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电脑公司管理系统设计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10-11
1

电脑公司管理系统设计(精选10篇)

电脑公司管理系统设计 第1篇

(一)系统功能分析设计

1. 问题定义

要开发电脑公司管理系统,就必须了解电脑公司的主要业务,解决系统“做什么”是软件开发的首要问题。目前电脑销售公司的主要业务有:进货、销售、售后服务、回访、接受投诉、数据分析与统计等功能。经过分析之后就可以初步确定目标系统的功能了,各个模块也基本上可以完成划分了。

2. 可行性分析

(1)系统所用开发工具:采用PowerBuilder作为开发工具,有利于以后进行功能扩展,特别是扩展网络功能,为以后开发更大的网络版系统提供可能和方便。

(2)系统所用数据库:选用PowerBuilder8.0自带的一个小型关系数据库Adaptive Server Anywhere7.0, ASA数据库支持多种平台,可以利用PB提供的数据管道技术,将数据从单机上移植到网络环境下的大型数据库上,方便以后进行系统功能扩展。

(3)系统实现的可行性: (1) 技术可行性:主要实现的功能是在前台对后台数据库进行访问,利用PowerBuilder8.0很容易创建后台数据库,方便构造友好的用户界面,利用其独特的数据窗口控件技术容易实现数据的插入、删除、修改、查询等操作,而且PB支持功能强大的SQL语句,能够实现比较复杂的数据统计功能。这些都保证了开发本系统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2) 经济可行性:适合中小型电脑公司使用,能够极大地方便公司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用PB开发,容易实现,开发成本较低,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

3. 需求分析

该阶段将准确地描述出目标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主要分为:电脑进销存管理模块、售后服务管理模块、数据分析与统计模块和其他(系统设置模块、员工管理模块等),其中每个大模块都包括很多小模块,主要是围绕这些大模块,逐步细化,最终实现所有功能,完成所需的目标系统。

(1)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图1:

系统管理人员可以把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输送到管理系统中,并及时、有效地处理,然后把得到的有用信息反馈给相关人员,以此促进各个工作环节的顺畅。

进一步细化得到下图:

(2)各个模块功能简介

本系统是一个综合的管理系统,它主要包括电脑进销存管理模块、售后服务管理模块、数据分析与统计模块和其他(系统设置模块、员工管理模块)模块几大功能模块。其中每个大模块中又包含几个小模块: (1) 电脑进销存管理主要包括进货管理、库存管理、电脑销售管理,能够完成对进货信息、库存信息、销售信息等信息的编辑(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在这个模块中,能够实现对数据的动态更新,实现了进销存的自动化管理。 (2) 售后服务管理模块主要包括维修信息管理和回访与投诉管理,能够实现维修信息、回访与投诉信息的编辑和查询。特别是在维修表中存储了大量电脑常见故障以及解决方法的信息,这样形成了一个资源库,对公司技术人员的维修水平的提高和用户报修的及时解决是十分有利的。 (3) 数据分析与统计模块主要包括业务员业绩统计、各种电脑销量统计,能够计算出每个业务员的销售情况以及各种电脑的销售情况,并对它们进行排序,并且能够利用统计图风格的数据窗口对象把销售情况用更为直观的统计图显示出来,使用户更方便地获得有用信息。 (4) 辅助功能模块主要能提供计算器、记事本,因特网浏览器等常用工具,为用户提供全方面的有效服务。 (5) 其他模块主要包括系统管理、人事管理几个模块、可以提供修改用户名和密码,数据备份和恢复,员工信息的编辑和查询等功能。权限和数据备份功能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本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概要设计(总体设计)

本阶段有两个任务。第一,系统设计阶段,确定销售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案。第二,结构设计阶段,确定销售系统的软件结构。本阶段本设计所用原理:模块化,逐步求精。设计所用工具:数据流图,软件结构图。设计所用方法: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

(1)本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数据流图如图3所示。

根据对上图的分析,将其划分为三个部分,于是对上图进一步变换,得到系统的软件结构图如图2.4所示。

经过本阶段的工作,把电脑公司管理系统分解到了可以具体实现的各个模块,如验证身份模块、查询模块、修改模块、数据统计模块等,系统的总体设计就完成了。

(二)结束语

该套电脑公司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了进货,销售,服务一条完整的信息链条,做成一个综合的管理系统。采用模块设计方法,使本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在以后的系统二次开发中根据用户的需要方便的进行功能的移植和扩展。此外,本系统的设计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实现了电脑公司的科学化、自动化管理,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系统为网络版,可以实现连锁经营管理,具有广阔的市场。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电脑公司管理系统的开发目的及总体功能。系统的设计采用模块设计和现在流行的数据库应用开发软件PowerBuilder8.0, 实现了数据的录入、修改、查询、删除、分析统计等功能, 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处理, 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管理效率, 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管理系统,PowerBuilder,销售编辑

参考文献

[1]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萨师煊, 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 (第三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2.

[3]陈桂友, 孙同景, 雷印胜.PowerBuilder数据库统开发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7.

[4]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公司电脑管理制度 第2篇

1.公司电脑专人专用,电脑及其外部设备实行定位安装、定位使用、定人管理。未经批准,不得挪作他用或借给他人使用。严格遵守电脑使用管理规定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设备安全。使用者对电脑及外设负有保管和日常维护的责任。应定期进行系统软件与硬件的维护,定期查毒,做好数据备份工作。树立保密意识,定期检查各项安全保密措施,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公司机密信息泄露。

2.禁止安装和运行与公司工作内容无关的软件,禁止浏览与公司工作无关的网页、资料等,已正常运转的软件不得随意修改程序或相关参数。

3.严禁未经检查的软件或数据文件上机操作或上网下载来源不明的软件,避免病毒感染。工作人员在下班或确认不再用机时,必须关闭电脑后方可离开。多人共用一机的,除专人负责外,其他人亦负有日常维护、保养责任。

4.发现异常情况时,应正确采取应急措施,并报告主管和公司系统管-理-员。遇有电脑或网络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申报维修。严禁擅自拆机、检修。外来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工作时,须有电脑管理人员陪同或认可。

制度名 公司计算机管理制度 第一条 总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用计算机对企业 进行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途径。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推 广应用计算机管理,对增加工厂经济效益将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条 计算机的管理和使用 1.归口管理单位:

(1)微型以上档次的计算机管理单位为企业管理科。(2)过程控制的计算机(主要指单板机)管理为总工办。(以下内容不包括实时控制用单板机)2.管-理-员职责:

(1)负责计算机运用的长远规划。

(2)根据资金的安排,负责机器及外设、备件的计划、采购。(3)负责软件的开发规划制定,组织开发成果鉴定。(4)与教育部门使用,组织计算机技术培训。(5)对分散使用的计算机进行不定期的检查。3.硬件使用:?(1)各单位使用计算机,需提出上机申请,经批准后按规定机型、外设使用。

(2)上机申请分为:单次上机、每月定时上机、每日定时上机三类。

(3)软件开发,上机时间较多的单位,可以申请配置机器。4.软件管理:

(1)各单位需开发的应用软件,应向企管科提出申请。(2)应用软件的开发分为自力开发、协作开发、委托开发三类。(3)企管科负责与外单位在有偿或对等的基础上进行软件交流。

制度名

公司计算机管理制度

第三条 软件开发任务书的编制与审批? 1.编制依据:?(1)厂部对软件开发的总体及项目的要求;(2)各单位要求开发的项目;(3)设备及软件开发人员的能力。2.任务书内容:?(1)软件名称;(2)软件应能达到的技术性能;(3)软件的操作环境;(4)更高层次软件对开发软件的要求;(5)源程序清单;(6)设计组织机构、人员安排、协作单位情况;(7)经费预算。3.任务书的审批:? 设计任务书编制完成后,由企管科组织有关科室进行审议,认定可行后,由企管科科长批准。

第四条 软件鉴定? 1.鉴定的基本要求:? 软件全部开发完成后,需经三个月到一年的实践运行(视软件复杂程序),才能申请鉴定。

2.鉴定资料:? 软件鉴定前,必须向鉴定小组提供下述资料(其中3-7项资料各二份)。

(1)设计任务书;(2)软件实现的功能;(3)使用机型,对外存外设的要求,软件支撑环境;(4)软件设计的流程图;(5)源程序清单;制度名

公司计算机管理制度(6)数据库结构;(7)标准化室审议报告;(8)用户意见书。

3.鉴定小组的组成与鉴定程序:?(1)鉴定小组成员由厂长、企管科、计划科、财务科、总工办、标准化室等单位负责 人组成,厂长担任组长;(2)鉴定的议程:? ①软件设计者对软件的介绍;②宣读标准化审查报告;③用户代表发言;④操作示范;⑤讨论鉴定结果及提出进一步修改的建议;⑥通过鉴定报告,鉴定小组成员签字。4.鉴定后的工作:?(1)整理资料、存档;(2)将鉴定会的意见反馈到各有关部门。5.软件的维护与完善。

(1)软件开发人员对开发的软件要经常维护和不断完善,并对软件操作者和后续开发 人员进行业务指导;(2)完善软件,年底应向计算机管理人员提供修改的程序清单。第五条 操作证管理? 1.操作证由企业管理科统一归口管理,每年审核一次。2.办理操作证由本人申请,单位领导同意,通过应知应会考试,成绩合格者才能发 给操作证。

3.申请操作证的人员应掌握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计算机语言,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操作规程。

4.操作人员能按操作证规定的机型、外设操作。制度名

公司计算机管理制度 第六条 机房管理

1.凡与计算机有关的业务联系由企管科负责人接洽。2.进入机房工作,要认真填好上机申请表,经主管负责人审批后,方可上机操作。

3.外单位人员因工作需要进入机房时,必须由企管科办理审批手续。

4.参观机房由企管科安排,进入机房后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未经许可,不得乱动机房内设施。

5.进入机房必须换鞋,严禁吸烟,不得高声喧哗,自觉维护室内清洁卫生。

电脑公司管理系统设计 第3篇

关键词:平板电脑教学;互动分析;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1-0052-04

对研究者而言,平板电脑的课堂教学应用缺乏理论的指导,其效果究竟如何,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中,设计了平板电脑支撑下的课堂教学互动分析系统,期望通过该系统分析平板电脑的课堂教学的互动情况,为一线教师的实际教学提供参考。

一、编码工具的设计

美国学者弗兰德斯曾提出了一种结构性的、定量的课堂行为分析技术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LAS,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主要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语言进行交互的行为进行分析。该系统要求每3秒钟对课堂教学录像采样一次,并按照编码系统里的规定进行编码,作为记录。FLAS将互动分为“教师的语言”、“学生的语言”、“沉默”三大类,又具体分为十种编码符号[1],通过这一分析系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分析框架。2004年,顾小清教授通过对FLAS的研究,认为运用原始的编码系统无法反映出现代课堂中丰富的教学互动,对其做了一些改进,改进后的FLAS被称为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分析编码系统(ITIAS,Information technology-based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2]。

针对平板电脑自身的技术特性,本研究对ITIAS进行了一些改进,设计了平板电脑支撑下的课堂教学互动分析系统(TIAS,Tablet-based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以期能更好的反应出平板电脑课堂教学环境下的互动情况。改进后的编码系统编码变为20个,具体如表1所示。

首先,将技术维度按教师和平板互动及学生和平板互动重新分类。互动就是某一特定环境中几个行动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3]课堂互动就是在课堂环境下,教学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穆尔认为,互动的类型分为三类:学生与教师之间、与学习内容之间以及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互。[4]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是通过与学习界面交互而引发的与学习内容的互动。[3]在平板的技术环境下,与学习界面的交互即与平板的交互。在本研究中,将技术维度按教师和平板的互动与学生和平板的互动分开。

其次,将原来的“技术作用于学生”的分类按操作者划分到“教师和平板互动”中,将师生和平板的互动进行了细化。考虑到互动是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三者之间的互动,在平板环境下,将教师和平板的互动分为教师通过平板和学习内容的互动以及通过平板和学生的互动,将学生和平板的互动分为与学生通过平板与学习内容的互动、通过平板与教师的互动以及通过平板和其他学生的互动三类。由于在师生和平板互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涉及言语表达,在统计的过程中,伴随技术应用产生的言语表达,不再另行计入师生言语信息维度中。

最后,将原沉寂中的学生做练习指标进行修改,该指标特指非技术环境下的练习。为了研究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在平板环境下,学生通过平板电脑上完成的练习通常是为了将学习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因此被被归入学生和平板间的互动中学生通过平板与教师的互动中。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交互情况分析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本研究采用重测信度和评分者信度测量平板电脑支撑下的课堂教学交互分析系统的编码信度,通过常用的kappa系数进行测量。由于交互分析编码系统是每3秒钟对教学录像采样一次,编码过程耗时较多,在信度分析过程中,本研究是采用10分钟的视频长度,200个编码的样本进行kappa系数分析的。在进行重测分析时,为了避免受记忆的影响,笔者前后两次编码的时间相隔两个星期。在做评分者信度分析时,笔者先对其他编码者进行了培训,持续时间约为一小时,随后让其对5分钟的视频进行编码,将编码结果和笔者的编码结果进行对比,对于分歧较大的部分,两人协商讨论,核实编码。确定另一评分者对编码比较熟悉后,让其对另一段10分钟的教学视频进行编码,作为信度分析样本。在本研究中测出的重测信度和评分者信度如表 2所示,均高于0.8,因此,可以认为本研究具有较高的编码信度。

二、统计工具的设计

FLAS和ITIAS都是采用编码和矩阵分析表对课堂教学交互行为进行分析的。[5]借助FLAS的互动分析矩阵,本研究中也将采取分析矩阵的方式对所记录的编码进行统计和分析。如利用平板电脑支撑下的课堂教学交互分析编码系统,得到数据序列为2,6,8,7,则依次取相邻的两个数作为序列对,(2,6),(6,8),(8,7),然后,前一个数字作为行数,后一个数字作为列数,在互动分析表中计数1次,如(2,6)表示在第2行第6列计数1次,其他的依次类推。

互动分析矩阵中的数据代表前后两个连续的行为在平板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频次,根据表格的含义,可以统计出相应的教学行为频次之间的比例关系,以此对平板电脑课堂教学的教学交互情况进行比较客观、有实际意义的量化分析。课堂交互行为比率的统计方法如表3所示。

三、结果的表征

1.课堂教学过程主导权分析

教师言语和学生言语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行为,教师言语的比率反应了教师对课堂的掌握情况,学生言语比率反应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教师言语比率和学生言语比率二者的大小关系反应了课堂教学过程的主导权,是为了验证平板电脑引入学科教学后是否导致了师生关系发生转变,教学方式是否由指导式向建构式偏移。如果前者远大于后者,则说明教师掌握课堂教学的主导权,教学过程更偏向于讲授式,若两者相差不大,则说明教学方式正在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偏移。

2.师生互动分析

对师生互动进行分析,是为了了解平板电脑课堂环境下,师生互动交流的情况以及对教学的影响。师生互动的分析主要是从师生互动比率、间接影响与直接影响比率、教师提问比率、教师实时发问比率等几个方面来分析。

3.生生互动分析

对生生互动进行分析,是为了了解平板电脑和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是否能够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了解生生互动的现状。生生互动分析重点从生生言语互动、生生操作技术两个方面来考虑。

4.平板电脑的应用情况

对平板电脑的应用情况的分析,主要是分析其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即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平板电脑的技术特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更好的促进有效教学。平板电脑的应用情况主要从人机互动比率、教师和平板互动比率、学生和平板互动比率、及时反馈比率几个方面来分析。此外,从教师通过平板与学习内容的互动可以看出平板电脑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了内容呈现的作用,从学生通过平板与学习内容、与教师的互动可以看出学生和平板间的互动关系,平板在学生学习时起到的作用。

四、案例分析

笔者选取了三个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案例进行分析,分别是某小学三年级语文新授课《小蝴蝶花》,某中学初二地理新授课《黄土高原》以及某中学高一物理复习课《运动的描述》。

按照TIAS对选定的三个典型课例进行手工编码,每隔3秒钟记录下视频内容所对应的编码系统中的编号,得到一系列的编码。新授课《小蝴蝶花》课例教学时长为39分45秒,共得到795个编码;新授课《黄土高原》课例教学时长为43分57秒,共得到879个编码;复习课《运动的描述》课例教学时长43分3秒,得到的编码数为861个。根据互动分析矩阵,对三个课例分别进行统计,形成的编码结果如表 4所示。

此外,根据表3的公式,对得到的分析矩阵的结果进行计算,得到的结果如表 5所示。

根据编码分析统计的结果,结合笔者对教学视频的观察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课堂教学过程主导权分析

由图 1可以看出,三节课的教师言语比率都低于45%,低于课堂总时间的1/2,远远低于常模68%,这说明平板类课程已经不再是教师一言堂。课上学生的言语比率除了《小蝴蝶花》课例在22.29%,高于常模13.25%,另两门课例都低于10%,这说明《小蝴蝶花》这节课上学生发言的机会比较多,另两门课上学生发言的机会相对少一些。通过观察发现,《小蝴蝶花》这节课中教师主要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的学习,《黄土高原》主要是学生通过阅读电子书进行学习,《运动的描述》主要是学生通过画图理解所学的知识。由三门课师生言语比率的关系可以看出,教师言语比率还是远高于学生言语比率的,说明课上还是主要由教师控制课堂教学过程的主导权。

2.师生互动分析

师生互动分析主要从师生互动比率、间接影响与直接影响比率、教师提问比率、教师实时发问比率几个方面来分析。《小蝴蝶花》、《黄土高原》和《运动的描述》这三节课中,师生言语互动比率分别为61.34%、40.66%和48.49%,表明这三节课中课上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比较充分。其中《小蝴蝶花》这节课是言语互动是最多的,这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关。三节课中间接影响和直接影响的比率分别为89.47%、29.09%和48.32%,表明教师更倾向于向学生施加直接影响。通过观察发现,课上教师主要通过布置任务、提问等方式控制学生的课堂活动。三节课的教师提问比率分别为10.08%、3.19%和7.91%,和常模26%相比,教师提问所占的比率很低,这说明课上教师提问所占的时间并不长。三节课中,教师实时发问比率分别为70.59%、66.67%和77.78%,均远高于常模44%,这说明教师在课上对问题的把控比较好,能适时的用问题响应学生的话语,帮助学生进行思考。

3.生生互动分析

生生互动分析主要从生生言语互动、生生操作技术两个方面来考虑。如表 4、表 5所示,《小蝴蝶花》、《黄土高原》和《运动的描述》三节课的生生言语互动比率分别为1.76%、5.81%和5.00%,学生间通过平板与其他学生的互动比率分别为0.00%、4.9%和3.26%,比率都不高。这是因为在应用平板电脑的课堂教学中,单纯的生生互动并不多,更多的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一些互动。

4.平板电脑的应用情况

平板电脑的应用情况主要从人机互动比率、教师和平板互动比率、学生和平板互动比率、及时反馈比率几个方面来分析。《小蝴蝶花》、《黄土高原》和《运动的描述》三节课的人机互动比率分别为35.39%、54.67%和48.84%,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比率比较高,特别是《黄土高原》这节课,技术的应用比率已经超过了50%。其中,教师和平板的互动比率分别为2.90%、5.92%和15.81%,学生和平板的互动比率分别为32.49%、48.75%和33.02%,从图 2中可以看出,学生和平板的互动时间要远远高于教师和平板互动的时间,这说明课上更多的学生运用技术手段进行学习,教师只是提供适时的引导。此外,从表中可以看出,教师和平板的互动更多的是通过平板与学生的互动,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教师使用平板主要是通过平板的及时反馈功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点评;而学生和平板的互动更多的是集中在通过平板与学习内容进行互动,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更多的是交互式电子书和一些工具软件的使用。

五、结束语

当前,由于平板电脑良好的互动性、便携性、丰富的应用程序和网络化服务,其教育应用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本研究结合平板课堂的特点,设计了平板电脑支撑下的课堂教学互动分析系统。通过案例分析,笔者发现这个工具针对性较强,适于现在的平板电脑课堂教学过程的分析,但该工具还缺少广泛的实际应用,其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验证。今后,笔者将在更广的范围内对该工具进行试用,在实践中继续完善和改进该工具。

参考文献:

[1]夏雪梅.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3-5.

[2]顾小清,王炜.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分析技术新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4(7):18-21.

[3]王陆.信息化教育研究中的新内容:互动关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1):11-17,21.

[4]Moore,M.Three types of interaction[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1989(2):1-6.

[5]王陆,张敏霞.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6-112.

电脑公司管理系统设计 第4篇

电脑设备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办公管理的一大重要工具, 利用各种面向控件的开发工具, 配合后端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系统, 实现对设备信息管理、查询统计、设备调剂、维护保养, 并对辅助信息以简约的管理, 及时了解各个环节中信息的变更, 有利于提高设备管理效率。企事单位通过软件程序可以对电脑设备的购入、维修、报废等情况准确了解, 方便企业跟踪电脑的使用和质量情况。

在我国办公管理系统用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是以单项办公设备和单项办公事务处理的应用为主。80年代中、后期数据库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发展较为迅速, 企业管理系统 (MIS) 的应用有相当的发展。90年代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配套使用的办公室自动化设备, 如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的普及, 为办公管理系统的建立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 需求分析

2.1 系统定义

本设计只是设备管理中的一个模块, 侧重于公司办公电脑设备管理统计, 根植于单位设备管理的实际情况设计, 具有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 有好的用户界面, 方便、快捷的操作手段, 能较大的提高存档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2.2 功能需求

企事单位通过软件程序可以对电脑设备的购入、维修、报废等情况准确了解, 方便企业跟踪电脑的使用和质量情况。

(1) 从企业需求的角度分析

同时对同行业相关企业的网络建设及管理应用情况进行简单的说明, 做出企业在此时建网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汇报。

(2) 从用户的角度分析

有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 友好的用户界面, 更有方便快捷的操作手段, 能较大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2.3 数据需求

本系统创建的是一个办公管理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总体任务是实现企业办公过程的系统化、规范化、无纸化和自动化, 采用B/S模式设计与实现, 并讨论系统的结构框架和设计原理。系统的设计工具是ASP与Access数据库。实现功能主要包括登录功能和办公功能。办公功能主要体现在文件上传、议题讨论和系统管理上。文件上传是办公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总之, 办公管理系统为企业办公室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达到了节约成本, 简化工作步骤, 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3. 数据库设计

3.1 数据库的选择

本网站使用MySQL 5.12实现关系型数据库。

MySQL是一个真正的多用户、多线程SQL数据库服务器, 它有较好的数据承载能力, 一个环境有超过40个数据库, 包含10, 000个表, 其中有500多个表超过七百万行, 总数据大约有100 GB的数据库系统可以很好的被MySQL所支持, 而MySQL本身不会像Oracle那样对系统及硬盘空间有很高的要求。这也是本网站选用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系统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3.2 数据库表的描述

数据模型是对信息数据的建模, 其表示方法有许多种类型, 常用的是实体联系模型, 即E-R模型, 它是用E-R图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E-R图中用矩形表示实体;用椭圆表示属性;用菱形表示联系。

本系统表示实体及其联系的E-R图, 如图1所示。

3.3 用户表

该表主要完成用户基本信息的录入、删除、更新等功能。在此表中定义了5个字段来进行用户的信息存储, 见表1。

3.4 增加新电脑设备表

该表主要完成增加新电脑信息的编号、显示器、鼠标、键盘、光驱、CPU、内存、操作系统、购入时间、维修情况进行修改。在此表中定义了10个字段来进行对新电脑设备的增加, 见表2。

类型:Varchar型;

精度: (VarChar, 30) ;

是否为空:不允许为空;

主键:编号。

4. 系统实现

本文系统的分析和模块及数据库的设计, 将上述分析和设计进行细化, 以具体实现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

4.1 网站总体架构及实现

4.2 办公管理电脑设备管理系统主登录页实现

主登录页面具有导向功能, 使用对数据库登录表进行查询判断语句, 可使不同的用户选择不同的登录身份, 登录身份选项中选择分为办公人员, 由一个DropDowList控件实现。不同的身份将进入不同的系统功能页面。在用户身份通过系统验证后, 系统将利用Application变量记录登录者的姓名和登录编号, 并伴随用户对系统进行操作的整个运行周期。

4.3 电脑设备管理主页面

登录后, 系统将引导用户电脑设备管理主页面, 在此页面中左边使用了四个超级链接, 分别是增加设备信息、电脑设备维护、用户信息修改、退出系统等。

4.4 修改电脑设备页面

当办公人员点击所要修改的电脑编号后, 进入修改电脑设备的页面, 对电脑的编号、显示器、鼠标、键盘、光驱、CPU、内存、操作系统、购入时间、维修情况进行修改。并且输出显示和Button控件进行信息确认后提交。

4.5 增加新电脑设备页面

当办公人员点击增加设备信息控件系统将引导用户进入到增加新电脑设备的页面中, 该页面具有对电脑信息进行添加的管理功能, 使用了多个TextBox控件进行信息的输入, 其中包括编号、显示器、鼠标、键盘、光驱、CPU、内存、操作系统、购入时间、维修情况等。并且输出显示和Button控件进行信息的提交。在Button控件中插入了命令语句使系统和数据库联系在一起。

4.6 电脑设备管理页面

选择指定的编号对电脑设备进行查看, 可以对电脑设备的购入管理、维修情况等准确了解, 方便企业跟踪电脑的使用和质量情况。及时了解各个环节中信息的变更, 有利于提高设备管理效率。

4.7 用户信息修改

用户在登录中出现状况可及时修改, 包括用户名、旧密码、新密码、确认密码。更好的保证用户的信息不会丢失, 方便用户查询信息!

5.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不是为了表明程序是正确的, 因为如果是这样, 就会设计一些不易暴露错误的测试方案, 也不会主动去检测、排除程序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隐患。对于测试目的, G.J.Myers给出了以下的观点:

(1) 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2) 好的测试方案是极可能发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方案。

(3) 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6. 结束语

本网站实现了用户登录、增加设备、电脑设备管理、用户信息修改对整个网站功能的实现。本设计只是设备管理中的一个模块, 侧重于公司办公电脑设备的管理统计和维护, 根植于单位设备管理的实际情况设计, 具有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 友好的用户界面, 方便、快捷的操作手段, 能较大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刚.Struts2权威指南:基于WebWork核心的MVC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2]赵学良.Servlet与JSP核心编程 (第2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3]张孝祥.Java就业培训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4]林信良.Java JDK6学习笔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5] (美) 埃克尔.Java编程思想[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公司电脑管理制度 第5篇

为了有效、充分发挥利用公司网络资源,保障公司信息化网络系统正常、安全、可靠的运行,保证公司日常生产、经营和办公的顺利进行,规范公司网络建设工作,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作用,提高办公效率,改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电脑管理

第一条 各部门电脑数量,配置网络管理员统一登记备案,按照部门,姓名分配计算机名、IP地址,实行电脑责任分配制。

第二条 局域网IP地址由网络管理员负责管理,用户不得擅自更改IP地址及计算机名。(计算机名称设置应参照此格式部门+用户姓名)

第三条 未经行政部批准,部门不得自行调换、拆卸、处理电脑及附属设备。设备的配备、维修、更新和报废须按程序通知行政管理人员。未经行政部同意,电脑及其附属设备不得外借。

第四条 当电脑及其他IT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向行政部报告。禁止带电插拔IT部件和自行装、卸设备。

第五条 打雷闪电严重时应暂时关闭电脑系统及周边设备,防止出现雷击现象。

第六条 对于一些重要的电子数据(报表、重要文件、重要邮件等)不存放在启动盘(一般为C盘),并做好日常备份工作,及时把过期、无用文件删除,以免占用硬盘空间。各部门如有发现系统故障及时联系管理员,对数据备份转移,确保系统一旦发生故障,资料有备份或能及时恢复。

第七条 计算机日常维护由使用者负责,电脑整洁、干净,爱护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如人为因素导致计算机损坏丢失,责任人承担损失赔偿。

第八条 每天上下班按正常程序开关主机、显示器、打印机、及其外围设备。

第九条 员工离职时,应保证电脑完好、程序正常、文件齐全,接受人确认文件无误后,须找网络负责人检查电脑运行是否正常,配置是否齐全。

第十条 网络管理员有权监控上班期间网络运行情况,为了安全和特别的原因,IT部有权随时关闭Internet网,或者直接关闭员工的上网权限。

第十一条 电脑使用申请者须阅读此条例,经行政部考核合格后方可安排电脑。1

第三章上网行为及网络安全管理

第一条 员工有相当强的保密意识,不允许将公司机密资料以任何形式发布到Internet网上,员工对所提交到网上的信息负责,不得利用公司网络从事危害公司安全、泄露公司机密等违规活动。

第二条 严禁上班时间看视频,下载软件及资料,如有需要请联系网络管理员,管理员开启网关,在指定电脑上下载及看视频。

第三条严禁员工用计算机玩游戏,观看与工作无关的电子书籍,看电影,登 陆暴力、黄色非法网站及用公司计算机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第四条 计算机必须安装防病毒软件,防病毒软件由用户定期更新,每个月用户自行杀毒一次,如发现杀毒软件不能运行,文件损坏因即时更网络管理员联系。

第五条 使用U盘前,必须对U盘进行杀毒扫描确认无毒后方能使用。

第六条 用户如发现有中毒、操作系统缓慢、死机、蓝屏等问题,向网络管理员提出口头请求,接到请求的网络管理员应及时提供维护服务,查明故障原因。

第七条 电脑有重要文件的,须自行设置电脑开机用户名和登录密码,防止文件丢失,盗取。

第八条 电脑操作员使用应用系统(如金蝶K3,用友,ERP)时,当有事要离开,要先退出应用软件或桌面锁定。

第四章 电脑耗材、设备的申购。

第一条 电脑设备的申购须填写申购单,经部门领导,行政领导,人事领导批准后交由网络管理员执行采购

第二条 电脑耗材及外设耗材的申购,每月月底或月初统一处理

第三条 针对需求比较紧急的情况可以提出紧急订购,不一定按月度采购执行

第四章相关奖罚规定

网络用户必须接受公司行政部的检查,对违规的用户,将视情况轻重分别进行警告、处罚、记过、辞退等处理,情节严重追究法律责任。

第一条 避免浪费电力、保护电脑设施及安全考虑,员工下班时,应自行把电脑关机,晚上者加班完毕后,电脑须关机,因工作需要不能关机的应用电脑贴上标识或小标签说明“电脑在外理运行中”,避免他人不知情帮你关闭,如无故下班不关电脑处以警告或20元/次惩罚。

第二条严禁使用网络下载与工作无关的内容,因工作需要下载资料,应联系网络管理员,开通网关,在固定电脑下载,违者罚款20-50元。

第三条工作时间内玩游戏,上网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电子书籍,看电影,登 陆暴力、黄色非法网站及用公司计算机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违者罚款20-50元。

第四条未经行政部批准,自行调换、拆卸电脑者罚款50/次

第五条删除机内文件造成重要数据丢失者,根据情节严重罚款20-200元/次。

第六条如人为因素导致电脑及电脑外设损坏丢失,责任人或者部门承担损失赔偿。行政部门文书制定赔偿办法和执行(赔偿金额=购买原价/使用年份)

第七条拷贝公司机密文件,泄露公司重要数据,危害公司安全者依法送公安机关处理。

第八条 其他未列违规事宜视情节严重性,做出相应处理。

附则

本办法由策划部负责制订、行政部有修改和解释权。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迷宫电脑鼠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第6篇

直流电动机具有优秀的线性机械性能、很宽的调速范围、大的起动转矩、超强的过载能力等优点,一直广泛应用于各种驱动装置和伺服系统中。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和高磁性材料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直流无刷电动机[1]利用电子换向器取代了机械电刷和机械换向器,不仅保留了之前电动机的优点,而且又具有交流电动机的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等优点。新型电机控制专用芯片[2]的出现,给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调速装置的设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本课题是以IEEE标准的电脑鼠[3]走迷宫竞赛为背景,将采用Cortex-M3内核的ARM处理器-LM3S615作为电脑鼠的核心,采用直流无刷电动机作为电脑鼠的动力源,实现理论到模型制作的实际创新过程。本文介绍以MC33035、MC33039为核心构成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结合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以及传感器知识,将平时所学的各种控制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制作出一个性能优良的电子产品能够走迷宫的电脑鼠。本文主要涉及核心控制电路的构成、功率开关元件的驱动、转速显示电路的实现、保证系统运行可靠性的抗干扰及EMC防治措施,并以样机试验运行验证了控制器设计的正确性。

1 无刷直流电动机基本工作原理

一般的永磁式直流电动机的定子由永久磁钢组成,其主要作用是在电动机气隙中产生磁场,其电枢绕组通电后产生反应磁场。由于电刷的换向作用,使得这两个磁场的方向在直流电动机运行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互相垂直,从而产生最大转矩而驱动电动机不停的运转。而有刷直流电机电枢绕组中感应的电势和实际通过的电流其实是交变的,从电枢绕组和电子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看,它实际上是一台同步电机,这个同步电机和直流电源之间是通过换向器和电刷把它们联系起来的。在电动机的情况下,换向器和电刷起着逆变器的作用,它把电源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送入电枢绕组。相反,在直流发电机的情况下,换向器和电刷起着整流器的作用,它把电枢中产生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输送到外面的负载上。有刷直流电机中的电刷不仅起着引导电流的作用,而且由于电枢导体在经过电刷所在位置时,其中的电流要改变方向,所以电枢的位置决定着电机中电流换向的地点。这就是说,有刷直流电机的电刷起着电枢电流换向位置的检测作用。和有刷直流电动机相比,就不难看到,其实无刷直流电动机和有刷直流电动机一样,本身都是一台同步电动机,只是有刷直流电动机中加的是一个机械的逆变器-换向器和电刷,而无刷直流电动机中则采用电子换向装置-电子逆变器,代替机械换向器和电刷的作用。尽管二者构造不同,但它们所起到的作用确实完全相同,都是为了实现直流电动机的正确换向。无刷直流电动机为了实现无电刷换相,首先要求把一般直流电动机的电枢绕组放在定子上,把永久磁钢放在转子上,这与有刷直流永磁电动机结构刚好相反。但这样做还不行,因为用一般直流电源给定子上各绕组供电,只能产生固定磁场,它不能与运动中转子磁钢所产生的永磁磁场相互作用,以产生单一方向的转矩来驱动转子转动。所以,无刷直流电动机除了由定、转子组成电动机本体外,还需要由位置传感器、控制电路以及功率逻辑开关共通构成换相装置,使得无刷直流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定子绕组所产生的磁场和转动中的转子磁钢产生的永久磁场,在空间始终保持在90°左右的电角度。三相绕组无刷直流电动机既可以是星形连接,也可以是三角形连接。因此,无刷直流电机的主电路有三相半桥电路、三相星形连接全桥电路、三相Δ连接全桥电路三种类型。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主要由永磁电机本体、转子位置传感器和功率电子开关三部分组成。直流电源通过电子开关向电动机定子绕组供电,由与电机同轴的位置传感器检测电动机转子位置并发出电信号,控制电子开关的导通或关断,使电动机转动。位置传感器起到实时检测电动机转子位置的作用。

无刷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如图一所示。功率电子开关是3个光敏接收元件V1、V2、V3,安装位置各相差120°,均匀分布在电动机一端。借助安装在电动机轴上的位置传感器旋转遮光板的作用,使得从光源射来的光线依次照射在各个光电器件上,并依照某一光电器件是否被照到光线来判断转子的位置。随着位置传感器转子扇形片的转动,定子绕组在位置传感器VP1、VP2、VP3的控制下,一相一相地依次馈电,实现了各相绕组电流的换相。

2 控制器电路

MC33035是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4],加上1片MC33039电子测速器将转子位置信号进行F/V转换,形成转速反馈信号,即可构成转速闭环调节系统。外接功率开关器件组成三相逆变器后,就可用来驱动三相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电路构成如图二所示。图中管脚3(F/R)控制电机转向,管脚7(OE)控制系统起停,管脚23(Break)控制系统制动,管脚22(60/120)选择转子位置检测信号为60°或120°方式。电位器RW1用以设定所需电机转速,由DA芯片输出来实时控制电机转速。管脚14接发光二极管用作故障指示,当出现不正常的位置检测信号、主电路过流、三种欠电压之一(芯片电压低于9.1V、驱动电路电压低于9.1V、基准电压低于4.5V)、芯片内部过热、起停端低电平时,L1发光报警,同时自动封锁系统。只有故障排除后,经系统复位才能恢复正常工作。

整个控制器工作过程:从电机转子位置检测器PS送来的三相位置检测信号(SA、SB、SC)一方面送入MC33035,经芯片内部译码电路结合正反转控制端、起停控制端、制运控制端、电流检测端等控制逻辑信号状态,经过运算后,产生逆变器三相上、下桥臂开关器件的6路原始控制信号,其中,三相下桥开关信号还要按无刷直流电机调速机理进行脉宽调制处理。处理后的三相下桥PWM控制信号(Ab、Bb、Cb)及三相上桥控制信号(AT、BT、CT)经过驱动电路整形、放大后,施加到逆变器的6个开关管上,使其产生出供电机正常运行所需的三相方波交流电流。

另一方面,转子位置检测信号还送入MC33039,经F/V转换,得到一个频率与电机转速成正比的脉冲信号FB。FB通过简单的阻容网络滤波后形成转速反馈信号,利用MC33035中的误差放大器即可构成一个简单的P调节器,实现电机转速的闭环控制,以提高电机的机械特性硬度。实际应用中,还可用外接各种PI、PID调节电路实现更为复杂的闭环调节控制。

3 驱动电路

按MC33035的原有设计,其输出的下桥3路驱动信号(Ab、Bb、Cb)可直接驱动N沟道功率MOSFET,上桥三路驱动信号(A T、BT、CT)可直接驱动P沟道功率MOSFET。对于下桥驱动而言,虽然芯片内部已设计有一级图腾柱推挽驱动,输出信号已可直接驱动N沟道功率MOSFET,但在需要较强驱动信号场合,为了改善驱动信号的上升、下降沿陡度,电路设计中在芯片之外再增加一级推挽驱动级。考虑到功率较大电机的使用场合,逆变桥上桥臂三相功率开关器件也采用N沟道功率MOSFET,这样,各相上桥臂元件驱动信号都将有各自不同的地电位,必须很好隔离并单独供电。同时,驱动信号也需改变极性,以适应从P沟道到N沟道的变化。

在功率MOSFET电路设计中,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虽然MOSFET内部已封装了反并联快速恢复二极管,但由于工艺原因,这个固有的二极管反向恢复时间不够快,只能用于5k Hz以下的开关频率,高频运行时起不到恢复反向阻断能力的作用。如果直接应用到MC33035调压所需的24k Hz高频PWM控制中,会造成器件空载损耗增大,发热严重,为此设计了如图三所示外接速度更快的反向恢复二极管电路结构。图中D1用以使MOSFET内部封装的反并联快速恢复二极管失效,外部再反并联一个有效的快速恢复二极管D2;功率MOSFET漏、源极间再加并阻容吸收。实验表明,采用上述措施虽然使逆变桥回路中增加了1个二极管管压降,但成功解决功率MOSFET工作于高频PWM驱动时出现的空载发热严重、工作不稳定等问题。

4 转速信号处理[5]

电机的实际转速一般是通过测速发电机、光电测速器等方法得到。由于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转子位置信号与电机转速有着同步关系,因此转子位置信号除用于生成功率开关器件的触发信号外,还可以用来构成转速反馈信号源。这个转速信号一方面可用MC33039构成转速闭环控制,电机的调速采用PWM方式控制,修改脉宽以改变电机的功率。两路PWM是LM3S615通用定时器0(Timer0)的三种工作模式之一,16位PWM模式。该模式是将一个32位的定时器,折分成两个16位的定时器Timer A和Timer B。这些定时器为计数寄存器(GPTMTn R)递减计数,递减到0时自动加载预装载值(GPTMTn ILR)。当然预装载值也是由程序设定,该值也就决定了定时周期,也即PWM的输出周期。当计数器的值与预装载值相等时,输出PWM信号有效;当计数器的值与匹配寄存器(GPTMn MATCHR)的值相等时,输出PWM信号失效。通过软件可以设定PWM信号有效和信号无效的电平状态。当GPTMCTL寄存器的Tn PWML位值为0时,信号有效为高电平,信号无效为低电平;Tn PWML位值为1时,则反之。

GPTM支持简单的PWM生成模式。在该模式中,定时器配置为递减计数器,初值由GPYTMTn ILR定义。通过将GPYTMTn IMR寄存器的Tn AMS位置1、Tn CMR位置0、Tn MR字段设置为0x02来使能PWM模式。

5 抗干扰处理

在各种应用电子线路中,EMC(电磁兼容)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无刷直流电机是一种电子电机,同样有抗干扰和防治对外界干扰的要求。由于所设计的控制器电路是一个模拟、数字混合电路,同时又是强、弱电共存电路,特别是电路中有24k Hz的高频调制脉冲,强、弱电之间又没有彻底隔离,其间的电磁干扰及EMC问题不容忽视,必须认真处理。

5.1 由高频PWM引起的干扰

为实现电机的转速调节,控制器采用了对逆变器下桥臂功率开关管进行24k Hz的PWM调制来实现调压控制,如此高的调制频率很容易对控制器其它线路产生干扰。如果在逆变器上桥驱动信号中引入干扰,就会引起逆变器同相上、下桥臂功率开关管瞬时直通,造成功率管空载损耗增加,发热严重。对此,可在隔离用光耦的射极电阻上并联滤波电容Cf,以削弱上桥驱动信号中的高频尖峰干扰。实际运行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功率开关器件空载发热的措施。另一方面高频PWM脉冲会对位置检测信号传输线路产生射频干扰。特别是在系统闭环工作时,由于转速反馈信号直接取自位置检测器,当高频PWM的射频干扰由此环节窜入后就直接影响到电机转速检测信号的精度,严重时可引起系统振荡,甚至使整个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对此,从控制装置到电机的转子位置信号线宜采用屏蔽线,或是在信号线末端加滤波电容,这样才能有效削弱射频干扰。

5.2 地线干扰

地线干扰是最常见的干扰形式。MC33035输出的下桥驱动信号一般不加隔离而直接驱动功率MOSFET,这样极易引入主电路地线干扰。因此地线的抗干扰处理对于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的正常工作极为重要。

(1)控制器中印刷电路板上各种电源线、信号线应合理分布,切忌混合走线。

(2)印刷电路板上的地线并不是越粗越好,制版时应充分考虑走线途中是否会引起不同单元电路间的共地干扰。一般应将地线做成环路形式,或者各单元电路采用一点接地的方法(从电源地对各部分单元电路分别拉接地线)。

(3)由于开关元件的驱动电路直接与功率逆变电路相连,极容易引起强电电路对前级弱电控制电路的干扰,布线时应特别注意减小连线长度。由于逆变桥下桥驱动未设置隔离,应考虑将下桥3个驱动信号地线分开走线,以减少相互间影响。

6 结束语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本设计充分利用了MC33035良好的控制性能,同时配合MC33039,简化了系统的硬件设计,控制任务大部分由软件完成,有效地降低了系统的控制成本,可以很好地实现电机的调速控制。系统总体设计遵循了安全、可靠、简单、高效的原则,有效地实现电机的起动、换相、正反转、双闭环PWM调速等功能,为实际的产品设计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摘要:本文介绍以IEEE标准电脑鼠走迷宫竞赛为背景,以专用控制芯片MC33035、MC33039为核心构成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主要涉及核心控制电路的构成、功率开关元件的驱动、转速显示电路的实现、保证系统运行可靠性的抗干扰及EMC防治措施。

关键词:电脑鼠,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控制芯片,控制器

参考文献

[1]张琛.直流无刷电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2]谭建成.电机控制专用集成电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3]周立功,等.IEEE电脑鼠开发指南[M].广州: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2008.

[4]韦彩兵,任永德,谢宝昌.无刷直流电机的无传感器DSP控制[J].中小型电机,2002,29(3):27-30.

电脑公司管理系统设计 第7篇

我国大多数电脑连锁店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起步较晚,虽然有了电脑、服务器、网络等现代化设备,但有很多业务还是手工作业、人工管理,没有实现无纸化、现代化办公。这使得企业的工作效率低,业务流程复杂,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严重。

1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它是所有开发设计的前提,通过对锦州某笔记本维修连锁店维修管理、配件管理及相关财务管理工作的调研与分析,确定本系统的目标是实现连锁店的信息化管理,帮助企业将更多数据量大、重复性强、经验性要求高的繁琐工作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统计、分析,以指导企业各方面工作。系统应具有操作简单、界面友好、易于维护和扩展、数据准确和安全性能高等优点。

2 系统建模

系统建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建模的目的是把要设计的结构和系统行为紧密结合在一起,更好的掌握系统应具有的功能,从而使开发的系统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采用UML建模的过程分为需求建模、领域建模和设计实现三个阶段。UML有静态建模和动态建模两种建模机制。在系统对象模型中,用例图、类图、对象图用来定义系统对象及其之间的静态关系;构件图和配置图用来体现软件体系结构、硬件体系结构和通信机制;顺序图、协作图、状态图和活动图用来描述对象的状态及其之间的交互关系[1]。

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的第一步是创建系统的用例模型。用例图用来描述系统的用户或参与者的操作,在需求分析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系统整个开发过程都围绕着需求用例表述的问题和问题模型进行。

2.1 总体业务建模

创建系统用例的第一步是确定系统的参与者,经过综合分析系统有10个参与者。分别是系统管理员、前台接待员、采购员、供应商、仓库管理员、检验员、维修员、财务会计、人力资源部和业务员。通过上述分析建立系统的用例包图如图1所示。

2.2 采购管理模块静态建模

采购管理模块用例图如图2所示。采购员是采购管理模块中的主要角色,采购员根据采购请求和采购计划选择供应商并向其询价报价,进行采购订单登记、采购入库登记、退货登记、采购订单查询等操作。

采购员接到采购申请或按照采购计划启动采购业务流程。系统对需要采购的物料进行判断,如果是新产品,则需要采购员向供应商询价报价,获得产品的信息和价格,与供应商共同洽谈,签订电子合同,生成采购单。如果是以前购买的产品,则经过价格洽谈达成一致后生成采购单,采购员将打印出的采购订单传真给供应商并存档。供应商在接到采购订单后,安排发货,开发票。仓库管理员准备收货,收货确认后通知质量检验部门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并将采购单存档[2]。

2.3 库存管理模块静态建模

库存管理是公司物流管理的核心,主要职能是负责所有产品的收货、领用、退货、存储。 库存管理用例图如图3所示,库存管理的主要业务是产品出入库、库存盘点、库存信息查询、报损和移库操作。

2.4 维修管理模块静态建模

维修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前台接待、派工、领料、完工、结算、收银等操作。维修管理用例图如图4所示。前台接待员根据客户描述,录入客户信息、设备信息和故障状况,生成维修委托单,并打印维修委托单请客户签字确认。输入查询委托单单号可查询维修委托单的详细信息。维修员接受派工通知后,开始检查设备实际故障,计算需要领取的配件。如果在维修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可能会重新增加配件种类或数量,就需要再次生成领料单到仓库领取新的配件[3]。

3 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采用B/S结构开发,B/S结构的优点是访问系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使用系统,客户端实现了零维护,统一了客户端,系统功能集中在服务器端,方便了系统扩展,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系统前台采用Visual Studio.Net 2005,后台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运行环境为企业内部网或广域网。用户根据浏览器呈现的Web页面信息,向服务器提交服务请求,这些请求包括对数据库的查询、修改、插入等,服务器端对请求信息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通过网络返回给浏览器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三层架构。在客户端与数据库服务器间加入“中间层”,也称组件层[4]。

4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包括系统登录模块设计、维修管理子系统设计、进货管理子系统设计、库存管理模块、统计查询模块设计、个人管理模块设计和系统管理模块设计,下面重点介绍一下系统登录模块设计。

系统登录模块主要功能是在用户输入账号、密码和验证码提交后,验证用户登录信息的正确性。在用户的登录信息通过验证后,进行下一步操作,反之,系统的界面跳转到登录界面,并提示用户登录信息错误。

登录用户权限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系统管理员、前台接待员或维修员、采购员或仓库管理员,经程序判断,如果是系统管理员,登录系统后,将跳转到系统管理主页面,系统管理主界面如图5所示。如果是前台接待员或维修员工,只能访问维修管理模块和个人管理模块。如果是采购员或仓库管理员,只能访问进货管理模块、库存管理模块和个人管理模块。

用户登录信息的验证过程就是在数据库中查找是否存在与用户输入的登录信息相一致的数据记录,若找到一致的数据记录,系统初始化用户的系统权限,根据权限生成相应界面。反之,系统界面应该跳转到登录界面,并提示用户输入的信息不正确。在登录模块的实现过程中,考虑到系统会存在多人同时访问数据库的情况。所以应考虑每个人权限信息如何保持并不互相干扰的问题,在ASP.NET技术中,Session对象用于记录同一个用户的登录信息,用户的登录信息和权限值被系统自动保存在Session变量中,并存放在服务器内存中,可以在用户退出前得以保存。

5 结束语

系统建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建模的目的是把要设计的结构和系统行为紧密结合在一起,更好的掌握系统应具有的功能,从而使开发的系统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系统采用B/S模式开发,在企业内部网上进行测试,进行维修与配件管理操作。系统信息资源共享,使各部门的相关数据信息可以互相调阅、互相监督、互相利用,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和便利性[5]。

摘要:电脑连锁店维修管理系统能实现连锁店的信息化管理,帮助企业将更多信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统计、分析,以指导企业各方面工作。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将整个系统分为采购管理模块、维修管理模块、库存管理模块、系统管理等八个模块,使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对系统进行面向对象的分析和建模,创建了系统的静态模型。系统采用B/S结构开发,在企业内部网上进行测试,实现了预期目标。

关键词:B/S结构,静态建模,维修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

参考文献

[1]翁代云,董勇,唐世毅.基于UML的可支持教学效果评价的考试系统应用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8,22:88-90.

[2]张玉亮.基于UML建模语言的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9,130(7):95-98.

[3]王全彬.仓储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0(4):47-49.

[4]于彬.基于B/S模式的高校自主学习平台分析与设计[J].软件导刊,2010,9(6):70-71.

电脑绣花机智能控制专家系统设计 第8篇

电脑绣花机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应用而不断发展起来的自动化的刺绣设备,它能使传统的手工绣花得到高速度、高效率的实现,并且还能实现手工绣花无法达到的“多层次、多功能、统一性和完美性”的要求。在江浙一带,电脑绣花机产品已形成规模效应,各项配套设备已经形成标准生产,其成本几乎已达到最低[1]。随着全自动绣花机的不断发展,机械方面的改进对机器的性能改善已经没有太大的效果,因而,控制系统就成为了绣花机提高性能和降低成本的关键[2]。控制系统的硬件决定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而控制系统所有的功能都需要通过软件来实现,软件的设计对于提高和扩展控制功能以及增强系统效率至关重要。

智能控制是自动控制科学发展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也是当今多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之一。智能控制是以控制理论、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为基础,并扩展了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其中专家控制是智能控制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将专家系统的理论技术与控制理论技术相结合,仿效专家的经验,实现对系统控制的一种智能控制[3]。因此,使用专家系统技术,来对电脑绣花机的控制系统进行扩充,提升控制系统的功能,从而提高电脑绣花机产品的性能和效率,提高它的加工精度和工艺水平。

基于上述思想,对苏州二六七厂生产的电脑绣花机引入智能控制系统,在Lin ux平台上设计了绣花机智能控制专家系统,实现了绣花机打版、花样文件处理、断线自动检测、跳针智能处理、电机速度控制和自动定位换色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该产品的性能,使之成为高性价比的产品。下面主要介绍控制系统的软件结构。

2 系统设计

整个控制系统的软件引入人工智能的思想,主要基于人工智能中的黑板问题求解模型,并把问题求解看作是一个产生部分解,再由可靠的部分解组合出一个满意的解的过程,体现了一种机遇问题求解的思想,较适合于多因素控制类型的问题[4]。本系统采用的是一种扩展的黑板结构。

解决子问题相互作用的方法之一是采用最小冒险原则(Least commitment)[5]。它的思想就是在作出一个控制决策所需的信息没有全部获得以前,尽可能推迟作出控制决策。基于最小冒险原则,在求解断线故障定位等问题时,尽可能保持各种因素的独立性,推迟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

系统由下位机控制模块和专家系统模块两个部分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下面主要介绍专家系统部分的软件结构。

图1系统结构

2.1 黑板

系统用一个全局数据区即黑板来存放求解过程中产生的部分解和完整解,黑板上建立了一系列索引来组织解及部分解,同时系统提供了一些黑板操作原语,被知识源调用来访问、修改、增删黑板上的信息。

2.2 静态信息存储器

静态信息存储器存储了下列四种描述性知识信息:

1.打版信息

2.花样文件

3.电机、电路信息

4.故障描述

静态信息存储器采用框架表示各种对象,并建立了各框架间丰富的索引关系,同时还提供了若干标准访问操作用以检索静态信息存储器中的信息。

2.3 知识源库

系统中的知识采用知识源的形式表示,知识源之间相互独立,用来从低层部分解生成较高层部分解或用来对解进行检测。故障诊断如断线检测、越框检测和电机故障等知识使用了这种知识源的形式表示。系统中还有一些与控制有关的知识源用来动态作出问题求解的策略。

知识源采用表1形式的结构表示。

在系统中,知识源按照功能不同分块加以组织,这些“块”就构成了知识源库。每一块中存放具有相似功能的知识源并设置一个块触发条件。在进行调度时知识源是分级触发的,即首先触发块,然后再触发被激活的块中的知识源。

2.4 控制机制

控制机制由监控器、调度器和调度队列组成。监控器检测知识源的前提条件并为满足条件的知识源建立一个知识源活动记录(见表2)放入调度队列。

调度器则根据知识源调度变量计算优先级,然后从调度队列中选取优先级最高的知识源活动记录执行。监控器和调度器轮流工作直到求出问题的解。

由于适当地组织了知识源的前提条件和适当选择了调度变量的取值,系统表现出机遇问题求解的行为特征。

3 系统的技术特点

3.1 区分黑板与静态信息存储器

存放在静态信息存储器中的信息一旦建立,就不再改变,以后只对静态存储器进行检索。而黑板在整个问题求解过程中不断进行添加、修改、删除操作,信息是动态的。把静态信息从黑板中分离出来单独进行存放,就使黑板上的内容简洁,便于理解,同时可以按照最有效的办法来组织黑板与静态信息存储器,提高系统执行效率。

3.2 知识源分块组织、分级触发

由于对知识源采取了两级触发,因而在一些控制循环中不需要对所有知识源的前提部分进行测试。当知识源个数较多时,可以有效提高触发效率。

3.3 控制推理

系统将许多关于控制的知识用知识源显式加以表示,可动态地确定问题求解的策略,选择最有利的求解动作。系统中共有两级控制决策:策略决策和聚焦决策。

策略决策是最高级控制决策,它确定当前问题求解的局部策略。系统中有四种策略决策:跟踪、匹配、猜测和回溯,用四个控制知识源来实现策略决策之间的转换。

在策略决策控制下,系统制定聚焦决策和选择相应的领域问题求解动作。

聚焦决策确定当前系统将对黑板上哪一个可靠的部分解进行操作。在不同的策略决策下,由相应的聚焦知识源确定要操作的可靠的部分解。

3.4 分级聚焦

机遇推理就是要对可靠的部分解采用最有效的动作进行操作。在系统中采用了分级聚焦技术,即首先由聚焦知识源确定黑板上哪个部分解较可靠,可以进一步操作,以进行第一级聚焦。然后由控制机制根据被触发知识源的优先级选择最有效的动作进行第二级聚焦。分级聚焦可以避免由那些不可靠的部分解触发出来的大量无效知识源活动记录,提高系统的效率。

3.5 采用猜测与回溯技术

为了从众多的组合中尽快得到解以克服数据不完全、不精确以及解空间大的困难,系统采用了猜测技术,同时提供了回溯机制来消除猜测错误并向用户提供多个可能的解。

由于采用了猜测与回溯技术,有效地避免了组合爆炸,提高了解题效率。

3.6 人机智能结合

用一个知识源来实现人机接口。在问题求解过程中,当用户认为必要时可借助于中断机制使该知识源被触发、调用。利用该接口提供的菜单、图表等工具,专家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源可根据需要对问题求解过程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参与问题求解。

由于有效利用了人类专家在图形识别、直觉判断等方面的优势,系统成为一种人机智能结合系统,因此系统的求解过程更加灵活有效,问题的解更易为用户接受。

4 结束语

智能控制是人工智能和控制理论结合的成果,其研究已进入了科学前沿[6,7]。基于这种设计思路的电脑绣花机智能控制专家系统已用于实际生产中,该系统功能强大,人机界面友好,能进行花样设计、故障诊断和电机自动控制等功能,该控制系统适用于多头多针电脑绣花机等主流电脑绣花机控制系统。

摘要:电脑绣花机是刺绣行业广泛使用的设备,其核心是控制系统。为了提高产品性能,引入智能控制理论和方法,对电脑绣花机的控制系统进行改造,设计了智能控制专家系统。该系统基于Linux平台,能实现花样智能处理、故障诊断和电机自动控制等功能,大大提升了电脑绣花机的产品性能。介绍了系统的结构以及实现技术上的特点。

关键词:电脑绣花机,智能控制,专家系统,控制推理

参考文献

[1]刁红泉,颜钢锋.电脑绣花机控制系统整体设计方案[J].工程设计学报,2003,4(10):188-190.

[2]卞海浪,万星新.基于ARM的绣花机控制系统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8,8-2:170-172.

[3]毋玉芝,刘庆华.智能控制及其应用[J].福建电脑,2008,(1):6-7.

[4]吴泉源.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5]JOSEPH GIARRATANO,GRAY RILEY.Expert Sys-tems Principles and Programming[M].PWS PublishingCompany,1998.

[6]张建民.智能控制原理及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高清播出控制电脑主备切换系统设计 第9篇

随着高清电视改造工程在全国各电视台的进一步铺开, 意味着今后对电视节目的播出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对安全播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 各电视台对数字电视高清改造进度、步骤都不同, 因此在高清系统播出安全上的设计各有特色。根据全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培训讲义, 构建系统冗余避免单点崩溃的总体思路是不变的。笔者通过介绍及回顾我台多种播出控制电脑主备切换系统设计, 为在高清播出系统设计中避免主备控制电脑切换系统出现单溃点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2 主备控制电脑切换方案及比较

在数字播控系统时代我们已经开始使用主备控制电脑了, 但是由于当时技术原因导致系统中存在一定的播出隐患无法排除, 以下是我台使用的两套数字播控系统及方案比较。

2.1 早期搭建的数字频道主备控制电脑切换使用方案及缺点

如图1所示, 早期的主备播控电脑共用播出控制电脑主备切换器, 电脑间的心跳线只能判定主备电脑的运行情况, 但不能自动切换。如果主播控电脑死机, 需经过人工判定后, 手动切换控制电脑主备切换器的切换键, 确认使用备播控电脑接管。

这项方案存在以下缺点:

(1) 由于主备控制电脑共用主备控制电脑切换器, 形成了一个单溃点隐患。如果切换器在主播控电脑发出触发命令的瞬间死机或崩溃, 那么将无法触发所连接相应的信号源, 导致播出事故的产生。

(2) 播出控制电脑主备切换器切换需经过人工判定并手动切换, 延长了排除故障的时间, 形成了播出隐患。

(3) 在日常播出中, 主备播控电脑触发方式是两台电脑同时发出触发信号触发同一节目源, 若在发出触发信号的瞬间主播控电脑死机, 节目源会因备播控机已经发过触发信号, 接受不到触发信号产生节目源无法触发的情况。即使此时手动切换到备播控电脑, 也会因为备播控电脑已经发过触发指令, 无法自动触发节目, 自动恢复播出。特别是当下一条节目是一段是持续时间较长的节目时, 只能在备播控电脑上再次手动触发信号源, 延长了排除故障的时间。

2.2 中期搭建的数字播出系统

由于我台各个频道发展情况略有不同, 因此, 数字化的播出系统有两套, 分别由不同时期搭建而成。图2是搭建较晚的数字播出系统的构成图。由图2可见, 这套系统比方案一有所改进, 增加了备控制电脑控制主备控制电脑切换器的控制线。这样的好处在于克服了方案一中备控制电脑不能控制主备控制电脑切换器的缺点:当主播控电脑死机或自动重启时, 备播控电脑可以立即自动接管, 在最短时间内接管所有的信号源, 缩短了故障排除时间。

但这项方案仍未解决共用主备控制电脑切换器造成单溃点和因备控电脑发过触发信号而导致无法立即切换下一条的缺陷。

2.3 现有高清频道主备控制电脑切换设计方案

我们在搭建高清系统前, 通过与厂家交流数字主备切换系统存在的播出隐患, 了解了现有高清主备切换系统构成的两种方案。

(1) 方案一

如图3所示, 这项方案不仅增加了一台备用主备控制电脑切换器, 主备控制电脑可以同时控制主备切换器, 切换器接入信号源的编排也有所改变:将所有的主用信号源接在主用主备控制电脑切换器上, 而所有的备用信号接在了备用主备控制电脑切换器上。当主用的电脑或主备控制电脑切换器发生故障时, 备用的电脑和备用主备控制电脑切换器将自动切换到备用信号源。

这项方案的优点在于:解决了早期数字播控系统中备控电脑无法自动接管的缺陷, 彻底解决了因主备控制电脑共用主备控制电脑切换器的单溃点而导致无法切换的播出事故的发生。

缺点在于:主控电脑同时控制主备路信号, 备用信号源仍然无法在主控电脑死机或重启时接收到备控制电脑发出的触发信号。

(2) 方案二

如图4所示, 此方案取消了主播控电脑控制备用主备控制电脑切换器的控制线。主备控制电脑分别通过不同的主备控制电脑切换器控制主备信号源。无论主用的控制电脑或切换器处于何种状态, 备控的电脑及切换器都不会受到影响, 很好的做到了备份通道的独立性, 并且达到在主用控制出现问题时自动切换的目的。这项方案不仅具有方案一的优点, 而且彻底解决了方案一由于主控电脑同时控制主备路信号, 备用信号源无法在主控电脑死机或重启时接收到备控制电脑发出的触发信号的播出隐患。

但这项方案在使用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当主备播控电脑任何一台死机或崩溃需要替换或下线时, 剩下的播控电脑只能单信号源播出, 造成了播出隐患;当备播控电脑或备切换器死机或崩溃时, 最常用的硬盘信号没有备份, 影响了播出的安全性。

3 我台高清系统使用的方案阐述

针对以上几种主备控制电脑切换器方案的优缺点, 我们调整了设计方案, 系统设计框图如图5所示。

主备切换器联动开关照片如图6所示, 日常工作中开关向上为断开控制线, 主备播控电脑分别控制两台不同的切换器。主备播控机照片如图7所示, 日常工作中开关处于中间, 主备电脑同时控制;向上则为断开备播控电脑, 主播控电脑控制, 向下则为断开主播控电脑, 备播控电脑控制。

我们仍然保留了主播控电脑控制主备切换器, 备播控电脑控制主备切换器的控制线, 但与前所述的方案不同的是我们这两条控制线先经过一个作为联动开关的自锁式摇臂开关, 才进入切换器, 同时增加一路备用硬盘信号接入主切换器中。

在日常工作中, 控制主备切换器的自锁式摇臂开关处于向上档位, 为主播控电脑与备播控电脑独立控制主备路切换器, 当主播控电脑需要下线或主切换器出故障时闭合联动开关, 备播控电脑或备切换器控制主路信号源。控制主备控制电脑的自锁式摇臂开关处于中间档位, 主备播控电脑可以同时向主备切换器发出指令。使用这个方案可以实现以下目的:

(1) 保留了原数字播控系统设计中的心跳线及备控电脑与备切换器的控制线达到备控电脑在主控电脑故障时可以自动接管, 缩短排除故障时间。

(2) 解决了主备控制电脑共用切换器的单溃点的播出隐患。

(3) 增加的备硬盘信号二可以保障在备路控制系统出故障紧急维修时, 剩下的一路主路控制时仍然保持备份硬盘信号播出, 解决了因备路控制系统出故障而导致的单路信号源播出的隐患。

(4) 在控制线上使用联动开关, 解决了因控制电脑更换导致的单路播出的隐患。既保证了在日常播出中主备路播出独立控制, 互不影响, 又保障了在某台设备出故障时仍能保证控制切换的备份运行, 增加了播出安全。

(5) 使用自锁式摇臂开关节省了面板空间, 增加了反应速度, 大大缩短了排除故障的时间。

4 结束语

通过此次高清播出系统的改造, 解决了本系统主备电脑倒换中长期存在的单溃点的问题, 极大提高了排除故障的效率, 使安全播出得到了更好的保证。

摘要:本文将多种播出控制电脑主备切换设计方案与实际相结合, 解决了在高清系统改造中原系统切换器单溃点和主备电脑触发同一信号源时触发信号易丢失的问题。

电脑公司管理系统设计 第10篇

1 数据处理系统的硬件架构介绍

此系统主要任务是实现数据读取、数据处理、CAN通讯和人机交互等功能, 各功能都需要硬件模块和软件算法相互配合才能实现。数据读取功能是通过USB接口将花型文件从U盘等存储设备中读取文件来实现的。数据处理功能是依靠ARM9强大的运算能力实现的, ARM9是本系统的主芯片。人机交互功能的实现, 需要一块液晶屏来显示数据, 还需要触摸屏来实现数据的输入。

2 数据处理系统的软件实现

2.1 软件的开发工具和总体框架

由于此系统采用的是Win CE5.0版本操作系统, 因此应当用EVC++作为应用程序的开发工具。软件的实现, 可分为四个部分: (1) 读取和保存二进制文件模块; (2) 实现数据处理的算法设计; (3) CAN总线收发数据模块; (4) 人机交互界面模块。系统程序流程图如图1所示。

2.2 读取和保存文件模块

读取文件是数据处理系统程序中的第一步, 其设计思路如下: (1) 打开一个选择文件对话框, 选取要读入的文件, 用CFile Dia log类实现; (2) 获取要读入文件的句柄, 并设置读入的方式, 用Create File () 函数实现; (3) 读取文件的内容, 并把内容存入自定义的数组中。以上三个步骤完成了读取文件的任务。保存文件的思路与读取文件类似, 不再赘述。

2.3 数据的处理

从U盘读取的文件中, 包含了行控制文件、花型文件、循环文件和速度文件, 不同文件的数据结构和处理方法不尽相同。在数据处理过程中, 会产生三种结构不同的数据: (1) 花型准备系统生成的文件中的数据和用户修改后最终保存在文件的数据, 这两组数据本质上是一样的, 具体内容稍有不同, 属于同一种数据结构; (2) 经过算法处理后, 显示在人机界面上供操作者查看和修改的数据; (3) 操作者确认之后, 经过处理后可以通过CAN总线发送到下位机的数据结构。

2.4 CAN收发数据的实现

本系统中所用的CAN控制器驱动程序为流接口驱动程序, 在构建操作系统映像时已编译到内核中。由于是流接口驱动, 所以使用Creat File () 函数以文件的方式打开本驱动, 以获取本驱动文件的句柄。

驱动打开成功之后, 为了实现数据的接收, 需要在程序中编写一个接收线程。该线程是一个无限循环, 它不断地查询CAN接收线程退出标志m_b Kill Thread, 如果退出标志有效, 则该循环结束, 退出循环。当读CAN函数查询到收到数据, 并且数据长度正确, 则将接收到得数据进行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可以分成两大块:一是发送花型文件数据的请求信号;二是监控界面需要的反应机器运行状态的数据。

数据发送功能是调用Write File () 函数来实现的[1]。发送数据的程序分成两块:一是发送用户通过操作界面设定的工作参数的程序;二是发送花型文件经过处理后的数据的程序。

2.5 人机界面的设计

EVC++软件中提供基于对话框的界面开发方式, 里面包含了常用的控件, 极大地方便了程序开发者。本设计的人机界面中主要包括以下页面: (1) 主菜单; (2) 文件读取和CAN口打开、关闭页面; (3) 数据查看、修改和保存页面; (4) 横机运行状态监控页面; (5) 横机工作参数设置页面。

3 调试和总结

程序编写完成后, PC机与数据处理系统通过USB建立Active Sync连接, 将EVC编译生成的可执行文件传输到以ARM9为核心数据处理系统中。利用USBCAN2工具, 能实现系统和PC机的CAN数据传输。数据处理系统运行后, PC机通过ZLGCANTest软件接收和发送数据, 经测试系统收发数据正常, 并且数据正确, 达到预期的效果。

摘要:本文中的电脑横机数据处理系统以ARM9处理器为核心, 通过USB接口取得花型准备系统生成的花型文件, 采用合理的算法将花型文件处理成下位机能识别的控制数据, 通过CAN总线发送给下位机。本文主要介绍该系统硬件模块设计、数据处理的算法设计以及基于EVC的人机界面设计, 软硬件经过反复调试, 能够准确、及时地接收和发送数据。

关键词:电脑横机,ARM9,数据处理系统,CAN通讯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3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4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2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