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案(精选6篇)
二年级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案 第1篇
8.我不是最弱小的(2)
科目: 语文 班级: 二年级下学期语文第8课
教学目标: 1、识记的生字,读准字音,记忆字型。2、在田字格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2个词语。
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要伸出热情的双手,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弱小的人。
教学重难点:
1、辨析音近字:分──芬;令──铃;北──背;京──景。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课件链接: 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萨沙一家在森林里聊天时遇到了倾盆大雨,妈妈把雨衣递给托利亚,托利亚有递给了萨沙,那么,雨衣最后给谁用上了,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这一课。
二、学习课文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3~7节:
⑴师:读到这儿,谁是最弱小的?为什么?
(萨沙)
⑵师:最后,谁用上了雨衣?为什么?
(蔷薇花,因为它是最弱小的)
⑶师:你从课文里的哪些词语或句子知道的?请读出来。
(指名读第八节的词语、句子)
⑷师:为什么现在,萨沙不是最弱小的啦?
(因为他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事物)
三、总结全文
1、师: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围绕课后小哥哥的话各抒己见)
2、师:是啊,我们已经是二年级小学生了,不再是学校里或家里最小的小朋友了,要伸出热情的手,多多帮助、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或事物!
四、指导书写
师:请仔细看这几个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或有什么特别重要的地方要提醒大家?
1、根据回答,师着重指导“弱”字的书写,注意该字分居田字格左右半格,两部分各写得瘦窄些。
2、区分:“未──末”的字型。书写时要注意上下横的区别。
3、“芬”、“芳”均是形声字。
4、组词区分:分──芬。
音近字:令──铃
师:田字格里剩下的生字中,哪个字需要老师帮忙?
根据回答,指导书写“夏”和“该”:
5、“夏”字中间是个“自”,不要写成“白”。
6、区分:“该”──“孩”──“刻”。
7、生在田字格里临摹。
8、讲评。
五、我会填
1、自己完成“我会填”。2、同桌互改。
3、讲评。
六、课堂小结
七、板书设计
8、我不是最弱小的妈妈
托利亚
萨沙
蔷薇花
未──末分──芬令──铃
二年级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案 第2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入情入境
假日里,天气闷热,萨沙和姐姐托利亚,跟父母一起到森林中去玩。森林里的景色是那么美好,空气是那么清新。他们来到林中的一片空地,这里长着一丛丛野蔷薇。(课件播放,把学生带入夏天美丽的森林中。)
二、细读品析,积累词句
1、学习第二自然段
(课件出示特写:野蔷薇)(1)你想说什么?(2)这朵花真美呀!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的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划出描写野蔷薇的句子。
(3)屏显:
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4)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引导体会花的美:一丛丛
刚刚开放
粉红粉红
芳香扑鼻
(5)练习用“芳香扑鼻”说话。(6)指导朗读。
2、学习第三、七自然段
(1)粉红粉红的蔷薇花在微风中摇曳着身姿,芳香扑鼻而来。这时:
(课件播放:雷声大作,大雨如注,蔷薇花在雨中无助地摇摆)
(2)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课文中第几自然段描写了雨中的蔷薇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划出描写蔷薇花的句子。
(4)屏显: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引导体会野蔷薇在大雨中柔弱无援的样子,并指导朗读。
3、前后对照读,从先后两次对野蔷薇的描写中,你读懂了什么?
(屏显:
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4、假如你就在这朵雨中弱小的野蔷薇旁边,你想说点什么?做点什么呢?
三、精读感悟
1、萨沙和你们一样,他也像你们一样保护弱小者。自渎第七自然段,用“。”标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
(朝着
走去
掀起
盖在)
2、指导朗读。
3、萨沙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小组讨论。
4、交流
着重理解“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总结原因:(1)父母言传身教。(对句子:“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它给了萨沙。”的理解。)
(2)萨沙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对对话:“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吗?”的理解)
4、滂沱大雨中,爸爸把雨衣让给了妈妈,妈妈把雨衣让给了萨沙,萨沙又将雨衣盖在蔷薇花上。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5、指导分角色朗读。
四、联系生活
1、其实萨沙和我们大家一样,只是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可他却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你们是否也曾伸出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东西呢?
二年级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案 第3篇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第八册的一篇课文。文中讲了萨沙与家人到森林中去, 突然遭遇雷雨天气, 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萨沙受父母的影响, 主动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在教学时, 应把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作为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保护弱小的爱心, 让学生明白妈妈说的话所蕴涵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知道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时还应渗透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的人格。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的设计过程要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引导学生进行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在教学中, 应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在这篇文章中, 最弱小的是蔷薇花, 它共出现两次:一次在雷雨前, 一次在雷雨中。因而, 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以花为媒, 主要设计了“赏花、惜花、护花”这三个教学环节, 抓住学生们喜爱蔷薇花这个教学契机, 让学生感悟雨前花的美, 激发学生对蔷薇花的热爱之情, 通过文章中的具体语言材料感悟雨中花的纤弱娇嫩, 毫无抵抗力, 激发学生保护弱小的爱心。这样, 学生的情感自然能与文中萨沙共鸣, 知道萨沙与妈妈对话的目的和意义, 认识到培养自信自强品质的重要性, 感悟到生命的价值, 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文章中的具体语言材料, 以蔷薇花为媒, 理解“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的意义, 感悟萨沙一家的爱心。
3.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感悟生命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句话, 感悟萨沙一家的爱心, 明白生命的价值所在。
教学过程
一、赏花, 享受生活的美好
1. (多媒体出示美丽的蔷薇花图片:一朵娇嫩粉红的蔷薇花怒放) 你们喜欢蔷薇花吗?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抓住花的颜色、味道和姿态描述一番吗?你想带着怎样的情感去描述花?
2.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描述图片上的花, 然后在大组交流。
3.学生分组自由描述蔷薇花, (师巡回指导) 然后在全班交流。
4.听了同学们的描述, 知道大家都很喜爱蔷薇花。文中的蔷薇花也很迷人, 你能带着这样的感情, 找出文中描写蔷薇花美好的语句, 美美地读一读吗?自己读后感受到了什么?
5.读后再次赏花, 感受花的娇嫩美好。
6.蔷薇花是美好的, 萨沙一家也在享受美好的生活, 看, 多么和谐的一家, 教师引读“母亲和孩子”, 学生跟读。
设计意图:观赏着娇嫩粉红的蔷薇花, 学生们眼前一亮, 对花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赞美花的词语和语句滔滔不绝。虽然学生们在说的过程中有用错词语和语序颠倒的现象, 但这就是学习。学生们深深地被花迷住了, 已悄然走进了文本, 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这已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二、惜花, 知道给予是快乐的
1.多媒体情境设计:雷声轰鸣, 狂风大作, 滂沱大雨哗啦啦而下。同时出示文中描写雷雨的句子“突然雷声大作, 先是飘下几滴雨点, 接着大雨如注。”
2.让学生联系情境读出当时的天气状况。
3.你还能说出其他描写雷雨天气的成语吗?学生交流后再说说自己对蔷薇花的担忧。
4.学生找出描写雨中蔷薇的句子, 自由练读, 边读边思考:此时此刻的你想到什么?文中哪些词语让你对花充满了怜惜? (学生交流自己的情感) 。
5.指名读出自己对蔷薇花的怜爱。
6.如果你是蔷薇花, 你想说什么?
7.这样的天气, 我们为蔷薇花感到惋惜, 此时萨沙的父母又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父母亲把雨衣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的句子, 指名读, 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他们让你想起了什么?他们这么做快乐吗?)
8.萨沙对于父母的举动有疑惑吗?请你们默读课文3~6节, 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话, 写出自己的感受。
9.“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这句话中的弱小者有哪些呢?小组讨论交流。
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你的爱心吗?你关心或帮助了别人, 你的心情怎样?
10.学生交流保护弱小者的事例, 谈自己关心的人和物, 深切地理解“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教师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心。
11.教师指导学生用肯定的语气朗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的设计过程要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引导学生进行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在教学中, 应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本环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让学生联系文本, 学生们通过看、说、议、读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情感, 塑造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护花, 培养自信自强的人
1.有人想到蔷薇花吗?萨沙是怎么做的呢?学生在书上划出描写萨沙护花的语句, 给表示动作的词语标上重音, 写出自己对萨沙的认识, 然后再读一读。
2.你们从萨沙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们写出自己的感言, 然后交流。
3.指导读好反问句“现在, 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 妈妈?”进一步感受萨沙的爱心和自信自强的人格。
4.在生活和学习中, 有不少同学因为自己的种种不如人而伤心、失落或自卑,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比别人强的优势。萨沙就是一个自信自强的人。同学们, 你们对自信自强又是怎样理解的呢?让我分享一下你们收集的名言吧。
5.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名言, 加深对自信自强的理解。如:“天生我才必有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6.学生们背诵自己喜爱的名言。
二年级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案 第4篇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课文讲述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因为出门时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而萨沙在父母亲的影响下,也不甘于做弱小者,而把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这个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也赞扬了萨沙自信自强的品格。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体验来准确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并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和“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这两句话的含义,体会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和萨沙自信自强的品格,培养学生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但是,在爸爸妈妈心目中,你们仍然是要倾心保护的弱小宝贝。面对爸爸、妈妈的呵护,你们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相机进行归纳。)
2.课文中的萨沙也是爸爸、妈妈倾心保护的弱小宝贝,面对爸爸、妈妈的呵护,可他却说出了“我不是最弱小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生随老师书空。
3.重点指导学习“弱”字。指导写“弱”:左右一样都是“弓”加点提,左边稍窄低,右边稍宽高,要注意两个“点、提”的写法。
4.齐读课题。说一说,从课题中你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进行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条理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读。你们想知道的内容都藏在课文中,只要把课文读通读熟,这些问题就能解决了。
2.自读。出示自读要求:(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请标出来。(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周末 萨沙 簇拥 随风 舞动 娇嫩 芬芳
扑鼻 聊天 递给 显得 掀起 雨衣
垂着头 托利亚 铃兰花 野蔷薇 倾盆大雨
(2)学生自读。(提醒要注意的读音:“萨、簇、随”都是平舌音,“铃、倾”都是后鼻音。)
(3)开火车读、齐读。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4)学生互动交流。说一说,你通过阅读已经明白哪些词语意思。(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簇拥、倾盆大雨”的意思。)
4.解决问题。同学们都理解了词语的意思,真不错!那我们就来一起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解决生字词语的读音,并在交流互动中解决问题,理解词语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品读课文,对比感悟
1.自读课文,思考问题。(1)课文中的我是谁?我为什么不是最弱小的?(2)我不是最弱小的,那谁是最弱小的呢?
2.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3.对照理解,感受美丽。萨沙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蔷薇花才是,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美丽的蔷薇花。(板书:蔷薇花。出示图片和句子,让学生感受雨前野蔷薇的美丽。)
(1)雨前的蔷薇。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随风飘动,芬芳扑鼻。(师范读后提问:这是雨前的蔷薇花。这蔷薇花让你感受到什么?谁来说一说?板书:美丽。被铃兰簇拥着的野蔷薇是多么美丽啊!那它的味道是什么样的呢?(香)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板书:芬芳扑鼻。随文识字。学习生字“芬”“芳”和“铃”,我们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忆。在书写时注意“芬芳”的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铃”要写得左窄右宽。
(2)雨中的蔷薇。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师范读后提问:美丽的野蔷薇刚刚还是芬芳扑鼻,可美丽的花朵转眼间便被无情的风雨吹打得垂着头,看着它在雨中受到摧残,此时,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呢?(蔷薇花可怜、无助、弱小)
(3)指导朗读。自己读一读:“可怜!”“像一个受到伤害的无助的小孩子。”“‘它娇嫩’多么地弱小,急需得到关爱、帮助。”指名读:“多么需要帮助的花啊!”男生读:“多么悲凉无助的蔷薇花啊!”全班齐读:“多么弱小的花呀!”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对照描写“雨前蔷薇”和“雨中蔷薇”的语段和图片对比感悟雨前、雨中蔷薇花的娇美和纤弱,激发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保护之意,同时通过随文识字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在多次与文本的直接对话中理解课文,感悟“我不是最弱小的”的含义,奠定学生关爱野蔷薇的情感基调。
四、总结谈话,引发思考
雨前的蔷薇花如此美丽,令人赏心悦目;雨中的蔷薇花如此弱小,此时此刻它最需要的是什么呢?作者为什么会想起来保护蔷薇花呢?请同学们课后再读一读课文,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下节课把你的想法告诉给大家,好吗?
[设计意图]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再次阅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年级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案 第5篇
《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在新的语境中复习认读字,写好六个字。在“整体交互”的语文活动中,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情境,经历发现的过程。动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在生活中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
体会萨沙三次发问的心情,引导感情共鸣。
教学难点: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准备:
1、助读.课件。
2、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已读懂读通了课文,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认识了14个生字,写了6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新的语境中复习认读字。
2?听写含生字的4个词。
3?背投:“森林中一家四口在游玩,他们当中谁是最弱小的?”“可是这个孩子却不服气,”板书课题。“他做了什么事,证明了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
二、深读课文
1?快速读课文,把写野蔷薇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通过对比阅读,谈个人感受。
2?萨沙和你们一样,也想做一个强者去保护弱小。课文从第三段开始给我们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自由读3~9段。
3?指导读好萨沙的三次问话。
(1)读3~4段,背投萨沙的话,讨论此时萨沙是怎么想的。
(2)读5~6段,对比阅读,体会萨沙不服气,不承认自己弱小的心情。
(3)读7~9段,背投萨沙和妈妈的话,体会人物心情。
4?分角色朗读3~9段。
5?萨沙不甘心做最弱小的,在生活中他是怎么做的呢?引导说出例子。
三、指导写字
1?观察6个生字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2?由学生提出最难写的字,写时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学生评价。
3?学生交流其余的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自己写。
二年级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案 第6篇
《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甘肃省华亭县民族小学
梁安红
设计策略:
1、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
2、借助读读、议议的策略,让学生进入文本,与文本进行无声的对话与有声的交流。
3、想象体验,发展个性。教学要求:
1、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学保护弱小者。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想想问问———与学生对话
1、关于我(教师)
①同学们认识我吗?(认识)
②都知道我什么?(交流)
2、关于“我”(萨沙)
①大家认识这个“我”(萨沙)吗? ②想知道些萨沙的什么?(讨论)
3、接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看看萨沙是怎样保护比自己跟弱小的事物的。
二、教学新课:
(一)、读读议议———与文本对话
1、细读课文第一小节并讨论:
时间:假日 天气:闷热
地点:森林 人物:一家人
2、细读课文第二小节并讨论: ①森林的美好(找出优美语句品读)
②我们一家人的快乐:母亲与孩子们在草地上聊天;父亲在草地上读书。
3、听读第三至第八小节并体会: ①听课文录音,感知萨沙与妈妈的对话。
a“妈妈,爸爸把雨衣给您,你又把雨衣给了我。你们干嘛这样做呢?”(体现了妈妈对萨沙的关心与爱)
b“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希望与妈妈一样拥有对别人的关心与爱)
c“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拥有与妈妈一样的对别人的关心与爱)
②读读画画,画出萨沙说的话再次体会。
③指导分角色朗读萨沙和妈妈的对话。(萨沙的三次问话要读出天真、可爱的语气,妈妈的话可读慢些,要读出亲切、和蔼的语气。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分角色朗读。)
(二)想想说说———与心灵对话
1、精读第七、八两小节并理解: ①不解——雨衣为何让来让去; ②不满——自己也有着对别人关心与爱; ③自豪——实践着自己对别人关心与爱。2、通读全文说一说
①说说当时萨沙心里的想法是什么? ②萨沙会对风雨中飘摇的蔷薇说些什么? ③通过这件事情,萨沙会对他的小朋友说些什么?
3、情感升华
①你喜欢萨沙吗?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②你想向萨沙学习什么?
③在生活中你是最弱小的吗?举例说明。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
2、注意读好带有叹号和问号的句子。
四、总结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