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电子电路的调试技巧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10-10
1

电子电路的调试技巧(精选12篇)

电子电路的调试技巧 第1篇

一、电子电路调试原则

调试电子电路时要遵守“检查确认、先静后动、先分后整、由零到满”的调试原则。

1. 检查确认:

调试前不加电源的检查过程。对照电路图和实际线路检查元件安装位置是否正确、牢固;连线是否正确, 有无虚接;插接件是否接触良好;元器件引脚之间有无短路, 电源极性、信号源连线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 可转入静态检测与调试。

2. 先静后动:

电子电路先要进行静态调试后再进行动态调试。静态调试是电子电路接通直流电源后测量各关键点直流电压是否在正常状态下。动态调试是在静态调试的基础上进行的, 调试的方法是在电路的输入端加上所需的信号源, 并循着信号的流向逐级检测各有关点的波形、参数和性能指标。

3. 先分后整:

先对每个单元电路进行调试, 没有问题后, 在进行整体电路调试。

4. 由零到满:

先不带负载调试, 再带轻载调试, 最后带满载调试。

二、电子电路调试方法及技巧

电子电路的调试方法很多, 目的都是为达到电路设计指标, 要经过“测试一判断一调整一再测试”反复进行的过程。电路测试和调试是电子设备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调试, 可以发现和纠正电子电路设计方案的不足、安装的不合理, 通过采取一定的改进措施, 使电路达到设计技术指标的要求。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电子电路调试的方法及技巧, 具体的的调试步骤如下:

1. 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调试前先要按照调试要求准备好仪器仪表及工具。调试常用的仪表仪器有万用表、稳压电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

2. 接线检查:

电路安装完成后, 不能急于通电, 先要认真检查电路接线是否正确。

3. 检查元件安装正确性:

调试前除了检查接线的正确性之外, 还要对照电路图和实际线路检查元件安装正确性, 用万用表电阻档检查焊接和接插是否良好;元器件引脚之间有无短路, 连接处有无接触不良, 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和电解电容的极性是否正确;电源供电包括极性、信号源连线是否正确;电源端对地是否存在短路 (用万用表测量电阻) 。若电路经过上述检查, 确认无误后, 可转入下一步骤静态检测与调试。

4. 静态检测与调试:

通电而在不加输入信号的状态下, 对电路进行一些数据的测量和状态验证。如电路中有集成电路芯片插座, 首先不要插入集成电路芯片, 接通电源, 检查电源电压是否正常, 电路中有无冒烟, 异常气味, 元器件有无发烫等现象。如发现异常情况, 立即切断电源, 排除故障。这些都通过以后, 用万用表检查集成电路插座的电源端, 检查该电源端电压是否正确。这是很重要一步, 因为一般集成电路芯片只要电源不接错, 内部的自带保护电路就可以正常工作, 集成电路芯片就很不容易损坏。

如果电源正常, 就可以断开电源, 将集成电路芯片插入插座, 然后继续通电, 分别测量各关键点直流电压, 如静态工作点、数字电路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高、低电平值及逻辑关系、放大电路输入、输出端直流电压等是否在正常工作状态下, 如不符, 则调整电路元器件参数、更换元器件等, 使电路最终工作在合适的工作状态。

5. 动态检测与调试:

动态检测顺序一般按信号流向进行, 这样可把前面调试过的输出信号作为后一级的输入信号, 为最后联调创造有利条件。动态调试是在静态调试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电路的输入端加上所需的信号源, 并循着信号的流向逐级检测电路中各有关点的波形、参数和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如有必要, 就要对电路参数作进一步调整。调测试完毕后, 要把静态和动态测试结果与设计指标加以比较, 经深入分析后对电路参数进行调整, 使之达标。

6. 整体电路联调:

在以上调试的过程中, 因是逐步扩大调试范围的, 实际上已完成某些局部电路间的联调工作。在整体电路联调前, 先要做好各功能块之间接口电路的调试工作, 再把全部电路连通, 然后进行整体电路联调。整体电路联调就是检测整个电路动态指标及各项功能。调试中, 把各种测量仪器及系统本身显示部分提供的信息与设计指标逐一对比, 找出问题, 然后进一步修改、调整电路的参数, 直至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和实现功能为止。

三、调试时应注意的事项

在调试过程中, 出现故障时要认真查找原因, 根据电路原理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发现器件或接线有问题, 需更换修改, 更换完毕, 经认真检查后, 排除故障, 才可继续重新通电, 最终排除电路中可能存在问题的点, 排除故障使电路工作正常。在信号较弱的输入端, 尽可能使用屏蔽线连线, 屏蔽线的外屏蔽层要接到公共地线上。

调试过程中自始至终要有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 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调试过程中, 不但要认真观察和测量, 还要认真做好记录, 包括记录观察的现象、测量的数据、波形及相位关系, 必要时在记录中要附加说明, 尤其是那些和设计不符的现象, 更是记录的重点。依据记录的数据才能把实际观察到的现象和理论预计的结果加以定量比较, 从中发现设计和安装上的问题, 加以改进, 以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调试, 收集积累第一手材料, 对积累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起到的积极作用。

电子电路调试是我们电子设备使用前必不可少的过程, 调试的过程是将电路中元器件工作在相互匹配的最佳状态, 使电路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要求, 电子设备使用效果更好, 电子设备系统能够正常安全的运行。

参考文献

[1]李杰.电子电路设计、安装与调试完全指导.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年

[2]韩雪涛.电子产品调试技能演练.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年

android面试调试技巧 第2篇

这里主要讲解Android adb,它是一个命令行工具。而ddms功能与adb相同,只是它有一个图形化界面。对不喜欢命今操作方式的.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些命令在 Android sdk下的tools目录下。这些命令在linux和window中都可运行

(1) 首先确定本机上有一个模拟器已启动。确定是否有模拟器已启动可以使用命令:

adb devices

List of devices attached

emulator-5554 device

emulator-5556 device

返回一个5554的模拟器。

电子电路的调试技巧 第3篇

【关键词】调试;测试;精度和可靠性;故障分析与处理

在电子工业中,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在电子工程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把理论付诸于实践的进程,是把人们的主观设想转变为电路和电子设备的过程,是把设计转变为产品的过程。通过调试发现和纠正设计方案的不足和安装的不合理,然后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使电子电路或电子装置达到预定的技术指标。

1.电子电路的调试

调整和测试必须遵守一定的测试方法并按一定的步骤进行。

一般的测试的步骤和方法如下:

1.1不通电检查

1.1.1检查连线电路安装完毕后,不要急于通电,先认真检查接线是否正确,包括错线、少线、多线。多线一般是因接线时看错引脚,或者改接线时忘记去掉原来的旧线造成的,在实验中经常发生,而查线时又不易发现,调试时往往会给人造成错觉,以为问题是由元气件造成的。例如TTL两个门电路的输出端无意中接在一起,引起电平不高不低,人们很容易认为是元器件坏了。为了避免做出错误判断,通常采用2种查线方法:一种方法是按照设计的电路图检查安装的线路,把电路图上的连线按一定顺序在安装好的线路中逐一对应检查,这种方法比较容易找出错线和少线;另一种方法是按实际线路来对照电路原理图,按照2个元件引脚连线的去向查清,查找每个去处在电路图上是否存在,这种方法不但能查出错线和少线,还能检查出是否多线。不论用什么方法查线,一定要在电路图上对查过的线做出标记,并且还要检查每个元件的引脚的使用端数是否与图纸相符。查找时最好用指针式万用表的“R×1”,或用数字万用表的“X档”。

1.1.2直观检查直观检查电源、地线、信号线、元件引脚之间有无短路;连线处有无接触不良;二极管、三极管、电解电容等引脚有无错接;集成电路是否插对等。

1.2通电观察把经过准确测量的电源电压加入电路,但信号源暂不接入,电源接通之后不要急于测量数据和观察结果,首先要观察有无异常现象,包括有无冒烟,是否闻到异常气味,手模元件是否发烫,电源是否有短路现象等。如果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关断电源,待排除故障后方可重新通电。然后再测量各元件引脚的电源电压,而不是只测量各路总电源电压,以保证元器件正常工作。

1.3分块调试调试包括测试和调整两个方面。测试是在安装后对电路的参数及工作状态进行测量,调整是指在测试的基础上对电路的参数进行修正,使之满足设计要求。为了使测试顺利进行,设计的电路图上应标出各点的电位值、相应的波形以及其它數据。测试方法有2种:第一种是采用边安装边调试的方法,也就是把复杂的电路按原理图上的功能分成块进行安装调试,第1期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3月Journal of Heilongjiang Vocatio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une.200841在分块调试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安装调试的范围,最后完成整机调试,这种方法称为分块调试。采用这种方法能及时发现问题,因此是常用的方法,对于新设计的电路更是如此。另一种方法是整个集成电路安装完毕,实行一次性调试。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电路或定型产品。本文仅介绍分块调试。分块调试是把电路按功能分成不同的部分,把每个部分看成一个模块。比较理想的调试程序是按信号的流向进行,这样可以把前面调试过的输出信号作为后一级的输入信号,为最后的联调创造条件。分块调试包括静态调试和动态调试。

1.4整机联调在分块调试的过程中,由于是逐步扩大调试范围,故实际上已完成了某些局部联调工作。下面只要作好各功能块之间接口电路的调试工作,再把全部电路接通,就可以实现整机联调。整机联调只需要观察动态结果,即把各种测量仪器及系统本身显示部分提供的信息与设计指标逐一比较,找出问题,然后进一步修改电路参数,直到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为止。调试过程中不能单凭感觉和印象,要始终借助仪器观察。使用示波器时,最好把示波器的信号输入方式置于“DC”档,它是直流耦合方式,同时可以观察被测信号的交直流成分。被测信号的频率应处在示波器能够稳定显示的范围内,如果频率太低,观察不到稳定的波形时,应改变电路参数后测量。例如,观察只有几赫兹的低频信号时,通过改变电路参数,使频率提高到几百赫兹以上,能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稳定的信号并可记录各点的波形形状及相互间的相位关系,测量完毕,再恢复到原来的参数继续测试其它指标。

2.系统的精度及其可靠性

测试系统精度是设计电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测量电路的精度校准元件应该由高于测量电路精度的仪器进行测试后,才能作为校准元器件接入电路校准精度。例如,测量电路中,校准精度时所用的电容不能以标称值计算,而要经过高精度的电容表测量其准确值后,才能作为校准电容。对于正式产品,应该就以下几方面进行可靠性测试:抗干扰能力;电网电压及环境温度变化对装置的影响;长期运行实验的稳定性;抗机械振动的能力。四、电子电路的故障分析与处理在实验过程中,故障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分析和处理故障可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处理故障的过程就是从故障现象出发,通过反复测试,做出分析判断,逐步找出问题的过程。

3.调试中应注意的事项

在调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必须具有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当出现故障时,不要手忙脚乱,要认真查找故障的原因,仔细分析作出判断,切忌一遇到故障,解决不了问题就要拆掉线路而重新安装,或者盲目的更换元器件。因为即使重新安装,线路的问题可能依然存在,何况在原理上,问题并不是重新安装就能够解决的。再则,重新安装而找不出原因,会使自己失去一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要认真查找故障原因,仔细分析判断,根据原电路原理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调试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接线、拆线和仪器仪表的连接一定要在断电的情况下进行,注意仪器仪表电压电流的量程,彻底杜绝人身事故和仪器仪表损坏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我们即可对于电子设备等进行调试,通过调试过程,使电路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要求,使系统能够正常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慧玲.电子技术实验低频、高频、数字、集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毕满清.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王廷才,赵德申.电子技术实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陈梓城.电子技术实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陈梓城.电子设备维修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电子电路的调试技巧 第4篇

关键词:网络仿真,调试,总线冲突,OPNET调试工具

1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和网络应用的迅猛发展,网络仿真作为新兴的网络规划与设计方法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国内常见的网络仿真软件有两种,NS和OPNET。建模仿真的一个必要步骤是调试,OPNET提供的调试工具OPNET Debugger(ODB)功能强大,但使用比较繁琐。首先因为ODB属于命令行方式,有近80条命令及不同用法;其次,要查看某实体的信息往往需要指明实体的ID号,而实体ID号不能预知,需要实时查询。此外,用户可能需要收集某些调试信息,ODB输出的信息都在命令行方式下,虽然可以拷贝,但内容只能保留末尾的几屏,早先输出的信息“溢出”了,给信息的查看、处理带来困扰。再如,要验证协议本身的正确性,或分析代码是否逻辑正确,可以利用ODB打印事件信息,但是其中夹杂了大量无关的内容,分析起来极不方便。通过实例介绍一些调试技巧,尤其是获取冲突信息的方法,并提出一种简单普遍的调试方法,无需使用ODB,只需借助两个OPNET函数及字处理软件。

2 调试实例

借用Modeler产品文档教程篇中的例子“CSMA/CD”(项目名为cct_net)加以说明,这个例子仿真了总线型拓扑的局域网媒质访问控制方法,这里引用Aloha场景。该模型包括20个发送节点、1个接收节点和1条总线型链路;发送节点由数据源、收发器、吸收器和处理器tx_proc构成;接收节点由接收器和处理器构成,rx_proc包括两个自定义函数proc_pkt和record_stats,用于处理接收包和统计。数据源以指数分布的到达间隔产生大小固定的包;链路的管道级模型采用默认值,无传播延时,无差错;通过统计正确接收到的包数和发送的总包数,计算网络吞吐率(throughput)和网络流量(traffic),借以研究Aloha的效率。该模型仅生成吞吐率和流量两个标量统计量。如果想了解发生冲突的具体情况,该怎么办呢?怎样知道某个节点试发了多少次,有多少次成功?下面针对这些问题,说明不同的调试方法。

3 观察总线冲突

3.1 利用内建的统计量

总线链路模型有内建的冲突状态统计量(collision status),可以显示某时刻是否发生冲突。但是在信道空闲时,链路状态也是无冲突,即这个量不区分空闲与发包而无冲突的情形。另外这个统计量并非指示包遭遇冲突的情况,而是接收机看到的冲突次数,一旦有包到达或接收完毕,该统计量就产生新的样本。这就意味着当3个包发生冲突时,可能产生4个数据,也可能只有1个数据(3个包同时到达、同时接收完毕),因此它不能反映冲突次数。

更好的方法是利用包丢失率(packet loss ratio)。这个统计量表示接收机收到一个包时是否丢弃它。本例中误码率为零,因而所有丢弃均因为冲突,丢包即代表该包遭遇了冲突。包丢失率统计量在每包到达时更新,样本总数就是发总包数,“1”的个数就是遭遇冲突的包数。因为无传播延时,接收或丢弃的时刻等于发送时刻加传输延时。仿真完毕后将该统计量的数据输出到数据列表中,剔除取值为空(显示为“#N/A”)的数据点,利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统计函数“计数”和“求和”就能方便地计算总发包数和冲突包数。但是这种方法无从知晓发生冲突的包源自哪个节点。

3.2 定制冲突报警

OPNET标准总线模型包括6个管道级(pipeline stage),默认设置为有冲突时传输失败。如果发生冲突,除了上文提到的两个统计量外,Modeler不通知用户。为获知冲突的详情,可以修改管道级,定制冲突报警消息。方法有两种:一是修改管道级模型dbu_coll,报告发生冲突的两个节点名称。本例中只有node20是接收节点,因此要设法区分出node20节点的接收处理,否则所有节点都会产生冲突消息。具体的做法是在dbu_coll中、更新冲突次数的语句后面添加如下代码:

第二种方法是修改管道级dbu_ecc,使得发生冲突的包也能被接收(即在接收机输出stream引起中断),在接收节点的包处理进程中调用Transmission Data KP函数,检查包是否遭遇冲突,查询遭遇冲突的包的源地址。主要代码如下:

在进程cct_rx的proc_pkt函数中、从stream取包的语句之后添加下列代码:

结合包到达时间和包的长度,还可以确定哪两个节点发生了冲突。

前一种方法也可采用op_sim_message函数输出信息。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不必启动ODB,信息以模块名+过程名+消息内容+分隔符的固定格式按时序直接在设计模式下(即仿真窗口)输出,便于查看,也便于利用字处理软件作进一步处理。

4 变量监控

要跟踪变量的值,最直接的方法是定义统计量,用KP函数op_stat_scalar_write或op_stat_write输出到文件中。这种方法查看、处理数据很方便,但必须在仿真结束或中止之后创建统计量曲线图。文中从其他途径来解决,在仿真过程中显示即时信息。

4.1 ODB命令

ODB的trace命令可以输出模块、事件和进程的相关信息,包括调用KP函数时的实参和返回值。例如要监视成功接收的包数(变量rcvd_pkts的最后取值),该变量进程模型cct_rx中出现,KP函数op_stat_scalar_write("Channel Throughput S",(double)rcvd_pkts/cur_time)引用了它。trace命令只能显示rcvd_pkts/cur_time的值,要查知仿真时间才能推算rcvd_pkts的值。常规的方法是首先利用“objmap module”命令查到rx_proc模块的ID号为45,用“promap 45”命令查到进程cct_rx的ID号为0,再用“mtrace 45”或“protrace 0”打印有关信息。输出的信息繁杂。这是一个特例,有关信息出现在最后发生的事件中,否则用户关心的信息可能淹没在大量无关紧要的输出中,甚至丢失,需要结合不同种类的断点减少无关信息。因为知道调用函数record_stats的过程是仿真结束前最后一个事件,如果先用“intstop 45 endsim”在rx_proc模块的最后一个事件设置断点,然后在断点处执行trace命令,输出就只有record_stats的调用信息,简洁得多。图1显示了ODB的部分输出内容。由这些输出得知仿真时间为1458.3秒,rcvd_pkts/cur_time的值为0.1817181,可推算得rcvd_pkts=265。

4.2 ODB函数

另一种更简便的方式是用ODB函数op_prg_odb_print_major,在进程模型cct_rx中添加如下语句:

只要将上述语句写在FINFOUT宏中,运行ODB时用ltrace ended开放“标记跟踪”(labeled trace)“ended”,就能直接显示4个变量的值。其实不用if语句也行,可省去开放标记跟踪这一步,但是用标签可以对变量进行分组显示,即不同变量组采用不同的标签,运行ODB时只开放需要查看的变量组的标记跟踪,输出信息更简洁、清晰。输出效果如图2。

4.3 op_sim_message函数

推荐用op_sim_message函数输出信息,这样不必运行ODB,不受FIN/FOUT宏的限制。用sprintf和op_sim_message函数可以灵活地输出任意变量,更便于设计阶段的调试。

比如要观察某个节点试发了多少包、有多少包成功,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1)定义全局变量整型数组nodetx_pk[21]存储各节点提交包数,在接收处理进程cct_rx中定义状态变量(state variable)pk_fmnode[21]数组记录来自各节点的包数。

(2)在进程cct_rx的初始状态中设置所有节点的user id属性,以便将user id作为访问数组nodetx_pk和pk_fmnode的下标,以区分20个发送节点。开放进程cct_rx的“开始仿真”中断(begsim intrpt设置为enabled),因为要在其他节点发送包之前设置其user id属性,需要一个比“包到达”中断更早的中断来调用cct_rx的初始化代码。

(3)在进程cct_rx的接收包处理函数中更新成功接收的包数pk_fmnode[user id],在统计处理函数中输出数组nodetx_pk和pk_fmnode。

(4)在发送处理进程aloha_tx的初始状态退出执行代码(exit execs)中添加读取节点user ID属性的代码。因为每次发包时需要更新发包数(访问数组nodetx_pk[user id]),可定义一个状态变量my_userid存储本节点的user id。

在进程cct_rx的初始状态中设置所有节点的user id属性的代码如下:

接收包处理函数proc_pkt中“提取包”语句之后添加以下代码:

在统计处理函数过程中报告各节点发包总计的代码如下:

发送进程初始状态退出执行代码(“exit execs”)如下:

需要说明的是,只有20个发送节点,似乎数组长度20就够了,但是在仿真前不能确知节点的次序,用扫描方式设置发送节点属性,数组长度等于固定节点的总数21,才能确保访问数组时下标不越界。

5 调试信息的后续处理

通过PROBE采集的矢量统计量,或用op_stat_scalar_write函数采集的标量统计量,均可输出到Excel进行处理、分析。

对于op_sim_message函数输出的信息,因为其格式统一,利用字处理软件,比如Microsoft Word,进行处理也很方便。首先从仿真窗口复制信息到Word文档中,用菜单“表格转换文本转换成表格”命令,转换成4列表格,使得每条消息占一行表格,如图3(a)。删除无用的列,然后利用“编辑查找/替换”命令将消息内容中的空格、英语单词、标点符号转换分段符,再利用“表格拆分单元格”命令将数值和文字分离,结果如图3(b)所示。最后将表格复制到Excel中,或就在Word中利用公式计算。可将计算结果与第一条仿真输出消息中的总计结果相印证。

6 代码逻辑检查

ODB的trace、event命令可以显示模型运行中的事件及其时序,但是正如前文所说,ODB输出信息庞杂、不易保存,要借以检查代码的逻辑正确性,很不方便。在此,建议利用op_sim_message函数指示程序的流程。比如在某个自定义函数的第一句可执行语句之后、if等分支语句的每一个分支加上op_sim_message,输出标识性文字、符号等。运行仿真时,仿真窗口即时显示出这些标识,指示正在调用某函数,或进入了哪一个分支,程序流程一目了然。再结合上文建议的变量监控方法,追踪关键变量在某阶段的取值,代码的逻辑正确性检查变得轻松自如。

7 结语

调试是利用Modeler软件进行仿真研究的重要步骤。Modeler自带的调试工具ODB使用比较复杂。通过Modeler产品文档教程篇的一个实例,介绍了利用内建统计量和ODB进行调试的常规方法,包括跟踪模块行为、查看总线冲突详情、监控变量,以及分析ODB输出信息的方法。灵活利用各类断点和标签跟踪,可以精简输出,方便查看,更方便、灵活的方法是利用op_sim_message函数输出自定义信息通过同样的实例,详细说明了采用这种方法报告总线冲突、监控变量、检查代码逻辑的具体步骤,提供了关键代码和解释。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的输出信息保存在仿真窗口中,完整、简练,格式统一,便于利用字处理软件进行后续处理。

参考文献

[1]OPNET公司.Modeler10.5A联机文档[CP/DK].第10版,美国贝塞斯达:OPNET公司,2004.

[2]孙屹.OPNET通信仿真开发手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电子电路的调试技巧 第5篇

多年来,我们教研室所有任课教师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始终遵循 “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教改革思路,为提高电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依托校内课题的研究,勇于尝试着各种教学方法, 切实体会到在电类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引入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后教学效果有目共睹,非常明显。

我们选用通过对制作调试,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的“理实一体化法”教学模式,选用贴近人们生活的典型实用的电路(“光控电子鸟”)制作操作项目以及引入EWB电路仿真测试解读相关理论知识等形式,给学生渗透多谐振荡器的相关理论知识,教学顺序颠倒为:让学生先“做”后“懂”先做后学,先感性后理性,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大大激发学生兴趣及其主观动手意识,积累了不少好的教学体验。

第一,在该教学过程中,目的是要介绍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施密特触发器以及 555定时器及其应用。由于考虑到中专学生文化科基础差的特点,我们将本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成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三个教学项目,又考虑到中职学生好奇心强喜动手等特点,我们特别选取了“光控电子鸟”电路的制作和调试来代替“门铃电路的安装与测试”作为一个技能训练项目。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这个教学思路体现得非常好,学生很感兴趣,都积极动手,完成了课堂先“做”后“懂”目标。“光控电子鸟”电路的制作集声光于一体,趣味性强,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成功率高,学生产生了很强的制作欲望,并能在制作过程当中听从老师的指挥,主动动手调试,学生之间也会热烈地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第二,课堂上采用“项目教学法”,把“光控电子鸟”电路制作与调试看成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一个项目,这种方式改变学生以往旧式的教学方法。这些学生都说“一看书,就头疼”,现在学生在课堂上面不用看书,只虚动手,完成整个项目,在课堂上惊喜地发现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当中遇到了不懂的问题,还会自觉查书然后把书上的东西都学到了,而且印象更深刻,更容易上手。其实这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三,根据学生实际及“光控电子鸟”电路教学任务,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把该项目的实施过程精心设计成五个任务,每位同学必须独立完成项目。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又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小组负责一个任务的组织协调工作。这种实验室的课堂方式也取得了很阿好的效果。学生清楚课堂的目标和每组成员间协调配合的重要性,整个课堂都显得有条不紊,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很快完成任务,而且为了每组的荣耀,每位同学都认真地思考、动手、讨论。

第四,课堂上采用先教会优秀的学生,再让优秀的学生辅导差的学生的方式,老师上课感觉没那么累,在实验室上课,老师要控制的东西有那么多的情况下,这种方式让老师能更好地控制课堂,而且同龄人教同龄人,学生能容易接受,还方便在讨论中进步。

浅析指导电子装备与调试的实用措施 第6篇

【关键词】电子装备;调试;措施

一、电子装备的质量要求

怎样才是好的电子装备呢?答案肯定是必须满足可靠性要求的电子装备才称得上是好的电子装备。而电子装备可靠性的指标要求中最重要的工艺就是对电子装备进行调试,它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

通常,在生产过程中,电子装备的功能组件的装备结束之后便开始对装备进行调试,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机和整机的调试、环境试验、功能组件环境应力筛选等等内容。由此可以看出,对电子装备的调试主要是为了给电子装备潜在的缺陷寻求解决办法,以促进装备不断地接近最初预计的装备可靠性。

二、指导电子装备与调试的措施

电子装备成品后,必须通过调试,只有达到了相关规定的技术要求以后,装配工作才算完成。因此,在电子装备的生产过程当中,调试作为关键环节,不容得马虎。那么怎样对电子装备进行调试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指导电子装备的调试:

(一)调试,顾名思义调整、测试。因此电子仪器的调试内容主要分为调整以及测试两个内容。调整主要针对电子装备的整机内例如相应器件、电气指标等等相关的调谐系统以及机械转动部分;而测试则是指的是在调整仪器的过程中,分别使用测试仪对电子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测试。通过调整、测试以保证其系统已经能够达到电子产品的设计之初所预定的性能以及功能要求。

(二)选用正确的电子产品调试仪器是重中之重。工作人员应该在保证产品调试以性能测试指标的范围之内,尽量选择结构简单、选用要求低尤其通用性强的仪器,但是测量仪器的工作误差必须小鱼被测产品参数要求的0.1。这样的仪器不仅操作简单,测试效率也高,同时还能够大量节省生产成本。

(三)对常规的电子产品进行调试时应该同时配置几种设备。电子产品的调试并不只是简单地测试功能以及产品性能是否完善,同时还有许多方面要注意。因此,笔者认为,常规的电子产品在进行调试时应该同时配置四种设备:电压测量仪、信号分析仪、频率测量仪、示波器。电压测量仪是使用电压表对电子产品进行电压测量,以保证电子装备的电压合适电子产品的正常运行要求;信号分析仪主要是用以测量电子产品的信号失真度以及信号频谱的特性;频率测量仪主要是用于测量电子产品的网络频率;示波器主要是测量被测电子仪器的信号的电平参数以及时间参数。这四种设备对于产品的调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对于特殊的电子产品应该使用专门的调试仪器。专用的调试仪器通常是专为少数特殊的电子产品的调试设计的,功能单一,通常只能够检测电子产品的某几项参数值而已。因此,其调试范围较小。而通用性的调试仪器只适用于一般的电子产品的调试,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电子产品,通用性的调试仪器是不能够满足特殊的电子仪器的调试参考值的。因此,对于特点的电子产品的调试,应以专用或是自制的调试设备为主要调试仪器。

三、电子产品调试的内容及程序

通常,电子装备越复杂,产品的调试过程就越复杂。因此,只有通过系统的调试程序,逐步对电子产品进行检查,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一)工作人员应该按照电子产品所规定的调试程序使用正确的调试仪器逐步进行调试工作。不可贪图利益走捷径,使得电子产品质量存在极大隐患。

(二)对于调试工作人员,企业应该要保证其拥有强硬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只有认真负责的专业人员才能够调试出合格的电子产品。工作人员在调试过程中如遇到产品故障,不可仅凭经验之谈,而应运用电路以及元器件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解决故障。同时,工作人员在对电子产品进行调试工作结束后,应该对调试数据进行相应分析处理并编写调试工作的报告。

(三)电子产品应该在通电前、通电时两个时间段分别得到检查与测试。在首次测试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在通电前就对照电子产品的原理图对整机的插件以及各个仪器的连接和工作状进进行检查,确保是否正常进行工作,从而有效地减少在二次调试中产品内部零件的损坏,提高调试的精确度。在通电时,工作人员则应从产品外观检测是否漏电、冒烟、有无异常气味的现象,同时用手触摸电源变压器有没有过热的迹象。一旦发现则应马上断开电源检查故障。电子产品最重要的就是电源的质量问題,因此工作人员必须在产品的调试过程中充分保障电源的安全性。

四、结束语

电子产品是经过设计、机械装备、仪器调试等等一系列过程成型的产品。电子装备越复杂,质量的保证越困难。而调试是对电子装配技术也是对产品设计工作的总体检查,也是保证电子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装配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调试的通过率,而调试也是唯一决定产品质量的环节。因为在调试的过程当中,很多装备技术上的缺陷以及错误都会被暴露,甚至是在起初的产品设计上所隐含的问题也会暴露出来。因此可以说,调试工作可以发现电子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缺点,使得电子产品能够及时得到改进和完善。但是,工作人员在调试过程中也应注意,电子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调试都应该按照产品的工艺所要求的顺序方法进行,若遇到调试问题,应该立即向技术人员反映,不能够单凭自己的经验而否决掉工艺要求。只有全面地对产品的可用性、安全性都进行了检查,才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为企业带来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冯蕾琳.浅谈电子产品的调试工艺[J].电子世界,2012 (04):22.

电子电路的调试技巧 第7篇

关键词:成型设计,接口设计,安装调试

电子电路的成型设计,是产品走向市场十分关键的一步。当年, 三星手机正是凭借其美观实用的外形设计赢得了大量的客户群,为它迅速攻占手机市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电路成型设计

电路成型设计就是要把电路做成什么样子。电路成型设计依据的是产品的需求,一般来说是产品的外形需求,当然要考虑到产品的可靠性,制作的可行性,安装调试维修的便利,还有价格等等诸多方面。本电路设计成为功能控制板和显示板这两部分,板上的元件都选用贴片元件,板间用通孔排针(座)相连。这样设计,显示板还可以用来连接其他种类的功能控制板(如单片机控制),以实现更多的功能。

1.1 LED显示板设计

既然是实用教学数字电路时钟,即在教室或家庭房间里使用, 一般要求在10米开外能够清晰的看清显示数字。这里,兼顾了美观和实用以及电路设计制作的可行性,设计每个显示数字的高度为8厘米,宽度为6厘米,形成整机面板(PCB)的高度为11厘米, 宽度为24厘米。而面板及背板配以6mm的茶色亚克力板,用装饰螺杆螺帽组装成整机外壳,既美观大方又是的显示字看上去比较柔和。

根据所定显示字的尺寸和电路功能,整个显示电路设计成为四位共阴动态扫描显示电路。而每个笔段时间成用四个5050贴片LED一字排列而成。5050贴片LED的内部有3个超高亮LED。 这里的LED工作压降为3.2V-3.6V,工作电流为5m A-20m A,若以每个LED电流为10m A计算,每个字的笔段全亮电流可以达到960m A,这里选用了标称电流为1500m A的贴片三极管8050和8550来驱动LED,如图1所示。图中,选取电阻R的不同阻值, LED中的电流就不同,发光亮度也不同。

1.2电路接口设计

本电路设计成为功能板和显示板两部分,这两块板之间的接口,以及功能板上的电源接口的设计就要考虑周到。

两块板之间的接口,功能上分段码接口和位码接口,这里把段码和冒号驱动合在一起一字排开,把位码接口和电源、地线接口合在一起一字排开,形成两个直排8位接口。虽然功能板和显示板都设计成贴片元件为主,这里段码接口和位码接口还是设计成为100mil间距的通孔排针(座)SIP8,两组排针(座)的摆放位置也尽量排在班子的边缘,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既可以保证控制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又可以用排针(座)来固定功能板。

本电路的功能板上,板子的正面和反面各有一组段码接口和位码接口,这样就可以在用固定排针(座)连接一块显示板的同事,用杜邦线连接功能板和另一块显示板,可以实现“一拖二”, 做成双面显示时钟。

本电路在电源设计上也有新颖之处,采用贴片USB-MINI座作为电源接口,这就可以用现在随处都可以找到的USB-MINI线连接手机充电器的转换头对电路供电。

本电路还合理的安排了外接按钮接口和遥控接口的位置,便于整机安装调试和维护。

2电路安装调试

经实际安装测试,本电路设计得很可靠,只要元器件摆放位置正确,焊接时无虚焊、漏焊、短路现象,无需调试,电路制作都能够成功。但学生制作往往是新手,贴片元件的焊接不过关, 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了问题学生一时不一定能够排除。

常见故障现象一:通电只有一个数码管显示“0”。问题出在秒产生电路,往往是晶振不振荡,可能是晶振焊接有问题,或振荡、 分频芯片摆错、摆反或焊接有问题,也有可能是芯片在焊接时被过烫损坏。

常见故障现象二:通电只有四个数码管显示“0”,冒号正常跳动,校时校分正常,但不能正常时分计数(钟不走)。问题出在秒计数电路上。查时什么原因秒计数电路不工作,或分信号传输是否有问题。

常见故障现象三:每个数码管上都在相同的位置上少一笔。 是对应的那笔的信号传输出问题,或对应的驱动三极管出问题了。

常见故障现象四:无法校时或无法校分。这是相应的二极管或门电路出问题了,查一下是否有元器件漏焊、虚焊, 是否有二 极管接反,是否有二极管杯烫坏。

3结束语

论舞台音响的调试技巧与效果分析 第8篇

一、舞台音响效果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舞台艺术要求的增高, 如何使人们感受到更加具有价值, 且更加完美的演出, 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完善。其中舞台音响效果在整个舞台演出中, 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是根据舞台表演内容, 利用人、乐器及其他设备, 以推动内容进度, 增强观众感受, 展现内容背景等, 使舞台表演更加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的声音效果。舞台音响效果不仅需要保持声音的真实性, 还需要其具有专业性和操作性。如在进行话剧或舞台剧表演时, 即使在没有灯光、台词、道具等因素的刻画下, 仅通过声音和音响效果, 也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剧情的推动、人物的心理以及故事环境的变化等。传统的音响设备主要起到放大器的作用, 如今随着人们对音响设备的研究和运用, 能够通过调试音响系统, 起到营造舞台氛围的作用。

良好的运用舞台音响效果, 还能够有效帮助表演者完成一些自身难以完成的声音, 如有些剧情或歌曲, 需要用到比较特殊的声音, 此时可以通过音响系统制作出该声音。另外如果演唱者无法唱到原作品的音高, 为了不使舞台效果受到影响, 则可以通过软件修饰、提高音高。舞台音响效果还能够起到营造剧情氛围的作用, 即通过对音响系统的操作, 增强声音的动态范围, 让观众明显感觉到声音的强弱变化, 如剧情气氛较低落时, 可以将音量调低, 并使声音更加暗沉, 如果剧情气氛较活跃, 可以将音量调高, 并使声音更加明亮。对音响系统的完美控制, 可以实现对舞台音响效果的再创造, 即音响师根据表演内容, 掌握所需要的背景资料, 结合不同音响效果的特点, 使舞台演出更加丰满。技术较高且经验丰富的音响师, 能够根据不同演员的声音条件, 结合调音设备, 使最终音响所传达的声音效果更加完美。

二、舞台音响的调试技巧及效果

(一) 音响设备的选择

音响设备是实现和扩大舞台演出魅力的基础, 配置专业的音响设备能够使人们更加感受到演出的效果。一套完整的舞台音响系统包括拾音设备、无源话分、数字调音台、音源设备、功率放大器、音箱、线组等。音响设备、音响的调试、音箱的摆放位置等, 都能够使观众感受到不同的声音效果, 因此为了保障舞台呈现的效果达到最佳, 音响师要注重选择配置足够专业的音响设备, 另外音响师还需要具备较高的音响调试技巧, 能根据舞台的实际环境对音响呈现的效果做出预判和调整, 从而使观众感受到的声音具有真实性和震撼性。好的音响设备能够更加真实的将演出者的情感传达出去, 提高舞台演出的魅力。

(二) 麦克风的选择和应用

麦克风的主要作用是接收人声、乐器声及其他外界声音, 并将声音转化为电能, 通过各种音响设备进行传递和扩大, 从而使观众能够清楚听到表演者的声音。一般在舞台演出中, 电容麦克风的运用最为广泛, 只要对其进行音质补偿, 就能够达到需要的效果。一般麦克风主要包括手持无线麦克风、耳麦、有线麦克风等, 如主持人、演唱者一般采用手持无线麦克风, 为了避免麦克风出现喷麦或受到风力的影响, 需要在接受声音的位置戴上防风罩。另外, 对于激烈、震动性比较大的音乐, 要防止演唱者距离音箱过近, 距离过近会使音箱产生强烈的回授, 而使演出效果受到严重影响。而小品、话剧演员则主要利用胸麦或耳麦, 便于表演者的发挥。

(三) 调音台均衡器的控制

除了要保证舞台声音的真实性外, 还需要根据舞台的实际要求, 利用调音台均衡器对舞台声音进行优化和修饰, 以保障舞台效果达到最佳。如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时, 为了保证声音足够真挚和丰满, 需要利用均衡器对声音进行修饰, 从而保证观众能够感受到歌曲的魅力。一般调音台均衡器主要分为四个频段, 如6千赫兹到16千赫兹频段, 能够调节音色的表现力和解析力;600赫兹到6000赫兹频段, 能够使声音更加明亮和清澈;200赫兹到600赫兹, 能够调节音色的结实度和力度;20赫兹到200赫兹, 能够调节音色的浑厚度和丰满度, 从而使声音达到演出需要的效果。

四个不同频段的调节, 能够达到观众及演出者所需要的音响效果。如高频段频率的高低, 能够直接影响声音的表达效果, 如果频率过高, 则会使声音变得非常尖锐, 让人听起来不舒服, 如果将频率调低, 则可以使声音更加有韵味。同时如果中频段的频率过高, 也会对声音造成不良影响, 即声音呆板, 而频率调低, 则可以使声音具有朦胧感。低频段的频率如果太高, 会使声音缺乏活力。因此音响师要注重加强对调音台的控制, 利用对不同频段的调节, 使声音更加具有美感, 另外音响师还要注重积累不同频段所取得音响效果的经验, 从而能够有效加强对该音响系统的控制。

舞台演出中, 包括很多种声音, 如说话声、歌声、乐器声及其他效果声音, 这些声音都是由基音和泛音构成。泛音主要分为低频、中频和高频三种, 低频泛音的表现较为浑厚, 中频泛音的表现则较为和谐, 而高频泛音的表现则较为清透。如钢琴就具有十多个泛音, 最低音频为27.5赫兹, 最高音频为4186赫兹。

(四) 噪音的处理与调试

舞台音响系统调试不好导致出现噪声, 或其他区别于演出本身的声音, 都能够极大影响舞台效果和观众的感受。严重的噪声甚至还会直接造成演出的终止, 因此音响师要注重对噪音进行处理。常见的噪声, 主要是由于某些电容件损坏或老化而造成, 此外外部插件的损坏, 接口接触不良等也会造成很大的噪声。因此平时音响师需要注重对音响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 特别是在演出开始之前, 要针对音响设备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理, 避免使演出受到噪声的影响。然而有些噪声根本不能消除, 此时音响师需要利用各种方式, 使噪声所产生的影响降到最小, 同时音响师要注重选择噪声小的设备。舞台音响是由很多设备和系统构成, 其中舞台灯光系统的可控硅会产生高次谐波, 使音响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音响师要注意将灯光系统和音响系统分开, 最好采用不同的供电线路, 尽量减小可控硅对音响系统的影响。

(五) 音响美学原则

人们在观看一场演出时, 除了要有视觉上的感受外, 还需要有听觉的感受, 特别是一些歌唱类节目, 对歌声和乐器声音的要求达到了近乎苛责的地步, 因此要注重音响调试, 使观众感受到有效呈现舞台魅力的声音。舞台音响所展现的声音不仅仅是单纯的人声、乐声等, 而是将不同的声音综合起来, 即舞台音响需要保证乐声、人声的平衡性和协调性, 并且需要做到主次层次的分明。架子鼓、钢琴、吉他等不同乐器所展现的音色和频率也各不相同, 为了能够完善的融合所有的声音, 需要根据表演内容、表演风格等, 控制乐器的音响频率, 对音响系统进行调试。音响师必须要对所有音响设备的性能和功能有全面的了解, 并能够结合不同的使用环境对音响设备进行调整, 从而展现出最美的音响效果。音响师在音响美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一定要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巧, 能够将声音的细节充分发挥出来, 从而让观众在观看完演出后, 能够对声音效果满意, 最好起到流连忘返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人们对舞台演出效果及声音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何通过音响调试使舞台演出达到完美成为音响师关注的问题。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音响师首先要注重音响设备的选择, 并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结合音响效果美学原则, 使舞台音响效果达到最佳。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提升和娱乐、文化、艺术等事业的发展, 人们对表演及舞台呈现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 音响作为呈现舞台声音效果的重要设备及系统, 其调试技巧及呈现效果对整个舞台演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要注重舞台音响的调试技巧及呈现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舞台音响效果的作用, 并针对舞台音响的调试技巧及呈现效果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以期保证舞台效果不会受到影响, 保证演出的顺畅性, 且使表演更加打动观众。

关键词:舞台音响,调试技巧,声音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峰.浅谈舞台音响的调试与效果[J].通俗歌曲, 2015, 09:241

[2]潘能微.舞台音响的调试与效果[J].电子制作, 2014, 02:101

[3]冯伟.略论舞台音响的调试与效果[J].丝绸之路, 2011, 16:96-97

[4]李秀玉.浅谈如何调试出更好的舞台音响效果[J].现代交际, 2010, 11:89.

[5]邓向荣.浅谈舞台如何更好地调试音响效果[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32:182.

[6]罗保民.演出舞台音响系统现场调试技术探讨[J].音乐大观, 2013, 12:242

低压集抄施工调试技巧 第9篇

(1) 在农村村庄中, 一条主街道安装1台集中器, 若主街道过长, 可适当增加集中器数量, 每台集中器抄25只以上电能表为准。

(2) 安装零散的三相电能表通过通信电缆接入到就近的集中器箱中, 个别距离集中器箱较远的三相电能表可更换为带远程模块的三相电能表。

(3) 每台集中器有3路相互独立的抄表485端口, 最多可接入192只电能表。为提高集中器的抄表效率, 提高调试正确率, 电能表不足64只时, 统一集中接入485抄表1端口。

(4) 城、农网中居民楼房, 一栋楼安装1台集中器, 集中器与各计量箱之间采用普通的通信电缆 (2×0.5mm2或2×0.75 mm2通信线, 带屏蔽网) 。

(5) 城网中零散户及农网中的村庄, 集中器与各计量箱之间采用带钢芯自承式通信电缆 (2×0.75 mm2通信线, 带屏蔽网) 。

(6) 各计量箱之间所接通信线中间不得存在接头。通信线屏蔽层必须单端可靠接地。

2 安装施工技巧

(1) 箱体安装:安装稳固无松动, 可靠防雷;接地良好可靠;进出线完整可靠。终端安装:安装牢固, 插槽完好;具备可靠的接地措施;工作电源来源可靠, 经断路器引入, 接线可靠。开关安装:开关电缆接线正确。

(2) 通信线电缆、电源线电缆敷设:敷设平整, 转角处满足转弯半径要求;不承受拉力, 不凌空飞线, 不摊放地面;终端、电能表之间按设计要求接线;由电能表引出的485电缆屏蔽层与大地可靠连接, 所有通信线均加装端子后再接入485通信端口。沿楼房墙壁布置电缆时要整齐, 电缆穿PVC管作安全保护, 电缆下线进PVC管时加弯头, 防止雨水进入管内。

(3) 无特殊情况, 不得将集中器安装在多表位计量箱中原预留的电能表位置。安装单独的专用集中器箱, 集中器箱安装在信号较好的地方, 集中器的电源必须经熔断器或微型断路器从表箱的进线侧取单相电, 不得从电能表进线或出线取电。电缆应为2.5 mm2及以上铜芯导线。为便于以后的维护检查, 电缆两端头做好标志, 并预留部分电缆 (1 m为宜) 在箱内备用。

(4) 现场施工要确保接线正确。施工完毕后, 将集中器所抄读电能表的相关参数用低压集抄专用工单抄写正确并及时上报。

(5) 新建住宅小区内管道敷设电缆时, 敷设两根通信线, 一主一备, 备用通信线放于表箱内备用, 线缆出口处要用防火泥堵塞出口, 以防止小动物钻入。

3 集中器调试技巧

施工连接完毕后, 要对集中器进行调试, 确保集中器抄表正确:集中器登陆主站正确, GPRS信号正常, 集中器各指示灯正确。接入集中器的所有电能表采集成功, 使用设置软件读取集中器中的当前电能量, 并导出设置的电能表参数至电脑中。现场已停电的电能表临时上电, 待集中器抄表调试完成后再行停电, 确保现场集中器与所有电能表通信正确。

4 终端建档及维护技巧

(1) 集中器现场安装调试完成后, 在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和需求侧监测中心主站系统中及时、准确地健全运行台账。①新安装的集中器通过召测集中器内已设置好的抄表参数自动建立采集关系。注意此种建档方式只适用于新安装的集中器, 即系统中原先没有该集中器的运行档案。②新安装的集中器也可以手工建立采集关系。注意手工建立采集关系时, 务必要与现场一致。③系统中已有运行档案的集中器, 采集关系发生变化时, 需要手工建立采集关系。注意务必要与现场一致。④建立采集关系时, 务必确保安装电能表的工作单已经完成并归档。

(2) 采集任务下发。①需求侧主站中建立运行档案的集中器, 及时下达定时采集任务。“维护终端任务”时, 采集器中所有电能表的采集任务号均应设置为“1”, 采集方案设置为“国电2009低压采集方案”, 并将任务下发成功。②采集关系发生变化时, 及时重新调试并下发定时采集任务。

直流电压变换电路的分析与调试 第10篇

一、直流斩波的概念

直流斩波就是利用电子开关的通断使直流电时通时断, 通过改变电路通断的时间比例, 来可以改变其直流平均电压的大小, 如图1所示。将直流电压部分导通, 来实现有效值变化。由于这种控制方式好像是将直流电压波形斩去一些, 所以称为“斩波”。图 (1b) 导通时间为一个周期T的

1/2, 所示平均电压 (U为直流电压) 。

UUav21=图 (1c) 导通时间为一个周期T的1/4, 所以。

Uav=直U1流斩波波形的特点是方波脉冲的幅值相同, 而其宽度不同。取其有效值作为输出电压。

图1直流斩波电压波形及平均值 (Uav)

直流斩波输出电压变化规律:

0<α<1/2时为降压电路, 1/2<α<1时为升压电路。

二、直流斩波升压电路

(1) 图 (2a) 为直流斩波升压电路。

图中U为直流电源, 电压为U, L为储能电感, VT为开关管 (此处为双极晶体管, 也可以改用场效应管或IGBT管) , C为储能电解电容, VD为隔离二极管, 为负载。

(2) 由图可见, 直流电源通过L和VD向电容C充电, 直至电容电压升至U, 充电过程才结束。电容及负载上的电压极性为上正、下负。

(3) 当开关管VT导通时, 电流流过电感L, 使电感储存磁能。 (这时虽然VT管两端电压很小, 但因二极管VD的隔离作用, 电容不会对它放电) 。

(4) 当开关管VT突然截止 (关断) 时, 已储能的电感L, 将通过二极管VD对电容C充电 (电感释放能量) , 使电容电压在原来的基础 (=U) 上, 继续升高。由于开关管的触发脉冲电压频率较高, 因此电容C上将维持高于U的电压。整定触发脉冲波形的占空比, 即可调节电容电压 (亦为输出负载电压) 的大小。

三、直流斩波升、降压电路

对照图2b) 与图2a) , 不难发现:图中VT管与电感L的位置互换了, 而且二极管VD的极性也相反了。由图可见, 在初始情况下, 开关管VT不导通时, 电容C上是没有电压的。

(1) 当VT管导通后, 就有直流电流i通过电感L, 使电感储存磁能。此时, 由于二极管VD的阻断作用, 此时直流电源对电容C不构成通路。

(2) 当VT管截止时, 由于电感L的续流作用, 将有通过二极管VD向电容C充电。由图不难看出, 此时电容电压的极性已与电源电压相反。此时电容上的电压的大小, 将由开关管VT的触发脉冲的占空比来决定, 增加电感L的通电时间, 就会在电容上产生较高的电压, 此电压可以高于电源电压U, 也可以低于电源电压, 从而构成升、降电路。

4. 由DC-DC集成电压变换模块构成的电压变换电路

由于通常DC-DC变换电路所需元件较多, 电路较复杂, 因此, 在DC-DC变换电路中常使用专用的集成电路。专用集成DC-DC电压变换电路模块有多种, 如DC-DC变换器MC34063A就是其中常用的一种。

图3为MC34063A的内部结构组成示意图

MC34063A共有8个引脚, 内有开关管及激励管, 有带温度补偿的1.25V基准电压源, 有比较器和能限制电流及控制周期的振荡器。其主要参数为:最大电源电压40V, 比较器输入电压范围为-0.3~40V, 驱动管集电极电流为100mA, 开关电流为1.5A。

5. MC34063A的应用

(1) 升压式DC-DC变换器

图4所示是由MC34063A组成的升压式DC-DC变换电路。

图中电路的输入电压为+12V, 输出电压+24V, 输出电流可达80mA。图中, L1是储能电压, VD1是续流二极管, L1和VD1与VT1组成并联型升压它激式开关电源电路。升压变换原理如前所述:若开关管VT1饱和导通, 则电流线性增大, 电流方向如图中实线所示, 此时VD1截止, 储存磁场能量;若管截止, 则由于中的电流不能突变, 此时导通, 电流方向如图中虚线所示, L1释放磁场能量, C1被充电, 产生+24V直流电压。于是电路完成了12V和24V的变换。

图中C2是振荡定时电容。R4电阻为过流检测电阻, 过流检测信号从 (7) 脚输入, 通过控制芯片内部的振荡器, 可达到限制电流的目的。输出电压经RP和R2分压后, 反馈到 (5) 脚内部比较器的反相端, (参见图3) , 以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性。本电路的效率可达89.2%。如果需要, 本电路在加入扩流管后, 输出电流可达1.5A以上。

(2) 电压极性反转式DC-DC变换器

图22-5所示是由MC34063A组成的电压极性反转式DC-DC变换电路。

图中电路的输入电压为4.5~6V, 输出电压为-12V, 输出电流可达100mA。图中L1和VD1及组成并联型反转它激式开关电源电路。反转变换原理如前所述:若开关管饱和导通, 则电流线性增大, 电流方向如图中实线所示, 储存磁场能量, 此时截止:若管截止, 则由于L1中的电流不能突变, 此时VD1导通, 电流方向如图中虚线所示, L1释放磁场能, C1被充电, 产生-12V直流电压输出。于是, 电路完成了电压极性的反转变换。

此电路外接扩流管可将输出电流增加到1.5A。电路效率为64.5%。

通过介绍直流变压的原理, 和通过直流变压电路的分析。让我们对直流电压的转换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为分析电子产品工作原理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施良驹《集成电路应用集锦》电子工业出版社, 1988, 6

[2]何希才, 白广存《最新集成电路应用300例》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5

电子电路的调试技巧 第11篇

关键词:C语言;程序调试;常用技巧;常见错误

中图分类号:TP3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8-0032-01

当我们完成了C语言程序的源程序的编写之后,我们要使用C语言的编译器将其翻译成计算机能够执行的二进制代码形式的目标程序,再通过连接,最终形成可执行程序。但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类问题。比如编译未通过,连接未通过,或是生成了可执行程序,但并非我们的预期目标。

所谓程序调试,是指对程序的查错和排错。调试程序一般应经过人工检查,即静态检查;上机调试,即动态检查;运行程序,试验数据及检查和分析错误原因等几个步骤。

程序调试是一项细致深入的工作,需要下功夫、动脑子、善于累积经验。在程序调试过程中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水平、经验和科学态度。上机调试程序的目的决不是为了“验证程序的正确性”,而是“掌握调试方法和技术”。

一、调试过程中的一些常用技巧

1.先简后繁。先用一组简单的数据对程序进行测试,检验各函数是否有出错现象,然后用复杂数据对程序进行调试,直到确定程序对正常数据没有错误为止。

2.由大到小。出现错误时,要逐步缩小可能出现错误的范围,从整个程序到指定函数,再到指定区域,再到指定行。在对程序缩小范围或对编译没通过的程序缩小错误范围时可以用发“/* */”来进行调试,确定正常范围,缩小错误范围。

3.单步调试。编辑完C语言源程序并保存后,右按F8键进行主函数程序单步执行,如果源程序无语法错误,则每按一次F8键执行一句主函数程序,同时可用Ctrl+F7组合键设置所要跟踪的变量,以查看程序的执行进程,从而更容易查出程序的错误。但是,F8键只能单步执行主函数程序,它将调用非主函数视为一条语句执行,并不能转到被调函数的内部进行语句单步运行,所以在有些程序出错时,不能精确查出出错位置。因此,当主函数调用其它函数时,应当使用F7键,它能在F8键功能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深入到被调用函数内部,从而真正做到程序单步执行,即每按一次F7键,仅执行一条语句,遇到函数调用就转到被调用函数内部执行语句。当使用F8或F7进行单步调试时,应当用Ctrl+F7进行变量跟踪。

4.设置断点。断点就是程序运行中可能会中断的地方,方便开发者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查看程序当前的运行状态,比如变量的值、函数的返回值等等。F9用于在当前光标所在前行下断点,如果当前行已经有断点,则取消断点。有的地方不能下断点,比如空行、基本类型定义语句(未初始化)等等非执行语句。

二、常见错误分析

在实际的C语言编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其中可能有算法错误,有因为对C语言中的某些语法知识理解的不正确而产生的错误,还有因为疏怱大意而产生的程序的录入错误等等。这些错误中,算法错误必须经过后期的试运行和调试才能解决,而其他错误是可以经过训练能够避免的。

(一)由于语法知识理解不正确而导致的错误

这类错误有时并不能被马上发现,因为有些情况下错误会被编译器识别并报错,而有些却不能被编译器识别,但运行结果却和预计的情况不一致。以下是在这方面常见的一些出错的情况。

1.转义字符的用法不当。决不能用的字符是由单个字符组成,而转义字符却是很特殊的一类字符,它是以一个键盘符号反斜杠“\”开始后跟上单个字符或是若干个字符组成的,通常用来表示键盘上的控制代码或特殊符号,例如回车换行符、响铃符号等。程序设计过程中有时不能正确地区分转义字符和普通字符。

2.有符号型转换成无符号型。在数据类型中,有时候会遇到将有符号的数据转换成无符号的数据。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明白数据在计算机中是如何存储的。数据在机器中的存储是以二进制补码形式存储,正数的符号“+”用二进制0表示,而负数的符号“-”用1来表示,正数的原码补码相同,但是负数的补码是其原码的二进制位取反加1。这样来回转换很麻烦,也容易搞错。

3.“%”的连续使用。在C语言中“%”作为格式描述字符用在输入输出语句中,当我们需要将多个 “%”一起作用时则应特别注意。

4.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如果程序设计者搞不清楚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没有真正理解两者的含义,所以也容易犯错误。这两个语句都可以用在循环语句中,但两者的作用不同。break语句主要的作用是用来跳出该循环,提前结束循环,接着执行循环语句下面的语句;而continue语句主要作用是结束本次循环,即跳过循环体中下面尚未执行的语句,接着进行下一次是否执行循环的判定。

5.函数参数值传递。在函数参数传递的过程中,很多设计者很容易搞错实参在什么时候值不变,什么时候传值后改变。

6.带参宏定义的展开。C语言中带参的宏定义虽然看上去很简单,如果没有真正理解宏定义的话,在宏展开的时候很容易搞错。宏定义是通过#define开头的编译预处理命令来实现,在调用宏的时候要进行展开,并且再用实参去代换形参。

(二)录入过程中常见的错误

在源程序编辑过程中由于疏怱大意而产生的录入错误在所有的错误中不在少数,甚至占更大的比例,常见的错误有误把“=”作为“等于”比较符;使用自加(++)和自减(--)运算符时出错;混淆字符和字符串的表示形式;语句后面漏分号;输入输出的数据的类型与所用格式说明符不一致;忘记定义变量;未注意int型数据的数值范围;输入时数据的组织与要求不符;在不该加分号的地方加了分号;输入变量时忘记使用地址符;括弧不配对;switch语句的各分支中漏写break语句;引用数组元素时误用了圆括弧;对应该有花括弧的复合语句,忘记加花括弧;在用标识符时,忘記了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的区别;在定义数组时,将定义的“元素个数”误认为是“可使用的最大下标值”;误以为数组名代表数组中全部元素;对二维或多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的方法不对;混淆字符数组与字符指针的区别;用指针变量之前没有赋值;不同类型的指针混用;所调用函数在调用语句之后才定义,而又在调用前未加说明;将函数的形参和函数中的局部变量一起定义;函数的实参和形参类型不一致;没有注意函数参数的求值顺序;混淆数组名与指针变量的区别;误认为形参值的改变会影响实参的值;混淆结构体类型与结构体变量的区别,对一个结构体类型赋值;使用文件时忘记打开,或打开方式与使用情况不匹配。

以上只是列举了一些初学者常出现的错误,这些错误大多是由于对C语言的语法不熟悉造成的。对C语言使用多了,熟练了,错误自然就会减少了。在深入使用C语言后,还会出现其他一些更深入、更隐蔽的错误。

参考文献:

[1]韩京洋,向志强.C语言调试技巧[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2,16.

电子电路的调试技巧 第12篇

(一) 《电子电路设计与调试》课程建设

1. 职业行动领域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

员工根据公司任务、客户要求等, 在规定的时间内, 以高效的工作方式完成产品电路的原理图设计、原理图的仿真、实验板的焊接、调试最终所有电路参数的确定, 员工独自或团队完成各项工作, 制作、调试和维护过程遵循的安全和各种技术规范, 对完成的工作进行必要的记录存档, 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定和平5S管理制度。

2. 课程的定位与开发流程。

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基于高职起点所以定位是电子产品助理设计师, 进行小型的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本课程在开始开发时就聘请企业电子产品开发的资深专家参与, 开发流程经过四个工作环节如表1所示:

(1) 头脑风暴。通过走访调研长株潭和珠三角地区的多家用人单位, 通过他们的人事部和研发部对电子线路设计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讨论, 分析的对象是工作而不是员工, 工作任务分析的成果形式是职业岗位群工作 (任务) 分析表, 职业岗位群工作 (任务) 分析表格式如表2所示。 (2) 职业行动领域分析开发。由电子电路设计与调试课程团队专家和有本专业实践经历资深的专业教师, 在职业岗位群工作 (任务) 分析表基础上, 梳理、归类和整合职业行动能力, 选择合适的载体, 凝练出典型工作任务,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与行动能力, 形成行动领域与职业行动能力域分析表, 提交行业专家评审, 其中, 职业行动能力域作为学习领域目标表述的依据, 行动领域作为学习领域任务陈述内容的依据。 (3) 研讨确认。聘请行业、企业专家研讨上一阶段的形成的专业职业行动领域和职业行动能力域分析表, 并根据专家的知识和经验, 判断学生经过三年培养在掌握这些职业行动能力后, 是否能胜任本专业所涉及的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这些职业行动领域是否能覆盖本专业岗位群的所有职责任务;完成这些典型工作是否能胜任本专业岗位群的所有工作, 然后提出合理化建议。 (4) 决策和计划。由课程专家和有本专业有实践经历的资深专业教师对每个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载体) 和完成任务所需的职业行动能力进行分析, 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加工, 即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和如何评价等问题并进行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设计 (学习领域纵向排列符合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 ;对载体进行分解, 进行学习情境方案设计。

3. 学习情境的设置。

在建设课程时, 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念, 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突破学科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束缚, 以企业的实际电子产品作为案例为教学载体, 在教学情境的设计过程中, 聘请了企业设计一线的工程师工同参与。课程共分为三个大的教学情境分别是: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调试、八人抢答器的设计与调试、点阵广告牌的设计与调试, 在这三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包含了模拟电子产品的设计、数字电子主品的设计, 最终达到模电与数电综合运用, 配合单片机控制能设计小型电子产品的目的。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性, 在每个大的学习情境后面增加了一个拓展学习项目。具体学习情境如表3所示。

课程的学习情境是按照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排序, 从简单到复杂、递进的顺序安排。学习情境内容结构如图1所示。

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 项目教学法 (宏观) 。宏观上,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头脑风暴法等, 这些教学法都是以学生为主导, 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课程所有的学习情境都是以企业中的真实案例为载体, 每个案例就是一个项目。以子学习情境4八人抢答器电路设计与调试为例说明项目教学法。教师仅仅给出项目的要求, 需要阅读哪些材料, 讲解比较难理解的内容 (如译码器件的使用) , 强调安全和注意事项, 教师不直接参与具体制作工作, 模块化八人抢答器电路的设计方案、制作时需要的器件、制作的材料、工具由学生在教师给定的范围内选用, 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角, 教师只参与指导工作。采用项目教学法后, 把过去灌输教育变为现在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会用到期他的方法, 如在开始要对要求及相关内容的讲解、给出相关的设计资料等。 (2) 六步教学法 (微观) 。具体教学时采用六步教学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是学习者, 又是学习的评估者, 同时也扮演双重角色:既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又是“企业”中“准员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拥有三重身份:客户、工作过程的管理者、产品设计的技术总监。学生的学习是以工作的形式呈现, 首先从客户 (老师) 处获得产品的设计要求, 根据客户所提的要求团队查阅相关的资料, 团队之间作出初步的分工及工作步聚, 分工后自己对自己的工作任务作出具体的计划, 将所有的计划汇总, 团队进行讨论, 这时可以请技术总监 (老师) 参与, 作出能否实施的决定。方案定下之后, 学生开始实施, 老师就转换成工作过程的管理者、协调者, 检查员工的完成情况。客户 (老师) 同时负责对项目评估测示。整个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都是以工作过程导向来开展, 学生总是以员工的形式出现, 并在产品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学习知识。随着教学的进展, 老师的角色在不断的变换, 同时在整个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始终都是主体, 教学做三者都是在工作任务 (教学情境) 中完成。在实施的工作环境中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随时随地进行有机融合, 彻底打破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界限, 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5. 评价体系。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考核, 实行学习过程考核和期末综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 其中学习过程的考核又分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而期末考核以考核知识点为主, 为教师考核。

学生的每次 (每个学习情境中) 个人能力表现评价主要由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评价、教师评价四部分构成。首先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给分, 再由小组 (组长) 给该学生在组内表现给分, 老师对该学生的表现给分, 最后还要将该学生所在的小组在班上的所有小组中的得分按比例计入到该学生的得分中。具体的评分标方式与评分标准如图2、图3所示。

(二) 课程特色

《电子电路设计与调试》课程的建设促进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 适应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1.以典型岗位为依托, 以真实的企业案例作为教学情境。在课程开发完全从职业岗位的需求出发, 通过企业专家与教学专家共参与, 最终的培养目标由企业专家从岗位的需求出发来评定, 在情境设计上完全取材于企业的真实案例, 并以合理的方式将其进行序化, 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技能系统建构过程的要求。2.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课程完全参照电子产品在企业的设计过程, 采用“5S”教学组织形式, 真正做到了做中学、学中做。3.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根所学生所处在不同的学习地点和不同的学习阶段, 设计出了六个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库, 分别是教室学习、实训学习、虚拟学习、自学学习、创新学习、企业学习。

在课程建设中, 贯彻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 努力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目标, 优化了教学内容。在《电子电路设计与调试》课程建设中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现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为教学改革打基础。

摘要:借鉴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就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电子电路设计与调试》精品课程开发建设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总结。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典型工作任务,学习情境,六步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F.劳耐尔.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3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2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1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