内,且与组织反应小。并介绍术后的康复患者与之交流,打消患者的疑虑并接受手术。

2.1.2 术前准备 积极配合医生指导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检验。老年患者必要时进一步详细检查心肺功能。备皮范围与开腹手术相同,强调的是脐窝的清洁。因脐窝下缘是腹腔镜手术的第一个切口。故用松节油小心仔细的清洗脐窝,动作轻柔,勿损伤脐窝皮肤造成感染及穿刺时把污垢带入腹腔造成切口或腹腔感染的机会。2.1.3 伴随疾病的护理 伴慢性支气管炎的,重复强调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戒烟的重要性,训练深呼吸。前列腺肥大的继续使用抗前列腺的药物。便秘患者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必要时可使用口服缓泻剂助患者排便,以缓解便秘所致腹内高压。控制患者的血压血糖在安全的范围内。2.2 术后护理

2.2.1 常规护理 全麻者回室后去枕平卧头偏一侧,直至清醒,硬膜外麻醉者去枕平卧6h,心电监护密切监视生命体征的变化,持续低流量吸氧,直至生命体征平稳。术后2h协助患者翻身,第2天均可下床活动。术后1周可恢复正常工作。本组患者无一例发生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肠粘连等并发症。术后仔细的迹象。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必要时更换伤口敷料。

本组患者无一例发生伤口出血、感染。2.2.2 疼痛的护理 腹腔镜手术对腹腔脏器的干扰比较小,故术后疼痛较轻,胃肠功能恢复较快。但每个人的痛阈不一样,如患者感觉较疼痛者,解释疼痛原因,必要时可适当给予止痛剂。本组患者无一例发生剧烈疼痛,4例述疼痛影响睡眠,使用颅痛定、曲马多等镇痛剂缓解。

2.2.3 饮食的护理 一般术后第1天可进食流质,但年老体弱者或婴幼儿则待肛门排气后方可进食。叮嘱患者勿自行进食,以免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第2天进食半流,第3天则可普食。食物应以低脂、高蛋白、易消化为主,忌刺激性食物。2.3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3.1 出血 出血是腹腔镜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术后早期观察和护理的重点。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面色等,察看伤口有无渗血,若患者出现烦躁,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则应警惕内出血的可能,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病例无一例发生。2.3.2 感染 良好的护理可有效预防呼吸道与泌尿系感染。全麻患者积极协助并鼓励患者翻身,咳痰,必要时拍背,予雾化吸入。术后第2天可鼓励患者下床活动。术前排尿如无困难者,术后即拔除尿管。年老者前列腺肥大者可第2天拔除。本组2例留置尿管2~3d,拔管前定时开放尿管训练膀胱,有尿意后拔除,无尿频、尿急、尿痛。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小儿患者要及时更换尿片,夏季防止患者大量出汗。

2.3.3 肩背酸痛 由于腹腔镜术后残留于腹腔CO2刺激膈神经产生,多在术后3~5d消失,无需特殊处[5] 理。为预防该症的发生,术后应去枕平卧6h,低流量吸氧,促使二氧化碳气体排出与吸收。患者清醒后,鼓励患者深呼吸与有效咳嗽。本组患者有1例发生轻微疼痛,经吸氧、改变体位、局部按摩后1~2d症状消失。2.3.4 其他 观察有无其他并发症如神经损伤、阴囊积液、疝复发等。如患者术后出现持续疼痛难以缓解,阴囊肿大,感觉补片移位或腹股沟有肿物突出,需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避免伤口主要是补片位置出现血肿、血清肿、气肿等造成补片漂浮移位,导致术后疝复发。本组患者有3例术后阴囊稍大,为气腹所致,嘱穿上内裤,1~2d后恢复正常。

2.4 出院宣教 指导患者出院后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尽量少出汗,发现伤口红肿热痛或渗液及时回院治疗。1周后即可恢复正常工作。3个月内勿进行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勿手提重物大于5kg,勿吸烟。积极控制慢性支气管炎的病情与治疗前列腺肥大,预防感冒与咳嗽。保持大便通畅,多吃蔬菜水果,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3 小结 ,[4] #172#GuangdongMedicalJournal Jan.2007,Vo.l28,No.1 [2] PHILIPSEH,ROSENTHALR,FALLASM,eta.lReasonsfor earlyrecurrencefollowinglaparoscopichernioplasty[J].SurgEn-dosc,1995,9(2):140-145.[3] 丁雷,王存川.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医 学工程,2002,12:103-105.[4] 朱建新,钟向志.消化内镜护士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 社,1998:374-375.[5] 张芬,傅敬.腹腔镜术后常见几种不适的护理对策[J].腹腔 镜外科杂志,2001,6(2):66.[6] 谭敏,霍文逊.中国现代微创外科现状与存在的若干问题 [J].中国内镜杂志,1998,4(3):48-50.(收稿日期:2006-08-17 编辑:祝华)内环境平衡的影响、对全身免疫系统的干扰、对减轻术

后脏器粘连的程度均优于传统开放式[6],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对于新的手术方法,围手术期的护理与健康教育要跟上新的内容,重点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后饮食活动的指导及并发症的预防,使患者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志谢:本文承蒙我院普通外科王存川主任指导)参考文献

[1] SCHUMPELICKV,TREUTNERKH,ARLTG.Inguinalhernia repairinadults[J].Lancer,t1994,344(8919):375-379.回盲部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向弥漫大B淋巴瘤和Hodgkin转化1例 庞仲熙 王卓才 12v 黄小让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同济医院(528000);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2病理科, 综合科(广州510010)患者,男,42岁。持续性上腹疼痛,进食后加重3个月余,体重减轻15kg。自服药物(具体不详),效果不佳。近2个月来,症状加重不能入睡。外院CT示肠系膜根部、椎前间隙、大血管旁多发性异常病变。发病前半年因/腰椎间盘突出0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3个月前在该院行/阑尾切除术0。体查:右下腹见长5cm手术瘢痕,上腹部见触之有微痛、质韧、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活动度差的3cm@3cm多个、有压痛、反跳痛的结节。血液及血清免疫学检查除中性粒细胞稍高外,余无异常。骨髓涂片:骨髓增生活跃,见015%幼稚淋巴样细胞。X线:胃肠多积气,部分小肠积气扩张,见大小不等液平面。电子结肠纤维镜:回盲瓣菜花样肿物突入肠腔约2cm@2cm,表面溃烂,质硬,易出血,肠管狭窄;活检病理为/弥漫大B淋巴瘤0。手术见:回盲部灰粉色8cm@6cm包块,肠系膜融合性灰粉色结节约515cm@4cm@3cm,行部分回肠+升结肠切除术。

病理检查:眼观肠管长51cm;其中回肠长23cm,周径3~5cm;结肠28cm,周径415~6cm。距回肠断端15cm回盲瓣处见715cm@515cm@5cm隆起菜花样肿物突出肠腔,表面附灰白色苔。切面灰粉,实性,质嫩,鱼肉状,浸润肠壁全层。回盲瓣周脂

肪组织见淋巴结样组织5cm@415cm@3cm,肠系膜及其根部见淋巴结样组织16枚,015~1cm,表面灰白色,切面灰粉,实性,质嫩鱼肉状。镜检:肿瘤组织

v浸润肠组织全层并累及肠周和肠系膜根部淋巴结。呈弥漫片状、巢团状或结节状。瘤细胞在肠组织各层及淋巴结各不相同。肠黏膜层呈弥漫性排列,瘤细胞较小6~10Lm,圆形、卵圆形或轻度不规则形,有少量胞质;局灶见由浅染体积较大,胞质中等略嗜碱性,核大,染色质边集,核仁明显的细胞组成假滤泡或假生发中心。肌层呈弥漫片状或巢团状,瘤细胞较黏膜层大,大于小淋巴细胞的2倍,胞界清楚,胞质丰富颗粒状略嗜酸性,核圆形或椭圆形,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像易见。浆膜层及部分外肌层为厚薄不一的纤维结缔组织分割成大小不一结节;结节外周为梭形纤维结缔组织和散在数量不等分布不均大的及小的瘤细胞,其中见散在单核或多核瘤巨细胞,中央为多少不一大的、小的瘤细胞和瘤巨细胞,似萎缩淋巴滤泡。瘤巨细胞约大于小淋巴细胞的5倍,核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状,核仁明显。瘤巨细胞散在分布,肠壁外层最多,肌层次之,黏膜最少。肿瘤的三种结构在肠组织各层中相互交错过渡,而罹患淋巴结以较大瘤细胞和散在巨核细胞为主。免疫酶标:LCA,CD20,CD79A,CD57和CD15阳性,CD3,CD45RO,CD30,CD56,CD5,CD10,CD21,TIA,CyclinD1和EBV阴性,瘤巨细胞部分EMA阳性。病理诊断:回盲部胃肠道型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向弥漫大B淋巴瘤和Hodgkin转化。

讨论 胃肠道淋巴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易误诊。本例持续性

腹痛,体重下降,进食后加重;腹部有包块;影像学腹腔占位伴不完全性肠梗阻;电子结肠纤维镜见回盲部肿瘤。活检病理为/弥漫大B淋巴瘤。0手术回盲部包块,累及淋巴结。术后病变既见弥漫性浸润,亦有片状或巢团状似/癌样0和结节状结构;上述结构相互间交错并有数量不等的单核或多核瘤巨细胞。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可以向弥漫大B淋巴瘤或Hodgkin转化,但同一病例同时向两个方向转化未见文献报道。有学者认为大的转化B淋巴细胞取代肿瘤性小淋巴细胞出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组织象,是病情恶化进展期表现;但亦有认为继发于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弥漫大B淋巴瘤与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B细胞不属于同一克隆,是继发的不同类型的淋巴瘤。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出现Hodgkin转化是在弥漫小淋巴细胞基础上出现R-S样细胞,缺乏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等背景。本例局部似结节硬化型Hodgkin,但免疫酶标R-S细胞和HL细胞EBV阴性,与文献不符。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同时向弥漫大B淋巴瘤和Hodgkin转化极为罕见。本例手术后,行CHOP方案+美罗华化疗1疗程,复查CT及PET/CT示右中上腹升结肠419cm@211cm结节,提示肿瘤复发。再行EPOCH方案+美罗华1疗程化疗,病变无变化,提示肿瘤对化疗不敏感,或病变仍在发展。患者手术切除后经2个疗程化疗,荷瘤生存14个月,长期疗效在进一步追踪。

腹腔沟疝 第3篇

【关键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77-02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的疾病,其手术方式经历了由有张力修补到无张力修补的过程,自1990年首例腹腔镜疝修补术至今,腹腔镜疝修补术逐渐成为治疗腹股沟疝一种重要的手术方式[1] ,腹腔镜疝修补技术取得了较快发展。同时对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2007年3月至2010年09月共对512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通过512例患者的护理,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12例,其中男性487例,女性25例;年龄22~93岁,平均63.5岁;单侧腹股沟疝437例(斜疝281例、直疝86例、股疝15例、复合疝16例,复发疝39例),双侧腹股沟疝75例(含复发疝3例),其中包括急性腹股沟嵌顿疝41例;本组中合并糖尿病50例(9.8 %) , 高血压45例(8.8 %),肺功能不全35例(6.8 %),其他疾病(帕金森氏病、偏瘫、老年痴呆症等)14例(2.7 %)。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5.02±1.53天,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依次为,血清肿、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及慢性疼痛。49例患者出现腹股沟区原疝囊部位皮下积液、水肿,即血清肿[2],平均经2.8次(1~7次)穿刺抽吸后痊愈; 21例患者(4.1%)出现术区皮肤暂时性感觉异常,理疗后1周内消失;4例患者出现手术区域慢性疼痛,其中嵌顿疝及复发疝患者各2例,均为行TAPP修补术的患者;全组患者术后无出血、感染。1例行TEP术式的患者在术后2周出现小肠梗阻,急诊手术发现梗阻原因系小肠突入破裂的腹膜所致。本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9.3±12.5月。复发3例,均在术后3~6月内复发,其中TAPP 2例、TEP 1例,复发病例均为开展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早期患者,总复发率为0.59%(3/507)。

2、护理

2.1术前护理

为保证腹股沟疝嵌顿疝修补术的顺利进行,我们对病人应进行积极的术前准备。皮肤准备除按常规的腹股沟手术备皮外还需清洗患者的肚脐,因肚脐下缘是腹腔镜手术的第一个切口,我们采用松节油小心仔细的清洗脐窝,在不损伤皮肤的情况下彻底清洁脐窝,以免造成感染或穿刺时把污垢带入腹腔造成切口及腹腔感染的机会。针对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和对新技术、新项目缺乏认识及担心手术预后等心理问题,进行个性化心理疏导,如介绍手术成功的例子,介绍腹腔镜手术的各项优点,让患者了解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有关知识消除其顾虑。关心体贴患者,增强患者的信心,消除其焦虑不安的心理。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

2.2.1.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常规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和持续地流量吸氧,吸氧和监护如无异常一般术后第二天停用,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术前肺功能差或有吸烟史的病人术后血氧饱和度偏低,需要延长吸氧时间直至氧饱和度恢复正常。

2.2.1.2观察神志的变化:全麻术后的老年病人易认知功能障碍,他们对麻醉毒性药品的代谢减慢,容易在体内蓄积造成不良反应。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常常发生在术后的第一天晚上,出现异常兴奋,轻者,整天嘴里唠唠叨叨前言不答后语,但能正确回答问题,双手不自主的摸索。重者,还会不自主的拔除身上的各种管道,出现幻视,比如将输液管道看成是蛇等等。对有此情况的患者,对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减少其心理负担并积极配合治疗,较轻者不必特殊处理,但要加强巡视和观察;对重者,采用约束带约束双手以免患者意外拔除管道,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注意观察患者呼吸。

2.2.1.3观察切口有无红肿、出血、渗液,特别注意腹股沟区原疝囊部位有无包块出现,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2.2体位与活动

2.2.2.1全麻术后垫枕平卧6小时,6小时后抬高床头15°—20°,床上适当活动。术后第2天下床活动。

2.2.2.2沙袋压迫腹股沟区原发病部位6h-24h。疝囊大的患者可适当延长压迫时间,减少血清肿的发生。使用输液用的非PVC多层共挤膜袋装灭菌溶液500ml(重量约500g)外用自制的棉布套来代替传统的沙袋,棉布套用后清洗消毒备用,减少交叉感染。

2.2.2.3抬高阴囊,防止阴囊水肿积液。膝部垫小枕,缓解切口张力,减轻疼痛,利于愈合。

2.2.3导管的护理

2.2.3.1尿管的护理保持清洁,防止感染。导尿管如无特殊情况下于术后24h-48 h拔除,鼓励患者下床小便。对于老年病人或本身就有前列腺疾患的患者不要过早或盲目的拔除尿管,易出现因前列腺增生而引起的排尿困难。术后第一天开始每晚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哈乐胶囊)0.2mg连续三天后。在拔管前夹闭尿管训练膀胱的反射收缩功能,训练3-5次后,最后一次胀尿拔除尿管。

2.2.3.2 引流管护理应保持其通畅,密切观察、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及量,经常挤捏以防堵塞;引流管应妥善固定,长度适宜,太短易致脱落,太长易致扭曲、下垂,影响引流通畅,同时需给患者预留床上翻身、活动的余地;严格无菌操作观念,预防逆行感染。引流液减少、色清,可考虑拔管,一般36h拔除,拔除后注意观察切口有无渗液。

2.2.4饮食指导 术后返回病房,予以禁食禁水,术后第1天给高蛋白易消化无渣半流质或流质。术后2~3天予以普食,多吃蔬菜水果,软化大便。

2.2.5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2.2.5.1肺部感染 术前2周戒烟,注意保暖,预防受凉感冒是防止和减轻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术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分两次,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指导患者正确排痰:正确拍背,方法:左手扶住患者,右手拱形,以手腕的力量,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奏地扣击背部,避开肾区和脊柱。用手按压腹股沟发病部位用力将痰液排出。

2.2.5.2血清肿 血清肿是腔镜下疝修补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组资料中有49例患者后证实为血清肿,血清肿与提睾血管、精索血管或腹膜下血管小分支损伤有关[3],是剥离疝囊或回纳疝内容物后,补片与疝囊或疝外被盖之间会出现血性液体的积聚,疝囊越大,发生率越高[4] 较轻者可自行吸收,较重者需穿刺抽吸后TDP局部照射理疗,抽吸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并在超声引导下较为安全。

2.2.5.3 术区皮肤暂时性感觉异常21例患者(4.1%)出现术区皮肤暂时性感觉异常,理疗后1周内消失。

3、讨论

疝是外科常见疾病,临床上疝易引起嵌顿,影响小肠血供,引起缺血坏死,甚至穿孔。特别是老年人发病率极高,其主要原因与老年人合并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便秘、前列腺肥大等腹内压高的慢性病及腹壁组织日趋衰退有关[5]。因此手术治疗是治疗疾病的最好的方法。它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给予适当康复指导,避免疝的复发,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疝的发病原因及引起疝复发的诱因。腹腔鏡疝修补术早期靠补片张力修补,后经瘢痕和补片形成混凝土样结构,从而达到永久修补作用。应注意保暖,预防咳嗽。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2~3个月内轻体力活,6~12个月内避免重体力活,以免腹压过高引起复发。告知患者手术后应注意饮食习惯,进食高蛋白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定期复查。总之,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手术作为我院重要开展项目,我们应规范的进行围手术期护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减少复发率。

参考文献

[1]Bringman S, Blomqvist P.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fter inguinal and femoral hernia repair: a study of 33,275 operations during 1992-2000 in Sweden [J]. Henia, 2005; 9(2): 178-183.

[2]Mahon D,DecadtB,RhodesM.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of laparoscopic(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vs open (mesh) repair for bilateral and recurrent inguinal hernia [J].Surg Endose,2003;17(9:1386)

[3]Myer G,Huttl TP,Hatz RA,et al.Laparoscopic repair of traumatic diaphragmatic hernias[J].Surg Endosc,2000,14(11):1010-1014

[4]姚琪远,腹腔镜疝修补手术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9):708-710

腹腔沟疝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4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7例,其中男14例,女3例,年龄21~81岁,平均(46.14±2.10)岁,病程2.5~30.0个月,平均(18.6±3.1)个月,首次患病15例,复发2例,斜疝14例,直疝3例。对照组17例,其中男15例,女2例,年龄20~82岁,平均(47.18±3.01)岁,病程3.1~30.1个月,平均(19.8±2.7)个月,首次患病14例,复发3例,斜疝15例,直疝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所有患者均符合《外科学》进行疝修补术的手术指征;(2)患者有完整的检查结果和随访记录。

1.3 方法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法为TAPP法[2],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在患者的脐部作为观察孔将套管置入,脐平面下的腹直肌外侧对称性的打两个操作孔,腹腔镜进入后,辨别韧带,将疝囊进行分离,然后分离腹膜前间隙,将补片进行平铺和固定,关闭腹膜。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术,手术方法为Bassini法[3],全身麻醉后,逐层分离各组织至腹外斜肌腱膜,提起精索,在距疝囊颈0.5 cm处结扎,缝合韧带和联合腱至耻骨结节处,精索复位。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疼痛持续时间、身体恢复正常时间、患者对切口的满意程度、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切口疼痛持续时间、身体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切口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32.32±2.21)min、(4264.52±123.46)元;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49.71±4.39)min、(4930.12±159.75)元。对照组的手术时间长于观察组,住院费用高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仅有1例发生局部血肿,并发症发生率5.88%,对照组术后出现1例复发,1例阴囊血肿,2例延迟愈合,并发症发生率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股沟疝属于临床常见症,多发于老年群体;从发病原因来看,主要是先天性的缺陷或后天继发性的病理改变所致;通过对临床资料的统计与经验分析,发现多数老年患者属于后天因素占多数;从病理学分析,根本原因在于内环处腹横筋膜平面病损,腹股沟区出现退行性病变,从而造成了腹肌、腹横筋膜萎缩、松弛,最后导致其后壁发生缺损[4]。另一方面,老年患者多伴有各类疾病,因而当其腹腔内压力增加时,必然会引起发病率升高。

临床上对于腹股沟疝的治疗方法众多,如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等。传统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术,由于不能很好的控制修复部位的张力大小,容易将同位置不同的组织结构做强行的牵拉、缝合,导致局部组织张力过大,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胶原分解增加,使腱膜韧带极易撕裂,产生新的缺损,导致疝的二次复发[5]。无张力疝修补术因将异物置入患者的疝囊内,多少会产生部分排异现象。腹腔镜疝修补术相比较传统疝修补术的优点在于术后的恢复速度较快,且对疝囊进行修补后效果较好,复发率较低,患者的疼痛症状较小,同时本手术治疗对患者造成的痛苦性较小,切口小,美观性较好[6]。另外,本手术方法可从根本上治疗腹股沟斜疝,达到解剖缝合的标准;腹腔镜不将患者的疝囊进行强行的缝合,故而张力不大[7]。由于患腹股沟斜疝的患者大多数年龄较大,对患者进行较大的切口可导致愈合的时间延长,因此腹股沟疝修补术尤其适合老年患者[8]。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切口疼痛持续时间、身体恢复正常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且患者对切口的满意程度高;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观察组术后仅有1例发生局部血肿,并发症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方法的效果相对于传统疝修补术较好,身体恢复正常时间快,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综上所述,腹腔镜疝修补术对于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疝修补术,并发症少,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身体恢复至正常所用时间,且患者的术后情况较佳,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与传统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4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手术治疗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疼痛持续时间、身体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切口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手术时间长于观察组,住院费用高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仅有1例发生局部血肿,并发症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对于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疝修补术,并发症少,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身体恢复至正常所用时间,且患者的术后情况较佳,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腹腔镜疝修补术,传统疝修补术,腹股沟疝,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景恩义,刘雅莉,杨克虎,等.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5,10(7):875-881.

[2]朱健,苏树英,许卓明.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比较[J].临床外科杂志,2015,13(2):91-93.

[3]李建华,韩玲,计勇.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临床疗效对照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2,18(6):636-639.

[4]陈焕伟,甄作均,费凛.传统腹股沟疝修补、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4,7(6):462-464.

[5]陆光生,陈小伍,剧永乐,等.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后不钉合固定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25(13):2112-2113.

[6]梅枝忠.腹股沟疝传统术式与疝环填充无张力修补术式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09,1(1):32.

[7]陈洪流,刘万红.无张力疝修补在老年腹股沟复发疝中的应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7(3):38-39.

腹腔沟疝 第5篇

【关键词】成人腹股沟疝;腹腔镜疝修补术;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106-01

对于腹股沟疝疾病的治疗,一般是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对我院所收治的57例腹股沟疝患者予以腹腔镜疝修补术,57例予以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对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择选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所接收的114例腹股沟疝病人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满足《成人腹股沟和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1]中有关腹股沟疾病的诊断标准,确诊为腹股沟疝。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57例患者。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35~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6±2.6)岁;36例为斜疝,21例为直疝。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36~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3.0)岁;34例为斜疝,23例为直疝。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临床基础性资料的比较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对该组患者予以腹腔镜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即对患者予以全身麻醉,以脐孔作为观察孔,于患者脐平面略下的两层腹直肌外缘部位,做两个操作孔,大约5mm左右。在腹膜前与腹直肌后插入长度约10mm的套管,且使其抵达腹膜前间隙。对疝囊进行剥离,直到腹膜盆壁化。若为斜疝,采取钝性疝囊由精索下撕离;若为直疝,采用疝囊与腹壁相剥离的方式。对腹膜前间隙予以分离处理,将精索血管与输精管充分暴露出来[2]。把(15×10cm)聚丙烯补片放于腹直肌背侧、联合肌腱、耻骨结节以及Coopers韧带之上。

对照组:对该组患者予以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即对患者予以硬膜外麻醉,之后作一斜形切口,长度大约为6cm,逐层切开直至疝囊,把疝囊从精索内后方分离到疝囊颈,并且予以高位结扎处理。如果疝囊比较大且进入阴囊,那么将疝囊横断,在实施远端止血之后,旷置。针对Ⅲ型或者是Ⅳ型疝囊,用网将其塞到疝环中;将(10×5cm)聚丙烯补片放在精索后方,且固定在一些組织上,例如联合腱、腹内斜肌等[3];最后将切口关闭且缝合,手术结束后用砂袋加压,时间为24h。

1.3观察指标

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与比较[4];同时,对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情况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加以分析与处理。其中采用 ( ±s)代表计量资料,且用t检验。如果P<0.05,那么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手术治疗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具体见下表1所示,由表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术后并发症与复发情况分析:观察组术后有6例发生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0.5%(6/57),具体为4例尿潴留,2例阴囊血肿;对照组术后有8例发生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4.0%(8/57),具体为5例尿潴留,2例阴囊血肿,1例切口感染;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均无患者复发。

3 讨论

在临床上,腹股沟疝是一种较为多见的外科疾病,该疾病是由于腹腔中的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朝体表突出,进而所造成的。一旦患有该病,需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否者将诱发诸多并发症,继而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与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影响。在该疾病的治疗上,通常采用手术治疗的手段,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了腹腔镜疝修补术(观察组)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相对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而言,腹腔镜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方面,存在一定的优越性,其手术时间短、疼痛持续时间短,且术后恢复快,因而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和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2003年修订稿)[J].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4):834-835.

[2]陈智平.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6):882-883.

[3]庞军.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3):396-397.

腹腔沟疝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3月至2010年10月我院进行TEP术的152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三维立体补片组与平面补片组, 两组患者均为76例。三维立体补片组76例患者中男60例, 女16例;年龄为36~74岁, 平均为 (61.64±2.53) 岁;病程为6个月~7年, 平均为 (31.22±5.68) 个月;斜疝45例, 直疝23例, 并存疝8例;单侧疝65例, 双侧疝11例;根据2003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疝和腹壁学组修订的对成年人腹股沟疝分型的规定[4], Ⅰ型9例, Ⅱ型38例, Ⅲ型21例, Ⅳ型8例。平面补片组76例患者中男62例, 女14例;年龄为37~73岁, 平均为 (62.15±2.42) 岁;病程为5个月~8年, 平均为 (32.13±5.57) 个月;斜疝44例, 直疝22例, 并存疝10例;单侧疝61例, 双侧疝15例;其中Ⅰ型8例, Ⅱ型40例, Ⅲ型22例, Ⅳ型6例。t检验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疝的类型构成、疝的位置分布和疝的分型构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故可认为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三维立体补片组手术方法

全身麻醉, 术前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本组患者选用的补片是3DMax补片, 为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一种专用于TEP术的三维立体补片。于脐缘下部作长1.2cm切口, 切开分离达腹直肌后鞘, 用手指沿切口进入达腹直肌与后鞘之间隙, 并向患侧方向做扇形分离形成腔隙, 分别于脐下3cm及6cm或脐旁4cm处穿刺置入2枚5mm Trocar, 切口放入10mm Trocar, 通气建立气腹, 用镜头沿疏松间隙分离扩大腹膜前间隙, 辨认腹壁下动脉位置, 确认进入腹横筋膜和腹膜之间的间隙, 边分离边寻找疝囊, 辨认疝囊与腹壁下动脉及髂耻束关系, 确认疝的类型, 视疝囊大小及深度将其完整剥除或中间离断后近端剥除远端套扎旷置, 然后继续将腹膜与精索分开, 使精索“腹壁化”。分离范围外侧至髂前上棘, 内侧至对侧耻骨结节, 上方至疝囊上方2cm, 下方至“腹壁化”精索下方7cm。置入3DMax补片覆盖全部耻骨肌孔, 一般内侧越过中线, 下方进入耻骨后间隙, 外侧覆盖内环和精索并延伸至腰大肌表面。视术野渗血情况可在补片后方置细硅胶管引流。在腹腔镜监视下排空阴囊及术野CO2气体, 由于腹内压的作用和3DMax补片本身的三维立体塑形结构使补片固定于原位, 不需钉合固定, 缝合各小切口[5]。

1.2.2 平面补片组手术方法

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者站在需修补疝对侧, 助手站在术者对面或同侧。患者仰卧位。取脐部下缘l~1.5cm长弧形切口, 分离至腹直肌后鞘, 用手指沿腹直肌后鞘向下分离, 插入10mm trocar进入腹直肌后鞘间隙, 必要时缝合切口一侧, 使切口不漏气, 注入CO2气体, 压力设置为12~15mmHg, 插入腹腔镜, 向耻骨结节方向及患侧腹股沟区腹膜外疏松间隙分离, 另两个5mm trocar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上及中下1/3处置入, 或者一个5mm trocar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上, 一个5mm trocar在患侧侧腹部。分离出腹股沟区, 通过疝囊与腹壁下血管的位置关系判定疝的解剖类型。逐渐从精索或圆韧带中游离出疝囊, 清除脂肪组织, 使精索或圆韧带“骨骼化”, 尽可能将疝囊退回腹腔。直疝及未进入阴囊的斜疝疝囊游离后不需处理, 如果斜疝疝囊已进入阴囊, 将其与精索游离后结扎切断疝囊, 远端保留不需处理。如疝内容物与疝囊粘连, 在颈部切开疝囊, 游离粘连, 将疝内容物送回腹腔后, 再缝合关闭。手术中腹膜破裂影响术野, 尽可能缝合修补腹膜破口。置入6~8cm×12~15cm补片, 覆盖斜疝、直疝和股疝区域,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铺平后打钉固定或者采用交叉补片免钉合[6]。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的指标有计量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恢复正常活动时间。计数指标:血肿、血清肿、肠梗阻、尿潴留、术后6周疼痛、肠道损伤、切口感染和腹股沟疝复发的发生例数。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指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计量指标比较

本研究中, 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六个方面的计量指标显示,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总住院费用三个指标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三维立体补片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总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平面补片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三个指标两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计量指标的具体结果见表1。

2.2 计数指标比较

本研究中, 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八个方面的计数指标显示, 血肿、血清肿、尿潴留、术后6周疼痛的发生率两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有P>0.05) ;两组患者肠梗阻、术后6周疼痛、肠道损伤、切口感染和腹股沟疝复发的发生率均为0。两组患者计数指标的具体结果见表2。

3 讨论

TEP术优点十分突出, 理论上是目前疝修补术中较理想的方法[7]。TEP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康复快、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1]。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些优点, TEP手术中采用三维立体补片和平面补片的患者手术创伤都较小、术后疼痛都较轻、康复都较快、术后复发率都较低。而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渐成熟和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医学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TEP术具有手术费用较高, 需要腹腔镜设备以及学习曲线较长等劣势逐步淡化, TEP手术的风险逐渐减小, 学习曲线也逐渐缩短[8], 虽然因其技术上的要求, 限制了它的广泛开展[9], 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也日益受到推崇, 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 各种疝修补材料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使疝治疗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目前国内TEP术多选用二维平面补片, 多数需要裁剪, 植入腹膜前间隙以后容易卷曲折叠, 不易摊平及正确摆放, 需要钉合固定。事实上腹股沟区腹膜前间隙本身并非平面结构, 而是一内宽外窄前凸的三维立体结构, 所以严格说来, 二维平面补片不能完全符合腹膜前间隙解剖, 而3DMax补片则较好地弥补了二维平面补片的这个缺陷[5]。本研究中三维立体补片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总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平面补片组患者, 其原因是:3DMax补片已预成型, 不需要裁剪, 使手术操作更加快捷方便;放置简单, 基本无变形和皱缩现象;与机体粘合紧密, 不易移位, 故不需钉合固定, 减少了术后复发可能;还可减少使用固定器的费用, 同时也减少了出血和神经损伤的危险。

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TEP术中应用三维立体补片和平面补片, 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的152例腹股沟疝TEP术患者, 随机分为三维立体补片组与平面补片组, 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总住院费用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以及血肿、血清肿、尿潴留、术后6周疼痛的发生率两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肠梗阻、术后6周疼痛、肠道损伤、切口感染和腹股沟疝复发的发生率均为0。结论 TEP术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康复快、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而应用三维立体补片能较好地弥补平面补片在临床实践中的缺陷。

关键词:TEP术,三维立体补片,平面补片

参考文献

[1]磨鹏诗, 何暖坚, 谭浩明.腹腔镜腹膜前补片修补术与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0, 15 (10) :777-778.

[2]汤治平, 谭敏, 张金成, 等.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随机对照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7, 12 (5) :391-393.

[3]陈焕伟, 甄作均, 苏树英, 等.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附176例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3, 12 (11) :841-843.

[4]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24.

[5]张健, 应荣超, 封光华.3DMax补片在腹腔镜无钉合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 2010, 32 (4) :539-540.

[6]刘祖军, 卢榜裕, 蔡小勇, 等.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 (附338例次报告) [J].微创医学, 2008, 3 (5) :430-432.

[7]伍锦浩, 戎祯祥, 陆光生, 等.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657例手术经验木[J].广东医学, 2009, 30 (10) :1505-1506.

[8]花荣, 姚琪远, 陈浩, 等.三维立体补片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180例次经验总结[J/CD].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 4 (4) :350-354.

腹腔沟疝 第7篇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高科技产品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医疗, 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腹腔镜手术以微创、恢复迅速已被广大患者接受, 地处粤东北山区的河源市妇幼保健院承担着辖区内五县一区的妇幼医疗任务, 基于腹腔镜手术的特点, 2011年我院开始大力开展全麻插管下小儿腹腔镜手术, 目前这一新兴技术得到很好的使用, 为适应这种需求, 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 麻醉科也积极地参与, 并改进了小儿全麻用药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6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 (包括急性嵌顿者) , 年龄为3个月婴儿至8岁儿童, 排除可疑肠管嵌顿坏死者、高热、甲亢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及其它急性外伤性疾病、肺部疾病合并症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 每组各20例, 三组患儿术前均常规禁食禁饮, (急诊嵌顿者均采用留置胃管减压) 。手术时间20~40min.

1.2 方法

手术前30min, 三组均以长托宁0.01mg/kg臀大肌肌内注射。A组为全凭静脉组, B组为静吸复合组, C组为纯吸入麻醉辅以静脉注入肌松药组。A组麻醉诱导:咪唑安定0.2mg/kg+芬太尼2~4μg/kg+顺阿曲库胺0.1mg/kg静脉注入, 插入气管导管, 维持用药为:0.1%丙泊酚静脉滴注, 每30min静脉加入一定量的肌松药。B组全麻醉诱导:4%七氟烷+2~4L氧流量面罩吸入+咪唑安定0.2mg/kg+1~2μg/kg瑞芬太尼+0.1mg/kg顺阿曲库胺静脉注入, 插入气管导管, 维持用药:2%~4%七氟烷吸入+1~2L氧流量+瑞芬太尼1~2μg/kg泵入, 根据观察指标变化增加或者减少七氟烷的百分比, C组麻醉诱导:4%~5%七氟烷面罩吸入+0.1mg/kg顺阿曲库胺, 维持用药:7%~8%七氟烷+1~2L氧流量吸入, 根据观察指标变化增加或者减少七氟烷的百分比。连续监测并记录麻醉前 (T0) 及手术开始时 (T1) 、5min后 (T2) min及拔除气管导管后 (T3) 的HR、SBP、DBP变化以及停止麻醉药物后苏醒时间 (M) 。见表1。

1.3 统计分析

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χ—±s) , 不同时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三组患儿的年龄、体质量、麻醉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A、B两组麻醉给药后患儿各项生命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苏醒时间明显延长 (P<0.05) ;C组各项指标受到手术影响, 而手术后麻醉苏醒时间上B组无显著意义。因而B组要优于A、C两组。

3 讨论

在保障病人安全的前提下, 麻醉药物的选择标准是能简单就不复杂, 原则上采用安全性最大, 操作最熟悉的麻醉方法[1], 所有病例都采用长托宁术前给药, 因而无M2受体兴奋作用[2], 可以有效的防止阿托品对心率的影响, 由于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时间短, 对于麻醉的要求是安全、短暂、快速苏醒。因此静脉全麻诱导, 静吸复合全麻是小儿腹腔镜手术的理想选择。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麻醉用药最佳的给药方式。方法 符合条件患儿60例随机分为A、B、C组, 每组各20例, A组为全静脉给药组, B组为静吸复全合给药组, C组为全吸入麻醉给药组, 随着手术麻醉进行, 观察各组各时段BP、HR、SpO2变化及停止麻醉用药后患儿苏醒时间。结果 A、B两组在麻醉手术过程中生命指标无明显变化, 但麻醉停药后苏醒时间有明显差别, B、C两组麻醉停药后时间无明显差异, 但麻醉手术过程中生命指标差别明显。结论 静吸复合全麻是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手术最佳给药方式。

关键词: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麻醉

参考文献

[1]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828.

腹腔沟疝 第8篇

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4月-2013年7月共收治腹股沟疝患者50例, 男46例, 女4例;年龄26~78岁, 中位年龄48.9岁;其中腹股沟斜疝41例, 直疝9例。患者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 术后仅出现轻微疼痛, 持续时间1~2d;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尿潴留3例, 阴囊水肿2例, 切口感染1例, 均给予对症治疗, 50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 住院时间为3~10d, 平均住院时间4.6d。随访3~12个月, 无复发病例发生。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1) 术前基础护理:患者入院后向患者介绍疾病发生原因、治疗过程、注意事项以及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相关知识, 从而使患者能够对手术治疗有个全面、细致的了解, 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2) 术前准备:手术前, 帮助患者完成血常规、肝功能、胸片检查以及心电图检查等, 术前将术区体毛剃除, 保证手术部位皮肤的清洁, 手术日早晨更换干净衣物, 因手术时, 腹腔镜的置镜孔常取脐部及双侧腹部平脐孔水平, 因此, 术前要认真做好脐部的清洁工作[2]; (3) 术前饮食护理:手术前1d晚, 患者可进食半流质食物, 避免食用牛奶、豆浆等容易产生气体、引起腹胀的食物, 手术当日早晨禁食禁水, 为了术中增加术野空间, 术前常规留置导尿管, 排空膀胱, 避免对膀胱造成损伤; (4) 健康教育:腹股沟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腹内压的增高, 这也是导致手术后疝气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 在手术前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积极控制原发病, 告诫患者戒烟戒酒;合并肺气肿的患者应注意保暖, 预防感冒;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应口服抗生素, 待控制感染后再行手术;便秘的患者应多饮水、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5) 心理护理:手术前, 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有的患者会担心手术是否顺利、疼痛及感染等问题, 容易变得焦躁、紧张、恐惧, 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详细说明, 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 使其能够充分相信手术的疗效, 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手术。

2.2 术后护理 (1) 术后伤口护理:患者手术后伤口应给予无菌纱布包扎, 并且要用0.5kg沙袋压迫切口6~24h, 以减少局部渗血的发生, 同时应用毛巾托起阴囊, 防止阴囊充血发生肿胀, 注意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手术后应常规性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及时了解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尤其是监测好体温的变化, 以便及时了解是否有伤口感染的发生;硬膜外麻醉手术后应去枕平卧6h, 在此期间可指导患者活动足趾、踝关节, 进行下肢活动可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3) 饮食的护理:患者可在术后6h进食流质饮食, 随着患者病情的恢复, 可以逐渐过度到普通饮食, 由于患者卧床, 在饮食上可以多使用富含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 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防止便秘, 从而减少腹内压增高的发生; (4)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腹股沟疝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尿潴留, 这主要与患者的精神因素、排尿习惯的改变以及手术刺激有关, 因此, 术后观察患者自主排尿情况, 可在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鼓励患者下床排尿, 排尿困难的患者应及时处理, 可采用热敷、按摩下腹部等方法协助患者排尿, 本组中, 尿潴留3例, 经导尿处理2d后恢复正常;手术后应密切注意观察是否发生阴囊水肿, 可抬高阴囊促进淋巴回流, 防止积液过多引发水肿, 本组发生阴囊水肿2例, 经抬高阴囊, 加硫酸镁外敷后均痊愈; (5) 出院指导:患者在出院时, 应由责任护士做好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要养成健康的、良好的生活习惯, 饮食上多食水果蔬菜, 多饮水, 保持大便通畅, 注意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咳嗽。对于有原发病的患者, 如呼吸系统疾病, 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避免咳嗽引起腹内压增高, 导致疝气复发。患者在出院后应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增强机体免疫力, 但在3个月内应避免从事重体力活动, 防止复发。定期复查, 有问题及时到医院就诊咨询。

3 小结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已逐渐取代传统的修补术, 逐渐发展成一种安全、有效、可行性很强的手术方式, 这主要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等优点有密切联系, 再配合围手术期全面、科学的护理措施, 术前充分准备, 术后密切观察, 积极预防并发症, 可大大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关键词:腹腔镜,疝修补术,护理

参考文献

[1] 马艳, 白玉洁, 段妍, 等.局麻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术期护理体会[J].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3, 2 (4) :101-102.

腹腔沟疝 第9篇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65例, 男146例, 女19例, 年龄2月~12岁, 右侧腹股沟斜疝82例, 左侧腹股沟斜疝60例, 双侧腹股沟斜疝23例, 均采用全身麻醉, 术中、术后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术后2~3d安全出院。

2 护理配合

2.1 手术前护理

2.1.1 首先要做好心理护理

手术室术前1天到病房进行术前访视, 访视者面带微笑, 举止端庄, 主动与患儿及家长沟通, 注意有技巧的交流, 对年龄较小的患儿我们尽量采用抚摸的方法, 让患儿对手术室护士有一种亲切感;对年龄较大的患儿我们给予一定的心理干预, 采用支持、鼓励、表扬的方法, 尽快消除他们对手术的恐惧心理, 同时要向患儿家属讲明该手术的优缺点及麻醉方式, 以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及配合, 指导家属给予患儿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以提高其对手术的耐受力, 有利于组织修复。

2.1.2 术前准备

术前1d洗澡、备皮。脐部为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入路, 其感染率较其他部位高, 因此要彻底清洁脐部。首先用棉棒蘸汽油涂擦脐内污垢, 然后用清水擦洗, 再用75%酒精消毒数次, 勿用力过大, 以免损伤患儿皮肤, 引起感染。按常规术前禁食6h, 禁饮4h, 入手术室前排空膀胱, 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必须全面掌握腹腔镜整套仪器的性能, 使用方法, 微型仪器的安装及连接方法, 在手术开始前将光纤、导线、导管正确安装连接在仪器主机上。

2.2 手术中护理

2.2.1 患儿入手术室后, 再次进行三方核查, 巡回护士取大小适宜的套管针于右上肢建立一条静脉通道并保持畅通, 维持循环稳定, 保证术中药物的输入, 根据病情及患儿体重调节输液速度。麻醉后协助摆好体位, 系好安全带, 妥善固定负极板。术中负压吸引始终保持在功能状态至患儿离开手术室。

2.2.2 小儿由于其特殊解剖、生理和腹腔镜手术所需要的CO2气腹对呼吸、循环及神经、内分泌代谢产生影响, 巡回护士术中尤其在建立气腹时严密观察能否顺利充入二氧化碳气体及严密观察小儿呼吸、心率, 术中严格控制气腹压力并保持平衡, 充气时要先慢后快, 预防术中CO2的吸收造成高碳酸血症。气腹压力严格控制在8~12mmHg, 若有生命体征变化立即报告并协助麻醉医生作好处理。

2.2.3严格无菌操作, 手术用物均按卫生部灭菌规范的要求执行, 维护好手术间内环境, 密切注意手术进展。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按规定认真清点器械、敷料、缝针等物品, 并维持器械良好性能, 迅速准确传递, 积极配合医生手术, 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2.3 手术后护理

2.3.1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苏醒期护理

苏醒前期患儿意识尚未恢复, 呼吸不规则, 哭闹, 躁动, 四肢不随意活动, 容易发生窒息和意外伤, 这时应给予适当的约束, 去枕, 头偏向一侧, 防止呕吐物误入呼吸道造成窒息。严密观察患儿意识及神志变化, 及时吸尽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加强床旁看护和制动, 防止窒息和坠床, 注意保暖, 如有呼吸不规则、喉头水肿等并发症时, 积极配合医生及时处理。

2.3.2 苏醒拔管后的护理

协同麻醉师护送患儿回病房, 认真与病房护士交接。并在病房当面表扬患儿在手术过程中积极配合, 勇敢, 乖巧, 表现优秀。鼓励患儿再接再厉,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预祝早日康复。

2.3.3 回普通病房后的护理

术后6~8h, 患儿清醒后无恶心、呕吐, 可进少量流质饮食, 术后第一天可改为半流质饮食, 术后24h可肛门塞入开塞露一支, 以促进肠蠕动, 避免肠黏连。

3 讨论

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 腹腔镜手术的要求越来越精细, 手术难度越来大, 术中使用的腔镜器械精密、贵重, 术后仪器设备的保养越来越细致, 因此, 手术室护士应加强各种器械、仪器的操作培训及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 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术后保养。同时熟练掌握其手术的操作步骤, 做到传递器械准确, 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小儿腹腔镜具有创伤小, 安全, 恢复快, 并发症少, 美观等优点, 深受广大医护人员及患儿家长的欢迎, 但由于患儿生理、心理特点, 增加了手术难度和风险, 手术顺利完成, 不仅依赖手术者的精湛技术, 还需护士的精心配合。术中针对患儿的性格、心理特点, 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 消除患儿紧张恐惧情绪, 减少哭闹, 积极主动配合手术。既可减轻胃肠胀气又可减少呼吸道的分泌物, 提高了患儿在麻醉及手术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术中使用小儿腹腔镜专科器械, 不可用成人器械代替, 减少对患儿的创伤及利于手术操作。另外生命体征的严密观察, 静脉通路的保证, 器械、设备良好的性能均为手术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全程的心理护理可减少手术对患儿的不良刺激, 减轻患儿的痛苦。

参考文献

[1]李诤.外科护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172-173

[2]周欣, 刘恒意.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处理特点[J].中国创微外科杂志, 2005, 5 (9) :689-690

腹腔沟疝 第10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41侧小儿腹股沟疝, 男23例, 女13例。年龄1~12 (平均4.9) 岁。单侧疝31例, 双侧疝5例。单侧疝中有4例隐性疝。均为出生时或其后不久发现。除隐性疝外, 临床表现为患侧或双侧腹股沟触及可复性肿块 (直径在2~6 cm) , 其中3侧曾有嵌顿复位史。本组均为腹股沟斜疝, 不全性疝27侧, 完全性疝9侧。隐性疝疝内口直径为1.3~2.1 cm, 疝深1~2 cm。

1.2 方法

腹腔镜直径5 mm;自制疝修补针长约20 cm, 粗约2 mm。36例中, 28例1~6岁患儿采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 其余6岁以上8例采用硬膜外麻醉辅助全麻。手术方法:在单个Trocar孔腹腔镜直视下行疝内口缝扎术。手术有2个小切口。一个切口在脐皱处, 为直形或弧形切口长5.5 mm;一个在患侧内环口体表投影处, 长1.5 mm。脐皱切口穿刺造气腹后, 置管进腹腔镜, 检查腹腔内情况。腹腔镜下找到患侧内环口, 在内环口体表投影的切口处戳孔刺入带线针并将缝线带入腹腔, 缝合内环口内或外半周腹膜, 针自戳孔处退出, 线端留在腹内;从同一戳孔处进一钩线针入腹腔, 穿过外或内半周腹膜将留在腹内线端钩起, 带线针退出;自戳孔处抽线打外科结, 使内环口成荷包缝合;线结缚在戳孔处皮下, 内环口即被关闭, 解除气腹, 手术结束。

2结果

手术时间为12~25 (平均17 ) min。5例双侧疝均一次行双侧疝手术。全部患儿手术当天麻醉完全清醒后进食。所有病例未发生血管、神经或输精管 (男性) 损伤等并发症, 伤口不需拆线。术后2~5 d出院, 平均住院3 d。术后随访6~24 (平均17.6) 个月, 未见复发及其他并发症, 腹部无瘢痕。

3讨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发病原因先天性腹膜鞘突未闭所致, 因此一般行疝囊高位结扎就可达到治疗目的。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切开腹外斜肌腱膜, 高位结扎疝囊后重建外环, 手术创伤大, 术后局部肿胀、疼痛, 患儿需要平卧3~5 d, 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此外, 在腹壁途径高位结扎疝囊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腹股沟管的解剖结构, 并可能损伤精索血管、神经和提睾肌。应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最大优点是内环口高位结扎无需经过或解剖以上结构, 腹股沟管的解剖结构不会被破坏, 精索的神经血管和提睾肌也不被损坏, 又可完成对侧的探查, 是一种微创、简易、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1,2]。

通过总结本组病例, 笔者体会到, 与传统的小儿斜疝高位结扎术和常规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手术相比, 本方法有如下优点[3,4]:①只需在脐部放1个Trocar孔进行诊断、观察及操作, 效果确切, 不易损伤其他组织;②镜鞘口径小, 进镜的皮肤切口小, 多数情况下用5 mm腹腔镜即可, 且仅需在8 mm Hg甚至更低的腹压下的空间便能满足手术操作的需要。对患儿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 住院时间短, 无需拆线, 不留瘢痕, 减少患儿的痛苦, 患儿家属易于接受;③内环口固定, 容易暴露在腹腔镜下, 使操作更容易。在结扎荷包缝线前, 注意将阴囊内的气体挤入腹腔内, 以免在结扎缝线后原疝囊内积气, 影响术后的直观效果;④双侧腹股沟疝一次手术即可完成, 仅需在另一侧内环口加行一1.5 mm小切口即可。本组有7例 (包括2例隐性疝) 同时行双侧疝高位结扎, 术后恢复良好, 与单侧出院时间相同;⑤腹腔镜手术时除可观察到腹腔内是否有其他脏器疾病, 还可了解是否对侧有疝的潜在表现, 并可作相应处理, 避免再次手术的风险。本组发现对侧隐性腹股沟疝2例, 均按双侧疝处理;⑥选用适当的麻醉方法是保证手术安全的重要前提。本组对1~6岁患儿采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比较安全, 术中平稳, 苏醒快, 精神症状发生率低[5]。6岁以上则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加辅助全麻均可完成手术;⑦复发率低, 并发症少。本组未见戳孔感染、阴囊水肿及误扎输精管等并发症, 具有明显的安全优势。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使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效果可靠, 且切口小, 损伤小, 无痛苦, 恢复快, 出院早, 美容效果好, 腹腔镜下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与传统手术比较具有明显优点, 能做到真正意义的微创, 可同时用于处理腹股沟隐性疝和双侧腹股沟疝,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经中, 张超, 王旺河.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中国内镜杂志, 2004, 10 (6) :63-64.

[2]祝东强, 刘建, 刘恒.自制疝修补缝合针在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中的应用.现代临床医学, 2008, 34 (3) :207.

[3]廖振机, 周小龙, 钟应华.腹腔镜术与传统术式治疗小儿腹股斜疝的临床疗效分析.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9, 29 (1) :87-88.

[4]Takehara H, YakabeS, Kameoka K.Laparoscopic percutaneous ex-traperitoneal closure for inguinal heria in children clinical outcome of972repairs done in3pediatric surgical institutions.J Pediatr Surg, 2006, 41 (12) :1999-2003.

相关文章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第1篇1. 接听、转接电话;接待来访人员。2. 负责办公室的文秘、信息、机要和保密工作,做好办公室档案收集、整理工...

2
2025-10-24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第1篇3.既然痛苦是躲不过的,那么就痛痛快快去接受。 4.不要因为一次挫败,就忘记你原先决定想要到达的远方!把书山...

1
2025-10-24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第1篇1.运行条件海拔不超过3000m 设备运行期间周围空气温度不高于55℃,不低于-25℃日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月平...

2
2025-10-24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第1篇无论买的期房、现房及二手房,都存在着办理房产证的问题。首要要了解什么是房产证?房产证是通过交易对所购买房...

3
2025-10-24
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

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

s("wzfz");上一篇: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下一篇: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1
2025-10-24
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s("wzfz");上一篇: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下一篇: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2
2025-10-24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本学期即将过去,根据学校安排6月27-29日全校统一进行期末考试。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手...

1
2025-10-24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第1篇由于聘任制的实行,目前医院的员工流动性很大,对医院不满意可以随时提出辞职,不利于医院的工作安排,也对医...

2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