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液压系统故障分析范文第1篇
能量回馈控制系统是一种新型电动机控制系统, 它可以将位能负载下降时、其他机构快速制动时的能量回馈到电网, 可以节约能源, 减少对境的污染。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港口、码头起重机、电梯等行业。该控制装置有整流回路和逆变回路。前者电源取自电网, 后者将电动机发电时的电源回馈到电网。这是该系统的一个显著特点。
能量回馈控制系统主要由整流/回馈控制单元, 逆变单元组成。整流控制单元将电网电源整流成直流电, 供给直流母线, 为逆变单元的电源。馈控制系单元将逆变单元发电工作状态时提供直流母线的电压送回电网。逆变单元将直流母线上的电源转换成设定频率的交流电源提供电动机或将电动机发电状态时产生的交流电源逆变成直流电源提供给直流母线。
我们在起重机的安装与调试中遇到多次故障, 这部分电路故障尤为特殊。下面将其中一个在设计和安装中不为注意但很容易发生的典型故障事例介绍给大家。
2 实例介绍
2.1 故障现象
我公司在为东北某公司提供的多台250t桥式起重机中, 控制系统采用SIEMENS公司的SIMOVERT MASTERDRIVES整流回馈控制系统;整机采用S7-300PLC集中控制;各控制元件采用PROFIBUS通讯;采用SIMATIC HMI TP277人机界面作为监控系统。该产品安装调试结束后, 动作正常符合设计要求。但经用户使用一段时间后, 突然出现整流回馈单元击穿。且在2天时间内有2台起重机均出现类似的故障。
2.2 故障检查
首先, 对整流/回馈控制柜内各元件检查, 发现两组整流/回馈桥损坏, 而且是损坏的均为回馈模块击穿, 快速熔断器完好。其余元件正常完好。整流/回馈控制单元以下各逆变器正常。电网电压415V。
2.3 故障分析
经与用户沟通后, 近阶段由于多台起重机投入运行, 用户为降低电网压降, 将起重机供电专用变压器输出电压上调置420V。经分析如为电源电压过高引起的原因, 应该有整流模块击穿, 不可能均为回馈模块击穿。且根据SIMENS提供的设计指南中对电网电压的要求为3AC380V (-15%) -480V (+10%) 。初步认为此不是造成造成整流/回馈模块击穿的直接原因。因此种控制系统在港口起重机机械使用非常稳定, 从未发生类似事件, 经比照港口起重机机械使用电缆卷筒供电, 且自带电源变压器, 而现在为安全滑触线供电, 且集电器为一副。如此初步查出此次故障的主要原因。
所先整流回馈单元逆变的原理是, 整流/回馈单元由两组可控的整流桥组成 (见下图) , 一组在整流时将交流电源整流成直流电源, 另一组在回馈是将直流电简单逆变成交流电, 同时采用一台自耦变压器将逆变交流电源升压 (高于进线电压20%) , 以保证顺利回馈。
在该装置处于回馈状态时, 如果电网电压波动较大 (超过回馈电压) , 或者是进线电源突然短时间断路, 回馈能量通路中断, 就会导致回馈失败, 其结果就是直流母线突然升压, 从而烧毁快熔、甚至可控硅。
起重机大车运行时, 起升机构正处于能量回馈阶段, 由于起重机振动大车安全滑触线供电出现暂时的接触不良导致逆变失败。
如图1所示。
3 建议和改进
总结上述原因可以得出, 整流/回馈单元的应用不能根据以往运用的经验, 整套搬用, 应根据每台起重机使用的实际工况具体分析, 完善优化设计。对此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1) 电网电压调回380V, 因为低电压对整流/回馈单元运用无影响, 在安装调试阶段电网电压仅为360V左右, 从未出现任何故障 (实际现场总结的经验) 。
(2) 供电滑触线的集电器增加数量, 采用多点供电, 避免瞬时失电现象发生。
(3) 对供电滑触线进行修正, 保证其可靠接触。
采取以上措施后, 该起重机已安全运行一年多, 未发生类似事件。
摘要:介绍能量回馈系统制动控制的特点、在起重机应用中的故障及其故障分析。
船舶液压系统故障分析范文第2篇
如何针对不同的故障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对提高监控系统质量,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意义重大。下面就个人的一些工程经验谈谈安防视频监控系统的常见故障点和解决故障的经验。
1、由于监控系统其设备之间的连结涉及很多条线路,如果处理不好,特别与主要设备相接的线路连接不当或连接错误,就会出现断路、短路、线间绝缘不良、误接线等导致设备性能下降甚至毁损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故障现象冷静分析与排查,判断哪些线路连接出现问题时可能产生什么样的故障现象。另外,需注意各系统设备与各种线路的连接应符合监控系统长时间运行的要求。
2、传输线缆的特性阻抗不匹配可能导致在监视器画面上产生若干条间距相等的竖条干扰,且干扰信号的频率基本是行频的整数倍。这种干扰现象是由视频电缆的特性阻抗和分布参数都不符合要求而综合引起的。对于此类干扰应尽量使系统内各设备阻抗匹配,特别在选购视频电缆时,要确保线缆质量,必要时应对电缆进行抽样检测。
3、通信接口或通信协议等参数未设置好,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控制主机与解码器或控制键盘等有通信控制关系的设备之间。也就是说,选用的控制主机与解码器或控制键盘等,在工程安装时没有设置好通信协议等参数所造成的,所以,主机、解码器、控制键盘等在安装时应注意通信协议等参数的设定。
4、视频干扰的常见故障。
在监视器的画面上出现一条黑杠或白杠,并且向上或向下滚动,其即是所谓的50HZ工频干扰。这种干扰多由因前端与控制中心两个设备的接地不当形成电位差环路进入系统引起的,也有可能设备本身电源性能下降引起。
图像有雪花噪点,这类干扰主要由传输线上信号衰减以及耦合了高频干扰所致。
视频图象有重影,或是图像发白、字符抖动,或是在监视器的画面上产生若干条间距相等的竖条干扰。这是由于视频传输线或者是设备之间的特性阻抗不是75Ω,导致阻抗不匹配造成的。
斜纹干扰、跳动干扰、电源干扰。这种干扰轻微时不会淹没正常图像,但严重时使图像扭曲而无法观看。其产生的原因较多也较复杂,比如视频传输线的质量不好,特别是屏蔽性能差,或是供电系统的电源有杂波,也可能因为系统附近有很强的干扰源。
大面积网纹干扰,也称单频干扰。这种现象主要由于视频电缆线的芯线与屏蔽网短路、断路造成的故障,或因BNC接头接触不良所致。
5、电源问题引发的设备故障,主要有如下几种可能:
供电线路或供电电压不正确;
功率不够(或某一路供电线路的线径够,降压过大等);
供电系统的传输线路出现短路、断路、瞬间过压等。
云台与画面控制的故障
需注意的是,因供电错误或瞬间过压会导致设备损坏的情况发生。因此在供电之前,一定要认真严格地进行核对与检查,绝不能掉以轻心。
6、因视频电缆的芯线与屏蔽网短路、断路而造成的故障。这种故障的表现 形式是在监视器上产生较深较乱的大面积网纹干扰,以至图像全部被破坏,无法形成图像和同步信号。这种情况多出现在BNC接头或其它类型的视频接头上。即这种故障出现时,往往不会是整条信号线路出现问题,而仅仅出现在那些接头不好的路数上,只要认真逐个检查这些接头,就可以解决。
7、由传输线引入的空间辐射干扰。出现这种干扰现象,多是因为在传输系统、系统前端或中心控制室附近有较强且频率较高的空间辐射源。这种情况的解决办法一是在构建系统时,做到对周边环境的全面了解,进而设法避开或远离辐射源;其次是当无法避开辐射源时,对前端及中心设备加强屏蔽,对传输线的管路采用钢管并良好接地。
8、云台的故障
云台常见故障多在使用不久就运转不灵或根本不能转动。这种情况除去产品质量原因外,一般由以下各种原因造成:
只允许摄像机正装的云台,在使用时采用了吊装的方式。吊装方式导致云台运转负荷加大,故使用不久就会导致云台的传动机构损坏,甚至烧毁电机。
摄像机及其防护罩等总重量超过云台的承重。特别是室外使用的云台,往往防护罩的重量过大,常会出现云台转不动(特别是垂直方向转不动)的问题。
室外云台因环境温度过高、过低或防水、防冻等性能不良而出现故障甚至损坏。
距离过远时,操作键盘无法通过解码器对摄像机(包括镜头)和云台进行遥控。这主要是因为距离过远时,控制信号衰减太大,解码器接受到的控制信号太弱引起的。这时应该在一定的距离上加装中继盒以放大控制信号。
9、矩阵主机对图像切换不干净。这种故障一般表现在选切后的画面上,如叠加有其它画面干扰,或有其它图像的行同步信号干扰。其由矩阵切换开关质量不良,达不到图像之间隔离度的要求所造成的。如果采用的是射频传输系统,也可能是系统的交扰调制和相互调制过大而造成的。
10、监视器的图像对比度太小,图像淡。这种现象如不是控制主机及监视器本身的问题,就是传输距离过远致使视频传输线衰减太大。在这种情况下,应加入线路放大和补偿的装置。
11、图像清晰度不高、细节部分丢失,严重时可能出现彩色信号丢失或色饱和度过小等现象,其为图像信号的高频端损失过大,即3MHz以上频率信号的丢失造成的。这种情况因传输距离过远造成高频信号衰减过大,而中间又无放大补偿装置;或因视频传输电缆分布电容过大;或因传输环节中在传输线的芯线与屏蔽线间出现了集中分布的等效电容。
12、色调失真。这是在远距离的视频基带传输方式下容易出现的故障现象。也主要由传输线过长,引起信号高频段衰减过大造成的,这种情况应加补偿器。
船舶液压系统故障分析范文第3篇
【摘 要】作为供电节点设备的电力负荷系统,对电力的管理工作有很大影响,它能保证供电的稳定性。要做好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就应首先了解其结构设置,然后依据实际需要用电进行现场的调试工作。只有通过实际的调试分析才能发现问题、寻找到解决办法,运用现场调试技术保证日常生活的用电、供电。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结构类型相似,它们主要控制电路中的电荷量,实现对电耗的监控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将工作信号传输到各个电气设备上,然后根据该信号进行设置来传输功率。而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已经使用了无线电控制,现在主要是使用GPRS信息技术或相应波段的无线电控制,这主要是为了实现信息的相互传输,相互控制得到相应的信息。
【关键词】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现场调试;控制分析
前言
电力负荷控制,广义地可称为电力负荷管理。其主要目标是改善电网负荷曲线形状,使电力负荷较为均衡地使用,以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和投资效益作为10kV配电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在有限投资前提下,系统通过电力负荷控制终端对配变运行数据实时监测,掌握配变端负荷、电量、电流、电压、负载率等关键运行数据时间空间分布,提高变压器运行效率,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分析电能损耗合理性,及时发现异常用电和计量异常,实现管理降损;通过对系统功率因数实时监测和控制无功电容投切,实施就地无功平衡,提高配电变压器总负荷功率因数,实现技术降损。
1、电力负控系统信道
电力负控系统信道主要有230M无线专网、GPRS无线公网、光纤、有线modem拨号、有线通讯、电力线载波、小无线(微功率)等信道。电力负荷控制终端采集主要采用GPRS无线公网。本文重点介绍GPRS无线公网的通信方式、通信特点等。
1.1GPRS通信方式
GPRS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Radio Service)的英文简称[,可以为GSM用户提供分组形式的数据业务。GPRS采用与GSM同样的无线调制标准、同样的频带以及同样的TDMA(时分多址)帧结构。因此,现有的基站子系统(BSS)从一开始就可以提供全面的GPRS覆盖。GPRS引入的分组交换传输模式,使得原来采用电路交换模式的GSM传输数据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在无线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按电路交换模式而言,在整个连接期内,用户无论是否传送数据都将独占无线信道。而对分组交换模式,用户只有在发送或接收期内才占用资源,这意味着多个用户可以高效共享同一无线信道,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GPRS用户计费以通信的数据量为主要依据,其连接时间可能长达数小时,却只需支付相对低廉的连接费用,从而提供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无线分组数据业务。GPRS数据传输方式特别适用于简短的、突发性的或频繁的、少量的数据传输,也适用于偶尔大数据量传输方式。
1.2GPRS通信方式特点
GPRS理论上可提供高达171kbit/s的传输速率,实际应用中大约为20~40kbit/s[,比GSM电路型数据传输的最大速率(一般为9.6kbit/s)高出许多。GPRS初次登录时与常用有线MODEM相似,只要完成一次登录后,数据通道即可建立数据通道。一旦发生数据交换马上就进入分组交换进程,分组接入时间少于1s,可以提供快速即时连接。
由于GPRS通信技术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通信技术,它采用了基于IP地址的寻址方式,这意味着每次通过GPRS登录互联网后,都可以获得一个随机分配的IP地址,一旦脱离网络,地址释放即为它人所用,须得重新登录分配地址。对于一个稳定的通信系统而言,动态分配IP地址方式不确定性较多,无法保证可靠的点对点传输。但是一个系统全部采用固定IP地址可能性也不大,所以一般要求主站设备必须是具有固定IP地址的互联网接入设备,而终端仍旧采用上网随机分配IP地址的方式。通过软件设定,终端每一次上网获得临时IP地址后,都要立即向固定的IP地址(主站)汇报,主站只要收到这条信息,马上就可以建立起一条正确的数据链路。
2、电力负荷系统故障分析及现场调试控制的应用
2.1电力负荷系统故障
影响电力负荷系统出現问题的因素很多,首先,开关出现问题,影响电源。因为电源影响电力负荷管理终端的GPRS系统,会造成掉线,影响电路疏通。一旦掉线连接不上,终端系统的电源就不能为无线通信提供电流的输出,时间长就会影响电压,电压下降,造成电力器件的损坏,同时也影响使用寿命和正常运行;其次,网络问题也会影响电力负荷管理终端。网络好的状态,终端交流顺畅,网络不好,终端就会掉线,信号不佳也会影响电力覆盖面。一旦出现网络数据失误,就会造成电脑关机,重新启动会影响电力负荷终端系统的通信数据,很多数据流量会造成通信流量过大,终端系统被迫停机;最后,网络基站的业务量大。大的业务量就需要秩序的管理,避免出现劣质问题或者无线电层面的问题,影响系统运行。
2.2电力负荷控制现场调试技术的应用
现在全国用电量持续增加,并且增加速度之快,这就需要电力部门做好工作,避免出现问题影响电力使用。因此,需要做好电力负荷控制现场的调试技术的应用工作,为电力企业服务。
第一,电力负荷控制技术能在电力的多个层面开展工作,从管理层面来说,应深入调查和分析供电过程中的电力使用情况,了解电力负荷控制系统,了解现场应具备的调试技术,这都是为了做好电力的稳定工作做准备。通过应用电力负荷技术,对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的基础调整,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管理能保证用电用户的时间和空间的改变和调整,主要是为了系统的整合,减少浪费和故障,以应对市场的改变。
第二,电力负荷控制系统技术的应用能准确调整设备,诊断设备出现的问题,以保证在发现问题后能及时调整。此外,这还有环境因素的影响,外在的环境因素和内部的环境因素都应做好分析、做好调整,这也是为了数据信息的准确性,要分析好原因,然后再分析故障的事项,用最短的时间解决问题,排除故障,保持电力输送运行通畅。
第三,电力负荷控制现场调试技术的应用改变传统的抄表技术,实现远距离抄表技术,能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现象,也是解决人力、缩减开支的一个办法。传统的抄表员工作效率低、失误率高,影响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应用,而应用现场调试技术以后,固定时间固定的用表量可以存储,对电费的收缴信息和管理能力有所提升,能提高电力的准确度,做好负荷电量的分析工作。
3、结语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对保障居民和企业正常的用电生活起到很大的作用,它也能控制用电量。应用现场调控技术能远距离准确的读取用电数据,实现远距离抄表,这既协助了电力企业的工作,也解决了电表抄表员的工作难题,不仅避免了抄表过程的失误,也提高了工作效率。系统把居民用电随时都可以上传到电力部门,不管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电量查询,出现问题时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所以,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现场调试的作用很大,应受到电力部门的重视,做好此项工作,更有利于我国电力的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万祝,赵远.负荷管理系统功能拓展经验浅谈[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8(2):20-24.
[2]新形势下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3(4):31-34.
[3]武福建.电力预付装置及负荷管理的实践[J].电力学报,2007(1):149-150
(作者单位:国网江苏省有限公司扬州市江都区供电分公司)
船舶液压系统故障分析范文第4篇
1 DCS故障与分析
1.1DCS系统的本身问题
电源在接地期间, 由于安装不正常, 就会出现DCS系统故障、信号损害等现象。DCS系统运行后, 发生温度测点周期变动, 降低了控制系统的适应效率。系统在配置期间, 负荷率计算不够准确, 影响了系统的配置过程。控制器也容易发生故障, 特别是CPU在线程序更换期间, 导致CPU无法正常工作。网络通讯出现故障, 主要是由于控制器信号问题影响的[1]。DCS软件问题, 主要是修改过程不够彻底, 在条件过程出现恶化现象。系统在接口处, 由于网辅助点出现波动状况、冗余的卡件不能及时切换而造成系统跳闸。
1.2人为因素导致的DCS故障
在人为影响方式上, 主要是操作人员在执行期间, 没有按照相关的标准规定来进行, 导致人机接口数据不合理, 无法完成工作。而且, 检修人员出现误操作现象, 不仅在继电器运行下, 在设备计算期间也存在较大失误。而且, 也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制约, 导致人员在值班期间出现散漫现象。也没有对DCS系统的备份条件做出相关规定, 导致操作人员在执行期间对硬盘产生较大失误, 影响系统与网站的正常工作[2]。
2 DCS控制系统掉电事故及预防
2.1调节DCS系统设计
在DCS设计形式上, 要保证全方位的设计形式。首先, 要实现可靠性的负荷率指标。特别是系统以及控制器的配置要点。要保证控制器通讯负荷范围在一定区域内, 避免高负荷现象的出现。对系统控制实现逻辑分配行为, 不能在某个控制器上实现集中分配, 要利用冗余配置形式。在电源上, 要保证设计的可靠性, 不仅要注意负荷率, 还要注意冗余合理的配置方式, 从而保证两个电路在电源上的独立方式。在DCS接口处, 还要实现较大可靠性, 特别是接口方式与冗余度。DCS系统的设计要按照相关的厂家来执行, 特别在接地问题上, 为了避免系统出来大面积的故障现象, 就要利用隔离措施对电缆质量进行保护, 从而控制计算机在电缆上的信号。对存在的紧急变化, 也要实现良好的处理形式, 根据设备在运行期间的特点以及工况要求, 相关人员在操作期间, 就要增加一些紧急停止按钮, 利用DCS系统中的分开来对回路进行操作。在保护系统形式上, 要利用多重化信号摄取法, 使信号能在回路中实现良好的逻辑判断能力。
2.2 DCS系统运行维护
2.2.1维护准备
首先, 维护人员要对DCS系统结构具有的相关的理解能力, 特别是设备的硬件知识、DCS中相关的组件形式等。然后实现系统备份条件, 无论在操作系统、控制系统还是在逻辑系统, 都要保证系统在利用期间的完整性, 利用光盘, 将各个系统的文件以及数据进行备份保存。还要对硬件进行储存, 特别对一些容易损坏、使用周期比较短以及比较重要的部件进行备份, 保证部件在数量、类型上的存放以及利用等。最后, 对相关产品的服务范围、时间表以及DCS系统的生产厂家、调节技术等进行整理。
2.2.2日常维护
在日常维护过程中, 首先根据有关规定完善DCS系统的管理制度。在电子间储存中, 实现良好的封闭行为, 保证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每天还要对系统进行检查, 保证系统电源质量能够安全供电。在电子间, 还要禁止使用无线通信, 避免出现的电磁对系统进行干扰。还要保证USB端口、光驱等封闭管理, 规范DCS系统在利用期间的正常运行。还要做好回路中的参数问题, 控制主机, 使DCS系统系统的各个程序中的每个设备都能完成运行。
2.2.3停运维护
在机组检查期间, 要对DCS系统实现完整的检修行为, 首先, 利用机组中的检修时间是对DCS系统实施检查, 不仅要对组态进行优化, 还要将组态中的相关点进行删除。还要对冗余电源、服务器以及相关的通讯内容进行检测, 如果系统中存在停电现象, 就要将主设备进行更换, 并保证网络、人机之间的正常运行。还要对系统定期实施除尘。对系统接地实现检修行为, 不仅要对端子进行检查, 还要对电阻进行测试。还要检查DCS系统中的其他接口, 特别是信号冗余以及通信情况的处理。
2.3.4故障维护
根据CPU的死机情况、网络情况, 做好相关方案。根据制造厂的相关要求, 对DCS系统中发生的故障进行处理、更换等。在故障发生期间, 还要避免一些抢修冒进行为, 做好隔离措施, 保证系统的自动报警、判断以及验证形式。如果在硬件上出现较大故障, 就要利用技术手段对设备进行更换等。
3 结语
尽管DCS系统的可靠性, 稳定性已是非常高。但是一旦出现故障, 如不及时处理, 必定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就要求维护人员要熟练掌握处理方法。应加强对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的技术培训, 减少人为因素对系统的影响, 提高系统安全可靠性。
摘要:在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应用模式下, 集散控制系统在自动化控制技术中得到普遍运用。现代的自动化仪器仪表已经在技术领域, 应用方式上实现更多的创造和发展。本文中对DCS故障进行了分析, 阐述DCS系统在掉电事故中的相关决策。
关键词:集散控制系统,自动化,仪器仪表
参考文献
[1] 阮文惠, 薛亚娣.高级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在自动化仪器仪表中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5, 10:56-57.
船舶液压系统故障分析范文第5篇
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主要由总线、CPU、电源、存贮器、操作面板和显示屏、位控单元、PLC单元以及数据I/O单元等组成。较新的数控系统还包括一个通讯单元, 它可完成CNC、PLC的内部数据交换和远程网络的连接。伺服驱动系统主要包括伺服驱动模块和电机。位置测量系统主要是采用光栅或伺服电机上安装的增量式位移编码器。
数控系统的主要特点是: (1) 可靠性要求高。数控设备加工精度高, 一旦系统发生故障, 会造成加工质量和成本的提高; (2) 工作环境要求高。数控设备的加工精度受现场温度、湿度、辐射影响明显。有些高精密机床要求单独隔离以便于机床环境温度、辐射和湿度调节。而绝大多数的数控机床安装基础都设置防震沟与外界隔离; (3) 接口电路复杂。控制系统与各驱动模块、检测装置以及执行单元等进行数据实时通讯, 接口单元较多, 电路比较复杂。
2 故障的分析与诊断
故障分析是维修的第一步, 设备维护人员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 调查有何异常。如异常噪音、电机过热、误动作等。操作者应尽量保持设备的故障状态, 如液晶屏的报警信息、故障指示灯的显示, 各部件的停止位置等。 (2) 初步判断故障原因。反推一下故障原因可能导致的设备故障动作或过程, 对故障原因进行初步判断。 (3) 确定维修步骤。有些故障液晶显示屏或指示灯会有代码提示, 对照设备维修手册或使用说明书, 查出该故障的多种可能原因, 然后综合分析, 逐一排查。 (4) 有些故障机床可能没有报警提示, 或报警信息是错误的, 尤其是早期制造的机床, 这就需要维修人员对该机床的控制系统有较深的了解和实践经验, 透过现象找出本质原因。
数控系统电气故障的诊断方法有很多, 在设备检修时往往需要将多种方法综合利用, 逐一排查。数控系统电气故障的常用诊断方法如下。
(1) 直观检查。这是就是利用感官进行故障初步分析。
(1) 望:目视机床各部件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例如各坐标轴位置、主轴状态、刀库、机械手位置等) , 各电控装置 (如数控系统、温控装置、润滑装置等) 有无报警指示, 查看有无保险烧断, 元器件烧焦、开裂、电线电缆脱落, 各操作元件位置正确与否等等。 (2) 闻:通过嗅觉检查执行单元、驱动部件或控制部件是否有过热而导致的糊味。 (3) 问:向现场人员询问故障产生的过程、故障发生时设备的状况或动作。 (4) 切:检查各接口电路板、电缆插头是否松动, 设备执行部件是否温度较高, 散热风扇风冷效果是否正常等。
(2) 仪器检查。使用检测仪表如万用表、示波仪、红外测温仪等, 对电源, 电机绕组及信号线进行检查, 对相关直流及脉冲信号, 对设备部件温度等进行测量分析。
(3) 信号与报警指示分析法。
(1) 软件报警:在故障发生时, 数控系统通过检测判断会通常都会在操作面板上的液晶屏上显示相应的报警信息或故障代码。维修人员还可以通过P L C程序检查相关元素的执行状态推测故障原因。 (2) 硬件报警:数控系统、伺服系统以及一些主要电子线路板上一般会有一组反应硬件状态的发光二极管指示灯, 根据指示灯的组合状态和相应的设备手册可以方便地获知硬件故障内容、故障原因以及排除方法。 (3) 备件置换:当故障分析结果集中于某一印制电路板上时, 由于电路集成度较高, 为了缩短停机时间, 在有相同备件的条件下可以先将备件换上, 然后再去检查修复故障板。 (4) 交叉换位法:在没有备件, 或部件拆卸检查比较困难的情况下, 可以将系统中相近或相兼容的两个部件或板卡互换, 例如XYZ伺服电机故障, X、Y坐标的指令板或伺服板的故障, 都可以通过交换排查法判断故障板或故障部位。应用这种换位法应特别注意, 不仅要确定硬件接线的正确插接, 还要将一系列的跳线开关或参数设置在正确的状态, 否则可能造成新的故障隐患。 (5) 参数调整:数控系统、PLC及伺服驱动系统在设备厂家安装、调试初期, 根据机床当时的电气、机械性能对一些参数进行了调整设置, 以满足机床加工要求。这些参数使机床总体加工效果达到最佳状态。但随着机床的长期运行所引起的机械或电气性能的变化, 最初的参数设置不再适应机床的工作性能, 所以需要重新调整相关参数进行优化。 (6) 接口状态检查:现代数控系统多将PLC集成于其中, 而CNC与PLC之间则以一系列接口信号形式相互通讯联接。有些故障是与I/O接口信号的传输错误或丢失相关的, 这些接口信号有的可以在相应的接口板和I/O板上有指示灯显示, 有的可以通过简单操作在CRT屏幕上显示, 而所有的接口信号都可以用PLC编程器调出。 (7) 特殊处理法:当今的数控系统已进入PC基、开放化的发展阶段, 其中软件含量越来越丰富, 有时软件逻辑的设计中可能出现一些内部冲突, 导致系统出错, 例如死机现象。这种故障现象可以采取特殊手段来处理, 比如整机断电, 稍作停顿后再开机, 故障会自动消除。
3 故障排除实例
(1) 伺服电机转速不稳或震动, 常伴随有对应电流表显示偏大。故障原因有三中可能。
(1) 电机严重过载, 原因一般为加工进刀量太大且不均衡或机床存在机械卡阻或机械润滑效果差。 (2) 伺服电机上的编码器故障, 一般原因为编码盘污染或由于机床长时间震动导致编码器与读数头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进而导致速度编码器反馈数据出错。 (3) 变频器或功率模块滤波输出部位出现故障导致输出高次谐波电流太多
(2) 数控系统位置环故障。
(1) 位置环报警。可能是位置测量回路开路;测量元件损坏;接近开关与感应对象的相对最短距离发生移动导致检测不到信号等。 (2) 坐标轴在没有指令的情况下产生运动。可能是漂移过大;位置环或速度环接成正反馈;反馈接线开路;测量元件损坏。
(3) 机床坐标找不到零点。可能是零方向在远离零点;编码器损坏或接近开路;光栅零点标记移位;回零减速开关失灵。
(4) 机床动态特性变差, 工件加工质量下降, 甚至在一定速度下机床发生振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机械传动系统间隙过大甚至磨损严重或者导轨润滑不充分甚至磨损造成的;对于电气控制系统来说一般是由于伺服系统调整不当, 各轴增益系统不相等或与电机匹配不合适引起, 解决办法是进行最佳化调节。此外, 液压系统工作不正常也可能造成加工质量下降。
(5) 停机故障。这里有两种可能的情况:一种情况是如前所述的相关软件设计中的问题造成在某些特定的操作与功能运行组合下的停机故障, 一般情况下机床断电后重新通电便会消失;另一种情况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如强力干扰 (电网或周边设备) 、温度过高、湿度过大等。数控机床大多功能具备联锁功能, 当系统检测到某一部件有异常, 如关键部件散热风扇坏, 模块温度过高等常常会造成系统停机报警。
摘要:故障分析与诊断是数控机床故障排除过程的最重要环节, 分析出了故障原因, 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因此, 故障分析方法对数控电气维修工作十分重要。
关键词:数控维修,故障分析,设备维修
参考文献
[1] 刘希金, 等.机床数控系统故障检测及维修[M].兵器工业出版社, 1995.
船舶液压系统故障分析范文第6篇
1 电力变压器的常见故障分析
1.1 绝缘故障
电力变压器的内绝缘是由油、纸、纸板等绝缘材料组成的复合绝缘结构, 在电、热、机械等应力作用下会不断老化。尤其是, 当变压器使用期接近终点时, 它的绝缘材料会在空气和水的作用下加速老化, 对变压器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产生严重影响。此外, 由于外部环境影响, 如进水受潮、局部过热等原因也会造成绝缘材料的损坏。
1.2 变压器放电故障
根据放电能量密度的不同, 电力变压器的放电故障分为三种:局部放电、火花放电和高能量放电。其中, 局部放电是由放电部位的电场强度所决定的, 尤其是绝缘结构中电场分布不均, 局部区域电场过于集中。而油中存在气泡, 固体绝缘材料中留有空隙, 金属部件与导体存在不良接触等因素是造成局部电场过于集中的主要原因。虽然局部放电的能量密度不大, 但若是任由其发展将会造成放电的恶性循环, 终将导致绝缘材料被击穿, 引起严重事故;火花放电是由悬浮电位引起的放电现象。悬浮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油中有水、纤维等杂质, 处于地电位的部件与地的连接出现松动脱落。由于火花放电在较低的电压下也可能发生, 所以火花放电的后果也是不容小觑的;高能量放电也叫电弧放电。它的放电密度大、产气急剧, 能造成绕组匝层绝缘突然被击穿, 引线断裂或对地闪络和分接开关飞弧等重大故障。这种放电具有无明显预兆, 难预测的特点, 一旦发生后果就不可想象。总之, 不论哪种放电现象都会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影响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有序进行, 给生活和生产造成不必要甚至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 要严肃对待变压器的放电故障。
1.3 铁芯多点接地故障
变压器有且只能有一点接地, 出现两点及两点以上的接地即为多点接地。其中, 安装时大意使铁芯与外壳接触, 绝缘材料损坏, 遗留金属异物, 柱心与夹件相碰等都会导致多点接地。现实中, 铁芯的多点接地引起的事故很多, 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 它会造成电力系统中局部过热、短路;另一方面, 它可能会造成电力变压器内部放电故障, 严重阻碍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因此, 对变压器的多点接地现象, 有关电路维护人员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并及时处理。
1.4 放热故障和渗漏油故障
放热故障是变压器故障中最常见的一种, 它主要是由于导体出现异样, 磁路产生问题以及接触点连接不良等因素造成的。渗漏油故障主要分为油箱焊接缝漏油, 胶垫安装不合适引起的高压套管升高座或进人孔法兰渗油。
2 电力变压器的诊断方法
电力变压器的故障诊断方法有很多, 其中以直观检查法, 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法, 电气预防试验法及在线监测技术为主要检测方法。
2.1 直观检测法
这种诊断方法是最为简单的也是最为直观的一种方法。它要求技术人员通过对电力变压器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在日常的巡查过程中, 能警觉性的察觉变压器的异常现象并给予及时处理。
2.2 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法
变压器的油中存在着的气体类型与其自身出现的故障有着密不可分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 通过测试变压器油中气体的类型可以行之有效的辨别出变压器内部存在的故障。例如:抽取油中气体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可以测出变压器是否处在多点接地的故障。
2.3 电气预防试验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各种准确的实验结果来有效地, 准确的检查出变压器存在的故障, 并予以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例如: (1) 吊芯检测。它是通过将变压器的绕组吊出, 对其进行观察, 来判断其有无损伤。 (2) 测试绝缘电阻。绝缘材料老化会改变其电阻的大小, 通过测试绝缘电阻可以可靠地判断绝缘材料的老化程度。 (3) 吸收电流测试法。该法依据吸收电流会因绝缘材料的不断老化而增加, 通过给变压器加直流电压, 测量电流与时间的关系然后与变压器正常运行时的数据作比较来判断绝缘材料的老化程度。 (4) 采用交流电表直接测量接地线的电流检测多点接地的故障。
2.4 在线检测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技术的不断进步, 社会对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随之而来的在线监测技术应运而生。自动化在线监测技术能够利用传感器采集信号, 将信息转入到前台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 再根据以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比较, 实现对变压器综合的诊断, 及时的发现问题。这种技术的应用, 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变压器故障检测的效率, 降低了故障发生的频率。在线监测技术在电力系统的运用能使电力设备的使用更经济、更可靠。但是, 由于技术资金等各方面的问题, 这种技术的应用并不是很普及。
3 预防措施
要降低变压器的故障发生率, 做好预防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要定期对其进行检查。由于变压器存在于特殊的内外环境中, 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对变压器进行定期的检查, 切不可大意疏忽, 要未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
(1) 要保证变压器正常运行, 切不可让变压器超负荷运行, 防止变压器发生突发性短路, 这是预防变压器绝缘材料老化的有效措施。 (2) 要严格按照变压器的有关标准进行运行前的检测, 确保变压器在运行前的完好性。 (3) 要确保变压器的清洁性。定期检查变压器的油色、油量, 及油冷却系统中的散热器的完好性。
总而言之, 变压器在整个电力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但是, 电力系统变压器的常见故障是较为复杂的, 存在难题较多, 而且这些故障往往会产生重大危险, 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行, 危害公众的生命安全。因而, 要高度重视, 加强对电力变压器的常见故障的分析研究和诊断预防。
摘要:如今, 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都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 这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生产和生活, 对电压有着不同的要求, 这就需要通过使用变压器来实现不同电压之间的转化。因而, 变压器在电力供应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 由于其组成结构复杂及部分外在因素, 其故障发生率仍然很高。对电力系统中变压器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 研究并及时的采取防范措施能更好的预防和解决变压器的常见故障, 从而减少故障的发生频率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本文将分析电力变压器的常见故障并提出一些有效的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电力变压器,故障分析,诊断方法,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明武.电力系统变压器常见故障分析与诊断技术[J].科技信息, 2010 (19) :352.
[2] 于龙, 宋洋, 刘迪.电力系统变压器常见故障及预防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