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体检范文(精选8篇)
定期体检 第1篇
作为投资者在不同经济周期, 面对的风险不同, 相应做的投资策略也会有很多不同,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自己的财务进行“体检”, 做到定期合理的审核个人和家庭的财务状况。及时调整和改进, 及时消除隐患, 建立健康的家庭财务结构, 使我们的家庭财务始终处于安全的状态, 确保有足够的能力应付任何投资机会和风险。
针对家庭财务体检项目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
体检项一:家庭财务状况
一般情况我们只了解自己的收入和负债, 同样我们需要了解家庭的支出和资产情况。这些可以通过制作家庭的收入支出表、资产负债表、财务指标的比率分析, 或者直接用以下几个简单的比率来了解家庭的财务状况。
1.合理的收入投资比例
挣多少花多少, 永远无法让自己成为富人。平常我们可以设定家庭收入中用于投资比例为20%~40%, 甚至更高。只有不断进行投资理财, 把完全靠工作工资收入, 逐渐过渡到让钱生钱, 让钱为我们工作, 并最终实现投资收益一直大于我们的日常支出的时候, 就是我们常说的实现财务自由了
2.合理的财务负担和资产负债比率
家庭每月的总还贷负担占收入的比率不要超过40%, 最好是在20%~35%之间。而家庭负债占总资产的合理比率在20%至50%之间。负债比率太低, 说明我们没有很好的利用财务杠杆, 利用合理的负债帮我们提前实现生活目标的同时, 也可以用低代价的付出, 获得高收益的回报。但是负债太高, 甚至超过50%, 说明出现资不抵债的严重问题, 需要马上注意和及时改进。
3.足够的紧急备用金储备
家庭资产中需要配置够3~6月日常开支的紧急备用金, 以应付因为意外或者失业等突发事件对家庭财务的影响。
流动性高, 相应的这部分资金收益率也很多, 具体的产品工具可以包括现金、活期存款、货币基金等。越是收入稳定的家庭, 相对来说配置的紧急储备金越少, 但最好不要低于3个月的开支。
体检项二:保险需求
不同时期、不同结构的家庭都有不同的保险需求。没有或者很少的保险就等于财务上的“裸奔”。建议至少每2年审核现有保险对家庭的保障是否足够, 看需要怎样及时调整和补充。
当家庭结构发生变化, 比如结婚和孩子出生, 还有贷款负债增加的时候, 都会让我们的保险需求增加不少。具体的保障应该先保夫妻双方, 特别是家庭经济支柱, 只有夫妻具备足够的保障后, 才考虑孩子的保险问题。
体检项三:风险资产比例
在理财规划常用80法则, 就是用80减去年龄, 就得到我们可以用于高风险投资的占比。越年轻可以承受的风险越高, 投资品种上配置的股票、股票型基金等较高风险产品中比率越高。随着年纪逐渐增大, 投资品种中高风险比率应该逐渐下降。当然, 风险资产的具体配置比例也需要根据投资者个人投资经验和实际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调整。
体检项四:投资策略
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 我们选择的投资策略偏重于防守, 以保本和现金为王。在市场逐渐向好的大背景下, 投资策略也要进行相应调整, 增加稍激进型的品种, 以便未来增加我们获得较高收益的可能性。 (摘自:《理财周报》2009年9月28日编辑:王露)
第5课定期体检为平安 第2篇
1.教育学生认识体格检查的重要性。
2.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体格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及应该检查的内容。教学重点:
体格检查的重要性,做到不漏检。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如发现自己体检中有些项目不合格如何再去做进一步的检查,以确保发现问题及时医治。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新课,提出问题,怎样进行扁桃体炎的自我护理?
二、学习新课:
1、为什么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知道定期进行体格检查是因为少年儿童正处于长身体的时候,只有通过定期的、全面的体格检查,才能及时掌握自己的生长、发育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在知道了体检的重要性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检,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2、体格检查的内容
通过学生对以往体检的回忆了解体格检查的内容:测血压、听心脏(测量前不做激烈的活动,尽量使心脏的跳动平静下来,不紧张);查肺活量(做到一次性吸足气,再呼出);查体重(穿单衣单裤,赤脚排空大、小便,稳稳当当站在称的中央);量身高(赤脚立正,足跟并拢,足尖稍分开,身体后部靠在支柱上);测视力(不戴眼镜,不揉眼睛,不压迫被遮挡的眼球);内科、外科检查(按医生的话做)
三、布置作业:
1、为什么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2、体格检查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板书设计:
课后小结:
第六课食物宝塔营养全 教学目标
1.乐意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营养餐。
2.观察营养宝塔,初步了解合理的饮食结构。
3.通过谈话和交流,知道不能偏食,要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教师与学生互动谈话,导入游戏。(小朋友,今天早晨你们吃了什么早餐?你们最喜欢吃什么?„„现在,老师这里有许多好吃的东西,都画在了纸上,你喜欢什么就可以到老师这里随便拿。)
2、学生自由上台拿小纸片。
3、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都拿了哪些食物。
4、教师小结,提出疑惑。
(小朋友们喜欢吃的东西真多,有的也是老师喜欢吃的,那你们知道这些东西吃了合适吗?哪些东西应该多吃?哪些东西又应该少吃呢?)
二、营养大学堂
1、观察营养宝塔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营养结构图。
2、互动交流
谁能告诉大家我们每天吃的最多的应该是什么?(米饭、馒头、面包和面条,还有玉米等)的确,这些粮食做的食物可以让我们长力气。那么,吃的第二多的是什么?(蔬菜、水果)
比蔬菜、水果吃得少一些的是什么?(牛奶、鸡蛋、鱼、肉„„)
吃得最少的又应该是什么?(巧克力这样的甜食和一些油炸的食品。)
老师还要告诉大家我们每天吃东西也要讲规律。也就是早上吃得好,中午吃得饱,晚上吃得少。
三、我的营养食谱
1、设计一张营养食谱,向同伴介绍。
2、选择几份典型的食谱,引导幼儿讨论他们设计得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健康。经讨论合格的食谱教师盖上“健康印章”。第七课计划免疫保健康 教学目标:
让步学生了解打预防针可以预防多种疾病,消除怕打针的恐惧心理,愉快接受各种预防接种。教学重点:
打预防针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难点:
打预防针为什么可以预防疾病? 教学过程:
一、教师向学生了解他们接受接种的亲身体验,对表现勇敢的同学,给予赞扬和鼓励,让那些有怕打针恐惧心理的同学有了仿效的榜样,以后就会坚强起来。
二、指导学生看图,以学生自己的体验为实例,讲解题目
1、什么是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是国家防疫部门,针对某些疾病流行及病理特点,有计划性的接种疫苗或菌苗,使人体产生对疾病的免疫力。(抵抗力)
2、为什么要打预防针或吃防疫糖丸?
传染病是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统称。有一些烈性传染病危害极大,它不单给患者自己带来病痛,甚至留下后遗症,还会通过患者传播给健康的但没有抵抗力者,打预防针或吃防疫糖丸,就是增强人体对某种疾病的抵抗能力,使他们不得病、少得病或既使发病也很轻微、快痊愈。
3、哪些重大疾病可以接种疫苗来预防?
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乙型肝炎、乙型脑炎、麻疹、肺结核、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狂犬病等。这些病一旦发作,轻则痛苦万分,病程重且长,难以痊愈。重则夺人性命或留下终身残疾,如小儿麻痹症,会使患者留下不同程度的肢体变形残疾,甚至残废。结核病、白喉所致肺心病,终身不愈,甚至缩短寿命。乙脑会致智力缺陷。乙肝经久不愈会诱发或转变成肝硬化、肝癌等。
4、接受预防接种时要注意什么呢?
感冒发烧不舒服不宜接种。注射部位要保持清洁,不要用手抠,以免感染发炎。用为了身体健康的信念来战胜怕打针的恐惧心理,勇敢地接受预防接种。在接受接种时要听从老师和医生的安排,按秩序、守纪律 三.布置作业
为什么要打预防针?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第八课交通安全记心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
2,向同学们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希望每位同学心中有交通安全意识,时时刻刻紧记住要遵守交通规则 教学过程
一、通过珍惜生命的名言名句,揭示活动主题。
二、数据展示,体会交通规则的重要性。道路交通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它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据统计,20世纪以来,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达到2 0 0 0多万人,这个数字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的人数还多,交通事故已成为全世界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因素。许多名人也葬身于车祸之中,如美国的巴顿将军,英国的王妃戴安娜等等
三、班会中学习交通法规:
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有文明的素质和修养,同时要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和防护常识。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做呢? 交通安全五不坐:
1、不坐超载的机动车。
2、不坐无牌无证、报废的机动车。
3、不坐非法营运机动车。
4、不坐未经检验合格的机动车。
5、不坐货运车辆、农用车辆、拖拉机。交通安全五不准:
1、不准无证驾驶机动车。
2、不准闯红灯。
3、不准在公路上扶身并行,相互追逐、曲折竞驶或突然猛拐。
4、不准翻越护栏。
5、不准在公路上玩耍
四、交通标语
1.一二三,红绿灯,过马路,要小心 2.红灯停,绿灯过,交通规则要遵守 3.过马路,要小心,前后左右定看清 4.马路如虎口,规则要遵守
定期体检 很有必要 第3篇
据我了解,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非常关键,遗憾的是,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当临床症状明显时,病变已属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机会。
试想一下,如果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将疾病在第一时间控制住,病人怎么会那么匆匆离我们而去呢?
别以为我们对自己的身体百分百了解,健康上的变化可不是容易察觉的。事实上,很多潜伏在体内的隐疾都没有明显的征兆,让人防不胜防,当发现病危时才做出诊断和治疗,康复的机会往往大打折扣。
由此可见,讳疾忌醫必须予以纠正,我们应积极掌握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而定期身体检查,自然是最有效的途径。尤其是那些体重超标,患有高血压、高血脂,或是家族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病史的人士,更应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
定期体检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40岁以上单位在职体检人数3936人次, 恶性肿瘤21例, 占体检人数的0.53%, 而将3年恶性肿瘤阳性者对比, 2013年恶性肿瘤阳性更多, 因此, 统计恶性肿瘤患者具有逐年上升趋势, 所以定期健康体检对恶性肿瘤早期诊断, 更具有重要意义。
1.2 方法
40岁以上人群由于工作及生活的压力, 大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随着年龄的增长, 各种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升高, 定期体检更应重视。体检项目包括一般情况如年龄、身高、体重、血压;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大便隐血等) 、生化常规检查 (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离子、微量元素检查) ;免疫检查: (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肿瘤标志物等) ;医学影像学检查: (胸部、颈椎、腰椎、四肢X光检查) ;各种脏器超声检查: (肝、胆、脾、胰腺, 双肾、双输尿管、膀胱、前列腺超声检查, 女性:子宫、附件超声) ;心电图检查;乳腺钼靶摄像、骨密度检查等。特殊检查:如胃镜、肠镜、各部位CT检查、各部位磁共振检查等。应根据参检人员具体情况制订相应套餐。
2 结果
体检人员40岁以上, 各项指标阳性率较高, 该组体检人员各项指标阳性者占体检总人数的90.7%, 依次为:高血脂、脂肪肝、超重、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 其中恶性肿瘤占体检人数的0.53%。甲状腺癌排首位, 其次为乳腺癌、肺癌、肾癌、胃癌1例、肝癌1例, 除1例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外, 均为早期。
3 分析与体会
除恶性肿瘤以外, 其它体检阳性率较高的, 例如高血脂、高血压、肥胖[2]等通过及时治疗, 改变饮食生活习惯, 避免病情发展, 减少患者痛苦, 提高了生活质量。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重要疾病之一, 一旦出现临床症状, 大多处于中晚期, 此时, 再行任何治疗, 疗效均不理想。若在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诸如早期胃癌、早期肺癌、乳腺癌、宫颈癌[3]等, 该阶段通过手术、放化疗、辅以生物治疗可达到完全治愈的目的。
我院在体检过程中发现1例胃癌, 首先争求家属意见, 能做到隐瞒病情,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患者男, 年龄50岁, 曾经有两次胃痛病史, 因每年单位体检, 并无阳性体征, 经建议做了无痛胃镜检查, 而该患者胃镜检查时进行活检后发现患者为早期胃癌, 经手术切除后, 病理检查, 均在黏膜层, 无一处达肌层, 无需后续治疗, 患者无痛苦,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未受太多影响。该组在健康体检中发现的21例癌症患者, 除1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者外, 现治疗效果极佳, 可正常工作, 包括1例肝癌患者, 也有一部分患者知道患了癌症, 但无不适症状, 无晚期癌症患者的痛苦经历, 因此, 对生活充满希望, 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在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精神生活不断丰富, 工作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 希望各界人士都能关心自己的健康情况, 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 应每年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4]。按照体检结论及建议进行预防、保健或进一步诊断治疗, 达到无病预防、有病早治的目的。
摘要:目的 通过定期健康体检早期发现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40岁以上单位在职参与健康体检人员进行统计、反馈、分析发现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重要性。结果 体检过程中, 明确诊断恶性肿瘤患者21例, 除1例乳腺癌, 腋下淋巴结转移外, 均为早期。结论 只有定期健康体检, 才能早期发现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恶性肿瘤患者赢得宝贵治疗时间。
关键词:恶性肿瘤,定期健康体检,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北京健康管理协会.对健康体检中如何选择恶性肿瘤筛查项目的探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09, 3 (3) .
[2]王胜才, 郝淑珍, 徐晓辉.浅谈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对早期预防治疗疾病的重要性[J].中国社区医师, 2007, 9 (18) :121.
[3]何龙泉.预防胜于治疗——浅谈健康体检的意义[J].大众健康·学术版, 2010 (9) .
定期体检 第5篇
陈志恩代表:
您提出的《建立定期体检制度,保障农民身体健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截止2012年4月份,根据国家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要求,我县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415003份,建档率76%。第一、做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对居民进行健康体检
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当地居民,特别是农民的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的进行调查和健康体检包括一般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
二、加强卫生宣传,提高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人群传统的健康思维是只有患病后才去医院就诊,认为健康检查是患病群体、年老体弱人群才会去的地方,对身强力壮人群实施健康检查,是无病找病、没事找事、劳民伤财。这种“亡羊补牢”式的保健意识,使一些疾病往往不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因此,我们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消除人们在健康检查认识上存在偏差,使人群的健康检查成为自觉行为。此外,各医疗机构出版健康教育宣传栏目板报,每年开展9次健康教育宣传讲座,发放健康教育册子、处方,定期传播基本卫生知识,防病于未然。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要求,我县积极开
展居民体检工作,逐步建立和健全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的、覆盖城乡居民的体检体系,真正实现人人真正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三、关心老年工作,做好老年人保健服务。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要求,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辖区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免费为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截止2012年4月我县65岁以上的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已经达到75.8%。
最后,感谢您们对农民身体健康问题的关注,希望您们继续关心和支持此项工作。
永 春 县 卫生 局
健康维护需要定期体检和监测 第6篇
目前我国国民的健康素养较差,健康管理的覆盖面窄(仅限于部份城市居民),民众对健康状况和患病状态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较低;而基层卫生机构的健康普查和健康档案又往往流于形式;因此,切实掌握国民的健康状况,对于决定国家和一个地区具体的卫生工作布署,以及引导百姓主动维护健康,已是当务之急。
健康体检和监测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不二之路。健康体检不同于疾病检查,它是以康健为中心的预防保健性体检。我国的健康体检自2000年才逐步开展,而原有的体检主要是社会性体检,是对从事有规定的专业人员进行上岗前、上岗期间、离岗前的检查。还有一类是鉴定性身体检查。而健康体检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个体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定期体检是为了掌握健康的变化程度。
从SARS流行之后,健康管理受到重视并被引进国内,这极大地推进了健康体检的快速发展。健康管理是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是将被动的疾病治疗变为主动的管理健康。健康管理包括了健康信息的采集、评估和干预三大环节,它采集的健康信息已不局限于原有的体检项目。比如,亚健康状态的信息就是多种多样的,几乎每种疾病都有与之相近的亚健康表现,其产生原因有:自身存在的先天不足(包括遗传)、不良生活习惯、性格、心理因素、工作和生活节奏、环境污染、气候恶劣等。只有综合地采集了这些健康信息,才会形成更全面更科学的健康评价,才能保证健康干预的准确和有效。
目前,我国医学类健康管理机构已有8000多家,年体检人数达到一亿人次。健康管理机构又按照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和危险因素的评价,制定了分类的体检和调查项目表,使体检更实用更具有针对性;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根据慢性病流调结论,对高危人群的体检还增加了相关项目的筛查,比如:对肿瘤高发区和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现能测定的18种肿瘤标志物,对于可能进入致癌诱导期的个体有一定的防治意义;对有遗传疾病的家族人群,可运用基因检测,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能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等。遗憾的是,健康管理尚未进入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
健康监测最初是疾病监测,是为了分析传染病和非感染性慢性病的动态和影响,包括从健康到发病的动态分布、区域分布及各类影响因素。当前,除了已建设完备的传染病监测体系外,按照国家发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国成人体质测定标准》、《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国民体质的健康监测愈来愈受到重视和发展。2014年9月,国家发布了《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工作方案》,多区域、大人群、长期地实施对现有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再进行整合和扩展,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慢性病及危险因素和营养监测系统。通过这种大样板大数据的统计分析,将形成各类群体和各区域的致病危险因素的评价,为政府提供维护居民健康的科学依据。
定期体检 第7篇
首先, 最重要的也是始终绕不开的话题就是,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 乡镇居民收入低。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 但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根据2015 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权威数据显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 元,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 元,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达2. 73。所以城镇居民在高收入高生活水平的条件保障下自然对健康要求关注就比较高, 自然也就愿意并且能够拿出精力和金钱来定期检查以了解并保持健康状态。而乡镇居民则没那么幸运, 在余额普遍不足的情况下也就舍不得拿出本就不多的金钱来看病了, 患个大病, 基本就返贫了, 更别说主动去花钱检查了。经济决定上层建筑, 同样经济决定了消费水平, 医疗也是一种消费, 因而收入之间的巨大差异, 是导致了城乡居民体检和看病积极性不同样的重要原因。
其二乡镇居民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医疗健康常识和意识的普及率也不够, 对待疾病盲目不知, 信息的闭塞甚至会形成一些错误的观念和看法, 对致病因素的了解也不足, 对疾病的早期症状不认识, 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往往因因病情进展危急了才就医从而错过最好诊治阶段, 耽误治疗。像抱有只要不疼不痒就没病这种错误观念的人在乡村比比皆是。而城镇居民由于其受教育水平较高, 社区医疗服务及医疗知识普及较高, 相对更懂得也更关心自身身体健康情况, 对常见病的常见症状也有所了解, 能够及时发现并主动就医。
再有还有城乡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平衡, 包括硬件和软件, 大量优秀医学人才和器械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城区, 乡村医疗资源匮乏。导致乡村居民看病不方便, 不放心就医难。正因为正规优秀的医疗资源在乡村极度缺乏, 取而代之的是许多私人诊所其水平可想而知。这些诊所治标不治本, 针对任何病人都是“三素”治疗效果可想而知。而且延误患者接受正规治疗。而城区居民坐享丰富而优异的医疗资源, 看病方便快捷, 就此一点差异就可以导致同一疾病在城乡居民身上发展期别的不同。
存在部分医生自我要求不高, 一切向钱看, 加之社会媒体刻意夸大, 导致医患之间缺乏信任, 部分患者觉得被宣传体检和就医就是医院想骗钱, 加之常常治疗效果不太满意, 导致矛盾与不信任加剧。就医积极性严重下降。
还有一类也不少见就是错误观念的误导, 不少乡村居民受传统错误思想的影响认为疾病都是查出来的, 不检查就没有病; 还有人觉得住院就医就证明自己有病, 自己不如别人等等那么对于以上导致差异的原因, 个人觉得可做以下努力。
中老年人勿忘定期体检 第8篇
身体检查是指无病痛时的全身检查,目的在于发现疾病苗头,及早治疗。老年人定期体检,是保证健康长寿的重要措施。
体检须知
体检一般需在清晨空腹时进行,因为采静脉血做化验检查或做腹部超声检查,都需要空腹(不吃食物)12小时以上。所以,体检前一天的晚餐后,不要进食。
体检之前,身体应处于安静状态,不要跑步、快走、上楼梯等,以免血压升高、心跳加快,造成检查结果不真实。
老年人体检指南
体检地点的选择:体检应到正规医疗卫生单位进行,因为那里技术人员集中,设备齐全。当然也可由医生携必要的设备,到有条件的社区或单位集中进行。化验设备比较复杂,搬动不易,可以将采血标本,送到医疗单位进行检测。
体检时间:老年人每年体检一次,最为合适。
体检的项目和意义:
◆ 身高及体重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在20~24为正常,大于24为超重,大于28为肥胖,小于20为体重不足。
◆ 发现早期癌瘤癌瘤多发于老年人,通过体检,早诊早治,可以提高治愈率。
①肺癌:早期的肺癌,病人可无任何症状,但通过X线检查多能及时发现,若及时进行手术切除,基本都能治愈;
②乳腺癌:用手直接检查,即能触到肿块,从而提示做进一步特殊检查,有利于发现早期乳腺癌;
③子宫颈癌:借助简单设备,通过外阴、阴道,接触到子宫颈,能看见是否有癌瘤,进而做细胞学、病理学检查,能确诊子宫颈癌;
④前列腺癌:通过指检,即手指经肛入肠,可直接触及前列腺,确定其大小、形状、质度,利于发现前列腺癌;
⑤鼻咽癌:直接查看鼻咽部位,可以发现。
这5种癌,都比较常见,对人危害很大,而且所在位置有一定深度,不那么直观,早期病人常无自觉症状,因而,也容易失去早期诊断、及时发现的时机。老年人定期体检,就会减少晚期癌瘤危害生命的悲剧。
◆ 超声检查主要用于检查腹部实质性脏器,如肝、胆、胰、脾、肾等,对中空器官如肺、胃、肠等,显像效果不好,一般不用。
①肝:显示肝癌、肝囊肿、肝血管瘤等;其中,肝癌位于深部,早期既无症状,也无表现,到超声检查出来,直径通常在3厘米以上,医生称直径5厘米的为小肝癌,认为少见,可见早期诊断发现者较少;
②胆:超声检查效果很好,能查出结石、息肉、癌瘤等常见病;
③胰、脾、肾:能显示其体积大小、肿瘤、质地等。
◆ 化验检查
①肝功能:白蛋白、转氨酶等,提示肝的功能;
②肾功能:血尿素氮、肌酐,提示肾功能;
③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等;
④血糖:增高是糖尿病的指标;
⑤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肝癌)、铁蛋白(恶性肿瘤)、癌胚抗原(大肠癌)、糖联抗原242(胰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癌)等;
⑥血黏度:除黏度外,还需测凝血相关因子,以反映是否有血栓形成趋势;
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显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⑧血、尿、粪常规检查:提示消化道、泌尿道甚至是全身状况,发现健康不良线索。
◆ 心电图检查显示心跳、心肌缺血、心脏扩大等,诊断心肌梗死。
◆ 血压测定按心脏收缩和舒张,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通常写法:收缩压/舒张压,静息时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毫米汞柱,或两者都高,为高血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