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程度副词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10-10
1

程度副词范文(精选12篇)

程度副词 第1篇

程度副词对副词的修饰现象, 很早就受到了关注。在研究程度副词对副词的修饰之前, 应该先来明确一下副词的分类。为日语副词研究奠定重要基础的山田 (1936) 将副词做了如下分类:

这其中, “接续副词”和“感动副词”在后来的语法研究和教授法中作为两种词性固定下来。现在一般所说的副词就是指山田所说的“语副词”, 即“情态副词”“程度副词”“陈述副词”三类。本文也是基于此分类进行研究。在本文所查找的例句中, 没有发现程度副词对陈述副词的修饰, 只有程度副词修饰情态副词及程度副词互相修饰的例子。以下就对这两方面的修饰进行探讨。

1.程度副词修饰情态副词

山田 (1936) 对程度副词修饰情态副词做了如下叙述:

“程度副词可以表现情态性属性的程度, 可以用于拥有情态意义的用言

及情态副词之前, 限定该属性。” (『日本文法学概論』P387)

市川 (1976) 明确阐述“可以修饰其他副词和名词是程度副词的特色”。

○たいそうはっきり見える。すこしゆっくり話しなさい。

上例中, 被修饰的副词仅限于“表示状态的副词之中拥有各种程度的副词”。 (「副用語」『岩波講座日本語6文法Ⅰ』P235)

除此之外, 『日本文法大辞典』也记载了“程度副词位于情态副词之前, 修饰限定情态的程度。”

通过以上的先行学说可以发现, 程度副词修饰情态副词的用法就是它的特征。

○日曜には勉強もしません。僕は平日の講義のあいまに図書室でかなりしっかりと勉強しているので、日曜日には何もすることがないのです。

(「ノルウェイの森」村上春樹)

○ものを言うのも低くささやくようだ、だから、広からぬ屋敷が相当ゆったりと感ぜられる。

(「おどんな日本一」海音寺潮五郎)

○君が東京にいた頃の日曜日に二人で歩いた道筋をひとつひとつ思いだしてみることもあります。君が着ていた服なんかもずいぶんはっきりと思いだせます。

(「ノルウェイの森」村上春樹)

程度副词能够修饰情态副词的重要原因有如下两点。

第一, 程度副词的定义为“程度副词可以修饰拥有状态性意义的词, 限定其程度” (『国語学大辞典』) 。因此修饰形容词、形容动词就是其最近本的用法。情态副词本身就表示自身事物的属性・情态, 限定用言拥有的动作性的属性概念 (『国語学大辞典』) 。由此定义可以看出, 情态副词同形容词基本相同, 都可以表示事物的属性及状态。在表现状态的时候, 就会经常出现与程度相关的问题。例如:

○女が、立上って、のろのろと戸口の方へ歩きはじめた。 (「砂の女」安部公房)

情态副词「のろのろ」表示动作、事物的进行较缓慢。这种缓慢的程度是「かなり」, 还是「非常に」, 是因为单词本身就具备程度上的相对性。所以可以被程度副词修饰表示状态的不同程度。

第二, 情态副词是对动作样子的白描, 因此客观性较强。与此相对, 程度副词包含了说话主体个人的评价, 比起情态副词主观性要强一些。例如, 「かなりしっかりと勉強する」, 「しっかり」表示「勉強する」这一动作的状态, 这是句子的叙事成分。而「かなり」则是由说话人自己的感觉而选择使用的。2.程度副词修饰程度副词

竹内 (1973) 曾经指出“关于程度副词, 目前有一个问题是它们之间的相互限定已经成为事实” (「副詞とは何か」『品詞別日本文法講座5』P134) 。

○昔、ききんのつづいた年がありました。その村には鶴が大変たくさんいました。

(「鶴の笛」林芙美子)

○関東には良いものがだいぶたくさんあります。

(「後世への最大遺物」内村鑑三)

收集的例子当中有很多程度副词修饰「たくさん」的用法。先来分析一下程度副词可以修饰「たくさん」的原因。「たくさん」词义上表示数量的多少。构文特征上与数量词有相同的功能。例如「来た人は50人/たくさんいる」。但是, 「来た人は相当50人いる (*) 」「来た人は相当たくさんいる」, 「相当」可以修饰「たくさん」, 却不能修饰「50人」。这是因为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的词必须具备相对性。而「50人」是绝对限定, 不具备相对性。与此相对, 「たくさん」是不定量, 具有相对性, 所以可以被程度副词修饰。

在收集的例子中也有很多程度副词修饰副词「しばしば」的情况。

○私は「感情教育」を読みながらドストエフスキーを最も屡々思ひだした。といふのは、フロオベエルの掴みだした一聯の人間関係の世界がドストエフスキーの掴みだす人生の角度に全く相似であるにも拘らず、観察や描破の情熱が各々全く異つた方面に焦点が向けられてゐるといふことに甚だ興味を覚えたからに外ならない。

(「フロオベエル雑感」坂口安吾)

○まだ生きているあいだに埋葬されたということは、疑いもなくかつてこの世の人間の運命の上に落ちてきた、これらの極度の苦痛のなかでも、もっとも恐ろしいものである。しかもそれがいままでにしばしば、たいへんしばしば、起ったということは、ものを考える人にはほとんど否定しがたいことであろう。

(「早すぎる埋葬」エドガー・アラン・ポー佐々木直次郎訳)

对于「しばしば」的认定也存在一定问题。从语义的层面看, 「しばしば」是表示频度的副词。益岡・田窪 (1990) 将频度副词作为副词的一种列出来。俞 (1999) 则认为它是表示时间的副词。主要的学说都没有将频度副词作为一类列出来。本文将表示频度的副词列入程度副词中。这是因为, “频度”与“程度”有很深的关联。“频度”究其本质也可以说是一种“程度”, 区别只是“程度”关注的是量的多少, 而“频度”关注的是时间上的反复。因此以上的例子仍然可以说成是程度副词对程度副词的修饰。

结语

本稿研究了程度副词对情态副词及程度副词之间的修饰关系。并分析了可以修饰的原因。由于资料及收集用例的限制, 本研究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 在程度副词修饰程度副词的研究上只是鉴于现有用例分析了「たくさん」「しばしば」被修饰的原因, 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将加大用例的收集及研究的深度。

参考文献

[1]市川孝.副用語[J].岩波講座日本語6文法Ⅰ.岩波書店.1976

[2]益岡田窪.基礎日本語文法[M].くろしお.1992

[3]竹内美智子.副詞とは何か[J].品詞別日本文法講座5.明治書院.1973

[4]山田孝雄.日本文法学概論[M].宝文館.1936

[5]俞晓明.現代日本語の副詞の研究[M].大連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6]国語学会.国語学大辞典[M].東京堂.1980

谈谈程度副词 第2篇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汉 语言文字学 任倩倩 2011020377 摘要:随着语言的发展,程度副词的用法在逐渐扩大,除了修饰形容词和心理动词的原有用法之外,又出现了很+名词、很+动作动词、很+区别词等新的搭配方式。“很”是现代汉语中很典型的一个程度副词,它既有与其他程度副词相同的语法特征,又有不同于其他程度副词的地方。比如,“很”与“太”、“怪”用法的异同。

关键词:程度副词“很” “太” “怪”

现代汉语中的“很”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而又很有特点的程度副词,它的语法功能异常活跃。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就开始关注到“很”的一些其他用法,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很+ 名词”、“很+动作动词”以及“很+区别词”。

(一)、很+名词

在汉语语法中,人们一般认为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名词不直接接受副词的修饰。但“很+名词”搭配从白话文确立之初就开始出现。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对语言生活的影响,近年来这种“很+名词”的搭配大量出现,根据统计,能够出现在这一搭配中的名词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指人名词:官僚 儿童 男人 农民

专有名词:阿Q 德国 雷锋 林黛玉

抽象名词:快感 经验 情绪 逻辑

在这三类名词中抽象名词出现的频率较高,而且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进入这类结构的名词受到特定语义条件的制约,必须具有“异感性”,即能够从气质、势态等等方面反映出说话人的某种特异感受。典型的名词一旦进入这种结构,便活用为形容词,属于“词性活用”现象。如,“阿Q”是名词,说成“这个人很阿Q”,便活用成形容词,如果说成“你真能阿Q 自己”,便是活用成为动词。有的词兼属名词和形容词,那么出现在名词惯常分布的位置上时是名词,出现在形容词惯常分布的位置上时是形容词。例如,“振作精神”中的“精神”出现在作宾语的名词的位置上,因此“精神”在这里是名词,而“他走起路来很精神”中的“精神”出现在谓语的位置上,并且受“很”的修饰,因此“精神”在这里是形容词。可见,“很”修饰一部分“名词”并不违背语法规则,因为这部分名词已经活用为形容词了。

(二)、很+动作动词

动词一般不受“很”的修饰,但一部分表示情绪、态度、理解、评价、状态的动词可以受“很”的修饰,在这种情况下,“很”修饰动词作状语。如:我很喜欢她穿旗袍的样子。

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我们发现一些非心理动词甚至动作动词也可以和程度副词搭配使用。例如:

(1)教师们与学生不同,他们不一定都加入造反组织,教学思想和走资派很接近。(陈模《周总理点名解放蒋南翔》)

(2)在这件事上他很帮忙。

对动作动词与程度副词的搭配,有学者认为是这些动词处于从动作性由强到弱、持续性由弱到强的连续系统中。但通过考察发现能够出现在这一框架之中的动作动词远远超出了某些学者所指出的8个,在“很+动作动词”框架中还出现了“看”这样动作性极强的词。这种现象在最近的网络媒体中并不少见,这就需要我们从认知的角度去重新解释“很+动作动词”这一框架存在的依据。

(三)、很+区别词

区别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人们原来把它归入形容词中,称之为非谓形容词。目前很少有人关注这一类词与“很”的搭配问题。经过从两万例句中的筛选发现,只有很少的区别词能够与“很”的组合。例如:

这是个很小型的追悼会,大钱的前妻和小吴都去了,两人相携着都哭成泪人。(方方《定 数》)

大部分的区别词不能进入这一框架中,如“有期、无期、彩色、黑白、国有、私有”等。

(四)修饰形容词

作状语“很”最常用的语法功能是直接修饰形容词,作形容词的状语。“很”也可以修饰形容词形成状中结构作谓词的状语,这时形容词后一般带“地”。如:老李带着英在外面足玩了半日,心中·很痛快。(《离婚》)“很”所修饰的形容词是性质形容词,但绝对的性质形容词单纯表示性质,没有量或程度的区别,因此,它们一般不受“很”的修饰。如,我们不能说“很真”“很温”等。此外,表示状态的形容词和形容词的重叠式也不受“很”的修饰。如,我们不能说“很绿油油”“很糊里糊涂”等。作补语“很”可以单独作形容词的补语;也可以修饰形容词形成状中结构作补语,但这种情况只能作动词的补语,不能作形容词的补语。无论“很”是单独作补语还是修饰形容词作补语,都必须借助“得”字的帮助。如:谷苗出得·很不赖,可惜锄不出来。(《地板》)大多数修饰形容词作状语的“很”都可以移到形容词之后作补语,作状语时形成状中结构,作补语时形成中补结构,中补结构的语势更重,因此所表示的程度似乎更高。如,“很红”和“红得很”。修饰形容词作谓语现代汉语中的性质形容词单独作谓语常常有对比的意思。光说“这本书新”则要受到一定的限制,通常只有在要求表达对比意义的时候才这样说,如,“那本书旧,这本书新”。性质形容词加上“很”作谓语,没有比较的意味,语法上也就失去了限制,可以自由作谓语了。如:这间屋子·很· 大。修饰形容词作定语“很”不能直接作定语,但它可以修饰形容词形成状中结构作名词的定语,这时形容词后一般带“的”,而“很”修饰“多”作名词的定语时则不带“的”。如:很多人都受到他的鼓励。(《谈闻一多》)

参考文献:

醴陵方言中的程度副词 第3篇

关键词:醴陵方言;程度副词

醴陵位于湖南省东部,毗邻江西,其方言属于赣语宜浏片。醴陵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很丰富,与普通话类似的程度副词有“最”、“太”、“非常”、“稍微”等,本文主要选择醴陵方言中几个很有特色的程度副词进行讨论。

一、蛮

“蛮”在醴陵方言中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程度副词,意义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很”。

1、 从形式上看,“蛮”有以下几种使用形式:

(1) 蛮+形容词+(唧)

例如:

蛮好 蛮好唧 蛮客气 蛮客气唧

蛮白 蛮白唧 蛮高大 蛮高大唧

蛮酸 蛮酸唧 蛮潦草 蛮潦草唧

从感情色彩上看,“蛮”修饰褒义形容词和中性形容词时,带有喜爱、赞同的感情色彩;“蛮”修饰贬义形容词时则带有厌恶、批评的情感。“唧”用于“蛮”修饰的形容词后可以增强词语的感情色彩。

(2) 蛮+动词或动词短语

a蛮+动词

蛮喜欢 蛮讨嫌 蛮眼红 蛮好吃

b蛮+助动词+动词

满肯做 蛮会吃 蛮会想 蛮肯帮忙

c蛮+动宾短语

蛮有味 蛮听话 蛮吃香 蛮走运

d蛮+动补短语

蛮靠得住 蛮想得开 蛮看得起 蛮划得来

2、从用法上看,“蛮”多在句中充当状语、补语,也可以与形容词一起充当动词,“蛮”不用于比较结构中,比如,在醴陵话中,不会出现下列句子:

*小王比小李蛮客气。

3、“蛮”可以与否定词组成以下类型:

a不+蛮+形/动

b蛮+不+形/动

“蛮”用于第1种格式很常见:不蛮常用 不蛮甜 不蛮喜欢

其意义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不很”。此时,可以在“不”后加上“是”,说成“不是蛮+形/动”,例如:

不是蛮重要 不是蛮甜

“蛮”用于第2种格式较少,

(1)你咯表现蛮不错。(你的表现很不错。)

(2)哈长的蛮不哟里。(他长得很不错。)

(3)听完课,哈心里满不舒服。(听完课,他心里很不舒服。)

(4)咯只角色,就有蛮不讲理呀。(这个人真不讲理。)

此时的“蛮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很不”,在表达这种意思时,醴陵方言中常用的是专用于否定句的程度副词“宁”。在下一节做详细介绍。

“蛮”与一些单音节的表示量度的形容词,如:大、长、深、高等连用时,可在前面加表示否定的“冇得”,构成“冇得+蛮+形”形式,例如:

(5)哈冇得蛮高。

(6)咯眼塘冇得蛮深。

4、“蛮”可以叠用成“蛮A蛮A”的形式,也可以与形容词组合,成固定格式“蛮A不A”,意为“一般A”。

例如:蛮高蛮大 蛮壮不壮 蛮细不细 蛮黑不黑

二、 宁

“宁”是醴陵方言中很有特色的一个程度副词,它只用于否定句中,意为“一点儿,根本”,与否定词可以构成以下三种类型:

1、 宁+不+形/动

这种形式在醴陵话中很常见,比“蛮+不+形动”运用得广,表示否定的程度很深,意为“很不,一点也不”。

例如:

(7)咯只书包宁不好看。(这个书包一点也不好看。)

(8)哈哩崽宁不听话。(他的儿子一点也不听话。)

2、 宁+冇得+好/蛮+形

能进入这种形式的形容词一般为单音节的表示量度的形容词(大、高、长、深、远等),表示否定的程度较深,意为“不是很”的。

例如:

(9)咯条路宁冇得好/蛮远。(这条路不是很远。)

(10)咯把柴宁冇得好/蛮重。(这把柴不很重。)

3、“宁冇+动词+得短语”,意为“没有”。

例如:

宁冇走得赢 宁冇出得气 宁冇发的财

三、几

“几”是醴陵方言中常见的一个程度副词,表示程度相当高,相当于“多么,特别”,多用于感叹句。

“几”修饰形容词时,后常加“唧”,带有感情加深的意味。

例如:

(11)哈哩女长的几高。(他的女儿长得多么高。)

(12)哈今日穿得几客气唧。(她今天穿得特别漂亮。)

“几”在醴陵方言中有三种生动的形式:

1、“几A八A”

2、“几A几B”

3、“几什八A”

能进入以上三种格式的形容词多为单音节形容词构成“四字格”,用于赞叹,带有夸张的语气。

例如:几高八高 几壮八壮 几长八长

几高几大 几大几深 几阔几莽

几什八远 几什八长 几什八强

四、丁

和以上三个词不同,“丁”在醴陵方言中表示程度浅,相当于“点点,一点点”,常在其修饰的形容词后加上“唧”,极言其小。

例如:

(13)咯只伢子丁什高唧,鬼主意可不少。(这个男孩子一点点大,却有不少坏主意。)

五、 死

“死”在醴陵方言中是一个带有贬义的程度副词,意为“非常”。它既可以做前置状语也可以做后置补语。例如:

死懒 死强 死蠢 死调皮

苦死嗒 蠢死哒 热死哒 丑死哒

苦得要死 懒得要死 热得要死 烦得要死

懒死个人 冷死个人 热死个人

“死”也可以进入“死A八A”四字格式,极言厌恶程度之深。例如:

死强八强 死严八严 死蛮八蛮 死懒八懒

参考文献:

[1]张亚军.副词与限定描状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如龙.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作者简介:绚丽廖(1987-),女,湖南醴陵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方向。)

《唐语林》程度副词初探 第4篇

程度副词作为汉语副词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次类, 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或动作行为所达到的程度。就程度副词的修饰功能来说, 近代汉语中, 程度副词则可以比较自由地修饰动词或者动词性短语, 少数还能修饰充当谓语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在句子中通常充当状语, 有时也可作补语。本文参照吴福祥的分类方法, 把《唐语林》中的42个程度副词分为四大类, 分别是:

一、表极度的;二、表甚度的;三、表弱度的;四、表比较度的。一、表极度的程度副词:

这类程度副词主要包括极、最、至、殊、绝、穷、酷、苦、特、偏等10个, 用例如下:

(1) 皇姨有寡居者, 时节入宫, 妆饰稍过, 上见之极不悦。 (7页)

(2) 杜甫言“醉把茱萸子细看”, 王右丞“遍插茱萸少一人”, 最优也。 (134页)

(3) 宣宗性至孝, 奉养郑太后于大明宫, 不为别宫。 (80页)

(4) 萧颖士以年代莫详, 记载所阙, 信殊异也。 (490页)

(5) 韩会与名辈号“四夔”, 会首而善歌妙绝。 (756页)

(6) 郭尚父立勋业, 出入将相, 穷奢极侈, 寿邻九十。 (26页)

(7) 后杜舍人之守秋浦, 与张生为诗文交, 酷爱祜《宫词》。 (294页)

(8) 阳城为朝士, 家苦贫, 常以布衾木枕质钱数万, 人争取之。 (363页)

(9) 宣宗厚待词学之臣, 于翰林学士恩礼特异。 (88页)

(10) 天后览之, 至“蛾眉不肯让人, 狐媚偏能惑主”, 初微笑之。 (116页)

二、表甚度的程度副词

所谓“表甚度”, 意为所表示的程度很高, 但是又没有到达顶点, 可以翻译为现代汉语中的“很”、“非常”。《唐语林》中表甚度的程度副词主要有甚、孔、深、厚、盛、良、雅、颇、尤、稍1、大、太、过、过于等17个。用例如下:

(1) 玄宗西幸, 始入斜谷。天尚早, 烟雾甚晦。 (6页)

(2) 苏尝梦书壁云:“元老见逐, 谗人孔多。” (171页)

(3) 及征辽不如意, 深自悔恨。乃曰:“魏徵若在, 不使我有此举也。” (30页)

(4) 宣宗厚待词学之臣, 于翰林学士恩礼特异。 (235页)

(5) 吾以海内丰稔, 四方无事, 故盛为宴乐, 与万姓同欢。 (54页)

(6) 良久, 至一庄墅。数十人列火炬出迎。 (747页)

(7) 以与允章雅熟, 都纳焉, 即孔纡也。 (285页)

(8) 后吏则挟台之威以恐百姓, 杖背犹为至轻。 (74页)

(9) 比考帖, 虬居其间, 允章诵其涛, 有“帘外桃花晒熟红”, 不知“熟红”何用?

(10) 因赠诗跃:“自是寻春去校迟, 不须惆怅怨芳时。” (624页)

(11) 巨源在元和, 诗韵不为新语, 体律务实, 功夫颇深。 (146页)

(12) 故《玄宗实录》百不叙其三四, 以是人间传记尤众。 (119页)

(13) 天宝中, 宰相任人不专清白, 朝为清介, 暮易其守, 顺情希旨, 纲维稍紊。 (693页)

(14) 上大悦, 以为兵部不逮也。 (450页)

(15) 数十年后, 必有以物料太丰减之者。 (61页)

(16) 世人多谓李氏立意注《文选》, 过为迂繁, 徒自骋学, 且不解文意。 (167页)

(17) 其平居奉身过于俭素, 中外婚嫁甚多, 礼物皆经处画。 (522页)

三、表弱度的程度副词

表弱度的程度副词, 主要表示动作行为或性状的程度之弱。《唐语林》中主要有稍2、稍稍、少、略、小、粗、微、等7个, 用例如下:

(1) 自此人心稍定, 妖者寻而败露。 (71页)

(2) 瑰备言其事, 客惊讶之, 谓瑰加礼收举, 必苏氏之令子也, 瑰稍稍亲之。 (308页)

(3) 张燕公文逸而学奥;苏许公文似古, 学少简而密。 (171页)

(4) 不可尽条举之, 今略指一隅。至如亡字、无字、毋字, 并是正“无”字, 非借音也。 (166页)

(5) 大家昨夜小不安适, 使人往候。 (8页)

(6) 杜说虽不甚明, 粗得其意;韩则疏矣。 (694页) (7) 引虑之际, 公疑其未尽, 微以意揣之。 (70页)

四、表比较度的程度副词

这类程度副词指的是通过比较之后, 所修饰的成分程度加深, 但并达到极点。《唐语林》中表比较度的程度副词主要有更、加、弥、滋、益、愈、增等7个, 用例如下:

(1) 刘禹锡曰:“宰相皆用此势, 自公孙始而增闻妙焉。” (581页)

(2) 异日如礼, 乃加敬焉。 (7页)

(3) 果能闲邪存诚, 守节弥固, 骨鲠忠烈, 遇事无隐。 (456页)

(4) 玄宗心益开, 听之宜宜忘倦。 (109页)

(5) 或有诘者, 云:“里胥闻擒贼不获, 惧死而逃, 哨聚其类, 曰:‘我辈进退皆死, 何如死中求生乎?’乃挠村劫县, 浸蔓滋多。 (62页)

(6) 惟谦引罪于己, 奉之愈恭。 (76页)

(7) 房怅然曰:“道额者已可笑, 识额者更奇。” (492页)

参考文献

[1]、[宋]王谠撰、周勋初校证《<唐语林>校证》 (上、下) [M].中华书局, 1987

[2]、吴福祥.敦煌变文语法研究[M].长沙:岳麓书社, 1996

程度副词语义、句法、语用研究 第5篇

程度副词语义、句法、语用研究

程度范围在人类语言中具有普遍性,但由于语言的民族性,其程度范畴的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现代汉语中,由于语言材料的.丰富,程度描写表达得精确、细致,以及个体与个体认知之间差异的表现,程度表达问题常常成为初学汉语者的难点之一.比如,程度副词是汉语程度表达的重要手段,这一点多不同于母语中程度的表达.因此,对程度副词的句法、语义、语用进行研究,将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

作 者:陈金香 CHEN Jin-xiang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刊 名:集宁师专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ING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31(3)分类号:H109.4关键词:程度副词 语义 语用 句法

陕西渭南方言中的“很”类程度副词 第6篇

王力先生曾把程度副词分为两类:“绝对程度副词”,如“很、挺、怪、好、真、太、十分、非常”等,简称“很”类;“相对程度副词”,如“最、更、较、比较、尤其、特别、稍微”等,简称“最”类。按照王力先生的分类原则,我们也可以把渭南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分为两类,即“很”类和“最”类。

本文主要讨论渭南方言中的“很”类程度副词。

1.“很 [xe42]”

在渭南方言中,“很”不直接放在形容词或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前做状语,而是经常做补语,构成“O/ V+得+很”的格式。

1.1“O/ V+得+很”中,O/ V 是单个形容词或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

这种用法普通话里也有,但没有渭南话用得普遍。如:嫽(好)得很、热得很、快得很、大得很、碎(小)得很、热闹得很、老实得很、高兴得很、捣(调皮)得很、像得很、爱得很、着气(生气)得很,等等。“O/V +得+很”这种格式在句中经常作谓语、补语,也可独立成句,意义上相当于普通话中的“非常……” 。如:

(1)天热得很。(天非常热。)

(2)我着气得很。(我非常生气。)(以上作谓语)

(3)画得嫽得很。(画得非常好。)

(4)兀俩谝得热闹得很。(那两个人聊得非常热闹。)(以上做补语)

(5)——“今儿外天冷不冷?”(今天外面冷不冷?)

——“冷得很。”(非常冷。)(独立成句)

1.2 “O/ V+得+很”中,“O/ V”由谓词性短语充當,一般是动宾短语。如:

(6)他哥爱打篮球得很。

(7)这娃长得像他爸得很。

(8)这电影有意思得很。

“O/ V得很”在句中也经常作谓语(例6、8),也可做补语(例7),其意义和用法跟上面基本相同。

1.3 有重叠式“O/V得很O/V得很”。这里的“O/V”多是单个的词。如:

(9)那楼房高得很高得很。

(10)□外人(那个人)老实得很老实得很。

(11)这娃跟他爸长得像得很像得很。

这种重叠形式表示的程度极深,感情色彩也更突出,相当于“特别……”。

1.4可以添加否定副词,构成“不很实…… ”的格式。其中“实”在这里当是一个词缀,读轻声,没有实在的意义。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不是很……”。如:

(12)天还不很实黑。(天还不是很黑)

(13)我跟他不很实熟。(我跟他不是很熟悉。)

(14)这瓜不很实甜。(这瓜不是很甜。)

出现在这一格式中的中心词多是单音节的形容词,而且“(不)很实”不能置于中心词后,即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补语。

此外,还有一种格式“很不……”,如“很不舒服/方便/安全/好/理想”等等,方言中用得较少,应是来自普通话。出现在这种格式里的词大多是单音节或双音节的形容词,而且多为褒义词,贬义词不能用,如不能说“很不难受/麻烦/危险/坏/肮脏”等。

2.“太”[t55]

在普通话中,“太”可做状语不可做补语,做状语时有两种用法:一是肯定性的语义倾向,即表程度极高,多用于强烈的赞叹、赞赏;一是否定性的语义倾向,即表示程度过分,多用于不满、不如意的事情,句末必须带“了”,构成“太……了”格式,多单独成句。在渭南方言中,“太”既可做状语又可做补语,句末必须带上“咧” 构成“太……咧”的格式,在具体用法上,也有自己的特点。

2.1 在渭南方言中,“太”做状语表肯定语义倾向的用法较少,如 “太难受咧、太高兴咧、太感谢咧、太对不起咧”等,这种用法比较正式,应是受书面语影响,主观色彩比“很O/V”浓厚。“太”做状语表否定性语义倾向的用法比较普遍。如:

(15)房子太乱咧。(房子里面乱极了。)

(16)房盖得太高咧。(房子盖得过于高了。)

(17)□外人太聪明咧。(那个人过于聪明了。)

(15)至(17)“太”都含有“过分”的意思,“太O/V”在句中常做谓语,也可做补语,做补语是前面必须加“得”。加上“的”还可做定语,构成“的”字短语后可做主语、宾语。如:

(18)我不爱穿太长的(衣服)。

(19)太大的(西瓜)我不要。

2.2 “太”做补语的用法,在渭南方言中很普遍,普通话中没有这种用法。

做补语时,和中心词之间必须加“得”, “O/V +得+太”在句中常作谓语、补语,不做主语、宾语、定语,也可独立成句。如:

(20)我爱我娃得太。

(21)睡得香得太。

(22)——“(洗澡)洗得美不?”(洗得舒服不?)

——“美得太!”(舒服极了!)

“O/V得太”和“ O/V得很”相比较,前者主观性强,不仅仅是肯定,还有非常满意之义,甚至带有夸张意味,感情色彩浓厚;后者则比较客观,语气比较平和。

此外,“O/V得太”在表示程度深的同时,有时还含有对前面说法或想法的否定,如例(20)含有“谁说我不爱我娃,我非常爱他” 之义;例(21)则含有“起初还担心他睡不着,结果他睡得非常香甜”。“ O/V得很”不具备这样的表达作用。

2.3 重叠形式

做状语时不重叠,做补语时经常重叠,有两种形式:“O/V得太太”、“O/V得太O/V得太”。这两种形式在意义上没有差别,可以互相替换,但前者用得更多一些。如:美得太太/瓜得太太/大得太太/热闹得太太/高兴得太太/老实得太太/像得太太/爱得太太,等等。比单用时程度更深,语气更夸张一些。

至于方言中“不太O/V”、“太不O/V”的形式,这和普通话里的用法基本一致,如“不太安全/不太方便”、“太不安全/太不方便”等,这里不再赘述。

3.“扎[tsA31]、□ [n24]、美[mei42]”

这三个程度副词是渭南方言中特有的,它们在句中只作补语,不作状语,直接出现在中心词后面,和中心词之间不能用“ 得”,中心词既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动词(包括行为动词),句末必须带语气词“咧”。都言程度极深,达到了极点。

3.1(23)这苹果的味道嫽扎咧。(这种苹果的味道非常好,其它苹果都比不上。)

(24)把我疼扎咧。(把我疼得简直受不了了。)

(25)六一、二年把人饿扎咧。(1961—1962年期间,人们饿得简直受不了。)

“咋”对前面的形容词有一定的选择性,他只用在少数单音节形容词之后。用在动词后做补语时,往往表示已然的动作,而且动作行为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持续发生作用。如:

(26)为给娃寻工作,我把路跑扎咧,把人□外脸看扎咧。(为了给娃找工作,我跑尽了路,看尽了人的脸色。)

出现在这里的动词,大都具有处置式且常以“把”字句的形式出现。

3.2 “□ [n24]”和“扎”用法基本相同,但“扎”似乎更客观一些,“□ [n24]”主观色彩则较浓厚,语气较为夸张。如:“嫽/美/疼/饿□ [n24]咧”等,相当于“vp得太vp得太”。

放在动词后面,如“打/吓/整/气□ [n?4]咧”等,极言程度之深,也是表示已然的程度,但无持续感。也就是说“咋”表示过去的动作在较长时间发生作用的程度,强调长时或反复;而“□ [n24] ”不强调长时或反复,只表短时的程度。试比较下面句子:

(27)A.□外娃把他妈气扎咧。

B.□外娃把他妈气□ [n24]咧。

(28)A.你把我整扎咧。

B. 你把我整□[n24]咧。

(27)(28)两例中,A、B两句都有表示程度重的意思,但A重在表示这一动作的持续,B则重在动作的结果。

3.3 “美[mei42]”在渭南方言中,意思和用法比较丰富,有形容词的用法,也有副词的用法。做形容词时,它不表示“美丽、美好”等义,而是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翻译。如:

(29)这是枪战片,打得美得很。(美:激烈)

(30)娃今儿吃饭吃得美得很。(美:香又多)

(31)□外跑得美得很。(他很擅长跑步。)

程度副词的“美”应该是由形容词“美”的上述用法发展而来,这大概是由于渭南方言中“美”表义宽泛,抽象化程度高,因而逐步虚化出程度副词的用法。如:

(32)今儿跑美咧,腿都快跑断咧。

(33)雨大得很,把我淋美咧。

(34)你把你妈一下气美咧。

(35)冻美咧/热美咧/晒美咧。

作为程度副词的“美”,一般直接加在动词形容词之后,不用“得”,句末必须带上语气词“咧”可用“□ [n24]”来替换,意思基本不变。

4.“冷”[l42]

“冷”在渭南方言中经常使用,普通话中没有这一用法。

一般作状语,多用来修饰动词,也可修饰少量单音节形容词。和普通话中用作副词的“老”用法相当,有“过分地、反复持续地做某事或者怎么样”的意思,隐含有埋怨、不满义。如:

(35)冷洗哩,小心把衣服洗烂了。(你老洗衣服,小心把衣服洗烂了。) 含有“洗的次数太频繁或一次洗的时间太长”之义。

(36)你冷吃哩,还嫌胖哩。(你一个劲儿吃呢,还嫌胖。)

(37)你冷笑啥哩?(你一個劲儿笑啥呢?/有那么可笑吗?)

(38)你冷说哩,把人烦的。(你经常或不停地说,烦死人了。)

(39)屋里暖气太热咧,苹果放到屋里冷瞎哩。(家里暖气太热了,苹果放在家里不停地坏。)

除了以上所说的“很、太、扎、□ [n24]、美、冷”外,“死、老”作为程度副词的用法在渭南方言中也比较普遍,但和普通话中的用法差别不大,这里不再赘述。

参考书目:

[1]黄伯荣,汉语方言语法类编[M].青岛出版社,1996.

[2]江蓝生,近代汉语探源[M].商务印书馆,2001.

[3]兰宾汉,西安方言中的几个程度副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5).

[4]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M].商务印书馆,2004.

[5]徐建宏,程度副词“很”与“太”的用法辨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2).

[6]杨文全、刘静,试论黑山方言“很”类程度副词的用法[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4).

(卜晓梅,陕西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

盐山方言程度副词“老”浅析 第7篇

程度副词是现代汉语词汇副词中一个很重要的类别,对程度副词的分类也有不同的意见。有的将程度副词分为相对程度副词和绝对程度副词,如“稍微、更、还、最、有点儿” 等词带有比较意味,属于相对程度副词,而“很、非常、十分、老”等不能用作比较的则属于绝对程度副词。有的将程度副词分为程度深和程度浅两类,有的则口语和书面语的角度对程度副词进行分类。从这些划分种类来看,“老”属绝对程度副词,一般用于口语表达,表示程度深的意思。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盐山方言程度副词“老”与普通话程度副词“老”的用法进行一个较为详细的比较,分析其异同。 一、普通话中程度副词“老”表示程度高,是绝对程度副词,一般用于口语中,可修饰单音节形容词和双音节形容词。

如:“老长的电影” “老高的山”

但在量度形容词中,一般修饰量度较高的一个,而不修饰量度较低的形容词。

如普通话中一般不说“老短的电影”、“老矮的山”。

而在盐山方言中,完全没有这种限制,程度副词“老” 可以灵活的用来修饰各类量度形容词和非量度形容词。如 “老长的山路”、“老短的绳子”、“老高的个子”、“老矮的小山坡”等。

“老”+ 形容词的结构在普通话中可重叠,用来加强语气, 盐山方言中,也存在这种用法,而且使用范围较普通话更广。

如“路老远老远了”、“头发老长老长了”。

但在普通话中一般不说“老短老短了”“老矮老矮了”, 而盐山话中这种说法很普遍。

二、普通话中程度副词“老”不修饰动词,修饰动词活动宾结构的“老”是时间副词,意为“总是,一直”。

如:你不要老出错。(你不要一直出错。)

在盐山话中,程度副词“老”可放在一部分动词和动宾结构前面,表示“非常,特别”的意思,用以表达程度加深。

如 :我觉得你老有神经病了。(我认为你特别有神经病。)

这个人老不靠谱了。(这个人特别不靠谱。)

程度副词“老”可用在一部分动词和动宾结构前面,是盐山方言“老”用法的一个突出方面,这与普通话中程度副词“老”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当然,在盐山方言中,并不是全部的动词和动宾结构前都可用程度副词“老”,在很多情况下,在动词和动宾结构前的“老”是时间副词,意为“总是,一直”,与普通话中程度副词“老”用法相同。

三、张斌和马真认为普通话中的“老”常带有说话人不喜爱的感情色彩,一般不用于表示赞扬、欣赏等语言环境中。

如:老远的路,我自己一个人过去呀! 老多的东西, 我怎么拿啊!

而表达夸奖赞扬等意思时,普通话中一般不用“老”。

如:特漂亮一小姑娘,让人看了就喜欢。 * 老漂亮一小姑娘,让人看了就喜欢。

这座山真高啊! * 这座山老高了!

在盐山方言中,程度副词“老”在形容词前可自由使用, 表示“特别,非常”的意思,带有夸张的意味。

如 :这小姑娘老好看了。 这凳子老矮了,没法坐。

四、关于程度副词“老”的否定形式。

一般认为,程度副词和否定副词“不”连用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即为“不+ 程度副词+ 形容词/ 动词”。但在普通话中,程度副词“老”一般没有这种用法。

如普通话中一般用“不太长、不太厚、不太高”,而不用“不老长。不老高、不老多”等表达方式。

而在盐山方言中,这种用法非常普遍,表达“不怎么……” 的意思时,通常用“不老……”的形式。

如 :不老好看的,这个姑娘。( 这个姑娘不怎么好看)

这里的树不老多的。(这里的树不太多。)

第二种否定形式为“程度副词+ 不+ 形容词/ 动词”, 但在普通话中,程度副词“老”同样不能进入这个格式。

其他程度副词可以用于这种结构中,如:特别不庄重、 非常不安全等,而“老”则不可以。

如:* 老不高* 老不认真

在盐山方言中,“老”+ 不+ 形容词/ 动词结构一般可以使用,但“不”后的形容词仅限于双音节形容词,一般不修饰单音节形容词。动词则没有限制,单音节多音节均可。

如: 老不厚道* 老不高

老不动弹老不走

普通话中程度副词“老”一般不用于否定形式,只用于肯定句中,表达“特别、非常”的意思。而在盐山方言中, 程度副词“老”可用于否定句中,表示“怎么,特别”的意思, 但一般不用于单音节形容词前。

五、“老”+形容词/动词在句中可充当的句法成分。

普通话中程度副词不用于动词前面,而“老”+ 形容词结构可在句中充当谓语、定语和补语。

如:老长的绳子,我拿不了。(定语)

这座山那老高的。(谓语)

这间教室打扫得老干净的。(补语)

在盐山方言中,“老”+ 形容词结构在句中充当的成分和普通话基本一致。不同的是,盐山方言中,“老”+ 动词结构也使用,可在句中充当谓语,定语。

如:你老有病了。(谓语) 老不爱说话的人,你别搭理他。(定语)

谈程度副词的组合问题 第8篇

从言语交际的层面, 在我们使用程度副词时, 所要达到的目的是, 表达其程度量级, 而程度副词的主要功能是程度的量化标记。物质存在的形式是客观多样的, 而不同对象之间在某一方面难免会有差别, 而认识这种差别的基本方式之一, 就是对事物或性质进行比较, 而通过程度副词进行的比较, 表明的是一种模糊的量的差异, 比如: 他的房间比我的更大, 我的房间比他的稍小一点儿。其中更大和稍小都是程度量, 表示的量也是不一样的, 程度副词在语义方面的特点是具有量级的变化。像:很、极、十分、略等程度副词, 当其处于词汇层面相对静止的备用状态时, 它所包含的程度的量并不完全清楚, 而当其进入句法层面动态的使用状态时, 这些词所具有的程度义, 通过与接受限定的形容词或部分动词的语义结合, 使可能相关的形容词或动词表示某种性质或者状态量, 定位于某一特定的相对区域或取值范围内。举例说:胖这个词我们可以有多个界定, 胖可以用来形容人或物的体型或形态胖, 或是感觉其胖, 如若没有上下文的语境, 同时又单独存在的情况下, 胖所表示的绝对界定值可能会是从150 斤到500 斤, 甚至更高或更低;如果假定以身高165—170CM的亚洲女性为标准, “这个女生有点胖”、“这个女生很胖”、“这个女生非常胖”三句话中, 由于有程度副词的修饰和界定, 胖本身所表达的程度对于大部分人来说, 可以分为130-150 斤定为微胖, 150-180 斤很胖, 180 斤或更高体重意为非常胖。程度副词所修饰界定的词存在一个量的变化, 不是具体的、固定的, 能去诠释某一事物的属性或状态,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与程度副词进行句法组合时, 那些单独存在时, 内涵和外延都不明确的形容词或动词, 由于程度副词所含语义要素的影响, 将其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的范围都呈现出量的界定, 程度副词的量级变化使被修饰的一些词所表达的范围更清晰。

而胖乎乎一词, 与胖表达的意思都为“胖”, 却不能与程度副词搭配使用, 胖乎乎一词在作为词的重叠式这一方面, 其表示固定量的含义, 它可以很好地去描述某一事物的状态、性质, 举个最通俗的例子, 它相当于一个被封闭的铁箱, 你不可以装东西, 也不可以从里面取出东西, 所以胖乎乎是一个固定的, 它不用很去修饰, 因此不与程度副词“很”等去搭配使用。而作为具有量级变化的程度副词, 其最主要的语法特征是与形容词性成分搭配使用, 但事实上, 并不是所有的形容词都可以出现在程度副词后直接与之结合使用。如在前面提到的红灿灿、绿油油、胖乎乎等重叠形容词, 它们的词汇意义与相应的原式或原有的单音节形容词的意义相比较, 都有所加深、或变化, 也就是说, 形容词的重叠式可以表达程度加深或程度适中的语法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 如果一般的形容词所具有的状态或性质可视为一种初始的、可变的基准量, 可以通过与不同的程度副词来组合, 来达到表示状态或性质多种量变的目的。而重叠形容词由于其内在结构的特点, 其成分叠加所显示的语义, 已经是一种所谓的变化量。在重叠式形容词的语义中, 本已包含了程度变化。正如朱德熙先生所说:重叠式形容词应归属于状态形容词, 这一类词本身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能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因此, “很绿油油”、“非常红灿灿”、“很胖乎乎”等词的表达是错误的。

通过观察日常交际的一些语言现象, 来发现问题, 程度副词的所具有的量级变化特征以及被程度副词所修饰限定的词的表意、性质等方面, 决定了我们应该如何去使用程度副词的程度副词的组合问题。同时也更加明确了使用程度副词组合交际目的是表达某事物的程度量级这一定论。

参考文献

[1]季薇:《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研究》,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1年4月.

[2]陈汉玉:《浅析副词的重叠》, 2002年第5期.

[3]马真:《说副词“有一点儿”》1989年第4期.

洛阳方言特殊程度副词研究 第9篇

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程度的量级主要通过性质形容词前加程度副词的方式表示。程度副词是形容词量性特征的标记。张谊生 (2000) 《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列举的程度副词有:很、最、太、极、更1、顶、挺、较、越、稍、略、甚、愈、颇、大、好、多、老2、满、够、还1、殊、特、几、至、透、慌、不胜、无比、大为、多么、非常、格外、分外、过于、过分、倍加、好不、顶顶、何其、何等、极其、极度、极端、绝对、颇为、深为、甚为、十分、特别、万分、相当、异常、至为、最为、不大、不太、不很、不甚、略略、略微、略为、稍稍、稍许、稍微、稍为、微微、些微、有些、有点、大大、比较、较比、较为、更加、更其、更为、越发、越加、尤其、尤为、几乎、益发、愈加、愈益、愈为、绝伦、绝顶、透顶。共89个。这些程度副词在洛阳方言中大部分都有使用。除此之外, 洛阳方言还有一些颇具地域特色的程度副词:百、拔、帮、绷、飘、喷、飞、精、稀、梆、透、焌、死、生、杠、通、些、较起、不老, 共19个。我们称之为特殊程度副词。本文主要讨论洛阳方言中的特殊程度副词。

一、分类

王力 (1985) 把程度副词分为绝对程度副词和相对程度副词两类, 指出“凡无所比较, 但泛言程度者, 叫绝对程度副词”、“凡有所比较者, 叫做相对程度副词”。张谊生 (2000) 认为:程度副词可以从两个方面、三个角度进行分类, 一方面, 就是根据是否具有明确的比较对象, 可以将程度副词分为相对程度副词和绝对程度副词;然后根据两类程度副词在比较关系和量度系列中的语义等级差异, 将相对词再分为最高级、较高级、比较级、较低级, 将绝对词再分为过量级、极高级、次高级、略低级。另一方面, 可以根据所表程度时是纯粹客观的, 还是带有主观因素, 将程度副词分为客观程度副词和主观程度副词。我们综合二人的标准, 对洛阳方言特殊程度副词进行再分类。

(一) 语义角度和量级差异

根据其能否进入比较句, 我们把洛阳方言特殊程度副词分为相对程度副词和绝对程度副词, 把相对程度副词表示的量级差异分为最高级、较高级、比较级、较低级, 把绝对程度副词表示的量级差异分为过量级、极高级、次高级、略低级。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分析上表得出:绝对程度副词占洛阳方言中特殊程度副词的绝词词大大语语多多数数, 共共1语语7料料个个 ( (, 条条约约) ) 89%;相相词词对对语语程程度度副副语语词词料料只只 ( (条条是是) ) 其中的一小部百百分苦苦, , 百百、、共共涩涩百百2酸酸个、、, 约11%%00;;绝绝对对程程度度透透副副好好词词的的量量度度等等00级较高, 分布于表中拔拔的凉凉极高级和次44高级, , 相当??于黑黑普通话中的00“很”、“非常”、“特别”;相对程度副词的等级较低, 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稍微”、“帮帮一一硬硬点点儿儿”。00死死沉沉5555

(二) 主观与客观

a1那杯水还中好, 可以, 这杯水拔凉, 不能喝。

b1*这杯水比那杯水拔凉。

a2那膀膀棵臭臭树上的柿子00甜, 这棵树上的 (柿子) 百涩。

b2*这棵树上的柿子比那棵树上的百涩。

a3你今儿今天炒菜盐搁多了, 杠咸, 不好吃。

b3*这盘儿菜比那盘儿菜杠咸。

a4这东西飘轻, 我能拿动, 不用你帮忙。

b4*我这书包比你那书包飘轻。

a5这一袋儿麦死沉, 我咋怎么也背不动。

b5*这一袋儿比那一袋儿死沉。

二、句法功能

句法功能指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和词在句法结构中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 表现为词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 (即“分布”) , 包括在语句中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程度副词是形容词量性特征的标记, 主要用来修饰或限制形容词。洛阳方言中的特殊程度副词也是如此。但在词与词的组合能力方面, 这些程度副词与普通话中的程度副词表现迥异。主要体现在洛阳方言特殊程度副词的组合能力除“通”、“些”、“透”、“不老”外, 都很有限。我们把具有较强组合能力的 (通、些、透、不老) 称做“通类”, 组合能力有限的 (百、拔、帮、绷、飘、喷、飞、精、稀、梆、焌、死、生、杠、较起) 称做“百类”。

(一) 通类

洛阳方言中“通类”程度副词的组合能力较强, 分布比较广泛。例如:

(二) 百类

洛阳方言中“百类”程度副词的组合能力很有限, 分布范围很小。“百”仅限于“百苦”、“百酸”、“百涩”;“拔”仅限于“拔凉”;“杠”仅限于“杠咸”;“帮”仅限于“帮硬”;“膀”仅限于“膀臭”;“绷”仅限于“绷干”;“飘”仅限于“飘轻”;“喷”仅限于“喷儿香”;“飞”仅限于“飞薄”;“死”仅限于“死沉”;“精”仅限于“精稀”;“焌”仅限于“焌黑”;“生”仅限于“生疼”。例如:

拔凉:这水~, 洗脸扎手。

百苦:这药~, 难咽下去。

杠咸:这菜~, 不好吃。

帮硬:这馍搁哪儿好几天了, ~, 啃不动。

飘轻:这东西~, 木有多重。

绷干:玉蜀黍晒得~, 该收起来了。

膀臭:你那鞋~, 赶紧拿出去洗洗晒晒吧。

喷儿香:这鱼做得~, 看着都好吃。

飞薄:她家大媳妇擀哩面条儿~, 手艺可好。

精稀:你烧哩汤~, 叫让人吃不饱。

焌黑:天~, 还是并不要出去了。

通好:这闺女~着, 长辈们都待见喜欢。

些多:[nia33]你家院院子里种花儿~哩, 怪好看哩。

死沉:这麻包麻袋, 俩人抬都抬不动。

生疼:今儿切菜时候木没有注意切住手, 到这会儿还~。

三、语义色彩

(一) 感情色彩

洛阳方言的19个特殊程度副词, 按照语义褒贬程度, 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具有厌恶、不喜欢等语义色彩的词:拔、百、杠、梆、膀、生、死、精、稀、焌、不老, 共11个。

第二类是具有赞赏、喜欢等语义色彩的词:喷、飞、通、些、透, 共5个。第三类是具有中性色彩的词:飘、绷、较起, 共3个。例如:

1. 这水拔凉, 洗脸扎手。

2. 这药百苦, 难咽下去。

3. 这菜杠咸, 难吃哩很。

4. 你那鞋膀臭, 赶紧拿出去洗洗晒晒吧。

5. 我妈做的饭喷儿香, 我最好喜欢吃了。

6. 她家大媳妇擀哩面条儿飞薄, 手艺可好。

7. 听说老张家娃子儿子通聪明着, 考哩北京大学。

8. 口[nia33]你家闺女女儿长哩些好看, 眼大脸白个子还高。

9. 这东西飘轻, 木有多重。

10. 你那病儿啥样儿?较起好点儿。

句子1-4中的“拔凉”、“百苦”、“杠咸”、“膀臭”分别表示对“水 (温) ”、“药 (味道) ”、“菜 (味道) ”、“鞋 (气味) ”等的厌恶、不喜欢;句子5-8中的“喷儿香”、“飞薄”、“通聪明”、“些好看”分别表示对“饭”、“面条 (手艺) ”、“儿子”、“女儿”等的欣赏、赞美;句子9-10中的“飘轻”、“较起好点儿”分别表示对“重量”、“病情”的描述, 不具备明显的感情色彩。

(二) 语相对体程色度彩副词绝对程度副词

以上数据表明, 洛阳方言中的特殊程度副词和与其相应的形容词组合后, 除“稀薄”、“死沉”、“生疼”在书面语中使用范围较大以外, 其他程度副词及其组合的短语在书面语中使用较少或者不使用。这一结论也证明了洛阳方言中的特殊程度副词具有较强的地域色彩, 其使用范围仅限于洛阳人的日常口语交际中, 有典型的口语色彩。

结语

洛阳方言中的特殊程度副词有如下特征:绝对程度副词占大多数, 量级标准较高, 多属极高级和次高级;组合能力有限, 语义限制多, 方言特色明显;多属于主观程度副词, 没有明确的作为客观参照量的同质事物, 不体现客观增量, 不形成客观比较;感情色彩丰富, 表达效果褒贬分明、形象生动;语体上多属于口语体, 较少在书面语中使用。

参考文献

[1]葛佳才.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岳麓书社, 2005.

[2]贺巍.洛阳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

[3]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4]陆俭明, 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

[5]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商务印书馆, 1985.

[6]张谊生.现代汉语虚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百家公案》的程度和范围副词 第10篇

关键词:《百家公案》,程度副词,范围副词

一、关于语料

明代“公案小说”种类繁多,在万历年间迎来了此类小说发展的高峰期。“《百家公案》是其中最早的[1]”。《百家公案》作者普遍认为是明代的安遇时,但关于作者的信息并不详实,不过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百家公案》是明代万历朝以前的作品。由于公案作品的对象为广大人民群众,其口语性也极强,其作品作用的语言同当时的口语较为接近,这为我们研究明朝,特别是万历朝以前的副词使用提供了比较鲜活的语料。剔除其中的文言成分后,语料大约为5万字。

二、《公案》程度副词

“程度副词的语法功能是修饰形容词和少数动词和述宾结构”[2]表示谓语动作的程度高低。《公案》中有程度副词29个,依照栗学英(2011)我们将《公案》中的程度副词分为如下五个小类(括号内为频次):

极度:最(15)、极(8)、极是(4)、极尽(2)、极其(7)、至(1)、太(1)

甚度:甚(54)、甚是(4)、甚加(5)、甚极(1)、十分(2)、颇(16)、良(18)

微度:稍(2)、少(11)、略(1)、不大(10)

比较:更(4)、愈(4)、愈加(2)、尤(2)、益(2)

几近:几乎(1)

1.1极极是极尽极其

翰林院有一个侍讲老爷,极好弹唱。(第26回)

周氏手里又抱着个小孩儿,极是困倦。(第68回)

二人……枕上云雨之交,极尽欢娱。(第44回)

生一子名程昔,容貌极其美丽。(第63回)

1.2至最太

倘若获其所欲……此则妾所至望矣。(第9回)

忽前头有三个屠夫要去寻猪买……内有姓张得最凶狠。(第42回)

与吾成其夫妇……何故执迷甚乎!(第28回)

1.3甚 甚是 甚加 甚极

德化拾取进寺,心甚惊疑。(第20回)

他道妇人甚是美貌,心中不甘,实要价银一十五两。(第9回)

闻桂芳来到,便下阶延进堂上赐坐,甚加礼敬。(第65回)

贤夫出外经商,九载不归,家中甚极劳苦。(第9回)

1.4十分 颇 良

娘子梳妆齐备,十分俊俏。(第48回)

其子董顺因娶得城东茶肆杨女为妻,有姿色。(第36回)

张妪救灌,久方苏。(第5回)

1.5稍 少 略 不大

年纪长,不事诗书,专好游荡。(第63回)

待,我去寻取便来。(第65回)

慌忙叫三四人取轿来到芝林,琼娘醒,黄善便抱入轿中。(第42回)

晡时虽散,仍不大明朗。(第6回)

1.6更 愈 愈加 尤 益

忽得重疾,医莫能效,展转年余,至危急。(第2回)

赵王听罢,骂那包夫人不识方便。(第48回)

周安之疾,愈加沉笃。(第2回)

他的权势,比皇上的甚。(第49回)

陈留百姓无不叹羡,包公之明,于此显。

三、范围副词

范围副词,顾名思义是标指范围的副词。朱德熙(1982)根据范围副词标举范围的方向不同将范围副词分为了两类。杨荣祥(1999)兼顾功能和意义将范围副词分成了总括副词、统计副词、限定副词、类同副词四个次类,其中统计副词又分有定和不定两个小类。本文的范围副词便依杨的观点分为四类,分别如下:

总括:俱 各 俱各 各各 各自 都 咸 皆 咸皆 尽 尽皆 尽行 并 并皆 凡 悉 莫不 无不 一一 一应 一款

统计:共 总共 一共 将近 将及

限定:但1 只1 止 惟 单 仅 凡 各2 只是 只得 只管

专一类同:亦

2.1俱 各 俱各 各各 各自

太尉与众人看见,吃了一惊。(第41回)

众妇人捧酒而进,精怪一饮而尽。(第51回)

惊慌起来,忙呼集公人询问,俱各失色。(第51回)

二人不得已,各各招认……(第39回)

见有人上来,各自惊怪。(第51回)

2.2咸 尽 并 皆 咸皆 尽皆 尽皆 尽行

父母在,举家环守而泣。(第2回)

吾一州百姓蒙更生之恩者,实赖包公之德也。(第2回)

拯审到何达事情,无抵辞,随即供招。(第65回)

威风凛凛,鬼神皆畏。(第26回)

咸皆相谓曰:“吾闻包公……”(第1回)

庙中火光四起,……尽皆失色。(第1回)

将文引官凭金银首饰,尽行抢去。(第24回)

2.3 一一 一应 一款

三人抵赖不过,只得一一吐实供具谋夺之情。(第42回)

即日包太尹有榜文,……给得赏钱来一应赠汝。(第44回)

江不能抵讳,一款招认谋害鲍某事情。(第55回)

2.4但 止 只 只是 只得 只管 专一 单

自后竟不再见太守之面,终日与群妇人拥簇嬉戏而已。(第65回)

顷刻间……昏了天日,听得一声巨响,其黑气散。(第44回)

庞龙云:“金皆散尽,有首饰未动。”(第23回)

茶我曾吃过,只是一百钱一盏,尔店如何过取钱?(第72回)

三人抵赖不过,只得一一吐实供具谋夺之情。(第42回)

沈客不知他起谋心,只管尽心为之抚摩。(第83回)

性最好善,看经念佛,专一施舍。(第39回)

尚书云:“山妻生一女,名乔英,未曾许配……”(第24回)

四、结语

本文对《百家公案》的程度与范围副词进行了详尽的统计,并结合语法化理论和音韵学对一些副词进行了说明。文章对进一步研究明代特别是万历以前的词汇面貌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杨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程度副词“还”和“太”的主观性 第11篇

[关键词] “还”;“太”;“还NP和太NP”;主观性

【中图分类号】 H1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121-1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兴意识的不断涌现,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将语言用于沟通和表达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愿望,人们开始追求语言的经济化和语言的个性化,语言也不例外。在这种情况下,对语言的分析从客观分转为主观分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是顺应这种趋势,从认知和语用推理角度来分析语言现象。“还”和“太”都是有着鲜明的主观性色彩的副词。“还”表示的是超预料、应该是怎样结果却不怎么样的语气,具有极强的反预期性,因此“还”在使用的时候与说话人所处的主观环境及客观环境都有着很大的联系。而“太”也有明显主观量的评价态度,“太”表示对程度的加强,但会随着不同环境而改变其程度表示幅度及其主观情感从而影响义项。“还”和“太”虽然在用法和表示上各有不同,但在语用的主观性上却是殊途同归。因此,我们将这两个词作为一组,从认知和语用推理角度对“还”和“太”的主观性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还”的主观性分析

马真按照程度副词“还”所表示程度的深浅将其分为“还1”和“还2”。“还1”表示程度深,可以用于“比”字句,如“她比小红还聪明”,而表示程度浅的“还2”则不能用于“比”字句,如“这个地方还干净”。以下论述也按照这个分类来分析其主观性。

“还1”的主观性“还1”表示程度深,既可以表示比较,也可以表比拟,沈家煊先生指出“还1”在表示比拟时才会显现出明确的主观性。“还1”出现的句式大多是这样一个形式——“A比B还C”,以下三个句子皆是表比拟:(本文所有语料皆来至北大CCL语料库检索系统)

1.她的腿肿得比象腿还粗。

2.我们这里的蚊子比苍蝇还大。

3.刘大爷的嘴张得比碗口还大。

以上三句中的“还”都属于“还1”,但三句中的“还”并不是表比较,而是描写性的,这样的“还”一般都用来表比较或夸张,说话的人将B作为一种衡量标准,从而来衬托A的特殊性,说话人是将B作为一个参照物,来强调或者凸显A的C性质程度很高,拿以上的例句1来说,人的“腿”不是真的比“象腿”粗,也不可能比“象腿”还粗,这里只是用“象腿”来比拟衬托“她的腿”,从而夸大她肿的程度之深,这样可以增强说服力,也更能给听话人一个直观的感受。如果以上三句的“还”字去掉的话就变成了:1.她的腿肿得比象腿粗2.我们这里的蚊子比苍蝇大3.刘大爷的嘴张得比碗口大。

很明显例句1、2、3的比喻义和夸张意味就消失了,同时句子的真值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由于“还”字的去掉,以上三句话就会变成一种客观陈述,但三个结论都违背了人们的常识,但如果给它们加上表示程度深的“还”字,这些句子就变得可以接受,同时具有生动的效果。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还1”不仅表示的是程度深,最为关键的是“还”字的反预期的功能,以上句子嵌入“还”以后就是整个句子都带有主观色彩,传达出一种与预期相反的信息,互相调和后该句子的命题就可以成立了。以上四句话参照物义项分别是“蜜”、“德芙巧克力”、“红瓤的西瓜”、“糖”,其中“蜜”和“糖”在“甜”这个性质上有很强的通用性,但是“德芙巧克力”和“红瓤的西瓜”就不具备通用性了,但是仍然被说话人作为“甜”的参照物,这就与说话人的社会环境、地位和身份以及个人的喜好有着很大的关系,前者是城市年轻人,后者是乡下的农民,自然认识会有所偏差,两个都根据自己的主观认识选择了最甜的东西来作为参照物,由此可见C这一义项的确立和人的主观认识有着很大的联系,这也充分说明了“还1”的主观性。同“还”恰恰相反,“太NP”句式中“太”字后面接的都是一些令人不太喜欢的反面形象,在这里面的“太”字多是表示过度的意思,在整个句式中表达的是说话人对该种形象的直观否定。前三句中参照物的选择上还是大众共同接受的具有影响力的形象,而最后一句中的“刘新红”就完全是由说话人自我的意识来选择的参照物,不具备共性,说话人将对方某种性质与“刘新红”联系起来,而产生了对比,使得整个句子拥有强烈的自我主观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反预期义是“还”语义主观化的基础,而程度量幅和主观态度的表现义则是“太”语义主观化的基础。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还”字和“太”字都表现说话人对某一客观持续的主观态度,因此在语用过程中有很强的指示作用。程度副词一直都是主体表达主观性的重要方式,“还”和“太”只是其中特征比较明显的两个,仅仅用来沟通的语用要求已经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人们追求更多的是语言的经济化和语言的个性化,本文的论述只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简要的分析,主观性的理论应该更加完善以成为解释汉语新兴语法现象的另一种途径。

参考文献:

[1]马真.关于程度浅的副词“还”[A].现代汉语虚词散论[C].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2]卢福波.关于“太”字结构的教学与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0,(2).

[4]赵艳芳.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二)[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6).

[4]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

[5]高曾霞.副词“还”的基本义[J].世界汉语教学,2002,(2).

[6]肖奚强.谈程度副词“太1”和“太2”[J].零陵学院学报,2002,(23).

[7]张宝胜.副词“还”的主观性[J].语言科学,2003,(5).

开封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可” 第12篇

河南话属于中原官话, 主要流行于河南省淮河干流北部的广大地区及其周边地区。中原方言是北方话中历史悠久的主要的一支。而开封话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官话”的代表, 是北方话的先宗。

“可”是开封方言口语中广泛使用的高频词语, 在日常交际中具有重要地位。前人对于“可”的研究, 往往将其归入语气副词。如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侯学超主编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张斌主编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王自强编著的《现代汉语虚词用法小词典》、李晓琪主编的《现代汉语虚词手册》等都将其看做副词, 表示强调语气。武克忠主编的《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词典》则明确表示它是语气副词, “用在各种不同语气的句子里, 可以表示或加强各种不同的语气”, 唐启运、周日健主编的《汉语虚词词典》则认为其为语气词。《虚词例释》则进一步阐述了“可”表示的丰富的语气类型:强调、赞叹、肯定、坚决、申辩、祈使、委婉、转折等。一些专门讨论副词次类的论文如李泉 (1) 、张谊生 (2) 等也都将“可”归入语气副词。这个结论未免有些绝对化, 在开封方言中, “可”虽然能够表示语气, 但更多的时候是表示一种程度, 具体地说, 是一个表示程度深的、具有肯定性语义倾向的程度副词。在程度量上, 与普通话的“很”相当, 表示程度较深;在意义上与普通话的“非常”、“太”相似。

开封方言语气副词“可”和程度副词“可”

下列例句是从开封方言的日常口语中提取的:

(1) 人家小两口的感情可好 (了) , 真让人羡慕。

(2) 我可从来没干过这事儿!

(3) 这个问题可给他难住了。

(4) 他的女朋友可漂亮 (啦) !

(5) 她一笑, 眼就变得可小可小。

(6) 你可算回来了, 把人都急死了!

(7) 你提的这箱子可真不轻啊!

(8) 他普通话说得可好 (啦) !

(9) A:你这棉袄挺好看的。

B:那可不是, 也不看看多少钱买

的。

(10) A:他这回可吃个大亏。

B:那可不, 只有自认倒霉了。

分析上面这些例句可以看出, 副词“可”有的在句中只起加强某种语气的作用, 去掉并不影响该句成为合语法的句子, 也不改变句子的基本意义。如例 (2) 如果说成“我从来没干过这事儿”, 例 (3) 说成“这个问题给他难住了”, 句子仍然成立, 基本意思也没有改变, 只是缺少了突出强调的作用而已。例 (6) 、 (7) 都是如此。而有些句子中的副词“可”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没有这个“可”, 句子要么就不合语法, 要么虽然仍是合语法的句子, 但已经改变了原来的意思。如例 (5) 中的“可”如果去掉就不符合汉语语法, 单个形容词重叠不能作宾语;而例 (9) 如果说成“他普通话说得好”, 就会造成“好“的意义程度降低, 改变了说话人想表达强烈的积极肯定的意思的初衷。例 (1) 、 (4) 、 (5) 、 (8) 也是如此。

例 (9) 和例 (10) 中的“可”与否定词连用的用法比较特殊, 在开封方言中表示认同和肯定的语气, 一般出现在对话中, 表示赞同先前说话者的观点, 同时引起自己的看法和评论。“可不”是“可不是”的省略形式, 意义上相当于判断词“是”。“可不”作为一个整体使用, 前面可加指示代词“那”, 后面可以附带语气助词“嘛”、“啊”。

张谊生认为, 程度副词的基本句法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从成句单用功能看, 程度副词的黏附性很强, 任何一个程度副词都不能单说和单用, 必须附在中心语的前面或后面;2.从组合搭配功能看, 只有那些含有程度或量度意义的词语, 主要是性质形容词和心理动词才可以被程度副词修饰;3.从连用共现功能看, 程度副词一般出现在语气副词、时间副词、范围副词的后面。上述例句中, (1) 、 (4) 、 (5) 、 (8) 中的“可”不能单说和单用, 其后所修饰的成分如“好”、“漂亮”、“有趣”、“亲热”、“喜欢”等都是含有程度或量度意义的性质形容词或心理动词。我们可以说“我见到您确实可亲切”、“他曾经可喜欢你”、“宿舍和图书馆都可漂亮”等句子, 可见典型的语气副词“确实”、时间副词“曾经”、范围副词“都”都可以出现在“可”的前面。可见, 从基本功能看, 它完全符合程度副词的身份。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开封方言中确实存在程度副词“可”, 并且和语气副词“可”用法不同。下面结合程度副词“可”的词语搭配具体描述它的功能。

程度副词“可”与其他词语的搭配

与其他程度副词一样, “可”可以修饰性质形容词、心理动词, 但和普通话不同的是, 开封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可”还能够修饰方位词、某些动词性短语甚至体词性词语。

可+性质形容词。形容词可以分为状态形容词和性质形容词。同其他大多数的程度副词一样, “可”只能修饰具有量幅特征的性质形容词, 而不能修饰只具有量点特征的状态形容词。

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大、小、好、坏、冷、热、快、慢、方、圆、冷、远、近等。

例句:他家住得可远可远了。/我家屋后是一块可大可大的麦田。/老师讲得可快可快咧, 我都跟不上。/这天可热可热。

双音节性质形容词:伟大、勇敢、坚强、温柔、含糊、优秀、聪明、年轻、生动、主动等。

例句:这屋里可干净。/不用怕, 这绳子可结实啦!/现在的中学老师都可年轻啊!

在开封话中, “可”表示的程度和“很”、“非常”相当, 当修饰单音节性质形容词时, 一般用“可可”的重叠形式进一步强调程度, “可可”的结构可以在句中充当补语、定语以及谓语。充当补语时后面一般附带语气助词如“了、的、咧”等。这是与普通话中的程度副词“很”和“非常”的不同之处, 后面再进行具体分析。

可+心理动词。根据王红斌对心理动词范围和类别的判定, 心理动词分为心理状态动词、心理活动动词和心理变化动词。而心理状态动词内部又分为可控状态动词和非可控状态动词。 (3) 例如:

1. 心理状态动词

A.可控, 如害怕、怀疑、怕、发愁、相信、讨厌、妒忌、恨、担心、想等。

B.非可控, 如力图、发觉、深感、认为、以为、觉得、感到、感觉、妄想、坚信、确信、深信、试图、企图、妄图、知道、晓得等。

2. 心理活动动词 (可控) , 如猜、猜测、

揣测、揣摩、推测、考虑、琢磨、打算、算计、盘算、寻思、计划、谋划等。

3.心理变化动词 (可控) , 如忘、同意、赞成、反对、忘记、回忆等。

经过分析可以发现: (1) 程度副词“可”可以与所有可控心理状态动词搭配, 例:她可害怕见人。/你是不是可讨厌这个人? (2) “可”不能与任何心理活动动词搭配, 不能说“可考虑”、“可推测”等。 (3) “可”与非可控心理状态动词和心理变化动词的搭配具有选择性。例如可以说“我可明白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我可同意你们俩的计划”, 但不能说“我可感觉”或者“我可忘记”。

可+动词短语。程度副词“可”修饰动词性词语的情况相对较少, 所修饰的动词性词语多为简单动宾结构短语。

例句:这个凳子可占地方, 往那儿挪挪呗。/他这孩子可有礼貌。/这件事可叫人为难。

此外, “可”还能够修饰动补短语。例:这个东西好使, 可用得着。

这里的“可”与普通话中的语气副词“可”不同, 这里不是加重语气, 而是强调程度, 意义上与“很”一致, 表示“这个东西很能派上用场, 用处大”的意思。

可+方位词。在开封方言中, 程度副词“可”可以直接与方位词语搭配, 表示极端的程度, 意义上与“最”有些相似, 表示说话人认为自身和目标物之间距离过大, 超出了自己能够达到的范围。这也是一种夸张的用法, 即使客观距离不是十分远, 但在说话人看来, 目标物是处在自己的心理位移的最远处的。

例句:他把箱子放得可上边, 我够不着 (我拿不到) 。/我在可外边呢, 这会儿赶不回去啊!

单纯方位词如“东、西、左、右、里、外”等不能与“可”搭配, 必须与“边、面、头”等结合起来成为方位合成词“东边、左面、里头”等, 才能与“可”搭配。

可+体词性词语。“可”能够与名词、区别词及数量词进行搭配, 表示程度深, 意义上与“很”一致。

1.可+名词

这个男孩儿可阳光, 让人喜欢。/她从国外回来, 打扮得可新潮。/考研的话英语可关键。

2. 可+区别词

“可”能与少数区别词搭配:这辆轿车可高级啊!/他们的婚礼可西式、可浪漫了。/小张第一天上班, 穿得可职业。

3. 可+数词

开封方言中, “可”与数词的搭配均含贬义, 只存在于方言口语中。数词在这里的意义已经改变, 属于借代用法。如“二”和“二百五”等都借指不聪明、傻里傻气的人, 用数字表示比较隐晦, 而“可”又表示程度的加强, 后面用借代较为含蓄委婉。

“可”与普通话程度副词“很、非常”的比较

经过上文的举例我们可以看出, 开封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可”与普通话的程度副词“很、非常”在语法意义上十分接近, 但在用法上存在着差别。

句末助词的附着。程度副词“可”修饰的形容词或心理动词后往往带助词“了”、“啦”、“咧”等, 如“他们小两口的感情可好咧”。这些助词表示感叹语气, 而“可”表示程度相当深, 在句中重读, 修饰后面的形容词, 不能省略。即使句末不附带助词, 重音仍落在“可”上, 仍然可以表示感叹的语气, 同时更加强调“好”的程度。普通话的程度副词“很、非常”用于修饰形容词心理动词等时, 句末不带语气助词, 如“他们小两口的感情很好”, 或者“他们小两口的感情非常好”, 句式更倾向于陈述句, 表述客观事实。

与动补短语的搭配。开封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可”后能搭配动补短语, 如“他腿长, 可跑得快”。“可”的位置虽然在前, 但与“跑得可快”中的“可”是一样的, 还是修饰“快”。在开封话中, 将“可”移到动补短语前的现象十分常见, 这大概与副词的缺失有关。

由于开封方言中不存在程度副词“很、非常”, 表示这一意义的只有“可”一词, 表示确认语气的语气副词也经常会用“可”, 如“我今儿可去不了了”。而程度副词“可”与语气副词“可”有时候就会发生重合, 为了简略, 只用一个“可”表示, 统一放在短语前面, 同时起到肯定语气和强调程度的作用。“很、非常”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修饰动补短语。

“可很”的连用。开封方言中还有“可很”这一组合, 例如:“这水深得可很, 你千万别下去。”两个程度副词连用, 极言程度之深。与普通话程度副词“厉害”在语法意义上接近 (例:这孩子病得厉害) 。这里的“可”并不是语气副词, 因为它本身有意义, 修饰“很”, 如果去掉就改变了原句的意思, 程度也随之减弱了。

修饰简单结构。因为“可”只出现在开封话的口语交际中, 所以它所修饰的谓词性词语或短语形式简单, 多为单音节词或只有一个层次的简单述宾结构短语。具有通俗、简洁的语体风格, 且多用于口头答语, 如“可中” (非常好) 、“可得劲” (很舒服) 等。而程度副词“很、非常”就没有限制, 后面可以修饰较为复杂的结构。如:“我很欣赏你优雅的谈吐和大方的举止。”“我非常喜欢那个让我拥有自信笑容的老师。”

综上所述, 开封话的程度副词“可”在意义和用法上都和普通话的程度副词有着不同之处, 更有别于语气副词“可”。应在副词次类划分中对“可”进行细致分类, 在有关“可”作为程度副词的使用方面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摘要:开封方言中的“可”作为程度副词, 有别于语气副词“可”。程度副词“可”在意义上与普通话程度副词“很、非常”近似, 但用法上并不相同, 其能够修饰性质方位词、某些动词性短语甚至体词性词语。

关键词:程度副词,语气副词,开封方言,普通话

参考文献

[1]李泉:《副词和副词的再分类》, 《词类问题考察》,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6年版。

[2]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范围与分类》, 《语言研究》, 2000 (1) 。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4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4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3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