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数学五年级下册答案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漫步者
2025-10-11
1

数学五年级下册答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五年级;应用能力;培养思路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充满着生活的气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除了进行必要的知识的讲授之外,还要重点关注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否能够跳出书本、头脑的局限,灵活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小学五年级作为高学段,在经过了之前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因而,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要具体考虑五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对教学策略、教学活动进行合理规划,促进学生自身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通过创建情境让学生产生应用意识

任何知識形成过程,都是来自于人们生产、生活劳动,数学知识也不列外。只不过由于数学知识的本身特性,让很多人认为数学“脱离”生活,对生活于无用。所以我们平常教学一定要尽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比如,在教学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笔者将教学地点首先选在了户外,带领来到了学校的花坛前。站在花坛前,笔者向学生们问道:“同学们,你们觉得面前的这两个花坛,哪个更大一些呢?”“通过眼睛直观的观察,其实很难得出结论,这时就需要用到数学的方法了。”由此,引出面积的概念,接下来,接着问:“那么,两个花坛的面积要如何计算呢?”带领学生返回教师,让学生自己在书中试着寻找答案。在讲解重要的知识点之前,以生活化的情境进行带入,能够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兴趣,努力思考问题的答案和解决的方法。在教学完之后,笔者让学生带着测量工具对两个花坛进行了测量,学生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应用学到的知识,计算出了两个花坛的面积,真正实现了知识的运用,提高了应用能力。

二、通过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应用能力

小学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这就导致在面对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点时,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为此,我们应该借助信息技术,以直观的方式呈现抽象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

比如,对于五年级小数除法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清晰的了解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够灵活运用。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笔者制作了一个课件,课件中给学生呈现的内容是这样的学生小明为了锻炼身体,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跑步的计划,他计划在4周的时间里跑完22.4千米。呈现完小明的跑步计划之后,向学生提问:小明平均每周跑多少千米,才能完成跑步计划?在学生列出式子后,通过一个动画课件引导学生理解在除法算式里的法则。借助多媒体的直观形象的展示,使学生能够对抽象的知识点构建起形象的认知,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记忆。

三、让数学题回归生活

让数学重新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产生兴趣,愿意用数学眼光去思考。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候,应当从生活实例或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数学学习。

学生买文具是常见的生活行为活动,同样我们可以简单设计下面的场景:小芳同学到文具店购买中性笔和笔记本,中性笔每支0.8元,笔记本每本1.2元,王芳同学花了10元钱,则可供她选择的购买方案的个数为(两样都买,余下的钱少于0.8元)()A.6B.7C.8D.9

分析:设购买x只中性笔,y只笔记本,根据题意得出:9.2<0.8x+1.2y10,进而求出即可.

解答:解;设购买x只中性笔,y只笔记本,根据题意得出:9.2<0.8x+1.2y10,

当x=2时,y=7,当x=3时,y=6,当x=5时,y=5,当x=6时,y=4,当x=8时,y=3,当x=9时,y=2,当x=11时,y=1,故一共有7种方案.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得出不等关系是解题关键.实践课堂教学告诉我们,单纯的数学知识教学容易受到学生的排斥,所以我们应尽量把教学材料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起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构建知识点桥梁,多开展数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探索与思考,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学习过程。

总的来说,我们应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和用数学数学知识法解决问题,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解决问题。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但把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我们应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将学习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逐渐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小英.如何使数学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1(26).

[2]陈东海.小学数学五年级教学策略的改进[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2).

数学五年级下册答案范文第2篇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一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单位“1”: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也就是把什么平均分什么就是单位“1”。)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4/5的分数单位是1/5。

4、分数与除法

A÷B=A/B(B≠0,除数不能为0,分母也不能够为0) 例如:4÷5=4/5

5、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

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1。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1

3、带分数: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带分数>1.

4、真分数<1假分数 真分数<1<带分数

6、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

(1)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用分子÷分母,商作为整数,余数作为分子, 如:

(2)整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得分子 如:

(3)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加分子,得数就是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如:

(4)1等于任何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如:

7、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8、最简分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其他的质因数,就能够化成有限小数。反之则不可以。

9、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如:24/30=4/5

10、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如:2/5和1/4 可以化成8/20和5/20

1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为分数:数小数位数。一位小数,分母是10;两位小数,分母是100 如:

0.3=3/10 0.03=3/100 0.003=3/1000 (2)分数化为小数:

方法一:把分数化为分母是

10、100、1000 如:3/10=0.3 3/5=6/10=0.6 1/4=25/100=0.25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 如:3/4=3÷4=0.75 (3)带分数化为小数:

先把整数后的分数化为小数,再加上整数

12、比分数的大小:

分母相同,分子大,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分数才大。

分数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同分子比较;通分后比较;化成小数比较。

13、分数化简包括两步:一是约分;二是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1/2=0.5 1/4=0.25 3/4=0.75 1/5=0.2 2/5=0.4 3/5=0.6 4/5=0.8 1/8=0.125 3/8=0.375 5/8=0.625 7/8=0.875 1/20=0.05 1/25=0.04

14、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 ① 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 ② 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 ③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 ④ 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 ⑤ 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

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数。

15、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数学五年级下册答案范文第3篇

教学反思:

本节课强调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教学时,我结合“试一试”中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如3/4的倒数是3/4,5/2和2/5互为倒数二是求倒数的方法。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可以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分数除法一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分数除法二

教学反思:

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经过观察,比较与思考,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利用图示分析数量关系,进一步体会了分数除法的意义和算法。

分数除法三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注意充分利用这幅主题图,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孤立解决问题。反馈时,学生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我适时引导,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此类问题。

数学与生活

(粉刷墙壁)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发展学生实际调查问题的能力。并启发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其它的情况,我们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折叠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作出最初的判断,通过动手操作讨论并并流,得出结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主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体积与容积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直观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两土豆的“大小”问题,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让学生在讨论中逐步明白体积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随后揭示体积概念。

体积单位

教学反思:

1、通过学生由长度单位到面积单位的认识,引出体积单位,学生了解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区别。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完成。鼓励学生先说,从而让学生感受升的实际意义,并且知道1升就是1分米3,理解了升、毫升的实际意义 。

长方体的体积

教学反思:

让学生通过几次活动,比较,感知长方体二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系,为进一步自己操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反思:

本节课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实际操作模型,认识和理解厘米3和分米3之间的进率。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从而解决问题,了解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效果较好。

有趣的测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两个实验,使学生明白把不规则的石块体积转化成了测量计算水的体积的方法不只一种,让学生运用在操索活动中得到测量的方法。

分数混合计算

(一)

课后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来解决的问题。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了本套教材的特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进行运算的必要性。

分数混合运算

(二)

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给学生以自己独特的凡是理解题意的机会,如打比方、特殊化、画线段图、借助实物操作等,一旦学生能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表述题意,则离解决问题就不远啦!

分数混合运算

(三)

课后反思:

在教学时,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较复杂的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利用线段图了分析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第六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利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等。为加强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分析:

学生从生活中已经对百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教材力求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从接触百分数起,就建立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自然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提供了很多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如合格率、出勤率、成活率以及计算这个月家庭的支出情况,鼓励学生分析问题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并尝试进行解决,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

4.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

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百分数的认识

课后反思:

结合自己学校的足球对的数据呈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能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合格率

经过讨论,学生将体会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把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可以先把分数花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写成百分数;也可以把分子分母同乘一个数将其化成一百分之几的数,再写成百分数。

蛋白质含量

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说一说题目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以及百分数所表示得意义。由于学生在分数乘法单元中,已经解决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因此应鼓励学生独立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问题。

估计费用

课后反思:

教学时,要鼓励学生探索多种估算策略,也要把握好度,不宜为了追求策略多样化而人为造出许多策略,需要时学生明确应跟据实际问题选择合理的策略。

购物策略

课后反思:

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学生逐步发现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商家,体会学术时帮助人们做为判断和进行决策的工具

包装的学问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

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需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在本课的试讲过程中,我对陶行之先生的这句话感触很深。

本课在探究把四盒磁带进行包装,哪种方法最节省包装纸内容时,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产生了两种意见:一部分学生认为“6个大面重叠”的方法最节省包装纸;另一部分学生认为

“4个大面、4个中面重叠”的方法最好。面对学生的争论,我阻拦了学生的发言,要求全体学生通过计算的方法解决这个争论。绝大多数学生都在执行我的“令”,有两个男孩子不听指挥,仍在摆弄手中的磁带盒,我几次有意识的提示他们算一算,但他们置之不理

待大多数学生完成计算后,我故意先请刚才的两位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他们说:“我们发现把大面重叠的四盒磁带组成的新长方体的左面是由原来的四个中面组成的,它们面积的大小与一个大面的面积很接近,因此我们的结论是四盒磁带在包装时,6个大面重叠的方法比4个大面、4个中面重叠的方法更省包装纸”学生摆放的方法:通过这次试讲,不仅让我看到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更让我意识到动手操作对于小学生研究几何知识的重要性。依据教学内容,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是教师的责任。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方式上,分三个层次,对于两盒磁带的包装方法,在学生思考的前提下,以个人独立操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对于三盒磁带的包装,以同桌两个同学交流的方式进行;对于难度最大的四盒相同长方体的包装,以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不仅要摆放出包装方案,还要对这些包装方案进行归纳整理,从而找到最优策略。

总之,解放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扇形统计图

课后反思:

教材呈现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主要是让学生读懂统计图。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说说“从这来年功夫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体会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与作用。

体会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奥运会

课后反思:

教材提出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比较、体会每种统计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能明显地看出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上能更明显的刊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扇形统计图能刊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中位数和众数

课后反思:

数学五年级下册答案范文第4篇

1、如果自然数C是B的5倍,则B与C的最小公倍数是(),最大公约数是()。

2、分数单位是19的最大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

5

3、8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4、做一个长8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的鱼缸,用角钢做它的框架,至少需要角钢()米,至少需要玻璃(),最多可装水()。

二、选择

1、x3 表示()。

2、A. x3B. xxxC. x+3

2、最大公约数是12的两个数()

A. 24和36B.3和4C.24和48

3、如果a b 分子加上2a,要使分数和大小不变,分母应该是()

A.2a+bB. 2abC.3b

4、一个正方体棱长扩大2倍,表面积扩大()倍,体积扩大()倍。

A.2B.4C.8

三、解决问题

1、一个修路队修一条路,九月份前13天共修2230米,后17天平均每天修160米,九月份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2、商店运来一批蔬菜,黄瓜占总数的415,西红柿占总数的25,其它的是土豆,土豆占这批蔬菜的几分之几?

数学五年级下册答案范文第5篇

10、11个零件怎么分?教材虽然给我们提供一个基本教学思路,但是教学过程如何展开;优化在什么时候妥当;这么多内容如何在40分钟得到落实;都是值得深思的。这节课我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并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式进行了设计,反思整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优点与不足。

一、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首先,我以课题提问导入,抓住学生好奇心理(什么是次品?怎样找次品?等等一些问题。)课一开始,发挥学生对新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主体意识。而后又加以课件来解决他们心中的某些疑问,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过程注重循序渐进

然后,我让学生先从3瓶口香糖中找少了2粒的口香糖,在学生有初步体验的基础上,再过度到从5个,9个、12个。这样首先是一次验证,其次加深了学生的体验。为了解决概括需要例子的充分性和课堂时间的有限性的矛盾,本节课我还提供部分典型的数据的方法解决了这个矛盾,即节省了时间,有很好的提供了归纳优化的数据。其次,充分的动手操作和幻灯片直观演示是学生分析找次品次数的基础。

三、结论注重猜测与验证

猜测与验证是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波利亚认为:“参与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积极地参与发现工作,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猜测与验证来实现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常常从自由猜测入手(在得出从9个物品中找次品得出结论,把9平均分成3份后,所称的次数是最少的。然后我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是不是所有的3的倍数的数都把它平均分成3份后,所称得的次数是最少的呢?然后学生就会想到拿一个是3的倍数的数去验证。从而得出了结论。在课结尾时,我也让学生大胆猜测不是3的倍数的数你认为应该怎样分呢?这样学生有了刚才是3的倍数的数的分法的经验,也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猜想。)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活思维;继而利用合情推理或逻辑推理验证猜测,从而理解概念,把握规律,知晓原理;最后设计延伸猜测活动,启迪思维,鼓励创新。

四、拓展开启学生思维

在得出待测物品是3的倍数后,我适当将知识进行了拓展,(当待测物品是27个、81个、243个、729个、2187个,你们能不能很快说出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次品。)学生经过观察后,很快地分别说出了所要称的次数。这一拓展,有效地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当然不足之处也有很多:

1、本节是思维训练课,但最终是不是所有的同学的思维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呢?现在反思一下,确实课堂上还有一部分同学一直很“安静”,那就是他们的思维根本就没有调动起来。

2、所用的图示的办法,应该多做讲解,要让每一位同学能熟练的运用它。

数学五年级下册答案范文第6篇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

一、填空题

1.把下面的数量关系写完整。

(

)○(

)=全班同学的平均体重

(

)○(

)=五年级平均每人种树多少棵

(

)○(

)=汽车每小时平均行的千米数

(

)○(

)=平均每天节约用水的吨数

2.写出综合算式,不要计算。

(1)五(2)班有男生18人,共种树100棵;女生20人,共种树80棵。这个班平均每个学生种树多少棵?

(2)五(2)班有男生18人,平均每人种树5棵;女生20人,平均每人种树4棵。这个班平均每个学生种树多少棵?

(3)敬老院有老爷爷8人,平均年龄74.5岁;有老奶奶12人,平均年龄82.5岁。全院老人的平均年龄是几岁?

(4)李明读一本书,前4天平均每天看8页;后6天共看了58页。李明平均每天看书多少页?

二、应用题

1.果园工人分两组摘苹果。第一组12人,共摘苹果4800千克;第二组13人,共摘苹果5850千克。平均每人摘苹果多少千克?

2.果园工人分两组摘苹果。每一组12人,平均每人摘苹果400千克;第二组13人,平均每人摘苹果450千克。这些工人平均每人摘苹果多少千克?

3.茶场工人分两组采茶,第一组11人,平均每人采茶8千克;第二组9人,共采茶82千克。平均每组采茶多少千克?平均每人采茶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

一、1.把下面的数量关系写完整。

用心

爱心

专心

(全班学生总体重)÷(学生总人数)=全班同学的平均体重

(种树总棵数)÷(五年级总人数)=五年级平均每人种树多少棵

(汽车行的总路程)÷(汽车行驶时间)=汽车每小时平均行的千米数

(节水总吨数)÷(总天数)=平均每天节约用水的吨数

2.写出综合算式,不要计算。

(1)(100+80)÷(18+20)

(2)(518+420)÷(18+20)

(3)(74.58+82.512)÷(8+12)

(4)(84+58)÷(4+6)

二、1.(4800+5850)÷(12+13)=10650÷25=426(千克)

答:平均每人摘苹果426千克。

2.(40012+45013)÷(12+13)=10650÷25=426(千克)

答:平均每人摘苹果426千克。

3.(811+82)÷2=85(千克)

(811+82)÷(11+9)=170÷20=8.5(千克)

答:平均每组采茶85千克,平均每人采茶8.5千克。

用心

爱心

相关文章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第1篇1. 接听、转接电话;接待来访人员。2. 负责办公室的文秘、信息、机要和保密工作,做好办公室档案收集、整理工...

2
2025-10-24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第1篇3.既然痛苦是躲不过的,那么就痛痛快快去接受。 4.不要因为一次挫败,就忘记你原先决定想要到达的远方!把书山...

1
2025-10-24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第1篇1.运行条件海拔不超过3000m 设备运行期间周围空气温度不高于55℃,不低于-25℃日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月平...

2
2025-10-24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第1篇无论买的期房、现房及二手房,都存在着办理房产证的问题。首要要了解什么是房产证?房产证是通过交易对所购买房...

3
2025-10-24
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

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

s("wzfz");上一篇: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下一篇: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1
2025-10-24
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s("wzfz");上一篇: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下一篇: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2
2025-10-24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本学期即将过去,根据学校安排6月27-29日全校统一进行期末考试。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手...

1
2025-10-24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第1篇由于聘任制的实行,目前医院的员工流动性很大,对医院不满意可以随时提出辞职,不利于医院的工作安排,也对医...

2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