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白色污染”的调查报告(精选14篇)
暑期“白色污染”的调查报告 第1篇
暑期社区环境白色污染的实践调查
今年暑假,学校大学生实践调查的作业和为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社会,锻炼自己,增强自己的社区服务能力,培养为大众服务的精神,我们几个同乡组建了一个返乡环保实践队。多年了一直在外面读书,很少回家,回家也从来没有好好的了解家乡环境的变化,只知道家乡的环境已经恶化了。小时候,经常从爷爷、奶奶那一辈听到这样的说唱:“二十年代洗米洗菜,六十年代鱼虫绝代,七十年代河水泛滥”。我记得小时候,家乡的河水是清澈见底的,河里鱼虾成群结队,傍晚时分河里的石头上会有螃蟹停留在上面,我们就这样一边捡着螃蟹,一边嬉戏,这里曾是我童年快乐的回忆,是我童年迷恋的地方。那时从来不曾想过这一切都会逝去。可是现在却应征了“鱼虫绝代”、“河水泛滥”的说法。河道里满是废器、垃圾,由于垃圾的堆积,没有清理,河水变得臭气难闻,河里没有了鱼虾,更别说小孩嬉戏了。而且许多水资源也因为人类的过度索取和开发已经枯竭。不仅仅在于河里,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是有是无得污染。今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天气也变得异常炎热,特别是在夏天令人难以接受。
现将实践活动过程做以下说明:
因为近年来家乡的环境持续恶化,自然环境日趋严重,这些都给家乡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我们几个提议建立一支环保队,主要目的有:1.对家乡的白色污染环境问题展开调查
2、找出家乡白色污染恶化原因
3、在家乡民众中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为本地环保部门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总之我们组建环保队,希望对促进家乡环境改善起到力所能及的作用。
一.白色污染的调查
什么是白色污染,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
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
我们环保对对我们家乡的环境白色污染进行了实际调查。首先,我们在家乡小镇的主要街道上观察了过往行人乱丢垃圾的行为,并进行了适当记录。
1.我们在一个社区的出口处蹲点进行白色垃圾乱丢的情况统计: 一个小时就有32个人乱丢垃圾 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社区 一小时之内
废弃的塑料如此多,不难想象全国乃至整个地球上废弃的塑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我们发现在家乡大多数人都没有及时把垃圾投入到指定的垃圾箱内,人们随手乱仍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虽然在主要街道上每30米就有一个垃圾桶,但还是只有少数的人能把垃圾仍进去、我们在一家小快餐店里打听到:他们一天中能卖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个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个,快餐盒的原料是聚乙烯,这是一个很难腐烂的物质,大概需要100年才能从地里腐烂。
3, 我们去了垃圾处理厂,向工作人员询问白色垃圾的数量,数据库的资料显示:过去几年的白色垃圾的数量以指数增长,而已是每一年的增长速度都大大的增加,我们参观垃圾处理过程,垃圾的处理既要浪费很能人力,物力,而已还会向环境造成一定的二次破坏。
4,我们走访了社区的环保宣传栏,宣传栏里面的很少有涉及到白色污染的环保教育,这样的后果直接导致了社区的白色污染只能治标不治本,情况不可能改善,只会一天天的恶化,还有我们向社区的行人问卷调查了他们对白色污染的了解,结果他们对白色污染也是不了解,认为这种东西造不成大的伤害。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幸好国家新出台了“禁塑令”,但效果还不显著。希望能有大的作为。)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有:
1、视觉危害,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2、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五、我们去网上找了一些材料,对白色污染进行了全面的了解,把这些打印出来,在社区对居民进行了白色污染的普及教育,并和社区领导进行交流,给他们提出了预防白色污染的手段,又在宣传栏贴了不少的宣传材料,以此来增加居民们的白色污染保护。
比如: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垃圾统一处理,减少二次污染。
2、对那些违法使用超标的塑料袋的厂家和商店进行行政处罚。
3、购物时尽量少使用那些白色塑料袋,如果可以,从家里带上菜篮或麻袋这种去购物、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4、发现身边有乱丢的行为时,及时进行环保教育。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
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白色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
当大风刮起时,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
解决白色污染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同时,我们也懂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 —— 我们共 同的家园。
暑期“白色污染”的调查报告 第2篇
调查课题:通过对白色污染的调查,加强我们的环保意识
调查地点:中牟县城关镇
调查成员:万会宪陈爱娟
调查时间:2006年11月 双休日
人们多有这样的经历:一大盒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买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货员会用一个小塑料袋包装;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务员会递给你一份用塑料盒装的饭菜;去农贸市场,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类、米面„„无一不用塑料袋装给你,甚至买一头蒜,也会用一只小塑料袋装起来。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而且价钱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过,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
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查阅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
一、我们的调查研究:
1、我们在青年路上,姜怡婷家门前的一个垃圾箱口统计了一下,半小时扔大大小小的包装袋、快餐盒与塑料制品的次数:早上总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则扔了95次,这仅仅是一个垃圾箱,一天之内废弃的塑料如此多,不难想象全国乃至整个地球上废弃的塑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2、我们在建设南路的一家小快餐店里打听到:“他们一天中能卖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个,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个。”
3、延续第二项调查,我们又走访了中牟县城关镇工商所。工商所的王叔叔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了解到:中牟县城关镇共有大大小小的快餐店200家
左右。照这样计算,仅城关镇,一天所产生的废弃塑料快餐盒就多达1万个左右。
4、我们去了新华书店,学校的图书室查阅资料,但关于“白色污染”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少,看来,我们得找另外的办法。
5、我们去了中牟县城关镇环卫所。环卫所的蒋叔叔告诉我们,在我们中牟县城关镇,每天有300多名环卫工人为城关镇的环境卫生辛勤地工作着。在那里,我们还了解到了“白色污染”的真正组成,并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危害。
6、为了摆脱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利用网络进行研究。在网上我们寻找到了一片广阔的空间,使我们对“白色污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对我们撰写论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二、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
4、尽管在创建全国卫生城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视觉危害: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二)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层变薄。
我们对“使臭氧层变薄”这一危害尤其感兴趣。因为塑料废弃物一般存在于地面,而臭氧层存在于天空中,两者相隔那么遥远,怎么会有关系呢?经过翻阅资料,查阅书籍并问了一些教师得出:白色污染经过太阳的发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的气体逐渐变薄。我们大家都知道太阳是一种温度可达到上万度的天然发光和发热的“大火球”。当钢铁还未靠进它几千米,就已经化为气体。这么高的温度怎能不破
坏地球?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坏,臭氧层可真是立了大功了。当太阳辅射时,它便挺身而出,挡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可由于“白色污染”确实破坏了臭氧层,使它变薄,这将会是地球巨大的危机。
五、行动起来治理“白色污染”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我们中牟县城关镇,虽然每天都有300多名环卫工人日日夜夜与“白色污染”作着斗争。但是,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同时,我们也懂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2、我们学校早已经设置了“垃圾分类存放处”,我们就要积极参与和宣传。
3、不要浪费,包括不浪费一张纸、一滴水、一分钱。
4、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5、发现身边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
6、要爱护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和大自然交朋友。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家园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通过这次自我组织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环保知识,增长了社会见识,锻炼了社会实践的能力。我们都认为这次活动开展得很成功。
附教师评语:
关于“白色污染”的调查研究,始于学生对一个垃圾筒的观察。一个垃圾筒一天有410袋塑料袋装的垃圾投入其中,数目之多让我们惊讶。姜怡婷同学和王开奇同学能从身边大家都忽视的小问题出发,提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白色污染的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地开展一系列有关的调查、采访等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多次碰壁,却始终没有放弃。最终,写成了“白色污染”的调查报告。通过活动,他们不仅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环保意识,懂得了治理“白色污染”,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中牟一高
治理白色污染的探讨 第3篇
关键词:白色污染,治理,管理,技术
大量的废旧农用薄膜、包装用的塑料薄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 给景观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废旧塑料物大多呈白色, 因此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白色污染”。
1“白色污染”的现状
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 具有质轻、坚实耐用, 价格低廉的优点, 被广泛应用且呈不断增长趋势。据有关资料介绍, 2004年塑料原料消费量为3813.3万吨, 居世界第二位。2004年中国塑料制品规模企业 (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 是9473家, 厂家数量比上年增长了11%, 其塑料制品产量1846.6万吨, 其中难以回收利用的一次性包装材料以30%计, 则每年产生的塑料包装废弃物约553.98万吨。
我国市场上目前大量使用的塑料制品都是不可降解塑料, 以发泡聚苯乙烯、聚乙烯或聚丙烯为原料, 分子量达2万以上。只有分子量降低到2000以下, 才能被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所利用, 变成水和其它有机质, 而这一过程需要200年;如果将其填埋, 将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 导致减产;对其焚烧会释放出多种化学有毒气体, 其中有一种叫二恶英的化合物, 毒性极大, 即使在摄入量很小的情况下, 也能使鸟类和鱼类出现畸形和死亡, 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同时对人也有很大危害。
近几年, “白色污染”日益严重, 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和强烈反响。铁路沿线、旅游景区、江河、湖泊、城市、乡村等地区的白色污染尤其受到各级环保部门和人民群众的重视, 同时也已经引起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 要求尽快治理。
2“白色污染”的治理
治理“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并用。
2.1 管理方面
2.1.1 对包装废弃物的立法
1995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护法》, 其中对一次性塑料包装材料和制品、塑料地膜等明确规定应当采用易回收利用、易处置或在自然环境中易消纳的包装物。
2.1.2 制订相关的经济政策
调动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和发挥企业回收利用的积极性, 需要给予这些企业以优惠政策。现有的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行业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 同时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 应要求产生废弃物者自行回收利用, 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利用经济杠杆要求生产企业, 必须及时采用治理“白色污染”的最先技术, 限期不采用者需停产整改, 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2.1.3 加强管理工作
加强管理城市、风景旅游区、交通干线、水域等的“白色污染”的治理。对餐饮业、商业、铁路、水运部门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没有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 健全城市街道和旅游区的配套设施;对商场、饭店、公园等繁华地段, 应设置分类垃圾箱。市容环卫部门应加强执法力度, 认真落实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重点交通干线、流域及旅游景区塑料包装废物管理的若干意见》, 做到有法必依, 有禁必止。
2.1.4 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思
“白色污染”主要是指对环境造成的“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两种负面效应。
“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市容、景观的破坏, 如散落在自然环境、铁道两旁、江河湖泊的聚苯乙烯发泡塑料餐具和或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 这些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潜在危害”是指塑料废弃物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而带来的长期的深层次环境问题。其危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物长期积累, 造成土壤板结, 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 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 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导致死亡;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 如果将其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 且长时间不易降解。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的重视, 都积极行动起来, 治理“白色污染”。
2.2 技术方面
2.2.1 减容、减量技术
减容、减量, 是减少或抑制塑料废弃物的产生量, 包括少用, 即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或少用;或通过填充天然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 减少塑料用量, 不仅节省有限资源, 也可减少污染;或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功能, 延长寿命、一物多用, 减少一次性塑料包装的消费量;减薄, 即在保证应用性能前提下, 通过改变原材料配方和产品结构设计, 使产品达到轻量化、薄壁化;减容, 即通过压实、溶解、消泡等方法减少塑料废弃物的体积, 以及开发适量包装, 抑制过剩包装等。以上做法不仅可减少原料用量、用时也可减少垃圾产生量, 随之也节省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能耗, 这是治理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也是防患于未然和从源头抓起的好办法。
2.2.2 回收利用技术
回收利用, 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 而更重要的是包括从立法、回收、生产、检验、销售等一整套系统工程问题, 国家在积极开发, 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有效方法, 从塑料废弃物总体而言, 相当一部分是易回收利用的。但对一次性塑料废弃物而言, 必须根据各地废弃物的种类、质量、数量、流向及处理方法, 易回收又具有回收利用价值、经济合算的应尽最大力度去回收利用, 从节约有限资源, 有效利用再生资源的角度均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回收利用无论在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回收体系的建立, 还是高效回收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以及回收料的产品方向等均会面临许多技术经济方面的难题, 有待于政府和民间加大科技投入, 通力合作作为重点问题研究解决。
2.2.3 生物降解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 有许多一次性塑料废弃物是很难收集的, 如堆肥袋、垃圾袋、超市和早市用的轻型塑料包装袋等, 即使强制收集, 经济效益差甚至无效益, 这些领域采用可降解塑料就比较适宜。
当前天津丹海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淀粉基生物降解技术和系列产品, 其工艺特点是淀粉液态下真空脱水, 微细化处理及覆羟改性技术等, 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并具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其薄膜中淀粉含量可高达50%以上, 育秧钵和注塑制品可高达80%, 这意味着产品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 而且可以节约石油资源, 减少塑料垃圾一半以上。另外由于加入了大量淀粉和促降解助剂, 其废弃物有利于垃圾堆肥化处理, 是回收利用的一种独特方式。因此, 根据国内外经验对那些量大、分散、脏乱、难于收集一次性塑料产品, 推荐采用可降解塑料是最佳选择, 在短期内可降解碎裂成无害化碎片, 从而达到塑料垃圾减容、减量, 减轻或抑制环境污染的目的,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最终可以完全降解回归自然。
“白色污染”即污染人们的生活环境, 又污染农田、江河、湖泊, 即危害人们的健康又危害各类动物的生命。治理“白色污染”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国家需立法, 管理部门要制订更有效更有力的管理措施、管理细则;企业要及时采用治理“白色污染”的新技术、生产新产品;广大群众应积极行动起来, 认真落实治理“白色污染”的管理法规, 才能治理有效。
“白色污染”的末日 第4篇
“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的一种形象称谓。
当现代科技制造出以白色为主的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塑料袋、塑料用具和包装产品以后,因这些塑料制品具有质量轻、防水、耐用等优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世界各个角落很快就被它们覆盖了。
然而仅仅过了几十年,人们发现,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潜在危害。
在各类白色污染物中,塑料袋所占的比例最高。许多商家为了吸引顾客,对购物者免费提供塑料袋,客观上也大大方便了广大消费者。去一趟农贸市场,常常需要用到几个、甚至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塑料袋,装鱼肉的、装水果的、装蔬菜的、装主副食品的……最后,这些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很多就直接成了垃圾被丢弃。
如果我们每人每天用10个塑料袋、1个快餐盒,那么一个年就要用到3650个塑料袋、365个快餐盒!两户人家则需7300个塑料袋、730个快餐盒!而我国可是拥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这么多的白色垃圾堆积起来,将是多么恐怖的事情!
除此以外,塑料类垃圾如被动物当做食物吞入,会导致动物死亡;它们还可能成为有害生物的巢穴,为老鼠、蚊、蝇提供食物,而其中的残留物也常常是传染疾病的根源;还有,塑料类垃圾几乎都是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易引起火灾事故发生;对塑料类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越来越多的土地,而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
这些塑料制品很快就由使用前的“人见人爱、非它不可”转瞬间变为了“人见人烦”的垃圾。
“白色污染”的回收难题
塑料的循环利用难点在于回收。
由于废塑料体积大,重量轻,沾污严重,回收的经济效益低微,人们缺乏回收的积极性。尤其是用于包装的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使用者随手抛弃,导致白色污染泛滥成灾。
目前,已经有一些国家建立了严密的回收系统。例如美国塑料工业协会在全美设有6800多个回收点,日本有近1000个,并用法律确定制造、销售和消费环节各自回收的义务。
由此可以看出,执行“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由生产商出资负责回收和利用低经济价值废弃塑料是可行的,是治理白色污染的有效办法之一。但是一次性餐具难以降解,全面回收处理尚有一定的难度。
比如一次性餐具,体积大(全国约合10万吨,体积约200万立方米),自身污染严重,给处理带来了很大难度;而用废餐盒炼油技术尚不成熟,因而造成回收餐具的大量堆积,加之再生造粒中存在的严重水污染以及其他诸多问题未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导致塑料餐具生产商不敢兴建回收利用系统,白色污染正变得更加严重。
“白色污染”的终结
不过最近,有好消息传来了。据称,英国的一个研究小组研发出了一种简单的技术设备,能够100%地处理掉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白色垃圾”。
实验显示,不管是什么样的塑料混合物,他们都完全可以随便铲一铲子塞到这种简单的设备中,然后这些混合物就会降解。
原来,在这个新型设备中,科学家添加了一些特殊添加剂。塑料被降解后,随即进入蒸馏程序,通过增添一些化学物质,被蒸馏后的这些降解物,可以用于生产塑料、制造有机玻璃板、制造颜料等。甚至是反应最后剩下的木炭,都可以作为活性炭利用,其身价也是不菲。
科学家们认为,这个科研成果最大的优点在于,它能真正地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再利用。从此,人类有望彻底摆脱“白色污染”造成的“恐怖”和“麻烦”了。
环境白色污染的调查报告 第5篇
3、延续第二项调查,我们又走访了海盐县武原镇工商所。工商所的王叔叔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了解到:海盐武原镇共有大大小小的快餐店200家左右。照这样计算,仅武原镇,一天所产生的废弃塑料快餐盒就多达1万个左右。
4、我们去了新华书店,学校的图书室查阅资料,但关于“白色污染”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少,看来,我们得找另外的办法。
5、我们去了海盐县武原镇环卫所。环卫所的蒋叔叔告诉我们,在我们海盐县武原镇,每天有300多名环卫工人为海盐的环境卫生辛勤地工作着。在那里,我们还了解到了“白色污染”的真正组成,并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危害。
6、为了摆脱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利用网络进行研究。在网上我们寻找到了一片广阔的空间,使我们对“白色污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对我们撰写论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二、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视觉危害:
关于白色污染的报告 第6篇
孔明君对白色污染的感想:环境问题是现在国际上讨论的热点问题,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所生活的家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世界需要发展,有时候必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些都是我们所力不能及的,但是像白色污染这样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做起,为我们的地球母亲出一份力。我们应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餐具和纸制餐具的使用。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不利于环保,也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应过度依赖塑料袋。在商店,完全可以用一两个塑料袋分类装好的商品,商品重量也完全在袋子的承受范围之内的,有些顾客却硬是要求多拿一两个袋子。大部分消费者把超市塑料袋带回家中当垃圾袋使用,丢弃后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我们应拒绝使用塑料袋买菜或盛装食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盛装食物可以使用自备的不锈钢或塑胶饭盒,既卫生,又环保,还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作为一个学生,我们要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并与大家进一步讨论完善管理办法,使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尽快普遍开展。让我们共同努力,用举手之劳,推动垃圾分类回收,清除垃圾污染,变废为宝,节约资源。让我们远离白色污染,共建美好家园。
关于对“白色污染”的调查报告 第7篇
榆次区太行小学三年级198班孟靖凯
调查课题:通过对白色污染的调查,加强我们的环保意识 调查地点:榆次区田森超市、汇隆商贸城、晋华街 调查成员:孟靖凯
调查时间:2011年12月10日-11日双休日
白色污染向来只是在电视里和大人们的口中听说过,最近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作业是“关于白色污染写一份调查报告”,于是我与家长一起到榆次田森超市、汇隆商贸城、晋华街对白色污染进行了调查。
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又上网查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并进行了总结分析:
一、我们的调查研究:
(1)去小门市部买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货员会用一个小塑料袋包装。
(2)去汇隆商贸城,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红的、白的、黑的、黄的、不论是买蔬菜、水果、肉类、米面……没有一个不是用塑料袋装给你,甚至买一头蒜,也会用一只小塑料袋装
起来……
(3)从超市里买一些大盒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
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而且价钱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过,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
“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我们少年儿童就是社会的主人,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2、不要浪费,包括不浪费一张纸、一滴水、一分钱。
3、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的综合处置方略 第8篇
一、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白色垃圾 (废旧塑料、泡沫等) 是企业和个人在生产、经营、生活和其它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废物。据统计, 我国每年仅城市地区就排放废旧塑料约400万吨。这些废弃塑料制品是由难降解的高分子材料聚合而成, 进入环境后长期不分解、不腐烂, 对城乡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1、破坏市容环境
从视觉影响上讲, 遗弃的塑料、泡沫等制品随处可见 (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垃圾箱附近、农贸市场等人口密集地区) , 直接影响人们的精神和情绪, 尤其是那些散落在风景旅游区、城市主要街路和场所的塑料垃圾更是有碍观瞻, 直接影响城市的形象, 是造成城乡脏、乱、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2、危害人体健康
人们遗弃的塑料制品常常粘有或装有各类废弃污染物, 这是一种条件性污染源。当气温等条件适宜时, 就成为蚊、蝇和细菌生存、繁殖的温床, 从而间接危及人体健康。产生的二次污染物进入大气, 也可危害人体健康。
3、破坏生态环境
一方面, 因“经济”原因, 大棚膜、农膜成为农民朋友的必用之物。这些塑料在季节过后或老化后, 会破碎遗留在农田表面和表层, 耕作时掩埋在土壤植物生长层, 一、二百年不腐烂, 破坏土壤结构, 影响植物生长, 尤其是阻碍农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根系生长, 导致农作物收成降低。同时也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这就使农业生态环境遭受了长期、深层次的破坏。据调查, 每亩地 (北方) 若含残膜3.9公斤, 就可使玉米减产1125%, 小麦减产916%。长此下去, 将会影响我国农业发展。其次, 遗弃的“白色垃圾”在风力较小的情况下, 即可随风飘移, 散落各处。当动物误食时会导致生病、死亡。北京动物园羚羊、长颈鹿有的误食塑料袋致病, “国宝”大熊猫因误食塑料袋致死事件也有发生。另外, 垃圾排放量逐年增加, 处理场的面积逐渐增大, 使有限的土地资源不断流失, 潜在危害严重。
此外, 塑料垃圾还会影响河道畅通, 影响排水、发电设备的正常运转, 给工农业生产带来直接危害。
二、当前白色污染的情况及产生原因
随着社会发展, 生活节奏的加快, 一次性消费品日益增多, 尤其是塑料购物袋和一次性塑料餐盒、泡沫包装制品的使用量巨增。
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它涉及经济、技术、管理和观念等诸方面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讲, 城市垃圾不能分类回收, 垃圾综合处理及垃圾资源化水平低是产生白色污染的根本原因;垃圾管理体系、经济技术政策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是产生白色污染的源层次原因;塑料包装制品价格低廉, 大部分免费提供, 消费者“不用白不用”的观念根深蒂固, 用过后随意丢弃, 是产生白色污染的直接原因。以往有关部门及个人把塑料垃圾难以降解看作是产生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因而缺乏对塑料垃圾的有效管理, 缺少鼓励回收利用废旧塑料的政策, 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运行机制, 致使白色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三、如何治理白色污染
治理白色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将白色垃圾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回收利用, 这是治理白色污染的大趋势。我国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比较少的国家, 提高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是我国处理生活垃圾的基本方针, 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要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利用好白色垃圾资源, 改变将白色垃圾作为废物的传统观念, 高度认识垃圾资源化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依据国家对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这一指导思想, 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 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要加强对塑料垃圾的清收管理工作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城市塑料垃圾清收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充分利用各部门、各单位、街道社区、居民小区对环境卫生实行责任制的有效形式, 强化对塑料垃圾的管理, 作到责任落实、任务落实、人员落实。
对垃圾倡导科学分类收集。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采用垃圾分类收集的方法, 不仅回收了大量的资源, 使垃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而且大大减少了垃圾运输费用, 简化其处理工艺, 降低垃圾处理成本。市民倒垃圾前对其分类可避免因白色垃圾质轻而在地面游荡, 危害环境, 而且可使白色垃圾最大限度地变废为宝。
现在国内各城市的居民住宅小区均具有一定规模, 很多小区已建立了物业管理部门, 对小区进行环境建设和卫生管理。要充分发挥小区物业管理部门对塑料垃圾清收管理工作的作用。在有条件的小区开设塑料垃圾箱试点工作, 引导居民将生活垃圾与塑料包装物分类投放, 收集到的塑料垃圾由小区物业管理部门统一集中管理, 并出售给收购部门。
在公园、旅游景点、市场以及其他产生塑料垃圾较多的场所, 建立塑料垃圾回收制度, 改变过去将收集到的塑料垃圾同其他垃圾一道清运的做法, 实行单项回收、集中管理、统一出售的方式。这样做既可净化公共场所的卫生环境, 又可将塑料垃圾回收利用。各机关团体、部队、院校、商场、宾馆、饭店以及铁路车站、旅客列车、客船和旅游船等也应对本部门产生的塑料垃圾进行有效管理, 组织回收, 不把塑料垃圾排入社会。近郊的废弃农膜、大棚膜是造成城乡结合部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要调动个体收购者的积极性进行回收。
各级保洁队伍是城市的美容师, 是净化城市环境的一线队伍。所以充分调动保洁人员的积极性是清除城市白色污染的重要环节。要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 鼓励保洁人员积极回收塑料包装制品。
(2) 要建立建全废弃塑料包装制品的回收机制
收购废弃塑料包装制品是治理白色污染的重要措施。要适当提高废弃塑料包装制品的回收价格, 调动各级回收部门的积极性。过去利用废弃塑料作原料生产汽油、柴油及其他产品的企业常偏重收购塑料编制袋、农用地膜、塑料瓶、塑料布等体积较大的物品, 而不注重收购体积小、重量轻的塑料袋等。原因是塑料编制袋等原料来源比较充足, 用同等价格收不到废弃塑料袋等较轻物品, 同时又不便于运输、管理, 所以生产企业也不愿意收购此种原料。由于受生产企业收购价格的影响, 许多废旧物品收购站、点都没有开展此项业务, 有的甚至不知道废塑料袋还有地方回收, 导致大量塑料袋满天飞。为治理白色污染, 政府应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的促进作用, 适当提高废弃塑料包装制品的回收价格, 调动收购部门和生产企业积极性, 同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研, 制定出既能使企业赢利, 又不致超出政府补贴的价格标准。
(3) 建立健全塑料垃圾处置费征收制度
这是有效抑制塑料包装制品使用量和提高塑料垃圾资源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一是向生产塑料包装制品和一次性快餐盒的企业征收处置费。生产制作塑料包装制品及一次性快餐盒的企业必须对环境负责, 承担产品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责任。根据国家“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造成污染危害的企业应按照产品的种类和数量缴纳一定额度的治理资金, 用以支付遗弃在环境中的塑料包装制品及一次性快餐盒在后期处置中的费用。
二是向销售和使用塑料包装制品及一次性快餐盒的单位、业户收取处置费。通过适当收取处置费, 不但可以为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筹集资金, 而且还会控制塑料包装制品及一次性快餐盒的使用量, 还可以充分发挥经济杠杆在商品流通领域调整物品包装、使用结构的积极作用。
三是向城市居民征收垃圾处置费。从一定意义上讲, 城市居民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和最终贡献者。目前征收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处置费已是大势所趋。征收居民生活垃圾处置费是国外通行的做法, 国内大部分城市已开始研究制定征收方案, 核定征收标准, 目前武汉、北海等城市已经开始征收。为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垃圾尤其是白色污染问题, 应加快制定征收居民生活垃圾处置费的步伐, 进而从征收的垃圾处置费划出必要资金以解决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问题, 加速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进程。
四是向使用农膜、大棚膜的农民征收垃圾处置费。通常情况下, 大多数农民把用过的农膜、大棚膜随意丢在田间空处, 不做任何处理。这些废弃塑料遇风后 (尤其是农膜) 到处漂移, 散落各处, 危害动物安全, 影响农业生产。
研制开发符合环保要求的各种塑料包装替代产品, 使其尽快走进市场, 这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 对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深远意义, 要利用专款继续加强白色垃圾处理适用技术的开发研究, 使其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同时限制生产、使用一次性超薄塑料袋和一次性发泡快餐盒。然而通过加强管理, 达到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不仅是当前治理白色污染行之有效的措施, 也是在城市管理方面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治理白色污染不仅需要经济的、技术的、法律的等手段, 同时还需要通过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 鼓励市民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塑料包装物, 不断提高废物资源的比例, 通过倡导使用布袋、菜篮子购物, 减少一次性包装用品的使用量。要在全国各城市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社会风尚, 响应103个城市治理“白色污染”的倡议, 把我们的家园建造得更美好、更清洁。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白色污染给环境带来的危害, 而后在分析白色污染如何产生的基础上, 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和未来环境污染 (垃圾) 治理总趋势, 提出了相应的综合处置方略。
关键词:白色污染,危害性,处置方略
参考文献
(1) 王军祥 浅谈大庆市生活垃圾现状及治理对策 黑龙江环境通报1998.4 (1) 王军祥 浅谈大庆市生活垃圾现状及治理对策 黑龙江环境通报1998.4
(2) 马兴元 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综合利用技术 环境保护1999.3 (2) 马兴元 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综合利用技术 环境保护1999.3
“白色污染”的危害 第9篇
根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的估算,全国每天使用的超市塑料购物袋达到10亿个,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则在20亿个以上。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8%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3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9.8%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25万吨。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5万吨。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4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4.2亿个,废农膜约1374万平方米。人们对此戏称为“城郊一片白茫茫”,我们已经陷入“白色污染的海洋”。
国务院下令限制白色污染
国务院办公厅最近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一纸“限塑令”,引发了全国的大讨论,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能否限住“白色污染”?谁为环保新政买单?一时间,小小的塑料袋成为各界热议话题。
按照通知要求,从今年6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超薄塑料购物袋将被列入淘汰类产品目录。商品零售场所必须对塑料购物袋明码标价,并在商品價外收取塑料购物袋价款,不得无偿提供或将塑料购物袋价款隐含在商品总价内合并收取。通知还要求国家质检总局要加快修订塑料购物袋国家标准,制定醒目的合格塑料购物袋产品标志,研究推广塑料购物袋快速简易检测方法,督促企业严格按国家标准组织生产,保证塑料购物袋的质量。
白色污染的种种危害
所谓“白色污染”,就是大量的废旧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下统称为塑料包装物)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城乡景观、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破坏性的危害。由于这类废旧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关于白色污染的危害,主要是对环境造成的“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两方面的负面效应。
“视觉感应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市容、景观的破坏,如散落在自然环境、铁道两旁、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感应与情绪带来不良刺激。
“潜在危害”是指塑料废弃物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而带来的长期的深层次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危害人体健康:遗弃的塑料制品多数粘有污染物,会成为蚊蝇和细菌生存、繁殖的温床,危害人体健康。
2.影响人体健康:我们现在用来装食物的超薄塑料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早在四十年前,人们就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留有氯乙烯单体。当人们接触氯乙烯后,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伤等症。1975年,美国就禁止用聚氯乙烯塑料包装食品和饮料。
3.损害人体健康: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也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曾发布2001年第1号消费警示:当温度达到65℃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
4.污染城乡空气。白色污染是一种成份复杂的垃圾混合物。在运输和露天堆放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达100多种,这些释放物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特别是塑料膜与袋、一次性发泡塑料屑和粉尘随风飞扬形成多种致病害的空气污染。另外,如采用焚烧方法,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破坏大气环境;其中有一种叫二恶英的化合物,毒性极大,即使在摄入很小量的情况下,也能使鸟类和鱼类出现畸形和死亡,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对人也有很大危害。
5.危及动物安全。散落在江河湖泊及田野的废塑料袋膜与发泡碎片被动物及水生物误食,会导致生病、死亡。
6.污染水体:白色垃圾中的有害成份易经雨水冲入地面水体,在垃圾堆放或填坑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同时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垃圾直接弃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则会引起更严重的污染。另外,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而白色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
7.引起酸雨: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点,但是,塑料包装制品在成型生产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而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燃煤为主,这样就会增加空气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
8.占地过多: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烟头、羊毛织物1~5年;橘子皮2年;易拉罐80~100年;塑料100~1000年内难以降解,影响土质结构;若被焚烧,则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
9.火灾隐患:白色垃圾中也含有大量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热能或明火或自燃就容易引起火灾,甚至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造成重大损失。
10.影响农作物生长。农田使用的塑料薄膜老化后,会破碎遗留在田间,不分解腐烂。破坏土地结构,阻碍植物吸收水分及根系生长,影响农作物收成。据调查每地若含残膜3.9公斤,就可使玉米减产11~23%,小麦减产9~16%,而且这种污染很难消除。
11.使土壤环境恶化:我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一般是不可降解的,其分子量在2万以上,只有分子量降为2000以下时,才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所利用,而这一过程至少需200年以上。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水分的流动,不仅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还会造成土质恶化、土壤板结。
治理“白色污染”刻不容缓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政府从70年代开始致力于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迄今为止,中央及地方政府制定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已近干部。但我们也必须看到,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政府部门,更需要全社会,尤其是科技界、企业界的参与。通过科技进步,将人们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置入环保理念,引进环保措施,应用环保产品,最终实现环保的社会化、产业化,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根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白色污染的研究报告 第10篇
姓名:何珊珊
关键字 6林洁11班级:八(1)班
塑料、白色、危害
摘要 塑料不易降解,影响环境的美观,所含成分有潜在危害,因塑料用做
包装材料多为白色,所以叫白色污染。
正文
面对着白色污染的与日俱增,而并没有因制度而消减的情况难过。由于塑料制品难以降解,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然而现在的中学生们对白色污染的知识甚少,环保意识太弱,每天都在制造白色污染,使原本圣洁的校园受到白色污染的侵蚀;使原本美丽的地球受到白色污染的腐蚀。为了了解并解决其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与访问,并且试着找出解决的方法,使中学生们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使哪些制作塑料制品的厂商停止生产塑料制品,而是生厂循环利用的环保袋。
对于此问题我们做了一系列的调查,通过上网查找资料、问卷调查等一系列的调查与访问,我们了解到了许多的问题。以下是关于我们查询到的资料:
一、有关白色污染的资料
1.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埋入土壤中的塑料制品,对耕作和播种造成了极大困难,影响了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污染地下水,使农作物减产甚至不产。如果将塑料燃烧,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破坏环境。将塑料倒入海洋(海洋中塑料的分解需250年),若被海鸟、鱼类误食,会造成这些动物死亡,若是缠住一些舰船的螺旋桨,则会造成海上交通事故。
2.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白色污染治理办法
白色污染形成的关键是塑料不易分解,因此,科学家研制了多种自毁可降解塑料,如生物自毁塑料、化学自毁塑料、医用自毁塑料等。制造这些塑料的指导思想是:在塑料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塑料能被光照、细菌或其他化学物质溶解或消除。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造价昂贵,无法与便宜的不可降解塑料竞争。我们盼望着早日出现可以与不可降解塑料一样便宜的可降解塑料能够回收、再生、利用。
二、调查情况
我们随机挑选70人参加我们的调查,共收回53份,占85%(调查问卷附表),结果如下:
问题一:你知道什么白色污染吗?
调查者中,有2/3表示知道白色污染,而有1/3表示不清楚。结果表明在社会当中还是有些人不爱回环境,所以才不知道白色污染是什么。
问题二:但你走在路上时,看到随风飘扬的或悬挂枝头或据在墙角的塑料袋,你的感觉是什么?
调查者中,有1/3的人会觉得很不舒服,却有1/3的人觉得看多了就无所谓了,还有1/3的人觉得还可以,可能已把这些当成“风景”了。从结果表明,人类的环保意识还不够强烈。
问题三:你身边的白色污染严重吗?
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很严重。从这里可以看出人的观察和思想还没有被这些环境给污染。
对此,我对以上的问题提几个小建议。这些建议是对学生提的。建议如下:
(1)学校应教育同学们增强环保意识,多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
(2)同学们不要随意扔垃圾,对随地扔废弃物的人讲讲环保的重要性。
(3)学校统一将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
我们从这次的了解到环保的意识有多重要。
三、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我了解到了不论是超市、书店里的塑料袋,一天大约能拿出3000个;学校大约能有20多个。学生对于白色污染缺乏紧迫感,采取不以为然的态度,这种态度十分危险。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那么若干年后中国还有没有可供种植耕作的土地?我们一定要拿出主人翁的精神,积极地去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宣传环保意识、从而使全社会的人都有环保观念--这正是我们的目标所在。
我们的建议是:
1.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
2.加强环保教育
3.建议学校多方面向社会开展公益活动
参考文献(网址)
关于“白色污染”的调查研究报告 第11篇
“白色污染”的调查研究报告
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与快乐,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居住环境,显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更残酷的事实:地球上的固有能源却在一天天的减少,环境在一天天地遭受着污染,地球的生态在遭受着破坏,我们的身心健康也正在受到极大的威胁。为了经济和社会文明的发展,过度开采及工业发展,长期以来已经严重地破坏了地球的生态,我们干净美丽的地球村也日益变得污浊和混乱。最主要的是“白色污染”“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我想人们多有这样的经历:一大盒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买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货员会用一个小塑料袋包装;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务员会递给你一份用塑料盒装的饭菜;去农贸市场,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类、米面„„无一不用塑料袋装给你,甚至买一头蒜,也会用一只小塑料袋装起来。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而且价钱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过,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
据不完全统计,仅一个村镇镇每年就要消耗数百万个塑料袋、数十万个一次性塑料餐具和塑料瓶。在科技飞跃发展的今天,自然受到了污染,环境遭到了破坏,大地在叹息,地球在哭泣,我们可爱的家园到处存在污染!“白色污染”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第12篇
调查
我用数字统计法,统计了每家每户使用塑料袋的数量。发现每人平均每天用1至2个塑料袋,每星期用7至8个塑料袋,每月用30至35个塑料袋,每年用360至380个塑料袋,那一个家庭3个人,就要用1140个塑料袋,一个班每年要用20880个塑料袋,一个学校一年就要用570000个。一个塑料袋的面积大约是240平方厘米。那么一学校学生用掉的塑料袋占地136800000平方厘米, 136800000平方厘米等于13680平方米。这是一个多大的数据呀!
分析
1、现在,国家已经停止制造塑料袋, 6月1日,国家已经让商场停止用塑料袋,改为环保袋。但是,在市场常常看见还有许多人使用塑料袋,只有一些人用菜篮。
2、时代进步了,塑料袋就像一个魔鬼,哪里人多,哪里就有它的身影。有时候,那些人吃完面包就随手把塑料袋丢在地上。
结论
每个人丢掉的不止是一个塑料袋,而是一种道德。一个人每天都丢一个塑料袋,积少成多。如果一个学校,一个国家,甚至整个地球上的人,都每天丢几个塑料袋,那么就会造成很大的生物危害。如果真是那样,有一天,地球将会被塑料袋所覆盖。
建议
1、每人每年都要种10棵树,加强保护环境。
2、每个人不能乱扔塑料袋,违者重罚。
暑期“白色污染”的调查报告 第13篇
塑料制品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方便袋、塑料桶、塑料桌凳……家里是在大面积地使用塑料制品。同时,我们每天也大面积地扔弃塑料废物。
虽说塑料废物都应该回收再利用,但事实上,大部分塑料废品最终都被扔弃成了垃圾。据废塑料回收指标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塑料回收率仅为20%,80%的塑料都被填埋和焚烧。塑料废物被扔弃后,不能跟树叶一样腐烂,无法降解,会对空气、水、土壤造成严重污染,这种污染就叫“白色污染”。
每年,全球会有480万~1 270万吨的塑料垃圾流入海洋中,相当于每分钟就有一大卡车塑料垃圾被倒入海洋。如果不采取对策,塑料填充海洋的速度还将加快。据预测,2030年,每分钟倾倒于海洋的塑料垃圾是两卡车;而到2050年,每分钟将有4卡车的塑料垃圾被倒进海洋。那时,海洋中塑料垃圾的重量将超过其中鱼类的总重量,海洋将变成一个全是“塑料鱼”的肮脏垃圾箱,触目惊心。
那时,塑料将成为人类生存的坟墓——海洋被污染了,我们无鱼可吃;土地被污染了,我们无粮可吃……
琼脂,或许大家不熟悉
要想制止可怕的“白色污染”,上上策是弃用塑料。但要想弃用塑料,得先找到塑料的替代品才行。为此,人们一直在努力着。
前不久,设计师们成功研制出一种可代替塑料的环保新材料——可塑性琼脂。这种新材料是设计师们使用琼脂这种从海洋藻类中提取的凝胶状物质,创造出的一种安全、生态友好的塑料替代品。这种新材料还获得了2016年雷克萨斯全球设计大奖。
同学们或许对琼脂比较陌生,但事实上,它早就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了。以前,它常作为食品添加剂“潜伏”在冰激凌、果冻等食物中,充当悬浮剂或稳定剂。有了它,我们在吃这些食物时,才会有“胶胶”的感觉。
海洋里有多种藻类植物,比如红藻、蓝藻等。这些藻类植物可是海洋鱼类重要的“口粮”,许多鱼类都是吃藻长大的。后来,人们把藻类打捞上来,然后用煮沸的方式破坏藻类的细胞壁,再经过提纯和净化、脱水,就变成了琼脂。干燥的琼脂和硬塑料一样,稍微含水的琼脂则跟海绵差不多。
对环境非常友好
以前,琼脂有着“食品添加剂”的身份。经过设计师之手后,琼脂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塑料的替身!
用琼脂替代塑料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设计师们通过冻结、压缩等技术,再用一些目前还处于“保密”状态的特殊步骤,把琼脂变成了能制成轻盈如塑料泡沫、坚硬如塑料板凳、柔软如塑料薄膜的多用途可塑材料,让琼脂在工业产品外壳、包装、日用产品等方面成为塑料的完美替代品。
可塑性琼脂的制备采用了熬制这种绿色的生产方式,制备过程不需要添加化学毒物,不产生有毒废气、废水。所以说,可塑性琼脂的生产过程非常环保。
可塑性琼脂是“食品级材料”,就算是吃进肚子里都没有什么危害。如果一只海龟不小心吃了可塑性琼脂制品,也不会像吃进塑料袋那样会被“撑死”,而是可以把它消化掉。可塑性琼脂不再是海洋生物的杀手,而会变成它们可品尝的“零食”。
可塑性琼脂具有可自然降解的特点。塑料如果被倒进大海,那是“千年不化”,所以塑料会在大海里越积越多,成为污染灾害。可塑性琼脂如果被倒进大海,会先被海水泡软,然后变成糊状,最终会在海洋里轻松消解。真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来去都是干干净净——它的这一生,完全是为环保事业奋斗的一生。
被忽视的白色污染:农膜 第14篇
以前,城市里的废弃塑料袋曾经肆意地随风飘荡,在影响城市美观的同时,更是带来了污染的难题。2008年,一纸限塑令,使得这些曾经“横行霸道”的塑料袋顿时少了些气焰。但是在农村地区,另一种被人忽视的白色污染,却仍逍遥法外,它所带来的危害,更甚于城市中的塑料袋。
农膜,提高产量却留下污染
农膜,是一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引进到我国的一项塑料薄膜覆盖栽培技术。这种长相酷似保鲜膜的聚乙烯材料,被覆盖在土地上,由于改善了土壤温度、湿度,生长季节可以延长,土地就像穿上了一层棉衣,即使在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产量也能够提高数倍。2009年,甘肃省县农膜使用面积达60多万亩,其中种植玉米56万亩,在遭受春夏连旱和冰雹灾害的情况下,平均亩产仍达559公斤,总产超过6亿斤,仅此一项就是全县粮食产量最高年份2008年的1.87倍。
产量的提高就意味着收入的增加,凭着这个显著的优势,这层薄薄的农膜在中国铺天盖地地推广开来。目前,中国的农膜使用量已经居世界首位。据统计2005年农膜用量超过120万吨,覆盖面积967.4万平方米,是1982年的80多倍,其中山东、河南、新疆等省农膜用量最多。
“耕地几乎被清一色的白色塑料膜覆盖。从空中俯瞰大地,白茫茫一片。在高速公路两旁,白色塑料膜一望无际,真是‘白色恐怖’。”曾经在河南、河北、天津、山东农村等地考察过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告诉记者,除了玉米、小麦等大宗作物外,花生、土豆、西瓜、大蒜、茄子、辣椒、黄烟等,几乎毫无例外地覆盖农膜。旧的农膜没有处理完,新的农膜又铺上了。
关注农膜危害多年的蒋高明告诉记者,他在山东临沂进行调查时,翻开一片种植着小麦的土地后,发现在小麦的根系和土壤之间,农膜残破的碎片就像棉絮一样,密密实实地裹在中间。而这些农膜的碎屑,即便过筛分离,也不能从土壤中彻底剔除。
我国每年残余农膜50万吨
这些百年不腐烂的农膜残留在土壤中,严重影响作物根系的伸展和微生物的活力,造成土壤板结,而且还会阻碍作物根系的深扎和对土壤养分、水分的吸收,同时,农膜中的增塑剂在土壤中挥发,还会对农作物造成毒害,阻碍作物体内叶绿素合成,影响作物正常生长。
调查显示,连续使用农膜种植玉米15年以上的土地,每亩含膜最高达25.6公斤,最低13.8公斤。一亩地土壤含残膜达3.9公斤时,将导致农作物减产11%~23%。目前我国每年还有约50万吨农膜残留在土壤中,残膜率达40%。
蒋高明说,勤快一点的农民会将农膜从地里挑出,但他们仅仅是将农膜从自己家的土地扔到地头而已。虽然有人专门来收集废弃农膜,但是随着技术的提高,农膜的厚度越来越薄,回收的价值也越来越小,所以很多农膜就被彻底地遗弃在了地里。当农膜积累多了以后,农民们大多是一把火将它们烧掉。然而,这样带来的是更加严重的污染。
那些自然界不能分解的有机化合物,被称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2004年《斯德哥尔摩公约》把12种化合物列为首批对人类危害极大的POPs,它们在世界范围内禁用或严格限用。而焚烧农膜时,极易产生《公约》中所列的至少5种污染物质,如二噁英等。这些毒性极强的物质在自然界中滞留时间最长可在第七代人体中检测出来。通过呼吸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可能导致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癌变或畸形,甚至死亡。
在农膜危机出现后,各种办法和对策也纷纷出现。目前一种液体农膜被发明出来,它是一种以甲壳素为主要原料的高分子混杂物,兑水后可以直接喷洒于土壤上,高分子物质和土壤分离后,可在土壤团粒表面固化成极薄的透气膜,作用和传统农膜相同,但是它能够自行降解。
此外,一些地方还专门成立了回收公司。虽然这些方法都在积极地减少农膜的残留,但是由于成本和推广难度等问题,它们并不能“治本”。
我国尚未建立农膜环境方面的法规
蒋高明告诉记者,减少农膜的使用,光靠农民转变意识,主动弃用是不够的。我国应该尽快建立相关的规范和制度。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农膜环境方面的法规及农膜土壤残留标准,土壤残膜污染实际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而国外一些国家法律明确规定,不论使用何种农膜,农作物收割后都不允许有农膜残存,否则将予以严厉的惩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