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之访牟存叟南漪钓隐的语文古诗阅读题及答案(精选2篇)
点绛唇之访牟存叟南漪钓隐的语文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第1篇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尽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8.“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5分)
9.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11分)
8.(5分)
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9.(6分)
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悯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之情。
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时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蘋香春在无人赴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第2篇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误区点拨 这样的问题,明确是什么类型的表达技巧只能获得三分之一的分数,更多的分数落在对“妙处”的鉴赏上。这里的妙处绝不能仅仅用“形象生动”这类泛泛而谈的词语一带而过,那样是得不到分数的。同学们必须具体地分析鉴赏出“形象”在哪里,“生动”在哪里,而这样的能力在高中语文的课堂上是有机会得到训练的。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从“形象生动”的角度去鉴赏,其思维模式与本题是差不多的。
解析 本题从题干上看是明确考表达技巧,但未言明考修辞手法,有点小难度。同学们只需将最常见的这三种修辞格与该诗句对应一下,即可识别。排除比喻、对比,比拟还是有点像的。何以见得呢?一只鸟被门帘挡在屋内,此时有人卷帘,这个动作的目的就是放鸟归林。那么在这个诗句中,“放春愁去”,就是将无形的春愁从“放”这个动作角度比拟为会飞的鸟儿。注意,比拟强调的是动作或神情模拟其他事物,与比喻还是有区别的。
示例 春愁乃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之物,帘儿一卷,它竟像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所以此诗句赋予了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