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后题(精选15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后题 第1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后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10分)
quán lì yù wànɡ shuài lǐnɡ duǎn zàn xiǎo jìnɡ
( ) ( ) ( ) ( ) ( )
zhuānɡ shì ɡuī cháo hé xié nóng yù wān yán
( )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8分)
扰( ) 岛( ) 辛( ) 路( )
拢( ) 捣( ) 幸( ) 鹭( )
孤( ) 赛( ) 眼( ) 屈( )
弧( ) 塞( ) 眠( ) 茁( )
三、用“√”选择正确的读音。(5分)
1.一个人所能给(ɡěi jǐ)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2.安静的手指悄(qiǎo qiāo)然合拢。
3.医生要将母亲的眼角(jué jiǎo)膜给予他人。
4.看到侵略者的种种恶行,我们不由得怒发冲冠(ɡuān ɡuàn)。
5.我们和(hè huó)着节拍唱起了欢快的歌。
四、根据内容连线。(4分)
人闲桂花落 非一日之功
水滴石穿 长河落日圆
大漠孤烟直 春江水暖鸭先知
竹外桃花三两枝 夜静春山空
五、选词填空。(6分)
仍然 显然 竟然
1、这些逃难的人,( )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
2、干了不到一年,他就辞去了这份工作,( )做起了他的老本行。
3、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 )拢住了那只蝴蝶。
即使也 虽然但是 不仅还
4、( )是调皮的`孩子,来到桂林后( )会静下心来尽情观赏。
5、萝卜、西红柿( )可以当水果吃,( )可以做菜吃。
6、( )有那么多人嘲笑,( )木匠并不理会,仍然专心雕刻着。
六、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改为“把”字句)
2.盲女孩深深地感动了我。( 改成“被”字句)
3.星星在天空中闪耀。(改为拟人句)
4.五彩缤纷的烟火在夜空中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缩句)
5. 天空中展现出一道美丽的、好看的彩虹。(修改病句)
七、课文回顾:(10分)
1、在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我们游览了祖国的许多名山大川,如被称为甲天下的( );还了解了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知道了( )是人类的好老师;也认识了许多让我们敬佩的人,如《生命 生命》中的作者杏林子,她对生命的态度是下定决心,一定要( ),绝不让它( ),使自己活得更加( ).
2、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是( )朝( )写的。其中后两句诗是( ),( )。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
(一)
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 居然 果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 竞)使它可以冲破(坚硬 坚强)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 虽然)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1.用“√”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4分)
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4分)
( ) ( )
缝 壳
( ) ( )
3.从这段文字中,能表现出作者对香瓜子 的感情。(2分)
(二)
西湖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一群群白鸥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
围绕着西湖的是一圈树木织成的绿色镶边。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典雅。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清风徐来,湖水荡漾。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远处,不时飘来悠扬的琴声。人们泛舟湖上,会觉得天上人间,全都溶化在月色里了。
1.选出“华”字在下列各句中的正确意义。(2分)
华:①光彩,光辉 ②繁盛 ③精华 ④时光
(1)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 )
(2)似水年华,一去不复返。( )
(3)这篇文章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才华。( )
(4)相信我们的家乡会更加繁华。( )
2.找出下面不是比喻句的句子,打上“√”。(1分)
A、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在碧水之上。( )
B、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
C、人们泛舟湖上,会觉得天上人间,全部溶化在月色里了。( )
3.“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读了这个句子,我想起了唐代诗人刘禹锡《望洞庭》里的诗句:
(2分)
4.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但句意不能变。(2分)
西湖的景色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5.文章第三自然段写了西湖主要景点的景色。这些景点是:(3分)
湖边的树木孤山( )和( )湖心的( ),仿佛仙境一般。
九、快乐习作(25分)
在你的记忆长河中,是否有那么一件事,让你开心,让你难过,让你难以忘记,让你记忆犹新。请以:一件 的事为题写一篇作文。写的时候要注意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书写端正,字数不少于400字。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后题 第2篇
jū ɡōnɡ chénɡ jì chén liè pí juàn
( ) ( ) ( ) ( )
jī nù rèn shi chu wù chū zū
( ) ( ) ( ) ( )
二、仿照例句,写句子。
例:四(1)班夺得了拔河比赛的冠军。
拔河比赛的冠军被四(1)班夺得了。
一个外国学生的话激怒了徐悲鸿。
徐悲鸿创作的油画轰动了整个画界。
三、比一比,再组词。
悲( ) 列( ) 努( )
辈( ) 例( ) 怒( )
租( ) 绩( ) 倦( )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后题 第3篇
师:同学们,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 景色秀美, 其中, 三峡就是我国著名的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课前, 我们简单了解了三峡, 现在, 有一位三峡老爷爷特别想带我们去三峡游览, 他可是生在三峡、长在三峡的哟, 对三峡十分了解。孩子们, 就让我们跟随老爷爷的步伐, 一起去三峡看看吧!
播放视频:三峡风光 (1分钟)
【创设情境】
师:这就是老爷爷的家乡, 你们看到了什么, 它们留给你们怎样的印象呢?
生1:我看到了很多山, 很多水, 山很高, 水很深。
生2:我看到了张飞庙, 还有丰都鬼城, 它们让我觉得害怕。
师:看来三峡真是名不虚传, 一个短片, 就让同学们有说不完的话, 那更何况是生在那儿、长在那儿的老爷爷了。可是老爷爷现在不在三峡, 他跟随三峡移民的大军, 离开了三峡。当我问他想对三峡说些什么的时候, 他饱含深情的朗诵了一首诗, 这首诗就是《三峡情》。
师:请孩子们齐读诗题。 (两遍)
师:看到这个题目, 结合刚才老师介绍的老爷爷的情况, 你有什么问题?
【从诗题和创设的情境提出问题, 给学生的学设置疑问, 给教师的教埋下伏笔】
生1:老爷爷为什么要朗诵这首诗?他到底想说什么呢?
生2:三峡又不是人, 它怎么会有感情呢?
生3:三峡情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情啊?
二、初读全诗, 学习生词, 初步感知《三峡情》
师:孩子们很会开动脑筋, 问题提得好, 带着这些疑问, 请孩子们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顺诗句, 并看看全诗一共分几个小节。
生自读。
师:一起告诉老师, 全诗一共分几个小节?
生:四小节
师:哪位小朋友来读第一个节?其它小朋友要仔细听, 一会儿要做小小评论家, 来评评你同学的朗读哟。
【学生读评, 让学生学会倾听、评价, 纠正字音】生读生评。
师:这一小节里面有没有什么不懂的词语呢?
生:叶笛。
师:哪个孩子来帮帮她, 告诉我们大家叶笛是什么?
生:叶笛就是用叶子做成的笛子。
师:你很聪明, 知道用分一分的方法来理解这个词语。来, 我们一起来看看叶笛。 (展示牧童骑在牛背上用叶笛吹奏的图片)
生:竹篙是什么东西呢?
生2:竹篙就是用竹子做成的可以撑船的工具。
师:非常棒, 看来同学们见识很广, 来, 我们来看看竹篙。 (展示小孩子用竹篙划船的画面)
师:孩子们, 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 我们读通了第一小节, 让我们把竹篙、叶笛的意思读进诗句里面吧。
生齐读第一小节。
生读, 生评第二三四小节。
三、重组诗文, 指导朗读, 体会三峡景色美
师:刚刚看短片时, 同学们发现三峡有很多美丽的风光, 那你们知道老爷爷最留念三峡的什么风光吗?在诗中找一找。
生:三峡雨和三峡云。
师:请孩子们找找, 看看诗中哪些地方写到了三峡雨和三峡云, 把它们勾出来, 并想想它们是怎么样的, 老爷爷为什么会留念?
【学生自己重组诗文】
学生边读边做批注。
生:我勾了第一小节的诗句“三峡雨, 三峡云, 故乡的景, 故乡的云”我想正因为这些云和雨是故乡的, 所以老爷爷才这么想念。
师:说得很棒, 孩子们, 月亮啊是故乡的最圆, 星星是故乡的最亮, 这云和雨呀也只有故乡的才最值得留念。来, 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诗, 读出留念之情。
生齐读。
生2:我勾了“细如丝, 柔如锦, 洁如玉, 白如银”我觉得那里的雨和云很洁白很干净。
生3:我也勾了这几句, 我觉得写得很美。
师:那你能从这些诗句里面体会到老爷爷的留念吗?
生:能, 因为它们都很漂亮。
师: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漂亮, 这种留念呢?
生1:读得轻一些, 慢一些。
师:谁来试一试?
生1试读。
生2试读。
师:老师也来读一读 (师示范读) 。
师:好, 孩子们, 请看大屏幕,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诗句, 读出云的洁白如玉, 读出雨的细与柔, 读出三峡云、雨的美丽, 读出老爷爷的留念。 (师领读)
板书:风景 (云、雨) 美留念
【结合对文本的分析, 通过学生试读, 教师范读, 教师领读等多种方式, 在朗读中体会景色美, 感受留念情】
四、图文并行, 读想结合, 感受三峡生活乐
师:同学们, 天晴的三峡, 蓝天白云, 绿水青山;下雨的三峡, 细雨蒙蒙, 云雾缭绕, 这一切都让老爷爷怀恋, 可是他更怀恋的是在这云里雨里的童年时光。孩子们, 找找, 哪些诗句写了老爷爷的童年生活?
生:齐读“从小爱在云里走, 口吹叶笛赶羊群, 从小爱在雨里淋, 手挥竹篙驾船行。”
生:老师, 为什么他们会在云里走呢, 他们又不是孙悟空?
生:他们为什么喜欢淋雨呢, 不会感冒吗?
师:孩子们很会发现问题, 来, 老师先给你们看看图片, 结合图片你来想想这到底是为什么? (展示云雾缭绕, 雨雾蒙蒙的三峡图片)
【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让学生直观了解三峡云雾缭绕的景致】
生1:是因为那里雾很多, 看起来像到处都是云。
生2:他们那儿下的雨很小。
生3:山很高, 高到云里边去了。
生4:雨下得很多, 他们要干活, 不能撑伞, 所以只能淋雨了,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哈哈 (全班笑)
师:孩子们很会思考问题, 确实是这样的, 三峡云多雾多, 山又高, 所以经常像走在云里一样。而三峡雨水充沛, 细如丝, 洁如玉的雨, 淋起来啊还很舒服呢。孩子们, 请闭上眼睛, 听老师朗诵, 边听边想象画面, 去三峡的云里面打个滚, 雨里面洗个澡吧。
【教师示范读, 学生闭目听, 边听边想象, 带学生进入情境, 真切感受三峡生活的快乐】
师示范读。
师:睁开眼睛, 孩子们, 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很多很多的山羊在吃草。
生2:我看到了, 老爷爷在吹叶笛, 声音很好听。
生3:用竹篙撑船的一定很好玩, 我也好想试一试。
师:同学们想象丰富, 老师看到了这些:蓝天白云下, 小男孩正在快乐的吹奏着叶笛, 羊群们在山坡上自由自在的吃着青草;细雨蒙蒙中, 小女孩正在悠闲的撑着竹筏, 绿水倒映着青山, 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孩子们, 你们觉得这样的生活怎么样呢?
生1:自由自在。
生2:很快乐。
生3:很好玩。
生4:很美。
师:老爷爷就是这样自由快乐地长大的。板书:生活乐留念
师:带着这份快乐, 让我们来读读这几句诗。
生齐读。
五、回味诗句, 深情呼喊, 领悟热爱思乡情
师:同学们, 三峡的云和雨是这么的美, 三峡的生活是这么的快乐, 可是老爷爷却离开了三峡。在他乡, 老爷爷常常独自站在山顶向着自己家乡的方向眺望着眺望着孩子们, 你们觉得老爷爷会想些什么呢?
生1:他会想家乡。
生2:他会想他的叶笛、羊群, 他撑船用的竹篙。
生3:他会想三峡的云三峡的雨。
生4:他想回家。
师:他会想他是否还能吹响曾经吹过的叶笛, 他会想羊群是否还能听懂他的呼喊, 他会想曾经用过的竹筏是否还在, 他会想“几时再登巫山顶/唱支山歌唤羊群/几时再登夔峡门/喊一声号子驾船行”他会想:生齐读“几时再登巫山顶/唱支山歌唤羊群/几时再登夔峡门/喊一声号子驾船行” (配乐) (读三遍)
【全文教学高潮, 三峡情的背景音乐和反复朗读加深孩子的情感】
师:孩子们, 老爷爷是想家乡, 想回家, 可是他毕竟已经离开, 你们觉得他心情怎么样呢?
生1:伤心。
生2:难过。
生3:后悔。
师:他为什么伤心难过呢?
生:因为他想家乡, 思念家乡。
师:请看黑板, 孩子们, 三峡云三峡雨让老爷爷留念, 三峡的生活更是让老爷爷回味无穷, 可是老爷爷却不在家乡, 那孩子们, 这三峡情是一种什么样的情, 老爷爷到底想说些什么呢?
【照应开头, 强调思乡情】
生:思念家乡的感情。
师:板书思乡情
师:刚才有孩子说老爷爷会后悔, 是啊, 离开这么美丽的家乡是应该后悔, 可是老爷爷不后悔, 他说是因为三峡移民才离开的家乡。孩子们, 为什么因为三峡移民离开家乡就不后悔了呢, 老爷爷到底是怎么想的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自己思考, 课后孩子们可以与我进行交流。好了, 孩子们, 让我们带着对老爷爷最深最真的祝福, 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祝福老爷爷平安幸福, 祝福天下所有离开家乡的人快乐美满。
【教师设疑, 学生自己领会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六、欣赏歌曲, 背诵全诗, 再次感知《三峡情》
生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师:孩子们读得真好, 老爷爷感动了!他呀, 不是别人, 就是这首诗的一位作者, 他为《三峡情》谱了曲, 他要将他心中对家乡的爱和思念传唱。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会唱的孩子可以一起唱唱。孩子们在优美的《三峡情》歌声中结束此课。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期中自测题 第4篇
二、看拼音,写词语。(7分)
三、拼一拼,写一写。(5分)
仿(佛)( )剪射( )( )光( )服( )尺
吹(拂)( )料宝( )( )贴特( )( )口
四、我会填。(8分)
1.填上恰当的词。
五彩缤纷的()()地批评 一()青苔
情不自禁地()()的空气 一()葡萄
欣赏( )提高( )
2.照样子写词语。
例:吞吐详略
捆绑拉扯
3.填近义词。
假若—忧伤—安慰—审视—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8分)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诗出自的《咏柳》,其中“妆”是的意思。
2.荷叶 ,像。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 ,有的,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六、阅读。(38分)
(一)翠鸟
(1—3自然段)(18分)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它这样机灵,( )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1分)
2.第1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 特点,是描写。作者通过 、、三部位的描写,说明翠鸟羽毛颜色十分鲜艳。在这一段中运用了 写法,体现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6分)
3.第2、3自然段,写翠鸟的特点,是描写,文中 、 这两个词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极快。(4分)
4.作者在描写翠鸟捕鱼动作时,与 作了比较,请将有关句子画上“~”。(2分)
5.把文中的比喻句画上“——”。(1分)
6.文中带点的动词突出了翠鸟捉鱼的特点。(1分)
7.改写句子: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3分)
改写成“把”字句:
改写成“被”字句:
(二)
(20分)
我喜欢露珠,我赞美它。
夏日的清晨,我来到野外散步。在万道霞光中,一个美妙的、崭新的世界(显现、呈现、出现)在我眼前。看那无边的绿叶闪动着无数颗晶莹的露珠一颗两颗十颗百颗啊像夜空璀璨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满的宝石。又像千万双闪光的眼睛。啊,露珠!这就是极普通、而又为人们所喜爱的露珠。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教育、哺育、培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当黎明来到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辛勤工作。它不像暴雨那样挟风雷闪电以(夸耀、显耀、炫耀)自己的威力,更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残忍、残暴)无情,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树木、庄稼……而对它们却无所苛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伏在桌边、灯下夜以继日的工作,把全部心血洒在我们的心田……
我爱露珠,它比珍珠更珍贵,比宝石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我赞美它,露珠精神将永远在我心头闪动。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
2.给第2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4分)
3.划掉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4分)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崭新—() 短暂—()
5.我会将句子写得更具体。(3分)
A.我喜欢露珠
B.老师工作
6.这篇短文所写的是实实在在的,而“园丁”和“老师”却是由事物所产生的联想。(1分)
7.这篇短文中所说的“露珠精神”是指。我想说我们身边的 具有露珠精神。(4分)
七、作文。(30分)
题目:第一次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
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附加题(10分)
一、学习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我还读过这些成语故事:
(2分)
二、“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是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我还积累了两句:(2分)
1.2.
三、我知道被誉为泉城,其中泉被列为众泉之冠。我还知道“春城”是,“山城”是,“江城”是,“冰城”是,“花城”是,“牡丹城”是。(4分)
四年级语文课后题 第5篇
1.蟋蟀钻(zuānzuàn)在土底下干活。
2.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chāchà)不多和蝉样有名。
3.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qīnɡqínɡ)斜地铺开。
4.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tātà)地。
二、选择合适的字,填在()里。
1.毫豪
我为蟋蟀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到自()。
我们要()不利己,专门利人。
2.扒趴
我()了一个口子,把池里的水排干。
壁虎()在墙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虫子。
三、选择合适的词,填在()里。
1.慎重郑重
我国政府再一次()声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2.柔弱软弱
别看蟋蟀的工具是那么(),却能挖掘出舒适宽敞的住宅。
3.搜索搜集
每当学习新课前,我总要去()相关的资料,帮助理解课文。
四、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原意不能改变)
1.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五、读下面的话,并回答问题。
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么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1.这段话中有一个设问句,请用“”画出来。
2.蟋蟀挖掘的工具是什么?
四年级语文课后题 第6篇
1、读拼音,写词语。
yōnɡjǐjiānɡzhèwānyántūwù sēn yù
shāowēiéjiǎotúnbùyuántóu
2、形近字组词。
兀适皇碗
元造呈蜿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仿佛观赏
明艳依据
反义词:拥挤昏暗
蜿蜒聚集
【句段集锦】
1、判断句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明艳”的近义词是“鲜艳”。
(2)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后练习题:“山势”和“气势”两词中的“势”都是“表现出来的情况”的意思。
(3)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时,由外洞直接进了内洞。
(4)内洞的特点是大而黑。
2、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后题 第7篇
1.了解一句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2.学会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多识字。
3.仿照本组课文内的句子或段落仿写句子。
4.了解和背诵日积月累中的知识。
教学重点:
了解一句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
仿照本组课文内的句子或段落仿写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这个模块,一起来交流学习。
二、交流平台
1.本单元课文有很多段落,是围绕一个意思写
如课文第11课《赵州桥》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为了写清楚“赵州桥非常美观”,详细介绍了桥面石栏上精美的图案,把各种姿态的龙写得活灵活现。
三、识字加油站
生活中,你见过这些标牌吗?
税务局、防疫站、咖啡馆、学生公寓、废品收购站、农贸市场。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识字。
电脑屏幕上出现:新湖南路小学、人民医院、锦绣川风景区、电影院、超市等标牌,提醒和巩固学生要从日产生活中学习识字。
四、词句段运用
对照流程图阅读下面这一段话,照样子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如剪纸、捏泥人、拼装玩具、编花绳。
剪碎或切断浸铺晒揭
电脑屏幕上出现剪纸一段话,学生照样子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
首先,老师把剪纸准备的材料:剪刀、彩色纸拿出来,做了剪纸的示范。老师先把粉红色的纸剪成正方形,把纸对着角折三次;再用剪刀顺着纸顶端边上剪成锯齿形,或半圆形;然后,在折叠的边上剪成波浪形,或花草,或鸟兽;最后,展开来就是一朵栩栩如生的花。
剪折剪展开
五、日积月累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雅人四艺:琴棋书画
花中君子:梅兰竹菊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通过讲解和背诵,让学生们感知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后题 第8篇
习作内容: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真神奇。比如孙悟空, 他会七十二变。如果你也会变, 你想变成什么呢?这次习作, 就给你一次“变”的机会, 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 编一个故事。在故事里, 你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作文写好以后, 读给爸爸、妈妈听, 根据他们的意见认真改一改。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同时强调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本教学设计重在尽可能减少对学生的束缚, 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在具体指导中, 应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展示自我, 相互激励、互相启发, 写出自己创编的故事, 同时培养学生自改、互改习作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和幻想, 练习写想象中的事物。
2.尝试编写故事, 不受束缚, 自由表达。
3.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互相交流, 养成自改、互改习作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激发兴趣
1.同学们,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多篇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 这些想象神奇的故事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读了让人难以忘记。在课余时间, 你们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请给同学们做简单介绍。
2.小组交流。
3.推举代表介绍。
4.同学们, 从刚才交流的情况看, 你们读的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真不少。如果给你一个编写故事的机会, 你愿意吗?这堂习作课就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台, 谁编写得最好, 他就是咱们班编写故事的小作家, 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 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以神话故事、民间故事为话题, 激发兴趣, 互相启发, 为想象作文丰富素材, 拓宽思路。)
二、复习课文, 学习表达
1.同学们, 假如你想成为编写故事的小作家, 那么你就得了解一个完整的故事应包括哪几个要素。请大家不要着急, 先让我们一起来复习学过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2.先重温两个神话故事的内容。 (指名复述)
3.再说说故事的基本要素。 (指名回答)
4.根据回答, 总结编写故事的基本要素。编写一个完整的故事, 首先要交代这个故事的起因, 然后详细写出这个故事的经过, 在写故事的经过时, 应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 这样可以增强故事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还要写出故事的结果怎样。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复习学过的神话故事, 意在使学生对故事的内容和构成故事的要素加深印象, 以便学生发挥想象, 有内容可写;明确故事要素, 学习谋篇布局。)
三、明确要求, 动笔习作
1.我们已经知道编写故事的基本要素。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语文园地八”的习作内容和要求。 (指名读, 交流对这次习作要求的理解。)
(1) 你想变成什么?展开想象, 编一个故事。
(2) 在故事里, 你可以变成任何人, 任何物。
(3) 写好后, 读给家长听, 认真改一改。
(4) 根据自己编写的内容, 自己拟题。
2.针对上面的 (1) 和 (2) ,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互相启发。
3.班上交流。
4.小结激趣。看来编一个故事并不难, 只要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在幻想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就会创作出一个神奇、美丽的故事。同学们早已等不及了, 那你们就根据习作要求自由地去想象, 大胆去创作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习作内容、习作要求和充分地“说” (内容和打算) , 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写作内容和要求, 并通过讨论交流, 互相启发, 从内容入手, 解决有话可说, 有内容可写的问题。)
四、交流修改, 取长补短
1.学生完成初稿后, 同桌互相阅读。
2.学生评议:你认为你的同桌创编的故事有哪些优点?还存在哪些不足?教师相机抽样点评。如, 故事是否完整起因、经过、结果, 想象是否神奇, 描写是否生动。)
3.同桌互改;教师指导修改。
出示同桌互改要求:
第一步, 同桌交换习作本, 互相评改。
第二步, 用“○”画出错别字, 并改正, 用“◇◇◇”勾出好词、好句和好段。
第三步, 做出你对这篇故事的简单评价 (用“☆”表示) 。
一颗“☆”:能把故事写清楚, 敢于想象。
二颗“☆”:故事较完整, 敢于大胆想象。
三颗“☆”:故事完整 (有起因、经过、结果) , 而且想象丰富, 描写生动。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互相评议、修改习作, 让学生懂得如何评价、修改习作, 促使学生乐评、会评, 在评改中取长补短, 提高习作能力。)
五、拓展延伸, 召开创编故事会
举办创编故事会, 在班上讲自己创编的故事, 同时评出创编故事的小作家。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后题 第9篇
二、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三、下列词语的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发愤 乐坛 享受 不屈不挠
B. 码头 撕裂 游厉 人山人海
C. 赠送 沉寂 残生 波涛滚滚
四、按要求答题。(20分)
1.请你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3分)
a.扶老携幼( ) ①带, ②提着, ③拉着手。
b.惊叹不已( ) ①完成, ②停止, ③已经。
c.严阵以待( ) ①等待, ②对待, ③停留。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4分)
倾诉 倾注
①好久不见,大家在一起尽情地( )。
②妈妈将毕生的精力( )于教育事业。
增强 增进
③他为( )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做了大量的工作。
④知识( )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4分)
心( )诚服 ( )臂一呼 ( )经风霜
夜以( )日 互通( )( ) ( )定自( )
4.照样子,写词语。(3分)
①化险为夷(含有反义词)
②奇珍异宝(含有近义词)
③浩浩荡荡(AABB式)
5.按要求写句子。(6分)
①阿炳非常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②请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比喻句。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10篇
姓名班级得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5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4分)
ǒuěrtuòmòxīmièxiàɡuì
二、比一比,再组词。(5分)
瑞()载()晌()冶()陡()
端()截()响()治()徒()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分)
详——()爱——()勤——()奖——()
◆请另写两对反义词:()——()()——()
四、填空并按要求写四字词语。(8分)
1、不()而()()日东()脚()实()
2、津津有味(AABC)
3、零零星星(AABB)
4、惟妙惟肖(ABAC)
5、七上八下(数字式)
6、异口同声(反义词式)
五、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字义,把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闻:(1)听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3)出名;(4)用鼻子嗅气味。
1、妈妈正在看新闻()。
2、你闻一闻,这是什么味道?()
3、耳闻不如一见,桂林的山水真的令我陶醉。()
4、姚明是举世闻名的篮球运动员。()
5、这种事情我闻所未闻。()
六、按要求写句子。(6分)
(1)扩写句子。
①一群()蝴蝶()翩翩起舞。
②老师()说:“你们的表现太出色了!”
(2)照样子写句子。
①例: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微风吹来,银杏树的叶子轻轻地摇着。
②例: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这是我最喜欢的那本书。
(3)造句。
①从“舒适”、“纷纷”、“喜出望外”、“应有尽有”中选一个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因为••••••所以••••••”造句。
七、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8分)
1、,礼轻情意重。
2、黑发不知勤学早。
3、穿花蛱蝶深深见。
4、夜里星光明,5、,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6、不知细叶谁裁出。
7、日日行,;常常做。
8、八仙过海——
八、成语故事积累。(2分)
《买椟还珠》这个成语故事非常有趣,请再写两个成语故事:《》《》
九、选择恰当的歇后语来表达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学校的艺术节又到了,在才艺表演会上,同学们是,个个节目都是那么精彩。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翠鸟》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6分)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jǐnjìn)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瞪开苇秆(ɡānɡǎn),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1、小鱼可机灵了,本片段中哪一句话说明了它的机灵,请抄下来。(2分)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2分)
3、用“——”画出一句比喻句。(2分)
4、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机智——()锋利——()
5、“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请你用“尽管……还是 ……”写一句不同的话。(3分)
6、翠鸟捕鱼的动作非常敏捷、迅速,请你把它捕鱼时的几个动作的词语用“”圈出来。(2分)
7、从“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句话知道了什么?(2分)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14分)
大象想做一条裤子,用长鼻子卷着(zhezháo)一块布走来走去,急得直出汗。它走着走着,遇到了狗熊。狗熊说什么事请把你急成这样大象说我想做条裤子可是自己不会做狗熊(满意得意)地说:“这很(简单简略),我比您巧得多,我给您做吧!” 狗熊接过布,很快就裁(cháicái)完了。他越看越肥,便用剪刀把裤脚剪瘦了点儿。做成以后,它把裤子穿在自己的身上,看了看,还是肥。它自言自语地说:“这裤子肥得像水桶,还得(děide)往下剪。”狗熊(拖脱)下裤子剪了又剪,把裤子缝好了又试了试,这回不肥也不瘦。它高兴地说:“大象穿上一定合身。”狗熊捧着做好的裤子,十分得意地向大象家里走去。
1、这篇短文主要讲什么?(2分)
2、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2分)
3、划掉()中不正确的音节、字、词。(3分)
4、给“”上加上正确的标点。(4分)
5、你喜欢狗熊吗?为什么?(3分)
第三部分习作(25分)
三年级下册语文作文 第11篇
早上一起床,外面就开始下毛毛雨。我原计划去参观我在严复山上正在生长的树,但是我的计划失败了!我已经一年多没见过我的成长树了。不知道长了多少。希望今天的雨会更大!
这几天爸妈出差,就把我托付给好朋友魏子家了。我在她家的生活很幸福!每天,我阿姨都小心翼翼地为我们准备饭菜。晚上,我睡上铺,芦苇睡下铺。说话真的很开心。我希望我能多呆几天!
中午窗外在下雨。俗话说,下雨睡觉!我躺在温暖舒适的床上,听着外面的雨声,好开心!我一直睡到下午三点,才在妈妈期待已久的呼唤下爬下床。这种游手好闲的感觉真的很怀旧!
我喜欢炎热的夏天、硕果累累的秋天和白雪覆盖的冬天。但我最爱的是生机勃勃的春天。
我的家乡被水包围着。春天,温暖的天气融化冰雪。孙爷爷用温柔的光唤醒大地爷爷。看,土地爷爷还在做一些工作!
一旦温度上升,动物和植物都会变得活跃。
首先,不耐烦的草出来了。他钻出陆地,用好奇的小眼睛环顾四周。这真的是“野火从来没有完全吞噬它们,它们在春风中又长高了。”啊!草以嫩绿色表达春天的活力。
然后柳树也长出了嫩绿的嫩芽,长满了绿树,像一把绿色的大伞一样在地上展开。“碧玉打扮成一棵树高,一万个绿色的丝绸挂毯垂下来.”这首诗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花儿都醒了。它们伸展并展开枝叶。后来我就冲上去开了,全国都是。真的是“春色关不住,一颗杏出墙。”啊,多合适啊。
春天来了,河里的水受不了,边跑边“猛扑”。鸭子拍拍翅膀,“嘎嘎”地摇摇摆摆地走进河里,在水里游泳和玩耍。真的可以说他们是“春江水暖鸭的先知”!
三年级语文下册:《绝招》 第12篇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绝招”的意思。(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同桌议论理解题意)
2?通过课题,你还理解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根据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小组讨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几个孩子都比赛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四、全班讨论交流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1?引导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2?重点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学生可各抒己见,想象他在练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3?通过两次比绝招的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中有很多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和对话,要通过这些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感情,并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
六、扩展延伸
说说自己有哪些绝招,平时有过像课文描写的那样的比赛吗?有兴趣的可以写一写。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后题 第13篇
一、整体把握课文, 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要求
三年级的学生大多数是8~9岁的孩子, 他们正处于由小学低段向中高段过渡的时期, 这个阶段的学生, 思维能力、认知能力都处于发展初级阶段, 他们的学习能力还不是很强, 思维还不足够灵活。因此,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 教师要伺机引导学生, 通过预习课文, 整体把握文章思路, 弄清楚文章的结构、大意。所以, 在讲授14课《检阅》时, 我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首先, 在教学时, 我要学生先自行阅读课文, 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然后, 我就各国国庆节的由来给学生简单地讲了一遍, 通过情境导入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 我就我国国庆节的检阅向学生做了简要的介绍, 再结合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根据教学大纲、课文重难点, 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
二、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细化每个学生的学习任务
我们班共有学生32人, 我按照他们自身的学习特点, 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 分别为6人、6人、7人、6人、7人。同时, 为了促使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完成, 我叫每个小组组员自行推荐了一名负责人, 而小组负责人的任务就是, 负责组织组内学生互动、学习, 并且记录好整个小组活动的具体过程以及学习成果。另外, 为了帮助小组负责人更好地完成小组内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工作, 我还引导他完善小组合作模式, 细化每个学生的学习任务。比如, 第一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是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细化到每个学生上, 一个负责“棘手”的理解, 一个负责“鸦雀无声”的理解, 一个负责“羡慕”的理解, 一个负责“情不自禁”的理解, 小组负责人负责记录活动过程以及学习成果。
三、伺机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弱化教学任务
当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习时, 教师要善于在旁边伺机指导, 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 给予科学的调控、引导。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 遇到棘手的教学难题时, 教师要逐步点拨、引导, 弱化教学任务。比如, 在巡视的过程中, 我就发现第4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就遇到了问题。第4小组的学习任务是, 理解重点句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 目视右方, 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的理解, 这句话写出了博莱克检阅时的动作。从“保持一致“”目视“”睁着”等词语可看出博莱克, 他是多么认真, 在集体的鼓励和关心下, 他充满信心, 不愿给集体抹黑, 表现了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因此, 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识时, 采用了换位思考法, 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博莱克, 放在文章特定的情境中, 抓住博莱克拄杖的形象以及他在检阅时“保持一致”“目视”“睁着”等动作, 引导学生去揣摩博莱克此时的心情, 从而弱化教学难题,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经验, 共同进步
当教学接近尾声时,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经验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一节课的合作学习, 学生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 此时, 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就本节课所用的学习方法进行交流、总结, 学生各抒己见, 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会根据“博、羡、慕”等字的识字教学进行总结, 归纳出, “博”字左小右大, “羡、慕”二字上小下大, 在识字的时候, 要注意汉字的结构, 摆放均匀;还有的学生会根据“棘手、鸦雀无声、羡慕”等词语的解释过程进行总结, 如果教学环节中没有这个过程, 学生就不可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整个课堂效果也大打折扣。
五、教师激励性引导, 全面、科学地进行学习评价
课堂评价是对课堂的简要性总结, 是一节完整、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因此, 在教学要结束的时候, 我用了3分钟对整个课堂进行了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态度、小组合作凝聚力、思维活跃程度等等进行全面的评价。就学生学习效率来看, 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学习态度也是非常端正, 能积极地投入课堂, 参与教学, 而小组合作能力的评价, 则通过小组竞赛形式展现出来。特别注意的是, 在评价中, 面对学生的优点、缺点, 我都多采用了肯定、激励性语言, 很少采用批评、否定的语言, 积极鼓励学生, 树立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
通过《检阅》这篇课文的教学, 我发现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 促使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它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以及人格修养。因此, 在今后的教学中, 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不断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王维凤.合作学习互动共进[J].安徽教育, 2003 (02) .
数学三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建议 第14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 第15篇
一.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三.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根据《荷花》图而写的一篇短文,写的是“我”去看荷花时看到的荷花的样子及看荷花时“我”的想象,写出了荷花的美妙。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弄清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荷花,为什么看荷花;接着要搞清楚荷花开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在学习第2段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从荷叶、荷花的颜色、形状,并通过“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形态各异的花姿。学习第3段时,应注意通过反复朗读,着重理解“我”把眼前的一池荷花当作一大幅活的巨画的表现手法,从中体会到一池荷花的美妙无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荷花盛开的样子。学习4、5自然段时应使学生了解“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是想象开始,“我才记起”是想象的终止。还应知道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象,由此引伸出这是因为荷花静时美,动时更美。还可发散思维:如果你站在这样的荷花池边有什么样的想法?也可结合看图,文图对照,认识荷花美。学生学习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简介有关荷花的知识。)
二、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图。
1.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怎样?
2.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各是什么样子?
3.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
4.图上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想想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
三、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小声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2.通过拼音认识莲、胀、翩、蹈、梦等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1)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
(2)碧绿: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
(3)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4)翩翩起舞:轻快地跳舞。
(5)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
(6)破裂:出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讨论:看提纲;给课文分段。
2.总结:第一段(1,2)写“我”一进门就闻到花香。
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
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地漂亮的荷花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特别是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后评议。
五、总结学法。
1.回忆旧知:上一课我们学过《放风筝》,属于什么课文。(看图学文。)
2.提示方法:我们该怎样去学习?(①结合看图,初读课文,读通句子,了解词意。②结合看图,再读课文,理解脉络,了解大意。③结合看图,细读课文,深究文意,领会中心。)
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之后又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
第二课时
一、分组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导朗读。
二、细读课文,深究文意。
1.精读第1部分。
(1)教师读第1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去看荷花?这里指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清香)
(2)自读第2自然段: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找出书中有关语句,用“”画下来。
(3)再看图:图文对照,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叶、荷花的样子?(提示:①你看到荷叶怎么样?图上的荷花有几种姿势?②“我”到荷花池边,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再仔细看什么?)
(同座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说、再集体说)
(4)质疑:
①荷叶是什么样的?书上怎么写的?出示幻灯片,读读比比:
A.分析比较上述两个句子,体会课文句子的写法。(第2句描写荷叶的具体形象。“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样子,突出了荷叶的“姿势美”,挨挨挤挤,写出荷叶的繁茂,把荷叶写活了。)
B.指导朗读:该怎样读才能把荷叶的美表现出来?(碧绿重读;挨挨挤挤读慢„„)
C.课文题目是荷花,为什么这里要写荷叶呢?(为了更好地突出荷花的美。)
②池塘里的白荷花是什么样的?课文用了哪一种句式写出来的?(有的„„有的„„有的„„)
A.这个句式说明了什么?(白荷花的样子多,花姿不同)引导学生用这种句式说话。
B.“才”“全”“还”表示什么?(花“刚开”“全开”“未开”。)
③还有哪些词表现了白荷花的颜色美?姿势美?(想想、画画、议议。)
(5)出示挂图:瞧,这就是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教师指图口述):一眼看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我们看见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的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已开放,露出了嫩黄的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待放;有的还未绽开,刚吐花蕾。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来游去,岸边丝丝垂柳轻拂着水面,像一位老爷爷,看着自己的爱女——满池荷花,不住点头称赞: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
(6)练习:①刚开的白荷花()。
②全开的白荷花()。
③将要开的花骨朵()。
小结:这段从颜色、姿势两方面写出了荷叶荷花的美。
2.导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
(2)“看作”是什么意思?(当作)
(3)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下来。
(4)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这么多„„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千姿百态,“看看这很美„„那也很美”——朵朵荷花都非常美丽;“如果„„可真了不起”——难以做到更显其美。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
3.自学第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象: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象?
(2)(再次出示图)学生看图个别说,再集体说。(教师可出示幻灯进行点拨:①“我”变荷花的情景;②风起时,“我”和满池荷花舞蹈的情景;③风过后„„④蜻蜓、小鱼告诉我„„)
(3)思考: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和小鱼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荷花清香四溢、洁白无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4)第5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它对第四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提导书写生字。
五、作业:
①抄写生字词; ②背诵课文;
③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