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B型超声引导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莲生三十二
2025-10-03
1

B型超声引导范文(精选8篇)

B型超声引导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6例, 其中男9例, 女7例, 年龄10~39岁。肿瘤位于面颊部12例, 腮腺区4例;左侧5例, 右侧11例;均为无痛性软包块, 多位于皮下或较深的肌间隙中, 皮色多为正常, 低头试验阳性, 穿刺有血, B型超声证实为静脉血管畸形[2]。肿瘤体积3.5cm×1.5cm×1.0cm~6.5cm×6.0cm×2.2cm。

1.2 方法

(1) 术前做心电图、胸透、出凝血时间、B型超声检查, 了解静脉血管畸形具体位置、大概范围及性质。提前做泛影葡胺过敏试验。 (2) 注射药液配制:平阳霉素针8mg, 利多卡因针3ml、生理盐水4~6ml、地塞米松针剂1ml稀释浓度≤1mg/ml。 (3) 常规消毒, 铺无菌巾, B型超声探头用碘伏涂擦, 在面部探查深静脉血管畸形表现以无明显边界的低回声区为主, 内部形态为窦状扩张管样结构, 管腔内见缓慢流动的较强回声点, 部分患者扩张的管腔内可见大小不一的强回声团, 其后伴声影[3]。沿探头长轴边缘用7号输液针头在B型超声引导下穿刺进入深部血管腔, 回抽有血后注入泛影葡胺针, 显示静脉血管畸形形态, 根据瘤体形态及位置调整针头方向, 分多点向血管腔内注入平阳霉素混合制剂。注射药物时可在B型超声显示下观察到药物溢出瘤腔。注射完毕覆贴粘贴, 加压5~10min即可。间隔7~10d进行第2次注射, 3~5次为1个疗程。平阳霉素总量不超过50mg。

1.3 疗效评价

痊愈:自觉症状消失、在B型超声下瘤体消失, 无功能障碍;有效:自觉症状明显改善、在B型超声下瘤体明显变小, 无功能障碍;好转:自觉症状稍改善、在B型超声下瘤体稍缩小;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2 结 果

2.1 临床效果

本组患者, 注射2~5次, 平均3.5次;平均治疗时间为22.8d;患者痊愈9例, 有效6例, 好转1例。总有效率为100%。

2.2 不良反应

发热3例, 体温38~39 ℃;皮疹1例;恶心、呕吐2例;无皮肤破溃, 肺部纤维化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3 讨 论

海绵型静脉血管畸形是由大量充满血液的腔隙或囊所形成, 腔壁上有内皮细胞层, 腔隙由纤维结缔组织分割开, 海绵型静脉血管畸形多生长在皮下组织内, 而且常侵入深部肌肉, 其有增长倾向, 体积可以长到很大, 严重破坏邻近组织, 使肢体变形甚至致残, 在面部可引起面部畸形或毁容。增生型海绵状静脉血管畸形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 无规律的侵犯至深部组织, 解剖分离十分困难。传统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激光、冷冻、核素等, 但其对头面部及体表外形破坏很大, 因此疗效不太满意[4] 。对范围较大, 位置较深, 特别是累及肌肉组织和颈面部静脉的血管畸形, 手术难以彻底将其切除, 且手术中出血多, 并发症多, 复发率高, 故尽量避免采用。

近年来研究表明:抑制和阻断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诱导内皮细胞凋亡, 加速肿瘤退化, 将有助于静脉血管畸形的治疗[5]。平阳霉素是国产的广谱抗癌抗生素, 可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和细胞的有丝分裂, 以促进肿瘤细胞变性坏死。注射平阳霉素到静脉血管畸形瘤腔内可迅速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代谢, 抑制细胞增生, 使血管内皮细胞回缩、破碎, 血小板黏着、变性坏死并纤维化, 导致血管腔闭塞, 从而使静脉血管畸形消退[6]。平阳霉素治疗静脉血管畸形已取得明显疗效。

静脉血管畸形通过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受体介导, 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分泌, 阻碍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促进纤维细胞增生等, 从而使静脉血管畸形消退[7]。因此我院在平阳霉素中加入地塞米松, 可起到协同作用, 同时地塞米松能抑制内源性致热源的释放, 可减轻平阳霉素致体温升高的不良反应, 并可预防过敏反应。对于表浅静脉血管畸形直接注射平阳霉素混合制剂简便易行, 但深静脉血管畸形与周围组织相互包绕, 界限不清, 且面部血管、神经丰富, 注射药剂如果不能精确到达瘤腔, 注射到面部正常组织中, 可导致组织坏死、出血、破溃, 致面部畸形或功能障碍。B型超声引导下可直视瘤腔, 注入泛影葡胺造影, 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 精确了解瘤体大小、形状, 为注射药物提供帮助。同时泛影葡胺可促进平阳霉素的弥散, 使其均匀附着于血管内皮, 使内皮萎缩, 瘤体缩小。避免药物分布不均导致血管壁局部坏死。对静脉血管畸形面积较大或较多者, 可进行分次注药治疗, 一般先外周后中央, 以防止治疗期间静脉血管畸形向周边进一步扩展[8]。对于面部深静脉血管畸形, 笔者还在药物浓度上进行调整, 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 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组患者体温升高较少, 且≤39 ℃, 无皮肤溃破发生。由此可见, 在B型超声引导下注射药物治疗静脉血管畸形通过不断完善和改进, 在面部深在性静脉血管畸形的治疗中定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静脉血管畸形,B型超声,泛影葡胺,平阳霉素,地塞米松

参考文献

[1]鲁开化, 艾玉峰.临床美容整形外科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 1988:397-398.

[2]寿柏泉, 孟昭业, 杨震, 等.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及鱼肝油酸钠联合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静脉血管畸形[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0, 18 (1) :52-53.

[3]杨一林, 段云友, 曹铁生, 等.软组织海绵状静脉血管畸形的超声特点[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4, 20 (1) :59-60.

[4]孙沫逸, 杨耀武.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治疗观念亟待更新[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2006, 15 (2) :180-183.

[5]范东良, 刘汉丰, 陈石海, 等.平阳霉素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体表静脉血管畸形及血管畸形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2008,

[6]伍尚敏, 鲁开化.静脉血管畸形药物治疗的现状[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2007, 16 (1) :133-135.

[7]俞松, 刘文英, 唐耘熳, 等.糖皮质激素治疗静脉血管畸形的实验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 2005, 85 (16) :1121-1124.

B型超声引导 第2篇

【关键词】超声引导; 穿刺活检;肺周围型病变

【中图分类号】R814.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49-01

近年来,肺癌在我国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随着介入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由于其安全性,实时性,高效性,已成为早期诊断肺周围性病变的重要手段。现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我院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患者187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87例肺周围型病变患者,其中男135例,女52例:年龄14- 82岁,平均(53 60士4. 93)岁,右肺病变119例,左肺病变68例,肿块最大14.51cm×12.10 cm,最小1. 92cm×1.40.cm,超声检查均可显示该病变。所有患者一均无明显出血倾向及其他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

1.2仪器:ALOKAα10超声诊断仪,9133型5-2探頭,巴德自动活检抢,18G切割式活检针。

1.3术前准备: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四项,必要时查心电图。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及手术并发症并签手术知情同意书,穿刺前仔细阅读胸部X线、CT和M RI影像资料,根据病灶所在部位及穿刺路径分别采取坐位、俯卧或侧卧位。在病灶区对应胸壁处经皮超声检查,记录病变特点,如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尤其注意病变与周围组织毗邻关系,CDF'I观察病灶内部及周围血流情况,选择最佳进针入路,即避开病变周边大血管及正常肺组织。必要时训练患者练习屏气。依据病灶大小,射程设置为15 mm或22 mm。

1.4 方法: 常规消毒、铺巾,在已作标记的体表处再次明确肿块部位,在进针处用 2%的利多卡因局麻自皮肤直达胸膜。嘱患者准各好后屏气,超声引导穿刺针避开正常肺组织、大血管及坏死区,针尖快速到达肿物边缘,击发活检枪。活检穿刺取组织后,迅速退出穿刺活检针 ,根据取材满意情况决定活检针数,将活检组织固定于10%甲醛溶液中,送组织病理学检查。术后所有病例留观待生命体征平稳后离开,必要时可行X线了解有无出血及气胸可能。

2结果

2. 1穿刺成功率:187例患者一中172例首次穿刺即获阳性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91.97% 15例未获阳性结果患者一中有11例再次穿刺而获阳性结果,4例由手术后病理证实,总穿刺成功率为97.86%。

2 .2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本组鳞癌29例,腺癌41例,低分化腺癌26例,小细胞癌21例,转移癌19例,胸膜间皮瘤18例,炎性假瘤11例,脓肿9例,结核13例。

2.3穿刺并发症本组患者术后出现明显并发症18例,发生率9.62%,其中术后出现咯血12例,出现胸膜反应6例,予平卧及胸腔闭式引流等对症处理后缓解。

3讨论

近几十年来, 我国的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并呈上升趋势[1],而肺周围型病变难以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及其他方法确诊,随着介入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已成为肺周围型病变诊断的重要手段,为肺周围型病变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帮助。

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已成为肺周围型病变诊断的重要手段,我们认为其具有以下优点:①安全性:超声引导下穿刺能清晰显示进针状况,利于选择最佳的穿刺路径,能避开大血 管、正常肺等结构,与CT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无放射性,对人体损害小。②实时性:同时可以监测穿刺的全部过程,具有极高的交全性,.操作简便。③高效性:超声具有良好的分辨,可清楚地识别肿瘤活性区及其坏死区,从而指导穿刺过程中避开肿瘤的坏死结构,选择肿瘤的实性部分,提高阳性诊断率[2]。④有效性:本组187例患者,182例一次穿刺成功,切口小,病人无明显疼痛[3]。

在超声引导穿刺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为了提高穿刺的阳性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注意几点:①术前要评估好病人,掌握好适应症,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及手术并发症并签手术知情同意书[4]。②术中要定位准确,注意肿块的大小及周边比邻,设计好进针入路,避开大血管和正常肺组织。娴热的操作技术能提高穿刺活检的交全性。③术后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呼吸情况,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时对症处理[5]。

总之,对于肺周围型病变,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有助于明确病理诊断,指导下一步治疗有重要作用,且安全,实时,高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Parkin D M, Bray F B, Pisani P GloSal cancer statistics J.CanccrCli 2005, 55(2): 74-105

[2] 梅洪强,黄伟俊.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河北医学,2010(1):14-16

[3] 郭瑞军,梁晓宁,于泽兴,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引淤自动穿刺活检在周围型肺肿块及胸膜病变中的应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 23( 3): 441-443

[4] 袁泉,余晓梅,郭敬东.彩色多普勒超卢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周围型肿块的诊断价值. 医学新知杂志,2008,18( 2): 121.

B型超声引导 第3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于我院进行肾穿刺术的患者383 例, 其中, 2013 年165 例, 2014 年218 例, 其中, 男201 例, 女182 例, 年龄21~55 岁, 平均 (39.95±5.13) 岁, 临床诊断为急性肾炎53 例, 肾病综合征61 例、慢性肾炎45 例、过敏性紫癜19 例、狼疮性肾炎32 例、糖尿病肾病47 例、不明原因的蛋白尿和血尿69 例, 急性肾功衰竭57 例, 所有患者均无肾穿刺术禁忌证。

1.2 穿刺方法

前期工作一切准备就绪后即可进行手术, 采用射程可调式快速自动活检装置 (活检枪) , 配备专用活检针, 患者取俯卧位, 充分暴露穿刺肾区, 腹部垫以软枕。常规消毒铺巾, B型超声探头定位, 先在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 然后在B型超声探头引导下, 进针至肾下极包膜处, 令患者在吸气末暂停呼吸, 快速按动活检枪按钮, 随即拔出活检针, 视穿出组织物多少决定再次进针次数。取出活检枪后, 按压穿刺点5 min左右, 穿刺点以安尔碘消毒, 无菌纱布覆盖, 胶布固定。手术结束后将患者平行抬至病床。

1.3 护理方法

1.3.1 术前护理

术前准备: (1) 患者入院后, 由责任护士再次询问病情及患者一般情况, 包括患者是否具有出血性疾病史, 并于手术前按医嘱完善相关检查, 以免患者在手术中及手术后由于凝血障碍出现出血, 术前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四项、肾功能、双肾B型超声等; (2) 由责任护士讲解术中及术后的注意事项, 并按医嘱让患者于术前3 d停用抗凝药物及扩血管药物[4]。

1.3.2 术中护理

由于在手术的过程中, 患者仍存在一定的紧张情绪, 因此, 护士在穿刺的过程中, 仍需对患者进行鼓励和安慰, 给予一定的心理疏导, 并令患者自然放松, 由于患者在局麻时会有一定的疼痛, 加重的患者的紧张情绪, 因此, 护士在该步骤进行时尽量与患者进行交谈, 最大程度上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减轻患者痛苦。

1.3.3 术后护理

(1) 生命体征监测: 由于肾穿刺检查为有创性检查, 虽然安全性较高, 但在术后应该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 随时发现并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呼吸、脉搏、血压、尿量、尿色等。

(2) 体位护理: 手术结束后, 由医护人员将患者平行运送至病床上, 取仰卧位, 且要求患者在术后腰部需制动6 h, 在该6 h内患者需严格按照要求, 不要活动, 以免出现并发症[5]。

(3) 生活护理: 由于患者在穿刺后禁止剧烈活动, 尤其是术后6 h内属于绝绝对制动期, 因此, 护士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的痛苦, 给予安慰和鼓励[6,7]。耐心倾听患者主诉, 应告知患者有少许腰部不适属正常情况, 如患者主诉剧烈腰痛, 及时告知医师, 应排除肾周血肿可能[8]。

2 结果

本研究共383 例患者, 在取材过程中, 2 例取材3 次, 381 例取材2 次, 共取材768 次, 2 例患者由于取材不足未成功进行检查, 成功取材患者381 例, 成功率99.48%, 患者出院前, 调查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383 例患者均表示满意, 满意度100%, 术后仅出现1 例肾周围血肿, 经临床干预后治愈。

3 讨论

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肾脏穿刺活检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8,9]。有研究显示, 经皮肾脏穿刺活检术在超声的引导下进行, 大大的提高了进针点的准确性, 保证取材的足够性, 使安全性大幅度提高[10]。因此, 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肾脏穿刺活检术诊断价值明确,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在穿刺过程中, 应该给予有效的护理, 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究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肾脏穿刺活检术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进行肾穿刺术的患者383例。结果:本研究2例患者由于取材不足未成功进行检查, 成功取材患者381例, 成功率99.48%, 患者出院前, 调查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83例患者均表示满意, 满意度100%, 术后仅出现1例肾周围血肿, 经临床干预后治愈。结论: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肾脏穿刺活检术效果明显, 有效的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经皮肾脏穿刺活检术,B型超声,护理

参考文献

[1]程光敏.规范化护理在肾脏穿刺活检术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8 (1A) :120-122.

[2]徐琍, 葛贻珑, 王冲, 等.彩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配合及护理[J].赣南医学院学院, 2014, 34 (3) :468-170.

[3]陈月梅.彩色B超引导下行肾穿刺活检术33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31) :91-92.

[4]吕桂兰, 潘凌蕴, 宣月梅, 等.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后B超动态监测肾周血肿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12) :1114.

[5]陈丽华, 钟小春.经皮肾脏组织穿刺活检术后不同排尿方式对术后并发症及排尿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 2013, 14 (3) :112-113.

[6]林蓉.51例患者肾脏穿刺活检术的护理体会[J].四川医学, 2013, 34 (1) :182-183.

[7]罗金英.活检术后尿潴留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观察[J].医疗装备, 2014, 27 (1) :92-93.

[8]王海燕.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42.

[9]段明, 方艳, 匡琴, 等.刺术后血肿感染的预防与护理[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 14 (9) :734-1736, 1715.

B型超声引导 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12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上尿路结石患者5610例, 男3273例, 女2337例;年龄5~78岁, 中位年龄46.2岁。单发肾结石534例, 其中单发肾结石1602例, 其中肾盂大结石1224例, 单发肾盏大结石207例, 肾盏憩室结石171例;多发性肾结石2067例, 肾铸型结石1769例。输尿管结石762例, 其中体外碎石术后形成输尿管上段石街39例, 过于肥胖体外冲击波碎石难以定位24例, 输尿管上段大结石429例, 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270例。全部病例均经B型超声及IVP检测确诊。高血合并压或冠心病111例, 糖尿病33例, 全组均不伴有全身出血性疾病。

1.2手术方法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 膀胱截石位行患侧输尿管逆行插管造成人工肾盂积水。然后改行俯卧位, 18G穿刺针在B型超声引导下穿刺进入目标盏, 穿刺点位于第11肋间或12肋下, 腋后线与肩胛下角线之间, 有尿液溢出证实穿刺成功后引入导丝, 退出穿刺针, 使用筋膜扩张器及套叠式金属扩张器逐号扩张至21F, 再推入24F镜鞘, 在Wolf F21.5标准肾镜下采用瑞士EMSIII代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系统进行碎石清石。肾镜联合STORZE F8~9.5输尿管镜检查各盏有无结石残留。B型超声观察结石残留情况, 必要时建立多个通道。

2结果

5610例患者中, 5112例一期取净结石 (91.2%) , 201例患者术后48h内发热, 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 6例患者因穿刺位置过高术后并发气胸, 行胸腔壁式引流术;3例因术中渗出较多形成肾周脓肿, 行开放肾周脓肿切开引流术, 10例患者因术后反复继发出血, 行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其中双通道937例, 三通道721例, 四通道60例, 五通道15例, 最多六通道7例, 147例因一期残留结石多行二次手术将结石取净, 48例术后1个月复查仍有1~3个盏有结石残留, 68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65例排净) , 其余因残石体积较小未予治疗。平均手术时间62min, 术中估计失血量50~400ml, 平均出血量为200ml。患者术后第5天尿液清亮后瞩下床活动, 术后10~14d拔除肾造瘘管, 术后7d拔除尿管, 平均住院天数10~12d。

3讨论

目前复杂性上尿路结石尚无明确定义, 笔者认为: (1) 所有需要手术干预的肾结石, 包括完全或者不完全的鹿角样结石, ≥2cm的肾结石, 有症状的肾盏或者憩室内结石, 体外冲击波难以粉碎或碎石失败的结石; (2) 输尿管上段L4以上、梗阻较重或长径>1.5cm的大结石, 或因息肉包裹及输尿管迂曲、ESWL无效或输尿管置镜失败的输尿管结石; (3) 特殊类型的肾结石, 包括小儿肾结石梗阻明显、过度肥胖患者的肾结石, 肾结石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或输尿管狭窄、孤立肾合并结石梗阻、马蹄肾合并结石梗阻、移植肾合并结石梗阻以及无积水的肾结石等[3]。都应归属于复杂性上尿路结石范畴。

经皮肾镜术作为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手段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理想的经皮肾镜取石通道, 是成功碎石取石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提高结石清除率, 降低术中并发症的关键, 结合我院采用B型超声定位下穿刺建立通道5600余例全部成功的经验, 作者体会如下: (1) 术前认真分析影像资料如B型超声、IVU检查和双侧肾脏平扫CT, 有助于了解肾脏结构及结石分布, 确定建立取石通道的位置及判断是否需要建立多个通道。通过排泄性尿路造影 (IVU) , 了解肾脏结构、功能以及结石分布。CT检查可以了解横断面上肾脏结构及结石分布。明确肾脏和周围脏器的关系;Allen等[4]认为CT对于PCNL是最标准的检查手段, 对于通道的设计、引导和术后残石的监测至关重要, 综合分析CT和IVU资料, 形成肾脏及结石分布的立体影象。超声在术中能清晰显示肾脏纵切面的上、中、下盏, 横切面能够显示小盏的前、后组, 结合结石的位置、大小、数目以及周围脏器情况, 确定穿刺路径。IVP中偏内侧的肾盏为背侧盏, 偏外侧者为腹侧盏, 选背侧中盏为穿刺盏, 有利以于肾镜向肾上、下盏、腹侧各盏及输尿管方向移动, 能最大范围处理各个盏结石[5]。 (2) 在建立通道的过程中会遇到穿刺位置不正确的情况, 如果直接应用肾镜找回正确通道, 较粗的肾镜容易造成肾实质的损伤过大, 出血增多, 我们通常使用输尿管镜找回正常通道, 直径细的镜体对肾脏损伤小, 出血少。找回正确通道后, 再沿输尿管镜工作通道将超硬导丝置入正确肾盏, 沿导丝扩张出正确通道。

经皮肾镜术后结石残留, 主要是因为肾镜不能进入残留结石所在的肾盏所致[6]。当结石所在盏与穿刺盏成角度很大, 或结石所在盏盏颈细小时, 标准肾镜难以进入结石所在盏, 勉强进入则撕裂盏颈造成出血。输尿管镜由于镜体细、韧性好, 能达到标准肾镜不易到达的一些部位, 且不容易损失盏颈, 是肾镜的良好补充。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复杂性肾结石的结石清除率, 降低结石残留率[7]。对于多发复杂性结石或肾铸型结石及位于背侧相互平行盏内的结石需建立多个取石通道[8], 以减少单通道存在的视野盲区[9], 盲区与穿刺通道的部位;肾盏口狭窄;体壁的厚度;肾盏间嵴的高低以及出血和血块等因素有关[10]。相对于单通道, 多通道碎石可直达结石视野, 缩短手术时间, 并避免过度摆动镜体对肾脏造成的损伤[11]。而对于残留的小结石可以给以软性肾镜取出或予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12]。

出血是经皮肾镜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穿刺扩张过程损伤肋间血管、肾实质血管或肾门血管, 操作过程工作通道的摆动角度过大容易出现肾实质撕裂或肾盏颈撕裂是术中大出血的主要原因。继发性出血多发生于术后1~2周。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则是继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此外还与患者是否合并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程度、感染、糖尿病、结石位置形态和成份、手术时间、术后过早活动、呕吐、剧烈咳嗽等腹压增加动作导致术中出血通道压迫后形成血茄脱落等有关。结合我院无严重出血导致肾脏切除的病例, 笔者体会: (1) 术中出血采用扩张器压迫通道, 在扩张器压迫通道的同时我们应用自制电凝棒在直视下寻找出血点, 电凝止血, 结合术后夹闭肾造瘘管压迫止血取得良好的效果。 (2) 继发性出血, 首先抗感染、止血、制动及夹闭肾造瘘管等非手术疗法, 如效果不佳则采用栓塞治疗。 (3) 术后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剧烈咳嗽、大便困难等增加腹压的因素; (4) 对于术后形成的巨大肾包膜血肿, 笔者医院在患者出血停止1~2周后, 行经皮穿刺血肿, 留置引流管并自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 标准肾镜下B型超声引导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在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方面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标准肾镜下B型超声引导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标准肾镜下B型超声引导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56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建立F24经皮肾镜通道, 平均手术时间62min, 术中失血量50400ml, 结石一期取净率91.2 (5112/5610) , 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标准肾镜下B型超声引导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在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方面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B型超声引导 第5篇

1病例简介

7例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31~50岁, 平均年龄40±4岁。因突发间歇性腰部隐痛不适数月, 伴恶心、呕吐、尿频就诊, 无遗传病史, 月经史无异常, 无发热, 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及瘀斑, 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尿常规、心肺肝肾功能、凝血机制均正常。

例1 患者, 女, 31岁, 双侧腰部隐痛6月余。体检: 体温36.5℃, 脉搏86次/min, 血压14.6/9.3kPa, 心肺无异常, 肝胆脾肋下未扪及, 双肾区扣击痛阳性。影像学检查: B型超声显示: 双肾轮廓清楚, 形态正常, 肾实质内未见异常回声, 集合系统未见分离, 右肾包膜下可见14.0cm×7.0cm液性暗区, 内有细小点状回声, 左肾包膜下可见9.0cm×6.0cm液性暗区 (图 1, 2) 。腹部平片+肾分泌性造影显示: 双肾影轮廓明显增大 (图 3) , 密度均匀边缘光滑, 显影其位置可见推移, 双肾包膜下血肿。CT显示: 两侧肾包膜下可见水样低密度病灶, 肾盂肾盏未见异常, 双侧肾包膜下血肿。多次在外院穿刺抽出暗红色液体, 而且穿刺抽液术后第2天复查, 肾包膜下液体又恢复原体积。入院诊断: ⑴双肾包膜下血肿;⑵双肾包膜淋巴管瘘。入院后在B型超声引导下先行右肾包膜下积液穿刺, 抽出暗红色液体420ml, 然后注入3%硫酸铝钾溶液90ml, 回抽20ml, 留硬化剂70ml。穿刺术后患者感觉良好, 无头晕, 腹痛。穿刺液离心涂片检查: 见较多肿胀溶解的红细胞, 少许有核白细胞, 未见肿瘤细胞。常规检查: 粘蛋白试验阳性。有核细胞计数: 0.5G/L, 分类: 中性粒细胞占16%, 淋巴细胞占84%。细菌培养+药敏: 无细菌生长。穿刺液生化检查: 葡萄糖 (GLU) 0.69mmol/L, 乳酸脱氢酶 (LDH) 792U/L;穿刺液乳糜试验阴性, 尿乳糜试验阴性, 排除淋巴管瘘。穿刺术后1周复查B型超声见右肾包膜下一14.0cm×6.4cm液性暗区。逐行手术治疗, 术中见右肾包膜下囊性包块, 大小约14.0cm×6.5cm (术中穿刺抽出暗红色液体450ml) , 囊腔内有部分坏死组织, 切除部分囊壁, 用腹腔大网膜游离一部分 (带蒂) 填充囊腔内。病理诊断: 右肾包膜囊壁基底部小块纤维组织出血, 伴有软骨化生及钙化。半年后, 患者再次入院, 仍述双侧腰部近一月来疼痛明显加重, 右侧尤甚。B型超声复查, 右肾包膜下可见一9.1cm×3.5cm大小的液性暗区, 左肾包膜下一9.0cm×6.0cm大小的液性暗区, 与半年前相比, 右侧较手术前略小, 左侧无明显变化, 在B型超声引导下行左肾包膜下积液穿刺, 抽出暗红色液体30ml。穿刺液常规检查: 见较多肿胀溶解的红细胞, 及少量有核白细胞, 未见肿瘤细胞。粘蛋白试验阳性, 有核细胞计数0.8G/L, 分类: 中性粒细胞占14%, 淋巴细胞占86%;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穿刺液生化检查: 葡萄糖0.72mmol/L, 乳酸脱氢酶710U/L, 左肾包膜下血肿术中穿刺液及肾周引流管引流液乳糜试验阳性, 尿乳糜试验阴性。一周后行左肾手术治疗, 术中见: 左肾包膜下囊性包块, 大小约9.0cm×6.0cm, 未见与肾盂相通 (术中穿刺抽出暗红色液体80ml) 。行左肾包膜囊壁部分切除+左肾周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病理诊断: 纤维组织出血并钙化 (图 4) 。该患者长期追踪随访14年, B型超声检查, 双肾包膜下仍可见液性暗区, 右肾为10.3cm×4.6cm, 左肾为8.1cm×3.6cm。

例2 患者, 女, 37岁, 无明显诱因双侧腰部钝痛1个月, 伴恶心、呕吐、尿频。体检: 体温36.7℃, 脉搏80次/min, 血压16/9.3kPa, 双肾区叩击痛阳性。B型超声显示: 双肾轮廓清楚, 肾实质内未见异常回声, 集合系统明显受压, 右肾包膜下可见一9.3cm×5.0cm大小的液性暗区, 左肾包膜下可见一9.6cm×6.9cm大小的液性暗区。腹部平片+肾分泌性造影显示: 双肾影轮廓增大, 左肾分泌功能减退 (图 5) 。CT显示: 双侧肾包膜下可见新月形水样低密度病灶, CT值为14Hu, 肾实质受压向前, 肾盂肾盏未见异常 (图 6) 。左肾在B型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出暗红色液170ml。穿刺术后, 患者每天静脉滴注5%葡萄糖500ml+酚磺乙胺注射液4.0g+氨甲苯酸注射液0.4g, 0.9%氯化钠250ml+注射用头孢替唑钠4g, 共5天。右肾包膜下血肿未做穿刺治疗及特殊处理。穿刺液检查见: 液体呈暗红色、浑浊, 离心沉淀有血, 涂片细胞学检查见较多肿胀溶解的红细胞, 少许有核白细胞, 未见肿瘤细胞。常规检查: 粘蛋白试验阳性, 有核细胞计数0.2G/L, 分类: 中性粒细胞占21%, 淋巴细胞占73%, 间皮细胞6%;细菌培养+药敏: 无细菌生长。生化检查: 葡萄糖0.74mmol/L, 乳酸脱氢酶876U/L, 左肾包膜下血肿穿刺液乳糜试验阴性, 尿乳糜试验阴性。半年后复查B型超声: 见左肾包膜下血肿消失, 右肾包膜下血肿缩小为4.3cm×3.3cm。一年后复查: 双肾包膜下血肿消失, 随访两年无复发。

例3~7 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34~50岁, 感觉双侧腰部疼痛不适数月。体检: 体温、脉搏、血压均正常, 双肾区叩击痛阳性。B型超声显示: 双肾包膜下可见9.1cm×4.6cm ~9.6cm×6.0cm大小的液性暗区。在B型超声引导下行双肾穿刺, 抽出暗红色液体70~160ml。穿刺液离心涂片细胞学检查: 见大量肿胀溶解的红细胞, 少量有核白细胞, 未见肿瘤细胞。常规检查: 粘蛋白试验均为阳性。有核细胞计数: 0.2~0.4G/L。分类: 中性粒细胞21%~25%, 淋巴细胞占73%~79%, 间皮细胞1%~2%。细菌培养+药敏: 无细菌生长。生化检查: 葡萄糖0.71~0.78mmol/L, 乳酸脱氢酶810~865U/L;穿刺液乳糜试验阴性, 尿乳糜试验阴性。穿刺术后行抗感染、止血等对症处理。半年后B型超声复查, 见双肾包膜下血肿消失, 随访3~8年无复发。

2讨论

2.1 肾包膜下血肿的病因

肾被膜和肾实质之间的血肿为肾包膜下血肿, 肾被膜和Gerota筋膜间的血肿为肾周围血肿。肾包膜下血肿是因为肾或肾包膜的血管破裂所致, 多有外伤史。无外伤史, 出血原因不明确的自发性双肾包膜下血肿在临床上极为少见。引起本病的原因, 局部因素多为肾脏的肿瘤或血管性疾病, 系统性因素则为全身疾病或一些特发性疾病。Mc Dougal等[4]报道引起自发性双肾包膜下血肿的局部病因中肾脏恶性肿瘤占33%, 良性肿瘤占24%, 结节性多动脉炎、肾动脉瘤、动脉粥样硬化、韦格氏肉芽肿等血管疾病占18%, 其他病变如急慢性肾炎, 凝血功能障碍占25%。曾有人实验, 将动物的肾静脉结扎, 结果所有动物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肾实质出血, 提出肾静脉血栓可能为致病原因[5]。该病的确诊应排除近期有外伤、手术、及泌尿系统检查史。目前, 尚无本病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资料[6]。

2.2 肾包膜下血肿的诊断

本组病例临床表现为腰痛, 恶心, 呕吐等, 无外伤史, 并排除了肾脏肿瘤, 系统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肾包膜下血肿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⑴B型超声检查可见肾脏周围液性暗区, 对病因可做出初步诊断, 该检查经济、方便、无创, 可作为首选检查手段。⑵腹部平片+肾分泌性造影能显示肾影轮廓明显增大, 肾盂肾盏被推移至肾门处。⑶CT能快速准确地显示包膜下血肿的范围、受压变形的肾实质及B型超声不易探及的小肿瘤病灶, 小囊肿等, 是目前诊断肾包膜下血肿的最佳检查手段。⑷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可清楚显示肾包膜血管畸形及受压变形的肾实质, 可用于排除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动脉周围炎, 动静脉畸形等血管性病变, 可了解出血是否来自肾脏, 同时可对出血血管行栓塞治疗。⑸本组病例根据B型超声检查, 结合CT报告, 参考腹部平片+肾分泌性造影, 均可作出正确诊断。

2.3 肾包膜下血肿穿刺液的检查及其意义

肾包膜下血肿穿刺液的检查, 离心涂片未见肿瘤细胞, CT检查结果也排除了肾脏肿瘤引起的肾包膜下血肿, 故诊断为不明原因的自发性双肾包膜下血肿。穿刺液的细菌培养阴性, 生化检查: 肾包膜下血肿穿刺液中葡萄糖0.69~0.78mmol/L (血清参考值3.5~6.1mmol/L) , 乳酸脱氢酶均在710-876U/L (血清参考值110~240U/L) , 表明肾包膜下血肿内的液体为包裹性, 没有参入循环, 镜下见较多肿胀溶解的红细胞, 少量白细胞, 为陈旧性出血。乳酸脱氢酶是一种糖酵解酶, 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组织中, 当发生肿瘤、心肌梗死、肾脏栓塞、肝细胞损害、组织创伤及细胞坏死时, 此酶均升高[7]。在红细胞和白细胞中乳酸脱氢酶含量为正常血清量的100倍, 当细胞破坏分解使乳酸脱氢酶排放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且与细胞数呈正相关[8]。肾包膜下血肿穿刺液查乳糜试验能排除淋巴管瘘。

2.4 肾包膜下血肿的治疗

关于自发性肾包膜下血肿的治疗, 可分为病因治疗、对症处理、随访观察三种。⑴对于病因明确的疾病, 如系肾脏恶性肿瘤引起, 可考虑行根治性肾脏切除;如系肾脏良性肿瘤引起, 可考虑肿瘤剜除术 (主要指诊断明确的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或部分切除术。但有部分学者认为由于大多数肾包膜下血肿系恶性肿瘤引起, 而常规检查手段对于细小的早期肾肿瘤难以发现, 所以, 对于原因不明者, 建议行肾切除术[9]。Bosniak[10]认为对于原因不明者行薄层CT随访, 可避免不必要的肾切除。⑵包膜下的血肿尤其是大的血肿压迫肾实质, 使肾盂肾盏变形和占位损害肾功能, 并发肾性高血压, 若血肿中混有外渗的尿液, 则易继发感染, 因此除了定期随访观察外还应积极进行抗感染、止血、B型超声定位下穿刺减压等对症治疗。但应用穿刺方法时需注意: 有明显的肾脏活动性出血时, 经皮穿刺引流不利于肾脏自限性止血, 对于持续的肾脏出血, 可以先通过肾血管造影选择性栓塞止血治疗, 再行经皮穿刺引流。另外, Hernandez[11]等报道采用腹腔镜行单纯血肿清除引流来处理自发性肾包膜下血肿, 但与B型超声定位下穿刺治疗相比, 对患者的损伤相对大一些。

参考文献

[1]诸明, 仇学文, 王志荣.双侧自发性肾包膜下血肿一例报告.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2, 23 (1) :57

[2]樊龙昌, 刘继红, 肖恒军, 等.自发性肾包膜下血肿的影像特征与治疗方法选择.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5, 20 (5) :261

[3]Kably I M, Chikhaoui N.Spontaneous bilateral perirenal hematomas in two patients with eclampsia.J Nephrol, 2003, 16:267

[4]Richard KA, Bruce AS, ilton EC.Spontaneous subcapsular renal hema-toma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 Urol, 1988, 139:246

[5]王日桂.自发性肾周围血肿4例报告.罕少疾病杂志, 2001, 8 (3) :57

[6]周莉, 廖冰, 曾红, 等.自发性肾包膜下血肿一例.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1, 17 (6) :416

[7]杨润祥, 赵金奇.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测定的临床价值.肿瘤基础与临床.2006, 19 (3) :217

[8]李克.尿液乳酸脱氢酶与泌尿系统疾病关系的探讨.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6, 23 (2) :265

[9]蒋醒族, 刘宇军.自发性肾周出血的诊断和治疗.国外医学泌尿外科分册, 1999, 19:167

[10]Bosniak MA.Spontacous subcapsular and perirenal hematomas.Radiolo-gy, 1999, 172:601

脾损伤的B型超声检查体会 第6篇

1资料与方法

本组脾损伤患者13例, 男11例, 女2例;年龄18~42岁。全部病例均有明确外伤史。经B型超声, 腹腔穿刺出不凝血而确诊为闭合性脾损伤, 伤后入院时间0.5~24h。常规全腹广泛探查, 详细记录腹腔积血暗区最大径线, 重点脾区探查, 声像图表现:将13例脾损伤分为Ⅰ型4例:脾包膜不规则, 连续线中断, 脾周均见有液性暗带, 脾门血管显示清晰;Ⅱ型9例:脾包膜中断明确, 并见有条状暗带伸入脾实质内, 暗带宽为0.5~1.0cm, 长度为3~4cm, 脾周有明显液性暗区, 包绕脾门大血管显示清晰, 腹腔积血量估测500~2000ml。

2结果

13例闭合性脾损伤患者经临床止血、输血、输液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绝对卧床休息等综合治疗, 治愈12例, 治愈率为92.3%。1例B型超声动态观察发现腹腔积血量增多而改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1周后, B型超声复查声像图改变如下:脾包膜线中断消失, 腹腔积血消失8例, 脾包膜线中断消失, 腹腔积血明显减少4例, 脾实质回声均无改变。

3讨论

本资料表明, 闭合性脾损伤能否选择单纯非手术治疗, 关键取决于损伤的类型、程度、范围和腹腔积血量的多少及有无合并其他脏器的损伤。笔者以影像学角度结合Buntain新的脾损伤分类法, 认为凡伤口浅表、远离脾门、不涉及脾门大血管的Ⅰ~Ⅱ型者, 24h内无明确循环障碍, 血压稳定, 脉博正常或伴有失血性休克, 但一经快速补液便迅速改善, 且能维持稳定者, 估测失血量在1500~2000ml者, 无合并空腔脏器损伤时, 方可选择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中B型超声观察的重要性[1]:B型超声具有无痛、方便、重复性好的特点, 能及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腹腔积血量的变化。本组13例中1例非手术治疗1d突感腹痛加剧, 血压不稳, 脉搏加速。B型超声复查发现积血量增多而改行手术治疗。术中证实B型超声提示脾下损伤表浅, 裂口长约2.4cm, 宽约0.9cm, 仍有活动性出血;同时见到大网膜部分填塞破裂处。因此认为对腹腔积血量的估测不仅可反映脾损伤的程度, 而且是非手术治疗中预测治疗效果的一项敏感指标。

总之, B型超声作为现代影像诊断之一, 不仅具有迅速、方便、可靠的优点, 而且能作定性、定位、定量诊断, 在闭合性脾损伤非手术治疗中既可作为筛选病例的首要方法, 亦可动态监测指导治疗。

参考文献

B型超声诊断设备相关标准探讨 第7篇

1 GB 10152-2009 B型超声诊断设备

《GB 10152-2009 B型超声诊断设备》于2009年11月15日发布,2010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实施之日起原标准《GB10152-1997 B型超声诊断设备》作废。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1]。新版标准在原标准基础上内容有部分调整:

1.1 适用范围中,新版标准扩大了超声标称频率范围,

同时明确了适用于彩超中的二维灰阶成像部分,不适用于眼科超声和血管内超声。

为符合B型超声发展的需要,新版标准适用范围为标称频率在1.5MHz~15MHz之间,与97版标准的适用范围“2MHz~7.5MHz”相比,扩大了超声标称频率范围,并涵盖了彩超中的B超成像部分。同时新版标准认为采用体模法对眼科超声和血管内超声的性能进行试验不尽合理,故明确排除,对眼科超声和血管内超声的试验方法正在考虑中。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新版标准调整了部分引用标准

的年代,比如GB9706.1、GB9706.9等,此外有两处重要的变化,即删除了GB16846-1997标准,增加了GB9706.15和YY/T 0108-2008、YY/T 1142-2003标准。

由于新版GB 9706.9-2008不同于老版GB 9706.9-1997[2],对超声输出有明确的要求,再引用GB16846将造成重复要求的可能,同时GB 9706.9-2008中也涵盖了GB/T 16846-2008的内容,所以在引用GB 9706.9-2008同时删除了GB/T 16846-2008。考虑到目前超声诊断设备多样化,为控制医用电气系统安全,增加了GB9706.15-2008。通常情况,B型超声诊断设备均具有M模式,故新版标准对M模式性能指标提出了要求,增加YY/T 0108-2008M模式试验方法标准。新标准对声工作频率的要求是实测,故增加了YY/T 1142-2003试验方法标准。

1.3 定义中,新版标准增加了探测深度、盲区、切片厚

度、标称频率、扫描平面、体模、体模扫描表面(声窗)、仿组织材料八个新的定义,其目的是便于对增加性能要求的理解。

1.4 要求

1.4.1 安全要求

新版标准中将安全要求分为通用要求和专用要求。通用安全应符合GB 9706.1的要求,若B超为医用电气系统则同时应符合GB 9706.15的要求;专用安全应符合GB 9706.9的要求。

与97版标准比较,新版标准删除了原标准中贯彻实施GB 9706.1的强制性附录A和声输出参数公布的要求,增加了GB 9706.15和GB 9706.9标准。删除原标准中贯彻实施GB 9706.1的强制性附录A的理由如下:不同的设备对GB 9706.1条款的适用性很难通过一份规范性附录加以规定,新的国标允许制造商针对不同的产品,在符合GB 9706.1的框架内采用不同的设计手段,实现产品的安全,应该更加合理。删除声输出参数公布是由于GB 9706.9标准中有相关要求,避免重复。

目前有些超声成像系统中,在推车式的平台上还集成了独立的视频录像和图像打印等配套装置,这部分配件通常由第三方制造商供货。这些附属设备,本身也是独立的产品,与B超主机相互连接构成了一个电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考虑GB 9706.15的适用性。

1.4.2 性能要求

新版标准中取消了97版标准附录B中对超声A、B、C、D的分档要求,增加了对宽频带探头要求以及切片厚度、横向几何位置精度、纵向几何位置精度、周长和面积测量偏差、三维重建体积计算偏差、外观和结构要求、使用功能要求、M模式性能指标。

新版标准性能要求参照标准中表1的要求设计,这些指标的水平大致相当于原标准中的C档设备,有略微差异。表1 B型超声诊断设备的基本性能要求,给出的是最低标准,制造商可在随机文件中公布优于表1指标的要求。若制造商在随机文件中公布性能指标,为了便于用户掌握全部信息,则应同时公布进行性能指标测试时,所使用体模的规格型号和技术参数。

由于产品的不断更新发展,标准也逐渐完善,比如宽频探头的出现、三维成像功能以及更人性化的软件功能等,原标准的性能要求已不能涵盖所有内容,因此在新版标准中增加了对应的功能和试验方法。

具有M模式的B超探头,应进行M模式时间显示误差的性能测试,该指标是新增加的要求。一般的设备通常均有M模式功能,尽管M模式中也有声工作频率、探测深度、分辩力、距离显示误差等指标,但由于M模式功能是通过B超探头来实现的,上述指标的优劣通常与B超性能指标的优劣密切相关,不需单独考核。对具备M模式的B超探头,进行M模式时间显示误差的测试,基本就能够反映M模式的有效性。

2 GB9706.9-2008医用电气设备第2-37部分:超声诊断和监护设备安全专用要求

超声诊断设备最重要的基础标准是GB 9706.9-2008,该标准等同采用IEC 60601-1-2-37:2001和A1:2004、A2:2005两份修订件,本专用安全标准配合GB 9706.1全面规范了医用超声诊断设备的各项安全强制性要求,是确保患者和使用者安全、正确开展临床诊断实践的基础,是制造商设计制造安全有效的医用超声诊断设备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GB 9706.9-2008于2008年3月24日发布,2009年1月1日正式实施,实施之日起原标准GB 9706.9-1997作废。新版GB 9706.9-2008不同于老版GB9706.9-1997,对超声输出有明确的要求,同时GB9706.9-2008中的51.2直接引用了GB/T 16846-2008的内容,实际上GB/T 16846-2008公布的是声学指标,而GB 9706.9-2008则通过特定的数学模型,将比较抽象的声学概念转换成医生比较容易接收的机械指数和热指数的概念。简而言之,通过水听器测量系统和辐射力天平获得超声换能器的一组声学指标测量数值,供GB/T 16846-2008完成声输出的公布,在这些测量数值的基础上,采用GB 9706.9-2008给出的计算公式,换算成机械指数和热指数,这些指数是否需要实时显示则根据标准中51.2条款的要求执行[3,4]。

3 其他相关标准

随着计算机化硬件平台在医用超声成像领域的广泛采用、探头技术向多维阵列的发展以及B型超声诊断设备和彩超设备存在逐步融合的趋势,为了迎合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更新换代,针对超声诊断设备,IEC/TC87制定了若干方法标准,对这类标准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我国采用等同的方法,制定成为推荐性的行业标准,包括《YY/T 0643-2008超声脉冲回波诊断设备性能测试方法》、《YY/T 0703-2008超声实时脉冲回波系统性能试验方法》、《YY/T 0704-2008超声脉冲多普勒诊断系统性能试验方法》、《YY/T 0705-2008超声连续波多普勒系统试验方法》、《YY/T 0748.1-2009超声脉冲回波扫描仪第一部分:校准空间测量系统和系统点扩展函数响应测量的技术方法》。这些方法标准有些被相应的产品标准引用,有些成为制定新产品标准的技术基础。原则上讲,特定的产品必须符合对应产品标准的规定,而是否需要引用相关的方法标准,则取决于产品标准的规定。

4 小结

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就制定了B型超声诊断设备的国家标准,通过近二十年产品的技术进步和标准的不断完善,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产品标准。通过大量的标准验证工作,证实标准中的所有试验方法均切实可行,原有技术性能指标的试验方法基于现有的成熟方法,新增加的指标采用IEC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具有科学、可靠、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市场上销售的B型超声诊断设备,绝大多数能够满足本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全面贯彻执行本标准在技术上基本不存在困难。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B型超声诊断设备[S]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B型超

声诊断设备[S].GB10152-199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中

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医用电气设备第

2-37部分:超声诊断和监护设备安全专用要求[S]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医

用电气设备第2-37部分:超声诊断和监护设备安全

专用要求[S].GB9706.9-1997.■

参考文献

[1]万明习,宗瑜瑾,王素品.生物医学超声学(上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赁敦敏,郑荞佶,伍晓春,等.无铅压电陶瓷研究进展[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1):117-128.

[3]赵亚,李全禄,王胜利,秦梅宝,张引红.无铅压电陶瓷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硅酸盐通报.2010,29(3):616-621.

[4]温建强,刘美丽.PZT厚膜及高频超声换能器的研究[J].应用声学.2010,29(1):74-80.

[5]Liu WF,Ren XB.Large piezoelectric effect in Pb-free ceramies[J].Phys Rev Lett,2009,103(25):257602.

[6]J.M.Cannata,J.Williams,Q.F.Zhou,T.A.Ritter and K.K.Shung.Development of a 35-MHz piezo-composite ultrasound array for medical imaging[J].IEEE Transactions on ultrasonics,Ferroelectrics,and Frequency Control.2006,53:224-236.

B型超声对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价值 第8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本组352例患者年龄20岁~38岁,平均年龄24岁,均为女性。临床表现均有停经史,其中218例停经1个月~2个月,86例停经2个月~3个月,40例停经3个月~4个月,8例停经4个月~5个月,但均有不同程度的阴道不规则出血伴血块或水泡组织。178例考虑先兆流产行保胎治疗(用药黄体酮3 d~10 d),子宫增大明显大于停经月份有212例,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异常增高,但无胎动感,无胎体、胎心。

使用日本LS-300实时线型扫描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探测子宫附件,选择清晰典型图像进行测量记录。葡萄胎刮宫前做B超检查,于刮宫后每周检查1次,恶性滋养细胞瘤于手术前做B超检查,每次化疗前后检查,结合血HCG及放射线检查符合治疗标准作为有效参数。

2 结果

本组352例中首次诊断葡萄胎264例,并刮宫后检验证实,确诊率100%,第1次刮宫后1周复查,B超确诊为恶性葡萄胎72例;B超检查绒癌16例,病检确诊14例,另2例B超正常结合X线胸片及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确诊,B超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确诊率为98.41%。

良性葡萄胎226例,经清宫后随访无复发。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化疗前,手术切除子宫70例,术前B超所示的子宫病灶部位被手术后证实为转移结节部位,术后化疗治愈后随访仅2例于2年后B超又发现盆腔肿物,结合HCG诊断原病复发,行病灶定位挖除术而治愈。

54例经B超检查所示,行子宫病灶经化疗后B超追踪,可见病灶逐渐缩小至完全消失后再手术切除子宫,有50例监测治愈后无复发。因而B超对子宫病灶经化疗后追踪或治疗后疗效追踪以及术前定位准确率达100%。

还有20例患者经B超诊断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伴卵巢巨大黄素囊肿,并在B超介导下经腹腔穿刺黄素囊肿放液明显缩小,成功率100%。

3 讨论分析

B型超声对滋养细胞肿瘤诊断和治疗目前是可选的方法之一,常用诊断性刮宫也难作为诊断的依据;HCG虽然能诊断妊娠,但不能确诊葡萄胎,虽能诊断恶性变或进行治疗后的疗效观察,但不能确定其病灶部位及治疗后的病灶变化;输卵管碘油造影术观察宫壁壁龛或充盈缺损等,只能针对宫腔有侵蚀者,而对子宫肌壁间或近浆膜层转移者则不能定位。而B超检查则可无创伤地反复扫查,对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转移灶定位,治疗中的病灶动态变化的连续性观察以及治愈后结合HCG的疗效追踪,迅速方便、快捷、易行、判断准确,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与葡萄胎鉴别:当较大的肌瘤变性时声像图酷似葡萄胎不易区别,应结合临床病史及月经情况和实验室检查以免误诊。良性葡萄胎的子宫声像图:病变局限在宫腔,不侵入肌层也不转移到远处。B超显示图像:刮宫前子宫增大,宫腔内充满密集均匀的雪花状光点、反射和蜂窝状大小不等的液性暗区,子宫肌壁回声反射正常。刮宫后子宫如期复归,肌壁回声反射正常。本文226例均呈良性图形,结合刮宫后HCG降至正常;另有38例刮宫后子宫肌壁回声显示恶性改变,结合HCG及临床表现符合文献报道确诊恶性变。

与实性肿物鉴别:仔细观察肿物内部回声和子宫、附件等相互关系,结合妇科检查加以鉴别。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在治疗前B超显示:子宫增大,子宫肌壁有大小不等、疏密不均的光点或光斑回声反射和液性暗区,病变累及浆膜层或宫旁,则子宫边界不清或形成肿块,子宫穿破者可见腹腔片状不规则液性暗区。文献报道不同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不同病期声像图改变呈多样化:

(1)早期病灶区改变为宫壁棉团状强回声光团,形状不规则,有的强回声团中心呈弱回声,子宫不能如期复旧,宫壁散在的粗大强反射光点。(2)病灶区晚期多数可见子宫增大,外形不规则,被破坏的宫壁有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形弱反射区或暗区,暗区可互相沟通形如“沼泽池”无明显界限。(3)典型改变为子宫壁的异常图像及黄素囊肿。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子宫肌层内的不规则反射为游离腔隙。早期可见宫壁有强光点或棉团状光团,晚期则宫壁有大小不等的不规则低回声区。本文B超探查结果准确,符合诊断标准。

B超动态观察:子宫病灶经过化疗后,随化疗疗程的增加肿瘤病灶逐渐缩小至完全消失,卵巢黄素化囊肿也随之逐渐恢复正常大小,本文50例化疗前B超所示子宫病灶于化疗疗程后手术切除。可见病灶坏死或完全吸收,镜检无滋养细胞存在。经B超随访,仅有2例又发现盆腔肿物,结合临床及HCG确定原病复发。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子宫病灶,经过化疗后B超动态观察逐渐缩小至完全消失,卵巢黄素化囊肿也随之逐渐恢复正常大小,本文有50例。

B超对于手术前病灶定位。文献报道25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据B超手术前定位后进行病灶挖除术准确率100%,术后随访无复发。本文120例术前B超所示病灶部位于手术切除子宫后视为转移结节部位,另2例术前B超病灶定位后行病灶挖除术。另外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合并卵巢巨大黄素囊肿时,为预防其扭转在B超定位引导下经腹壁穿刺卵巢黄素囊肿放液,缩小其体积,本文B超的病灶定位准确率100%。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4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4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3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