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浅析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10-10
1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浅析(精选6篇)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浅析 第1篇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浅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被凸显出来,成为语文教育关注的重要内容。这里,我们研究语文教学与美育的关系,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贯穿美育,通过教学内容与美育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深刻感受到语文教学的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对于语文教学课堂改革的深化发展,对于提升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在现有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教材内容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美的存在,抓住不同文体的特点展开审美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教材内容是美的,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美育。

1.诗词散文中蕴含着美育资源

现在入选初中教材的诗词散文很多都是美文,教师可以利用这部分内容使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其中,对学生而言,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是引导学生美读文章。通过以引导学生美读文章,把文章中蕴含的美的情致读出来,使学生感悟到美。比如,王维的诗歌《使至塞上》整个诗歌都具有强烈的整体美,学生通过读能够感受到边陲大漠中的壮阔雄奇的景色之美,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的境界壮大、气象雄浑,会真切地感受到美的存在。不仅新教材中的诗歌选材凸显美的特征,同时,在散文中、在古文中都能凸显美的特征。比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每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些内容都是充满美的,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赏心悦目的美丽图画,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这种散文中的美,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意境美、情致美,要通过深入挖掘这些文章中的美,使学生能够坐在教室而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到人物的心灵美、社会的和谐美,提高学生对美的理解和认识。

2.记叙文中蕴含着美育资源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记叙文所占的比重最大,几乎有全部内容的四分之一。这些记叙文虽然记人记事,但都是充满人性美、人情美、矛盾美,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在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美育。在记叙文中,大多是以写人为主,尤其是一些小说,可读性很强,作者通过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宣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教师要深入挖掘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美育。比如,杨绛先生的《老王》中的老王这个主要人物,又老又病,生活贫穷,虽然处在社会最底层,但心地很善良,真心帮助作者一家,这种普通老百姓身上所体现的人性光芒,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教师要引导学生好好赏读文章,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物精神,使学生受到教化。

3.说明文中蕴含着美育资源

在说明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努力挖掘美育资源,就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说明文的语言平实准确,表达精练,文章结构严密,因此说明文也具有很强的精练美、严密美和逻辑美的特征。教师要从说明文的语言入手,兼顾说明对象、说明形式,使学生深刻感受到说明文中蕴含的美。比如,在教学《苏州园林》时,就可以使学生通过读文章,感受语言的精练,感受文章中精致的不对称美;在教学《故宫博物院》时,要使学生体会文章结构的美,使学生通过说明对象感受到博物馆雄浑壮阔的美。入选初中教材的每篇说明文都有其特点,教师要通过说明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说明文的独特的美。

4.名著导读中蕴含着美育资源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每册都安排有名著导读内容,这为学生欣赏美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名著导读所涉及的作品都是经过历史的考验,千百年来留下的艺术珍品,这些艺术作品以新鲜独创的艺术形式,精彩丰富的内容,多样化的艺术表达技巧,闻名于世,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是初中美育的宝贵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好好利用这些艺术资源,对学生进行美育。比如,在《繁星》《春水》这两部作品是歌颂母爱、童真与大自然的赤子之诗,要通过引导学生读作品,使学生感受到赤子之情,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初中教材中入选的作品都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在课下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陶冶学生性情,发展审美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肇恒国.刍议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06).[2]龙莲明.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J].文学教育(上),2008(01).(作者单位:甘肃省宁县中村初级中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浅析 第2篇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今天的教育家面临着一件使人着迷的任务,发现如何在理性训练与感情奔放之间求得和谐平衡.“其中,美育就充当着贯通理智与情感的.主要角色.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文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可见,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美育在育人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作 者:李晓玲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特殊教育学校刊 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AL TECHNIQUE & EQUIPMENT年,卷(期):2009”"(7)分类号:G63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浅析 第3篇

一物理教学中的美育意义

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 一个人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械, 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知识的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情感, 美育是最基本的。学生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能使学生学会感受、领悟自然之趣及美, 尝试并发现自然的神奇奥妙, 在审美活动中建立起对自然的亲和关系。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美育的实施方向

1. 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感知物理现象的奇异美并体验物理实验的创造美

“黄山天下奇”是说黄山因奇而美。奇之所以成为美, 与人类长期的创造活动有联系。在创造中出现新的独特的东西, 往往能引起人们强烈的美感。物理学在探索自然奥妙、解读宇宙神奇的过程中带给人们的是乐趣和愉悦。初中物理教材中的许多实验, 如白光的色散与合成、凸透镜成像、“瓶吞蛋”等实验都能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物理教师应通过实验模拟物理知识的发现过程, 展现奇异的物理现象, 为学生提供审美材料, 引导学生利用感官去观察、感受, 用心体验、领悟物理现象的奇异美, 使教学过程成为审美的过程。此外, 诸如伽利略斜面实验设计引发人无穷的遐想, 科拉顿和法拉第关于电磁感应实验方法的对比也能使人产生美感等。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方案或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使学生从中领会物理学的实验思想, 感受到实验创造美。

2. 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体验物理规律中的对称美

“对称”是一种形式美, 指整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称或对应, 如空间上的和谐布局、时间上的节律协和。在初中物理知识中, 平面镜成像、杠杆的平衡、磁体的两极、电荷的正负等表现了物质直观形象在空间上的对称, 能量守恒、匀速运动过程中的任意一点速率相等表现出时间上的对称。教学这些内容时, 可通过讲解使学生感知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对称美, 还可适当讲述利用对称性获得科学发现的实例, 如狄拉克根据对称性预言反粒子的存在, 以及元素周期表和库仑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中的对称性等, 使学生知道对称不仅能产生美感, 而且这种对美的追求能促进自然科学发展。

3. 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物理教学的语言美并发现大自然之美

语言美体现为语言精练与语音的抑扬顿挫。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 教师的语言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逼真、亲切、自然、充满情和意, 能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我国古今文库中, 许多诗词有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背景。以光学为例, 有杨万里的“排云数峰出, 漏日半江明”, 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似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毛泽东的“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虹当空舞”等, 这些诗句描述了光的直线传播、漫反射及折射现象。若在物理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引用这些诗词, 则能使学生体验物理教学的语言美和物理知识的博大精深。

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使学生能自觉地发现美、创造美。在物理教学中, 通过优美的语言激励学生发现自然之美, 使学生自觉地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如在教学声学知识时, 可以给学生讲述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一段描写:“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又如, 教学“汽化和液化”一节时, 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位观云者的感受:“我站在山冈上眺望浮云, 白云悠悠, 有的迅速飘过来, 有的如泅泳, 有的舞姿曼妙, 简直就像奇迹一样。是神的口中吐出的语言或歌曲, 还是抚慰人心的笑语?而云向往着遥远的世界, 在湛蓝的天空飘荡而行。那比书本所记载的任何歌谣还要美, 还要动人。”

4. 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的人格美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还要塑造学生的人格。初中物理教材涉及许多中外著名的物理学家, 这些物理学家虽然国籍不同、所处年代不同、个人经历不同, 但他们都表现出一种为追求科学真理而不懈努力的人格美, 他们的动人事迹, 尤其是他们不怕挫折的拼搏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都是很好的美育素材。例如, 在物理教学中适时介绍牛顿、阿基米德、杨振宁、李政道等物理学家的生平事迹, 使其震撼学生的心灵, 激发学生的爱美本性, 激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把追求真、善、美作为生活的理想, 扬起生命的风帆去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

5. 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感知物理科学的价值美

物理学的价值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理学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二是物理学中有智慧, 有一套获取知识、组织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方法。物理思想方法不仅对物理学本身的发展有价值, 对整个自然科学, 乃至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贡献。据统计, 自20世纪中叶以来, 在诺贝尔化学、生物学、医学, 甚至经济学的获得者中, 有一半以上的人具有物理学的背景, 他们在物理学领域里也获得了成功。价值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递给学生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而且还要指出该事物对个人、社会的意义, 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倾向和世界观。这就是教书育人。初中物理教学应让学生了解声、光、电、力等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知道物理知识不仅是有趣的, 而且是有用的。同时, 适当介绍物理学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影响, 使学生知道现代社会人人都应具有物理修养,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析初中语文课中的美育渗透 第4篇

一、初中语文课中美育渗透的重要意义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文学、美术、音乐、历史、自然、地理、文化、旅游、经济等方方面面,从每一方面都能挖掘出美感。在初中语文课中渗透美育,抓住每章节内容中的美的结合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自然、艺术、文学的情感共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另外,在初中语文课中贯彻美育,用优美直观的艺术形象去启发学生,帮助他们认识和感受真善美,潜移默化地推动德、智、体等教育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学生的综合素质会得到全面提升。同时,语文课本中的各种感人人物或事迹,还可以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操、感恩情怀,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生活,理解亲情、友情的重要性,强化情感教育。总之,在初中语文课中渗透美育,对于学生的身心、人格、情感等素养的全面培养和提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现代素质教育的有序推进也起着重要作用。

二、初中语文课中美育渗透的有效策略

1.咬文嚼字,发现美

语文之美,在于它的博大精深,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包含了多种含义,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意思,彰显着不同的美感。语言文字中所包含的语言艺术风格多姿多彩、缤纷斑斓,比如有简明扼要的精炼美、辞藻丰富的华丽美、平铺直叙的自然美、含蓄委婉的婉转美、活泼跳跃的节奏美、千变万化的修辞美等。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咬文嚼字”,仔细品味经典字词的含义,深入挖掘字词中的美感,时刻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例如教材中朱自清的《背影》这课,就可以通过“咬文嚼字”、品味字词来挖掘和发现语言文字之美。作者用“黑”“深青”来描写父亲的穿着,表现父亲的质朴;用“再三嘱咐”“踌躇”“嘱托”等词来描述父亲对作者的不放心和关心,表现父亲对作者平凡且深沉的爱;用“蹒跚”“攀”“探”“缩”“倾”等动作词汇来描写父亲年纪大了,步履缓慢、动作生硬的情景。通篇文章语言平实朴素、通俗简练,却十分形象、贴切、隽永,极富表现力,给读者展现出一个平凡又伟大的父亲形象。学生们细细品味这些字词,可以披文入情地感受父亲对作者深沉的爱以及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发现其中的亲情美。

2.入情入境,感悟美

意境是将文字与情感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语言文学艺术境界。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许多课文都是具有一定意境的,有的描写自然风光,有的描绘生活图景,尤其在诗词歌赋及小说、散文中最为突出。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挖掘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景美、意境美,感悟其中的文学艺术美。

例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他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大片嫩绿的小草、花团锦簇的桃花杏花梨花、成群飞舞的蝶蜂、氤氲的草香花香、嘹亮的牧童笛声……一幅声、光、色、影、味俱全的灵动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在教学本篇课文时,教师要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勾勒出这幅活灵活现的春景图,体会作者是如何将美丽的春景写活、写透的,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体验文字背后的美感。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类似的课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能激起学生对美的遐想。比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绘出济南冬天的迷人之美;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通过描写乡村秋天的夕照景象,寄托游子浪迹漂泊的凄楚之情;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作者通过描写“放情林木,醉意山水”,来抒发怡然惬意的“意”,表达秀丽多姿的“境”,写出了情境交融、意境相生的效果。这些课文都饱含了丰富的情境之美,教学时要将美育充分融入,带领学生入情入境,驰骋在优美的文字海洋中,去感悟美、理解美。

3.解篇析段,欣赏美

在一篇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往往蕴含在文章的思路与结构之中,随着情节的推进而不断加深、凸显。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剖析课文结构,解读文段思路,分析故事情节,从而理清作者的情感发展脉络,鉴赏其中蕴含的文学形象,欣赏艺术之美。

例如教学宗璞的抒情散文《紫藤萝瀑布》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解析文章的结构,分析作者的思路,解读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本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赏花—花开满壁、生机勃勃;忆花—稀稀落落、孤芳伶仃;悟花—枯木逢春、生机再现。作者睹物思情,睹物思人,紫藤萝的花开花谢给了她深刻的鼓舞和启迪,她的情感随之不断变化、递进和深入,深刻领悟到人生际遇与花一样,会遭遇各种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无止境,人应该怀着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在解析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以结构为主线,启发学生思考作者思想情感变化的过程,深入讨论和理解,进而学会鉴赏文章蕴含的情感美、人物的精神美以及作者领悟的思想美。

4.活学活用,创造美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万象紧密联系的课程,语言文学的创作本身就源自于精彩纷呈的生活。为此,在初中语文美育教学过程中,要与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运用所学去欣赏美、创造美。当我们将语文教学引入生活中时,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轻松逼真的学习环境,营造出一个充满生活美感的氛围,引领学生的情感不断升华,从而激发出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意愿。此时,教师便可以趁机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语言技能充分运用起来,通过遣词造句、朗读复述、讨论交流、写作练笔等方式来巩固知识、深化理解,创造出独具美感和个性特色的“文学作品”。

例如学习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后,教师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的夜游情景。学生们很快进入状态,纷纷介绍自己的游览经历。有的说自己夜游珠江,欣赏到广州月色朗朗、华灯璀璨、江水涟漪、光影十足的气派景象;有的学生说最难忘夜游西湖的情景,在凉风习习的夏夜,划着小船,欣赏波光粼粼的湖景,可以看到若隐若现的水塔,还有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的雷峰塔,画面十分优美。通过课堂即兴讨论表达,巧妙地将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挖掘美、创造美的审美活动结合起来,一举多得。

总之,语文本身就是一门美学艺术,它的美潜藏在语言文字之间,语文教学应该与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意义,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将语文知识传授融入审美教育,让二者相互促进和渗透。教学要从咬文嚼字着手,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解篇析段、活学活用,启发学生发现美、感悟美、体验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和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资料:

1.顾凤珠《挖掘初中语文的美育素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2年第4期。

2.卫春耕《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新课程:教研》2010年第5期。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第5篇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陈英秀

大化县岩滩镇初级中学广西河池530800

【摘要】本文主要谈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坚持进行美育教育的问题。主要从四个方面具体论述。

【关键词】美育、引导、了解、发现、鉴赏、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创造美。

美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场所。社会的各种审美意识、审美心理及政治、道德等知识都通过教师体现出来。教师是美的活动的诱导者、组织者。而教师实施美育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表演艺术”。教师轻松自如、得体大方、庄重优雅的教态,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生动清晰、抑扬顿挫、幽默风趣的语言,通俗的例证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在和谐、协调的气氛中陶醉于艺术的享受之中,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所精选的美文就能充分发挥作用。

如前所述,美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源于语文课文的审美特性和课堂教学中所蕴含的美育因素及教师对此的充分发挥。在课文中,无论是说明文、议论文,还是诗歌、散文、小说都体现着深刻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的丰富内容,蕴含着大量的道德美、形象美、语言美、文化美等因素。故此,学生对课文的学习、理解,就不仅仅是认识活动,而且是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的活动。教师只要充分挖掘每一篇课文的美的因素,以美的范式带动生动活泼、轻松愉悦、和谐新颖的创造性学习环境,同时将感知、表象、想象、情感、理解等因素综合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就能使课堂教学满堂生辉。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从而激发强烈的向往与探索美的愿望和热情。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美育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下边四个方面着手。

1引导学生了解美

所谓的了解美,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选用适当地时间和方式,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美育常识,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美育,并理解其意义、性质、作用、范畴,初步掌握审美的方法,如同学习语文要学习基础知识一样,学生只有在了解美育的基础常识后,才能进行审美、创造美的活动。因此可以这样说,使学生了解美,是向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前提。

2引导学生发现美

这个问题包括许多方面的内涵,本文只着重研究善于发现语文教材中的美的因素,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指导。

2.1挖掘教材中的情操美。我们的语文教材都是精心选编的名篇佳作。在反映社会美的课文里,有反映中国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的《白杨里赞》,有记载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和自然界作斗争的典型英雄人物《愚公移山》,有表现国际主义精神的《纪念白求恩》。《爱莲说》、《桃花源记》再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出师表》赞颂了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在这些课文中,高尚与卑下、正义与邪恶、真善美与假丑恶,泾谓分明。学习这些课文,能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感染,在理智上得到启发,使他们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课文中正面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品质能净化学生的灵魂和感情,帮助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2.2分析教材中的形象美。所谓形象美,指的是教材中所描绘出的自然景物美、人物美、事物形状美的 篇章段落。它们的共同点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描绘,给人以直观、具体、形象的美感。例如《小巷深处》中就描写了瞎眼母亲的`高大形象;《卧看牵牛织女星》等等,除了给我们以科学知识外,何尝不充满艺术美呢?通过这些形象的分析,为学生的审美活动铺设了道路,使学生能感受到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从而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2.3品味作品中的语言美。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作品的语言是非常优美的。它们有的像高山流水,清脆锐耳,如《三峡》;有的如百鸟和鸣,婉转悠扬,如《春》;有的似战鼓催征,高昂激越,如《雁门太守行》;有的若叙家常。尤其是诗歌与散文的语言,更是经过仔细推敲,反复锤炼的精品。当我们反复诵读这些作品时,就会产生一种音乐美,给人节奏和韵律感,使人有一种舒畅的、愉悦的美的享受。毫无疑问,这种语言美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朗读和口头表达能力将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4体会教材中的意境美。很多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是很讲究意境的,就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西安》这两首诗来说吧,它们都是唐代脍炙人口的送别佳作。前者意境辽阔深远,描绘了黄鹤楼周围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景象,而穿过此景的是流不尽的长江水;后者意境清新秀丽,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两首诗意境不同,但抒发的都是对朋友的深情厚意,真有异曲同工之妙。站在黄鹤楼上,诗人将自己好友的真挚情感寄托在滚滚东去的大江之中;在朝雨、客舍、柳色等优美的镜头中,作者将自己与好友的离别情绪融入酒杯之中,真是点点滴滴在心头。这入作品的意境之中后,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将会得到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3引导学生去鉴赏美

鉴赏美实质就是一种审美活动。一般来说,审美活动是从对事物中美的形象的初步开始的,如悦耳的声音、美丽的色彩、优美的形象等作用于人的感官,并使人从中获得愉快的体验时,就产生了初步的美感。然后再逐步上升到理性的认识阶段。这时审美活动不再是对美的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积极反映的过程。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也要遵循这一原则。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按三部进行。第一步,应该让学生通过阅读,去发现作品中美的因素,并通过自己的感知和想象,产生初步的美感。第二步,这种美感积累多了,教师就应指导学生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判断能力。第三部,可以指导学生从美学角度去评价一部作品,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这时,学生的思想上已经形成了正确的审美观念,既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又能识别生活中的假恶丑,为创造美作好思想上的准备。

4引导学生去创造美

创造美是一种最高层次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创造美的活动主要包括写作活动、办黑板报、办文学报、组广播稿、开展有意义的语文课内外活动等。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作文教学则是学生创造美的活动的集中表现。作文教学时语文教师非常熟悉的一项教学活动,对此,笔者只想谈三点看法:

4.1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美源于生活,因此创造美离不开生活的观察。要是学生写好作文,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教学生学会细心观察生活,尽量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的因素,并将这些素材记录下来,然后进行整理归类,这就是说的积累素材阶段。

4.2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进行美的想象。神奇的美的想象能为学生提供创造美的灵感和激情。如果学生能把获取的五光十色的表象素材,放进想象的熔炉里去冶炼、重组、创新,就能创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来。

4.3要引导学生正确驾驭美的语言。尽管你发现了美,尽管你的想象多彩,但最终还是要靠美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如果学生的语言表现差,创造美的活动就是纸上谈兵的空话。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花大力气培养和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来。

【参考文献】

《美育与中学语文教学》,蒋念祖编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美育与创新 第6篇

摘要美育不单纯是一种艺术教育,在实际生活中,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对于每一个人的成长、成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英语美育教学与培养创新能力和怎样创新英语教学氛围的和谐美。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美育与创新可以反映并渗透到教学的诸多方面。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英语学习语言美 美育与创新 创新能力

创新是指在原有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加以革新,创造出更先进的经验和成果的社会活动,所谓创新能力是指具有顺利完成创新任务的本领。初中英语教学就是以培养基础美育创新素质为主,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造美感及创新技能等。创新能力和实践是相联系着的,我们把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活动做为达到美育素养提高的平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肩负着民族创新的特殊使命,因而,创新美育教育与美育创新成为学校英语教学研究的主体,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巧创美的境界,激发对美的追求,让学生进入美的知识殿堂,在美的世界中创新英语的语言美。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美育与创新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英语美育教学与培养创新能力

美育亦称美感教育,它通过对普遍存在的自然美的感受、社会生活美的实践和艺术美的鉴赏来培养学生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和在生活中体现美的激情和能力。美育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在英语教学中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完成英语教学目标的同时,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在英语教学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二、创新英语教学氛围的和谐美

教师亲切自然的教态,端庄大方的态度,温文尔雅的气质,美观得体的衣着,既可使学生感受到美的愉悦,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又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了一个美 的氛围和环境。

1、创新教师的素质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么是不可

思议的。”在中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仪表端庄、教态得体、教法灵活、标准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工整漂亮美观的板书和广博深厚的知识,这些都足以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英语教师还要会操作现代化的计算机教学设备。充分施展个人的才华和展示自己的技能,尽力创新美的语言情境。外表美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关键是创新教师的素质美!

2、创新英语对话语言美

作为中学生,学英语的资历尚浅,词汇量极为有限,所以教师在运用实物对话时应用的一些词汇句法较为简单又明了的句子,使学生听到的和要求会说的英语具有强烈的真情实感。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我较注重教学礼貌用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自觉运用文明语言,提高自身的修养和个人交往能力,在课堂中用礼貌语。如:做自我介绍前别忘了说:“Hello ”和“Nice to meet you!”.在问路时一定要说:“Excuse me ”“Thank you all the same!”打电话时别忘了说:“hello ,this is„。Is that„? Good bye!” 请求帮助时要说:“Excuse me.Can you help me ?”创新对话的时候,教育学生我们在经常请求别人帮助的同时,也应该主动帮助他人。

3、创新英语教学含蓄美

人们为了表达需要,在生活中可应用一些比如委婉语等手势,既传达了信息,又避免庸俗尴尬。教师要对英语课堂充满激情,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创造一种和谐的交际氛围,激发学生愉快的情感,使他们乐于开口说英语。英语有一则谚语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了一半。”(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导入新课要讲究艺术。根据教学内容你可设置一个悬念吸引学生;也可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抓住学生。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实践环境,例如扮演角色游戏等,教师在交际实践中必须做好示范,注意语音修养,让人觉得你的素质很好,由此可见含蓄的魅力。

总之,英语教学既是知识教育活动,也是审美创造活动,因为“语言本质上是创造性的”,美育是一项铸造人类灵魂的宏大工程,是造福学子的千秋功业。英语教学与英语学习也是创新性的活动,是师生审美主体、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互动活动。教师应利用英语对话向学生传播美的语言,灌输美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塑造一个完美的自我。

参考文献

1.廊坊市第八小学 庞连蕊;浅谈英语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N];廊坊日报;2008年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4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4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3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