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水平范文(精选12篇)
表达水平 第1篇
一、正确理解“自由表达”
小学生的“自由表达”, 首先受到心理发展特点的限制。小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但即使到第三学段, 抽象思维仍然需要形象材料的支持。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个性与社会性的特点, 决定了他们对事物认识有很大的局限性, 不可能做到想表达什么事物就能表达什么事物。
其次, 是受个体生活经验的限制。即使到第三学段, 他们对生活感性认识的积累也还是比较单一的, 对生活的表达, 也就不可能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
其三是受个体写作经验的限制。第一学段, 是写话的启蒙教育阶段, 学生要学习怎么遣词, 把句子写通顺、写完整, 怎么写几句连贯通顺的话;第二学段, 围绕一个意思写一两段话, 是学习的主要内容。第三学段, 也不过是比较系统地“学习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学习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 分段表达”。每个学段的习作, 都有新的写作知识要学习, “自由表达”都受到写作经验的限制。
二、有效引导“自由表达”
对小学生习作“自由表达”的指导, 要充分考虑其受限性, 要遵循课程规律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1、以学科教学为平台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语文学科教学应努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 在阅读教学中, 要在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句中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和思维的具体化, 在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与思想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同时, 语文学科应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社会性的和谐发展。比如, 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大量阅读亲情类的文章, 在平等互动中, 以教师的健康人格和亲社会行为给学生社会态度与社会情感的发展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2、以日常生活为源泉开拓学生的生活体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对作家是如此, 对小学生更是如此。
小学生的生活比较单调的, 局限于家庭、学校和有限的社区活动, 但这并不防碍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日常生活是生活的常态, 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享受生活, 承受生活, 认识生活, 丰富情感, 在平淡的生活中享受爱的温馨, 享受友谊的温暖;要引导学生学会承受日常生活, 生活不总是阳光明媚, 也还有风雨, 要勇于面对困难, 面对挫折;要引导学认识日常生活, 认识人与事, 学会与不同性格人相处, 学会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办法;要引导学生用心体验日常生活, 体验幸福感、成功感、挫折感、羞耻感和感恩, 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就会乐于表达生活, 表达生活就会有话可说。
3、以阅读为载体熏陶学生的写作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 选择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书。
小学生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会带着好奇的心理想去了解。心理学家把孩子称为“天然的探索者。”我们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也正是从孩子天然之本性出发, 满足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 并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让他们通过各种阅读形式, 体验阅读带给心灵的愉悦, 提高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读书, 不能急功近利, 只读作文选之类的书, 要引导学生多读短小精悍具有时代性文学性和人文性的作品。要引导学生从书中积累语言, 体会文章的谋扁布局立意行文特点。
4、以激励为动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表达欲望是写作的动力, 召唤起表达欲望, 学生就会“乐于表达”以至“欲罢而不能”。
(1) 激发表达情感。充满情感的导语, 能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挖掘写作对象的情感, 或赋予写作对象情感, 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比如, 给学生带有情感的作文题目, 《我感激的一个》可以唤起感恩的情感而乐于倾诉, 《今天玩得真开心》因符合学生的天性而使他们乐于表达。
再如, 满足实际需要或心理需要, 也能产生强大的心理动力。比如, 组织学生到他们久已向往的旅游胜地旅游。课堂上, 做游戏或做有趣的实验, 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2) 指导表达方法。课标指出, “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 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在写作教学中, 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指导的途径有, 指导课中指导, 面批时指导, 讲评课的指导和随课文教学指导。
作文指导课, 除了激发写作兴趣外, 要进行取材指导、开拓学生选材的思路, 比如可以用例兴法, 例兴写作材料, 激发学生通过联想从记忆仓库中提取写作材料。构思指导, 要引导学生想明白要告诉别人什么意思, 哪些内容写具体, 那些内容少写甚至不写, 要按照什么顺序写才能把意思说明白等。起草环节的指导, 学生在起草过程中, 老师要巡视, 发现共性问题, 要及时在班上做集体指导。
面批时指导。要把批改作文的过程作为有效指导的过程, 一次作文可面批几个到十几个同学。习作中有不足的, 要让他们明白缺陷在哪里;写的好的, 要让他们明白好在那里, 可以让他们谈谈感受, 这么好的作文这么好的句段, 是怎么想出来的。
讲评课的指导, 修改环节, 可侧重放到讲评课中。对选材、主要意思的表达, 写作的顺序等, 发现共性问题, 以典型案例具体指导修改。对词句方面的毛病, 应要求学生按照批改提示自行修改。
随课学习表达方法, 是课标对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要求。可以一课一得, 或模仿课文的立意选材, 或模仿课文的句式、细节仿写, 或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 分流固源。学生的水平千差万别, 对“自由表达”可作适当的分流。对不同层面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内容要求, 因人而异, 分层管理。一般的学生可以以小练笔、日记给足“自由表达”的机会, 中等学生可以仿写好词好句, 多写记叙文和想象文, 好学生可以依据写作目的自由地选材和表达。
但这里要注意一点, 合理的分流是必要的, 但“自由表达”的原则不能丢。这就是笔者“分流固源”的内涵。
(4) 营造气氛。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自由表达的作品, 让他们获得直观的感受和领略成功的喜悦。如开辟墙报黑板报发表他们的作品, 设立“自由表达小星星”奖项等。这样既表彰了先进, 也对其他同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营造了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写作环境, 让孩子们始终保持写作的热情。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第2篇
摘要 从教几年来,我一直担任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我所接班级的学生都好似有一个共同的通病――害怕作文,一提到作文,个个都唉声叹气,嘴里还喃喃地说“唉,又写作文”,“唉写什么呢?”“真要命,又要写作文。”„„没办法,写吧,但写出的文章无血无肉,空洞乏
味,土语方言连篇,语句不通顺,不连贯,或是文不对题,中心不明等。究其原因,还是平时说得
少,练的少,头脑空虚,缺乏词语,缺乏素材,不会审题。《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作文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读书笔记,书信等,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
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关键词培养能力认真观察随即笔记加强指导从教几
年来,我一直担任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我所接班级的学生都好似有一个共同的通病――害
怕作文,一提到作文,个个都唉声叹气,嘴里还喃喃地说“唉,又写作文”,“唉写什么
呢?”“真要命,又要写作文。”„„没办法,写吧,但写出的文章无血无肉,空洞乏味,土语方言连
篇,语句不通顺,不连贯,或是文不对题,中心不明等。究其原因,还是平时说得少,练的少,头
脑空虚,缺乏词语,缺乏素材,不会审题。《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作文的要求是,能
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读书笔记,书信等,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
定的条理。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达到《小学语文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呢,根据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总结,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粗浅认识和做
法一、一、培养锻炼学生的“说”的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
是从说到写的过程,小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经历由说到写,同儿童语言发展过程是一致的。
”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从说入手,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说的水平,以说促写,达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学法指出,“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培养学生口头表
达能力不可缺少的条件”。我教的学生都是来自农村,见识少,平时不善于观察、积累,又受本
地方言、土语影响很深,以致使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言之无序,病句繁多,创伤累累,意思不明。
为此,我就要求无论是上课亦或是下课,统统使用普通话交流,在口语习惯中消除学生畏说普
通话的心理。课堂上,我坚持以学生为主题的原则,把大量的时间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讨论
发言,给他们说话的机会。要求学生说时尽量做到把话说完整,说通顺。如在教《田忌赛马》
一课时,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去初读课文,学生读完课文后纷纷
举手回答说,“田忌赛马的事.”我当机把这句话写到黑板上,让学生看这句话能否将文章内
容概括完整。学生一看不能就补充到,“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事。”我又提示到,“他俩赛马
赛几次,中间发生什么事了,最后结果如何,”学生继续补充到,“田忌与齐威王赛两次马,第一次田忌输了了马的出场顺序,第二次赛马田忌赢了齐威王。”“好,谁,孙膑帮助田忌出注意,调换能把刚才的话说成一句完整通顺的话”我鼓励学生说,许多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田忌三场全输,孙膑根据观察分析,帮助田
忌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取得了第二次比赛胜利的事。”我随即表扬到,“多好啊说的太完整
了,太通顺了”,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说的气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积极性。
除了在课堂上培养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外,课外,我还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如每天早晨坚持让
一位同学到讲台上介绍自己最近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事,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提出优点和
不足。课外活动时间,我还经常组织学生讲故事,讲电视或演小品,说相声等。这样通过老师
有所为而说的创造实践,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说的积极性,使同学说的能力也得到提高,相应地
提高了写作水平。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众所周知,小学语文课每天至少
安排一至两节,而作文课每周才两节,要靠这短短地两节课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语文课程教学生练习作文,通过训练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实际
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教学水平 第3篇
关键词:语言 教学 水平
教师通过语言及行为,在学生心田里播下知识的种子,因此,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基础。而在职高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就起着决定作用。因此,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对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不断的锻炼和提高。
一、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一)认真思考,揣摩语言环境
在备课和设计教案的前期基础工作中,教师应注意根据教材内容揣摩语境、语气、语调,大胆的揣摩语言环境,通过对语境的分析和理解加深对教学内容和作者用意的理解,使教学内容尽量还原作者本意,从而达到使教学语言生动、真实、准确、说服力强的效果。
(二)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提高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应该是科学的、正确的,使用的言语也应该是科学的、准确的。例如不能把“情节”和“细节”、“写作特点”和“写作方法”、“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等混为一谈。除了要精确地使用概念之外,还要正确地做出判断,符合逻辑地进行推理,遣词造句要合乎语法,说明事理要清楚明白。
(三)注意复述,熟练驾驭教材
积极的重复是加深记忆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应注意做到熟练驾驭教材,注意引用教材内容。复述方法有二:一是阅读后复述。阅读后复述就是在阅读完一段文章或一篇文章后,用自己的语言采用“自言自语”的方式来表述文中的内容。可以在复述时使用文中的某些内容,但应尽量避免完全背诵;也可以在复述时使用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或部分句型,作为复述的线索,帮助自己较完整地复述所读材料。因语言表达能力、技巧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复述接近于背诵,但在基础逐渐打牢后,就会慢慢放开,由“死”到 “活”,在保证语言正确的前提下,复述可有越来越大的灵活性,如改变句子结构,转换表达方法,用自己在课堂上新学的词汇和句型来替换一些不常使用或难于理解的东西。
(四)注意语词的应用,提高语言表达的张力和吸引力
同样的一句话的内容,用不同的表述方式来表达,往往效果会截然不同。在教学实践环节,要注意锻炼语言的表述方式,比如提问要精心设计,表述要留有余地,力求激起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争论探讨;话语要具有深刻精辟的思想,要饱含真挚浓烈的情感,才具有令人折服的威力,动人心弦的魅力;讲话时的喜悦或悲愤、赞誉或贬斥、激动或低沉……都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相应的情感和认识,使他们向往真善美,鄙恨假恶丑。如果言不由衷、虚情假意或冷漠麻木,甚至会起反作用。不讲空话套话,杜绝陈词滥调,不断地以社会上的新信息、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充实和更新自己的讲话内容;不断地以语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词汇、新语义等丰富和更新自己的言语。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才能使具有吸引力。
(五)非语言行为在传达教学内容中的辅助作用
语言的正确运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非言语行为在课堂上也是帮助传送教学内容的一种必要的辅助形式。在教学中老师的动作和表情会给整体教学带来影响。眼睛传递的信息是除语言外,最能“说话”的非言语行为:赞许、皱眉、扬眉、凝视、焦虑、紧张等丰富之至。另外,手势也是能表达较丰富内容的一种非言语行为。在教学中配合恰当的、优雅的眼神、表情、手势与姿态,可取得“绿叶扶牡丹”的作用。
二、如何掌握语言的表达技巧
(一)课堂语言要规范、准确。
课堂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提,是连接教与学的重要桥梁。教师只有准确地利用语言传递信息,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得到最大满足。
规范准确的语言,首先是说标准的普通话。说准普通话的音韵调,说准字音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如果语文教师经常说不准的普通话,不但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而且还可能动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对教学质量也会产生不良影响。规范准确的语言还要求在遣词造句方面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在用词上力求准确、鲜明、生动,语,而且还要避免口头禅,话语罗嗦,语无伦次,拖泥带水,力求“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
(二)课堂语言要尽量通俗易懂。
走进职业高中的学生他们有很多切身之苦:听不懂课之苦,跟不上学习进度之苦……因此教师授课用语应该尽量朴实通俗争取让每位同学都能听懂。“处女作”我们可以说成是作者发表的第一篇作品啊,“意象”我们可以说成是寄托了作者情感的客观景物啊,等等。很多课文文质兼美,但是学生因为审关和理解能力有限,却无法享受。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拉近与教材的距离。备课时要深入,披文以入情,与作者哀乐与共;教学时要浅出,用通俗日语化的语言表达课文的意蕴,使学生易于接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个人没有在少年时期体验过而对书籍进行深思的激动人心的欢乐,那就很难设想会有完关的教育。”使学生在共鸣中得到审关的同时,使他们的灵魂受到荡涤与洗礼,这是语文教学应有的作用,也是其魅力所在。
(三)课堂语言要形象生动。
语文,它比起一些纯理论的、以抽象逻辑为主要讲授形式的课程来说,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它的生动性、形象性。这就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除了对所讲授的知识有广博丰富的积累之外,还必须具有对教材深刻细致的领悟而激发出来的热情。这种热情应该是一种“存于中而形于外”的自然流露和表述。它不是一种表演,它是以教师充沛的感情投入来唤起学生感情的活跃,由此产生共鸣,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充满吸引力,让学生在不断与教师形成的情绪交流中获取终生受益的知识营养。而教师的在课堂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就可以起到调剂气氛活跃情绪的作用。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讲到“阿Q梦中幻想革命”时,这样小结道:“阿Q第一愿望是报私仇,不但赵太爷该杀,小D也是该死的,王胡也不要了,一切与他有矛盾的人他认为都该杀。倘若我们前去责问他为何乱杀阶级弟兄时,恐怕他也把我们给杀了。”这位教师在分析阿Q那落后的思想意识及其局限性时,突然话锋一转,说:“倘若我们前去责问他为何乱杀阶级弟兄时,恐怕他也把我们给杀了。”这一看似与课文内容无关的“闲言赘语”,却使语言跌宕生姿,妙趣横生,犹如作料之于烹调一样,不仅使语言趣味浓郁之极,而且也有助于我们对阿Q精神的进一步理解。可见幽默是“一种能抓住可笑或诙谐想象的能力”,是理智的一部分,用的合体得当,是大为有益的。
挖掘课文资源, 提升语言表达水平 第4篇
一、指导欣赏, 乐于品味
入编教科书的课文, 大多文质兼美, 隽永涵蓄, 发人深省, 它们都是学习语文、提高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凭借。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但不少学生对精彩语句视而不见, 这就需要我们用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实现语言模仿, 提高写作能力最常见的方法来指导赏析课文中的词句, 不断指点, 养成欣赏品味的习惯后, 学生每学一篇课文, 他们都会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投向那些令他们感性和震憾的词句。
1.教师指导学生品味恰当巧妙的词语
一篇课文, 往往不乏一些形象生动、恰到好处的字、词语。如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的《桂花雨》中的“桂花盛开的时候, 不说香飘十里, 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 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教师多作点拨, 引导品味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不仅花开香味浓, 而且晾干泡茶、做饼也是另一种香气弥漫。作者所要描写的这一“桂花”, 已经永远香在心里, 不受季节束缚, 香甜到了人们的生活中了。一字里头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呢!学生对于类似这样的词便有了更浓的兴趣。在此后阅读课文时, 他们可能会找到《草原》中“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 群马疾驰, 襟飘带舞,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的“飞”, 也可能会找到《景阳冈》中武松的“闪”……
2.教师指导学生赏析别出心裁的句式表达
如带有匀称美的句式, 四年级下册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中的“溪流时而宽, 时而窄, 时而缓, 时而急, 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带有参差美的句式, 《詹天佑》中的“哪里要开山, 哪里要架桥, 哪里要把陡坡铲平, 哪里要把弯度改小, 都要经过勘测, 进行周密计算”;过渡句, 《圆明园的毁灭》中的“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 而且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一过渡句自然流畅, 值得学习推敲。
3.教师指导学生体会匠心独运的修辞方法
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学习时, 让学生“随文学习”并体会一些修辞方法是大有裨益的。如《林海》中的“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 白桦为裙, 还穿着绣花鞋”;《匆匆》中的“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 等等。课文中的文学元素、语言学习资源异常丰富, 真可谓“留心处处皆学问”。
二、理解内化, 积极积累
阅读教学中, 学生对语言的学习与掌握, 都是从词语的理解开始, 学生只有准确深刻地理解了, 才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也才能为乐于积累、内化奠定基础。教学中对重点词语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避免望文生义。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张冠李戴”可这样引导:先结合字典, 初步理解;再联系语境, 具体理解,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写“张冠李戴”的句子, 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我”是如何“张冠李戴”的;最后根据关系, 深入理解, 让学生用“因为……所以……”造句, 理解课文中“张冠李戴”的因果关系, 再用“如果不……必须……”造句, 让学生知道:“要想不张冠李戴, 必须认真看书”, 进一步理解体会鲁迅对“我”的关心。这样一来, 学生真正理解了“张冠李戴”这个词, 在头脑中进一步内化, 它便成为了学生语言仓库中的一部分。
语言训练的重要目的, 在于以有效的方法将课文中丰富的语言材料逐步贮存于学生的语言仓库之中, 这样, 一旦需要, 才能涌于笔端。因此, 阅读教学中, 有了引导深入理解的基础, 还可以多形式地将词语引入学生的记忆仓库, 变成语言库存。一种是以新引旧, 以复习促贮存。教学中, 可在学生接触新学的词语后, 以一词引一类, 帮助积累。如《火烧云》中的“笑盈盈”引出“笑吟吟”“笑哈哈”“笑咪咪”……这样, 学生在词语运用时, 便可随机选择, 而避免用词单一重复。另一种是以词带词, 在搭配中积累。教学中, 可根据词语搭配规律, 以词带词。如可由《飞夺泸定桥》中“水声震耳欲聋”引导学生完成“雷声 ( ) , 琴声 ( ) , 鸟声 ( ) , 风声 ( ) ”等词语搭配。天长日久, 乐于积累的学生的语言不仅有滋有味, 更是有声有色。
三、加强实践, 灵活运用
语言材料的理解和贮存, 是以其“运用”为关键条件, 因此, 我们可以创设条件, 提供运用机会, 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内化, 在语言运用中活化。如学生在一阶段后学习了“胸有成竹、缓兵之计、左右为难、出其不意”等词, 教师可以提供运用语境, 在学习《将相和》“完璧归赵”一段时, 可让学生加以运用:秦王写信给赵王说以城换璧, 赵王认为去也不好, 不去也不好, 真是 (左右为难) ;蔺相如 (胸有成竹) 地提议还是去好, 而且认为完全可以不使璧玉白白落入秦王之手;蔺相如见秦王一心赏璧, 无意交城, 便假说璧有斑点, 把璧要了回来, 这是 (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 , 蔺相如指出要秦王举行典礼才肯交璧, 其实他用的是 (缓兵之计) 。
同时, 我们也应认识到语言的内化不可能一蹴而就, 得有个过程, 教学中我们也要架设语言转换的阶梯, 以引导拾级而上, 逐步内化。如《第一场雪》一文中描写雪后美景的段落语言优美, 词汇丰富, 为落实词语的运用, 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先借助课文, 描述画面。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要学生借助课文语言, 描述当时的景色, 想象画面, 感受其美。再指导运用语言, 转化语言。要学生用上“罩上、挂满、堆满、随风飘扬、五光十色、毛茸茸、亮晶晶”等词语, 以自己的语言描述雪后美景。最后可借助语言, 落实运用, 让学生运用上述词语描述“雨后美景”。
在阅读教学这片有待进一步开发的神圣领域里, 只要我们积极摸索, 采取有效的落实语言措施, 既让孩子们找到学习课文的兴趣, 也找到语言运用的钥匙, 同时能促进他们阅读个性得到张扬, 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摘要: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因此,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我们应充分挖掘课文中的精彩词、句、语段, 让学生乐于赏析, 积极积累, 灵活运用, 真正内化进入自己的语言仓库, 并能在需要时招之即来, 呼之即出, 确实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关键词:语言表达能力,欣赏品味,内化积累,实践运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表达水平 第5篇
摘要:注重培养学生崭新的口语理念,把口语理论向语言能力的转化作为教学训练的重点,依据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努力探求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口语课程 水平测试 语言素质 培养
教师口语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才能真正提高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口语课程设置与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前者对于后者的促进作用。通过灵活多样的途径对学生进行语言素质训练,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以课堂教学带动课内外实践活动,训练体系上创新
课堂教学只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想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必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课外学习和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1.依据教师口语课程设置,对中文专业教师口语教学大纲,重点强化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非中文专业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大纲,重点强化普通话语音教学,以保证学生顺利通过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
2.强调学习的渐进性,从静态的语言个体单位训练开始,逐步过渡到动态的言语表达整体训练,切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进而提高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乃至言语素质。针对不同方言区的实际情况,在学生原有语音基础情况下,制订教学的重点,分解教学难点。
3.教师口语课程所任课教师均为国家级或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把教师口语课与普通话水平测试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口语教学推动普通话水平测试,反过来,普通话水平测试又可以反馈口语教学中的弊端,指导口语教学,互动研究既保证了口语教学效果,又促进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健康发展。
4.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打破口语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把口语教学向校园文化活动伸展,不断强化和巩固教学效果,把教室这一空间尽可能伸展到其他更多的活动空间去,如组织学生社团进行辨论、朗读、演讲比赛等,形成了一个学习、运用、研究口语与普通话水平测试相结合的更大的语言环境。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运用上更新
1.采取多种措施,精讲多练。运用对比法,通过标准规范的普通话与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音频材料进行对比,找出自己普通话口语表达中的错误和缺陷,有针对性地纠正。
2.加强实践教学。通过模拟课堂教学及各种活动和竞赛,如普通话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教育实习等,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教师口语水平。
3.构建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外辐射的开放式教学新模式,使口语表达训练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不同方言区学生出现的问题不同,共性问题课堂解决,个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告诉学生解决的方法,课后重点辅导。
三、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教学模式上革新
随着整个社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尤其是电脑技术的.运用,教学手段也在不断更新。
1.多媒体教学:以电脑加投影的先进手段取代粉笔加黑板的落后手段与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方式,形成教师与学生互动、共练与自练结合的多种方式,在激发学习兴趣、优化学习环境、增强学习效果等方面都发挥出很好的作用,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掌握具有实际指导作用的语音基础理论;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视频、音频材料,加强各个训练项目的规范性、示范性和直观性,为学生的自我训练提供标准规范的普通话口语范本。
2.分级式教学: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学生自主学习内容和必修课教学内容按学生情况的不同分级进行教学。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计划与目标,因人而异,提出不同要求,采用常规的和特殊的教学方法,在课内、课外进行人性化辅导与教学,针对性强。
3.网络自主学习:通过课程的网上教学资源和教师提供的网络信息,学生根据教学大纲内容和个体需要自主学习与自主训练。
4.个别辅导法:针对不同口语水平、不同方言区的同学,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力争每个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明显提高。
5.专题讲座:普通话测试、各类比赛、教育实习、求职应聘、公务员面试之前,或结合有关学生社团的活动,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辅导,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
四、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言运用上求新
口语教学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语言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对语言艺术的感受,而教学语言是多种语言风格的溶汇,是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对课外活动和课外实践要重点突出、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对学生进行全开放的交叉网络式训练,目的是营造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使全体学生在原有普通话口语水平的基础上,口语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和教育教学技能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用研究性教学模式,指导口语教学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去探索获得知识、技能、并在探究获取中进一步发展智能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目的正确动机、浓厚的兴趣,真挚的情感、顽强的毅力。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感情充沛、富有激励性和感染力,并结合自己的眼神、手势和嗓音等体态语言滋润学生的心田,感染学生的情绪,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寓理于情,情理相融”。
通过口语教学中一系列强化说的训练和口语训练中应遵循的原则,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方法得当,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督促有力,从而达到教学训练目标。
参考文献:
[1]岑运强.语言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国家教委师范司组编:《教师口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
[3]唐殿强等.创新能力教程[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7-28.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书面表达水平 第6篇
一、目前初中生书面表达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来看,学生书面表达失误较多,甚至不知如何下笔,有半数以上的学生错误百出,词不达意,句子不完整,主谓不一致,逻辑、标点、修辞根本谈不上。这与《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主要存在问题为:
1.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字母书写、词距、标点符号不规范尤为严重。
2.词汇问题。主要表现在单词拼写错误、词语搭配不当、音形义相近的词混淆等方面。
3.句子问题。“串句、破句、不合逻辑句、语法错误句”等病句多。一方面是由于典型句型、习惯用语和语法规则掌握不牢固,另一方面,由于受母语的影响,造成句型语序错误,出现中文式英语。
4.语篇问题。多数学生不会使用启承转合的衔接手段,而只是把若干个句子进行机械的堆砌。结果,写出的段落或篇章条理不清、逻辑不严、语义不连贯。有的只是看着所给的中文从头译到底,即不考虑文章的开篇“交代句”和结尾“点题句“,也不考虑段前的主题句,甚至整篇文章不知所云。
5.忽视审题,忽略格式,时态、语态、人称运用不当。有时出现通篇时态等误用的现象。
以上这些错误在英语写作中相当普遍。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有的放矢,有意识地加强这几个方面训练,帮助学生尽量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二、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原则
1.渐进性原则。要坚持“句—段—篇”的训练程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开始,狠抓基本功训练。在掌握了基本句型并能写出简单句子后,再根據一些体例写出小段的文章。
2.多样性原则。要采用多样化的训练形式以及多样性的写作文体。从形式上而言,可采取:回答提问的口头作文,续写故事,改写课文,仿写课文,写提纲训练谋篇布局,写拓展段训练发散思维……。从文体上而言,可以写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书信、便条、通知等。
3.结合性原则。要坚持听说读训练和写训练相结合。根据语言习得理论,学习者在学习时常先通过听和读吸取语言知识,从而了解别人的思想,再通过说和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别人了解自己。大量的听说训练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
4.持久性原则。要坚持长期、正确的写作训练。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三、提高初中生的英语书面表达水平的方法
在进行书面表达训练的初始阶段,就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书写训练,从字母、单词到整句的抄写开始,逐步过渡到把背诵的课文、句型默写出来。有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但一用笔头表达就错误百出,就是抄写、默写不足造成的问题。初中阶段训练书面表达的方式策略有:
1.扩大词汇量,熟练掌握单词及词组用法。单词是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词汇量,写作就无从谈起。一方面要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一些词的不同用法及同义词、近义词的区别及一些常用词组和固定搭配,让学生在写作中应用起来得心应手。
2.背诵佳句,灵活应用。背诵佳句对写作帮助极大。要写出好文章,除了篇章结构和内容好之外,就是词句好。要在写作时写出几个漂亮的句子来,就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大量地积累课内外一切有用的习惯表达和典型句子,包括谚语等。
3.掌握应用文体的格式和一些相关的固定用语,灵活运用句子之间的衔接词。学生由于受语言水平的限制,往往是“有想法,但无法用通顺的英语表达”,严重影响了写作的质量。我们根据不同的文体的格式,帮助他们收集、整理相应的固定短语,句型和习惯表达法,及这些文体的通常格式,供学生参考、记忆,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如写信件,告诉学生格式、称呼、正文、落款分别怎么写,通常用哪些开头语、结束语等。同时要向学生强调在写短文时要学会使用恰当的关联词,如表示时间的有at first, and , then, finally, suddenly, at last , after that, one day 等,表示句子主从关系的有when, if ,because, after, before, until 等,有些句子如果运用状语从句,也许更容易把要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这样,即使语言基础较差的同学写作质量也会明显提高,从而提高学生写作的动力和信心。
4.进行汉译英训练。大量进行汉译英的训练是一种非常便捷的训练方法,它可以训练学生活学活用自己学过的短语、词汇和句型,既能为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又能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训练。
5.进行造句训练。造句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简单易行的练习方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单词、词组造句,或按照指定的语法要求造句、进行句型转换、改写等。
6.进行改写课文训练。 改写课文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改写通常是把一篇较为复杂、语言较为难懂的短文,用简单的句子进行改写。改写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包括:改写课文里的人物(人称)或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可用不同的文体,人称和时态改写,如将对话改成叙述文;也可只改课文中的某一段或某几段。通过改写,可以使学生注意基本语法和基本词汇的用法,避免语言错误,为写作文打好基础。
7.听说读写综合训练。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相互依存的,听和读是输入,只有达到足够的输入量才能保证学生学生具有说和写的输出能力。我们首先要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教师可以利用每天的值日汇报、Free talk 时间进行简单的话题训练,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可以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复述,锻炼学生组织篇章的能力,提高语言的精准度。进行听写训练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听写能使英语的语音和书写形式建立联系,是听说过渡到读写的有效环节。听写可以巩固、检查一些词汇、语法、拼写和标点符号的认识和熟练程度。听写一般以读三遍为宜。教师朗读听写材料时,要整句读,以训练学生的整句理解能力。
8.从思想上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目前初中学生重视听说读,惧怕写。对此,我们可以积极动员学生进行课外写作,如开办“习作园地”,出版英语墙报,举行写作竞赛等。还可以要求学生写英语周记、日记,写英文博客。老师要及时作出评价和鼓励。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应从寻找学生的写作闪光点入手,充分运用激励机制,把对学生写作的评价自始至终放在发现学生“字、词、句、段、文”方面的亮点和可学习、可借鉴之处上。对学生作文的评语放在挖掘可圈可点之处上,充满激励。这样,学生会从遭遇失败到尝试成功,从“怕写”到“乐写”并善于写,真正走出英语写作的误区。
表达水平 第7篇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干眼,危险因素
干眼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眼部疾病,近年来因为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年轻化而备受关注[1]。干眼的病因复杂,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炎症因素与干眼关系密切[2],但很少有研究比较炎症因子在干眼患者及正常人中表达水平异同,关于炎症因子与干眼检查结果的相关关系也报道甚少[3],而延安地区关于干眼相关危险因素暂未见报道。本研究拟探讨干眼与非干眼患者外周血和眼泪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异同,分析干眼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3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眼科门诊连续就诊的48例(96眼)干眼患者作为实验组(A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眼科门诊单纯配镜的96例非干眼者作为对照组。匹配标准:性别相同,两组年龄差<3岁,均同一地区居住>10年。干眼诊断参考我国2013年角膜病学组制订的诊断标准[2]。所有研究对象在最近3个月内均没有眼外伤、眼手术等。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取得受试者和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眼科检查
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干眼症状评估[4]。所有研究对象均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of tear film,BUT)、泪液分泌试验Ⅰ(Shirmer I test,SⅠ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荧光素钠试纸和准泪液检测试纸均购自天津晶明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1.2.2外周血炎症因子检测
所有研究对象均清晨采集空腹肘静脉血5 m L置于EDTA管中,2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于-20℃保存备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beta,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在静脉血中的浓度。ELISA试剂盒购自北京晶美生物技术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2.3 泪液中炎症因子检测
采用毛细管法于早晨8∶00~10∶00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泪液,通过研究对象数次瞬目后用25μL毛细管在外眦收集泪液约15μL,于-80℃保存备检。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1β和TNF-α的浓度,相关试剂盒和操作方法同“1.2.2”项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如方差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如方差不齐,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用中位数(四分位数)[M(Q25,Q75)]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眼科检查结果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干眼相关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1为纳入标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眼科检查结果比较
两组OSDI评分、SⅠt、BUT和荧光素染色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外周血和眼泪中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A组外周血和眼泪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眼科检查结果与炎症因子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眼科检查结果(OSDI、SⅠt、BUT和荧光素染色评分)均与炎症因子(外周血和眼泪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显著相关,其中,SⅠt和BUT与炎症因子(外周血和眼泪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呈负相关,而OSDI评分和荧光素染色评分与炎症因子(外周血和眼泪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见表3。
2.4 干眼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χ2=15.73,P<0.01)、糖尿病(χ2=13.37,P<0.01)、沙眼(χ2=14.67,P<0.01)、结缔组织病(χ2=7.43,P<0.01)、绝经后雌激素治疗(χ2=3.13,P<0.1)、视屏终端综合征(χ2=12.91,P<0.01)、服用抗组胺药(χ2=12.38,P<0.01)、使用角膜接触镜(χ2=3.17,P<0.1)和长期滥用滴眼液(χ2=10.48,P<0.01)均符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纳入条件。见表4。
注:与B组相比,*P<0.05;OSDI:眼表疾病指数;SⅠt:泪液分泌试验Ⅰ;BUT:泪膜破裂时间
注:与B组相比,*P<0.05;IL-6:白细胞介素-6;IL-1β:白细胞介素-1β;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
注:OSDI:眼表疾病指数;SⅠt:泪液分泌试验Ⅰ;BUT:泪膜破裂时间;IL-6:白细胞介素-6;IL-1β:白细胞介素-1β;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
注:与A组比较,*P<0.01
2.5 干眼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单因素分析P<0.1的因素为自变量,以干眼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沙眼、视屏终端综合征和服用抗组胺药为干眼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见表5。
3 讨论
IL-6、IL-1β和TNF-α是单核巨噬细胞等产生的体内重要炎症因子,均可通过激活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促进局部白细胞聚集,引起炎性反应[5,6]。A组血液与眼泪中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表达均明显强于B组(均P<0.05),这与北京等地报道的类似[2,7,8,9],提示炎症在干眼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原因可能与干眼患者眼表常存在免疫调节机制紊乱有关[10]。国外也证实了眼表上皮自身反应性T细胞浸润及前炎症因子的高表达所致的炎性反应是导致干眼发病及病情进展的关键因素[11]。
IL-6、IL-1β和TNF-α均与眼科检查结果相关,其中与SⅠt和BUT呈负相关,而与荧光素染色评分呈正相关,这与Boehm等[12]报道类似,提示IL-6、IL-1β和TNF-α可反映泪膜的稳定性、泪液动力学和眼表完整性,也参与了泪膜稳定性下降和眼表损害等过程,其表达水平变化反映了干眼的进展过程[13]。IL-6、IL-1β和TNF-α与OSDI评分呈正相关,提示IL-6、IL-1β和TNF-α也可反映干眼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本研究显示,糖尿病是干眼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原因可能如下:高糖状态可导致糖尿病患者的角膜感觉神经障碍,造成眼泪放射的传入路径受阻,降低三叉神经对角膜的营养作用,同时可破坏角膜上皮的屏障作用和导致杯状细胞减少从而减低眼表面亲水性。高糖状态也可导致糖尿病患者的上皮剥脱,角膜知觉减退,瞬目减少和泪液蒸发增加等[14,15]。此结果与广东省惠东县报道一致[16],但与新疆喀什地区报道不同[14],原因可能与各地区的研究对象、环境、研究手段和医疗条件等不同有关。沙眼是干眼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刘菲菲等[17]报道一致,原因可能与沙眼可导致泪液分泌异常有关。视频终端综合征患者常存在屏幕放置距离太近、工间休息时间太少和视觉常处于阴暗环境等情况[18],可能导致干眼,该结果与德州市和惠东县的研究结果一致[16,19]。服用抗组胺药是干眼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原因可能与抗组胺药物是H1或H2受体拮抗剂,有些能通过血液循环穿透泪腺,影响毒蕈碱活动,减少泪液中水液层和杯状细胞的分泌有关[20,21]。值得注意的是,抗组胺药若与某些药物(例如抗镇静药、鼻血管收缩药等)联合应用,可加重干眼症状[21],临床中应尽可能避免此情况出现。值得一提的是,高血压、结缔组织病、绝经后雌激素治疗、使用角膜接触镜和长期滥用滴眼液在本研究中均未显示为干眼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其他地区报道不同[19,20],提示干眼独立危险因素有地区差异性,原因可能与我国幅员广阔,不同地区的遗传因素、生活环境等存在差异有关[20],临床工作者应注意本地区的干眼独有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表达水平 第8篇
关键词:基础知识教学,书面表达能力,提高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写作是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 是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也是高考的重点考查项目。所以, 写作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实验稿) 》在高中英语课程目标中指出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写作目标是“具有初步的实用写作能力” (七级) 。具体要求为: (1) 能用文字及图表提供信息并进行简单描述; (2) 能写出常见体裁的应用文, 例如:信函和一般通知等; (3) 能描述人物或事件, 并进行简单的评论; (4) 能填写有关个人情况的表格, 例如:申请表等; (5) 能以小组形式根据课文改编短剧。由此可见, 对学生的写作要求更加具体和明确了。然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写作是让许多学生和英语教师感到苦恼的事。虽然高考书面表达的要求并不算高, 仅仅要求学生写出内容连贯, 文理通顺, 无严重语法或结构错误的100字左右的短文。但很多学生由于语言基础知识薄弱, 在用英语表达极简单的语意时, 总是不能得心应手, 存在着遣词造句难, 错误百出的现象。无法运用平时学到的语法和词汇知识, 构成一篇合乎英语习惯和要求的顺畅的文章。所以从整体来, 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实际情况与新课标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书面表达错误及其根源分析
笔者所在的甘肃省英语教学总体水平一直相对薄弱, 以2011年高考英语成绩为例, 文理科平均分分别为65.31和74.96分。而很多学生英语基础不扎实, 书面表达成绩更是不尽如人意, 达不到高考评分标准中“基本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 (第三档) 的要求。笔者由于课题研究的原因曾抽取高三文理科普通班各60人, 就学生书面表达部分的成绩、错误类型、出错率等答卷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学生120份试卷的各类错误之和达到了1179处之多。 (见表一)
此次调查发现, 文理科学生没有太大的差异。通过对统计数据的比对分析,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基础知识薄弱, 未能牢固掌握基本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知识, 不能正确运用常用时态和基本句型, 这是制约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提高的最主要因素。
1. 学生的谓语错误比率超过了20%, 并且集中在书面表达得分在第三档及以下的中低水平学生中 (见表二) 。
这些学生由于基础薄弱, 词汇、语法知识有限不牢固, 考试中仓促下笔, 无暇顾及全文的语法和结构, 结果往往顾此失彼, 无法写出一篇基本合乎语法规范的文章。谓语错误主要表现在: (1) 对常见的八种时态的基本构成和基本用法不能正确地识别和应用, 在具体的情境下无法运用合适的时态, 甚至混淆时态的构成; (2) 没有掌握五种基本句型, 乱用和误用句型; (3) 情态动词, 助动词, 特别是助动词be的用法不清。
2.
由于缺乏语感, 没有掌握常用的助动词和动词的用法、五种基本句型和八种基本时态等最基础的语法知识, 而且受母语思维影响, 按汉语意思随意落笔, 不考虑时态、词性、搭配、句型这些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学生在书面表达中大量出现汉语式英语。这类错误同样集中在第三档及以下中低水平的学生中 (见表三) 。
3. 学生由于基础差, 除了谓语和汉语式英语以外, 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量的其他语法错误。
(1) 一致性问题。学生对主谓一致、单复数一致的概念不清。 (2) 用词不当。主要的问题是词性错误和选词不当。 (3) 固定搭配的错误。这种错误主要是固定搭配本身错误和固定搭配的用法错误。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熟记搭配和用法。 (4) 代词错误。主要问题是学生对各个代词的性质和功能概念模糊或混淆。 (5) 词不达意。这类错误是指根本无法表达意思, 逻辑混乱, 不知所云。问题存在的原因是词汇、语法、句法知之甚少, 只好随意拼凑, 信手涂鸦。 (6) 拼写错误。在此次调查中发现学生的单词拼写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另外, 在介词、冠词方面多用、少用和错用的情况也有很多。
三、教学策略
1. 进行五种基本句型和八种常用时态的强化训练。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必须加强英语基本功的训练, 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是基础中的基础, 是中低水平学生做好书面表达的前提。写作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基本句型入手, 牢固树立学生对正确语句的概念,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特别是要从中低水平学生的实际出发, 先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三种最基本的句型 (主语+系动词+表语;主语+谓语 (+状语) ;主语+谓语+宾语) 。夯实基础以后, 再循序渐进地过渡到后两种基本句型 (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主语+谓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 和其他常用句型的操练上。同时, 应该围绕初中所学的八种常用时态进行连词成句的强化训练。这有助于提高低水平学生对英语句子语序、主谓一致及谓语动词变化的认识。
2. 加强语篇教学中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指导和训练。
在单元教学中, 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通过课文朗读和造句等手段, 训练学生牢固掌握重点的词汇、短语、句型等, 将写作能力培养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按照语言学习规律, 英语的写作教学顺序为:词—句—篇。学习写作词汇是基础, 句型应用是过渡或桥梁, 篇章是目的。整个写作训练过程要坚持从简到繁、由易到难、从熟悉到陌生, 分阶段进行, 分类别重点突破, 逐步提高高中生写作技能。
3. 重视单元写作教学任务, 进行强化练习。
写作能力培养要从高一入手, 循序渐进地推进。新课程在每个单元都有具体的写作要求, 教师坚持每单元的写作训练, 让学生了解写作能力的评价标准, 逐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首先由学生自查人称、时态使用是否正确, 句式是否完整、正确, 习语、搭配及拼写是否正确, 争取找出明显的错误。然后再同伴互评, 最后由教师批改。对部分问题较多的作文, 教师要作为重点面批。需要指出的是, 学生的作文在批改时不宜“大刀阔斧”, 而是要求主干正确即可, 小的错误可暂时忽略不计, 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错误教师要予以归纳整理, 及时在全班进行讲评, 以便学生认识错误的根源, 避免同样的错误。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基础知识薄弱是阻挡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碍。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只有加强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 持之以恒, 才有可能真正解决英语书面表达的教学难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表达水平 第9篇
关键词:尼古丁,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纤溶系统的功能下降与血栓性疾病密切相关,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AI-1) 是纤溶系统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 高水平的PAI-1抑制纤溶系统的活性, 参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尼古丁作为香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之一, 不仅可以活化炎性细胞, 调控细胞凋亡, 而且可以损伤血管内皮, 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采用尼古丁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 , 观察尼古丁对PAI-1在蛋白及基因水平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
HUVECs细胞株购自上海门谍塔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尼古丁购自美国Sigma公司;胎牛血清 (FBS) 购自杭州四季青公司;RPMI-1640培养基、胰蛋白酶均为美国Gibco公司产品。PAI-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试剂盒购自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PCR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合成;TrizolRNA提取试剂盒、RT-PCR试剂盒均购自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 HUVECs的培养与分组
HUVECs用含10%FBS的RPMI-1640培养液, 在37 ℃、5%CO2箱中培养, 隔日换液1次, 待细胞生长至亚融合状态时用0.25%胰蛋白酶消化液以1∶2传代, 接种于25 cm2培养瓶中,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胞呈多角形或“铺路石”样排列, 待HUVECs达80%融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尼古丁组。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任何干预;尼古丁组于培养液中加入一定体积的尼古丁, 使其终浓度为100 μmol/L。相同实验条件孵育12 h, 收集各组细胞及上清液用于PAI-1mRNA及蛋白的检测。
1.3 PAI-1蛋白的测定
采用ELISA法对各组细胞上清液进行测定。实验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步骤进行。
1.4 RT-PCR检测PAI-1
mRNA表达 按Triol试剂盒说明提取细胞总RNA。按转录试剂盒取6 μL的总RNA逆转录为相应的cDNA。再取逆转录产物5 μL进行PCR的扩增反应, PAI-1引物序列:上游 5’- TGCCCTCTACTTCAACGG-3’, 下游 5’- GTCGGTCATTCCCAGGTT-3’, 扩增产物片断390bp。GAPDH 引物序列:上游 5’- TGAACGGGAAGCTCACTGG -3’, 下游 5’- TCCACCACCCTGTTGCTGTA-3’, 扩增产物片断307bp。PCR循环条件:94 ℃预变性2 min, 94 ℃变性30 s, 56 ℃退火30 s, 72 ℃延伸30 s, 共反应32个循环。取PCR扩增产物10 μL, 在1.5%琼脂糖凝胶上进行电泳, 用凝胶成像系统对电泳条带进行吸光度 (A) 值的半定量分析。以PAI-1/GAPDH mRNA吸光度比值来表示PAI-1mRNA的表达水平。
1.5 统计学处理
经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2 结 果
2.1 HUVECs形态观察
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HUVECs, 可见其形态不规则, 呈扁平、椭圆形、梭形或多角形, 为单层鹅卵石状镶嵌排列, 细胞单层融合时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外观。
2.2 尼古丁对HUVECs PAI-1mRNA表达的影响
总RNA经1.5%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可见28 s和18 s两条清晰的条带, 表明RNA保持较好的分子完整性。PAI-1与GAPDH的PCR产物经电泳分离后, 与Marker比较在100bp~500bp之间可见两条分子量大小不同的特异性条带, 与预期长度相吻合, 说明为特异性扩增片段, GAPDH产物光密度值基本一致 (见图1) 。尼古丁组PAI-1mRNA (1.321±0.198) 显著增高, 与对照组 (0.729±0.100) 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注:A为对照组;B为100 μmol/L尼古丁组
2.3 尼古丁对HUVECs PAI-1蛋白表达的影响
尼古丁组PAI-1蛋白表达与PAI-1 mRNA的变化一致, 尼古丁组PAI-1蛋白为 (21.084±0.829) ng/mL, 对照组为 (13.388±0.927) ng/mL, 尼古丁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0.01) 。
3 讨 论
正常血管内皮在维持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上发挥重要作用, 血管内皮的受损, 导致凝血功能亢进, 纤溶系统失活, 与多种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大量的研究表明, 吸烟是血栓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香烟烟雾的主要有害成分尼古丁不但能引起炎性细胞的活化, 调控细胞的凋亡, 还能够损伤血管内皮, 导致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在血栓性疾病中起着关键作用。
PAI-1属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家族, 是一种分子量约为50 kD的单链糖蛋白, 是纤溶受损和血栓形成的标志物[1]。其功能为灭活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物 (t-PA) 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活化物 (u-PA) , 从而对机体的纤溶系统活性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PAI-1在纤溶系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其活性和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纤溶系统活性的高低。本实验的前期研究表明, 以不同浓度的尼古丁干预HUVECs后, 各尼古丁组PAI-1含量均增高, 但仅100 μmol/L尼古丁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再以100 μmol/L尼古丁干预HUVECs, 分别孵育0 h、4 h、6 h、8 h、12 h和24 h后, 可见随着时间的延长, 上清液的PAI-1含量逐渐增高, 并于12 h达到高峰, 提示尼古丁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上调PAI-1的表达, 对血管内皮的纤溶功能具有抑制作用, 且引起变化的最佳尼古丁浓度是100 μmol/L, 最佳作用时间是12 h。本实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100 μmol/L尼古丁作用于HUVECs12 h后的细胞PAI-1 mRNA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 尼古丁不仅可以引起HUVECs上清液中PAI-1蛋白的高表达, 同时上调了PAI-1mRNA基因的转录水平, PAI-1蛋白和基因的表达一致, 提示尼古丁在基因水平上诱导PAI-1的表达, 进而调控蛋白的分泌, 高水平的PAI-1引起t-PA/PAI-1mRNA和蛋白比值的下调而抑制了纤溶系统的活性。而多种炎症因子如脂多糖、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原也可促进PAI-1的分泌[2,3]。作为对纤溶系统起决定作用的PAI-1, 其在血浆中的水平及活性, 既受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 又受机体遗传基因决定, 确切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研究提示PAI-1基因启动子区域转录起始点上游-675bp处, 由于单个鸟嘌呤的插入或缺失形成了4个鸟嘌呤碱基序列 (4G) 或5个鸟嘌呤碱基序列 (5G) 的多态性改变[4], 可明显影响PAI-1活性及水平[5]。
PAI-1基因4G/5G多态性与PAI-1的表达水平明显相关:4G/4G基因型的PAI-1血浆活性水平最高, 4G/5G基因型居中, 5G/5G基因型最低。Brown等[6,7]也认为PAI-1 (4G/4G) 纯合子的血浆PAI-1显著升高, PAI-1基因型影响PAI-1的基础浓度, 也影响PAI-1受诱导后的浓度。
本研究结果表明尼古丁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PAI-1水平的升高, 而PAI-1基因4G/5G的多态性与尼古丁诱发的PAI-1的高水平转录继而导致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是否呈正相关, 这有待于进一步的实验进行验证。因此, 深入研究PAI-1基因的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 对进一步阐明尼古丁所致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Nicholls SC, Hoffer EK, Chandler WL.Failure of peripheral arteri-al thrombolysis due to elevated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type 1[J].Blood Coagul Fibrinolysis, 2003, 14 (8) :729-733.
[2]Goya K, Sumitani S, Xu X, et al.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alpha agonists increase nitric oxide synthase expres-sion i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4, 24 (4) :658-663.
[3] Li D, Liu L, Chen H, et al.LOX-1, an oxidized LDL endothelial receptor, induces CD40/CD40L signaling in human cor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3, 23 (5) :816-821.
[4] Diamanti KE, Palioniko G, Alexandraki K, et al.The prevalence of 4G5G polymorphism of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I-1) gene in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plasma PAI-1 levels[J].Eur J Endocrinol, 2004, 150 (6) :793-798.
[5]Orio F, Palomba S, Cascella T, et al.Is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a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 in young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Reprod Biomed Online, 2004, 9 (5) :505-510.
[6]Brown NJ, Abbas A, Byrne D, et al.Comparative effects of estro-gen and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ion on plasminogenactivator inhibitor-1 in healthy postmenopausal women[J].Circu-lation, 2002, 105 (3) :304-309.
表达水平 第10篇
关键词:烧伤,抑郁,beta-内啡肽
烧伤启动机体应激过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活跃,与ACTH处同一神经元的脑腓肽神经元系统释放Beta-内啡肽(β-EP)[1],介导心理障碍、行为异常的过程。β-EP是由前阿黑皮素原前体分泌,通过结合μ、δ受体,参与痛觉和感觉运动整合、与情感反应有关的生物学效应[2],β-EP的缺失使个体对应激反应更敏感及可诱发更严重的抑郁症状[3]。为了解烧伤人群伤后出现抑郁与血浆β-EP表达的关系,本实验通过配对研究探讨烧伤后抑郁患者β-EP表达情况及不同程度抑郁症状β-EP表达的变化,尝试分析伤后β-EP分泌情况致抑郁的病理基础。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纳入标准:《烧伤治疗学(第3版)》(盛志勇主编)重度烧伤诊断标准;病程不少于1个月,处于康复期,16岁以上,认知功能正常,治疗期间未应用抗精神病类药物,自愿参与的重度烧伤住院患者。排除标准:休克期患者,伤前患精神障碍和脑器质性疾病者,无法了解问卷条目意思,漏答过多或错答,不愿意贡献血样标本检测者。共入组20例,均为2012年3-9月在烧伤科住院的重度烧伤患者。其中男16例, 女4例,年龄19~67岁,伤后时间1~325个月。对照组:重度烧伤康复期无抑郁患者16 例作对照组。其中男14例, 女2例,年龄17~63岁,伤后时间1~186个月。所有被试者都被详细告知实验目的和方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参加实验,手功能未完全恢复者授权家属签署。填写问卷时由调查人员协助了解条目含义。
1.2 方法
1.2.1 抑郁评估工具: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筛选分组。SDS采取4级评分,1~4等级表示抑郁症状出现的事件频率由“无或偶尔”到“总是如此”。 20个条目得分相加即得粗分,标准分=粗分×1.25(结果取整数部分)。小于50分为无抑郁,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70分以上为重度抑郁[4]。常模总分33.46±8.55,标准分为41.88±10.57[4]。该量表信效度良好,内部一致性满意,与Beck抑郁问卷、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有高度相关性[4]。本研究SDS为50分为界,分为控制组(抑郁组)和对照组(无抑郁组)。
1.2.2 血浆β-EP测定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血浆β-EP。采用美国Phoenix Pharmaceuticals,Inc生产的β-EP试剂盒(Human,96wells,Enzyme Immunoassay)处理血浆样本。严格按照说明书步骤操作先后加入标准品、样本、阳性对照液、肽类抗体和生物素标记肽于各微孔中,并进行孵育、洗去未结合的生物素标记肽,加入与辣根过氧化酶结合的抗链霉素白酶(SA2-HRP),它将与包被抗体生物素标记肽复合物结合,洗去游离成分,加入TMB产生颜色反应;以Glomax Multi Detection System酶标仪在450nm读取O.D值。以已知标准肽浓度为X轴,对应O.D值为Y轴,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各样本浓度。本试剂盒灵敏度为0.2ng/ml,批间差<10%,批内差<15%。全部样本集中检测,使用同一批号试剂盒。
1.2.3 血标本收集及贮存:
EDTA-2Na抗凝真空采血管取早晨空腹外周静脉血2ml,取血后加入抑肽酶(0.6TIU/ml),血液在4℃离心机的1 600离心力下离心15min,分离血浆置于-80℃冰箱;测定时复融血浆后,混匀,4℃ 6 000离心力下离心20min取上清液测定。
1.2.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采用统计描述,各组性别均衡性检验采用方差分析,指标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配对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浆β-EP浓度的影响因素
β-EP与伤后时间、年龄及烧伤面积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102,0.051,0.192,P>0.05)。β-EP与抑郁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035,P=0.839)。烧伤面积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r=-0.348,P=0.038)。β-EP与性别(赋值:男=1,女=2)呈负相关(r=-0.416,P=0.012)。
2.2 配对比较两组血浆β-EP浓度差异
两组年龄、烧伤面积、伤后时间、血浆β-EP 浓度差异无明显区别(F分别为0.06,1.36,0.16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可进行配对比较。抑郁组血浆β-EP 浓度高于对照组[(722.7±395.7)pg/ ml VS (700.5±269.8)pg/ml,t=-7 908.5,P=0.000]见表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同抑郁严重程度患者血浆β-EP浓度
人体血浆β-EP正常范围是(28.7±6.7)pg/ml,对照组血浆β-EP浓度为参照基线水平,控制组较对照组血浆β-EP 浓度高,即抑郁状态下β-EP水平升高,见表2。
重度烧伤患者抑郁越严重,血浆β-EP 浓度越低。但抑郁患者各组间血浆β-E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6)。
3讨论
本研究中康复期重度烧伤患者血浆β-EP浓度有性别差异,即伤后女性患者更容易表达高水平的血浆β-EP浓度。β-EP的分泌和释放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调节。主要在垂体前叶由前阿黑皮素原(POMC)裂解而成,因其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同源,故与其分泌有伴行趋势[5]。不同种属的灵长类动物β-EP的C 端结构有性别差异[2],C 端结构具有传达细胞内信息到细胞免疫的作用,β-EP的N 端结构决定与受体结合的类型[6],与异常行为呈正相关;POMC产物在种属间区别不明显,因此推断,本研究中性别相关的血浆β-EP浓度可能与β-EP免疫作用相关,而与介导抑郁样症状关系不大,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烧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β-EP水平升高,升高程度与烧伤面积呈线性关系[7]。本研究中烧伤后患者血浆β-EP较正常人高,可能因为康复期病程进入慢性应激期,HPA活性减弱,与ACTH处于同一神经元的β-EP神经元细胞活性增强,因此血浆β-EP水平大大增加,提示β-EP与皮质激素两者分泌水平有拮抗效应。相似的依据在实验室大鼠模型内啡肽神经细胞移植后应激状态下皮质激素释放减少的实验室研究[8]得到验证。
本研究中抑郁状态下患者血浆β-EP浓度比无抑郁患者高,与既往非烧伤被试人群研究的结论相符合。伤后随着被试者抑郁程度增高,研究发现其血浆β-EP呈下降趋势,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研究中抑郁组不同程度抑郁状态患者研究数量偏少有关。临床研究抑郁症患者存在血浆β-EP内分泌异常;抑郁模型大鼠存在下丘脑和血清中β-EP含量下降,下丘脑弓状核μ受体下降(P<0.01),提示β-EP与抑郁症状有相关性。β-EP是一种内阿片样物质,参与痛觉信息调制[9],使人产生欣快感,增加对疼痛的耐受力,改变食欲,降低焦虑、紧张的情绪。动物抑郁模型中β-EP作用与纳洛酮的作用相拮抗,提示β-EP水平降低与阿片系统功能低下有关。在烧伤患者中血浆β-EP表达较低的患者,对疼痛耐受能力较低,创伤及手术应激反应更强,更易出现严重的抑郁。
参考文献
[1]Barfield ET,Barry SM,Hodgin HB,et al.β-endorphin MediatesBehavioral Despair and the Effect of Ethanol on the Tail Sus-pension Test in Mice(J).Alcohol Clin Exp Res,2010,34(6):1066-1072.
[2]Crocketta CM,Sacketta GP,Sandmanb CA,et al.Beta-endor-phin levels in longtailed and pigtailed macaques vary by abnor-mal behavior rating and sex(J).Peptides,2007,28(10):1987-1997.
[3]Kung JC,Chen TC,Shyu BC,et al.Anxiety-and depressive-likeresponses and c-fos activity in preproenkephalin knockoutmice:Oversensitivity hypothesis of enkephalin deficit-induce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J).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2010,17:29.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6.
[5]路卫,方之扬,葛绳德,等.烧伤早期血浆精氨酸加压素和内啡肽的动态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4,11(1):13-14.
[6]薛建中,方之扬,葛绳德,等.烧伤病人T淋巴细胞膜β内啡肽受体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2,9(2):102-104,164.
[7]薛建中,方之扬,葛绳德,等.烧伤病人血浆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1,7(4):253-256.
[8]Boyadjieva NI,Ortigüela M,Arjona A,et al.β-Endorphin Neu-ronal Cell Transplant Reduces 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Hyperresponse to Lipopolysaccharide and Eliminates Natural Killer Cell Functional Deficiencies in Fetal Alcohol Ex-posed Rats(J).Alcohol Clin Exp Res,2010,33(5):931-937.
表达水平 第11篇
【摘 要】 目的:观察不育男性体内精液指标与顶体酶表达水平。方法:收集135例不育男性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为进行婚检的健康者,共135例。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精子顶体酶、精尾部肿胀率及活动精子率以及生化指标中精浆ZN 、酸性磷酸酶。结果:研究组精子顶体酶及活动精子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精浆ZN 、中性 a-糖苷酶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顶体酶以及精浆ZN 、中性 a-糖苷酶是影响男性不孕的主要因素,精液分析为不育男性提供另一种检测手段,为评估生育能力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 不育 ;顶体酶 ;精液指标
【中图分类号】R698+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9-0137-02
目前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患不育症的男性比例逐年增多。精液分析是检测男性生育能力的首要检测手段,精液分析可以评估精子和精浆特征,其中精子的顶体酶活性是代表男性精液质量的主要参考标准之一[1]。笔者采集135例不育男性的精液标本,分析此类患者精液的各项指标,研究精液质量与顶体酶的关联。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不孕不育科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共计135例不育男性作为研究对象,定义为研究组,平均年龄(36.8±8.9)岁。进行婚检,精液常规都达标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患者禁止性生活时间3~7d,共135例,平均年龄(35.1±10.2)岁。两组一 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就诊时临床资料完整;②婚后同房大于1年、且不采取避孕手段而未育;③正常精液标本为精液量≥2ml,每毫升精液中的精子数≥20×106/ml,精子中呈直线迅速向前运动者≥50%。④每个研究对象能配合护理人员,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3 排除指标 ①入院有各种急性、慢性感染, 或通过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内毒素、体液培养以及腹部 B 超、CT 等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感染者;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者,有药物过敏、恶性心律失常者;③女方既往有卵巢、子宫炎,或有多次流产史,或医院检查诊断不能生育者。
1.4 精液采集方法 研究对象在采集精液前禁止性生活15d,在医生的陪同下,对生殖器消毒,采取手淫法留取精液标本,量约1~8ml,放在专用试管中,集中保存进行检测。
1.5 主要仪器及试剂 仪器:彩色JZF-I型精子质量分析仪、美国Bio-Rad 550型酶标仪、UV9600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试剂:精子顶体酶,精浆ZN 、酸性磷酸酶试剂盒。
1.6 检测方法 ①采用彩色JZF-I型精子质量分析仪作精子分析,记录分析结果;②采用改良Kennedy法测定顶体酶活性;③参照文献[2],测定精子尾部肿胀率;④检测精液的生化指标:精浆ZN 、酸性磷酸酶。
1.7 评价方法 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精子顶体酶、精尾部肿胀率及活动精子率以及生化指标中精浆ZN 、酸性磷酸酶。
1.8 统计分析方法 将资料录入SPSS18.0软件。所有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精子顶体酶及活动精子率比较 研究组精子顶体酶及活动精子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研究组和对照组精浆ZN 、中性α-糖苷酶比较 研究组精浆ZN、中性 a-糖苷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精液分析是评价男性生育的重要手段,精液分析各指标中精子顶体酶活性最能反映男性生育能力。精子顶体酶存在于精子顶体内膜及赤道部膜上。研究[3-5]发现顶体酶类似于胰蛋白酶,在进入卵透明带时,需要起到将卵透明带水解的作用,使精子穿过卵丘再穿过透明带,进一步使精子与卵子结合。本次结果显示研究组精子顶体酶明显低于对照组,很好的反应了精子质量与精子顶体酶的相关性。此外,国外也有研究[6]报道精子顶体酶与精子密度、活动精子率也有相关性。精子顶体酶活性降低的精液中,精子密度明显降低, 活动精子率下降。
精子生化成分与精子质量、顶体酶也有一定关系。精液中精浆ZN 是保证精子活力的重要因素,精子进入宫颈后,宫颈中精浆ZN 结合蛋白受体与精浆ZN 结合,激活顶体酶,使精子顺利完成受精过程。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中精浆ZN 含量极低,使得顶体酶不能被有效激活,因此降低了受孕的几率。不育男性精子由于精子少、活动力弱,能量缺乏,导致精子尾部的精子膜在低渗透压条件出现肿胀的几率非常低。精子尾部低渗肿胀试验可以预测精子潜在的受精能量,特别是对不育者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意义。但是上述实验由于本院实验室无此设备,因此实验结果有待下次研究探讨。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认为顶体酶以及精浆ZN 、中性α-糖苷酶是影响男性不育的主要因素。精液分析为不育男性提供另一种检测手段,为评估生育能力提供了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
[1]黄宇烽,许瑞吉主编.男科诊断学[M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3:125-158.
[2]CuiYH, Zhao RL, WangQ,etal. Determination of sperm acro-sin activity for evaluation ofmale fertility [J]. Asian J Andro,2013, 2(3): 229-232.
[3]马远方,王玉兰,白慧玲,等.精子膜功能完整性与精液各参数关系的研究[J].中华男科学, 2012, 8(2): 103-105.
[4]王志平主编.泌尿男科肾脏疾病实验诊断与研究方法[M ].北京:人民軍医出版社, 2014:183-189.
[5]白文俊,朱积川.生殖道感染与男性不育[J].中华男科学,2011, 7(2): 105-108.
[6]黄永汉,邓天勤,李颖娥,等.精子形态与顶体酶活性关系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6(9):677.
表达水平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了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2011-02~2012-12期间正常健康对照组21例,结肠癌患者术前组A期15例、B期19例、C期26例、D期8例,术后组41例。患者年龄42~75岁,平均(56±8.50)岁,无统计学差异,资料齐全。所有的患者术前均未经过放疗、化疗、激素类药物治疗等。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酶联免疫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试剂盒,北京恒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冰箱,日本三洋公司TGW16离心机,上海手术仪器厂;Aliei全自动酶免疫分析仪,奥林巴斯BX51日本;超速低温离心机,美国Beekman公司;全自动酶标仪,美国Thermo Scientific Revco公司;Wellwash 4 MK2洗板机,美国Beekman公司。
1.3 试验方法
采集正常健康对照组21例,结肠癌患者术前组A期15例、B期19例、C期26例、D期8例,术后组41例血清标本样本。入院后术前各组在未经任何治疗下,清晨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5m L,术后组在术后第3日采集外周静脉血5m L,离心机以2000r/min离心20min,后取上清分别装于无菌干燥的试管,置于-20℃储存备用。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汉化版统计软件,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各组间比较选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了Pearson直线相关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肠癌患者术前组、术后组及正常健康对照组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水平,见表1。
注:1术前与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3,P<0.05)。2术后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71,P<0.05)。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31.23,P<0.05)。
结肠癌术前各组间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水平,见表2。
注:1B期与A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1,P<0.05)。2C期与B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1,P<0.05)。3D期与C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1,P<0.05)。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64.15,P<0.05)。
3 讨论
结肠癌为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增高趋势,其好发年龄在40~50岁。结肠癌早期不容易被发现,其病情发展也较缓慢,大多数结肠癌患者发现时成为中晚期[4]。目前认为发病原因与遗传因素、慢性炎症性病变、自身免疫系统、结肠腺瘤、息肉病、精神因素、环境因素(化学、物理、生物等各种致癌物)、少纤维、高脂肪饮食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及生命[5]。现多个研究小组报道中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许多细胞间信息传递分子参与了该过程[6]。肿瘤的转移与扩散是恶性肿瘤重要的生物学的特点,也是其死亡的重要的原因。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表皮生长因子家族的成员之一,其在很多的上皮性肿瘤中可以被异常的活化,在人类的很多肿瘤中呈高表达[7]。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具有氨酸激酶活性,当其与配体结合时,可以通过激活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参与了激活一系列的复杂的细胞信号传导。在正常的组织中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分裂等重要的生理过程。在发生异常时可引起癌变,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在各种的研究中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卵巢癌、宫颈癌、肝癌、乳腺癌、大细胞肺癌、胃癌及脑恶性胶质瘤等中呈高表达与本实验研究相一致(P<0.05)[8,9]。各研究中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卵巢癌、宫颈癌、肝癌、乳腺癌、大细胞肺癌、胃癌及脑恶性胶质瘤等多种的肿瘤的分期、转移、术后复发及预后的情况是密切相关的。近几年来初步的研究也已经证实适当的应用拮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可阻断了其自泌环,抑制了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分泌和阻断生长因子和受体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抑制瘤细胞的生长。近期研究中显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结肠癌组织中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过表达,其可能有助于预测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判断情况,可成为有效的生物学指标[10]。在本实验研究中结肠癌术前各组患者的血清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均有明显上升,且恶性程度越高,其表达水平越高,与本研究相一致。现国内外对结肠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水平的研究还很少,而且对于结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检测尚未见报道。
本实验研究中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结肠癌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可认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结肠癌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结肠癌血清中的表达,可以为结肠癌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其预后等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摘要: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结肠癌患者血清中和正常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对结肠癌患者的发病机制、诊断、监测、治疗、预后等提供一定的良好的依据。方法:收集了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2011-02~2012-12期间正常对照组21例,结肠癌患者术前组A期15例、B期19例、C期26例、D期8例,术后组41例。患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资料齐全。应用酶联免疫的方法检测样本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正常健康对照组、术前组、术后组均有表达。术前组、术后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结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水平,可作为临床上判断结肠癌良恶性程度高低的有效指标。对其诊断、监测、治疗及预后的情况等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关键词:结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酶联免疫
参考文献
[1]Levin B,Lieberman DA,McFarland B,et al.Screening and surveillance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and adenomatous polyps[J].Gastroenterology,2008,134(5):1570-1590
[2]陈霞,张晓波,邢继强,等.Tiam1和MMP-10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1,34(2):58-59
[3]吴健虹,谢秋玲,陈小佳,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其信号传递[J].生命科学,2006,18(2):236-239
[4]吕强,邢沈阳,赵志辉,等.结肠癌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8):1134-1137
[5]张爽,张楠,董慧慧,等.结肠癌细胞株HT-29中针对Survivin基因的RNAi实验[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2,35(3):53-55
[6]王明国,王中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2002,24(2):82-85
[7]甄韵,孙彦辉,朗铁成.增殖细胞核抗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脑星形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25(5):24-25
[8]李龙,余勤,岳红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肺纤维化及肺癌的关系[J].国际呼吸杂志,2006,26(8):423-427
[9]张爱臣,张晓红,冷维春,等.EGFR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2(11):166-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