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打造高效课堂范文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10-10
1

打造高效课堂范文(精选12篇)

打造高效课堂 第1篇

美国学者马扎诺认为:有效课堂充满着学生紧张的智力活动。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是否有效, 主要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即使教师教学很辛苦, 很认真, 学生不买账也是低效或无效的教学。有效教学要使学生有学习的愿望, 学生渴望学习, 而不是被动学习;有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因, 对学习感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 有效的提问, 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焕发学生学习的生命动力。罗森塔尔效应表明“教师对学生寄予期待, 学生就会向老师期待的方向转变。”教师要吃透教材, 认真备课, 结合学生实际, 确定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 智力活动应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法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要成为有效课堂, 就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乐学, 才有教学的高效率。美国教育家加里·D·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出的五种关键行为: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这五种关键行为有益于提高课堂效率。

高效课堂, 所谓的高效, 就是在比较短的时间里, 用比较小的投入, 得到尽量大的效益。那么课堂呢?应该是学生在40分钟之内, 有预习, 有讨论, 有回答, 有演板、有测验等, 在短时间里心情舒畅地完成课堂任务。教师要把一些基本的方法告诉学生, 课前预习—上课听讲—独立思考—作业巩固—课后小结或者“学生预习—学生提问———老师答疑—学生练习—学生复述—学生总结。”要让学生熟悉多种教学模式。这样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 即真正做到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真正做到“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创造“有生命活力”的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 要求教师树立“生进师退”的教学观, 完成教师角色的大转型。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说”的权利还给学生, 完成向编剧、导演角色的转型。只有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动了起来, 成了课堂的主人, 课堂上才能呈现出“老师搭台学生唱”的局面。学生自信心增强, 展示欲望强烈了, 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和展示, 这样, 能力就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要认真备“好”课。要以学案、教案为载体, 强化学生的自学行为,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发、诱导、启迪、导学、导练的方式, 把学生由听众席推向表演舞台;让学生在用眼看、动脑思、恭耳听、开口说、抬手做的过程中, 自我领悟知识的内涵, 参与知识创新的过程, 从而牢牢地掌握知识, 学会学习, 学会创新。要以学生的自学信息反馈为依据, 以师生活动为载体, 以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养成为目标, 以发现问题、自我探究为主线, 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学习策略教育, 有效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现现代教育的特征。

打造高效课堂, 要上“好”课。让学生动起来, 老师要当好导演, 指挥好学生。课堂高效要做到以下几个环节:学生课前预习—教师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学生复述、总结—教师教学反思—教师情感反思。 (1) 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通过预习能够掌握50%的内容, 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2) 教师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每节课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老师要精心全程设问, 学生要全程研究, 教师要紧扣课程标准和三维目标, 讲得少而精, 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 在探究中学习, 从而增加知识, 使其记忆犹新。 (3) 教师要因材施教, 分层指导, 讲解不超过20分钟。要每节课至少有50%的时间留给学生, 至少有80%的学生参与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回答问题。 (4)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把时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学, 教师作适时的点拨, 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让学生当堂消化, 当堂训练, 使学生在练中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5) 学生复述, 学生总结。作为教师, 课堂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至少10分钟, 让学生分组讨论后, 上台当小教师, 复述总结刚才所学的知识, 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觉得今天当教师了;更可贵的是学生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同时学生在讲台上讲课, 胆量和面试的技巧也得到了锻炼, 对今后的人生可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让学生当小老师, 学生就会主动学习, 主动配合老师, 使教师的课锦上添花, 使学生的学习更上一层楼。让学生当小老师, 让学生表演, 让课堂洋溢着生命的律动, 成为人人参与, 人人体验, 人人收获, 人人快乐的舞台, 学生将终身受益。 (6) 教学反思。所谓教学反思, 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 再思考, 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 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是多种多样的, 各个学校, 甚至各个学科都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课上, 刚开始我们设计的问题, 学生就是不懂, 一模拟考试, 问题就出来了。我们就知道, 学生基础差, 音标不会读, 语法不理解, 根本未入门, 于是, 我们英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进行反思教学, 先从音标学起, 再教单词词组, 以读促写, 以写促读, 效果令人振奋。 (7) 情感反思。简言之, 教师要重视学生, 要关注学生, 不要把个人的情绪带进课堂, 要培养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及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步入乐知者。”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才能使学生观察, 思考所学科目的内容和要点, 才会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的课堂我做主, 我的文章我来读, 我的作业我来做……当教师一天, 你就要多反思;调动一切的积极因素, 多表扬, 多鼓励;即使做得不好, 也要面带笑容说:“不错, 你比上次强多了, 只要努力的话, 你的成绩一定是很棒的。”有时候他们的成绩真的就好起来了。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情商, 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公平对待学困生,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玩”中学到“乐”中学, 从被动到主动, 从而使学生从不学到肯学, 从肯学到认真学、努力学。

鉴于学生基础差, 厌学情况严重的校情, 实施课堂让50%的时间留给学生, 至少有80%的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的“五·八”学帮模式”, 是我校在打造高效课堂中的有效尝试;模式中的“七个环节”, 虽还不很成熟, 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但我们相信, 只要突出学生主体这条主线, 不断探索, 总结完善, 是一定能让高效课堂真正“高效”的。

摘要:学生基础差, 上课听不懂, 做作业照抄, 厌学情况严重。在此情况下, 学校制订了十二字教学方针——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多反馈。为使师生少走弯路, 进行有效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 学校进行了“5·8”学帮教学模式的探索。

打造高效课堂关键在于高效备课 第2篇

《高效备课示例与指导》

高效备课是实现高校课堂的重要保障。备课不是简单的“抄写答案”,不是对现成教案的“拷贝”,而是针对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编写出真正适合自己学生的有效教案。

教学成功,85%源自于课前的预设

——特级教师 靳家彦

高校课堂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紧密联系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必然取决于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高效备课。

在一定的教学投入里(时间、精力、努力、物质)形成有个性、有亮点、有创意的教学设计。要想课堂精彩深沉,课前必须精心预设。

“功在课前,功在课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备课要求更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建立在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与阅历上,更要建立在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科学探究上。

备课备什么?拓展 创新

视野中认识,思考教学设计,师生生生互动,关注学生的一切。备课,事教学习惯,专业修养,是一项创造性劳动,“战略”策划,“战术” 酝酿,课堂运筹帷幄。“备”中有“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备”中有“物”,教学模式,拿来。没有最好的备课设计,只有最合适的备课设计。

一、研究要素,行动前置,有备而来,有备无患。

1、研究课程标准,把好备课的“方向盘”。

2、梳理教材内容,把握备课核心。

3、理清教学主线,让课堂亮出彩虹。

4、课例研究,培养观察学生的眼睛。

5、环境改变人。

6、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成为一座高山。

7、资源借鉴,不能“拿来主义”

二、备准教材,优化设计

1、目标导引,让课堂有了行动的指南。

2、内容整理,用活教材,让课堂灵活起来。

3、教学流程不应拒绝精心预设。

4、让个性化教学成为你的名片。

5、多媒体运用,好钢用在刀刃上。

6、过程城可贵,达标落实更重要。

7、板书,浓缩的都是精华。

8、精彩小结,为课堂画上点睛之笔。

9、我思,故我在。

三、学生第一,体现主体

1、“以学定教”,从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开始。

2、关注整个森林,也不放弃每一片树叶。

3、自主+合作,学生发展的快车道。

4、有效创设情境,让课堂魅力四射。

5、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6、堂堂清,训练反馈是关键。

7、不是缺少优秀,而是需要多一把评价的尺子。

四、技术助力,灵活设计

备课无论以何种呈现形式,最基本的是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备课思路,同时要借助各种技术手段,弘扬学生主体地位,张扬教师的个性,让备课充满灵性。

教师只有经常学习,更新观念,锐意创新,积极实践,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用研究的眼光看待日常的备课,才能够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研究出新的方向,新的备课方式。逐步由 单一的备课模式向多元化的备课模式转变。

1、传统备课,过时了吗?

2、导学案,爱你没商量。

3、令人脑动大开的课堂新科技你用过了吗?

4、电子教案,你是我的至爱。

5、还没用网络平台备课?你OUT了。

五、创新机制,多元共存

古人云:施教主动,贵在引导,要竭力为教师专业成长创造多元平台,促进成长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方法。

着重从多元备课和备课机制的创新两个角度对高效备课的问题和方法进行反思与探索。

1、集体备课,一个好汉三个帮。

2、跳出课时,教好单元备课。

3、超周备课,让教学准备更充分。

4、同课异构,在分享与碰撞中实现共赢。

5、论坛备课,搭建教师互助交流的大舞台。教教材—————用教材教

提高课堂实效 打造高效课堂 第3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高效 小学英语 兴趣

要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遵循新课标的基本设计理念,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参与,形成教学互动,切实提高课堂实效,打造高效课堂。

一、优化导入,激发兴趣

有效的导入方法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与欲望,使他们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与探究。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Unit 4 Lesson 1 Bobby's house一课为例,导入本课学习主题时,我不是直接告诉学生“Today we'll learn about Bobby's house.”而是在进入故事之前先借助课件呈现4幅部分被遮盖的图片,通过问句“Whats this?”逐一引导学生观察、回答,从而引出television \ sofa \ computer等词汇,它们是故事中出现的能体现房间特征的重要物件,在此加以复习热身,可以为后面的学习做适当的铺垫。紧接着出现的图片是house,教师让学生猜猜“Whose house is this?”,这个问题的提出,即刻激活了学生们的旧知,激起了他们交流的欲望。学生根据既往接触的人物,有的说是Ken's house,有的说是Ann's house,甚至有的说是teacher's house……众说纷纭之际,教师抛出一句“We are not sure.Let's knock on the door.”,然后,带着学生一起“敲门”。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敲门”的动作,进行探究活动,也借机帮助学生理解knock on the door的含义,同时引领学生边敲边说“Knock on the door.Dong,dong,dong(咚咚咚) ……”。师生几番努力下,“门”终于开了。当学生们看到慢慢开启的“门”,慢慢出现的Bobby,顿时惊奇万分,一起激动地大叫:“Wow,this is Bobby's house.”。这个导入的设计,借助媒介,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尝试生活化探究,有效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思考和参与,使其更深入地理解学习,感受情趣,学习兴趣倍增。

二、创设问题,引导探究

创设问题情景能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实效。而故事教学是每单元的教学主线,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预测,思考和获知故事主线是故事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灵活设计疑问,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北师大四年级下册Unit 10 Mockys store Lesson1 为例:本课时侧重对故事的理解,因此问题的设置、活动的设计,都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我通过设置问题:Who will come to the store? What do they want? 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故事,理解大意。当第一个问题在PPT上呈现时,我给学生一些人物上的猜的提示,Bobby? Ken? Lulu?...学生就迫不及待说出他们觉得最有可能的人物,可以看出他们对故事内容的期待。我让学生观察文本图片,检验答案,学生在认真观察后能准确地回答问题。第二个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探索故事具体的内容的乐趣,兴趣使然,学生认真听、观察,最后能准确、清晰把握答案,理清故事主要内容。进而借助问题How to sell and buy the things?进入故事细节,逐图学习,深入了解语言运用环境。对学生的要求也从听、看到说、演,参与到故事中的角色来。问题的设置层层递进,从学生能自主解决的,到借助动画情景理解,最后是深入故事内容,引导学生逐步探究,最后清晰地理解故事。

三、变革形式,合作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和策略,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是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依托小组合作的开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拓展创新思维,更有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都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回避学习中比较具备挑战性的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创造机会,将学习目标转化成一个个需要他们共同完成的小任务,并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从而使学生确实感受到一种收获和进步,增强学习情感,确实促进个体的发展。以北师大五年级上册Unit 2 I like Bobby Lesson 1 为例:在故事教授完毕,我让学生小组内交流,选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分角色扮演活动必须在小组合作中完成,能有效促进所有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第一个场景,Ann Ken 在森林中遇到Bobby,但起初Bobby 没有认出他们。这个情景需要有四个角色,Ann、Ken、Bobby 以及一位旁白。我把时间交给学生,他们在小组合作中,根据组员掌握情况分配角色,练习对话。能力较好的学生还能增加语言,丰富对话,掌握稍差的学生也同样可以获得展现自我的机会,使得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发展和进步。在教学中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它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课堂实效。

打造高效课堂 第4篇

有些学校开展高效课堂教学, 为了追求“形似”, 一味“求活”, 甚至故意把教学难度降低以追求所谓的展示效果。

高效课堂十分重视展示。展示既是为了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问题, 也是为了验证学习的效果。开放课堂前期可尝试这样做, 培植一些展示明星, 发挥“鲶鱼效应”, 以此带动其他同学积极参与。但随着课改的深入, 必须及时杜绝“明星展示”现象。因为课堂是全体学生的, 从人本的角度出发, 课堂应该向“弱势群体”倾斜, 争取人人参与、个个展示。

到底哪些问题需要展示?笔者认为:这不能仅靠教师的经验和主观判断, 教师要根据“学情”决定, 需要展示时再组织展示。

教师在高效课堂上需要“艺术”, 比如发问方式是“艺术”, 调动小组及其成员的积极性也是“艺术”。传统课堂我们总是问“谁会”, 而高效课堂为了强调重视“学情”, 一般都鼓励教师这样发问一一“谁不会”。课堂教学其实只有一个目标, 这个目标不是为了完成教学进度, 而是为了学生学会。唯有明了“谁不会”, 你才能针对对象, 采取措施。这样的发问, 既“求活”又“求实”。

其实不管什么课堂, 都应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关注的问题是, 为什么你的课“抓”不住学生?研究如何“抓住”学生就是“艺术”。在开放课堂上,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他们少流失掉一些精力。

真正的高效课堂应该体现出来的是“狂欢”, 人人活跃、个个精彩, 想开小差、打瞌睡, 很难!开放课堂暂时出现些问题是正常的。但仅仅靠教师多年积累的那些经验式的“艺术”而去“试水”高效课堂, 一定难以避免不合辙的尴尬。

教师追求课堂“艺术”, 必须以高效为前提, 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丰富教学的艺术手段。离开了“实”, “活”就失去了意义。既活又实的课堂才是好课堂!

关于“1:6”教学法

高效课堂要“求实”, 因为教师不讲了, 所以“实”只能取决于学生如何学、怎样学才能达到学会的目的。这时, 小组学习就成了关键。高效课堂模式对小组学习作了明确要求。

第一, 分组。每个小组都要兼顾高、中、低三个层次, 即AA、BB、CC, 一般6个人为一组较佳。如果教室里的人数比较多, 每个小组也可以由10人组成, 但人数太多不便于合作探究, 因此大组还可分为“组内组”, 即A组B组。

第二, 学习小组长一般由学习力较强的同学担任, 小组长可称为“学习领袖”或“教师助理”, 小组成员间形成一个紧密的学习利益共同体。组长未必是终身制的, 也未必是全组第一名, 担任这个角色还需要具有组织能力、公益心等;小组形式一般是固定的, 在不同学科教学中, 组长可轮流担当, 旨在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相同的角色体验, 以此发挥“团队学习”的效能。

第三, 组内成员间, 同质要结成两两对子, 对子之间既是竞争者, 也是相互监督者。比如上课开小差的问题, 就由对子来解决。为了鼓励对子间的竞争, 小组长有时候要采用一点“手段”, 比如要求对子间“下战书”等。

第四, 小组间要充满竞争。这就考验教师的课堂“艺术”了, “评价是武器”, 教师上课一定要敢于调动组与组之间的对抗、拉力、质疑, 并作好“即时性评价”。

教师在高效课堂上, 只需要通过对6个组长的询问就可以掌握6个小组的学情。而每一个组长又负责本组的6个同伴。这样形成的两个层面的“1:6”, 谓之为“高效学习法”。教师在课堂上, 对学习目标的分配分解也是通过“1:6”实现的。所以小组长的作用发挥得如何, 决定着教学的优劣。

小组学习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兵教兵、官教兵从而达到兵兵强壮、队伍整体提升的目的。学习力较差的学生得到了提高, 反过来促进了帮助者的提升, 课堂既活又实, 事半功倍!

不仅是高效课堂, 任何课堂教学都应该探索小组学习的形式, 研究如何发动学生、“利用”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 唯此, 课堂教学才有意义。

关于“导学案”

课堂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很像我们吃面包、喝牛奶, 目的是获得我们需要的氨基酸、蛋白质之类的营养元素。能力从哪里来?假如从甲地到乙地我们不知道如何走, 那么最好的选择是拥有一张路线图。“导学案”就是路线图、方向盘、导航仪!高效课堂的成败在小组, 但仅仅有小组还不够, “导学案”则成为“教”与“学”的具体抓手。实践告诉我们, 没有“导学案”就不会有真正的学习能力的生成。

“导学案”和一般的教案、作业、试卷、练习题不同。“导学案”不是传统的教辅材料, 它必须能生成学生的学习能力, 它必须承载教师的教学目标;它不应该是“剪刀加浆糊”的产物, 不是知识的堆砌, 它必须强化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 它应该是一个科学的知识“循环系统”;它应该承载着教师的教学思想, 保证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必须的知识, 把知识升华成一种学习经验。

“导学案”和“讲学稿”不同。“导学案”重“学”, “讲学稿”, 重“讲”;“导学案”服务于学生, “讲学稿”方便于教师;“导学案”重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讲学稿”重在对知识的传授;“导学案”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革命”, “讲学稿”是对老动作、旧姿势的“革新”;“导学案”重学习的“过程”, “讲学稿”重课堂的“结果”。

优化课堂结构 打造高效课堂 第5篇

现有的课堂模式制约了教学效益的提高。最主要的是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不足,部分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现象依然存在;教师讲讲、划划,学生读读、背背的现象较为普遍;有讲无练、讲练脱离的现象等大量存在。其次,教师缺乏问题教学的意识和策略,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到位。教学设计的问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直白表述,假问题教学的现象占有相当比例,即使设计的问题是具有思考价值的“真问题”,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自问自答、即问即答、学生思考时频频点拨,难以保证学生思考的时间、空间和独立性。因此,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为此确立以下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利用前一天的自习时间发放学案,学生根据发下的学案,带着问题,认真钻研教材,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并把它记下来。该环节要求教师提出明确的时间要求和任务要求,以提高自主学习的针对性和学习效率。

“情景导入,明确目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丰富多彩的情景导入,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充满疑问和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导入新课后,以投影的方式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把握这节课的“大局”,确定重、难点,以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的听讲。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课堂上首先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和交流,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分析;其次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生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该环节既能彰显学生个性,又能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点拨疑难,反馈矫正”首先对于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和需要在更高层次掌握的问题,教师进行重点讲解、点拨、归纳和提升,保证学生形成明确的观点。其次对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中出现的优点进行归纳,纠正病例等。

“当堂检测,巩固反思”学生当堂做学案中的检测题,限定时间,独立完成,提高学生做题的速度和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巡回检查学生的作答情况,对先答完的学生及时面批,掌握学生易出错的地方。完成任务后,教师展示答案,让同桌之间互换批改,并根据掌握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评点拨。最后留出3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将教师的思路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真正实现当堂达标、当堂反馈、当堂矫正,提高课堂效率。

注意的问题

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改规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因而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显得格外重要,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引导和帮助学生科学支配时间,学会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回顾归纳、自主反馈矫正、自主反思构建,自主锻炼提升的能力。

学案批改应向前延伸由于课时的减少,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成果展示的时间和机会有所减少,教师要对学生预习的学案、完成的作业等提前批阅,以保证备课和课堂讲解点评的针对性,做到“对症下药”,提高课堂效益。

优化课堂合作一是教师设计的问题应难易适中,有利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知识,促进合作学习。如果过于简单,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培养。如难度过大或过于繁琐,讨论没有效果,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追求合作气氛,呈现问题后,就立刻宣布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三是合作学习小组要有层次性。根据优化组合的原则,在班内划分6~8个小组,每个小组优、中、差3个群体的学生合理搭配,在讨论中多元对话,优势互补,达到兵教兵的目的。四是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一节课以两三个问题为宜,每个问题以4分钟左右为宜,要切实杜绝假问题。

优化课堂提问一是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讨论,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在课堂提问中,要设计从基础到能力等多个层面和要求的问题供课堂教学时使用,基础层面的、比较简单的交由一般学生回答,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有一定能力要求和难度的题目交由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回答,可以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三是要坚持鼓励性原则。轻松愉快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教师热切的鼓励。因此,对于学生正确的回答给予积极肯定,不完整的甚至错误的答案,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直至得出正确结论,即使一时答不出来,也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并鼓励学生善思多问。

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通过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激情四溢,使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绽放,使课堂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优化课堂结构,打造高效课堂 第6篇

【关键词】教学 高效 学法 课堂管理 教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057-01

一、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一)课前准备扎实

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必须明确作者意图和新课标要求,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做到心中有数。但是,教材是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内容单一,所以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堂,使课内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课堂教学需要预设,但是,连说开场白、过渡语、结束语都预设好,甚至将语气、手势、表情都事先设计好了,这不是教学而是演戏。同时,过度强调现场生成教学,就可能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所以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相辅相成的,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目标。

有效的预设应促进课堂上的有效生成。有位老师在教学《巍巍中山陵》一课时,做了这样一个预设:他出示课件,向学生饶有兴趣地介绍中山陵的结构。后来评课时有人问他为什么做这样的预设,他支吾地答道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长城的构造。像这样的预设就属于无效预设或低效预设,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不能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如果我们让学生在画图并在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的中山陵的各部分,在图上注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各部分的作用。充分了解中山陵的特点,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进而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促进学生情感思维的形成,这样才是有效预设。

过去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的收获,现在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我们说,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一堂充满生成活力的课必须要创设有效乃至高效的预设。

(二)课内把握有度

只有确保课堂教学高效,才能带来教学质量的高效。这就要求我们在掌握课堂的尺度上做文章。即:

1.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特征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科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依据教师的自身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依据课文类型选择教学方法。

2.活跃的教学状态。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学和练,学习目标由教师确定,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

3.科学的学法指导。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

形式和方法层出不穷,开辟了课堂教学的新空间,但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务实高效,还必须有度。如:小组合作学习的餐桌式课堂这种常见的学习形式已被广泛地引入教学,并成了新课程课堂的标志。毋庸置疑,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打破了过去师生交流的二维模式,构建了一个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的三维模式了。其实,讨论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而且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思考基础上,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方式的优点,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

(三)课后反思切实

在现实教学中,大多同行都注重课前课内,课后仅布置作业巩固一下,忽视学生的课后反思思考,总认为教师反思即可,这种方式剥夺了学生的思考权利,课后针对学生的课堂情况教师指出学生课堂忽视的教学目标未达成的地方,提出学生课后思考反思的方向,促进学生学习多角度思考分析的能力和习惯。

二、构建高效课堂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一)高超的课堂导学能力

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等。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板书也许是学生来写,总结也许是学生来说,但这依然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

(二)准确的教材把握能力

高效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实践必定会引发学生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储备丰富的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不能局限于教材范围的知识,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三)灵活的课堂管理能力

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热闹又是课堂纪律的大敌,如何能让学习在“热闹”中“有序”地进行,取决于教师课堂管理能力。

(四)机智的课堂环节把控能力

环节的设计能力要求教师不能完全按固定的设计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随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这取决于教师的随堂机智。

三、存在不足及困惑

(一)课堂活动,要求容易养成难

高效课堂让老师少讲,学生多学、多说;老师先不讲,只是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内容,学生要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索取,学生要动起来,还要在同学面前讲出来,这实际在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学生要从过去的观众变成当事人,要重建一种新的课堂秩序,要克服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学生的规范变成习惯,需要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做,需要老师坚持点评,采用合适的评价。让学生学习发生质的飞跃这一过程需要长期的培训。

(二)课堂展示,参与容易精彩难

展示是高效课堂的亮点。为什么要展示?展示什么?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如果任由课堂自由发展,课堂出现了“展示专业户”的问题;如果教师人为分工,扩大参与度,又使得展示虽然参与广泛但又变得空泛,失去了精彩,难以达到高效率。这是教师教学的困惑,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第7篇

一、落实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根基

新课程提出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并列的、互为支撑的目标, 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过分或者一味地强调知识的传授, 而是要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 学会学习, 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为此, 教师要坚守“以人为本”理念, 要在教学的设计、实施和展开的诸多环节中时刻关注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均衡落实, 让课堂教学成为“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二、以学生为主体是构建高效课堂的灵魂

(一) 让学生乐于学习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 教师应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 创设多种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二) 让学生自主探索

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营造浓厚思考的氛围, 让学生处在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中, 让他们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 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加以适时点拨, 无疑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大有好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通过设疑问难, 能有效地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 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样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过程是丰富的, 他们的学习是有效的。

(三) 让学生合作交流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实践”是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 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 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 在交流中发现。每节课都要给学生充足的合作交流机会, 在合作中, 他们以平等的地位参与, 每个学生都能在相互讨论、交流、协作中, 各抒己见、大胆设想、大胆探索, 从中发现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来说是享受的课堂, 同时也是和谐与高效的课堂。

(四) 让学生动手操作

听来的忘得快, 看到的记得住, 动手做学得会。如,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学生直观操作可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 使外显的动作促进数学思考, 把具体的感知上升为抽象的思维。实践证明, 学生只有动手操作, 学到的知识才会印象更深, 掌握得更牢固。因此, 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的机会, 并提供丰富的材料, 使他们亲身体验探讨问题和寻求结论的过程, 这样一定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 让学生主动参与

把课堂营造成学生的活动场景, 把知识的学习运用过程设计成一定的活动,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求知、在活动中发现创新, 提高学习活动效率。“科学家是玩出来的。”新课程教学以“玩”贯穿始终, 让学生参与到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竞赛等活动中, 化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学习为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越学越有劲, 在“玩”“乐”中掌握知识, 发展能力, 增长智慧。

三、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 读书学习, 为专业成长奠基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广阔的教学视野和灵动的教学智慧依赖于广泛大量的阅读。“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 对于教师而言, 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因此, 学校要鼓励教师多读书, 读好书。定期举行读书交流活动, 让大家在学习与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不仅获得知识, 在经验和智慧上也得到提升。

(二) 教学反思促成长

一个教师要想成长就离不开教学反思, 为了真正实现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 作为教师一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二要反思课堂是否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三要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四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教学反思将教师日常教学工作、教学研究和专业成长三者融为一体, 让教师品尝到思考的快乐。

(三) 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携手同行共创高效课堂

1.同行互助, 开展集体备课。学校要积极为教师切磋专业、分享经验搭建平台。完善集体备课制度, 要做到“四定”和“四备”。“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 “四备”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在集体备课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师徒共发展。如近几年, 我校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通过传、帮、带, 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切实加快青年教师成长, 促进薄弱教师发展。开展师徒携手共创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让年轻教师、薄弱教师在活动中快速成长。

3.校际交流, 借力发展。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如我校和肃南二中结为友好学校, 经常组织全校教师到肃南二中听课学习, 参加教学研讨会, 请该校专家到我校进行讲座培训, 交流各地课改经验, 分享课改成果。

在教学中追求高效, 在追求中体会成长, 在成长中不断反思, 在反思中感悟升华, 在升华后更加高效, 在高效中获得成功, 力求高效课堂与教师专业化成长共赢。

参考文献

怎样打造高效课堂 第8篇

什么是“高效课堂”?通俗点讲就是尽可能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效率, 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那么我们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呢?我认为我们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充分备课

要提高课堂效率, 就必须充分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我们必须因人而异, 针对不同的学生,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所以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 同时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目标。我们的目标必须定位在大多数学生能理解的基础上, 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我们要做到因材施教, 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不同的高度, 避免以偏概全, 保证大多数学生掌握课堂上大部分内容。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 我们可以另外给他们补充些难度稍微大点的练习, 以提高他们的能力。

2. 活跃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氛围,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我们作为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 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培养优秀的学生,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时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方案,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体验, 获得新的知识。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那就是“填鸭式”“满堂灌”,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否则学生常常感到学之无味, 高效课堂就无从谈起了。在课堂中我们所要充当的就是导演的角色, 做好引导工作, 为学生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 使其真正进入角色, 自觉、主动地获取新知识,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从而促使高效课堂的达成。

3. 正确引导

我们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 还应注意正确的引导方法, 帮助学生科学系统地学习知识。正确的引导方法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思考, 鼓励学生多提问, 引导他们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 从而提高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学、先思考, 然后让学生按照老师指引的教学目标, 一步步地看书、自学, 最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具体情况进行教授。在这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 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自己动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 适当鼓励

课堂是针对全体学生开放的。培优补差是课堂教学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很多事实表明, 课后补课的学生的成绩不一定很好, 而不补课的学生的成绩不一定很差。因此, 课堂上提高课堂效率, 加强培优补差应引起我们教师的高度重视。很多学生成绩之所以不好, 就是因为懒, 懒得思考, 懒得动手。在课堂上常常开小差、做小动作、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针对这些情况, 我们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在课堂中我们可以提高“快速提问”的频率, 把一些稍显简单的问题请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 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信心;同时给他们上黑板练习的机会, 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练习习惯;最后要加强监督机制, 做到课堂作业堂堂清, 不给学生任何偷懒、抄袭的机会, 一旦发现, 一定要进行批评教育, 并加以耐心引导。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使得他们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更要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对那些能踊跃发言、认真思考和练习, 并能独立、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都要及时地进行表扬和鼓励。教师适当的鼓励, 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做了铺垫。

二、从学生角度谈高效课堂的打造

高效课堂的形成仅仅靠老师的努力是不够的, 学生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力求上进的进取心也是必不可少的。我认为要打造高效课堂, 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课前预习

课前充分的预习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在预习时, 学生不仅仅是肤浅地看书, 同时还要学会思考。这样, 在课堂上就能抓住重点、难点, 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2. 课堂学习

在课堂上, 学生对不懂的, 或者是课堂的难点、重点内容都要学会在书本上标上符号, 适当的时候应该学会记录。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要积极思考, 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 同时及时提出自己的疑问。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3. 课后巩固

学生在课后要做到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 等于是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认真复习了一遍, 做题目时就更能胸有成竹了。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第9篇

在课堂教学中, 有些老师把“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学生自学放任自流,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影响了效果。二是提了不少问题, 但由于问题过于简单, 学生没有探究的兴趣。三是组织学生讨论方式没选择好的问题, 有的问题学生自己能解决, 学生没有合作学习的欲望。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所谓自主学习, 是指凡是学生或通过学生群体交流能够学会的, 老师不用教。在“先学”阶段, 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 完成检测性的练习。在“后教”阶段, 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 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在“当堂训练”阶段, 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从而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点、难点。所谓合作学习, 就是“兵”教“兵”。针对学生在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练习中的错误,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 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 老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所谓探究学习, 就是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学, 在自学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 老师引导学生投入到这些活动中, 让他们亲身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二、高效课堂指导思想

1. 教师要转变思想:

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角色, 做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领者、组织者和欣赏者, 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质疑、思考、合作、讨论、提高。

2. 建好小组:

搞好学习小组的建设, 每组6人, 分ABC三层, 培训好组长、副组长, 真正发挥学习小组的战斗堡垒作用;用评价调动积极性, 把评价当成一堂好课的佐料, 流畅自然。

3. 编好用好学案:

(1) 学案编制要符合课标、考纲及高考要求, 重点突出, 详略得当。 (2) 学案编制要走程序, 编制人提前一周编制好, 全体老师都做一遍, 老师拿着做得学案, 集思广益, 进一步修改、完善, 然后定稿。 (3) 学案包括学习目标、使用说明、重点难点、自学引导、合作探究、当堂检测。训练学案应有使用说明, 训练量不超过30分钟。 (4) 每一个学案都要有编制人、审核人、领导签字、日期、编号。

4. 科学使用多媒体教学:

它有助于进行大容量内容的课堂教学, 这就意味着学生思考更充分了, 思考时间增多了, 也就意味着学生学得更深刻了, 思维的空间也更大了, 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有些重要问题要让学生记下来或做成学案使用, 同时还不能忽略板书的作用。

5. 认真备课:

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 每堂课的设计要符合课堂的五步学习法。第一步, 问题导学, 探究问题;第二步, 完成学案, 训练应用;第三步, 分组合作, 讨论解疑;第四步, 展示点评, 拔高升华;第五步, 总结反刍, 当堂检测。

6. 强化落实, 注重整理, 每节课后都要备上巩固性练习。

练习要针对当堂内容, 达到当堂内容当堂落实, 每节课都要清出底子。

三、物理授课新课堂模式———以“自由落体运动”为案例

1. 课前自学。

前一天晚自习简单浏览课本一遍。这样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个大概的认识, 在课本浏览后学生从感观上想了解真空状态下不同物体的下落情况是否真的会一样, 可以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2. 展示学习目标要求。

(1) 板书课题:课题板书要认真、工整且醒目, 通常是写在黑板的正中央。 (2) 板书本节课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明确、针对性要强, 易实施、目标容易达成且效果好, 如深刻理解、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等。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一般不要超过三个, 以两个最好。

3. 问题导学、练习跟踪。

(1) 课本内容的学习以小问题的方式呈现。把概念、规律的得出过程通过小问题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通过小问题推导出所需结论。 (2) 针对本节课重点难点设置3~5个练习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检测自学效果。练习题要针对性强, 独立性强, 并要分层, 也可以是判断题。

4. 小组讨论。

(1) 讨论时全体起立, 坚持先一对一讨论再组内集体讨论的原则, 想让同层次学生A与A、B与B、进行讨论, 然后小组讨论不会的问题, 最后将疑难反馈给老师。 (2) 充分利用好前后黑板和两块小黑板, 讨论时可以借助黑板进行, 要讨论解题规律, 解题步骤的规范性等。 (3) 讨论时要做好笔记, 并要总结解题的规律、方法, 找出问题的出错原因及突破口, 有能力的同学把问题拓展, 把问题变型, 达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效果。 (4) 讨论结束组长记好不会的问题交给老师, 总结本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解题规律, 以便展示。

5. 展示、探究。

(1) 老师统计好各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 由别的小组到黑板展示, 讲解, 并总结本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板演时运用彩笔书写, 突出重点。 (2) 讲解时有疑问的同学主动提出来, 由讲解的同学解答, 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互讨论共同提高。 (3) 讲解的同学必须总结出这类题的解决方法、规律, 用彩笔写在黑板上。

6. 点评、提升。

(1) 学生点评: (1) 点评展示的规范性、准确性。 (2) 提出本小组讨论时总结的规律、方法。 (2) 老师点评: (1) 针对学生的展示, 表扬好的步骤、方法, 指出同学讲解时出现的问题。 (2) 对学生模棱两可的问题, 做出肯定的答复, 指出正确的解题方法。 (3) 对重点问题再以跟踪练习加以巩固, 并总结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

7. 课堂小结。

(1) 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要求、思想方法和题型题路的总结。 (2) 老师进行补充纠正, 使知识更加完善、规律方法更加具体。

8. 布置作业:

打造听力高效课堂 第10篇

“听”是人类交际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根据美国外语教学法专家里弗斯(Rivers)和坦珀利(Temperly) 1978年的统计,数据如下:

里弗斯认为学生学会说英语的前提首先是听。“听”占了45%,从这一点来说,“听”这一技能在英语学习和综合运用中有着极大的重要性。“万事开头难”,只要听力这一难关突破好了,后面的题会做得很顺畅,并从中获得更大的自信。

二、听前预测有的放矢

教师可让学生浏览听力题干,明确听的任务,使学生“负重”带着问题去听。尤其带着预猜性的“答案”去证实自己的观点,能增强听的效果。

诀窍:划出问题和选项里的关键词。这样可以带着目的、有的放矢地去听,提高听的准确性。

三、听时预测举一反三

听具有很强的未知性、随机性和时限性,因此在听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前后句、上下文加以推测和判断,特别注意利用关键词、暗示词、过渡句、信号词。近两年江苏英语高考话题简述的材料如下:

高考听力材料的选用非常重视语言真实性和交际性的原则,一般取材于日常生活,听力训练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语调、语气、背景等非语言信息的理解能力,培养听力过程中的信息筛选、记忆、联想、加工、推测、归纳、概括等能力。

1. 反推法信息加工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书面选项大都是表示地点或方向的介词短语,主要考查分析推理能力,即根据对话所提供的信息,推断出对话所发生的地点和场景。但往往出题人会反着来设陷阱,使学生出其不意。所以要求学生对所听信息进行储存、加工、解码。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Renmin Cinema?

Go down this street.You will find a hospital.It’s to the west of the cinema.

(What can we learn?The cinema is to the east of the hospital.)

方法:捕捉主题句、关键词,然后进行推理加工。

判断地点的信息词有:

In a restaurant:order, serve, change, tip, menu, bill, soup, dish, beer

In an office:work, write, report, type

2.双重否定法信息感知

题型特点:a.否定比较级结构表示最高级

b.双重否定表肯定

E.g.Which statement is true about the man?

A.He doesn’t think it’s a good idea.

B.He thinks it’s a good idea.

C.He couldn’t agree with her.

(原文:I couldn’t agree with you any more.选B)

方法:需要对句子有足够的理解力和判断力。学生对某些句子的用法还没理解透彻,片面地听到某个否定词就开始下定论,局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与学中多进行归纳和总结,熟能生巧了,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经过高三一年的复习,出现频率高的句子如下:

I’ve never had such an easier one.

Not a student was absent.

I never drink water without ice.

Nothing could stop me going to pick her up.

It couldn’t be better.

I can’t thank you enough.

You can never be too careful to cross the road.

I’ll never miss the chance.

Parents deny nothing to children.

3. 测算法信息记忆

题型特点:a.提供单价,用所需数目去换算

b.优惠价(折扣价、半价、学生价等,需要换算)

How much is the scarf?

Is’t about 75 yuan.But We can give you 10%discount?

(How much will the woman pay?75-7510%=67.5)

方法:边听边做笔录,抓主要内容和主要思想,尤其是一些数字、人名、地名,听力理解的关键是“搜索记忆”。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储藏,培养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收集资料、积累知识、善于记忆的好习惯,以备听力理解时随时提取使用。

4. 推理法信息解读

题型特点:说话人表达思想的方式比较含蓄,往往不能为选择答案提供直接的信息。

解题技巧:a.从间接回答中理解言外之意。

b.特别注意对话中的提示词、语气、语调。

e.g.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She didn’t tell a lie.

B.She doesn’t tell the truth.

C.She didn’t choose to talk to the man.

(原文M:I insisted you tell me the truth.W:Didn’t I?)

方法:加强语音训练是提高学生听力的基础。首先,学生单词发音要准确,其次,学生对单词句子的重音、连读、不完全爆破、语调变化要掌握,这样学生才能精确分辨出来听到的句子。

题型特点:对话中不会直接提到职业或关系只会用一些相关词作暗示。主要考查能否根据对话内容、语气及说话者的态度判断。

解题技巧:a.仔细辨认对话中的职业相关词,抓住其相关的关键词进行答题。

b.分析选项目,预测可能出现的词汇、短语、句子。细听,捕捉关键消息判断人物的职业、身份及人物关系。

Husband and wife:dear, darling, sweetheart, my love, cook

Shop assistant and customer:size, color, try on, price, discount

Teacher and student:professor, subject, homework, major, hand in, Why are you late?

5. 虚拟法信息解码

特点:如虚拟语气表示与事实相反

e.g.What does the man mean?(09湖北5)

A.He had a terrible vocation.

B.He remained at home all the time.

C.The woman asked a silly question.

(原文M:Alen, how was your vocation?W:I wish I had neverhad it.)

方法:加强词汇、语法的学习,为听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6. 干扰法信息提取

特点:语言思维的干扰。

e.g.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when the next train to Shanghai is?

Sure.It’s 3:00 now.The next train leaves in two hours, but you can take the train to Guangzhou, which leaves in 15 minutes, and you can get off in Shanghai on the way.

(What time does the train to Guangzhou leave?3:15)

误区: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先将听懂的内容译成汉语,而缺乏用英语直接思维的习惯。

方法:把所听到的材料与相关的语境联系起来,通过对比分析达到理解的目的。

四、听后预测思维敏捷

听后预测则是指学生在听完录音后针对问题进行前后联系,将所听到的内容进行补充、推理、分析和修正,从而提高对听力材料理解的准确度。

总之,听力是听和理解能力的总和,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整体理解了解大意分层推演深层剖析全面把握泛中求精以精促泛。而且,听力训练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必定会有质的飞跃。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 明确英语听力能力训练的意义, 探究英语听力教学的有效方法是尤为重要的。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 总结了如何打造高效的听力课堂。

关键词:英语教学,听力,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小学英语教与学.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第11篇

关键词:教师;知识;高效课堂;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181-01

新课程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课堂对我们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阵地。如何实行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模式,这就给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从角色、观念上的转变,而且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这就是高效课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作为教育组织者的教师,我认为打造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教师要有丰厚的广博的知识。②教师要精心的备课。③教师要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④教师要有真挚的情感。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来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一、教师为什么要有丰厚广博的知识

教师个人文化素养的高下优劣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包括说话,言行举止都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师,文化的积淀是一名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选人职业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篇目,所涉及的作家可谓繁多,有许多都是文辞皆美,风格独到,底蕴深厚,涉猎广博的大家。如果语文教师本身对这些文学大家缺乏了解,那么他上起课来一定会捉襟见肘。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知道的东西应该比他在课堂上讲的东西多10倍,以便自如地选择教材。”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一江水”,这句话说的非常对。教师在课堂上能从大量时事中选取最重要的讲,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突出知识的重点,从而在教学中突破难点,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快乐,甚至用更深的文化底蕴去熏陶学生,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这才真正做到所谓的“传道受业解惑”。知识是智慧的结晶,也是智慧的基础,不具备丰厚的知识就谈不上教育智慧,可见教师应该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这才能把丰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教师为什么要精心的备课

因为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孙子兵法》说的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备课的关键在于备知识、备方法、备学生、三者缺一不可。备知识就是知己,备学生就是知彼,而备方法就是研究战略战术。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加之教师广博的知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受,而不是一堂课下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晕头转向。如果教师一味的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甚至恹恹欲睡,有效课堂就无从谈起。因此,精心备课,尤其是备学生更为重要,大家都知道,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不爱学习,鉴于这种情况,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要了如指掌这样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针对基础不等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例如,基础稍好一点的学生设计稍难一点的问题,基础较差的学生设计稍简单一点的问题,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他们做感兴趣的事,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自觉获取知识和养成能力。课堂效果还会不好吗?这也正应了《论语》中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教师为什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这是课堂运行的必要条件,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教师必须具备三种过硬的基本功。1、教师的语言。2、教师的板书。3、教师严密的思维,4、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就应像导演那样,把这场戏排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抑扬顿挫,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的最佳状态,调动学生良好的情绪,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整个课堂学生都动起来了,加之教师工整醒目的板书,再辅以教师对知识的严密的逻辑分析,又怎能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学生就会随着老师的指挥棒转。当然,对于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要想在短时间内达到高效课堂,实在是很难,因为他们大部分学生对学知识不感兴趣,课堂注意力较短,要想让他们真正的参与课堂学习,对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师来说更难,来职业学校的几年感触颇深,我们要想把这些脱缰的野马彻底的驯服,让他们在课堂上任我们驾驭,我们要比普通学校的教师付出的更多,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教师为何要有真挚的情感

因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维的活生生的人,别看他们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可是他们的情感世界比较丰富,上课时老师的一个简单的动作,无意的一个眼神,不经心的一句话都可能触动他们的情绪,甚至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自卑心理,甚至是抵触情绪。导致这节课学生无精打采,不但不跟老师配合,甚至不屑一顾。因此我们的教师不要带着抵触的情绪上课,带着有色眼镜看人,要用真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用爱去感化他们,用耐心去说服他们,首先从情感上接受你,尊敬你,佩服你,才能很好地顺利的向学生传授知识,我们教师的课首先要感动自己,方能感动学生。现在教学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理念。提倡因材施教,因学生的学力基础不等,按一个标准去要求学生,势必造成一部分学生厌学,高效教学更无从谈起。因此教师要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上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他们布置不同的作业、问题,让他们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帮助他们找回学习的自信,哪怕细微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表扬、激励,让他们哪怕是有一点点进步,让所有的学生都信任你,依赖你,甚至敬佩你,我想如果我们能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那我们的高效课堂就指日可待。

打造高效课堂还课堂一池春水 第12篇

一、“精心预设”, 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点睛之笔

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 应该对每一个细节进行认真的思考: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探究活动怎样进行?该提出哪些问题?面对所提问题, 学生可能会有哪些回答?只有在备课中注重了这些细节的思考, 在课堂上, 面对真实的学生时, 才能用真切的行动在每天的课堂里创造亮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要特别注重以下几方面的细节预设:

1. 情境创设的高效性。

在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精心打造细节, 创设适当情境, 就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最终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 精彩的导入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内在动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学导入是进入新课题时建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 它有明确要求:目的明确, 明确学习任务和调动学习积极性;富有启发性, 导入的问题情境要求是学生能部分了解又不完全理解的材料, 使学生处于“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状态;时间合理, 一般以课前5分钟为宜。

2. 探究活动的高效性。

自实施高效课堂实验研究以来, 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都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但是如果探究问题过于简单, 或者过于复杂, 都会大大打击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到头来探究活动只能是流于形式、走过场。

数学教学探究活动要注意其高效性, 就要求教师首先注意开发生活中的课程资源, 选择学生感兴趣、富有挑战性的生活情境。其次, 明确探究活动目标, 在具体探究活动中, 教师对活动时间的调控、活动空间的构成、活动环节的控制、活动对象的全员参与等进行宏观协调, 这些都需要在课前进行精心的预设。

3. 课堂练习的高效性。

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从简单到复杂,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同时, 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遗传和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 存在着差异。教师要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设计的练习太难或太浅, 都不符合学生实际的能力和需要, 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练习题, 增加练习的层次感, 以供其选择。这样既可以面向全体, 又能让学生各有所得, 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了解学生, 因人而教, 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坚强后盾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 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 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 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教师备课只有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 分析学生, 掌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 才能做到准确、恰当的预设, 才能确保高效课堂的有效开展。

1. 了解学生个性。

大多数学生都希望在学习中得到教师的夸奖,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 可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 增强其竞争意识。

2. 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

“温故而知新”, 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 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 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 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 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 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

3. 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高效课堂要求老师要切实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情况及其认知上存在的困难, 而不是主观想象地组织教材, 满堂灌, 否则, 就会出现学生听不懂、“对牛弹琴”的状况。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 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保证

众所周知, 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 学习新知识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高效课堂的本质是让学生愿意学习, 在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是其走向社会奠定一生幸福的基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意识到,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件重要的事, 是高效课堂的一种体现。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 在提问时,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不能说到关键之处。这时, 教师应激励学生, 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 并激发他们发问的热情。同时, 要注意发挥小组合作精神, 让学生自由言论, 尝试解答。久而久之, 学生就能够养成一种善于思考、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习惯, 这对其学习新内容、研究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四、构建媒体型学习模式, 为打造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育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以生动、形象、具体的表现力,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帮助其理解知识, 优化思维过程。随着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在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构建媒体型学习模式, 不仅可以节省教师的备课实践, 还可以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学到比原先更多的东西。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并为其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4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4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3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