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实验室内审报告范文第1篇
1.审核准则可以是一组( )。 回答:正确
1. A 证据
2. B 方针
3. C 政策
4. D 信息
2.与审核员有关的原则不包括( )。 回答:正确
1. A 道德行为
2. B 公正表达
3. C 职业素养
4. D 个人能力
3.在GB/T 19000族标准中,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1. A 质量手册
2. B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3. C 标准要求形成文件的程序和记录
4. D 以上选项都对
4.面谈是收集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下列行为不当的是( )。1. A 面谈时间和地点由面谈人员直接决定
2. B 应当解释面谈和作记录的原因
3. C 应当避免提出有倾向性答案的问题
4. D 应当与对方总结和评审面谈的结果
5.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要注意( )。 回答:正确
1. A 不能完全相信样本
2. B 要依靠检查表,绝对不能偏离检查表
3. C 选择样本要有代表性,应由审核员随机抽样 4. D 要从问题的各种表现形式去寻找主观证据
回答:正确
回答:正确 6.开展首次会议的目的是( )。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4. D 确认审核计划
简要介绍审核活动如何实施
向受审方提供询问的机会
以上选项都对
7.下列选项关于“审核方案”的描述错误的是( )。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4. D 针对特定时间段所策划,并具有特定目的的一组审核
一个组织只能制定一个审核方案
审核可以有不同的目的,也可包括联合审核或多体系审核
审核方案包括对审核的类型和数目进行策划和组织
8.下列选项关于内审员的描述错误的是( )。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4. D 对质量管理体系的保持和改进起参谋作用
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起监督作用
在第
一、二方审核中起内外接口的作用
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方面起带头作用
9.内审中对纠正措施计划的实施期限一般规定为( )天。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4. D 10天
15天
20天
60天
10.不属于第三方审核的主要目的的是( )。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4. D 评价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要求的符合性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减少重复的第二方审核
查证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11.审核的特点是系统的、复杂的、形成文件的过程。此种说法: 回答:正确 1. A 2. B 正确
错误
12.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理体系被一起审核时称为“多体系审核”,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审核组织合作,共同审核同一个受审核方时,称为“组合审核”。此种说法: 回答:正确
1. A 2. B 正确
错误
13.审核计划是指对一次审核活动和安排的描述,应依据所制订的内审审核方案来编制。此种说法: 回答:正确
1. A 2. B 正确
错误
14.作为审核方案的输出之一的内审计划,应由组织的审核组长编制。此种说法: 回答:正确
1. A 2. B 正确
错误
15.无论是第
一、第
二、第三方审核,审核的过程都应遵循GB/T 19011-2003《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它对第
一、
二、三方的审核都是适用的。此种说法: 回答:正确
1. A 2. B 正确
食品实验室内审报告范文第2篇
过去的一年,我履行了两个职务,质控室主任和筹建食品检验。一月到八月,按各项计划的进度,我主持完成了质控室主任的日常工作,包括年度的管理评审、内部审核、质量监控、投诉处理、内外客户的满意度调查,实验室资质认定复评审现场评审前的准备工作。工作重点始终围绕责任体系的构建和标准化建设开展。完成了GDIDC标准体系(送审稿)、GDIDC标准体系表及编制计划和GDIDC标准体系管理办法V3,其中包括共6个职能科室和1个实验室的标准化试点文件,但是,仍没有达到年度全所构建标准化的工作目标。完成了质控室标准化示范研究的所内课题并于6月申请结题。质控室日常工作从八月以后的正常运作,充分证明了科室标准化的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这一点无需谦虚,大家可以拿8~12月的质量通报作横向比较。
值得一提的是,期间正是我质控室主任届满三年之时,经过深思熟虑,我选择竞争续任质控室主任一职并获得任命。正当我充满信心准备好履行职责,一纸任命再一次改变我对自己的设计,筹建食品检测室对于我又是一次被动的、别无选择的新岗位。
在我的任命通知中,我知道自己是专职一人开展工作,食品扩项由保健食品完成。但是,我应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不知道。在筹建组缺乏资源,信息不畅和目标模糊中,我给自己设定了目标,那就是争取2010年的国家食品安全调查与评价工作和省局的食品监督检验,为此,我创造性地按自己制定的方案和进度开始筹建工作,调研,读书学习,了解监管需求,完成了食品实验室的环境设施建设、人员、仪器设备的筛选,形成了食品检验人员的培训计划和仪器设备的配置计划。并对国家局近三年的食品安全调查与评价工作方案中的能力项目与我所目前的能力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找出我所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形势进行分析,提出了食品安全检测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工作思路。随着本月15日省局领导莅临科学城关心食品检测的筹建工作,我高兴地看到了目标实现的一线曙光。
感谢所有让我坚强的人!衷心感谢!感谢那些伤害我的人,因为他磨练了我的心志; 感谢那些欺骗我的人,因为他增加了我的智慧;感谢那些刁难我的人,因为他砥砺了我的人格;感谢那些斥责我的人,因为他提醒了我的缺点。
更要感谢那些对我不离不弃人,我浑身的毛病,如果在沙漠中还能找到绿洲,那是因为你们的宽容和理解,让我坚持了下来!我很庆幸,无论快乐悲伤还有你们和我一起渡过,和我一起分享,和我一起坚持!!!
过去,为了让信任我和我信任的人不失望,为了那些我不愿意放弃的小小的原则,一路走来并不轻松,但是值得。
食品实验室内审报告范文第3篇
内部审核报告
一、 审核目的:
对公司在建项目及建制单位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进行全面检查,验证三合一体系运行和有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活动结果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二、 审核范围:
GB/T19001-200
8、GB/T24001-200
4、GB/T28001:2011及《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430-2007)标准所涉及的公司机关本部各职能部门、实施单位和所覆盖的房屋建筑工程、公路工程、市政工程等。
三、 审核依据:
1、GB/T19001-200
8、GB/T24001-200
4、GB/T28001:2011标准及《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430-2007);
2、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文件:一体化管理手册、一体化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3、国家、地方、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等。
四、 审核组组成及分工
组长:XXX
副组长:XXXX
成员:刘XX、姚XX、李XX、黄XX。
五、 审核日程安排:(见审核日程安排表)
六、 审核综述:
按内部审核计划及本次审核日程安排,公司于2013年9月4日至2013年9月26日在管理者代表的组织下,由内审员具体负责,针对本公司体系所覆盖的所有部门及相关人员就体系运行的符合性、有效性进行了一次内部体系审核。本次审核主要采取抽样的方式进行。现就本次审核发现的不合格项的情况总结如下:
1、 建制单位
XX分公司:对法律法规更新不及时,且未及时传达与培训相关制度标准规范与其他文件,不符合QB/HJ-B-03的4.3、4.4条款;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没有按时进行验证,不符合QB/HJ-B-16的
5.2.4条款。
XX站:缺失部分设备验收、检查保养维护记录,不符合QB/HJ-B-09的4.5、6.2条款;无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及控制措施记录,不符合QB/HJ-B-0
4、05中5.1、5.
2、5.3条款。
2、 项目部
XX指挥部:没有对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及控制措施相关资料,不符合QB/HJ-B-04中5.1、5.3条款;
XXXX一工区:没有建立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文件的清单并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不符合QB/HJ-B-03的3.2、4.
2、
4.3、4.4条款;无对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及控制措施,不符合QB/HJ-B-0
4、05中5.1、5.
2、5.3条款。
XXXXX二工区:无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价,不符合QB/HJ-B-04中5.1、5.
3、5.4条款;无危险源风险评价记录,不符合QB/HJ-B-05中5.3、5.5条款。
XXXXX四工区:没有建立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文件的清单并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不符合QB/HJ-B-03的3.2、4.
2、
4.3、4.4条款;无对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及控制措施,不符合QB/HJ-B-0
4、05中5.1、5.
2、5.3条款。
XXXXX五工区:未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调查,无重要(重大)环境因素清单,不符合QB/HJ-B-04中5.1、5.4条款。
XXXXX六工区:没有建立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文件的清单并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不符合QB/HJ-B-03的3.2、4.
2、
4.3、4.4条款;无对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及控制措施,不符合QB/HJ-B-0
4、05中5.1、5.
2、5.3条款。
XXXXX项目:没有建立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文件的清单并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不符合QB/HJ-B-03的3.2、4.
2、
4.3、4.4条款;无对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及控制措施,不符合QB/HJ-B-0
4、05中5.1、5.
食品实验室内审报告范文第4篇
一.BC6145 1.连接spi板和BC6145,电脑并口连接到spi下载板上,bc6145要开机,如下图:
2.打开Headset Config Tool BC6145软件,修改pskey
食品实验室内审报告范文第5篇
【摘 要】食品检验是一项重要工作,可在根源上及时发现食品存在的安全问题,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环节也是关键环节。进行食品检验的场所也就是食品检验实验室,其管理水平如何以及食品检验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最终检验结果,为此必须要不断加强食品实验室的管理。当前,国内食品检验实验室在管理以及检验质量控制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有必要对其影响因素加以探究,并将此作为依据提升食品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水平。
【
【關键词】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检验质量控制
【
1 引言
当前,食品检验工作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为进一步提升食品检验质量,必须要从实验室管理以及质量控制两个方向进行改进。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中的危险因素众多,且管理内容也较为繁杂,为管理工作的开展形成了一定的难度,而需要做的是经由对相关影响因素的掌握,对其加以控制。
2 食品检验实验室简述
2.1 食品检验简述
食品检验的内容众多,涉及食品营养成分、食品辅助材料与添加剂分析、食品感官鉴定等众多方向[1]。狭义层面上的食品检验所指向的是食品检验机构依据相关卫生标准,对需检验的食品完成检验工作,其检验内容主要包括外包装、内包装、商品属性、理化指标等,所应用的检验方法主要是感官检验以及理化检验法。食品检验工作开展的目标是经由一系列检验活动明确食品各项指标,对其是否安全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明确,并将此结果进行标注,控制不安全食品的流出。
2.2 食品检验实验室安全防护
第一,负责化学分析的实验室需要具备防火功能,针对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实验室,其照明设备与线路等均需要严格遵循防爆标准进行设计,整个实验室必须要符合消防规范。第二,实验室有机废气与无机废气需要应用相应的手段进行处理后进行排放,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危害;污水需要结合污水的性质以及污染程度等进行排水系统的设计;存在有毒物质的水源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再予以排放。第三,针对放置或是应用剧毒以及危险化学产品的实验室或是储物间,需要配置危险品专用柜。
3 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与检验质量控制常见问题
3.1 检验质量控制存在一定难度
能够对检验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包括人员操作以及所应用的设备,而这两项因素也是当前食品检验质量控制的难点问题。普遍食品的成分均具有复杂性特征,样品检验之前处理工作控制面临着较大的难度,而检验结果与操作人员专业水平以及检验经验等均存在着重要相关关系[2]。当前国内食品检测质量控制较难的主要原因是食品质量检验技术缺乏完善性,食品检验工作者在综合素质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无法保障所有人员的检验操作都能够符合相关标准,从而间接地影响到最终检测结果。国内当前食品检测工作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在食品检测环节上也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难题,针对食品微量元素的分析不够全面。从这一现状来看,在未来工作中需要在检验技术以及人员素质上做到改进,而这一点将作为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层应该关注的主要问题存在。
3.2 危险因素过多
食品检验实验室的检测内容较为繁杂,且整个检测流程较为复杂,需要应用到众多仪器设备,检测期间可能会应用到不同类型的化学药品以及易燃易爆物品,在检验过程中也会产生三废物质[3]。食品检验实验室所应用到的高压气瓶容器若是放置不当或是操作错误,可引起火灾甚至是爆炸,从而形成环境污染或是人员中毒事件。从以上实验室应用期间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事件来看,实验室工作人员与自然环境等均面临着一定的安全威胁,为此,安全工作应该作为实验室管理的主要内容存在,但显然当前国内食品检验实验室在安全管理工作上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提升。
3.3 实验室管理流程较为复杂
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与质量检验控制工作的开展过程较为复杂,而基于此导致实验室管理工作以及检验质量控制措施较难顺利落实。在实验室管理工作开展期间,需要遵循各项标准以及原则,只有如此才可以确保管理工作以及质量控制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但是,现阶段部分食品质量检验环节众多,操作人员在工作中比较容易出现简化流程的情况,而此种行为严重有悖于食品检验流程规范,对于最终的检验结果也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4]。另外,操作流程不规范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安全事故,包括火灾、废气流出、有毒物质污染实验室环境等,威胁到操作人员自身安全,也会为实验室造成较大的损失。
4 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与检验质量控制的强化策略
4.1 在检验质量控制上引进先进设备
从食品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中能够看出,仪器设备与检验质量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为此,需要在检验设备上做出优化。现阶段国内食品检验实验室经由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逐步完整的模式,同时也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检验设备,这些设备在检验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在检验仪器引入到实验室后,需要对其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做好参数调整,促使其能够处于安全运行的状态中,同时还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能够熟练地进行仪器设备的操作,避免增加操作风险。
4.2 加強检验实验室建设标准化
实验室内部环境建设的规范性对于检验工作的进行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为此,需要不断推进实验室建设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在内部环境建设改进期间,需要将科学布局原则作为基础,对实验室内部的检验设备进行重新规划,结合实验流程以及实验性质等对实验室内部进行分区,在各个功能区域之间预留出通道,避免各功能区之间相互影响。另外,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对各种仪器设备进行养护,定期进行检修与维护工作,严格遵循设备相应安全手册进行操作,确保仪器设备应用安全性。
4.3 强化检测人员危机处理能力
从以上食品检验实验室危险性分析中能够看出,在日常检验工作中所应用到的化学药品以及有毒试剂等均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为此,必须要加强对检测操作者的安全意识教育。首先,实验室管理者需要针对实验室可能发生的危险事件对操作者进行宣教,促使其能够了解到各种可能会发生的安全事故,同时对这些事故引发的原因进行讲解,并强调事故发生对个人安全以及实验室安全的重要影响,最终达到提升操作者危机意识的效果。另外,在危机意识提升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危机处理能力的培训,可组织模拟演练活动,建立安全事故情境,在情境中指导操作者应该如何进行应急处理,确保一旦发生事故后,操作者能够熟练地进行应急操作,降低危害性。
5 结论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而食品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的主要环节,其检验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食品安全问题,为此,也深受社会各个领域的关注。但现阶段国内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工作以及质量控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极大地影响着检验质量,为此,需要从以上两个方向做出改进。就实验室管理工作而言,需要关注得是强化操作人员的危机意识以及处理能力,同时加强实验室内部建设的规范性;在质量控制上,可经由新进设备的引进来提升质量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明.质量控制在食品检验机构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7,05(27):40.
【2】李芳.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及检验质量控制的强化[J].食品安全导刊,2017,07(15):33.
【3】葛贵龙,包岗雪,郝培霞.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与检验质量控制的强化思考[J].现代食品,2016,08(08):21-22.
【4】谭维贤.检验实验室管理和质量控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144-145.
食品实验室内审报告范文第6篇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生物化学发展的历史,掌握生命活动中重要组成成分糖、脂、蛋白质、酶、核酸的结构和性质,了解维生素、辅酶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生物体内分子水平上所发生重要的代谢反应有较深入的认识,熟悉其中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同时对生物体内的各种反应的规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为学习食品化学及高等生物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简介
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糖、蛋白质、酶、核酸的结构、性质及提取分离的方法;熟悉维生素、辅酶的种类、结构和生理功能;了解生物膜的组成、运动方式和模型;了解生物中各种代谢反应原理,目的,基本过程以及部位等;熟记主要的代谢反应的具体过程以及与代谢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各种代谢反应与生产及生活的关系,如疾病的病因及治疗、生物制药、农业生产等,从而进一步领会各种代谢反应;学会总结生物体内各种反应的规律,综合分析各种代谢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代谢研究中常用的一些基本方法,并学习设计大致的研究过程;了解生物化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及手段。
三、教学内容
第二部分
大纲本文
绪论
Ⅰ、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食品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交待教材的学习内容,展现食品生物化学的发展前景,了解本教材在该专业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学习本课程的信心。 Ⅱ、教学内容:
1.食品生物化学的概述。 2.食品生物化学的内容。
3.食品生物化学在各学科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4.生物化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
糖类化学
Ⅰ、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了解糖类的概念,掌握糖的分类,了解单糖的生理功能及糖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掌握糖的生理功能及糖的衍生物的理化性质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Ⅱ、教学内容:
1.糖的概念、分类及糖的重要性;
2.单糖:单糖的概念、单糖的结构、构象、性质及食品中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 3.低聚糖:双糖(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其他低聚糖。 4.高聚糖:
淀糖:淀粉分子结构、淀粉的形态与内部结构、淀粉的性质及变性淀粉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糖元。
纤维素: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质、维维素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改性纤维素
果胶物质:果胶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分类,果胶物质的应用。
琼胶
第二章
脂类化学
Ⅰ、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了解脂类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掌握主要的食用植物油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油脂在空气中的自动氧化是油脂和油质食品变质的主要原因。 Ⅱ、教学内容:
1.脂类的概念、分类和生物学功能。
2.脂肪:脂肪的结构和组成、脂肪的性质、油脂的乳化。 3.类脂:磷脂(卵磷脂、脑磷脂)、固醇、蜡。 4.油脂的自动氧化与热。
第三章
蛋白质化学与核酸化学
Ⅰ、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掌握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的化学组成、分类、理化性质、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及作用。重点掌握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对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品质的影响。 Ⅱ、教学内容:
1.蛋白质的概念、组成、分类及生理功能。
2.氨基酸:氨基酸的化学结构特点及分类,氨基酸的理化性质(物理性质:溶解度、熔点、旋光性、味感;化学性质:两性电离及等电点、与第三酮的反应、与亚硝酸反应、与甲醛反应、与金属离子反应)。
3.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
一、
二、
三、四级结构,与蛋白质结构有关的化学,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蛋白质的胶体性质,蛋白质的沉淀作用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及对食品品质的影响,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5.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类 6.食物中的蛋白质
7.核酸;核酸的一般概念、化学组成和分类,核酸的生物学功能。
8.核酸的结构:核酸的一般结构,DNA的空间结构,RNA的空间结构。 9.核酸的性质,核酸的一般性质、紫外光吸收性质:变性作用。 10.核苷酸及其衍生物:腺苷三磷酸、环腺苷酸、次黄嘌噙核苷酸。
第四章
酶
Ⅰ、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酶的本质及在生物化学中重要作用,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熟悉食品加工中重要的酶和它们对食品的作用。 Ⅱ、教学内容:
1.酶的化学本质及催化作用的特点。 2.酶的命名和分类、酶的组成。
3.酶促反应速度: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酶浓度、低物浓度、温度、PH值、抑制剂、激治剂),酶活力测定。
4.食品加工中重要的酶:淀粉酶、果胶酶、蛋白酶、脂肪酶、脂氧合酶、葡萄糖氧化酶。 5.酶制剂工业。
第五章
维生素和辅酶
Ⅰ、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维生素的概念、分类、性质及生理功能,了解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Ⅱ、教学内容:
1.维生素的概念、分类及来源。
2.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及维生素K。
3.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与TPP,维生不B2与黄素辅酶,维生素PP与辅酶I、辅酶II,泛酸与辅酶A,维生素B6和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生物素,维生素C。
第六章
代谢
Ⅰ、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食品中各种营养成分在生物的体内的代谢过程、代谢规律及代谢历程与食品在贮藏、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关系;掌握物质代谢历程中的中间产物或中间代谢物与食品的关系。 Ⅱ、教学内容
1.新陈代谢的概念、特点。
2.生物氧化:生物氧化的实质。生物氧化的特点和类型,生物氧化过程中CO2和H2O的形成,生物氧化中能量释放、贮存和利用。
3.糖代谢:糖的分解代谢(单糖的无氧降解、丙酮酸的有氧降解、磷酸已糖途径),糖的合成代谢(糖的异生作用、糖元的合成)。
4.脂代谢:脂肪的分解代谢(甘油的降解,脂肪酸的分解代谢),脂肪的合成代谢(甘油的生物合成,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甘油三脂的合成)。
5.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氨基酸的降解(脱氨基作用、脱羧基作用、氨基酸分解产物的代谢)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的活化和转移,肽链的起始和终止)。
6.生物代谢途径之间的联系及其调节:代谢之间的联系(相互转变、相互制约等),物质代谢的调节(快速调节,缓慢调节。)
7.新鲜天然食品组织中的代谢活动的特点:新鲜水果蔬菜组织中的代谢活动(果蔬成熟的概念、果蔬成熟过程中的生化变化,果蔬成熟过程中的呼吸强度,影响果蔬成熟期呼吸强度的因素,果蔬的贮藏),动物屠宰后的组织代谢(肉的成熟、屠宰后藏肉的理化变化,肉类的贮藏)。
第七章
营养学
Ⅰ、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几种重要的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热能的需要和人体热能的来源。了解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及其来源。
Ⅱ、教学内容:
1.消化:消化的概念,消化的一般过程,几种重要物质消化。 2.吸收:吸收的概念,几种物质的吸收。
3.热能:人体需要热能的因素,确定人体热能供给量的方法、人体热能的来源。 4.人体需要的营养素:糖类、脂类、蛋白质、水和无机盐类等。
第八章
食品色香味化学和食品添加剂
Ⅰ、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食品的色、香、味形成和与之相关的化学物质的关系,褐变、食品的嫌忌成分对食品质量的影响,掌握常用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使用方法及使用要求。 Ⅱ、教学内容:
1.食品的色素化学:色素的概念,天然色素、人工合成色素、食品在贮藏和加工中的褐变现象。
2.食品中的味感物质:味觉生理学,甜味及甜味物质,酸味及酸味物质,咸味及咸物质,苦味及苦味物质,辣味及辣味物质,涩味及涩味物质,鲜味及鲜味物质。
3.食品中的香气:植物性食物的香气,动物性食物的香味,发酵食品的香气。
4.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概念、使用目的和对食品添加剂的要求,几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发色剂、漂白剂、疏松剂、酸味剂、增稠剂、甜味剂、品质改良剂、食用香料等)
5.食品中嫌忌成分:微生物的毒素,植物性食物中的毒素,食品加工中所产生的毒素,环境污染所致的化学毒物。
三、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食品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及技术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
学生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认真听讲、积极自学,尤其通读教材的全部内容和选读老师建议的参考书刊,自学不占上课学时,但必须提交教师布置的读书报告。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较多地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和多媒体等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读书报告与交流讨论会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同时促进教师不断进取,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考试主要采用开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40%,其中作业占20%、考勤占10%、学习态度占10%,试卷考试占
60%
五、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