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酸性水稻土范文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23
1

酸性水稻土范文(精选5篇)

酸性水稻土 第1篇

1 相对产量

相对产量是指缺素区产量占全肥区产量的百分比, 是划分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的重要参数。表1是根据2007~2008年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计算出的早、晚稻的氮、磷、钾相对产量, 不同养分相对产量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但早、晚稻趋势一致, 以磷的相对产量最高, 钾次之, 氮最低。早、晚稻相对产量之间也表现一定的差异, 氮的相对产量以晚稻较高, 早稻较低, 显然与早稻生长期间气温较低, 土壤供氮能力较弱有关;磷的相对产量以早稻较高, 平均达到89.10%;钾的相对产量早稻和晚稻无明显的差异。

2 土壤养分丰缺指标

2.1 水稻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养分测试值之间的关系

分析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养分测试值之间的关系, 氮的相对产量与土壤全氮、碱解氮之间均无相关性, 说明依据相对产量划分土壤氮的丰缺状况是不可行的;无磷区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磷 (0.5mol/L NaHCO3浸提-钼锑抗比色法) 有很好的相关性 (图1) ;无钾区相对产量与土壤速效钾 (1.0mol/L NH4Ac浸提-火焰光度法) 亦有很好的相关性 (图2) 。

从图1可以看出, 试验样点土壤有效磷含量在29.31~35.40mg/kg之间, 尽管无磷区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磷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但施用磷肥的总体效果偏低, 相对产量均在80%以上;从图2可以看出, 试验样点速效钾含量在158.96~186.54mg/kg之间, 无钾区相对产量与土壤速效钾相关性达0.609 3, 施钾的产量总体效果不佳, 相对产量在75%以上。

2.2 磷、钾养分丰缺指标

目前, 划分养分丰缺指标通行的做法是以相对产量为依据, 即依据相对产量与土壤测试值的关系, 按照相对产量大于95%为高、75%~95%为中、50%~75%为低、小于50%为极低的标准, 划分出相应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赫山区水稻不同等级相对产量对应的土壤测试值见表2, 水稻土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分级见表3。

3 水稻肥料效应回归模型与推荐施肥量

根据2007~2008年2年的水稻“3414”试验和氮肥用量试验, 采用一元二次回归或线性回归方法, 成功拟合水稻氮肥效应模型18个, 依据回归模型计算出各试验点的最佳施氮量和相应的目标产量, 试图找出最佳施氮量与土壤氮肥力 (全氮、碱解氮、有机质) 之间的对应关系, 结果都不理想。但发现最佳施氮量与对应的目标产量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显然在试验条件下获得的最佳产量 (目标产量) 反映了土壤肥力的高低, 肥力高的土壤可以获得较高的目标产量, 对应的最佳施氮量较少;相反, 肥力低的土壤可以获得的目标产量较低, 相对应的最佳施氮量较高。将最佳施氮量与对应的目标产量关系做散点图 (图3) , 依据目标产量高低划分高、中、低肥力水平, 再在散点图上查出不同肥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施氮量, 即为赫山区水稻的推荐施氮量 (表4) 。从图3和表4可以看出, 赫山区高、中、低肥力水平下, 杂交早稻的推荐施氮量分别为8.5~9.5kg/667m2、10.0~11.0kg/667m2和10.5~11.0kg/667m2, 杂交晚稻推荐施氮量分别为9.5~10.0kg/667m2、9.5~10.5kg/667m2和10.0~12.0kg/667m2。相同肥力水平下, 常规稻施氮量比杂交稻低1.0~2.0kg/667m2。根据磷、钾丰缺指标和施肥模型计算出磷、钾推荐施肥量 (表5、表6) 。

(mg/kg)

(kg/667m2)

摘要:分析比较了相对产量与土壤养分测试值的关系, 认为根据磷、钾养分相对吸收量划分土壤磷、钾丰缺指标更符合生产实际, 并据此提出了微酸性潴育水稻土双季稻磷、钾丰缺指标。采用一元二次回归模型, 拟合了不同肥力条件下水稻的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 依据模型提出了不同肥力水平 (目标产量) 下水稻的氮肥推荐用量和不同土壤肥力磷、钾丰缺等级的水稻磷、钾推荐施用量。

关键词:微酸性水稻土,双季稻,指标体系,推荐施肥量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中国肥料[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2]张道勇, 王鹤平.中国实用肥料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第2篇

关键词:水稻;施肥;推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2.057

水稻养分管理与科学施肥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调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今天,随着化肥施肥量的增加,有机肥使用比例逐年下降,虽然水稻产量得到了大面积提高,但对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的要求,仍存在很多的问题。

1 水稻养分营养特性和需肥规律

1.1 水稻营养特性

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取N、P、K及中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元素,其中以N、P、K的需要量为最大,最为重要,但土壤又无法如数供给水稻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因此,必须依靠施肥来补充。分蘖期是决定单位面积穗数和奠定每穗粒数的开始,幼穗分化期是巩固穗数,决定粒数和奠定粒重的阶段,结实期是决定粒重的阶段,因此水稻施肥应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的特点,围绕提高产量和构成因子来进行施肥。

1.2 水稻施肥规律

水稻一生需要N、P、K及多种中、微量元素,具体养分需求量因土壤肥力、气候条件、水稻品种等差异而不同。据研究,南方双季稻区一般每生产稻谷100公斤,需吸收氮(N)2.25公斤,磷(P2O5)1.10公斤,钾(K2O)2.70公斤。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有所不同,移载至分蘖期,生长量大,吸收量较多,幼穗分化至抽穗吸收量比前一阶段多,抽穗至成熟阶段吸收量很少或基本停止。水稻N、P、K的吸收浓度基本表现为:幼穗期、抽穗期>分蘖期、拔节期>成熟期。

2 水稻最佳养分管理措施

就养分管理而言,其变异主要表现在土壤类型及气候条件等差异,实施养分管理主要包括:正确的施用量,正确的施用时期,正确的施用方法和正确的肥料种类,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以实现水稻高产、优质、增收、环保的多重目标。

2.1 平衡养分

确定合理的养分用量方法,土壤测试是实现水稻定量化养分管理的第一步,土壤养分测试主要有常规分析法及速测法等。根据土壤养分测试结果,推荐施肥量是实现水稻养分优化管理的第二步。从定量施肥的依据来化分,主要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是地力分区法,第二类是目标产量法,第三类是田间试验法,包括肥料效应函数法,养分丰缺指标法,其中目标产量指标法是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施肥推荐方法,它根据作物的产量构成,由土壤和肥料两个方面供给养分的原理来计算施肥量,通过施肥补足土壤供应不足的那部分养分。

2.2 水稻N、P、K肥用量推荐

我县农田土壤普遍缺N,绝大部分土壤施N肥都有增产效果,因此在实行推荐施肥时,N肥不同于P、K肥,不明确是否施用,而是确定其适宜的施肥量。氮肥的用量主要是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作物目标产量决定,在此基础上,根据土壤速效氮水平进行调整,根据水稻产量400~500公斤/亩,每亩需要施纯氮9~12公斤。根据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测定土壤速效P、K含量,将土壤速效P,速效K分为6个等级,以水稻不同目标产量制定相应的施肥量,根据水稻亩产400~500公斤稻谷的目标产量每亩需要施五氧化二磷3~4公斤,氯化钾8~10公斤。

中、微量元素需要量虽然不多,但是它们在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方面的重要性与大量元素是相同的,目前我县亏缺面积较大的中量元素主要是S和Mg,微量元素为Zn、Mn、Fe、B,大量试验研究证明,适量的补充以上元素可以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我县稻田土壤主要以酸性土壤为主,土壤中Zn、B、Mg含量相对较低,应注意补充Zn、B、Mg等中、微量元素。

3 正确的肥料施用时期和比例

水稻每个生育期有每个生育期的吸肥特点,因此水稻各生育期间进行适量施肥是获得水稻高产、优质、提高肥效及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我们提倡在作物主要需肥期前施用。

水稻在生育期间一般要进行1~4次追肥,分别在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进行,适宜的施用时期不仅可促进水稻高产、优质,还可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将氮素的基肥比例减少到30%,追肥比例增加到70%,其中追肥40%作分蘖肥,20%作幼穗分化肥,10%作为粒肥。值得注意的是此项技术的实施应在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情况下进行,在肥力低的土壤上,基肥比例不宜过低,否则影响水稻正常生长,无法保证水稻分蘖的正常进行。

水稻的磷素营养临界期在苗期,因此磷肥宜早施,可作种肥和基肥使用。由于磷素在作物体内再利用的运转率较高,可达吸收量的70%~80%,所以磷肥一般用作基肥即可满足整个生育期的需要。土壤有效磷的含量是决定磷肥肥料的主要因素,一般土壤有效磷小于5毫克/公斤时,为严重缺磷,氮磷施用比例应为1∶1左右;有效磷含量在5~10毫克/公斤时,为缺磷,氮磷肥施用比例在1∶0.5左右;有效磷含量在10~15毫克/公斤时,为轻度缺磷,可以少施或隔年施用磷肥。当有效磷含量大于15毫克/公斤时,视为暂不缺磷,可以暂不施用磷肥。

长期以来,在水稻生产中钾肥多作基肥和追肥,水稻在拔节期前后钾素吸收量较大,由于钾素易流失,因此钾肥分次施用效果较好,一般基肥用量占50%,追肥用量占50%。当土壤中速效钾含量低于80毫克/公斤时,施用钾肥效果明显,土壤速效钾含量在80~120毫克/公斤时,暂不用施用钾肥。从土壤质地上看,砂质土壤速效钾含量较低,应增施钾肥。粘质土壤速效钾含量相对较高可少施或不施。

在水稻苗期和成熟期,应增强中、微量元素营养,前期作基肥施用结合后期喷施效果最好。为提高喷施效果,一般在晴天傍晚或早晨进行。

4 正确选择肥料和施用方法

选择适宜的肥料和正确的施用方法是实现最佳养分管理的重要环节,相对于移动性较强的氮素,正确的施用方法对提高磷、钾及微量元素有效性作用更大。

氮肥种类主要包括尿素、碳铵、硫铵、硝铵等品种,其中尿素是主要品种,尿素适用于各种土壤,也适合作根外追肥。氮肥配合有机肥施用对夺取农作物稳产、高产及降低成本有重要作用,既可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要,还可以培肥地力。氮肥与磷肥配合施用,可提高氮磷两种养分的利用效果,尤其在低肥力土壤上效果更好。在有效钾含量不足的土壤上,氮肥与钾肥配合施用,也能提高氮肥的使用效果。因此氮肥作基肥应在水稻移栽整田时施下,以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磷肥种类主要包括:磷酸二铵、磷酸一铵、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磷酸铵适合于各类土壤、作物,可作基肥和追肥。水田稻、稻连作在较缺磷的水田,早、晚稻磷肥的分配比例以2∶1为宜。磷肥施入土壤后易被土壤固定,且磷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差,从而导致磷肥当季利用率低,为提高其肥效,水稻可用蘸秧根、塞秧蔸等集中施用,以满足水稻苗期和中后期对磷的需求。配合有机肥施用与有机肥堆沤后再施用,能显著提高磷肥的肥效。

钾肥主要包括氯化钾和硫酸钾。水稻可施用氯化钾,硫酸钾成本偏高,可在经济作物上使用,钾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大小介于氮磷之间,钾肥一般作为水稻基肥和追肥施用,在小田稻、稻轮作中,如晚稻秸秆还田,应减少钾肥施用量,钾肥在稻田施肥中应以50%作基肥,50%作分蘖肥为宜。

中、微量元素可作基肥、种肥和追肥,其使用应根据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确定丰缺情况,做到缺素补素。应严格掌握用量,多数微量元素用量范围窄,过量易造成危害,水稻施用锌肥、镁肥、硼肥等,锌肥基施和拌种优于喷施,硼肥喷施优于基施和拌种。

5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效果及展望

2008年开始,象州县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经过多年的实施,实践证明,组织实施好测土配方施肥,对提高粮食单产,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粮食稳产、增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浪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酸性水稻土 第3篇

治理酸性土壤的方法有很多, 施用碱性物质对酸性土壤进行改良是治理酸性土壤最有效的办法。周相玉等[8]研究镁、锰、活性炭、石灰不同用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p H和镉的有效性的影响过程表明, 在石灰的基础上单独或同时添加硫酸镁和硫酸锰, 土壤p H都显著下降。篮兰等[9]研究表明, 添加不同中微量元素和有益元素肥料能显著影响土壤的p H。王火焰等[10]研究了氮磷钾肥料在土壤中转化过程的交互作用, 硫酸铵、磷酸二氢钙和氯化钾三种物质在水稻土里对p H的相互作用显著, 且都能够显著降低土壤p H值。和利钊等[11]研究了施肥和土壤调理剂对酸性旱地红壤的修复效应, 结果表明短期内能够提高土壤p H值和土壤的部分养分。这些研究表明在改良酸性土壤的过程中, 施用改良剂或其他物质, 它们自身相互作用可以影响改良效果, 如何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土壤酸度的同时又增加土壤养分等问题, 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因此, 本文通过土壤培养试验和水稻盆栽试验, 研究了酸性水稻土壤施用不同改良剂在这两种不同操作手段中对土壤p H、交换性钙镁、有效磷的影响, 旨在为酸性水稻土壤改良探索新的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用土为板页岩发育的黄泥田水稻土, 于2012年4月10日取自湖南省长沙县高桥镇范林村, p H值为5.2, 有效磷含量为27.2 mg/kg, 土壤交换性钙的含量为103.8 mg/kg, 交换性镁含量为150mg/kg。供试土壤取回后, 经过风干后, 锤碎、过筛, 去除石块及植物残体等杂质, 充分混合均匀。供试水稻品种为岳优9113。土壤改良剂处理中采用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研制土壤改良剂, 土壤改良剂1号、2号、3号、4号均是以生石灰、白云石粉和海泡石等为主要成分的化学改良剂。

1.2 试验设计

采用土壤培养试验和盆栽试验进行本研究。培养试验于2012年5月20日-9月27日进行, 只泡水培养。盆栽试验于7月12日-9月27日进行, 栽种水稻。试验用盆钵为底径19 cm、口径26.5 cm、高20 cm的塑料钵, 每盆装风干土6.5 kg。培养试验设8个处理, 分别为: (1) 对照 (CK) , 不添加任何物质; (2) 施生石灰 (Q) ; (3) 施钙镁磷肥 (CMP) ; (4) 施白云石粉 (DP) ; (5) 改良剂1号 (M1) ; (6) 改良剂2号 (M2) ; (7) 施改良剂3号 (M3) , (8) 施改良剂4号 (M4) , 土壤改良剂施用时与要装钵的土壤充分混匀后再将土重新装钵, 改良剂施用量是在已有验证试验的工作基础上按1.38 g/kg土壤施, 每个处理均设7次重复。盆栽试验在土培试验基础上设置8个处理:通过随机选择土培试验的同一处理的7次重复中的3次重复栽种水稻作为盆栽试验的一个处理, 其余处理依次按此方式得到, 将它们随机区组排列放置同一区域, 并在周围设置保护行。

施改良剂后盆钵当天进行泡水培养, 所有处理灌水量均一致。按盆栽作物对养分的需求, 水稻移栽前每盆施尿素1.2 g, 氯化钾0.9 g, 水稻移栽后7天, 每盆再施尿素0.6 g, 氯化钾0.6 g, 为比较土壤培养试验和盆栽试验只在栽种水稻上的差异, 减小其他影响因素, 土壤培养试验在7月12日以后按盆栽试验同样方式施肥。

1.3 取样与测定方法

培养试验和盆栽试验均每隔7 d动态测量p H值, 试验结束时取土样, 分析p H值、有效磷、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土壤p H采用IQ150土壤原位p H计测量, 其他试验指标均采用实验室常规方法[12]分析。

1.4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计算、处理与作图, 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新复极差法 (Duncan’s) 作多重比较和数据差异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改良剂对土壤p H的影响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 不同改良剂对p H的影响在不同阶段会发生相应变化, 在泡水的当天, 不同改良剂的处理与对照相比, p H值都迅速升高, 其中施生石灰、改良剂1号、2号、3号和4号对土壤p H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 (P<0.05, 下同) , p H最高的是施生石灰, 达到了6.06。1周后, 仅有生石灰和改良剂2号增加p H达到显著水平, p H分别为6.38和6.18, 其余呈下降趋势, p H最低的钙镁磷肥处理为5.93, 其中白云石粉、钙镁磷肥、改良剂1号、3号和4号均达到显著水平。所有处理的p H值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但整个过程中所有处理的p H值都呈现一个趋于平衡的规律, p H均趋于6.80左右, 106-127 d时整个过程已经趋于平衡, 不同改良剂对p H值的影响最终都是呈显著水平的, 都能显著提高土壤p H值, 均提高到6.80以上, 但不同改良剂处理在后期对p H的影响相互间差异不明显 (表1) 。

注:同行数据后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达0.05水平, 下同。

在水稻生育期内不同阶段, 不同改良剂对土壤p H的影响表现不同, 种植水稻7 d后除了施钙镁磷肥的土壤p H相对较低外 (亦达到了6.73) , 其余处理的p H均较高 (接近7.0) , 土壤改良剂4号处理的土壤p H值最高, 达到了7.05 (表2) 。随后各处理p H开始出现波动, 呈现下降趋势, 到了28 d大部分处理的p H值已经差异不明显, 均在6.60左右, 而后期随着排水落干, p H又呈现一定上升趋势, 各处理p H也呈现一定差异, 56 d的时候差异已经相当明显, p H最高的是施生石灰达到6.69, 最低的是施改良剂1号, p H为6.48。盆栽试验整个过程对应土培试验70-127 d, 与土培不同, 盆栽试验的p H一直波动较大, 较土培试验p H值相对降低, 但到试验结束时同样趋于平衡, 生石灰处理p H稳定在6.70左右, 白云石粉和改良剂3号在6.85左右, 钙镁磷肥在6.73左右, 改良剂1号和2号在6.50左右, 改良剂4号在6.80左右 (表2) 。

2.2 土壤改良剂对交换性钙含量的影响

相对于对照, 土壤培养和盆栽试验的条件下施生石灰或白云石粉均能显著提高土壤交换性钙含量, 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 前者使交换性钙含量分别达到1650和1782 mg/kg, 后者使交换性钙含量分别达到1266和1419 mg/kg。除此之外, 土培试验中施改良剂2号能显著提高交换性钙含量, 其余处理均不能显著提高交换性钙含量;盆栽试验中改良剂3号显著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钙的含量, 其含量为962mg/kg, 其余处理对交换性钙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明显。盆栽试验与土培试验的处理相比, 除改良剂3号处理土壤交换性钙降低外 (降低4.9%) , 其余处理的交换性钙含量相对于泡水培养试验中的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图1) , 对照增加20.9%, 生石灰增加8.0%, 白云石粉增加12.1%, 钙镁磷肥增加16.4%, 改良剂1号增加11.9%, 改良剂2号增加10.5%, 改良剂4号增加10.2%。

2.3 土壤改良剂对交换性镁含量的影响

与对照比较, 土壤培养和盆栽试验的条件下施白云石粉或是改良剂2号、3号、4号均能显著提高土壤交换性镁含量, 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提升最多的是白云石粉处理, 分别达到了266.4 mg/kg和306 mg/kg, 其余处理对交换性镁含量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盆栽试验与土培试验的处理相比, 除了施白云石粉使得土壤交换性镁含量相对于泡水培养条件下单施白云石粉的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升高 (升高14.9%) 外, 其余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下降低土壤交换性镁含量 (图2) , 对照降低7.4%, 生石灰降低3.9%, 钙镁磷肥降低3.2%, 改良剂1号降低11.3%, 改良剂2号降低9.2%, 改良剂3号降低4.2%, 改良剂4号降低4.2%。

2.4 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在添加改良剂处理下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并没有提高, 反而使得土壤有效磷含量呈现下降趋势 (图3) 。土壤培养条件下单施生石灰、白云石粉和钙镁磷肥的处理相对于对照 (24.1 mg/kg) 稍有升高外, 其余处理的有效磷含量都降低, 改良剂1号、2号、3号和4号对有效磷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 其余处理对有效磷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明显, 其中降低最多的是改良剂3号处理, 有效磷含量为18.3 mg/kg。与对照 (50.8 mg/kg) 比较, 盆栽条件下生石灰和白云石粉处理提高有效磷含量, 分别为53.5和52.4 mg/kg, 但差异不显著, 其余处理均降低有效磷含量, 其中改良剂1号、3号和4号对有效磷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 有效磷含量降低最多的是改良剂3号, 其含量为19.9 mg/kg。但盆栽试验与土培试验的处理之间相比, 有效磷含量明显比土培试验的有效磷含量要高 (图3) , 对照高110.8%, 生石灰高115%, 白云石粉高111%, 钙镁磷肥高96.3%, 改良剂1号高104.7%, 改良剂2号高114.6%, 改良剂3号高87.4%, 改良剂4号高112.1%, 且所有处理相对于对照对土壤有效磷的影响均差异明显。

3 讨论

本研究所有处理在泡水后, 土壤p H都升高, 这与已有的大多研究都是一致的[13,14]。一般认为酸性土壤泡水后p H升高是由于铵盐的形成, 或是浸水后铁锰的还原作用要消耗土壤溶液中的盐基离子, 形成的还原性碳酸铁、锰水解而产生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亚锰, 降低了土壤溶液中的H+浓度[15]。种植水稻后土壤p H均在一定程度和时期内呈现下降趋势, 这可能是长期淹水条件下, 稻田土壤硝化作用被强烈抑制, 因此水稻田氮素形态以NH4+-N为主, 但水稻通过贯穿于植株茎部和根部的通气组织将氧气从地上部向根部运输, 并将其中一部分氧气释放到根际土壤中, 硝化作用在根际和根表立即发生, 进而释放一定质子, 引起局部短期内p H的下降[16]。

在酸性水稻土中分别施用不同改良剂后, 改变了原土壤p H增加幅度 (表1) 。这是由于改良剂均属于碱性氧化物, 本身可和H+发生中和反应, 同时它们水解后增加了土壤OH-的浓度, 中和了土壤中的致酸离子;另外, 碱性物质对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而有机质分解时产生的还原物质使土壤中的铁、锰氧化物等被还原, 进而消耗土壤溶液中的H+, 也可使土壤p H升高[17,18]。而种植水稻后, 所有处理的p H均呈现较大波动 (表2) , 但不同处理间土壤p H值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这可能与种植水稻前翻耕动土及水分管理措施等有密切关系[13]。一方面, 动土短期内迅速加大土壤溶液中氧气的含量, 使得微生物活动增强, 耗氧增多, 使土壤溶液中的氧压降低, 还原态物质的浓度也相对增加;另一方面, 水稻根系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CO2, 尤其微生物对有机质的作用产生CO2, 还可以产生酸性物质, 降低土壤的p H。

土壤交换性钙镁及有效磷的变化是改良剂与土壤各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19]。Ca2+、Mg2+进入土壤溶液后, 一部分被土壤胶体吸附成交换性钙或交换性镁, 而交换性钙镁与溶液中的钙镁处于一种动态平衡, 使得各自含量维持在一定水平[20]。有效磷的变化过程则相对复杂一些, 在酸性土壤中, 磷的固定发生较为严重, 影响了土壤供磷能力。首先, 铁铝和磷可以形成一定转化体系, 发生可溶性磷酸盐的固定, 形成钙、镁、铁、铝磷酸盐, 使磷有效性降低;其次, 磷酸盐可被铁 (铝) 质或钙质胶膜所包形成闭蓄态磷而失去有效性, 这类闭蓄态磷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 还原条件的加强, 有效性不断提高;第三, 土壤微生物可吸收水溶性磷酸盐构成其躯体, 有效磷降低, 除非微生物机体死亡, 有机态磷才可分解为有效磷。

本试验土培过程中, 施改良剂增加了钙镁含量, 相应的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也增加, 有效磷含量则在单纯增加磷成分条件下下降, 这与在一定范围内施磷肥, 磷的流失量增加, 但流失率减小的原理是一致的[21,22]。种植水稻后, 水稻利用土壤溶液中的钙、镁, 使得土壤溶液中钙与土壤交换性钙、溶液中镁与交换态镁的动态平衡被打破, 施加的矿物态钙、镁向交换性钙、镁转化。因此, 种植水稻后交换性钙和镁极可能出现高于泡水培养处理的现象, 而单施钙镁磷肥的处理种植水稻后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却没有明显高于其他培养方式, 这可能与钙镁磷肥的钙、镁形态不同有关, 也与其他成分不同导致水稻吸收利用上出现差异有关[20]。另外, 尽管对照没用添加任何外源镁, 由于水稻对镁的吸收利用较大, 种植水稻后有可能导致土壤中的镁被大量吸收, 进而出现交换性镁含量低于不种植水稻处理的现象。种植水稻后, 难溶性的无机磷化合物在土壤胶体所吸附的H+、在作物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及呼吸过程中形成的碳酸、在有机质分解时产生的酸等作用下变成易溶性磷酸盐, 进而产生盆栽条件下施同一改良剂的处理的有效磷的含量要明显高于土培条件下有效磷含量的现象 (图3) 。

针对南方酸性土壤 (主要为红壤) 磷素供应水平低是生产中严重的限制因子之一、土壤学中缺钙视为酸性土壤中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以及镁作为叶绿素和色素的组成成分等对植物具有重要作用这三个方面[14,23], 研究认为施用土壤改良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共同增加这三种元素的效果, 同时还可提高土壤的p H值。可见, 土壤改良剂既可以作为酸度改良剂又可以作为营养改良剂施用,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利用价值。在对土培试验和盆栽试验两组实验分析比较中发现土壤的p H值、钙、镁、磷含量具有不同变化趋势, 可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也为酸性土壤的改良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4 结论

在酸性稻田土壤中, 施用生石灰、白云石粉、钙镁磷肥、改良剂1号、2号和4号均能够显著提高土壤p H值。生石灰、白云石粉和改良剂2号能显著提高交换性钙含量, 以生石灰效果最好;白云石粉、改良剂2号、3号和4号能显著提高交换性镁含量, 以白云石粉效果最好;改良剂1号、3号和4号降低有效磷含量显著, 以改良剂3号降低最多。

研究表明, 施用不同改良剂均可以调节土壤p H值、交换性钙、镁、有效磷含量, 不同改良剂效果不一, 在不同的试验方式下效果有差异, 以采用土壤先培养后再进行盆栽试验的方式, 比单纯土壤培养增加土壤养分的效果更明显。因此, 针对酸性土壤酸度大、缺钙镁磷元素的缺点, 可以有针对性地去改善酸性土壤环境, 增加养分, 这对于改良酸性土壤是有益的。如何协调它们的搭配进而有效的改善土壤条件, 这对于促进水稻的生长, 提高产量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摘要:选取酸性水稻土进行土壤培养试验和水稻盆栽试验, 分别施用生石灰 (Q) 、白云石粉 (DP) 、钙镁磷肥 (CMP) 以及土壤改良剂1号 (M1) 、2号 (M2) 、3号 (M3) 和4号 (M4) , 分析其土壤pH值、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磷含量的变化, 探讨土壤改良剂对酸性水稻土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不施改良剂 (CK) 比较, 使用改良剂均显著提高了土壤pH (P<0.05) ;Q、DP和M2处理交换性钙含量增加显著 (P<0.05) , DP、M2、M3和M4处理交换性镁含量增加显著 (P<0.05) ;M1、M3和M4处理显著降低了有效磷含量 (P<0.05) 。盆栽试验与土培试验相比较, 施相同改良剂的土壤pH、交换性钙、镁、有效磷的变化幅度差异大, 交换性钙含量除M3处理降低4.9%外, 其余处理均升高, 升高最多的有20.9%;交换性镁含量除DP处理升高14.9%外, 其余均下降, M2处理降低最多, 为9.2%;所有处理有效磷含量均升高, 增加最多是M2处理, 达114.6%。研究阐明了土壤改良剂在短期内能够影响土壤pH值、交换性钙、镁、有效磷含量的变化, 但土培和盆栽两种方式造成的效果有差异。

酸性水稻土 第4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择在潜山县痘姆乡仙驾村马坦组某农户承包田, 丘陵地形, 交通方便, 排灌条件良好。前茬作物为冬小麦, 全季总施肥量为:纯N 153 kg/hm2、P2O557 kg/hm2、K2O90 kg/hm2。供试土壤为水稻土土类, 酸性紫砂土土种, 质地为轻壤, p H值为5.4, 容重为1.27 g/cm3, 有机质19.5 g/kg, 全氮1.62/kg, 碱解氮162 mg/kg, 有效磷15.3 mg/kg, 速效钾74.2 mg/kg。

1.2 试验材料

供试土壤调理剂为成都华宏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提供的施地佳牌;氮肥为安庆石化总厂生产的双环牌尿素, 含纯N 46.4%;复混肥为安徽司尔特肥业有限公司产品, 氮磷钾纯养分含量分别为15%、15%、15%;钾肥为加拿大进口氯化钾, 含K2O 60%。供试水稻品种:单季稻, 品种为Y两优2号。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 处理1:习惯施肥;处理2:当地习惯施肥+成都“施地佳”土壤调理剂;CK:空白对照。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40 m2 (8 m5 m) , 小区间设置包膜隔离小埂, 小区外设置保护行。各小区单排单灌, 避免串灌串排[6,7,8]。

1.4 试验方法

水稻于5月13日播种, 6月14日移栽小区, 每小区760穴, 折合190 005穴/hm2。6月14日基施供试复合肥400.5 kg/hm2+尿素81 kg/hm2+氯化钾19.5 kg/hm2;6月21日施用分蘖肥:施用尿素126 kg/hm2;8月2日施用拔节肥:施用尿素84 kg/hm2+氯化钾81 kg/hm2, 全季施肥折合纯N 195kg/hm2、P2O560 kg/hm2、K2O 120 kg/hm2。处理2用土壤调理剂30 kg/hm2, 第1次在秧苗移栽返青后 (6月23日) 用原粉15kg/hm2加水溶解稀释200~300倍, 泼洒于稻田中, 间隔15 d (7月6日) 施用第2次, 方法与用量与第1次相同, 每次分小区称量土壤调理剂, 分小区施用。各处理除施肥及使用土壤调理剂不同之外, 其他管理措施一致。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分析结果

水稻收获后各小区分别采集耕层土样进行土壤分析, 结果见表1、2。可以看出, 各处理试验后p H值有一定的差异, 处理2平均值较处理1平均值提高0.13, 经方差分析, F=5.891 3

注:表中数据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

2.2 产量结果

试验田于9月27日测产, 各处理生物学性状及理论产量构成见表3。9月30日收获, 各小区单打单收单晒, 各小区实产结果见表4。可以看出, 处理2比处理1增产750kg/hm2, 增幅9.52%, 经方差分析达显著水平 (表5) 。dfe=4时, t0.05=2.776, t0.01=4.604, Sx1-x2=2.468 8, LSD0.05=6.853, LSD0.01=11.366。

2.3 经济效益分析

稻谷按市价2.5元/kg计算, 处理2较处理1稻谷增值1 875.0元/hm2。土壤调理剂按25元/kg计算, 共施用30 kg/hm2, 成本750元/hm2, 施用土壤调理剂用工成本按每次150元/hm2计算, 合计新增投入1 050元/hm2。处理1与处理2肥料成本一致, 不列入计算, 处理2与处理1经济效益比较见表6。可以看出, 处理2较处理1新增纯收入825元/hm2。

注:表中小、大写字母分别表示0.05、0.01水平差异显著性。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在合理施肥的基础上, 施用“施地佳”土壤调理剂能提高水稻产量750 kg/hm2, 增幅9.52%, 增收825元/hm2。施用“施地佳”土壤调理剂, 能提高土壤p H值, 改良土壤酸性。土壤调理剂对土壤p H值等性状的改变可通过更多试验或较长时间连续施用进行验证。如果能改进加工工艺或施用方法, 结合施肥时施用, 可方便使用并节省用工成本, 农民更易接受、效益更好。

参考文献

[1]张永宏, 桂林国, 尹志荣, 等.不同土壤调理剂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11) :6491-6494.

[2]陈建军, 王威, 蒋毅敏, 等.不同土壤改良剂产品对酸性土壤改良效果试验初报[J].广西农学报, 2013, 28 (1) :8-11.

[3]王月星, 赵伟明, 陈叶平, 等.免深耕土壤调理剂在晚稻上的应用效果[J].作物研究, 2006 (2) :114-115, 118.

[4]钟权, 李宏光, 肖艳松.“免深耕”土壤调理剂在烤烟田的应用效果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 2008 (3) :70-71, 74.

[5]纪立东, 杨建国, 樊丽琴, 等.BGA土壤调理剂在盐碱障碍型土壤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12 (12) :135-141.

[6]陈德西, 何忠全, 郭云建, 等.不同土壤调理剂对韭菜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J].西南农业学报, 2012, 25 (5) :1751-1755.

[7]魏岚, 杨少海, 邹献中, 等.不同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J].湖机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1) :77-81.

酸性水稻土 第5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浮石镇长龙村崖尾屯一农户承包的田块 (东经109°23′25.6″, 北纬25°08′6.2″) 进行。试验田所在区域为典型双季稻区, 排灌等农田基本设施条件较好, 土壤为潮泥田, 常年地下水位60 (汛水期) ~120 cm (枯水期) ;0~20 cm耕层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3.32%、全氮1.57 g/kg、有效磷18.90mg/kg、速效钾28.04 mg/kg, p H值5.46。

1.2 供试材料

供试作物为三系杂交稻灵优6602, 在融安种植晚造全生育期114 d。供试肥料:氮肥为尿素 (湖北潜江, 含N 46%) ;磷肥为钙镁磷肥 (广西鹿寨, 含P2O517%) ;钾肥为氯化钾 (加拿大, 含K2O 60%) ;复合肥选用喜丰牌复混肥 (广西鹿寨, N∶P2O5∶K2O=13∶5∶7) 。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 分别为:测土配方施肥[4] (A) 、农户习惯施肥 (B) 、空白施肥 (CK) , 各处理面积及施肥量见表1。不设重复。处理A施用单质氮、磷、钾肥, 处理B基肥面施复合肥, 蘖肥追施单质氮肥、钾肥。各处理除施肥按照试验设计要求进行外, 其他栽培措施基本一致。

1.4 试验实施

7月8日播种, 8月6日施基肥、移栽, 秧龄29 d, 拉线定位栽秧, 栽秧规格23 cm17 cm, 栽秧密度25.65万蔸/hm2, 每兜2粒谷苗。8月11日追施蘖肥, 8月31日 (幼穗分化进入第3天) 追施穗肥 (用“倒推法”推算幼穗分化开始日期, 即全生育期114-60=54 d) [1], 10月2日 (齐穗期) 追施粒肥, 11月2日成熟, 11月7日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知, 处理A的株高、有效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居于首位, 分别比CK增加19.4 cm、57.6万穗/hm2、2.5 cm、33.9粒和22.8粒, 比处理B增加1.7 cm、8.7万穗/hm2、0.4 cm、3.7粒和6.8粒;处理B的高峰苗数和净增苗数最高, 分别比CK增加325.37万根/hm2和320.27万根/hm2, 比处理A增加46.89万根/hm2和39.24万根/hm2;CK的结实率、千粒重和谷秆比最高, 分别比处理A增加3.62个百分点、0.3 g和0.11, 比处理B增加6.40个百分点、0.8 g和0.49。

2.2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由表3可知, 处理A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 与CK相比, 增产2 255 kg/hm2, 增收1 751元/hm2, 增幅分别为41.67%和17.98%;与处理B相比, 增产977 kg/hm2, 增收1 542元/hm2, 增幅分别为14.61%和15.50%, 产投比提高0.22。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施肥可以明显提高晚稻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测土配方施肥可以使晚稻获得高产并获得较大的经济回报。试验条件下, 施肥比不施肥增产23.62%~41.67%, 增收209~1 751元/hm2;测土配方施肥比农户习惯施肥增产977 kg/hm2, 增收1 542元/hm2, 产投比提高0.22, 增产率达到14.61%。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的需肥规律确定作物各个生育时期的施肥量, 实现养分平衡供应, 满足作物各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5,6], 促进形成健壮协调的高产个体与群体, 从而获得高产高效。

注:当地当时稻谷和化肥市价为稻谷1.80元/kg、尿素2.80元/kg、钙镁磷肥1.12元/kg、氯化钾5.00元/kg、复混肥1.36元/kg。

摘要:融安县浮石镇河流冲积水稻土双季晚稻测土配方施肥校正试验结果表明, 施肥比不施肥增产23.62%~41.67%, 增收209~1751元/hm2;测土配方施肥比当地常规施肥增产977kg/hm2, 增收1542元/hm2, 产投比提高0.22, 增产率达到14.61%。实现试验区域晚稻目标产量7666kg/hm2的肥料配方为纯氮150kg/hm2、五氧化二磷60kg/hm2、氧化钾120kg/hm2。

关键词:河流冲积水稻土,水稻,测土配方施肥,产量

参考文献

[1]陈晓燕, 梁春勋.杂交稻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9) :144.

[2]赵秀春, 吴英.水稻施肥配方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 1989 (6) :1-3.

[3]刘伍, 邹应斌, 程兆伟.水稻施肥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 2006, 20 (5) :509-5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7497-2002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5]卢普相, 罗莲香, 骆伯胜, 等.高产水稻氮钾施用量最佳配比研究[J].土壤与环境, 1998, 8 (3) :221-223.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3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2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1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