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湿肺范文(精选5篇)
创伤性湿肺 第1篇
关键词:创伤性湿肺,CT诊断,临床意义
创伤性湿肺 (traumatic wet lung) 为常见的肺实质损伤, 是由各种创伤 (例如车祸、撞击、挤压和坠落等) 引起的肺组织充血、间质水肿或出血改变的综合病变, 有研究表明其发生原因是由于强烈的高压波作用导致[1,2,3], 当胸壁受到强大的暴力, 导致胸腔的容积缩小, 胸内压力升高, 对肺脏产生压迫, 造成肺实质水肿及出血;当外力消除时变形的胸廓回弹, 当胸内负压产生的一瞬间又会引起原损伤区附加损伤, 此时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肺泡和毛细血管损伤并有间质及肺泡内血液渗出及间质性肺水肿, 肺实质含气下降, 但是血管外的含水量升高, 出现通气、换气功能障碍, 肺循环阻力及肺动脉压升高。伤后12~24小时呈进展性病理改变。肺挫伤发生时常常会合并血气胸、胸壁骨折、连枷胸、及心脏和心包损伤等损伤。在疾病的早期, 使用CT进行肺部检查能够较好地分辨出肺部疾病, 而采用普通的X线片则往往会出现漏诊情况, 不能够在疾病的早期及时正确地诊断, 延误治疗。因此, 本文为了探讨CT诊断创伤性湿肺的临床意义, 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符合率, 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创伤性湿肺患者20例,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创伤性湿肺患者20例, 男13例 (65.0%) , 女7例 (35.0%) , 男女之比1.86:1, 年龄25~79岁, 平均42.3岁。患者均为闭合性胸部外伤。主要临床症状:咳嗽、胸痛等。致伤原因:车祸挤压伤7例, 重物砸伤4例, 爆震伤2例, 撞击伤4例, 高处坠落伤3例。
方法:使用全身CT扫描机, 取仰卧位, 扫描从肺尖至横膈, 常规层厚、层距10 mm, 对可疑部位加扫5 mm的薄层。
结果
CT表现: (1) 病变分布:均为多发性病变, 绝大多数是跨叶、跨段分布。 (2) 病变形态:在早期的病变一般表现为支气管束增厚[4]。 (3) 病变密度:灶性分布及轻度间质性水肿或肺泡内少量渗出。肺气囊型表现为实变与囊腔的混合密度。 (4) 消散时间:渗出性水肿、出血一般消散较快, 大部分病例在1~2周内完全消散或基本消散[5]。
鉴别诊断: (1) 肺出血:肺出血多是由于肺血管的受损所导致的血液渗透通过受损的部位进入肺泡以及肺间质, 在CT上可以表现为小片或者是大片状的实变影。而湿肺密度较淡[5]。 (2) 创伤性肺水肿:该疾病在CT上一般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梭形致密影[6]。 (3) 肺炎、急性高原反应:与该类疾病的鉴别应该根据患者具体的临床症状及病史进行仔细地鉴别, 肺炎在发病的早期就会出现发热等临床表现, 急性高原反应有在较短时间海拔迅速升高的经历, 此二类疾病在发病前都没有外伤史。
讨论
产生创伤性湿肺的主要原因: (1) 肺循环障碍:由于外力的作用, 导致水肿、血小板聚集形成湿肺。 (2) 缺氧:在氧气供应严重不足的状态下, 血液中组织胺类和多肽类物质会因此而分泌较正常情况明显增加, 而此二类物质可以使得肺局部低氧区血管以及小支气管的收缩, 这样就会使得血液运输的外周阻力相应的增加, 湿肺形成。 (3) 颅脑损伤。 (4) 肺毛细血管的直接破坏。
创伤性湿肺是一类最常见的胸部损伤并发症, 患者常常存在多处损伤, 如果患者不能够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 则可能耽误治疗, 延误了抢救患者生命的最佳时机, 使得病情恶化,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与普通X线检查相比, 采用CT检查诊断创伤性湿肺能够对患者的肺部进行横断扫描, 并且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7,8], CT检查可以比较准确地对较为隐蔽的微小病灶和纵隔结构进行准确定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CT检查在对创伤性湿肺进行诊断时有着不可替代的显著优势, 能够对该疾病作出及时正确的早期诊断。
本研究观察发现, 创伤性湿肺的CT表现: (1) 肺间质损害显示肺纹理较正常情况下边的较浓密、模糊不清, 并且其粗细程度边的不均匀。 (2) 肺实质出血、水肿所显示的散在斑点状、小片絮状稍高密度灶。 (3) 肺内渗液所引起的“面纱征”。 (4) 肺泡撕裂所显示的低密度小囊腔。以上是创伤性湿肺的早期CT特点。除此之外, CT还能够发现微量或少量气胸、纵隔气肿、血胸及胸壁软组织积气, 能够为创伤性湿肺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参考文献
[1]孙秀玲.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J].工企医刊, 2008, 2 (3) :47-49.
[2]梁昆如, 康江河.创伤性湿肺的螺旋CT诊断 (附60例分析) [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5, 21 (9) :912-914.
[3]拓宽前, 刘本刚, 佟小兵, 等.肺挫伤简易评分法.的临床应用[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2, 18 (1) :49.
[4]李强, 乔庆, 李晓斌, 等.多发性肋骨骨折多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 2010, 36 (6) :704-706.
[5]燕敦华, 李德春, 杨玉娥, 等.创伤性湿肺的X线诊断 (附98例分析) [J].青海医药杂志, 2000, 30 (11) :25.
[6]王晓光, 刘又宁.全氟化碳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进展[M].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 25 (7) :517-519.
[7]黄志勤, 李昕生, 时维东.胸部创伤的CT检查[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 10 (6) :450-451.
创伤性湿肺的X线诊断探讨 第2篇
[关键词] X线;诊断;创伤性湿肺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62-02
创伤性湿肺,亦称湿肺综合征,它属常见胸部外伤并发症。跌落伤,挤压伤,打击伤及车祸等钝性损伤均可引发创伤性湿肺。患者肺组织突变、充血,可出现咳嗽、血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近年来,创伤性湿肺的发病率呈上升态势。临床上,因患者X线表现多样,若不综合考虑,全面观察,很可能出现漏诊和误诊。本文,选取我院56例创伤性湿肺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X线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56例创伤性湿肺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符合创伤性湿肺的相关诊断。其中,男35例,女21例;患者年龄3-89岁,平均(40.9±6.8)岁。车祸撞伤34例,占60.71%;打伤9例,占16.07%;跌伤13例,占23.21%。患者病程20min-3d。23例合并肋骨骨折,6例下肢或者上肢骨折,10例胸腔积液,5例皮下气肿,1例纵隔气肿。患者出现咳嗽,咳血,胸痛,呼吸困难(进行性)等临床症状。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均已痊愈出院。
1.2 检查方法 我们采用X线(500mA)机投照。常规摄取患者斜位、正位X线平片。若遇特殊情况,可进行CT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学系统,应用t检验,x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发生部位 35例创伤性湿肺发生于右肺(右上肺12例、右中肺13例、右下肺10例),21例发生于左肺(左上肺2例、左中肺10例、做下肺9例)。
2.2 X线特征 患者X线表现分四型:叶段实质型25例;云雾型7例;弥漫型14例;间质型10例。其中,叶段实质型最为常见(P<0.01,或P<0.05),见表1。
3 讨 论
3.1 湿肺发病机制 人体肺内血供丰富,内源性的炎性介质(前列腺素,血液活性胺等)含量较高。肺组织损伤后,肺部血管充血,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强;继而致使肺泡及肺间质水肿。此外,肺组织损伤后,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减少,毛细血管及肺泡内液体进入患者肺泡腔,造成肺泡水肿。肺泡创伤,支气管痉挛,进一步阻止肺内液体排除,它是造成湿肺的又一重要原因。此外,神经因素亦可引发水肿,造成湿肺。患者因胸痛,不敢用力咳嗽,致使大量液体蓄积于肺泡内,也是造成湿肺的重要原因。本文,患者因跌落伤及车祸等钝性损伤致病。多为弥漫型及叶段实变型湿肺部。患者病灶具有出现快(受伤6h内即出现病灶),吸收快(若不合并感染,创伤后3d开始吸收,10d大部分病灶即可消失)的特点。
3.2 创伤性湿肺患者的X线表现[1-2]
3.2.1 病变的形态及部位 当外力撞击患者胸部某处时,造成肺部小血管破裂,或者渗透性增强,肺部血管出血、扩张,造成肺组织及肺泡水肿。胸片可见:肺纹理模糊,增粗;或者出现斑片状阴影。若渗出液持续增多,阴影则可融合成大片状。
3.2.2 患者X线特征 患者X线表现分四型:叶段实质型25例;云雾型7例;弥漫型14例;间质型10例。①叶段实质型。X线检查发现患者肺部存在大片高密度阴影,密度不均匀,边缘较模糊。正位X线片,类似肺炎改变。侧位X线片,阴影呈跨段跨叶分布。②云雾型。X线检查发现患者肺部存在云雾状低密度病灶。呈现毛玻璃状,透过病灶可隐约看到肺纹理。亦称“面纱征”。③弥漫型。X线检查发现患者肺纹理模糊,增粗,紊乱,存在散在斑片状的密影。类似支气管炎的X线特征。④X线检查发现患者肺纹理模糊,增粗,紊乱。患者肺野的透亮度降低。肺纹理增粗,且边缘模糊,结构不清呈现细条状(走形无规律)。类似支气管炎(急性)的X线特征。
3.3 疾病的鉴别诊断[3-4]
3.3.1 肺出血性疾病与创伤性湿肺的鉴别诊断 肺出血性疾病患者临床症状较重,且无外伤史,X线检查可见片状密影,阴影边缘密度较低,中心度高,无节段性,病灶多位于中、下部肺野。湿肺患者有明确外伤史。患者肺内病灶阴影密度递增,范围较大。
3.3.2 创伤性肺不张与湿肺的鉴别诊断 创伤性肺不张一般发生于外伤24h后。患者X线表现和其他原因造成的肺不张相似。但是,患者病灶密度较为均匀,且无其他病变,病灶多位于肺下叶,多伴萎缩性改变。
3.3.3 撕裂伤所致肺内血肿与创伤性湿肺的鉴别诊断 患者肺组织撕裂,伤口充满血液,可形成肺大泡,因肺组织弹性回缩及血液灌注作用,形成肺血肿。肺内血肿患者X线轮廓较为固定,可单发亦可多发,一般为圆形的致密影,中等大小,多合并肺气肿,出现时间晚于湿肺,且吸收、消散速度慢。若肺内血肿出现肌化,应同肺肿瘤进行鉴别。
综上所述,创伤性湿肺患者的X线特征显著。应用X线诊断创伤性湿肺具有操作简便,准确率高等优点。
参考文献
[1] 王晓梅,沈志勇.98例创伤性湿肺的X线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8):69-70.
[2] 李再勤.创伤性湿肺的X线、CT影像学表现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64):42.
[3] 王文成.新生儿湿肺症的X线诊断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2010,8(5):86-87.
创伤性湿肺的CT诊断 第3篇
关键词:创伤性湿肺,CT诊断,临床意义
创伤性湿肺是由各种创伤引起的肺组织充血、间质水肿或出血改变的综合病变[1,2,3], 由于疾病早期普通X线片容易漏诊, 延误了治疗, CT检查肺部疾病具有较好的分辨率, 为探讨CT诊断创伤性湿肺的临床意义, 进一步提高诊断符合率, 对该院2011年2月2013年4月收治的创伤性湿肺患者30例利用CT进行检查,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治的创伤性湿肺患者30例, 其中男18例, 占60.0%, 女12例, 占40.0%, 男女之比为1.5∶1, 年龄23~66岁, 平均年龄41.2岁。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胸部外伤。主要症状:胸闷、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致伤原因:爆震伤3例, 重物砸伤6例, 高处坠落伤5例, 撞击伤6例, 车祸挤压伤8例。
1.2 方法
使用CT扫描机检查。
2 结果
CT表现:①病变分布:病变全部为多发, 大部分跨叶和跨段分布。②病变形态:病变早期表现可为支气管束增厚, 界面征阳性[4]。③病变密度:灶性分布以及轻度间质性水肿或者是肺泡内少量渗出, 病变多为磨玻璃影。肺气囊型表现为实变与囊腔的混合密度。④消散时间:渗出性水肿、出血通常消散较快, 多数病例在1~2周内完全消散或者基本消散[5]。
3 讨论
创伤性湿肺是胸部损伤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多数患者存在多出损伤, 及时正确诊断至关重要, 对挽救患者生命, 减少病情进一步恶化有着重要的意义。CT诊断创伤性湿肺除具有横断扫描的特点外, 其密度分辨力与空间分辨力也远远超过普通X线检查[7,8], 在CT检查下一些隐蔽部位的微小病灶以及纵隔结构也暴露无遗。CT在创伤性湿肺的诊断中具有着显著的优越性, 能够在早期就可作出准确诊断。通过观察以下情况能够作为创伤性湿肺的CT征象:①肺间质损害所显示的肺纹理增浓、模糊并且粗细不均匀;肺实质出血、水肿出现的散在斑点状、小片絮状稍高密度灶;肺内渗液导致的“面纱征”;肺泡撕裂出现的低密度小囊腔。以上特点是创伤性湿肺的早期CT表现。除上述特征外CT还较容易发现胸片可能漏诊的微量或者少量血胸、气胸、纵隔气肿以及胸壁软组织积气, 从而为准确诊断创伤性湿肺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参考文献
[1]Parker, Hemander L, Peevy K.Mechanism of ventilaun induced lung in-jury[J].Crit Care Med, 2003, 21:131-133.
[2]钱新初, 刘三军, 彭梦明.创伤性肺假性囊肿的CT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8, 27 (7) :894.
[3]Blostein PA, Hodgman CG.Computed tomography of the chest in bluntthoracic trauma: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study[J].J Trauma, 1997, 43 (1) :13-18.
[4]强昌富.创伤性湿肺的CT诊断[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0, 29 (3) :149.
[5]Toobs BD, Sandler CM, Lester RG.Computed tomography of chest[J].Radi-ology, 1981, 140 (3) :733-738.
[6]Chon SH, Lee CB, Kim H, et al.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traumaticpulmonary psuedocysts:a review of 12 cases[J].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06, 29 (5) :819-823.
[7]黄志勤, 李昕生, 时维东.胸部创伤的CT检查[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2, 10 (6) :450-451.
创伤性湿肺CT检查应用价值分析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放射科检查的存在明确胸部外伤史的患者80例,其中男54例,女26例,年龄18~54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1例,跌伤13例,砸伤4例,爆炸伤2例,临床表现出现时间为伤后25min~72h,检查时间为25min~48h。
1.2 仪器与设备
X线平片使用岛津800mA Digitex pro型机器行胸部正侧斜位片,CT检查使用Philip Tomoscan AV.ER Plus CT行胸部平扫,其中层厚5~10mm,肺窗窗位600Hu,窗宽1200Hu,纵隔窗窗位30Hu,窗宽350Hu。
2 结果
2.1 2种检查方式与临床表现符合率比较
对本组X线检查和CT检查各40例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对照分析,发现X线检查有28例与临床症状相符,而CT检查有38例与临床症状相符,CT检查的相符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χ2=7.013P=0.008)(表1)。
2.2 创伤性湿肺X线表现
实质型7例,影像学主要表现为不均匀增粗、模糊的肺血管影;弥漫实变型13例,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肺野的实质内边缘模糊的不同大小的斑点和(或)斑片状高密度影,且多数可沿支气管走行;云雾型14例(图1),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肺野透亮度降低,呈磨砂状,正常肺纹理隐藏在磨砂里面;节段实变型6例,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肺叶、段内密度不均匀,边缘不规则的大片高密度灶。
2.3 伤性湿肺CT线表现
本组38例患者中有32例表现为肺纹理增多,肺内可见斑点(片)状模糊影,密度不均,与X线片的磨砂状相似,呈现间质型、弥漫实变型和云雾型改变(图2);本组6例表现为边缘模糊的大片状高密度阴影,表现与大叶性肺炎相似。
3 讨论
创伤性湿肺的X线表现及分型,一般可分为4型:(1)间质型:显示肺纹理增粗模糊伴有斑点状或小片状阴影;(2)节段实变型:局限在肺的一段或一叶内之片状模糊阴影,以中下肺野多见;(3)弥漫实变型:在单侧或双侧肺野显示大小不等的斑片状或斑点状模糊影,密度淡而不均,部分可融合成片状;(4)云雾型:一侧或双侧肺野呈磨玻璃样改变,显示为密度较淡的均匀一致的云雾状增浓影,似肺野朦上一层面纱[2]。而CT检查对于创伤性湿肺的诊断优点更为突出:(1)为横断面图像,可避免重叠现象,能显示X线平面难以发现的损伤部位及轻微损伤;(2)它的密度分辨力与空间分辨力远胜于普通x线检查方法;(3)除可应用肺窗、纵隔窗观察图像,发现肺部、纵隔损伤情况外,还可应用骨窗观察胸骨、胸椎、肩胛骨、锁骨及肋骨的骨折情况;(4)对少量的胸腔积液、少量气胸、肺泡撕裂所致的小的囊状影,CT显示明显优于X线胸片[4]。黄楚绵等[4]研究表明CT对胸膜下、横隔下区、纵隔旁区、心后区病变的显示率明显高于普通X线乎片,且能检出常规X检查所不能显示的胸膜病变、少量胸水及少量气胸。但是创伤性湿肺应与肺挫裂伤鉴别,两者的发生机制不同,肺挫裂伤的病理损伤较重,一般早于湿肺出现,肺挫裂伤的CT表现为肺内片状、斑点状高密度影,中心密度较高,吸收较慢,一般为1~3周,主要表现为肺内血肿的吸收过程,并常遗留纤维索条影,而创伤性湿肺不一定伴有肺挫裂伤,多表现为薄雾状,随渗液的增多,可融合成大片高密度影,湿肺消散较快,一般3~7d即可有明显吸收[5]。本组认为对于胸部严重创伤患者直接行CT检查,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很好的指导作用,可以有效节省患者检查时间以及费用。
参考文献
[1]马伊敏,李强,桑桂玲,等.259例创伤性湿肺患者的CT表现特点分析[J].山东医药,2008,48(23):89~90.
[2]王星君,裴霞,姚中川.创伤性湿肺的X线、CT诊断[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4,5(4):198~200.
[3]梁昆如,康江河.创伤性湿肺的螺旋CT诊断(附60例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9):912~914.
[4]黄楚绵,黄映宏,唐大治,等.创伤性湿肺的平片与螺旋CT诊断[J].床医学,2006,26(5):18~20.
创伤性湿肺 第5篇
关键词:创伤性湿肺,并发症,分类,X线
创伤性湿肺是指当患者胸部受到一定程度的创伤后, 其肺部微血管出现实质性损伤, 从而致使患者肺泡发生出血、充血、渗出或间质水肿等症状的疾病。该病大多发生于受到创伤一侧的肺部组织, 部分发生于对侧肺部组织。在胸部受到钝挫伤的患者中, 有30%~70%的发生率[1]。最近四年来, 我院经临床诊断、CT检查等方式, 共接收和治疗36例创伤性湿肺患者, 现结合创伤性湿肺疾病的发病机理, 探究CT检查在该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自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 我院共接收36例创伤性湿肺患者, 其中男24例, 女12例, 年龄范围为12~71岁, 平均年龄为 (34.6±2.8) 岁, 导致患者受伤的原因主要有砸伤、爆炸受伤、车撞伤以及高处坠落受伤等。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咳嗽以及意识不清等[2]。患者自受伤到进行检查的时间为30min~48h, 绝大多数患者是在8h内完成检查。检查时所用的CT扫描机类型为PHILIPS Sele CTsp型, 层距和层厚设置为5~10mm, 少数患者进行HRCT扫描检查, 对患者进行观察时, 使用纵隔窗和肺窗, 其窗位和窗宽分别设置为40HU、300HU和600HU、1200HU, 大部分患者均进行2~3次的复查。
2 结果
创伤性湿肺的CT表现是肺泡内有出血、充血、水肿、渗出以及肺不张等病变, 在本次研究中, 患者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的CT表现: (1) 节段实变型:本种类型的患者共有10例, 患者病灶呈叶、段或大片状分布, 病灶边缘比较模糊且不均匀、不规则; (2) 肺间质型:本种类型的患者共11例, 患者肺血管模糊、增浓或增粗; (3) 弥漫实变型:本种类型的患者共17例, 患者肺部出现实质性小片絮状和斑点状病灶, 病灶边缘比较模糊, 且密度不均匀; (4) 云雾型:本种类型的患者共14例, 患者单侧或双侧肺野具有云雾状病灶, 透过“云雾”可见患者正常肺血管。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表现在有的患者中同时存在, 有的还伴有肋骨骨折、气胸、血胸、皮下积气、脑损伤、以及肝脾挫伤等。另外, 本次研究发现, 患者的病灶分布往往与创伤部位和受伤程度有关, 本次研究的患者主要以中下肺野出现病灶, 其中单侧出现病灶者共21例, 双侧出现病灶者共6例。
3 讨论
3.1 创伤性湿肺的CT表现
此种类型的湿肺共有四种CT表现[3]。其中通过对患者肺窗进行观察, 可以发现患者的肺间质变化, 其主要表现为模糊和增浓等;该疾病的早期时候, 患者病灶呈斑点状或小片絮状;当患者间质和肺泡内出现渗出时, 可见云雾状表现;患者受伤程度加深时, 病灶可融合成大片状。患者因为胸壁神经受到损伤而引起肺部粘液增多或支气管痉挛, 或因为肺部受到实质性损伤而发生水肿时, 都可以使肺泡产生撕裂并出现积血, 通常情况下, 这种损伤多是大面积的, 所以其病灶显示多为非肺段分布。若患者撕裂的部分比较靠近患者肋骨骨折部位或胸膜, 就会引起血胸和气胸。
3.2 CT检查在早期创伤性湿肺诊断中的价值
由于创伤性湿肺疾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广泛性肺实变, 从而致使患者换气功能和通气功能受到损害, 病情严重者, 可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 因此, 在患者患病早期, 应对患者进行积极地治疗, 以防止病情恶化。通常情况下, 对肺创伤患者主要是进行CT检查和普通X线检查, 然而, 对患者进行普通X线检查时, 所拍摄的影响缺乏立体感, 无法将患者小范围的实质水肿、出血、渗出等症状查出, 并且有些病灶可能会因重叠而造成漏诊现象, 而对创伤性湿肺患者进行CT检查时, 则能比较容易地实现病灶的诊断, 因此, CT检查与普通X线相比, 具有明显的优势, 主要表现在: (1) 清晰地呈现横断面图像, 防止影像重叠, 能将X线难以发现的轻微损伤和损伤部位显示出来; (2) 密度分辨率显著优于普通X线检查; (3) 能够通过纵膈窗、肺窗、胸椎、肩胛骨、胸骨、肋骨以及锁骨等多个部位查看患者受伤情况; (4) CT检查能够将少量气胸、胸腔积液以及肺泡撕裂等造成的囊状显示出来。因此, 笔者建议, 对于胸部具有明显的外伤, 临床上有胸闷、呼吸困难以及咯血等症状的患者, 当通过普通X线检查不能做出明确诊断时, 应对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以进行确诊。
3.3 创伤性湿肺的鉴别诊断
(1) 与肺炎疾病的鉴别:创伤性湿肺的CT表现与肺炎比较类似, 即大多呈现出阶段性或大叶性或斑片状分布。在进行区别时, 应询问患者的疾病史和临床症状, 肺炎患者的胸部一般没有外伤, 并伴有发热症状, 当创伤性湿肺患者的阴影在48h后若出现扩散, 应对患者进行认真检查以确认是否发生感染[4,5,6]。 (2) 与肺挫裂伤疾病的鉴别:湿肺一般具有较快的吸收和消散速度, 基本可在3~7d内消失, 而肺挫裂伤则需要1~3周方可, 另外, 随着湿肺患者渗血的增多, 患者病灶可融合成大片状, 而肺挫裂伤患者的病灶往往表现为斑点状, 且中心密度较大。 (3) 与创伤性肺血肿疾病的鉴别:在CT表现方面, 湿肺患者的血肿出现较早, 且消失速度也较快, 而创伤性肺血肿则出现得较晚, 消失的速度也较慢, 一般需要数天至数月方可, 并且创伤性肺血肿的CT边缘比较清晰锐利, 具有固定的形态, 如梭形、椭圆形或圆形等, 而湿肺患者的CT边缘则较模糊。
参考文献
[1]周康荣, 徐从德, 张志勇, 等.胸部颈面部CR[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6:250.
[2]高正今.创伤性湿肺早期CT征象的探讨[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0, 16 (4) :240-242.
[3]马伊敏, 李强, 桑桂玲, 等.259例刨伤性湿肺患者的CT表现特点分析[J].山东医药, 2008, 48 (2) :89-90.
[4]周鹏, 高雪梅.创伤性湿肺的X线与CT诊断[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2, 3 (2) :109-110.
[5]朱利平.创伤性湿肺的CT诊断[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8, 24 (3) :283-2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