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范文第1篇
答题方式:在你认为对的答案里打“√“,可以是单选题,也可以是多选题。
1、你听过手足口病 ( )有 ( )无
2、你知道手足口病会传染吗? ( )会 ( )不会
3、你对手足口病重视的程度
( )非常重视 ( )很重视 ( )较重视 ( )不重视
4、你认为手足口病有多严重
( )非常严重,可能会导致死亡( )很严重,但不会死亡 ( )一般 ( )不严重,自然会痊癒
5、手足口病流行季节是
( )1-4月 ( )5-7月 ( )10-12月 ( )不知道
6、你知道那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 )婴幼儿 ( )小学生 ( )成人 ( )老年人
7、你觉得下面那些是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 )患儿口腔、手足心、肘、膝出现小泡或红疹 ( )常流口水,不食东西
( )出疹,不痒、不痛、不结疤 ( )流涕、发热、咳嗽
8、你知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吗?
( )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手绢等物品及患病者接触过的公共健身器械等传播
( )患者喉咙分泌飞沫传播
( )饮用或食用被患病者污染过的水和食物 ( )吃有病毒之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9、你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途径吗 ( )讲卫生,不吃生冷食物,勤洗手
( )少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 )多运动增强抵抗力
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范文第2篇
报 告 管 理 制 度
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决定将手足口病列为国家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重要性在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群众,在开展手足口病防治上作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工作规范化。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在我市发生与流行,确保广大人民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疫情报告必须依法进行。
二、疫情报告实行首诊医生和首次发现者负责制,谁首次发现谁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向感染办报告。
三、诊治医师对报告卡填写必须认真、规范、全面,字迹清楚易认。填写内容必须真实、准确、详细(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详细地址、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患儿家长姓名、联系电话、托幼机构名称等)。同时填写在传染病报告本上,并上报感染办。感染办上报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并签字后报请是防疫部门进一步核实。
四、分片管理人员应每日收集、核实当天收到的报告卡。谢时兵负责门诊,张爱珍负责感染一区,赵运风负责二区。
五、医院感染办负责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当接到疫情报告时,在规定时限内进行网上直报。
六、专职管理人员应每日上网审核当日所报我院上报传染病疫情的直报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领导报告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范文第3篇
手足口病(EV71病毒)防控方案
我院(中心)根据上级卫生部门要求,结合当前手足口病发病蔓延情况,为了能够科学、规范、有序的开展手足口病(EV71病毒)的防控工作,全面执行“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传染病防治原则,保障我院(中心)周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迎泽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预案》等法律条款,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及原则
1、目标: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加强本院对手足口病防治相关科室(社区)的组织协调,完善监测信息报告,强化预警预测,提高应急质量,控制手足口病(EV71病毒)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原则: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快速反应,高效处臵。
二、组织领导
成立迎泽区中医医院(桥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手足口病防控领导组,负责本院(中心)手足口病防控的组织、指挥、协调和预防控制、医疗转诊及信息管理上报等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疫控、诊疗、物储、卫生5个工作组,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分工和职责,落实手足口病各项防控举措,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接转诊工作。
1、 院(中心)手足口病防控领导组及职责: 组长:闫登魁
副组长:鹿文庆、魏宏玲
成员:李军、温景梅、陈喜平、韩凤、庞燕、赵莉、马秀革、常巧环 组长职责:领导并全面负责实施本院(中心)的手足口病的防控、接转诊等工作。
副组长职责:协助组长领导并全面负责手足口病的防控、接转诊等工作的具体落实。
成员职责: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负责承担手足口病的各项防控、接转诊等具体工作的落实。
2、防控办公室及职责 组长:庞燕
成员:秦芝玲、孟蕴瑜
职责:组织制定实施防控方案,及时掌控、汇总手足口病疫情信息,随时向防控领导组汇报;管理相关疫情信息,审查宣传内容,协调各工作组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处理防控领导组日常事务,完成领导组交办的其他事宜。
3、 疫控组及职责 组长:魏宏玲
成员:防保科全体人员及社管科人员
职责:开展手足口病的日常监测,收集疫病资料,准确填报疫情;协助上级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踪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负责院(中心)内的院感工作和相关部门的消毒技术指导工作;协助其他专业组开展防控工作。
4、 诊疗组及职责 组长:鹿文庆
成员:全院(中心)临床医护人员
职责:开展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业务技术及职业道德培训;落实首诊医生负责制和疫情报告制度,发现手足口病人或疑似病人要及时报告院(中心)疫控组或当地疫控机构;负责手足口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隔离、转诊;协助疫控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5、 物质备储组及职责 组长:李军
成员:药械科及后勤供应人员
职责:落实应急防控物资备储如:药品、诊疗用品、消毒品及隔离防护用品、卫生清洁用品等。
6、 卫生清洁组及职责 组长:温景梅
成员:后勤及卫生清洁人员
职责:负责清洁并保持院(中心)内环境卫生、加强医用垃圾、污水排放管理,及时清理生活垃圾和卫生死角,杀灭蚊蝇及保持厕所清洁。
三、技术措施
1、严格疫情报告管理和值班制度
全院(中心)医卫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防保科为网络上报部门,发现手足口病人或疑似病人要按照规定程序在第一时间内报告疫情,并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各科室加强值班,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严禁值班人员脱岗和非专业人员顶替专业人员值班,确保疫情信息的快速传递和控疫指令的及时传达。
2、提高病例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全院(中心)各临床、防控科室(站)要认真按照卫生部《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对就诊病人认真细致的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要积极配合疾控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各种标本采集工作。落实预检分诊制度,设立隔离室,重视产房、儿科病房的消毒,防治新生儿、婴幼儿院内感染而导致严重后果。同时要按照进一步完成诊疗记录,健全门诊日志登记项目,对出入院病人必须详细登记家庭住址、家长姓名和电话,以便于开展流调和传染源追踪。
3、严格管理传染源,实行隔离治疗
按照“分散就诊,集中收治”的原则,市卫生局指定太原市传染病医院为手足口病人定点收治医院。要求全院接诊医师严格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对诊断的手足口病人和疑似病人要严格按照肠道传染病处理原则和太原市卫生局《关于切实做好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实施隔离治疗,发现手足口病人或疑似病人立即隔离并及时联系急救中心,转诊至定点医院太原市传染病医院,并做好相关交接手续,防止传染源流失。同时要加强医院消毒和污物处理,杜绝院内传染。
4、加强卫生清洁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
院(中心)要做好诊疗环境的卫生清洁,加强医用垃圾、污水排放管理。及时清理生活垃圾和卫生死角,灭杀蚊蝇和保持厕所清洁。特别是要做好终末消毒工作,对于患者的诊治滞留场所及其用品、衣物、呕吐物、排泄物、容器等用含氯消毒剂按照配比进行彻底消毒,做到达标排放,防止环境污染。
5、强化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按照分级负责,分级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组织本院(中心)医卫人员手足口病防治技术培训,提高医卫人员对手足口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隔离、消毒等防治知识,确保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6、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居民防病知识水平
加大院(中心)所辖社区居民对手足口病防治的健康宣传力度,派医卫人员下社区利用板报,散发宣传资料,设立义诊咨询等措施,积极在社区居民中重点宣传介绍肠道传染病防病知识,告诫家长流行季节不要安排儿童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儿接触,纠正儿童不良卫生习惯,引导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习惯。
四、工作要求
1、要从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政治大局出发,要求全院(中心)人员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强化责任意识,明确责任分工,做到责任到人。
2、严格首诊医师负责制。要求接诊医生督导就诊患者完善就诊程序,如一般检查、放射、检验等,并认真分析判断,做好诊断及鉴别诊断。
3、发现手足口病人或疑似患者,应立即隔离,并迅速联系急救中心转诊至市传染病院,并做好交接手续。
4、做好相关药品、消毒药械,诊疗及防护用品的备储工作。
5、院(中心)内环境卫生清洁消毒,医用垃圾、污水排放等相关防控措施要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6、要做好就诊患者及周边居民对于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教、解释工作。
7、要求全院(中心)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服从指挥调度、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严禁玩忽职守、推委扯皮,由此造成手足口病传播流行,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后果的,依律重处。
迎泽区中医医院
迎泽区桥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范文第4篇
1.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4.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传染病?
手足口病不是新传染病,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首次认识并命名,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我国1981年发现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5.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6.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7.一般家庭怎么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8.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
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9.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
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
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预防与控制疾病为中心,加强领导与组织,建立传染性疾病防控机制,保证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二、工作目标
1、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疾病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3、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用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疾病在我校发生和蔓延。
三、组织领导与职责
成立学校传染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检查、督促全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及时准确地把握学校疾情动态,提出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学校传染病防治与救护工作,积极配合卫生部门,保证防治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四、防控实施方案
1、认真做好日检工作
每天进行晨检,仔细检查每位学生的体温,检查手、口腔等部位。
2、认真做好消毒工作
学校定期对教室、、厕所、办公室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3、对学生进行个人卫生教育,在学生家长的协助下,督促学生按时洗刷、勤洗手、勤
剪指甲,并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保证足够的睡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建议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莲等。
5、教室要做到通风换气,厕所要定期消毒冲刷。
五、应急预案
1、若发现学生出现类似病症或可疑现象,应在第一时间上报领导小组,由家长带学生到医院检查确诊。
2、同时上报校长、区防疫站。
3、若确诊学生不属于手足口病,必须持医院诊断证明方可入校。
4、若确诊学生发病为手足口病,学校要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对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愈后持医院出院证明方可返校。其所在的班级或寝室应立即进行处理。对病人接触的桌椅等及时予以消毒,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严格观察检查其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直至安全度过10天观察期。
5、对其他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稳定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范文第6篇
1.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4.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传染病?
手足口病不是新传染病,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首次认识并命名,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我国1981年发现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5.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6.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7.一般家庭怎么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8.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
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9.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
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