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见歇后语范文第1篇
初中歇后语
11、土瞎子看告示装模做样
2、搭起戏台卖螃蟹货色不多,架势不大
3、开着电扇聊天尽讲风凉话
4、瞎子拉胡琴练好的本领
5、稻草绳子做裤腰带尴尬
6、烂袜子改背心小人得志
7、背靠悬崖没退路了
8、歪嘴和尚吹灯一股斜气
9、王小二开饭店看人下菜
10、瘫子挑水担当不起
11、斧头打凿凿人木一物降一物
12、墙里的柱子暗中使劲;使暗劲
13、枕着扁担睡觉想得宽
14、麻子喂麻雀喂一个,跑一个
15、大佛殿的菩萨满肚子泥
16、大火烧到额头上迫在眉睫
17、掉了帽子喊鞋头上一句,脚下一句
18、风雨中的泰山不动摇
19、姊妹找婆家各得其所
20、雾中追车路线不明
21、一分钱买仨分文不值
22、眼前埋地雷一触即发
23、夜行人迷了路方向不明
24、黑洞里裹脚瞎缠
25、狐狸撞枪死到临头
26、石臼里舂线团捣乱
27、耗子嫁女讲吃不讲穿
28、井底行船处处碰壁
29、杀猪的遇到拦路都有家伙
30、朝天铳走火放空泡
31、长添灯草满添油早作准备
32、猪圈里的黄牛高人一头
33、膝盖上打瞌睡自己靠自己
34、乌鸦不叫乌鸦太平鸟
35、卖油的梆子挨敲打的货
36、酒壶里插棒棒胡搅
37、蛤蟆骨头熬汤没多大油水
38、二十岁长胡子少年老成
39、铁匠骂徒弟不会打
40、能字添四点熊样
41、山头上打虎高名在外
42、端午节吃饺子与众不同
43、吊死鬼戴花死要面子;死要脸
44、偷南瓜带摘葫芦两不耽误;两得其便
45、挖耳勺刨地小抠
46、脑门上放鞭炮大难临头;灾祸临头;惊心动魄
47、心里塞团麻乱糟糟;千头万绪
48、三尺长的锯子又拉又推
49、猴子骑老虎下不来
50、平房门前不漏雨有言在先
51、敲锣碰到放炮的想到一点子上
52、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
53、老太太走路慢腾腾
54、石板桥上跑马不留痕迹
55、见了大官叫舅高攀
56、脚踏擀面杖立场不稳;左右摇摆;摇摆不定;不稳当
57、秤钩子钓鱼捞不着
58、担着石磨赶庙会负担太重
59、猴子耍拳小架式
60、疯子院的病人喜怒无常
61、资料室搬家尽是输;尽输
62、脚踩牛屎一塌糊涂
63、满嘴假牙齿吃软不吃硬
64、黄牛吃草吞吞吐吐
65、把鼻涕往脸上抹自找难看
66、三条腿的驴没多大奔头
67、玉皇大帝吃稀饭装穷
68、粪筐上的眼眼死窟窿
69、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70、红楼梦里的贾府大有大的难处
71、见惯了骆驼看不出牛大来
72、一根肠子通到底直性子
73、鸭子踩水暗使劲
74、拳头打跳蚤吃亏是自己;白费功夫;白费劲;枉费工
75、吃不来烧红薯一不会捧,一会拍
76、鸡蛋筐里放秤砣砸啦
77、猴子抱西瓜顾此失彼
78、打猎人瞄准睁只眼,闭只眼
79、叫牛坐板凳办不到;没法办
80、狮子滚绣球大头在后面;大的在后头
初中歇后语2
青蛙爬木锨 洋上天;扬上天
辣椒拌老姜 辣对辣
黑头演花旦 变了角色
癞蛤蟆驮石碑 硬撑
老头的帽子 一把抓
冬瓜皮做衣领 霉登顶;霉登项了
吃螺蛳 缩缩吐吐
飞机上出故障 上下危险
自行车果面粉 白拆子
气蛤蟆 鼓着腮帮
唐僧西天取经 多灾多难
陈猫古老鼠 不入时目
六指头挖鼻孔 光出杈子;光出岔子;净杈子;净岔子
小孩打陀螺 不打不转
鸡蛋里找骨头 胡挑剔;挑刺;没事找事;扳雀丝;扳找差;寻事;无中生有;没事找事干;有意挑剔
大黑河下豆面 碗大汤宽
木头刀戳心窝 不流血也痛
钉铆在钢板上 扎扎实实
好马挨鞭打 忍辱负重
强盗念经 冒充好人;装善人
青石岩上顶钉子 硬楔哩
多年的旧被絮 里外都不好;又黄又旧;老套子
着西装穿草鞋 土洋结合
两分钱一个猪头 脸面不值钱
初中常见歇后语范文第2篇
More serious was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更为严重的是环境污染问题。(直接按照英语顺序翻译)
Very strange the thing seemed.这件事情好像很奇怪。
二、强调状语
At no time and under no circumstances will China be the first to use or menace to use nuclear weapons.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直接按照英语的顺序翻译)Never will they give up the struggle for freedom and peace.
他们绝对不会放弃为自由和和平而斗争。(把状语还原到谓语动词前面翻译)
三、强调宾语补足语
Electronic computers make possible the fast complicated calculation.电子计算机使快速进行复杂计算成为可能。(把possible还原为到宾语后面)
A scandal people call the whole matter.人们把这件事称为丑闻。(把a scandal还原为到宾语后面)
四、强调宾语
Such good students we have never seen.
像这样好的学生,我们还从来没有见过。(直接按照英语顺序翻译)
Not a word did she say the whole two hours.
初中常见歇后语范文第3篇
一、常用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语,反诘,反问,设问,借代,反复
二、修辞的一般表达效果:
(1) 比喻含义: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作用: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答题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特征(2)拟人含义:把物当作人来写
作用:印象鲜明,便于表达作者感情。 答题方法:赋予+事物+人的感情(或生命),生动+思想感情。(3)
夸张含义:故意言过其实,对人对事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易于突出人或事的本质,引起读者强烈共鸣。答题方法:
故意扩大(或缩小),引发想象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 对偶含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
作用:整齐匀称,凝炼集中,概括力强。答题方法: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增强表现力.
(5) 排比含义:三项或三项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 作用:增强气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
答题方法:加重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6) 用典含义:诗文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
作用: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内容和思想。答题方法:言简意丰,以简洁的文字营造了+意境,表达了+思想感情。
(7) 反语含义: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句子表达本意。
作用:比直接说更有感情,更有力量。答题方法:有幽默、讽刺的表达效果,增强文章的战斗力。
(8)反问含义:问句包含着答案,不用再说答案了。
作用:语气更加强烈,更使印象深刻。答题方法:加强语气,引发读者思考。
初中常见歇后语范文第4篇
3.惨淡经营:煞费心思,着意布置、谋划和管理某项事业。 4.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惧、憎恨或鄙视的样子。
5.登堂入室: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
6.改弦更张:弦的松紧与调的高低不合,应收紧或放松,使声音和谐。引申为改革变更。 7.耿耿于怀:对所经历的事持有看法,不能忘却,牵挂心怀。 8.起死回生:救活垂危的人。形容医术高明。
9.苦心孤诣:用心良苦,造诣极深。用以称许刻苦钻研学问、创造业绩为他人所不及者。 10.身临其境:亲自到某个地方,应与“设身处地”相区别。 11.文不加点:写文章不用涂改就很快写成。形容文思敏捷。 12.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首先遭遇灾难。 13.叹为观止: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 14.两小无猜:指幼年男女天真无邪,相处融洽。
15.目无全牛:古代有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所看见的是整个的牛(“全牛”),三年之后,技艺大进,动刀时只看到皮骨的间隙,而看不到全牛。后因以“目无全牛”比喻技艺精湛纯熟。典出《庄子养生主》。
16.紧锣密鼓:多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
17.明日黄花:指过了重阳赏菊日的菊花,比喻一旦时过境迁,则徒然感慨。 18.祸起萧墙:祸乱产生于家中,比喻灾祸、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 19.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 20.有条不紊:形容做事、说话有条有理,丝毫不乱。
21.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 22.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
23.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容易误用为贬义。
24.弹冠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使用时容易弄错感情色彩。
25.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此词不能用作贬义。
26.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本词与“不约而同”区别开来,“不约
而同”一也有不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的意思,但“不约而同”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27.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应与“无可厚非”区别。“无可厚非”意思是不可过分指
责。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后者表示虽然有缺点,但是还是可以原谅的。
28.莫衷一是:衷,折衷,决断;是:对。成语意思是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使
用时要注意术语不能指一个人。
29.刮目相看:指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别人。注意本成语二般用来指看待别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30.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不能误用作贬义。 31.仁者见仁:指对同一个问题,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见解也不相同。
32.屡试不爽:爽,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注意不能将词义理解反了。 33.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误解为不久的将来。
34.附庸风雅:附庸:追随,风雅:文雅,多指才学。为了装点门面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
动。不能误作褒义。
35.含英咀华:咀:咀嚼,英、华:花朵。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欣赏、领会诗文的精
华。使用时注意本词领会的对象。
36.拾人牙慧:拾取别人的只言片语作为自己的话来说,多用来形容一味重复别人而缺乏主见。使
用时注意褒贬色彩。
37.无所不为:没有不做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使用时要注意褒贬色彩。
38.狗尾续貂:比喻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的东西的后面。后也用来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的续作
前后好坏不相称。本词一般用作贬义,用于自称时含谦义。
39.休戚与共:休:欢乐,戚:忧伤。彼此间忧喜和祸福共同承担,指同甘共苦。注意不能将本词
与“息息相关”混淆,后者只比喻关系密切而无同甘共苦之义。
40.过犹不及:犹:如同。事情做得过火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不能错误得理解为
做得太不够了。
41.穷形尽相: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不要误解为“原形毕露”之义。 42.数典忘祖:典:典籍,指古代的礼制、历史。比喻忘本。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无知。 43.天马行空:天马:神马。马的奔腾如同腾空飞行。多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44.风声鹤唳: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溃,溃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疑为追兵。形容惊慌疑
惧。不能只按字面意思理解。
45.粉墨登场:装扮好了,登场演戏。今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
46.安土重迁:并非看重迁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重”在这里解释
为“难”。
47.别无长物:表面上看起来是别无特长,其实是指再没有别的东西,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
1 48.不易之论:很容易让人理解为不易理解的言论,实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49.大而化之:不是把大的化成小的,而是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 50.独具只眼:形容具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眼光。
51.更仆难数:“更”在这里指“换”。这个成语原来意思是说换了几班侍者,宾主要说的话还是说不完,后来形容要说的话还有很多。
52.敬谢不敏:指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而不是指不及时感谢。 53.久假不归:指长期借用,不归还。不是长期请假不归。
54.具体而微:指内容已具备了,不过局面、规模较小。不是指到细微之外。 55.木人石心:比喻人受诱惑,不动心,不是形容人的愚笨的。
56.七月流火:“火”指火星。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不是形容天气炎热。
57.如坐春风: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好的教育。容易错误理解为自然风光的美好。 58.一寒如此:形容穷困潦倒到了极点,并非指如此寒冷。
59.一定不易:形容事理正确,不可改动。不是一定不容易的意思。 60.一日之雅:指短暂的交往。“雅”:交往。
61.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62.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63.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
64.炙手可热: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65.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66.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67.一言九鼎:说话有分量。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68.首鼠两端:迟疑不决。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69.蓬荜生辉:谦敬之辞。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荜生辉”,简直是骂人。 70.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71.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72.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73.鬼斧神工: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物。 74.始作俑者:首先干某件坏事的人。滥用于一切倡导人。 75.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76.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只能表贬义或自谦。 77.耳提面命: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
78.耸人听闻:故意夸张使人震惊。强调主观目的。
79.骇人听闻: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吃惊。强调客观效果。 80.投桃报李:报答他人的好处,除非特意幽默,不表示报复。 81.改头换面:只改形式,不换内容。贬义。
82.苦心孤诣:苦心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常误当作“苦口婆心”。 83.如履薄冰:强调主观心态之谨慎小心,而非客观情况之危急。 84.奇文共赏:原是褒义,现多用于讽刺。 85.不以为然:不赞同。 86.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
初中常见歇后语范文第5篇
1 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因而数学研究总是围绕着数与形进行的。数形结合就是抓住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形”直观地表达数, 以“数”精确地研究形。华罗庚曾说:“数缺形时少直觉, 形缺数时难入微。”通过深入的观察、联想, 由形思数, 由数想形, 利用图形的直观诱发直觉。
例1: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共有六个, 则a的取值范围是。
分析:首先接不等式组, 用含有a的式子表示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再根据不等式组的整数解的个数确定a的范围。为了直观得到a的范围, 可借助数轴来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
解:解不等式组, 得a≤x<4.将x<4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如图1所示:
已知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共有6个, 则分别为3, 2, 1, 0, -1, -2。
所以a≤-2。
但若a小于或等于-3, 则原不等式组有六个整数解,
所以a>-3。
所以a的取值范围为-3
2 转化思想
在教学研究中, 使一种对象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另一种研究对象的数学思想称为转化思想。体现在数学解题中, 转化意味着把生疏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把抽象问题转化为具体问题;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把一般问题转化为特殊问题;把高次问题转化为低次问题;把未知条件转化为已知条件;把一个综合问题转化为几个基本问题;把顺向思维转化为逆向思维等等。
分析:本题需要将分式方程中分母2-x转化为- (x-2) , 再将方程两边都乘以 (x-2) 化为一次方程求解, 在验根时, 可代入最简公分母进行验证, 使最简公分母为0的根是原方程的曾根。
方程两边同乘x-2, 得
解这个方程, 得x=2。
检验:当x=2时, x-2=0, 所以x=2是原方程的曾根, 原方程无解。
3 整体思想
整体思想是指从整体观点出发, 通过研究问题的整体形式、整体结构、整体特征, 从而对问题整体处理的整体思想。用整体思想解数学问题, 可使复杂的问题变简单, 陌生的问题变熟悉还可以使常规方法不易求解的问题得到解决。
例3:已知a=2006x+2006, b=2006x+2005, c=2006x+2007, 求a2+b2+c2-ab-ac-bc的值。
分析:本题是一道求值问题, 如果将a, b, c的值直接代入计算, 则非常麻烦, 观察已知条件及所求式子, 联想所学习的数学知识, 可以通过整体思想求出a-b, b-c, ca的值进行整体的代入即可。
解:由已知, 得a-b=1, b-c=-2, c-a=1,
所以将a-b=1, b-c=-2, c-a=1代入所求式子的值为3。
4 函数与方程思想
函数与方程思想就是用函数的观点、方法研究问题, 将非函数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 通过对函数的研究, 使问题得以解决。通常是这样进行的:将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 建立函数关系, 研究这个函数, 得出相应的结论。
例4:已知弹簧的长度y (厘米) 在一定的限度内是所挂重物质量x (千克) 的一次函数。现已测得不挂重物时弹簧的长度是6厘米, 挂3千克质量的重物时, 弹簧的长度是7.2cm.求这个一次函数的关系式。
分析:已知y与x的函数关系是一次函数, 则关系式必是y=kx+b的形式, 所以要求的就是系数k和b的值, 而两个已知条件就是x和y的两组对应值, 也就是当x=0时, y=6;当x=3时, y=7.2。可以分别将它们代入函数式, 进而求得k和b的值。
所以所求函数的关系式是y=0.4x+6。
总之, 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把数学思想的培养与数学知识的教学融为一体。不仅教给学生数学知识, 即概念、性质、定理、法则、公式等, 而且更重要的是如何得到这些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质就是发现数学和运用数学, 是比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更为宝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要始终注意运用的是什么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告诉学生这种思想或方法的好处在哪里等等。一旦学生掌握了这些思想和方法, 将会终生难忘, 并且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长期发挥作用。
摘要:数学思想是数学中的精髓。开展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是新课改中所必须把握的教学要求, 在数学教学中要始终注意运用的是什么数学思想要让学生明确这种思想的好处, 从而掌握和运用这些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数学,数学思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数学周报[M].北师大版八年级, 2008.
初中常见歇后语范文第6篇
1 初中新生英语学习中的常见困惑
1.1 出现学习恐惧心理
小学英语教学实施几年来, 比较强调学生的口语, 而忽视了学生语法知识的学习;比较强调课堂活动的形式, 而忽视了活动的效果;比较强调课堂的习得, 而忽视课后的巩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仅限于今天所学的单词要会读, 社会对于小学英语的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这样一来, 初中新生入学后, 对英语语法知识没有深入了解, 而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进入了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 内容渐趋复杂, 难度也随着增大。新生在学习时难以进入状态, 而容易产生学习恐惧心理。
1.2 学习方法不适应
小学的课堂教学中, 都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 学生几乎都是从老师讲的内容中可以完成作业。但是到了初中, 教学方式就改变了, 不仅学生要在课堂上把老师所讲的内容都记下来, 而且还要自己在内心真正理解意思, 知道其内在的含义定理。这就是学生本身要进行的理性思维。当然学生刚入初中时, 还是以小学的那种方式来接受知识, 肯定是不适应的, 好多知识都不能从课堂上所讲的直接获取, 这种情况就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困难。所以, 在一定程度上, 初中新生对于学习的方法不能很快的掌握。
1.3 教学方式不适应
小学英语内容简单、易学, 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是边学边玩。小学生好奇心强, 好动、好玩,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利用游戏、唱歌、模仿等形式学习英语, 正好适应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而当他们步入初中以后, 英语课程标准中“学唱英文歌曲”等趣味性英语教学方式较少, 教学方式上从“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向培养中学生“初步学习英语的信心”转化。英语课堂中, 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 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 学生训练的机会相对较少。学生再也不会认为英语学习光是好玩, 而是负有一种责任。这样,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而且一时很难适应新的教学方式。
2 初中新生学习困惑的解决对策
2.1 注重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针对初中新同学学习方法不适应的情况, 英语教师应该制定相应的一个过渡学习阶段, 每节课都有重点, 有目的的教, 首先要改变一下原来初中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有个转折期, 过渡期。课堂上可以提供新的信息, 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欲望和主动求知的心理, 这样就为下一节课做好了准备。学生的这种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上课的时候学生自然而然的会认真听讲。
2.2 明确初中英语教学任务
小学的英语教学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方面的能力。教师一般通过听和直观感受积累, 让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量的语法知识。到了初中, 学生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进入了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 内容逐渐复杂, 难度也随之增大, 教学要求从听说为主, 逐步向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阶段过渡和转移。因此, 初中英语教师要主动与新生沟通, 说明初中英语教学任务, 让学生从思想上将初中英语学习与过去的小学英语加以区别, 从而较快地进入初中英语学习氛围。
2.3 让新生逐步适应初中英语教学方法
小学的英语教学方法是以听说, 口语, 最基本的交际语等为主, 通过演练视听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但是初中的英语注重的是更深层次的内容, 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等四个方面的能力。到了初中, 新生由于对教学方法的不适应, 从而导致了学习兴趣的下降。所以, 我们要有一个衔接时期, 过渡时期, 初中英语教学中, 课堂教学方法应该延续小学课堂的活泼, 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接受初中的课程, 必要的时候要使用一些简单的教具, 一步一步慢慢转换, 让学生慢慢进入到初中英语的学习中来。英语教师在讲授课程的同时要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基础, 合作学习的模式要慢慢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 让新的教学方法发挥它的作用, 从而最终使新生适应初中学习方法。
2.4 加强师生情感沟通
从小学进入中学, 标志着学生们已从儿童期过渡到少年期, 在心理上会发生以下变化:有自豪感, 觉得自己长大了, 常常仿照大人的方式去行事, 并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好奇心强, 但处理问题片面轻率;对学习困难估计不足但稚气十足。小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思维能力, 但尚不成熟, 而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发展变化阶段;小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容易满足, 而中学生则不容易满足。教师要通过高质量的英语教学, 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要更多地关心初中新生, 善于与学生交朋友, 用真诚的态度和严谨的行为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 帮助他们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增进师生情感交流, 使学生保持心理平衡, 从而产生对教师的敬佩和信赖, 使学生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最终达到心理与情感上的相融和共鸣。
如何让初一新生尽快适应初中英语学习, 是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正确处理好这个问题将推动和促进英语教学, 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综合能力。同时, 也可促使初中英语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提高自身素质, 努力开拓出一条既符合教学实际, 又适合时代需要的初中英语教学新路子, 从而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摘要:初中新生在英语学习中, 经常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困惑。本文从新生的心理状态变化入手, 立足于分析初中新生英语学习中面临的常见困惑, 并提出了初中新生学习困惑的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初中新生,英语学习,困惑,对策
参考文献
[1] 李义群.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差异与过渡[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 2008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