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室规则范文第1篇
学习目标: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知道化学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知道实验室的规则。2.认识一些常用的仪器和药品。3.学生通过自学,知道化学实验室药品取用的规则。4.通过教师操作演示,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学会药品取用的基本实验操作。5.知道给物质加热的注意点,练习给液体加热;6.能进行常用仪器的简单连接,知道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7.掌握仪器的洗涤方法及洗净标准。 教学重点
1.认识化学实验常用的仪器。2.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3、学生能进行化学药品的取用。
4、给物质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1、常用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2、化学药品取用的规范操作,滴管的规范使用、量筒的准确读数。
3、给物质加热的注意点及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导入
同学们,化学是一门非常神奇而又神秘的科学,化学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那么要进行实验就要进入这个我们所在的化学实验室。所以,今天我们走进了化学实验室,来详细地了解和认识化学实验室。(板书课题) 活动1【讲授】新课讲授
首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憨豆先生走进化学实验室发生了什么。(播放视频)我们走到每一场所时要了解一些注意事项,如规章制度等,但视频中的憨豆先生由于没有遵守实验室规则,所以出现了事故。那么,我们在走进实验室前需要了解些什么呢?在走进实验室后又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把你们在课前收集的关于实验室的规则展示给大家。 学生说出规则和注意事项后老师在大屏幕出示。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注意观察,找出其中有什么错误,各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后汇报。师记录各小组的得分。
1 / 4 活动2【讲授】过渡
师介绍:实验室过程还有一些具体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我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再逐步了解。
化学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所以使用时特别小心,注意安全。大屏幕展示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活动3【活动】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桌上的常见仪器,记住它们的名字。
多媒体展示一些学生刚刚认识的常见的化学仪器,学生抢答,说出它们的名字。师记录得分。 活动4【活动】学生活动
再次认识这些常用仪器,了解它们的用途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然后小组派代表上讲台给大家讲解。 活动5【活动】自学明理
学生自学教材P18 资料卡片实验室化学药品取用规则,完成学案。明白化学药品取用规则。
⑴安全“三不”:“不闻”、“不摸”、“不尝”。 ⑵节约药品: ①按实验规定用量;
②最少量: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⑶用剩药品处理:“三不一要”
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活动6【活动】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
【例1】取3~5粒石灰石颗粒,装入试管中。
【教师操作示范】学生观察思考:如何操作以免试管破裂?
先将试管横放,把石灰石颗粒放入试管口后,再慢慢直立试管,让颗粒缓缓滑到试管底部。
【学生操作1】取少量石灰石颗粒加入试管中。
“先横放,入管口,慢直立,防破裂。”
2 / 4 活动7【活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取用 【例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于试管中。 【教师操作示范2】
学生观察思考:怎样操作以免药品沾附在试管壁上?
先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再直立试管。 【学生操作训练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于试管中。
“先倾斜,送管底,再直立,免沾附。” 活动8【活动】液体药品的取用----倾倒 【教师演示操作】倾倒法,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 【学生观察、思考】
①瓶塞倒放在桌上。原因是以免污染药品。 ②标签向着手心。原因是防止标签被腐蚀。 ③瓶口要与试管口紧挨着。
④倒完后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放回原处。 【学生操作3】倾倒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 活动9【活动】液体药品的取用----滴加
【问题情景】如果取极少量液体(例如:3~5滴),如何操作? 【教师操作演示】取3滴水加入试管中 【思考】(结合P20第1自然段) ①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 原因是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帽。 ②滴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容器内。
③用过的滴管要立即清洗。(注意: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 ④如果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其他液体会造成试剂污染。 活动10【活动】液体药品的取用----量取
【问题情景】如果需要取一定量液体(例如:43mL水)怎么办? 【教师操作演示】量取43mL水加入试管中。 【学生思考】(结合P19最后1自然段) ①量取一定量的液体,需要用到的仪器是量筒。
3 / 4 ②通常需要根据所量液体的体积选用量筒的大小。 例如:量取8mL水需选用______量筒, 若量取80mL水,需选用______量筒。 ③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要放平。
④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活动11【活动】给物质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①介绍酒精灯的火焰,强调外焰的温度最高,加热时用外焰加热; ②判断有关酒精灯的操作,得出酒精灯使用的注意点。 2.给液体加热
阅读课本,了解给液体加热的注意点;
演示实验:给液体加热;(优教提示:播放实验演示:酒精灯与用酒精灯加热) 思考、讨论(PPT5); 学生实验:给物质加热。 3.给固体加热
对比装置,分析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 4.讨论、分析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
活动12【活动】连接仪器装置
1.演示装置的连接(优教提示:播放实验演示:连接仪器装置) 2.演示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介绍实验的步骤、现象及原理 (优教提示:播放实验演示:检查气密性操作) 3.学生实验
活动13【活动】仪器洗涤 1.洗涤原则:少量多次
2.洗涤方法:(优教提示:播放实验演示:仪器的洗涤) 3.洗涤标准 课后小结:
生物化学实验室规则范文第2篇
为了对所开设的生物化学实验进行真实、恰当的评价, 以便不断改进、完善实验教学, 我们对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两个专业200名本科生进行了调查问卷, 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在培养、提高学生各种能力上的影响, 调查结果统计见表1。
调查结果表明: (1) 在所考查各项内容中, 综合、设计实验评价“好、较好”的学生人数, 比基础实验都较多, 尤其突出表现在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几项上, 这表明由于综合、设计实验的实验项目采用了增加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结果的思考强度和时间, 引导学生自己开展、分析、完成整个实验等教学方式, 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2) 基础实验在提高自学能力、观察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上, 评价“好、较好”的学生人数虽然少于综合、设计实验, 但相差不大, 这表明学生并没有否定基础实验在实验教学上的成绩和贡献, 说明基础实验也有着独特的优点, 必须加以合理的安排和利用, 充分发挥基础实验的优势, 为综合、设计实验的开展奠定基础;同时也表明, 由于学生能力表现不一, 基础实验比较容易掌握, 故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基础实验的作用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因此生物化学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之间的有机结合值得我们深入的探讨。
1 基础实验是牢固的根基, 项目的选择要精而细
基础实验是让学生学会基本操作, 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具有现象直观、操作简单、仪器常用、示范性强的优点, 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技术和方法的掌握, 为学生完成以后的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 基础实验在实验进度上往往与理论教学内容相衔接, 实验中通过教师的讲解, 帮助学生加强理解并掌握生物化学课程的相关背景知识, 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融合。通过基础实验的学习, 强化了学生基本技能培训并规范了操作, 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 掌握了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原理以及注意事项[1]。
以往由于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 生物化学实验中基础实验部分占有比重较大,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 综合实验、验证实验的逐步增加, 使基础实验呈现出开设项目少、项目选择不精、开设时间随意等不良的趋势。首先应明确, 基础实验不但要开设, 而且要开设好, 开设精。基础实验的开设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 而且要为综合、设计实验教学内容的实施奠定基础, 实现从基础实验向综合、设计实验的转变。其次要精选基础实验项目, 做到少而精, 少而细。实验项目的选择可以根据所要开设的综合、设计实验的内容进行精心挑选, 要充分发挥每个基础实验的作用, 切不可随意安排。比如要开设有关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鉴定的综合实验, 可以首先开设有关蛋白质提取的实验, 使学生熟悉蛋白质的性质, 细致掌握相关的仪器操作和使用, 避免在综合、设计实验开设时, 由于内容多造成学生实验中忙于学习基本操作、仪器使用, 而缺乏对实验本身设计、结果的思考, 从而提高了实验效率。另外基础实验项目也可根据知识板块内容来定。比如生物化学实验一般可以分为糖、核酸、蛋白质、酶、维生素等几大知识板块, 每个板块或者相接近的板块之间可以安排一个基础实验。最后基础实验的开设时间也可以灵活多变, 安排在综合实验之前或之后都可以, 比如核酸板块实验中在提取DNA、琼脂糖凝胶检测之后, 可以安排一个定量测定DNA含量的基础实验, 避免整个综合实验时间过长, 内容过多, 影响了教学效果, 但基础实验最好放在设计实验之前开设。
2 综合实验是巩固、衔接的桥梁, 项目选择要难而深
综合实验是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性大实验, 是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 提高实验的难度, 旨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及查阅参考文献的能力, 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单一的基础实验相比, 综合实验具有内容多、知识面广、实验过程长、连贯性强、所涉及的实验仪器较多, 教学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实验原理、方法、技术呈现多样化、多个知识点互相联系的特点, 这样可以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梳理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 而且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空间, 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挖掘潜在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相互帮助的协作精神[2~3]。
综合实验项目的选择首先要有很强的知识体系, 就某一方面进行一整套的系统研究, 并非是几个基础实验的简单叠加。难度和深度应逐步增加, 有利于选拔高水平、能力强的学生。比如涉及核酸的综合实验, 可以从核酸的提取、纯化, 到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核酸检测仪定量检测, 再到PCR扩增核酸片段、探针制备与核酸杂交。有关酶的综合实验, 可以包括酶的提取、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pH值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及最适pH值、酶活性、反应活化能、酶热稳定性的测定、反应时间、底物浓度、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及Km和Vmax的测定。其次要根据实际情况, 合理安排综合实验项目。由于综合实验一般时间较长, 课时较多, 在有限的生物化学实验课时内, 应恰当分配其所占的比例。一般可以开设2~3个综合实验项目, 课时比例占总课时的60%左右。过多的综合实验项目会造成学生做实验如走马观花, 反而降低了学习的效率。所设实验项目也要有主次之分, 可以根据学科具体发展及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来开设。比如同时选择开设有关蛋白质、核酸、酶三个综合实验, 应有所侧重, 确定对其中某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另外两个做次重点。若以核酸实验作为重点, 可将核酸的杂交包括在所开项目之中, 使核酸部分实验有了较大的深度和难度;若以蛋白质方面作为重点, 则PCR和核酸的杂交内容可以删掉, 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短期内较好的接受所学的内容, 掌握更多的实验技术, 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整套研究的完整思路, 有利于学生养成严密和综合的思维方式。最后综合实验实施过程中既要检验学生在基础实验中的学习情况, 又要为后续的设计实验做铺垫。通过基础实验的学习, 在综合实验时检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常规仪器的使用、实验现象的观察等基本能力是否达到要求, 需要我们教师加以指导和启发, 帮助学生改进, 同时由于综合实验有一定难度, 学生能力不一, 可以通过培养2~3个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精神,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这也为后面的设计实验中放手让学生操作打下了基础。
3 设计实验是良好的检验标准, 项目选择要广而新
设计实验可根据专业特点及其学生兴趣爱好选择具有研究性质的项目, 通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 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施的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材料、试剂的准备到实验仪器操作、结果记录、书写论文式实验报告均自己完成, 教师只讲解实验要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 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 提高学生做实验的兴趣。设计实验是对学生在做完基础、综合实验之后, 集中两周左右时间,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实验, 组织学生研讨、发掘实验中具有设计性研究性的素材, 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提高动手能力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他们的想像力, 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潜能, 从而提高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检验学生实验学习的重要手段。设计实验的开设突出了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 学生在实施过程中也表现出极大的创造热情, 具备了一定的科研素质,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 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5]。
首先设计实验项目的选择面要宽广些, 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不必担心学生做错或者做得不好, 重要的是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作风和创新的科研意识。比如要开设从不同材料中提取DNA及纯度鉴定的实验, 由于实验材料不限, 学生可选动植物、微生物, 如洋葱、猪肝、鸡血、酵母, 采用浓盐法、蛋白酶K法、CTAB法等进行提取, 其纯度鉴定的方法只要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即可。其次设计实验中团队协作尤为重要。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 在综合实验基础上, 增加至每4~6人组成一个团队, 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 从实验方案确定, 讨论实验方法, 预实验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共同努力完成。这实际上是模拟了科学研究的过程, 为学生今后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奠定基础。最后设计实验结果递交形式可以多样化, 可以采用小论文、大实验报告、小型产品等形式检验学生的实验结果。比如给定一些材料让学生自选, 如各种蛋类、各种动物血液、各种奶制品等, 要求学生在已掌握的蛋白质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基础上, 从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面开展实验, 根据实验结果对不同材料的营养价值从蛋白质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最后以小论文的形式提交实验报告。
4 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是环环相扣的统一体系
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的项目安排应主次明确、特色突出、互相依托、互相促进。基础实验与综合、设计实验结合, 既能提高基础实验方法应用的灵活性, 又能对综合、设计实验结果做出科学的判断。实验项目之间可以前后相关, 前一个实验的结果是下一个实验的材料, 实验基本技术之间交叉运用, 使学生们在对生物化学某一方面进行系统实验时得到一次从科学思维到技能方法的全面训练。实验内容上可以有序地逐步加深, 有助于学生进行各种实验方法优缺点的比较、鉴别和运用。
生物化学实验更新速度较快, 为了培养能够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 需要不断改进、完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加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之间的互相促进和联系, 以求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200名本科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情况调查结果后, 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近几年生物化学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的教学特点, 探讨了如何加强三大实验的联系, 使其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整体, 并对具体所开设的实验项目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结合
参考文献
[1] 刘华忠, 杨捷.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优化[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07, 91 (1) :17~20.
[2] 周晓慧, 王文勇, 李素婷, 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7, 24 (2) :209~210.
[3] 吴慧平.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 2007, 6 (8) :694~701.
[4] 关亚群, 梁涛, 王延蛟, 等.浅谈开设生物化学开放性及设计性实验教学的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 2008, 16 (3) :510~511.
生物化学实验室规则范文第3篇
一、实验目的
实验室和实验仪器是开展现代生物技术研究的基础平台,对实验室布局和仪器配置的掌握程度是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性的重要体现。通过现场参观和老师讲解加深同学们对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规划与布局及常用仪器设备的主要功能的认识,掌握高速冷冻离心机、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等关键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场所选择及实验内容
园艺学院植物分子生物技术实验室与开展现代生物技术研究直接相关的实验室分工与布局和主要相关仪器:如与组织培养有关的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接种至、培养室等;与分子生物学有关的高速冷冻离心机、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等。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相关背景知识回顾:对课堂讲述的各种生物技术如分子标记、细胞和组织培养等操作过程进行回顾,重要指出每个环节要用到的必备仪器的作用、性能指标、操作注意事项及仪器选购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2、每班分为两小组简要介绍现代生物技术实验室的布局及功能分区情况;针对每个分区的重要仪器进行讲述,结束时对所有参观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四、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有很多易损仪器或有毒试剂,参观时要求同学们认真记录,不要随意动手,以保证仪器和人身安全。
五、思考题
1、根据参观内容,描述本次参观有了解到的主要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2、一个现代化生物技术实验室应具备的基本功能的必备仪器有哪些?
实验二 植物组织培养
一、实验目的
植物组织培养是现代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原生质体融合、病毒脱除、离体快繁及遗传转化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胡萝卜以其培养体系成熟、再生容易而被视为组织培养的理想外植体材料,本实验通过胡萝卜的组织培养使同学们掌握基本培养基的配制、灭菌及培养的基本技能。
二、实验原理
基于1902年德国科学家哈勃兰特(Haberlandt)提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理论,即指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分化发育成新个体的潜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植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都具备再生成完整植物的能力。
三、主要仪器及试材
仪器:pH计、微波炉、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培养室、三角瓶、封口膜、无菌滤纸、手术刀片、镊子、酒精灯、记号笔等
试材:新鲜胡萝卜,培养基配制所需相关试剂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培养基母液的配制(小规模实验应按比例减少,避免造成很大的浪费):
1、大量元素(10倍液):称取下列药品分别溶解定容到1升后,加到5升存储瓶中。
KNO
395 g NH4NO3
82.5 g KH2PO
48.5 g MgSO4•7H2O
18.5 g CaCl2•2H2O
22.0 g 注意事项:
(1)配置母液前要仔细清洗存储容器
(2)应按照顺序分别彻底溶解后混合,每加完一种药品,摇动存储瓶使其混合均匀; (3)溶解时最好加热,以便充分溶解,避免沉淀的产生;
(4)夏季要用新制的蒸馏水,并加热,这样可以避免因为水中带菌量过大而产生沉淀,同时可以减缓绿藻的生成;
(5)沉淀的产生一是由于溶解不充分就混合造成的浑浊型沉淀,所以配置时一定不要急;二是由于长菌而产生絮状沉淀,所以要用新制的蒸馏水并加热。
2、微量元素母液的配制(100倍液):取少量(200-300ml)温水依次加入下列药品,每加一种药品后搅拌溶解,最后定容到1L:
KI
0.083 g H3BO
3 0.62 g ZnSO4*7H2O
0.86 g NaMoO4*2H2O
0.025 g CuSO4*5H2O
0.0025 g CoCl2*6H2O
0.0025 g
MnSO4*4H2O
2.23 g (MnSO4*H2O 1.69 g) 注意:配好后在室温下放置10 h以上再放入冰箱保存,即刻放入冰箱易产生结晶沉淀。配制过程中产生沉淀的原因有:1. 前一个没彻底溶解就加入了后一个药品;2. 蒸馏水pH 值过高,可加几滴盐酸校正。
3、甘氨酸和肌醇的配制(100倍液):
甘氨酸:0.2 g溶解定容到1L;肌醇:10 g溶解定容到1L
4、铁盐的配制(100倍液):
称取EDTA 3.73 g,FeSO47H2O 2.78 g,分别溶解后混合定容到1L,放入棕色细口瓶中,室温放置10 h以上(防止结晶沉淀),然后放入4℃冰箱。
5、维生素B的配制(100倍液):
VB组分 VB1(盐酸硫氨素) VB6 (盐酸吡哆素) VB5 (烟
酸)
改良MT 1g 1g 0.5g
MS 10 mg 50 mg 50 mg 分别称取顺序溶解在温热的蒸馏水中,定容到1L。
注: 需要溶解完一个再加另一个;VB5不易溶解,需要搅拌,必要时可以加热。
6、Vc的配制(100倍液):
称取Vc 0.5g 溶解在蒸馏水中,定容到1L即可。
7、其它溶液配制:
BA,NAA,IBA,GA3等激素类试剂可先用少量1N NaOH彻底溶解,再加水定容。配好后室温放置一段时间,再放入冰箱中冷藏保存。有些试剂在乙醇或盐酸中也可溶解,但比较而言,用碱溶解比较稳定,不易产生沉淀。
注意:母液最好不要配制太多,如果配制的量较大,短时间内用不完,最好分装一部分到小的细口瓶中,在制作培养基时使用。这样不容易产生沉淀。
(二)培养基配制
母液配好后,按以下体种(或质量)量取,最后用蒸馏水定溶到1L,调节pH至5.8,用塑料烧杯放入微波炉中充分溶解后分装灭菌。
大量元素(10倍液)
100 ml 微量元素 (100倍)
10 ml 甘氨酸和肌醇(100倍)
10 ml 铁盐(100倍)
10 ml 维生素B(100倍)
10 ml Vc(100倍)
10 ml 蔗糖
20 g 琼脂
7.5 g
(三)接种与培养
在超净台上接种后,用记号笔做好标签,放置到光照培养室中进行培养。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中涉及到酒精及砷汞等危险品,注意人身安全的环境安全,废液不要随意乱倒。
2、外植体消毒及接种操作要规范,注意超净台的卫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六、实验结果处理
一星期后,统计污染率,并对未污染材料的生长状况进行观察,并分析产生污染的可能原因。
七、思考题
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娅,曾君祉,周志勇,陈毓荃,黄华樑。胡萝卜组织培养和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植物学通报,2005,22:37-42。
2.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柑橘课题组。实验手册,2002,武汉(课题组内部资料)。实验三 植物DNA的提取、纯化及检测
一、实验目的
DNA 提取是开展分子生物学的重要前提之一,高质量的DNA直接关系到分子标记、基因克隆、图谱构建及功能基因组研究等工作的成败。通过本实验应了解常用DNA提取方法的原理和技术,掌握改良CTAB法提取植物DNA以及DNA检测技术,为将来从事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研究奠定基础。
二、实验原理
植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植物细胞内含有丰富的遗传物质。在机械研磨、高温和去污剂的共同作用下,植物细胞破裂,DNA从细胞核释放到提取缓冲液中。经蛋白质强变性剂处理结合离心,除去蛋白质和色素等杂质,再用乙醇沉淀便可获得高纯度的DNA。
DNA电泳是依据DNA带负电荷,而不同浓度的琼脂糖凝胶孔径大小不同,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DNA由负极向正极移动,分子量小的移动快而分子量大的移动慢,最终达到不同分子量大小的DNA分离的目的。
三、主要仪器及试材
水浴锅、离心机、移液枪、研钵、离心管、核酸电泳系统等;新鲜健康植物叶片,液氮、及DNA提取有关试剂。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药品的配制: CTAB提取液:
(1) 100 mM Tris-HCl(PH 8.0),1.5 M NaCl,50 mM EDTA(PH 8.0) (2) 1% PVP,2% CTAB (3) 取少许(1)加到(2)中,搅拌成糊状,后加(1)至足量,65℃水浴充分溶解备用。使用前要在65℃温浴一会儿,然后加入1-4%巯基乙醇,混均匀。 苯酚:氯仿:异戊醇(25∶24∶1):
重蒸酚65℃水浴溶解,在烧杯中加入80ml温热的蒸馏水,加入少许8-羟基喹啉,溶解后加入100ml重蒸酚,再加入100ml氯仿:异戊醇(24:1),加入20克Tris Base,磁力搅拌器上搅拌1.5 h左右至停止搅拌后很快分层,然后装入棕色瓶中,4℃冰箱中储存备用。 2. DNA的粗提
在装有叶片的离心管中加入石英砂少许(约0.07克),用尖头玻棒将材料研细后加入600 ul CTAB提取液,再继续研磨一会儿使其悬浮均匀,然后在65℃水浴锅中温浴60分钟,隔15分钟取出上下轻轻颠倒几次,水浴之后,加入500 ul苯酚:氯仿:异戊醇(25:24:1),上下晃动10分钟以上,其间置于37℃水浴锅中温浴一会(冬季),使之充分混匀,然后10000-12000 rpm离心5-10分钟,吸取上清液转至另一离心管中,加入60 ul 5M NaCl,再加入-20℃冰冻无水乙醇1 ml,轻轻颠倒数次,混合均匀后冰冻30分钟沉淀DNA,然后8000-10000 rpm离心5分钟,弃上清液,加入1 ml 70%酒精浸泡2小时或过夜,8000 rpm离心5分钟,弃酒精之后在工作台上风干DNA,注意不要过干,否则会使以后溶解困难。 3. DNA的纯化:
向风干后的DNA中加入500 ul 1TE,37℃水浴15-30分钟至DNA完全溶解,加5 ul 5 mg/ml Rnase,37℃水浴6小时,然后加入700 µl苯酚:氯仿:异戊醇(25:24:1),上下颠倒离心管约10分钟,至充分混匀,10000-12000 rpm离心5分钟,吸取上层液至另一离心管中,加入700 µl氯仿:异戊醇(24:1),颠倒10分钟(方法同上),10000 –12000 rpm离心5分钟,吸取上层液至另一离心管中,加入60 µl 5M NaCl,再加入1 ml冷冻的无水乙醇,轻轻颠倒,然后在-20℃冰箱中置30分钟沉淀DNA,8000-10000 rpm离心2-3分钟,使DNA分散状紧贴在管壁上,弃酒精,加70%酒精1ml浸泡,2小时后换一次,后浸泡过夜,8000 rpm离心3分钟后弃酒精,风干,加50-100 µl TE充分溶解备用。
4、DNA检测
(1)取DNA原液15 µl稀释至3.0 ml,用UV-1601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230 nm、 260 nm及280 nm的吸光值。高质量的DNA要求:A260/A230>2.0; 1.7
(3)向一定量的DNA中加入限制性内切酶EcoR I至4-5 U/µg DNA,37℃消化过夜,用0.5TBE,0.8%琼脂糖凝胶2.5V/cm电泳3 h进行检测。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中的液氮、氯仿、苯酚、EB等都是危险或有毒物质,操作时要戴手套,并在专门区域操作。
2、DAN电泳时只能由负极到正极,电泳时要注意电极是否正确。
六、思考题
简述DAN提取的步骤及主要试剂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柑橘课题组。实验手册,2002,武汉(课题组内部资料)。 实验四 质粒DNA的提取、纯化及检测
一、实验目的
质粒是携带外源基因进入细菌中扩增或表达的主要载体,它在基因操作中具有重要作用。质粒的分离与提取时最常用、最基本的实验技术。质粒的提取方法很多,大多包括3个主要步骤:细菌的培养、细菌的收集和裂解、质粒DNA的分离和纯化。本实验以碱裂解法为例介绍质粒的抽提过程,应掌握碱裂解法抽提质粒的原理、步骤及各试剂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在pH 12.0-12.6碱性环境中,细菌的线性大分子量染色体DNA变性分开,而共价闭环的质粒DNA虽然变性但仍处于拓扑缠绕状态。将pH调至中性并有高盐存在及低温的条件下,大部分染色体DNA、大分子量RNA和蛋白质在去污剂SDS的作用下形成沉淀,而质粒DNA仍然为可溶状态。通过离心,可除去大部分细胞碎片、染色体DNA、RNA及蛋白质,质粒DNA尚在上清液中,然后用酚、氯仿抽提进一步纯化质粒DNA。
三、主要仪器及试材
含有质粒pUC18载体的大肠杆菌菌液及离心机、移液枪、离心管及质粒DNA提取有关试剂。
液氮、及DNA提取有关试剂。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试剂配制:
1、LB培养基:NaCl 10g,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5g,蛋白胨(Peptone)10g,琼脂粉15g,加ddH2O至1000ml。分装至500ml三角瓶(250ml/瓶)。高压灭菌15min,室温贮存。
2、X-gal(20mg/ml):20mg X-gal溶于1ml二甲基甲酰胺中,-20℃避光保存。
3、IPTG(200mg/ml):1g IPTG溶于4ml去离子双蒸水中,定容至5ml,过滤灭菌后-20℃保存。
4、Amp(100mg/ml):1g Amp溶于4ml去离子灭菌双蒸水中,定容至5ml,-20℃保存。
5、溶液I: 50mM葡萄糖,25mM Tris-HCl(pH 8.0),10mM EDTA(pH 8.0)。配制方法:1M Tris-HCl(pH 8.0)12.5ml,0.5M EDTA(pH 8.0)10ml,葡萄糖4.730g,加ddH2O至500ml。高压灭菌15min,贮存于4℃。
6、溶液II:0.2N NaOH,1% SDS。配制方法:2N NaOH 1ml,10% SDS 1ml,加ddH2O至10ml,使用前临时配制。
7、溶液III:醋酸钾(KAc)缓冲液,pH 4.8。配制方法:5M KAc300ml,冰醋酸57.5ml,加ddH2O至500ml(视冰醋酸情况,也可按6:3:1配制),贮存于4℃。
8、TE:10mM Tris-HCl(pH 8.0),1mM EDTA(pH 8.0)。配制方法:1M Tris-HCl(pH 8.0)1ml,0.5M EDTA(pH 8.0)0.2ml,加ddH2O至100ml。高压灭菌15min,贮存于4℃。
9、苯酚:氯仿:异戊醇(25:24:1)。
10、乙醇(无水乙醇、70%乙醇)。
11、5TBE:Tris-base 54g,硼酸27.5g,EDTA-Na2H2O 4.65g,加ddH2O至1000ml。高压灭菌15min,贮存于4℃。
12、溴化乙锭(EB):10mg/ml
13、Rnase A(RNA酶A):不含DNA酶(DNase-free)RNase A的10mg/ml,TE配制,沸水加热15min,分装贮存于-20℃。
14、6loading buffer(上样缓冲液):0.25%溴酚蓝,0.25%二甲苯青FF,40%(W/V)蔗糖水溶液。
15、1%琼脂糖凝胶:称取1g琼脂糖与三角烧瓶中,加100ml 1TBE,微波炉加热至完全熔化,冷却至60℃左右,加EB母液(10mg/ml)至终浓度0.5ug/ml(注意:EB为强诱变剂,操作时带手套),轻轻摇匀,缓缓倒入架有梳子的电泳胶板中,勿使有气泡,静置冷却30min以上,轻轻拔出梳子,放入电泳槽中(电泳缓冲液1TBE),即可上样。
(二)实验步骤
1、取含有pUC18质粒的大肠杆菌菌液于LB固体培养基上划线37℃过夜培养。
2、用无菌牙签或枪头挑取LB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单菌落,接种于20ml含有Amp抗生素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摇床-250r/min过夜培养。
3、吸取1.5ml菌液,12000g离心1min,收集菌体,倒掉菌液;吸取1.5ml菌液,再次收集菌体,尽量将菌液倒干净。
4、加入200ul预冷的溶液I,重新悬浮细胞,震荡混匀(注意:应彻底混匀沉淀或碎块)。
5、加入400ul新配置的溶液II,轻柔颠倒混匀(不可剧烈震荡),并将离心管置于冰上2-3min,使细胞膜裂解(溶液II为裂解液,故离心管中菌液逐渐变清)。
6、加入300ul预冷的溶液III,温和颠倒混匀,见白色絮状沉淀,置于冰上3-5min,使杂质充分沉淀(溶液III为中和液,此时质粒DNA复性,染色体和蛋白质不可逆变性,形成不可溶复合物,同时K+使SDS-蛋白复合物沉淀)。
7、吸取800ul上清液(注意:不要吸到漂浮的杂质)至另一Eppendorf管中,加入2/3体积的异丙醇或2.5倍体积的预冷无水乙醇,混匀,室温放置5min,4℃离心12000g 15min。
8、倒尽上清,加75%乙醇浸洗沉淀除盐1-2次,4℃离心 10000g10min,弃上清,将沉淀在室温或超净工作台上风干。
9、将沉淀溶于40ul 灭菌超纯水或TE(含RNase A 20ug/ml),37℃水浴30min,以降解RAN,-20℃保存备用。
10、取制备的质粒DNA 1-2ul,加适当loading buffer混匀上样,1%琼脂糖凝胶2.5V/cm电泳1h进行检测。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中的液氮、氯仿、EB等都是有毒物质,操作时应注意防护,尽量减少台面污染。
2、DAN电泳时只能由负极到正极,电泳时要注意电极是否正确。
3、质粒电泳检测一般有三条带,分别为质粒的超螺旋、开环、线型三种构型。
六、思考题
简述质粒DAN提取的步骤。
主要参考文献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柑橘课题组。实验手册,2002,武汉(课题组内部资料)。
实验五 PCR技术
一、实验目的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体外核酸扩增系统,是分子克隆技术中常用技术之一。PCR具有反应快速、灵敏、操作简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的各个领域。通过本实验应掌握PCR原理,学习PCR操作过程。
二、实验原理
PCR是在模板DNA、引物和dNTPs的存在环境下依赖于DNA聚合酶的酶促反应。PCR技术的特异性取决于引物和模板结合的特异性。反应分为变性、退火、延伸三步,经过一定的循环,介于两个引物之间的特异DNA片段得到大量扩增。
三、主要仪器及试材
含有外源cDNA片段的质粒或转基因苹果、番茄叶片总DNA;外源基因的特异引物及PCR仪与相关试剂。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调整模板浓度至5ng/ul。
2、按下列体系配制反应混合液,混匀,离心5秒(注意加1滴矿物油覆盖PCR管)。
Template DNA
2ul(20ng) 10buffer
2.0ul MgCl2(25mM)
1.5ul Primer F(10uM)
0.2ul Primer R(10uM)
0.2ul dNTPs(2mM)
2.0ul Taq(5U/ul)
0.2ul Add ddH2O to
20ul
3、PCR反应循环条件设置:
95℃
3min
1cycle 94℃
1min
55℃
1min 72℃
90s
35cycles 72℃
10min
1cycle 4℃
forever
4、检测:加2ul溴酚蓝,混匀,短暂离心,取15ul反应产物点样电泳
5、在1%琼脂糖凝胶上点样电泳;EB染色,紫外观察。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引物设计应具有特异性,依靠引物设计软件进行引物设计;引物分装成多管,不宜反复冻融多次;
2、PCR反应的各种成分不能遗漏,操作应戴手套,冰上操作;
3、根据引物的Tm值和扩增片段长度以及PCR仪的特性来设定PCR循环条件;
4、注意分析电泳检测PCR产物时出现拖带或非特异性扩增带、无DNA带或DNA带很弱的可能原因。
六、思考题
简述PCR技术的原理和步骤。
主要参考文献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柑橘课题组。实验手册,2002,武汉(课题组内部资料
实验六 PCR产物的TA克隆
一、实验目的
采用同源序列法克隆特定基因或DNA片段是果树上常用的分子克隆方法。相对于粘性末端来说,克隆具有平末端的双链PCR产物效率较低。目前,有两种方法可以采用,一种是在特异引物设计时引入酶切位点,另一种是TA克隆。通过本实验应掌握PCR产物TA克隆的原理,学习PCR产物纯化及回收,以及PCR产物与TA克隆载体的连接。
二、实验原理
TA克隆是利用耐热聚合酶,如Taq聚合酶、Tfl、Tth等具有末端转移酶活性,而不具有3’一5’外切酶的校准活性,即在PCR产物的两个3’末端加上未配对的单一A凸出尾,质粒载体提供线性3’末端单一的T凸出尾,使该载体能够直接与PCR产物高效连接。TA克隆技术比其它PCR克隆方法有更高的重组效率。
三、主要仪器及试材
PCR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DNA回收试剂盒(Promega公司)、pMD18-T载体(TaKaRa公司)以及感受态大肠杆菌、高速冷冻离心机、移液枪、琼脂糖凝胶电泳等相关仪器及试剂。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PCR扩增片段纯化回收
将PCR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割胶,利用琼脂糖凝胶DNA回收试剂盒收集PCR扩增产物,具体操作步骤参考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连接反应 反应体系组成
pMD18-T
0.5-1.0 ul PCR fragment
1.0-4.5 ul ddH2O
0-3.0 ul Ligation Solution I
5.0 ul 混合后,置于室温下放置数小时或过夜连接。
3、重组子转化(热激法)
1)在含适当浓度的Ampicillin的LB平板上,涂抹4 ul IPTG(200mg/ml)和40 ul x-gal(20mg/ml),然后暗置30 min以上;
2)冰上冷冻新灭菌的1.5 ml 离心管; 3)取出感受态大肠杆菌,冰上放置冻融;
4)取新灭菌的1.5 ml 离心管,加入50 ul感受态细胞和10 ul连接反应液,用移液枪轻轻吸打均匀,在冰上放置30 min;
5)热激:将离心管在42 ℃下水浴90秒钟。请勿摇动离心管; 6)冰镇:快速将离心管转移至冰浴,1-2分钟;
7)复苏:每管加400 ul液体LB培养基,在37 ℃摇床温和摇动45 min-60 min; 8)涂皿:取150 ul均匀涂布于“1)”已制备好的LB平板上;
9)培养:在37 ℃下倒置培养12-16 h,即可观察到蓝白相间的菌落。白色菌落为含有外源插入片段的转化子,蓝色是载体自连的转化子。转化子可以在4 ℃下保持1个月;
10)单菌落培养:用灭菌的牙签,挑选白色的单菌落到盛有含50 mg/ml Ampicillin的5 ml液体LB培养基的50 ml离心管中,在37 ℃摇床上培养过夜(12-16 h)。
4、质粒DNA的分离 参考有关文献。
5、检测
采用相同的引物对进行PCR再扩增,或质粒上根据插入片段两端的酶切位点而进行限制性酶切,通过电泳可以检测出片段是否克隆成功。
五、实验注意事项
1、连接温度不宜太高,连接温度过高(>28℃)可使背景增加,使重组克隆菌减少。降低连接温度可以提高白斑率;
2、热激过程注意勿摇动离心管。
六、思考题
简述PCR产物TA克隆的原理和步骤。
主要参考文献
生物化学实验室规则范文第4篇
德江县民族中学
简永波
学情分析与教学思路设计:
为迎接2010中考,使考生能够考出好的成绩,通过分析九年级学生如何进行中考总复习问卷调查,从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实验题是化学题上丢分较多的题,特别是酸碱盐方面的实验部分更是特别的难,特别的难以把握。针对以上情况,特进行化学实验部分的专题复习。通过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回顾及化学综合实验设计习题的分析讲解,培养学生利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验疑难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九年级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其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
2、掌握九年级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检验;
3、能用所学知识设计并解决一部分简单实验综合题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基础知识的回顾和设计实验题的分析讲解,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化学实验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化学实验现象的分析,认识事物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渗透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知的认识论观点。 教学重点:
1、九年级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回顾与巩固
2、利用所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教学难点:
如何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知识导入(分析考点)
最近几年的中考题,实验题所占比重较大(占21.7%),大部分同学在这个大题上丢分较多,实验题也是同学们在今后学习化学的重点知识,在这里和同学们一起来分析实验题的重难点和考点。
分析200
8、2009中考实验题,总体来说考查的能力都要求不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实验部分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如2008年实验题1考查了水、氮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H2O 、N
2、H
2、CO、CO2)几种气体的鉴别,(要求考生根据题设条件用化学式填写空格),难度不高但综合性较强(重点考查了考生的严谨性)。本题就直接取材于课本,属于简单题,不重视基础、对知识点掌握不透彻的考生来说就意味着难题,很多考生答该题最后一空时都只答一种情况,(澄清石灰水的本题中的作用是既检验又吸收CO2的双重目的)。2题考的比较灵活、新颖,要求考生以H2SO
4、Fe、CuO三种物质用两种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写出)制取硫酸铜(CuSO4),本题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非常基础,但是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观察和分析不到位,就不能准确的书写。同时考查了考生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2009年化学实验题则显得比较陈旧,属于老生常谈题,这些都是平 2 时反复训练的,甚至是做过的原题。如15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备H
2、O
2、CO2三种气体的5个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气体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选择。16题则直接取材于课本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题,比较有点创意的是加了对CO检验的信息考查与知识的迁移,同时对考生进行环保教育。
二、新课讲解(如何进行实验总复习)
纵观这两年我区中考实验题的趋势,主要是对基础实验知识的考查,总体难度不大,但知识综合度比较高,所以2010中考化学实验题在难度系数上也不会太大的改动,即同学们在进行中考化学实验题进行复习时尽量以课本基础为主,务求基础的扎实。近两年的实验题主要考查气体制备与收集、如何鉴别几种常见的气体等,而缺乏对酸碱盐在溶液中解离的离子鉴别进行考查,所以同学们复习的时候应该对这方面略有倾斜。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对实验部分进行总复习:
(一)、常见仪器的使用
这部分相比较是实验中的简单知识,但同学们也容易在这上面粗心大意而造成丢分,比如化学仪器的名称许多同学就容易写别字来代替或张冠李戴、一些仪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掌握的不够扎实而做错丢分。在幻灯片上和同学们一起复习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和常见的用途与注意事项。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这部分属于实验题的根基,只有在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后才能
3 着手综合实验题的分析解决。要对在初中所涉及的实验基本操作掌握透彻,如对物质进行加热、固体的取用、液体的取用、取用液体时量筒的读法、称量固体时的操作方法、过滤、蒸发、检查装置气密性、测溶液的pH、稀释浓硫酸的等基本操作的熟识。与同学们一起在幻灯片上分析错误的操作会导致什么后果。
(三)、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检验
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检验是近几年的热点内容,同时也是同学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升华,掌握这部分知识得严谨、细致。要“制取”气体,首先得知道所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即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所需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以及能否与水、空气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等,对应去寻找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净化”是为了得到纯净的气体,即可能在制取气体时混入其他成分在所制取的气体中,造成所收集的气体不纯而必须除去的过程,如用排水法收集O2时混有水蒸气这时就要浓硫酸把水除去。“检验”则是根据所制取的气体的特殊性质检验是否为我们要制备的气体,如检验制取的气体是否为氧气,根据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特性,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能否复燃即可证明。这部分要求同学们会根据一部分题设条件设计简单的实验装置和常见气体的净化与检验等(具体内容在课件中展示)。
(四)、综合实验 综合实验的主要内容:
①气体的制取、净化、性质的组合;
4 ②混合气体成分与混合溶液中离子成分的验证; ③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的结合;
具体以题的方式和同学们一起在课件中对实验综合题进行探讨。 同学们在掌握了气体的制取、净化与检验后,特别要注意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离子的检验、鉴别等。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SO42-、Cl- 、Ba2+ 、Ca2+、CO32-、OH- 、NH4+ 的检验与鉴别,要能够根据比较明显的实验现象推到得出正确的结论,特别要注意综合实验题的考查,平时就应该在这方面加强练习。
生物化学实验室规则范文第5篇
1、 知道化学实验室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2、 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树立实验安全意识;
3、 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
1、 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
2、 练习药品的取用;
3.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实验室里有很多药品是易 、易 、有 性或有 性的。为了保证安全,同学们一定要听从老师指导,遵守实验室的规则,规范操作。
1.不能用 ,不要 ,不得 。
2.注意 。应该 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 液体。固体 即可。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 ,也不要 ,更不要 ,要放入 。
4.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万眼睛里溅进了药液(尤其是有腐蚀性或有毒的药液),
要 (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
一、药品的取用
1. 固体药品取用
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 中,取用一般用 (或用 )。
块状药品可用 夹取。用过的钥匙或镊子要立刻 ,以备下次再用. 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 ,把块状药品放入 以后,
再把容器 ,使块状药品 容器的底部,以免 。 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何要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
2、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 中。
1.细口瓶的塞子为何要倒放在桌上? 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 3.拿细口瓶倒液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为何要朝向手心处? 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 量出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 ,视线要与 保持 ,再读出液体的体积。若仰视则读数将比实际值 ,若俯视则读数将比实际值 。 选择量筒时为何要与所取液体体积最接近?
练习: 如果有 10mL、50mL、100mL 量筒可供选择,量取8mL液体应该选用 mL量筒,量取38mL液体应该选用 mL量筒,量取88mL液体应该选用 mL量筒。
量筒用来量度液体体积,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器、也不能用来贮存液体药品。
【提问】少量液体如何取用?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取用少量液体可用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 ,不要 , ,
防止 、 、或 。不要把滴管放在 。用过的滴管要 ,注意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
严禁用 。
注意:用滴管向某容器滴加液体的时候,要逐滴加入,滴管要垂直悬空放在容器的上方,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部,不能接触容器的内壁。
【巩固练习】
1.(6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填空:
(1)量取4.5mL溶液,需要一种合适的玻璃仪器是____
____; (2)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所用的仪器是_
__; (3)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06湖北黄冈课改区)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3. (05年北京海淀区) 下列四项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二、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①绝对禁止向 。 说明:因为此时“明火”的周围存在酒精和酒精蒸气。
②绝对禁止用 。 说明:侧倾的酒精灯会溢出酒精,引起大面积的失火。
③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 。不可 。
说明: 用嘴吹气不仅不易吹灭,还很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起着火或爆炸。
④酒精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后,应立刻用 。
⑤酒精灯火焰分为 、 、 三个部分。
部分的温度最高, 部分的温度最低。加热时应该用 部分加热。 ⑥酒精灯里的酒精最多不超过灯容积 。
说明:酒精过满容易引起酒精蒸发而在灯颈处起火。
2、给物质加热
① ② 加热试管中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或自己?为什么? 如果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不擦干直接加热?为什么?
③ 将液体加热到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刻用冷水冲洗?为什么? ④ 如何给试管中的液体进行预热?
【小结】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
①试管中的液体的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
②试管外的 要擦干。
③用 夹持,夹在距试管口 处,手握试管夹的 柄。
④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 ,要先 ,再对液体的中下部加热。
⑤试管与桌面约成 °,并用 加热。在加热过程中要不时移动试管。 ⑥热的试管不能立刻 。
三、洗涤仪器
① 如何直接用水洗涤试管?
② 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 【反馈练习】
1.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熄灭酒精灯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取用粉末状药品 D.给液体物质加热
2.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
E
F
3.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生物化学实验室规则范文第6篇
初三化学:走进化学实验室精选试题(1)
【例题1】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A、燃烧匙
B、烧杯
C、蒸发皿
D、试管
【解析】实验离不开常见仪器的使用,特别是加热操作的仪器的选择,如果不当,可能会发生事故。解题时注意不能“直接加热”的要点,进行选择。
【答案】B 【例题2】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正确方法是(
) (1)打开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 (2)打开试管夹,从试管口部往下套,夹在试管中上部 (3)夹住后,拇指要放在短柄上 (4)夹住后,拇指不要放在短柄上 A、(1)(4)
B、(2)(4)
D、(1)(2)(3)(4) C、(1)(2)(3) 【答案】A 【例题3】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酒精灯
B、将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C、用药匙取用粉末状药品
D、将称量物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称量
【解析】要求学生从基本的操作做起,解题时可以逐项思考:A的做法错误有可能引起火灾;B也不对,表面上是节省药品,但深入思考会明白,它可能会污染整瓶药品;D操作,将称量物与砝码放反了,会导致称量不准确;C是对的,粉末用药匙,块状用镊子取。
【答案】C 【例题4】为预防禽流感,某同学为养鸡场配制消毒液,在用量筒量取浓的氯胺(NH2Cl)消毒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过程均正确),则所配消毒液的质量分数 (
)
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
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
A、无影响
【答案】B 注:可以通过画图来说明,试试看!
【例题5】托盘天平调零后,在左盘衬纸上置氧化铜粉末,右盘衬纸上置1个5g砝码,游码标尺示数如下,此时天平平衡。则被称量的氧化铜质量为 (
) B、偏大
C、偏小
D、无法确定
A、 8.3g
B、7.7g
C、 3.3g
D、
2.7g
【解析】天平的正确使用和读数对实验影响很大。本题考查了天平的读数,根据左边质量=右边质量+游码质量可知,氧化铜的质量=5g+2.7g=7.7g
【答案】B
【例题6】某同学加热2~3mL食盐水,操作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
①点燃酒精灯
②加热
③用试管夹夹好试管
④往试管中加入2~3mL食盐水
⑤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
A、①④③②⑤
B、①③④②⑤
C、④⑤③①②
D、④③⑤①②
【解析】加热液体的顺序是先加入液体,把试剂瓶盖好后放回原处,夹好试管夹,点燃酒精灯后加热。
【答案】C 【例题7】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
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
【解析】通过图的方式表达基本操作比文字表达直观,若平时亲自动手实验,不难回忆出哪些是正确做法。很显然B、C、D选项中图示操作是正确的,而A项的做法会引起失火事故
【答案】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