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短文范文第1篇
习作目标:
1.了解发言稿的一般写法。
2.能根据具体需要,具体情境,写一份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的 发言稿。 习作难点:
根据具体需要,具体情境,写一份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的发言稿 教学设计: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说说你听到过的最精彩的、印象最深的发言。
2、今天,我们要学写发言稿,想一想你在哪些场合需要准备发言稿。 (竞选班干部,运动会上代表运动员发言,领奖时发言等)
二、明确情境,试写发言稿
1、假如班里要改选班干部,你打算竞选班长,怎么来写发言稿呢?
2、讨论:这份发言稿,至少要说明白什么? (1)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要竞选什么职位
(2)要讲清楚自己的优势:如我为什么能当班长。
(3)要讲清楚我的打算:如我当班长会怎么做,如果竞选失败的话又会怎么做。
3、尝试写一份竞选班长的发言稿。
三、共同评议,修改发言稿
1、同桌相互读读各自写的发言稿,相互探讨,提出修改意见。
2、选择三位同学的发言稿,展示评议。
(1) 评议标准:有没有把意思表达清楚,即有没有说清:“我要竞选班长”、“我为什么能
1
当班长”和“我当班长会怎么做”。
(2) 评议过程:一项一项的对照,同时评价语言是否通顺。
3、各自根据评议的要求修改自己写的发言稿 板书设计:
写发言稿
(竞选班长)
(1) 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我要竞选班长。 (2)要讲清楚自己的优势:我为什么能当班长。 (3)要讲清楚我的打算:我当班长会怎么做。 第一次习作
教学内容:观察校园里的一处景物 教学目标:
1、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
2、引导观察,指导表达,让学生围绕特点,写具体。
3、在评讲中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用好词,写佳句,有顺序) 教学重点:
引导观察,指导表达,让学生围绕特点,写具体。 教学难点:
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 教学过程:
教师导入:我们校园里,有很多景点,同学们虽然每天生活在校园中,但不一定留意了。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都有几处景点? 学生反馈,教师训练学生有条理地说话。
2
教师引导学生挑选自己愿意去观察的景点:如果老师让你去观察一处景点,你想去观察哪一处?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观察一处景点,我们总是要通过眼睛和大脑抓住它的特点来。在观察中,抓出事物的特点,我们的两篇课文给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写桂林的水,作者抓出三个特点,分别是;写桂林的山,作者又抓出三个特点,分别是;写金华的双龙洞,作者给每处景点都抓出一个特点:外洞;孔隙;内洞。抓住事物的特点,并不复杂几个字几个词,足矣!同学们,咱们去观察景物,主要的任务是什么?
学生表述,教师教会学生对于一处景点,如果整体把握不了,要能分角度观察它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日记本上制作观察记录卡,比如: 特点:______
______
______ 教师小结:
(1)观察得越仔细,特点抓得就会越准确一定要做好这个观察记录,能不能做好呢?
(2)按观察对象分组列队,强调观察纪律,外出观察记录。
(3)集合,整理观察记录,布置作业:写作文底稿,检查观察记录逐个解散。 第二次习作
习作内容:说说我的心里话。 教学目标:
1、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
2、引导观察,指导表达,让学生围绕要点,写具体。
3
教学重点:
让学生围绕要点,写具体。 教学难点:
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 教学过程:
1.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说说我的心里话。什么叫做心里话?读一读课本31-32页习作部分的一段话,看课文中是怎么定义心理话的?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表述,指导减缩语义:心里话就是内心真实的想法。
3.过渡:心里话,一定要真实,要以诚待人,不能说假话。 4.学生表述,教师努力拓宽学生的话题,拓宽学生的思路。
5.过渡:同学们说得都是心里话听得出来,你们的话都是真话,不虚伪,这就很好了。老师觉得美中不足的一点,就是你们把心里话没有说明白,老师听了也纳闷。比如说吧怎么才能把心里话说到让人听了不纳闷的程度呢?你想到什么方法啊? 6.学生表述,启发学生用举例子、说事例的方法把心里话说明白。 7.小结:(1)写作格式:书信;(2)写作技巧:心里话+具体事例。 8.学生完成作文底稿,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第三次习作 教学内容:
我的发现。 教学目的:
1、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引导观察,指导表达,让学生围绕要点,写具体。
2、在评讲中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用好词,写佳句,有顺序)
4
教学重点:
引导观察,指导表达,让学生围绕要点,写具体。 教学难点:
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围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个主题,进行了口语交际。这节课,我们要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究竟要求写什么呢?听老师读一读课本49页习作部分的一段话,想一想:究竟要写什么?
二、学生表述,教师指导减缩语义:发现、经过或者心得,解释心得。
三、拓展习作思路。
1、过渡:不管是写发现,还是写经过,或者是写心得,首先必须写一样东西,你说需要写什么?
2、学生表述,教师拓宽学生的思路:先写事儿,最后再写一点发现、启示或者心得。
3、例文引路:
(1)范读例文《蜘蛛织网的秘密》
(2)分析:小作者是抓住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3)学生发表意见,总结写法。
4、学生拎出关键句子,小结:抓好这两句话,你就能写好这一篇作文。学生完成作文底稿。
四、指导习作。
重点指导习作能力差的同学:如何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把句子写通顺。
五、课堂小结。
反馈学生在草稿中存在的问题。
5
第四次习作 教学内容: 习作看图作文。 教学目的:
1、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
2、引导观察照片,指导学生表达清楚自己的所见所想,围绕要点,写具体。
3、通过习作,树立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观察照片,指导学生表达清楚自己的所见所想。 教学难点:
充分发挥想象,把内容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习作。
1、教师板书两个词语:观察
联想,学生齐读。
2、教师导入:“观察”这个词语好理解,说明白点儿就是“看到了什么”;“联想”这个词语,如果说明白一点是什么意思呢?由这个物体想到与它相似的物体,比如看见一个红苹果想到一个红太阳,这就叫联想,由这件事想到与相关的事就叫联想,由这个人想到与他相关的人就叫联想。这节课,我很想看一看同学们观察和联想的本领到底怎么样?
3、揭示内容:请仔细观察书中一张老照片,你“看到了什么”?
二、学生交流汇报习作材料。
1、学生表述,注意规范学生的表述:(1)我看到了一个_____的婴儿;(2)我还看到了__________。
6
2、讲述:这张老照片让我们看到了一些东西,但是它模糊的画面也掩盖了一些东西我们看不到。记载这一段历史的文字告诉我们,现场,不仅有木板,还有浓烟,还有鲜血。你能用“到处到处到处”这样一个排比句描述一下这个婴儿当时身处的环境吗?
3、学生表述,教师顺势引导其说一段话:课本上有这样一张老照片。
4、过渡:你知道“发生了什么”吗?学生简单表述,教师提示学生说清楚时间、地点、主要事件。
三、讲解照片相关事件。
1、学生完整表述事件的原因:是因为1937年8月28日这一天,日本鬼子轰炸了上海火车南站。
2、教师具体描述8•28历史事件:
1937年8月28日下午2时,日机疯狂轰炸上海南火车站。上海原有南北两个车站,"八•一三"以后,北站处于战区,交通完全断绝,南站就成了陆路交通的唯一出口。当时上海及其附近的难民蜂拥而至,争相出逃、南站拥挤不堪。第一批四架日机首先向南站投弹炸死难民500多人。不一会,又有八架日机飞抵南站上空投弹,炸死200多人。车站天桥、月台、铁轨被炸得稀烂,地上满是焦黑残缺的尸体。月台上横七竖八躺满尸体,上面还压着铅皮和木板。广场上很多被炸死的妇女紧抱着无头缺肢的孩子。日机投掷的燃烧弹使车站及站外的外揭旗和郑家桥燃起大火,一时间烟雾弥蔓,哭声四起,满目疮痍,惨不忍睹。上海南站远离交火地区,根本没有军事设施,中军对南站的轰炸,完全是有计划的野蛮屠杀。
3、学生结合文字具体描述一下事件发生后的惨状,增强印象。
4、教师过渡:当时的上海火车南站,根本不是交战区。车站内的人都是平民老百姓,日本鬼子却不管这些,仍然向车站投炸点,屠杀老百姓你对这些日本鬼子,你“想
7
说点什么”?
四、学生习作。
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想有序、清楚地写下来。
第五次习作 教学内容:
学习“口语交际”部分。 教学目的: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练习的兴趣,为本次习作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明确要求:
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8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三、畅所欲言。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
3、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四、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五、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自己最大的收获。
第六次习作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1、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引导观察,指导表达,让学生围绕要点,写具体。
9
2、在评讲中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用好词,写佳句,有顺序) 教学重点:
引导观察,指导表达,让学生围绕要点,写具体。 教学难点:
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围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个主题,进行了口语交际。这节课,我们要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究竟要求写什么呢?听老师读一读课本49页习作部分的一段话,想一想:究竟要写什么?
二、学生表述,教师指导减缩语义:发现、经过或者心得,解释心得。
三、拓展习作思路。
1、过渡:不管是写发现,还是写经过,或者是写心得,首先必须写一样东西,你说需要写什么?
2、学生表述,教师拓宽学生的思路:先写事儿,最后再写一点发现、启示或者心得。
3、例文引路:
(1)范读例文《蜘蛛织网的秘密》
(2)分析:小作者是抓住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3)学生发表意见,总结写法。
4、学生拎出关键句子,小结:抓好这两句话,你就能写好这一篇作文。学生完成作文底稿。
四、指导习作。
重点指导习作能力差的同学:如何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把句子写通顺。
五、课堂小结。
10
反馈学生在草稿中存在的问题。 第七次习作 教学内容: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教学目的:
1、练习人物习作练习,能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及人物品质描写。
2、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能大胆习作,通过典型事例,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
3、语句通顺,中心突出,能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教学重点:
抓住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 教学难点:
语句通顺,中心突出。 教学过程:
一、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人,这节课,让我们把这些人物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二、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通过人物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三、精彩回顾。
1、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里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2、回忆在全班交流时,被老师和同学称赞的同学是怎样说的。
四、习作。
11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要求按照要求写完后自己修改。
五、评议
1、先轻声读自己的作文,把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段落做上标记。
2、与小组内同学互换习作,找一找对方写得好的段落做上标记,并写几句评语;找到对方需要修改的地方也做上标记,并帮助对方修改。
3、再次修改后小组内朗读欣赏,每组推选出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
12
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表
(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表
(二)是要求会写的字,200个,以供复习总结之用。
二、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
13
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0、学会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三、落实教学目标的基本措施: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对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有意义的阅读。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
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通过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
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一个是小林,一个是小东。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
14
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二)、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表现在语文学科中,人教版教科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课与课之间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泡泡语”,教科书努力把对学习的指导隐含在文字背后,教科书通过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学生应该逐步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四、教学重难点
1、了解景物,想象其美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景物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2、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体会人物的品质。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
15
义,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会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5 、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6、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7、通过读课文,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在练习讲课文故事的同时,引导学生丰富的课外阅读,激发读书兴趣。
8、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自然现象中受到有益的启示。
五、教学进度
按教育局指定的教学进度执行
四年级下册作文教学计划
本册习作在“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了8次,作为完整的习作训练;此外,结合课文学习,安排3次小练笔,作为片断练习。8次分别是写校园景、物、事;写自己的心里话;写大自然中的观察和发现;看图写想象;写热爱生命的人和事;写乡村生活的感受;写敬佩的一个人及自由表达。其中,大自然中的观察和发现,热爱生命的人和事,乡村生活的感受,我敬佩的一个人,这四项内容是说、写合一安排;其他四项是说、写分开安排。这8次习作训练有以下特点:
1.拓宽题材范围,给学生习作开辟选择的空间拓宽习作的范围,让学生有内容可
16
写,充分体现在本册习作编写中。在八个选题中,每一个都提供了多项内容的选择,增加学生写的自由度。比如,“语文园地一”的校园写景,写物,也可以写校园中发生的事。 “语文园地二”的写心里话,可以对父母说、对小伙伴说、对邻居说,也可以对其他人说。“语文园地六”,既可以写乡村景物,也可以写乡村生活;对于在城市生活成大的孩子,还可以写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乡村生活及乡村的人和事。“语文园地八”的自由表达,选择的余地更大,可以尽情选择自己想写的内容,写故事、童话、寓言,写自己的希望和梦想,还可以写自己关注的人和事等。这八个专题中,包括有写人、写事、写景物、写生活、写感想、写体会等。每个学生都有内容可写,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
2.写实、想象等多种作文类型为了体现课标提出的“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本册除了内容上拓宽习作的范围,在形式上,也提供了多种习作类型。有写实的,就是自己观察和看到的人、景、事、物;也有写想象的,有看图想象、写童话故事等。写实是为了让学生从生活的真实出发,写出自己的所想、所见、所感、所做,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认识能力;写想象,是为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还有提供材料写作文,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思考、作文,比如,“语文园地五”提供有关热爱生命、救助生命的人和事例,以及自然世界中植物顽强生长的资料,供学生选择使用。
3.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和评改评改和交流,是学写作文、提高习作水平的重要方面。同时,也能促进学生了作文的写作形式。“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本册从这一基点出发,在习作安排中,大都提出了交流和评改的要求,比如,“语文园地二”的写心里话,要求“写完以后可以读给对方人听,再根据别人的意见改一改”。本册侧重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以及其他有明显错误的地方。
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7
1.启发引导,让学生乐写、爱写,对写充满兴趣课程标准中年级提出:“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本册仍然从培养写作兴趣、降低写的难度入手,让学生不受文体、篇幅的限制,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专题学习,让学生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学到的表达方式,运用到习作中去。还可以灵活处理“口语交际”和“习作”部分,可以先习作,后交际;也可以先交际,后习作,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安排,目的是让学生乐写、爱写。在教学上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启发引导,让学生对作文充满兴趣:可以设置情境,启发想象;可以激发生活经验和情感,让学生有话可说,引发写的冲动;还可以引导观察,发现生活情趣,引起学生写的热情和愿望。写的时候,不要有写法上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不受形式的束缚,重在把心中所想、所感及时的写下来,让学生感到写就是倾吐,是件快意的事情。
2.感情真实、内容具体,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写真实、写具体是小学阶段作文的基本要求。在指导时,要鼓励学生如实表达,比如,写敬佩的一个人,可以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观察寻找。习作时,要让学生写真话、写实话、写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和套话。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写具体。此外,要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达,提倡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引导正确的文风。本册的“看图想象”和“编童话故事”是想象作文练习。想象作文同样要鼓励学生真实的想象,而不是不着边际的胡想乱造,老师要引导学生合理的想象。
3.让学生经常练笔,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小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本册内安排了3次小练笔,分别是“想象人物的表现”“读课文后的感受”“想象周围人的议论”。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制情境,寻找写的契入点,让学生有兴趣写、乐于写,比如,《中彩那天》车开走后的情景想象,可以让学生从实际可能出发,想象人物各自的语言、动作和表情。老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时间,随时安排适于学生的练笔内容。“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练习的时间宜短而
18
快。教师不宜拔高要求,当作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来对待。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当作日常要求,鼓励学生随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记在日记本中。
4.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教学中的交流评价主要体现在:写前交流中,互相启发思路;习作后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交流写法,加深对自己习作的认识;讲评作文中,互相激励,提高习作水平。习作的交流评价重在鼓励学生的习作热情和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始终以乐观和愉悦的心情来写作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短文范文第2篇
班别: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ěnɡ
lüè
biàn
lùn
xìn
fènɡ
dǎn
dà
wànɡ
wéi
wéi
bèi
shuān
zhù
tuō
zhù
qīnɡ
chè
jiàn
dǐ
jiě
shì
xuān
bù
ɡù
zhí
shǎnɡ
xīn
yuè
mù
bànɡ
chènɡ
ɡǎnɡ
kǒu
chá
hú
yì
sī
bù
ɡǒu
bà
le
xiù
huā
hūn
dònɡ
rónɡ
wéi
yì
tǐ
chǎnɡ
huī
mò
mínɡ
qí
miào
quán
shén
ɡuàn
zhù
yú
ɡānɡ
xìn
xīn
shí
zú
yí
huò
bù
jiě
lónɡ
yǎ
rén
xiānɡ
pèn
pèn
yí
tài
duān
zhuānɡ
二、比一比,再组词。
傍(
)
格(
)
巷(
)
澈(
)
罢(
)
磅(
)
略(
)
港(
)
撤(
)
摆(
)
辩(
)
违(
)
微(
)
笼(
)
全(
)
辨(
)
围(
)
徽(
)
聋(
)
拴(
)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
(
)心(
)志
(
)(
)不移
坚韧(
)(
)
第七单元练习题
班别: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ěnɡ
lüè
biàn
lùn
xìn
fènɡ
dǎn
dà
wànɡ
wéi
wéi
bèi
shuān
zhù
tuō
zhù
qīnɡ
chè
jiàn
dǐ
jiě
shì
xuān
bù
ɡù
zhí
shǎnɡ
xīn
yuè
mù
bànɡ
chènɡ
ɡǎnɡ
kǒu
chá
hú
yì
sī
bù
ɡǒu
bà
le
xiù
huā
hūn
dònɡ
rónɡ
wéi
yì
tǐ
chǎnɡ
huī
mò
mínɡ
qí
miào
quán
shén
ɡuàn
zhù
yú
ɡānɡ
xìn
xīn
shí
zú
yí
huò
bù
jiě
lónɡ
yǎ
rén
xiānɡ
pèn
pèn
yí
tài
duān
zhuānɡ
二、比一比,再组词。
傍(
)
格(
)
巷(
)
澈(
)
罢(
)
磅(
)
略(
)
港(
)
撤(
)
摆(
)
辩(
)
违(
)
微(
)
笼(
)
全(
)
辨(
)
围(
)
徽(
)
聋(
)
拴(
)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
(
)心(
)志
(
)(
)不移
坚韧(
)(
)自(
)不(
)
全力(
)(
)
(
)(
)无为
半(
)而(
)
集腋(
)(
)
无坚(
)(
)
寸(
)尺(
)
聚(
)成(
)
知(
)而(
)
有(
)无(
)
一曝(
)(
)
鹏程(
)(
)
(
)地微笑
(
)地工作
(
)地邀请
(
)地站着
(
)地画画
(
)地议论
(
)的土地
(
)的年轻人
(
)的菜园
(
)的女像
(
)的感触
(
)的身材
四、填空。
1、他有时
,把金鱼
,像
;有时
,很快地
,仿佛
。
2亚里士多德说错的是
,从这件事中我们知道
。伽利略在
斜塔上做的试验是
,结果是
。
五、下面的双引号有什么作用?用序号选择正确的答案。
①强调
②特殊的含义
③特定的称谓
④讽刺或否定
⑤直接引用
1、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
2、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
)
3、黄河近2000年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
)
4、巨兽和小鸟从表面看来,它们之间是“水火不相容”。(
)
5、大冯对自己的母亲横挑鼻子竖挑眼,可真是“孝顺”啊!(
)
6、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
7、百舌鸟和金黄鼠是一对“好朋友”。(
)
自(
)不(
)
全力(
)(
)
(
)(
)无为
半(
)而(
)
集腋(
)(
)
无坚(
)(
)
寸(
)尺(
)
聚(
)成(
)
知(
)而(
)
有(
)无(
)
一曝(
)(
)
鹏程(
)(
)
(
)地微笑
(
)地工作
(
)地邀请
(
)地站着
(
)地画画
(
)地议论
(
)的土地
(
)的年轻人
(
)的菜园
(
)的女像
(
)的感触
(
)的身材
四、填空。
1、他有时
,把金鱼
,像
;有时
,很快地
,仿佛
。
2亚里士多德说错的是
,从这件事中我们知道
。伽利略在
斜塔上做的试验是
,结果是
。
五、下面的双引号有什么作用?用序号选择正确的答案。
①强调
②特殊的含义
③特定的称谓
④讽刺或否定
⑤直接引用
1、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
2、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
)
3、黄河近2000年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
)
4、巨兽和小鸟从表面看来,它们之间是“水火不相容”。(
)
5、大冯对自己的母亲横挑鼻子竖挑眼,可真是“孝顺”啊!(
)
6、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
7、百舌鸟和金黄鼠是一对“好朋友”。(
四年级语文下册短文范文第3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内容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2、桂林山水
3、记金华的双龙洞
4、七月的天山 语文园地一
第二单元
5、中彩那天 6*万年牢
7、尊严
8、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第三单元
9、自然之道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1、蝙蝠和雷达
12、自然的启示 语文园地三
第四单元
13、夜鹰的歌声
14、小英雄雨来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语文园地四
第五单元
17、触摸春天
18、永生的眼睛
19、生命生命 20、花的勇气 语文园地五
第六单元
21、乡下人家
22、牧场之国
23、古诗词三首
24、麦哨 语文园地六
第七单元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6、全神贯注
27、鱼游到了纸上
28、父亲的菜园 语文园地七
第八单元
29、语言两则 30、文成公主进藏
31、普罗米修斯
32、渔夫的故事
教学进度:
时间 教学内容
第1 –3周 第1单元
第4 –5周 第2单元
第6 –7周 第3单元
第8 –9周 第4单元
第10 –11周 第5单元
第12 –13周 第6单元
第14 –15周 第7单元
第16 –17周 第8单元
第18 –20周 全面复习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2课时) 返回目录
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 自学生字,熟读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第1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 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读、背三首诗。
第2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 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 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2. 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 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 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 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 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旧:过去 胜:超过)
3. 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
4. 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 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 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 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四年级语文下册短文范文第4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内容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2、桂林山水
3、记金华的双龙洞
4、七月的天山 语文园地一
第二单元
5、中彩那天 6*万年牢
7、尊严
8、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第三单元
9、自然之道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1、蝙蝠和雷达
12、自然的启示 语文园地三
第四单元
13、夜鹰的歌声
14、小英雄雨来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语文园地四
第五单元
17、触摸春天
18、永生的眼睛
19、生命生命 20、花的勇气 语文园地五
第六单元
21、乡下人家
22、牧场之国
23、古诗词三首
24、麦哨 语文园地六
第七单元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6、全神贯注
27、鱼游到了纸上
28、父亲的菜园 语文园地七
第八单元
29、语言两则 30、文成公主进藏
31、普罗米修斯
32、渔夫的故事
教学进度:
时间 教学内容
第1 –3周 第1单元
第4 –5周 第2单元
第6 –7周 第3单元
第8 –9周 第4单元
第10 –11周 第5单元
第12 –13周 第6单元
第14 –15周 第7单元
第16 –17周 第8单元
第18 –20周 全面复习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2课时) 返回目录
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 自学生字,熟读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第1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 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读、背三首诗。
第2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 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 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2. 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 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 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 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 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旧:过去 胜:超过)
3. 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
4. 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 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 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 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四年级语文下册短文范文第5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
作者(李星华)本文是(回忆录),回忆了(父亲李大钊)被害的全过程,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2、本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即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
3、(被捕前)写父亲(烧文件和书),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和(处境)的危险。
4、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前后照应)。
5、课文开头与最后三个自然段(前后照应),这样写的好处是:(首尾呼应)(文章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被害牢记于心)的思想感情。
6、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体会:李大钊(受过酷刑)。“精”说明李大钊受刑后(依旧坚强),“慈祥”体现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7、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酷刑下(毫不动摇),相反,他要用(镇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灯光》
1、 作者(王愿坚),本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 《灯光》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样,都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
1 (写灯光),都是(首尾呼应)。
3、
3、“多好啊”是文章(线索),共出现
(三)次,第一次,是天安门广场的群众对(灯光)的(赞叹),由此引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第二次是(郝副营长)看了书中插图后说的,他深感(羡慕)。第三次,是(郝副营长),想到战争胜利人们过上(安乐生活)时说的,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为人民服务》
1、本文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
2、本文是一篇(演讲稿)。
3、本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
(三)方面意思。(1)(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2)(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3)要(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夜的工作》
1、 作者(何其芳),本文选自《回忆周恩来同志》,讲述了他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的(所见所闻),这部分内容从两方面来表现周总理(崇高品质),抒发了作者对周总理的热爱和敬仰。
2、 在写周总理(审稿子)时,用了四个动词,(看)( 画)( 想)( 问) ,表现了总理做事(细致一丝不苟)。1工作劳苦2生活简朴
3、 “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实际上,花生米增加了分量,但仍(数得清颗数),以至让人怀疑是否有增加,所以加了(好像)一词。
4、 形容月光不明(朦胧) 形容快睡着或 刚睡醒时两眼半开半闭 朦胧
5、 本文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学习园地
1、《囚歌》作者(叶挺),这是他在(重庆)被囚禁时写的,体现了诗人坚定信念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2、《红岩》记叙的是(1948)年至(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斗争,在(中美合作所)。
3、革命题材的小说
(刘知侠 ) 《铁道游击队》 (吴强)《红日》 (徐光耀)《小兵张嘎》(王愿坚)《小游击队员》 (张品成)《赤色小子》
4、13课《一夜的工作》4个细节描写:(1)(办公室陈设简单。)(2)(审稿子)(3)(喝茶吃花生米)(4)(扶转椅)
《为人民服务》第二段是关于(死的意义)的论述,毛泽东引用了(西汉)文学家(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的意思是(本来),或的意思是(有的)。“于”表示(比较),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本来(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2、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有(李大钊),(郝副营长),(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王二喜),他们的死(比泰山还重)。
选音:追悼(dào,diào)黑魆魆(qū,xū)歼灭(jiān,qiān)膝盖(xī,qī)娱乐(yú,yù)妩媚(wǔ,fǔ)摇曳(yē,yâ)深邃(suísuì) 迎风引吭(kàng,háng)旋转(zhuǎn,zhuàn)向左转(zhuǎn)奇葩(bā,pā)贮仓(zhù,chǔ)竹篾(niâ,miâ)黏合剂(zh
3 ān,nián)夯筑(hāng,kāng)蜜饯(zhàn,jiàn)招徕(lái,lǎn)吞噬(shí,shì)一钹(bó)粤东北(yù,yuâ)
《十六年前的回忆》
1、作者( )本文是( ),回忆了父亲( )的全过程。展示了革命先烈( )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 )的高贵品质。表达作者对父亲的( )与深切的( )。
2、本文按( )顺序来写,即按( )---( )---( )的顺序。
3、( )写父亲( ),工友( )被抓,反映出形势的( )和处境的( )。
4、本文最突出的写法( )
5、课文开头与最后三个自然段( )这样写的好处是:( )( ),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 )的思想感情。
6、“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体会:李大钊( ),“静”说明李大钊受刑后( )“慈祥”,体现了李大钊对( )
7、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对革命事业充满( ),所以在苦刑下( ),相反,他要用( )( )影响亲人,使她们( )。 《灯光》
1、作者( )本文通过一件关于( )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
)的(
)说明( )
2、《灯光》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样,都采用了( )的手法,由( )写起,叙述( ),结尾又回到( )都是( )
3、“多好啊”是文章( ),共出现( )次,第1次,是天安门广场上的群众对( )的( ),由此引起了作者对( )的回忆,第2次是( )看了书中插图后说的,他深感( )。第3次,是( )想到战争胜利人们过上
4 ( )时说的,他心中充满了对( )的( )和憧憬。 《为人民服务》
1、本文是( )于( )( )月( )日在( )同志( )所作的( )。
2、本文是一篇( )
3、本文围绕(
)讲了(
)方面意思,①(
)②( ),为人民的( ),坚持( ),改正( )。③要( )( ),提高( ),互相( ),使整个民族( )起来。 《一夜的工作》
1、作者( )本文选自《 》,讲述了他陪同周总理( )时的( ),这部分内容从两方面表现了周总理( )①( )②( ),抒发了作者对周总理的( )和( )。
2、在写周总理( )时,用了四个动词( )( )( )( )表现了总理做事( )( )
3、“好象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实际上:花生米( ),但仍少得( ),以致让人怀疑( ),所以加了( )一词。
4、形容月光不明----( );形容快睡着或刚睡醒时两眼半开半闭----( )
5、本文中心句:( ) 学习园地
1、《囚歌》作者( )这是他在( )被囚禁时写的,体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 )的( )精神。
2、《红岩》记叙的是( )年至( )年解放战争时期,( )地下党组织与( )反动派展开斗争,在( )
3、革命体裁小说 ( )----《 》 ( )-----《 》 ( )-----《 》 ( )-----《 》
( )------《 》
4、13课《一夜的工作》4个细节描写①( )②( )③( )④( )
1、《为人民服务》第二段是关于( )的论述,毛泽东引用了(
)文学家(
)的话( )“固”的意思是( ),“或”的意思( )“于”表示( ),这句话的意思:人本来( ),但( )有( ),有的( ),有的比( )。
2、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有( )( )( )( )( )( )等,他们的死( ) 选音
追悼( 膝盖( 摇曳 ( ) 迎风引吭( 奇葩 ( 贮仓 ( 招徕 ( 粤东北(
)黑魆魆( )娱乐 ( 深邃 ( ) 旋转( )黏合剂( )竹篾 ( ) )吞噬( )
四年级语文下册短文范文第6篇
1.带有数字的成语:四面八方 七嘴八舌 成千上万 百发百中 千变万化 九死一生 一心一意 三心二意 低三下四 万紫千红 十全十美 三言两语 千真万确 万无一失 2.带有反义词的成语:少见多怪 大同小异 南辕北辙 异口同声 大材小用 口是心非 上行下效 内柔外刚 公报私仇 左右为难 出生入死 远交近攻 天长地久 反客为主
3.AABC的成语:孜孜不倦 蒸蒸日上 源源不断 夸夸其谈 滔滔不绝 头头是道 彬彬有礼 面面俱到 欣欣向荣 栩栩如生 恋恋不舍 历历在目 翩翩起舞 息息相关
4.ABCC式的词语 :千里迢迢 议论纷纷 白发苍苍 想入非非 喜气洋洋 得意洋洋
5.AABB的成语:高高兴兴 平平安安 明明白白 零零星星 郁郁葱葱 实实在在 缝缝补补 结结实实 吞吞吐吐 浩浩荡荡
6.ABAC的成语:人山人海 诚心诚意 惟妙惟肖 自言自语 有声有色 自作自受 全心全意 7.关于读书、学习的成语:
博览群书 勤学好问 学而不厌 过目成诵 废寝忘食 锲而不舍 脚踏实地 竭尽全力 坚持不懈 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目不转睛 全神贯注 业精于勤
8.描写类成语。
描写风景:光彩夺目 群芳吐艳 姹紫嫣红 万紫千红 芬芳迷人 落英缤纷 郁郁葱葱 崇山峻岭 悬崖峭壁 层峦叠翠 苍翠欲滴 旭日东升 夕阳西下 皓月当空
描写春天:莺歌燕舞 花红柳绿 春风得意 春暖花开 春和日丽 春风化雨 春花漫烂 春光明媚 春色迷人
描写夏天:烈日炎炎 烈日中天 骄阳似火 挥汗如雨 汗如雨下
二、多音字。(会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教书 教室 降落 投降 羊圈 圆圈 石缝 缝补 便宜 方便 重要 重新
模 挨 踏 咽 载 曾 佛 裂
1
三、同音字。(会区分组词)
普通 曲谱 采摘 色彩 入迷 谜语 文章 波纹 如何 荷花 样式 考试
互相 车厢 分数 纠纷 至于 细致 皮球 疲劳
四、形近字。(会区分组词)
引导 差异 继续 断开 旅游 旋转 凶狠 恶狼 科学 照料 归来 破旧
运载 截断 端正 瑞士
五、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增添增加 偶尔有时 偶尔偶然 仿佛好像 破裂裂开
缘故原因 喜欢喜爱 尽头终点 朴素朴实 立即立刻
锐利锋利 立即立刻 特殊特别 疲劳疲惫 濒临面临
所有全部 突然忽然 悲惨凄惨 本事本领 孤单孤独
害怕恐惧 有名著名 使劲用力 吃惊惊讶 称赞赞扬 仔细认真 慈爱慈祥 羞愧惭愧 反义词:
动静 得失 吞吐 详略 攻守 进退 始终呼吸 是非 爱憎 【课外】:高低 南北 买卖 轻重 真假 黑白 生死 曲直 前后
清对浊 廉对贪 功对罪 正对偏 奖对罚 优对劣 善对恶 勤对懒
是对非 宽对窄 升对降 曲对直 有对无
展开合拢 消失出现 特殊普通 缩小扩大 接受拒绝 仔细马虎
2 悲惨幸福 愈合裂开 熟悉陌生 聪明愚蠢
五、必背内容。
1.课文:1课 、2课、3课、5课(
1、
2、3段)、11课(18段)、13课(
5、
6、
7、
9、10段)、21课(8段)、25课、29课。
2.第7页(背诵)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古诗名句(背诵默写)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4.表现思想方法的谚语。(背诵默写)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5.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默写)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课外】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时间就是生命。 6.不同树种的特点(背诵)
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
桑树结果紫又甜。松树四季披绿装,棕树喜暖在南方,橡树耐寒守边疆。
关于母爱的一首古诗《游子吟》唐 孟郊
3 本诗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95页 描写月亮的诗句(默写)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课外】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8.调味品顺口溜
草本蒜,木本椒,大葱生姜做佳肴。食盐咸,米醋酸,豆瓣辣酱味道鲜。
9.和气象有关的农谚(默写)
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 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 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10.描写友情的诗句。(默写)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汪洙)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无名氏)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刑俊臣)
11、趣味语文:说言 (背诵)
表示吉祥的话叫吉言/精炼著名的话叫格言/应允别人的话叫诺言/ 诚恳劝告的话叫忠言/宣誓所说的话叫誓言/临走写下的话叫留言/ 不满抱怨的话叫怨言/生前留下的话叫遗言。 12.歇后语(默写)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课外】: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张飞睡觉--不闭眼 本学期学过的神话故事有: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课下我还读过的神话故事有: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本学期学过的寓言故事:惊弓之鸟、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
课外我还读过的寓言故事有: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拔苗助长、刻舟求剑等。
本学期学的成语故事有:买椟还珠和画龙点睛,
课下我还读过一些成语故事:指鹿为马、胸有成竹、天下无双、后来居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