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试研究范文(精选12篇)
调试研究 第1篇
随着城市轨道地铁工程的盛行发展,动车调试工程日益增多,现有的隧道轮廓及车站限界检测设备还处于研究阶段,传统方法许多是采用气动传动,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维修困难,一旦气路损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轨道车制动系统,并且还未实现自动化检测,效率很低。限界检查是地铁动车调试前的一项重要环节,其检测质量直接关系着动车调试中车辆及设备的安全性,为确保动车调试过程中各项限界尺寸的精度得到绝对保障的同时,大大提高检测效率,自动化隧道限界检测装置的研究尤为重要。
1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由于北京地铁6号线一期不同曲线半径线路的分布,将制作多个不同曲线半径下的限界检测尺寸,造成限界框架制作太多,并且在各车站设备限界框架不能通过。
2)对于隧道内侵限物的疏漏,是由于限界车运行过程中检测人员记录不及时、不完整。
3)由于冷滑试验期间线路里程表尚在安装过程中,无法准确的定位侵限的位置。
4)感应片不够灵敏,个别与感应片发生小刮蹭的地点无法报警。
5)限界检测中对问题区段往返检测时人工记录里程不准确。
2系统设计
本自动化轮廓限界检测装置包括:轨道车,为整个系统的载体,带动检测系统在隧道内前行进行检测工作;显示输出模块,其包括一体化工业计算机PPC-5315,设置于轨道车内,为整个系统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可通过工业计算机设置相关参数数据,同时系统将测量到的数据显示在工业计算机的显示屏上,供检测人员参考;PLC控制模块,设置于轨道车内,与显示输出模块通讯连接,并对轨道车进行控制。自动化轮廓限界检测装置还包括障碍点检测装置、里程测量装置和电源,障碍点检测装置固定在所述轨道车外部,与PLC控制模块相连,对隧道轮廓内的障碍点进行感应,记录下障碍点的高度段数据通过信号传输给PLC控制模块,并显示在工业计算机的显示屏上;里程测量装置,固定在轨道车的车轮上,与PLC控制模块通讯连接,测量轨道车行进的速度和里程,测量障碍点与轨道车行驶起点的距离,将相关数据通过信号传输给PLC控制系统,并显示在工业计算机显示屏的显示界面上;电源包括UPS和24 V电源,为整个检测系统供电(见图1)。
工业计算机的显示界面,是自主通过VB编制形成的工程块,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在工业计算机上安装。PLC控制模块包括CPU模块和两个扩展模块,CPU模块为KDN-K30624AR,扩展模块分别为K321-16和K321- 08两块,两个扩展模块分别采集障碍点所在位置的高度段信息和里程信息,CPU模块对整个检测系统进行控制。自动化轮廓限界检测系统在投入使用前向PLC控制模块导入前期编制好的程序,PLC控制模块接收障碍点检测装置和里程测量装置发来的信号并根据前期导入的程序进行记录和运算,将结果发送给工业计算机并在其显示屏的显示界面上显示,使得信息显示直观、明显并一一对应。自动化轮廓限界检测系统还包括打印机,可以打印检测后记录的A4显示图表,以备查验。
障碍点检测装置包括钢结构架体和障碍点感应结构,钢结构架体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支撑固定整个障碍点检测装置,障碍点感应结构与钢结构架体相连,包括绝缘胶木板和限位开关,限位开关与PLC控制模块通讯连接,其一端连接绝缘胶木板,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钢结构架体上,限位开关还包括弹簧。其中,当障碍点触碰到绝缘胶木板时,弹簧处于收缩状态,此时限位开关产生信号并发送给所述PLC控制模块,PLC控制模块记录下所述障碍点所处的高度段数据,显示在工业计算机的显示屏上。障碍点检测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优选为四台500 W的微特电机,通过联轴器、丝杠、螺母与检测装置钢结构架体连接,包裹在其中,结构美观实用,驱动机构受PLC控制模块的控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及驱动钢结构架体的上下左右轮廓尺寸的变换,实现尺寸不同的隧道轮廓限界检测。自动化轮廓限界检测装置的障碍点检测装置是通过PLC控制模块导入前期编制的程序进行自动检测控制,不需要人工测量,可根据实际需要完成多种尺寸的变换,满足了各种轮廓限界的检测需要(见图2)。
检测轮廓限界时,障碍点感应结构包括24个绝缘胶木板,分布于钢结构架体的周围,分别感应整个隧道的不同高度段的障碍点,形成24个检测点,其中包括左侧检测点10个、左上检测点2个、右上检测点2个和右侧检测点10个;限位开关为100个,每个绝缘胶木板连接有多个限位开关,其目的是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且能增加整个感应结构的稳定性。自动化轮廓限界检测装置还包括显示灯,与PLC控制模块连接,显示灯的数量与绝缘胶木板的数量相同并与其一一对应,接收来自PLC控制模块的信号,并开启与感应到障碍点的绝缘胶木板相对应的显示灯,提醒相关人员注意。里程测量装置为8个~10个磁性体或拷贝轮,均匀设置在轨道车的车轮上,与PLC控制模块通讯相连,用于检测轨道车的运行距离及速度;磁性体或拷贝轮发送信号给所述PLC控制模块,PLC控制模块接收磁性体或拷贝轮发来的信号,经过记录和运算后,将结果发送给工业计算机,并在所述工业计算机的显示界面上显示。
在工作过程中,首先根据隧道或车站轮廓的大小调整障碍点检测装置的轮廓尺寸,并将每个检测点的状态输入到PLC控制模块中;工作人员通过所述工业计算机的输入端输入相关参数数据,在轨道车前行过程中,PLC控制模块实时监测障碍点检测装置每个检测点的状态和里程测量装置的状态;当障碍点检测装置检测到障碍点时,发送信号给PLC控制模块,通过PLC控制模块运行前期编程的程序,计算相应障碍点的高度段信息,与此同时PLC控制模块控制里程检测装置检测信号、显示灯与之对应,形成节点信号;PLC控制模块计算输出数值并传输给工业计算机,并发送信号给所述显示灯,与感应到障碍点的绝缘胶木板相对应的显示灯开启,工业计算机显示界面显示相关数据,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也可通过打印机打印输出以备查验。
3结语
该自动化轮廓限界检测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只要轨道车运行一次,就可检测出整个隧道或车站的所有障碍点,自动显示、记录、保存当前检测车的里程位置、障碍点所在高度段等信息。整体结构简单,承载能力高,适用性强,投入低,设计多种变换尺寸完成全部轮廓限界检测,通过自动化系统实现检测轮廓的障碍点高度段位置及相对于起始点的距离通过用图形及数据的方式直观显示出来,体现十字定位的功能,并将记录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供随时查询和打印。为工程的二次整改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不需操作人员停车人工标记,省时、省力,在大大减少劳动力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检测效率,整体效益显著。
摘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动调工程中现有隧道限界检测装置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引入电气化控制技术和计算机自动记录技术,自主研究设计电驱动限界检测装置,充分实现自动化隧道限界检测,确保动车调试过程中各项限界尺寸的精度。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动调工程,隧道限界,检测装置
参考文献
[1]钢结构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王国凡.钢结构焊接制造[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调试研究 第2篇
本人2010年所承担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一是主抓陕西县矿区煤矸石资源综合利用2200mw发电工程的调试工作;二是负责组织成立印度balco工程项目部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下面我先就两个工程的工作情况作简单介绍:
长矿区煤矸石资源综合利用2200mw发电工程新建两台200mw国
产超高压循环流化床机组,其中汽轮机由东方汽轮机厂生产,发电机由山东济南发电设备厂生产,锅炉为东方锅炉(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超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dcs采用和利时分散控制系统。本期工程业主单位为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由电建监理公司进行工程监理,由电力设计院epc总承包,并负责系统设计,主机部分安装由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负责,升压站、输煤等部分安装由青海火电工程公司负责,化水等部分安装由甘肃火电工程公司负责,电力建设调试施工研究所负责启动调试工作。按照调整后工程一级网络计划,一号机组定于8月15日之前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移交生产;二号机组定于10月15日之前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
由于业主及总承包方的原因,一号机组的168小时满负荷试运工作于2010年3月20日完成,二号机组的168小时满负荷试运工作于2010年6月19日完成。较计划完成时间滞后了7个月。
关于印度balco项目的准备情况:
8月我所与山东电力基本建设总公司签订了印度balco 4300mw燃煤电站项目的调试合同。
本项目的大致情况是这样的:印度铝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alco”)计划在chattisgarh邦korba镇建设一座燃煤发电厂。
印度铝业有限公司已建成4 台135mw 机组作为自备电厂,本期建设4 台300mw 亚临界燃煤机组。
山东电力基本建设总公司(以下简称“承包商”)于8月20日获得了项目epc总承包合同,并将以epc方式完成电站设计、采购、供货、运输、安装、调试和性能验收试验工作。
在合同签订后,所里安排由我负责组织印度balco项目调试项目部并负责做好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截至目前项目的准备工作完成情况如下:
1.资料收集及初次进驻现场
我们通过总承包方将我们所需要的工程相关资料进行了收集,另外还派专人赴现场进行了实地的调研及资料的收集。目前这些资料已基本满足各专业组编写措施的要求;各专业组仍缺少的资料已通过书面的方式告知了总承包方。
2010年07月29日首批调试人员3人到达印度balco项目工地,随后于8月底、9月底根据现场工作情况增派了5人。由于签证方面的问题,目前滞留在balco项目工地仅剩下3人。
2.调试工作进展情况
调试措施方面,项目部及5个专业组调试措施、方案共计56份,初稿已完成,正式稿正在逐步根据现场情况向总包方提交。由于是涉外工程,措施的编写要求是中英文双语,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措施编写及审核的难度。目前调试大纲和各专业调试措施的初稿虽已基本完成,但有些细节问题需专业人员到现场后方能最总定稿。
工程方面,原计划今年的主要工作节点有:dcs带电,升压站带电,化学制水。截至目前dcs带电工作已完成,升压站及厂用系统带电的相关调试工作已基本完成,由于外部协调等方面的原因带电工作目前尚未完成,有望于年内完成;化学制水相关的调试工作目前尚未展开,主要是由于土建及安装工作严重滞后所致。
3.其他事宜
由于本工程出现了意外的“烟囱倒塌”事件,致使整个的工程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截至目前整个工期滞后大致在一年左右,所造成的损失目前还无法估计。对我们来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工期的拖延造成我们的人力资源和成本控制方面的困难,根据目前现场的实际进展情况,2011年有可能投产2和1机组,但是3、4机组由于烟囱的原因可能要在2013年投产。总包方山东电建一公司已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出了很多方面的努力,但是收效甚微。
我个人也是第一次干国外工程,虽然目前尚未进入到实质的调试阶段,但已经感觉到了一种不一样的困难。尤其在这个工程,“慢”可能是后期工程的主基调。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如何能够即控制好成本又出色的完成任务,同时大幅度提高员工素质和逐渐规范我们的调试工作,努力和国际标准接轨,是我目前在这个工程想做好的几件事。
关于廉政建设方面,一年来,按照省公司和集团党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要求以及所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的要求,认真抓好本人责任区的党风廉政建设以及自己本人的廉洁自律工作。在工作生活中不搞特殊,坚持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脱离群众,经常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不奢侈浪费,时刻保持节俭的优良品格;不以权谋私,严格要求自己和身边工作人员、亲属。同时,带头弘扬求真务实、勤奋进取的工作作风,积极深入群众察实情,求实效,办实事,保持了一名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2010年度本人完全履行了个人的职责,在本人负责的党风廉政责任区内无违法乱纪和铺张浪费的情况发生。
调试施工研究所
舞台音响调试的研究与探讨 第3篇
关键词:舞台音响;设备选择;现场调试;协同作用
1 舞台音响设备的作用和功能
在舞台表现艺术中,舞台音响设备是一种最常见的基础设施,但同时它也在舞台艺术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舞台中音响设备不仅可以起到播放乐曲的作用,又作为一种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元素配合着表演者的表演。舞台音响设备包含光驱、计算机的相关硬件和软件、音量音色调节台、均衡器、音频处理器、有线及无线话筒等。这些设备具有不同的功能,相互独立又互相补充,互相配合。其中任何一种设备都对整体的音响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舞台表演时,如果未经调试就进行使用,非但不能收到极佳的音响效果,反而会使音响发出噪音。根据舞台和场地情况合理进行调试可以增强现场气氛,从而愉悦观众。
舞台音响设备可以很好地烘托现场的气氛,在一些喜庆的日子,如结婚典礼,庆功仪式中,舞台可以利用音响播放热情高昂、欢快明朗的音乐或旋律来感染听众,往往这种场合需要将音响的音量调大,较大的声音可以表达出热情。而在一些葬礼仪式等气氛低沉的日子就需要将舞台音响调得低沉,音色浓厚,方可烘托出凄凉的气氛。
音响设备在舞台表演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若设备自身存在问题或调试不当,舞台效果有时也会受到音响设备的严重影响。我们常常遇到的音响设备的异常发声就是啸叫。音响设备出现啸叫都是由于声信号的异常反馈引起的。原因主要有两种,首先是由于传声器的异常反馈,其次可能由于计算极端的控制问题导致。综上所述,舞台音响设备对舞台艺术表现至关重要,舞台艺术的表现效果也与舞台音响设备的选择和调试息息相关。
2 舞台音响设备选择与现场调试
在选用调音台、传音器、扩音器以及用于现场效果增强的舞台音响设备时一定要本着认真、仔细的专业态度。在进行舞台表演前,需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检查与测试设备。需要估计总体耗电量、额定功率等情况,如果超过了电源开关的额定功率,则容易出现过载断电的情况,这对舞台表演来说是致命的。用电分析正常后,按照舞台艺术表演所需要达到的舞台效果对音源进行仔细排查,查找音源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查找噪音大、声道错乱以及没有声音等问题。对于线路问题,一定要避免短路情况出现,如果设备发生短路,则在表演时音响设备很容易出现停机等异常现象,因此主要注意线路是否连接正确、检查导线的绝缘外皮是否损坏等。
上述检查工作完成后,则进入音响设备的调试阶段:
2.1 调试舞台音响设备
舞台上的音响设备调试要根据不同的舞台表演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调试,各种舞台表演中的音响设备都分别具有不同的特征和性能标准。要根据设备性能指标对舞台音响进行调试,并确保正式使用时涉及的舞台音响设备全都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为观众提供最优质的视听感受。
2.2 伴奏通道调试
对伴奏通道的调试需要利用光驱对CD或DVD中的歌曲进行播放并根据歌曲调试伴奏通道。首先要将调音台的分路推子归一到同一个位置,然后调音师选择演出场所的几个主要位置对音响的效果进行试听,多次调节分路推子,检查各种音响效果是否优良。
2.3 话筒通道调试
从谨慎的角度考虑,话筒通道要在满足正常的舞台音响使用需求的条件下,至少多加一个话筒通道以备用,首先要选择和评估话筒的位置,一般是放在舞台的正中央。而后对话筒的使用性能进行调试,主要检查话筒的灵敏度。调节话筒控制端分路推子至分路峰值点平一亮一闪的状态,此状态为整个舞台音响系统的基准点。反复调试分路推子,直至音响系统中的话筒通道灵敏度达标,音量大但不刺耳。
2.4 乐队通道调试
对于乐队的舞台音响通道调试需要结合乐器和音响进行特殊调节,由于乐器通过发出的电信号传输到音箱或话筒中,因此需要对乐器电信号和话筒的拾音进行调试以达到补偿的效果。最后需要调试至乐器音量、音调适中,音色还原度高的状态。
2.5 现场音乐调试
演出开始后,演出现场需要调音师佩戴监听耳机,监听耳机的功能是监听演出现场的音响效果。当发现演出开始之前所做的调解工作不到位时,如演出场地的音量较低,可利用激励器对声音进行加强,以保证现场的音响效果。当演出形式不同时,如男声独唱的演出形式需要对音量做出降低处理,若是女声独唱的情况下则需要对声音进行降低处理。根据演出场所不同,对现场音乐的调试也很重要。若是在露天场合下,则需加大音量以满足观众的需求,若是在室内的剧场环境下,则可以适当降低音量以确保观众享受到最优质的音响效果以及视听感觉。
3 舞台音响效果的协同作用
上文已经对舞台音响设备问题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讨论,除了舞台音响设备本身的问题外,舞台音响效果的协同作用也是提升舞台艺术效果的关键环节。因此从现场环境角度出发考虑舞台音响效果的协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舞台音响效果的协同主要体现在舞台表现形式和现场环境两个方面。舞台表现形式主要是舞台本身的结构与装饰,表演者的演出形式等。舞台表现形式与音响效果相互协同,对于突出主题有很好的效果,这可以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更加有剧情的代入感,再配以优质的音响效果,往往会给观众提供更好的体验。另外,现场环境的协同作用也很关键,现场的灯光、气氛等环境因素有时会为舞台音响效果起到增益的作用。例如,在演唱至高潮处伴有烟火、灯光时,观众往往也随之非常兴奋。现场环境的协同对于舞台表演艺术来讲既可以表现出表演者的内心情感变化,又可以感染观众,达到表演的目的,增强舞台音响效果。
4 结语
舞台演出现场的音响系统调试属于实践性较强的技术,音响系统的调试状况可以决定整个舞台的演出效果。因此,现场调音师必须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同时熟悉舞台音响系统的调试方法和技巧,由此才能确保舞台现场音响系统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突出舞台演出的艺术性,获得观众的认同。要从舞台音响设备调试、伴奏通道调试、话筒通道调试、乐队通道调试、现场音乐调试等几个方面重视舞台音响设备的现场调试,并通过灯光等舞台效果与音响效果协同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观众提供优质的视听享受。
参考文献:
[1] 葛音.论舞台音响的调试技巧与效果分析[J].黄河之声,2015(23):116-117.
[2] 程敬国.探讨舞台音响的作用及舞台音响师的素质[J].戏剧之家,2016(06):23-24.
[3] 王绍江.舞台音响设备的调试及技术分析[J].艺术科技,2016(02):87+114.
[4] 纪侠.浅论舞台音响的设置与调控[J].大众文艺,2011(16):288.
[5] 葛俊.舞台音响效果的艺术创造[J].通俗歌曲,2016(03):224.
[6] 罗保民.演出舞台音响系统现场调试技术探讨[J].音乐大观,2013(12):242.
电气调试新方法的研究 第4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当前社会对于电气设备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需要不断的创新电气调试方法, 针对电气调试的试验分析, 结合当前的电气调试实践, 分析改善当前电气调试的方式方法, 从而适应电力发展的需要。与常规的电气调试相比, 加强电气调试的改进研究, 针对电气设备分系统试验、电气设备单体试验以及电气机组的启动调试等, 从而不断的促进电气调试, 确保电气调试获得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1 传统电气设备调试方法
1.1 传统方法
电厂电气设备调试中, 主要包括一次设备调试与二次设备调试, 为了满足电气设备调试的要求, 需要根据电气设备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试验设备。对于电厂一次电气设备的调试, 主要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电流互感器以及接地装置的调试, 而对于电流互感器的调试而言, 需要确认引出线极性, 采用绕组交流耐压试验, 从而确保电流互感器的绝缘电阻、励磁特性等方面的性质满足要求。对于二次设备的调试, 以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而言, 需要采用多层方式进行调试管理, 首先需要做好保护装置硬件、外观质量等一般性检查, 其次需要做好分组回路绝缘电阻检测和二次回路绝缘电阻检测等, 最后采用常规试验进行调试, 确保电气设备满足运行要求。
1.2 传统调试方法的优点
传统电气调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为了满足电气设备正常使用的要求, 传统电气调试比较注重现场实际进行设备试验, 而且在试验开展时, 依据设备原理进行试验, 采用互感器变化比试验、继电保护实验等试验进行试验研究, 获得的结果相对可靠。传统电气调试相对简单, 调试人员懂得一点电气常识就能够独立完成试验。
1.3 传统调试方法缺点
传统的调试方法注重现场实际, 具有简单易行、考核严格的优点, 但是同时具有一系列的挑战。因为现场电气交接试验与一般常规预防性试验不同, 并且受到试验设备以及现场环境条件的限制, 主要存在着以下的缺点: (1) 试验设备的制约性, 现代电气设备对于容量、所承载的电压程度、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对于设备的调试要求更高, 但是传统调试设备较为庞大, 限制了调试设备的应用; (2) 调整难度大, 传统的电气调试是有原则、有计划的展开各项试验, 但是传统的电气调试调整难度较大, 所花费的成本较大, 因此需要大力发展集成电气设备进行调试, 适应电气发展的需求。
2 电气调试新方法
针对传统电气设备的存在的缺点, 加强电气调试先方法的研究, 能够促使电气调试适应社会技术发展的需求, 满足电厂电气的不断发展, 满足社会经济对于电气发展的需求。
2.1 调试新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在电气设备不断发展中, 试验设备也不断的发展, 随着电气试验设备的高度集成化, 需要发展电气调试新方法以适应试验设备的发展。相比于传统的电气调试设备, 电气调试新设备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与检出率, 从而满足电气设备调试的需求。传统调试方法应用范围广, 但是需要的成本与时间较高, 为了改善电气调试现状, 需要在传统电气调试的基础上, 不断的更新电气调试方法, 确保新调试方法满足技术的不断更替。对传统调试方法进行改进, 能够适应调试技术的发展需求, 简化调试步骤、节约调试成本、确保调试人员与设备安全, 从而提升电气调试效益。
2.2 电气调试新方法的应用
针对电气调试技术的发展, 需要新的调试方法能够适应电厂大战的需求, 同时具有时代性、进步性与安全性, 提升设备精确度与安全性, 为新的调试方法提供视角与契机。
2.2.1 差动保护新方法
差动保护是根据被保护设备的输入与输出电流量的变化, 采用自动跳开的断路器从而实现保护的方法。为了实现差动保护, 需要在保护对象出现故障时断开电源。采用新的差动保护, 能够对设备进行有效的保护, 正常条件下输入与输出电流相一致, 而采用减小电流互感器的二次负荷、减小稳态的不平衡电流以及带小气隙的电流互感器能够实现有效保护。
2.2.2 改进同期装置的导前时间测试
同期装置主要是对发电机输电线路与输电网接通时进行监视的装置, 包括同期表、非同期指示灯、零位电压表等装置。导前时间时发出合闸指令到经过断路器合闸反馈所花费的时间总和, 能够对通气装置的状态进行判断。导前时间的测试需要对调试中的所有过程进行测试, 传统的测试方法中, 因为辅助触头不能够同时合闸, 导致导前时间测试不够准确, 采用断路器的某一次触头的触点来代替二次触头, 能够减少对导前时间的影响, 从而确保数据更加可靠。
2.2.3 交流耐压试验
采用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装置进行发电机、电缆的交流耐压试验, 能够确保相关线路与设备的正常运行。随着技术的发展, 发电机与电缆的容量增大, 传统的工频交流电压试验无法满足试验容量的要求, 采用变频串联谐振的方法, 能够采用小巧的设备以实现高电压、长距离电缆的交流耐压试验。
2.2.4 电流互感器的变比测试
根据《电气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的规定, 在额定值的运行条件下, 若仪表的指示在量程的70%-100%处, 需要满足电流互感器的最大变比满足设备的需求, 因此在电流选择时, 通常采用互感器一次限流量的80%, 从而确保电流互感器的变比满足实际负荷精确度以及设备保护的要求。创新电流互感器的变比测试, 能够克服现场环境, 从而达到稳定电压的目的。
3 结语
调试新方法是在电气调试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相比于传统的电气调试技术, 电气调试新方法能够提升调试效率, 提升机组的安全性, 保证了机组系统的顺利运行, 但是电气调试的环境相对复杂, 因此需要根据电气设备的需求合理的选择调试方法, 促进电气调试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战轩.电厂电气系统设备调试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 2012, 23:110.
调试研究 第5篇
2.2 空调机组吊装配合。对安装空调机组之前,要避免碰撞,防止设备变形或破损。尤其要对制冷剂进行检查,保证其压力正常,防止压力泄漏。在空调机组就位时,要使用衬垫对设备进行铺垫。在空调机组起吊的时候,要将钢丝绳预先悬挂在起吊位置,之后再起吊,以保证负荷得以均匀分布,以保证空调吊装的稳定性。
2.3 冷却塔安装配合。在对冷却塔进行安装时,要选择一些通风效果较好的场所进行施工,尽量避开那些粉尘飞扬或有热量生成场所的下风口。并且,在安装的时候还要以施工图的坐标位置为依据,对冷却塔进行合理地就位,找平找正,以保证安装质量。
2.4 向电气安装单位提供相关信息。在空调安装的过程中,空调安装的相关单位要将空调电压、电流、电源容量、导线截面和管径等基本信息提供给电气安装单位。在空调设备完成试运转后,要调整其水量,使空调系统中的冷凝器、冷却塔和蒸发器的水量保持均等,同时要将空调各压力值和温度维持在正常状态。
2.5 协调解决交互碰撞问题。在空调安装的过程中,空调室内的送风口和回风口经常会和灯具等设备发生碰撞,面对这样的情况,施工人员要及时进行沟通,协调处理好,防止因碰撞而发生危险,影响空调的正常运行。
2.6 管道安装的配合。在安装各种空调管道和风管的时候,比较好的`安装方法是在靠墙的一侧平行敷设空调水管,留出足够的距离进行保温操作,同时要对金属线槽和其他管道的工顺进行合理安排。此外,在走廊吊顶内各管道的集中位置,照明线路、给排水管道、消防喷淋管道、强弱电线槽、风道风口、感烟探头和喷淋头等经常会发生碰撞。为了避免空调管道安装过程中与其他管道发生碰撞,就要在施工之前制定好协作施工方案,对各专业管道进行合理安排,留出适当的余量。在管道铺设的过程中,风管铺设优先、无压管道铺设优先,并将电线管道和有压管道的铺设穿插在其中。为了实现协作配合,要在施工现场合适好各管道的实际尺寸,以保证各管道能够实现协调施工。
3 加强配合管理的意见
3.1 加强技术配合。在技术配合方面,尤其要做好图纸会审和交底工作,严格把握各个工序的工作要点。在图纸会审交底的过程中,要将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一一找出并解决,并将各技术要点充分讲解,以减少交叉协调问题。
3.2 管理配合。首先要对空调安装、调试和电气安装流程和要求进行全面了解,以保证其对施工流程能够统筹安排,充分落实每一个施工环节。同时还要建立问题责任制,建立岗位责任制,为了保证效果,还要再此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以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的积极性,以保证施工质量。
3.3 组织协调配合。建立协调配合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协调配合会议,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在空调安装、调试和电气配合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于比较复杂的施工部分,可以在施工前召开协调配合会议,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施工技术和相关责任。
4 结语
在现代建筑中,空调系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实现有序的空调安装和调试,正确处理空调安装和电气安装的配合问题,对保证空调安装安全和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该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针对该问题,找出科学的解决方法,保证空调可以实现合理地运行,使空调系统的安装效果和运行效果达到最佳。
参考文献
[1] 李涛源.空调安装、调试与电气安装的配合问题[J].技术与市场,,(04):112-113.
[2] 刘建华.空调的安装、调试及其与电气安装的配合[J].中国机械,,(02):205.
调试研究 第6篇
关键词:WEB服务器;网站调试环境;多个班级共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4-0089-03
一、研究背景
笔者从事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多年,在网站开发教学中,受制于WEB服务器的数量,学生开发的网站通常只能在学生使用的本机进行调试与运行,这始终是实验性的操作,与工程实践有较大区别。学生看不到网站在真实服务器上的运行效果,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如何在计算机房给学生搭建一个接近工程实践的调试运行环境,给多个班级的每个同学单独分配一台有完整域名,可调试与发布网站的WEB服务器,让所有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学习与设计网站,同时班级同学之间可以象在互联网上一样,通过浏览器访问其他同学设计的网站,相互参考,取长补短,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广大计算机专业的教师。
二、研究意义及现状
平时我们讲授网站开发这门课程,均使用Dreamweaver作为编辑器,学生设计完成一个网站或网页,只能在本机进行浏览,效果只有开发者个人能看到,其他同学和教师看不到,这会给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网站设计方面的知识带来困惑,教师也无法实时监督学生的作业完成进度,特别是网页中存在后台数据库或者一些特定函数调用的情况下,本机运行与在服务器上运行会有较大的不同,一些网站在本机可以很好地运行,但发布到服务器上运行则会出错,一些网页在本机可以正常显示,但发布到服务器上运行显示就可能不正常。下课时学生还要挨个将设计好的网站拷贝或上传至教师机以便保存。现在各院校计算机房的学生机都安装了还原卡,有些来不及上传的同学,或者计算机偶尔死机,设计好的内容还会丢失。
如果能够给每个学生独立分配一个WEB服务器及一个域名,让学生在网站设计阶段设计的网站会自动保存至服务器,且随时可以看到网站在服务器上的运行效果,这种所见即所得的效果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了解实际工作中,网站是如何发布与更新的,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这种方式是网站开发专业教学的助力器。笔者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进行过调研,还没有发现有职业类院校采用这种调试环境。
三、可行性研究
要用域名浏览网站,必须有WEB服务器,有域名空间及对站点目录上传下载的权限,这样才可以使用域名访问所设计的网站,一个班级一般都有几十个,多则五六十个学生,如果为每个学生搭建一个WEB服务器就得使用五六十台计算机作服务器,如果为多个班级的每个学生搭建一个WEB服务器,就得使用几百台计算机,从经济的角度看,是不现实的。如何在只有一台计算机做服务器的情况下,实现这种功能?笔者想到了使用WEB服务器虚拟主机功能,可以实现一个IP地址对应多个域名的功能。光有域名还不行,还得有站点空间存放站点文件,网站开发者要有对这个站点空间上传下载的权限,这就需要FTP服务器,但每个同学的站点文件夹只能自己访问,其他同学不能访问,而一个FTP服务器只有一个工作文件夹,所有用户只能对这个工作文件夹进行相应权限的操作,要满足不同的同学只能读写自己的文件夹,该如何做到呢?笔者想到了FTP的虚拟目录功能,它可以实现不同的FTP用户对应不同的FTP文件夹的功能,加上DNS域名解析,给每个WEB服务建立一个区域,这样就可以搭建一个完美的WEB服务器运行与调试环境,经过长时间的钻研与试验,笔者终于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相当于使用一台计算机,搭建几十台WEB服务器,给每个同学单独分配一台有完整域名,可独立发布网站的WEB服务器。
搭建这种WEB服务器环境,需要以下几个步骤配合。第一是安装服务器软件;第二是配置DNS服务器;第三是设置虚拟网站站点目录;第四是配置FTP虚拟目录;第五是配置APACHE虚拟机;第六是配置学生机;第七是设置多个班级共用。以上七个步骤除第六个步骤需在学生机上配置外,其它六个步骤均在同一台服务器上配置完成,下面逐步加以介绍。
(一)服务器软件的安装
服务器的准备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单独使用一台计算机做服务器。第二种方式:用虚拟机做服务器。服务器准备好后,就可以安装windows服务器软件(这里采用windows server 2008),并安装windows server 2008自带的DNS服务及FTP服务,接着安装APACHE、MYSQL、PHP服务器软件包,这样软件的安装就完成了。
(二) DNS服务器的搭建
因为每个学号都对应一个域名,所以需要为这些域名建立域名解析,一般一个班级最多有60个学生,所以我们在安装好的DNS服务器上建立61个区域,其中一个为teacher.com,其它的60个区域以“‘A+学号.COM”命名,如:学号为01号的同学,对应A01.COM区域,学号为02号的同学对应A02.COM区域,以此类推。给每个区域新建WWW和FTP两个主机,主机所对应的IP地址均指向本机。
(三) 虚拟网站站点目录的创建
虚拟网站站点目录的创建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因为所有虚拟网站的文件都需要存贮在各自对应的站点目录中。假设一个班有60个同学,我们在windows server 2008服务器的某个磁盘分区上建立一个文件夹webfolder,作为APACHE服务器的站点根目录(APACHE默认站点根目录为htdocs)。再在webfolder下建立61个子文件夹,作为各虚拟网站的站点目录,其中一个子文件夹命名teacher,供教师使用,另外60个子文件夹名称为“A+学生学号”。即A01、A02、A03直至A60。这60个文件夹每个均依学号对应着一个学生,也就是说,每个同学在服务器上会有自己独立的一个文件夹空间,作为自己的站点目录,用于存放自己的网站文件,如,学号为01号的同学对应webfolder下A01这个子文件夹,学号为02号的同学对应A02这个子文件夹,以此类推。如图1所示。
(四) FTP虚拟目录的配置
FTP虚拟目录的作用是为每个同学发布与修改自己的站点文件提供途径与权限,在FTP服务器上建立61个虚拟目录,其中一个以teacher命名,供教师使用,其它的60个虚拟目录也以“A+学号”命名,供学生使用。每个虚拟目录的路径指向我们前面建立的webfolder文件夹下与它同名的子文件夹,比如虚拟目录A01对应webfolder文件夹下的子文件夹A01、虚拟目录A02对应子文件夹A02,以此类推。再对文件夹的安全性进行相应设置,配置完成后,每个同学使用FTP登录服务器,就只能访问与自己学号对应的文件夹,无权访问其他同学的文件夹,这样可以杜绝有同学从其他同学的目录中复制文件,防止抄袭。
(五)APACHE虚拟服务器的搭建
WEB虚拟主机在IPV4地址短缺的互联网界应用非常广泛,但在中职院校教学领域,除了课堂讲授外,很少进行实际应用,这里将用到WEB服务器虚拟主机功能。选择使用APACHE服务器,是因APACHE小巧精悍、消耗系统资源少,运行速度快,且相对于IIS WEB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只是配置过程比IIS WEB稍微难一些。
整个系统能否运行,APACHE虚拟服务器是个关键,在APACHE安装目录下找到并打开httpd.conf配置文件,启用Include conf/extra/httpdvhosts.conf条目,这样就打开了虚拟机开关,找到并打开httpdvhosts.conf配置文件,配置各虚拟服务器的相关项。这里我们需要配置一个教师用的虚拟服务器,及60个学生用的虚拟服务器,配置非常简单,限于篇幅,不详细叙述。有一点要注意:各虚拟机的站点目录与server name要相互对应,如虚拟机www.A01.com的站点目录对应我们前面建立的文件夹webfolder下的子文件夹A01,虚拟机www.A02.com的站点目录对应文件夹webfolder下的子文件夹A02,以此类推。
(六) 学生机的配置
学生机的配置比较简单,首先不管学生机与服务是否在同一网段,只要保证学生机与服务器能相互联通就可,其次要配置dreamwearer,将dreamweaver的测试服务器指向我们上面配置好的APACHE服务器,并保证勾选了“保存时自动将文件上传到服务器”选项,这样,学生每次调试时设计的网页都会自动上传至服务器,学生不断调试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发布与更新站点文件的过程。
(七)设置多个班级共用
假如有多个班级都使用这个服务器,我们可以为每个班级建立一个班级文件夹,比如“12计算机班”,我们则为这个班级建立“12计算机班”文件夹,再在这个班级文件夹中建立和前面webfolder文件夹中一样的子文件夹结构,即,每个班级文件夹中都有60个以“A+学号”命名的子文件夹和一个名为teacher的教师文件夹,如图2所示。假如还有一个13计算机班,则我们再按以上规则建立一个“13计算机班”的文件夹及其子文件夹。教师上哪个班的课就将哪个班的文件夹重命名为webfolder,如,老师上“12计算机班”的课,则将“12计算机班”这个文件夹重命名为“webfolder”,上“13计算机班”的课,则将“13计算机班”这个文件夹重命名为“webfolder”。因为APACHE服务器的站点目录始终指向“webfolder”文件夹,所以我们将哪个班级的文件夹重命名为“webfolder”,则APACHE服务器就会存取哪个班级的网站文件,这样就可以达到同一APACHE服务器为多个班级服务的目的。
四、效果
笔者使用以上描述的方式配置了一台服务器,供几个班级使用,虽然每堂课都有五六十个同学同时使用,但因为APACHE服务器短小精悍,速度依然很快,感觉不到任何延迟。学生能在真实的网络环境中设计与发布网站,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教师要了解哪位同学的作业完成进度,只需要在浏览器地址栏内输入与这位同学学号对应的域名就可以浏览其网站,了解其进度。而同学们想要查看教师的网站作参考,只需要在浏览器地址栏内,输入www.teacher.com就可以看到教师的网站。任何一位同学想要看其他同学的网站,也只需要在浏览器地址栏内输入与其学号对应的域名就可,如:想查看36号同学的网站,只需在浏览器地址栏内输入www.A36.com就可以看到36号同学的网站。
五、结论
只用一台计算机,通过APACHE虚拟机、ftp虚拟机、dns的联合作用,为多个班级提供真实的WEB调试环境,解决了大专院校长期以来网站开发教学中,学生没有专用WEB服务器发布与调试网站的老大难问题,为我们的网站开发教学提供了方便,是一种既经济,又节能的创意,非常适合于网站开发课程使用,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全国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大力推广。
责任编辑 陈春阳
(四) FTP虚拟目录的配置
FTP虚拟目录的作用是为每个同学发布与修改自己的站点文件提供途径与权限,在FTP服务器上建立61个虚拟目录,其中一个以teacher命名,供教师使用,其它的60个虚拟目录也以“A+学号”命名,供学生使用。每个虚拟目录的路径指向我们前面建立的webfolder文件夹下与它同名的子文件夹,比如虚拟目录A01对应webfolder文件夹下的子文件夹A01、虚拟目录A02对应子文件夹A02,以此类推。再对文件夹的安全性进行相应设置,配置完成后,每个同学使用FTP登录服务器,就只能访问与自己学号对应的文件夹,无权访问其他同学的文件夹,这样可以杜绝有同学从其他同学的目录中复制文件,防止抄袭。
(五)APACHE虚拟服务器的搭建
WEB虚拟主机在IPV4地址短缺的互联网界应用非常广泛,但在中职院校教学领域,除了课堂讲授外,很少进行实际应用,这里将用到WEB服务器虚拟主机功能。选择使用APACHE服务器,是因APACHE小巧精悍、消耗系统资源少,运行速度快,且相对于IIS WEB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只是配置过程比IIS WEB稍微难一些。
整个系统能否运行,APACHE虚拟服务器是个关键,在APACHE安装目录下找到并打开httpd.conf配置文件,启用Include conf/extra/httpdvhosts.conf条目,这样就打开了虚拟机开关,找到并打开httpdvhosts.conf配置文件,配置各虚拟服务器的相关项。这里我们需要配置一个教师用的虚拟服务器,及60个学生用的虚拟服务器,配置非常简单,限于篇幅,不详细叙述。有一点要注意:各虚拟机的站点目录与server name要相互对应,如虚拟机www.A01.com的站点目录对应我们前面建立的文件夹webfolder下的子文件夹A01,虚拟机www.A02.com的站点目录对应文件夹webfolder下的子文件夹A02,以此类推。
(六) 学生机的配置
学生机的配置比较简单,首先不管学生机与服务是否在同一网段,只要保证学生机与服务器能相互联通就可,其次要配置dreamwearer,将dreamweaver的测试服务器指向我们上面配置好的APACHE服务器,并保证勾选了“保存时自动将文件上传到服务器”选项,这样,学生每次调试时设计的网页都会自动上传至服务器,学生不断调试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发布与更新站点文件的过程。
(七)设置多个班级共用
假如有多个班级都使用这个服务器,我们可以为每个班级建立一个班级文件夹,比如“12计算机班”,我们则为这个班级建立“12计算机班”文件夹,再在这个班级文件夹中建立和前面webfolder文件夹中一样的子文件夹结构,即,每个班级文件夹中都有60个以“A+学号”命名的子文件夹和一个名为teacher的教师文件夹,如图2所示。假如还有一个13计算机班,则我们再按以上规则建立一个“13计算机班”的文件夹及其子文件夹。教师上哪个班的课就将哪个班的文件夹重命名为webfolder,如,老师上“12计算机班”的课,则将“12计算机班”这个文件夹重命名为“webfolder”,上“13计算机班”的课,则将“13计算机班”这个文件夹重命名为“webfolder”。因为APACHE服务器的站点目录始终指向“webfolder”文件夹,所以我们将哪个班级的文件夹重命名为“webfolder”,则APACHE服务器就会存取哪个班级的网站文件,这样就可以达到同一APACHE服务器为多个班级服务的目的。
四、效果
笔者使用以上描述的方式配置了一台服务器,供几个班级使用,虽然每堂课都有五六十个同学同时使用,但因为APACHE服务器短小精悍,速度依然很快,感觉不到任何延迟。学生能在真实的网络环境中设计与发布网站,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教师要了解哪位同学的作业完成进度,只需要在浏览器地址栏内输入与这位同学学号对应的域名就可以浏览其网站,了解其进度。而同学们想要查看教师的网站作参考,只需要在浏览器地址栏内,输入www.teacher.com就可以看到教师的网站。任何一位同学想要看其他同学的网站,也只需要在浏览器地址栏内输入与其学号对应的域名就可,如:想查看36号同学的网站,只需在浏览器地址栏内输入www.A36.com就可以看到36号同学的网站。
五、结论
只用一台计算机,通过APACHE虚拟机、ftp虚拟机、dns的联合作用,为多个班级提供真实的WEB调试环境,解决了大专院校长期以来网站开发教学中,学生没有专用WEB服务器发布与调试网站的老大难问题,为我们的网站开发教学提供了方便,是一种既经济,又节能的创意,非常适合于网站开发课程使用,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全国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大力推广。
责任编辑 陈春阳
(四) FTP虚拟目录的配置
FTP虚拟目录的作用是为每个同学发布与修改自己的站点文件提供途径与权限,在FTP服务器上建立61个虚拟目录,其中一个以teacher命名,供教师使用,其它的60个虚拟目录也以“A+学号”命名,供学生使用。每个虚拟目录的路径指向我们前面建立的webfolder文件夹下与它同名的子文件夹,比如虚拟目录A01对应webfolder文件夹下的子文件夹A01、虚拟目录A02对应子文件夹A02,以此类推。再对文件夹的安全性进行相应设置,配置完成后,每个同学使用FTP登录服务器,就只能访问与自己学号对应的文件夹,无权访问其他同学的文件夹,这样可以杜绝有同学从其他同学的目录中复制文件,防止抄袭。
(五)APACHE虚拟服务器的搭建
WEB虚拟主机在IPV4地址短缺的互联网界应用非常广泛,但在中职院校教学领域,除了课堂讲授外,很少进行实际应用,这里将用到WEB服务器虚拟主机功能。选择使用APACHE服务器,是因APACHE小巧精悍、消耗系统资源少,运行速度快,且相对于IIS WEB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只是配置过程比IIS WEB稍微难一些。
整个系统能否运行,APACHE虚拟服务器是个关键,在APACHE安装目录下找到并打开httpd.conf配置文件,启用Include conf/extra/httpdvhosts.conf条目,这样就打开了虚拟机开关,找到并打开httpdvhosts.conf配置文件,配置各虚拟服务器的相关项。这里我们需要配置一个教师用的虚拟服务器,及60个学生用的虚拟服务器,配置非常简单,限于篇幅,不详细叙述。有一点要注意:各虚拟机的站点目录与server name要相互对应,如虚拟机www.A01.com的站点目录对应我们前面建立的文件夹webfolder下的子文件夹A01,虚拟机www.A02.com的站点目录对应文件夹webfolder下的子文件夹A02,以此类推。
(六) 学生机的配置
学生机的配置比较简单,首先不管学生机与服务是否在同一网段,只要保证学生机与服务器能相互联通就可,其次要配置dreamwearer,将dreamweaver的测试服务器指向我们上面配置好的APACHE服务器,并保证勾选了“保存时自动将文件上传到服务器”选项,这样,学生每次调试时设计的网页都会自动上传至服务器,学生不断调试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发布与更新站点文件的过程。
(七)设置多个班级共用
假如有多个班级都使用这个服务器,我们可以为每个班级建立一个班级文件夹,比如“12计算机班”,我们则为这个班级建立“12计算机班”文件夹,再在这个班级文件夹中建立和前面webfolder文件夹中一样的子文件夹结构,即,每个班级文件夹中都有60个以“A+学号”命名的子文件夹和一个名为teacher的教师文件夹,如图2所示。假如还有一个13计算机班,则我们再按以上规则建立一个“13计算机班”的文件夹及其子文件夹。教师上哪个班的课就将哪个班的文件夹重命名为webfolder,如,老师上“12计算机班”的课,则将“12计算机班”这个文件夹重命名为“webfolder”,上“13计算机班”的课,则将“13计算机班”这个文件夹重命名为“webfolder”。因为APACHE服务器的站点目录始终指向“webfolder”文件夹,所以我们将哪个班级的文件夹重命名为“webfolder”,则APACHE服务器就会存取哪个班级的网站文件,这样就可以达到同一APACHE服务器为多个班级服务的目的。
四、效果
笔者使用以上描述的方式配置了一台服务器,供几个班级使用,虽然每堂课都有五六十个同学同时使用,但因为APACHE服务器短小精悍,速度依然很快,感觉不到任何延迟。学生能在真实的网络环境中设计与发布网站,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教师要了解哪位同学的作业完成进度,只需要在浏览器地址栏内输入与这位同学学号对应的域名就可以浏览其网站,了解其进度。而同学们想要查看教师的网站作参考,只需要在浏览器地址栏内,输入www.teacher.com就可以看到教师的网站。任何一位同学想要看其他同学的网站,也只需要在浏览器地址栏内输入与其学号对应的域名就可,如:想查看36号同学的网站,只需在浏览器地址栏内输入www.A36.com就可以看到36号同学的网站。
五、结论
只用一台计算机,通过APACHE虚拟机、ftp虚拟机、dns的联合作用,为多个班级提供真实的WEB调试环境,解决了大专院校长期以来网站开发教学中,学生没有专用WEB服务器发布与调试网站的老大难问题,为我们的网站开发教学提供了方便,是一种既经济,又节能的创意,非常适合于网站开发课程使用,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全国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大力推广。
《微机组装与调试》课程教学研究 第7篇
自1971年4004微处理器出现, 标志着计算机进入微型计算机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微型计算机 (简称微机) 的硬件也不断地更新换代。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掌握《微机硬件的组装与调试》这门既简单又复杂的课程, 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 《微机组装与调试》课程教学现状
学校在开设《微机组装与调试》这门课程时, 对学生的要求很简单, 就是为了让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业化生产、生活的需要。目前, 课堂教学仅从个人PC机着手, 虽然个人PC机的硬件只由几个部分组成, 但由于种种原因使这门课程在教学推广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境。
1.1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尴尬
(1) 教师心理上的尴尬。
一是想教不会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微机硬件的教师很多是学软件出身的, 有些教师虽然有过课题研究的经历, 但大多数均缺乏计算机产品开发、生产过程的实践经验, 尤其是硬件产品的开发经验。对计算机硬件知识的了解, 仅限于书本, 远远不及对软件知识的了解, 虽然有足够的热情, 但是往往经验不足, 无法具体详细地教授学生, 简单来说就是纸上谈兵。二是会教不愿教。还有一部分做课题或者有科研项目经验的教师由于种种原因, 很少站在教学的第一线, 即便在第一线教授, 也不太愿意在教学活动中花费太多的时间。因为在这方面花费时间远没有软件开发取得成绩来的那么快。
此外,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在计算机专业内部有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 就是轻硬件重软件, 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即使是一个软件开发者, 如果连计算机硬件的各部分都没有弄明白, 谈何做出优秀的设计呢?大凡一个优秀的计算机软件设计者, 都是非常精通计算机硬件的。在计算机发展过程中, 计算机硬件功底是基础, 如果想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必须先精通硬件。干什么都要爱一行钻一行, 不要眼高手低, 如果能够解决这个心理上的瓶颈, 在教学过程中就解决了自身的态度问题。
(2) 教师专业上的尴尬。
由于大部分教硬件课程的教师均为学软件出身, 其平时关注点也会偏重于软件方面而忽视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及更新换代, 这对现实教学是不利的。因为计算机硬件更新很快, 按照以往的观点, 学习的知识大概能保持两年内有效, 可是在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 这个周期就相应地缩短了。因此, 作为一名教硬件的教师, 平时在关注软件之余, 多花一些时间在自己所教授的硬件课程上, 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硬件知识, 而是紧跟时代的步伐, 努力收集和了解新出现的计算机硬件部件, 与时俱进, 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
1.2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困扰
(1) 当今主流形式对学生的困扰。
当前社会, 计算机专业的主流形式是轻硬件重软件, 这个大环境严重影响并制约着学生学习硬件的兴趣, 学生觉得学硬件不如学软件有用, 学硬件比较辛苦, 因此不愿投入太多的精力钻研计算机硬件技术。
(2) 学生心理上的厌烦。
课堂的主动权一般在教师, 教师讲授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但是, 如果教师依旧按照陈旧的理论讲述课程, 不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 照本宣科给学生讲述, 学生自然提不起兴趣, 更不会认真听下去, 由此产生心理上的抵触也是在所难免的。学习是要学有用的新知识, 而不是学过时的、陈旧的知识。
1.3教材与实验器材的困扰
(1) 教材相当陈旧。
计算机技术不断飞速发展, 硬件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当前计算机硬件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内容普遍存在相对陈旧的现象, 和新出现的技术有些脱节, 这种现象在计算机类教材中表现明显, 尤其以硬件教材更为突出。软件类教材在结构上尚可进行不断地探索与改革, 许多案例都可以用新的思维模式进行编写, 但硬件类课程的教材编写却很少出现新的编写方法。如果要设计一个计算机硬件类产品, 需要涉及几乎所有的硬件课程内容, 目前从总体上进行统揽的教材非常少, 即便有也缺乏相对的整体性。比如, 在现实教学中, 刚刚将ATX (AT extended) 结构的主板收入教材, 没过两年MATX (Micro ATX) 结构的主板就出现了, 未等教师们反应过来, BTX (Balanced Technology Extended) 结构的主板就诞生了, 发展速度之快往往让教师们措手不及。
(2) 实验器材相对匮乏。
一是资金投入相对有限。由于新器材成本相对较高, 收益甚小, 学校不愿意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二是教师对教具制作不够重视。制作一个计算机教具模拟环境, 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这两者都制约着教师对教具制作的动力, 导致教学中实验器材的相对落后。
2 《微机组装与调试》课程教学改进措施
2.1积极创造硬件教学环境
(1) 加大教学资金的投入。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在计算机硬件教学中学校的支持与大量资金的投入是关键。没有良好的硬件基础, 教学基本上是纸上谈兵。因此, 在硬件课程的实验设施上投入的资金多少, 是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的关键。
(2) 鼓励教师开发制作新的教具模型。
计算机硬件知识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研究和制作新的教学模型, 是作为一名优秀的教授计算机硬件教师的必备条件。开发和制作新教具模型, 不仅需要学校政策上的支持, 也需要教师们立足岗位, 不断创新与开发新的适应当前形势下的教学用具。
(3) 及时更新教材。
教材的及时修订、更新是非常重要的, 这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只有向学生传授最新的知识信息, 才能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学以致用。
2.2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如果要培养一流的学生, 就必须有一流的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是关键。对于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而言, 教师要教好学生, 首先自己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以适应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此外,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需要有计算机硬件产品的开发经验, 对整个硬件产品开发的全过程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最好能有计算机硬件工厂、公司合作的实际工作经验, 这样才能把一些抽象的理论变成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计算机硬件产品。高等教育教学与基础教育教学的区别之一在于高等教育必须和科研、产品开发相结合。一方面科研开发是高校教学创新的基础;另一方面高校教学及教学创新本身也是一种科研。因此, 优秀的教师必然是一个有创新研究成果的科研人员, 而不仅仅局限于上课。
2.3提高学生兴趣及动手能力
(1)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没有兴趣, 学生学习就很被动。在现实教学中, 教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阐述该课程的重要性与实用性, 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即使部分学生仍然提不起兴趣, 至少也让他们明白该课程的重要性。
(2) 密切联系当今就业形势。
对于学生来说, 学以致用才是关键, 如果学习的东西, 刚刚学完就发现已落伍于社会, 这是大家所不愿看到的。因此, 在现实教学中, 教师要及时跟进社会市场形势, 适时地将现实社会中急需的新技术、新硬件部件给学生们讲授, 让学生们一出校门便可以直接胜任新的工作岗位, 这样学生的兴趣才会大增。
(3) 加大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很多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后, 给人的感觉是理论较强而实际操作生疏, 其主要原因是在教学中实践少、练习少, 导致学生的自主开发能力较弱。如果不在学校充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就会心里发虚、畏手畏脚, 不敢尝试新技术的开发任务, 难以胜任新产品的研发工作。
3结语
综上所述, 《微机组装与调试》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如何完善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一个长期和系统的工程, 需要多方面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姜庆伟.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电脑学习, 2011 (42) .
[2]张友俊.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探索[J].高校招生:理论与研究, 2010 (2) .
[3]张仁朝.高职《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与认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28) .
[4]王常亮.高职微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时代, 2009 (9) .
[5]葛文龙.《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9 (7) .
舞台音响设备的调试技术研究 第8篇
一、针对舞台音响设备进行音响设备调试的技术
现代舞台音响设备包括信号源和信号处理设备、功率放大器、扬声器等,电子技术、数码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等都会在音响设备运行中被应用,由此可见现代舞台音响设备具有高科技含量,而针对舞台音响设备进行调试主要是针对其各组成部分性能、特点等,保证其整体处于最佳状态,为舞台呈现出理想的音响效果,例如调试伴奏通道,需要现场播放存储舞台所需音乐的CD,调试人员将调音台分路推子推至 -6d B,或根据现场声音情况进行调整,然后调试人员移动不同位置感受音响效果,并根据所获得的立体音像、乐曲品质等进行反复的音量调整和音质补偿,直至歌声清楚、有力度、美感为止[1]。调试话筒通道,调试人员应准备两个或两个以上话筒通道,然后针对话筒反应灵敏度、音色、混合比等进行调试,首先将话筒摆放在舞台需要的位置,然后将调音台分路推子推至0d B,然后针对话筒表现调整GAIN,直至分路峰值电平指示灯有闪动迹象、系统进入临界啸叫点为止,在此调试活动结束后,可以确定话筒通道的灵敏度,再将GAIN调整至3d B,反复调整补偿回路直至音响发出声音圆润、丰满,能够满足舞台效果为止等。
二、针对演出场地进行音响设备调试的技术
音响声音效果会受到声音反射和共振的影响,而舞台场地的不同必然导致这两种因素发生变化,所以针对演出场地进行调试的过程必不可少,例如室外或露天舞台由于位置空旷,声音聚合能力差,通常需要将声音调大,而室内虽相较于室外对声音的聚合能力更强,但由于建筑材质存在差异,也不能千篇一律,所以调试人员应根据舞台现场情况进行音响设备布局,并针对现场音响效果进行反复调试。由此可见,针对场地进行音响调试对调试人员的调试技术和经验依赖性非常强。例如,调试人员在进行音箱位置定位时首先应根据过往经验将其布置于以舞台为中心左右两侧靠前的位置,然后调整音箱摆放角度,保证其能覆盖整个观众席,保证每位观众的收听效果,为避免人体吸声,音箱应根据现场观众席布局适当地调整高度,如果处于室外可以使用吊装形式,或专用的有源音箱,若在室内考虑墙面反射低频的性能,应适当地加大扩声响度等,在反复调试的过程中为观众带来理想的音响舞台效果[2]。
三、针对舞台表演内容进行音响设备调试的技术
不同表演内容的舞台需要不同的音响效果,调试人员在音响设备调试过程中必须针对具体的表演内容进行音响设备调试。所以调试人员不仅要在音响调试方面具有专业的技能、丰富的经验,还需要对不同舞台表演形式有一定了解,从而与观众产生共鸣,所以音响调试的过程中应着重注意声音品质是否清晰、逼真;舞台戏曲,在表演的过程中主要追求历史故事、英雄人物等所处的意境,所以在音响调试的过程中应着重考虑声音的现场效果能否起到渲染、突出情感变化的作用等;而舞蹈舞台,对声音的动感、节奏、韵律等有较强的依赖,所以调试人员应在这方面着重考虑。
四、针对舞台表演者进行音响设备调试的技术
音响设备对表演者的表演风格有极大的影响,不专业的音响设备调试只注重观众所听到声音的清晰度,而忽视其声音品质,导致观众对表演者的声音差异不能有效区分,这对于表现表演者个体艺术风格具有较强的障碍,所以舞台音响设备调试还应针对表演者进行调试。例如表演者是主持人,考虑到主持人自身声音品质清晰、流畅,根据混响时间调整距离,对声音较低的主持人可近距离拾音,而为避免男性主持人的喉音和女性主持人的气息声带噪音影响音响效果,可在调试台处对低于100HZ时根据现场情况衰减,并在5至7k HZ频段将分路提升3d B;对于某些声音被观众所熟知,具有个人声音风格的表演者,音响调试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是否能够真实并有所突出地表现出表演者的声音风格[3]。
五、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音响调试程度与舞台表现效果有直接关系,其调试过程不能单纯以音响设备自身或舞台表演内容为对象,需要综合考虑与舞台调度相关的因素,由此可见音响设备调试技术需要建立在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的基础上,不能盲目进行。
摘要:随着人们对艺术欣赏标准设定逐渐提升,舞台调度与构建的难度逐渐增大,舞台对灯光、音响等设备的依赖程度逐渐加大,舞台设备调试不再单纯作为舞台构建手段,而以舞台艺术创造手段的形式逐渐被深化,本文针对舞台音响设备自身、舞台设置场地、舞台表演内容、舞台表演者四个方面对舞台音响设备调试技术展开分析,为舞台音响设备作用的充分发挥作出努力。
汽轮发电机的安装与调试研究 第9篇
汽轮发电机是指与汽轮机配套的发电机。为了得到较高的效率, 通常采用为3000转/分或3600转/分。要想降低由于离心力而导致的不利现象, 高速汽轮发电机转子直径一般做得比较小, 长度比较大, 即采用细长转子。因为材料强度的关系, 所以转子直径会受到严格的控制, 尤其是在3000转/分以上的大容量高速机组必须进行严格限制, 一般最大限度是不能超过1.2米。当转子本体长度直径达到6倍以上时, 由于转子本身的长度受到临界速度的限制, 因此, 转子的第二临界速度将接近于电机的运转速度, 运行中可能会产生很大的震动。所以必须严格限制大型高速汽轮发电机转子的尺寸。在10万千瓦空冷电机转子尺寸已经达到上限的时候, 必须增加电机容量, 以增加电机的电磁负荷来实现, 因此必须加强电机的冷却。一般情况下, 5到10万千瓦以上的汽轮发电机都采用氢冷或水冷的冷却技术, 因为这两种技术稳定性效果比较好。
2 关于安装的具体步骤
2.1 前期准备活动。
施工安装前, 必须仔细查看这次施工的主要相关资料, 熟悉掌握正确的安装顺序, 并对安装设备及其资料进行核实,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认真贯彻执行“施工验收规范”的有关各项规定, 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以保证施工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2.2 做好复查活动。
(1) 结合土建方的信息等数据, 对于基础的高度和大小等开展综合化的测试活动。 (2) 认真的查看基础的下沉现象。 (3) 要认真的处理基础等处存在的杂物。要保证地角脚的螺栓是竖直的。而且要合乎其中心线。
2.3 合理的设置垫铁。
第一, 当材料的强度超过十分之七之后, 就要积极地开展安装活动, 结合规定来放置垫铁。第二, 在其上抹上一些红丹粉, 进而认真观察, 分析其连接的状态, 对于那些接触区域超过二分之一的, 当使用手来压住垫铁的时候, 要确保其不会存在翘起来的现象。第三, 当垫铁设置好以后汽缸正式扣盏前应在各叠垫铁侧点焊, 保持地脚螺栓在螺栓孔内或螺栓套管内四周有不小于5mm的间隙。
2.4 底座架、轴承座及下汽缸就位。
对于最后组装时使用涂料的汽缸水平结合面, 当没有添加涂料的时候, 要结合它的具体状态来分析, 确保其合乎相关的规定。积极地调节轴承等的方位, 设置好横销。在吊装的时候, 要认真的维护气缸, 避免其发生形变问题。
2.5 进行滑销体系的设置。
要对其开展全方位的清理活动, 要确保其不会出现卡涩等问题。对于所有的滑动区域要确保不会存在刺, 如果存在的话, 要对其认真的处理。
2.6 积极地安装轴承。
其分成两个区域, 要先开展下方的, 而且要分析它和底座的配合性是不是好。要查看其接触区域是不是牢靠。要保证轴瓦的下方和底座之间是紧密的连接到一起的。其前面的轴承在最初的时候是有一定的研括数的, 在装的时候, 和电机搭配着开展, 此时接触区域经过处理之后, 其要超过75%。
2.7 进行转子的安装活动。
要将其吊起, 而且要积极的吊装, 调节方向, 放入气缸, 而且要保证轴承等是干净的, 而且在其上浇上一层润滑物质。把其调节好之后, 保证偏差现象控制在许可的区间之中。
2.8 设置调节阀, 对于通汽的区域, 要认真的分析其间隙。
要将其升程和间隙等积极的调节, 对于通气区域的缝隙, 要结合生产单位的信息来开展测试活动。在多种间隙里面, 喷嘴以及动叶间的缝隙是最为重要的, 主要是其关系到机组的运作稳定性, 所以要积极地对其调节。
2.9 汽轮机扣大盖。
第一, 按顺序安装隔板, 转子, 然后盘动转子, 待一切正常后, 方可正式扣大盖。第二, 将翻动过的大盖吊起找好平衡后, 误差在0.15/1000, 再次检查汽缸内部, 没有异常的情况下, 缓缓的将大盖放下。拧紧螺栓和汽缸法兰螺栓。做全面细致的检查, 保证没有任何部件存在缺陷和任何杂物遗留在汽缸内。
2.1 0 积极的设置扣盖等, 在扣盖安装
的时候, 要确保其具有非常好的紧力, 使用压铅措施来查看。在设置盘车设备之前的时候, 要对所有的零件等细致的分析, 对于运动的区域要确保其活动正常, 不过在组装好之后, 使用手动的话, 其应该可以动弹。
2.1 1 具体的安装步骤。
工序: (1) 台板就位及找正; (2) 转子试装; (3) 定子就位初平找正; (4) 穿转子; (5) 初调联轴器中心及初调气隙; (6) 励磁机安装; (7) 压浆换正式垫铁; (8) 联轴器最后找正及精调气隙。
2.1 2 二次灌浆。
当完成了汽轮机组的后动之后, 其位置等不需要变化的话, 就可以开展灌浆活动, 确保其和基础之间有效的连接到一起。
2.1 3 对于辅助装置的布置。结合步骤将一些辅助性的设备装好。要切实的按照规定和图纸等的信息来开展。
2.1 4 汽轮机本体范围的管道安装。
在安装管道时, 冷拉间隙的位置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 不得随意更改。焊接管道时必须严格由焊工进行施工焊接, 焊接过程应该严格按照施焊规程来实施。焊条应有相应的质量合格证, 在使用前应烘干, 焊口经过热处理以后, 对焊接地方用干的石棉绳进行包扎, 为了是使它更好的慢慢冷却。整个安装结束后, 一定要进行水压测试, 其压力值在1.25倍工作压力内, 5分钟之内滴漏, 说明此安装合格。
结语
严格来讲, 汽轮机的安装是一项非常细致精准的工作, 它对前期的准备, 施工的程序, 施工的工艺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与规范。为保证汽轮机组在经济性, 可靠性, 安全性上的有效运行, 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 清洁度:就是必须保证汽轮机内部氢油水系统, 汽缸, 阀门, 导汽管等部件的清洁干净。 (2) 两个“面”:a.滑动面。具体则是台板与汽缸之间的滑动面, 台板与轴承箱之间的滑动面, 汽缸与内部部套之间的支撑面;轴承座与轴承之间的结合面, 推力瓦块与瓦套及推力盘之间的接触面等, 保证机组在动热态环境下滑动自如;b.结合面。具体指的就是各种机械的中分面。如汽缸与内部部分, 轴承箱与轴承部分, 瓦套与密封部分, 发电机端盖与端罩个结合面, 主轴泵与油系统法兰等部分。严格保证机组不漏气, 水, 油, 风。 (3) 三个“基准”:一个是“基础”;另一个是“轴系中心基准”;最后一个是“轴系扬度基准”。这几个基准必须清楚落实, 轴劲的扬度与轴系的标度是什么关系, 轴承的标高0与轴劲扬度0之间的区别与关系, 以及如何通过轴系的高度确定其他的扬度, 找准基准。 (4) 四个“间隙”:膨胀间隙、通流间隙、油隙、滑销间隙等。在做好以上几点要求外, 还要认真做好汽轮发电机组本体和主要辅助系统的安装, 端正态度, 注重细节。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精益求精, 确保电动机安装运行良好。
摘要:对于发电机来讲, 只有做好了安装等活动, 才可以确保其运作稳定。文章分析了其构造特征, 以及安装等的活动内容, 而且指出了一些要关注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汽轮发电机,安装,调试
参考文献
大学生生涯调试能力相关研究探析 第10篇
生涯发展 (Career Development) 生涯发展这个概念最初来源于Havighurst在1953年提出的发展任务之中。它是指个体在其特定年龄阶段所应完成的发展性任务, 如果个体能成功地完成他某一阶段的任务, 则可以获得愉快和舒畅的体验, 并且有利于下一阶段的发展;反之, 则会感到不愉快和受到障碍, 行为不为社会所认可, 并且有碍于下一阶段的发展。本文旨在编制适合大学生的生涯调试力量表, 对大学生生涯调适能力现状进行研究, 了解大学生生涯调适能力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可以为大学生的生涯发展指导提供新的依据。
二、从生涯发展理论探讨大学生生涯发展阶段
1.Ginzberg的生涯发展理论
Ginzberg将人的生涯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包括10岁以前的幻想期 (fantasy) 、11到18岁的试验期 (tentative) 及18岁之后的实现期 (realistic) 。具体含义为:
(1) 幻想期 (0-10岁) 儿童对未来工作想法上的游戏与想象。
(2) 试验期 (11-18岁) 逐渐展开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价值观, 以及对工作的认识。
(3) 实现期 (18岁以后) 能力与兴趣的整合, 价值观进一步发展, 促使生涯选择的特定化, 生涯形态的具体化。这一阶段个体已经逐渐明了具体工作的选择。实际期又可分为探索 (exploration) 阶段、具体化 (crystallization) 阶段和专业化 (specification) 阶段:
(1) 探索阶段:进行实际的探索活动, 试探各种职业机会和可能的选择。
(2) 具体化阶段:藉试探的经验做更进一步的选择, 而进入具体化阶段。
(3) 专业化阶段:依照自我选择的目标, 个人决定投入一项特定的职业, 并开始接受专业的训练和就业准备。
就此理论来看, 大学生的生涯发展属于实现期的探索阶段到具体化阶段, 即进行各种实际的试探活动和可能的选择, 并进一步作出明确的生涯方向选择。这也显示出生涯探索的能力会对大学生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三、大学生生涯发展现状
台湾学者田秀兰 (1997) 对台湾大专生生涯决定问题的研究中发现, 大学生会因年级的不同生涯辅导需求。大一新生除了自己所就读的专业外, 应该对整个外部职场环境有概括的了解;大二学生应对自己的生涯发展作出一个规划, 一方面可通过职业心理测评对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特质方面有清楚的认识, 另一方面能对职业世界做更多的探索;大三学生在经过之前的的探索, 学生对所处的环境与个人特质已经有一定了解, 此时学生可以开始接触自己有兴趣的职业领域;而大四学生处于开始准备毕业于投入职场的阶段, 应让自己具备进入就业市场所具有的条件和资格。
国内学者施国春 (2006) 对大学生生涯探索的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生涯探索行为的总体趋势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断加强的, 符合了大学生职业生涯探索和心理的发展规律。但是具体到大学生对自我认知的探索方面, 却发现其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呈现了下降的趋势, 说明大学生还缺乏对生涯探索和生涯规划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也没有学会怎样进行生涯探索, 他们的生涯探索还处于一种自发和下意识的状态, 自我评价存在盲目性的特点。而在对外部环境探索、信息搜集和整合, 构建自己对环境的认知评价系统方面, 我国大学生的能力显得尤为不足。
李亚真 (2005) 对中国大学生生涯发展的研究显示, 大学生生涯发展的总体水平不是很高。大学生主要处于对生涯发展的探索之中, 具有较合理的信念, 但生涯计划性不高、缺乏完善妥当的人生规划且容易感受到消极和困惑。可以概括为大学生面对生涯发展, 在态度与行动上还不能达到很好的整合。
罗艳珠等 (2003) 对高职生生涯确定水平的调查表明, 即将踏入社会的高职毕业生中有40%的人不知到自己的未来五年计划, 有约50%的学生不知道规划自我生涯的方法与步骤, 有近一半的学生不能自主决定将来的职业目标。相对而言, 专业性越强, 择业目标就相对集中, 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也就越确定。
刘夏亮 (2005) 的调查表明, 当代大学生已经普遍认识到了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但并不能将认识很好地转换实际行动, 清楚自己未来几年生涯发展计划的大学生仅占50%, 但仍有36%的大学生对此问题不清楚, 14%的人完全没有考虑。
韩菁菁 (2008) 研究发现在应对择业障碍上, 仅有1.2%的人报告从未体验到择业障碍, 46.8%的人报告感知到较轻的择业障碍, 50.9%的人报告感知到较严重的择业障碍, 而0.8%则报告体验到极为严重的择业障碍。大学生不仅感知到在就业市场形势上存在较多的障碍, 他们对这些困难的应对信心也相对较弱。
以上的相关文献显示, 当前大学生的生涯发展并不理想, 在生涯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难题。我们处于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多元化发展时代, 社会进步日新月异, 职业流动性和变动性增大, 身处这一时代的大学生如何让自己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在毕业之际顺利的与社会接轨, 将是他们在大学阶段面临的最重要生涯发展任务。
四、生涯调试力的研究现状
生涯调试 (career adaptation) 的概念是基于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中生涯成熟 (career maturity) 的概念发展而来的。
Savickas (1997, 2005) 提出的生涯调试力模型是一个多元模型。一些研究只调查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就各个因素单独进行考察。也有学者 (Petter, 2009) 认为在使用这一多元模型时, 应明确各独立层面之间的关系和性质, 将其作为整体进行考察。
国外很多对大学生或高中生展开有关生涯调试力的研究表明, 生涯调试涉及到性别、年龄、生涯经历等方面 (Patton&Creed, 2001) 还有研究表明生涯调试的影响因素包括生涯决策自我效能感、人格特质, 父母行为方式及影响等 (Robitschek, 1999;Betz&Klein Voyten, 1997;Kracke, 2002) 。目前比较突出的研究热点是对生涯调试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如Maureen和Meredith在2004年对美国高中生生涯调试力的研究中, 通过相关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 表明了来自家人、老师和朋友的社会支持对个体生涯调试有显著的正相关, 而且不同的影响因素对生涯调试的不同方面影响作用也不一样;Greed, Fallon和Hood (2009) 研究表明生涯调试的自我探索与个体焦虑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且生涯调试力的各二级维度变量之间存在相互内在关联的 (Petter, 2009) 。
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采用的是横断数据, 也有少部分学者对生涯调试如高中生进行追踪调查 (Andreas Hirschi, 2009) 考察影响生涯调试的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关联和生涯调试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当前台湾及香港的学者已经逐步开展对生涯调试力的本土研究, 而在中国大陆尚缺乏与此相关的学术研究。林继伟、黄小芬、邱春兰和蒋琳琳 (2007) 以质性研究方式, 采用结构式访谈来评估个体的生涯调试力 (吴淑婉, 2007) 。余民宁 (1998) 参考Savickas (1997) 提出的理论编制了《生涯适应力研究量表》, 但是针对Savickas (2005) 提出的更完整的生涯调试力结构模型一直未有国内学者编制中国大陆本土化的生涯调试力量表, 这亦是本研究开展的主要目的。
五、结语
由于生涯发展教育在我国大陆刚刚起步, 尚属一个较新的领域, 很多问题我们还没有深入地研究, 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考, 目前还未有科学有效的测量工具。本文通过对调适能力的初步探究, 引起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调适性问题的关注和探讨, 为今后开创大学生生涯调适能力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摘要:在社会经济日益市场化、就业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 部分缺乏生涯调试能力的大学生会因为不具备合理的生涯发展意识和调适能力而无法对未来做出合理的规划。本文三个角度分析调试生涯, 并且考察调试生涯对大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生涯发展,生涯调试,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1]Achebe.C.Assessing the vocational maturity of students in the east central state of Nigeria.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982, 20 (2) , 153-161.
[2]Areher.C.Real educational equity:A one—System approach.Journal of Negro Edueation, 1983, 52 (4) :375-377.
[3]Baumeister, R.F., Vohs, K.D. (2007) .Self-reguation, ego depletion, and motiation.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 1, 115-128.
[4]邓碧会, 邓维.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状况及相关对策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008, 13:64-69.
[5]范成杰.城市居民个人背景与职业适应性研究—以杭州市为例.社会.2006, 245:98-111.
[6]范瑞文.自我学习辅导团体对于大学生辅导效果的研究.彰化师范大学辅导与谘商研究所.硕士论文.2002.
变电所电气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变电所;电气设备;安装调试
作者简介:黄前卫(1973-),男,陕西乾县人,宁夏送变电工程公司变电工程处,工程师;李文荣(1978-),男,宁夏银川人,宁夏送变电工程公司变电工程处,助理工程师。(宁夏银川750004)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9-0143-02
电力系统是最庞大、最重要的工程系统,主要是由发电系统、输电线、变电所以及配电系统组成,其中变电所是进行配电和变电的中心场所,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变电所电气设备的各个系统的安装和调试以及维护工作。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保证变电所电器设备的安装质量和安全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一、电气设备的安装
1.前期准备
在进行电气设备安装时,首先应该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由电气设计人员对安装的设备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电气设备的设计准备、施工准备、竣工验收以及调试和维修等一些内容。在前期准备的工程中,应该准备齐全施工中所用到的各种资料、图纸等,保证电气设备能够安全可靠运行。
2.变压器的安装
电力变压器的安装是复杂并且非常重要的过程,必须运用专门的安装工艺、专业的装置、运输设备和仪器仪表。在进行变压器安装时应该根据变压器的结构特点进行安装确定,并且应该注意检查高压线包是否有移位或者损坏的情况,高压的绝缘子是否有损伤或者碰擦的情况。对于大型的变压器,由于体积比较庞大,所以应该选择索具进行安装,在施工前应该注意变压器的放置地点以及放置方式是否符合要求,施工的过程中,应防止杂物落入到变压器的筒体内,注意变压器的接地可靠,保证安全,变压器的本体应水平放置,误差允许2%,变压器的垂直度允许误差为15°。根据变压器的要求安装之后还需加装变压器的隔振器。[1]
3.电力电缆的安装
应该根据要求从敷设、安装两个方面考虑电力电缆的安装。电力电缆在敷设的过程中,要注意电缆的型号规格是否符合要求,电缆的芯线是否受潮,图纸是否设计合理。在敷设的過程中,注意敷设时的温度最低不能低于零度,为了防止受潮,户外的电缆端头固定加罩,电缆弯曲程度和电缆外径比值不应小于油浸纸绝缘的电力电缆铅包的15倍、铝包的25倍。[2]
4.母线的安装
母线的安装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直接影响施工的进度和电力设备的安装质量,所以不能忽略。在安装母线的时候,需要对母线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如进行矫正、煨弯并且还需要一些特殊的工具,比如母线校正机、立弯机、平弯机等,这些特殊的工具在市场是购买不到的,必须自己制作。对于较硬的母线,在拉运的工程中可能导致母线变形、弯曲,如果少量弯曲还可以运用手工进行校正,但是大量弯曲时则应制作矫正机校正母线。在安装之后每隔半年到一年要对母线绝缘子进行清理,对于各种型号的线夹每两年进行紧固检查。
5.隔离开关的安装
在安装隔离开关时,必须要满足安装的额定电流以及短路电流的动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并且要求操作灵活,安装时注意操作装置和连杆的传动机构在运动的过程中,不允许有间隙或者任何的框量。隔离开关的安装地点应该选择在断路器的电源侧面、电缆和架空线的连接处,分支线的T接处以及架空线和用户电源电缆的接触点。安装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用力过大导致齿轮的啮合不好从而产生三相电流的不同步状况。还应注意隔离开关的动静触头是否良好,并且同时需要对动静触头涂润滑油,保持表面的清洁,从而避免电弧或者卡涩的现象。[3]
6.断路器的安装
在进行断路器的安装时,应检查断路器的绝缘外壳是否有裂损的现象,检查断路器的手柄、信号指示以及电路的分合状态是否良好,还应对断路器的三相灭弧装置进行检查,看其是否符合要求,并且观察断路器的指示是否在分开的状态。
二、电气设备的调试工作
1.变压器的调试
对变压器的调试主要是测量变压器绕组的直流电阻,三相变压器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2%,线间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1%。检查所有的变压比是否与制造厂的铭牌上的值相符合,变压器的三相接线应该符合设计的要求以及铭牌上的要求,其中变压器的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产品出厂值的70%。
2.电力电缆的调试
对电力电缆进行调试时,要在一定时期内进行检查,在每年的春秋两季对电缆的终端头进行调试、检查,要把电缆上的油污、尘土清理干净,对绝缘套管进行检查,看其是否有损坏的现象,接头处是否有流油、流胶、过热的情况。每周对电缆进行巡视,对损坏或者丢失的标桩、盖板进行修补,电缆周围的动土应该由专人进行监护,防止人们挖出击破,导致人身触电的情况发生。在电缆的两端以及与其他设备的连接头处应用干净的棉丝白布擦干净油污、灰尘,这样检测绝径电阻或者进行预防性试验时才能够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
3.母线的调试和维护
在对母线进行调试和检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配电设备的导线金具以及接头是否有损伤,金具是否光滑,接头是否有过热的现象。首先检查母线以及金具的接头是否紧固,如有问题应该及时修整。再检测母线接头处是否有发热的情况,看母线的涂漆或温度片有没有变红的现象,也可以运用红外线测温仪检测母线的接头处的温度是否良好。如果检测的裸母线以及接头处的温度大于70°、有银覆盖层大于95°时,或者闪光的焊接点大于100°时,应该减少负荷或者停止运用,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进行。[4]
对母线的检测中,还要在半年至一年内清扫母线或者绝缘子,特别是一些环境恶劣的地方,应该增加清洁的次数。在对母线进行维护的时候,结合电气设备进行检修、调试,及时更换有锈斑的零部件或者螺栓,涂刷防护油漆,保证完整性和安全性。
4.隔离开关的调试
在对隔离开关进行调试时,在第一次操作隔离开关时应慢慢地进行合闸或者开闸,在合闸的过程中注意观察隔离开关的侧刀有没有撞击的情况,如果有撞击的现象则要调整隔离开关触头的位置,使触刀能够恰好插入触头,触刀插入触头的深度要刚刚好,不应该小于宽度的90%。为了防止冲击绝缘子的端部,也不应使触刀插入触头的深度过大,触刀与触头的底部应该有3~5mm的间隙,如果不符合要求,要调整连接头或者连杆的长度,或者调节开关轴上的螺丝,从而改变轴的旋转角度进而调整触刀插入的深度,使接触的情况符合要求和规定,一般接触表面的宽度不大于50mm时,其接触的深度不应超过4mm;接触面的宽度不小于60mm时,其接触深度不应超过6mm,保证隔离开关能够安全操作。
5.断路器的调试
在检查断路器时,重点检查断路器的外壳是否有损坏或者裂痕,检查断路器触点的分闸和合闸的同期性,并且测量断路器的分合闸的时间以及最低的动作值是否符合要求,断路器的信号指示与电路的分合是否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对电气设备在安装的过程中和安装结束之后进行的调试,必须通过检查所有的设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根据电力企业的要求和变电所的工作实际对电气设备进行调试,调试的电气设备能够在正常情况以及过度的工作情况下正常工作。为了能够使调试工作顺利进行,必须要求调试人员具有一定的电力知识,能够看懂图纸的资料,了解电力设备现场工作的情况,熟悉电力系统的接线装置。除此之外,还应该根据电力企业的有关规定和操作规范进行调试,并制定一定的调试方案和调试的计划,对于不同的电气设备制定不同的调试方案,从而可以有效保证变电所电力设备能够安全可靠运行,减少维修的时间,提高经济效益。[5]
三、变电所电气设备的维护
在变电所,不仅要注意电气设备的安装以及调试,而且要注意电气设备的维护。对电力设备应该制定相关的规定和制度,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工作,在检查和维护的过程中必须在断电的情况下进行作业,并且悬挂停电的标志牌,保证人员的安全。
在变电所电气设备的调试和维护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电气设备的管理制度,保证工作能够有效开展。在调试和维护的工作中,如果发现问题应做好记录并且及时汇报、进行修理和维护,从而保证变电所的电气设备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经济效益。[6]
四、总结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力企业的不断进步,变电所电气设备也随之得到快速发展,电气设备的体积将会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多,保护装置也从传统的继电器向晶体管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提高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
变电所的电气系统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工程系统,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直接影响变电所的电气设备能否正常工作。为了使电气设备能够正常工作,防止电气设备的损坏以及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必须在安装以及运行前对变电所的电气设备进行调试。总而言之,在电气设备安装和调试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电力企业的规定和施工工艺进行安装、调试以及维护,保证电气设备能够正常运行,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汤恒.浅述变电所电气设备的安装与调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3).
[2]叶世林.关于变电所35KV及以上电气设备安装及调试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9).
[3]阮家杰.对电气工程安装及施工配合问题的探究[J].科技资讯,2009,(9).
[4]覃勋.35kV配电设备安装调试的常见问题分析[J].价值工程,2010,29(30).
[5]周国伟.变电所中电气设备安装及调试维护探索[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9).
[6]王春燕,董宝华.浅谈牵引变电所电气安装工程项目的施工部署[J].科技信息,2010,(19).
(责任编辑:刘辉)
调试研究 第12篇
本文就注水井测调联动技术调试中如何确定水嘴大小进行理论探讨, 推导注水压力、流量、水嘴尺寸三者的关系, 解决测调联动方法调试合格后水量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2 注水压力、流量、水嘴尺寸三者关系理论推导
2.1 确定目的层位配注条件下的压力
以通过配水器出水孔中心的水平面0-0为基准面, 取1-1到2-2断面之间的流段, 建立能量方程:
2.1.1 确定能量方程中各参数的值, 求出p2的大小
通过参数确定, 公式 (1) 化为:
则目标层位处压力p2为:
井口压力p井口为:
2.1.2 确定配注条件下的压力p2配
在调试水嘴前先测两张检测卡片, 利用公式 (3) , 计算出该层位在吸水量分别为Q2121、Q2122情况下的压力下p2211、p2212, 绘制吸水指示曲线可得目的层位达到配注时的地层压力:
2.2 确定目的层位配注条件下注水压力、流量、水嘴管径三者关系
根据方程 (2) 建立配注条件下的能量方程:
化简得水嘴管径、压力、流量三者关系公式:
3 水嘴大小的计算方法与调试方法的确定
3.1 水嘴大小的计算方法
(1) 水嘴调试前, 先测两张不同注水量下卡片, 得出两次全井水量Q1212、Q1212及两次各层吸水量Q1221、Q1222, 并录取两次井口压力p11、p112。
(2) 利用公式 (3) 计算出各层位两次不同吸水量下 (油套环空间) 的压力p211、p212。
(3) 用获取的数据Q122 1、Q122 2及p121、p122, 用公式 (5) , 计算出配注条件下各层 (油套环空间) 的压力p2配。
(4) 计算各层吸水指数的值。k值越小, 表示该层位吸水能力越差。
(5) 根据水嘴调试“求大不求小”的原则, 以k值最小层为基准层, 水嘴放至最大, 用公式 (4) 计算吸水指数最小层位配注条件下的井口压力p井口配。
(6) 利用 (3) 中计算出的其余各层 (油套环空间) 的压力p2配, (5) 中计算出的井口压力p井口配, 再利用公式 (6) , 计算出其余各层配注条件下的水嘴大小。
3.2 调试方法的确定
(1) 用编写的软件计算水嘴大小。
由于求水嘴大小的计算过程较复杂, 采用编写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下列界面中输入全井和各层水量、井口压力、配水器深度, 即可自动计算出水嘴大小。
(2) 根据水嘴大小查表确定水嘴调节时间。
4 应用效果
2012年5月开始在采油B厂16个测调联动班组采用该方法进行分层调试试验, 现场试验95口井, 一次性调试成功 (即24小时后重检合格) 67口, 成功率68.5%, 与尝试性调试法相比, 一次性调试成功率提高5.7个百分点, 平均单井调试用时由原来的23.5小时缩短到22小时, 缩短1.5小时, 单井测试效率提高6.4%。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