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对联文化节对联作品展播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10-11
1

对联文化节对联作品展播(精选15篇)

对联文化节对联作品展播 第1篇

对联文化节对联作品展播

上联:鹭岛之中厦园美如画

下联:南方之强学子志无边

上联:君子志凌云,笃行勤业腹藏万卷华光

下联:佳人倚芙蓉,集美建文梦含一枕书香

横批:宽柔以教

上联:立功立德立言,良知诚致灼今古

下联:明义明性明心,圣贤希及照乾坤

上联:四海同胞喜聚东苑,展包容之态

下联:八方学子乐会南强,显勤奋之风

上联:芙蓉听涛,静修文史精华经管奥妙

下联:凌云望远,深析数理缜密生化神奇

横批:慈航无疆

上联:颂恩明,一代学子集美勤业

下联:建南强,九州英才至善凌云

上联:化梦为歌唱响新岁福满院

下联:青帆作翼飞扬青春爱相协

横批:化院青协

上联:九十五年岁岁月月励精树学术南强

下联:近百变迁风风雨雨披荆集天下智美

上联:风起芙蓉湖,湖荡风有声

下联:雨落颂恩楼,楼定雨无影

上联:春光无限时蕊纷态秀摄百里香

下联:年少有为惊阁空谑弯弓一代骄

横批:风华正茂

上联:莘莘学子挥笔开卷,成才仍思源

下联:代代园丁教书育人,积劳依勤业

上联:上登万石下赏芙蓉,厦园衔山含水

下联:内收才子外输栋梁,南强藏龙卧虎

上联:秀丽风光中莘莘学子勤学苦读

下联:锦绣山河间济济人才奋发图强

上联:南方之强嗅闻朵朵芙蓉芳香流溢

下联:颂恩大厦鸟瞰莘莘学子意气风发

上联:凤凰花两季绚烂迎送九州学子

下联:厦大人四载春秋梦回半水芙蓉

横批:校友情结

上联:砷(身)锑(体)碱(健)钪(康)

下联:烷(万)铈(事)铷(如)钇(意)

横批:氟(福)铼(来)钌(了)

上联:闽南有建南,自有群贤来鹭岛

下联:学业于勤业,还需诸俊续荣光

上联:五老峰下龙腾虎跃竞五洲

下联:芙蓉湖畔鸾鸣凤舞向九天

上联:宏览九霄云箕斗光谱星图史话

下联:微观三毫厘纵横键构森罗万千

横批:袖里乾坤

上联:桑榆柄烛习经略,靖胡沙,明镜止水

下联:东隅凌绝事陶钧,抚黎庶,霁月光风

对联文化节对联作品展播 第2篇

落花胜似雪,流水一如琴

麝烟弥漫,两尾卧蚕眠秋水;竹影斑驳一弯弦月印霜天

小阁重帘,几回疏雨耽清梦;曲水野渡,一叶扁舟载冷愁

秋心愁结,消暑赢得三江水;夕林多秀.未央送将四海花

红笺小篆平生意,紫绢楷书几世情

鹤氅访清观,了却半局闲弈;佛心待故友,留得一盏法灯

系马宫槐老,传笺御沟深

吟菊酬陶令,赊月期青莲

迷津万丈无舟楫,苦海千年有渡岸

暮雨乱红迷故道,高山流水是知音

家书万言,无非仁义礼智信;国画五子.不过梅兰竹菊松

败走华容道,生死攸关(羽);勇冠长坂坡,义忠俱(刘)备

雪之梦兮,佳人有约,风雨未驻;花者魁乎,油郎独占,笔墨有传

见花动心,见月暧昧,见雪热情,总是见风使舵;

对人行善,对神敬仰,对鬼狠毒,难得对牛弹琴

师水友天崇雅善,尚德尊义循圣贤

才子对,佳人对,诸葛茅庐隆中对;秋声赋,明月赋,左思洛阳三都赋。

爱亦痴,恨亦痴,宝玉怡红续情痴;天可怨,地可怨,织女银河说愁恨。

问月月不知,为谁缺,为谁圆.念一片冰心,半藏玉壶,半淹秋江

说花花岂懂,因我开,因我落.存四时好梦,独捻彤管,独对夜雨

蓝底白花,一方绣帕谁与送;痴情好梦,两地姻缘网来牵

对联文化节对联作品展播 第3篇

对联, 雅称楹联或楹贴, 俗称对子。《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写在纸上、布上, 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1]它言简意深, 对仗工整, 平仄协调, 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 对联艺术是汉字文化的独特产物, 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

一、从对联的名称起源探究汉字与对联的关系

对称及平衡, 是先民美学观念中最为突出的一点。从已发现的距今约六千年的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来观察, 这些符号成左右对称的, 几乎占了此时已出现的刻画符号的半数。在文字创造方面, 同样显示着这一审美观念。汉字, 每一个字, 不管是独体字 (如:一、十等) 还是合体字 (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组合而成的, 如:江、弼等字) , 不管左右、上下、内外结构, 笔画相差多大, 基本上都保持着对称、平衡。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 也成了我国几千年文化中的突出特点。

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 这种审美观念便表现为对偶句。对偶句是以对偶的修辞手法所造的句子。对偶这一修辞手段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并运用的修辞手段。对偶不只是简单的字面、词义相配成偶, 还要求分量相当, 不能畸轻畸重。翻开先秦著作, 几乎随手都可以找到不少例子。如《弹歌》“断竹, 续竹, 飞土, 逐肉”, 便是二言的, 各成对偶, 也都各自分量相当, 而保持对称和平衡。传说这是黄帝时 (公元前21世纪之前) 的作品。又如《论语》中“多闻阙疑, 慎言其余, 则寡尤;多闻阙殆, 慎行其余, 则寡悔。[2]”《诗经》中“谁谓雀无角, 何以穿我屋?谁谓汝无家, 何以速我狱?[3]”这些语句, 都是前后成对偶的。由此可见, 先秦时期的口头或书面文学, 不管韵文、散文, 都很自觉地运用着对偶句。当然, 那时的对偶, 常常是顺其自然的, 在形式上不是有意雕琢的。自从沈约等人提出“四声八病”的主张之后, 诗歌有了格律要求, 而且越来越严密, 越来越精细。到了唐代, 格律诗已经发展到了极致。在格律诗中的对偶句, 用上了“对仗”一词。对仗是移用朝廷仪制的专有名词。它不仅要求对偶句整齐、严谨、相称, 而且必须拱卫一个中心。它们两两相对, 彼此依存。因此, 这种称为对仗的对偶句便被称为“联”。诗中的对偶句虽然称“联”, 但不能称为“对联”。而从诗中独立出来的一种崭新的文学形式对子, 倒得到了对联这一名称。对联这个专有名词出现得较晚。开始时, 常用“对子”, 后又出现了联语这个名称, 或在联前加上一个定语, 如春联、楹联等。直到明代万历年间, 沈德符写了一本《野获编》, 其中一则说:“张江陵 (居正) 盛时, 有送对联者”, 这才算为对联这一文学形式真正定了名。

至于对联的应用, 这与我国民间习俗有关。我国古代过年时在门两边要悬挂桃符。所谓桃符, 是画着降鬼大神“神荼”“郁垒”像的一寸多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后来桃符简化, 只写上“神荼”“郁垒”名字, 或画上符, 或写上吉利的话, 这在《淮南子》一书中已有记载。我国最早的一副对联就是写在桃符上的。据《宋史西蜀孟氏》记载:“每岁余, 命学士为词, 题桃符, 置寝门左右。学士辛寅逊撰词, 昶以其非工, 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对联之所以源于五代, 是因为它是从律诗中的对仗演化出来的, 这自然要有一个过程, 它只能在律诗成熟以后才会产生。我们知道律诗是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 律诗的对仗在用词、声调等方面比一般的对偶句有更高的要求, 比如: (1) 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2) 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一般不能重复。对联既是从对仗演化而来的, 当然基本上应遵守这些规则。因而, 除了声调有平仄之分的汉字, 别的文字是无法达到这样的要求的。

二、从汉字的多维度视角剖析汉字与对联的关系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 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我们知道, 汉字具有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特征, 即每一个汉字都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少数异体字和多音字的存在、字体的繁简等, 并不影响在具体语言环境下每个汉字形音义的相对独立性。鲁迅先生曾概括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 一也;音美以感耳, 二也;形美以感目, 三也。”[4]汉字的这些特点, 就是对联得以产生、并以旺盛生命力存在于中华民族文学园地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 汉字是方块字, 只有方块字才有可能产生对联这种文学形式

汉字是表意文字, 字形呈独立的方块形状, 不仅便于横向排列, 也便于逐字顺次纵向排列。这特点恰好适用于悬挂、张贴在楹柱或门框以供欣赏。而每一个汉字的相互对立, 又能并不困难地造成上下两句字数相等, 空间上长短一致。因此, 在只能横向排列的表音文字系统中, 是不可能产生对联的, 尽管他们也有用成双成对的句子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现象。

汉字笔画多少、结构繁简, 相去悬殊。从笔画看, 最少的只有一笔 (“一”和“乙”) ;笔画多的, 可达四十余笔。从结构看, 最简单是独体字;在合体字中, 有些字是由六七个部件组合而成的。但不管笔画多少, 结构繁简, 无论是手写或是刻写出来的汉字, 都是每个字占有面积基本相同的一个方块, 在书写成联后, 都能整整齐齐, 两两相对, 左右对称;即使横向排列, 也丝毫不影响与竖行排列相同的特点。横行书写的对联, 早在两百多年前就已经出现, 如清代乾隆时, 大规模修建清漪园 (后慈禧挪用海军经费重建, 改名为颐和园) , 其中宝云阁前牌坊上的“暮霭朝岚常自写, 侧峰横岭尽来参”, 便是横排的。横排竖排都能整整齐齐两两相对, 这是和汉字是方块的特点有密切关系的。对联便是在汉字方块字这一特点的基础上发展的。

(二) 汉字一字多音、多字一音的特点为对联多种形式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音节是听觉感觉可以区分清楚的语音的基本单位。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 一个语素基本上也是一个音节, 因此汉字和语素是相对应的, 用汉字记录汉语语素非常适合;在视觉上是字字相对, 诉诸听觉时, 也仍是一一相对。不管视觉、听觉都保持匀称相对的特点。经过长期的发展, 双音词和多音词在增加, 但单音词仍然占有多数, 其中有些合音词的语素也作为单音词而存在。双音词、三音词等运用到对联中, 由于与之相对的即便不是双音词、三音词, 也总是力求用中间不停顿的两个字或三个字与之相对, 所以朗读起来时, 音节同样一一相对。这也极有利于联语的撰制, 尤其是对句活动的开展。汉字有大量的多义词、多音词、同义词、同音词以及反义词等。用之于对联的创作, 尽管难度增加, 但是它也同时增加联语和对句创作的趣味性, 丰富了对联的表现手法, 当然也有利于对联的发展。

1.叠字联就是充分利用汉字字音特点的一个典范。叠字联是把对联中的同一个字或几个字重叠起来使用, 以增强对联声律的节奏感, 造成“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语言音乐美;同时还能利用同形汉字的不同音义变化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 深化对联的主题。叠字联常常通过叠字这种特殊的语言文字形式来引起读者的注意, 加深读者的印象。例如, 西湖天下庭园有这样一副著名的叠字联, “水水山山, 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 时时好好奇奇”。这是一副叠字联, 声调抑扬起伏, 语音清脆悦耳, 全联生动活泼, 很好地表达了热情讴歌祖国大好河山的主题。

叠字联巧妙运用汉字语音特点, 不仅使人们读起来琅琅上口, 节奏感强, 同时也增加了对联的趣味性。

2.在对联的创作过程中, 有一部分作品是利用汉字中存在很多同音、同义字词的特点, 来加工润色对联, 这样就产生了双关联。有时一字一语就可以双关两方面的事物, 字面上既可以这样理解, 而字的深层涵义或字的谐音又可以那样理解, 而通常后者是双关联的主题所在。双关联具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语言含蓄美。

(1) 谐音双关联

清朝初年, 明末才子金圣叹因冒犯皇帝, 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相传临行之前, 他与儿子诀别时曾说这样一副谐音双关联:“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莲”谐“怜”“梨”谐“离”。字面上是讲“莲子”“梨儿”, 然而字面之下所隐含的真正涵义却是:金圣叹看到儿子悲切恸哭之状深感可怜, 而自己即将离别儿子, 心中亦感到酸楚难忍。这副生死诀别对, 出神入化, 字字珠玑, 一语双关, 对仗严谨, 可谓撼人心魄。

(2) 寓意双关联

流传在明末清初的对联“清风满地难容我, 明月何时再照人”, 上联“清”暗喻清朝统治, 下联“明”暗指已经灭亡了的明朝。这副对联, 表面上是在借景抒情, 抒发自己的心情, 而实质是明朝的遗老遗少对昔日明朝统治的怀念。

谐音寓意在对联中被人们发挥得淋漓尽致。有的用于言表志向;有的用来传递感情;有的可能是为了避其不可但不管其中的目的是什么, 玄机只有一个:把巨大的秘密或想要表达的感情智慧地掩饰在简单的文字背后, 只有足够细心或深谙行文机缘的人, 才可一一明了。

(三) 汉字独特的造字法, 使对联具有形象美

对联有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又一特点, 是它利用汉字字形特点强调视觉效应。汉字结构严谨, 字形含蓄而美观, 容易使人产生联想。汉字构造有六书之说,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而象形、指事、会意, 都具形象性, 很多字是根据汉民族的思维习惯对客观事物的描摹;形声字也是以象形、指事、会意为基础。从流传至今的对联中, 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妙对, 是利用汉字的形体特点匠心独运的。

1.在创作对联时, 汉字同偏旁形声字的使用, 可以造成很独特的视觉效果。旧时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马车, 有一马车店贴出一副切合该店性质的商业广告联, 很是有趣:迎送远近通达道, 进退迟速逍遥遊。全联使用“辶”偏旁, 似乎向人们展示着通衢大道旅途顺畅。这样的视觉效果, 也只有汉字能够达到。

2.汉字造字法的会意、形声两种造字法使汉字有着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合体字, 合体字的多数可分可合, 分开以后, 各部位仍能保持一字一音的特点, 这就为一些联语和对句的创作提供特有的机会, 使联语和对句更具特色。例如, “氷冷酒, 一点两点三点;丁香花, 百头千头萬头”, 这是利用汉字有偏旁的特点对成的名对。这一对句的绝妙之处在于它准确地利用汉字特点, 上下联都用了析字法。“氷冷酒”三字的左边正好挨次是一点、两点、三点, 又以这三字为主语, 引出下半句。下联以“丁香花”作为主语。丁上一横与百字同, 香字先写出千字, 萬字与花同为草头, 引出下句, 以对出句。在创作对联的过程中, 巧妙地运用汉字造字的特点, 创作出活泼生动的奇联妙句, 同时也增强了对联的表现力。

(四) 汉字声调的巧用, 使对联具有节奏感、音乐美

对联和律诗一样, 都是要讲究节奏的, 而平仄同节奏又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平仄, 就是把汉字因发音高低、升降而形成的四种声调分为平仄两类。“平”指声调平直, 没有起伏变化;“仄”意思是不平, 指声调有起伏变化。

汉字读音很复杂, 地区有差异, 古今有变化, 同一个字, 南有南腔, 北有北调。尽管如此, 我们还是可以把汉字声调概括为平仄两类。古代把四声划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简称平、上、去、入。现代汉语的普通话, 则把四声划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简称阴、阳、上、去。古汉语的四声, “平”就是平声, “仄”就是上、去、入三声;现代汉语的四声, 阴平和阳平属“平”, 上声和去声属“仄”。

对联创作中平仄的运用要遵从相间相反的原则, 即同一联句中平仄交替使用, 上联和下联相应的字平仄相互对立。一副对联, 如果平仄交替、对立做得好, 就能构成节奏与旋律, 造成声调的跌宕与和谐, 形成一种音乐美, 给人一种舒畅的享受。

例如厦门鼓浪屿日光岩的对联: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这副对联严格遵守平仄规律, 加之回文修辞格的使用, 使得这副对联琅琅上口, 悦耳动听。

同时, 平仄的使用又是具有其灵活性的。一副对联, 内容相关, 在个别字的运用上平仄不对立也是允许的, 否则就会束缚、破坏联语的内容, 弄巧成拙。在联语中有所谓的“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的要求, 即联中奇数字的平仄不影响整句音调的流畅, 可以灵活;而偶数字却是决定音调的关键字眼, 不能马虎。至于末尾一个字, 无论是几言对, 平仄都必须分明。上联最后一字用仄声, 下联最后一字用平声 (最好用阴平) , 这样听起来才悦耳。

总之, 凡是符合平仄要求创作出来的好对联, 读起来无不波澜起伏、悦耳动听, 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对联产生一千多年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民生活日益丰富, 对联的用途也更加广泛, 由原先只用于年节祈福, 逐步扩大为写景状物、抒情言志、告诫劝勉, 以至政治斗争的工具, 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又由于它贴近生活、实用性强, 又能美化环境、烘托气氛, 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之一。除少数长联外, 一般对联只要求用有限的汉字, 来表现丰富的内涵, 这就要求文字极其凝练准确, 鲜明生动。所以对联用极富表现力的汉字来表达, 二者相得益彰, 各尽其美。仿佛用黄金铸罗汉, 以美玉雕观音, 形质俱佳。

总之, 对联是汉民族独有的内容与形式兼美的文学样式, 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瑰宝。

摘要: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 它兼有象形、表音、表意功能, 简单优美, 内涵丰富。而对联这一文学形式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只有通过汉字才能得到完美的体现。因此, 对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族传统文学形式, 是汉字文化的集中体现。汉字本身的博大精深, 使得对联内蕴深厚;汉字声调的多样, 给对联增添了节奏感;汉字独特的造字法在对联创作中的巧妙运用, 又大大增强了对联的表现力和趣味性。

关键词:汉字,对联,艺术,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苍舒.中国对联艺术[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0.

[2]汉字学[M].刘志成主编.成都:天地出版社, 2001.

沿着对联文化的长河 第4篇

《走向世界》:您在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对联的?

徐超:始于刚记事的童年,印象最深的是春联。对联按用途分,有春联、婚联、寿联、挽联等;按使用处所分,有门联、楹联、堂联等。它由对仗修辞格演变而成,赖于春联的流行而流行。贴对联的习俗始于唐五代,宋代日渐流行。明代以后,写对联、贴对联成了每年春节最有意义的文化大餐。所以我和千千万万中国孩子一样,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对联。

《走向世界》:您认为对联文化的精髓在哪儿?

徐超:从内容上说,对联往往体现了人们的理想、信念、情趣,包含着“浓缩”了的民族精神。从形式上说,它音律和谐,有音乐美;辞藻考究,有绘画美;整齐对仗,有建筑美。同时,它又和汉字书写、书法相结合,体现了独特的汉语文化、汉字文化和书法文化。它是极品的诗,又是极品的文;是精致的袖珍品,却浓缩了博大的精神。对联文化的精髓,在于它是用上述特殊形式包装了民族精神,体现了民族智慧和语言之美,从而使它成为中华文化中堪称极品的特色文化。凭着这些,使它足有资格以特殊的身份代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吸引世界。

对联同书法的联姻,更使它独领风骚:自用可以明志,酬赠可以联谊,吟咏可以抒怀,观赏可以广闻;可以美化庙堂大宇、庭院楼阁、山水园林,可以用于婚丧嫁娶、迁居贺寿、开张结业,庆功祝捷、欢度佳节;它能屈能伸,能雅能俗,文人墨客醉心,平民百姓喜欢;它是家家户户的艺术,各行各业的艺术。这种艺术外国有吗?没有。它的“专利”属于中国,因为它是独具特质的汉语言文字的产物,是睿智文化的产物。

《走向世界》:您平时创作了很多对联,请问您创作对联作品,是想对社会起到一种什么样的作用?

徐超:一是想写出自己的理想、情趣和各种心得,并希望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弘扬传统文化;二是想表现汉语的独特之美。如1994年我为佛教文化书画大展创作的对联是:“佛祖拈花,迦叶会意;达摩面壁,神光传经。”佛祖释迦牟尼和他的大弟子迦叶,以及达摩、慧可(又名神光),是佛教文化中四位重要传人。我创作此联,是想阐述禅宗中诚心传学的方式和精神。2008年我为汶川抗震救灾英雄题联:“九悬生死山河恸,百入火汤日月知。”是赞扬救灾英雄置生死于度外、赴汤蹈火的精神。2008年我应邀为布置北京奥运场馆提供书法作品,写的自撰联是:“饮河逐日,御气行天。”上联借用《山海经》夸父逐日的故事,赞美竞技精神;下联用《庄子·逍遥游》列子乘风飞行达到妙境的典故,赞美竞技水平和境界。此外我还应时写了一些挽联,如2006年启功先生去世,我写挽联以寄哀悼。其一:“哲星遽落,老师已去矣,耳提難忘胡人语;薪火犹传,小子其勉之,手教永存坚净居。”启先生为人谦虚幽默,常说:我是胡人,说话当然也就是“胡说”。“坚净居”是先生斋号。其二:“主业典型,副业典型,须知主业昭副业;先生师范,后生师范,幸有先生导后生。先生说他“主业是教师”,故有上联;下联因先生为师大题写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而发:“先生师范”是说先生的学和行都堪称“师”称“范”。“学生师范”,一是说我其时在北京师大上学,二是说要“师”先生之“范”。此外,我写文章也常常用对联做题目,如我写蒋维崧教授的三篇文章《学垂典范,艺壮国光》、《人琴已渺,风范长存》、《挥毫留大雅,论艺有真经》,题目都是对联。我的目的是想提醒读者:看,汉语多美!

《走向世界》: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您能不能谈谈对联文化和儒家文化的联系?

徐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是最为恒远的一部分,在对联文化中也是这样。一方面,张贴对联就有礼教的意义,而对联的内容中,儒家文化更是最为普遍。典型的,要数集儒家经典的对联,如集《论语》句“言必信,行必果;视思明,听思聪”对联,四句都是孔子的话,说一个人说话要实在,行动要坚决;看什么都要看明白,听什么都要听清楚。又如“礼之用,和为贵;德不孤,必有邻”,也都是孔子的话,是说礼教的作用,贵在协和;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总有人团结在他身边。还有如“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修身如执玉,种德胜遗金”等等。其他如对景抒怀、咏史凭吊等对联中,也有许多内容与儒家文化息息相关。当然,对联的内容也是包罗万象,三教九流、诸子百家等都有。

《走向世界》:对联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无疑也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影响。请问中国对联文化将以什么方式生存与发展?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这一文化?

徐超:我觉得,我们的对联文化资源还远远没有挖掘和利用,在这方面大有可为。比如,各地固然有像泰山这样包括对联文化在内的文化积淀极其厚重的名胜古迹,但许多地方仍是在用浅薄的文化做支撑。要知道,浅薄文化和厚重文化,两者有天壤之别。浅薄,故乏味、单调和不耐咀嚼;而厚重,则会给人以高雅文化的熏陶,博大精神的享受。对外的文化传播,更应当展示厚重。现在需要做的,一方面,是要为新景点设计高质量的对联,创造全新的对联文化环境——这里我特别想建议,新联创作要注意克服典故过多、艰涩难懂的倾向,使之更容易为一般人喜闻乐见;另一方面,是要学会用浅显、科学的方式传播高深文化。所以我建议要尽快把各地名联加以解释、赏析,揭示其中的内涵、知识和艺术技巧,借以唤起受众的观赏和学习积极性。还有,应该把这件事当成当今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做,要同旅游业结合起来做。另外,因为对联涉及许多不易掌握的知识,所以建议要有相关知识修养的专家参与指导。

《走向世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整个山东的对联文化和对联队伍将如何发展?

徐超:对山东的建议与前面大致相同。这里特别想说的是:虽然对联随处可见,但目前民间实用对联有两大突出问题:一是自作联多数不成联,二是张贴位置大多上下联颠倒。所以说,即使在中国,还有些对联知识的普及工作要做。我们希望要“建设文化强省”的山东,能进一步重视本土珍稀文化在传承中的保护,向世界传播一个原汁原味的国粹文化。可喜的是,近二三十年来,民间的对联创作可以说达到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对联知识书籍大量出版,对联的创作和书写更堪称史无前例,对联队伍也在不断扩大和提高。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在宣传传统文化、锻炼队伍方面,理应走在全国前面。我期盼着这方面的更大进步。

(本文图片由徐超提供)

Enable the World to Understand of the Chinese Culture

Duilian, which literally refers to the Chinese couplets, is one of the Chinese cultural treasures with a time-honored history.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purpose, Dulian can be divided into such categories as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wedding couplets, birthday couplets and funeral couplets. According the places where couplets are pasted, Duilian can be classified as door couplets, pillar couplets and hall couplets. The custom of Duilian was originated in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Duilian gradually became popular. After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writing and pasting Duilian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time became a very significant cultural event.

母爱对联作品 第5篇

无私茹苦最艰辛。

但愿儿女多尽孝

敬献一束康乃馨。

孤馆无眠儿望月

清枕无梦母听雨

孤馆无眠儿望月

浪子异乡流落梦

夜夜有梦,夜夜子,母爱深深深爱母

常常凄惶,常常思,慈亲夜夜夜来探

三春晖暖,寸草之心何以酬?

四时呵护,牛马相伴来世报

每见舔犊思母情

常思报答春晖意

一枕青丝,为谁着雪

数道阡陌,因我成川

一枕青丝,为谁着雪

满脸春光,因子填皱

一枕青丝,为谁着雪

两行慈泪,因儿如雨

慈母线,游子衣,寸草春晖千古韵

舔犊情,血脉深,亲恩慰心万般蜜

没有鲜花,没有热茶,更愧无片刻陪妈妈

任多祝福,任多期盼,一万年真情系家家

非佳节始挂牵你

于病中尤想念家

想你,有愧曾经伤了你,此心怎诉

回家,不兴总只说回家,这愿定还

大爱如斯,只使人间春满处

真情于此,遍寻文字意不如

真情永驻,真愿永期,一样心情谁不是?

大爱无私,大慈无语,千秋母爱俱相同!

举杯犹感慨,叹天涯两处,流水曲殇人不在!

对月黯伤怀,有泪眼几分,音书魂梦影相萦。

慈母线,游子衣,寸草春晖千古韵

哺鸦心,跪羊意,庭萱晚景万福情

母欲亲子怎奈世事竟添乱,念无期

子欲孝母若何天公不作美,思有泪

慈母家中,思子有泪

劣儿校内,念亲无声

一双慈目,两鬓风霜,游子三思春晖梦。

五月榴花,六封笺纸,雁行七顾慈母心。

心有千千结母子结接又接难开

天含万万情哺育情亲中亲易合

上联:阳光普照大地

下联:母爱贯穿人心

横批:博之母爱

上联:九天慈恩母依天

下联:神州德厚亲臻地

横批:春晖泽被

慈母线,游子衣,寸草春晖千古韵

哺鸦心,跪羊意,庭萱晚景万福情

慈母丹心

一双慈目,两鬓风霜,游子三思春晖梦。

五月榴花,六封笺纸,雁行七顾慈母心。

儿行千里母担忧

乔迁对联书法作品 第6篇

对联是很讲究修辞的.,很多对联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作品形象生动、内容深刻,表现出很高的使用汉字的技巧,趣味横生,妙语迭出,令人叹为观止。

乔迁对联

1.上联:小院更新承德政 下联:合家祝福话天伦

2.上联:新宇喜迎四方客两手两肩建大厦 下联:爆竹欢送五州宾一砖一石筑高楼

3.上联:门迎春夏秋冬福 下联:户纳东西南北祥

4.上联:基实奠定千秋业 下联:柱正撑起万年梁

5.上联:迁入新宅吉祥如意 下联:搬进高楼福寿安康

6.上联:小楼上下皆春意 下联:新第旁围多睦邻

7.上联:燕筑新巢春正暖 下联:莺迁乔木日初长

8.上联:庆乔迁合家皆禧 下联:居新宅世代永安

9.上联:向阳庭院风光好 下联:勤劳人家幸福多

10.上联:画栋连云光旧业 下联:华堂映日耀新居

11.上联:地无寒舍春常在 下联:居有芳邻德不孤

12.上联:燕喜新居迎得春风栽玉树 下联:莺迁乔木蔚成大器建家园

13.上联:迁居新逢吉祥日 下联:安宅正遇如意春

14.上联:旭日随心临吉宅 下联:春风着意入新居

15.上联:宝盖万年在 下联:华厦千秋辉

16.上联:春风迎绿树 下联:山色上红楼

17.上联:值升平华厦乔迁福禄满堂 下联:遇盛世新楼矗立紫阳高照

18.上联:信宅宏开肯堂肯构 下联:恩家作颂仁爱仁慈

19.上联:今冬如春江山吐秀 下联:生财有道栋宇增辉

20.上联:居卜德邻人杰地灵觇瑞气 下联:宅迁仁里珠兰玉桂兆奇英

21.上联:华构式颖式构华大厦纳珠昌门第 下联:新居时艳时居新华堂聚宝乐世家

22.上联:神光高照信徒宅 下联:灵火常临圣人家

23.上联:春风堂上新来燕 下联:香雨庭前初种花

24.上联:家富人和顺如流水 下联:时言乐笑穆若清风

25.上联:山河气象果新奇到处莺歌燕舞 下联:栋宇规模真壮丽满眼虎踞龙蟠

26.上联:家居绿水青山畔 下联:人在春风和气中

27.上联:乔木好音多远闻莺迁金谷晓 下联:上林春色早近看花报玉堂开

28.上联:视野开阔精神爽粉刷光丽满意喜 下联:居址坚固心情宽装饰雅优开心欢

29.上联:阳台平台均吐艳内饰外璜皆悦目 下联:卧室客室都增辉上固下坚俱暖心

30.上联:设计精美喜开怀混泥坚基建大厦 下联:建修坚固乐称心钢骨框架筑高楼

31.上联:喜落成华构盈门秀色 下联:庆乔迁新居满屋春风

32.上联:院内红梅戏飞雪 下联:门前翠柳舞春风

33.上联:莺声到此鸣金谷 下联:麟趾于今步玉堂

34.上联:春风杨柳鸣金屋 下联:晴雪梅花照玉堂

35.上联:光耀丹楹喜占旺相 下联:诗赓白雪先得阳春

36.上联:日丽风和锦铺院 下联:冬暖夏爽笑满堂

37.上联:喜延明月长登户 下联:自有春风奉扫门

38.上联:画栋连云燕子重来应有异 下联:笙歌遍地春光长驻不须归

39.上联:胸怀大志创大业勤苦俭朴创大业 下联:心寓雄才建雄图奋发图强辉前程

40.上联:月映丽厦吐瑞气满院幸福同庆喜 下联:日照华构生紫烟全家欢乐齐迎宾

41.上联:地久天长门有喜 下联:年丰人寿福无边

42.上联:神光照临聿新栋宇 下联:主爱覆庇高筑华堂

43.上联:旭日乍临家室乐 下联:和风初度物华新

44.上联:近水楼台先得月 下联:向阳花木早逢春

45.上联:居之安四时吉庆 下联:平为福八节康宁

46.上联:何必金屋玉堂方称杰构 下联:就此简房寒舍便是安居

47.上联:华构竣工乡增丽琼宇金颜乐宾客 下联:琼宇落成市添颜华构玉容喜谊亲

48.上联:燕贺新巢双栖画栋 下联:莺迁乔木百啭上林

49.上联:小院四方几度春风几度雨 下联:新房一座半藏农具半藏书

50.上联:燕过重门留好语 下联:莺迁乔木报佳音

51.上联:有福有寿勤俭户 下联:无虑无忧康乐家

52.上联:春风丽日开画栋 下联:绿柳红花掩门庭

53.上联:迁新居千门开抬头见喜 下联:创大业全家齐举步生风

54.上联:日照新居添锦绣 下联:花栽园圃吐芬芳

55.上联:三阳日照平安宅 下联:五福星临吉庆门

56.上联:移取春风门栽桃李 下联:蔚成大器材备栋梁

57.上联:春华秋实此处饶有农家乐趣 下联:水抱山环其中别具园林风光

58.上联:何须玉宇琼楼方称杰构 下联:只要道门义宅便可安居

59.上联:吉日迁居万事如意 下联:良辰安宅百年遂心

60.上联:栋宇连云子孙愿 下联:华堂耀日父母心

61.上联:仁里莺迁崇四美 下联:新居燕喜庆三春

62.上联:宛转莺歌金谷晓 下联:呢喃燕语玉堂春

63.上联:五旬圣灵临斗室 下联:八福真道萃新居

64.上联:美奂美轮启真道 下联:肯堂肯构蒙主恩

65.上联:笑语声声共庆乔迁喜 下联:腊梅朵朵同妆进取楼

66.上联:创基业门庭祥云卷 下联:展宏图宅第瑞气生

67.上联:水如碧玉山如黛 下联:凤有高梧鹤有松

68.上联:乔迁喜天地人共喜 下联:新居荣福禄寿全荣

69.上联:岁寒三友添新色 下联:春风满堂聚德光

70.上联:何须大厦高楼方称舒适 下联:就此青山绿水便好安居

71.上联:人勤资足建高楼新居丕振显新貌 下联:家和财遂创宏图宏图奂命展宏容

72.上联:远近庆禧颂优雅远视山水开眼界 下联:内外如意称精华近观田庄舒心怀

73.上联:江山聚秀归新宇 下联:奎璧联辉映画堂

74.上联:民重农桑能富国 下联:光增新第喜齐家

75.上联:四合宅院花馨满 下联:五德人家笑语喧

76.上联:移门欲就山当枕 下联:迁居常将水作琴

77.上联:借得山川秀 下联:添来气象新

78.上联:新居落成创业始依旧基旧址立柱 下联:宏图初振治家先择新础新栋为梁

79.上联:新屋落成逢新岁 下联:春风送暖发春华

80.上联:兰径香风满 下联:松窗夜月圆

81.上联:居卜风和仁是里 下联:堂开景聚德为邻

82.上联:择居仁里和为贵 下联:善与人同佳为邻

83.上联:芳室芝兰茂 下联:春风桃李新

84.上联:紫微高照勤劳宅第 下联:福气长凝俭朴人家

85.上联:松茂竹苞及时而秀 下联:兰馨桂馥迁地为良

86.上联:乔第喜迁新气象 下联:换门不改旧家风

87.上联:门前绿水声声笑 下联:屋后青山步步春

88.上联:兴大厦建乐园景色如画美 下联:住新居创家业生活似蜜甜

89.上联:门对青山千古看 下联:家居旺地四时新

90.上联:东风开画栋 下联:旭日映华堂

91.上联:红日高照新居户 下联:喜花常开幸福家

92.上联:里有仁风春意永 下联:家余德泽福运长

93.上联:新屋落成欣主赐 下联:高堂筑就乐神恩

94.上联:门对青山庭铺瑞雪 下联:屋临绿水窗横腊梅

95.上联:山河发奇观松茂竹苞涉时秀 下联:庭阶生瑞气兰馨桂馥迁地良

书法对联作品欣赏 第7篇

上联:帝女合欢,水仙含笑;下联:牵牛迎辇,翠雀凌霄。

上联:香满春台,乘逢七夕求相娶;下联:声和凤侣,羞道今朝是嫁时。

上联:燕赵多壮士十年铸剑肯盼明朝建功业;下联:颐和有雄才一心读书力争大考展宏图。

上联:一卷诗书满腹才华试问天下谁为王者;下联:万丈豪情千秋伟业敢对苍穹我是英雄。

上联:忧国忧民忧世界;下联:友直友谅友多闻。

加强对联教学 弘扬传统文化 第8篇

一、 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让学生愿意学习对联知识,就必须从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开始。古代儿童进私塾学习,首先从“对对子”开始,循序渐进,对得多了,就会了,这一点在鲁迅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曾经写到过。而兴趣也就从中得到培养。我们可以从很多古代的文学典故中得知,上至封建帝皇,下至一些文人墨客,每逢集会,经常喜欢即席“对对子”。例如:乾隆五十年时,乾隆皇帝举行了一次千叟宴,有近4000人赴宴。宴会中,乾隆皇帝指着一个141岁的老者出了这么个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花甲重逢指两个60岁,三七21,加起来正好是141岁。而大学士纪晓岚当即对出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古稀双庆指两个70岁,一度春秋就是一年,加起来也是141岁。这一类的故事实际上是很考智慧和应变能力的一种文学游戏,类似于今天的“脑筋急转弯”活动,不少学生对此也是有兴趣的。因此,教学中可以从这里入手,事实证明也是可行的。笔者的一位吴姓同事,是数学老师,每年的教学成绩在学校总是远远超出同一备课组其他老师,学生非常喜欢他,我就曾经听他说过,经常到对联网上找一些上联或下联,用三两分钟让学生“对对子”,以此来吸引学生,而学生也总是兴趣盎然,更喜欢他的数学课了。可见学生对学习对联也是感兴趣的。

二、要指导学生学习对联的有关知识

我们很多老师,包括语文老师往往对对联不甚了了,这就客观上阻碍了教师向学生传授对联知识,所以,要让学生懂,先要自己懂。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必须熟知有关知识。下面笔者做个简单的介绍。

对联,俗语叫做“对子”,由上联和下联组成,就是上下句之间,既要对,又要联。只有对,没有联,不是好对;只有联,没有对,也不是好对。何谓对?就是上下句中相对的词的词性要相同,比如古代儿童读书的启蒙教材《笠翁对韵》里的“东”韵:“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上文的“天对地”,“天”和“地”都是名词,这就构成了词性相对,一般而言上下联对应的位置上,词性必须相同;所谓联,就是下联的意境要跟上联的意境连得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如果各自为用,意境就算差了一筹。当然,我们看到的许多对联不是这么严谨,这就另当别论了。

另外一点,对联极为讲究的对,还要求上下联之间平仄相对。何谓平仄?其实也好理解,大家都学习过普通话中的四个声调,即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前面两个属平声,后面两个属仄声,不过古汉语中有一个普遍的入声现象,也属仄声,虽然在现在的普通话中是没有的,全部归进其他声调了;但在客家话和广州话中还有很多。入声是什么情况?就是发音有力且极为短促的那些字,举个例子来说,比如“一”和“日”,其实就是入声。对联中的上下联平仄相对的要求是很重要的,如果大家留心观察,基本上是看不到一副平仄不谐的“对”联的,即使有,也不是好对联,或可称之为口号式对联。

大体来说,对联的平仄运用,跟五言和七言诗一样,但对联可以往前后加字,构成长联,但平仄仍然要遵守。比如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就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一般“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说的是一三五的位置可以稍宽,二四六一定要严格;另外,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务必是平声,这样才能保留对联的和谐美和对称美,这也是区分上下联的一个主要标志。前不久,笔者随同学校一批领导和教师去到广州从化某学校交流,该校以国学教育为特色,校长也是语文老师,书法不错,刚去美国交流回来,一进校,我们就被一副对联吸引住,但上下联最后一个字都是仄声,且上下联的位置贴错了,结果同行的几位老师不相信笔者的判断,就争论哪句是上联下联,最后这位校长亲自说话,支持了笔者的说法。这实际上是对联的作者忽略了“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务必是平声”的规则,而贴对联的人又不知道“面对大门,上联贴右边,下联贴左边”的规矩。这也再次说明了普及对联知识的必要性。

迎国庆楹联大赛对联作品 第9篇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迎国庆楹联大赛对联作品

作者:旬阳县国土资源局 胡顺乾,加强资源管理,彰显国土风采。横批:依法行政

保护资源保发展,维护权利为人民。横批:守土有责

寸土寸金关乎共产国计,一陇一亩承载广众民生。横批:利国利民

国土卫士 手牵手同保生命线,人民公仆 心连心共护金土地。横批:保护资源

农民进城落户 创新土地管理新模式,城乡统筹发展 探索资源整合好路子。横批:科学发展

精心组织 落实省委统筹城乡重大政策,强化措施 破解农民进城落户发展难题。横批:政通人和

落实国法 文明执法 服务新型农村建设,持证用地 凭证管地 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横批:构建和谐国土

耕地是红线 要珍惜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法律是底线 须规范和严格监管用地行为。横批:依法治国

依法土地登记 强化用途管制,推进占补平衡 促进经济发展。横批:优质服务

为国家重点建设提供用地保障。

将失地农民利益放在首位维护。横批:为公为民

阳光行政建设人民满意的基层国土资源所,便民服务发展文明和谐地社会主义新农村。横批:服务基层

心忧天下建立土地市场管理新秩序,情系国土实现有限资源可持续利用。横批:纵观大局

热情服务 促二十二乡镇齐发展

严格执法 守四十六万人子孙田 横批:壮县富民

陆海空三分天下有其二,地矿灾五措并举归一统。横批:国土资源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金庸作品中的对联 第10篇

其一:《少年游》青衫磊落险峰行,玉壁月华明。马疾香幽,崖高人远,微步觳纹生。谁家子弟谁家院,无悔计多情,虎啸龙吟,换巢鸾凤,剑气碧烟横。其二:《苏幕遮》向来痴,从此醉,水榭听香,指点群豪戏。剧饮千杯男儿事,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昔时因,今日意,胡汉恩仇,须倾英雄泪。虽千万人吾往矣,悄立雁门,绝壁无馀字。其三:《破阵子》千里茫茫若梦,双眸粲粲如星,塞外牛羊空许约,烛畔鬓云有旧盟,莽苍踏雪行。赤手屠熊搏虎,金戈荡寇鏖兵,草木残生颅铸铁,虫豸凝寒掌作冰,挥洒缚群英。其四:《洞仙歌》输赢成败,又争由人算。且自逍遥没人管。奈天昏地暗、斗转星移,风骤紧、缥缈峰头云乱。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梦里真真语真幻。同一笑,到头万事俱空,胡涂醉,情长计短。解不了,名缰系嗔贪,却试问,几时把痴心断。其五:《水龙吟》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老魔小丑,岂堪一击,胜之不武。王霸雄图,血海深仇,深归尘土。念枉求美眷,良缘安在,枯井底,污泥处。酒罢问君三语,为谁开,茶花满路。王孙落魄,怎生消得,杨枝玉露。敝屣荣华,浮云生死,此身何惧。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

乔迁对联书法作品欣赏 第11篇

2.旧岁又添几个喜;新年更上一层楼。横批:辞旧迎新

3.高居宝地财兴旺;福照家门富生辉。横批:心想事成

4.一帆风顺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

5.千年迎新春;瑞雪兆丰年。横批:年年有余

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横批:鸟语花香

7.财源滚滚随春到;喜气洋洋伴福来。横批:财源广进

8.吉日迁居万事如意;良辰安宅百年遂心。横批:栋宇聿新

9.迁新居千门开抬头见喜;创大业全家齐举步生风。横批: 主福新居

10.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横批:春风化雨

11.财连亨通步步高;日子红火腾腾起。横批:迎春接福

12.添居室金玉满堂;栋梁起流芳百世。横批: 方寸福地

13.占天时地利人和;取九州四海财宝。横批:财源不断

14.一马平川进新居,珠光宝气福满堂,横批:四海升平

15.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得辉。横批:万象更新

16.福旺财旺运气旺;家兴人兴事业兴。横批:喜气盈门

17.百年天地回元气;一统山河际太平。横批:国泰民安

18.春满人间欢歌阵阵;福临门第喜气洋洋。横批:五福四海

19.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横批:辞旧迎春

20.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横批:喜迎新春

21.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横批:万象更新

22.壮丽山河多异彩;文明国度遍高风。横批:山河壮丽

23.红梅含苞傲冬雪;绿柳吐絮迎新春。横批:欢度春节

24.春风入喜财入户;岁月更新福满门。横批:新春大吉

25.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家和万事兴

26.春归大地人间暖;福降神州喜临门。横批:福喜盈门

27.大顺大财大吉利;新春新喜新世纪。横批:万事如意

28.共享锦绣年华;相伴健康天使。横批:福如东海

29.欢声笑语贺新春;欢聚一堂迎新年。横批:合家欢乐

对联教学,浇灌汉语文化的奇葩 第12篇

一、由易到难,步步为营

有的老师在开展对联教学的时候,随便出一个很长的上联,让学生们来对下联,这种方法是严重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很多学生感觉无从下手,甚至个别同学出现了畏惧心理。恰当的授课方法是由易到难,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从最简单的开始逐渐增加难度,这样学生在认知心理上就有了一个缓冲的过程,更容易接受。我们可以先从一个字的对联开始,不断增加,直到老师说出完整的上联,学生对出完整的下联为止。如此,学生们就有了学习对联的自信心,那么兴趣也就不言而喻了。我在教授对联的初期都是这样做的,例如:

柳、嫩柳、莺啼嫩柳、莺啼嫩柳三分景;

学生们积极性很高,并没有通过很长时间的思考就说出了不错的下联:

花、繁花、蝶戏繁花、蝶戏繁花几点春。

可想而知:如果教师一口气把上联全说出来,那么有很多学生便开始退缩。这样由易到难,步步为营,就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对联的魅力,让学生知易而进,而不是知难而退。在此基础之上,再给学生出一个完整的上联,让学生来对出完整的下联就容易多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拟出上下联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二、拆分词句,组合对联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之上,就可以针对 “补写对联”开展专门练习,所谓“分分合合,对对联联”就是一副完整的对联拆成几个单独的字、词或词组,然后各自成对,再合成一副完整的对联。这样学生可以在类似于“连连看”的游戏中学到更多的对联知识。例如:

“九州进宝金铺地”这个上联,我们就可以拆成“九州——进宝——金——铺地”,拆开以后不难发现,“九州”是名词,可以对“五湖、四海、三江、八方”等几个词,“进宝”是动宾结构的词,我们可以对“来财、增寿、纳福、迎福”等词语,“金”是名词,我们可以想到“玉、财、福、富”等词,“铺地”同是动宾结构的词,能够想到“盈门、满门、满园”等词,这样一来就可以从这些词组中选取最合适的来组成下联,例如“四海来财富盈门”。

三、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贴近生活,激发兴趣”,指的是老师在开展对联教学的时候,可以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选取素材,尤其是学生经常接触的人物、事件、环境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找到对联的素材,不至于江郎才尽,打消积极性。

例如,我在讲授对联的时候就用学生的名字写了一副对联,上联:张旗抵烟硝;下联:罩蕊留全蓬。其中张琦、氐彦骁、赵蕊、刘全鹏都是班里学生的名字,在这幅对联中不但让学生明白了“谐音联”这种特殊的对联形式,而且因为里面涉及到本班的同学,所以学生学习兴趣陡然增加。再如,有一年,我用全班六十名学生的名字给他们每人写了一副藏头联,学生们都瞪大眼睛,搜寻着并记下属于自己的对联,通过这件事,学生也开始试着用人名创作对联,甚至学生们给本班的任课老师都写了对联。几年过去了,那一届学生看到我还会说起这件事,可见留给他们的印象有多深。

四、多种形式,深学细学

对联除了前文提到的较为常见的对联形式之外,还有一些较为“另类”的对联,说是另类其实指的是对联中的“趣巧联”, “趣巧联”与平时常见的对联形式不一样,会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学习这些独特的对联形式,不但可以让学生在考试中有更多的把握取得高分,更重要的是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因为这些对联本身就是一种有趣的文字游戏,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因此极易让学生参与进来,畅游在形式多样的对联之中。

例如:无情对。“无情对”是对联里非常特殊的一种样式,它打破了上下联内容必须相互照应的要求,只要做到上下联逐字逐词相互对应,而内容上离得越远越好,要不存在任何的内在联系,给人一种出人意料的感觉,回味之后还别有一番意味。此便为 “无情对”。我在授课时给学生出的无情对有:

上联:早 点

下联:晚 年

“早”和“晚”都指一段时间;“点”——钟点,指时间,“年”也是表示时间的词,字字相对,但“早点”指的是早上吃的食品,“晚年”指的是比较大的年龄,上下联字字相对,但在意思上互不相干。

上联:肉 红

下联:骨 灰

“肉”和“骨”都是身体的组成部分,“红”和“灰”都是颜色,然而“肉红”是一种颜色,“骨灰”则是骨头烧成的灰,上下联字字相对,内容却互不相干,有的学生还对出了“蛋黄”,也是绝佳的下联。

趣巧联除了无情对还有集句联,拆字联,谐音联,机关对,玻璃对等等多种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恰当地运用这些对联形式可以把学生引入一片不一样的对联天地。

总而言之,对联文化博大精深,任何一个人想利用高中三年的时间把对联弄通学透都是不可能的事,作为高中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先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了解尽可能多的对联知识,才能够把学生引上一条科学准确的对联学习之路,让对联这朵奇葩在高中校园中蓬勃绽放!

乔迁对联书法作品欣赏 第13篇

下联:和风初度物华新,

上联:日丽风和锦铺院;

下联:冬暖夏爽笑满堂。

上联:向阳庭院风光好;

下联:勤劳人家幸福多。

上联:画栋连云光旧业;

下联:华堂映日耀新居。

上联:门迎春夏秋冬福;

辛丑牛年对联书法作品欣赏 第14篇

牛年文字对联春联

1、屋前宅后栽树延年益寿

2、荒山隙地造林利国利民

3、丰收曲胜利曲曲传千里

4、科技花革新花花红万山

5、百花争艳神州莺歌燕舞

6、大地生辉祖国桃红柳绿

7、春雨润苗万树千树竞秀

8、园丁勤育多出快出人才

9、紫燕高飞剪开千重云雾

10、布谷欢歌唤起万家春耕

11、科学坦途少有志方竟成12、英杰豪气多无高也可攀

13、外行变内行行行出壮元

14、后浪追前浪浪浪有奇峰

15、鞠躬尽瘁志在抚育新苗

16、埋头苦干誓做辛勤园丁

17、引万道清泉浇祖国花朵

18、倾一腔热血铸人类灵魂

19、货架上下汇集祖国春色

20、柜台内外倾注同志深情

21、发展多种经营财源茂盛

22、胜利时节切记戒骄戒躁

23、绿化祖国处处山青水秀

24、庆丰年仓盈廪满喜洋洋

25、迎新岁家俭人足乐陶陶

牛年文字对联春联

1、人心安定,华夏千山竞秀;国运昌隆,神州万木争荣。

2、人寿年丰,生活越来越好;莺歌燕舞,春光如画如诗。

3、八音响彻八方,八方致富;七色光临七曜,七曜增辉。

4、九州大地,处处莺歌燕舞;四化征途,年年虎跃龙腾。

5、万点红梅,迎来三春锦绣;十亿赤子,建设两个文明。

6、万里江山,重见尧天舜日;九州草木,共沾时雨春风。

7、门户放开,引进新鲜空气;国家改革,迎来灿烂春光。

8、千樽美酒,共祝祖国昌盛;万支春歌,齐唱人民富裕。

9、开门见喜,个个心花怒放;擂鼓迎春,人人笑逐颜开。

10、日挂中天,普照九州国度;春回大地,共绘四化宏图。

11、日丽风和,绣出山河似锦;年丰物阜,迎来大地皆春。

12、日月重光,三始同临首祚;天地交泰,万象共庆新春。

13、日月共长天,同心相运转;江河合大海,融会聚波平。

14、日月循环,堪喜人间换岁;风云际会,欣逢世纪更新。

15、中华三度腾飞,全民共庆;宇内千般改革,万物皆春。

16、为子孙创业,宏图惊日月;替祖国争光,奇志壮河山。

17、水碧映山青,青山映碧水;花红扶叶绿,绿叶扶红花。

18、正党风,壮志为公行大道;昌国运,英雄创业展宏图。

19、东西南北中,处处传捷报;徵羽宫商角,声声奏佳音。

20、东风浩荡,人民安居乐业;大地澄清,祖国稳定繁荣。

牛年文字对联春联

1、岁丰人寿;春和景明。

2、光饰竹径;影透花荫。

3、年逢大有;日过小康。

4、年年大吉;岁岁有余。

5、年年如意;岁岁平安。

6、年丰人寿;景泰春和。

7、年年如意;处处春风。

8、华灯飞彩;喜爆放红。

9、华灯飞彩;喜炮迎春。

10、江山永固;日月长恒。

11、江山不老;神州永春。

12、江山壮伟;桃李芬芳。

13、庆云兆日;芳草迎春。

14、阳春召我;淑气宜人。

15、江山不老,祖国长春。

16、江山如画,大地皆春。

17、江山壮丽,桃李芬芳。

18、金瓯永固,玉宇长清。

19、九州安定,万众团结。

20、九州共庆,两岸同春。

21、九州生瑞,四海腾欢。

22、九州生色,两岸连心。

23、九州永泰,四季长春。

24、花开富贵;竹报平安。

25、花迎喜气;鸟唱春光。

26、花香四季;月满一轮。

27、怀同霁月;量洽春风。

28、时和景奉;雪瑞花奇。

29、时和世泰;人寿年丰。

30、时和世泰;物阜民安。

31、财源茂盛;人寿年丰。

32、鸢飞鱼跃;燕语莺啼。

33、抬头见彩;动手生财。

34、抬头见喜;举步生风。

35、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36、鱼游深水;鸟占高枝。

37、河清海晏;人寿年丰。

38、诗书门第;陶淑人家。

39、春风梳柳;时雨润苗。

40、巨龙奋起,祖国繁荣。

牛年文字对联春联

1、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2、风和日丽;人杰地灵。

3、长空溢彩;大地流金。

4、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5、术有专攻;业精于勤。

6、龙吟国瑞;虎啸年丰。

7、龙吟虎啸;腊尽春归。

8、龙腾虎跃;水啸山吟。

9、龙飞凤舞;月满春盈。

10、龙兴华夏;燕舞阳春。

11、东风解冻;春日载阳。

12、四时吉庆;八节安康。

13、四时为柄;万象皆春。

14、白雪融腊;红梅赋诗。

15、冬迎梅至;春伴燕归。

16、一年肇始;百业兴隆。

17、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18、一声爆响;万里春回。

19、人登寿域;世跻春台。

20、人臻五福;花满三春。

21、人游化日;天与长春。

22、人增寿纪;天转阳和。

23、九州国泰;六合春新。

24、九州永泰;四季长春。

25、三江春水;五岳青松。

26、三江生色;四海呈祥。

27、三山生色;五湖呈祥。

28、与山同静;随地皆春。

29、山间明月;江上春风。

春节牛年对联欣赏七字作品 第15篇

春节牛年对联欣赏七字作品

1、上联:欢天喜地度佳节,下联:张灯结彩迎新春,横批:家庭幸福

2、上联:迎新春事事如意,下联:接鸿福步步高升,横批:好事临门

3、上联:冬去山川齐秀丽,下联:喜来桃里共芬芳,横批:新年大吉

4、上联:丹凤呈祥龙献瑞,下联:红桃贺岁杏迎春,横批:福满人间

5、上联:千秋伟业添锦锈,下联:万里鹏程展鸿图,横批:一帆风顺

6、上联:三江进宝兴骏业,下联:四海来财展鸿图,横批:前程似锦

7、上联:创伟业天帮地助,下联:大财源川流云集,横批:顺风得利

8、上联:三江进宝百业旺,下联:四海来财万福春,横批:恭喜发财

9、上联:好生意天帮地助,下联:大财源川流云集,横批:一本万利

10、上联:占天时财源滚滚,下联:得地利好运连连,横批:万事亨通

11、上联:和顺一门有百福,下联:平安二字值千金,横批:万象更新

12、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喜迎新春

13、上联:百世岁月当代好,下联:千古江山今朝新,横批:万象更新

14、上联:喜居宝地千年旺,下联:福照家门万事兴,横批:喜迎新春

15、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

春节牛年对联经典七字作品

春开胜纪千年禧,节庆良辰百族荣。

春开新局百花灿,国展宏图万户欢。

春开壮景六合聚,岁启宏猷万象新。

春来处处绿成海,花放枝枝红到楼。

春来春去春花放,喜颂喜歌喜气升。

春来春去地神意,云卷云舒天使然。

春来好运家家喜,节报佳音日日新。

春来华夏展宏图,日出神州张正气。

春来奇花红映日,冬去芳草碧连天。

春来日暖莺声脆,腊去风和燕语喧。

春来蛇伏藏远志,节至马驰奔小康。

春来四海九州喜,福到千门万户荣。

春来四海五洲绿,财到千家万户红。

春来桃李共芬芳,堂开丽日金莺啭。

春来天赐房中福,喜至人添锦上花。

春来喜著江山秀,节到欢吟宇宙新。

春来也梅花吐秀,冬去矣桂子生香。

春节牛年好看对联欣赏七字作品

春来也鱼龙变化,时至矣桃李芳菲。

春兰秋菊叶共艳,夏莲冬梅花添锦。

春雷巨响山河动,月夜旋风草木飞。

春雷声声传喜讯,神州户户报平安。

春雷一震八方动,旭日初升百业兴。

春联副副舒民意,爆竹声声谢党恩。

春联换尽千家旧,爆竹催开万象新。

春联句句写新意,喜炮声声乐小康。

春联迎春入春户,喜鹊报喜盈喜门。

春联字字含春意,吉响声声报吉祥。

春临百福民家乐,天赐千样国运昌。

春临大地百花放,福满人间万众欢。

春临大地百花艳,节到人间万象新。

春临柳谷莺先觉,露滴松枝鹤有声。

春临玉树新枝发,日映华堂紫燕栖。

春临玉宇繁花艳,福到门庭喜气盈。

春露含嫣泛紫气,鲜花吐馨迎朝阳。

春露秋霜连广宇,羊肠鸟道变通途。

春满山川莺燕舞,国迎世纪虎龙腾。

春满神州仓廪实,珠还合浦海天宽。

春满神州千般秀,日照中华万象新。

春满神州舒画卷,羊临华夏入诗篇。

春满神州苏万物,文昌艺苑谱千篇。

春明锦树舒红日,露浥荆花映紫霞。

春明燕语千般好,日丽莺歌万象新。

春暖花繁莺闹柳,港兴澳盛雁呼台。

春暖神州百卉艳,官清大地万民安。

春泼红蓝荣大地,天招莺燕奋长空。

春铺南国千顷绿,旗展东风万里红。

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

春情寄语千条柳,世纪流芳万卷书。

春情寄语千条柳,快马加鞭万里程。

春节牛年对联欣赏优秀七字作品

1、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下联:春满乾坤福满楼横批:四季长安

2、上联:迎喜迎春迎富贵下联:接财接福接平安横批:吉祥如意

3、上联:福旺财旺运气旺下联:家兴人兴事业兴横批:喜气盈门

4、上联:春雨丝丝润万物下联:红梅点点绣千山横批:春意盎然

5、上联:内外平安好运来下联:合家欢乐财源进横批:吉星高照

6、上联:一帆风顺吉星到下联: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

7、上联:天地和顺家添财下联:平安如意人多福横批:四季平安

8、上联:迎新春事事如意下联:接鸿福步步高升横批:好事临门

9、上联:冬去山川齐秀丽下联:喜来桃里共芬芳横批:新年大吉

10、上联:万事如意展宏图下联:心想事成兴伟业横批:五福临门

11、上联:欢声笑语贺新春下联:欢聚一堂迎新年横批:合家欢乐

12、上联:事事如意大吉祥下联:家家顺心永安康横批:四季兴隆

13、上联:万事如意展宏图下联:心想事成兴伟业横批:五福临门

14、上联:财源滚滚随春到下联:喜气洋洋伴福来横批:财源广进

15、上联:百世岁月当代好下联:千古江山今朝新横批:万象更新

16、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横批:辞旧迎春

17、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下联:万水千山尽得辉横批:万象更新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3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2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1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