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外课堂教学范文(精选12篇)
二外课堂教学 第1篇
现今, 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文化和经贸方面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进入中国的外资也企业越来越多。尤其是日语、法语等已经成为了高校英语专业学生非常具有潜力的二外选择。然而, 在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 第二外语的课程是非主干课程, 并没有得到学校以及学生充分的重视。学生由于第一次接触一门新的语言, 毫无基础, 在初学阶段也难以掌握学习新外语的方法;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外教学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 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达到二外教学目标, 使学生们学有所成。
二、二外教学面临的挑战
笔者参加工作以后, 授课对象都是英语专业的学生, 授课内容都是第二外语, 二外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挑战。在语言选择上, 如果课堂用语为全外语, 语速再快一点, 学生们很难消化吸收, 甚至课堂上很多问题听不懂。如果兼顾教材和学生, 放慢语速, 只在课堂上运用简短易懂的教学口语, 又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会拖拉教学进度。教学过程中还发现一些问题, 如很多学生拼写单词问题很大, 尤其法语课上, 单纯拼写中很多学生的错误如出一辙。在后来的调查中发现, 法语和英语属于同一个语系 (印欧语系) , 所以有很多共同点, 在学习过程中, 特别是单词的拼写, 学生们极容易混淆。随着语法点的增多, 学生们的混淆程度加深。新的挑战就又出现了。
三、全新的教学实践
通过教学实践, 我们发现, 课堂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主动性。同时, 激发学生的情感, 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 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因为本文作者都较为外向, 喜欢气氛活跃的课堂, 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较多采用运用幽默的语言, 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坚持复杂知识简单化, 简单问题详细化, 使课堂趣味盎然。很多学生反应不错, 都说二外课程总是能让他们在欢乐中学到知识, 很轻松。
课上发现的学生拼写单词差的问题, 经过考虑和讨论, 法语教师通过加强英语学习进行了改进。二外教师们讨论以后, 也都一致通过,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 所有的知识点从单词到语法, 统统采用英法语相结合的讲解方法, 清晰明了的指出异同, 加深学生的理解, 从而强化了法语的学习。
作为一门全新的外语, 二外对每一名几乎只学过英语的学生而言, 既生疏又困难, 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 要教好二外, 让学生们学好二外, 就要让学生喜爱这门外语, 让他们产生兴趣。笔者的经验是, 每一届学生的第一节二外课都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学生自我介绍重点阐述为何选择自己的第二外语;第二部分是利用多媒体教学, 运用课件, 简单介绍所学语言使用国家的情况, 重点介绍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 比如法语课上会介绍法国巴黎的时装, 波尔多的红葡萄酒, 戛纳国际电影节等内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引起的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然后带着他们一起开启二外学习之旅。
另一个教学方法是听说强化, 作为第二外语的学习, 二外不再像英语那样从语法到文学到语言学分科很细, 因此, 课堂上我们特别加强了针对口语和听力的专项练习。通常, 我们有很多种方法, 如用简单歌曲做听力, 具体像四级考试中的听写一样, 听四遍歌曲, 过程中写下能辨别出的歌词;另外, 简短动画片练习口语, 在播放的同时要求学生反复跟读, 这种方法让我们受益匪浅。
更值得一提的是教学管理的严格化, 虽然我们得益于课堂气氛的活跃, 但我们的二外课堂绝不是松散的状态, 我校的二外教学课上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二外也是很严谨的学科,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很多。尤其是法语, 语法体系比较严密, 细节很多, 有学生戏称法语学习像是迷宫探宝, 的确如此, 法语学习和其他二外学习都需要很谨慎, 稍不注意就会走错路, 但一旦成功就会有巨大的成就感。因此, 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 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每一个知识点必须倒背如流。每一堂课, 我都会找学生复述上一堂课的内容, 从大的框架到具体的知识点, 确保都掌握了才会讲新的知识。这样, 学生在脑子里就会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才能真正的融会贯通。虽然这些不免死记硬背, 也与中学教育方法接近, 看似不近人情, 但是效果相当显著, 学生越来越体会到这样做的好处。以我校法语教学为例, 骄人的考研成绩能证明这点。目前为止, 我校外语系输送毕业生四届。学生考研的法语通过率为100%, 无一人因法语成绩低影响考研成绩。其中, 2010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分数线为A区50分, B区47分, 我系06级学生聂同学考取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 法语成绩78分, 赵同学考取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 法语成绩75分, 贾同学考取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 法语成绩82分, 孙同学考取伊犁师范, 法语成绩74分;2010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分数线为A区55分, B区53分, 我系07级学生曹同学考取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 法语成绩94分, 银同学考取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 法语成绩82分, 李同学考取天津外国语大学, 法语成绩为90分, 冯同学考取河北师范大学, 法语成绩94分 (在所有报考河北师范大学的学生中法语成绩排名第二) , 马同学考取大连外国语学院, 法语成绩86分;2010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分数线为A区52分, B区49分, 黄同学考取河北科技大学, 法语成绩85 (在所有报考河北科技大学的学生中法语成绩排名第三) , 石同学考取天津外国语学院, 法语成绩96分, 吴同学考取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 法语成绩75分, 盛同学考取四川师范大学, 法语成绩90分。这样的成绩在全国独立学院中名列前茅, 让我们坚信坚持严格要求是正确的。
四、结语
二外教学的促进, 需要广大的二外教师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 根据学生特点, 变通的进行教学。在这其中, 有可能有弯路, 有可能有困难, 但是, 只要广大教师理性思考, 实事求是, 随机应变, 不时地验证教学效果并倾听学生反馈, 终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促进二外教学如大学英语一样, 有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何婧.对高校二外法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J].科技资讯, 2007 (22) .
浅谈高校二外日语教学 第2篇
浅谈高校二外日语教学
随着中日交流的不断加深,在我国日语已经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外语.教师掌握二外日语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显得尤其重要.笔者结合二外日语教学的经验,如以下几个方面对日语教学进行探讨.
作 者:袁琼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软件学院,湖南,长沙,410118刊 名:现代企业教育英文刊名: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64关键词:二外日语 教学方法
二外法语教学思考与建议 第3篇
关键词: 二外 法语 现状 建议
作为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法语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各种活动。因其严谨性,许多国际上的重要文件都使用法语来书写。因此,越来越多的英语专业学生开始意识到掌握法语的优势并选择学习法语二外。然而,在当前的高校二外法语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法语教学工作者探索与解决。
一、当前二外法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外课程根据各个院校的不同设置,其教学时间短则2学期,多至4学期。以笔者所在的湖北师范学院为例,二外课程开设在大三这一学年的2个学期,每周4个学时,总计144个学时。144个学时看起来不算少,然而我们需要意识到的是,在当前英语为中小学生主流外语语种的情况下,法语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是一门“零起点”的外语。从头开始学习一门外语,掌握全新的发音规则、语法系统,记忆大量的词汇与句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需要学生持久地积累与不断地听说。在这种情况下,144个学时就显得格外稀少。
此外,部分学生对于二外这门课程的态度并不重视,这一点也给二外教学造成了很大困扰。通常这类学生不打算考研,因此他们觉得学习二外毫无意义。对于这类学生来说,学习二外仅仅是为了获得学分、取得学位。这就导致他们平时上课缺席或是很少听讲,到了考前才临时抱佛脚,以期通过考试混到学分。如果不纠正这样的心态,任凭教师讲课水平多高,也无法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二外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一)适当增加课时,认清课程定位
要做好二外法语的教学工作,首先,我们必须认清这门课程的定位。二外这门课程的本质其实同语言类专业课程一样,是对一门外语的研究与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一种全新的文化风貌,并且习得与国际友人交往的方法与能力。然而,它的课时相比专业语言课程非常少,这就要求二外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根据课时合理地作出大致规划,筛选出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的教授。目前,因为课时有限,许多教师只能专注于语法、单词、课文的讲授,这样的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烦躁、抵触的情绪,从而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试想,如果高校能够适当地增加二外课程的学时,就可以在保证基础教学的同时,充分给予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语言能力。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
大部分高校的二外课程都是合班进行的大班教学,一个班至少有50人。大班教学对于语言学习是十分不利的,人数多会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锻炼的机会,只知道闷头记笔记,开口的时候一句都说不出来,即俗称的“哑巴法语”。并且坐在最后几排的学生极易分心,或是存在看不见、听不清的情况,久而久之,他们会越发觉得法语学习十分枯燥。
针对这种情况,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就十分突出了。其一,投影仪屏幕大,即使学生坐得远,也能清晰地看到课件的内容。其二,多媒体中可以插入适量的图片和影音片段,相对于传统的老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在课桌前记,能够发挥更好的教学效用。其三,多媒体课件都是教师课前准备好的,上课的时候就可以节省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把宝贵稀少的教学时间用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比如详细阐述知识点,列举大量事例,或是给予学生锻炼口语的机会,等等。
(三)通过英法对比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接受能力
法语和英语是十分相似的,相信许多学生在选择二外语种的时候,也会考虑到这个因素而选择法语。对于从事二外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充分利用自身所掌握的英语知识,将其与法语在课堂上进行对比,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对于法语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很多学生在最初接触法语时会觉得动词变位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因为汉语是一种没有词形变化的语言,所以他们就不能理解为什么同一个动词会有好几种词形上的变化。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借助英语中类似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以英语be动词为例,be动词在使用时会有几种不同的形式:I am;You are;He/She is;They are。这其实就是跟法语动词变位非常相似的一种语法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理解,法语中的每一个动词都像be动词一样,在不同人称下会有不同形式的变位,只是在英语中这算是特例,而在法语中是常态。通过对比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来进行新知识的教授,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此外,在这种英法对比的过程中,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给予学生一定的心理暗示,即法语并不难,它跟英语很像,把它们联系起来理解、记忆,肯定能够学好法语。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在今后的法语学习中将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注重课程的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二外教学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到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使他们保持对法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在联想到二外法语这门课程时,觉得它既有趣又有用。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丰富课件的内容,在文字的基础上添加图片和视频。比如在讲解国籍相关的单词时,可以附带相应国家的图片,介绍该国的风土文化。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完成了词汇的扩展,一举数得。第二,根据课文内容适当进行扩展,介绍法国文化。学习法语,不只是学习它的语言文字,还可以了解不同风俗文化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等。例如在介绍到法国人的饮食习惯时,可以具体给学生介绍法国菜肴的样式、餐桌礼仪等,让学生增长见识。第三,在课堂上抽出一定时间开展趣味活动。根据二外课程学习内容相对浅显的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一些难度不大的活动项目,如角色扮演、课文朗诵大赛、法国影视作品的配音比赛等。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在良性竞争中不断进步,调动学习法语的主动性。
时代在发展,教学方法也应随之不断改进。法语教学工作者在保证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应当致力于改善当前教学环境中不科学的因素,提高教学质量,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爱上”法语、学好法语,使二外法语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曹曦.二外法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J].赤峰学院学报,2011,3(5).
[2]徐梅清.高校二外法语教学中几个基本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3).
二外法语教学初探 第4篇
一二外法语的特点
我国二外法语教学是以英语本科专业的学生为教学对象, 学生的年龄都在二十岁左右, 具有相当的理解能力, 属于成人外语教学的范围, 课程在本科一年级已经开设,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外语的经验, 因而在学习法语过程中能够较快入门, 并且二外法语教学是以零起点为基础的教学, 起点相对较低, 特别是法语和英语有很多相通之处, 在学生学习起步阶段较为容易。另外, 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 法语实际应用范围广泛, 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 二外法语总体体现为门槛低、提升快、应用广的特点, 这些因素对于开展二外法语教学工作十分有帮助。
二二外法语教学方法
《大学法语教学大纲》明确要求:法语作为非专业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法语阅读能力, 同时具有初步听、说、写、译的能力, 能用法语交流简单的信息。注重打好学生的语言基础, 提高文化素养, 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根据教学大纲提出的规定与要求, 综合第二外语的特点与教学对象及教师的具体情况, 适应现代化教学的发展要求, 我们通过摸索实践, 总结出以下若干教学方法, 使教学任务得以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兴趣教学, 就是在初始阶段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成功的外语教学应是在教授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同时教授语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 在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介绍, 做到在介绍文化中促进语言教学。将二者有机地结合, 使得学生在习得外语的同时了解异域文化, 逐步拓宽学生的视野, 从而培养外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高水平人文素养。比如, 把法语会话中初次见面和基本的日常用语涉及的词汇和句型教给学生, 例如, bonjour salut (您好) 、au revoir (再见) 、merci (谢谢) 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单纯的讲解之外, 还可以配合多种教学手法, 如设计不同的情景会话等, 可设计待客赴约以及餐馆就餐的情景, 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中法传统文化及观念的差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体会, 有利于学生牢记生词句型, 培养学生的初步语感, 从而提高学生初级阶段的语言运用水平。这样下来, 学生们就对法语有了初步的直观认识, 另外, 还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法国美食、葡萄酒、香水等方面入手, 介绍不同地区的食物、红酒文化。同时也可引入法国历史、地理知识, 介绍拿破仑、戴高乐、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 观看法语电视、电影短片, 让学生们在跨越地域穿越历史的过程中了解法国的发展、社会文化的形成以及法国人的性格特点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习法语的兴趣, 增强学习的信心。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自由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法语。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影像多媒体等教材的时候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兴趣选取适当教材。当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抛砖引玉阶段, 接下来也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法语学习的认真严谨的态度。并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一些考试题型, 为他们在今后的法语考试提前做好准备, 做到寓教于乐。
三英语法语对比式教学
我们的授课对象主要为英语专业学生, 他们从小学就开始英语学习, 多年积累的英语知识, 使得初学法语时容易混淆, 在我们授课过程中要尤为注意两者之间的关系。法语和英语同属印欧语系, 加上历史及文化的原因, 两种语言相互融合影响, 英法语言之间的相似之处很多, 从传统的语音和词汇以及语法结构等方面都可以进行比对。
1. 语音方面
法语共有35个音素, 其中15个元音音素, 20个辅音音素。而英语共48个音素, 由于英语各音素之间的差距较小, 发音时口型稍加变化发出来的就是另外一个音。法语在发音时, 发音器官要比发英语音时紧张有力, 一定要注意的是, 在发法语音素时, 在整个发音过程中发音器官应保持固定位置, 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困难。
2. 词汇方面
两种语言不仅有大量互相借鉴应用的同形同义的词汇, 还有类似的构词规律。英语词汇中有3万多词汇都来自古诺曼底法语, 而法语中很多词汇与英语词根相同, 词尾相同或有规律可循的词汇占总词汇量很大的比例。如, 名词类:attention (当心、注意) 、bijou (首饰、珠宝) 、voiture (轿车) 等等, 做好英法词汇的对比就会降低记忆单词的难度, 不但可以避免词汇混淆, 还能更好地理解词义。
3. 语法方面
例如时态, 法语和英语在时态上都有三个基本的时间概念, 即: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这两种语言在时态构成上也都有简单形式, 即依靠词形的变化和复合形式, 等等。另外, 英语和法语之间的共同点还体现在语态及句型方面:二者都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基本概念、用法和构成方式都大致相同。法语中被动语态的构成是:动作的承受者+être+过去分词+par/de+施动者;英语中被动语态的构成是:动作的承受者+be+过去分词+by+施动者。在句型体现上, 法语的关系从句与英语定语从句也有相近之处, 二者句子结构都有:主+谓+宾、主+系+表, 等等。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 在英、法两种语言的对比教学中, 要十分注意二者相似或相近中的差异, 我们不妨利用英法语言之间的区别和相同使学生对这两门语言有新的认识, 在我们选用的教材《简明法语教程》中就有大量的英法语言对比,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凭借自身学习的英语经验, 进行有意识的归纳总结, 并科学地加以分析比较, 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更熟练地掌握两种语言,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互动式教学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 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 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在课堂上发挥出来, 久而久之对该门课程失去了兴趣。我们强调互动教学, 就要做到不只是教师在讲课, 学生也要参与其中。比如, 在语音阶段, 我们学唱法语字母歌曲, 音乐是最具有感染力的, 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法语的魅力, 而且令学生记忆深刻。在基础法语阶段, 根据每节课内容知识点的不同。让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方式收集有关法国的趣闻轶事, 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又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在积累了一定的法语知识后, 我们会在每次课上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总结以前学习的语法点, 让学生来做简短的概述, 同时, 我们还可以做一些法语单词游戏,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巩固了词汇记忆。通过这些方式, 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基本做到每一节课的内容当堂消化,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课外辅助式教学
在完成规定的课堂教学任务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个人实际能力, 进行相应的扩展和补充。例如, 选用法国原版教材做一些有针对性的额外补充, 包括一些习题以及介绍性的短文等, 帮助学生形成较全面的法语知识结构。指导学生参加大学法语等级考试, 针对有出国深造意向的学生, 也可辅导其参加TEF、DALF等法语国际通用资格考试培训等, 延伸二外法语学习的社会意义, 让学生对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此外, 定期组织法语歌唱比赛、法国文化旅行、与法国外教及法国留学生组织一些教学活动, 克服学生和外国人的交流困难, 使法语学习更加丰富多彩。
六结束语
外语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 从以往单一的死记硬背到现代化教学方法, 一直是在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作为教师, 应当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在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协调好彼此的关系, 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法语水平, 为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外语教学而不断地学习。
摘要:本文对学习法语的重要性、法语的广泛应用, 以及法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的特性和特点,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方法应用以及拓展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关键词:法语教学,兴趣教学,第二外语
参考文献
[1]戴劲.影视字幕与外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 2005 (3)
[2]大学法语教学大纲修订组.大学法语大纲 (大学本科用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孙辉.简明法语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4][法]吉东、卡佩勒.走遍法国 (祁一舟、周志成编译)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浅谈二外日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第5篇
浅谈二外日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外语教学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学理论与实际的.协调者,对外语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二外日语教学的发展,提出了新形势下二外日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作 者:贺婷 作者单位:铜仁学院英语系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4关键词:二外日语教学 日语教师 对教师的要求
高校二外日语教学创新教学模式探讨 第6篇
关键词: 高校二外日语 教学创新 教学模式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重要邻邦,同时也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国家。自恢复正常化交往的三十多年以来,合作领域渗透到各行各业,交流互动日益频繁,作为交互过程中广泛使用的日语,正被我国各大外语类高校学生学习与运用。根据不完全统计,除了日语专业学生外,选择二外日语的学生人数已远远超过二外学习者总人数的一半。因此,高校应对二外日语教学更重视,积极转变传统的二外教学模式,从而提升二外日语教学水平。
一、高校二外日语教学的现状
二外日语作为高校面向语言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其教学时间通常为三四个学期。二外日语教学纲要明确指出:学生应在“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与专业日语教学相比较,二外日语是以精读、泛读、写作、翻译、听力及口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此外,高校安排的二外日语教学课时有限,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均处于零起点水平,因而只能将二外日语教学列入基础性教学中,加之迫于专业压力,学生不可能投入较多的精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用人单位对日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高校毕业生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需要具有国际商务谈判能力和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由此可见,高校二外日语教学存在授课内容繁多、课时安排紧张、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如何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二外日语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高校二外日语教师应思考的问题。
二、创新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模式的路径
1.转变教师的教学态度,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
当前,我国各大高校的二外日语教学质量不佳、教育效果不明显,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日语教学态度存有密切的联系,大部分日语教师在思想层面上对二外教学的认识较松懈,往往随波逐流;有些教师的教学态度极为不端正,常常应付交差;而在日常教学管理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较宽松。加之学生原本就对二外日语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强有力的日语学习动力,这无形之中使学生对日语学习产生一种偏见心理,影响二外日语教学进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对整个教学环节起主导作用。因此,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二外日语教师,就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良好的交互能力和会话技能;还应具备较高的课程驾驭能力和教学构建能力,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热爱日语教育教学事业,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实际上,这要求高校日语教师需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义务,密切关注二外日语教学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教材内容,顺应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进而提高专业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日语课堂的趣味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多媒体在高校二外日语教学中日益重要。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日语教学效率,而且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示到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所以,高校二外日语应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融入多媒体、网络及语音教室等,以此充实日语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能够大幅度地增强日语学习效果。当前市面上有很多优质的多媒体日语学习软件,比如《从零开始学习日本语》,既可以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又具有语音识别的功能;《中日交流标准语》采用真实对话形式,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些日语学习网站,比如日语论坛、雅虎日本及NHK新闻等,这些大量的日语学习资源再现了日语使用环境和学习背景,并且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日本资讯和新闻。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语音教室,播放当下流行的日本动漫、原声电影、日文音乐等,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日本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从而增强日语课堂的趣味性。总而言之,在高校二外日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多媒体教学,既能节约板书时间,又能增加学生的锻炼机会,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植入日本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语言作为构成文化的重要元素,不可能离开文化而单独存在,而文化的传承又需要语言载体。由此可见,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也是语言教学的共识。所以,日语教学是一种跨文化教学,只有真正领悟到语言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才能了解日本社会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及思维习惯等。然而,目前的二外日语教学过度重视文字和语法,忽略文化教学。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日本文化的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高校日语教师应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文化导入。例如教师在讲授日文单词时,可以插入有关中日文化层面的差异,并进行对比和总结。针对日语表达过程中所体现的暧昧且模糊语气,教师应积极引导高校学生从该国家的气候条件及地理位置等方面了解大和民族的性格特征,从而避免交际失误,造成语言的误读与误解。
三、结语
要想显著提升高校二外日语的教学水准,就必须抛弃对二外教学的偏见,积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丰富教师的专业文化知识,进而逐渐提高二外日语教学质量;与此同时,任课教师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熟悉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特点,深入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质,并适当地给予鼓励与帮助,进而增强他们对日语学习的自信心;灵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植入日本传统的文化知识,进而培养日语学习兴趣,使之更主动地投入学习中。
参考文献:
[1]井焕茹.高校二外日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浅谈二外日语教学 第7篇
一、举例时要尽可能与前面学过的内容联系起来
知识本身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前面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后面的知识又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发展。因此,教学要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举例时尽可能地选前面学过的单词或句子,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比如,“「疑问词+も」后续肯定表示全面肯定,后续否定表示全面否定”。这一语法是在第十一课出现的。 (1) 关于这个语法,书上举了四个例句,涉及「どのも」、「どれも」、「だれも」、「なにも」四个词。作为补充,教师可以给学生举「いつも」这个词。笔者认为它由疑问词「いつ」+「も」构成,绝大多数场合都用于肯定句中,按照这个语法可以翻译为“什麽时候都”,也就是“经常”的意思。这样一讲,学生就会通过「いつも」这个词的意思而对「疑问词+も」这一语法产生深刻印象。因为「いつも」一词早在第四课就出现了,第六课又出现了「よく」一词,涉及与「いつも」的比较问题。之后又在第八课课文「日本は一年に祝日が十四日間あります。とくに四月の末から五月の初めまではゴールデンウィークで、一週間ぐらい休みます。いつもおおぜいの人が旅行をします」(P132)、第十课读解文「いつも静かでさびしい町も、その夜はさわがしくてにぎやかな町になります」(P183-184)和第十课课后练习四「わたしはいつもこの店でパンを買います」(P186)中多次出现,到学习第十一课时,学生对这个词已经非常熟悉。再如,“「形容词连用形+なる」表示状态变化”这一语法也是在第十一课出现的。「なる」一词在第九课已经学过,词性是“自五”,意思是“成为”。所以,笔者认为这一语法可以扩展为形容词连用形修饰动词的规则,其重点和难点是形容词连用形的变法,即把「い」变为「く」。要让学生更好地记住这个变法,教师可以举第七课形容词否定式的变法,如「よくありません」和日本人见面时常用的一句寒暄语「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因为「よくありません」是由形容词「よい」的连用形「よく」+动词「あります」的否定形式「ありません」构成的,可以理解为「よい」修饰「ありません」的变法;而「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这句话则可以理解为形容词「よろしい」修饰动词「願う」的变法。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还要肯下功夫,深钻教材,引导学生抓住知识间的联系。这样得到的结论学生就易理解,并能牢固掌握,而学生学得轻松,学习起来自然就兴趣高涨。
二、与身边的实际联系起来
学习外语是用来运用的。所以可以把学习和身边的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离自己很近,尝到学有所用的甜头,深感知识本身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兴趣。比如,在讲「おいしい」一词时,教师就可以联系上好佳食品的广告语。因为电视上在做这个广告时出现了「おいしい」这个词,上好佳食品包装袋上也有“Oishi”这些字母,这正是「おいしい」的日语读法。通过这个广告的导入,学生就可以对这个单词的读音和汉语意思产生深刻的印象。这种生活中常见的实际例子,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及时把握并加以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来越高。
三、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适当鼓励学生
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的过程。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对立统一的矛盾体,而在这对矛盾中,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起到作用,教学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发挥了主体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比如,在讲「満ちる」一词的用法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举两个例句。
(1) あの子の未来は希望に満ちている。
(2) 陰暦の毎月の十五日は月の満ちる日である。
这两个例句所用的助词不同。前句用的是「に」,而后句用的是「の」,也就是「が」。学生肯定会问为什麽。这时,教师不用急于给学生讲,而是再举两个例句。
(3) 相手の悪意に満ちた発言を聞いて、彼はかっとなった。
(4) 部屋の中には爽やかな香りが満ちていた。
举了以上四个句子之后,学生就会对「満ちる」一词的用法有个大概的了解。比较踊跃的学生就会说出来:「満ちる」前面出现「に」时,它就与「に」前的名词构成动宾短语( (1) “充满希望”, (3) “充满恶意”。);而「満ちる」前面出现「が」时,「が」前面的名词就与「満ちる」构成了主谓短语( (2) “月圆”, (4) “清香弥漫”。)。这时,教师应对他们的回答给予积极的肯定。这样,他们的印象就会非常深刻,因为这是他们自己总结出来的。
再如,第十课的课后练习里有这样一个句子:「ちょっと学校まで行って来ます。」看到这个句子时,学生都不明白它的意思,因为「てくる」这个句型是第二册的语法。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这个句子里「行く」和「来る」两个动词会同时出现呢?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被这麽一问,学生就开始思考了。有的学生说:“应该是去学校吧。「まで」不是表示终点吗?而「まで」后面直接跟的就是「行って」。”教师可以对此说法表示肯定,同时还可以接着问:那「行って」后面的「来ます」又表示什麽呢?教师在一番思考后(时间不宜过长),如果没有人回答的话,就可以提示他们汉语中也有相同的说法,这句话是“去去就来”的意思。顺便还可以再举一个例子,如说在跟朋友一起在外面吃饭,想上洗手间时,就可以说「トイレまで行って来ます。」这时,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并对这句话产生深刻印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同时,教师还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学生想法中的正确之处给予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的兴趣。这样,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四、守时
守时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遵循的一个准则,是教师自身素质的体现,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首先上课要准时,这毋庸置疑。另外,下课准时也很重要。因为到下课时,学生都处于相对疲惫的状态,继续讲效果也不明显。另外,教师现在面对的基本都是80、90后的学生,他们比较追求自由,肯定不希望老师拖堂,占用他们的下课时间,所以教师一定要合理安排教学节奏,把握好课的进度。这对备课又作出了很高的要求。关于这一问题,在此就不再赘言。
五、结语
要教好二外日语,课堂教学和引导是关键,教师自身素质是前提,师生之间的交流是重要保证。教师要怀着一颗高度的责任心,一切以学生为本,不断探索和总结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二外日语的教学质量。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整个工作的中心环节, 是最核心的工作。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 采取适当鼓励和引导的方法, 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二外,日语教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曹银举.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改革探讨.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4) .
[2]高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几点做法.湖南教育, 2005, (6) .
[3]李治强.浅谈二外日语教学.内江科技, 2009, (2) .
[4]吴坚, 李中平.二外日语的课堂教学初探.科技信息, 2009, (1) .
[5]张淑华, 王进英.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调动.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0.8, VOL16, (4) .
浅析高校二外俄语教学 第8篇
关键词:第二语言,教学方法,正迁移
高等教育本着“一专多能, 全面发展, 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原则, 对人才的培养逐渐向多元化、高素质方面不断发展。因此, 高校学生除了要熟练运用第一外语之外, 学习和掌握第二外语同样重要。近年来, 随着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面交流与合作, 俄语学习日益受到重视, 越来越多的英语专业学生在选择二外时开始青睐俄语。但不少学生开始时兴趣高涨,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 面对俄语逻辑性强、语法较为复杂的情况, 兴趣慢慢降低。同时, 受英语专业学习的影响, 他们往往将英语使用习惯带入俄语学习中, 从而产生“负迁移”。因此, 如何正确利用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优势, 激发学习兴趣, 采用合理的二外俄语教学方法, 避免“负迁移”的影响, 尽可能利用“正迁移”提高俄语学习效率, 应当成为二外俄语教学的研究内容。
一、第二语言习得启示
“习得”与“学习”不同, 学习是指对一门语言的语法、词汇进行有意识的积累;而习得是一个潜意识的过程, 指在情景交际中自然运用语言, 使第二语言能力得到逐步发展。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概念为“迁移”。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 他们在俄语学习中容易带入已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将在英语学习中习得的英俄两语通用成分带入俄语学习, 称为“正迁移”;反之, 将阻碍俄语学习的知识带入, 称为“负迁移”。因此, 利用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中习得的技能服务于二外俄语, 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英俄双语对比教学启示
1.语音对比
俄语与英语语音有相似之处。俄语有33个字母, 与希腊字母有渊源, 而英语有26个字母, 来自拉丁字母。俄语与英语都有元音与辅音之分, 轻辅音与浊辅音之分。有些俄语字母与英语字母在读音上很相似, 例如Бб-Bb, Вв-Vv, Гг-Gg, Зз-Zz, КKk, Лл-Ll, Мм-Mm, Нн-Nn, Пп-Pp, Сс-Ss, Тт-Tt, Фф-Ff。有些俄语字母与英语字母在书写上也很相似, 例如俄语字母Вв、Нн、Сс、Уу、Оо与大写英语字母B、H、C、Y、O;俄语字母Аа、Ее、Мм的小写手写体与英语字母Aa、Ee、Tm的小写一样[1]。
2.音节对比
俄语与英语的单词可分成音节。一个音节可以由一个元音构成;也可以由一个元音和一个或几个辅音构成。一个词有几个元音, 就有几个音节。只有一个音节的词称作单音节词, 例如тот (那个) ;两个音节构成的词称作双音节词, 例如один;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称作多音节词, 例如комната。当词中包含两个以上音节时, 其中一个音节的元音需要重读, 叫做重音。带有重音的音节称作重读音节, 重读音节中的元音称作重读元音, 一般在元音字母上。
3.词汇对比
俄语中有许多词是从英语中转化来的, 同音同义的俄英词汇很多, 许多单词按照英语发音就可写出同义的俄语单词。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俄英字母、发音一一对应。如радио-radio (收音机 ) , телефон—telephon (电话 ) , экзатен—exam (考试 ) , факт—fact (事实) 等。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 , 英语词汇正大量融入俄语, 如интернет—internet (因特网) , спонсор—sponsor赞助商, хакер—hacker电脑黑客光盘, диск—disc, мобильныйтелефон—mobiletelephone手机, токшоу—talkshow脱口秀, 等等[2]。
(2) 俄语与英语两种语言的构词大体一致 , 都是由词干、词根、前缀、后缀、词尾组成。在此基础上, 词形略有变化, 但词义大体相似。
词根: 即词的核心部分, 表示词的最基本内容。例如在вод-а (水 ) 、вод-ный (水的 ) 、на-вод-ение (水灾 ) 、водянистый (含水过多的) 、вод-ность (水量) 中, вод便是词根。英语中, 如果我们知道了词根anthropo-[man] (人) 的意思, 就不难理解下面几个词的含义:anthropolgy (人类学) 、anthropid (类人的) 、anthropologist (人类学家) 、anthropolgical (人类学的) 、philanthropist (慈善家) 、misanthropist (厌世者) 。
前缀: 位于词的前面。例如在при-тянуть (移来) 、приходить (走来) 、при-тихнуть (静下来) 中, при就是前缀。英语前缀non-, 如non-party (无党派的) 。
后缀:位于词根之后、词尾之前的词缀, 例如водный中的н。英语后缀-tion, 如civilization (文明) 、modernization (现代化) 。
词尾:位于后缀之后, 表示词的某种语法意义, 是词在变格、变位时的变化部分。因此, 通常只有名词、形容词、代词、数词和动词才有词尾。
词干: 一个词去掉词尾和构成后缀后的其他部分便是该词的词干。
4.语法对比
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主要研究各种词类在句中的形式变化和用法, 句法研究词组和句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句子的种类和分析句子的结构。
(1) 词法对比。英语语法把词分为两大类, 即实词和虚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虚词包括:副词、冠词、介词、连词和感叹词。
俄语词分为三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代词、动词;虚词包括:前置词、连接词、语气词;感叹词:感叹词是用来表达感情或意愿的词, 既非实词又非虚词, 是一种特殊的词类。
俄英两种语言中实词部分完全相同: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和动词。虚词部分略有不同, 英语中有副词、冠词、介词、连接词和感叹词, 俄语中有副词、前置词、语气词、连接词。英语中的介词与俄语中的前置词等同, 但冠词是英语特有的词类, 语气词是俄语特有的词类[3]。
俄语名词有性、数和格的变化, 而英语名词只有数和格的变化, 没有性的区别。关于数的范畴, 英语与俄语一样, 有单数和复数变化, 没有复数的名词往往是抽象名词、物质名词、集合名词和专有名词。俄语的格有十二个, 单数六个格, 复数六个格;英语的格只有三个:做主语的主格相当于俄语中的第一格;做宾语的宾格相当于俄语中做补语的第三、四、五、六格;所有格相当于俄语中的所属二格。
俄英两种语言中的形容词可充当定语和谓语。俄语形容词按其意义和语法特征可分为三类: 性质形容词, 关系形容词, 物主形容词。英语形容词分为一般形容词, 名词形容词, 复合形容词, 分词形容词和限定形容词。
形容词在俄语中有性、数、格的变化, 长、短尾的区别。两种语言中的性质形容词都有级的区别: 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 构成和使用方法十分类似, 如比较级的简单式由原级+ее/er, 复合式由болееменее/ more less+原级;最高级的简单式由原级+ейший/est;复合式由самый/most+原级。比较的对象都可以用чем/than+名词原形表示。区别在于比较的差额, 俄语用на的第四格形式, 而英语利用固定的词序来表达, 如Моямаманиже, чемянаголову./ My younger sister is a head shorter than I[4].
俄语动词主要有时、体、态、人称和式的语法范畴。俄语中的动词的时和体基本上能体现英语动词的时态。其对应形式是:
(2) 句法对比。俄英句子都分为简单句和复合句。
简单句根据句子的功能或使用的目的, 均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英俄两种语言简单句的使用与划分基本一致。
俄英的复合句都分为并列复合句和主从复合句。从主从句的结构—语义而言, 英语的复合句一般分为三大类型:名词性从句、形容词性从句和副词性从句。俄语的主从复合句分为说明从句、限定从句、疏状从句。名词性从句与说明从句、形容词性从句与限定从句、副词性从句与疏状从句都有某些相似之处。 特别是副词性从句与疏状从句包含的从句类型名称基本相似, 如表时间、地点、原因、目的、结果、条件、让步、比较和方式从句。
总之, 语言的共性使得语言学习者在习得外语时具备了“迁移”的优势 , 对于英俄这两种语言 , 利用对比法将触类旁通。充分利用英俄两种语言的异同之处学习, 就能拓展语言的“正迁移”, 克服“负迁移”, 再辅以有意识的归纳总结 , 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金花.俄英对比与二外教学.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8, VOL6 (4) :55.
[2]许凤才.关于俄英双语对比教学的设想.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9, VOL24 (5) :58-59.
[3]张锐.英语对俄语“零起点”学生的影响.教书育人, 2007 (9) :69-70.
浅议德语二外教学策略 第9篇
一般情况下,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后,需要在高年级段选修一门第二外语。许多高校也在其它相关专业中设置了第二外语的选修课程。通过第二外语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一种新的沟通语言,还能得到机会来了解另一种新的文化。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德建交30多年来,随着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不断深入,德语作为两国沟通的重要纽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德语作为自己的第二外语。因此,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应十分重视德语教学工作并加大对学生的培养力度,以期培养多技能人才适应国际化发展需求。那么,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高校二外德语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则成为当前德语教学界所关注的焦点。
二、传统德语二外教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进行德语教学的主要方式还是课堂教学,老师讲课、学生听课并做笔记,这无疑在长期的外语教学中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这种传统教学也存在劣势。例如,因形式单一而显得枯燥,缺乏新鲜感,学生参与度不高,长时间上课易疲劳等。尤其在德语二外教学中,学生一般无德语基础,学习时间又不多,致使掌握起来难度更高,这本就是二外教学天生的弱点。在这种情况下,上面提到的学生缺乏参与度的特点更加明显。如果上课时只是教师讲满40分钟的话,估计很难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成为德语教学者所必须面临的问题。
二外教学的第一大特点就是时间短,任务重。根据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组2000年修订的《大学德语教学大纲》,大学德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同时具有初步听、说、写、译的能力,能用德语交流较简单的信息”。以《新编大学德语》第一册为例,该册教材共10个单元,其中语音课程占1个单元,其中包含4个部分的语音课程,剩余的9个单元是基础课程。大纲要求任课教师用12课时完成语音教学,用54课时完成其余的基础课内容。按每周4课时的教学进度来计算,教师需要用完整的16周的课时才能授完一册教材的内容,相当于一周半就要消化一个单元的所有内容。然而由于多方面客观原因,实际教学中很难保证按大纲规定的理论进度开展教学,这更加要求教师必须提高效率,尽量追求教学进度与效果的最佳结合点。
其次,从学生的主观角度考虑,多数学生有速成心理。由于本科生或研究生学习第二外语主要动机就是为了突破各自专业学习或工作中的语言障碍,而非从事专门的外语教学或研究工作,加上很多研究生由于专业学习或平时的工作任务较重,难以对二外学习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生自然就迫切希望能以最少的投入学到最多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吸收率。
再次,从认知心理上讲,虽然新知识可以为学生带来新鲜感,但是同时也会或多或少地引起其心理上的压力,而且这种压力是新知识与已掌握知识的差别成正比的。教师应当采取适当的方法淡化新旧知识之间的差异,消除学生学习新知识时的心理障碍。
最后,二外教学中也经常遇到纯粹出于对语言的爱好而来学习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不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但同时他们对二外学习也有更高的期待。这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略为单一的语言教学和这些学生的兴趣点结合起来,维持他们的学习热情,挖掘更深层次的语言学习兴趣,也是一个颇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提高德语二外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
以上提到了目前德语二外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接下来笔者想就这些问题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1.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重点了解学生想学习什么,目前欠缺的是什么知识,笔者通过课堂互动得到了答案,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比如,在德语学习过程中,如何记名词的词性和单复数形式是困扰众多学生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总结一些规律来帮助记忆。例如以ung结尾的名词为阴性名词,以e结尾的名词多为阴性名词,涉及身份职业的阳性名词多以er结尾,而阴性名词则多以erin结尾等。教师甚至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忆名词的词性和复数形式。提供这些多样的记忆形式,可以帮助学生避免做过多重复工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令学生把记单词这件苦差事看作是一个不断出新的有趣的过程。再比如说,听力是困扰很多学生的一大难题,学生迫切要求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为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课文,纠正发音;加强与同学间的口语训练;引导学生在做听力之前,做好审题工作,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结合自身知识有意识地、积极地猜测文章内容;多做听力练习。最重要的是,要动员学生阅读简短有趣的德语文章,例如童话寓言故事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
2.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
教师如果能在二外德语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就能到达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介绍三种在二外德语中常用的教学法。
(1)交际教学法
在传统的外语教学法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是主体,控制着整个课堂,学生是配角,处于被动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外语知识,听说能力得不到培养,这也阻碍了学生智力、情感和个性的发展,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实际运用能力强的外语人才更受欢迎,而传统的外语教学已经不能满足这个要求了。交际教学法由于重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推广。
在交际教学法中,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强调学生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法既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德语的积极性,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要通过练习和实践才能获得。虽然当前二外教学的基本形式还是课堂教学,但教师可以把课堂当做交际的舞台,引导学生围绕教学内容进行交际活动。交际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交际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在课堂上模拟设置一些我们再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情景会话练习,通过这些情景会话练习,可以让学生学到很多常用词汇和日常用语,课堂气氛也会变得活跃,学生能在轻松愉悦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以《新编大学德语》为例,其中的每一个单元都审定了一个主题。从自我介绍、互相认识到购物、租房。那么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些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尽可能多地用上学过的词汇句型,组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对话。这样一来,既帮助学生复习了知识,又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自己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增强了自信,解除学了外语又不会开口说话的尴尬。
(2)比较教学法
二外德语的教学对象的母语都是汉语,而且大多有良好的英语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德语知识与学生所熟悉的汉语和英语知识进行比较,冲淡学生对德语的陌生感。通过比较教授的知识,学生更容易掌握,印象也会更深刻。
德语和英语同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西日耳曼语支,因此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巧妙地进行英德语言比较,会使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例如,在讲解haben这个动词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些例子先启发学生想起英语中的have一词。这两个词不仅在写法和发音上有相似之处,连用法也大体相同。两者都可作为独立动词“有”来使用,并且也都可以作为助动词使用,可以用它们和动词的第二分词构成英德语言中都有的现在完成时。通过这些比较,能增加学生对德语的亲切感,掌握起来就容易很多,教学效果也比单独讲解好很多。
德语和汉语虽然属于不同语系,但汉语是我们二外德语教学的授课媒介,而且学生对自己母语的熟悉和敏感程度明显高于英语和其他外语。因此,教师如果能够将德语知识点恰到好处地与相关的汉语内容进行比较,就能达到比英德语言比较更加理想的效果。比如,教师如果用学生熟悉的中国诗歌或是文学作品的中德文版本进行比较,则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3)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如果能在二外德语教学中引入互联网,便可以拥有大量的德语信息资源,包括文字、声像等,弥补国内德语学习材料的不足。教师把这些资源通过多媒体设备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训练听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其知识面,使其了解到目的语言国家的社会文化生活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信息,这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外语的能力有极大的帮助,还能培养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德语教学相关信息,广泛阅读德语文章、运用德语沟通等综合能力,最终达到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教学法要不拘一格,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尝试其他更多、更好的教学法,并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
3. 不断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
二外学习者已经有比较沉重的专业课负担或者工作压力,用于二外学习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够,这也是多数二外学习者的共识。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自我认可程度,以提高学习主动性,特别是在口语的交流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中途打断学生发言,避免造成学生畏惧发言的心理状态。另外,对于学生的创新观点和独特学习方法要予以鼓励表扬,增强学生学好及学会知识的自信心。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已经发生了转变,共同探讨、共同学习成为了发展方向,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教学环境中自主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
四、结语
总之,第二外语教学是理论指导基础与丰富的教学经验积累结合的产物。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选择优秀的有效的继承和保留下来,同时也要加入先进的立体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既不能刻板单调又避免华而不实,内容设计应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同时恰当地加入对文化背景的讲解,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更应注意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互动,只有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严春妹.浅谈高职院校德语教学——“专业+语言”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J].文化教育, 2007, (3) .
[2]赵亮.高职高专德语专业的困境与出路[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7) .
[3]谢桂花.浅谈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二外德语教学质量[J].外语论坛, 2009, (31) .
[4]应云天.外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203-233.
[5]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德语(二外)语音教学法探讨 第10篇
德语语音教学作为基础语言教学的第一步,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环节。语音阶段作为基础语言训练的入门部分, 直接影响基础教学的全过程, 从听、说、读、写这四项语言基本功来看, 每一项都与语音基本功密不可分。作为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德语是他们在大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语言学习经历。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和语言环境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加上母语及第一外语的影响, 在学习语音时很容易造成带有“个性”的发音。而英语和德语又同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 因为相互影响的结果, 在语音和语法结构上不但有各自的形式与特点, 而且又具有一系列的共同特征。这对处于语言心理感知能力相对减弱的年龄段的第二外语学习者来说, 语音的辨析显得困难。同时, 国内传统的第二外语语音教学法通常是以朗读法和听写法为主。方法的单一性又不免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和随意性, 不利于学生建立对德语语调、语速的知觉印象也是造成学生发音缺陷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笔者尝试着进行教学改革, 力求能使学生对语音有较完善的感知和认知。
语音教学方法新研究
如何改变传统语音教学的单调性和语音语法的非连贯性, 使语音阶段的教学更适应学生的记忆方式?笔者采用: (1) 发音上的视、听、触立体教学法, 即视觉法:运用图片 (唇位图、腭音位图) 、图表、等教具清晰发音器官在发音时的运动和主要音位;听觉法:主要采用多媒体设备, 让学习者反复听音和复读;触觉法:用压舌板或探条来感觉发音器官和音素的联系。这种视听触结合法给学习者以语音发音方式的立体感, 用于成人二外教育效果较好。利用电影、录像等感官刺激, 使学习者能从说母语者身上学到正确的发音、语调和节奏。 (2) 德、英语对比法: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七、八年的英语学习时间里他们对英语有了极其敏感的反应。因此在语音教学阶段, 加大德语与英语语音的对比力度, 能强化他们对德语语音的学习。此种对比包括了相同之处、相似之处, 以及不同之处的对比还有在英语语音里完全没有的语音的对比。如德语中的/a:/a/o:/o/i:/i/ai/ao/b/p/d/t/g/k/v/f/m/n/等发音是与英语完全相同的, 将此种相同之处指出来, 大大减少了学生学习德语语音的心理压力, 让他们对德语有亲切感, 觉得德语也并不是如想象中的那么难。另外也指出德语的有些音是特有的, 指出这几个音素与其它语音体系中相似音的不同处及其正确的发音方法:德语中与英语不同的或没有的几个音标, 如颤音/r/x/o:/y:/:/e:/, 这样学生就非常明确的知道德语语音与英语的差别, 也就能在平时的发音中注意两者的区别。在德语语音教学中, 教师还须提醒学生注意的是英语发音时如“含蛋于口中”, 口形小、声音“软”、连读多;德语发音时则口形大、声音干脆、连读少。教师用比较的方法, 使初学德语的学生借鉴已有的语音知识学习德语语音, 帮助学生减少已有语音知识的干扰, 尽可能变“阻力”为“助力”。具体的语音教学方法如下:
1.听力自测训练。重点为长、短元音, 单辅音、双辅音和词重音的辨别。最简易的方法是学生自己在语音室操作录音机, 反复听单元音:/a:/a/o:/o/i:/i/u:/u/y:/y/e:/://双元音:/ae/ao/, 单辅音:/b/p/d/t/g/k/v/f/z/s/m/n/x/h/∫/r/l/j/双辅音:/ks/kv/∫t/∫p/ts/pf/。如此分类的好处在于便于学生分清每一组长短音的不同, 促使自己注意自身的听力问题。通过训练, 听力的敏锐性会大大提高。
2.“模糊发声法”训练。这是Cauneaus (1992) 提出的一种语音教学方法, 适合于语音的提高阶段, 目的是激发学习者对语音练习的兴趣和提高反应灵敏度。方法是:教师将不同语调、不同类型的句子和容易混淆、不同音节的词列写出来发给学生, 然后轻声朗读其中一句, 让学生辨别是哪一句、何种句型或是哪一个词。练习可由易到难。
3.音节、重音和节奏训练。德语是语调语言, 其韵律因素包括语调、重音、节奏等, 语调是说话人在说话时的语气和腔调。语调反映说话人的思想感情和态度。说话人的语调恰当, 可以促使人更好地了解说话人的思想感情, 能沟通双方的思想。词重音和句重音、语音节奏和语调练习在语言加工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它有助于学习者准确地记忆单词、克服不正确的发音方式、提高理解力。教师可通过打手势或打节拍来清晰音节和强调重音。
4.语音语法桥梁性练习。这是Dieling/Hirschfeld (1995) [4]特别推荐的方法。有些语法、词汇的确定也和语音有关, 语法和词汇都是通过语音得到体现的。只有学好发音, 才能把所学的语言材料以正确的形式在脑子里储存下来, 以正确的形式使它重现, 从而加强对语言的感受, 最有效地掌握语法和词汇。教师让学生写出某些有变化规律的名词的单复数, 旨在为语法阶段的名词性、数、格的学习过渡搭桥, 使语音到语法教学有连贯性。
在语音教学中, 上述方式通常相互配合, 穿插应用。例如, 教师讲述了某个音的发音部位就立即出示口型图和口头示范, 接着就让学生模仿、练习。而在进行讲述活动时常常采用分析、对比的辅助手段。在德语的基础学习中语音的运用贯穿语言学习的整个过程, 因此, 要优先培养语音能力, 消除典型的是以母语或第一外语英语为基调的发音错误, 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地学好语音, 为以后的德语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蔡凤.二外德语语音阶段教学方法研究科技文汇2007.1
[2]杜幸之.大学第二外语语音教学法探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5
[3]Dieling, Helga/Hirschfeld, Ursula.Phonetiklehren und lernen[C].Fernstudieneinheit (Erprobungsfassung) .1995.
论高校二外日语教学现状与改革 第11篇
【关键词】二外日语 教学 改革
现阶段,大部分高校都以英语作为第一外语,同时开设第二外语课程,以此满足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中日两国的合作不断扩大,促使日语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进而大多数院校外语专业学生多选择日语为第二外语。高校通常安排两年的二外学习时间,其学时较少,学生只是了解日语的基础知识,无法再日常生活中进行顺利交流。因此,当前二外日语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点是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一、高校二外日语教学的现状
依据教育部制定的《大学日语(第二外语)教学大纲》,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阅读能力、译听能力和初步的写说能力,学生能通过日语来获取专业所需信息。由于各种条件所限制,当前的二外日语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二外日语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课时少、教学内容多。各高校的二外日语教学计划中,学制安排虽有所不同,但都存在着学时不足的现象,同时大部分选择二外日语的学生都属于零基础的初学者。
2.学生难以短时间内容来全面提升听、说、读、写能力。这无疑增加了日语教学的难度,特别是听、说方面,大部分高校都没设置二外日语的听、说课程,导致学生不能真正掌握日语技能,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工具使用。
3.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积极性不高。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二外日语学习动机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希望通过多掌握一门语言优势找到好工作,有的学生仅仅是为了修满学分,还有小部分学生是对日语有兴趣。当然,无论何种学习动机,大部分学生初学之时都会有较高积极性,但学习内容不断增多、难度加大,大部分学生就会产生厌烦心理。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不了解日语学习的难易程度,发现其并不简单,产生了畏难情绪。另外,相对于专业学生来说,他们没有等级考试要求,学习压力不大。
4.教师沿用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激发课堂活跃度。在二外日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对单词、语法等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学生只需认真听、做好笔记即可。整个教学环节,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则被动地接受信息,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当然,教师也会利用新媒体技术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穿插播放日剧片段等,但却没有把日剧中的语言、文化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导致学生仅仅是欣赏日剧。通过以上的分析,要突出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作用,推进二外日语的教学改革,是当前现实的需求。
二、对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要提升二外日语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制定好教学目标,不能如专业课程一样面面俱到,也不能过度放宽们,只完成必要的讲解。二外日语教学要以精讲多练为原则,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得课堂教学成效最大化,课下不给学生增加负担。因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部分高校的二外日语课时有限,教学对象多为日语初学者。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日语教学大纲要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大部分二外日语学生听、说技能薄弱,导致了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在日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积极配合,就不能实现良好的互动交流,也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活动必然成为了填鸭式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的讲授知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掌握听力中的高频词汇及表达方式,并利用词语和语法能素材,编成情景对话进行训练。
3.要注重导入日语的文化知识。语言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来进行交际的能力。这就要对目的语的文化知识有所了解和积累。教师要把语言教学与语言母语国的文化背景联系起来,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语言知识。因此,在二外日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文化知识导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让学生直观了解日本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言谈规约等,让学生了解日本文化,通过对比中日文化来学习日语。
4.要注重运用对比教学方法。二外日语学生多为英语专业学生,其在学习日语过程中,会受到英语和母语的双重干扰。因此,教师要适当运用对比法,通过日语与汉语、英语对比来进行教学。比如,日语发音与汉语、英语有所不同,其元音只有5个,其他假名读音则由元音和辅音组成,发音的口形和声调高低始终不变,教师要抓住这些特点来让学生掌握日语发音规律,为听、说训练奠定基础。又如,日语中有大量汉字,往往会被学生所误解其含义,事实上汉字传入日本后经过了长期的演变,日语中的汉字含义与中文大相径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两者的区别,进而熟识日语词汇的含义。
总之,高校二外英语教学需要转变思路、更新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扩大課堂教学的范畴,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日语二外教学方法浅论 第12篇
关键词:日语二外,教学方法,阅读能力,听力能力,日语歌曲
1.引言
第二外语 (以下简称“二外”) 在当前高校的外语教学中意义重大。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 二外是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考的科目, 同时也可以为自己的就业增加砝码。大多数高校的二外只开设日语, 所以日语二外的教学事关重大。但是在当前高校的日语二外教学中, 大多只重视单词和语法的教学, 往往忽视对读、听、写能力的培养, 这是不科学的。教育部颁布的《大学日语 (第二外语) 教学大纲》 (以下简称《大纲》) 明确规定日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一定听的能力、初步的写的能力, 使学生以日语为工具, 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 并为全面提高日语运用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就如何在二外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听、写能力进行了探讨。
2.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是个体通过阅读方式进行学习的行为表现, 以实现心理任务完成的目标。常见的阅读法有:五步阅读法和质疑阅读法。
2.1五步阅读法
五步阅读法是英美等国流行的一种阅读方法, 它包含浏览 (Survey) 、发问 (Question) 、阅读 (Read) 、复述 (Recite) 、复习 (Review) 五个步骤。这种方法适用于阅读需要深入理解的读物。浏览是为了把握文章大意; 发问是为了抓住文章主要问题;阅读 (即所谓精读) 是为了回答问题;复述是为了记住文章的主体内容;复习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文章的内容。
2.2质疑阅读法
这种阅读法可以看做是五步阅读法的简化版, 主要对应五步阅读法的第二步和第三步。不过这儿的阅读不是精读, 而应该是泛读, 以找出答案为主。这种阅读方法很适合学生做阅读题, 方法基本同于上面的方法, 只是侧重点不同, 在此不再详述。
3.听力能力的培养
听力是指启动听觉器官、接收语音信息的一种能力, 其能力运用的有效性一般取决于倾听是否专心。听力能力是指通过收听语音材料获得信息的一种能力。 中国人学外语, 听力普遍差。日语的语速较快, 情况更严重。大多数高校日语二外教学的课时少, 根本没有安排听力课。这就导致二外学生的日语听力水平非常差。要改变这种现状, 就必须加强听力的训练, 具体方法有:听课文、听新闻、听日语歌曲。
3.1听课文
听课文是练习日语听力的第一步。先一句一句地听, 听上三遍左右就可以连续听了。就听的材料而言, 先听学过的课文, 再听没学的课文, 在听的时候尽量不要看课文。
3.2听新闻
对于二外学生来说, 听日语新闻是有难度的。可以让学生先听“慢速新闻” (ゆっくり) , 等意思听得差不多了, 就可以听“普通语速新闻” (ふつう) 。当然, 也可以让学生试着挑战“快速新闻” (はやい) 。但这一点不推荐, 毕竟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听得懂普通语速新闻。因为做笔记可以提高听力效率, 所以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
3.3听日语歌曲
日语歌曲中所用的词句都是比较经典、文采比较好的, 所以听日语歌曲不但能够锻炼听力, 更能够提高日语素养。就选材而言, 可以先听一些语速慢的、简单的, 例如儿歌、民谣等等;接着可以听一些语速较快的、流行歌曲;最后可以听一些诸如摇滚之类语速很快的歌曲。就方法而言, 先泛听上几遍; 再一句一句精听, 并写出歌词;接着找出原版歌词进行校正; 然后看着歌词听几遍;最后就开始不看歌词盲听。
4.写作能力的培养
写作能力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的能力。积累是写作的基础, 积累越厚实, 写作就越有基础, 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 胸无点墨, 是无法写出好作文的。
提高写作能力具体有四个方面:写作能力, 包括:①立意能力, 能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和归纳, 把其中包含的意思加以提炼, 确定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②布局谋篇的能力, 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要求组织材料, 用什么表达方式, 都能运用自如;③书写能力, 指书写成文的能力。就日语写作而言具体方法如下:
4.1日语写作类型及写作格式讲解
“不以规矩, 不成方圆”。文章的写作格式是很重要的, 也是写作的基础。要讲写作的格式, 先要讲写作的类型。文章类型的分类方式很多, 本文借用学校教学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分类如下:私用文 (包括自我介绍、贺年卡、书信、日记) 、记叙文 (包括说明文、感想文、记录文) 、论说文 (包括演讲稿、研究报告、论文) 、公用文 (包括事务文书、实用文书、商务文书) 。每一种类型的文章都有自己的写作格式, 这里限于篇幅就不详述。给学生讲清楚这些格式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
4.2专题练习
有针对性的专题练习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可以让学生进行各种类型文章的训练, 训练时按照3.1所给的顺序由易到难地练习。每一周练习一个类型 (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 , 这样一学期后, 所列的类型基本可以训练完毕。
4.3情景练习
情景练习就是不给学生设定文章类型, 只给个题目让学生自选文章类型, 自由发挥。经过前两个, 特别是第二个阶段的学习与训练, 学生基本掌握日语文章的写法。这时我们就应该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书写自己的所思所想, 这是写作的终极目标。
5.结语
在第二外语教学中, 全面培养学生的读、听、写能力既是《大纲》的要求, 又是社会对当代外语人才的要求。只有按照《大纲》的精神教授学生 , 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课程教学要求研订组[编].大学日语第二外语课程教学要求[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互动百科.阅读能力[Z].
[3]王天鹏.提高日语写作能力的途径[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6 (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