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人范文(精选4篇)
传染病人 第1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了确诊突发呼吸道传染病涉外病人12例, 疑似病人2例, 男8例, 女6例;年龄20岁~26岁, 平均21.4岁;我国香港籍4例, 我国澳门籍2例, 我国台湾籍2例, 菲律宾籍3例, 印度尼西亚籍1例, 澳大利亚回国留学生1例, 马来西亚籍1例。12例病人按国家甲型H1N1流感诊治方案 (2009年试行第2版) 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人, 其中1例为危重症病人。
1.2 结果
14例涉外隔离病人经隔离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未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无病人投诉及纠纷发生, 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00%。
2 涉外隔离病人的护理
2.1 隔离病区布局及环境
2.1.1 选择隔离病区
选择相对与其他病区分隔、无交叉且与其他病区有一定距离的呼吸三病区两层楼进行改造, 设立疑似病例病区及确诊病例病区。每个病区内设有独立卫生间。在距离病区门口10 m处设立隔离带并明显标识, 安排保安24 h值班。
2.1.2 严格病区区域划分
疑似病例病区及确诊病人病区设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三区无交叉。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外更衣室、淋浴室、库房等;半污染区包括治疗室、医护人员办公室、消毒室和内更衣室等;污染区包括病室、病区走廊和污衣、污物暂存处等。在清洁区和半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分别设立缓冲区, 并设隔离屏障, 分开设立医务人员和病人专用通道。在病区各区域粘贴明显标识。
2.1.3 病区环境
在病区内安装大排风扇, 保持通风良好, 保证空气流向从洁净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病室内安装感应水龙头, 病区门口放置速干手消毒液。切断接触传播途径。在病区内安装闭路电视及分体式空调, 添置微波炉等, 安置了对讲呼唤器, 在短时间内尽最大可能把旧病区改造, 以便为涉外病人提供方便舒适的隔离生活环境。
2.2 护理人力调配与工作流程的制订
2.2.1 成立甲型H1N1流感护理人员护理梯队
在全院各科优选具有身体素质好、心理素质强、职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英语4级及以上水平且具备口语沟通能力的护士组成隔离病区护理团队一、二梯队。保证了病人隔离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
2.2.2 及时调配护理队伍
随着国家甲型H1N1流感防控策略的调整, 及时调配专科护士加入救治护理队伍。如收治合并有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马来西亚籍重症病人时, 调配了内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ICU) 及心内科的英语口语好的护士加入护理队伍, 保证了涉外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护理质量。在收治印度尼西亚病人时, 及时找来印度尼西亚留学生进行翻译, 解决沟通障碍的难题。
2.2.3 建立病区管理工作制度及流程
健全病区管理工作制度及工作关键流程并成册, 组织学习掌握并运用于护理工作中。如发热病区消毒隔离制度、病区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各班职责、病人入院、出院流程、标本采集及送检流程、护士执行医嘱流程、巡视病人流程、护理工作制度及流程, 突发病情变化处理流程、废物处置运送及流程, 病人使用物品的消毒流程, 医护人员工作流程。严格的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确保了传染病的消毒隔离防护措施及护理措施的有效落实。
2.3 安全管理
2.3.1 强化医务人员安全意识
修订隔离病区的紧急突发事件护理工作预案,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并进行考核。特别强调在突发意外事件, 如病人发生病情变化、发生了火灾、病人意外跌倒等紧急事件时, 应简化防护穿戴程序, 在第一时间紧急处理, 强调一切以病人安全第一。
2.3.2 病人安全管理
拟定“甲型H1N1流感病友住院须知”并翻译成英文告知病人, 让病人理解及配合隔离治疗, 每日为病人发放一次性口罩, 倡导病人注意咳嗽礼仪。
2.3.3 有效保证治疗和护理
做好常用物品准备工作:准备充足的防护用品、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 并处于备用状态, 特别是配备急救药品和相关急救医疗器械, 有计划储备各种抢救、治疗设备、达菲等抗病毒药品, 保证病人能接受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及护理。
3 讨论
3.1 护理人员培训
甲型H1N1流感已被WHO确定为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突发传染病, 我国也出台一系列应急措施, 护士作为公共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担负着重要的防控和促进康复的任务[2]。随着疫情发展, 我们对护理人员进行多次专题讲座培训, 并进行反复多次现场演练,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救治护理水平, 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 保证医护人员身体健康及综合医院其他诊疗工作的正常进行。
3.2 提供跨文化护理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深入, 跨文化护理已成为我国现代护理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趋势[3]。深入探讨和研究切实可行的突发呼吸道传染病涉外病区的护理方案已成为当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提供优质护理同时, 我们考虑到护理对象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背景, 要求护士在为病人提供疾病观察及护理的同时, 了解病人的民族、宗教信仰、经济状况、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情况, 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工作中。如安排信奉伊斯兰教印度尼西亚病人独住一间病房, 治疗护理的时间尽量避开其每日的礼拜时段, 大大提高了涉外传染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3.3 重视心理护理
病人涉外输入病例, 大多有组织而来, 为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和交流, 每日注意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 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每次进入病房时, 向病人做自我介绍.以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感, 减少病人面对严密防护的医务人员时的恐惧。帮助病人与家人建立通讯联系, 使病人随时获得家人的关心和鼓励, 经常与组织方取得联系, 共同提供社会心理支持, 如来自我国台湾、香港、澳门的病人是广西组织的“龙愿两岸四地大学生创业文化交流营”的营员, 马来西亚病人是有组织船员, 印度尼西亚病人是跟随旅游团旅游的游客。通过组织方的电话安慰、到病区办公室用对讲机对话慰问, 借助鲜花、水果带去浓浓的关注, 对每一位学生每日一张充满爱意及祝愿、鼓励的慰问卡等形式, 使病人不仅感到医务人员的治疗及关爱, 也感受到来自家庭及社会的关心和祝愿, 使病人减少孤独感及焦虑, 安心接受隔离治疗。
参考文献
[1]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Outbreak of swine-ori-gin influenza A (H1N1) virus infection-Mexico, March-April 2009[J].Morb Mortal Wkly Rep, 2009, 58:467-470.
[2]陈敬芳, 戴文艺, 张顺祥.全人护理在甲型H1N1流感医学观察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 2009, 1 (4) :256-258.
被服-传染病人被服管理 第2篇
根据护理部及感染办的要求 对传染病人用过的被服要严格管理
1、严禁将芽孢细菌(破伤风、炭疽、气性坏疽等)感染患者的衣物、被服收洗,应由各科室及时密封(专用黄袋)包装后用送医疗废物处置机构焚毁。
2、对一般传染病人(如甲、乙、丙肝炎,菌痢,结核病人等)感染患者的衣物、被服等由各科室分管被服的工作人员及时密封(专用黄袋)包装,交予被服室,被服室再交于金芙蓉洗涤中心,到洗衣房后先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然后再清洗。
3、对多重耐药菌患者的被服要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感染患者的衣物、被服等由各科室分管被服的工作人员及时密封(专用黄袋)包装,交予被服室,被服室再交于金芙蓉洗涤中心,到洗衣房后先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然后再清洗,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4、被服室工作人员对感染病人用过的被服要严格交接(包括科室、与洗涤中心)要建立传染病被服交接本。
和肝炎病人一起吃饭会传染吗 第3篇
和肝炎患者一起吃饭是否会被传染,要看是和什么肝炎患者一起用餐。一般来说,经肠道传播的肝炎病毒极有可能引起饮食途径的传播,主要有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病毒两种。它们主要通过粪一口途径传播,患者体液和粪便可能污染食物和餐具,使其成为传染源。另外一些食物,如海产品、肉类,极易感染病毒,成为病毒寄生、复制之处,一旦食入这些被污染的食物,很有可能得急性肝炎。上海市曾发生过因为使用感染甲肝病毒的毛蚶,引起甲肝局部流行的事件;新疆也曾发生过因为使用感染戊肝病毒的肉类,引起戊肝局部流行的事件。甲肝病人发病前10天到发病后2周,这期间内是传染的高峰时期,这时从粪便中排出大量病毒,通过日常生活传染给周围接触者。对于预防甲肝和戊肝来说,饭前便后洗手是关键,另外,现在甲肝疫苗已问世,及时注射甲肝疫苗也是必备的预防措施。
和乙肝、丙肝患者一起用餐一般不会被传染。目前知道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如医疗需要(输血、注射、手术、镶牙、针灸等等)、静脉吸毒、性乱等,都会传播乙肝或丙肝。另外,乙肝还被确认与遗传基因缺陷、母婴或父婴的垂直传播有关。
预防肝炎应该首先搞好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注射肝炎疫苗(如甲肝、乙肝疫苗等)。因为是否得肝炎,还与被感染者的免疫功能、机体状况有关。因此,平素还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不要酗酒和过度劳累,保持旺盛的精力和体魄。
传染病人 第4篇
金英杰教育()
答案解析-第五章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二)20.答案:A 考点:化脓性脑膜炎治疗
解析: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病原菌为脑膜炎双球菌,青霉素为其治疗首选抗生素。故选 A。21.答案:B 考点:细菌性痢疾
解析:细菌性痢疾属于消化道传染病,对该类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包括给予胃肠道隔离;酌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记录排便的性状、次数;留取便本送检。故选 B。22.答案:B 考点:猩红热护理措施
解析:根据题干此病诊断为猩红热,猩红热自发病前 24 小时至疾病高峰传染性最强,应呼吸道隔离至症状消失 1 周,连续 3 次咽拭子培养阴性。故选 B。23.答案:A 考点:猩红热的护理措施
解析:猩红热是由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少数起病后 2 ~3 周可发生变态反应性心脏、肾脏及关节的病变。故选 A。24.答案:C 考点:肺结核的护理措施
解析:肺结核主要经呼吸道传播,排痰的肺结核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因此嘱病人不要随地吐痰,将痰吐在纸上用火焚烧是最简便有效的处理方法。故选 C。25.答案:D 考点:传染病防治法
解析:传染病疫情控制中对患者未确诊前,应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而不能收住入医院传染科病房观察、治疗。其余选项都对。故选 D。
医学首选
金英杰教育()
☞ 点 评
该知识点为高频考点,传染病的分类、处理原则都是重点。26.答案:B 考点:传染病的护理
解析:甲类传染病有霍乱、鼠疫;乙类传染病较多,其中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非典型肺炎需要按照甲类传染病处理。而猩红热是由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不属于甲类传染病处理行列。故选 B。☞ 点 评
该知识点为高频考点,各类传染病的隔离治疗、护理措施等都是历年出题点。27.答案:B 考点:乙脑的护理
解析:乙脑为人畜共患疾病,猪为主要传染源和中间宿主,蚊虫为主要传播媒介,感染后获得永久免疫力。防蚊、灭蚊是防止乙脑传播的重要措施。故选 B。☞ 点 评
该知识点为高频考点,重点在于区分传播媒介和传染源(猪)。28.答案:D 考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的护理(预防)解析:蚊子是乙脑传播的重要媒介,防蚊、灭蚊是防止乙脑传播的重要措施。故选 D。29.答案:A 考点:猩红热病人的护理(临床表现)解析: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状之一。100% 患者有皮疹,多数皮疹在第 2 病日出现,始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数小时内延及胸、背、上肢,24h 左右到达下肢。典型皮疹表现为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帽针头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压之退色,去压后红色小点即出现,随之融合成一片红色,绝大多数患者皮疹呈全身分布。皮疹多为斑疹,但也可见到隆起突出的“鸡皮样疹”,偶有带小脓头的“粟粒疹”,此与皮肤营养及卫生情况有关。严重者可见出血性皮疹。皮肤常有瘙痒感。30% ~60%, 医学首选
金英杰教育()
患者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处,皮疹密集并常伴有皮下出血形成紫红色线状,称为“线状疹”或“巴氏线”。颈部、躯干、皮肤皱褶处及两大腿内侧皮疹最显著,四肢远端稀少。面部充血潮红,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形成所谓“口周苍白圈”。皮疹多于48h 后达到高峰,然后依出疹先后的顺序消退,2 ~4 天可完全消失。重症者可持续1 周,甚至更久。轻症者皮疹很少,仅见于面、颈、胸部,数小时即消退。皮疹消退后开始脱皮。脱皮部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先颈胸而后四肢。脱皮的程度与皮疹的轻重呈正比。轻者为糠屑样,重者可成片状。颈、躯干部位常为糠屑样,四肢特别是手掌、脚底常为大片状,有时甚至呈手套、袜套状。面部皮疹少,但也可出现细屑样脱皮。重症者脱皮可历时 3 ~5 周,头发也可暂时脱落。发疹同时,可出现舌被白苔,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外,以舌尖及边缘处为显著,称为“草莓舌”,第三天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可有浅表破裂,乳头仍然隆起,称为“杨梅舌”。部分患者颈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但多为非化脓性。故选 A。30.答案:B 考点:麻疹病人的护理(临床表现)解析:麻疹发热后 3 ~ 4 天出现皮疹,开始见于耳后发际,颈部、渐延及面部、躯干、上肢、下肢及足底。故选 B。31.答案:C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
解析: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预防措施是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切断传播途径(管好水源、食物、粪便等)和保护易感人群(计划免疫)。故选 C。32.答案:D 考点:病毒性肝炎病人的健康教育
解析:甲肝和戊肝主要通过粪口传播,乙肝、丙肝、丁肝则主要通过血液血制品传播。故选 D。33.答案:A 考点:传染病的隔离
医学首选
金英杰教育()
解析:非典属于传染病,应安置在专门医院的隔离病房,而不能在普通医院的传染病房。故选 A。34.答案:E 考点:传染病的隔离
解析:传染病的隔离:①严密隔离:对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传染病,如霍乱、鼠疫、狂犬病等,应住单人房,严密隔离,非典型肺炎也必须采取严密隔离;②呼吸道隔离:对患者的飞沫和鼻咽分泌物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如流感、流脑、麻疹、白喉、百日咳、肺结核等,应作呼吸道隔离。③消化道隔离:对由患者的排泄物直接或间接污染食物、食具而传播的传染病,如伤寒、菌痢、甲型肝炎、戊型肝炎、阿米巴病等,最好能在一个病房中只收治一个病种,否则,应特别注意加强床边隔离;④血液-体液隔离:对于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的血及体液而发生的传染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钩端螺旋体病等,在一个病房中只住有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⑤接触隔离:对病原体经体表或感染部位排出,他人直接或间接与破损皮肤或黏膜接触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如破伤风、炭疽、梅毒、淋病和皮肤的真菌感染等,应做接触隔离;⑥昆虫隔离:对以昆虫作为媒介传播的传染病,如乙脑、疟疾、斑疹伤寒、回归热、丝虫病等,应做昆虫隔离。病室应有纱窗、沙门,做到防蚊、防蝇、防螨、防虱和防蚤等;⑦保护性隔离:对抵抗力特别低的易感者,如长期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者、严重烧伤患者、早产婴儿和器官移植患者等,应作保护性隔离。在诊断、治疗和护理工作中,尤其应注意避免医源性感染。故选 E。35.答案:A 考点:传染病的隔离
解析:严密隔离:要求病人住单人房间(同病种可住一室),室内物品力求简单并耐消毒,门口挂有醒目标志,禁止探视;进入病室要戴口罩、手套、穿隔离衣、换鞋,不得随意开启门窗;物品一经进病室即视为污染,均应严格消毒处理;室内空气每日消毒 1 次,地面及距地面 2 米以下的墙壁、家具用消毒液每日擦洗 1 次,病人出院或死亡后病室及其一切用物应严格消毒。故选 A。36.答案:C 考点:消毒、灭菌的方法
解析:焚烧法的用途:①无保留价值的污染物品,如污染的纸张,以及破伤风、气性坏疽、铜绿假单胞菌等感染的敷料等;②金属器械及搪瓷类物品急用时,锐利刀剪除外,以免锋刃变钝。故选 C。
医学首选
金英杰教育()
37.答案:D 考点:临终病人的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