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餐饮管理与服务论文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10-10
1

餐饮管理与服务论文(精选6篇)

餐饮管理与服务论文 第1篇

会展服务的发展与管理

摘要:现今的会展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会展活动空前活跃,会展形式丰富多彩,但同时,会展业的发展管理经验不足,会展服务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通过总体概括我国会展业发展现状的背景下,讨论了解什么是会展服务、会展服务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如何提高服务技能做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会展业 会展服务 服务技能

一、会展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一)会展服务业发展现状

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新兴领域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加入WTO后,服务贸易市场全面开放,我们国内知名的会展有:亚运会、PATA年会、世界建筑师大会、万国邮联大会、上海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广交会”、“高交会”、博鳌论坛。中国会展业在各城市发展迅速,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西部”五个会展经济产业带,可见发展速度之快。

但我国会展业也显现出一些问题,管理体制不完善,市场秩序混乱,人才紧缺,服务质量差,服务技能不高等。在这种会展服务及会展技能发展不成熟的情况下,对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实施改进方法,促进我国会展业的跨越性飞跃。

(二)会展服务业发展趋势

1、我国成为亚洲会展大国

随着展览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涌现出“广交会”、“琶洲会展”、“医博会”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知名品牌展会。从展览的类型、数量、规模、水平和影响来看,我国逐步成为亚洲地区的区域性“会展中心”。

2、会展城市区域格局初步形成

当前,会展经济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等第三产业发达城市已迅速崛起,并出现南、东、北三大“会展城市战略生态群”,即分别以广州、上海、北京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为中心的三大会展战略生态群。

3、三大市场经营主体角逐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基本形成国营、中外合资、民营三大市场主体。

4、跨国会展企业真正“落地”我国

2004年是我国会展业的整合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举办的国际专业展将近40%有境外公司参与。如:德国法兰克福展览公司与广州光亚展览贸易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美沙展览集团与广州振威展览公司举办的品牌展GIMT(广州国际机床展)进行合作。[5]

5、会展人力资源建设能力提高

目前,我国开展大学、职中的会展专业教育理论。我国会展人力资源保有量基本能够满足我国高速发展的会展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会展服务概述

(一)会展服务定义

会展指特定空间的集体性物质或精神的交流或交易活动。[1] 会展服务是一种新颖的信息与产品传播的服务载体,通俗地说会展就是会议和展览的合称,是指为保证会议、展览正常进行所提供的全过程(会前、会中、会后;或是展前、展中、展后)服务,既包括发生在展会现场的租赁、广告、安保、清洁、展品运输、仓储、展位搭建等专业服务,也包括餐饮、旅游、住宿、交通、运输、地方特产等相关行业的配套服务。[1]

(二)会展服务分类

1、博览会、展览会、交易会、贸易洽谈会等。

2、各种类型的大型国内外会议。

3、体育竞技运动、文化运动、大型节庆活动、民俗风情活动。

(三)会展服务人员类型

1、政府机构、会展行业协会和会展专业组织。

2、饭店、酒店公寓、会展中心和各类文博馆。

3、目的地管理公司、旅游公司或旅行社。

4、会展公司及会展服务公司。

5、大中型企业单位。

(四)会展服务6大特征

会展服务的无形性[2]、不可分割性、差异性、同一性、业绩难以精确度量性、综合性和集聚特性。

我在丽宫的实习中涉及会展服务,我们属于酒店会展服务人员、会展的主题是手机交易会、展览会。我们提供的服务同其他任何一种服务一样,参展商和观众对会展服务只能感受到而不能像触摸物品那样触摸得到,也不能像一般物品一样储存、转售和退还,很多服务如果不及时利用就会作废,不同的员工提供的服务,不同客户需要的服务不尽相同,但我们都应一视同仁,都应按会展行业规范服务标准来执行,提供个性化服务。

三、会展服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会展服务存在的问题

1、中外合作展会的服务仍处于磨合期,国内会展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2、政府及行业机构举办的展览会服务差强人意。

3、存在市场秩序的问题、定位盲目的问题。

4、会展资源分散且低层次过度竞争。

5、规划滞后,缺乏会展业发展的具体经济目标。

6、展览公司的展会服务具有意识但缺少能力,会展业人才紧缺,人才政策未能作为促进本地会展业发展的重要政策。

7、会展设施及配套硬件建设仓促上马,各种软环境的建设规划严重不足。

(二)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得出以下解决对策

1、借鉴西方经验,进行科学决策,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指导体系。

2、加强政府调控,提高管理水平。

3、促进会展业的规范化,加强合作以实现共赢。

4、促使会展业品牌化发展,制定品牌战略提升品牌质量提升品牌质量。

5、推进会展业科技化、信息化建设,加快会展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6、培养会展人才,强化培育,加强人才投入。

7、优化行业管理。建立促进展会服务体系发展的有效机制,建立展会服务体系的评估标准和监督机构。

四、如何提高会展服务规范

(一)对于会展服务人员来说

1、展览服务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会展行业人员是跟参展商密切接触的,员工的仪表、举止、态度、谈吐直接会影响到参展商对于整个展会的印象。

2、保持协作过程顺畅。整个展览需要很多人员的配合,人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部门之间应该协调一致的。

3、服务要务实,态度真诚,有统一的服务行为规范,能提供个性化服务。

(二)对于会展管理者来说

1、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管理系统信息化,使得原先复杂的操作变得简单化、程序化。缩短工作时间,提高了效率,同时也提高的会展的水平和服务质量。

2、对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国际规范化。

首先,主办单位要树立服务观念,按照市场化、商业化、专业化的要求来进行服务运作。

其次,实现服务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

再来,制作会展服务手册,把一切可能想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都要写进去,及时和大会主办方沟通,了解本届展览会服务的新变化,具有查询方面的功能。

(三)对于会展客户、参观者来说

服务过程要以客户为关注焦点,不断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确保客户能时刻享受高效及超值的一流服务。比如,展览会的布局完全以展品大类来划分,方便观众参观;参观者刚踏进展览馆就能得到一份用不同文字编成的会展服务手册或参观指南;展场内还有就餐中心区、休息场所、便捷通道等等。

五、小结

会展业能带动所在地的城市迅速发展,发展前景广阔。通过对会展服务业的研究,可以清晰的了解到现今的会展服务的优劣处,经过具体分析,将我国会展服务中的优点发扬并结合时代特色进一步发展,对于不足的地方,借鉴国外经验充足的会展服务成功案例,取其精华,再结合我国的国情特征,解决存在的问题,预防位子的问题,力图为我国会展经济及会展城市的发展奉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志刚;绍兴图书馆,浙江绍兴312000; 【2】《会展服务》,刘晓杰,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09月; 【3】《会展服务与管理》,刘松萍,科学出版社,2009年07月;

【4】《会展服务与管理》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刘勇,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7; 【5】《世纪中国会展经济与会展产业[M]》,应丽君,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3);

餐饮管理与服务论文 第2篇

2、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协同发展是实现公共服务资源有效配置,提高公共服务效率的需要。公共产品的相关理论为公共服务的经营性提供了根据。按照萨缪尔森的定义,人才公共服务作为准公共产品,在理论上应采取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的原则,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利用市场资源配置和市场主体的经营与技术优势来有效地生产。当前政府垄断的弊端日益显露,在政府垄断的形式下,公共服务效率低下,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耗费了大量的行政成本和行政资源,将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是改进公共服务质量,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必然途径。

3、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协同发展是适应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的需要。我国政府所属的人才市场大多数是事业单位或者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机构,在事业单位的改革的大背景下,发挥好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作用,发展人才公共就业服务,把承担行政职能的人才服务划归人才机构来办理。另一方面基于人才中介,人才服务业行业本身的特点,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大环境下,也必须依托市场化的资源、平台和手段,更有效地开展好公共服务。将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统筹发展为未来人才市场事业单位的改革推进做好准备。

4、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协同发展是适应产业发展政策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国家已把人力资源服务业列入国家的产业目录。各地关于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加紧推出,在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政策导向上都具有鼓励多种形式、多种所有制、产业化的趋势,源于社会化专业分工的服务外包、人力外包等专业化的市场需求在快速增长,为人才市场扩大业务规模、提升专业服务水平提供了良好机遇。

二、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协同发展的优势

1、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协同发展有利于实现政府职能与市场化服务的有机结合。公共服务的作用将专注纠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的政策性、公益性服务上,避免与盈利性经营活动之间的冲突。经营性服务采用市场化的经营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育提高竞争力为目标,吸引专业人才,提高人才市场的人力资源专业服务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将人才市场经营性业务做大做强。

2、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协同发展有利于解决公共服务经费不足的问题。利用经营性服务产生的经营收入来贴补公共服务产生的经费不足,提高公共服务经费保证水平,还可以探索将部分业务外包给经营性服务主体承接。

3、公共服务和经营性服务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共享客户资源。在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公共服务主体可以承担经营性服务客户的公共服务业务,经营性服务主体也可以深入开发和延伸公共服务客户群体的专业服务需求。

三、人才市场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笔者长期工作于人才市场,经过研究认为,政府的人才服务机构要加快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就要找到现实中公共服务和经营性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其原因。

(一)资源分散,公共服务及经营性发展受限当前林林总总的人才市场众多,资源分散,不同的人才市场办理的公共服务的项目趋同但数据却难以共享。为此,代理人员(注:本文指档案寄存在人才市场人员)为查询档案或者就业报到证等,要经常奔波于不同的人才市场,导致效率低下,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下降。而经营性的服务同样由于资源分散的问题无法更好的开展,收不到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公共服务的传统服务手段滞后不能满足需求当前人才市场公共服务受传统管理手段和管理观念的束缚十分严重,公共服务仍是围绕人事档案产生的,如办理毕业生转正定级、档案工资工龄延续、档案工资套改、档案身份的认定等传统人事代理服务,而现行的大多数的代理人员所在的单位为企业化或者不在体制内工作,基本上不需要档案工龄、档案身份、档案工资等服务,因此越来越多的代理人员质疑人才市场所提供的公共服务。这些服务延续旧的作法缺乏对需求的判断,缺乏人性化服务。同时公共服务手段中对流动人员的需求不太了解,缺乏需求的动态反应能力,服务创新能力不强,服务产品粗糙。公共服务的设施和手段也比较传统落后,急需再造服务流程,提高信息化支持程度。

(三)公共服务的经费不足有碍提升服务水平人才市场的公共化服务是普惠制的服务。以中国海峡人才市场为例,现有有效档案8万份左右,可是每年人事代理的缴费率仅为8—10%,而管理档案需要建国家一级档案室,配备服务柜台设备,配备档案室管理、审档人员和到高校及市场接转档案的人事专员以及为档案证明提供后台服务的各类人员合计百余人,从设备经费到人员人工成本到各项办公经营场所费用开支,仅以10%的缴费率所收到的费用不足以支付目前公共服务的开支,更不用说业务内容和范围创新拓展的经费保障。

(四)经营性服务发展受制于体制约束目前人才市场实施经营性服务受体制约束,经营性服务既不能成为公共服务的补充,又不能完全按企业化运作,服务产品单一,内容简单,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经营性服务和公共服务在实际管理上实行了一定程度的内部独立管理,但是总的管理体制仍是一体的,在操作上存在目标、定位、价格等冲突,导致两类服务的业务发展都受影响。以现在开展经营性服务中人才测评为例,该产品本可用于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企业新入职员工招聘、职工职业生涯规划和干部晋级等,具备广阔市场空间,而在人才市场内部尚未充分按企业化管理市场运作的情况下,该测评产品仅服务于部分国有单位的干部选拔,而且主要针对机关单位提供,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合理定价,价格远高于市场预期,比如一份电脑出的基础测评报告就要300元/人,手工出的测评报告高达2000元/人。人才测评原本是一个很好的经营性主打产品,却成为人才市场偶尔使用的补充性产品,使用频率极低,收益几乎可以忽略。

四、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协同发展的主要举措

把适合人才市场经营性服务的产品,如人才派遣、人才测评、人才网络服务等,实行企业化管理,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注重服务的多元化和专业化,增强经营性服务能力。要积极探索与相关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形成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务员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工作格局,不断提升经营性服务质量和水平。整合政府所属人才市场和行业所属人才市场的相关业务块组,确保形成整体的力量和优质高效服务的链条,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完善服务体系,改进服务手段,加强产品创新人才市场在保证政策要求的公共服务正常运作的前提下,改革传统滞后的服务体系,改变仅以传统人事档案为主要产品的服务体系,让各方需求可以在多元的产品载体之间进行自由选择。创新经营性产品的内容、形式、标准和定价等,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自主决策并实施。

针对市场层出不穷的服务需求,经营性服务不仅可以针对公共服务受众的附加需求进行产品开发,还可以围绕从就业服务入手,从毕业生跨出校门到进入就业单位后的职业生涯提升的全过程开发产品,促进买方市场与毕业生的岗位匹配。同时未来可以将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针对经济结构快速调整中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共同设计完整的契约式服务产品链,提供人才就业信息、职业推荐、人才测评、就业指导、个体诚信档案、诚信评价服务等,还可以建立高端人才数据库,开展高级人才推荐、薪酬管理、管理咨询业务,从而最大限度扩大服务覆盖面,提高服务层次,提高人才市场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加强公共服务经费保障,促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人才市场在未来大部份的业务收益来自市场竞争环境下经营性服务所创造的收益,把部份收益投入到公共服务的体系建设中,改造网络和信息系统,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中国海峡人才市场建设人才市场网上营业厅,通过网络平台提供代理人员服务。改造服务场所,改善服务环境。推进高校服务站、工业园及技术园服务站的建立,实施公共服务窗口前移,贴近公共服务受众实现“零步服务”。就业是民生之本,人才市场在公共服务中要推动更高质量的就业。在高校的就业指导方面要加强积极就业政策的引导,引导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者可以先就业再择业,也可以以创业带就业,多种形式的就业减少社会承纳待业与失业的压力,促进社会稳定。

目前,中国海峡人才市场已建立了约50所高校工作站,并且推出了应届毕业生8项全免费服务,包括免费办理就业接收、办理户口落户、职业生涯指导、简历制作面试指导等服务,丰富了公共服务内容,大幅度提升了公共服务效能。同时人才市场在人员的投入上可以适当增加人工成本,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服务能力,开展人才智力引进、人事人才信息管理、人才流动区域数据发布服务等配套公共服务,有效促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发展。

五、结束语

《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第3篇

1.1 课程的性质

“餐饮服务与管理”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修课, 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本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重在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 使学生全面掌握餐厅服务技能、技巧, 初步具备餐厅服务管理能力, 达到能够综合解决餐厅服务中常见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对客服务技巧、处理投诉技巧、销售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多方面的职业能力, 将学生培养为从事星级酒店等旅游企业管理和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2 设计思路

我们确立的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是在行业专家和教育理论专家的指导下,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按照餐饮实际工作过程和任务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 以岗位技能及标准、行业规范及标准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 与河源当地的星级酒店联合开发、设计和整合课程内容, 达到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考核和企业顶岗实习融为一体的课程体系.

2 课程目标

2.1 能力目标

1) 能召开宴会筹备会议并能够制定宴会接待方案;2) 能熟练托盘、摆台、餐巾折花;3) 能够培训员工基础技能、服务礼仪和职业道德;4) 能够对客源的饮食结构进行调查和分析, 设计和制作相应的菜单;5) 能够合理布置餐厅、宴会场地与安排桌次席位;6) 能够做好宴会接待前的准备工作;7) 能够根据客人的要求进行摆台;8) 能够根据客人的需求, 完成好宴会接待服务;9) 能够及时应答客人询问, 并及时处理好餐饮服务当中突发事件和客人投诉等问题;10) 能够撰写餐饮服务质量分析报告。

2.2 知识目标

1) 了解餐饮部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2) 握宴会接待事项筹备会议的内容;3) 大型宴会的筹划的内容和接待方案的制定方法;4) 餐饮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5) 托盘、铺台布、餐巾折花等餐饮服务基础技能;6) 餐饮产品的种类和内容;7) 菜单的作用、种类;掌握菜单设计的依据与制作方法;8) 布置餐厅宴会场地的要求与安排桌次席位方法;9) 宴会前准备工作的内容和摆台的方法和要求;10) 宴会接待服务内容与程序;11) 餐饮服务质量的内容及其监控与管理方法;12) 客人询问应答、投诉及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与技巧;13) 餐饮服务质量管理分析的方法及内容及宴会善后工作总结方法。

2.3 素质目标

1) 形成酒店餐饮服务管理者的现代管理服务理念;2) 自学能力;3) 与人合作的能力;4) 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5) 服务意识和服务素质。

3 课程内容及要求

课程内容设计根据饭店餐饮工作的实际需要, 采用“6+2”模式设计教学内容, 在综合贯穿大项目的工作任务的引领下, 分解不同的子项目逐步训练并最终完成工作任务, 本课程贯穿项目“酒店承接河源客家文化旅游节贵宾’的餐饮与接待工作”是指某个虚拟接待活动, 这样的接待满足了餐饮针对不同客人 (散客、团队、外宾等) 提供不同服务的要求, 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其综合贯穿项目为酒店承接“河源客家文化旅游节贵宾”的餐饮与接待工作其子项目共5项, 即: (1) 制定餐饮散点和宴会接待方案; (2) 餐饮接待前期培训; (3) 餐饮服务准备; (4) 餐饮接待服务; (5) 餐馆接待善后工作。课程内容设计上明确了与上述5个项目相关的训练任务及支撑知识。

4 实施建议

4.1 教材编写

4.1.1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4.1.2 教材应将本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 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 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 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

4.1.3 教材应注重实操技能, 实操技能编写要适合工作需要, 并具有可操作性, 同时培养学生职业酒店服务意识, 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2 教学方法

4.2.1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任务驱动教学”, 学生自主完成综合实训课题或工作任务并在过程中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

4.2.2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以学生为主, 教师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从而培养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3角色扮演法: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 设身处地的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学生从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出发, 运用所学知识, 自主分析与决策, 以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4.2.4 情境模拟法:充分利用本专业高质量校内实训实习基地作为教学环境, 实施情境模拟法教学。

4.2.5 顶岗实习法:在第三学期的专业顶岗实习中, 由酒店餐饮的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实地的指导, 在真实的餐饮服务中进一步了解餐饮的工作任务、服务要求和实操技能等。

4.3 教学评价建议

4.3.1 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 采用阶段评价, 目标评价, 项目评价,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4.3.2 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 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3.3 关注过程评价, 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 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参考文献

[1].马开良.《餐饮服务与经营管理》.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

餐饮管理与服务论文 第4篇

关键词:图书馆 下载频次 被引次数 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0)04-0100-004

Considering the Library Service in Another Point of View: Evaluating the Paper's Value and User's Interests from Number of Its Internet Downloads

Yang ChunhuaWang GuizhiMa Hongyue(The Medical Library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Beijing,100039)

Abstract:We have analyzed the top papers by download and citations published between 2000 and 2009 by librarians. It was found that library academic-oriented papers got much more citations and user service- oriented papers got high number of their Internet downloads.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Download and citations. Analysis of this comparison suggests that download frequency can reveal not only the paper's application value- its contributions to users, but also information of which papers are most interesting to the readers. So it should be an alternative metrics of paper quality and impact. User service- oriented study should be encouraged in the library.

Key words:library; download frequency; citations; paper quality and impact

CLC number:G250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6938(2010)04-0100-004

1 论文下载频次的意义

长期以来,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领域,都以引文索引(SSCI,SCI)作为研究论文影响力和重要性的评价依据,[1]然而单纯基于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并不能完整地评价一项研究的价值。[2]随着学术资源的数字化,电子版期刊成为科学论文传播的越来越重要的途径,下载次数监测有望成为一个新的基于利用的考量科学论文传播和影响的一个有用的工具和指标。[3][4]

世界最大出版集团之一的ScienceDirect,从2004年7月起,每个季度都免费提供其数据库中下载量最高的25篇科学论文排名(TOP 25 Hottest Articles),作为读者论文使用行为的一种反映;当前的文献计量学研究认为,下载频次与被引频次具有显著的相关性,[5][6 ]一定时期内下载量大的论文,较长时期内可以获得更多的引用,因而可从internet下载量预测研究论文的未来的被引频次。[7][8]

对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杂志2007年25篇下载量最高的论文和25篇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比较结果发现,用户阅读行为和最新论文引用之间的标准非常不同,对目前用文献被引次数作为决定或影响论文质量的评价标准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9]因为作者引用的文献往往仅占其在研究工作中所阅读过的文献的一部分,而对其中未被引用的文献的实质使用行为没有反映,从而造成被引次数对阅读但未引用文献学术价值反映的缺失。而文献下载次数在直观上能够与该文献的被阅读次数相对应,不失为一种反映文献价值的途径。[10 ][11][12]

我们发现,与其他学科相比,图书馆工作者的论文具有其特殊性:除与同行的学术探讨外,还有基于服务职能、面向广大服务对象的指导性论文,其论文读者不单单是同行。

那么,图书馆论文的价值如何客观评价?下载量分析能否作为评价图书馆论文的一个指标?能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用户需求?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2 图书馆学专业论文下载与引用间的关系

因为网络数据库中的数据变化很快,我们的检索截止至2009年11月。CNKI2000~2009年收录的图书馆作者发表的论文,对第一作者单位为图书馆的论文分析他引次数(排除自引,以下同)居前的23篇论文。结果见表1。2.1 对2000~2009年图书馆学高被引论文的分析

这组论文篇均被引用146次,篇均下载221次,下载次数是被引次数的1.5倍。这些论文的共同特点是:都是面向同行的学术探讨,读者对象基本相同,其中91.3%发表于专业核心期刊。

2.2 2000~2009年图书馆学高下载量论文排名

获得高下载量的这组论文,篇均被引11.2次,平均下载1025次,其中发表于核心期刊的论文仅占5/23=21.7%。面向服务对象的论文占了绝大部分(15/23=65.2%)。

篇均下载1025次,远高于表1中高被引论文的篇下载量(1025:221),篇均被引11.2次,远低于高被引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11.2:146),这组论文中,下载量最高、达到2017次的文章,是“如何在网上进行课题检索”,而该文被引次数为0。我们认为,在2001年网络信息检索刚刚开始普及时,该文的实用性和指导性以及庞大的潜在读者群,是其获得高下载次数的主要原因。

从论文内容看,获得高下载量的23篇论文中,综述7篇,数据库检索应用或技术指导类论文12篇,二者占到了全部文献的19/23=82.6%,其他论文4篇,占17.4%。

从长期看,这组论文也不会获得高的被引次数。这些论文多是对服务对象的信息检索与应用指导,体现了图书馆最基本的服务宗旨,而不是面向本专业同行的学术探讨,应用价值远高于学术价值。

两组数据间没有重叠,且均显示了与国外文献计量学研究不同的结论,即下载量与被引频次间并无相关性,被引频次高的论文并未获得高的下载量,下载量高的论文没有获得高的被引次数(见图1)。

(三)同年发表的论文被引与下载趋势分析

为证实上述结论,我们还对2001年、2005年图书馆工作者发表的论文进行了同年文献的被引与下载量分析(结果见图2、图3)。

发表于核心期刊的论文占10/23=43.5%。

对同年发表的高下载量论文的分析,亦未见被引次数与下载次数间具有相关性。

3 结论

(1)我们发现,图书馆学论文的被引次数与下载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一些被引次数高的论文,并没有获得高的下载量;而下载量高的论文,被引频次往往很低。

(2)科研人员下载文献,首先要判断文献是否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然后才会下载。因此,在图书情报学领域,下载量高的论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满足读者需求,揭示了服务方向,发挥了其社会影响力,应该作为评价论文应用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

(3)图书馆工作者的论文,因为要面向两类读者:相对少量的同行和广大的用户,面向同行的论文注重学术性,因而容易获得引用,而面向图书馆用户的论文,更注重实用性,容易获得高的下载量。因此,对图书馆论文而言,不能根据下载量预测今后的引文数量。

4 结语

1975年国际图联在法国里昂召开的图书馆职能科学讨论会上所确认的图书馆社会职能就包括了:①开展社会教育,即成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基地,担负更多的教育职能;②传递科学情报;③开发智力资源,即图书馆承担有人才培养的职能。[13 ]分析表明,那些被下载次数多而引用极少的文献,恰恰很好地满足了用户的这些实际需求,履行了上述职能。图书馆论文被引频次与下载量的偏离也就不足为怪。

4.1 下载或被引与不同的读者群有关

图书馆工作者发表的论文,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图书馆的业务探讨,优秀的论文获得了较高的被引次数,但图书馆专业读者基数很小,所以那些被引次数相对较高的学术论文,获得的下载量却不高;二是面向用户读者群,围绕提高用户信息素养,如检索技能、方法的介绍、指南,旨在帮助用户提高技能,获得更为深入的专业文献,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因而获得了较高的用户关注和下载频次,但这类论文与读者的专业基本不相关,所以极少被引用。

4.2 论文下载量揭示用户需求,体现论文的应用价值

研究认为,下载排名反映了读者的选择偏好。[14]一般而言,读者决定下载是在阅读全文之前,只是通过题目、文摘、作者和关键词来判断的,因此阅读决定无关论文全文的质量,但下载排序却是读者兴趣的一个标识。下载次数高的论文内容,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用户的需求,图书馆科研与服务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

论文下载次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论文对于用户的贡献大小,[15]这些下载量很高的图书馆论文,虽很少会被读者引用,但发挥了它的影响,体现了它的价值,对用户参考价值高,因此应该得到认可。高质量满足用户的这种需求应成为图书馆服务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

4.3 下载量分析应该受到重视

本研究统计表明,我国被引次数居前的图书馆学论文,90%以上都发表于核心期刊;而下载量居前的面向服务对象(即用户)的图书馆学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的不足50%,甚至更低,可见体现图书馆服务理念、满足用户需求的这些下载量高的论文并未被专业主流期刊认同。

Web 2.0时代,专业图书馆的工作中心和导向,应该时刻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新的标准考量论文价值,认可那些为用户所需,具有很高应用价值但不一定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同时还应顺应读者需求,鼓励这些服务导向的研究,拓展服务范围和水准,提升图书馆的价值。

参考文献:

[1][5]Dan O'Lear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ations and appearances on “top 25” download lists in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2008,(9):61-75.

[2][6]Johan Bollen , Herbert Van de Sompel, Joan A. Smith et al.Toward alternative metrics of journal impact: A comparison of download and citation data[J].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2005,(6):1419-1440.

[3]Daniel E. O'Lear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ations and number of downloads in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08,45(4):972-980

[4][14]Editorial. Which papers are most interesting to the readers of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J] .Information from download monitoring.Cardiovascular Research,2005,65(1):5.

[7] Jahandideh S, Abdolmaleki P, Asadabadi EB. Prediction of future citations of a research paper from number of its internet downloads[J]. Med Hypotheses, 2007,(69):458-459.

[8]Christos Zavos, Jannis Kountouras, Nikolaos Zavos, et al.Predicting future citations of a research paper from number of its Internet downloads: The Medical Hypotheses case[J].Medical Hypotheses, 2008,70(2):460-461.

[9][10]Andrew J.S. Coats. The top papers by download and citation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in 2007[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08,(1):1-3.

[11] CoatsAJ. Top of the charts: download versus citations in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J]. Int J Cardiol,2005,105(2):123-125.

[12]郭强等.科技论文下载次数的统计性质研究[J].情报科学,2009,27(5):690-694.

[13][EB/OL].[2009-12-27].http://www.hflib.gov.cn/zhinan/tsgzy.php.

[15]万锦堃等. 期刊论文被引用及其Web全文下载的文献计量分析、现代图书情报技术[J],2007,(4):58-62.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第5篇

1.xx 社区老年人服务现状的调查 2.城市社区老年志愿者服务的研究 3.城市xx社区邻里关系的调查 4.城市社区在校生假期生活的调查 5.城市社区物业管理状况的调查 6.城市社区XX教育活动的调查

7.如何正确处理社区“业主委员会”与居委会的矛盾冲突 8.试论社区服务的主要特征

9.城市XX社区独居老人关怀问题的研究 10.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的特点

餐饮管理与服务论文 第6篇

临床药学和药学服务是我国今后医院药学的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因而,医院要实现建设的改革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加强医院药房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举措。医药药房的主要职责是:统一药品的管理和发放,对临床医生进行合理用药的指导,保证用药的合理、安全、有效。完成患者提供治疗的最后一项环节,在患者诊断治疗后,负责相关药品的申请、领取、调配、发放和保管的工作,与此同时还要为患者提供药品的咨询的相关服务。现如今,科技进步飞快,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药房也引进先进管理技术来提高药房的技术性、专业性、服务性。药房在医疗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与广大医疗患者的生命健康休戚相关。在社会发展的新阶段,社会对医疗机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医药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迫在眉睫,因此医院不断完善药房管理制度,加大对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力提高医院管理的信息化程度,重点培养高素质、高水平药学人员。药房管理和药学服务的提升能够保证医院有着更好的发展。

1加强药房管理

1.1药学技术人员的管理

在现代药房管理体系中,药学技术人员是重要环节,高水平的技术人员能够很好的保证广大医疗群众的用药安全,提升药房管理质量,从而决定了整个医院的药学服务质量的水平。此外,药学技术人员担负着为患者提供药物咨询和相关信息服务的职责,药学技术人员素质代表着整个医院的综合实力。从事药房工作的人员要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服务,主动担负起减轻医疗患者痛苦的义务。(1)提高道德素质水平,拥有高尚医德和良好医风。医院应加强对药房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药学人员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做好本职工作,脚踏实地、一心一意地开展工作。(2)重视对药房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训。目前,医学技术的发展迅速,医学药学的相关知识不断增多、难度逐渐增大,这就提高了对药房技术人员的要求。所以技术人员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来应对日益增多的挑战。医院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定期组织专业知识的学习,对技术人员拟定学习计划并定期开展培训。此外,也要制定考核制度,拟定考核标准,定期对药学技术人员进行专业考核,注重对技术人员的鼓励,提供为其深造的机会。加强学术交流,开展医药理论知识研讨会和药学法律法规的讲座,加强对药学法律法规的掌握学习,树立良好的法治观理念。加强各个科室部门之间的合作,医院是一个整体,各个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强药学技术人员和其他部门人员的合作有利于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自身工作,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例如,药学技术人员参与医护人员的工作,组织查房并参加医疗护理的相关讲座,共同推进新业务的开展,通过发表学术论文进行学术研究。(3)树立科学严谨的用药理念,增强安全用药意识。药物的合理使用是患者的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关系着患者疾病的治愈和生命安全。药房的药师要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强化合理用药意识,加深对药物药理的了解,结合实际情况为患者合理开药。当出现药物安全隐患时能够及时与主治医生进行沟通,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利益。在药房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对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

1.2完善药房规章制度

建立一个完善的药房管理规章制度是加强药房管理的制度保障,可以为药学服务工作提供依据,使药房工作有条理有原则的进行。医院药房规章制度的建立极大地降低了药房工作中的出错率,一旦出现问题也可以很快找到原因并解决问题。同时,应完善药房工作记录、总结制度,对每一天的工作进行记录总结可以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或漏洞并及时改正,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质量。

2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在医院的医疗服务中,药学服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药学技术人员通过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为医院患者和大众提供专业的药物作用讲解,来保证药物的正确安全使用,对患者和大众有着药物知识普及的作用,高质量的药学服务可以体现医院的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的综合素质。提高药学服务质量的方法如下。

2.1加强退药管理

退药的现象在正常医疗过程中十分常见,药房人员要加强对退药的管理,避免有质量问题的退药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加强退药流程的管理是有效方法,加强对退药的检查、核对、记录来保证退药信息的明确,一旦发现问题可以依据退药信息进行相关责任的追究。

2.2开展药物咨询

医院可以专门设立药物咨询处,积极开展药物咨询,为广大患者和群众普及药品真伪辨识、功能作用、服用剂量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药品的基本认识,有利于医院在医疗活动中的合理用药。

3结束语

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的同时,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医院自身的发展,加强药房管理、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是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医院要加强管理与投入,建立健全医疗制度,培养有着更高素质的药学技术人员,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4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4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3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