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期末物理复习资料(精选10篇)
初二上册期末物理复习资料 第1篇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可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
3、声音要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声音传播的速度也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4、在15°C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5、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6、声音能够被反射,当声音被高大物体反射回来,再传入人耳多,我们就听到了回声。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人耳就可以听到回声(空旷的地方);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小于0.1秒,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则使原声加强(狭窄的地方)。7、人们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8、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9、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10、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到0HZ。小于20HZ的叫次声波,大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11、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12、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声音还是有区别的,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13、噪声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4、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其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5、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16、引起听觉的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耳朵鼓膜的振动。
17、控制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18、听到声音的两个途径分别是:空气传导和骨传导。
19、人的耳朵能判断出发声体的方向,这是由于双耳效应。立体声也是运用了双耳效应原理。
20、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或传递能量。传递信息的例子有:声呐、B超等;传递能量的例子有:清洗精密仪器、清除体内结石等。
初二上册期末物理复习资料 第2篇
铺学生金榜题名路,圆家长望子成龙梦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卷
姓名: 出题人: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30分)1.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2.图2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3.如图3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将音叉的振动时间延迟 B.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D.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4.为了使学生在教室上课时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的措施中合理有效的是()A.在教室内保持安静,不讲话 B.在教室周围植树
C.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D.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源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乐音的音调若相同,其音色一定相同
6.如图4所示,许多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墙装璜,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光的()A.镜面反射 B.漫反射 C.折射 D.直线传播 7.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只能选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C.研究机械运动不一定都要选参照物 D.选择不同参照物,对同一物体在同一运动过程的描述可能是不同的 8.对几个形状、体积均不同的实心铜块,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它们的密度相同 B.质量大的铜块密度大 C.体积大的铜块密度大 D.它们的密度可能不同
基础生的补课专家,尖子生的冠军梦工厂。遂宁市卓众培训学校
铺学生金榜题名路,圆家长望子成龙梦 9.关于一块冰熔化成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质量变大,体积不变,密度变大 B.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不变 C.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D.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10.图5所示的四幅图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s)或速度(”)与时间(f)关系的图像,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甲和丁 B.乙和丙 C.乙和丁 D.甲和丙
11.课堂上老师让小林同学上讲台演讲,他从座位到讲台步行的速度大约是()A.0.1m/s B.1m/s C.10m/s D.20m/s 12.小明、小红都骑车从家到学校,小明骑车的平均速度是5m/s,小红骑车的平均速度是4m/s,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从家到学校所走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比小红的大 B.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比小红家到学校的距离近 C.小明到学校所用的时间比小红到学校所用的时间少 D.任何时候小明骑车都比小红快
13.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6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A.2s-5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5 s-8s内,小车做加速运动
C.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D.小车在0~2s内比在5s~8s内运动的快
14.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都装有一些水,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铅块、铁块和铝块分别放入这三只杯子里,它们都沉没于水中且杯中水面相平。已知P铅>p铁>p铝,对于这三个杯子中装有水的多少,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放铅块的杯子中的水最多 B.放铝块的杯子中的水最多 C.放铁块的杯子中的水最少 D.三只杯子中的水多少相同 15.下列对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在光屏上出现七色的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 C.通过平面镜看到的蜡烛,是蜡烛的实像
D.斜看水面下的物体,看到的物体位置比它实际的位置低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6.如图7所示,空中加油过程中,战斗机相对于空中加油机而言是___ 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17.校园内和一些公共场所有“不要高声喧哗”的规定,这里的“高”指的是_______ 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18.日食现象可以用光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解释。观察日食时要注意保护眼睛,一种比较简易的观察日食的方法
基础生的补课专家,尖子生的冠军梦工厂。遂宁市卓众培训学校
铺学生金榜题名路,圆家长望子成龙梦 是用一盆滴有墨水的水来观看,如图8所示,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19.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是30。时,反射角是_________。
20.小兰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m处,她本人与镜中的像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m。若小兰向镜面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她与镜中的像之间的距离变成了2m,则小兰向镜面移动了___________m。
21.采用高压锅做饭,是利用了锅内水上方的气压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 100C,从而使煮饭比较省时间。(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2.太阳和地球间的距离为1.5108km,阳光从太阳照射到地球所需的时间约为 _______S。
23.图9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运动速度比较大的是物体________。甲、乙两物体通过的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t甲:t乙=_________。24.把一个小球分别浸没在盛满水和酒精的甲、乙两个杯中,已知甲杯中溢出水的质量为40g,则乙杯中溢出的酒精质量为________g。(已知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
25.一天早晨,小明上学时先以速度”。走了路程的2/5,因感觉时问紧张,为避免迟到,小明紧接着以速度2跑完剩下的路程。则小明这天在上学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题(26、27题每题2分。28、29、30题每题3分,31、32题每题4分。共21分。)26.如图10所示,AD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请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
27.如图11所示,SA表示从空气斜射向水面的一束光线,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光线(大致方向)。28,如图12所示,AB表示平面镜前的物体。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经平面镜所成的像。
29.如图13所示,入射光线AO照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OB为反射光线。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图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30.如图14所示,物体4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
31.小航在实验室测量盐水密度。小航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杯内盐水(如图17甲所示)的总质量为65g,然后将一部分盐水倒人量筒,如图17乙所示,则盐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mL。接着她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杯内剩余盐水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17丙所示,则此时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g。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盐水的密度___________kg/m。32.如图18所示,小明利用透明平板玻璃、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选用透明平板玻璃而不用日常生活中的镜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础生的补课专家,尖子生的冠军梦工厂。遂宁市卓众培训学校
铺学生金榜题名路,圆家长望子成龙梦
五、计算题(33、34题每题7分,35题8分,共22分。)33.一个空心铜球的质量为89g,体积为30cm。将它的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361g。已知铜的密度p铜=8.9g/cm,求:
(1)这个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2)注入液体的密度。
34.峭壁前方的山路上有一辆汽车,在下列两种情况下,汽车鸣笛后都是经过3s听到回声,分别求鸣笛时车和峭壁间的距离。(空气中声速340m/s)(1)车向靠近峭壁的方向匀速行驶,速度为10m/s;(2)车向远离峭壁的方向匀速行驶,速度为10m/s。
七年级上册英语期末复习总结 第3篇
一、按照新课标的要求, 读和说是初一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的技能, 为此在期末复习阶段, 我为学生增加了口语考试, 课下听读课文磁带, 反复练习。
二、学生们的听力差, 通过以上读和说的训练, 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听力的能力。但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我准备把讲新课时所用的听力材料再次播放, 进行听读巩固。
三、学生们写作水平还有待提高。老师要首先讲解写作技巧, 帮助学生形成好的写作策略, 为以后学生写出更好的作文奠定基础。学生在写作时遇到较多的问题, 例如, 单词拼写不正确, 句子结构不恰当, 作文思路不清晰。增加作文课, 老师出一篇作文, 要求学生当堂完成, 然后小组内评价打分, 找出好的作文展示, 使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作文算是一篇好的作文, 这对学生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四、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 由于时间紧, 所以词汇和短语掌握得不够熟练, 而语言的学习、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阅读的速度和准确率, 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灵活地运用这种语言, 所以单词的复习至关重要。我决定采取以下步骤进行:
1.学生听读词汇磁带, 反复背诵;
2.老师起到监督作用, 每天听写;
3.为了将背诵的单词运用得更好, 还需要做一些词汇练习题:首字母填空、选词填空、汉语和英语提示、连词成句等。采用的这几种练习形式都是中考题型, 希望学生从现在起能不断地熟悉中考模式, 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在平常的阅读训练中帮助学生积累一些课本中暂时没有学到的词汇和短语, 加大课外词汇量的补充。
五、学生对于完形填空题和阅读理解题完成得不好, 针对这种情况, 在复习阶段应有目的地增加完型填空题和阅读题的训练, 不能只是做题和对正答案, 搞题海战术。老师应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做题习惯, 培养学生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更重要。
六、复习阶段, 老师的引导作用很大, 要善于整合整本书的知识点, 不能拘泥于某个单元, 帮助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 总结出规律, 使其系统化, 便于记忆, 促进运用。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知识上的不足, 进而努力弥补。
复习的过程中要重点突出, 不拖泥带水, 学生能讲的老师绝不代劳,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要“对症下药”, 重点突破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查漏补缺, 增强其自信心, 从而更加认真复习。
初二上册期末物理复习资料 第4篇
1. I don't enjoy singing, nor do I like computers. Rock music is OK, and so is skiing.
“so/neither/nor + 助动词/系动词/情态动词+主语 (+动词)”结构表示同前面说的情况一样。用so时,表示“也如此,也一样”;neither /nor表示“也不……”,如:
Jenny can(not) speak English very well. So(Neither) can Rose. 珍妮英语说得(不)很好,罗斯也一样。
注意:当so引出的句子是对上文内容加以证实或肯定时,so后面的句子不可用倒装结构,常译为“的确如此”,如:
— John is very good at English.
约翰英语学得很好。
— So he is. 的确如此。
另外,表示前面两种以上情况都适用于后者时,不论肯定、否定都用“So it is with sb./It is the same with sb.”结构,如:
Mr. Smith is an engineer and he works in a large company. So it is with Mr. White. 史密斯先生是位工程师,他在一家大公司工作。怀特先生也一样。
【真题】- It's burning hot today, isn't it?
- Yes. _____ yesterday.
(2006福建)
A. So was itB. So it was
C. So it isD. So is it
【解析】A。第一个人说的是今天,第二个人说的是昨天。这就不是加强语气而是表示“也是如此”,所以用倒装形式。
2.One day Chuck is on a flight across the Pacific Ocean when suddenly his plane crashes.
When相当于“and then”、“and just at that time”,可译为“就在那时,突然”。当主句用过去进行时、过去完成时或“be about to”结构时,when引起的从句多用一般过去时,如:It was snowing when we got to the airport. 我们到达机场时,天正下着雪。
【真题】He was about halfway through his meal ________ a familiar voice came to his ears. (2006辽宁)
A. whyB. where
C. whenD. while
【解析】C。考查连词的选用。此处的when在该句中用作并列连词,意为“这时,正在这时”,相当于“and just at that time”。
3. Chuck is a businessman who is always so busy that he has little time for his friends.
“So...that”、“such...that”表示“如此……以至于……”时,so后面一般接形容词或副词;such后面接名词,但如果such后面接的是单数可数名词,则可以转换成“so...that”句型,转换时须把名词前的形容词提到冠词前,如:
She is such a good teacher that all of us love her. = She is so good a teacher that all of us love her.
但当such后面的名词被表数量的many、much、few、little等修饰时,要用“so...that”句型,如:
George had so little money that he had to get a job.
注意:“so...that”中,“so + 形容词/副词”位于句首时,主句要采用部分倒装,如:
So little money did George have that he had to get a job.
【真题】①His plan was such a good one ________ we all agreed to accept it. (2006陕西)
A. so B. and
C. that D. as
②So difficult ________ it to work out the problem that I decided to ask Tom for advice. (2006广东)
A. I did findB. did I find
C. I have foundD. have I found
【解析】①C。前面有such,后面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这样就可以确定后面是一个结果状语从句,用that和such一起构成“such...that”句型。如选D项,accept后则不能有it。
②B。当“so...that”句型中的so位于句首时,主句要形成部分倒装。该题中“so difficult”放在句首,主句要部分倒装,排除A、C;根据从句和主句的时态呼应,从句用了过去时,主句也应该用过去时,选B。
▲Unit 2
1. What is it that Joe can't find in the bathroom?
强调句的基本结构为:It + be + 被强调部分+that+句子其余部分。
注意:a. 强调句可用来强调主语、状语、宾语等句子成分,但一般不用来强调谓语动词、表语、补语、让步状语、条件状语等
b. 强调句中的连接词一般用that、who/whom,不能用which、where、when等
c. 疑问句形式:疑问词(被强调部分)+is/was + it + that + 句子其余部分,如:
Why is it that everyone thinks I'm a fool? 究竟为什么人人都认为我是个傻瓜?
d. 强调含“not... until...”结构的句子必须将not前移,即“It is/was not until... that...”,如:
It was not until yesterday that they began to tackle this problem. 直到昨天他们才开始处理这个问题。
【真题】It was not until she got home _______ Jennifer realized she had lost her keys. (2006全国)
A. when B. that
C. where D. before
【解析】B。句意:直到Jennifer到家的时候,她才意识到钥匙丢了。until结构用于强调句式时,要将否定词not移到until前。
2.You must be very tired.
Must表推测时,意为“一定,肯定”,表示可能性很大,通常用于肯定句;在否定句中要用can't,表示“不可能”。Must表推测的常见用法:(1) 对现在情况的推测,后接动词原形(多为状态动词);(2)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则后接动词的进行时;(3) 表示对已经发生的事情作推测,其后接动词的完成式;有时后接动词完成进行时,表示“一定(一直)在”,如:
He must be in his office for he called me from there five minutes ago. 他现在肯定在办公室里,因为五分钟前他刚从那儿打电话给我。
【真题】—Tom is never late for work. Why is he absent today?(2005 江西)
—Something ________ to him.
A. must happen
B. should have happened
C. could have happened
D. must have happened
【解析】D。考查情态动词表推测的用法,must have done表示过去肯定发生了某事,从上句不难看出下句的意思是:他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
3.With so many people communicating in English every day, it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have a good knowledge of English.
“With so many people...”是with复合结构,其构成为“with+宾语+补足语”。其中,宾语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补足语由形容词、副词、名词、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或分词充当。With复合结构在句中作状语,表示行为方式,伴随情况、时间、原因或条件,也可以作定语,如:
A little boy with two of his front teeth missing ran into the house. 一个缺了两颗门牙的小男孩跑进了屋子。
I lay on the grass, with my eyes looking at the stars in the sky. 我躺在草地上,望着天上的星星。
【真题】I couldn't do my homework with all that noise __________. (2005北京)
A. going onB. goes on
C. went onD. to go on
【解析】A。With复合结构作状语,排除C;noise和go on 构成主动关系,表示伴随,用现在分词。
▲Unit 3
Eco-travel is a way to help animals and plants as well as people.
As well as作连词,连接由两个名词、形容词、动词或介词组成的并列成分,通常不位于句首。此时,常译为“既……又”、“除了……之外,还有”,如:
The student as well as his parents was invited to attend the meeting. 那位学生以及他的父母都被邀请出席了会议。
注意:as well as并列的部分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的数要和as well as前面的部分保持一致。
【真题】The father as well as his three children ______ skating on the frozen river every Sunday afternoon in winter. (2006辽宁)
A. is goingB. goC. goesD. are going
【解析】C。主语部分是由含有as well as的词组构成的,前面是the father,后面是his three children,决定谓语动词形式的应该是the father,用单数形式;再根据时间状语确定用一般现在时态。
▲Unit 4
1. Just try and you'll see you can do it.
“祈使句 + and + 陈述句”结构中,连词and前面部分表示一种条件,相当于if从句的功能,and后面的部分是结果。这种结构的前面部分一般用祈使句,有时也可能是一个省略句。但当表示否定意义时,则用“祈使句 + or + 陈述句”结构,如:
Hurry up, or you'll be late for the meeting. 快点,要不你开会就迟到了。
Work hard and you'll pass the examinations. 努力学习,你就会通过考试。
【真题】_______ and I'll get the work finished. (2006重庆)
A. Have one more hourB. One more hour
C. Given one more hourD. If I have one more hour
【解析】B。考查句式结构。根据题干中的and,可首先排除C、D项,因为它们不能和主句形成并列关系;A项祈使句虽然在此处从语法上看正确,但意思不符合句意。B可以看作是“Give me one more hour”的省略句。
2. She looked around and saw Jeff running.
感官动词see、watch、hear、notice、feel等后可接-ing形式作宾语补足语,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后接不带to的动词不定式作宾补时,表示动作的整个过程,且动作已经完成;后接过去分词作宾语补足语时,宾语和补足语之间存在被动关系,如:
I saw him crossing the street now. 我看见他正在过马路。
I saw him cross the street. 我看见他过了马路。
We can hear the windows beaten by the heavy rain drops. 我们可以听到很大的雨点敲打玻璃窗的声音。
3. Before she could move, she heard a loud noise, which grew to a terrible roar.
Before作从属连词,引导时间状语从句,可表达多种含义:“还未……就”、“不到……就”、“……才……”、“趁……还没来得及”等。此处befor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表示“在……之前”或“还没来得及”,如:
We hadn't run a mile before he felt tired. 我们跑了还不到一英里他就累了。
Write it down before you forget it. 趁你没忘之前把它记下来。
【真题】— Why didn't you tell him about the meeting? (2006四川)
— He rushed out of the room ______ I could say a word.
A. beforeB. untilC. when D. after
初二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第5篇
(一)、整理本学期学过的知识与方法:
1.每一章节复习中教师提前让学生把概念、性质进行归纳。然后加入适当的练习。课堂上逐一对易错题的讲解,多强调解题方法的针对性。最后针对平时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
2.要以与课本同步的训练题型为主,要列表或作图的,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并得出结论,课堂上教师讲评,尽量是精讲多练,该动手的要多动手,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论证几何问题的常用分析方法。
3.几何部分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和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其判定定理。所以记住性质是关键,学会判定是重点。要学会判定方法的选择,不同图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要非常熟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对常见的证明题要多练多总结。
(二)、在自己经历过的解决问题活动中,选择一个最具有挑战问题性的问题,写下解决它的过程:包括遇到的困难、克服困难的方法与过程及所获得的体会,并选择这个问题的原因。
(三)、通过本学期的数学学习,让同学总结自己有哪些收获?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复习方法:
1、强化训练
这个学期计算类和证明类的题目较多,在复习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在复习过程中要分类型练习,重点是解题方法的正确选择同时使学生养成检查计算结果的习惯。还有几何证明题,要通过针对性练习力争达到少失分,达到证明简练又严谨的效果。
2、加强管理严格要求
根据每个学生自身情况、学习水平严格要求,对应知应会的内容要反复讲解、练习,必须做到学一点会一点,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课后要加强辅导,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平时多小测多检查。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多做课外习题,适当提高做题难度。
3、加强证明题的训练
通过近阶段的学习,我发现学生对证明题掌握不牢,不会找合适的分析方法,部分学生看不懂题意,没有思路。在今后的复习中我准备拿出一定的时间来专项练习证明题,引导学生如何弄懂题意、怎样分析、怎样写证明过程。
4.加强小组合作
初二上册地理期末总复习资料 第6篇
01、中国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
0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0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0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0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06、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07、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08、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09、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
10、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7、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18、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19、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0、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主要山脉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秦岭, 南岭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21、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是: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22、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 发展农业生产条件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梯田)。 海拔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
纬度的盆地是(准噶尔)盆地 面积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盆地
23、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24、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25、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2/3 。
26、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 。
27、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28、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29、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干湿地区是: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5、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
36、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37、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 ”和“黄金水道 ”之称。
38、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城市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城市湖口。
39、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宜宾以下城市四季都能通航。
40、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
41、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42、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
43、我国主要是耕地少、林地多、难利用土地众多,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44、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45、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46、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
47、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97%,淡水资源只占2.5%
48、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
49、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
50、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引黄济青工程)。
51、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52、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农业,工业,家庭的节水方法)
53、在各种交通运输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格局:东密西疏。
54、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南北向:京哈线(北京哈尔滨);
东西向:京包线(北京包头)包兰线(包头兰州);
陇海(连云港兰州)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
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贵阳)贵昆(贵阳昆明)线
京沪线(北京上海); 京广线(北京广州);京九线(北京九龙) 焦柳线(焦作柳州);
宝成线(宝鸡-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
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
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沪线 )、(京九线)。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
郑州:(陇海线)、(京广线)。 兰州:(陇海线)、(京包线)、(包兰线)。
55、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56、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57、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58、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59、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公布呈现“南稻北麦”格局。
60、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61、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
62、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6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64、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
65、●工业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沿交通线)
●工业的空间分布:
(1) 京广、京哈、京沪等铁路沿线的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 黄河流域的(能源开发)工业带。
(3) 长江沿线的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4) 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 、(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 特征:从业的科技人员比重大;开发研究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快。
(2) 分布特点:大多依附大城市,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附于大城市,分布特点呈(大分散)、(小集中)
66、秦岭-淮河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01)1月份0℃等温线 (02)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03)年降水量800 mm等降水量线 (0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初二物理期末复习计划 第7篇
何广诗
本学期期末考试为了有好的效果,特对后期复习提出计划。
一、重点内容的梳理:各章的重点内容:
第一章:声现象----声音的三要素,超声与次声,减轻噪声的途径方法,声速的有关计算。
第二章: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月食、日食、小孔成像等;光的反射现象的判别,反射定律的灵活运用;光的折射现象的判别,折射规律的灵活运用;光的色散现象;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凸、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及作图;生活中的透镜了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眼睛的原理,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基本应用。
第四章:物态变化——温度的相关知识;六种物态变化及对应吸、放热的应用;熔点,凝固点;沸点的理解。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知道电荷和电流相关知识;会使用电流表;认识串,并联电路。并能规范画出电路图。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律。能应用于实际电路中分析。
二、学情分析:本班没有领军人物,大多数同学能学习,但缺乏主动性。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答题规范性很成问题。所以复习中有以下的要求。
三、复习的基本要求:
1.梳理知识,形成结构---便于记忆;
2.重点内容,细讲多练---技能知识需要过手、过脑、过心;
3.注意纠错,规范习惯---易错点是难点,找出错误,分析原因,规范格式,养成习惯。
4.综合练习,评讲拓展---练中记忆,练中巩固,练中知新,讲中纠错,讲中深化,讲中思维
四、复习时间安排:
12月22前结束新课,全面进入复习阶段。加上晚自习共约8课时。
第五章 计划2 课时第四章 计划 2课时
第二三章 计划2 课时第一章 计划1课时
初二上册期末物理复习资料 第8篇
(一) 梳理课本知识使概念系统化, 方便记忆
学好物理可简单的理解为“记忆+能力”, 期末复习不能忽视记忆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期末复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 如何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全面系统地记忆一个学期所学的概念、定律、公式等, 教师首先必须明确每节课讲什么, 重点讲什么, 主要解决什么。尤其是第一节复习课要对学生说明复习计划和要求, 让学生知道该记忆什么, 如何记忆, 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心中有数, 学生才能跟上教师的步伐, 甚至走在教师的前面。如要求学生复习课前把课本相对应的内容先看一遍, 自己先作一些归纳和整理。然后教师在指导学生逐章复习时, 抓住每章的知识体系、主要实验和重要知识点及其应用这三方面内容进行简要的梳理。根据知识体系, 紧扣“三点” (即考点、重点、热点) , 编织知识的网络结构。只有将知识纵横整理, 舍弃多余的“枝蔓”, 留下知识的主干, 才能获得更深刻、更有条理的理解;只有将学科知识纵横整理, 并尽量做到简约化, 纳入结构化的整体范围, 才能容易做出完整的记忆, 并使其保持长久;只有将学科知识纵横整理, 有序存放, 构成具有生长力的知识体系, 应用时才能方便快捷, 易于迁移和再创造。为了调动学生主动记忆的积极性, 教师要把重要的概念、定律、公式汇编成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为了巩固记忆成果, 复习后期的每节课课前5分钟, 由物理科代表组织全班朗读记忆的内容, 或进行个别抽查, 或进行4人小组互查。教师在晚自习时进行再次验收, 直到基本过关为止。
(二) 正确处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地位
在复习教学中, 要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活动时间与思维空间, 给学生提问题及质疑问难的时间与机会, 使他们在复习中动手、动口、动脑、多实践、多思考。引导学生自己检查、自测、自评、查漏补缺、质疑问难, 针对各自的学习缺陷, 进行温习补救,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安排、点拨总结、答疑引导和评估反馈上。例如:在复习八年级上册“光学”部分时, 在小黑板上写上几条复习提纲, 要求学生看书时一定要弄懂它, 并在课本上做一些笔录。上复习课的时候, 教师便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这条“纲”把知识串起来, 不断提出一些新问题让学生思考、作答, 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 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三) 分层训练, 重视变题或一题多解
期末复习时一定要注意分层练习, 成绩差的学生只需完成基础题, 成绩中等的学生可在完成基础题的基础上做提高题;成绩好的学生对于基础题可选做或不做, 可以直接做提高题和拓展题。同时坚持“以课本习题为主, 课外习题为辅”的原则, 在“透彻”理解课本的例题和习题的基础上, 精选课外习题, 适量补充不同层次的习题, 这样分层的目的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和提高。
有一种说法叫51<15, 指的是做5道同一层次、同一类型的题目, 其实效远小于做l道题时, 从5个不同的深浅层次进行讨论、探究, 易于迁移和再创造是这5个层次: (1) 此题怎么解? (2) 为什么这样解? (3) 怎样想到这样解? (4) 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解? (5) 改变条件或设问角度, 此题还能改成什么新题目?如果每做一道题都能从这5个方面进行思考, 解题能力就会提高, 遇到新问题时就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例如:复习八年级下册“浮力”时, 选择了课本中的“例题”作典型的例题, 让学生阅读原题, 简要写出解题步骤 (不必算结果) , 再对照课本的解法。如果有不同于课本解法的同学可以在班上交流, 谈谈自己的解题思路, 相互评价, 达到一题多解, 优化解题方法。总之, 跳出“题海”, 从不同的层次探讨有限的习题, 这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思维、开拓视野是大有裨益的。
(四) 分析历届试题, 设计模拟试卷
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 学会了解题方法后, 就要联系实际, 认真考查他们的综合能力。考查的最好方式就是设计试题进行模拟测试。
1. 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找有关课本、课
外资料, 自己设计一份综合试题 (题量不超过10小题) , 并事先保存好答案。然后同学间相互交换试卷进行测试, 考后让出卷的同学批改。这样做, 既让学生在选择试题的过程中进行了一次综合复习, 又使学生初步懂得了哪些知识是重点, 应如何去掌握。在评改试卷时, 还能发现他人的错误, 以引起自己的警惕, 真是一举两得。
2. 期末复习的最后要让学生做一份仿真模拟题, 出好这份题至关重要。
初二上册期末物理复习资料 第9篇
【原句】Yet two years had gone by and I was not that much worse.
已经两年过去了,我的情况并没有那样糟糕。
【精讲】Go by在句中意思相当于pass,是指“(时光)逝去”,by是副词,整个短语是不及物动词短语。
【拓展】
go in for 爱好
go with与……协调
go out 熄灭
go against违反,违背
go back to返回,追溯到
go off爆炸
go all out (to do) 全力以赴(去做)
go over走过去;仔细检查;复习
go after(a job, a prize) 追求(职位),争取(奖品)
go through with sth. 做完某事,完成
go on with继续
【精练】We'd better try to _______ with the experiment, I think. Now let's _______ with it.
A. go through; go onB. go on; go over
C. go over; go throughD. go on; go through
【解析】A。go through with sth.做完,完成;go on with继续。
『要点2』more than的用法(Unit 2)
【原句】Newspapers and other media do more than simply record what happens.
报纸和其他媒介并不只是简单记录发生的事情。
【精讲】本句中more than与动词连用,表示强调,意为“不只是,不仅仅是”,表示这个含义时,more than还可以与名词连用,如:
Modern science is more than a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Jason is more than a lecturer; he is a writer, too.
More than的其他用法;
1) More than与数词连用,意为“不止,多于,超过”,如:
I have known David for more than 20 years.
2) More than与形容词或分词连用,意为“非常,十分”,如:
In doing scientific experiments, one must be more than careful with the instruments.
3) more than和含有情态动词的句子连用,有否定意义,意为“是……难以……”或“超过了……所能”,如:
That's more than I can do.
Don't bite off more than you can chew.
4) More...than...相当于rather than,表示取舍。意为“与其说后者,倒不如说前者”,“是……而不是……”,这时more...than...后接两个对等成分,more后接形容词的原形,如:
Catherine is more diligent than intelligent.
This book seems to be more a manual than a text.
5) No more than意思是“仅仅,只不过,只是”,如:What he is saying is no more than a joke.
【精练】More than one student _______ sent abroad for further study recently.
A. has been B. have been C. was D. were
【解析】A。More than one意为“不止一个”,后接单数可数名词时,谓语动词用单数;后接复数名词时,谓语动词用复数。本题中more than后接的one student是单数,谓语动词用单数。同时句尾的recently,说明整个句子说的是到目前为止的情况,用现在完成时,选A。
『要点3』 would rather的用法 (Unit3)
【原句】Well, I must say I'd rather live in a traditional siheyuan.
我觉得我更喜欢住传统的四合院。
【精讲】Would rather在本句中意为“宁可,宁愿”,注意以下would rather的用法:
1) 后接从句,表示“宁愿、希望……”,从句要用虚拟语气:表示和现在或将来事实相反的虚拟,从句谓语动词用过去式;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从句谓语动词用过去完成式,如:
Danny's mother would rather that he was a girl.
2) 后面不接从句时,表示现在或将来的主观愿望与选择,结构为:would rather + (not) do;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的愿望,结构为:would rather + (not) have done,如:
I would rather not have worked there.
注意:would rather常与than连用,表示“宁愿……也不……”,表示现在或将来的情况,用动词原形;表示过去的情况,用过去完成式,如:
He would rather die than betray his motherland.
【精练】— Shall we go skating or stay at home?
— Which _______ do?
A. do you ratherB. would you rather
C. will you ratherD. should you rather
【解析】B。本题考查rather的用法,would rather+ do sth.,意为“宁愿”;本题为疑问句,would提前。
『要点4』 of + 名词的用法 (Unit3)
【原句】Old factory buildings have many halls and workshops of different sizes.
旧厂房有很多大厅和大大小小的车间。
【精讲】“of + 表示人或物属性的名词”,这一介词短语可以用来描述人或事物的属性,在句中作表语或后置定语。常用于这一短语的名词有:size、color、height、length、age、shape等,这些名词前可用形容词修饰,如:different、the same等。
介词of后面还可以接表达抽象意义的名词,如value、use、help、importance、significance等,相当于该名词相应的形容词。该名词前面可以用表程度的形容词加以修饰,如:little、no、great、much、some等。
【精练】
1. This book is _______(没用).
2. Both of them are _______(同岁).
3. This problem is _______(很有趣).
4. The dictionary is _______(很有价值).
Keys:
1. of no use2. of the same age
3. of great interest4. of much value
『要点5』 过去分词作状语的用法 (Unit4)
过去分词短语常可用作状语,修饰谓语,表示动作的原因、时间、条件、让步,伴随着的情况或动作发生的背景或情况。这类状语可位于句子前面、后面,偶尔在中间。
1) 表时间,相当于一个时间状语从句,有时过去分词前可加连词when或while来强调时间概念。
2) 表原因,相当于as、since、because等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
3) 表条件,相当于if、unless等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有时过去分词前可以用if等词来强调条件,如:
If given(=if it had been given) more time, the work could have been done better. 如果多给些时间,这项工作会做得更好。
4) 表让步,相当于though、even if等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
5) 表方式或伴随情况,不能用状语从句替换,但可以改变成并列句。
【精练】 _______ in thought, he almost ran into the car in front of him.
A. LosingB. Having lost
C. Lost D. To lose
【解析】C。分析句子结构可知,前边部分作原因状语,同时,lost与主语存在逻辑上的被动关系,用过去分词。
『要点6』 名词性从句——同位语从句和主语从句(Unit5)
【精讲1】同位语考点
1) 常见的先行词有idea、belief、doubt、fact、hope、news、possibility、thought、promise、advise、suggest、proposal、demand、request、wish、word、message、information、truth、case、problem、question等。
2) 引导词一般为that、whether(在从句中不充当任何成分,但不可以省略),但how、when、where、why等连接副词也可引导同位语从句,并在从句中充当相应成分,如:
I have no idea when he will be back.
I have no impression how he went home, perhaps by bike.
【精练】
1. The news _______our team had won 150 gold metals excited us.
2. The news _______he told us excited all of us.
A. thatB. whichC. whatD. when
【解析】1. A2. B
这两个小题考查同位语从句与定语从句的区别。同位语从句用来说明先行词的内容,that在同位语从句中不作任何成分,但不可省略;而定语从句用来限制或修饰前面的先行词,that在定语从句中作宾语时在非正式文体和口语中可省略。由此可知,第1句是个同位语从句,第2句是个定语从句,what不引导定语从句,when表时间,两题均无此语境。
【精讲2】主语从句考点
1) What和that的选用:what和that都能够引导名词性从句,但是在名词性从句中,that只起连接作用,无词义,不充当句子成分;而what在名词性从句中既起连接作用,又充当主语、宾语或表语,意思是“所……的东西(事情)”。
2) Whether与if的选用:whether能引导主语从句,而if不能。
3) It与其他引导词:有时候为了避免头重脚轻,主语从句会移至句末,而用it作形式主语。
【精练】
1. _______we'll go camping tomorrow depends on the weather.
A. If B. WhetherC. ThatD. Where
2. _______this text can be used for listening has not been decided yet.
A. WhichB. If C. Whether D. As
3. I have never dined with you, sir; and I see no reason _______ .
A. how can I know B. how I ought to know
C. why shall I know D. why I should know
【解析】
1. B。分析句子结构可知,本题缺主语从句的引导词。If不可引导主语从句;that引导的从句表示肯定的含义;而如用where,“到哪里野营取决于天气”,不符合常理。故选B,是否外出野营要看天气。
2. C。分析句子结构可知,has not been decided是句子的谓语部分,所以前面部分是主语从句。If、which与as不可引导主语从句,排除。句意为“这篇课文能否用于听力还未定下来”。
初二物理期末复习试题 第10篇
学期期间,考生可以适当放松,同时也要静下心来做好下学期的规划。下文为您准备了秋季学期初二物理期末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60分)
1、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______产生的。我们能够分辨出鸟语和琴声是根据声音的______特性不同。
2.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两运动员中,_______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_______较大.
(2)乙运动员的成绩是10s,他的速度是_______m/s.
3、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_______ _mm,所测铅笔的长度为 5.25_________(填单位)。
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m/s,光年是指光在一年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可知光年是_____单位。
5、节日里看远处的烟花时,往往看到五彩斑斓的礼花升高后听到响声,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_。黑板发生反光时,上面的粉笔字看不清楚,这是因为黑板发生了_____反射的缘故,
6、皮影戏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被称为电影的先驱。演员只 要在屏幕和灯光之间抖动拴在道具身上的细线,屏幕上就能出现生动活泼的各种形象,并且道具与影像动作完全一致。这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主要有____________,观众从各个角度都能看到屏幕上的画面,这是光在屏幕上发生了_____现象。
7、一支铅笔与在平面镜中的像垂直, 则铅笔与镜面夹角为 ____ 。若铅笔跟镜面夹角增大, 则像与镜面 夹角变____ 。
8、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角为 ,若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减小2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
9.单位换算:
①5.45kg=_____g=_____mg=_____t
②1.8X106mg= _____t=_____kg
10、男同学说话声音低沉,是指男同学声音的 _____低,这是因为男同学说话时,声带_________的缘故。
11、把固体清香剂的盒盖打开后,过一段时间会变小,这是由于发生了________现象.
12.樟脑球变小了、白炽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等现象,都是_____的结果.
13.用水壶烧水,当水烧开时,在壶嘴附近会出现上升的白气,这些白气是_____形成的;当白气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见了,这是由于___.
14.在射击时,瞄准的要领是三点一线,是利用____的原理,光在____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15.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 ___来解释.
16.使用天平前应观察天平的_____及游码在标尺上的_____.
17.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光的____缘故.(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18.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 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度,如果入射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那么反射角是____度.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小明在前50 m一定用了6.25 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
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左图所示,右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 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发出声音
C、用录音机放音乐,磁带不会产生噪音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的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4、同一只大钟先轻敲一下,再重敲一下,两次听到大钟发出的声音( )
A、音色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调不同 D、三者都不同
5、在纸上剪一个 很小的☆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小孔上,那么地面上产生的光斑是( )
A.○形,它是太阳的实像 B.☆形,它是太阳的实像
C.○ 形,它是太阳的虚像 D.☆形,它是太阳的虚像
6、光污染已成为现代人们关注的问题。据测定,室内洁白、平滑的墙壁能将照射在墙壁上的太阳光的`80%反射,长时间在这样刺眼的环境中看书学习会感到很不舒服。如果将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面,其作用之一可以使照射到墙壁上的太阳光变成散射光,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这是利用了光的( )
A.直线传播 B.漫反射
C.镜面反射 D.光的折射
7、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时候,老师把一块平面镜CD竖立在讲台上 ,坐在B点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坐在A点的乙同学。如图2所示,在这一现象中,光线的反射角是( )
A.1 B.2 C.3 D.4
8、下列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A.潜望镜 B.平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9、小明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
放大的实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则( )
A.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实像
B.光屏上有倒立、放大的实像
C.光屏上有正立等大的虚像
D.光屏上没有像
10、把高2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 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7.5 cmB.12.5 cmC.4.5 cm D. 10 cm
11、如图 1是小明同学画的一条通过凸透镜或凹透镜后折射的光线光路图,错误的是( )
12.在物理实验室中,测质量的工具是( )
A.量筒B.杠秤C.天平D.案秤
13.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后,一定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
A.质量B.体积C.温度D.形态
14.一只苹果的质量大约为( )
A.0.015kgB.0.15kgC.1.5kgD.15kg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千克羊毛比1千克铁质量小B.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