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常用市场营销研究论文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莲生三十二
2025-09-17
1

常用市场营销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

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

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常用市场营销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一般来说, 废水中磷以正磷酸盐、聚磷酸盐和有机磷的形式存在。聚磷酸磷和有机磷在一定的条件下均可转化为正磷酸磷, 而正磷酸磷的存在形式取决于污水p H值[3]。当4

12.5时, 正磷酸磷主要以PO43-存在。

简而言之, 废水除磷即为正磷酸盐的去除。下面针对废水除磷的机理和常见的一些除磷工艺做一下介绍。

1 污水除磷机理

污水除磷机理主要分为吸附除磷、化学除磷和生物除磷。

污水吸附除磷[4], 即利用某些多孔或大比表面积的固体物质对水中磷酸根离子的亲和力来实现的废水除磷过程。磷通过在吸附剂表面的物理吸附、离子交换或表面沉淀过程, 实现磷从废水中的分离, 并进一步通过解吸处理回收磷资源。吸附法除磷工艺简单, 运行可靠, 可以作为生物除磷法的必要补充, 也可以作为单独的除磷手段。

化学除磷一般为化学沉淀过程, 是用化学试剂与废水中的磷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来实现除磷的方法。使用最多的沉淀剂是钙盐、铁盐、铝盐以及现在发展较快的无机一有机复合阳离子絮凝剂等。在碱性及中性污水中, 磷的沉淀过程由钙镁体系控制, 磷酸根离子以HPO42-为主要存在形态, 它与基质中的交换性Ca2+化学结合产生Ca-P化合物, 最初形成磷酸二钙, 紧接着形成溶解性较小的磷酸八钙, 最后又缓慢的转换成稳定的磷酸十钙。随着这一过程的进行, 磷酸钙生成物在基质中趋于稳定, 磷的有效性降低。在酸性条件下, 磷的沉淀过程由铁铝体系控制, 废水中的磷酸根离子主要以H2PO4-形态为主, 易与活性铁, 铝以及赤铁矿, 针铁矿等化合物作用, 生成一系列溶解度低的Fe (Al) -P化合物, 如磷酸铁铝、盐基性磷酸铁铝等。铁系絮凝剂是最常用的除磷试剂之一, 研究表明[5], 在各种阴离子中, 磷酸根对Fe (Ⅲ) 水解行为影响最为突出[6~7], 它可以取代与Fe (Ⅲ) 结合的部分羟基, 形成碱式磷酸铁复合络合物, 改变Fe (Ⅲ) 的水解路径。Roger等[8]用IR光谱研究得出, 氢氧化铁凝胶及各种铁氧化物都能吸附大量的磷酸根, 其IR光谱表明有双核络合物存在, 推断PO43-置换了两个相邻的OH-官能团, 并在两个Fe3+之间形成了桥。因此铁盐是通过生成Fe2PO4、Fe2.5PO4 (OH) 4.5及Fe1.6H2PO4 (OH) 3.8等难溶化合物除磷[9], 且生成的化合物表面有很强吸附作用, 可以除去更多的磷。

生物法除磷[10~11]的原理是某些细菌交替地处于厌氧与好氧条件下, 在厌氧时, 细菌吸收低分子的有机物并以聚β2羟基丁酸 (PHB) 等形式在体内储存起来, 同时诱导激发细胞将其体内积累的高能聚合磷分解, 释放出磷酸根和键能, 通过三磷酸腺苷 (ATP) 二磷酸腺苷 (ADP) 的转换, 聚磷菌将脂肪酸 (VFA) 摄入体内, 并以聚β羟基丁酸盐 (PHB) 的形式贮存起来, 这样就形成了厌氧过程的磷释放, 此时污水中磷的含量升高, BOD的含量降低。然后在好氧条件下, 处于“磷饥饿”状态的聚磷菌将吸收的有机物 (PHB) 氧化分解, 并提供能源, 同时从污水中吸收大量的磷, 以聚磷酸盐的形式储存起来, 其吸收的量大于其释放的量, 这时污水中的磷含量大大降低, 通过把剩余污泥排出系统, 同时将细菌摄入的磷排走, 从而达到除磷的目的[12]。

2 常见的除磷工艺

2.1 传统的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13~14]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除磷的主要方法。活性污泥法是向废水中连续通入空气, 经一定时间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状絮凝物。其上栖息着以菌胶团为主的微生物群, 具有很强的吸附与氧化有机物的能力。该法是在人工充氧条件下, 对污水和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连续混合培养, 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 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磷污染物。然后使污泥与水分离, 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曝气池, 多余部分则排出活性污泥系统。

典型的活性污泥法是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和剩余污泥排除系统组成, 如图1。

污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形成混合液。从空气压缩机站送来的压缩空气, 通过铺设在曝气池底部的空气扩散装置, 以细小气泡的形式进入污水中, 目的是增加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还使混合液处于剧烈搅动的状态, 形悬浮状态。溶解氧、活性污泥与污水互相混合、充分接触, 使活性污泥反应得以正常进行。

第一阶段, 污水中的磷污染物被活性污泥颗粒吸附在菌胶团的表面上, 这是由于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多糖类黏性物质。同时一些大分子有机物在细菌胞外酶作用下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

第二阶段, 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 吸收这些有机物, 并氧化分解, 形成二氧化碳和水, 一部分供给自身的增殖繁衍。活性污泥反应进行的结果, 污水中污染物得到降解而去除, 活性污泥本身得以繁衍增长, 污水则得以净化处理。

经过活性污泥净化作用后的混合液进入二次沉淀池, 混合液中悬浮的活性污泥和其他固体物质在这里沉淀下来与水分离, 澄清后的污水作为处理水排出系统。经过沉淀浓缩的污泥从沉淀池底部排出, 其中大部分作为接种污泥回流至曝气池, 以保证曝气池内的悬浮固体浓度和微生物浓度;增殖的微生物从系统中排出, 称为“剩余污泥”。事实上, 污染物很大程度上从污水中转移到了这些剩余污泥中。

活性污泥法的原理形象说法:微生物“吃掉”了污水中的有机物, 这样污水变成了干净的水。它本质上与自然界水体自净过程相似, 只是经过人工强化, 污水净化的效果更好。

2.2 A-A-O法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A-A-O (Anaerobic-Anoxic-Oxic) 工艺[15~16]在厌氧好氧除磷工艺 (A2/O) 中加一缺氧池, 将好氧池流出的一部分混合液回流至缺氧池前端, 以达到硝化脱氮的目的。A2/O法的可同步除磷脱氮机制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除磷, 污水中的磷在厌氧状态下 (DO<0.3mg/L) , 释放出聚磷菌, 在好氧状况下又将其更多吸收, 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系统。二是脱氮, 缺氧段要控制DO<0.5 m g/L, 由于兼氧脱氮菌的作用, 利用水中BOD作为氢供给体 (有机碳源) , 将来自好氧池混合液中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还原成氮气逸入大气, 达到脱氮的目的。

首段厌氧池, 流入原污水及同步进入的从二沉池回流的含磷污泥, 本池主要功能为释放磷, 使污水中P的浓度升高, 溶解性有机物被微生物细胞吸收而使污水中BOD浓度下降;另外, NH3-N因细胞的合成而被去除一部分, 使污水中NH3-N浓度下降, 但NO3-N含量没有变化。

在缺氧池中, 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碳源, 将回流混合液中带入的大量NO3-N和NO2-N还原为N2释放至空气, 因此BOD5浓度下降, NO3-N浓度大幅度下降, 而磷的变化很小。

在好氧池中, 有机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 而继续下降;有机氮被氨化继而被硝化, 使NH3-N浓度显著下降, 但随着硝化过程使NO3-N的浓度增加, P随着聚磷菌的过量摄取, 也以较快的速度下降。所以, A2/O工艺它可以同时完成有机物的去除、硝化脱氮、磷的过量摄取而被去除等功能, 脱氮的前提是NH3-N应完全硝化, 好氧池能完成这一功能, 缺氧池则完成脱氮功能。厌氧池和好氧池联合完成除磷功能。

在好氧池的活性污泥中能积累磷的微生物, 可以大量吸收溶解性磷, 把它转化成不溶性多聚正磷酸盐在体内贮存起来, 最后通过二次沉淀池排放剩余污泥达到系统除磷的目的。

该工艺的主要特点:污染物去除效率高, 运行稳定。能较好的耐受冲击负荷。污泥沉降性能好。?厌氧、缺氧、好氧三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种类微生物菌群的有机配合, 能同时具有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的功能。脱氮效果受混合液回流比大小的影响, 除磷效果则受回流污泥中夹带DO和硝酸态氧的影响, 因而脱氮除磷效率不可能很高。在同时脱氧除磷去除有机物的工艺中, 该工艺流程最为简单, 总的水力停留时间也少于同类其他工艺。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下, 丝状菌不会大量繁殖, SVI一般小于100, 不会发生污泥膨胀。污泥中磷含量高, 一般为2.5%以上。

2.3 改良型的A-A-O工艺U C T工艺

UCT工艺[17] (University of Capetown) 是南非开普敦大学开发类似于A2/O工艺的一种脱氮除磷工艺。工艺流程如图3。

UCT工艺与A2/O工艺不同之处在于沉淀池污泥回流到缺氧池而不是回流到厌氧池, 这样可以防止由于硝酸盐氮进入厌氧池, 破坏厌氧池的厌氧状态而影响系统的除磷率。增加了从缺氧池到厌氧池的混合液回流, 由缺氧池向厌氧池回流的混合液中含有较多的溶解性BOD, 而硝酸盐很少, 为厌氧段内所进行的有机物水解反应提供了最优的条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当进水中总凯氏氮TKN与COD的比值高时, 需要降低混合液的回流比以防止NO3-进入厌氧池。但是如果回流比太小, 会增加缺氧反应池的实际停留时间, 而实验观测证明, 如果缺氧反应池的实际停留时间超过1h, 在某些单元中污泥的沉降性能会恶化。为了使进入厌氧池的硝态氮量尽可能少, 保证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 即回流比不能太小。

Capetown University又开发了改良型的UCT工艺[18], 将缺氧池分为两部分, 第一缺氧反应池接纳回流污泥, 然后由该反应池将混合液回流至厌氧池;硝化混合液回流到第二个缺氧池, 使大部分NO3-回流至第二缺氧池进行反硝化。改造后的UCT工艺基本解决了UCT工艺原来存在的问题, 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向厌氧段回流液中的硝酸盐量对聚磷菌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但由于增加了回流系统, 使运行费和工程造价升高。

2.4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

人工湿地是自适应系统, 在构成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四大基本要素 (水体、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 中, 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或三者相互之间通过一系列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的途径, 可以完成对污染物的高效去除[19]。其中, 利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去除磷元素, 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廉价有效的废水处理技术。

根据湿地中主要植物形式人工湿地可分为: (1) 浮游植物系统; (2) 挺水植物系统; (3) 沉水植物系统。其中沉水植物系统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其主要应用领域在于初级处理和二级处理后的精处理;浮游植物主要用于N, P去除和提高传统稳定塘效率;目前一般所指人工湿地系统都是指挺水植物系统。

人工湿地还可以按污水在湿地床中流动的方式不同而分为三种类型[20]:表面流湿地 (Surface Flow Wetland, 缩写为SFW) 、潜流湿地 (Subsurface Flow Wetland, 缩写为S S F W) 和垂直流湿地 (V e r t i c a l F l o w Wetland, 缩写为VFW) 。

表面流型人工湿地具有自由水面, 类似于工程化的沼泽地, 属于好氧湿地, 污水水平流过基质表面[21]。其与污水接触的广阔面积和较长停留时间使得对悬浮物、有机质的去除效果较好。对营养盐N、P的去除率偏低 (10%~15%) [22]。潜流型人工湿地与表面流型人工湿地相比, 其水体在湿地床的表面下流动, 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植物根系及表层土和填料截留等作用, 可以延长停留时间, 提高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又由于水流在地表下流动, 保温性好, 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小, 且不易滋生蚊虫。同时, 潜流型人工湿地的作用位点多, 微生物丰富, 温度波动小, 负荷较大, 耐冲击, 占地面积小, 处理污水效率高, 因而被欧洲、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国所广泛接受[23]。垂直流人工湿地是一种高效生态治污技术, 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水流模式, 其占地面积相对较小, 并能长期稳定运行, 该法具有工艺先进、技术可靠、高效节能、简便易行、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和改善生态环境等诸多优点, 同时如果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还有美化周边环境的作用。它分为单一垂直流湿地和复合垂直流湿地,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Integrated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 是在“九五”期间, 中科院水生所与德国科隆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农业大学共同承担的欧盟国际合作项目的科研技术成果[24]。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由下行流池和上行流池组成。下行流池中表面为一排布水管, 下钻小孔, 使进水均匀地分布到湿地表面, 能充分利用垂直流湿地的界面作用;上行池填料表面为一排集水管, 下钻小孔用来收集出水, 下行与上行池底由许多有小孔的塑料管相连, 下行池比上行池略高。其对磷的去除率高达90%。但存在严重的基质堵塞问题[25], 运行一段时间后, 需更换基质。

3 结语

除去废水中的磷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生物法处理费用低, 但效果不及化学法。我们可以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扬长避短, 综合利用, 根据含磷废水的不同特性, 选择恰当的工艺技术进行组合和搭配是很有意义的。在目前的研究应用中, 很多研究人员致力于研究更清洁的处理工艺, 以便产生更少的二次污染、消耗更低的能源, 因此, 高效稳定, 低耗节能的处理工艺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摘要:在阐述城市污水除磷机理的基础上, 分析常用的传统的活性污泥法、A2/O法、UCT法以及人工湿地处理方法的运行流程及原理。随着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研究的深入, 工艺简单、处理效率高、能耗低且二次污染少的新工艺或组合工艺将成为除磷工艺的发展趋势。

常用市场营销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1 电气工程的重要地位

笔者在本文中所提到的电气工程, 泛指工业和民用建筑中的强电以及弱电工程, 它是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门。电气工程在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为整体的项目建设提供了一切的能源。随着目前国际范围内建筑智能化的迅速发挥, 电气工程在过程项目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无论是工程的质量、工期、相关资金投资还是过程想要达到的预期效果都跟电气工程具有紧密的联系, 同时电气工程完场效果的好坏还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整体设备的安全运行、使用功能以及附加的节能效果, 影响到建筑物内部的人员在工作以及生活中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2 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安全保护措施

2.1 绝缘保护

绝缘保护是建筑电气工程安全保护中的基础保护, 具体就是要所有的建筑材料和设备在进场前都要进行严格的绝缘检查, 针对的具体对象包括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建筑成品以及半成品;检查所依据的标准是《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基本规定。例如建筑物内的开关以及插座的不同极性带电部件之间的爬电距离以及电气间隙不得小于3mm, 其绝缘电阻值不小于5MΩ;成套灯具内部所使用的导线绝缘厚度不得小于0.6mm, 绝缘电阻不得小于2MΩ;柜台、柜箱线路的线间和线对地绝缘电阻值馈电线路必须要大于0.5MΩ, 二次回路要大于1MΩ;电缆、电线产品必须具备安全认证标志, 同时保证绝缘层完整无损、厚度均匀以及绝缘层厚度符合规定的标准等。

2.2 短路、过载保护

当线路发生短路时, 线路中的电流量都会增加到正常时期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这样极易出现不安全事故, 因此在短路保护中一般都是利用配电设备中的熔断器来实现对短路的保护。熔断器在具体的使用中不仅要对额定电流进行明确标明, 同时还要对额定电压进行标明, 并且要根据具体的配电系统在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最大故障电流来选择据具有相应分断能力的熔断器。

而对电气工程中的过载保护主要是依靠自动开关或者是小型断路器来实现的。自动开关可以依据具体的实际需要配备失压脱扣器、分励脱扣器以及过电流脱扣器。而为了更加有效的实现自动开关过载保护的作用, 负载电流一定要跟自动开关中的额定电流相匹配, 并且额定电流一定要小于导线的载流量。

2.3 漏电保护

电流通过人体内部, 对人体伤害的严重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的频率以及人体的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特别是电流的大小和通过时间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目前, 我国和西欧及日本一样, 对于漏电保护器取30mA/s作为设计依据。根据各国经验, 这样的漏电保护器, 可以满足触电保护的要求, 具有足够的安全性。

在建筑工程中漏电保护方式一般采用分支线保护和末端保护相结合的分级保护方式, 并以末端保护为主。这样, 可尽量缩小发生人身触电及故障时所引起的停电范围, 不影响其他设备或用户的用电, 便于查找故障, 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漏电保护器不同于其他电气产品, 由于它关系到人身安全, 因此选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 (1) 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6829-86《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要求, 并具有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 (缩写为CCEE) 的认证标志; (2) 应经有关专业部门检测并试验合格的报告证明文件; (3) 应符合漏电保护方式对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及分断时间的要求, 并满足分级保护的级间协调原则。

2.4 接地保护

设备的某部分与土壤之间作良好的电气连接, 叫做接地。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物件, 叫做接地体或接地极。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 电流就通过接地体向大地作半球形散开, 这一电流叫做接地短路电流。试验证明, 在距单根接地体或接地短路点20m左右的地方, 实际上流散电阻已趋近于零, 也就是这里的电位己趋近于零。凡电位趋近于零的地方, 即距接地体或接地短路点20m以上的地方, 就叫做电气的“地”或“大地”。接地电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土壤导电率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规范第24章要求接地装置必须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位置设测试点。每单项工程不宜少于两个测试点。

按接地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重复接地和防雷接地、静电接地、屏蔽接地或隔离接地等。

(1) 工作接地。

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在正常和事故情况下可靠地工作而进行的接地, 叫做工作接地, 如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

(2) 保护接地。

为了保证人身安全, 防止触电事故, 把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的对地电压的金属部分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 叫做保护接地。对电力系统来说, 保护接地的方法一般只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中, 只有在这种电网中, 凡有金属外壳及构件的用电设备才可以采用保护接地来保证人身安全。

(3) 重复接地。

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系统中, 为确保零线安全可靠, 除在电源 (如变压器) 中性点进行工作接地外, 还必须在零线的其他地方进行必要的重复接地。比如电缆和架空线在引入到建筑物处, 零线应重复接地, 如果不进行重复接地, 则在零线发生断线并有一相碰壳时, 接在断线后面的所有设备的外壳都将呈现接近于相电压的对地电压, 这是很危险的。

(4) 防雷接地。

为了防止雷电的危害而进行的接地, 叫做防雷接地。防雷接地作用不言而喻, 不接地就无法对地泄放雷电流。规范对利用建筑物基础和主体钢筋做接地极和引下线以及人工接地装置、接闪器的安装作了具体要求。设计对防雷接地阻值都给出了参数, 接地体和引下线完成后要测试, 接闪器完成后整个系统才能测试。人工接地引下线要顺直, 不存在死角, 引下线金属保护管要与引下线做电气连通。避雷带形成等电位可防静电危害。人工接地装置接地体间距不小于5m是为了降低接地体屏蔽作用。

摘要:建筑电气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安全保护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首先对电气工程的重要地位进行分析, 并从绝缘保护、短路、过载保护、漏电保护以及接地保护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对电气工程中的安全保护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安全保护,电气工程,建筑

参考文献

[1] 李茹雪.对现代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1) .

[2] 张文平.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措施[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4) .

常用市场营销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1 化工设计阀门的相关概述

现行用于化工生产中的阀门种类极多, 如紧急切断阀、减压阀、止回阀、节流阀以及闸阀等, 不同类型阀门应用下功能也极为不同。以其中截止阀为例, 其本身作为向下闭合式阀门, 运行中会以阀座轴线为方向, 利用自身阀杆控制启闭件的运动, 能够达到控制化工生产的目标。从截止阀阀门优势看, 集中表现为密闭性较好、结构简单且易于维修。再如闸阀, 该阀门应用下主要将阀板作为控制对象, 利用阀杆对其升降进行控制, 调节性较好且具有密闭性优势, 但这种阀门应用下需考虑到其大尺寸、复杂结构等问题, 不便于检修。而从节流阀的应用看, 其在结构形式上接近于截止阀, 尺寸较小且调节性较高, 但实际将节流阀引入化工生产中需考虑其控制精度问题。对于蝶阀的应用, 其控制作用的实现主要表现在垂直旋转方面, 具有明显的控制性能高、体积小以及结构简单等优势。另外, 现行化工设计中应用的阀门, 止回阀、旋塞阀以及球阀等也较为常见吗, 如在阻止流体倒流上可选用止回阀, 通过球体控制开关的阀门则为球阀, 而利用带通孔塞体进行设计的阀门以旋塞阀为主, 这些常用阀门应用下, 可使化工设计得到有效控制[1]。

2 阀门选型中的关键要点分析

部分化工生产活动中, 多因阀门选型不合理, 而导致生产效率不高, 甚至严重下将使化工管道作用难以发挥, 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究其原因在于阀门选型中未做好关键要点的分析。综合常用阀门特征与化工设计要求, 实际选型中首先需对阀门的作用以及阀门在化工设计中的适用性进行明确。如阀门应用下, 其工作压力、开关操作方式是否与化工设备装置应用相适应, 确保阀门的应用能够满足化工设计要求, 才可进行确定。其次, 选型过程中应做好不同类型阀门特点的分析。由于不同类型阀门应用下都存在一定的优势与不足, 若应用未能认识这些特征, 很可能产生反作用, 如闸阀、蝶阀两种阀门, 在尺寸结构上便有差异存在, 需在分析其中差异的基础上, 才可进行选择。再次, 阀门选型中应从阀门端部连接角度考虑。如常用的法兰连接、螺纹连接等方式, 一般阀门为法兰连接方式下, 安装、拆卸较为便利, 而螺纹连接方式下对于连接不同压力、通径管道较为适宜。因此选型过程中, 应做好阀门端部连接的分析。最后, 阀门选型中需以阀门材质为依据。不同阀门在密封面、内件与壳体等方面的材质也极为不同, 这些材质应用下所具有的化学性能、物理性能也存在明显差异, 若阀门材质综合性能较差, 极易在使用过程中影响其效果的发挥, 所以选型中应做好阀门材料分析, 确保阀门投入使用后, 其质量较为可靠。除此之外, 一般选型过程中, 也要求对阀门压力情况、流量情况进行判断, 尽可能使阀门应用较为合理[2]。

3 化工设计阀门选型具体方法研究

阀门选型策略是否合理是影响化工设计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实际选型中应根据选型关键点, 结合阀门特点, 完成选择过程。以闸阀的应用为例, 化工设计进行阀门选型过程中, 由于闸阀所适用的介质除表现在油品、蒸汽外, 对粘度较大介质、粒状固体介质能够适用, 同时该类型阀门在低真空系统、放空方面应用也极为常见。其次, 化工管路中可考虑将截止阀引入其中。这种截止阀能够有效调节压力、流量, 优势得较为明显, 这种类型阀门适用对象集中表现在小型阀门、流体阻力要求较低管路等方面。需注意, 若介质中包含较多颗粒沉淀或介质粘度较大, 截止阀的应用则难以取得良好效果。最后, 球阀选型中, 其适用对象多集中在粘度大、高压与低温介质, 或腐蚀性、低压截止与轻型结构等介质也可选择球阀。需注意的是球阀应用下, 若球阀以大口径为主, 应保证有较大的力, 或引入蜗轮传动形式, 可使球阀的应用得以实现。另外, 对于蝶阀、旋塞阀以及止回阀等, 各自适用的场合也极为不同, 要求做好选型工作[2]。

4 结语

阀门选型是否合理是影响化工设计效率的重要因素。实际选型中, 应正确认识当前化工生产中常见的阀门类型, 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应的选型关键点, 包括不同阀门用途、阀门材质以及阀门端部连接等, 完成具体选型工作, 确保所有类型阀门包括球阀、截止阀、闸阀以及其他常用阀门都被应用到适宜场合中, 这样才可为化工设计提供保障。

摘要:随着化工产品需求量的日益增加, 对产品安全生产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关键在于化工管道中阀门设计的合理性, 要求结合具体安全设计要求, 选择相应的阀门。但如何在化工设计中进行阀门选型, 又成为困扰大多企业的难题, 需采取一定的选型方法, 以此保证阀门应用效果得到最大程度发挥。本文主要对化工设计中阀门基本类型、阀门选型关键要点以及阀门选型具体方法进行探析。

关键词:化工设计,阀门选型,方法

参考文献

[1] 何平.浅谈化工设计中的常用阀门选型策略[J].科技风, 2012, 22:9.

[2] 刘远.浅谈化工设计中的常用阀门选型策略[J].轻工标准与质量, 2015, 02:65-66.

常用市场营销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节能保温墙体施工技术主要分为外墙内保温和外墙外保温两大类。

1.1 内保温技术及其特点

外墙内保温施工, 是在外墙结构的内部加做保温层。内保温施工速度快, 操作方便灵活, 可以保证施工进度。被大面积推广的内保温技术有:增强石膏复合聚苯保温板、聚合物砂浆复合聚苯保温板、增强水泥复合聚苯保温板、内墙贴聚苯板抹粉刷石膏及抹聚苯颗粒保温料浆加抗裂砂浆压入网格布的做法。由于内保温会多占用使用面积, “热桥”问题不易解决, 容易引起开裂, 还会影响施工速度, 影响居民的二次装修, 且内墙悬挂和固定物件也容易破坏内保温结构, 决定了其必然要被外保温所替代。

1.2 外保温技术及其特点

外保温是目前大力推广的一种建筑保温节能技术。目前比较成熟的外墙保温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外挂式外保温:外挂的保温材料有岩 (矿) 棉、玻璃棉毡、聚苯乙烯泡沫板 (简称聚苯板, EPS、XPS) 、陶粒混凝土复合聚苯仿石装饰保温板、钢丝网架夹芯墙板等。其中聚苯板因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廉价的成本, 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外墙保温外挂技术中被广泛应用, 目前在青岛市建筑市场上也是主流做法。该外挂技术是采用粘接砂浆或者是专用的固定件将保温材料贴、挂在外墙上, 然后抹抗裂砂浆, 压入玻璃纤维网格布形成保护层, 最后加做装饰面。

另一种做法是用专用的固定件将不易吸水的各种保温板固定在外墙上, 然后将铝板、天然石材、彩色玻璃等外挂在预先制作的龙骨上, 直接形成装饰面。由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中国银行总行办公楼的外保温就是采用的这种设计。这种外挂式的外保温安装费时, 施工难度大, 且施工占用主导工期, 待主体验收完后才可以进行施工。在进行高层施工时, 施工人员的安全不易得到保障。

(2) 聚苯板与墙体一次浇注成型:该技术是在混凝土框剪体系中将聚苯板内置于建筑模板内, 在即将浇注的墙体外侧, 然后浇注混凝土, 混凝土与聚苯板一次浇注成型为复合墙体。由于外墙主体与保温层一次成活, 工效提高, 工期大大缩短, 施工人员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保证。而且在冬季施工时, 聚苯板起保温的作用, 可减少外围围护保温措施。这种技术目前在青岛市内高层住宅建筑上不断的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3) 聚苯颗粒保温料浆外墙保温:将废弃的聚苯乙烯塑料 (简称为EPS) 加工破碎成为0.5mm~4mm的颗粒, 作为轻集料来配制保温砂浆。该技术包含保温层、抗裂防护层和抗渗保护面层 (或是面层防渗抗裂二合一砂浆层) 。其中ZL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材料及技术在1998年就被建设部列为国家级工法。这种工法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外墙保温技术。该施工技术简便, 可以减少劳动强度, 提高工作效率;不受结构质量差异的影响, 对有缺陷的墙体施工时墙面不需修补找平。同时该技术解决了外墙保温工程中因使用条件恶劣造成面层易脱粘空鼓、开裂等问题。与其它外保温技术相比, 在达到同样保温效果的情况下, 其成本较低, 可降低房屋建筑造价。

(4) 聚氨酯喷涂外墙保温:聚氨酯硬泡喷涂用于外墙外保温是一项新型建筑节能技术, 具有良好的保温性、稳定性、防火性、抗湿热性、耐撞击性、抗裂性、环保性等特点。由于硬泡聚氨酯喷涂外保温工程施工速度快、效率高, 对建筑物外形适应能力很强, 尤其适应建筑物构造节点复杂的部位的保温, 且维修方便, 维修后能使其外观以及功能保持良好状态。由于目前该做法造价较高, 占据市场份额较少。

2 工程实例

2.1 聚苯板保温的工程实例

青岛市南区某工程项目, 于2003年至2004年施工, 采用的是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 按照当时的省标图集, 使用了钢丝网架和粘贴苯板两种方案。施工完成之后, 发现总体保温节能效果还是不错的, 但也产生了几大问题。一是经过一两年之后, 表面的涂料出现了大面积的不规则裂缝;二是几乎所有的楼座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外墙渗漏现象, 而且均是底层最严重。分析研究发现, 聚苯板的体积稳定性较差, 因此虽按照规范要求设置了界隔缝, 但界隔缝处很难处理, 雨水很容易从界隔缝处进入聚苯板保温层的内部, 然而聚苯板保温层与墙体之间并非完全的粘接在一起, 于是雨水便顺着这道缝隙一直向下流到底层。到底之后, 外侧的聚苯板又有着一定的防止水渗透的功能, 于是雨水透过较易渗透的外墙进入了室内, 造成了许多住户的室内雨水渗漏问题。通过事后全部重新处理界隔缝之后, 情况有了较大的改观, 但并不能彻底、永久性的解决问题, 因为界隔缝本身所使用的耐候胶也是有着一定的使用寿命的, 并不可能与建筑的主体寿命一致。

2.2 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喷涂工程实例

青岛市城阳区某工程项目, 与2005年至2006年一期工程施工。采用的是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喷涂的工艺。当时, 国家标准与山东省标均没有出台, 参考的是上海市的地方标准。在施工完成后, 保温节能效果非常好, 经过了两年的检验, 基本上没有发现外墙渗漏等情况。即使个别位置因为住户安装空调而破坏了聚氨酯喷涂层的位置进水, 也因为喷涂层与外墙面之间是完全紧密粘接在一起的, 只会在该位置反应出来。但是, 该工艺在施工过程和过后中也反映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平整度很难掌握;二是施工过程中的污染非常严重。根据该项目一期工程的教训, 二期工程采用涂料的效果上来掩盖了外墙的不平整, 而且把喷涂的施工顺序安排在主体结束之后以及门窗安装、栏杆安装等其它所有项目之前施工, 及时做好了各项保护措施。目前看来, 这项工艺还是非常优秀的, 唯一阻碍其推广的恐怕就是其高昂的价格了, 不过相对于其它工艺所产生的问题, 我们认为这一点代价上的付出还是值得的。

3 结语

目前我国外墙保温技术发展很快, 是节能工作的重点。外墙保温技术的发展与节能材料的革新是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节能材料的不断革新, 外墙保温技术的优越性才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所以在大力推广外墙保温技术的同时, 要加强新型节能材料的开发和利用;而有了新型的优秀节能材料, 我们还要在施工工艺上下功夫, 才能使新材料更完美的与建筑结合在一起。

摘要:建筑墙体节能技术和屋面保温技术的发展是建筑节能技术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 发展外墙保温技术及节能材料则是建筑节能的主要实现方式。本文从理论和工程实例上研究了当前常用的建筑外墙保温技术和材料的特点, 以期为开发建设单位选择保温材料提供借鉴。

关键词:外墙保温,保温技术,保温材料

参考文献

[1] 曹叔维, 初春玲.建筑能耗的综合性指标[J].节能, 1999 (12) .

[2] 郭莹.外墙内、外保温技术在建筑节能住宅中的作用[J].建筑技术开发, 2002 (2) .

[3] 刘洪涛, 刘雪玲, 刘艳军.几种常见的外墙保温形式及材料[J].建材技术与应用, 2002 (1) .

常用市场营销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目前, 纳米气凝胶保温毛毡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于石化行业, 如美孚石油公司美东管道保温、道康宁公司160°容器保温、日本住友化工、埃索石油新加坡成品油罐保温等, 此外, 在航空航天、益油处理等领域, 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

1 纳米气凝胶简介

纳米气凝胶是一种固态的凝胶材料, 是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 目前最轻的纳米气凝胶仅有0.16 毫克每立方厘米, 纳米气凝胶里面的颗粒非常小, 是一种网络结构大纳米多孔性材料, 孔洞率多达80%~99.8%, 孔洞的一般尺寸为1~100nm。因为纳米气凝胶中基本80%以上都是空气, 所以它的绝热效果非常好。由纳米气凝胶制成的保温毛毡具有很多优点: (1) 超强的保温性, 可在高温或低温下使用; (2) 防火性, 高温火焰燃烧无任何有毒气体和烟雾排放; (3) 质量轻; (4) 易加工, 施工方便, 可拆卸 (;5) 疏水性 (;6) 使用寿命长, 超过20 年。

纳米气凝胶保温毛毡施工技术方面并无很高的要求, 由于其质轻、容易裁剪、缝制, 可以适应各种不同形状的管道、设备保温, 且安装所需时间及人力较少, 运输成本较低[2]。

2 数学计算

目前, 管道保温多采用钢管、防腐层、保温层、保护层结合为一体的复合保温层结构。假设不考虑介质在管道内流动时的压力损失, 且介质温度和大气温度是固定的。

管道保温材料厚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

q 单位热损失, W/m2。

tf管道设备的外表温度, 也称介质温度, ℃;

tk保温结构周围空气温度, ℃;

λ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 W/ (m•K) ;

δ主保温层厚度, m;

D1主保温层的外径, m;

D0管道外径, m;

as保温层外表面的放热系数, W/ (m2•K) ;

ω风速, m/s;

k热损系数, 它的选取应视保温效率、一次投资及管线布置场地等因素综合考虑, 一般在0.5~0.9之间选取。

单位长度热损失计算公式为:

3 不同保温材料保温方案比较

选择纳米气凝胶进行管道保温的方案与常用保温材料的方案进行对比。按照管道的具体施工情况和当地的气温数据显示, 对环境进行设置:管道外径为813mm, 外壁厚度16mm, 蒸汽300 度;外界温度~8 度, 截取1m的管道长度进行计算, 外壁风速为每秒2.9米,

根据常用的管道保温材料, 做出三种保温方案: (1) 取岩棉保温材料裹覆管道。 (2) 取硅酸铝保温材料裹覆管道。 (3) 取纳米气凝胶保温材料裹覆管道 (。4) 不使用保温材料。

300℃时取q=167, k=0.85, 经计算方案1 保温材料厚度为90mm, 单位长度热量损失为318.9W/m;方案2保温材料厚度为150mm, 单位长度热量损失为505.6W/m;方案3 保温材料厚度为25mm, 单位长度热量损失为385.5W/m;方案4单位长度热量损失为10457.6W/m。

由此可见常用的管道保温材料都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但是仔细分析纳米气凝胶在能保证良好保温性能的同时用材最少。

4 结论及建议

(1) 通过数值计算, 常用的管道保温材料都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2) 三种材料相比较, 纳米气凝胶的保温层厚度最小, 保温效果优良;岩棉保温效果良好, 但保温厚度较大, 且不适用与介质温度过高的环境;硅酸铝使用的温度较高, 但需要的保温材料厚度大, 且保温效果较前两者差。

(3) 目前市场上纳米气凝胶的价格较高, 但由于其保温性能优良, 相同条件下需要的材料最少, 且纳米气凝胶可以持续使用20年, 所以经济性能较好, 应予以普遍推广。

摘要:本文介绍了纳米气凝胶的特性。结合俄罗斯寒冷地区蒸汽输送, 蒸汽管道保温材料的选择, 分别计算了纳米气凝胶及常用保温材料的保温厚度和单位长度热损失量。通过计算结果, 对其性能作出对比分析, 为今后的保温节能研究做参考。

关键词:纳米气凝胶,管道保温材料,保温厚度,热损失

参考文献

[1] 郭建平, 路国忠, 何光明, 等.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新型制备技术及其在建材领域的应用[J].新材料产业, 2012 (4) :30~32.

[2] 张鑫, 王毓薇, 白志鸿, 等.纳米气凝胶与常用管道保温材料的性能对比[J].油气储运, 2015 (1) :77~80.

相关文章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第1篇1. 接听、转接电话;接待来访人员。2. 负责办公室的文秘、信息、机要和保密工作,做好办公室档案收集、整理工...

2
2025-10-24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第1篇3.既然痛苦是躲不过的,那么就痛痛快快去接受。 4.不要因为一次挫败,就忘记你原先决定想要到达的远方!把书山...

1
2025-10-24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第1篇1.运行条件海拔不超过3000m 设备运行期间周围空气温度不高于55℃,不低于-25℃日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月平...

2
2025-10-24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第1篇无论买的期房、现房及二手房,都存在着办理房产证的问题。首要要了解什么是房产证?房产证是通过交易对所购买房...

4
2025-10-24
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

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

s("wzfz");上一篇: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下一篇: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2
2025-10-24
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s("wzfz");上一篇: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下一篇: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3
2025-10-24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本学期即将过去,根据学校安排6月27-29日全校统一进行期末考试。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手...

1
2025-10-24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第1篇由于聘任制的实行,目前医院的员工流动性很大,对医院不满意可以随时提出辞职,不利于医院的工作安排,也对医...

2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