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水生态环境保护发言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莲生三十二
2025-10-10
1

水生态环境保护发言范文第1篇

摘 要:延河流域是黄河中游的典型支流、中国革命的“母亲河”,但水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十分严重。为了给延河及黄河中游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参考,以实地调研资料为基础,结合延安市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和延安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专项规划,对延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梳理了延河水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河流生态基流得不到保障,水环境质量堪忧,流域水污染防控压力大,水环境监管不足,流域精细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提出了延河流域水生态治理的对策:总体规划、协同共治、精准施策,加快节水治水工程建设、合理配置水资源,推动流域协同治理、改善延河河流水质,修复流域生物生境、恢复延河河流健康,提高环境监管效能,促进流域绿色发展。

关键词:水生态环境;生态保护;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控;延河

引用格式:房平,马云,申杰,等.延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存在问题及对策[J].人民黄河,2022,44(1):80-82,88.

ProblemsandStrategiesofWaterEcologicalEnvironmentinYanheRiverBasin

FANGPing1,2,MAYun1,2,SHENJie1,ZHANGZe1(1.SchoolofUrbanPlanningandMunicipalEngineering,Xi’anPolytechnicUniversity,Xi’an710600,China;2.YellowRiverBasinEcologicalProtectionandHigh QualityDevelopmentResearch CenterofXi’anPolytechnicUniversity,Xi’an710600,China)

黃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兴国安邦的高度多次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1]。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带,区域生态环境恶劣[2],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3-5],因水量短缺而产生的生态失衡问题十分尖锐[6],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日益加剧[7-8]、掠夺性的开发利用导致不少河流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9-10],河流水质下降、水量减少成为普遍现象。延河流域是黄河中游的典型支流,是延安最具体的形象,是中国革命的“母亲河”,但水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十分严重。为了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思路,更科学性与针对性地理解与贯彻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西安工程大学“流域水生态安全调查”社会实践课题组开展了延河流域水生态安全调查评估。本文以实地调研资料为基础,结合延安市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和延安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专项规划,对延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延河及黄河中游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参考。

1 流域概况

延河流经延安市安塞区、宝塔区和延长县3个县(区),在延长县南河沟乡凉水岸附近注入黄河,全长286.9km,流域总面积7725km2。流域面积在100 km2以上的支流有22条,组成扇形水系,主要支流有杏子河、西川河、南川河、坪桥川和蟠龙川等。流域内总人口68.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74万人、农村人口26.76万人。

延河流域水资源严重匮乏且分布极不均匀。延安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20mm,不及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全国平均降水量为682.5mm)[11],多年平均径流量2.74亿m3,人均水资源拥有量41.83m3、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1/50(2017年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2074.53m3)。延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高。

延河水环境质量距离国家Ⅲ类考核指标尚有差距,其中延河朱家沟和阎家滩2个断面水污染形势严峻。

2 延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调控能力有限

随着人类活动加剧、水利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和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扩大,人工渠化与硬化、河段裁弯取直等,极大地改变了延河河道的原有状态,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造成取水量增加,导致延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从上游到下游径流量呈逐渐减小态势,径流年内分配主要集中于夏季(夏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51%~60%),而冬季径流量占全年的比例仅为6%~7%。

延河流域各类用水水源主要是地表水,地下水用水量仅占用水总量的27%。延河流域内控制性调蓄工程主要为距延安市區65km的王瑶水库,其总库容2.03亿m3,是延安城区唯一可靠的饮用水水源,日供水能力为5万t,与其下游的红庄调蓄水库一起担负着延安市区40余万人的饮用水供应任务。

2.2 水环境质量堪忧,流域水污染防控压力大

环境基础设施薄弱,污水管网收集率不高,雨污分流管网不足,污水提质改造工程建设缓慢,垃圾填埋场容量不足,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不健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少,农村分散污水治理不到位,卫生厕所、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分散畜禽养殖废水处理等设施不完善,河道和雨水渠中垃圾、秸秆等堆放现象普遍,污染物入河污染风险较大;工业点源、城镇生活源、农村面源污染物等有直排河道现象,入河污染负荷重,距离国家水质考核指标还有差距,水污染防治压力不小。

2.3 水生态环境脆弱,流域自然生境受损严重

延河流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干流有机物含量高、水质污染比较严重,生物种类和数量很少,中下游存在富营养化和有机物污染。长期纳污及受人类活动干扰,河道水生生物生境发生改变甚至恶化与丧失,干流段鱼、虾、蟹等水生动物几乎绝迹,只有少数几种耐污能力强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存在。延河流域逐渐丧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等功能,流域自然生境受损严重、水生态环境脆弱、水生生物多样性丧失,河流处于不健康状态。

2.4 水环境监管不足,流域精细化管理亟待加强

涉水管理部门较多,但尚有监管不足、指导不专业、环境监管机制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等问题,缺乏以流域控制单元为对象的在线监测站网,水质预测预警和环境风险防控技术支撑能力较弱,水环境现场执法硬件设备投入不足、移动执法效能不高,亟待加强环境执法的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效能化建设。

3 新时期延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对策

全面加强延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应充分认识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来陕考察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正确处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水生态环境治理等多方面解决不合理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与水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落实中央部署,实现高水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推动绿色发展,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将延河打造成造福革命老区人民的幸福河。

3.1 总体规划,协同共治,精准施策

要规划先行,制定延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以问题为导向,针对不同区域存在的关键问题精准施策,针对不同河段“一河一策”、不同区县“一县一策”、不同问题“一题一策”。开展全流域整体保护与治理,应协调地方政府之间,政府、企业与当地群众之间,政府职责与市场作用之间的关系,建立各主体协同共治的机制,协调当前与未来的关系。延河保护治理是一项巨大而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不懈、循序渐进。

3.2 加快节水治水工程建设,合理配置水资源

近期依托黄河引水工程和王瑶水库扩容工程,解决北部能源化工集群工业用水和延安中心城区以及子长、延长、延川等县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远期通过实施引洛济延工程,确保延河干流生态需水量。坚持节水优先、总量控制,提高用水和节水管理水平,推进农业高效节水,深入开展工业节水,强化企业计划用水,加强城镇生活和服务业节水,降低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以科学的技术手段来调控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并通过优化配置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流域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延安市骨干水源工程分布不均衡,存在局部供大于求但总量不足的问题,可通过水系连通,科学、优化配置水资源,也可实施水权交易试点,通过水权交易推进水资源从利用效率低的地方向利用效率高的地方自然流动,推进延河流域各地建立用水控制体系,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科学合理配置和保护水资源、保障延河水生态基流。

3.3 推动流域协同治理,改善河流水环境

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实行雨污分流,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扩容、提标改造,全面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因地制宜建设分散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村镇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加快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建设,以解决现有垃圾卫生填埋场容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加大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加强村庄畜禽养殖粪污的处理,实施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加强村庄垃圾集中处理与处置,使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

建立延河流域水环境保护联动机制,加强行政区域合作和协调配合,建立延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信息共享平台和延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异地开发补偿,促进流域上、下游地区激励相容,共同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为进一步深化流域协同治理打好基础。

3.4 修复流域生物生境,恢复延河河流健康

开展延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与安全评估,系统、全面地诊断河流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为延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加强流域河道管理,改善河流纳污状况、修复河流生物生境,提高流域内生物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恢复延河河流健康,为延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5 提高环境监管效能,促进流域绿色发展

建立健全延河干流及其重要支流控制单元监测站网,以全面及时掌握流域气象、水文、水量、水质变化情况,并建立水质预警和污染溯源平台,提升水生生物监测、化学污染物质监测及环境风险防控技术支撑能力,实现生态环境数据共享和流域水环境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流域水环境精细化管理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加强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应急等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基层环保监测人员和执法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环境监察能力建设,提高环境执法效率,做到环境司法常态化、规范化和专门化;建立网格化智能监管和移动执法平台,提高环保执法的准确性、有效性、透明度,进一步推动依法、廉洁、高效执法。重塑环境监管组织体系,完善环境监管问责机制,以环保督察推动形成环境守法新局面;优化环境监管程序,做实监管程序中关键环节,统筹相关环境监管工具调整[12]。

4 结 语

从水环境质量、水生态健康、水环境监管三方面对延河流域水生态问题进行剖析:在水环境质量方面,工业点源、城镇生活源、农村面源等污染物直排河道现象比较普遍,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薄弱;在水生态健康方面,水生生物资源衰退和流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退化问题突出;在水环境监管方面,监管部门职能交叉,执法主体和监测力量分散,多头执法问题突出,有待进一步规范。

建议对延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进行统筹规划,通过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等,改善河道水生态状况,修复流域生态环境,推进流域绿色协调发展;强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管控,着力提升监管效能;同时,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科学、精准、依法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9(20):4-11.

[2] 李小建,文玉钊,李元征,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人地协调与空间协调[J].经济地理,2020,40(4):1-10.

[3] 沈珍瑶,杨志峰.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2):188-197.

[4] 顾世杰,鲁春霞,邱金根.流域水资源利用的极化程度研究:以黄河流域为例[J].资源与生态学报,2019,10(1):21-28.

[5] 刘昌明,田巍,刘小莽,等.黄河近百年径流量变化分析与认识[J].人民黄河,2019,41(10):11-15.

[6] 王瑞玲,连煜,王新功,等.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框架研究[J].人民黄河,2013,35(10):111-114.

[7] 贾仰文,王浩,王建华,等.黄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开发和验证[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2):300-308.

[8] 周祖昊,仇亚琴,贾仰文,等.变化环境下渭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分析[J].水文,2009,29(1):24-28.

[9] 武雪萍,蔡典雄,梅旭荣,等.黄河流域农业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及技术对策[J].生态环境学报,2007,16(1):248-252.

[10] 王浩,贾仰文,王建华,等.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初探[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2):157-162.

[11] 水利部.2018年中国水资源公报[EB/OL].(2019-07-12)[2020-05-10].http://www.mwr.gov.cn/sj/tjgb/szygb/201907/t20190712_1349118.html.

[12] 國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战略和政策”课题组.提高环境监管效能促进绿色发展[J].发展研究,2018(2):4-17.

【责任编辑 张智民】

水生态环境保护发言范文第2篇

纳米材料由于粒径的特异性, 具有独特的物化性质, 如巨大的比表面积、强烈的量子效应和界面效应等, 使其在工业、科技和医学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 成为各国发展最快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领域之一。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 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与安全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关于纳米材料的环境归趋及对生物的负效应等研究也日益增多。

1 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

纳米材料的大量研发、生产和商品化应用, 使其不可避免的通过不同途径如水处理系统、污水排放和再生水补给等进入到城市河流和景观水体等水体环境中, 对其化学组成和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自2004 年Oberdorster[1]报道了低浓度的富勒烯使大嘴黑鲈脑部产生脂质过氧化开始, 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纳米材料对不同营养级水生生物 ( 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等) 的毒性影响已有不少报道, 发现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的毒性高于传统材料, 如抑制藻类、细菌和大型水蚤等的生长, 降低生物的食物摄取能力, 甚至能穿越鱼的大脑屏障, 到达大脑。

水体中碳纳米管的存在会改变腐殖酸与铜的原有平衡而增大自由铜离子的浓度[2]。进入水环境中的悬浮纳米材料能够被不同营养级别的水生生物 ( 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鱼类等) 通过水体或者食物链的方式吸收, 抑制其生长、繁殖, 对其产生危害。纳米Ti O2颗粒会导致水生细菌产生细胞内ROS从而对其细胞壁产生破坏作用, 且会抑制微藻和大型水蚤的生长[3]。低浓度富勒烯纳米材料也会对大型水蚤产生毒性效应, 显著减弱大型蚤的繁殖能力, 且会诱导大口黑鲈幼鱼脑部脂肪超氧化作用, 降低腮部谷胱甘肽的水平。纳米Al2O3会影响网纹水蚤和微藻细胞的生长, 且在低浓度下 (1mg/L) 会降低湖水中细菌的存活率并造成细胞损伤[4], 也有报道表明纳米Al2O3对绿藻和大型水蚤低毒或基本无毒[5]。至今为止, 对于纳米Al2O3的毒性效应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

纳米材料进入水环境后, 由于与传统材料相比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反应活性, 能与水体中的其它污染物发生界面反应。不仅影响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和迁移转化, 也会作为污染物的载体, 增大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效应, 引起严重的生态后果, 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目前, 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纳米材料的环境效应上, 但却忽视了实际环境中多种污染物共存产生的协同效应。重金属污染物仍然是河流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危害因子, 其能够通过食物链传递等影响城市陆地生态以及人群健康。纳米材料与重金属污染物的界面结合是强化还是弱化污染物的毒性效应至今仍无统一定论。

2 总结与展望

尽管目前已有许多关于纳米材料毒性效应的研究, 但大多数仅限于对单一高浓度纳米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的毒性效应研究。对于实际水体环境中, 受水质参数的影响, 以及在多种污染物共存的条件下, 低浓度纳米材料产生的生物效应以及纳米材料与重金属复合体系产生的协同或拮抗的联合生态效应, 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摘要: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 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与安全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关于纳米材料对生物的负效应研究也日益增多。本文对国内外纳米材料水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了一些问题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纳米材料,环境效应,毒性

参考文献

[1] Oberdörster E.Manufactured nanomaterials (fullerenes, C60) induce oxidative stress in the brain of juvenile largemouth bass.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2004, 112:1058-1062.

[2] 蒋国翔, 等.环境中典型人工纳米颗粒物毒性效应[J].化学进展, 2011, 8:1769-1781.

[3] Campos B, Rivetti C, Rosenkranz P, Maria Navas J, Barata C.Effects of nanoparticles of Ti O2 on food depletion and life-history responses of Daphnia magna.Aquatic Toxicology, 2013, 130:174-183.

[4] 李晶, 胡霞林, 陈启晴, 尹大强.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进展.环境化学, 2011, 30:1993-2002.

水生态环境保护发言范文第3篇

前言:通常情况下, 城市水景观生态工程不仅能够防洪排涝, 同时还可以为居民提供娱乐休闲等。近些年来, 城市正在不断地的发展, 而河流逐渐开始贯穿市区, 每当汛期到来的时候, 城市防洪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事情。就目前来看, 和其他基础设施建筑相比, 现有的防洪建设相对而言比较落后。现在所开展的防洪工程已经并非仅仅是修建堤防, 同时还应当考虑环境、交通等各方面的问题, 防止出现重复建设所导致的浪费。

1 城市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地加快, 而且湖泊湿地等也在逐渐的被占用, 现在的城市发展往往有很多建筑物以及道路, 这使得水生态环境持续的发生变化, 而且地表径流也得到了显著的增加, 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洪涝灾害持续加剧。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 而且城市人口也在逐渐上升, 这就造成出现了大量的污水和废水, 而且还使用水量持续上升, 最终导致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的恶化。

2 防洪与水景观生态的结合

2.1 选择合理的河流及堤防走向

在开展防洪规划设计的过程中, 经常会用到各种措施, 其中主要包括把河道进行拓宽, 对其进行清淤、修建一些堤坝等。通过采取以上几种措施可以使河道糙率得到显著地下降, 同时还能够提高泄洪能力, 最终达到有效防洪的目的。如果从防洪的角度来看, 通过合理的运用以上措施, 不仅可以使防洪工程的占地面积得到有效的控制, 而且还能够降低项目投入。但是如果从景观的角度来看, 如果采用这些举措, 必然会对河道自身的美观性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可以提升河道欣赏价值, 在实际开展设计的过程中, 必须要保证河道自然弯曲。此外, 还需要在其周围设置一些蓄水湖等;在对堤防进行布置的过程中, 需要保证它的灵活多样, 必须要确保城市的防洪安全。如果考虑河道景观, 那么必然会使河道的面积大幅提升。通常情况下, 河道占地所具有的利用价值都比较高, 不仅能够显著减少对环境带来的破坏, 而且还可以降低工程投资量。

2.2 选择合适的河道断面

由于雨量的实际分布并不是特别均匀, 因此在进行设计的时候, 必须要对这一问题给予重视。从景观的角度来讲, 在处于枯水期的时候, 河道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水流深度。为了能够有效的泄洪, 那么河道需要具有一定的行洪断面;而为了可以使河道自身所具有的美观性尽量不受影响, 通常不会将断面设置太大。为了能够使这一矛盾得到有效的解决, 通常都会采用复式断面的方式。假如主河槽的宽度设置的非常小, 那么在确保枯水期具有比较合适水深的情况下, 既可以为鱼类的繁殖提供很大帮助, 此外还可以有效的防洪。主河槽两岸比较开阔, 可以当作居民的休闲场所。

2.3 做好河道护岸及河床护底规划设计

为了能够避免河岸遭受洪水的冲刷, 确保堤脚自身的稳定, 通常都会在岸坡区域建设一些护岸工程。对于那些水流相对比较急的河岸, 为了能够有效降低为水流的冲刷, 需要设置相应的护底工程。从景观的角度而言, 护岸可以提高河道的美观性, 具有非常高的景观价值, 同时还能够为城市形象的提升提供很大帮助。与此同时, 护岸不仅能够保证河道自身的防洪效果, 还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休闲场所。从生态的角度来看, 通常情况下, 护岸都位于水陆交界处, 因此, 这对于生态系统保护来说具有很多好处。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护岸是水陆生态系统和水陆景观单元相互流动的通道; (2) 护岸能够对生态系统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这一区域地被植物能够有效的吸收径流中的杂质, 从而表径流速得到很好的控制; (3) 护岸通常都具备一些独特的环境特征, 同时, 他还能够为水生、以及陆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 在对河道护岸型式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必须要对防洪以及生态景观进行全面考虑, 不仅要确保其防洪效果, 而且还要促进当地生态的健康发展。

2.4 充分利用滩地, 做好防洪与生态景观的结合

河道通过合理的采用复式断面, 能够为当地鸟类、以及水生生物提供更加适宜的生活环境, 而且还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空间。在河滩处种植一些草木, 这样就能够防止河滩受到水流的严重冲刷, 又能够使河道景观变得更美。所以, 在河滩地, 必须要将防洪、生态、以及景观这几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对于滩地的布置来说, 通常需要尽量的设置为平地, 或者一些缓坡, 这样更有利于当地居民的游玩、以及骑行等。如果滩地自身宽度足够的情况下, 可以在那里建设一些露天球场等。在对园林景观开展设计的过程中, 应当尽量使空间更加的开阔, 并在那里种植一些草坪或者灌木, 通过这种措施, 可以使美观性得到显著的增强, 而且还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休闲空间。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 设置一些台阶, 但是不适合布置假山。

2.5 堤顶和堤背的处理

在对防洪堤进行设置的过程中, 必须要对免遭洪水侵害给予高度的重视。然而, 防洪堤会对游人的视线造成一定的阻挡, 如果不能有效的处理, 将会使城市景观受到严重的影响。为了能够使这种矛盾得到有效的解决, 通过都会通过适当加宽城市道路的方式, 这样不仅会对交通带来更大的便利, 而且还可以收到很好的防汛效果。堤背坡可以采用缓于1:5的坡道和地面进行连接, 这样就可以在背面种植一些草皮。与此同时, 如果能够对堤顶做好相应的排水措施, 那么将会使防洪堤对城市景观造成的影响大幅减少。

结语:近些年以来, 城市正在迅猛的发展, 这也对水利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能够保证防水的需要前提下, 开展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必须要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 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城市品位。

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 对城市的水利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 既要考虑防洪排涝的需要, 也要考虑水景观、水生态环境的需要。对城市建设对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开展分析, 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防洪,水景观,生态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1] 陶国芳, 蒋兆恒, 王利群, 宗盛伟.通化市农村生态环境SWOT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7 (03) :45-45.

[2] 木尼热苏力坦.关于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发展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7 (09) :90-90.

水生态环境保护发言范文第4篇

一、我国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演变特征

1、我国水资源、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 我们国家的生态环境没有理想的那么好, 虽然国家经济在进步, 社会发展也有所提高, 但是生态环境并没有跟随国家发展的脚步变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环境五位一体化的提出, 让我们注意到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了国家的重要部分, 它与其他方面同样重要, 都是国家建设中的重点。工业与农业的发展, 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 都使得水资源与水环境遭到破坏, 而且是越发严重。随着我们国家人口数量的增加, 对水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 河流的污染范围也是日益增长, 已经到了超过点源污染的程度, 发展状况迫在眉睫, 容不得忽视。由于我们国家地形复杂, 多种多样, 山区面积大, 降水分配极其不均, 河道的淤泥也非常严重。复杂的地形也使得水土流失灾害多发, 尤其是在降雨充沛的夏季, 我国南方的很多地区都会遭受到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 受破坏地区不仅类型众多而且面积也非常大, 给我们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使得我们国家的地区生态环境极其不平衡, 阻碍了我们国家的持续健康发展的美好愿景。

2、我国水资源、生态环境演变特征

对于自然生态环境以及水资源、水环境来说, 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简单来说, 对自然生态环境加以治理措施实际上就是对水资源、水环境加以治理。近年来, 我国工业生产化发展迅速, 人们对水资源在正常所需利用的同时, 污染情况也在持续的加重。除此之外, 目前我国水资源以及水环境正在不断的恶化, 其中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人们对资源的不合理使用造成的结果。

二、水土保持的意义以及水土保持对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

1、水土保持的意义

简单来说, 水土保持就是针对某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情况而出现的对策, 是服务于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用水途径问题。在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 水资源是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 其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地表水或者是地下土壤水。而在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 由于受到地形、土壤条件以及植被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 致使水资源无法有效的渗入到地表, 而是形成地表径流, 夹杂着较多的泥沙沿着河流沟道进行河川, 甚至严重情况下还会引起洪水或者是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其中, 对于水土保持措施来说, 最主要的就是可以提高农田的抗旱能力。而农作物良好的生长将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问题的关键, 从而进一步促进水土保持的作用, 改善土壤的土质, 促使土壤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保土、保水作用, 促使整个农田的抗旱能力不断提升。

2、水土保持对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过保持水土的措施能够控制水资源的恶劣变化, 有效地减少土地表面的泥沙径流量, 改善水土环境, 减少地表的水土流失, 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作用, 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环境稳定, 很大一部分是源于水土资源的稳定, 如果没有水土保持, 各种生态建设都得不到落实。因此, 只有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才能让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长期的为我们所用, 发挥它们的价值, 使整个生态都能得到平衡的发展。

三、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危害

为了水土保持措施全面实施,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的知道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危害。简单来说, 水土流失可以导致河流堵塞、也可能引发泥石流等的自然灾害, 而严重情况下的水土流失, 将是干旱或者是洪灾等灾害发展的罪魁祸首。目前, 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水土流失对社会以及自然生态环境所带来的严重的危害, 而相应的出现的水土保持措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下面文章将全面分析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危害。

1、枯水季节水量减少, 涝灾易发

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后果最主要的就是导致枯水季节下, 水资源还在不断的减少, 从而河道出现断流, 水资源严重枯竭。其中具体表现在:对于水分来说, 正因为空隙的存在而存在, 换句话说, 空隙是水资源存在的主要关键。但是由于水土流失情况, 致使土壤不断的减少, 直接导致储水空间的持续减少, 当然其后果也就是土壤储水量的不断减少, 最终致使河流或者是水域在洪水季节的水资源越来越多, 在枯水季节水资源量越来越少;除此之外, 水土流失导致梯田、河塘、水库以及河道等发生淤积, 容积减少, 相应的蓄水量也就不断减少, 而遭遇暴雨天气下, 极易引发洪灾等的自然灾害。

2、造成河库淤塞, 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

由于大量的泥沙随着地表径流流向江河湖泊水库等, 淤积的泥沙既减少了蓄水空间, 同时又使得水库的防洪能力不断减弱, 因此很容易造成垮坝的灾害。另外, 由于泥沙进入各流域内会致使河床抬高, 最终水位上涨, 形成洪水漫灌的灾害。

3、容易引发山泥石流等灾害

由于植被破坏、土壤地质结构受到了影响, 而在遭遇暴雨天气下, 必然会引发山体出现滑坡或者是泥石流问题, 最终造成山洪灾害。而由于山洪灾害极强的破坏力, 一旦进入村庄、农田或者是城市, 那么其中所有的道路、电力通讯、农田、水库等都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最终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小的影响。

四、水土保持的具体措施

1、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基地

通过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基地, 将生态环境极其恶劣的地区进行综合的整治, 不断改善地表的土地资源, 保持水土,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让土地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植树造林, 在水土环境恶劣的地区种植树木, 将树木与灌木相结合, 用植被覆盖地表, 通过树木的根腾附着地表, 减少水土流失。种植牧草, 发展畜牧业, 增强土壤肥力, 让牧草的覆盖来减少水土的流失。让工业、农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相适应, 构建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保持水土是一项长期的完善措施, 不能一蹴而就, 要一步一步来, 将每项策略都落实到实处, 为国家的生态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2、建设生态环境减少破坏

通过建设生态环境, 可以有效的减少自然灾害, 改善水土流失地区的土地资源环境, 防风固沙, 让土地资源牢牢的附着于表面。不同的水土条件要建设不同的生态环境, 不能都按照一个标准, 要因地而异, 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地形特点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建设符合当地要求的生态系统, 提高生态能力, 促进区域发展, 减少地区差异。提高植被覆盖率, 让树木拦截部分降雨, 减少地表径流量, 防止土壤被侵蚀。通过植物发达的根系, 固结土壤, 增强土壤的抗蚀性。

3、工程措施

采取工程措施来保持水土, 通过修建各种建筑工程来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工程措施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地表径流、增强土壤的渗透能力, 让雨水充分的渗入到土壤中, 改善生态环境, 实现保持水土的目的, 防止地表土壤收到侵蚀。例如, 可以修建淤泥坝, 有效的控制水土中的淤泥, 拦截泥沙, 不让这些腐蚀性的物质破坏土壤, 减少侵蚀。还可以修建小型的蓄水池, 充分的利用自然降水和地下水, 将这些水资源集合到一起, 起到蓄水的作用, 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沉淀其中的污染物净化水质, 让更优质的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减少浪费,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五、结论

不管怎样, 从各方面来看, 水土保持都是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不仅能够改善目前我们国家水土流失的状况, 还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我们国家的人口持续增长, 对水资源的需要也是日益增多, 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我们发展的进程, 破坏了生态环境, 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 相关的水资源的管理部门一定要重视水土保持, 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 提高生态环境的优越性, 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摘要:水是人们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自然环境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没有了水, 人是不会存在的, 水资源以及水环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随着国家发展的速度加快, 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了国家的重要方针,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已经成为了时代的潮流。水土保持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也被人们放到了台面上, 一系列措施也在积极的进行中。而基于水土流失所造成的严重影响, 本文将针对水土保持带给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做出一系列分析, 并提出水土保持的有关措施, 提出个人的见解, 为国家的生态环境保护献言献策。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资源及生态环境,措施策略

参考文献

[1] 马恒有.水土保持对资源及水环境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4) .

水生态环境保护发言范文第5篇

为推动低碳渔业的发展、促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湘乡市畜牧水产局和湘乡市全成鑫渔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猪粪养殖水蚯蚓、再用水蚯蚓养殖黄鳝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试验,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现对该项目的效应综合评价如下:

一、基本情况

1. 养殖模式。水蚯蚓养殖水田面积与黄鳝网箱养殖池塘面积比为1∶4;每亩池塘放养6米2的网箱25口,每口网箱投放黄鳝苗种8千克;黄鳝用水蚯蚓与全价配合料按1∶1比例混合投喂,日投饵量5%;池塘内套养适量的鲢、鳙鱼,力求通过能量食物链和生态学原理建立生态循环养殖模式。

2. 养殖结果。以2011年公司2号池塘养殖情况为例,该池塘面积39.8亩,经过6个月饲养,产黄鳝31 283千克,亩均产786千克,产鲜鱼9360千克;总产值1 682 876元,亩均产值42 283元;总支出912 422元,亩均成本22 925.2元;总利润770 454元,亩均利润19 358.1元。黄鳝成活率93%,鱼种成活率95%。

3. 为探索该养殖模式的综合效益,我们委托中科院亚热带现代农业生态研究所对猪粪样、猪粪处理样,养殖黄鳝产品和野生黄鳝产品,养殖水蚯蚓的田间土壤和邻近稻田土壤,养殖池塘进、排水口的水,分别采样进行对照检测,取数据平均值,详见表1、表2、表3和表4:

二、综合效益评价

1. 经济效益

采用这种循环模式养殖,黄鳝不需驯食,可以生产出仿生态食品,获得亩均产值42 283元,亩均利润19 358元的经济效益,在淡水养殖中比较理想。

2. 生态效益

①表1数据显示:水蚯蚓分解利用了猪粪中87%的氮、79%的磷和40%的钾,说明利用猪粪养殖水蚯蚓不仅可以生产高蛋白的生物饲料,而且能有效解决农村生猪生产猪粪处理的难题,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

②表2数据显示:利用水蚯蚓投喂黄鳝,生产产品与野生黄鳝比较,除脂肪偏高外,其余营养成分和野生黄鳝差距不明显,产品安全性能好,产品质量优。

③表3数据显示:田间施用猪粪3年后和邻近稻田的部分成分比较(除磷外)仍然相对稳定,说明使用猪粪养殖水蚯蚓没有造成土壤的富营养化和沙漠化,对土壤肥力影响不大,可以推广。

④表4数据显示:黄鳝排泄物进入养殖池塘被水体中浮游生物利用,鲢、鳙鱼吸食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分解后,水体pH值略有下降,化学耗氧量略有上升,其余数据影响不大,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没有造成水质污染。

综上所述,利用该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既可以处理猪粪污染,又不造成土壤肥力变化和养殖水质恶化,能生产出优质仿生态黄鳝,生态效益显著。

3. 社会效益

猪粪养殖水蚯蚓,1个人只能负责3亩地左右的生产,整个养殖过程中40亩池塘、10亩水田要聘用5个劳动力负责水蚯蚓生产、2个劳动力负责黄鳝养殖、1个劳动力负责进出货物和防病治病等管理工作,这既安排了劳动力就业,又带动了周边农户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社会效益明显。

三、讨论

1. 施粪稻田和邻近稻田土壤的氮含量相对《GBW07401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标准值》而言均高出50%,其余成分均偏低,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究。

2. 养殖黄鳝的脂肪偏高,我们准备采用调整水蚯蚓和黄鳝配合饲料的比例进行对照养殖,探索最佳的配比模式。

3. 有待进一步适当调整水体中黄鳝、鲢鱼、鳙鱼的数量以及饵料配比等,建立一种最佳的养殖模型,使循环养殖中能量既得到有效利用,又不造成水质恶化,真正实现循环养殖业高效、优质、安全、生态。

注:本试验项目获湘潭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编号NY20111028)和湖南省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专项支持。

(作者联系地址:湖南省湘乡市畜牧水产局 邮编:411400)

水生态环境保护发言范文第6篇

城市是人口聚集度高、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地方,也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矛盾最为突出的地方。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目前全国城镇建设用地不足国土面积的1%,却承载了54%的人口,产出了84%的GDP。

快速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城市开发强度过高,大量的硬质铺装,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以我国北方为例,城市开发建设前,在自然地势地貌的下垫面条件下,70%~80%的降雨可以通过自然滞渗进入地下,涵养了本地的水源和生态,只有20%-30%的雨水形成径流外排(见图1a);而城市开发建设后,由于屋面、道路、地面等设施建设导致的下垫面硬化,70%~80%的降雨形成径流,仅有20%~30%的雨水能够入渗地下(见图1b),破坏了自然生态本底,呈现了相反的水文特征,破坏了自然“海绵体”,导致“逢雨必涝、雨后即旱”,也带来了水生态恶化、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水安全缺乏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a开发建设前

b开发建设后

图1城市开发前后径流变化情况(以我国北方为例)

针对当前这种状况,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4年考察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5次会议等场合,多次强调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体现“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系统理念,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就是针对城市地下水涵养、雨洪资源利用、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排水能力提升与内涝风险防控等问题,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技术措施,控制城市雨水径流,实现低影响城市开发建设(LID),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将城市建设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体”,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丰水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枯水期将蓄存的水“缓释”并加以利用,从而实现“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水安全、复兴城市水文化”的多重目标。

2海绵城市建设原理

住建部积极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要求,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专项”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实践,于2014年10月编制印发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导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即建设“海绵体”。

海绵城市建设本质是通过降低雨水的产汇流,恢复城市原始的水文生态特征,使其地表径流尽可能达到开发前自然状态(见图1a),即建设“海绵体”。

径流系数是表征水文特征的重要参数,是自然状态下地表径流量与总降雨量的比值,与自然地理气候状况有直接关系。依据多年水文气象资料,我国降雨-径流分布规律可划分为5个区(如表1和图2所示),大致反映了各个区域的自然水文生态特征。

表一降雨与径流分区情况

年降雨量/mm >1600 800~1600 400~800 200~400 <200

降水特征 多雨 湿润 半湿润 半干旱 干旱

径流特征 丰水 多水 过渡 少水 干涸

径流系数 >0.5 0.3~0.5 0.1~0.3 <0.1

图2降雨径流分带图

海绵城市建设的目的是要恢复自然水文生态特征,其实质是恢复原始径流状况。在自然状态下,一般而言,大到暴雨时(小概率降雨事件)易形成地表径流;而在中小降雨时(大概率降雨事件)较少形成大量的地表径流,主要入渗地下。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就是要控制中小降雨的径流,将雨水留在原位,以期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

鉴于径流系数指标过于理论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易操作。因此,通过将径流系数的概念转化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并通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求得所对应的设计雨强(mm/d),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管控指标,以便于实际操作。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根据本地区自然状况的径流系数推算而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1-径流系数)。与之相对应的设计雨强,是经过统计分析当地的多年(一般不少于30年)降雨资料,将日降雨量由小到大进行排序(扣除小于等于2 mm的降雨事件),推导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所对应的设计雨强(mm/d),并以此作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控制性指标。以北京建筑大学对北京市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雨强的关系推导为例,北京市位于半湿润地带,原始径流系数约0.15,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5%,对应的设计雨强为33.6 mm/d,大约由小至大降雨排序的92%频次的降雨控制不外排,即可达到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要求。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地理气候特征、城镇化水平、经济条件差异较大,《指南》基于对我国近200个城市1983~2012年降雨资料,在统计分析年径流总量控制情况及其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值关系基础上进行计算模拟,得到了不同地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区间(如图3所示)。供各地参考使用。

图3我国大陆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

以设计雨强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指标,一是可与气象资料紧密结合,既便于部门间的信息交换,又便于决策层面做出直观判断;二是可直接作为具体工程设计计算的参数;三是可量化、可测定、可考核,为海绵城市建设的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3海绵城市建设途径 3.1转变建设理念和方式

一是从资源承载力角度,由“以需定供”转变为“以供定需”,合理确定城市建设规模和社会经济发展结构,实现原位水资源的可持续供给,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是从城市规划建设管控角度,由过去仅注重空间开发强度控制转变为开发强度控制与生态环境约束并举。

三是从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的角度,由“末端治理”转变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统筹建设”。源头减排是从产汇流的源头减少雨水径流形成,加大入渗;过程控制是延缓径流峰值出现时间,降低排水强度;系统治理是指将“山水林田湖”作为生命共同体和完整的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城市“海绵体”;统筹建设是指城市开发建设应统筹各类宗地开发以及道路、园林、水等设施建设,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

四是从排水安全和资源利用的角度,将传统“快排”转变为“渗、滞、蓄、净、用、排”的耦合。

3.2明确建设原则

一是规划引领。必须要通过城市总体规划协调、明确控制目标,并落实到控规、修规和各相关专项规划中。

二是生态优先。以修复水生态为前提,科学划定蓝线、绿线,保护水生态敏感区;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三是安全为重。要在保障城市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处理好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排水、内涝风险控制的关系。

四是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地理条件、水文特征、水资源禀赋状况、降雨规律、水环境保护与内涝防治要求等不同,应当合理确定海绵城市建设控制目标与指标,因地制宜的选择低影响开发措施及其系统组合。

五是统筹建设。应当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在各类建设项目中严格落实各层级相关规划中确定的海绵城市建设的控制目标、指标和技术要求。 3.3健全组织机构

海绵城市建设必须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见图4)。首先,海绵城市建设责任主体是城市人民政府,在现有的体制机制下要形成有为的组织协调和领导机制,明晰工作思路,制定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统筹部署,健全机制。其次,完善部门协调与联动机制,统筹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建立规划、建设、市政、道路、园林、水务、水利等部门协调联动、密切配合的机制。此外,还要健全城市排水防涝和防洪管理体系、应急机制,提升应急防灾能力。

图4海绵城市建设组织示意

3.4强化规划管控与落实

一是要明确城市总体规划的管控要求。 二是要通过相关专项规划予以落实。海绵城市建设实质是控制径流,降低产汇流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建设用地量大的地方也是雨水产汇流最集中的地方。因此,场地建设、道路是降雨产汇流的主要源头,需强化源头减排的约束要求。绿地系统是城市最大的海绵体,其调蓄功能不但要高于其他用地的要求,还可担负周边建设用地海绵城市建设的荷载要求。如,北京市已明确要求公园绿地至少要做到2年一遇以上的降雨全部收集不外排,高于其他建设用地要求。水系统作为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的完整体系,应统筹考虑实现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文化等多重目标。

三是依托现有基本建设程序和各项管控制度,确保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落地。 3.5耦合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措施

《指南》中提出的渗、滞、蓄、净、用、排“六字箴言”,含括了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工程技术措施。 “渗”,减少路面、屋面、地面硬质铺装、充分利用渗透和绿地技术,从源头减少径流。 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渗透铺装。

(1)透水铺装对道路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潜在风险较大时,可采用半透水。 (2)土地透水能力有限时,应在透水铺装的透水基层内设置排水管或排水板。

(3)当透水铺装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时,顶板覆土厚度不应小于600 mm,并应设置排水层。

图5透水铺装

渗透塘(洼地,主要是下渗和精华,没有雨水调用)

(1)渗透塘前应设置沉砂池、前置塘等预处理设施,去除大颗粒的污染物并减缓流速;有降雪的城市,应采取弃流、排盐等措施防止融雪剂侵害植物。

(2)渗透塘边坡坡度(垂直:水平)一般不大于1:3,塘底至溢流水位一般不小于0.6m。 (3)渗透塘底部构造一般为200-300 mm的种植土、透水土工布及300-500 mm的过滤介质层。

(4)渗透塘排空时间不应大于24 h。渗透塘应设溢流设施,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衔接,渗透塘外围应设安全防护措施和警示牌。

图6渗透塘

“滞”,降低雨水汇集速度,延缓峰现时间,既降低排水强度,又缓解了灾害风险。

下沉深度指下沉式绿地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的平均深度,下沉深度小于100 mm的下沉式绿地面积不参与计算(受当地土壤渗透性能等条件制约,下沉深度有限的渗透设施除外),对于湿塘、雨水湿地等水面设施系指调蓄深度。 透水铺装率=透水铺装面积/硬化地面总面积; 绿色屋顶率=绿色屋顶面积/建筑屋顶总面积。

(1)下沉式绿地的下凹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确定,一般为100-200 mm。

(2)下沉式绿地内一般应设置溢流口(如雨水口),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溢流口顶部标高一般应高于绿地50-100 mm。

图7下沉式绿地

生物滞留设施 (1)对于污染严重的汇水区应选用植草沟、植被缓冲带或沉淀池等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大颗粒的污染物并减缓流速;应采取弃流、排盐等措施防止融雪剂或石油类等浓度污染物侵害植物。

(2)屋面径流雨水可由雨落管接入生物滞留设施,道路径流雨水可通过路缘石豁口进入,路缘石豁口尺寸和数量应根据道路纵坡等经计算确定。 (3)生物滞留设施应用于道路绿化带时,若道路纵坡大于1%,应设置挡水堰/台坎,以减缓流速并增加雨水渗透量;设施靠近路基部分应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对道路路基稳定性造成影响。

(4)生物滞留设施内应设置溢流设施,可采用溢流竖管、盖篦溢流井或雨水口等,溢流设施顶一般应低于汇水面100 mm。

(5)生物滞留设施宜分散布置且规模不宜过大,生物滞留设施面积与汇水面面积之比一般为5%-10%。

(6)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结构层外侧及底部应设置透水土工布,防止周围原土侵入。如经评估认为下渗会对周围建(构)筑物造成塌陷风险,或者拟将底部出水进行集蓄回用时,可在生物滞留设施底部和周边设置防渗膜。

(7)生物滞留设施的蓄水层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来确定,一般为200-300 mm,并应设100 mm的超高;换土层介质类型及深度应满足出水水质要求,还应符合植物种植及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要求;为防止换土层介质流失,换土层底部一般设置透水土工布隔离层,也可采用厚度不小于100 mm的砂层(细砂和粗砂)代替;砾石层起到排水作用,厚度一般为250-300 mm,可在其底部埋置管径为100-150 mm的穿孔排水管,砾石应洗净且粒径不小于穿孔管的开孔孔径;为提高生物滞留设施的调蓄作用,在穿孔管底部可增设一定厚度的砾石调蓄层。

图8生物滞留设施

“蓄”,降低峰值流量,调节时空分布,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 湿塘(雨水调蓄,有雨水再用的调节容积)

(1)进水口和溢流出水口应设置碎石、消能坎等消能设施,防止水流冲刷和侵蚀。

(2)前置塘为湿塘的预处理设施,起到沉淀径流中大颗粒污染物的作用;池底一般为混凝土或块石结构,便于清淤;前置塘应设置清淤通道及防护设施,驳岸形式宜为生态软驳岸,边坡坡度(垂直:水平)一般为1:2-1:8;前置塘沉泥区容积应根据清淤周期和所汇入径流雨水的SS污染物负荷确定。

(3)主塘一般包括常水位以下的永久容积和储存容积,永久容积水深一般为0.8-2.5 m;储存容积一般根据所在区域相关规划提出的“单位面积控制容积”确定;具有峰值流量削减功能的湿塘还包括调节容积,调节容积应在24-48 h内排空;主塘与前置塘间宜设置水生植物种植区(雨水湿地),主塘驳岸宜为生态软驳岸,边坡坡度(垂直:水平)不宜大于1:6。 (4)溢流出水口包括溢流竖管和溢洪道,排水能力应根据下游雨水管渠或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的排水能力确定。

(5)湿塘应设置护栏、警示牌等安全防护与警示措施。

图9湿塘

“净”,减少面源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 雨水湿地

(1)进水口和溢流出水口应设置碎石、消能坎等消能设施,防止水流冲刷和侵蚀。 (2)雨水湿地应设置前置塘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

(3)沼泽区包括浅沼泽区和深沼泽区,是雨水湿地主要的净化区,其中浅沼泽区水深范围一般为0-0.3 m,深沼泽区水深范围为一般为0.3-0.5 m,根据水深不同种植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

(4)雨水湿地的调节容积应在24h内排空。

(5)出水池主要起防止沉淀物的再悬浮和降低温度的作用,水深一般为0.8-1.2 m,出水池容积约为总容积(不含调节容积)的10%。

图10 雨水湿地

“用”,利用雨水资源化,缓解水资源短缺,提高用水效率。 “排”,构建安全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避免内涝等灾害,确保城市运行安全。 植草沟

(1)浅沟断面形式宜采用倒抛物线形、三角形或梯形。

(2)植草沟的边坡坡度(垂直:水平)不宜大于1:3,纵坡不应大于4%。纵坡较大时宜设置为阶梯型植草沟或在中途设置消能台坎。 (3)植草沟最大流速应小于0.8m/s ,曼宁系数宜为0.2-0.3。 (4)转输型植草沟内植被高度宜控制在100-200 mm。

图11 植草沟

3.6多方筹措建设资金

综合各地已开展的低影响开发建设项目的实践,估算海绵城市建设投资为1.6~1.8亿/km2。政府要通过两手发力解决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在地块开发建设中,要落实业主或开发商主体责任;在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多方筹措和化解资金问题。

3.7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水环境质量状况、排水防涝标准、污水再生利用及雨水利用、漏损控制等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绩效考核目标,考核结果可作为财政奖补的依据。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降雨强度作为地块径流控制是否达标的衡量标准,通过区域总排口的连续监测,对于未达到目标控制雨量的部分进行处罚。此外,不同考核地块之间,也可研究建立年径流控制量的平衡和交易机制,鼓励公平分担、奖优罚劣。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先行先试,借鉴欧美国家的雨水排水收费机制,建立和完善雨水控制与收集系统建设与运行的激励(补偿)与约束机制,鼓励业主采取措施降低不透水面积和减少排入雨水管道系统的雨水径流量。 4案例

布里斯托尔海滨可持续的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布里斯托尔Harbourside公共区域景观设计的最后阶段由英国景观建筑师Grant联合公司完成。布里斯托尔Harbourside已经获得了好几个奖项,包括星期日泰晤士报英国家庭奖,表彰其综合用途开发(2012)和建筑黄金标准(2008)。再建项目完成之际,布里斯托尔庆祝自己在2015年成为欧洲绿色之都授予优秀的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创造力、文化和创新的城市。

可持续城市排水:可持续城市排水将雨水从建筑屋顶导流至港口,通过一系列管道、渠道和小溪,还可以灌溉种植。浮动的海港边缘芦苇在水进入港口之前过滤雨水和地表水。芦苇也创造了宝贵的栖息地,并提供一个有吸引力的水边设置。其他栖息地包括面对中央广场的绿墙。

5结论

相关文章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第1篇1. 接听、转接电话;接待来访人员。2. 负责办公室的文秘、信息、机要和保密工作,做好办公室档案收集、整理工...

2
2025-10-24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第1篇3.既然痛苦是躲不过的,那么就痛痛快快去接受。 4.不要因为一次挫败,就忘记你原先决定想要到达的远方!把书山...

1
2025-10-24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第1篇1.运行条件海拔不超过3000m 设备运行期间周围空气温度不高于55℃,不低于-25℃日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月平...

2
2025-10-24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第1篇无论买的期房、现房及二手房,都存在着办理房产证的问题。首要要了解什么是房产证?房产证是通过交易对所购买房...

3
2025-10-24
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

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

s("wzfz");上一篇: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下一篇: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1
2025-10-24
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s("wzfz");上一篇: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下一篇: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2
2025-10-24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本学期即将过去,根据学校安排6月27-29日全校统一进行期末考试。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手...

1
2025-10-24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第1篇由于聘任制的实行,目前医院的员工流动性很大,对医院不满意可以随时提出辞职,不利于医院的工作安排,也对医...

2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