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漫兴》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4篇)
《卜算子·漫兴》阅读练习及答案 第1篇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注】本词作于罢官归田园居后。
1.词的上阕提及历史上的李将军、李蔡,这种手法叫;这种手法在辛弃疾的诗词中常见,如(写一诗句)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2分)
2.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作者在本词中流露的情感。(5分)
参考答案
1.用典(1分)(若写“典故”不给分)示例:“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必须涉及到典故)(1分)
2.(1)强烈的不满之情:上阕用李广和李蔡的典故,将劳苦功高却一生未封侯的李广和人才平庸却封侯高位的李蔡进行对比,表面上为李广鸣不平,实则是词人的自我写照,表达自己备受猜忌、屡遭贬谪的不满。
(2)壮志难酬的无奈辛酸之情:下阕描写自己的`农居生活:除草耕耘、修葺农宅,通过诙谐、自嘲的口吻说明自己事农的能力可以担任掌管农事的“力田”之职,实则表现了自己不能挥师北伐,完成壮志,却埋没于稼穑蓬蒿之中的无奈辛酸之情。
《卜算子·漫兴》阅读练习及答案 第2篇
夜雨醉瓜庐,春水行秧马。
点检田间快活人,未有如翁者。
秃尽兔毫锥,磨透铜台瓦。
谁伴扬雄作解嘲,乌有先生也。
作品赏析:
【注释】
①作期同上。漫兴:随意挥洒,即兴之作。按:此为“漫兴三首”中的第一首。此即兴之作。上片写夜醉日作的田间生涯,谓天下快活人莫如老农,盖以其无家国之忧也。下片自嘲,虽笔耕辛勤,但《十论》,《九议》举世无识,慷慨词章谁是知音?叹孤寂无侣,惟乌有先生耳!词人胸中自有一段难以排遣的郁闷之气。
②“夜雨”两句:谓老农夜醉瓜棚,春雨插秧。瓜庐:看瓜用的小草棚。秧马:一种简单的木制插秧农具。苏轼《秧马歌序》:“予昔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日行千畦。”
③点检:计算。翁:指田间老农。
④“扫秃”两句:毛笔写秃了,砚台磨穿了,极言辛勤的笔耕生涯。兔毫锥:王隐《笔铭》:“岂其作笔,必兔之毫。”兔毛做成的笔。铜台瓦:铜雀台瓦做成的砚台。曹操曾于邺城筑铜雀台,后来当地人掘瓦为砚,“贮水数日不渗”(见《文房四谱》)。
卜算子阅读训练及答案 第3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权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8.海棠的“百种千般巧”在上阕中是如何体现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
9.下阕通过“朝与暮”“繁与少”的`对比,强调了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答案:
8.“巧”在形色:花瓣儿薄如蝶翅,轻盈有致(2分);花朵固小,却猩红如染,鲜艳娇美(2分);“片片”状花瓣之薄,“点点”言花朵之密(1分)。
《卜算子·漫兴》阅读练习及答案 第4篇
2、 ①漂泊异乡的伤感。“楚客登临”点明自己漂泊在外的身份,正值暮秋,无限伤感。
②对远人的思念。“伤怀念远”“脉脉人千里”直接抒发了对远人的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