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使役动词范文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23
1

使役动词范文(精选4篇)

使役动词 第1篇

使役概念普遍存在于人类语言中,Tallerman(1998)认为,语言中的使役就是某一事件引致另一事件发生的语言成分,表达一种因果关系。

二、使役动词的概念及其类型

在英语句子里,谓语动词是中心,使役动词也不例外。使役动词(causative verbs)表达施事行为引起受事发生动作或状态变化的事件。对其类型,国内有些学者按句法结构进行划分,有些则以使役词化规律来划分,还有些则按语义范畴来划分。为让广大学习者对使役动词有更直观、具体的认识,本文亦以语义范畴为主、结合词化规律将使役动词分为三类。

1.未完成义使役动词(moot-fulfillment causative verb)+完成义附加语(fulfillment satellite)

顾名思义,此类使役动词并未表达使役结果和目的,需借助完成义附加语表达拟达到的目的和结果。如:The boy made the ground flat.“flat”是致使动作“make”的目的和结果。除了make以外,cause,force,have,let等也属于此种类型,表示“使做”,“使怎么样”的意思。在此类使役动词中,其附加语的成分可以是形容词、动词、过去分词或名词。此外,附加语还可经过缀合(即词根附加词缀变成新词)与同形变价(即语义变而形态不变)演化为完全完成义使役动词,即本身可完成致使动作而无需make等作为致使动作,如:He sharpened the knife.(缀合)/A huge rock parts the stream.(同形变价)

实际上,词缀法和同形变价也是英语主要采用的两种词汇使役化方式。这点在使役动词的第二类表现得尤为明显。

2.蕴含完成义使役动词(implied-fulfillment causative verb)+确认附加语(confirmation satellite)

此类使役动词本身隐含致使动作目的和结果,带有隐含实现使役意义。其构成一般需借助确认附加语,即词缀来完成。作为综合语的英语有着丰富的词缀,据魏志成(2003)所记,英语词缀(前缀和后缀)约近337个。常见的前缀有be-,de-,in-,inter-,en-,dis-,counter-,re-,后缀则有-ize,-en,-fy,-ate,如下所示:

(1)be+a/n.:becalm,bedazzle,belittle,bedim等。

(2)de+n:deface,deplane,depress,denature,delight,dehydrate等。

(3)dis+n./vi:disfigure,dishonour,disillusion,dispart,displease等。

(4)en+n./a.(在b,m,p前为em):endanger,emplane,embattle,enrage等。

(5)in+n.(在p前加im):inflame,impassion,infuse等。

(6)re+n./a./v.:remind,remove,rejoice,refine等。

(7)n./a.+ate:activate,oxygenate,validate等。

(8)n./a.+en:strengthen,lengthen,deafen,darken,harden,sadden,worsen,whiten等。

(9)n./a.+fy/efy/ify:liquefy,purify,simplify,solidify等。

(10)n./a.+ize:industrialize,capitalize,mobilize,visualize,realize,specialize等。

在这10类词缀中,尤以-ify,-ize,-en最为常见,经常附加于名词或形容词上,表达使役意义。

3.完全完成义使役动词(attained-fulfillment causative verb)

此类使役动词大多为由单个语素构成且形态上不可分析的单纯词。根据汪榕培(1997:15),英语大部分的基本词汇都是单纯词,且使用频率非常高。单纯词除了基本的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两类外,还可进行“同形变价”(即语义变而形态不变)变身。详见如下:

(1)及物动词:adjust,annoy,arouse,confuse,compel,complete,excite,expect,force,intend等。

(2)不及物动词:advance,dance,drive,jump,launch,operate,run,stand,walk,work等。

(3)名词转化而成:plague(瘟疫使染上瘟疫),wrinkle(皱纹使起皱纹)等。

(4)形容词转化而成:empty(空的把弄空),perfect(完美的使完美)等。

三、英语使役词化现象对中国教育者及学习者的启发

在表达使役概念时,属于综合语的英语倾向于用完全完成义的词汇手段,且使役词汇表达词汇化程度高。因此中国学习者应该扩大自己的英语词汇量,而且还应将词汇与其相对应的语境结合,以求最大限度地活用词汇;而教师则应针对学生的相关弱点,以身作则,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并利用比较、归纳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充分了解英语词汇丰富的特点、体会英词汇使役的简约之美,从而逐步深化对词化现象的认识并在自己的语言交际中有意识地摆脱母语束缚,更自如、多样化地使用使役动词。

摘要:本文针对国内学者相关调查所得出“中国英语学习者倾向于(甚至过度)使用使动句来表达使役概念”这一现象,从英语使役动词词化现象入手,分析英语使役结构特点及其使役动词类型,体现了英语词汇表达使役概念的多样化。

关键词:英语使役动词,词化现象,特点,类型,多样化

参考文献

[1]Juffs,A.Semantics-syntax Correspond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econd Language Research12,1996,(2):177-221.

[2]刘天宇.使役动词及其句型结构探讨.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

[3]刘莺.英汉使役动词新探[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5.

[4]汪格培.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魏志成.英汉语比较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6]张继东.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使役结构及相应的词化现象调查与分析[J].外语研究,2005,(3):35-39.

[7]张淑静.中国英语专业学生make的使用特点调查报告[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58-63.

使役动词 第2篇

使役意义状态动词get, leave, set, send, keep, drive, etc.常用于复合结构中)

1. get:使成为/变得某种状态或结果。

I can’t get the old radio to work.

我无法让那旧收音机工作起来。(接带to不定式作宾补)

Can you really get that old car going again?

你真能让那旧车运转起来吗?

The farmer got his planting done before the rain came.

那农民在雨季前完成了种植。

He got his wrist broken.

他折断了手腕。(主语发生了不幸的事)

She soon got the children ready for school.

她迅速使孩子们做好了上学准备。

2. leave:使保持/处于某种状态

Leave your hat and coat in the hall.

把帽子和外套放在大厅里。

Did you leave the doors and windows firmly fastened?

你把门窗紧紧锁上了吗?

Always leave things where you can find them again.

总应把东西放在能再次找到的地方。

Who left that window open?

谁让窗户开着?

Don’t leave him waiting outside in the rain.

别让他在外面雨中等待。

Leave somebody / something alone.

不要干涉某人或某事。

3. set:使某人或某物处于或达到某种特殊的状态或关系

set somebody at his ease 使某人安逸/舒适/心情放松

set something in order 使某物井然有序

set somebody free / at liberty 使某人获得自由,释放(犯人等)

It’s time we set the machine going. 是我们发动机器的时候了。

The news set me thinking. 这消息使我陷入了沉思。

He set the farm laborer to chop wood. 他让农场工人去砍伐木材。

I have set myself to finish the job by the end of May. 我决心于五月底前完成膜作。

set a thief to catch a thief. 以毒攻毒;令贼捉贼

4. send:使某人或某物急剧地移动

The earthquake sent the crockery and cutlery crashing to the ground.

地震将杯盘刀叉震落在地上。

Mind how you go----you nearly sent me flying. 小心点,你差点将我撞飞了.

Send that fellow about his business / packing. 叫那家伙滚蛋.

The good harvest sent the prices down. 丰收使物价下跌.

5. drive:使某人处于某状态,迫使某人做某事

Failure drove him to despair / desperation. 失败使他绝望。

You’ll drive me mad / to my wits’end. 你会把我气疯的。/ 你会使我穷尽应付的。

Hunger drove him to steal. = He was driven by hunger to steal.他为饥饿所迫而偷窃。

6. keep:使某人或某物保持某种状态

You should keep the children quiet. 你要使孩子们静下来。

The cold weather kept us indoors. 寒冷的天气使我们待在家里。

If your hands are cold, keep them in your pockets. 如果你手冷,把它们放在口袋里。

Will they keep me in prison / custody. 他们会监禁/拘留我吗?

I’m sorry I’ve kept you waiting. 很报歉让你久等了。

The doctors managed to keep me going. 医生们设法让我活下去。

使役意义动态动词

1. cause 致使,导致(能接直接宾语,双宾语,复合宾语)

What caused his death? 什么导致了他的死亡?

This has caused us much anxiety. 这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忧虑。

What caused the plants to die.(=what made them die.)什么使得这些植物枯死。

He caused the prisoner to be put to death. (=he had them put to death.)他使得这些犯人被处死。

2. force 迫使,强迫 (宾语后常接介词短语、副词及不定式等)

force one’s way through a crowd 从人群中挤出一条路来.

force a way in / out / through 冲入/出/过

force an entry into a building 强行进入一建筑

force the war upon him 强迫某人作战

force someone into doing something 强迫某人做某事

force sb./ oneself to work hard 迫使某人/自己努力工作

“半使役动词”amaze, astonish等

1. 常见的半使役动词

amaze(使某人感到惊呀), astonish(使某人感到惊奇),

bore(使某人感到厌倦), complicate(使某人感到复杂),

confuse(使某人感到迷惑), disappoint (使某人感到失望),

delight(使某人感到高兴), discourage(使某人感到气馁),

distinguish(使某人感到显著), excite (使某人感到兴奋),

encourage(使某人感到鼓舞), exhaust (使某人感到疲倦),

frighten(使某人感到恐惧), interest (使某人感到有趣),

inspire(使某人感到刺激), move(使某人感到激动),

please(使某人感到高兴), puzzle(使某人感到不解),

satisfy(使某人感到满意), surprise(使某人感到惊异),

shock(使某人感到震惊), strike (使某人感到震动),

tire(使某人感到疲惫), upset (使某人感到迷惑不解),等等。

2. 半使役动词的主动式用法:something + vt. + somebody

The exam result satisfied his parents.

考试结果令他的父母很满意。

The boy’s behavior upset everybody around.

这个男孩的行为使周围的每个人都很沮丧。

3. 半使役动词有两个或三个派生形容词,一个加-ing,一个加-ed,有时还有一个加其他后缀构成。

如:interest----interesting, interested;

astonish----astonishing, astonished;

please----pleasing, pleased, pleasant;

satisfy----satisfying, satisfied, satisfactory.

4. 半使役动词的v-ing和v-ed两个分词形容词的用法也有规律,一般而言,作定语时,v-ing分词形容词修饰事物,v-ed分词形容词修饰人或者人的心理活动、表情等;作表语或宾语补足语时,v-ing分词形容词指事,v-ed分词形容词指人或拟人用法,而且作表语的v-ed分词后接事时常有一个介词,如:

The film we saw last night was very interesting.

我们昨天晚上看的电影非常有趣。

We were all interested in the film.

我们都对这部电影感兴趣。

The frightening hurricane made the girl very frightened.

令人恐惧的飓风使这个女孩感到害怕。

The teacher was satisfied with the answer of his students.

基于轻动词理论的英汉使役结构研究 第3篇

摘 要:在轻动词理论框架下,对不同类型的英汉使役结构进行对比与解释。研究表明,英汉使役结构均可根据其所包含轻动词类别分为两大类,即显性使役结构和隐性使役结构。显隐性使役结构具有共同的底层结构。其中显性使役结构的形成不发生句法移位,而隐性使役结构要触发句法移位,使下层动词上移,并与之合并。

关键词:轻动词 英汉使役结构 显性 隐性

一、引言

使役结构是英汉语言中一种基本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结构。近年来,不少学者从形态、语义、句法、生成等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何元建、王玲玲(2002)从生成语法角度探讨了汉语使动句和役格句之间的语义和语法关系,随利芳(2003)以中原官话为基点考察了特殊使役结构“(很)V人”,朱秀兰等(2007)对汉语方言中的“使感结构”进行了研究,刘蔚(2011)分析了英语词化使役动词的构成和词化使役结构的类型,罗力伟等(2014)对古代汉语使感结构的研究。综观文献,我们发现现有研究中大部分都只对某一种语言的使役结构进行了分析。而轻动词理论作为生成语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使役结构与轻动词理论的交叉研究更是意义深远。因此本文将从轻动词层面对英汉语言使役结构进行研究分类和对比分析,以期对当前此领域的研究做出尝试性的补充和完善。

二、轻动词理论的发展

“轻动词句法理论”是指在生成语法的原则和参数理论框架下的一种句法理论假设。不同学者通过从不同语言及环境出发,对其内涵、特征及功能等做出了不同的阐释,使“轻动词”这一概念得到普遍认可,并为解决某些语言现象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轻动词”最早由语法学家Jespersen提出,用以解释英语“动词+名词短语”结构中动词意义的虚化。此后,Grimshaw&Mester(1988)研究日语时发现某些动词虽有赋格能力和曲折变化,却因意义空泛,必须与其他语素结合才具有指派题元角色的能力,由此提出“主目语让渡”的假设,提出某些语言中存在一类特殊的动词——轻动词,它们不指派语义角色。Hale和Keyser(1993)指出,词汇关系结构中,“VP shell”里的“v”是一个没有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的抽象动词,它好像一个空位置,这个抽象动词就是我们所说的轻动词。其中vP壳理论是在Larson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在vP壳理论中,轻动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Chomsky(1995)根据Larson、Hale和Keyser的理论假设,指出轻动词为及物性结构的核心,轻动词“v”和功能语类一样,没有语音形式,也不表达语义内容,由在接口不可解读的形式特征组成。它是将一个动词结构纳入到另一个动词结构中,这样就可以在维护X阶标二分叉原则的前提下对含三项谓词的结构进行合理表征(张法科、周长银,2004)。三项谓词结构有双宾结构、使役结构等。vP壳上层动词结构的中心词是轻动词,轻动词“v”作为“核心功能语类”,只包含在接口不可解读的形式特征,是一个纯句法的构件,不表达任何语义内容,选择“VP”作补语。在句法推导中,动词一样,都作为主动词在“V”处合并;轻动词“v”在成分统制V的位置合并(温宾利等,2002)。而在汉语中,黄正德(1997)从生成语义学角度出发,引入词项分解法,对轻动词做出了进一步研究和扩展。他认为轻动词有具体的语义内容,表达不同的事态关系,并将轻动词定义为:由纯动词表示的谓词,并且这个事件谓词向它的标志语指派题元角色。当轻动词不具语音形式时,则句法结构中的主要动词必须移上合并,这些操作在句法部分进行:动词的LRS直接投射到D一结构,并且在D一结构到S一结构的投射中,核心移动作为一种常规的句法程序发挥作用。

三、轻动词与使役结构的分类

(一)轻动词的分类

根据轻动词的形式和特征,我们将其分成三类:显性轻动词、过渡性轻动词和隐性轻动词。显性轻动词有语音形式,以独立词的形式存在,不触发下层动词上移。过渡性轻动词和隐性轻动词相同之处在于都具有强句法特征,不能独立存在,触发句法移位,使下层动词上移与之合并;不同之处在于过渡性轻动词以词缀形式存在,而隐性轻动词无语音形式。本文将运用轻动词的分类,为英汉使役结构提供一个统一的句法解释。

(二)英汉使役结构的分类及句法解释

1.英语使役结构

我们根据轻动词的分类,可以将英语使役结构分为两类:显性使役结构和隐性使役结构。这两种使役结构具有相同的底层结构。其中功能语类v是真正意义上的轻动词,投射vP。在Chomsky(2000)的理论框架中,轻动词v出现在各类动词投射的结构中;它选择VP作补语,选择DP1作外论元,构成一个语段vP,vP又被别的功能语类所选择。它们共同的底层结构用结构如下图所示。

因为不同类型的使役结构中轻动词的形式不一样,触发不同的句法移位,因而形成具有不同表层结构的使役结构。显性使役结构是指含有“make”和“have”等显性轻动词的使役结构。如:

(1)Lily made Bob clean the room.

(2)She had her son do the homework.

其中使役轻动词分别是显性轻动词“make”和“have”,两个句子都属于显性使役结构。在这样的句子中,轻动词是以独立词的形式存在,小触发句法移位,即底层的“clean”和“do”留在原位,不上升与轻动词合并。

隐性使役结构使役是指含有过渡性和隐性轻动词的使役结构。

过渡性轻动词有如“-ize”“en-”“-ify”等。它们和非使役动词发生联系时可以形成使役动词,如:含有 “shorten”的英文句子。如:

(3)They shorten the paper.

句中“short”是一个形容词,下层动词的中心词是一个隐性轻动词“vBec”,不能单独存在,所以使得“short”上移与之合并成为“short vBec”,而上层vP的轻动词是一个过渡性轻动词“-en”,也不能单独存在,再次使得short vBec上移,成为“short vBec-en”,语音形式显示出来就是“shorten”。所以派生出与底层结构不同的表层结构如(3)。

还有含有隐性轻动词使役结构也是隐性使役结构。如:

(4)I walk my dog everyday.

(5)Mary cleaned the room.

动词“walk”投射生成动词短语“VP”,处于标志语位置的是“my dog”,而在“v'”之下存在一个轻动词“vcaus”,它的标志语是“I”,补足语是以“walk”为核心词的“VP”。此处,“v”之下存在的轻动词“vcaus”有“make the dog walk”的语义。根据Chomsky(1995、2000),该轻动词没有语音形式,是一个零形式,它属于使动范畴的虚词,而零形式的使役虚词,它的功能是残缺的,句子小符合语法功能,需要与一个自由语素结合后才符合语法。于是,“V”从层上升与过渡性轻动词或隐性轻动词合并,吸引核心动词“walk”前移,与之结合来实现它的语法功能。而核心词移位与其结合后,便带上了它的语义特征,原来是空位的轻动词就获得了相应的附加意义,用语音形式显示出来就是“walk”。于是便形成了“I walk my dog everyday”这样表层形式的句子形式,而其句义则与其深层形式相同,从而产生了附加意义。

2.汉语使役结构

我们根据轻动词的分类,对汉语使役结构同样分为两大类:显性使役结构和隐性使役结构。并同时具有相同的底层结构。其中显性使役结构是指含有显性轻动词的使役结构,如含“使”“让”“令”等字的致使类动词。显性轻动词不触发下层移位,下层动词结构的中心词呆在原位不动。如:

(5)那部电影使我感动。

(6)这样的场面令人心痛。

(7)那些学生让我骄傲。

以上例句中,“使”“令”“让”等的成分均表使因。有了这些词的明显标记,后面的“感动”“心痛”“骄傲”就有明确的原因,突出了“使”的前因后果。“使”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词,在句子中出现表示使役,这些动词后面常常是不及物谓语,不需要下层的成分进行移位。且由此看出,此类使役结构的使役概念和结果概念分别由两个不同的谓词表达。

汉语的隐性使役结构是指包括过渡性和隐性轻动词的使役结构。

包含过渡性轻动词的使役结构(如词缀)。在汉语中比较少见,究其原因,是因为汉语是一种相对缺乏屈折变体的语言。最典型的一个是词素“化”。根据《现代汉语词典》(1997:543)“词素‘化可以作为一个后缀,加在名词或形容词后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根据观察,词素“化”还可以实现一些单音节词的使役化,表达“使……变得/成……”之义,而且还有一定的能产性。所以我们感兴趣的并非是对这些“X–化”结构的称谓,而是对其生成方式的认识。故在此,我们在生成语法的框架下,根据Huang&James(1997)句法分析(syntactic analyticity)和句法合成(syntactic synthesis)的参数理论,运用句法使役的思想,对上述“X–化”类使役动词的形成在轻动词层面提出一个句法解释。如:

(8)我们绿化祖国(我们使祖国变绿)。

可见,词素“化”可以实现单音节名词或形容词的使役化,而且还有一定的能产性。但是,当词缀“化”与双音节词结合时,却一般不能有使动用法,如:“全球化(﹡全球化经济)”“正常化(﹡正常化双边关系)”和“标准化(﹡标准化考试)”等。如果要用“X化”的动词来表达致使义,我们可以用“使……变得成……”之义同样得以表达,只不过此时的“X化”动词不再有致使义,只表达性质或状态变化。即:使经济全球化,使双边关系正常化和使考试标准化。这说明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带上词缀“化”后,在使动用法上表现出一定的不平衡性。但是,也有个别双音节词在带上词缀“化”后可以有使动用法。如:

(9)是谁在妖魔化中国?

除词缀外,古汉语还常常通过变化声调等来构成使役动词。如:

(10)饮:yǐn(喝)—yìn(使喝)

见:jiàn(看见)—xiàn(使看见)

在汉语中,典型的形态型使役结构如:

(11)风吹草低见牛羊。

还有包含隐性轻动词的使役结构,即使役动词是通过零派生从非使役动词转化而形成的。汉语中此类使役结构比较丰富。部分名词和形容词用作动词时可获得使役义,形成使役动词,形态不发生任何变化,即使役轻动词是隐性的。汉语隐性使役结构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无派生形态的隐蔽的使役结构,即不及物动词作及物动词用,表示致使义,在词型上无变化,如现代汉语中的“活跃气氛、端正态度”等结构属于此种类型。另一种类型是异干互补的使役结构,即使役表达式和结果表达式之间不存在形态上的联系。如:

(12)他的话温暖我的心(他的话使我的心温暖)。

例(12)中,“温暖”原本是形容词,在此用作动词,具有“使温暖”之义。

因此还有一些词也归为此类。如:“活跃气氛(使气氛活跃)、端正态度(使态度端正)、严肃纪律(使纪律严肃)、扩大战果(使战果扩大)”等。

古代汉语中也有词汇型使役。如:

(13)削铅笔(使铅笔减少)

因为古代汉语没有卷舌音,故在此借“削”表示“使……减少”之义。

异干互补型使役动词在汉语中也是广泛存在的。例如:

(14)视(看见)—示(使看见)

广(宽广)—扩(使宽广)

隐性使役结构具有较强句法特征,所含轻动词不能单独存在,触发下层动词上移,并与之合并。它虽然表面上不含使役结构,但在深层结构上其实是使役句,只不过它的使役动词是零形式罢了。这些结构是通过动词V上升至v的位置形成,故从表层结构中看不到使动词。

四、结语

经上述基于轻动词层面对于英汉语使役结构的实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显性轻动词有语音形式,不触发下层动词上移,因而,显性轻动词存在的使役结构可以称为显性使役结构。而过渡性轻动词和隐性轻动词,具有强句法特征,小句独立存在,触发下层动词上移与之合并,所以其存在的使役结构称为隐性使役结构。即英汉语使役结构均可分为显性使役结构和隐性使役结构两种。若使役动词是显性轻动词,即是一个实实在在看得见的词,这个结构就是显性使役结构;若使役动词是过渡性轻动词或隐性轻动词,即零形式,下面的作格动词就要与之结合,生成的结构就是隐性使役结构。使役结构虽然在句法上有显性和隐性的差异,但是语言意义却是相互呼应的。显性使役结构严谨,叙述客观,使役意义明确;隐性使役结构简洁内敛,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有学者主张英汉语句法不需深究其形式,只求表达意义即可;有的则强调句法规则。因此本文的论证出发点是句法研究不可只停留在对语言事实的描述与概括上,而要在此基础上寻找规律并做出解释。我们相信,在纷繁复杂的汉语语言现象背后一定有更为基本统一的理论解释。

参考文献:

[1]Chomsky,N.The Minimalist Program [M].Cambridge,MA: MIT

Press,1995:219~293.

[2]Chomsky,N.Minimalist inquiries:The framework[A].Martin,

R.,Michaels,D.& Uriagereka,J.Step by Step: Essays on Minimalist Syntax in Honour of Howard Lasnik[C].Cambridge,MA:MIT Press,2000:89~155.

[3]Grimshaw,J.& Mester,A.Light Verbs and Theta-Marking

[J].Linguistic inquiry,1988,(2):205~232.

[4]Hale,K.&Keyser S J.On argument structure and the lexical

expression of syntactic relations[A].The View from Building 20:Essays in linguistics in honor of Sylvain Bromberger[C].Cambridge,MA:MIT Press,1993:53~109.

[5]Huang,C.& James.T.On lexical structure and syntactic

projection:Chinese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M].Taipei: Academia Sinica,1997:45~89.

[6]何元建,王玲玲.论汉语使役句[J].汉语学习,2002,(4).

[7]刘蔚.英语词化使役动词的构成和词化使役结构的类型分析[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8).

[8]罗力伟,南佐民.古代汉语“V+人”构成“使感”结构的轻动词

层面探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6).

[9]随利芳.特殊使役结构“(很)V人”考察——以中原官话为基

点[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10]朱秀兰,李巧兰.从轻动词理论角度看汉语方言中的“使感结

构”[J].兰州学刊,2007,(8).

上代文献使役助动词「しむ」考 第4篇

现代日语中广泛使用的使役助动词「せる」「させる」, 其源头可追溯至奈良时代的使役助动词「しむ」。本文在总结先行研究的基础上, 提取上代文献中所出现的「しむ」, 总结其数量、分布、活用并对其意义用法加以分析研究。日本上代文献均使用汉字表记, 因此本文将以万叶假名表记的《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中的歌谣为考察对象。

一、先行研究

在日语研究中, 关于现代日语使役表达的研究比比皆是, 而关于上代使役助动词「しむ」的先行研究却很少。主要涉及助动词「しむ」的活用、接续和意义。

关于助动词「しむ」, 大槻文彦在《言海》中指出:「しむ」是表示使役某人或某物去做某动作的助动词 (林巨树铃木彦《研究资料日本文法助辞编助动词》, 48页) 。小林好日在《日本文法史》中指出:「しむ」主要在奈良时代比较多用, 平安时代后多被「すさす」代替, 此时表示使役的「しむ」比较少见, 大部分已经转化为表示尊敬 (小林好日《日本文法史》, 163页) 。山田孝雄在《奈良朝文法史》中把「しむ」归类为表示间接作用的复语尾。同时列举了上代文献中「しむ」的各种活用, 并指出此时无已然型用法。关于「しむ」的意义, 山田孝雄指出除干预和使役之外, 也表示尊敬, 但仅限于东歌中含有命令禁止的表达 (山田孝雄《奈良朝文法史》, 258页) 。岩井良雄在《日本文法史》中详细论述了「しむ」的活用和接续。他指出:「しむ」为マ行下二段助动词, 前接动词、动词活用型助动词未然形。与山田孝雄所述相同岩井良雄指出上代文献中「しむ」没有已然型用法。岩井良雄亦指出上代文献中「しむ」的命令形为「しめ」, 且有名词形「しむらく」, 表体言 (岩井良雄《日本文法史》, 151页) 。

综上所述, 「しむ」为マ行下二段助动词, 前接动词、动词活用型助动词未然形。上代多表使役, 其后大多转化为尊敬。本文将参考上述研究成果, 考察上代文献中的助动词「しむ」的具体例句, 从数量、分布、活用等方面进行总结, 重点分析其在上代和歌中的意义用法。

二、上代文献中「しむ」的活用形及其用法

日本上代文献均使用汉字表记, 因此本文将以万叶假名表记的《古事记》《万叶集》《日本书纪》中的歌谣为考察对象, 总结上代歌谣中「しむ」的数量以及分布状况, 具体 (见表1) 。

由表1可知, 《古事记》歌谣中未发现助动词「しむ」, 《日本书纪》中有1例, 《万叶集》中有17例。可以看出助动词「しむ」在上代歌谣中使用并不多, 而且主要集中在《万叶集》。因此本文将以《万叶集》 (本文所使用的例句和现代文译句均选自日本古典文学大系4-7《万叶集》, 高木市之助等校注, 岩波书店, 1960年版) 中含有「しむ」的和歌为中心, 分析总结「しむ」的用法和意义。《万叶集》中「しむ」的活用法以及各活用形分布 (如表2所示) 。

由表2可知, 「しむ」没有已然型, 此结果与山田孝雄、岩井良雄所述相同。且《日本书纪》中所出现的一例即「妹が手を我に纏かしめ、我が手をば妹に纏かしめ」也不是已然型。「しむ」的命令型为「しめ」, 没有「しめよ」。名词型为「しむらく」, 表示「何々をさせること」之意。此结果佐证了岩井良雄的结论。

关于使役助动词的意义长谷清川喜指出“a指使b做c这件事’是使役本来的意义, 但在使役的基础上有时会派生出敬意、被动等用法”。也就是说, 使役助动词在具体的使用中会根据具体场合发生意义上的变化。本文通过对《万叶集》中含有「しむ」的和歌进行分析, 发现「しむ」所构成的使役句可分为单纯使役、诱使、请求三种类型, 且在表示请求的使役句中「しむ」除表示使役外, 还表示轻微敬意。以下将通过具体例子加以分析。

1. 单纯使役。

单纯使役是指使役主体主动地让他人或他物去做某动作或呈某状态。这种用法中, 使役主体可以是人, 也可以是物。

例1, 雨ふらば着むと思へる笠の山人にな着しめ濡れはひづとも (《万叶集》374) 。

雨降れば、着ようと思う笠の山だから、他の人には着せるな、たとい濡れても。

例2, 明石の門ゆは夕されば潮を滿たしめ明けされば潮を干しむる (《万叶集》388) 。

明石の海峡からは夕方には潮を満ちさせ、明け方には潮を干させることよ。

例1中, 「着しめ」即「着せる」, 「しめ」为命令形。在此例句中, 使役主体是「山人」, 「着しめ」表示让「山人」做「着る」这一动作。

例2中, 「滿たしめ」即「満ちさせ」, 「しめ」为连用形, 「干しむる」即「干させる」, 「しむる」为连体形。例2和例1相同, 都「しむ」表示单纯使役, 但例2中使役主体和使役对象均是物。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万叶集》中的「しむ」可表示单纯使役, 即让他者或他物做某一动作或呈某一状态。

2. 诱使。

与单纯使役不同, 诱使不是主动地使役他者去做某动作, 而是表示引起或诱发某动作或状态发生的原因。诱使可以分为表直接原因的引起和表间接原因的诱发。

例3, 春雨の止まず降る降るわが恋ふる人の目すらを相見しめなく (《万叶集》1932) 。

春雨が止まずに降りして、恋しい人の顔見させないことよ

例4, うら悲し春の過ぐれば霍公鳥いや頻き鳴きぬ獨りのみ聞けばさぶしも君と吾と隔てて戀ふる砺波山飛び越え行きて明け立たば松のさ枝に夕さらば月に向ひて菖蒲玉貫くまでに鳴き響め安眠寢しめず君を悩ませ (《万叶集》4177) 。

うら哀しい春が過ぎるとホトトギスいよいよしきりに鳴き立てる。その声を自分独りで聞くと寂しい。ホトトギスよ、わが君と私と隔てて恋しく思い合う礪波山を飛び越えて行き、夜明けには松の小枝に、夕方は月に向って、あやめ草を玉として貫く五月になるまで、鳴き立ててわが君を安寝させずに悩ませよ。

例3中, 「相見しめなく」即「見させなく」, 「しめ」为未然形, 后接否定助动词「なし」的连用形「なく」。由于「春雨の止まず降る降る」这一客观原因导致了「相見しめなく」这个状态的发生。例4中, 「寢しめず」即「寝させず」, 「しめ」为未然形, 后接否定助动词「ず」。和例3相同, 此例中的使役主体也是一件事情, 是引起「安眠寢しめず」这种状态的原因。

以上两例中, 「しむ」表示引起, 此时使役主体并不是主动地使役他者去做某一动作, 而是引起某一动作或状态的发生的直接原因。

例5, 木高くはかつて木植えじ霍公鳥鳴き響めて恋まさらしむ (《万叶集》1946) 。

木高く決して木を植えまい、ホトトギスが来て鳴き立てては、私の恋心をつのらせるから。

例6, 他人よりは妹そも悪しき恋もなくあらましものを思はしめつつ (《万叶集》3737) 。

他の誰より、妹が悪いのだ。恋の苦しみもなくあらうものをこんなに物思いをさせるのだから。

例5中, 「まさらしむ」即「つのらせる」, 「しむ」为终止形。与例3、例4略有不同, 此例的使役主体「霍公鳥鳴き響めて」不是引起动作的直接原因, 而是动作发生的一个诱导原因。即「恋まさる」这个动作在「霍公鳥鳴き響めて」的诱发下发生。

例6中, 「思はしめ」即「物思いをさせ」, 「しめ」为连用形, 后接助动词「つつ」。例中的使役主体「妹」并不是主动地使役他者去做「思う」这一动作, 而是诱发「思う」这个动作的原因, 同时「思う」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大野晋在《岩波讲座日本语7文法》中分析此例时指出“「妹」并不是主动让他者做某一动作, 而是动作发生的一个诱导原因。且「思う」这个动作是在「妹」这个诱因下的一种自发状态。”这种观点, 恰与笔者认为之诱发相同。

以上两例中, 「しむ」表示诱发, 即使役主体并不是主动地使役他者去做某一动作, 而是表示某一动作或状态的发生的间接原因。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万叶集》中的「しむ」除表单纯使役, 还可以表示诱使。

3. 请求。

与前述单纯使役、诱使不同, 请求是指请求他人容许某一动作的发生。当表示请求时, 笔者认为「しむ」在表示使役的同时, 亦表示对使役主体的轻微敬意。

例7, 月立たば時もかはさず石竹花が花の盛りに相見しめとそ (《万叶集》4008) 。

月が変ったなら、直ちに、ナデシコの花の盛りに、あなたに会わせてください。

例8, 布施置きてわれは乞ひ祷むめざむかずただにゐゆきて天路知らしめ (《万叶集》906) 。

お布施あげて、お願いをする、あざむくな、ただまっすぐに、天路を知らせてください。

例7中, 「相見しめ」即「会わせて」, 「しめ」为命令形, 此和歌表达了“在石竹花盛开之际希望能与你相见”的愿望, 即请求使役的主体容许「相見る」这一动作的实现。因为是请求他人允许某动作, 故此时的「しむ」包涵对使役主体的轻微敬意。

例8中「知らしめ」即「知らせて」, 「しめ」为命令形。表示向神灵祈愿, 希望「天路を知る」这个状态的实现。因为是向神灵祈愿, 所以「しむ」在表示使役的同时也含有对神灵的尊敬之意。

关于「しむ」的尊敬之意, 山田孝雄在《奈良朝文法史》中指出“上代语中表示间接作用的複语尾「しむ」在句中除了具有干与和使役之外, 有时也表敬意 (山田孝雄《奈良朝文法史》, 258页)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しむ」在表示请求时确实包含轻微敬意, 此结果与山田孝雄所述相同。

结语

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 考察了《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等上代文献中使役助动词「しむ」的数量、分布、活用, 并着重分析攻讦了「しむ」在《万叶集》中的意义用法。指出《万叶集》中「しむ」所表示的使役句可分为单纯使役、诱使、请求三种类型。且在表示请求的使役句中「しむ」除表使役外, 还表示轻微敬意。由于上代文献中「しむ」的使用较少, 关于「しむ」的意义变迁有待进一步考察。

参考文献

[1]小林好日.日本文法史[M].東京:刀江書院, 1936.

[2]山田孝雄.奈良朝文法史[M].東京:寶文館, 1954.

[3]高木市之助, 等.日本古典大系4-7.万葉集[M].東京:岩波書店, 1960.

[4]岩井良雄.日本文法史.奈良平安时代編[M].東京:笠間書院, 1970.

[5]大野晋.岩波讲座日本语7.文法[M].東京:岩波書店, 1977.

[6]林巨樹, 鈴木彦.研究資料日本文法助辞編.助動詞[M].東京:明治書院, 1984.

相关文章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精选6篇)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第1篇跳出健康、跳出风采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举行跳绳比赛活动随着一生哨响,胶州市第六实验...

3
2025-09-23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精选10篇)艺术匠心 第1篇一篇文学作品的优秀,源于作者深邃而独特的见识,源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技巧,源于作者精准而细腻的...

1
2025-09-23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精选9篇)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第1篇Application Letter for AdmissionDear Sir or Madam,My name is ______...

2
2025-09-23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精选11篇)远程网络控制 第1篇1 智能网络现场控制单元的基本结构远程控制依附于网络技术, 其控制模式是客户服务器模...

1
2025-09-23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精选5篇)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第1篇在准备自我介绍时,我们要先明白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其实,HR让你做自我介绍,...

1
2025-09-23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选8篇)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第1篇近年来,分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
2025-09-23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精选6篇)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第1篇当我们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时,何不让一缕阳光走进我们的心里,晕开满心的疲惫...

1
2025-09-23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精选12篇)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第1篇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2016年我院为进一步...

2
2025-09-23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