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站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任沐新高速公路LJ11项目经理部位于沐川县新凡乡场镇东南方向外侧,紧邻G213国道。占地约5500m2,规划面积约4950m2,项目部采用全封闭式管理。经现场考察位于场镇外围,沐溪河下游,新凡场镇主排污暗沟经过该区域附近,且有一座大型污水处理厂处于该区域下侧50m处,根据现场实际情排污管径设置为d=500mm管道,经沉淀过的污水接入排污水渠,最终排放到此污水处理厂,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二、设计原则
⑴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环保技术标准、规范,遵守国家和地方环保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排放标准;
⑵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效地利用空间和场地。
三、污水排放
1、食堂污水
①食堂洗米、洗菜的洗涤水,可直接经排水管流入排水沟,再流入污水沉淀池。
②食堂清洗餐具和炒锅的洗涤水,通过油水分离器处理,油水分离器主要工作原理是应用流体力学理论,在含油污水大流量不间断同步(油水同速即相对紊流)流经的瞬间,油珠借助污水高速流动时的动能,连续碰撞,由小变大,由此加速运动,使不同比重的油与水分流、分层和分离,最终实现油水分离的目的。
分离油层及过滤清除洗涤水中的食物残渣后方能流入排水道,分离的油污和食物残渣倒入馊水桶,统一回收。
③食堂的排水沟应指定专人经常检查疏通,保持排水畅通。
2、厕所污水
①冲洗厕所水尽量采用经处理后的磷化污水或其他污水代替,综合利用水源节约用水。
②冲洗厕所的污水,随粪便排入化粪池,定期清理。
3、洗漱污水
①浴室和洗衣机等产生的污水可直接经排水管流入污水沉淀池;
②宿舍在公用洗涤槽内洗涤后的污水排入排水管道。
③保洁员每天清除排水管入口处的杂物,保持排水管道畅通。
4、地面除尘污水
办公楼门厅、地面、通道等,如有积水,应及时擦干拖净。
四、污水处理
为了更好的保护当地的环境,同时也为了让本项目部驻地的形象更加美观,避免雨水和生活污水中的杂物堵塞排水管,项目部专门设置了一个污水沉淀池和一个化粪池。
1、污水池排放污水
汇集后的生活污水经过一道格栅,去除水中较大的悬浮物、漂浮物和带状物,自流进入一级沉降池,沉淀池污泥大部分被沉淀在一级沉淀池中,少量随雨水等排入第二个沉淀池沉淀,经消毒处理并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后,方可排放。污泥池内浓缩后的污泥消毒后外运或填埋处理。各个环节所过滤的杂物,由项目部指定专人及时清理,保持排水沟入口处畅流。
图1
沉淀池管道预埋图
图2
污水管道安装图
2、化粪池排放污水
化粪池(见图3)中的污水经过生物发酵,定期处理。不能直接排放到有水的地方,最终排入新凡乡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图3
化粪池示意图
五、污水排放管理目标:
1、生产、生活用水排放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项目部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文明组织设计、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等要求,在施工前对职工宿舍、食堂等位置认真选址,以方便、安全、达标的目标布置。在施工过程中对现场设定沉淀池,排出污水经过沉淀处理后,分类排放到指定的市政管网,并组织安全、环境检查小组对排放污水进行检查、检测。
2、项目部还确定: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污水排放管理方案、管理目标,对现场管理人员进行职责分配,明确岗位。
六、污水排放管理组织及职责:
1、管理方案组织机构:
技术负责人
刘东苗
环保负责人
敬虎成
施工员
技术员
安全员
施工一线工人
项目经理
寇光明
2、职责:
项目经理:为污水排放管理第一负责人,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确定各管理人员的职责,协调各职责人员之间的关系,组织、联系相关部门进行检测。
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污水排放管理方案》的编制、修订,分配、监督各职责人员进
行方案的执行实施;组织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学习。
安全员:监督、巡查污水排放情况,负责日常安全检查,对沉淀池定期检查。
技术员:协助编制《污水排放管理方案》,根据方案对实施人员进行详细的交底并监督执行。
施工员: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污水排放管理方案,定期组织工人清理沉淀池。
七、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是企业生命的源泉,只有树立“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思想,加强管理,保证有良好的信誉和优良的质量才能赢得市场、求得生存发展,本工程项目中,我们将集中全项目的力量与智慧,在保证质量第一的前提下,圆满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
(一)质量目标:达到优良工程标准。
(二)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由本项目经理牵头,建立以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和各专业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施工员材料员等组成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管理施工质量,形成检查督促机构完善全面质量管理,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
(三)质量控制原则:
①工程质量控制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坚持对工程质量进行事前控制,将工程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
②质量控制坚持达到优良标准,严格内部检查,一切都用数据控制,严禁凭想象办事。
八、安全保证措施
安全生产是实现工程优良的保证,同时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保证,施工必须要加强安全意识,严守安全规程,建立安全保证体系,具体如下:
①建立安全岗位责任制,项目经理对安全工作全面负责,项目经理部各级负责人应把安全当头等大事来抓,认真贯彻招待国家有关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法规。
②建立安全责任制,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强化职员的安全意识,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招待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制度,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开工前,进行一次至二次安全教育,在布置生产的同时布置安全工作。劳动力进场要进行安全教育,各种安全教育必须要有文字记录,施工现场设有针对性的安全标语和安全警示牌。
③每天的碰头会要对当天的安全问题做出处理,消除安全隐患。
④施工中要认真招待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规程,严禁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⑤在安排施工任务的同时,必须进行一次安全交底,所有安全交底均有书面资料的交接人签字。
⑥现场设有专职安全员,实行安全值班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生产,填写安全日记。
⑦各种机械设备由专人操作,持证上岗,并定期检查,严禁带病作业。
⑧施工现场围档作业,挂警示灯,并协助交警组织好交通分流。
污水处理站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提升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加大生活污水收集管网配套建设和改造力度,促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推进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处置,加快补齐设施短板,完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二、实施目标
到2023年,县级及以上城市设施能力基本满足生活污水处理需求。生活污水收集效能明显提升,城市市政雨污管网混错接改造更新取得显著成效。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和资源化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缺水地区和水环境敏感区域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明显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城镇污水处理厂弱项。按照因地制宜、查漏补缺、有序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考虑城镇(含易地扶贫搬迁后)人口容量和分布,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科学确定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布局、规模。目前没有污水处理厂的县城要尽快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现有污水处理能力不能满足需求的城市和县城要加快补齐处理能力缺口,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可适度超前。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江干流沿线城市和县城,黄河干流沿线城市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覆盖。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京津冀地区和长江干流沿线地级及以上城市、黄河流域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缺水地区、水环境敏感区域,要结合水资源禀赋、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技术经济条件,开展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积极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推广再生水用于市政杂用、工业用水和生态补水等。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在完成片区管网排查修复改造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推进合流制溢流污水快速净化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二)补齐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短板。将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作为补短板的重中之重。新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必须合理规划建设服务片区污水收集管网,确保污水收集能力。中央预算内资金不再支持收集管网不配套的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项目。城市和县城要
加快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加快消除收集管网空白区。结合老旧小区和市政道路改造,推动支线管网和出户管的连接建设,补上“毛细血管”,实施混错接、漏接、老旧破损管网更新修复,提升污水收集效能。
现有进水生化需氧量浓度低于100mg/l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要围绕服务片区管网开展“一厂一策”系统化整治。除干旱地区外,所有新建管网应雨污分流。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城市,因地制宜采取溢流口改造、截流井改造、破损修补、管材更换、增设调蓄设施、雨污分流改造等工程措施,对现有雨污合流管网开展改造,降低合流制管网溢流污染。积极推进建制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提升管网建设质量,加快淘汰砖砌井,推行混凝土现浇或成品检查井,优先采用球墨铸铁管、承插橡胶圈接口钢筋混凝土管等管材。
(三)加快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在污泥浓缩、调理和脱水等减量化处理基础上,根据污泥产生量和泥质,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选择适宜的处置技术路线。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要纳入本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县级及以上城市要全面推进设施能力建设,县城和建制镇可统筹考虑集中处置。限制未经脱水处理达标的污泥在垃圾填埋场填埋,东部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中西部地区大中型城市加快压减污泥填埋规模。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大
中型城市鼓励采用“生物质利用+焚烧”处置模式。将垃圾焚烧发电厂、燃煤电厂、水泥窑等协同处置方式作为污泥处置的补充。推广将生活污泥焚烧灰渣作为建材原料加以利用。鼓励采用厌氧消化、好氧发酵等方式处理污泥,经无害化处理满足相关标准后,用于土地改良、荒地造林、苗木抚育、园林绿化和农业利用。
(四)推动信息系统建设。开展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摸底排查,地级及以上城市依法有序建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并定期更新。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率先构建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智能化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逐步实现远程监控、信息采集、系统智能调度、事故智慧预警等功能,为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污染防治提供辅助决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按照中央部署、省级统筹、市县负责的要求,推进方案落地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做好督促指导,完善政策措施,对设施补短板项目给予积极支持。各省(区、市)统筹推进辖区内设施规划和建设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市县是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主体责任,加快项目谋划和储备,制定滚动项目清单和计划,明确建设时序,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实施。
(二)完善收费政策。各地应按照补偿污水处理和运行成本的原则,合理制定污水处理费标准,并根据当地水污染防治目标要求,考虑污水排放标准提升和污泥无害化处置等成本合理增加因素动态调整。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尽快实现应收尽收。各地在污水处理费标准调整到位前,应按规定给予补贴。污水处理收费应专项用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和污泥处置。各地征收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应向污水管网和运行维护倾斜。推广按照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浓度、污染物削减量等支付运营服务费。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招标等市场化方式确定污水处理服务费水平。
(三)加大支持力度。要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资金跟着项目走”。各地要将污水处理设施用地列入城市黄线保护范围,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加以落实。各地要设计多元化的财政性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在中期财政规划、计划中安排建设资金,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抗疫特别国债支持力度,确保项目资金来源可靠、规模充足,严防“半拉子工程”。各市县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严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央预算内资金继续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给予适当支持。
(四)拓宽投入渠道。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规范有序推广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设运营。推广区域内不同盈利水平的项目打包建设、运营,鼓励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发挥专业化、规模化建设和运营的优势。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给予中长期信贷支持。支持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募集资金,用于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探索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等质押融资担保。
污水处理站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提升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加大生活污水收集管网配套建设和改造力度,促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推进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处置,加快补齐设施短板,完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二、实施目标
到2023年,县级及以上城市设施能力基本满足生活污水处理需求。生活污水收集效能明显提升,城市市政雨污管网混错接改造更新取得显著成效。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和资源化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缺水地区和水环境敏感区域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明显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城镇污水处理厂弱项。按照因地制宜、查漏补缺、有序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考虑城镇(含易地扶贫搬迁后)人口容量和分布,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科学确定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布局、规模。目前没有污水处理厂的县城要尽快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现有污水处理能力不能满足需求的城市和县城要加快补齐处理能力缺口,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可适度超前。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江干流沿线城市和县城,黄河干流沿线城市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覆盖。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京津冀地区和长江干流沿线地级及以上城市、黄河流域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缺水地区、水环境敏感区域,要结合水资源禀赋、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技术经济条件,开展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积极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推广再生水用于市政杂用、工业用水和生态补水等。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在完成片区管网排查修复改造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推进合流制溢流污水快速净化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二)补齐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短板。将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作为补短板的重中之重。新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必须合理规划建设服务片区污水收集管网,确保污水收集能力。中央预算内资金不再支持收集管网不配套的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项目。城市和县城要
加快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加快消除收集管网空白区。结合老旧小区和市政道路改造,推动支线管网和出户管的连接建设,补上“毛细血管”,实施混错接、漏接、老旧破损管网更新修复,提升污水收集效能。
现有进水生化需氧量浓度低于100mg/l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要围绕服务片区管网开展“一厂一策”系统化整治。除干旱地区外,所有新建管网应雨污分流。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城市,因地制宜采取溢流口改造、截流井改造、破损修补、管材更换、增设调蓄设施、雨污分流改造等工程措施,对现有雨污合流管网开展改造,降低合流制管网溢流污染。积极推进建制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提升管网建设质量,加快淘汰砖砌井,推行混凝土现浇或成品检查井,优先采用球墨铸铁管、承插橡胶圈接口钢筋混凝土管等管材。
(三)加快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在污泥浓缩、调理和脱水等减量化处理基础上,根据污泥产生量和泥质,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选择适宜的处置技术路线。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要纳入本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县级及以上城市要全面推进设施能力建设,县城和建制镇可统筹考虑集中处置。限制未经脱水处理达标的污泥在垃圾填埋场填埋,东部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中西部地区大中型城市加快压减污泥填埋规模。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大
中型城市鼓励采用“生物质利用+焚烧”处置模式。将垃圾焚烧发电厂、燃煤电厂、水泥窑等协同处置方式作为污泥处置的补充。推广将生活污泥焚烧灰渣作为建材原料加以利用。鼓励采用厌氧消化、好氧发酵等方式处理污泥,经无害化处理满足相关标准后,用于土地改良、荒地造林、苗木抚育、园林绿化和农业利用。
(四)推动信息系统建设。开展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摸底排查,地级及以上城市依法有序建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并定期更新。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率先构建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智能化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逐步实现远程监控、信息采集、系统智能调度、事故智慧预警等功能,为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污染防治提供辅助决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按照中央部署、省级统筹、市县负责的要求,推进方案落地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做好督促指导,完善政策措施,对设施补短板项目给予积极支持。各省(区、市)统筹推进辖区内设施规划和建设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市县是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主体责任,加快项目谋划和储备,制定滚动项目清单和计划,明确建设时序,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实施。
(二)完善收费政策。各地应按照补偿污水处理和运行成本的原则,合理制定污水处理费标准,并根据当地水污染防治目标要求,考虑污水排放标准提升和污泥无害化处置等成本合理增加因素动态调整。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尽快实现应收尽收。各地在污水处理费标准调整到位前,应按规定给予补贴。污水处理收费应专项用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和污泥处置。各地征收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应向污水管网和运行维护倾斜。推广按照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浓度、污染物削减量等支付运营服务费。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招标等市场化方式确定污水处理服务费水平。
(三)加大支持力度。要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资金跟着项目走”。各地要将污水处理设施用地列入城市黄线保护范围,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加以落实。各地要设计多元化的财政性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在中期财政规划、计划中安排建设资金,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抗疫特别国债支持力度,确保项目资金来源可靠、规模充足,严防“半拉子工程”。各市县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严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央预算内资金继续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给予适当支持。
(四)拓宽投入渠道。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规范有序推广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设运营。推广区域内不同盈利水平的项目打包建设、运营,鼓励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发挥专业化、规模化建设和运营的优势。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给予中长期信贷支持。支持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募集资金,用于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探索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等质押融资担保。
污水处理站实施方案范文第4篇
污水处理工程的试运行,不同于一般建筑给排水工程或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试运行,前者包括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的启动和调试,过程缓慢,耗费时间长,受环境条件和水质水量的影响较强,而后者仅仅需要系统通水和设备正常运转便可以。
污水处理工程的试运行于工程的验收一样是污水治理项目最重要的环节。通过试运行可以进一步检验土建工程、设备和安装工程的质量,是保证正常运行过程能够搞小姐讷讷功的基础,进一步达到污水治理项目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无数处理工程试运行,不但要检验工程质量,更重要的是要检验工程运行是否能够达到设计的处理效果。无数处理工程试运行的内容和要求有以下几点。
(1)通过试运行检验土建、设备和安装工程的质量,建立相关设备的档案材料,对相关机械、设备及仪表的设计合理性、运行操作注意事项等提出建议。
(2)对某些通用或专用设备进行带负荷运转,并测试其能力。如水泵的提升流量与扬程、鼓风机的出风风量、压力、温度、噪音与振动等,曝气设备充氧能力或氧利用率,刮(排)泥机械的运行稳定性、保护装置的效果、刮(排)泥效果等。
(3)单项处理构筑物的试运行,要求达到设计的处理效果,尤其是采用生物处理法的工程,要培养(驯化)出微生物污泥,并在达到处理效果的基础上,找出最佳运行工艺参数。
(4)在单项设施试运行的基础上,进行整个工程的联合运行和验收。确保污水处处理能够达标排放。
1.2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
城市污水厂的运行管理,同其他行业的运行管理一样,是赌气医生场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工作的总称,是企业各种管理活动(例如:行政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三产”管理)的一部分,是企业各种经营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
城市污水厂的运行管理,指从接纳原污水至净化处理排出“达标”污水的全过程的管理。
1.3污水处理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厂运行管理过程中的基本要求是:
(1)按需生产首先应满足城市与水环境对污水厂运行的基本要求,保证干处理量使处理后污水达标。
(2)经济生产以最低的成本处理好污水,使其“达标”。
(3)文明生产要求具有全新素质的操作管理人员,以先进的技术文明的方式,安全的搞好生产运行。
1.4水质管理
污水处理厂(站)水质管理工作使各项工作的核心和目的,是保证“达标”的重要因素。水质管理制度应包括:各级水质管理机构责任制度,“三级”(指环保监测部门、总公司和污水站)检验制度,谁知排放标准与水质检验制度,水质控制与清洁生产制度等。
1.5运行人员的职责与管理
污水处理厂操作管理人员的任务是,充分发挥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点,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科学的管理,在水质条件和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充分利用各种工艺的弹性进行适当的调整,及时发现并解决异常问题,使处理系统高效低耗地完成净化处理作用,以达到理想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熟练掌握本职业务
污水与污泥的处理是依靠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的原理来完成的,要利用大型的构筑物、机械、设备与自控装置,还涉及各种测试手段,这就要求所有运行管理人员除了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外,在物理、化学及微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应具有更高的要求,也包括机械及电方面的知识。
(二)遵守规章制度
污水处理站实施方案范文第5篇
一、总体要求
进一步认清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活动中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的重要意义,加快城乡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二、目标任务
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活动,推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改变城乡环境状况,促进清洁家园建设。
三、工作内容
(一)生活垃圾处理
在平原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和旅游地区乡镇、村庄垃圾处理推行“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的方式。
在丘陵地区、盆周山区、沿江地区和地震灾区,县域内已建有垃圾集中中转、处理设施并达到环保要求的地区,城市周边乡镇、村庄的垃圾应采用“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的方式;运输距离较远的乡镇、村庄目前可采用就近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方式,逐步实现集中收集、集中处理。
在民族地区生活垃圾处理推行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原则,力争实现资源化、无害化。
生活垃圾处理工艺有卫生填埋处理、堆肥化处理、焚烧处理和多元化垃圾综合处理等。
(二)生活污水处理
平原、经济较发达地区和旅游地区的乡镇生活污水必须采用集中收集、集中处理方式;村庄分散农户以户为单位采用分散处理方式,村庄集中聚居区根据经济情况,可采用联户集中或全集中处理方式。
丘陵地区、盆周山区乡镇所在地的场镇应集中收集、集中处理,在建设方面可采用运行可靠、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的处理方式;缺水地区处理达标后废水尽量考虑农用;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庄或居民区可采用分散、联户集中或全集中处理方式;分散农户以户为单位采用分散处理与农用相结合的方式。
民族地区乡镇、村庄生活污水应以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处理。
农村乡镇、村庄生活污水处理有生化处理、自然处理或强化生化与自然处理相结合等方法,有沼气池、化粪池、人工湿地等污水处理设施。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处理方式。
四、工作标准
(一)集镇:集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必须≥70%,最低不得低于50%。集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0%,最低不得低于50%。集镇生活污水、垃圾集中收集、运贮、处理,依法有序。
(二)农村:各种生活污水、垃圾依法集中收贮、运输,按规定要求有效处理,不得乱排乱放。生活污水处理率≥70%,生活垃圾定点存放≥80%,秸秆综合利用率≥60%。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各地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领导,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乡(镇)和村,明确具体责任人,纳入对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
(二)积极争取,加大投入
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的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农民对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认识。
(四)加强指导,分类治理
分类对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提出指导意见,做到因地制宜、以点带面,选择投资少、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的实用工程。
(五)加强督察,追究责任
污水处理站实施方案范文第6篇
1、 医院污水处理前水质
1)污水水质应以实测数据为准; 2)在无实测资料时可参考表2-2。 表1医院污水水质 控制项目CODcr mg/LBOD5 mg/LSS mg/L氨氮
mg/L粪大肠杆菌个/L 污水浓度范围150~30080~15040~12010~501.0106~3.0108 均匀值25010080301.6108
2、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为了加强对医院污水污物的控制和实施新的环境标准体系,国家组织有关部分和职员编制了《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表2传染病、结核病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 控制项目CODcr mg/LBOD5 mg/LSS mg/L氨氮
mg/L粪大肠杆菌个/L 标准值6020201510 表3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 控制项目CODcr mg/LBOD5 mg/LSS mg/L氨氮
mg/L粪大肠杆菌个/L 预处理标准25010060-5000 排放标准60202015500
三、医院污水处理工艺先容及比较
医院污水处理所用工艺必须确保处理出水达标,主要采用的三种工艺有: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简易生化处理。 工艺选择原则为:
A、传染病医院必须采用二级处理,并需进行预消毒处理。 B、处理出水排进自然水体的县及县以上医院必须采用二级处理。
C、处理出水排进城市下水道(下游设有二级污水处理厂)的综合医院推荐采用二级处理,对采用一级处理工艺的必须加强处理效果。
D、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小型综合医院,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简易生化处理作为过渡处理措施,之后逐步实现二级处理或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
1、一级强化处理
对于综合医院(不带传染病房)污水处理可采用"预处理一级强化处理消毒"的工艺。通过混凝沉淀(过滤)往除携带病毒、病菌的颗粒物,进步消毒效果并降低消毒剂的用量,从而避免消毒剂用量过大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医院污水的一级强化处理一般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气浮等工艺。过滤的固液分离方式需要反冲,操纵治理较为复杂,而气浮工艺中气体开释易导致二次污染。所以医院污水中一般采用混凝沉淀工艺。 医院污水经化粪池进进调节池,调节池前部设置自动格栅,调节池内设提升水泵。污水经提升后进进混凝沉淀池进行混凝沉淀,沉淀池出水进进接触池进行消毒,接触池出水达标排放。
调节池、混凝沉淀池、接触池的污泥及栅渣等污水处理站内产生的垃圾集中消毒外运。消毒可采用巴氏蒸汽消毒或投加石灰等方式。
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强化处理适用于处理出水终极进进二级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综合医院。
2、二级处理工艺
二级处理工艺流程为"调节池生物氧化接触消毒"。医院污水通过化粪池进进调节池。调节池前部设置自动格栅。调节池内设提升水泵,污水经提升后进进好氧池进行生物处理,好氧池出水进进接触池消毒,出水达标排放。
调节池、生化处理池、接触池的污泥及栅渣等污水处理站内产生的垃圾集中消毒外运焚烧。消毒可采用巴氏蒸汽消毒或投加石灰等方式。
传染病医院的污水和粪便宜分别收集。生活污水直接进进预消毒池进行消毒处理后进进调节池,病人的粪便应先独立消毒后,通过下水道进进化粪池或单独处理(如虚线所示)。各构筑物须在密闭的环境中运行,通过同一的透风系统进行换气,废气通过消毒后排放,消毒可采用紫外线消毒系统。 好氧生化处理单元往除CODcr、BOD5等有机污染物,好氧生化处理可选择接触氧化、活性污泥和高效好氧处理工艺,如膜生物反应器、曝气生物滤池等工艺。采用具有过滤功能的高效好氧处理工艺,可以降低悬浮物浓度,有利于后续消毒。
适用于传染病医院(包括带传染病房的综合医院)和排进自然水体的综合医院污水处理。
3、简易生化处理工艺
简易生化处理工艺的流程为"沼气净化池消毒"。沼气净化池分为固液分离区、厌氧滤池和沉淀过滤区。三区的主要功能分别为往除悬浮固体,吸附胶体和溶解性物质,进一步往除和降解有机污染物,最后通过沉淀和过滤单元往除剩余悬浮物和降解有机污染物,保证出水质量。所产生沼气根据气量大小作不同的处理,当1m3污泥制取沼气达15m3以上时,收集利用;当1m3污泥制取沼气不足15m3时,收集燃烧处理。
沼气净化池利用厌氧消化原理进行固体有机物降解。沼气净化池的处理效率优于腐化池和沼气池,造价低、动力消耗低,治理简单。
作为对于边远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医院污水处理的过渡措施,逐步实现二级处理或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
4、生物处理
生物处理工艺主要有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膜生物反应器、曝气生物滤池和简易生化处理等。 1)、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以悬浮生长的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进行降解的废水生物处理工艺。 a.工艺特点
活性污泥工艺的优点是对不同性质的污水适应性强,建设用度较低。
活性污泥工艺的缺点是运行稳定性差,轻易发生污泥膨胀和污泥流失,分离效果不够理想。 b.适用范围
传统活性污泥法适用于800床以上水量较大的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对于800床以下、水量较小的医院常采用活性污泥法的变形工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SBR工艺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SBR按周期循环运行,每个周期循环过程包括进水、反应(曝气)、沉淀、排放和待机五个工序。SBR单个周期的进水、反应、沉淀、排放和待机都是可以进行控制的。每个过程与特定的反应条件相联系(混合/静止,好氧/厌氧),这些反应条件促进污水物理和化学特性有选择的改变。
SBR工艺具有流程简单、治理方便、基建投资省、运行用度较低、处理效果好及设备国产化程度高等优点。
2)、生物接触氧化工艺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采用固定式生物填料作为微生物的载体,生长有微生物的载体沉没在水中,曝气系统为反应器中的微生物供氧。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微生物固定生长于生物填料上,克服了悬浮活性污泥易于流失的缺点,在反应器中能保持很高的生物量。 a.工艺特点
(1)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冲击负荷和水质变化的耐受性强,运行稳定。 (2)生物接触氧化法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建设用度较低。 (3)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泥产量较低,无需污泥回流,运行治理简单。
(4)生物接触氧化法有时脱落一些细碎生物膜,沉淀性能较差的造成出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稍高,一般可达到30mg/L左右。 b.适用范围
生物接触氧化法适用于500床以下的中小规模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尤其适用于场地面积小、水量小、水质波动较大和污染物浓度较低、活性污泥不易培养等情况,治理方便。 3)、膜-生物反应器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BioReactor,MBR)是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反应器结合在一起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根据膜分离组件的设置位置,可分为分置式MBR和一体式MBR两大类。 a.工艺特点
MBR工艺用膜组件代替了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中的二沉池,可进行高效的固液分离,克服了传统工艺中出水水质不够稳定、污泥轻易膨胀等不足,具有下列优点:
(1)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水质优质稳定,可以完全往除SS,对细菌和病毒也有很好的截留效果。 (2)实现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龄(SRT)的完全分离,使运行控制更加灵活稳定;生物反应器内微生物量浓度高,可高达10g/L以上,处理装置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减小了硝化所需体积。
(3)有利于增殖缓慢的微生物的截留和生长,系统硝化效率进步。可延长一些难降解有机物在系统中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利于难降解有机物降解效率的进步。
(4)MBR剩余污泥产量低,甚至无剩余污泥排放,降低了污泥处理用度。 b.适用范围
该工艺适用于300床以下的小规模的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尤其适用于场地面积小、水质要求高和紫外消毒等的情况。 4)、曝气生物滤池
曝气生物滤池(BAF)是生物膜处理工艺的一种。采用一种新型粗糙多孔的粒状滤料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滤料表面生长有生物膜,池底提供曝气,污水流过滤床时,污染物首先被过滤和吸附,进而被滤料表面的微生物氧化分解。目前BAF已从单一的工艺逐渐发展成系列综合工艺,有往除悬浮物、COD、BOD、硝化、脱氮等作用。 a.工艺特点
(1)出水水质好。BAF可往除污水中的悬浮物、COD、细菌和大部分氨氮,出水SS小于10mg/L。 (2)微生物生长在粗糙多孔的滤料表面,不易流失,对有毒有害物质有一定适应性,运行可靠性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无污泥膨胀题目。
(3)BAF容积负荷高于常规处理工艺,并可省往二沉池和污泥回流泵房,占地面积通常为常规工艺的1/3~1/5。 (12)需进行反冲洗,反冲水量较大,且运行方式复杂,但易于实现自控。 b.适用范围
该工艺适用于300床以下的小规模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尤其适用于场地面积小和水质要求高等的情况。
5、简易生化处理工艺 a.工艺特点:
沼气净化池利用厌氧消化原理进行固体有机物降解。沼气净化池的处理效率优于腐化池和沼气池,造价低,动力消耗低,治理简单。 b.适用条件
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小型综合医院,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简易生化处理作为过渡处理措施,之后逐步实现二级处理或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
上述五种工艺的特点、适用范围与投资水同等汇总于表4中: 表4不同生物处理工艺的综合比较 工艺类型优点缺点适用范围基建投资
活性污泥法对不同性质的污水适应性强。运行稳定性差,易发生污泥膨胀和污泥流失,分离效果不够理想800床以上的水量较大的医院污水处理工程;800床以下医院采用SBR法较低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高,运行稳定;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污泥产量较低;无需污泥回流,运行治理简单。部分脱落生物膜造成出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稍高。500床以下的中小规模医院污水处理工程。适用于场地小、水量小、水质波动较大和微生物不易培养等情况。中
膜-生物反应器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水质优质稳定,有效往除SS和病原体;占地面积小;剩余污泥产量低甚至无。气水比高,膜需进行反洗,能耗及运行用度高。300床以下小规模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医院面积小,水质要求高等情况。高
曝气生物滤池出水水质好;运行可靠性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无污泥膨胀题目;容积负荷高且省往二沉池和污泥回流,占地面积小。需反冲洗,运行方式比较复杂;反冲水量较大。300床以下小规模医院污水处理工程。较高
简易生化处理工艺造价低,动力消耗低,治理简单。出水COD、BOD等理化指标不能保证达标。作为对于边远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医院污水处理的过渡措施,逐步实现二级处理或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低
四、消毒工艺的先容及比较 表5常用消毒方法比较 优点缺点消毒效果 氯
l2具有持续消毒作用;工艺简单,技术成熟;操纵简单,投量正确。产生具致癌、致畸作用的有机氯化物(THMs);处理水有氯或氯酚味;氯气腐蚀性强;运行治理有一定的危险性。能有效杀菌,但杀灭病毒效果较差。 次氯酸钠
NaOCl无毒,运行、治理无危险性。产生具致癌、致畸作用的有机氯化物(THMs);使水的PH值升高。与Cl2杀菌效果相同。 二氧化氯
ClO2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不产生有机氯化物(THMs);投放简单方便;不受pH影响。ClO2运行、治理有一定的危险性;只能就地生产,就地使用;制取设备复杂;操纵治理要求高。较Cl2杀菌效果好。 臭氧
O3有强氧化能力,接触时间短;不产生有机氯化物;不受pH影响;能增加水中溶解氧。臭氧运行、治理有一定的危险性;操纵复杂;制取臭氧的产率低;电能消耗大;基建投资较大;运行本钱高。杀菌和杀灭病毒的效果均很好。
紫外线无有害的残余物质;无臭味;操纵简单,易实现自动化;运行治理和维修用度低。电耗大;紫外灯管与石英套管需定期更换;对处理水的水质要求较高;无后续杀菌作用。效果好,但对悬浮物浓度有要求。
五、医院污水处理系统污泥、废气处理技术
1、医院污泥处理 1)、污泥的分类和泥量
a、污泥根据工艺分为化粪池污泥、初沉污泥、剩余污泥、化学(混凝)沉淀污泥、消化污泥等。 b、医院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泥量与原水的悬浮固体及处理工艺有关。医院污水处理构筑物产生的污泥量如表6-1所示。 表6污泥量均匀值 污泥来源总固体 (g/人.d)含水率 (%)污泥体积 (L/人.d)(L/人.a) 初沉池5492~950.68~1.08249~395 二沉池3197~98.51.04~2.07380~755 混凝沉淀66~7593~971.07~2.20390~840 c、化粪池污泥来自医院医务职员及患者的粪便,污泥量取决于化粪池的清掏周期和每人逐日的粪便量。每人逐日的粪便量约为150g。
d、处理放射性污水的化粪池或处理池每半年清掏一次,清掏前应监测其放射性达标方可处置。 2)、医院污泥处理工艺流程
污泥处理工艺以污泥消毒和污泥脱水为主。水处理工艺产生的剩余污泥在污泥消毒池内,投加石灰或漂白粉作为消毒剂进行消毒。若污泥量很小,则消毒污泥可排进化粪池进行贮存;污泥量大,则消毒污泥需经脱水后封装外运,作为危险废物进行焚烧处理。 3)、污泥消毒
a、污泥首先在消毒池或储泥池中进行消毒,消毒池或储泥池池容不小于处理系统24h产泥量,但不宜小于1m3。储泥池内需采取搅拌措施,以利于污泥加药消毒。
b、天天湿污泥产量小于2m3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污泥可在消毒后排进化粪池,此时化粪池的容积应考虑到此部分的污泥量。天天湿污泥产量大于2m3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污泥可在消毒后进行脱水。 c、污泥消毒的最主要目的是杀灭致病菌,避免二次污染,可以通过化学消毒的方式实现。化学消毒法常使用石灰和漂白粉。
(1)石灰投量每升污泥约为15g,使污泥pH达11-12,充分搅拌均匀后保持接触30-60min,并存放7天以上。
(2)漂白粉投加量约为泥量的10-15%。 (3)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紫外线辐照消毒。 4)、污泥脱水
a、污泥脱水的目的是降低污泥含水率,脱水过程必须考虑密封和气体处理。
b、污泥脱水宜采用离心脱水机。离心分离前的污泥调质一般采用有机或无机药剂进行化学调质。 c、脱水后的污泥应密闭封装、运输。 5)、污泥的终极处置
污泥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危险废物分类,属于危险废物的范畴,必须按医疗废物处理要求进行集中(焚烧)处置。
2、废气处理工艺路线选择 1)、工艺流程
a、为防病毒从医院水处理构筑物表面挥发到大气中而造成病毒的二次传播污染,将水处理池加盖板密闭起来,盖板上预留进、出气口,把处于自由扩散状态的气体组织起来。
b、组织气体进进管道定向活动到能阻截、过滤吸附、辐照或杀死病毒、细菌的设备中,经过有效处理后再排进大气。
c、废气处理可采用臭氧、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紫外线、高压电场、过滤吸附和光催化消毒处理对空气传播类病毒进行有效的灭活。 2)、设计要点
a、按局部透风设计原则,针对有害气体散发状况,优先考虑密闭罩。 b、对于格栅口和污泥的清除处,由于操纵需要,可以采取敞口罩。 c、透风机选用离心式,排气高度15m。
d、透风机流量和压头需要根据不同处理方法的要求选取,对于使用氧化型消毒剂的情况,透风机和管材应考虑防腐。
六、运行治理
1、监控设备和仪表 1)、医院污水设备
医院污水来源及成分复杂,含有病原性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学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等,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不经有效处理会成为一条疫病扩散的重要途径和严重污染环境;
鉴于医院污水的传染性,为减少运行职员对现场的接触,降低传染机会,在传染病医院污水处理工程中应采用较高水平的自动化设备控制。 2)、在线丈量仪表的配置原则
在线仪表的配置应根据资金限制及工艺需要综合考虑。 a.医院污水处理站应在出口处配置在线余氯测定仪和流量计。
b.采用液氯消毒,应设置液位控制仪对消毒污水液位和氯溶液液位指示、报警和控制;同时应设置氯气泄漏报警装置。
c.流量计宜选用超声波流量计或电磁流量计。
d.根据医院规模,400床以下的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可只设置液位控制仪表,液位控制仪表可采用浮球式、超声波式或电容式液位信号开关;400床以上的医院污水处理工程除液位控制仪表外,宜加设液位丈量仪,液位丈量仪可选用超声波式或电容式液位丈量仪。
e.有条件的采用二级处理工艺的医院亦可设置溶解氧测定仪、PH测定仪等仪表。 3)、自动控制内容及方式
应根据工艺流程、工程规模及治理水平确定自动控制水平,主要自动控制内容如下:
a.水位自动控制和消毒剂投加自动控制是自动控制的重要内容。消毒剂的投加量应根据在线余氯测定仪的测定结果自动控制调整。
b.电动格栅除污机和好氧曝气自动控制;可根据工艺运行要求,采用定时方式自动启/停。
应当根据工程规模大小、资金额度及传染性差异来确定不同的监控方式。以下几种不同监控方式,供工程设计时参考选用。
A、就地控制方式(A):在电控箱及现场按钮箱上控制,不设在线丈量仪表,只设水位信号开关,利用水位信号开关自动开/停水泵。
B、常规集中监控方式(B):分为两种方式。
(1)在总电控柜上集中监控,不另设独立的集中监控柜(B-1)。 (2)设独立的集中监控柜(台)(B-2)。 C、PLC监控方式(C),分为两种方式。 (1)在总电控柜内设PLC控制器(C-1),PLC控制器用于工艺设备的自动控制,各种设置在总电控柜上集中控制。
(2)设独立的集中监控柜(C-2)。
D、计算机监控方式(D)。采用小型PLC控制器及微型计算机集中监控。该种方式只适用于个别较大型、工艺较复杂、有维护治理条件的工程采用。 表7监控方式的选择
工程规模工艺流程监控方式备注
200床位及以下物化处理工艺监控方式A
生化处理工艺监控方式A或B-1
有传染病污水监控方式B-1
250~400床位物化处理工艺监控方式B-2或C-1
生化处理工艺监控方式C-1或C-2
500~800床位物化处理工艺监控方式C-2
生化处理工艺监控方式C-2
有生化处理工艺的传染病医院监控方式C-2或D E、传染病医院的控制室应与处理装置现场分离,减少操纵职员与现场的接触。
3、运行治理
A、医院污水处理设备的日常维护应纳进医院正常的设备维护治理工作。应根据工艺要求,定期对构筑物、设备、电气及自控仪表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处理设施稳定运行。
B、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应达到以下技术指标:运行率应大于95%(以运行天数计);达标率应大于95%(以运行天数和主要水质指标计);设备的综合完好率应大于90%。
C、污水处理设施因故需减少污水处理量或停止运转时,应事先向环保部分报告,批准后方可进行。由于紧急事故造成停止运行时,应立即报告当地环保部分。
D、电气设备的运行与操纵须执行供电治理部分的安全操纵规程;易燃易爆的车间或场所应按消防部分要求设置消防器材。
E、进步污水处理设施对突发卫生事件的防范能力,设立应急的配套设施或预留应急改造的空间,具备应急改造的条件。
F、鼓励委托具有运营资质的单位运行治理。
G、建立健全运行台帐制度,如实填写运行记录,并妥善保存。 2)监测分析
A、按规定对水质进行监测、记录、保存和上报。
医院污水处理站的主要监测指标有理化指标、生物性污染指标、生物学指标。
a、医院污水理化指标的监测是判定医院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状况和处理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保证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出水达标极为重要。医院污水水质理化监测指标主要有:温度、pH值、悬浮物、氨氮、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和余氯等。 b、医院污水的生物性污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污染。常用有代表性的指示生物作为指标。生物学指标主要指大肠菌群,也有其它生物体的指示生物(如大肠杆菌、粪便链球菌等)。 B、水质取样应在污水处理工艺末端排放口或处理设施排出口取样。 C、监测频率: 日常监测频率:
2、 生物学指标:总余氯逐日至少2次,粪大肠菌每月不得少于1次。
理化指标:取样频率为至少每2h一次,取24h混合样,以日均值计,总a、总b在衰变池排放前取样监测。每月监测不得少于2次。 执法监测频率:
生物学指标:总余氯和粪大肠菌每年不得少于4次。
理化指标:每年监测不得少于2次。取样频率为至少每2h一次,取24h混合样,以日均值计,总a、总b在衰变池排放前取样监测。
D、各种指标的监测方法参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认定的标准方法或等效方法。
4、劳动保护
污水处理过程中处理设备的操纵、设备的维修以及污泥、废气的处理处置过程等环节都易对环境及人体产生危害,因此应对医院污水处理站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及工作职员的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予以重视。 1)、所有操纵和维修职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和生产实践,并持证上岗。
2)、传染病医院污水处理站应当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为工作职员和治理职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防止受到健康损害。
3)、传染病医院污水处理站应制定并实施有效的职业卫生程序,包括必要的免疫防治、预防过度暴露于有害环境中的措施以及医疗监视。
4)、传染病医院(含带传染病房综合医院)位于室内的污水处理系统必须设有强制透风设备,并为工作职员配备全套工作服、手套、面罩和护目镜和防毒面具。
5)、工作职员应当注重个人卫生,应配备有方便工作职员进行清洗的设施(带有洗手液、温水),而且应对工作职员进行个人卫生方面的知识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