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茶的历史起源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火烈鸟
2025-09-17
1

茶的历史起源范文第1篇

第一课时 六堡茶的起源与历史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我镇是六堡茶的原产地

2、了解六堡茶文化的发祥地,了解有关六堡茶文化的起源,传说。

3、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镇是六堡茶的原产地。

2、了解六堡茶文化的发祥地,了解有关六堡茶文化的起源,传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PPT、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PPT展示茶圣陆羽像:唐朝陆羽写的《茶经》是世界上的第一部记述栽茶、制茶、评茶、茶叶性质的著作,因此我国有“茶的祖国”、“茶的故乡”之称。

PPT展示中国名茶之乡的照片,导入六堡茶。

二、新授课

(一)、六堡茶的原产地

1.介绍我镇是六堡茶的原产地

六堡茶在清代嘉庆年间,以特殊的槟榔香味而被列为全

国名茶之一,享誉海内外。

清朝初期,在广州、潮州一带,六堡茶渐渐兴盛起来。至清代嘉庆年间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享誉海内外。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在两广涌现了一批六堡茶老字号。

2.介绍我镇六堡茶的产区

历史上,六堡茶产区有恭州村茶、黑石村茶、罗笛村茶、蚕村茶等,以恭州村茶及黑石村茶品质最佳。

(二)、六堡茶历史 1.介绍六堡茶的传说

说据传在很久以前,天上的玉皇大帝想要了解人间的民俗风情,便令仙母娘娘带着一班仙女下凡。她们落到黑石村,喝了黑石山下的泉水,觉得清甜兹润,异常鲜美,而且连远途的劳累也一扫而空了。可是看到黑石村人却过着非常困苦的生活,这里多山少田,人们种出的稻米,自己吃都不够,还要拿出一部分出山去换盐巴,真是太苦了。怎么办呢?仙母娘娘想了一下,这里田少山多,稻谷不够,就种茶叶吧!于是就在黑石山上种了一棵茶树。告诉人们说,只要把这棵茶树的叶牙晒成茶谷,拿去卖给山外的人,就等于把这里甜美的泉水分给了他们享受,就可以换取足够的粮食和盐巴了。仙母娘娘走后,这棵茶树很快就开花结果了,人们将种子散播开来,变成了漫山遍野的茶树林,遍布六堡镇、遍布梧州、进而在适宜的气候、土壤环境下慢慢发展,分布到整个广西的土地上。

神话传说当然只是无从考证的传说而已,但它一直这样

流传下来,至少可以说明几个问题,第一,六堡茶源于黑石。第二,历史被传颂为神话,证明这段历史的发生年代,一定是当地民族末被开化,还不懂使用文字的时代发生之前;第三,证明六堡历代茶民,对茶树、茶山的感恩情怀,是真挚的,崇敬的,是历久而弥新的。第四,六堡茶已成为广西的特有茶叶品种。

2.介绍六堡茶的历史

据《苍梧县志》记载虾斗茶“色香味俱佳,唯稍薄耳” 。六堡茶当年广为流行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见西方在中国沿海地区非法贸易活动猖獗,便封闭了福建、浙江、江苏三处海关,只留广州一个口岸通商,于是“十三行”便独占中国对外贸易。六堡茶也随之名声大噪。六堡茶的发展历经了“平三藩”、“十三行大火灾”、“太平天国”、“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诸多历史风云,几经磨难,大小茶号遍布粤桂、港澳、南洋,并将茶叶贸易做到了英国等欧洲国家。

一直以来,在中国出口的商品中,以茶叶为最大宗。大量的茶叶通过“十三行”加工、包装,然后再运往世界各国。而六堡茶则主要以销往南洋诸国为主,得益于当时兴旺的水路运输,商人们凭借着西江这条黄金水道将华南、西南的丰富物产以最低的成本运达广州,再从广州转口外销。茶叶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每一个产茶季节,六堡产出的大量优质茶叶,从六堡的合口街码头装上尖头船,经梨埠换大木船,进入贺江,经封川江口,进入西江之后再经都城装卸到大船中,运送到广州,再转口南洋和世界各地,这就是当年六堡茶著

名的“茶船古道”。这条熙熙攘攘、舟楫往来的“茶船古道”,见证了六堡茶的兴衰沉浮。

六堡茶在200多年前从湖南江华道县,通过广西贺州八步传入境内,品种属槠叶种。湖南茶树有槠叶种,在安化等地产的黑茶。其加工方法与六堡茶大同小异,故较为可信。《苍梧县志》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夜不变,产长行虾捅者名虾耳茶,色、香、味俱佳”。《广西特产志略》(1937年)载:“在苍梧之最大出品,且为特产者,首推六堡茶,每年出口者,产额在60万斤以上,在民国十

五、十六年间(1926年1927年),每担估价三十元左右。

《广西通志稿》戴:“六堡茶在苍梧,茶叶出产之盛,以多贤乡之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广西农业通讯》(1945年)载:“苍梧茶尚多,尤以六堡乡(今六堡镇)为最。六堡茶(又名垌茶),颇负盛名,其余所产品质亦佳,战前(抗日战争前)交通便利,所产茶除本县饮用外,全部销售港澳等地,自抗战后,交通阻塞,销售范围日形缩小,一般茶农生活无法维持。多弃茶而经营其他,于是茶叶衰落矣。六堡乡(今六堡镇)占全县面积之半,全县面积11455亩,年产茶5450担,抗日时外销日减,估计每年平均产茶1500担左右。现有面积7500亩。”据彭庆中《中国六堡茶》载:旧时粤南在广西六堡乡(今六堡镇)合口街设庄收茶叶。广西六堡茶在历史上的年产量和销售量曾一度达到1500吨左右,抗日时期大幅度下降,仅为197.5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有所恢复,1953年产六堡茶450吨,比抗日时期增加1.28倍。横县也由抗

日时期年产221吨恢复到400吨。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布置

茶的历史起源范文第2篇

塑胶跑道发展史:

美国从1961年首次铺设200米的赛马聚氨酯塑胶跑道,1963年开始铺设体育田径运动跑道。1968年在墨西哥召开的1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采用聚氨酯塑胶跑道,由于其具有弹性好,强度高,耐磨防滑,色彩鲜艳,具有良好的田径运动使用性能,从此国际奥委会和各项运动专业委员会都正式把塑胶跑道定为国际体育比赛必备的设施。

茶的历史起源范文第3篇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教 案

(一)教学重点: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维系罗马国家的统治所起的作用

(二)知识结构 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1.习惯法

①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在意大利半岛上建立起来。

②罗马共和国早期,贵族垄断着立法和司法大权。当时罗马只有习惯法,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

③多由贵族担任的法官,常常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平民利益。 2.成文法

①背景: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日益激烈。 ②标志: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诞生。 ③特点

a.内容相当广泛。 b.条文比较清晰。

c.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

④意义: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 ⑤局限性: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作伪证的,投于塔尔佩欧岩下摔死) 【易错点】《十二铜表法》的制定,主要是哪一社会阶层强烈要求的结果:平民。 【易错点】在成文法出现之前,罗马法律的主要缺陷是:贵族常常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 【易错点】《十二铜表法》制定之前,罗马贵族喜欢用习惯法裁判,主要是因为习惯法:可以随意解释,有利于保护贵族特权。

【易错点】《十二铜表法》的编纂是“平民的胜利”,实质上指:贵族不能随意解释习惯法,审判和量刑有法可依。

【易错点】《十二铜表法》制定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3.早期适用范围: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所以被称为公民法。在公民法下,罗马公民受到法律的保护,并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

【易错点】古代罗马的公民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里的“人人”是指:仅仅指原来罗马境内的所有公民。

【易错点】罗马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历程,它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适应了: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

【易错点】法律的产生和演变是一个漫长发展的过程。在原始法律产生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习惯习惯法法。 二.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1.发展

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征服并统一了意大利半岛,然后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至1世纪后期,罗马帝国已经建立起三十多个海外行省,控制欧、亚、非三大洲的广阔疆域,统治了许多不同的民族。 ①背景

a.罗马在征服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

特别是被征服者,由于得不到公民法的保护,对统治者表现出强烈不满。

b.随着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

②表现:3世纪,制定了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万民法 【易错点】公民法和万民法最主要的不同是:适用的范围不同。

【总结】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从现实来看,无论是公民法还是万民法,都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奴隶作为被统治阶级是不可能享受这些民主的。因而不能简单的认为公民法是特权等级人的法律,万民法是普通公民的法律。

例题:下列属于公民法调解范围的是( A ) A。罗马公民之间 B。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之间 C。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 D。罗马公民与奴隶之间

例题:之所以说“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是因为它( D ) A.在罗马帝国统治地区内适用 B。用来管理所有罗马帝国公民

C.包含了罗马帝国的全部法律文献 D。适用于罗马帝国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 2.完善

①标志:6世纪,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

②意义: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易错点】为统治日益庞大的帝国,罗马帝国的皇帝们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重视法律的制定。

【易错点】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罗马的不断扩张。 【易错点】对罗马法的系统化和法典化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主要是:查士丁尼。 【易错点】欧洲古代史上,对法律制度建设贡献最大的人物是:查士丁尼。

【易错点】广义的罗马法的含义是:指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话的全部罗马法律。

【总结】《十二铜表法》和《民法大全》分别是罗马法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标志。《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编纂的结晶,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总结】罗马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它内容丰富,体系完备,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

【总结】罗马法,是罗马共和国及罗马帝国所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例题:从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问世到《民法大全》的编成,其间约经过了多少年( A ) A.1000年 B。约600年 C。约800年 D。约700年 三.维系统治 影响后世 1.维系统治/现实作用

①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

②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③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社会矛盾。

④特别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稳固了帝国的统治。

但是,罗马法也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记忆方法:帝国支柱,矛盾利益。

【易错点】罗马法制定和实施的根本目的是: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易错点】古代罗马法对罗马帝国来说最重要的作用是:维系和稳定了帝国的统治。 【易错点】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建设的根本原因是:维系和巩固帝国的统治。 2.影响后世/深远影响 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广泛而深远。

①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

②近代时期,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虑,制定出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他们还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记忆方法:法律资阶。

【易错点】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并且,它的法律观念具有普遍性。

【易错点】罗马帝国瓦解了,但罗马人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指的是:罗马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易错点】罗马法“最为持久的征服”的具体表现是:为近代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

【易错点】雅典由贵族制走向共和制,而罗马却由共和制走向帝制,造成这种阶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易错点】古罗马与古希腊相比,在政治制度上的最大贡献是: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

例题: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民主都是( D )

A.维护大部分公民的利益 B。妇女的权益得到一定的保护 C。在亚非文明的影响下产生的 D。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例题:在政治文明方面,古代罗马留给人类最大的遗产是( C ) A.自由 B。民主 C。法治 D。集权 例题:下列推理属于哪种情况?( B )

大前提: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泉。小前提:雅典民主制是希腊文明的典型代表。结论:雅典民主是迄今为止最完善的民主。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B。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大前提错误,小前提、结论正确 D。大前提、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问题】正确理解万民法对公民法的发展 1.原因

①在罗马国家的对外扩张中,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显露。

②要稳定整个帝国的统治,需要部分承认被征服地区的其他民族的利益,给那些没有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以必要的司法保护。

③原有的公民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罗马司法实践中逐渐产生了万民法体系。 2.发展

①在适用范围上,打破了罗马公民与非罗马公民的差别,对帝国境内的各民族居民一视同仁。 ②在适应灵活性上,突破原有公民法过于程式化的限制,变得简洁实用。

③在法律条文的某些具体内容上,万民法注重调节涉及个人关系和财产关系的私法方面,这样就突破了原有公民法只注重国家行政和诉颂程序等范畴的法律适用局限。

【问题】史学界普遍认为,罗马法是古罗马人留给世界的最主要财富。什么是罗马法?它经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探究要点:罗马法,是罗马共和国及罗马帝国所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大致经过了如下发展历程:

1.罗马法起源于著名的《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49年),此后,取得了很大发展。 2.狄奥西一世皇帝于438年将帝国的法律汇编成《狄奥多西法典》。这部汇编只是把君士坦丁大帝(306337年)之后的历任皇帝所签署的宪令进行了汇集。

3.一个世纪后,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对大部分罗马法进行了重新整理汇总,编纂成一部由四部分构成的《民法大全》(又译作“国法大全”)。该法典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

4.罗马法是现今许多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著名的《拿破仑法典》就起源于罗马法。欧洲的大陆法系国家以及南美洲的许多国家都因为大量借鉴《拿破仑法典》而与罗马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问题】分析罗马法的内容和评价等 1.罗马法的基本内容

①罗马法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他们的自主权、财产权、选举权和诉讼权,充分保护个人权利。它还制约或消除家长权、夫权等。子女的财产权和婚姻自主权得到保证,婚姻中妇女地位得到相应的保障。

②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承认财产不可侵犯。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用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③罗马法中还渗透着自然法思想。古罗马法学家认为,自然界的很多法则,如理性、平等、正义都必须体现在法律中。 2.罗马法的特点: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是一个系统的法律体系;内容涉及范围广,但以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为核心内容;渗透了自然法思想。

3.罗马法的实质:不管公民法还是万民法都是维护罗马统治者的利益,保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属于奴隶制法律体系。 4.罗马法的评价

①罗马法维系帝国、影响后世。它以法律形式确保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并为近人法律的创制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②罗马法也是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的工具,并不能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问题】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它不仅是当时人们的行为规范,对近代社会也有着深刻影响。罗马法对近代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1.为近代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为资产阶级战胜教会和世俗的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

2.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提供了现成的法律形式。

茶的历史起源范文第4篇

历史来源:

「豆源出:

一、出自姜姓。以谥号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云: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分封诸侯,姜太公望受封于齐。其子伎,死后谥号为丁公。其后遂以侗为氏。

二、据《三国志孙匡传注》云:三国吴时,孙权因其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别其族为丁氏。

三、出自西域回族姓。伊斯兰教穆斯林本无姓氏。元朝末年,有人名丁鹤年,其曾祖名阿考丁,祖父名苦思丁,父名职马禄丁,从兄名吉雅谟叮其后汉化,遂以丁为氏。

家族名人:

丁密

东汉岑溪人,字靖公,以孝顺而知名,父母亡故,在坟边筑屋守三年,相传有双凫(野鸭)飞抵屋旁小池,见人而驯伏,时人以为是其孝行所感应。

丁令威

西汉辽东人,传说曾学道于灵虚山,后化作仙鹤归辽东,停在城门华表柱上,有少年欲射之,仙鹤徘徊于空中,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岁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冲天直上而去。

丁复

汉初人,随高祖刘邦举兵于薛,后助高祖平定三秦,破项羽将龙且于彭城,官大司马,封阳都侯。

丁允元

南宋常州人,字叔中,淳熙(公元1174-1189年)间任少卿,后因忠谏贬官潮州太守,拨田租兴学养士,筑桥利民,百姓名宦祠祀之。

丁兰

茶的历史起源范文第5篇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元代称为“扁食”;清朝则称为“饺子”。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医圣张仲景首创。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三国时期,饺子已经成为一种食品,被称为“月牙馄饨”。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饺子形状基本类似。

南北朝

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唐代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如今的饺子几乎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个吃。又称“偃月形馄饨”。百饺园的229种水饺,分为十大系列,有素馅类、水产类、野菜类、保健类、海鲜类等。 宋代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南宋时叫做“燥肉双下角子”。

饺子在宋代的时候,传入蒙古。饺子传到了蒙古,也很快的收到了蒙古同胞奔放的性格的影响。饺子在蒙古语中读音类似于“匾食”。饺子的样式也由原来馅小皮薄变成了馅大皮厚。随着蒙古帝国的征伐,扁食也传到了世界各地。出现了俄罗斯饺子、哈萨克斯坦饺子、朝鲜饺子等多个变种。蒙古帝国给中国饺子向全世界的传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明代的书籍也证实了这点。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可见,明代北方地区过年吃扁食已经取代原来的过年吃圆子、年糕等食物。

清朝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子时以前(现晚上23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年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近人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和“其在正月,则元日至五日为破五,旧例食水饺子五日,日煮饽饽。”随着商业化和人口流动,南方也正在学习北方的传统文化。如过节不吃饺子的常州出现了“大娘水饺”品牌。在广东,一些如珠海、东莞和深圳的移民城市过年也渐渐有了吃饺子的习俗。另外福建、客家地区原本有吃饺子的习俗,但不是过年或者过节的必备品。

相关文章
财务工作实习报告范文

财务工作实习报告范文

财务工作实习报告范文第1篇财务自查报告本学期,本人担任学校财务及报账员,为了严肃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监督和管理,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

1
2025-09-19
纯文本外链的作用范文

纯文本外链的作用范文

s("wzfz");上一篇:财务工作实习报告范文下一篇:财务部岗位职责全范文

1
2025-09-19
财务部岗位职责全范文

财务部岗位职责全范文

财务部岗位职责全范文第1篇前 言为加强公司正规化管理,强化对员工的管理,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特制定本《内部规章制度》,各...

1
2025-09-19
村务公开内容目录范文

村务公开内容目录范文

村务公开内容目录范文第1篇2、党组织任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3、党组织班子成员责任分工情况; 4、党费收缴情况; 5、发展党员情况;6、党员示...

1
2025-09-19
餐厅经营工作计划范文

餐厅经营工作计划范文

餐厅经营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在筹备期的前10天里,请保持清晰的头脑,将组织形态(预计是多少人的组合)、组织名称(就是贵公司宝号)、股东人数...

1
2025-09-19
初三语文综合训练范文

初三语文综合训练范文

初三语文综合训练范文第1篇第一阶段:9月-10月本阶段约2个月,主要进行速度、力量、弹跳、耐力和灵敏等身体素质的全面综合训练,为形成较全...

1
2025-09-19
长途运输工作计划范文

长途运输工作计划范文

长途运输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2 汽车司机应持有有效驾驶证、行车证;不得驾驶与证件不相符合的车辆。不得私自将车辆交给他人驾驶。3 车辆不得...

1
2025-09-19
财务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财务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财务个人事迹材料范文第1篇XXX同志,男,现年XX岁,大学学历,XX职称,现任XXXX,主要负责XXXXX。该同志自2014年8月份进入该岗位工作以来,...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