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范文第1篇
自从1999年世界首届“慢城市”(slow city movement)大会在意大利召开以来,慢城市、慢生活方式得以大力提倡与蔓延,并迅速成为一种时尚、流行的休闲度假生活方式。原乡文化非常注重对原生态居民的生活、劳作方式的保留与呈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让现代都市人对于钢筋水泥丛林的内心反抗意识得到了充分释放的机会。
项目简介:
项目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洋畲村。洋畲村2006年开始发展旅游,柑橘采摘和农家乐已经初具规模,但仍存在旅游配套明显不足,农业产业发展单
一、区域发展的带动性差,产品链条短,休闲类产品欠缺等瓶颈问题。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深入调研并与各级领导、当地专家深度沟通后提出了打造“闽西第一山乡,百里生态画廊”的项目定位,同时提出通过“四大转变”带
动“五化发展”的洋畲乡村旅游升级的战略思路,实现“洋畲”的品牌化,形成最具“原乡”特色与乡土生活方式的特色生态体验产品,从而解决了洋畲村旅游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福建省龙岩市洋畲村已被列为国家级生态文化示范村,是福建乡村旅游的明星村。
文化特色:原乡(原生态)文化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通过“四大转变”带动“五化发展”的洋畲乡村旅游升级的战略思路,实现“洋畲”的品牌化,形成最具“原乡”特色与原生态生活方式的特色生态体验产品。
核心理念:
本项目中,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因势利导,以林地和山地为主要背景打造接待群,利用区块中的山体优势,形成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原乡山地农庄。通过还原“原乡居住”农家大屋特色,整体形成具有农家特色的功能配套,如:农家的厨房、农家的储物间、农家的客厅卧室等,用情境化体验的方式,将原乡文化真正转化为活的休闲产品,打造情境化体验式的乡村旅游小镇。
项目突破:
本项目实现了乡村原生态农业观光与深度体验产品的完美结合,打造原汁原味体验的新还原方式。通过让
游客深度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通过水果种植、采摘、创意农业等活动项目,给予游客深度体验原乡农业生产和种植的机会,和一种孑然不同的生活状态。
落地效果: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洋畲的发展模式方面提出了通过“乡土化提升、景区化开发、品牌化整合、及市场化运作”等手法,创立“洋畲原乡”品牌,联动周边村落、景点资源,培育若干特色有机果蔬及养殖基地,打通两条绿色生态走廊,通过“公司+度假景区+特色农业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的经营模式,实现了区域乡村旅游升级,同时为龙岩创建全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示范县及旅游目的地的远大目标提供了良好的支持。重点产品:
一、原乡生态体验区
1、四季果庄
完成单一采摘到四季休闲的转变。适合区域发展的水果有水蜜桃、芙蓉李、日本甜柿、咖啡、百香果等等,将种类丰富起来,每个片区都形成特色水果的采摘园。
2、奇花异草园
以精品花卉种植、珍稀花卉种植为主,形成“精品花园”。
3、瓜果长廊
本块区域形成一道瓜果的绿色屏障,形成宽4米,长80米左右,用于游客纳凉、观光等,另一方面串联该区域的多个项目,另一方打造该区域的原乡农业生态走廊,在洋畲村周边果林设置以瓜果长廊为形式的科普节点。
4、高新农业实验区
在区域内形成一个现代温室大棚区域,内部作为温室植物、立体种植、无土栽培,展示现代农业成果和体验区。
5、原乡水景休闲
通过对水体的提升运用,营造水环境,包括水系、沙滩、植被、小品等全方面的景观营造,成为服务居民、游客的“3S”休闲地带。在水域中设置一些小型儿童游乐项目,融景观和游乐于一体。
6、创意农业工坊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该发展片区内注入创意农业的理念,通过种植各种异形南瓜、异形葫芦等异形植物,增加农业产品的观赏价值;同时,以片区内的各类果蔬为原材料,形成各类工艺工坊,如水果雕刻、制作果汁、果酱、精油压制等,既形成二产的生产,又可吸引游客亲身体验和参与。
7、开心农场
对接项目中生态农业观光、深度体验的需求,开辟一个让游客深度体验的空间。通过让游客深度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通过水果种植、采摘、创意农业等活动项目,让游客有深度体验农业生产和种植的机会。
8、垂钓水空间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利用村落东南方向的区域,打造以垂钓、观赏、滨水休闲为功能的垂钓水空间。同时,可根据实际需求,提供户外的鱼类烹制产所,为游客提供鱼类现场制作。
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范文第2篇
《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是一门研究在城市中运用植物、建筑、山石、水体等园林物质要素,以一定的科学、技术和艺术规律为指导,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因地、因时制宜地选择各类城市园林绿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形成有机的城市园林系统,以便创造卫生、舒适、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学科。因此,既需要学习园林绿地的功能作用、构成要素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又需要学习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及各类绿地的专业知识。
本课程包括的内容有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作用、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附属绿地的规划设计、道路及防护绿地规划设计。
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范文第3篇
邢文郡
一、 前 言
城市生态环境日趋恶劣,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城镇化进程加快,人们向往回归自然,人们向往清新的空气,人们向往清幽雅致的环境; 人们期望回归自然、体验田园情趣,日趋增长的休闲度假是市场需求。人们希望到大自然品尝到绿色无污染的绿色食物,体验农业生活的趣味,这些都为绿色生态旅游,建设生态农业特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规划目标(市场定位)
1. 农业生态新城的目标市场:西安市区常住人口800万人;周边市目标人群1000万人;省外、国外的游客目标人群周边市目标人群2000万人,海军、空军服务企业、大中院校竞技,度假比赛团队。 2.规划及实施作用:通过农业生态新城区域建设,使农业生态新城成为休闲度假绿色主题旅游亮点,养老安居,农业学术教育、科研基地为一体,生态农业示范、生态产品生产、农业种植体验田、户外运动观光竞技综合农业生态新城,农业生态新城科研化、信息化管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从而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高质量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3、农业生态新城区域建设,重视历史变迁,文物保护及新城内历史复原,建设古代长安民俗民居,传承古城风貌。 4. 农业生态新城将推出:
4.1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包括生态观光:生态景观观光、生态农业观光、生态技术观光 ,农业生态新城观光交通为立体布置;地面公路,空中缆车,飞机降落坪。 4.2休闲度假
营造生态酒店,配套生态保健、生态疗养等设施;生态餐饮(全部提供本园区生产的绿色食品,瓜果可以自我採摘,鱼虾可以自我捕捉); 4.3建设青少年活动园区,注重青少年科普教育,立项创办西北第二所农科学院。
普及生态知识、生物科学、自然保护、花卉文化教育;建设娱乐逗趣苑,加大人与自然的,人与动物的对话空间,动物饲养逗趣、水上娱乐等以及开心农场趣味、家禽果木认养,认养家禽、果木。
生态农业示范和产业化:建设农业科研楼,形成西北具有影响力的的人才、产品孵化基地,通过运用生态系统、持续经营、物质循环、食物链、立体种养等理论和技术,形成各种优化的生态农业模式。包括大田立体种养,水体立体种养,水生、湿生、中生、旱生植物的水平布置等等,形成高效的农业产业链,达到现代设施农业的科技水平。 4.4农业生态产品生产:包括园林苗木花卉、高档切花、特色蔬菜瓜 果、特色水果、特色禽畜和高档水产品等绿色产品的生产,形成生态农业的独特文化,同时渲染绿色生态农业的主题。
4.5生态产品生产主要分三类:一类是结合生态农业示范,形成本农业生态新城的特色产品,满足游客趣味体验及购买需求;另一类是结合旅游和生态餐饮,形成本园的特色绿色餐饮文化,同时待前两种模式成熟后,可推广生态绿色品牌,面向市场推广销售我们品牌的农副产品,建立古城传统优势的食品加工业。
4.5水系、湖区建设与历史再造,恢复古城遗址,名人轶事,建造典型历史民俗民居,传承地区文化,发展乡镇娱乐文化,传统戏曲等。 4.6 改造乡村社区吧,创办全国服务一流环境的养老村,解决社会养老,赡养社会难题。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三、规划设计原则
1、生态的原则
突出生态景观、生态技术和环境保护原则。生态景观是生态旅游最终成功的重要基础,首先应突出下列生态景观: 1.1从水生植物到旱生植物的生态系列景观。
1.2结合规模化生态农业生产形成具有巨大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季相特色,广泛种植四季 大面积的花、彩叶和观赏果木。
2、生态技术:
即利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立体种植、生态因子综合配置等原理设计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环境保护:
3、环保问题:
农业生态新城有着野生鸟类保护的良好基础,必须使其突出成为亮点。此外,旅游势必会带来大量的污染,园区自身的生产生活需要也会成为污染源,必须高度注意生态方面的要求,如停车场的位置设置;园内低污染交通工具的使用;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处理;利用生物种类配置和生物防治技术以减少病虫害,控制农药污染;依据食物链原理配置动植物生产环节使全园的废物循环利用,以消灭污染源等。规划的生态原则是创造园区恬静、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基本原则,这是提高园区景观环境质量的基本依据,也是农业生态新城区成功与否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4、高效益原则 :
从效益原则出发,规划中将考虑最佳投入和综合效益最高的项目组合。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农业示范,生态产品生产,教科研,民俗历史多方面方面的项目将有机联系,互相促进,创造出比单独经营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获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5、文化领先理念:
农业生态新城区的建立结合基础设施的建立,势必带动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发展势必带动生态产品的消费;生态产品的消费势必带动生态农业示范的完善发展,但必须科学发展,教育文化领先。只有多方面有机结合,良性循环逐渐完善园区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园的效率,结合提升生态旅游的发展,最终发展成为成熟的多功能农业生态庄园型农业生态新城,造福人类。
6、参与性原则 :
重视感受投入,直接参与体验、自娱自乐是我们农业农业生态新城最重要的特色亮点。规划中将强调旅游项目的参与性、娱乐性和知识性的紧密结合,使城市游客广泛参与园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亲自动手获得乐趣和相关的知识,使他们多层面地体验农产品饲养、种植、采摘、加工、收获;动物的驯化、逗趣;野生动物的保护;农业高新技术的操作及农村生活的趣味等等,使游客享受到源于乡村又高于乡村的文化氛围,享受到现代湖滨、田园、花海的风光。同时着重定位中小学生、青少年市场,作为科普娱乐项目开展具有广大的市场前景。
建筑景观配置原则
根据整体规划,分期开发的原则,农业生态新城的建筑将按经营目标进行全面规划,然后按实际需要逐步配套,既使全园建筑布局合理、格调一致,避免重复劳动,又减少前期投入和后期维修养护费用。 建筑景观配置原则如下:
1、建筑物的格调应与农业生态新城的主格调协调一致,即以生态建筑为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标准。
2、在建筑风格上形成农业生态新城自己的特色。建筑风格应定位为有中国传统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建筑,可参考各类古城长安建筑风格。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挖掘古城西安建筑文化,形成特色建筑,将成为农业生态新城的一个亮点。
3、整个农业生态新城以清澈的河流贯穿,充分利用河流资源,挖掘我国的桥文化,建成各种有传统特色的桥梁、亭宇,道路等,这些都将成为园区的亮点。
4.可利用历史遗留下的宝贵轶事、遗址,农业生态新城的亭、廊和其他配套设施,在体验田可以竹,木,草等绿色材料为基础,建造个性化建造,突出农业生态新城的特色和自己的风格。生态的框架,配上各种藤本植物,形成外观、色彩多样的各种生态建筑。同时综合考虑使用年限的基础上大大的节约构建成本。
5.水上娱乐项目上可充分配备个性小船,儿童游玩乐园,成人竞技类乐园,同时配备垂钓,捕鱼等水上项目。
五、 旅游开发规划
1、旅游市场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生活观念的变化,人们用于旅游的时间和支出在不断提高,整个旅游市场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而我们农业生态新城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古长安历史举世闻名,同时结合地下热源,当地河流,秦岭资源和野生鸟类资源,把其规划成为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农业示范、生态产品生产、后期可发展生态房产开发于一体的综合园区,以植物生态景观、水域景观、野生鸟类景观为主要特色,配以可口、保健的生态餐饮及有特色的逗趣、娱乐项目和休闲环境吸引游客,将其建设成一个高水平、高效益的以旅游为主业的园区,是完全可行的。
2、旅游项目开发规划, 旅游项目的开发围绕“农业生态”、“智趣体验”、“绿色无公害”、“主题园区”、“科普教育”为核心进行,力求做出本园的特色。以下各项目主要有:
游客活动中心、休闲活动中心、逗趣园、水上游乐场园,科研孵化基地。 2.1文化类 (1)生态文化展苑,资源再利用、种养模式 (2)水族馆、食物链、生态文化 (3)生态农业产业链文化 (4)摄影爱好,科普展示厅
3、观光类 (1)水系长廊
(2)古城观景、观景亭宇、高塔
(3)秦岭观鸟,观鸟台、野生动物观摩
(4)湖水观鱼、观鱼廊、喂养逗趣,垂钓台。 (5)温泉湖,跳水比赛。 (6)飞机降落台。
4、主题类
(1)季节性花卉节 (2)季节性瓜果采摘节
(3)农业生产、家禽饲养科普教育 (4)开心农场,农业体验田
(5)动物世界园林,果木、家禽认养
5、、休闲类
(1)树上旅馆、湖上小屋、特色餐厅、商务酒店 (2)古色茶香、棋牌娱乐
(3)香花古阁、仿古建筑物,内外配置四季香花,古音乐,配套桑拿娱乐项目 (4)多功能厅(会议、卡拉OK、歌舞厅)
6、参与逗趣类
(1)碧波戏鱼(潜水和鱼类逗趣) (2)与鸟同乐(喂鸟逗鸟园区) (3)岸边垂钓(垂钓、捕鱼趣味) (4)植物迷宫
(5)儿童乐园
7、运动娱乐类 (1)水上蹦极 (2)趣味射击场 (3)特色烧烤趣味 (4)特色温泉泳场 (5)各式游艇
(6)滑翔机及汽摩托越野比赛
8、民俗民居特色别墅,田园小屋
9、历史戏曲演示场馆
六、环境保护规划
1、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农业生态新城的规划设计必须突出生态景观,同时要极力保护和维持生态景观的可持续性,生态景观是生态旅游最终成功的重要基础。所以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极其重要。农业生态新城中要配备园林、花卉、农业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对生态环境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改进。同时要配备垃圾处理,资源利用的机制,创造园区恬静、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
2、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再利用 由于园区针对游人开放,势必带来很多生活垃圾,所以垃圾处理极其严峻,园区应分片区安排人员整理打扫。同时合理设立停车场、垃圾箱、告示牌等,引导游客维护环境卫生。游客生活垃圾,农副产品的藤条垃圾、动物粪便等都可作为沼气的再生资源重复利用。
3、防灾规划 由于园区面积大,地域广,结构复杂,所以安全问题尤为严峻。在各路口,有安全隐患的地方都要设立警示牌,同时定期排查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基础设施的建筑物上也因充分考虑防灾因素,确保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旅游园区。
八、基础设施规划(下一步做)
(一)排灌系统和给排水规划
(二)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三)电力电讯规划
九、各园区的规划设计(略)
(一)植物花卉园的规划设计 1.牡丹园;2.木兰园;3.造型植物园;4.梅园;5.桂花园;6.石榴园;7.紫 18 薇园;8.丁香园;9.竹园;11.海棠园等。
(二)果木观光采摘园规划设计
1、樱桃园;
2、枇杷园;
3、李子园;
4、桃子园;
5、葡萄园;
6、橘子园;
7、草莓园;
8、小番茄园;
9、西瓜园;
10、黄瓜园等。
(三)园林景观区域的规划设计 1.主入口和入口景观带;2.入口广场;3.人工湖、滨水景观带;4.中心景观带;5.背景林带;6.野生鸟类保护区等。
(四)休闲度假和服务区的规划设计 1.酒店;2.生态餐馆;3.游客活动中心;4.休闲度假区;5.休闲活动中心;6.逗趣园;7.水上游乐场园等。
(五)生产和示范区规划设计 1.生态农业示范区;2. 现代设施农业展示区;3.苗木花卉生产区;4.禽兽畜养殖区;5.水产养殖区。
(六)办公区、职工生活区规划设计
(七)观景点和亭、廊的规划设计
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范文第4篇
一诺规划一站式规划设计专业提供商
国家级规划设计资质
国内实战型和创新型规划设计机构
努力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旅游智力机构
一诺规划是国内实战型和创新型规划设计咨询机构,为政府主管部门及旅游发展商提供策划、规划和设计等一站式服务;专注于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旅游项目策划、城乡规划、景观设计、园林设计、旅游地产策划、乡村休闲农业规划、建筑设计、旅游项目开发等,全力打造成为一站式规划设计专业提供商。
一诺由以下机构组成的项目一站式规划设计提供商
一诺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旅游规划、城乡规划、乡村旅游规划
一诺园林景观设计机构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
一诺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由国内50多位知名专家、旅游规划设计师、城市规划师、建筑设计师和旅游策划师组成的智力机构
一诺旅游品牌营销策划机构旅游整合推广、旅游策划、标识设计、品牌VI设计
一诺公司坚持“团队职业化、业务专业化、常年顾问化”原则,汇聚了游憩策划师、游乐设计师、营销策划师、房地产策划师、旅游休闲规划师、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建筑设计师、旅游活动运营、景区托管运营等十余种不同学科及专业的精英团队,已经成为目前国内专业配置最全面、创新能力强的规划设计机构。
一诺服务模块:
1、旅游区规划
旅游区概念规划
旅游区总体规划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核心业务:地方旅游业发展规划休闲度假区规划景区规划
滨海、滨湖旅游区规划高尔夫球场规划温泉度假区规划
2、旅游策划
旅游产业战略研究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旅游资源市场评估
旅游项目策划
3、旅游发展规划
区域旅游业发展规划
地市级旅游业发展规划
县级旅游业发展规划
4、休闲生态农业规划
区域生态区规划休闲农业修改性详细规划
核心业务:区域休业农业规划新农村规划休闲农庄修改性详细规划
5、城乡规划
区域与城市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镇村规划居住区规划园区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6、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商业景观住宅景观公园景观广场景观
园区景观高尔夫球场景观园林景观
7、园林项目
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施工
8、建筑设计
休闲度假区建筑设计景观地产建筑设计仿古建筑设计
9、品牌策划推广
旅游景区品牌形象VI策划旅游标识系统设计及建设
旅游项目招商策划旅游项目营销推广策划
● 一诺企业服务理念:以创新策划为基础、以商业模式创新突破为核心、以景观和功能的创新设计为手段,为客户提供落地的、可实现商业化操作的策划、规
划、设计及咨询顾问等全程服务。
● 一诺企业价值观:以高度责任感与积极创新精神,为客户创造最大的价值; ● 一诺企业服务口号:一诺千金、大地圣景;
●一诺企业使命:传承文化、汇聚经典、铸就品牌;
●一诺人精神:诚信、激情、创造、超越;
一诺规划设计的业绩:目前业务涉及风景区、度假区、休闲地产、城市商业街、休闲文化街、酒店、古城古镇、城镇规划、乡村旅游、农业休闲、新农村建设、高尔夫、滑雪场、温泉、湿地公园、郊野公园、主题公园、动植物园、森林公园、红色旅游等30多个门类。
湖南一诺旅游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一 一站式规划设计专业提供商
旅游规划/景观设计/旅游策划/城乡规划
8年专业规划设计、成功服务项目200个
服务热线: 1887474947713974920500
客服QQ:11361008652538232039
一诺规划设计网:http://
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范文第5篇
一、项目背景
1、特色小镇的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 计划到2020年, 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 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
2、海阳所自身发展的要求
滨海地带成为当前城市经济发展和空间增长的热点区域, 海阳所镇位于乳山老城区和银滩新城的连接位置, 将成为乳山面海发展战略的枢纽。
二、特色总结
海阳所镇滨海特色显著, 旅游、渔业优势突出, 拥有两处国家级资源。山海生态本底良好, 旅游资源总体愉悦度较高, 自然风光渔村风貌突出。
三、发展目标
通过特色分析, 我们认为, 海阳所发展的重点不应仅放在镇区建设这个相对狭窄的层面, 而应顺应城乡一体发展的趋势, 着眼于整体镇域经济社会生态的品质升级。以强化旅游服务、塑造精品为战略指导, 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为核心理念, 以健康生活、魅力旅居为发展导向, 将海阳所打造成为滨海生态旅游名镇。从而提出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岛;滨海旅游的典范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岛的“三岛新镇”的发展目标。
四、规划实践
针对滨海特色, 围绕打造生态旅游名镇的目标, 完善推动城镇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提出以海洋、生态、低碳为产业发展的核心理念, 转变产业发展方式, 拓展延伸产业链条。逐步迁出企业, 实现镇域零工业。促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 推行渔业集约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 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依托城镇建设, 着重发展创新型海洋文化产业及多元化旅游项目。提升旅游业发展业态, 依托大乳山旅游渡假区, 发展养生度假、休闲体验、水上运动等高端多元化旅游项目。
(一) 生态建设
1、生态系统规划
山、海、田、林、城构成了海阳所多样化的生态格局。规划建设中应利用已有的自然空间, 保护自然生态空间的连续性, 减少建设和活动对自然系统的破坏, 保持区域生态安全, 维持区内生态物种的多样性、异质性。
大乳山的生态安全对区域范围的生态格局有着特殊意义, 为生态建设的核心区。农田、外围林地、区域内其它丘陵山体为生态建设核心周围的低阻力地区, 是区域范围内较大的景观基质, 是建立生物保护缓冲区的主体, 通过缓冲区的建立减少外围人为活动对核心区的干扰。区内道路及绿廊, 是连接多个生物源或生物向周边运动的低阻力通道。充分保护现有山体, 以农田山林等包围城镇, 通过廊道延伸入农田与城镇, 形成纵横的网路, 将不同生态系统连接起来, 有机构建陆地生态网络。
2、慢行系统规划
自行车骑行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健身的交通方式, 成为越来越多时尚出游者的首选工具。于镇域南部岸线、北部山林, 结合资源节点、旅游线路, 根据地形坡度条件, 建设自行车专用路及步行系统, 沿线将大乳山、塔岛湾等各个休闲功能区块串点成线。推广骑游产品, 引领“健康生活、快乐骑行”生活方式, 让更多的人接受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 享受海阳所优美的山海景观。
3、岸线利用规划
在“生态优先, 集约发展, 公众利用”的原则指引下, 协调发展生态、生产、生活各类岸线功能。生态保护岸线以自然风光为主, 建设生态湿地, 选择适宜生长的水生植物类型, 形成特有的风貌。旅游岸线拓展旅游空间, 实现海陆一体、陆岛联动的旅游空间发展模式, 成为公众型岸线。生产岸线结合塔岛湾生态保护区发展, 发展水产养殖, 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生活岸线重点建设旅游接待设施、亲水区域, 打造成为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多彩海岸。
(二) 旅游发展
以疗养度假主体产品为方向, 倡导旅、居、业一体化的海岛旅游理念, 构建寻找海岸桃源之旅的旅游路线。统筹谋划, 科学定位, 整合串联现有旅游资源, 开发挖掘潜在旅游资源, 着力在景区建设、设施配套、内涵提升、宣传推介等方面下功夫, 延长游客逗留时间, 由过路式旅游向目的地式旅游转变, 建设特色精品旅游岛, 打造国内滨海旅游目的地。
1、滨海风情
镇域西南沿海是旅游发展的主要载体, 围绕山海特色, 开发系列旅游项目。大乳山景区以“母爱温情福地养生”为文化主线, 突出母爱文化和养生文化旅游品牌, 挖掘中华民族“福如东海”的传统文化精髓, 形成集旅游观光、康体养生、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加强对自然性、趣味性、科普性蓝色旅游生态品牌的打造, 建设大乳山海洋牧场区、海洋游艇区、海洋垂钓区和独具特色的海洋游乐项目。双峰庄周边发展度假村及旅游地产等项目, 形成高层端滨海休闲度假区。以杜家岛为中心建设海上运动基地, 发展以游艇、冲浪、潜水、帆板、帆船等专业化、高品质项目, 吸引高端游客。
2、生态渔业
本着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 抓住国家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的契机, 依托塔岛湾内丰富的海洋资源, 大力发展生态养殖, 打造绿色生态的的海洋牧场。
以特色渔业为基础, 积极发展与之相关的旅游项目, 将渔业与旅游业融为一体, 扩展产业链。重点建设以岩礁游钓、潜水采捕、生态养殖观光及渔家乐为特色的“休闲渔业游”;以现代种苗培育参观、海洋及渔业科普、特色海洋产品消费为特色“科技体验游”。
(三) 美丽乡村建设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 走城乡差别化、协调发展道路, 成为绿色城镇、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利用靠近旅游度假区的优势, 区居民积极参与旅游服务, 拓展增收渠道;利用塔岛湾生态保护区优势, 发展水产养殖加工, 巩固优势产业, 积极开展渔家乐项目, 补充滨海旅游业的产业链;利用山林优势, 巩固特色农业种植规模, 发展生态农业;采取自建社区的方式, 保持原有渔村格局风貌, 丰富渔家乐内涵。
五、结语
“灵山秀峰潮韵浓, 美丽多彩海阳所”,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及管理, 保护好地域文化特色与生态环境, 促进海阳所旅游小镇均衡发展, 必将实现“中国滨海生态旅游名镇”的发展目标。
摘要:海阳所镇位于乳山市最南端, 东临国家4A级旅游度假区银滩, 北部与乳山老城区隔乳山湾相望, 镇域总面积约91平方公里, 海岸线长89公里, 陆缘线仅3公里, 是三面环海一面接陆的小半岛。
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范文第6篇
摘要: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具有休闲、娱乐、求知、教育功能的生态旅游产业。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它是将农业景观、生态景观、田园风光景观的深层次开发与旅游业延伸交叉形成的新型农业开发模式。文中提出了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并对哈巴湖生态农业旅游区运行进行分析,认为生态旅游农业是当前及今后我县农业发展的一种模式,建设生态农业园区是发展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生态旅游农业;开发模式;市场分析
1 引言
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具有旅游、休闲、示范、求知、教育功能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加上政府积极宏观引导,及时推出了“黄金周”节假日,为城乡居民休闲消费提供时间保障,许多工商企业纷纷响应,加大投资力度,抓紧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增加城乡居民选择的旅游天地。据统计,我县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已见成效。如哈巴湖生态景观旅游区、南海子、绿色度假村、白春兰绿色家园、灵应寺等10多家各色旅游项目落户盐池,累计接待游客30万多人,收入可观,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
2 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
2.1 生态旅游农业的概念
生态旅游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主要包括“观光农业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农村生态旅游”等不同概念,具体讲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业产品加工与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是旅游者充分体验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型旅游产业。
2.2 生态旅游农业的特征
(1)功能齐全、双重效益。(2)保护环境、持续发展。(3)回归自然、身心享受。(4)科技特色、高效农业。
2.3 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布局原则
(1)因地制宜。(2)尽可能与旅游业相结合。(3)充分考虑客源市场。(4)必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5)与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
3 哈巴湖生态景观旅游区开发实证分析
3.1 市场分析
哈巴湖生态观光旅游区位于盐池县中北部王乐井乡境内,南北长38公里,东西宽64公里,总面积16万公顷,环境优美,面积广阔、交通便利,基础条件十分好。属花马寺国家森林公园的景区之一。哈巴湖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在区系上属欧亚草原区,亚洲中部地区,中国黄土高原草原省至内蒙古草原省的过渡地带。根据调查,保护区内已知各类植物507种,分属76科,276属。保护区具有独特的荒漠类型景观,有干旱山地、干草原,有大面积毛柳、沙柳、柠条群落,还有面积可观的湖泊、沙漠、森林、果园、绿洲及众多的文物古迹。具有重要的教学和科研价值,同时保护区内文物古迹众多,山川沙海兼有,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3.2 设计景观的理念分析
哈巴湖生态景观旅游区在策划理念上注入了旅游、垂钓、休闲、娱乐、商贸的概念。生态景观旅游区发展旅游业,就在于它可以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不同来显示出差异,加之把其艺术化处理,就成为非常好的旅游产品。所以,制造差异就可能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市场,并且这种旅游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3.3 开发生态旅游农业资源的策略和措施
(1)更新策划理念,走企业化、市场化发展之路。哈巴湖生态景观旅游区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及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在主导产业上选择了花卉、蔬菜和水果的设施生产,在策划的理念上注入了旅游、休闲、娱乐、垂钓、商贸的概念。
(2)以科技为本,优化资源配置。哈巴湖生态景观旅游区经过几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优势,结合区内独具特色的沙漠景观,有干旱山地、干草原,有大面积毛柳、沙柳、柠条群落,还有面积可观的湖泊、沙漠、森林、果园、绿洲及众多的文物古迹。开发建设哈巴湖自然博物馆、哈巴湖度假酒店、沙地运动乐园:马场、治沙天然博物馆、哈巴湖牧耕田园农(牧)家乐等景区。
(3)建立配套完善的旅游设施。利用设施农业和先进的生产模式,种植瓜果、蔬菜、花卉等多个品种,创造出新、奇、特的观光效果,并配套建立了相应的旅游设施“农科之窗”、“山庄果园”、“垂钓走廊”、 “心灵茶庄”等一大批集环保、生产、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园林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4 结论
哈巴湖生态农业旅游区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科技优势以及区内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在策划理念上注入了旅游、示范、休闲、娱乐、商贸的概念,并通过其示范、推广和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千家万户的农民致富。这一案例的实证分析表明:一通过改造传统农业可以产生独有的农业要素差异,可以发展为新型的特色主导产业;二适应消费层次的深化和生态保护的需要,农业的性质发生巨大变化,它已经成为具有多功能性的产业,农业将成为体验经济的主导产业;三有效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科技园区作为现代农业和旅游业交叉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创新,它将成为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主流。四是人力资本由于其在思想理念、信息资源、现代管理、风险投资等方面的优势,将在农业生态旅游区的建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