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古诗文经典诵读台词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10-10
1

古诗文经典诵读台词范文第1篇

一、活动思想: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理想的教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中华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从阅读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操、崇高志向、自强人格、诚信品质,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中华经典诵读内容

《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大学》、《论语》、《老子》、《百家姓》、《诗经》、《中庸》、《孟子》、《古文观止》、古诗文、经典神华故事和寓言故事等。

完整性原则:忠实原著全文,不断章摘句。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并合理对待。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积极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诵读经典。

知性合一原则:文以载道,读经典与良好品行的养成结合,读圣贤书,养君子德。

全体性原则: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经典教育。

五、中华经典诵读教育活动的实施

1、活动责任人:五年级各班语文教师

2、活动时间及方式:

(1)营造班级经典文化(转载自盘古文库http://,请保留此标记。)氛围:本期第一期板报各班以“中华传统经典诵读”为专题布置。

(2)各班充分利用每周星期

二、星期四下午写字课15分钟,积极组织开展诵读活动,做到日有所诵。

(3)充分发挥品德,班会课的课堂渗透作用,做到知行合一。

(4)各班语文教师先在本班学生中进行初赛,由学生评委、老师评委共同选出优秀者,再在年级中复赛评出优胜者。

(5)年级复赛时间:12月

五年级语文组徐丽萍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为营造书香校园,进一步丰富学校的人文底蕴,创设师生浓郁的读书氛围,也为了让同学们能持之以恒地养成诵读中华经典的良好习惯,12月16日下午,我校五年级学生举行了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来自各班的同学声情并茂地诵读了《三字经》、《笠翁对韵》、《千字文》、《论语》、《诗经》以及《水调歌头》《满江红》等几十篇中华经典名篇。那一字字,一声声的标准音节,抑扬顿挫,时而深沉,时而柔美,时而激越,他们用自己富有节奏感的艺术性语言表达着自己

对参赛作品的理解。

从比赛过程来看,参赛的同学们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同学们精神饱满,通过诵读很好地诠释了国学经典的内涵。每一首作品的结束都有一个高潮,显得虎虎有生气。有的同学把经典诗文用歌曲的形式演唱出来,并且还制作了经典诵读手抄报,令人耳目一新。总之,每个班的同学各有风采,各有特色。通过此次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也切实把弘扬民族精神融入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

《1》《2》

您可以访问盘古文库()查看更多与本文《小学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相关的文章。

诵中华经典

品中华古韵

花园小学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华经典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让学生们广读博览,诵读经典,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真、善、美的情境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小接受名家名篇的熏陶,与高尚对话,与智慧碰撞,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丰富文化生活、语言素养,从而推进素质教育。

二、活动目的

1、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学生语言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2、通过活动,构建有特色的书香校园文化,引导师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三、比赛安排

参赛对象:各参赛节目以班为单位,每个班选派1个代表队参赛,

参赛队员为30人以上。

参赛内容:中华诗词经典诵读推荐篇目,诵读方式,以朗诵为主,形式多样,可选择配乐等。

比赛时间: 2011年12月30日 (另具体安排抽签顺序)。

比赛地点:学校大礼堂

比赛形式:抽签决定出场顺序,每个参赛队诵读时间为3-5分钟。实行现场打分,现场统计。

设奖办法:本次比赛设一等奖6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2名;并向获奖代表队颁发证书和奖品。对此项活动组织好的年级发优秀组织奖。

四、评比细则

本次比赛对每个参赛队实行单独评分,评比采用10分制,8分起评,全部评委所评得分需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计算平均得分,评分保留两位小数。具体细则如下:

评比项目

评 比 标 准

分值

诗词内容

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具备较高的文学欣赏性。

1分

语言表达

普通话标准,语言流畅,正确把握诗词节奏,有诗韵。

3分

感情处理

在诵读中较好地融入情感,富有表现力,诗情并茂。

2分

表演形式

表演形式大胆创新,展现班级特点,形式与内容配合恰到好处。

2分

仪态风度

服装整洁,精神面貌良好,进退场整齐有序,朗诵大方镇定,台风

好。

2分

五、其它要求

1、各参赛班级要高度重视,组织学生扎实开展读书活动,保证学生读书时间,积极参加本次比赛活动。

2、各参赛班级要认真选材,努力创新形式,悉心指导,丰富内容(各组诵读时间为3-5分钟),确保比赛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各参赛班级将诵读篇目和诵读内容(电子稿)于12月15上报大队部。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柯城区花园小学大队部

古诗文经典诵读台词范文第2篇

李佩桐:我们走进古诗文,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

邢泊宇:我们走进古诗文,让民族文化的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合:“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二年一班经典诵读现在开始。

迟明哲:首先,进行的是班级团体展示《弟子规》,让我们打开古典文化的悠悠长卷。

耿旭阳: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

张誉搴: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请欣赏女同学的诗诵读《游子吟》

周意含:梅花,凌霜傲雪,越是风欺雪压,花开得越是精神,越秀气。

殷维:它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令人赞叹,请欣赏男同学朗诵的《梅花》

耿旭阳:我们是明天的太阳 赵成宇:我们是明天的主人。 邢泊宇:让我们珍惜今天。 李佩桐:让我们拥有明天。

夏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同学们为您献上的《长歌行》 王禹童:时间好像东流水,只能流去不流回。

张誉搴:我们要珍惜时光,奋发学习,请欣赏同学们朗诵的《劝学》

李昱彤: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闻士溪:中华经典的千古风姿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董凯悦: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迟明哲:愿五千年文化瑰宝大放异彩。

赵成宇:愿中华儿女豪情满怀,再谱新的乐章。 金睿泽:腹有读书气自华,胸藏万汇凭吞吐。 耿旭阳:同学们,让古诗美文传承我们茁壮成长。

殷维、周意含:让我们在诗歌的海洋中乘风破浪,直挂云帆。 合:让我们捧读经典,继往开来,再创新时代的辉煌

古诗文经典诵读台词范文第3篇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经典诗文不仅内涵丰富,意境高远,而且语言凝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解读传承经典诗文,也就意味着解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把这些语言文化的精髓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也就意味着在孩子心灵的田园里播下了一粒粒传统文化的种子,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了中国灵魂、拥有了民族品格。而从现状看,我们的民族文化却在失落!从农村学生来看,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具体表现在:学生的文明礼仪差,学习态度不端正而《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把语文素养和人文内涵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要充分体现、落实这一目标,阅读经典无疑是最现实的选择。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与经典古诗文诵读进行有机的融合,已成为必然。鉴于以上认识,我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研究。

引导学生进行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终身受益。研究内容如下:

1、有选择性地引导学生诵读《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增广贤文》、《唐诗宋词》、《现当代的优秀诗文》、《论语》等。

2、精心筛选,编写诵读经典文集。主要是《增广贤文》、《论语》《唐诗宋词》、《现当代的优秀诗文》等。

3、诵读经典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探索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诗词,传承民族文化,提高语文素养的策略。构建经典诗文阅读模式。

两年来,学生在大量背诵古诗文中,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滋润,陶冶他们的性灵,开阔心胸,端正品行,塑造健康的人格,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的文化底蕴也得到提升。

1、通过诵读经典诗文,使学生性情开朗,自信乐观,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人际关系明显改善。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

2、在诵读中,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文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语言、文化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3、通过“诵读经典诗文”的研究,教师在与学生的一道诵读中也同时受到了人文的熏陶和厚实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同时编写诵读经典文集,构建小学经典诗文诵读阅读模式,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日积月累,能轻松自如地学习和初步运用经典诗文。

1、本课题属研究范畴,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我班学生语文素养的现状,收集

学生及家长对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和语文素养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课题实验所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2)文献研究法。广泛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吸收全国其它学校在文化经典诵读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整理、筛选,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以及可资借鉴的优秀经验。通过文献研究开阔研究思路。使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更高的起点。

(3)行动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寻求语文与弘扬古诗文文化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5)个案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学生在经典诵读活动中语文、人文素质提高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本课题实施周期为两年(2008﹒82010.6),为保证课题积极、稳妥的实施,具体的实施时段如下:

(3)、围绕“经典诗文知多少”设计问卷调查及进行数据分析,调查研究对象,收集原始材料。

(2)、举行课题研究展示课,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对课题全面实施研究,总结摸索具有本班特色的“诵读”模式和方法。

在我校“积累诵读”的校本课程中对经典诗文诵读有了明确的了解,认识到开展诵读经典文不但可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诵读的基本要则、主要内容和所达目标等相关资料,深入领会课程改革思想,提高科研理论水平,转变教师原有的观念,使我明确了“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作用和今后研究课题的方向。

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取分时段进行,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顺序安排诵读内容。第一时段,积累学生容易走近的“古诗足迹”,在这期间,我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方法是:诵读为主,体会悟情为辅,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滁州西涧》、《泊船瓜洲》、《惠崇春江晚景》、《淮中晚泊犊头》、《鸟鸣涧》等;第二时段诵读精美诗文,这期间,对学生要求要高一些,既要做到体会诗意,又要用朗读的形式表达情感。如:《妈妈》、《会飞的蒲公英》、《天上的街市》、《中华少年》、《我爱我家》等;第三时段与圣人对话,侧重学生的文明礼仪、做人、明理等方面德育渗透。如:《增广贤文》、《论语》。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针对学生背诵感到枯燥,兴趣不浓的现象,我从背诵中找规律,先从简单的开始,从琅琅上口开始,先领诵,再齐诵,然后全班反复背诵,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同时在与学生的一道诵读中也同时受到了人文的熏陶,厚实了自己的文化底蕴。

为了提高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班级教室环境体现班级特色,重在展示学生阅读经典诗文的活动成果,内容可以是诗画、名言佳句、诗文、书法、读后感、手抄报等,深厚的诵读氛围,调动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积极性。用诗文、诗画的名言佳句装点教室墙壁等。教室里还设置了“图书角”,图书角里有童话故事、寓言、成语等各类书籍几十本,可以让学生在这浩瀚的书海里徜徉遨游,开阔眼界,增长智慧,放飞个性,享受读书的快乐。经过师生们的精心布置,营造出了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真正做到了“书香班级”飘书香。同时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采取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三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每周一节校本课程,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经典学习游戏活动。建立学生的诵读档案,积累好实验的一系列过程资料。在家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家长的作用,使其成为学校读书活动的支持者、宣传者和参与者。通过家长会活动,要求家长将每周周日利用一小时的时间定为“读书时间”,和孩子共同阅读,共同提高,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将中华经典诗文融入其中,设计生动的诵读课堂,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和语文能力。

“语文水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不仅反映了学习的方法,还反映了学习内容的广泛性。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古诗教学中,我以开放为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媒体为手段,充分开发和利用中华经典诗文,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在古诗教学中,我初步形成了“三步”式的教学模式。第一步:激趣导入,背诵课外古诗。第二步:巧用媒体,主动学习新课。(即:采取演、唱等方式)第三步:古诗拓展,再现创新。

通过诵、背、书、唱、演、画等多种形式把活动做细做实,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诵读的乐趣和魅力。

1、“六一诵读经典诗文”为内容的庆祝活动。“六一”联欢会上,学生表演了相声、诗歌表演唱、古诗句对对碰等等,形式多样,将平时的读书内容形象化、生活化、情景化,让师生用心灵去感悟经典、美文的魅力。

2、结合课题研究内容,进行了手抄报评比、习作评比,获奖的同学颁发奖状,贴在班级“快乐之星”一栏中,营造出了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真正做到了“书香班级”飘书香。

3、 我班开展周日一小时亲子诵经活动,形成以“学校领读为主体,家庭助读为辅助,社会力量为推动”的三结合模式。家长进行月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为传承经典文化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 开展“课前一吟”活动。让学生诵读经典,并做好学生的考核工作。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经典学习游戏活动。

5、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媒体,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6、每月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班级“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每月一星”,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7、指导学生撰写诵经读典的体会和感受,评选优秀诵读日记,开展一次经典诵读主题活动。

通过两年多的研究,我对经典诗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小学生通过诵读经典古诗文,必然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感染,为丰富一生的文化积淀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实践、摸索,证明古诗文的朗读背诵,对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两年来,最主要成果:

开展诵读经典文不但可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诵读的基本要则、主要内容和所达目标等相关资料,深入领会课程改革思想,提高科研理论水平,转变教师原有的观念。2013年4月,我上了一堂国学示范课,得到老师们的好评。我写了一篇论文《诵读国学经典 滋养学生心灵》。

为了让学生用心灵去感悟经典、美文的魅力。结合课题研究内容,在准备阶段我进行“经典诗文知多少”问卷调查、在实施阶段,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 开展“课前一吟”活动。让学生诵读经典,并做好学生的考核工作。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经典学习游戏活动。进行日、周、月评价,确立学生诵读档案。评选班级“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每月一星”,同时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媒体,展示经典佳句,进行了手抄报评比、习作评比,获奖的同学颁发奖状,贴在班级“快乐之星”一栏中,营造出了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真正做到了“书香班级”飘书香。在总结阶段,开展一次经典诵读主题班会活动,全校教师进行观摩,得到一致的好评,现已刻录光碟。同时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唐诗宋词》:70﹪--80﹪的学生能背诵;《增广贤文》:50﹪-60﹪的学生理解并能背诵;《论语》:45﹪-50﹪的学生理解并背诵。

经过两年的诵读经典课题研究,学生通过背诵经典诗文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注意力,提高学习阅读、写作的水平,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教师的文化底蕴得到提升。由此看来,我的课题研究是成功的。

经过两年的研究,虽然在课题研究上,取得了点滴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总之,“诵读经典”活动的开展始易行难,只要贵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经历一番寒彻骨,方有梅花扑鼻香。“诵读经典”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学生带来了一片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与文化底蕴。实验证明,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活动,切实地增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今后的

古诗文经典诵读台词范文第4篇

经典古诗词诵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华古诗文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是教育的基础工程。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体目标

1、通过对大量经典作品、古诗词的吟诵和记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激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2、建立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的途径,并带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3、通过经典诵读工作的实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多读多背以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

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经典古诗词诵读活动方案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4)每周利用星期一的朝读课进行赏析品诵,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5)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0分钟。

三、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内容: 参考《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及教研室发下来的必背古诗。选取以下内容 一级:必背古诗20首,校本教材前5首,共计25首。 二级:必背古诗40首,校本教材前10首,共计50首。 三级:必背古诗55首,校本教材前15首,共计70首。 四级:必背古诗前70首,校本教材前20首,共计首。

五级:必背古诗70首,古诗词6首,校本教材前25首,共计101首。 六级:必背古诗70首,古诗词6首,校本教材前30首, 共计106首。

三、具体实施方案 (一)诵读要求。

1、各班诵读力求做到: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通,交流情感。

2.古诗文背诵之"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

3、推荐使用韵律诵读,并附之以韵律操(我校已编古诗文特色操共八节)。 4.规定在间操后固定做古诗特色操操。 (二)具体做法。

1、红领巾广播开辟诵读专栏。每天大课间时分,学校准时播放古诗,给学生营造古诗吟诵氛围。每周三中午红领巾广播站挑选出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进行诗文朗诵、赏析以及有关古诗文的趣闻轶事等。

2、充分利用晨读的读书演讲交流时间,采取语文教师辅导、学生汇报交流等形式解读和欣赏古诗。即通过学校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古诗文记忆。

3、利用班级手抄报,把对于古诗作者、背景、读音、朗诵、韵律诵读、古诗理解、相近古诗赏析、让爱好画画的学生把学到的古诗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绘成题诗图等,每小组每周解读一首,对于他们好的作品要给予鼓励,并定期展示。各班板报专门开辟"古诗文园地",报道本班活动情况,发表诵读体会,通报诵读成果等。

4、班级举办诵诗会活动。诵读会分指定内容背诵、接龙赛、抢答、自由发挥表演等多种形式,并有接力赛、抽卡赛等种类。通过举行这一活动评出班级十强。各班主任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与学生合作、竞争、交流,多发现典型,树立身边的榜样。每学期期末举办一次全校性古诗文诵读展示、竞赛评比活动。

5、按照校本教材编排,由教师选择与诗文有联系的音乐,编制韵律操,放着音乐按节奏让学生朗读古诗文;也可以由学生自己伴奏诵读古诗文;还可以由师生用现代歌曲的旋律来吟唱古诗文。有一些古诗文通俗易懂,教师把它们改编成诗文剧让学生表演,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

6、在语文教研组中开展经典诵读专题校本教研活动,研究学生的记忆规律,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先背诵大量的古诗文,不断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古诗吟诵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7、借助于家长的帮助,动员家长为孩子课外诵读经典、学古诗给予支持,让他们结合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把记忆中的诗还原生活也就是看到某种景色,或在某个生活细节,引导孩子说出与之相映的警句、诗句来。这样,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会更注重积累,并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所学的警句、诗句内化。

(三)诵读时间

1、利用每周早读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

2、周周背一首古诗: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诵读一首古典诗文;有余力的学生可增加年段背诵以外的古诗文。

3、各班每月抽出一节语文活动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古诗词吟诵表演。

4、在写字课时间,将当周所吟诵的古诗词,通过书写加强记忆。

5、在诵读时间上,各班灵活安排,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学生和家长一起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四、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跟踪性评价的方式。依照"熟读成诵"的特点,评价之鼓励性质大于测试性质。采取"每周评价"、"每月评价"、"每学年评价" 、"弹性评价"方式。

1、每周评价 : 评价的时间是阅读课。以班级为单位由年级负责人组织,全班或小组齐诵通过。

2、每月评价:评价时间是每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的阅读课。依托全校少先队大队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3、每学年评价:学校成立考级小组,从优秀的语文教师中产生 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定级。每学年一级,共6级。每级设四等, 一等:能优秀地完成本学期的背诵任务, 能做到感情充沛、表情自然。 二等:能较好地完成本学期的背诵任务,能比较有感情、适当会加些表情。 三等:能完成本学期的背诵任务,但有时会遗忘。能读准音有时会带一点感情。

四等:能完成基本的背诵任务,但很快又会遗忘。有时会读错字音。

各级测评内容: 甘家厂小学阅读考级书目 一级

1.必背古诗篇目(20首) (1)敕勒歌 (2)江南 (3)古朗月行 (4)村居 (5)咏鹅 (6)悯农(一) (7)悯农(二) (8)江上渔者 (9)静夜思 (10)登鹳雀楼 (11)春夜喜雨 (12)咏柳 (13)赋得古原草送别 (14)鹿柴 (15)早发白帝城 (16)春晓 (17)忆江南 (18)清明

(19)绝句(两个黄鹂杜甫) (20)游子吟

2.校本教材:《三峡谣》、《幼女词》、《题画诗》、《棉花》、《春水》 二级

1.必背古诗篇目(20首) (1)山行 (2)枫桥夜泊(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竹石(5)四时田园杂兴 (6)乐游原(7)蜂 (8)塞下曲(9)浪淘沙(九曲黄海万里沙刘禹锡)(10)别董大(11)江畔独步寻花 (12)望天门山

(13)赠汪伦 (14)望庐山瀑布(15)送元二使安西 (16)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17)芙蓉楼送辛渐 (18)出塞

(19)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王翰)(20)绝句(迟日江山丽 杜甫) 2.校本教材:《夜立阶下》、《山雨》、《园果》、《溪边》、《画鸡》 三级

1.必背古诗篇目(15首) (1)望洞庭 (2)风 (3)元日 (4)江雪(5)江南春 (6)池上 (7)小儿垂钓 (8)小池(9)寻隐者不遇 (10)所见(牧童骑黄牛 袁枚)(1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2)游园不值 (1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5)示儿

2.校本教材:《山行(叶茵)》、《万田道中》、《咏华山》、《画》、《努力》 四级

1.必背古诗篇目(15首) (1)渔歌子 (2)石灰吟 (3)墨梅 (4)泊船瓜洲 (5)书湖阴先生壁(6)饮湖上初晴后雨 (7)惠崇春江晓景 (8)题西林壁 (9)夏日绝句(1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1)四时田园杂兴(梅子)(12)春日 (13)题临安邸 (14)乡村四月(15)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龚自珍) 2.校内教材:《少年郎》、《田园乐》、《蝉》、《中秋夜》、《夜宿山寺》 五级

1.必背宋词篇目(6首)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2)《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3)《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4)《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

(5)《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6)《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2 .校本教材:《越女词》、《拜新月》、《听弹琴》、《古别离》、《惊雪》 六级

1. 必背宋词篇目(6首)(1)《念奴娇》(洞庭青草)张孝祥(2)《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3)《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4)《卜算子》(驿外断桥边)陆游(5)《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6)《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古诗文经典诵读台词范文第5篇

http://book.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 12:07新浪读书

余光中(余光中吧)《乡愁》郭沫若《骆驼》

艾青《我爱这土地》戴望舒《寻梦者》

宗白华《春与光》 何其芳《秋天鲁迅《雪》

朱自清《匆匆》钱鹤滩《明日歌》

于谦《春日客怀》闻天祥《过零丁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杜甫《望岳》李白《将进酒(blog)》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陶渊明《饮酒》

古诗文经典诵读台词范文第6篇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经典诗文不仅内涵丰富,意境高远,而且语言凝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解读传承经典诗文,也就意味着解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把这些语言文化的精髓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也就意味着在孩子心灵的田园里播下了一粒粒传统文化的种子,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了中国灵魂、拥有了民族品格。而从现状看,我们的民族文化却在失落!从农村学生来看,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具体表现在:学生的文明礼仪差,学习态度不端正而《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把语文素养和人文内涵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要充分体现、落实这一目标,阅读经典无疑是最现实的选择。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与经典古诗文诵读进行有机的融合,已成为必然。鉴于以上认识,我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研究。

引导学生进行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终身受益。研究内容如下:

1、有选择性地引导学生诵读《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增广贤文》、《唐诗宋词》、《现当代的优秀诗文》、《论语》等。

2、精心筛选,编写诵读经典文集。主要是《增广贤文》、《论语》《唐诗宋词》、《现当代的优秀诗文》等。

3、诵读经典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探索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诗词,传承民族文化,提高语文素养的策略。构建经典诗文阅读模式。

两年来,学生在大量背诵古诗文中,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滋润,陶冶他们的性灵,开阔心胸,端正品行,塑造健康的人格,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的文化底蕴也得到提升。

1、通过诵读经典诗文,使学生性情开朗,自信乐观,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人际关系明显改善。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

2、在诵读中,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文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语言、文化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3、通过“诵读经典诗文”的研究,教师在与学生的一道诵读中也同时受到了人文的熏陶和厚实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同时编写诵读经典文集,构建小学经典诗文诵读阅读模式,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日积月累,能轻松自如地学习和初步运用经典诗文。

1、本课题属研究范畴,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我班学生语文素养的现状,收集

学生及家长对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和语文素养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课题实验所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2)文献研究法。广泛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吸收全国其它学校在文化经典诵读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整理、筛选,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以及可资借鉴的优秀经验。通过文献研究开阔研究思路。使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更高的起点。

(3)行动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寻求语文与弘扬古诗文文化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5)个案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学生在经典诵读活动中语文、人文素质提高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本课题实施周期为两年(2008﹒82010.6),为保证课题积极、稳妥的实施,具体的实施时段如下:

(3)、围绕“经典诗文知多少”设计问卷调查及进行数据分析,调查研究对象,收集原始材料。

(2)、举行课题研究展示课,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对课题全面实施研究,总结摸索具有本班特色的“诵读”模式和方法。

在我校“积累诵读”的校本课程中对经典诗文诵读有了明确的了解,认识到开展诵读经典文不但可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诵读的基本要则、主要内容和所达目标等相关资料,深入领会课程改革思想,提高科研理论水平,转变教师原有的观念,使我明确了“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作用和今后研究课题的方向。

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取分时段进行,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顺序安排诵读内容。第一时段,积累学生容易走近的“古诗足迹”,在这期间,我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方法是:诵读为主,体会悟情为辅,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滁州西涧》、《泊船瓜洲》、《惠崇春江晚景》、《淮中晚泊犊头》、《鸟鸣涧》等;第二时段诵读精美诗文,这期间,对学生要求要高一些,既要做到体会诗意,又要用朗读的形式表达情感。如:《妈妈》、《会飞的蒲公英》、《天上的街市》、《中华少年》、《我爱我家》等;第三时段与圣人对话,侧重学生的文明礼仪、做人、明理等方面德育渗透。如:《增广贤文》、《论语》。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针对学生背诵感到枯燥,兴趣不浓的现象,我从背诵中找规律,先从简单的开始,从琅琅上口开始,先领诵,再齐诵,然后全班反复背诵,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同时在与学生的一道诵读中也同时受到了人文的熏陶,厚实了自己的文化底蕴。

为了提高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班级教室环境体现班级特色,重在展示学生阅读经典诗文的活动成果,内容可以是诗画、名言佳句、诗文、书法、读后感、手抄报等,深厚的诵读氛围,调动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积极性。用诗文、诗画的名言佳句装点教室墙壁等。教室里还设置了“图书角”,图书角里有童话故事、寓言、成语等各类书籍几十本,可以让学生在这浩瀚的书海里徜徉遨游,开阔眼界,增长智慧,放飞个性,享受读书的快乐。经过师生们的精心布置,营造出了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真正做到了“书香班级”飘书香。同时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采取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三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每周一节校本课程,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经典学习游戏活动。建立学生的诵读档案,积累好实验的一系列过程资料。在家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家长的作用,使其成为学校读书活动的支持者、宣传者和参与者。通过家长会活动,要求家长将每周周日利用一小时的时间定为“读书时间”,和孩子共同阅读,共同提高,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将中华经典诗文融入其中,设计生动的诵读课堂,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和语文能力。

“语文水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不仅反映了学习的方法,还反映了学习内容的广泛性。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古诗教学中,我以开放为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媒体为手段,充分开发和利用中华经典诗文,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在古诗教学中,我初步形成了“三步”式的教学模式。第一步:激趣导入,背诵课外古诗。第二步:巧用媒体,主动学习新课。(即:采取演、唱等方式)第三步:古诗拓展,再现创新。

通过诵、背、书、唱、演、画等多种形式把活动做细做实,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诵读的乐趣和魅力。

1、“六一诵读经典诗文”为内容的庆祝活动。“六一”联欢会上,学生表演了相声、诗歌表演唱、古诗句对对碰等等,形式多样,将平时的读书内容形象化、生活化、情景化,让师生用心灵去感悟经典、美文的魅力。

2、结合课题研究内容,进行了手抄报评比、习作评比,获奖的同学颁发奖状,贴在班级“快乐之星”一栏中,营造出了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真正做到了“书香班级”飘书香。

3、 我班开展周日一小时亲子诵经活动,形成以“学校领读为主体,家庭助读为辅助,社会力量为推动”的三结合模式。家长进行月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为传承经典文化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 开展“课前一吟”活动。让学生诵读经典,并做好学生的考核工作。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经典学习游戏活动。

5、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媒体,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6、每月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班级“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每月一星”,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7、指导学生撰写诵经读典的体会和感受,评选优秀诵读日记,开展一次经典诵读主题活动。

通过两年多的研究,我对经典诗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小学生通过诵读经典古诗文,必然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感染,为丰富一生的文化积淀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实践、摸索,证明古诗文的朗读背诵,对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两年来,最主要成果:

开展诵读经典文不但可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诵读的基本要则、主要内容和所达目标等相关资料,深入领会课程改革思想,提高科研理论水平,转变教师原有的观念。2013年4月,我上了一堂国学示范课,得到老师们的好评。我写了一篇论文《诵读国学经典 滋养学生心灵》。

为了让学生用心灵去感悟经典、美文的魅力。结合课题研究内容,在准备阶段我进行“经典诗文知多少”问卷调查、在实施阶段,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 开展“课前一吟”活动。让学生诵读经典,并做好学生的考核工作。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经典学习游戏活动。进行日、周、月评价,确立学生诵读档案。评选班级“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每月一星”,同时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媒体,展示经典佳句,进行了手抄报评比、习作评比,获奖的同学颁发奖状,贴在班级“快乐之星”一栏中,营造出了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真正做到了“书香班级”飘书香。在总结阶段,开展一次经典诵读主题班会活动,全校教师进行观摩,得到一致的好评,现已刻录光碟。同时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唐诗宋词》:70﹪--80﹪的学生能背诵;《增广贤文》:50﹪-60﹪的学生理解并能背诵;《论语》:45﹪-50﹪的学生理解并背诵。

经过两年的诵读经典课题研究,学生通过背诵经典诗文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注意力,提高学习阅读、写作的水平,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教师的文化底蕴得到提升。由此看来,我的课题研究是成功的。

经过两年的研究,虽然在课题研究上,取得了点滴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总之,“诵读经典”活动的开展始易行难,只要贵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经历一番寒彻骨,方有梅花扑鼻香。“诵读经典”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学生带来了一片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与文化底蕴。实验证明,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活动,切实地增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今后的

相关文章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第1篇1. 接听、转接电话;接待来访人员。2. 负责办公室的文秘、信息、机要和保密工作,做好办公室档案收集、整理工...

2
2025-10-24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第1篇3.既然痛苦是躲不过的,那么就痛痛快快去接受。 4.不要因为一次挫败,就忘记你原先决定想要到达的远方!把书山...

1
2025-10-24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第1篇1.运行条件海拔不超过3000m 设备运行期间周围空气温度不高于55℃,不低于-25℃日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月平...

2
2025-10-24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第1篇无论买的期房、现房及二手房,都存在着办理房产证的问题。首要要了解什么是房产证?房产证是通过交易对所购买房...

3
2025-10-24
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

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

s("wzfz");上一篇: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下一篇: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1
2025-10-24
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s("wzfz");上一篇: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下一篇: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2
2025-10-24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本学期即将过去,根据学校安排6月27-29日全校统一进行期末考试。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手...

1
2025-10-24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第1篇由于聘任制的实行,目前医院的员工流动性很大,对医院不满意可以随时提出辞职,不利于医院的工作安排,也对医...

2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