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开发(精选11篇)
大学英语课程开发 第1篇
(一) 隐性课程的概念
隐性课程最早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 由美国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提出来的。从提出来以后, 众多西方学者对此持有不同意见, 并不断从环境、学习和影响三个方面补充和完善隐性课程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 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对此概念有着不同的界定。有的人认为隐性课程就是一种非计划的学习活动, 或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的一种并不正式且内隐在教材中的课程。不管人们是怎么定义的, 但总的说来, 就隐性课程而言, 它是伴随着显性课程出现的, 但是又独立于显性课程。隐性课程主要是通过校园的学习氛围、环境、教学设施以及学习风气等, 一些与学生实际学习相关的因素来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 隐性课程的特点
与显性课程相比较, 隐性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形式, 其有着如下的特点:首先, 从隐性课程存在的范围来看, 其具有整体性。隐性课程是各种隐性教育因素的综合, 涵盖的范围非常广, 几乎包括学校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物质生活延伸到精神生活。其次, 从其存在的方式来看, 它具有隐蔽性。在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过于偏重显性课程, 而且显性课程已被看到和了解。但对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很少涉及, 是因为隐性课程总是在学生无意识间将知识、审美、道德等经验传授给学生, 并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最后, 从隐性课程的影响方式来看, 其具有弥漫性。在大多数情况下, 隐性课程是通过教育的方式对受教育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且影响是时刻发生的。
(三) 隐性课程的教育功能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二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二则是相互独立存在的, 且两者之间有紧密的关系。因此, 隐性课程的教育功能就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行, 激活了死气沉沉的教学课堂, 坚持人文主义教育,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 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的最新成果, 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为起点, 以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目标。这些教学改革的内容正是契合了隐性课程的教育核心, 隐性课程能够开发学生智力, 扩大知识面, 促进情感提升, 促进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坚定人生理想信念, 具有互相关心和尊重的责任感, 以及较强的创造能力, 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也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隐性课程因素
(一) 教学活动层面的英语隐性课程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 按照教学活动的实施场所划分, 其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有固定场所的课堂教学活动。在大学英语课堂学习中, 教师的知识传递方式、师生互动关系以及课堂氛围等都含有隐性课程的教育因素, 它们时时刻刻地对学生的言行、思维、情操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无规定场所的课外教学活动。隐性课程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英语实践活动, 对其不知不觉产生影响, 使学生得到很多知识和经验。
(二) 物质层面的英语隐性课程
物质层面的英语隐性课程主要是指校园内的建筑、教室布置、教学环境以及学习空间等。一般大学校园的建筑都会与此校园的教育理念和气质相映衬, 而学生置身校园环境中, 受其感染不由自主学习, 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因此这些物质层面的隐性课程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三) 精神层面的英语隐性课程
精神层面的隐性课程涵盖的内容比较多, 例如, 教学观念、教法态度、校风、学风、师生关系以及生生关系等。其中校风是学校这一特殊环境的一种无形的环境因素, 它能够在无形中影响一个群体或者是成员的思想和行为, 其教育力量不可忽视。此外, 教师的师德、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等对隐性课程的建设也具有很重要的关系。作为大学英语教师, 应该积极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隐性课程, 将其充分挖掘和利用, 促使学生积极学习。
三、大学英语隐性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有效措施
(一) 营造多样化的学习空间
传统的学习空间只是局限于固定的教学场所, 但是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成果, 即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为学生营造多样化的学习空间。例如, 为了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组织学生到健康的英语聊天室中, 让学生自主选择聊天的对象, 然后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 这样就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英语口语的机会。此外, 英语知识的传授也不局限在课堂上。例如, 教师可以在自己的网络主页上设置一个资料库, 专门接收学生在课下发送的电子邮件, 针对学生的问题给出回答, 这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 以便更好的改进和开展教学工作。
(二) 为学生创造适宜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课堂环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自发学习, 还能够拉近师生关系。教学环境主要是课堂座位和教室文化。首先, 是课堂座位的布置。有关资料表明, 灵活多样的座位编排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率。因此, 教师要根据实际课堂教学活动情况, 结合学生的特点来灵活布置座位。例如, 采取圆形排列法、小组排列法、秧田式排列法等, 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 教室文化的构建也很重要, 为了给学生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张贴英语的名人名言, 或者是建立英语角等, 让英语学习伴随学生时时刻刻。
(三) 创造有利于英语学习的校园环境, 形成良好的学风
大学校园环境丰富多彩, 例如, 校园标识语、校园建筑、报刊、服装、校园广播、校园活动等, 并且都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 学校应该利用校园环境的优势, 在其中巧妙添加英语学习因素, 促使校园形成浓厚的英语学习之风。例如, 在校园标识语中用英语表达;创办英语杂志和报刊, 鼓励学生发表英语文章;在校园广播中增设英语娱乐、英语新闻播报等节目;学校定期举办英语演讲大赛、英语歌曲比赛、英语写作比赛等各种活动, 以此为学生提供锻炼和展示英语能力的平台;定期开展英语角活动, 并邀请外籍教师参加, 让学生感受地道英语, 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口能力。
(四)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 为了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都能够得以实现, 作为教师, 首先, 就是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引者和促进者。其次, 就是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 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需求, 积极鼓励学生。例如, 在英语学习中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学生担心自己的英语发音不准, 会被别人笑话, 一直都是在学“哑巴英语”。这就需要教师多多鼓励学生大胆开口, 耐心指导学生的英语学习, 多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让学生信任教师, 从而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五) 建立和完善英语教学制度
如今随着用人单位对英语水平要求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积极投入到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因此, 学校要以此为契机, 利用自身条件, 为学生建立一套多层系、自由化的英语教学制度, 即以课堂学习为主, 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学习为辅的教学体系。其中, 学校要给学生提供多种英语实践的机会, 例如,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英文戏剧大赛等, 提高学生的英语性学习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隐性课程存在于任何课程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开发课程中的隐性课程, 将其教育功能显现出来, 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不断的推进, 大学英语教学也呈现出了全新的面貌。为了促进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其教学逐渐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时代特色。但是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 其中, 教师偏重英语中的显性课程, 忽视隐性课程的问题就比较突出。由于隐性课程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促进英语教学实践的提升等方面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因此, 本文就对大学英语隐性课程的开发研究状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英语,隐性课程,开发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史光孝.隐性课程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1.
[2]于博瀛, 史光孝.外语隐性课程的审视与再思考[J].外语电化教学, 2012 (01) .
[3]曾小珊.大学英语课程实施中的教师隐性课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
大学英语课程开发 第2篇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 校本课程开发
一、《英语课程标准》的特点
《英语课程标准》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为目的,根据外语学习的规律和我国外语教学发展的现状与需求,并在继承我国以往英语课程改革成就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力求促使我国的英语教学从目的、目标、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方面进行较大的改革,以适应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英语课程标准》与以往英语教学大纲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1.英语程目标的确定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2.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为主旨,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3.提倡“任务型”教学,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
4.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5.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的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英语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纸杂志等。
按照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分级总体目标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其中对语言技能中的听、说、读、写四个技能提出了九个级别的目标要求,而实现这些要求,单靠现行的英语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标准》指出:除英语教材之外,学校和教师还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为了寻找新的课程资源,开拓教和学的渠道,更新教和学的方式,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开发校本英语课程已经势在必行。
三、校本课程的目标
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必须体现校本化,必须建立在对学校环境与学生学习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规定的非学科性必修課,重在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由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兴趣和能力特点,自主选择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英语教学历来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但在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特别是交际能力方面做得很不够,因此,“把知识转变为初步进行交际的能力”将作为校本课程的目标之一。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在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过程中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认知论认为,在学习外语过程中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大于语言知识的作用。因此校本课程的目标之二就是增加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知识的了解,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英语教学常有这样的弊端,即课堂教学以灌输——接受型模式为主,由此产生学生的认识能力、自学能力低下的不良后果。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必须改变教育观念,将课堂教学引向激发——创造型模式。在校本课程中突出学生的认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我们追求的第三个目标。
四、校本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根据校本课程的目标,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取材:一是注重背景知识介绍和阅读技能培养的教材,如:《英美概况》《英国风情录》《美国风情录》《澳大利亚风情录》和《加拿大风情录》等。根据这些教材内容的特点,从中取材、整理出风俗习惯、国土与人口、体育运动、学校教育、历史人物、文化与艺术、假日与旅游等专题。这些都展现了英语国家的习俗、风土人情和一般社会概况。二是注重听、说能力培养的教材,我们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材料,有原版英文电影赏析,动听的英文歌曲,令人震撼的原声演讲,实用的 VOA,BBC 的 Special English,还有经典的New Concept English。这些视听教材给学生提供了纯正的、地道的英语口语和使用情景。三是网络英语。21世纪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与人们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的重要部分,是人们了解世界的通道,可是如果不了解常用的网络英语,学生很难做到在网上畅通无阻。《网络英语》这门课可为学生介绍英语互联网常用术语,常用缩略语,E-mail常用语,以及网络英语惯用句。培养学生对高新技术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更广阔的知识视野里发现自己的特长和才能,进而认识自己的发展方向。
教学时可以将材料印发给学生,要求他们根据提示进行自学,每堂课开始,要求学生提出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然后再由他们自己讨论解决。有时教师使用提问法把学生迅速带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语言材料中来,引导他们整理、加工、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运用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他们有话可谈;同时,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内部动机,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使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学生获得交际所需的语言技能和相应的语言知识,也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自觉性,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对听、说能力给予了重视,但为了增强学生的听、说能力,注意授课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始终保持和发展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既要有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又要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全员参与,踊跃发言,交际能力会得到很好的训练。
以上是我学习课程标准和校本课程的一些体会和认识,希望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应用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出更多经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廖荣莲.“让英语教学‘材’源茂盛”.《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4期
3.刘良华.《校本行动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
大学英语课程开发 第3篇
一、《枫泾英语》校本课程开发背景
《中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课程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贴近英语时代、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每个地区都有它特有的历史文化、物产资源和风土人情,加之学生熟悉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故土,在学英语时也很乐意学一些关于自己本乡本土的东西。所以,将英语学科教学与乡土资源进行整合,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我校地处枫泾古镇,这里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来此旅游。而作为枫泾的小主人,学生在说和写的时候都苦于无法表达,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此背景下,我校围绕《枫泾英语》校本课程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思考。
二、《枫泾英语》校本课程建设过程
1. 调研阶段
在课程开发之前,我们经过大量的调研发现:在许多课堂,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强调的依然是学生对知识经验的普遍接受和共同感受,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亲历性、过程性和自主性重视不够,学生主体意识淡薄,创新意识欠缺,为今后的未来发展带来许多障碍。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真实任务的策略,通过情景的创设或开展一些拓展活动,努力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联系,但收效甚微。因为许多任务都是在教师控制下完成的,学生的主动性还是不能得到发挥,而且学生对本土文化特色或特产资源方面缺乏系统了解,也不知如何用英语来表达,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 建设阶段
2008年起,我开始负责我校的师训工作和三类课程建设,围绕前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开设了《枫泾英语》拓展课程,采取自主拓展的形式,每周一课时,配备了固定的师资,教学内容由执教教师自主设计,但一年多实践下来,效果却依然不尽如人意。反思其中的原因,至少有三点值得思考:一是自主性拓展课程的开展有难度,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课,导致生源不稳定;二是没有固定的教材,也没有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教学形式单一;三是对课程、教师和学生都缺乏有效评价。围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校全体英语教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后来,我们接受了专家的建议以科研引领课程建设。
2010年4月,由我领衔的课题组在对《枫泾英语》校本课程先期工作做了认真的梳理后,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申报了区级课题《体验学习法在上海郊区农村初级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该课题的特色创新之处在于运用体验学习的理念来开发校本课程,再围绕课程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的体验学习,逐步形成适合农村中学英语发展的体验学习范式。课题顺利立项后,我们按照既定的课题研究计划,分别在三类课程中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针对以往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制订了具体的研究方案,其中《枫泾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就成了课题组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适合学生实际需要的英语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进行课程改革的物质保障。然而,校本教材的开发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如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适应性原则、实效性原则等。所以,为了让教材更符合我们的学情、教情和校情,我们聘请了专家对教师进行指导、培训,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即“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结合本土实际,开展综合实践;提高综合能力,提升人文素养;促进师生发展,创建学校特色”。在教材开发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实践、不断完善,几易其稿,终于完成了《枫泾英语》校本教材的编制工作,课题研究最难攻克的山头终于被拿下来了,课题组所有的教师如释重负。
3. 实施阶段
教材有了,该如何去实施?这是摆在课题组教师面前的又一大难题。课题组经过认真讨论后决定采取自主拓展和三类课程统整相结合的方式,使校本课程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同时,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也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校对校本课程的实施有了更为具体的规定:教学内容要分层,逐级递增,必须制订授课计划和写好总结,必须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必须有考核评价且关注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等。除此之外,我校鼓励教师充分发挥拓展课、探究课课型的优势,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小小导游、英语节主题活动、知识竞赛、课本剧等,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育人,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我校的课程领导力得到了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学校的凝聚力和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自立意识、自主学习、自主研讨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由此可见,校本课程的建设真正促进了学校和师生的共同发展。
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第4篇
摘要:现阶段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英语课程资源主要包括人与物两方面。现代英语教育十分强调学生资助学习的能力,为了迎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我们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使学生可以自主决定学什么、怎么学。本文通过分析其主要内容以便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关键字:课程资源、英语教学、开发利用
一、引言
现代外语教学的形式和手段越来越丰富,这对外语课程资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课程资源如黑板、粉笔和教科书,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外语教学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以及学生都应该努力合作,积极开发和合理、有效地利用多种课程资源。
二、课程资源的含义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来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国家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组成部分。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包含的意义范畴宽广,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它主要包括两个大的方面:第一,可以作为学习和教学内容的材料,如教科书、课外读物、音像材料、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节目等;第二,使学习和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物质条件和设施,如教室、桌椅、音像设备、电脑、网络、图书馆等。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本文将从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两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三、课程资源的分类
(一)物质资源
1、教材资源
教材资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教材资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资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等等。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也可称之为教材资源。狭义的教材资源即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资源。教科书除学生用书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配有教师用书,很多还配有练习册、活动册以及配套读物、音像带等等。因此,深入开展教材分析、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熟悉教材的编排特点、了解教材所提供的资源是教师有效利用和开发教材资源的前提。教师只有深入地研读教材,才能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也才能通过教材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学校资源
学校资源,主要包括学校提供的一些硬件设施,如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动植物标本、矿物标本、教学挂图、模型、录像片、投影片、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VCD、电脑软件、参考书,以及其他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以及学校自身的精神文化等软件“配置”。为了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开拓教和学的渠道,更新教和学的方式,使教学更加真实、生动、开放和灵活,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资源,如图书馆、语言实验室、音像设备等基本的和常规的教学设施。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尽可能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真实的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的机会,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3、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包括:信息技术和互联网(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Internet)为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各种媒体资源,一些专门为英语教学服务的网站也为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网络资源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没有完全抛开传统课堂教学,也没有完全吸收网络教学的全开放性,是在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基础上萌生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使教师由教学活动的主体,转变成为整个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学生逐渐成为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主动探索者。网络课堂教学是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整合而产生的新的现代课堂教学形式,其教学活动是在课堂与网络双重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下进行的。其特点是(1)具有丰富的多媒体形式的学习资源(网络环境可以向学生出真实的问题情景,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可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做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提供资料)。(2)双向交互式的建构,多种交流手段的运用,促进了师生间、学生间的问题解惑以及情感因素的形成。(3)易于组织、管理,并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方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4)易于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按其认知特点,主动完成意义建构,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5)自主学习、协助学习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化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4、文字音像资源
文字音像资源包括:有助于英语教学、拓宽英语学用渠道和发展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图书和音像出版(包括引进或国外的出版物)、英语报纸和杂志期刊、广播、电视和电影等都是实施英语新课程中师生可选用的资源。近年来,我国有关辅助英语教学和学习的音像制品层出不穷,品种繁多,内容新颖,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的发展,是教学资源开发的宝藏。其优点有:(1)音像资源能展现交际场景的真实性;(2)音像资源能展现语言材料的真实性;(3)原版的英文材料是沟通文化的桥梁;(4)英文音像资源丰富的内容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多媒体技术资源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标志着当代教育已经从纯粹书写板书教学时代为主过渡到了多媒体技术与板书教学共存的阶段。多媒体进入各种学科教育已经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英语教学中由于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将英语教学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改变了传统英语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教师英语教学的得力助手,不仅能辅助教师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主动学习、进行协作,提高认知水平,强化英语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非常有效的教学桥梁。英语教师的多媒体技术水平提高了,多媒体英语教学环境也将随之改善,从而充分发挥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
利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需要一个符合英语教学特点的多媒体电脑运行环境,除了要有多媒体语音室操作系统外,还要有根据英语教学的要求所安装的工具软件和英语软件运行的环境。在多媒体环境下要完成英语教学任务,需要结合所上英语课的特点而选择软件安装到电脑里,上多媒体英语课必备的软件如下:Microsoft Office,金山词霸,录音软件,绘图软件如FreeHand,Macromedia 系列软件如Flash、FireWorks、Dreamweaver、ShockWave,市场上出版的英语应用软件如洪恩英语系列教学软件、Little fox等。
同时多媒体技术能使静止的图画得以活化,吸引学生注意力。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的形象思维在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无意注意不仅占有优势而且带有明显的情绪性,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取决于直观教学,上课时,如果课堂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单调,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教学替代了静止、呆板的教具,犹如给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特别是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起到了导引、刺激的独特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动画课件、音像剪辑,使课堂效果更为生动,学生犹如亲临其境,在强烈逼真的情景中发展形象思维,创设语言环境。我国的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缺乏像学习汉语时真实的语言环境。要想掌握和运用英语,教师要创设相仿的语言环境来帮助学生感知、理解、掌握,从而能够熟练地与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学习,而电教媒体的运用,就是课堂情景创设的有效手段。运用计算机制作教学课件,改变直观教具在整个制作和演示过程中费时费力效果不佳的状况。
(二)人力资源
1、学生资源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这是自古以来教育者対学生的定位。所有的课程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的身上,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也是为他们服务的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导向。
是要对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看看这些学生的素质到底达到了多高的水平,实际上是对学生接受和理解课程资源能力的一种把握。不同学校乃至不同班级学生的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国家级示范初中,省实验小学和一般初中、普通小学的学生素质是不一样的,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必须对此进行考虑,这不仅影响到课程资源的内容选择.还直接关系到开发的深度和广度。比如.同样是关于当地风土人情资源的开发,对于生源条件好的学校来说,可以在选择的量上和深度上超过一般的学校,让学生有一个比较深入的研究,甚至可以上升到文化层面进行思考;一般的学校可能更多地作一些通识性的介绍,让学生对家乡风貌有所了解.能热爱自己的家乡即可。
是要对学生的兴趣以及各种他们喜爱的活动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课程资源。从学生的兴趣着眼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是学生自己的课程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最适合他们的,他们量愿意参与进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扳性。所以,在开发课程资源时,我们要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周围的一切。教师的视角和学生的视角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努力寻找学生的兴趣所在,力求选择出来的课程资源应该是“儿童化”、“学生化”的课程资潭。这样,学生才感到亲切.才能更好地融入进去。千万不能是“教师化”、“成人化”的课程资潭,因为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是提供给学生自我构建的,而不是简单地把教师眼中的课程资源倒进学生的脑袋里。
2、教师程资源
教师本身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作为“内生性”资源的主体,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和利用的程度以及效益水平,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课程资源,担当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师资条件是开发课程资潭的基础要素,并直接制约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有一些课程资源学生需求强烈,而且也非常感兴趣,但是限于师资的水平和特点,教师没有能力去开发,或是开发出来效果不好。比如,在西北某一个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学生们对当地黄土高原的民族音乐非常感兴趣,但是农村地区艺术类教师缺乏是个普遍现象,就连艺术课程开设都是个老大难的问题,虽然学校可以开发西北民歌这一课程资源,但充其量大家只能简单地模仿民间歌手的演唱,更深一步从民族音乐本身去研究、去理解,恐怕就不行了,这种师资条件的欠缺就制约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
3、家长资源
家长资源是校外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资源开发的社会网络系统得以建立的根本依据,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家长是隐性的助学者。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用“看不见的手”为其营造了适宜的发展氛围,撑起有助于孩子自主发展的一片晴空。同时家长配合教师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帮助学生拟定活动计划或活动提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教学效果,还可以使学生家长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长处和潜力,提高他们培养孩子成才的信心。
家长式课程改革的支援者。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家长在社会上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具有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是学校可以大力开发的课程资源宝库可以把家长作为课程的开发源,采取请家长来学校给学生讲课的方式,让他们介绍自己的人生经历。
4、社会资源
为了应对需要,满足需求,所有能提供而足以转化为具体服务内涵的客体,皆可称为社会资源。
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以学生为本。但是,以学生为本并不排斥学校要为社会培养人才,毕竟学校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为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成虽。从社会的需求的角度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素质,可以让学生将来较好地适应社会。
美国是当今受毒品肆虐最为严重的国家,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青少年吸毒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对整个社会持续发展与稳定产生了不良影响,整个社会风气日下,道德沦丧。社会非常需要教育对此作出回应。为此,从维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社会的良性发展出发,美国许多中小学校充分开发禁毒教育课程资源,甚至还编写了专门的教材.对学生进行有关禁毒方面的教育。这种课程资源的开发从社会需求出发,对学生的发展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我国在课程资源的建设中,也曾有许多类似的例子,比如环境恶化、人口极度膨胀等,在特定时期都对整个社会产生了负面作用,成为影响社会正常前进的阻碍因素,社会需要学生对这些问题有一定的了解,成为消除这些问题的积极因素,从而导致环保教育、人口教育这些内容作为课程资源被开发并整合进学校的课程中来,这实际就是根据社会需求开发课程资源。
四、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开发与利用教材资源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棱心部分。深入开展教材分析、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熟悉教材的编排特点、了解教材所提供的资源是教师有效利用和开发教材的前提。教师只有深入地研读教材,才能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也才能通过教材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学校应及时了解教材的使用情况,及时为教材修订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必要的情况下,应及时更新教材。学校还可以适当选用国内外优质的教学资料或开发适用的校本教材,以补充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二)开发与利用学校资源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妥使学生尽可能通过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来学习真实、鲜活、实用的英语,直接体验语言和运用语言。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开发和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真实的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的机会。
为了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开拓教和学的渠道,更新教和学的方式,使英语教学更加真实、生动、开放和灵活,英语课程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资源,如图书馆、语言实验室、音像设备等基奉的和常规的教学设蓝。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尽可能创造条件,为英语课程提供电视机、录像机、计算机、VCD、DVD、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设置视听室等,向学生开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三)开发与利用网络资源
传统的黑板教学,相对而言无图像、不生动、不直观;而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信息的资源优势,能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地展示教学内容,有效地扩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学生提供了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新的学习模式。通过计算机和互联时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学生之间更有效地相互帮助,分享学习资源。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要积校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和时络资源,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自己的英语教学时站,开设阿络课程,进一步增加学习的真实性、开放性和实效性。
(四)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
学生资源蕴藏在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学习体验之中,也隐藏在他们丰富的情感和活跃的思维之中。学生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认识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的重要意义。通过刨设开放性的师生、生生互动的交流与分享平台,有效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中,促进课程实施中的资源生成。同时,每个学生也应学会建立和利用自己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教师应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交流学习资源。可以组织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或图书柜,戢鼬学生制作班级英文日志、英语墙报;引导学生在班级和学校进行英语环境设计,创建英语广播站等;还可以尝试组织学生用英语开展网上交流和讨论,制作班级英语时页等。
(五)开发与利用社会资源
社会资源的开发英语社会资源开发,就是要求学生注意收集、积累校外接触到的英语资源,如电视、杂志上的英语广告词、商品的英语说明书和英语格言等。学生接触到这些英语可以利用“英语图书角”里的词典自查,也可以咨询老师。
五、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及英语的运用,对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象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以及其他英语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与课本,他们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很感兴趣,对英语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有提高。
现代教育十分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英语教学也不例外。由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差异,他们的学习风格、学习策略也各不相同,单一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不利于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是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渠道进行选择性地学习。因此,开发和利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六、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英语课程资源的利用存在着不少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章识薄弱
在传统的课程与教学中,中小学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考试、统一的教参、统一的教学进度,它的课程资源大多是国家和地方规定好的,是现成的、固定不变的,并不需要教师去开发课程、创造课程,缺少课程建设的空间,教师们考虑的是如何把这些内容上好、教好,因此,教师也就很难养成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更镇不上去整合、利用周围的课程资源,这一方面造成了课堂教学的单调枯燥、机械灌输,另一方面又导致大量的课程资源被闲置与浪费。
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自主教学提供了空间,教师们应该也必须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已经进行新课程实验的地区,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鞋师在实施课程时,仍然按照习惯的教学思路和模式,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上一堂课的内容.20分钟就讲完了,下面不知道怎么办了,这实际就是缺乏课程资源开发的童识,仅仅关注教材这一传统的课程资源,把教材上的内容敦给学生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周围大量鲜话的资源进入不了他的视野,难以成为新课程实施的有机组成部分。2.课程资源开发等同于编教材
1)教材(主要是教科书)直到现在仍然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从课程资源以及时代发展的要求来看,教材不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而且其作用呈相对下降的趋势。在认识上要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局限,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与功能,即使在教材开发与建设方面,也需要进行结构上的突破,体现时代发展的多样化要求。
2)从课程内容或教材看,偏重知识资源特别是学科资源的开发,忽略学科知识的新进展和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3.课程资源开发没能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结合起来
受时代与观念的局限,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学科本位,教师中心主义倾向。课堂中,教师是主宰,是权威,以“讲”为主的教学活动贯穿了整个课堂,教材也是根据教学大纲来设计的t没有多大的弹性,更多地从教师如何教学的角度来考虑。这样一来,导致所谓好的教师就是采用“高超”的、学生喜欢的教法,把教材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在新课程实施中这种现象仍然存在。
现在,则要突出强调一种开放的理念,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给教师带来极大的自主创造空间,同时,也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实际生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要通过师生的积极互动,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建课程的过程。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要实现而且也必须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时的教学过程已经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整合课程资源的课程建设过程。
4.目前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是依靠少数专家特别是学科专家
专家开发的课程在内在的学术性品质上可能是好的,但就课程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与多样性方面来说,他们也是无能为力的。5.课程资源的载体形式
从课程资源的载体形式上说,偏重纸制品,对于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载体形式重视不够。
七、开发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的改进措施(一)、合理开发:课程资源的显现平台
我们周围存在着大量的课程资源.关键是如何充分合理开发,使之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其应有的课程意义与价值。总的来说,课程资源的开发大致有以下四个途径,这些途径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开发的时候需要有机地整合在一起。1.从学生的现状一度开义课程资源
所有的课程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的身上,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也是为他们服务的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导向,要从两方面人手进行分析:
一是要对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看看这些学生的素质到底达到了多高的水平,实际上是对学生接受和理解课程资源能力的一种把握。不同学校乃至不同班级学生的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国家级示范初中,省实验小学和一般初中、普通小学的学生素质是不一样的,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必须对此进行考虑,这不仅影响到课程资源的内容选择.还直接关系到开发的深度和广度。比如.同样是关于当地风土人情资源的开发,对于生源条件好的学校来说,可以在选择的量上和深度上超过一般的学校,让学生有一个比较深入的研究,甚至可以上升到文化层面进行思考;一般的学校可能更多地作一些通识性的介绍,让学生对家乡风貌有所了解.能热爱自己的家乡即可。
二是要对学生的兴趣以及各种他们喜爱的活动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课程资源。从学生的兴趣着眼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是学生自己的课程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最适合他们的,他们量愿意参与进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扳性。所以,在开发课程资源时,我们要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周围的一切。教师的视角和学生的视角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努力寻找学生的兴趣所在,力求选择出来的课程资源应该是“儿童化”、“学生化”的课程资潭。这样,学生才感到亲切.才能更好地融入进去。千万不能是“教师化”、“成人化”的课程资潭,因为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是提供给学生自我构建的,而不是简单地把教师眼中的课程资源倒进学生的脑袋里。2.从师资的条件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师资条件是开发课程资潭的一十基础要素,并直接制约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有一些课程资源学生需求强烈,而且也非常感兴趣,但是限于师资的水平和特点,教师没有能力去开发,或是开发出来效果不好。教师应该放宽视野,突破教材的局限,从多个角度开发和利用资源。首先需要对教学资源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树立科学的课程资源观,提高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与能力,从而改善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比如,在西北某一个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学生们对当地黄土高原的民族音乐非常感兴趣,但是农村地区艺术类教师缺乏是个普遍现象,就连艺术课程开设都是个老大难的问题,虽然学校可以开发西北民歌这一课程资源,但充其量大家只能简单地模仿民间歌手的演唱,更深一步从民族音乐本身去研究、去理解,恐怕就不行了,这种师资条件的欠缺就制约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从学校现有的师资情况出发,看看教师具有什么样的素质,他们在哪些方面有专长、特长,开发课程资源时教师们才能游刃有余.这是一种非常实际而有效的开发课程资源的做法。比如,在江苏南部地区的一所普通初中里,体育组里有两位老师,这两位老师在体育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而且最主要的是他们的投入精神,他们每天清早就起床,风雨无阻,从市区赶到位于郊区的学校,和学生一起锻炼身体,这个学校的学生从不用突击训练,就可以在全市的体育比赛和中考中稳居头名,参加学校足球队、篮球队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像体育一样出众。该校充分利用这样的教师资源积极进行各种体育类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学生们踊跃报名,形成了一种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同时也为其它课程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从学校的特色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所谓学校的特色也就是学校的资源优势,这种优势既可以是精神文化等软件方面的,也可以是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的。要充分利用好学校课程资源的优势.这也是对学校进一步形成和探化学校办学特色的促进。教育部、农业部颁布的《关于在农村普通初中试行“绿色证书”教育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因地制宜、自主选择确定“绿色证书”教育的具体内容.就体现了这种课程资源的开发思路:不同的学校具有各自独特的课程资源,“绿色证书”教育的内容也应该各不相同,实际上就是要求农村学校从自身的特色出发.挖掘学校的特色资源。
具体到一个个学校,有的学校是百年历史、声名显赫的老校,学校的文化积淀很探,培养出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形成了学校与众不同的悠久人文传统,那么在课程资糠的开发方面,就可以花力气向这个方向努力。学校要充分开发利用这方面的课程资源,通过各种文字、图片、影像以及校友们的讲述,让学生了解学校辉煌的过去,让学生在浓厚的学校文化氛围中生活和学习,被这种多年形成的文化所熏陶和感染。有的学校硬件条件相当好,设施设备现代化的水平非常高,计算机已经在学校普及化,那么,就可以在信息类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多用点心思,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与信息技术紧密接触,使学校成为一所建构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学校,不仅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4.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社会资源的开发英语社会资源,就是要求学生注意收集、积累校外接触到的英语资源,如电视、杂志上的英语广告词、商品的英语说明书和英语格言等。学生接触到这些英语可以利用“英语图书角”里的词典自查,也可以咨询老师。应而英语教学应立足于实际的社会需要,关心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英语学习。将英语学习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二)、管理执制:资源开发的切实保障 大量的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以不同的载体形式呈现出来。在人们对课程资源这一概念和意义把握还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如何让这些课程资源得到及时开发,并发挥最大的资源效益,有效的管理是根本保障,我们要通过对课程资源的有效管理,为课程资源充分开发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直撑。1.建立课程资源库
对繁杂的课程资源应该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归类,建设成课程资源库。课程膏潭库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作用重大,教师们在开发课程资源时需要什么,就到这个库里进行检索和点击,可以节约大量寻找资源的时间,而且,同一资源可以为不同的教师反复使用,提高了使用效益。资源库里不仅要有大量文本、文献类的资源,还要有许多超文本类的课程资源,使资源的数量、品种、形式多样,保持库里资源的充裕丰富。
这种课程资源库不仅每个学校需要建立,并且要形成自己的特点,各级地方教育部门也应该建立课程资源库,更大、更充裕的图书馆,这样有利于课程资源开发向深入发展,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探层的探究和体验,而且,还应该通过信息技术把各组各类资源库联系起来,为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供多重服务和深度支持。2.形成课程资源开发的网络
开发课程资源不仅要靠学校和教师,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社区和家长的帮助与支持。学校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与家长、社区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形成纵向从基层学校到各级地方教育行政、教学科研部门、课程研究中心,横向教育内部向教育外部的交错相连的课程资源开发网络,形成课程资源开发的整体效应和优势。
中小学校首先应该积极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新课程的实施高不开课程资源的强大支持,课程改革为教师实施进程提供了创造的空间,这需要大量课程资源进行有机填补,学校应该有一种强烈的资源章识;在各个学校形成个性、独自为战的同时,要加强校际间在资源开发方面的联系,一个学校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可以为大家共享,整体提高课程实施水平,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另外,各级地方教育部门,教学科研部门、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及其它相关部门也要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对课程资源的建设进行指导,从更高层面促进课程资源的建设。
3.构建资源开发的激励机制
课程资源的开发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还是较为陌生的,在旧有的被动接受的思维定势框架里,许多教师缺少进行资源开发的信心和勇气,甚至不知道从哪里找到自己需要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进行鼓励.并建立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机制,尤其是在课程资源开发的初始阶段,第一步往往是最难走的.这种机制应该尽早建立,促使学校和教师能尽快适应新课程,积极进行课程资潭的开发,把第一步迈好。
课程资源开发激励机制的建设可以是体系化的.出台一个较为完善的课程资源开发奖惩办法,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调控;也可以先在局部某些方面做点尝试,比如,在一些评审、评奖、评选先进等活动中,甚至在教师的职称晋级时.可以把课程资源的开发作为一项比较重要的成果指标。通过这些激励措施的建立,课程资源的开发一定会受到广大学校和教师的极大重视,肯定会促进课程资源开发网络的建设和课程资源的充分合理开发。
七、结语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及英语的运用,对提高学生英语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英语的热情都有极好的促进与激发作用。反过来,对英语教学的效果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积极地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象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及其他英语实践活动。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好英语,为学生枯燥的英语学习注入新的血液,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杨善林.从需要出发开发和利用好课程资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年11期 [2] 鲍淼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开发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07-04-01
[3] 聂良红.论课程资源开发中小学教师角色的转变.湖南师范大学.2006-10-01
[4] 邹振萍.兰州市高中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调研.西北师范大学.2006-06-30
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 第5篇
【关键词】英语;资源
一、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意义
1.开发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当前,我国正在开展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动。作为课程改革的总纲,《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对课程资源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明确提出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要求与思路:“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2.开发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满足了英语教学的需要。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英语学习的效率依赖于学习者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质和量。然而,目前仅仅依靠教材所提供的有限的语言输入和语言实践练习,完成《新课标》所提出的中学英语教学的各项目标和要求是不现实的。此外,英语教学强调学习者韵个性化学习,由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差异,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各不相同,单一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利于发挥学生各自的潜力。
因此,开发和利用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能保证学生语言输入的质和量,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渠道进行选择性地学习创造条件,为英语教学提供富有活力的源泉,使英语教学“活”起来,满足英语教学的需要。
3.开发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发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要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首先需要了解英语课程的目标、内容,分析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与英语课程目标实现的关系,要去认识可以开发利用的英语课程资源的种类、分布,必要时还要设计开发利用的程序和方式,估计开发稠用产生的效果等。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教师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能力得到发展,对教育、教学、课程,特别是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得到提升,最终形成科学有效的课程资源观。
4.开发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英语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勇于实践,强调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拓展英语课程资源,改变把英语教学仅仅局限于书本、校内的教学模式,使英语课程由窄变宽、由静变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能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探究及实践。这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综上所述,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思考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一线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值得探讨。
二、对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1.增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教师之间应增进合作,合理分工,这样教师可以就某一主题深入地开发更多更有效的课程资源,认真筛选,优化处理,使得所利用的资源达到最优化,实现教师问的课程资源共享。在教学上,教师应该交流教学经验、对比分析教学方法、探讨疑难问题、听取意见建议来提高教学设计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利用课程资源能力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2.增强教师的自身素质。丰富的课程资源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首先,教师应重视提高英语语言素质,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提高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其次,教师还应重视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能力,丰富教学智慧,重视教学反思,通过反思使自己成长,使自己更胜任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最后,教师应建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以开放的视野和灵活的思维,积极有效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提高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和能力。
3.注重课程资源的有效运用。为了避免课程资源的浪费,教师应注重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教师在利用课程资源之前,应读透教材.分析教材编排的脉络,把握篇章的主题,根据篇章题材、体裁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课程资源,促使课程资源紧扣教学主题。教师在选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应充分意识到资源的内涵,深入挖掘其内在意义,促使课程资源发挥潜在作用。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考虑课程资源的科学性、利用环境、适用对象、难易程度、内涵与外延,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知识结构、接受能力、生活经验等,精心设计,促使课程资源服务教学目标。教师还应对课程资源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反复利用,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柳淑瑛:“高中英语新教材单元内容重组例说”,《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2月
[2]吕军:“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思考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5月
[3]庞继贤、丁俏蕾:“英语广告在外语教学中应用探析”,《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l期
[4]彭树云:“课程资源优化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4月
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探究 第6篇
一、英语校本课程开设条件以及基本情况分析
(一) 传统英语教学所产生的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国家高中英语教材几经改革, 逐渐形成了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为目标, 并强调人文与情感输入的课本教材。而多年传统英语教学理念在高考的杠杆作用下, 使得许多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不自觉地围绕着“试卷”进行教学。大量的课堂时间用于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 而英语交际能力中最本质的听、说能力得不到有效加强。长时间的“哑巴”英语往往造成做题缺乏语感, 不能用基本语言交流以及“常背常忘”的现象。虽然大多数老师意识到了这点, 但仅靠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变化”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候, 英语校本课程的开设能很好地弥补这一问题。
(二) 目前学生情况
目前高二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单词、句型, 已有了一定的语感, 并且部分同学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极少学生有厌学情绪。学生普遍英语听、说能力不足, 对于常规的课堂讨论提不起兴趣, 而喜欢英语故事、影视、音乐等多元化的英语交流方式。
二、英语校本课程课题的提出以及教材的选择
基于解决传统课堂教学对于学生英语听、说两方面能力培养的缺失和学生学情, 本人开设了“英语情景剧表演”校本课程。一方面, 高中学生对传统问答式的课堂教学已经“习以为常”;另一方面, 亲身体验交际场景能激发他们对英语的热情, 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听、说两方面的综合能力。
笔者在选择教材方面, 通过报纸、音像、网络等多种渠道挖掘适合高中生理解并乐意模仿、表演的情景故事、交际对话, 并汇编成10个剧本。涵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多种形式的交际性活动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的语境, 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结构实施大纲规定的交际功能, 如问候、道歉、建议、邀请等行为。
三、目的要求
笔者根据班级情况, 列出以下目的要求:
1、锻炼学生听懂课堂用语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能听懂教师用英语讲课。能在听题材熟悉的语言材料时, 克服生词的障碍, 理解教材大意。
2、在情景剧准备、排练以及表演中了解英语台词, 营造英语氛围, 培养英语文化情感意识。
3、使学生课堂上能大胆开口交际与展示自我, 并习得部分“地道”的习惯用语与俚语。
4、通过活动,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自信心。
四、具体措施
(一) 建立小组分工合作体系, 引入竞争奖励机制
选择“英语情景剧表演”校本课程的学生来自于高二6个班级, 一共62人。为了创造一个轻松的交际环境和考虑到彼此的语言熟悉程度, 笔者把一个班级放在一组, 总共分为六组。引入小组间竞争以及组员竞争机制。每两堂课评出最佳小组以及六名杰出表现者 (每组一名) (以上均由全体学生投票选出) 。10个剧本20课时, 一共评选10次, 最后统计出最佳小组和最杰出表现者。笔者每次评选都给予教师评价以及小奖品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二) 由浅入深, 从语言理解到语言交际, 全方面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英语情景剧表演”不是单纯的英语对话课, 更不是戏剧表演课, 而是寄于英语情景剧来强化学生英语听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习得英语地道表达方式的课堂。学生需要对情景剧的文化背景, 内容以及语言用法有较好的理解。为此笔者将一个教材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通过听力、视频, 以及任务型阅读策略让学生充分理解教材背景、人物性格以及语言特点。在此期间, 笔者设计师生互动环节, 对教材经典语言进行老师问, 学生答;学生问, 老师答的双向交际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后笔者将任务布置给各组小组长, 督促其对教材进行分配角色、对话演练和道具准备。第二课时由6组依次上台表演, 由学生无记名投票, 并由笔者最后简短点评。期末考核由小组抽签决定场景和故事内容, 由学生自由发挥编写教材并进行汇报表演。
(三)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使每一个学生“开口”说英语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消除紧张和焦虑情绪, 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了创造这样的课堂气氛, 首先, 笔者用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 激发学生愉快的情感, 使他们乐于开口说英语。其次, 笔者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 运用多种形式组织好课堂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英语绕口令、学唱英语歌、现场模仿等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第三, 对学生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一个默许的眼神, 一句鼓励的话语, 极大地调动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第四,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多给他们实践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体验自己的“成功”。
(四) 完善评价体系, 目标跟踪到位
为了实时跟踪每个学生的能力提高情况, 笔者在课程初始给每个小组长发了一本学习情况活页记录本。要求详细汇总成员每次表演的角色, 个人每次对30个词的反馈, 组内成员相互评语以及获得杰出表现者的次数。对于每次表演获得投票最少的两组成员进行跟踪指导, 帮助其树立信心。全部课程结束后进行汇总, 把记录个人情况的活页装订整理并公开展示。
(五) 课题实施成果
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英语校本课程“英语情景剧表演”的锻炼, 绝大多数学生敢于开口, 英语口语流畅、地道了很多, 掌握并能熟练运用许多习惯表达方式。极少数基础薄弱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团队表演, 个人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得到了提升。
(六) 课题拓展建议
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研究 第7篇
一、英语发音的注意点
英语的发音要注意语音、语调以及情感。大多数学生经过音标的学习以及多录音的模仿能够较好地掌握词汇的发音, 但是当词汇变为句子或篇章的时候, 他们却不能很好地控制语调以及融入适当的情感。
首先, 让学生朗读这两个句子, 让他们先体会升调朗读和降调朗读的不同含义。读完之后, 请同学总结出英语语调的一般用法。在陈述句、特殊疑问句以及感叹句中一般使用降调;在一般疑问句中一般使用升调。并且根据不同的语境, 升调与降调所表达的含义是不同的。
在教授学生融入情感朗读英语的时候, 首先通过两段经典演讲视频《I have a dream》和《We need change》让学生体会融入情感之后, 文章将变得非常有感染力, 进而教授给学生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二、英语中常见的连读
在教授学生连读的规律之前, 先为学生放一段《老友记》, 片中人物的对话速度很快, 根据字幕看, 有些单词我们虽然认识, 但是仍然听不懂, 这就是因为英语国家的人惯用的连读。初中学生的词汇量以及阅读量并不是很大, 所以在这节校本课上, 我较为简单地将连读分为三类来教授:辅音与元音的连读, 辅音与辅音的连读以及元音与元音的连读。
1. 辅音与元音的连读。
辅音与元音的连读方法是将前面一个单词的辅音与后面一个单词的元音连在一起, 像是构成一个音节一样读出来。
例如, “look into”中将“k”与“in”进行连读, 像构成“kin”这个音节一样发出来;“take up”中将“ke”和“up”进行连读, 像构成“k (e) up”这个音节一样发出来;“look up”中将“k”和“up”进行连读, 像构成“kup”这个音节一样发出来。教授过发音规则之后, 让学生举出一些辅音与元音的连读词组或者句子进行操练。
2. 辅音与辅音的连读。辅音与辅音的连读规则分为两类:
(1) 前面单词结尾辅音与紧随其后的单词的起始辅音为同一个音时, 只需将这个辅音读一次。例如, 在“bad desk, good day, take care, same machine”这些词组中, 只需要将第一个单词末尾的辅音发一次。
(2) 前面的单词以/p//b//t//d//g//k/六个爆破音结尾, 紧随其后的单词以辅音开头, 前面单词中的爆破音失去爆破, 即只做口型, 不发音。例如, 在“good teacher, bad boy, read the map, hot day”这些词组中, 前面一个单词末尾的辅音便是只做口型, 不发音。
3. 元音与元音的连读。元音与元音的连读规则分为两类:
(1) 前一个单词以/e//i/结尾, 紧随其后的单词以元音开头, 在两个单词之间用/j/过渡。例如, 在“say it, be on time, play around, she is”这些词组中, 就有一个较轻的音/j/发出来。
(2) 前面的单词以/u//o/结尾, 后面的单词以元音开头, 两个单词之间以/w/过渡。例如, 在“go on, too often, how old, know it”这些词组中, 发音时有一个/w/的音。
三、配音练习
在进行完基本的发音规则教授以及练习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配音练习了。我为这节课选用的配音材料是动画片《Little Red Riding Hood》 (《小红帽》) 的片段。在让学生进行配音练习之前, 先为学生播放这段影片, 并将这段影片中涉及连读的地方挑出来, 带着学生进行练习。然后再让学生观看影片, 并注意影片中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以及情感。播放之后, 将学生两两分为一组, 进行配音的排练。排练之后, 请几组同学走上讲台为大家进行配音的表演。
从课堂气氛来看, 同学们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在最后阶段, 配音的同学全力表演, 观看的同学也全情投入。可以说, 在这一节课中, 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积极操练自己听说读写的能力, 师生共同配合, 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这一轮校本课程结束之后, 同学们对各个校本课程进行了测评, 根据测评结果《神奇的英语配音》获得了本轮校本课程的“精品课程奖”。由此可见, 同学们对这样一节不同寻常的英语课是非常有兴趣的。
英语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 英语类校本课程还可以从更多的方面来开发, 相信经过不断地开发和实践, 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定会越来越高, 学习效果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编辑/牛萌
大学英语课程开发 第8篇
新课程改革要求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局限, 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因此新课标提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 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笔者以为,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必须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前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 如何才能做好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机结合呢?
一、教师的引导要科学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 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表明了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而不是传道者, 它强调了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因为学会学习是学生学习上自立自主的一个必要前提只有学会学习, 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例如在教生词时, 有部分老师怕浪费时间就按单词表顺序读一遍, 然后让学生机械地背生词, 而是要要求学生自己查字典或资料, 掌握这些单词的含义和具体用法。这样的教学突出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更加充分发挥了学习的自主性, 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 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等于放任不管, 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如果脱离了教师的引导, 学生很容易会迷失在纷繁的信息海洋, 更谈不上开发利用这些信息了。
二、课程开发要有选择性
英语课外课程资源是相当丰富, 如网络、报刊、音乐、影片等, 然而课程资源并非越多越好。师生们要有选择性开发与教育目标相关的重点资源, 如果一味追求数量上的充足, 那只能是变相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从而忽视了所开发课程资源的真正价值。牛津英语教材每个单元结束, 笔者都会让学生根据本单元话题制作一份英文海报, 再经过评比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7B第六单元的主题是Outdoor fun, 而本单元的阅读和写作都是有关“Alice in Wonderland”, 海报的主题就出现了两个:一方面学生对描写户外运动经历非常感兴趣, 另一方面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细节和语言点又必写不可, 为了不给学生增加更多负担, 笔者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分组, 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话题, 并且笔者考虑到很多学生还对这段电影原声感兴趣, 还增加了电影配音小组,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取得了非常棒的效果。
三、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小组合作交流是最能调动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方式之一, 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平等、协作、交流、讨论中, 都有发言的机会、表现的机会、成功的机会。例如课文背诵竞赛、讲故事比赛、小品对话、海报制作等。通过一系列的小组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各项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老师的精心设计,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 并且通过这些活动能真正学有所获。例如在教学谈论兴趣话题时,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根据教材内容设立任务:1.记者采访的形式, 问对方的能力, 以及爱好做什么, 然后整理。2.向全班同学做汇报或者以猜谜的形式, 说出采访者的特点然后请同学们猜一猜他是谁。这样可以设计类似的多种自主合作学习方式, 教师创造各种机会, 帮助学生寻找机会练习大胆开口说英语, 在不断的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树立了信心, 进而帮助学生形成了学习的内在动力。
四、活动与评价形式要有多样性
1.录影、微视频或电子邮件作业。不定期的让有条件的学生以信息话手段的形式交作业不仅能调动他们学英语的兴趣, 还能培养他们运用网络的能力。
2.每日英语新闻播报或英文美文朗诵。此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搜索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并给他们创设了用英语展示自我的机会;
3.英语辩论比赛。此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开发相关课程资源, 然后利用所收集到的信息与同学进行交流;
4.英文影片推介或英文歌曲比赛。此活动要求学生在课外挑选感兴趣的英文电影, 学唱歌曲, 在班上用英语向老师和同学推荐和展示, 为的是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水平;
5.通过以上活动, 每月表扬自主学习能力强、表现进步大的学生, 评选“海报王”、“优秀小记者”、“**班好声音”、“大影星”等。此活动可以激发全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为其他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典范。
农村初中英语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第9篇
一、教材内容的有机整合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循序渐进地展开。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开发原则在于教师要有意识地以教学素材为依托,充分利用课本中优秀的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的拓宽与延伸。这样的课程开发模式才更具备操作性,同时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如果一味寻找课外教学资源而忽略教材上的一些核心教学内容,容易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在不具备良好的语言基础的前提下进行知识的拓宽与延伸无异于搭建空中阁楼。因此,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首先可以将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确保学生对课本中的知识点有透彻的理解与吸收。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也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一种发展与提升。
以七年级(下)第二单元Where’s the post office?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Unit 2 Section A部分首先给出了大量的常用地点名称,包括医院、超市、邮局、旅店、图书馆、银行等,目的是通过图画让学生熟悉词汇,因为这些词汇是问路、指路的关键。然后出现了“Is there a super market?”、“Yes, there is. / No,there isn’t.”、“Where’s the...?”和“It’s next to the...”等核心句型。这些句型的学习是本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紧接着引出了两段小对话,将问路、指路的句型放在其中,以便让学生套用这个模式。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常常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学习这些句型,尽可能地熟悉其应用方式。实际上,教师应当增强将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的意识,可以组织学生就这几个句型展开情境对话,同时融入一些学生已经学过的句型来丰富对话内容。这种教材内容的整合方式不仅对学过的内容实现了巩固,也深化了学生对新句型的理解与认识,能够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农村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为薄弱,接触的信息、资讯等也较为有限。大部分学生都比较羞涩,很少会积极地展开对语言的应用与实践。这是农村地区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语言应用能力的缺乏也是教师很有必要改善的一个现状。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更多语言实践活动,开发校本课程内适宜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语言应用与实践提供更大的空间与平台,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仍然以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为例,在Section B中首先出现了几幅图片,为大家介绍了周围的环境,随后课本中出现了一幅图,并针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一个陌生人急需熟悉环境,以便能到各个不同的地方去,所以需要向警察问路。练习的功能句有三种:一种是直接指明路线,一种是需要乘车,另一种是不知道路线。在第二部分中则有一篇介绍garden district的文章,说明它所在的位置。第三部分则是一个self check,设置的情境是你将去拜访你的朋友,他已经给你发了电子邮件,让你根据邮件在地图上作标记,了解如何才能到达他家。这三个练习都是非常好的语言应用实践的范例。教师要结合这些内容深化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对校本课程资源的一种有效开发与利用,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与语言素养。
三、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是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作出一定程度的拓宽与延伸,让学生能够在掌握课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对所学内容的应用实践。这一教学过程很有意义,不仅是对课本知识的有效巩固,也能够深化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上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可以将Section B作为本单元的重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地图解决实际问题,进而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对话训练学生的听力水平。个别题目可以让学生反复听。在反复倾听和理解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加深个人体验,矫正英语发音。在听完后可以让学生共同讨论,核实答案。这样的训练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听力与口语练习时间,不仅深化了他们对本章一些核心知识点的理解与吸收,也使他们的综合语言素养慢慢得到发展与构建。
结语:
英语校本活动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 第10篇
英语课程 活动课程 课程价值 课程类型 开发原则
一、英语活动课程的价值
课外活动是英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提升英语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的双重功能,充分体现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实现知识的教育价值
王道俊认为,知识具有认知、自我意识和实践的教育价值,重视知识的识记和技能的发展而忽略知识的实践运用及其蕴含的人文精神,是对知识教育价值的窄化,难以实现从“知识”到“德”、“美”的转化。[1]停留于课本的英语教学导致课程实施浅尝辄止,知识的教育价值难以实现。课外活动能提供学生真实运用英语知识的机会,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运用并加深理解知识,发展心智,提升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
2.生成鲜活的课程资源
教材中的文本只是示范和例子,实施英语课程需要充足的课程资源。从这个意义说,实施课程的过程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教师既是课程的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英语教师应增强资源意识,积极开发活动课程,拓宽学生学用英语的渠道和时空,弥补课堂语言实践的不足。开发活动课程使英语课程的实施从课堂走向生活,能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成宝贵的课程资源。
3.增强师生的课程能力
现代课程理论强调课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经验和体验,课程实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学生应成为活动课程的主体,在课程开发中与教师平等对话、互动协商、共同作出课程决策,在课程实施中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合作、探究、生成。[2]英语活动课程的开发能提供学生参与课程的机会,增强师生开发课程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形成自主、合作、创新的课程文化和学习文化。
二、英语活动课程开发的实践
实现英语课外活动课程价值的关键在于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师应深入研究英语课程,有计划、有组织、有创造性地开发英语活动课程。
1.英语活动课程开发的理念
斯腾豪斯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就是要选择活动内容,强调过程本身的教育价值,其标准是活动是否有“内在价值”,包括允许儿童在活动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充当主动的角色、让处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儿童成功完成、儿童与教师共同冒险、提供学生与别人分享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及活动结果等十二条细目。[3]语言实践活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中感受成功,实现知识的内化;活动要延伸到课堂之外,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和联系,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素质的综合发展。[4]基于上述思考,英语活动课程的开发应坚持儿童立场,以学用结合、学科育人为目的,做到课程开发以学生为主体,课程内容面向全体、紧密联系教材与生活,课程评价注重建立长效机制。
2.英语活动课程开发的途径
根据课程目的,可以将英语活动课程分为环境资源类、教材延伸类、文化体验类、英语才艺类等四类。四类课程体现英语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融合、常规活动与主题活动的结合,活动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
(1)环境资源类课程
该系列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提供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机会,激发学生学用英语的兴趣。活动面向全体,使学生成为活动主体。个人小语和广播台活动能促进学生自主拓展学习,如学习英语谚语、关注英语新闻、朗读经典作品、学唱英文歌曲等,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把英语学习、班级建设、校园生活等有机整合,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和教育性。丰富的评价形式激励了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成果得到学生的关注和分享,成为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
(2)教材延伸类活动
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在课外有计划地开展活动,能激励学生在平时注意积累和运用,有效提升英语素养。
开发教材延伸类活动应注意活动形式与技能的统一,可采取多种形式提升一种技能。例如教学语音后,在鼓励学生课外预习生词,通过拼读比赛培养学生拼读生词的习惯和能力;组织朗读比赛激励学生注意正确的语音语调;会话表演体验语音语调在交际中的作用。也可采取基于主题的多样活动形式提升综合技能。例如教学译林版《英语》(下同)七上Unit 8 Fashion后,可围绕时装主题,开发时装秀(含设计说明)、时装秀演讲、海报等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说写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材延伸类的课程开发还要注重英语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统一。基于教材的实践活动尽可能社会化、生活化,使语言运用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体现用语言做事情的理念。例如八上Unit 4学习DIY后,要求学生用DIY为父母或他人做一件事,再写一篇DIY的日记在班级交流。此时的英语运用就不是机械空洞的编造,而是真实的生活记录和思想交流。
(3)文化体验类活动
文化意识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要素之一,文化知识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介绍相关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也要开发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加深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增强语言运用的文化意识。
文化体验活动课程要体现真实性和跨文化性。活动既要以西方节日为契机进行理解和体验,也要以中国节日为契机,引导、激励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家乡文化。例如教学七上Unit 5 Halloween后,可以开发trickortreat游戏、南瓜灯制作比赛、Halloween Party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西方儿童如何庆祝这一节日。而在中华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可以让学生向外教或外国笔友(可虚拟)介绍节日庆祝的方式和意义。真实的文化体验和语言运用可以提高学生语言技能、培养国际视野,同时增强本民族文化自豪感。文化体验活动应注重成果展示和评比,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4)综合才艺类活动
开发英语才艺类活动是为了促进课外灵活运用和自主学习,社团类活动是此类活动的主要形式。
社团是一种社会化学习方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开展社团活动应考虑分层级、全覆盖、建网络。作为活动开发的主体,学生有机会参与社团方案的设计,保证活动内容和形式接地气。社团可以分成学校和班级两个层级,学校社团成员同时担任班级社团的指导,为班级社团自主开展奠定基础。班级社团采取大课间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才艺排练,保证活动面向全体。各小组在排练中自主管理、自主评价。小组成员避短扬长,互相帮助,学会合作、欣赏。才艺秀可分为班级、年级、学校三个层级,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体验、享受学用英语的快乐。
各级社团的节目排练和展示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对学生的语言错误、表演技巧进行指导,仔细审核节目,确保内容健康且有一定教育意义。鼓励学生结合学校生活进行节目原创,充分整合各类资源。节目经过层层选拔,最终在学校英语节展示,评比各级各类英语才艺之星。
3.英语活动课程的效果
英语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得英语教学生态得到明显改善,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获得学用英语的成就感,体验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他们的英语素养得到提高,课堂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变浓了,英语学习成绩稳步上升。
英语活动课程发挥了重要的教育功能。在环境资源和教材延伸类活动中,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新的实践和认知;在文化和才艺类活动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还有文化的理解和个性品质的养成。一位学生在毕业时这样说:“初二时,我和班上几位同学组成团队报名参加了才艺节目表演。那段日子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互相配合,互相努力,在奋斗中享受。虽然我们最后没能登上舞台,但那次英语节让我学会了努力、奋斗,也学会用接受、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
开发活动课程的过程可生成丰硕的英语学习资源。教师可及时收集各类活动课程中的文本、音频、视频作品,建立学校数字化“英语自主学习系统”,学生可以随时在系统的终端触摸屏查看、学习。开发活动课程的过程增强了学生参与课程的意识和能力,创生了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文化,并自然融入为学校文化。
三、英语活动课程开发的原则
为确保英语活动课程能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课程的开发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规划,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系统规划是指英语活动课程的开发要有明确的课程目的、制定合理的计划,以保证课程开发有序进行。学校和英语教研组建立课程组,负责活动课程开发的指导、管理和实施。活动课程一般以学年为单位,课程的目标、要求和类型应根据学校实际(包括学校规模、生源基础等)作适当调整。课程开发计划尽量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与英语教学计划保持一致。计划中应对活动对象、内容、形式、时间、地点等做详细说明。计划还应制定长效评价体系,以保证活动开展的激励性和连贯性。
2.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开发的活动要面向全体。一方面,课程形式要丰富,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参与、体验。另一方面,课程要有层次性,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从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其次,要让学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课程开发,多了解学生的想法,听取他们的建议。这样,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才符合学生的实际和需求。最后,让学生成为课程管理的主人。教师通过引导、培训,建立学生活动管理小组,让学生参与活动的组织过程,努力实现课程的自主管理。
3.精心构思,力求课程的适切性
适切的内容是英语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关键。钟启泉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应凸显“生活世界”的价值,寻求生活与学术的交融。[5]活动开发应与学校、教材、学生以及生活相联系,寻找教材、学校、社会的结合点,使活动与学生水平和需求相适应。活动的内容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体现活动的教育性。活动的形式要与目的相适应,防止活动表面热闹、效果低下。评价方式与活动类型相适,并注意过程性(个别活动评价)和终结性(学期整体评价)相结合,保证评价的及时性和长效性。
英语活动课程与教材教学共同构成立体的、互补的、动态的“双重课程”,促进英语课程的全面深入实施。英语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实践活动资源的课程价值,积极推动活动课程的开发。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校实际,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基于教材又联系生活,通过系统、适切的活动内容和有效的评价,有效实现英语课外活动的课程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知识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方式问题初探——兼谈对杜威教育思想的某些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2011(1).
[2] 刘宇.学生课程参与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3]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 钟启泉.课程的逻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合理开发课程资源优化英语模块教学 第11篇
弗兰西斯培根在《论说随笔文集》中提到: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前提当然是对阅读材料感兴趣,而目前,高中生阅读的一般都是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相对浅显的资料,或是为考试而设置的阅读训练。学生阅读的量即过目量是达到了,可是有效阅读的量有多少?
笔者担任高二年级的教学工作,对其中4个班180位学生的阅读状况作了调查,结果如下。
另外,笔者召开座谈会,让学生讨论:你希望读怎样的英语文章?学生的答案如下:1.篇幅长一些的文章,不带检测性质的,纯为欣赏;2.能引发思考,读出深刻道理的文章;3.能震撼心灵、引起共鸣的文章;4.幽默、风趣、轻松的文章;5.语言优美的文章;6.与时俱进的文章。
调查结果使笔者反思:在合理、充分使用现有课本资源的基础上,能否再开发一些合适的课程资源?人教版普高课标实验教材,无论是教学内容、语言运用,还是插图和知识结构都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经常作为重头戏去处理的阅读文章基本是以人物、事件、知识等为主题,我们能否利用经常更新的报纸、杂志,将课本的主题与之有机结合,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情感的共鸣?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教师应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除英语教材以外,学校和教师还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例如:网络资源和报刊杂志等。
二、课程资源开发的尝试
笔者尝试在网络资源和报刊杂志中找到一些与英语教材中相关的话题。在使用这些课程资源时,笔者有时在上完课本内容后穿插进去,有时在上新课前做为引子,有时在课中阅读激起高潮。
(一)时尚球星影星领略人物描写风格
Book 1 Unit 5 Nelson Mandela和Book 4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分别描述的是:Mandela和Jane Gooddall。我们在讨论What do you think is needed in order to be a great woman/man?时,总用以下这些词汇:Intelligent/determined/generous/helpful/honest/confident/energetic/brave/get on well with others/be active in social activities mak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mankind等。这些词汇是学生在描写人物时常用的,久而久之,他们会失去新鲜感。
《21世纪报》高二版有一篇文章Round the Clock Kobe,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刻苦的、无愧NBA的新世纪最佳球员科比。文章通过Kobe自己的话及他的教练和队员的评价,向读者展示了一位栩栩如生的球星:
“When you win,you have to constantly look for ways to get better.That’s what drives me in competition.”Kobe said.
“The amazing thing is he can put the new move in the game the next day.”His teammate said.
“People called Bryant a loner,but it’s just that basketball was all he wanted to focus on.”Bryant’s high school coach said.
美国著名歌手、演员Selena Gomez,10岁被迪斯尼全球才艺计划发掘,近几年演艺事业如日中天,被称为“迪斯尼小公主”,她的代表作Kiss and Tell吸引了很多高中生。一篇She’s Just the Trick通过Gomez的自述,让学生知道了她成功的原因:
1.She doesn’t want to let the business control her life.
2.She doesn’t want to let fame stop her from being herelf.
3.She doesn’t want to be afraid of the media.
这两篇人物材料,不仅使学生怀着好奇心阅读,还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去写关于人物的书面表达。这两篇人物阅读文章避开老套描写人物的手法,使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计算机话题旧瓶装新酒
Book 2 Unit3 Computers主要讲计算机的发展史,学生迫切想了解日益更新的网络世界。阅读材料Is it real property解决了学生的疑惑:虚拟财产是不是个人财产?被盗了该怎么办?这与学生的课外生活有很大关系,如:快乐农场,游戏升级等。学生急于知道结果,几乎是一口气读下去的:
But it(real property)does have value,some experts say,because players spend time,energy,money,labor and intelligence getting in-game goods.For this reason they argue that Copyright Law should protect virtual property.
还有家长、老师眼中的网友真的如洪水猛兽吗?高中生是如何选择网友呢?文章Online Friendship你选择网友的标准是什么?它道出了高中生的心声:
Half of the respondents,especially older graders,say they make friends with“honest”,“humorous”and“educated”people.Teen females are more likely than teen males to say they value the“educated”factor when they decide whether to add the strange to their friend list.
When asked,if they have ever wanted to meet any of their online friends in person,only 4 percent say“yes”.It’s risky to meet online friends.Stories of Internet violence are common.
笔者在选取关于网络的文章时,尽可能选择一些蕴涵丰富信息、紧跟时代步伐的材料,使学生读起来“过瘾”,教师用起来“顺手”。这样,学生就避免了无效的阅读量,有效阅读效率明显提高,而且阅读兴趣也会更浓些。
(三)野生动植物保护遭到热议
当熊猫“泰山”“美兰”从美国回来时,Debate Over Panda给Book 2 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插上了理性思考的翅膀:面对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我们是否还一如既往地不惜一切代价去拯救它们?BBC主持人发表关于熊猫的言论引发热议:
“I reckon(认为)we should pull the plug(结束),”BBC wildlife expert Chris Packham told Radio Times Magazine in London on September 21.“Here’s a species that has gone down an evolutionary cul-de-sac(死胡同),”he said.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各媒体纷纷议论,各持己见。学生们认真读了各种意见后,理性地选择了这种看法:
The distribution of money for endangered animals could be more balanced.The key was to tell the public about other animals worthy of attention.
对wildlife的保护采取理性的态度,那么,又如何对待宠物呢?关于宠物的立法又是如何呢?Ending Abuse宠物很快就有了法律的“保护伞”了。China’s first law on the prevention of the abuse of animals has been drafted and may come into effect in the near future.according to the draft,anyone who mistreats or harms animals,would be warned,fined,orin the worst casessentenced to prison.
(四)时事政治引发深度思考
Book 1 Unit 5 Nelson Mandela涉及的黑人权利,无论是在南非还是在美国,要取得与白人平等的权利,既需要国内有识之士的领导斗争,也需要国际社会舆论的支援。如何将黑人们的声音传出去是一种策略。近年来,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应对经济危机的魄力更是提升了国际地位,中国该如何借这股东风向世人展示自己?Presentation is all如何让世界倾听中国的声音?
What is the best way to show China to the rest of China?
AN American writer,Nesbittand and his wife had a meeting with China’s former president Jiang Zeming in1990’s.The Nesbitts argued,“Taiwan has a small story to tell but it tells it very well.The mainland has a much bigger story to tell,but it has done a terrible job”.
The Nesbitts suggested ways China could improve the way it presents itself to the world.:
1)Chinese leaders should not only be good public speakers,but also presents themselves as an ordinary human being.
2)Public relations methods must be well planned.It also needs to learn the rules of the game.
3)China should also invite critics to the country and show them the facts so that they can see how their reports are in the wrong.
Google makes exit谷歌“退出门”尘埃落定,本是一件商业事件,却卷入政治。On March 23,Google Inc dropped out of the Chinese mainland market by redirecting traffic,from its Beijing-based search engine to its service in Hong Kong.
家事国事天下事,若要事事关心,从学生时代就得学会思考时事,并培养一定的思维能力。
(五)当下自然灾害呼唤保护家园
Module 6 Unit 4 Global Warming全球变暖,提到Global Warming may result in a rise of several meters in the sea level,or severe storms,floods,droughts,famines,the spread of disease and the disappearance of species.这些似乎有些危言耸听,然而Book 6 Unit 5 The Power of Nature的中心话题是火山、飓风、地震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只有保护自然,才能有效地预防自然灾害并改造和利用自然。
Fighting the droughtChina is making an effort to combat a big drought that has hit a large area of southwest.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大旱呢?Experts say the drought is a result of less rainfall,insufficient(不足的)water reserves high temperatures,dated irrigation(灌溉)projects,environmental damage and global cimate change.
活生生的现实使学生信服了人为对自然的破坏,最终将自食其果。What damage has the drought done?
1)Made it hard for millions to get drinking water.
2)Made it difficult for school children with parents facing money problems because of the drought.
3)Destroyed the harvest
4)Caused cracked land,and dried up wells and rivers What measures have been taken to combat the drought?
1)creating artificial rain
2)digging deep wells
3)transporting water from other provinces to drought-hit areas
4)Each person in the five worst-hit provinces is being supplied with drinking water and 20 liters of water for other purposes each day.
5)In Sichuan,locals are turning to drought resistant crops.
6)Other parts of China are helping by giving water and donating other resources.
即景生情,笔者适时提出What can we do prevent the drought?问题层层推进,引发学生思考保护地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三、课程资源开发后的反馈及反思
笔者将报纸杂志上与课本模块相关,同时又是与时俱进的主题融入到课本教学中,发现学生非常感兴趣。在这种课程资源开发三个月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你对课程资源有什么感受?学生的反馈很多:概括起来,所开展的课程资源的优点是:1.语言活泼、趣味浓厚,犹如一股清新的山泉,让人耳目一新;2.是一座桥梁,架起了课本各模块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3.既培养了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写作能力;4.紧跟时事步伐,开阔视野,激发思维;5.词汇量丰富,句型多样化,学有所得;6.内容涉及广泛,满足需求,培养了英语学习的兴趣;7.高考阅读材料生词占一定比例,所开发的课程资源与高考接轨;8.能引发思考、震撼心灵。缺点是:1.课程资源新词汇多,没有注解,对中等水平及以下同学阅读有一定难度;2.缺乏一些轻松幽默的文章;3.课后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掌握所补充的课程资源,新鲜一阵后就过去了,不能很好地掌握词、句。
之后,对学生进行另一项调查:你最喜欢的文章题材是什么?如以下图表(可以多项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学生并未订阅报纸、杂志,发给学生的课程资源都是笔者先阅读,再选择认为合适的材料。学生提出的种种优点无疑是鼓舞人心的,使得笔者在开发课程资源这条道上坚定地走下去。
学生提出的缺点不仅仅是对教师开发好课程资源的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帮助题材可以更广泛:1.不囿于课本模块相关主题;2.适当增加一些经典篇目让学生背诵;3.名人轶事、幽默笑话可以调节课堂气氛;4.要注意对课程资源的落实、掌握。
课程资源的开发,最大的好处在于:学生改变了“无题不阅读”的习惯,形成了正确的阅读态度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