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传统制片范文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10-10
1

传统制片范文(精选10篇)

传统制片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09~2013-08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855例痰脱落细胞检查, 其中, 男468例, 女387例, 年龄33~89岁, 平均 (45.7±8.3) 岁, 对每例患者痰标本同时采用传统方法涂片和液基薄层制片进行细胞学检查。试剂:北京华叶液基细胞处理液。

1.2 方法

(1) 传统涂片:咳痰前晨起漱口, 将口水、鼻涕排净, 深呼吸几次后再咳, 痰必须从肺的深部咳出, 一般以血丝痰为好。采用拉片制片法, 取合格痰约绿豆粒大小于载玻片上, 上压一载玻片, 压下, 上下玻片向两侧对拉, 制成2张涂片, 1张干燥后进行瑞氏-吉姆萨染色、1张95%酒精固定10min后, 进行巴氏染色。其余标本置于液基细胞处理液中。 (2) 液基制片:将上述标本置于处理液中后, 加入3滴DDT, 于振荡器上震荡5min充分混匀, 静止30min, 消化黏液, 加筛网过滤, 取滤液倒于离心管中, 以1500r/min离心沉淀5min, 用一次性吸管吸取上清液弃去, 留取约2m L液体, 将其混匀, 利用甩片机制片1张, 95%酒精固定10min后, 进行巴氏染色, 树脂胶封固涂片后与传统涂片一起显微镜阅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对所得出的数据进行χ2检验, P>0.05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涂片整体质量对比

传统涂片上细胞分布不均匀、堆积重叠、黏液多、背景杂乱、读片视觉效果差, 但细胞排列方式较好。痰液基涂片细胞分布均匀、数量多、背景清晰、细胞结构易于辨认, 读片视觉效果佳。

2.2 细胞学诊断阳性符合率

在所检测的855例痰标本中, 细胞学诊断阳性共43例。传统涂片瑞氏-吉姆萨染色:可疑癌4例、癌标本33例, 假阴性6例, 阳性符合率77% (33/43) 。传统涂片巴氏染色:可疑癌4例、癌标本35例, 假阴性4例, 阳性符合率81% (35/43) 。液基薄层制片巴氏染色:可疑癌2例、癌标本39例、假阴性2例, 阳性符合率91% (39/43) 。

2.3 传统涂片两种染色方法对比

瑞氏-吉姆萨染色阳性符合率77% (33/43) 、巴氏染色阳性符合率81% (35/43) , 经χ2检验显示传统涂片两种染色方法阳性符合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与组织病理对比

在所检测的阳性标本中, 28例与组织学结果对照。组织学诊断:鳞癌16例、腺癌11例、小细胞癌1例。传统涂片瑞氏-吉姆萨染色诊断鳞癌12例, 与组织学诊断分型符合率为75% (12/16) 、腺癌9例, 与组织学诊断分型符合率为82% (9/11) ;传统涂片巴氏染色诊断鳞癌13例, 与组织学诊断分型符合率为81% (13/16) 、腺癌9例, 与组织学诊断分型符合率为82% (9/11) 、小细胞癌1例, 与组织学诊断分型符合率为100% (1/1) ;液基薄层制片巴氏染色诊断鳞癌15例, 与组织学诊断分型符合率为94% (15/16) 、腺癌10例, 与组织学诊断分型符合率为91% (10/11) 、小细胞癌1例, 与组织学诊断分型符合率为100% (1/1) 。

3 讨论

痰脱落细胞检查已作为肺癌诊断及肺癌高危人群筛查的重要手段, 我院已开展近40年。传统涂片瑞氏-吉姆萨染色作为传统方法一直延用, 近年来开展了传统涂片巴氏染色, 由于传统涂片标本未经过处理, 涂片背景不够清晰, 癌细胞混杂在红细胞、白细胞、组织细胞、细胞碎片, 黏液及坏死成分中, 以及标本不能及时固定等影响了细胞形态的观察而报告可疑癌 (瑞氏-吉姆萨染色4例、巴氏染色4例) , 或由于取材等原因导致漏诊而出现假阴性 (瑞氏-吉姆萨染色6例、巴氏染色4例) 。对于传统涂片瑞氏-吉姆萨染色, 我科延用多年, 通过对比, 两种染色方法其诊断阳性符合率无显著性差异。液基薄层制片是近年来引进的新技术。该方法是把痰标本经过细胞处理液, 将黏液消化处理, 使细胞充分暴露, 经过滤, 去除了血液、黏液、细胞碎片等等, 该方法细胞固定及时、细胞形态保存完好, 细胞数量适中、涂片薄、背景干净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细胞学的各个领域。本组统计资料液基薄层制片诊断, 阳性符合率[91% (39/43) ]高于传统涂片[瑞氏-吉姆萨染色77% (33/43) 、巴氏染色81% (35/43) ]。可疑癌及假阴性报告例数也低于传统涂片。28例组织学诊断来源于我院及外院的支气管冲洗液、肺肿瘤切除术的组织病理诊断。液基薄层制片巴氏染色与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 (鳞癌94%、腺癌91%) 高于传统涂片与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 (鳞癌:瑞氏-吉姆萨染色75%、巴氏染色81%;腺癌:瑞氏-吉姆萨染色82%、巴氏染色82%) 。

通过上述对比, 虽然液基制片阳性符合率高于传统涂片, 但日常工作中, 我们仍采取传统涂片、液基薄层制片技术两种制片方法联合应用。液基薄层制片克服了传统涂片厚薄不均、细胞重叠、背景杂乱以及细胞本身退变的影响, 细胞均匀分布、背景清晰, 但经过过滤使细胞群分散, 影响了对肿瘤细胞来源的判定, 而传统涂片保持了肿瘤细胞原有的排列方式并伴有肿瘤性素质的背景, 更利于判断肿瘤细胞的来源, 如鳞癌细胞散在或成小堆, 多在坏死即肿瘤性素质的背景中。腺癌细胞多成团, 镶嵌状排列。小细胞癌排列成松散的细胞群 (葡萄串状) 或脊椎骨样排列等等。这些特点有利于癌细胞的分型判定。两种制片相互补充将有助于提高肺癌的检出率[2]。在实际工作中, 通过两种制片联合应用, 尽可能降低假阴性、减少可疑癌报告例数, 有利于提高痰恶性肿瘤细胞的检出率。

关键词:液基薄层制片,传统涂片,巴氏染色,瑞氏染色

参考文献

[1]Beckwith DG, Shane JJ, Dupree WB.The promise and risk of a new technology:the Lehigh Valley Hospital's experience with liquidbased cervical cytology[J].Cancer, 1998, 84 (5) :317-378

制片人时代 第2篇

造梦者陈伟明 等待电影格局的洗牌

《教父》是陈伟明最喜欢的电影。他做梦都想拍上这么一部纯爷们的电影。“这不是一部普通的黑帮片,除了情与义,里头讲述的东西,更包含忠诚、奉献等许多西方人文思想,巧的是,这跟东方所推崇的伦理观不谋而合。”在陈伟明的眼中,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失落了不少可贵的东西。“最应该推崇的不是金钱和财富,需要的是文化传统—诸如儒家、道家传承数千年的价值观。”

“每一个男人的心里,都有这么一个江湖。”陈伟明说,“无论是日韩,还是港台,也拍过很多黑帮片—但它们当中的大部分,都是形式大于内容,无法震撼心灵。”他渴望有朝一日,自己的手上也能诞生一部中国版《教父》式的作品—他渴望在电影里描绘这种等待喷发的荷尔蒙,更渴望以此唤起人们对于当下现实的反思。

1 陈伟明大概是中国最早一批涉足电影的人。创立北京中博时代影视策划有限公司是在1997年,当时,中国内地的民营电影公司刚刚起步。处身国营电影厂垄断市场的大环境下,观念的超前并没有赢得更多的便利,反而让他们的地位更加尴尬—没有基础,没有资源,也没有可借鉴的成功案例,一切只能靠陈伟明自行摸索。

但他从来就不是个轻言放弃的人。在转行从事电影行业之前,他在广东做过贸易,在海南玩过房地产,在大连还承包过体育频道。在体育频道,陈伟明不仅要负责节目内容、节目流程、节目制作,甚至还要研究市场,了解客户的广告需求……正是因为在管理体育频道时积累下来的综合能力,让陈伟明很快地在电影圈里占据了一席之地。“制片人必须是多面手,体育频道的训练,给我打下了很坚实的基础。”

在很多人眼里,陈伟明的电影江湖,是从《鬼子来了》开始的。创立中博的第二年,他投资制作了姜文自导自演的电影《鬼子来了》,这也是他在电影市场上打响的第一枪。然而,这部后来备受好评、并一举拿下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的影片,当时却由于违规操作,没有得到在国内公映的机会。为此,陈伟明天天写检查,整整上了一周的检讨课。

让陈伟明真正灰心的,是尚未出击就已经惨败的票房—导演姜文的鲁莽,让电影在国内的发行一败涂地,陈伟明只能靠海外发行勉强收回成本,局面可谓惨淡。同样年轻气盛的他与姜文大吵一架,几乎决裂。多年过去,两人都没再继续合作。但说起姜文,陈伟明至今依然赞许有加。“他的电影没得说,肯定是一流的。而且看到他现在终于成为一个能同时兼顾艺术价值和市场票房的导演,还是非常高兴的。至少说明,当年我的眼光非常准,他确实是个优秀的导演。”陈伟明顿了顿,笑了,“我很清楚,好的制片人需要经验的积累。失败不重要,任何一次失败,都有可能把他带向下一个成功。”

《鬼子来了》上遭受的挫败,让陈伟明衍生了要到国外学习电影制作的想法。他选择了韩国作为学习参考的对象。“好莱坞电影的发展很成熟,跟中国电影相比差距太大,可望不可及,无从借鉴。而当年的日本电影,学的是欧洲电影文化的路数,不适合中国。只有韩国电影,和中国一样,拥有同样的文化背景,在国际市场上也开始声名鹊起。”

就这样,陈伟明把心一横,来到了韩国。然而,他没有任何韩国电影圈的人脉,甚至连半个熟人都没有。他突然想起了当时的韩国影协主席申贤泽,两人曾经在国外的影展上打过照面,于是他决定前去拜访。但申贤泽不愿意见他—人家早已经把这个仅仅有过一面之缘的中国电影人给忘了。陈伟明没有因拜访遭拒一蹶不振,他来到申贤泽办公室的大门口,足足等了一个礼拜。当时正是冬天,天气寒冷。门卫八点上班,他八点准时出现在大门口;中午肚子饿了,便买个盒饭边吃边等……“我看着申贤泽坐着车从大门口一次次的经过。当时什么都不懂,只知道一根筋的等。”直到第七天,正当陈伟明准备放弃之际,申贤泽唤人把他召了进来。

正是这次聊天,让陈伟明和韩国电影圈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了申贤泽的引荐,陈伟明得以认识很多韩国导演、电影人,也有了后来一次次的中韩合作,而电影《英雄》、《无极》、《十面埋伏》等,也是有了陈伟明的带路,才在韩国电影市场上大放异彩。

2 《十面埋伏》在韩国发行的时候,张艺谋让陈伟明安排了一次饭局,“他让我把韩国当下最牛的导演都请来,见面吃饭,聊一聊。”花了好一番力气,才把韩国当下的一线导演请来。结果上了饭桌,张艺谋一看,懵了—怎么都是一大帮年轻的“小孩”?

“中国的电影圈,总是不愿意给新人机会,也不愿意培养新的导演。”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电影圈被第五代导演所垄断。如今,在中国电影的重重迷雾里,陈伟明却看到了一丝曙光。“就拿《画皮2》来说,执导的不是什么大牌导演,而是新生代导演乌尔善。结果呢?卖了7亿!这是多好的例子。不认老脸,也能做出好电影。”在陈伟明看来,更多传统理念上的颠覆和试水,是中国电影格局重新洗牌的希望所在。

“电影行业从来不缺钱—从几十年前到现在,一直如此。缺的是专业能力。”在韩国的经历,让陈伟明更加清晰的认识到,电影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能力,对于电影圈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韩国,电影的专业化是不分贵贱的。即便是每年一度的电影大奖,也会给年度最佳场务设一个奖项—要知道,一个好的场务,能给剧组解决多少麻烦!” 陈伟明皱了皱眉头,“但很遗憾,很多中国的电影人不明白这一点。”单单拿拉线这件简单的事情来说,专业的场务训练有素,不仅清楚拉线的每个步骤,就连线圈的收放都有讲究,效率极高。“但在中国,场务组拉个线,就一团乱。就连要个工具,就得找个半天。”

“在美国,学习导演只要5年,而学习制片则需要1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电影必修课上,还专门有一个课程是‘如何对你的投资人负责’。”因此,陈伟明要求自己务必要做个真正专业的制片人。“观众们看的是这部戏好看不好看,自己付出的票价值不值。导演看的是这部戏是否让自己满意,自己的艺术追求和价值观有没有得到体现。而制片人看的是如何能在保证市场和观众的前提下,还能有文学性和艺术性。”

“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儿。”在陈伟明眼里,制片人就是那金刚钻。就拿刚刚跟着陈伟明到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参展的电影《危险关系》为例。这部电影,是陈伟明精心策划了12年的作品。由于原作曾经屡次改编成电影、舞台剧,更拿下过奥斯卡奖项,因此中国版电影的亮相势必要有新的尝试。改编剧本是第一步。陈伟明花了不少力气,邀来不轻易出山的严歌苓担任编剧。“她有很强的文字功力,想象力也非常丰富,善于描述当代人的情感。”然后是导演。曾与陈伟明合作过的许秦豪成为他心目中的不二人选。阴谋爱情大片,并不是许秦豪擅长的类型,但陈伟明很笃定。“之所以选择许秦豪,是因为我看到他有转型的能力,而他自己也有想要转型的欲望。”最难的一步,还要数演员—章子怡、张东健、张柏芝,要把这样的三个大腕聚到一起演戏,不仅要适合的档期,更要好的创意和剧本。陈伟明一次又一次和他们交流剧本、角色,最后终于把三人都敲定。

然而,这仅仅是电影制作人工作的开始。“制片人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每天都有出乎意料的麻烦在等着你。对文学剧本,要有判断能力;对拍摄现场,要有把控能力;要和导演、演员良好的互动沟通,要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要解决任何人之间的矛盾和需求,还要灵活运用宣传手段、掌握市场动向、盯紧流程,控制成本,不能耽误每一天的拍摄任务……”陈伟明笑说,多亏了这个制片人的身份,让自己练就了一身理性分析的好本领,更学会了妥协和让步。

“卖梦想的人”,陈伟明这么形容自己。“电影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是一个空壳,你要用意念、创作力、影像、文字把它填满。”陈伟明享受这个过程。无论环境是好是坏,他会把电影事业一直做下去。“我自己明白,那就是我想要的东西,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信念和梦想。追求自己的梦想,我觉得很有价值,很有意义。”

那个年代,做电影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没有牌照、没有渠道、没有资源,唯一有的就是脑袋,还有梦想。

传统制片 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就诊行宫颈癌筛查患者的TCT标本6114例 ,即TCT组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行巴氏涂片检查的6826例患者标本进行对照,即传统巴氏涂片组。 对两组异常细胞检出者行宫颈组织病理活检,比较两种制片方法的阳性病变检出率及制片质量等。12 940例样本患者年龄22~69岁,平均(41.4±3.5)岁,均为已婚妇女。

1.2仪器及方法

1.2.1仪器液基薄层制片系统包括震荡仪 、离心制片机、细胞保存液及制片相关试剂均为厦门麦克奥迪医疗诊断系统有限公司生产。

1.2.2 TCT制片方法妇科医生在阴道扩张器直视下, 用棉签拭去宫颈和阴道表面的分泌物,然后用宫颈刷沿子宫颈外口插入子宫颈管内, 顺时针旋转3~5圈, 取出宫颈刷后,将刷头浸泡于盛有“宫颈细胞保存液” 的样本收集管中,旋紧管盖后贴上标签和对应的申请单一起送往病理科检查。 取出装有样本的收集管在点触式混匀器上振 荡3~5 s,然后取6 m L标本溶液1500 r/min,离心5 min,弃上清液后用蒸馏水稀释细胞沉淀,在点触式混匀器上再振荡3~5 s后取2滴细胞悬液置入小圆底试管,加入100 μL的细胞分散剂, 再次混匀后采用自然悬滴法制片,待晾干后得到直径约1 cm的薄层细胞涂片,固定液(95%酒精100 m L+ 冰醋酸1 m L)固定,甲醛60 m L,甲醇320 m L,冰醋酸20 m L。 行HE(苏木精-伊红)或巴氏染色,乙醇脱水, 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

1.2.3传统巴氏直接涂片方法暴露宫颈,将宫颈刮板插入子宫颈管内,用刮板轻刮,取出后均匀的涂于载玻片上,95%乙醇固定0.5 h,行巴氏染色,乙醇脱水, 二甲苯透明,树胶封片后镜下阅片。

1.2.4细胞学诊断方法TCT组诊断参照TBS分级系统,分为正常、良性细胞学改变(感染、炎症)及宫颈上皮内病变,其中宫颈上皮内病变包括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高度鳞状 上皮内病 变 (HSIL)、 鳞癌 (SCC) 和腺癌 (AC);以未见上皮内恶性细胞(NILM)为阴性,包括正常、良性细胞改变(感染、炎症),以宫颈上皮内病变表现为阳性[4]。 传统巴氏涂片组诊断采用巴氏5级法,分为Ⅰ、ⅡA、ⅡB、Ⅲ、Ⅳ和Ⅴ,以Ⅰ、ⅡA级为阴性,ⅡB级及以上表现为阳性[4]。

1.3涂片满意度评价

由2名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根据评判标准观察每例涂片的制片质量情况,然后得出标本满意度。 目前妇科细胞学标本满意度评估,采用2001年修订的Bethesda报告系统(the Bethesda system,TBS)。满意标准:有足够量的保存好的鳞状上皮细胞。 在常规涂片要求至少有8000个,TCT涂片至少有5000个保存好的、可以明确辨认的鳞状上皮细胞;不满意标准:保存好的鳞状上皮细胞在常规 涂片不足8000个 ,在TCT涂片不足5000个或由于细胞过度重叠、固定差、 过度干燥、污染等因素影响75%以上的鳞状上皮细胞观察[5,6]。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 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阳性检出率结果比较

TCT组共检出 异常者 ( ASC - US及以上病 例 ) 4601例 , 包括ASC-US 2545例 、LSIL 1534例 、HSIL 441例、SCC/AC 81例,检出率为75.25%;而传统巴氏涂片组在6826例妇科标本中检出异常者 (ⅡB及以上病 例 )4232例 , 包括巴氏 Ⅱ B级2418例 、 Ⅲ级1108例 、Ⅳ级554例 、Ⅴ级152例 ,检出率为62.00% (4232/6826 ) 。 TCT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巴氏 涂片组,二者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两组检查敏感度与特异度比较

对两组异常细胞检出者行宫颈组织病理活检(阴道镜活检),TCT组阳性者4215例,其敏感度为84.28% [(4215/(4215+786)],特异度为65.32%[(727/(386+727)]; 传统巴氏涂片组阳性者2779例,敏感度为68.80% [(2779/ (2779+1260)],特异度为47.87%[1334/(1453+ 1334)], 两组进行比较 ,TCT组检查异常细胞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明显优于传统巴氏涂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1、2。

注:TCT:液基薄层细胞学

2.3两组制片质量比较

TCT组标本满意度为95.31% (5827/6114), 传统巴氏涂片组检查标本满意度为75.90%(5181/6826), TCT组高于传统巴氏涂片组(P < 0.05)。 传统巴氏涂片中黏液丝较多,背景污秽,细胞结构显示不清晰,涂片厚薄不均,细胞易重叠,细胞需仔细寻找辨认,见图1。 而TCT涂片,镜下黏液丝溶解,背景较干净,细胞结构显示清晰,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细胞分布薄层均匀分布,无重叠,容易辨认,阳性细胞不易漏诊。 见图2。

A:涂 ,细胞结构显示不清晰 ;B:涂 ,细

A:背 ,细胞结构显示清晰 ,细胞分布薄层均匀分布 , 无重;B:镜下细胞结构显示清晰

3讨论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因此对宫颈癌的筛查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随着多产、性生活紊乱、性伴侣过多、人乳头瘤病毒病毒感染等不良习惯和因素刺激导致其发生率不断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发展[7]。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子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反映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 其发展为原位癌需要约10年的过程,而原位癌发展为浸润癌需3~10年时间,CIN发展为浸润癌则需要10~15年甚至更长时间。 原位癌5年生存率为96%~99%,浸润癌约为67%[8]。 这些数据表明,早期筛查是发现、诊治宫颈癌发生的关键,在防治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早期诊断原位癌或浸润癌,宫颈癌的治愈率可达95%[7]。 多年来 ,传统的巴氏直接涂片法为早期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方法,应用已达数十年[9],曾对提高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发挥巨大作用,而且成本低,取材方便,方法简便有效。 然而传统的巴氏直接涂片法存在以下缺点:1样本采集采用棉签或软木片,易污染运送人员和工具;2采用直接涂片所收集的细胞只有20%涂在了玻片上 ,细胞诊断性成分过少 ;3制片质量差,涂片厚薄不均,细胞重叠严重,检查者阅片时易于疲劳;4涂片时用力过猛使细胞变形;容易干片, 造成细胞破裂,难以诊断;5丢弃采样器,约有80%的细胞样本被留在取样器上被丢掉[10],可能被发现的异常细胞也被丢掉;6细胞标本无法保存,不能再制片; 7有大量的黏液、红细胞和白细胞覆盖在涂片上,导致涂片背景不清晰和染色不佳,不利于诊断,使检出率受到一定影响,导致其出现假阴性的概率升高[3,11]。 临床资料报道,有40%的涂片因涂片质量而影响正确诊断,其假阴性率可高达45%~89%[12]。 传统巴氏涂片的缺点是灵敏度低,国外报道ⅡB级及以上表现的假阴性率约为20%[13]。 在常规巴氏涂片中,有高达53%~ 90%假阴性的原因是涂片中没有能诊断的细胞[14,15]。

针对传统巴氏直接涂片法存在的问题,细胞学专家近年来又推出了一种新的细胞学制片技术,即TCT制片技术。 它是一种崭新的宫颈癌检查技术,该技术有别于传统巴氏直接涂片法,在制片之前需要将宫颈细胞样本放在“宫颈细胞保存液”中,以防细胞变性并对样本进行前期处理,然后采用先进的液基薄层细胞制片系统,如细胞离心涂片机或膜式超薄细胞制片机进行制片,其特点为:1经“宫颈细胞保存液”处理的标本,几乎100%保存了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数量,常温下可保存3周,且可重复制片;2制片效果好、细胞形态完整、细胞结构清晰、染色鲜艳、细胞分布更均匀且集中、细胞不易重叠、观察省时省力、不易漏诊;3保存液能有效地分解黏液、去除红细胞、减少了炎症细胞的影响,使涂片背景清晰干净;4该保存液常温下保存,12~15 min内彻底杀灭所有病菌及微生物的活性,确保了操作人员的健康;5保存液价格非常便宜, 所用试剂易于购买,制片快捷方便,易于普及推广。 该技术与传统的细胞学涂片检查相比,TCT技术取得的标本可靠性强,满意标本数量高,从而增加了宫颈细胞学检查的灵敏度[16,17],增加了宫颈异常细胞的检出率,大大提高了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降低了假阴性率,但同时增加了假阳性率[18,19]。 与传统细胞学检查相比,TCT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具有更高的复合率,而且还能用于DNA倍体分析和免疫组化研究[20], 应用范围更广,是目前全世界应用最为广泛的宫颈细胞学检查方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TCT组共检出异常者(ASCUS及以上病例)4601例,包括ASC-US 2545例,LSIL 1534例, HSIL 441例 ,SCC/AC 81例 , 检出率为75.25% ; 而传统巴氏直接涂片组共检出异常者(ⅡB及以上病例) 4232例,包括巴氏ⅡB级2418例,巴氏Ⅲ级1108例, 巴氏Ⅳ级554例,巴氏Ⅴ级152例,检出率为62.00% (4232/6826),TCT制片法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巴氏直接涂片法,二者阳性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对两组异常细胞检出者行宫颈组织病理活检 ( 阴道镜活检 ) ,TCT组阳性者4215例 , 其敏感度为84.28% , 特异度为65.32% ; 传统巴氏涂片组阳性者2779例,敏感度为68.80%,特异度为47.87%,两组进行比较,TCT检出异常细胞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明显优于巴氏涂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TCT组标本满意度为95.31%(5827/6114);传统巴氏涂片组检查标本满意度为75.90%(5181/6826),TCT组明显高于传统巴氏涂片组。

专访制片人黄光宇 第4篇

A:当时之所以看中这个题材,就是觉得跟当下浮躁的社会有非常大的反差,有一个心灵上的对撞。当聂老师把大纲写出来,我们看完之后就特别感动,故事的立意、出发点我觉得都很好,就是一个很单纯的爱情的故事。我们父母都是50后、60后,可能那是他们真真切切感受过的,从小就听他们讲一些知青下乡的故事,所以还是挺吸引我的。

Q这部剧在拍摄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A:像这次我们在美术方面有点超支了,所以跟美术部门的同事每天不停地开会,不停地讨论解决方案。其实谈不上困难,更多的是拍摄中会遇到一些小问题,我相信每个剧组在拍摄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还是挺幸运的,在拍摄过程中的部分选景、场地,当地相关政府部门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Q:像这部戏的时间跨度是30年,在服化道上面是不是下了很大功夫?

A:对,我们这部戏人物故事发展时间跨度比较大,所以在演员妆容上面下了很大功夫,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请了国内数一数二的化妆老师,不管是头套还是妆容效果都很好,这部戏我们在前期筹备就花了10个多月去搭景以及做演员的假发等。

Q:这两天被郝蕾演技相关的一篇文章刷屏了,你对两位主演是一个怎样的评价?

A:其实这次拍摄中,郝蕾和黄觉感动到我了,有场下雨天的戏,春妮要推着陈实去治眼睛,像山里早晚温差本来就很大,还要淋雨,结果那一场戏下来郝蕾烧到39°,第二天根本起不来了。黄觉抵抗力稍微好点,但是也病了一场,第二天他坚持拍完了他那天的戏。其实我们也有提前准备替身,但是他俩都拒绝了。还有一点让我又感谢又内疚的是,剧拍摄到60多天快杀青的时候,我去酒店找黄觉谈事情,之前我也没去过,到了之后我才知道他住在一个半地下的房间里,整整两个多月的时间,他从来没跟我提过这事儿,也没在片场说过任何一句牢骚、抱怨,所以对他们这样的演员我很感动也很感谢。

Q:郝蕾和黄觉是当时选演员时你们心中的首选吗?

A:郝蕾是,从《我的二哥二嫂》我们就特别关注她了,所以这部剧立项的时候就是想让她来演,跟郝蕾前后也是谈了好几个月才定下来。反倒是黄觉,最开始没在我们选择的范围内,因为他之前饰演的都是都市题材的戏或者具有文艺气息的、贵公子的一些角色,所以会有所担心,会不会不够接地气。结果他那边主动找到我们了,因为他之前跟郝蕾合作过,但是没有对手戏,一直留有遗憾,再就是他没尝试过这样的角色,他自己也想挑战一下,然后看了他的戏我们觉得特别好,他的那份真诚也打动了我们,所以其实出演这个角色跟他本人的努力和实力是分不开的。

淋巴组织病理制片的探讨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

采取活体完整淋巴结40例, 分A、B、C、D4组, 各10例, 全部用10%福马林在室温 (15~30°C) 下固定4~6h (不包括收验固定时间) 。

1.2 实验方法

1.2.1 把A组收集的淋巴结均立即切开包膜, 使各成2/3、1/3进行固定、再在2/3中切出1.5cm1.5cm0.2cm大小组织一块 (如小于0.2cm直径则作一矢状切面, 取其1/2) 。作常规制片, 即目前我国较普遍应用的石蜡切片HE染色制片程序与方法, 包括在40~50°C恒温箱内烤片20min和切片在20~30°C的二甲苯脱蜡2min染色处理, 用室温3h半脱水包埋法 (表1) 。

1.2.2 把B组收集的淋巴结原个投入固定液, 进行固定按A组大小取材, 作常规制片, 室温3h半脱水包膜 (即同表1) 。

1.2.3 C组以A组同样方法处理取材, 加温脱水制片, 即在65°C恒温箱内进行脱水, 用2h脱水包埋法 (表2) 。

1.2.4 D组以B组同样方法处理取材, 以C组脱水包埋法 (表2) , 常规制片。

2 结果

A组10例, HE制片, 淋巴细胞核深蓝色, 染色质纤细可辨, 淋巴母细胞胞浆清晰, 成熟的淋巴结细胞 (小淋巴细胞) 也可见包浆。网细胞核浅蓝色, 染色质纤细, 胞浆粉红色, 胞核、胞浆界限清晰, 各种血细胞形态轮廓尚清楚, 仅1例边缘地区有少数固缩的细胞 (占10%) 。

B、C组共20例, HE染色制片;淋巴细胞核蓝黑色, 胞浆较难辨, 网细胞核膜, 染色质均较粗黑色, 胞浆红色, 各种血液细胞收缩较显著, 嗜酸性明显, 90%以上切片边缘地区固缩显著, 偶见长条状黑色物质。

D组10例, HE制片:有的淋巴细核灰白色, 网膜细胞核在低倍名镜下难以观察到, 所有细胞均模糊不清, 有的淋巴细胞呈深黑色, 显示无红蓝分化趋势, 各种血液细胞除靠近包膜处者尚见其隐约形态外, 淋巴组织内者几难分辩。存在以上现象共8例, 占80%。其余2例较好者亦仅及B、C组结果。A组制片较理想, B、C组次之, D组几成废品。

3 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淋巴组织HE制片染色模糊不清和固缩现象, 多数明显地出现在D组, 而D在固定方法及其他处理上与B组相同, 只是脱水包埋过程中增加子温度, 虽时间减半, 但B组尚可, 而D组则差, 这显然与脱水时加温有关。又C组虽和D组同样加温脱水包埋, 但因其切开淋巴结的包膜进行固定 (固定较佳) , 其结果也接近B组胜于D组。这又说明与标本固定充分与否有关。由此可得出一个结论:即淋巴细组织制片染色不佳、细胞固缩, 主要原因是由于固定不当, 其次是脱水温度过高所引起的。一般离开活体的细胞蛋白质未经任何处理, 在室温下很快便会发生自溶。而经过固定液固定后的蛋白质, 仍可在70~80°C情况下产生继续变性 (淋巴组织由于其结构及功能特性, 尤易产生) 。从而失去其胶体特性, 即失去弹性与胶着性。基于这一认识, 我们通过以上实验得到证实, 为了尽可能保存蛋白质结构的原有特性, 在制作淋巴结组织时, 首先将收检的整个淋巴结切开包膜, 投入10%福尔马林液进行充分固定, 同时避免加温脱水, 入蜡时时也力求保持在65°C温度以下的恒温箱内渗蜡。经过我室多年实践, 确能稳定制出较理想的淋巴结组织切片。

摘要: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为病理科常规的工作之一。淋巴结及淋巴组织结构复杂, 细胞成份致密, 加之外有一层致密的结缔组织被膜, 本文采用4种方法在时间上对淋巴结及组织固定、温度、脱水、透明、浸蜡做了对比, 找出适应淋巴结及组织最好方法。

关键词:淋巴结,10%福尔马林,时间,温度

参考文献

[1]王伯谭, 李玉松, 黄高.病理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367.

[2]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M].北京:人民医学出版社, 2004:15~16.

电影制片管理的投资向度初探 第6篇

电影投资是电影制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一部电影得以问世的前提与基础。“投资是为了获取效益而投入资金用于转化为实物资产或者金融资产的行为和过程, 对于电影产业而言, 就是获得电影的精神文化产品以及金融资产的拍摄制作行为与投放市场的过程。”[1]电影投资可以划分为电影硬件投资与电影软件投资。电影硬件投资又称艺术本体投资, 它是指一部电影在剧本、演员、导演、媒体等基本要素上的投资。电影软件投资又称文化现象投资, 它是指一部电影在广告宣传、信息调研、制作技术、市场开发等外部环境上的投资。

电影硬件投资的方法与价值

1. 电影硬件投资的方法

电影硬件投资的基本方法有定性方法、定量方法以及定性定量结合方法等。定性方法一般用于投资额较小的电影中, 它只能对投资项目作一般性的评价, 准确精度不够, 所以结论也只能供决策参考。定量方法是列出参与评价的各个要素, 依据它们的重要程度确定各个因素的权数或评分标准, 加以评价后得出投资系统的量化评价结论。定性定量结合的方法可取各自之长处, 从而避免定性方法的粗放和定量方法的人为主观判定值的偏移, 其具体做法是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 再进行适当的定性分析和说明, 以弥补定量分析的不足。这样得出的评价结果更能符合客观实际, 因而为多数投资人和制片人所接受。

在使用定性定量结合的方法进行电影投资时, 首先可以使用多因素评价法进行定性分析, 即通过对投资中的各个构成因素作评价记分, 然后算得综合分数, 再进行综合评价, 得出结论。多因素评价法具有很多优点, 但该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即它只能对投资要素作一般性的评估, 如果投资者具有某种特定的目标和要求, 采用这种方法就难以得到满足。因此, 就需要在使用多因素评价法进行定性分析之后, 再使用关键因素评价法进行定量分析。关键因素评价法可以弥补多因素评价法的不足。如果投资者带有某种特定的目标, 对某个电影的投资特别感兴趣, 这种特定目标与一些特定的投资要素关系密切, 而其他要素的重要性降为一般, 这时就可以使用关键因素评价法对关键因素进行评价而舍弃其他的一般性因素。最后, 把使用多因素评价法与关键因素评价法所得出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也就是使用定性定量结合的方法, 制订选择出最佳的投资方案。

2.电影硬件投资的价值

电影硬件投资是一部电影的灵魂与骨干, 它可以确定一部电影的主要风格与主题基调, 进而确保一部电影在艺术本体投资上的正确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可以提高投资要素评价的准确性。在电影硬件投资中, 先对搜集的资料作深入的定性分析, 然后再加以量化, 得出定量的评价结果, 最后再对定量评价结果作出定性说明。这样的电影投资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进而必将带来巨大的商业利润, 这些也正体现出了电影硬件投资的价值。

电影软件投资的方法与价值

1.电影软件投资的方法

电影软件投资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板或标准的模式去套用, 这也正是电影投资中的空间张力所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电影软件投资就可以随心所欲、随意为之。在进行电影软件投资时, 必须时刻抓住“内容为王”的投资原则, 然后才可以去从文化现象等方面进行深度的开发与挖掘。

“艺术美离不开完美的艺术形式, 而创造完美的艺术形式既需要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 又不能依照僵死的法则, 它需要艺术家根据一定的具体内容去寻找完美的、独特的、适合内容的形式。”[2]因此, 保证电影投资在文化内容与艺术本体上的高度一致, 是进行电影软件投资的关键所在。电影软件投资一定要建立在电影硬件投资的基础之上,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投资效果。

2. 电影软件投资的价值

电影软件投资是一部电影的肌肤与血液, 它可以使一部电影变得更加充实与丰满。电影软件投资不仅包括广告宣传、信息调研、制作技术、市场开发等显性的文化现象投资, 它还包括电影主创人员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等隐性的知识文化投资。因此, 电影软件投资已经成为一种知识文化经济的投资。知识经济的发展主要是知识和智力。知识经济时代, 掌握现代知识, 并具有创新、创造和运用能力的人将成为知识经济的主力军, 财富的再定义和利益的再分配取决于人们所拥有的信息、知识、智力和创造力。因此, 通过电影软件投资, 可以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知识文化经济的内在潜力, 进而使这种文化软实力植根于电影艺术本体之中, 并给电影软件投资带来更大的利润与价值。

电影制片管理对投资的作用

电影投资是电影制片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电影制片管理同时也对电影投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生产管理具有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的双重职能。”[3]因此, 通过电影制片管理, 可以使投资得到利润的最大化。电影制片管理可以给电影投资提供智力支持和思维方法, 从而使得电影投资能够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 进而使得电影投资在电影制片管理的指导下获得最大的效益。电影制片管理有利于促进电影硬件投资与电影软件投资的空间有机互动, 以此达到资源的有机整合与优化配置。

结语

缺乏制片管理的电影投资是盲目的, 没有电影投资的制片管理是空洞的。只有通过制片管理给予电影投资以科学理性的指导, 电影投资才能够在制片管理的作用下赢得利益的最大化。电影投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投资, 因此, 数学思维的应用对其也有着巨大的作用。在进行电影投资时, 必须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加以综合应用, 使硬件投资与软件投资得到有机互动, 才能真正地发挥出电影制片管理对电影投资所起到的巨大价值与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稚田.影视制片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148.

[2]吴航行, 黄芸珠.用影视构建、传播科技史[N].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3-3, 第12版.

中影:制片与发行,一个都不能少 第7篇

制片源头活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把中国电影集团逐渐形成的电影产业链:包括制片、发行、放映、院线比作一条绵延的电影产业长河的话, 那么制片无疑是这条长河的源头, 她为这条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和能量。中影将其视为核心业务, 并在近年的发展中将其逐渐上升到战略规划的高度。在解读中影制片战略规划中, “主流电影”、“商业大片”和“青年导演”几个关键词是不容错过的, 他们像几条支流同时迸发, 以水到渠成之势最后汇聚于中影制片这汪活水中。

如果说在成立之初, 中影还略带国有企业中规中矩的求稳心态, 采用小成本、小制作, 以保不赔不赚、少赚的投资策略, 那么似乎是近几年来, 中影开始有意识地发挥其作为中国最大的国有电影企业的主体身份, 进入到主动寻求和制造中影拳头产品的爆发时期, 不但着力推出华语地区优秀影人的商业大片, 如《无极》、《投名状》、《赤壁》、《梅兰芳》, 而且在代表主流意识形态, 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影片的制作上, 如《张思德》、《云水谣》, 也频频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制片思路:这就是高投入、大制作、大阵容、高回报的大片制作。中影在此表现出足够的大家风范和强大气场, 而其制片的作品在影响力、关注度和确立国产大片的制作模式上都对昭示了国产大片的发展方向。似乎就是从中影力举这一思路开始, 越来越多的中国观众走进电影院, 切身感受到中国式大片时代的来临。

而后, 中影集团围绕制片这一核心业务, 以年产投资近40部优秀国产影片的速度, 其中包括多部票房过亿的主流电影, 如《建国大业》、《十月围城》、《赵氏孤儿》等多部影片, 显示了中国最大的国有电影企业在大片时代中后来者居上的强劲势头, 以及拉动中国大片市场试与国外大片一争高下的强大信心。

与大片时代相呼应的是, 中影在制片的投资规模上也开始呈现出阶梯性的分布变化:形成了全面涉足大投资规模 (投资8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影片) 、中等制作规模 (投资在3000万元至8000万元的影片) 、中小制作规模 (投资在500万元至3000万元的影片) 、小成本 (投资在500万元以下的影片) 的投资模式。

在直接投资制片的同时, 中影一直没有丢掉从北影制片厂时期便保留的制片方针投资年轻导演, 这也许可以称得上中影制片的另一条活水。

对于青年导演的培养, 中影的策略是为其提供更多“实战演练”的机会。为此, 中影在其推出的“青年导演电影制作计划”中为青年导演们量身制作了一个“扶持套餐”:对于入选该项目的青年导演, 中影将安排其先拍摄一部成本为70-80万元的电视电影;而后是一部预算在300万左右的高清数字电影, 影片将进入数字院线发行;最后则是一部成本为500-600万元的胶片电影。中影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这个“三部曲”计划, 以便更加有效和准确地发现、培养青年导演人才。宁浩、陆川等一批青年导演就是在这一过程中脱颖而出的。青年导演犹如一股新鲜血液, 为中国的电影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现在中影已协助青年导演拍摄制作了《开往春天的地铁》、《寻枪》、《我们俩》、《生活秀》、《看车人的七月》、《好大一对羊》、《花腰新娘》、《向日葵》、《我叫刘跃进》、《即日启程》等口碑良好的中小型国产电影。中影对青年导演的扶植和协助, 是其在走向产业化、市场化道路过程中, 注重从人入手, 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强人才培养力度、转换人才培养机制, 并以此为契机不仅为中影, 也为整个中国电影市场输送后续力量的战略眼光。

发行得力渠道

中影制片这一汪活水需要渠道才能进入终端市场, 与观众见面, 这个渠道便是发行。

在计划经济时期, 中影前身 (当时叫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统购包销国产片和外国片, 即拥有独家发行权。随着电影体制的改革, 到上世纪80年代, 国产片制作和发行逐步放开, 许多民营企业也参与到影片的发行中来。然而, 作为国内最大的国有电影企业, 中影集团依然凭借自己的资源和品牌, 集结各个环节的力量, 发挥集团联营院线、投资影院的团队优势, 致力于影片的发行和推广, 为中国的电影市场和电影票房, 尤其是国产影片的发行上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细数中影近年的发行数量:2004年发行68部国产片, 2005年发行71部, 2006年发行105部, 2007年发行120部, 2008年发行150部, 不管是哪个投资规模的国产片, 不管是主流影片还是商业大片, 中影发行都能尽量找到适当的发行方法, 而综观近几年的发行案例, 中影集团的成绩单上既有如《投名状》、《赤壁》、《梅兰芳》等商业大片, 亦有如《潘作良》、《云水谣》、《建国大业》等社会影响突出的主流影片, 还有如《红猫蓝兔》、《马兰花》等国产动画大片。

在已经过去的2010年, 中影集团发挥品牌优势, 更是在国产影片的发行上表现出大家力度。2010年中影发行公司共签约发行国产影片139部, 包括《孔子》、《杜拉拉升职记》、《功夫梦》、《山楂树之恋》、《让子弹飞》等95部影片在市场放映, 实现票房39亿元, 占国产影片主流市场份额的70%;发行中影集团出品影片15部, 实现票房13亿元, 占国产影片主流市场份额的24%;发行电影局推荐影片37部。在2010年一年中, 中影发行影片累计实现票房收入61亿元, 约占全国主流市场份额的62%。

在致力于国产影片发行的同时, 中影也一直积极推进国外影片在国内的引进和发行。

时间可以追溯到1995年, 中国电影的低谷期。1995年中国电影在与西方最新商业电影隔绝了数十年后, 中影公司开始了每年“进口”十部“大片”的计划。中影首次遵循国际惯例, 采取“票房分账”, 引进了一系列市场营销策略和销售手段。而在“进口大片”掀起票房狂潮的同时, 《阳光灿烂的日子》、《红粉》等少数“国产大片”也在全国范围内引发看片热潮, 创造了中国电影低谷期饶有意味的“传奇”。自此之后, 伴随着中影每年引进的国外大片在国内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票房奇迹, 国外大片对国内大片的刺激和带动作用也在逐渐显现:尤其是近几年, 在国内渐趋形成的贺岁档、暑期档上映的国产大片也有能力与国外大片在票房上分一杯羹。过去进口外国影片可能会占中国每年票房的70%到80%, 而现在这个比例却已经明显下降到不足50%。2010年《唐山大地震》6.6亿票房和《让子弹飞》将近7亿的票房已说明这一切。

我们可以看到, 国外影片的引进不仅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的低谷期刺激了电影市场的发展, 满足了观众多样化的观影需求, 而且在新时期带动中国电影整体进入与国际接轨的大片时代。与此同时, 中国观众在经历了关于引进外国电影是促进市场活跃, 还是对民族电影工业形成致命打击的分歧讨论, 以及在对比之中将国内影片与国际影片的差距迁怒于中国电影产业的盲目质问后, 逐渐冷静下来, 看到了国内大片作为后起之秀, 奋起直追的努力, 乃至与国际大片渐趋持平的骄人成绩。从中, 我们不难察觉到整个中国电影产业和中国电影集团引进和发行国外大片的良苦用心。

病理制片过程的几点体会 第8篇

1 固定

固定应及时。采用10%的甲醛溶液固定组织, 组织固定是制片的关键。新鲜的组织经过适当的固定, 才能保持细胞和组织的固有形态, 否则, 细胞内的各种酶在缺氧时将细胞内的蛋白质分解破坏, 导致组织自溶。因此, 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一定要及时固定。固定液的选择、固定液的量、组织块的大小、固定的时间及固定温度相当重要的。Mallory曾经说过:“若是你能取到新鲜的组织能切片不超过2~3 mm的切块和记得固定液是10倍于组织块的总体积, 你的诊断的正确性已得到了80%的保证。”固定的作用可见一斑。

2 脱水

脱水要彻底。脱水常用乙醇, 要由低浓度逐级至高浓度, 逐步置换组织内水分。一般组织内含有大量水分, 所以在石蜡包埋前, 必须脱去组织内的所有水分。脱水剂的选择, 经与水在任何比例下能混为一体, 使组织内的水分逐步减少, 脱水必须干净、彻底, 组织脱水是关键, 脱水不尽, 影响以后的透明和浸蜡。如脱水不尽的蜡块, 切片后组织一经与空气接触, 即干燥收缩, 蜡块切面出现凹陷, 甚至裂缝, 切片时虽勉强切片, 而染色时切片容易脱落。保留的蜡块, 遇到下次再切片时就会相当困难。所以, 无水乙醇中应保持绝对无水, 无水乙醇要定期和适时更换。

3 透明、浸蜡和包埋

透明宜充分, 浸蜡需足够, 包埋应恰当。乙醇不是石蜡的溶剂, 所以组织块在浸蜡前要经过一种既溶于乙醇又溶于石蜡的媒剂, 这种媒剂就是二甲苯, 它是检验脱水是否干净的一种手段, 脱水不好透明则不能达标, 透明用的二甲苯要定时更换。浸蜡多用纯净而熔点稍低的石蜡, 软硬适中 (选蜡要依季节和地域的温差而酌情考虑) , 浸蜡不充分或蜡温不当均影响染色质量。包埋的蜡温, 一般以超过石蜡熔点2℃为宜, 笔者认为, 包埋的蜡温要略高于浸蜡的温度为好。否则包埋冷凝后组织与包埋蜡块分离, 导致组织与石蜡融合不好而影响切片。我们常用的切片石蜡, 由于其中含有杂质, 这样的石蜡既浸蜡不好又易伤刀, 因此, 有条件的可用枫蜡。也可将普通石蜡高温煮沸3次, 这样可以增加石蜡的密度, 又可将石蜡提纯, 有利于组织块的浸蜡、包埋和切片。

4 切片刀

制成一张优质切片, 切片刀一定要锋利,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使用一次性刀片已经逐步取代以前的切片刀, 由于诸多因素, 一些规模较小的医院还没有普及应用。以前在工作中一直认为磨刀时间越长越好。笔者认为, 手工磨刀和自动磨刀机磨刀时间应在0.5~1.0 h, 切片刀是否锋利, 常以拇指轻摸刀刃, 如有细密针刺的感觉, 说明刀口已经锋利或以显微镜镜下观察, 锋利刀口呈现一排极为细密而又均匀锯齿状即所谓的锋芒。磨刀后在用木块镶皮条制成的皮革砖来褙刀, 效果会更好。

5 切片

切片要薄, 贴片、烤片有讲究。常规切片的水温, 一般以低于蜡温的10~12℃为宜。水温低, 细小的皱褶无法撑开, 水温高会引起组织细胞散开, 如浸蜡中的二甲苯混入蜡块展片会出现蜡溶解现象。因此, 可先在95%乙醇中飘浮, 再转入温水, 以增加其表面张力, 更好地保持切片的平整无痕, 烤片的温度也很重要, 常规在温箱中60℃, 30 min, 烤片时间过长, 会引起组织收缩;时间过短, 容易脱片。不同的组织对烤片的时间的要求又不完全相同, 这就要求病理技术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研究。

6 染色

一组良好的染色试剂决定着染色效果, 但是, 固定、脱水、浸蜡等诸多因素也是非常关键的。切片脱蜡需干净, 未完全脱蜡的组织切片, 染色后组织和细胞模糊不清, 形成地图形, 脱蜡时间宁可长些, 不应过短。苏木精染液要配好, 苏木精液配制的好坏, 决定染色的优劣。盐酸乙醇的分化要适度, 这是一个重要环节, 若切片不分化或分化不足, 组织着色过深使核浆的境界不清楚;若分化过度, 胞核过淡不清晰。伊红染色要适宜, 伊红作为对比染色, 染色时不应染的太红。染色的标准是颜色鲜艳, 核浆红蓝对比鲜明,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红是红, 蓝是蓝。一张优质的切片对染色步骤的时间掌握相当重要, 如果说染色的前几步, 如:固定是否完全、脱水是否彻底、切片刀是否锋利, 可以说并不一定完全能人为控制和掌握, 而染色步骤的时间就需要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染色试剂也因季节温度、使用时间的长短、染色剂的浓度而酌情增减染色时间, 所以时间要灵活掌握, 有机结合。

于正 制片编剧一家亲 第9篇

采访于正当天,正巧是他33岁的生日。从编剧出道的他已经历经了十年的摸爬滚打,曾被误解过,被伤害过,开心或不开心的经历数不胜数,然而从菜鸟变成现在这种状态的他其实一直想要给自己做一个总结,《宫》便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完成的。

“编剧为王”也许一点也没有错,往往一部电视剧成功于否,编剧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哪个制片人、演员在这个圈子里会长盛不衰,他们总离不开剧本,离不了编剧,多少年过去了,琼瑶依然是琼瑶,海岩还依然是海岩,他们引领的是一个潮流,甚至一个时代。对于目前,也许于正还不能说已经达到了引领时代的程度,但从《贤妻良母》、《美人心计》、《胭脂雪》等戏开始,到《欢喜婆婆俏媳妇》、《宫》等,似乎只要打上了“于正作品”的标签,都能获得较高的收视率,更深受80后、90后一些年轻观众的喜爱。这是因为于正深知观众喜欢什么样的电视剧,“老百姓只喜欢两类的戏,一类是离自己特别近的,接地气的,就像无论是《奋斗》还是《婚姻保卫战》这些收视率高的都是离自己很近很接地气的;另外一种是离自己的生活很远的,但讲的主题又是非常明确而接近现代生活的,像《宫》、《还珠格格》这样的,其实我们都抓住一个主题,《宫》是少女的成长,《还珠格格》是父女的亲情,这些东西都是很近的,但是又用一个很远的主题来表现,这样就是老百姓最喜欢的东西”。

电视剧《宫》的走红,被网友总结为“编剧太懂得抓观众的心”,然而,于正虽然有一套自己计算市场的能力,却也“没想到《宫》红成这个样子”。从编剧过渡到制片人的于正,觉得他只不过是“学会了自己去找钱而已”。

电视指南:为什么从编剧过渡到制片人?

于正:因为我觉得别人很难把我想要的东西拍完,我自己做制作人,我在服装、道具、美术上,包括每一部戏的运用上我都可以极大程度地花钱,极力做到我心目中的那个样子。像《宫》第一天拍的戏,几乎全都作废了,到最后一天全部重拍,只有我作为一个制片人我才能做到这一点,我要它完全能跟我脑海中想象的东西1:1地呈现。

电视指南:作为编剧和制片人双重身份的你,在写剧本前要考虑的因素都有哪些?

于正:首先要考虑的是,要跟市场契合;第二个是,这个演员虽然我是照着他样子写的,但我是不是能请到他。我从来不迷信大牌,对我来说最合适的就是最重要的。

电视指南:那你挑选演员的标准是什么?

于正:在写的过程中,我觉得这个人物跟这个角色像,那就是我挑选的唯一标准。(你的戏中多数角色都是俊男靓女的类型)对,大部分都是我的好朋友,我很难去用一些我不了解的陌生演员,这个角色我用它肯定是看了他很多戏。人品好,戏品好,我才会去用。所以我觉得我特别幸运,每次找的演员都特别契合。

电视指南:从编剧的角度来说,你觉得一部好的剧本最重要的是什么?

于正:我觉得是人物。你不要去在乎情节怎么样,因为中国电视剧已经发展了100多年,包括话剧、舞台剧也是。人的所有行为准则是不会变的,所以任何一部电视剧你都不能说它哪个桥段是没有一部电视剧用过的,那什么才是好看和创新的呢?你的人物要好看,要有与众不同性,因为人是千变万化的,而且你每个不同的阶段也是千变万化,这样的组合就很新颖,所以我强调一句,人好看,戏才会好看。

电视指南:你现在的身份既是编剧又是制片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会不会和其他制片人有所不同?

于正:其他制片人肯定是在极大程度拍好戏的同时能够把成本控制得很低很低,但说实话我想做中国最与众不同的电视剧,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然后拍出来能引领潮流的,这是我的目标。我不敢说我已经做到了,但我跟别的制片人很大不同的是,我很会计算,比如说有些编剧写得天马行空,制片人去拍可能会换场景,会损失掉剧情,但我不会。还有一些制片人可能他们请编剧改剧本,大牌的编剧还不愿意改,我没有这个问题。所有制片人和编剧最难调和的问题在我身上综合了,其实编剧做制片人,我觉得是最有利的。

电视指南:制片人跟编剧有些矛盾的地方,包括怎么能既迎合观众的口味,又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还有商业回报这些方面如何调和。

于正:一般制片人要省钱,然后要极大程度地挣钱,但我要极大程度地体现艺术价值,这可能是我跟别的制片人不同的一点。我本身是很商业的编剧,之前不是我自己做制片的剧,像《大清后宫》、《胭脂雪》部部都很卖钱。像《美人天下》,我一个场面就好几万人,成本要比普通的电视剧高了很多,但我们卖也卖得很高。虽然现在自己做比以前成本要高一些,但结果都是卖钱的,其实我的投资方不太变,来来回回就那几家,因为基本上他们都能在我的戏上挣到很多钱。我觉得这些在我身上体现得很好。

电视指南:你认为在国内的电视剧市场,明星、导演、编剧、制片人在未来的影视圈内谁最应该成为权力的中心?

于正:我觉得是编剧。因为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嘛,好的剧本,烂的编剧,照样会卖得很好,但好的制作,剧本很差的,基本都播不好。一个好的编剧他到哪都会有人请,他下去了还会有再翻身的机会。一个好的制片人他要想努力的话,还得满大街找剧本。

电视指南:你觉得作为编剧和制片人带给你的收获都有哪些?

脂肪组织病理标本制片新方法探究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72例富含脂肪的病理组织, 其中脂肪瘤、乳腺癌淋巴结以及皮肤组织各24例, 从每块组织中分离出大小均相等的6块, 将其按照浸蜡与固定的不同时间进行分组, 共分为6组, 每组的浸蜡时间与固定时间情况如下:第1组固定时间10 h, 浸蜡时间12 h;第2组固定时间10 h, 浸蜡时间6 h;第3组固定时间10 h, 浸蜡时间3 h;第4组固定时间1 h, 浸蜡时间12 h;第5组固定时间1 h, 浸蜡时间6h;第6组固定时间1 h, 浸蜡时间3 h。6组标本除浸蜡时间与固定时间外, 所做的处理没有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详见表1。

1.2 方法

首先将6组不同的标本放于全自动的脱水机中进行相应的脱水处理:在75%、80%的乙醇溶液中浸泡各1 h, 然后放入95%的乙醇溶液中, 1缸和2缸各浸泡1 h, 最后100%的乙醇溶液中1缸和2缸各浸泡1 h;其次对6组标本做透明处理, 将标本分别放入1缸和2缸二甲苯中各浸泡40 min, 在70℃的石蜡溶液中1缸和2缸、3缸各浸泡1 h;最后将6组标本取出。第3组和第6组标本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包埋, 将剩下的4组标本置于标本蓝中, 根据其分组时间进行相应的浸蜡, 再按次序进行包埋与切片, 以及染色等处理。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6组标本制片后的效果进行观察, 并记录分析。包括组织硬度偏软、镜下组织残缺、切片困难等问题。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 用t检验比较组间数据,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组标本制片后的效果情况

分别对6组标本进行处理后, 第1组标本制片时组织硬度偏软、镜下组织残缺、切片困难等现象最少, 明显少于第4组、第5组及第6组标本,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中, 分别对6组标本进行处理后, 根据固定时间10 h, 浸蜡时间12 h方法处理的标本制片时组织硬度偏软、镜下组织残缺、切片困难等现象最少, 明显少于固定时间1 h, 浸蜡时间12 h、固定时间1 h, 浸蜡时间6 h及固定时间1 h, 浸蜡时间3 h方法处理的标本,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该结果中表明, 将固定时间与浸蜡时间延长至10 h与12 h, 得到的标本, 其硬度适中, 镜下组织未见残缺的现象, 较容易切片, 总体质量是6组中最为良好的[3]。机体内的脂肪细胞大量的聚集在一起形成了脂肪组织, 且薄层疏松结缔组织将聚集在一起的脂肪细胞分隔成了许多不同的小叶, 使脂肪组织中含有丰富的网状纤维, 造成脂肪组织的制片过程相对较难, 临床上, 由于脂肪组织比较软, 制片十分的困难[4]。在制片时, 因为脂肪被乙醇溶液以及二甲苯等溶解后, 脂肪细胞便呈现空泡状, 并且在挤压的过程中细胞被压成椭圆行或是多角形, 又因为许多的脂肪细胞聚集在一起, 整体形成了蜂窝状, 为标本的镜下观察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难[5]。病变的脂肪组织在临床病理学检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许多疾病的临床病理诊断均需要做脂肪组织的病理检查[6]。在将脂肪组织制作标本的过程中, 固定与浸蜡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 固定过程的作用主要是对脂肪组织做相应固定的处理, 使相对比较柔软的脂肪组织硬度不同程度的提高, 固定的时间对脂肪组织制片的效果影响较大, 因此, 适当的延长标本固定的时间, 能够使组织充分的硬化, 更利于后期切片的过程, 增加制片的整体效果[7]。浸蜡是组织透明处理后的一个处理过程, 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制片步骤, 该步骤的主要作用在于使石蜡能够充分的浸入组织中。脂肪组织中的水分在脱水处理的过程中难以被有效的去处, 因而影响了石蜡浸入脂肪组织的过程, 适当延长石蜡浸泡的时间, 能够促进石蜡充分的进入脂肪组织中, 进而提高了石蜡支撑组织的效果, 故而, 固定10 h且浸蜡12 h对于脂肪组织的制片过程意义重大[8]。

综上所述, 在制作脂肪病变组织标本的过程中, 适当的延长标本浸蜡时间以及固定的时间, 有利于提高标本制片的质量, 同时固定10 h且浸蜡12 h为最佳的制片方法之一, 制片效果较为良好, 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萍, 李小梅.探讨影响脂肪组织病理切片质量的因素[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3) :248-249.

[2]张敏.HE染色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D].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4) :552-553.

[3]黄丽娟, 苏淑媛.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失误与对策[D].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1, 13 (6) :843-844.

[4]杨红云.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缺陷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18) :95-96.

[5]黄丽密, 石计朋, 余震, 等.脂肪乳剂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2, 19 (2) :107-110.

[6]李萍, 陈罡, 韦康来, 等.脂肪组织病理标本制片方法的改良[J].实用预防医学, 2006, 13 (2) :437-438.

[7]张中海.病理切片制作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原因探析[J].吉林医学, 2011, 32 (27) :5761.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4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4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3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