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生长发育监测论文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23
1

生长发育监测论文(精选10篇)

生长发育监测论文 第1篇

1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病因

胎儿胎盘因素:①宫内感染:病毒及支原体、衣原体 (TORCH) 或其它的感染导致IUGR。这类围产儿预后较差, 早期预防感染尤为重要;②染色体异常:约占IUGR围产儿10%以内, 其它一些遗传性疾病:侏儒、先天畸形、心脏异常等均可伴胎儿IUGR;③胎盘异常:轮廓胎盘、部分性胎盘早剥、植入性胎盘、前置胎盘、胎盘梗死等都会因营养物质交换受损而致宫内IUGR, 供氧不足等也能致胎儿宫内窘迫, 重者至胎死宫中。

孕妇因素:①孕妇有血管疾病;②孕妇孕前体重和孕期体重增长不足;③孕妇吸烟酗酒、吸食或注射毒品 (可卡因、鸦片、大麻) , 某些治疗性药物如华法令、妥因类药、抗抽搐药、抗肿瘤药及叶酸拮抗剂, 也能使子宫血流减少至胎儿缺氧, 还使胎儿发生生长受限致畸;④高龄孕妇如无合并症, 则一般胎儿不会出现IUGR, 如有不良产史, 有过生长迟缓, 则再次妊娠约25%为IUGR, 若有两胎发育迟缓, 则IUGR再现率增加4倍。

根据我院2004-2008年收治的105例孕妇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监测处理和追踪, 得出如下结果, 如表1所示。

症状体征:产前检查, 在孕28周后每周测量宫高, 连续2次小于正常的10%或孕妇体重连续3次不增长, 应怀疑胎儿IUGR。

2胎儿宫内生长迟缓诊断

可测量宫高与腹围作为参考, 但敏感性低, 现多采用B超检查多参数来估计胎儿体重, 一般常用参数有:胎儿双顶径BPD、股骨长及腹围, 通过测定头围/腹围、HC/AC比值, 可发现约85%的胎儿IUGR。正常发育的胎儿孕32周前HC/AC>1, 孕32-34周时等于1, 孕34周以后<1。

也可通过B超检测胎儿的双顶径、胸围、腹围、股骨长度等指标诊断宫内生长迟缓。此外, B超发现羊水量减少也是早期发现生长迟缓的依据, 如羊水最大平面≥2cm属正常范围, 因仅有6%为生长迟缓;1~2cm时有20%为生长迟缓, 而<1cm时约39%为生长迟缓, 采用羊水指数 (AF1) 测定评估比较准确全面。胎儿发育指数=宫高 (cm) -3 (月份+1) , 指数在-3~+3之间正常, 指数<-3发生IUGR可能性大。

子宫动脉与胎儿血流诊断IUGR的意义:孕妇有高血压疾患, 同时多普勒测子宫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S/D比值>2.6, 易发生生长迟缓或死胎;子宫动脉血流波型改变在脐动脉之前, 也可预示生长迟缓。子宫胎盘血流阻力指数 (RI) 预示生长迟缓的敏感性, 在妊高征或IUGR高危孕妇中, 阳性预示率为33.3%;在明显的IUGR中, 胎儿为保证脑血流供应, 有脑或脑血流集中现象, 即胎儿脑血流的舒张期血流速度加快、波型增高, 而脐动脉血流阻力增加, 计算胎儿大脑中动脉和脐动脉S/D比值可评估胎儿有无生长迟缓, 妊娠后期S/D比值>3为异常。

若将子宫动脉胎儿血流情况和B超所见相结合, 诊断生长迟缓的特异性由84%上升至99%, OCT检测可发现胎心异常, 若出现晚期减速及变异减速等, 提示胎儿IUGR;胎儿超生心动图与胎心监护亦有助于IUGR诊断。

3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的处理

大多数死胎发生在孕36周以后, 故早期诊断宫内生长迟缓, 严密监测胎儿状态, 提前终止妊娠甚为重要。

治疗方案:左侧卧位, 给予高蛋白饮食加强营养, 间断供氧每次1h, 2次/d。

药物冶疗:①舒喘灵2.4mg, 口服, 3次/d, 连服7d;②低分子右旋糖肝500mg及丹参注射液8~16mg, 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 1次/d, 连用7d。给予适当氨基酸 (100mL) , 1次/d, 连用7d。

以我院产科门诊105例孕妇孕中晚期发现的IUGR的临床处治为例:在左侧卧位, 高蛋白饮食, 输氧的基础上采取如下治疗, 如表2所示。

加强监护:观察胎动3次/d, 行胎儿监护, NST至少每周1次, NST无反应型应作OCT, OCT为阳性者酌情终止妊娠。超声监测, 羊水指数或羊水池最大深度1次/周, 尿E3、或E/C比值测定每周1次。

产科处理:①经治疗胎儿生长情况及胎儿胎盘功能均良好者, 可继续妊娠, 但不能超过预产期;②治疗后胎儿胎盘功能测定有异常者, 则在分娩前1~2d, 给予泼尼松或地塞米松, 在促进胎肺成熟后应尽快终止妊娠。

有下列情况应立即剖宫产结束分娩:①NST为无反应型, CST为阳性者;②B超测定羊水过少, 并有羊水Ⅱ度以上胎粪污染者;③胎儿生长迟缓的孕妇伴有其它高危因素, 且病情严重或合并产科异常者。

4宫内生长迟缓新生儿并发症

常见的有:①胎粪吸入综合征:IUGR儿因缺氧, 常有宫内胎粪吸入, 多发生在34周以后;②低钙血症:IUGR儿因宫内缺氧发生酸中毒诱发出生后血钙低、血磷高;③低血糖症:IUGR儿宫内营养不良较正常儿糖储备少, 易发生低血糖, 又因新生儿皮下脂肪少, 而致体温低;④红细胞增多症:因宫内缺氧使胎儿红细胞增多以代偿;⑤低钠血症:IUGR儿因缺氧刺激肾和中枢神经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 导致低钠血症;⑥呼吸窘迫综合征, 与脑室内出血IVH, 宫内生长迟缓儿ROS发生率为5%。

5宫内生长迟缓儿的预后

IUGR儿基本没有神经后遗症。宫内生长迟缓而无其它围产期合并症的儿童与正常儿相比, 好动, 注意力不集中, 灵活性较差。宫内生长受限越严重, 持续时间越长出生时越不成熟, 并且恢复到正常的时间越长。此外, 出生后的积极治疗措施也很重要, 胎儿IUGR还可造成远期不良影响。国内外学者的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 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与许多慢性病有关, 如心血管疾病、血脂代谢异常及糖代谢异常等。此外, 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还可能使体格与智力发育落后、小脑性瘫痪、佝偻病、肺功能下降、牙釉质发育缺陷等病发生的危险升高。近期文献报道显示, 宫内生长迟缓儿成人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患冠心病、肥胖、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及高血压病的危险度增加。危险度与出生体重相关, 与孕周不相关。

生长发育监测论文 第2篇

遥感技术在作物生长监测与估产中的应用综述

概括了遥感技术在作物生长监测与估产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目前我国在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作物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案以使该技术得以更好地应用.

作 者:刘彦 关欣 罗珊 谢红霞 LIU Yan GUAN Xin LUO Shan XIE Hong-xia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刊 名:湖南农业科学  ISTIC英文刊名: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 “”(11) 分类号:S127 关键词:遥感技术   作物生长监测   产量估计  

有效监测宝宝的生长 第3篇

定时监测的最好方式就是画生长曲线。

先来做个

与生长曲线有关的小测试

生长曲线的横坐标代表什么?

A. 宝宝的身长(体重)

B. 宝宝的月龄

1岁以内的小宝宝至少多长时间测量一次身长、体重和头围?

A. 每个月

B. 2个月

C. 3个月

生长曲线的正常值范围是多少?

A. 第3百分位和第97百分位之间

B. 第50百分位左右

生长曲线的中间一条线代表什么?

A. 身长体重的最佳值

B. 身长体重的最低值

C. 身长体重的平均值

蓝色的生长曲线适合男宝宝用还是女宝宝用?

A. 男宝宝

B. 女宝宝

C. 都可以

判断生长的4大监测项

为什么要给宝宝测量身长、体重、头围和匀称度?因为通过这4种测量可以判断孩子的生长是否正常。

体重:体重是器官、系统、体液的综合重量,是反映孩子的生长与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可以通过体重来判断孩子短期的生长状况。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是体重增长最快的一年,是生长的第一个高峰,而且前3个月体重增长最快,约等于后9个月的体重增长量,可见,孩子的体重增长是一个非匀速增长的过程,速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慢。

婴幼儿体重增加参考值

匀称度:匀称度是对发育指标间关系的评价,也就是体形或身材匀称与否的指标。

通过对这4个指标的观察,我们就可以了解孩子的生长是否出现偏差,以便及时做出调整,保证孩子的顺利生长。

精准测量才有意义

要想画出精准的生长曲线,首先要学会精准测量,这样测量出来的数值才有意义。最好是在家给孩子测量身长、体重和头围。只要掌握好了测量方法,就可以精准地测量了。

体重测量:要定时

早上量的和晚上量的怎么会有不同?上面那位妈妈之所以测出不同的体重,就是因为测量的时间不一样。喝奶前和喝奶后、便前和便后,体重都会有差别,所以一定要定时测量,比如便后,或喝奶前。另外,要坚持每次测量都用同一个秤,即使有技术误差,这个技术误差也可以互相抵消了,因为我们要的不是一个具体的值,而是要看每次的变化。

测量后,在生长曲线图上画出相应的点来,就是孩子独一无二的生长曲线图。画好生长曲线图后,如何根据曲线判断孩子的生长?下期将告诉你。

身长测量:要放松

要想测量身长,一定要在孩子安静、放松的情况下,因为孩子稍一缩腿,一低头,数值就差不少。可以选择孩子睡觉的时候量,这时他最放松,身体也舒展,测出来的数字才有意义。孩子睡着了,在他头顶上竖一本书,脚底下再竖一本书,测量两本书的距离,就是孩子的身长。

头围测量:要简单准确

头围测量要简单、准确,一根绳子、5个点,就能准确测量孩子的头围。测量头围时,先找好5个点:两条眉毛靠近鼻子的两点,耳尖后面的两点,后脑勺鼓出来的一个点。用一根粗点的软线,过5个点绕脑袋一周,就可测出准确的头围数值。上面的身长体重增长值只是一个参考,要想知道自己的孩子长得好不好,最好得办法就是画生长曲线。

生长曲线是监测宝宝生长情况最好用的工具,所以,宝宝出生后,要定期给他测量身长、体重和头围,然后画出他的生长曲线。那生长曲线的图表怎么看?那几条线代表的是什么?今天,崔大夫就来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生长曲线家族谱

生长曲线是最好的观测生长工具,它能动态地监测孩子的生长是否正常,掌握孩子的自身生长规律。下面是身长、体重、头围和体形的曲线图,蓝色的适用于男孩,粉色的适用于女孩。

特别提醒

任何时候都会有近50%的孩子生长发育指标高于正常值,50%左右的孩子低于正常值,刚好在平均水平的孩子为数极少。所以,千万不要以所谓的平均值作为自己心中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

生长曲线是通过检测众多正常婴幼儿生长过程后描绘出来的。

生长曲线图的横坐标代表宝宝的出生月龄,纵坐标代表宝宝的身长(身高)、体重、头围。

最下面的一条曲线为第3百分位,意思是将有3%的婴幼儿低于这一水平,可能存在生长发育迟缓。

最上面的一条曲线为第97百分位,意思是将有3%的婴幼儿高于这一水平,可能存在生长过速。

中间的一条曲线为第50百分位,代表平均值。

从下面数第二条和上面数第二条分别为第15百分位和第85百分位,提示在正常曲线中的不同水平。

正常值是第3百分位~第97百分位涉及的范围,高于第97百分位和低于第3百分位都属于异常情况,需要引起注意。

特别提醒

生长曲线反映的是孩子的生长状况,是独一无二的,是充满个性的,坚持给孩子画生长曲线很有意义,不仅能够掌握他的生长情况,更是他成长的记录,是一份独特的成长纪念册。

生长曲线如何画?

以身长曲线图为例,曲线图的横坐标代表孩子的月龄,每一小格表示1个月,纵坐标代表孩子的身长,在横坐标上找到孩子的月龄,在横坐标的上方找到相对应的身长值,画一个小圆点。画过几次小圆点后,将几个点连成线,这就是孩子的生长曲线。

根据一次测量数据并不能推测出孩子的生长趋势,要长期定时地记录,通常建议出生后第一年至少每两个月测量一次。

生长曲线如何看?

生长曲线位于第3百分位至第97百分位之间的都是正常范围。位于第25百分位至第75百分位之间的属于中等,第75百分位至97百分位之间的属于中上等,第3百分位至第25百分位之间的属于中下等,第97百分位以上者为超高或肥胖,第3百分位以下者为下等。

每个孩子的生长受家族遗传、营养状况、身体疾病等因素的影响,生长会沿着一定的曲线发展,但不是任何阶段都在这个曲线上,只要平均趋势符合即可。如果孩子的生长曲线一直在正常范围(第3百分位至第97百分位)内,沿着其中一条曲线增长,就说明生长是正常的,如果低于或者高于这个范围,或者短期内波动偏离2条曲线以上,就需要请医生帮助寻找原因。

测量匀称度是将孩子的身长、体重放到生长曲线去比较,如果相交点落在第50百分位,说明身长、体重的增长非常合适,体形很匀称,超过第50百分位,说明体重偏重,低于第50百分位,说明体重偏轻。

生长发育监测论文 第4篇

关键词:预防保健,系统管理,生长发育监测

儿童保健信息是进一步了解儿童的发展现状和生存以及是否存在问题的基本, 是掌握儿童发展趋势以及健康是否存在变化的根本依据, 是针对儿童保健发展规划和战略以及疾病预防与治疗的最重要参考标准, 还是评价儿童保健的效果以及质量的根据, 其在儿童保健工作当中具有非常主要的作用和意义[1]。儿童生长发育监测需要1岁以内的儿童进行体检9次, 1~2岁的儿童每3个月进行1次, 有很多家长不能够及时来到医院实施体检, 有很多医院单独为此设立计免门诊, 将儿童的体检和预防接种放在一起, 在儿童进行体检的同时实施接种预防工作, 保证生长发育监测得到顺利发展。生长发育监测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儿童实施定期的体格测量, 了解其生长速度, 管理并且能够筛查高危儿童, 例如儿童营养不良、早产儿等等[2]。儿童的生长发育属于一个持续的过程, 仅仅1次监测不能够了解儿童是否已经达到水平, 持续的监测则能够掌握该名儿童的发育轨道, 并且能够预示儿童的生长趋势, 所以必须对儿童进行定期随访和比较, 掌握其生长发育是否按照轨道发展, 还可以及时了解儿童一些生长障碍性疾病, 例如一些儿童出现身材矮小, 某些神经系统存在问题, 例如小头畸形和脑积水等等[3]。本文选取2009年5月-2011年10月出生的儿童, 一共600例, 将600例儿童的体检时间和预防接种时间调整成同一时间, 对其进行保健系统管理以及生长发育监测, 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2011年10月出生的儿童, 一共600例, 分别将600名儿童的体检时间和预防接种时间调整成同一时间, 对其进行保健系统管理以及生长发育监测, 将600名儿童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

1.2 方法

在儿童出生后28 d来到医院儿科门诊进行乙肝疫苗注射的第2针时, 医院门诊在为其注射疫苗前实施第1次体格检查, 全面掌握儿童在产时以及胎儿期的基本情况, 综合儿童体格检查的结果判定儿童是不是及时开展预防接种, 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以及生长发育监测在这次检查的时候开始计算, 观察组1岁之内的儿童为9次, 1~2岁的儿童为每3个月1次, 3~7岁的儿童为每半年1次, 即为9-4-2体检方式;对照组1岁内4次, 即3个月龄、6个月龄、9个月龄及1周岁时各检查1次, 1岁后到3岁1年2次, 每半年1次, 3岁以上~6岁, 每年1次, 即为4-2-1体检方式, 观察组具体时间安排见图1。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 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进行计划免疫的共600例, 参加率为100%;进行生长发育监测以及保健系统管理的一共594例, 参加率为99.00%;系统管理573例, 系统管理率为95.25%;此种方法增强了针对儿童的系统管理和建卡率, 其中建卡率为98.81%。针对检查出的双胎儿、早产儿以及低体重儿等存在高危因素的儿童实施了100%的体弱儿专案管理。采用预防接种以及定期体检对儿童母亲和带养人员提供常见病预防和喂养指导以及计划免疫常识, 其中特别针对佝偻病的防治、促进儿童智力发育、儿童个性行为培养、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防治以及社会情绪等等其他方面进行综合服务, 以此来提高儿童早期全面发展。观察组1岁以内儿童患佝偻病61例, 发病率10.17%, 患贫血32例, 发病率5.33%, 营养不良10例, 发病率1.67%;对照组1岁以内儿童患佝偻病73例, 发病率12.17%, 贫血39例, 发病率6.5%, 营养不良13例, 发病率2.17%, 两组相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生长发育监测论文 第5篇

关键词 玉米;生长监测;远程诊断系统

中图分类号:S513;TP27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135

玉米群体结构特征的主要表现是其生长发育进程整体分布情况,可以反映玉米的生长变化,掌握玉米的生长动态。大量研究表明,对玉米群体结构特征监测思路或方法主要包括2大类:第一,重点对玉米长势情况进行宏观研究,通过对其生长环境数据不断检测与分析,提出一些规律性变化过程[1,2];第二,重点通过现代信息设备实时采集玉米生长信息与生长动态[3-5],并提出动态变化规律。

本研究根据宁夏扬黄灌区的土壤条件与玉米生长的实际情况,结合滴灌栽培玉米的种植方式、水肥运筹与管理等相关措施,辅助农业气象数据,不断采集玉米各生育期的生长发育状况高清数字图片、视频数据等信息,并根据当地用户的各种需求,提出玉米数字化监测与诊断指标,构建数字化监测与诊断服务模式。

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玉米生长监测与远程诊断系统的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具体架构思路分为3层。第一层是处于系统监测诊断的最底层,称之为信息传感层,主要采用手机与相机拍照、摄像头抓拍等采集方式对玉米生长信息、冠层信息或群体结构特征的感知与获取,从而建立玉米数字图像采集系统。第二层是玉米生长监测与远程诊断网络服务层,即中间层,称之为核心网络层,该层主要针对信息传感层提取的玉米生长信息、图像信息或群体结构等通过互联网远程传输到服务器,服务器安装图像处理软件对传输的玉米图像信息等进行分析处理,提取玉米图像特征参数或属性,从而建立玉米图像特征参数与属性数据库,并通过不断存贮与记录,构建玉米生长图像标准参数库和历史图像信息数据库等,然后通过对玉米生长信息和图像信息的分析,做出决策分析结果,并将决策结果与具体执行措施发布给农民、种植户或农业企业等客户端。第三层是是一个开放层,即用户应用层,或称之为客户端,主要针对农民、种植户、农业企业或玉米栽培与管理专家等,他们通过计算机浏览器和智能手机客户端对第二层网络服务中心发送的图片信息、决策分析信息等进行浏览,也可以通过网络客户端进行信息咨询。

2 监测/分析/处理/决策/浏览5大中心设计

由系统整体结构框架图1可知,要想实现玉米生长监测与远程诊断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得出较为理想的生长监测与诊断信息,系统设计必须实现可输入、可输出、可查询与可调用等功能。因此,系统设计一定要达到可兼容、可嫁接、可独立和可开放的设计的理念,既可以嫁接到网络系统中,也可单机运行,从而解决这个矛盾体系。于是,我们通过不断的分析研究,架构了监测/分析/处理/决策/浏览5大中心,分别由玉米生长远程监测与网络控制服务、图像获取与视频抓拍采集、图像分析采集、玉米生长与决策诊断、用户浏览与访问等组成。具体结构图如图2所示。

3 数据库设计与架构

数据库设计与架构是玉米生长监测与远程诊断系统设计与架构的核心部位,系统若离开了数据库的设计与架构,系统的功能服务功能就失去灵魂。玉米生长监测与远程诊断系统数据库实现的主要功能是对玉米生长监测的方法和玉米生长监测与诊断过程中所搭建的模型进行导入、存储、备份和修改等各种操作。同时,本研究数据库还包括图形图像导入、存储,视频数据流导入、存储,扬黄灌区各玉米田块的土壤地力和肥力等基础数据导入、存储。玉米栽培管理与植保信息导入、存储,降雨量等气象信息导入、存储,土壤含水量等墒情信息及田间管理的水肥运移规律信息导入、存储等。

该数据库还要实现的功能是必须根据玉米生长过程中构建的数学模型做出相关分析与推理判断,并根据不断增加和补充玉米种植管理的历史数据,最后得出玉米生长监测与决策诊断方案。

4 系统服务功能设计

玉米生长监测与远程诊断系统实现的主要服务功能主要有监测指标确定、图像特征参数提取、诊断指标确定、生长监测模型调用、数据库查询等模块调用、玉米生长监测关键数据发布、诊断方案发布及系统维护等多个组成部分。

监测指标确定其实质就是系统要实现的首要功能,即筛选合理的监测指标。例如,监测玉米的叶面积、监测玉米的覆盖度、监测玉米叶绿素含量等,只有确定了准确的监测指标,方能收集合理的图像与视频资料。因此,监测指标确定是整个系统服务功能设计的先决条件。假如缺少叶面积指数这1个监测指标,就等于缺少实时采集到的玉米生长数字图像与视频信息资料,必然就缺少了图像数据库,从而无法确保图像监测指标的信息提取。同时,必须注意强化玉米田间图像采集的质量,加大实时更新力度。

图像特征参数提取功能设计,该模块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将玉米图像分层分割、特征参数提取,并搭建图像特征参数与玉米农学属性间的数学关系模型,其目的就是通过图像特征参数数据分析玉米的实际生长状况,从而补充决策分析模型的分析库。

系统诊断指标的确定,该功能模块可能会受传统的栽培理念与方法的影响与制约,因此设计时必须转变观念,明确其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数学分析方法,将大量的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构建相关性关系模型,提出模型决策方案。

数据库的查询功能和历史数据查询功能其实质就是后台数据库管理,按照玉米生长监测与远程诊断系统具体要求實现数据库表单,建立数据库报表,最后实现数据库的管理。同时该数据库设计要考虑数据查询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玉米生长监测关键数据发布、诊断方案发布功能设计,该模块相对来说较为重要,必须通过实时发布玉米长势情况,提供权威信息,方便玉米种植大户、农民和农业管理者宏观调控。此模块要为玉米生产管理者提供极其可靠的技术服务,解决农民、种植户和农业企业急需解决的本质问题。例如,通过抓拍到的玉米照片如何判断玉米就目前的生长状态下到底是缺水还是缺肥等问题,就像现场请到了一位农业专家一样,能够通过观测给出一个准确可靠的解决方案,这才真正达到玉米生长监测关键数据发布这个模块所实现的核心功能价值。同时,关键数据发布也能给上级农业管理部门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工作与信息。

系统维护功能模块设计,毫不夸大地讲,此模块是每一个监测系统必备的功能模块,也是一个重要的设计环节与过程。因为每个系统不论内容多么完善,肯定总会有其不足之处或尚未考虑到的问题出现,因此必须进行后期运行状态维护、后台数据管理与数据库维护、以及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等。

由此可见,玉米生长监测与远程诊断系统设计有7个服务功能模块,为了简化思路,通过集成与分析整理,将该系统进行归类,主要归纳为用户管理、网络控制、数据库管理、终端配置和监测诊断5大类,其归类图如图3所示。

5 讨论与结论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云计算与云服务的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快速推进[6-10],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宁夏扬黄灌区玉米生长监测与远程诊断关键技术研究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质的飞跃。其应用模式不断完善,应用技术不断成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应用力度明显提高,并展现出其蓬勃的竞争力。因此,加快玉米生长监测与远程诊断系统的构建刻不容缓,必须跟上“互联网+现代农业”飞速发展的步伐,通过大力推广与示范,形成一个可服务宁夏玉米、小麦、水稻和马铃薯四大粮食作物生长监测与远程诊断平台,以及服务宁夏农业不同领域的物联网应用体系[11-13]。

本设计思路简洁、可行,监测原理简单、实用,对玉米生长信息获取真实、可靠,同时也集成了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与信息采集原件,初步实现对玉米生长信息进行监测与远程诊断。当然,该设计方法与思路也可应用水稻、小麦和马铃薯等农作物的生长监测与诊断[6-10]。但是,本设计仅仅考虑了图像、视频采集手段对作物的监测与诊断模式,还有一些更重要更关键的技术并未展开讨论,且农作物生长监测与远程诊断所涉及的参数和影响因子也非常多,需要各位学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Todoroff Pierre, Derobillard Flavie, Laurent Jean-Baptiste. Interconnection of A Crop Growth Model with Remote Sensing Data to Estimate the Total Available Water Capacity of Soils[C]//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2010:1641-1644.

[2]Chitpaiboon Chonthicha,Kruasilp Jiratiwan,Prakobya Amornchai, et al. A Preliminary Study on Paddy Rice Yield Prediction Base on the Combination of Simple Crop Modeling and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magery[C]//32nd Asian Conference on Remote Sensing, 2011, ACRS 2011:843-848.

[3]赵虎,杨正伟,李霖,等.作物长势遥感监测指标的改进与比较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243-249.

[4]杨信廷,吴滔,孙传恒,等.基于WMSN的作物环境与长势远程监测系统[J].农业机械学报,2013,44(1):167-173.

[5]张琴,黄文江,许童羽,等.小麦苗情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2):115-119.

[6]孙忠富,曹洪太,李洪亮,等.基于GPRS和WEB的温室环境信息采集系统的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6):131-134.

[7]王振龙,王兵,汪灶建.农田墒情监测预报和抗旱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2):188-190.

[8]杨小冬,黄勇奇,危双丰,等.基于WEBGIS 的生态农业监测与决策支持系统设计[J].地球信息科学,2007,9(1):99-102.

[9]刘小军,朱艳,曹卫星,等.基于Web GIS 和知识模型的精确农作决策支持系统[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7,30(4):11-15.

[10]韩华峰.农业环境信息远程监控与管理系统设计[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

[11]李旭,曹卫星,罗卫红.小麦管理智能决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9,22(3):9-12.

[12]刘锋,何火娇,吴华瑞.农田远程智能诊断与决策系统研究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7,23(11):181-183.

[13]夏于,孙忠富,杜克明,等.基于物联网的小麦苗情诊断管理系统設计与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13(5):117-124.

生长发育监测论文 第6篇

关键词:神经行为发育,高危儿,早期干预,发育商

随着围生医学及新生儿急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危儿存活率逐年提高,但这些患儿的发育状况及存活质量如何,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管理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脑损伤患儿,如果没有早发现及早干预则易发展为智力障碍、脑性瘫痪、行为异常、视听障碍等严重后果,因此高危儿的随访管理至关重要。为探讨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作者对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本院出生的高危儿进行跟踪测查并干预指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高危新生儿180例,将180例高危儿随机地分为两组,每组各90例,同时选取80例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作为正常对照组,高危因素包括:宫内窘迫60例,异常分娩20例(产钳、胎吸、臀牵引),早产儿50例,新生儿窒息15例,高胆红素血症10例,颅内出血3例,高危妊娠15例(母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糖尿病),其他7例(有疾病或需特别关照的新生儿);孕周34~43周,出生体质量1850~5075 g,其中男96例,女84例。两组高危儿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注:与高危干预组比较,①P<0.05,②P>0.05

注:与高危干预组比较,①P<0.001,②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③P<0.01

1.2.1 建立高危儿随访登记表:

由产科新生儿医帅建立高危儿登记表,详细记录母婴围生期状况及新生儿疾病诊疗过程,进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早产儿待孕龄满40周再约做),出院时一并转入儿科儿童早期发展中心。

1.2.2 随访:

由儿科儿童早期发展中心医师进行跟踪测查(这些人员经过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儿童脑损伤科专业进修),测查时间安排:第一次测查为产后42 d,从3个月开始,每月1次,直至1岁。测查内容:一般情况,包括主要抚养人、喂养与营养、大小便及发病情况;体格发育;行为心理发育;神经系统检查等。

1.2.3 干预方法:

按不同年龄段的神经行为发育规律,根据每个孩子发育状况进行早期干预。新生儿期:进行视、听、触觉刺激及运动刺激,教会家长在小儿安静觉醒状态利用红球、图卡、玩具、音乐进行视听刺激,示范并教会家长如何进行婴儿抚触及被动操等。婴儿期:告诉家长每个月的发育水平,应达到的目标及训练计划,并在下个月测查时核查完成情况。采用测查评估干预,再测查再评估再干预的方式指导每一位家长,并督促其完成干预计划。对照组的高危儿给予常规的临床指导,以家庭干预为主。随访中对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及原始反射异常、姿势异常、自主运动减少等患儿及时进行康复训练。

1.2.4智力发育测查:

在婴儿6、12个月时采用Gesell发展量表进行发育检测。量表包括5个方面,即大运动、精细动作、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分别比较三组婴儿各阶段、各方面能力的发育商(DQ)。测试工具为专用测试箱,由经正规培训的专业医务人员测查完成。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t或χ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体格发育情况:6个月时高危干预组发育商的大运动、

精细动作、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等五个方面均高于高危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危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大运动、精细动作、言语能和应人能4个方面的发育商差异不显著(P>0.05);高危干预组的应物能发育商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2 发育商的大运动、精细动作、应物能、

言语能、应人能等5个方面,12个月高危干预组都比高危对照组要高,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高危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5个方面的发育商之间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高危对照组5个方面的发育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

3 讨论

3.1 高危儿早期干预的有效性分析:

2岁之前是婴幼儿大脑发育最快、可塑性最强、代偿能力最佳的发育时间段,在这个时期,神经元的树突生长和髓鞘生长快速[1],且具有年龄越小,代偿能力越强的特点。如果在这个时间内给予良性刺激,可以有效的促进脑结构和功能代偿,包括轴突绕道投射,树突异常的分叉,产生异常的神经突触等[2]。研究证明,只有在生长发育早期,局部细胞缺失可由邻近细胞代偿,但过了一定敏感期后,缺陷将成为永久性的[3]。所以在这个时期,通过早期干预这种有组织,同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将有力弥补受损伤大脑带来的功能缺失,从而实现功能性代偿,尽可能的促使高危儿在智能或运动方面能够达到正常的水平。

3.2 早期监测及干预对高危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大量的临床和实验数据表明早期、良好的育儿环境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发育,适宜的刺激对脑功能和结构的发育有重要的影响,早期持续干预能为大脑提供良好的刺激,最大程度的发挥脑细胞的可塑性和代偿的潜能[4]。有研究表明早期干预可以促进高危儿的智能发育,预防及降低脑损伤后遗症的发生[5,6]。在我们对高危儿跟踪测查的临床统计分析中,我们发现6个月及12个月时高危儿干预组在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表达、应人行为等5个方面高于高危对照组,说明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和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的重要性,高危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神经行为发育,通过定期的监测以及早期干预,能及早的发现高危儿存在的问题,而定期监测能及时发现发育的落后或偏离,再通过及时有效的早期干预,提高高危儿的神经行为发育水平,从而改善高危儿的生活质量。

3.3 做好随访管理是改善高危儿预后的有效手段:

我科于2007年成立儿童早期发展中心至今,随访各类高危儿,使其接受评估及神经发育的医学指导,不但可以早期的评估出正常发育范围内的孩子,有利于缓解家庭的焦虑紧张等心理压力,通过适当的指导促使高危儿发挥最大的发育潜能,同时,能够有效的矫正偏离正常的异常行为,通过监测,对存在脑损伤的高危儿进行有效的干预,从而最大程度提高高危儿的各项行为能力,预防和减轻伤残程度。所以说对高危儿建立详细的基础档案,加强对高危儿家长的指导,能够很好的提高高危儿监测依从性,有助于提高早期干预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光霞,吴景才.高危儿0~3岁早期干预模式的研究及效果评估[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0,21(2):126-129.

[2]Dirks T,Hadders-Algra M.The role of the family in intervention of infants at high risk of cerebral palsy[J].Dev Med Child Neurol,2011,53:62-67.

[3]鲍秀兰.0~3岁儿童最佳的人生开端[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299.

[4]秦华.脑瘫患儿早期干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0):3208-3210.

[5]林文玉,陈钰.高危儿早期干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2):179-181.

作物生长信息智能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第7篇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实时监测作物的营养供给情况、植株的生长状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以及果实的成熟度等信息,根据监测数据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确保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智能监测方法的研究已有一定的成就,引发了作物信息监测的数字化革命。

1 机器视觉方法

1.1 理论基础

机器视觉技术是利用图像传感器获取物体图像后,将图像转换成数字图像, 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的判别准则进行处理,并且加以理解,达到分析图像和提取被监测物体特征的目的,最终用于实际监测、测量和控制[1]。

机器视觉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研究集中于农产品品质的检测和分级,现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农业种植资源管理、农产品品质资源管理、植物病虫害监测及作物生长信息监测等。

作物在营养状况发生改变时,植株的高度、直立度以及叶片的颜色、纹理会有一定的变化[2]。这些变化所体现出的信息可以通过摄像机采集,并用计算机进行处理,与正常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匹配,从而给出监测结果。

1.2 研究现状及趋势

Seginer. I等[3]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对植株叶子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其结果可用作灌溉系统的控制信号。Shimizu.H.和R.D.Heins[4]对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进行非接触式植物三维生长信息测定的技术进行了研究,所研制监测系统的分辨精度可以达到0.05个像素。该系统每隔12min记录1次,并连续记录3d。通过分析所获得的信息后发现,白天的生长速度要远高于黑夜。该研究为合理控制植物的光照条件提供了依据。西卓郎等[5]研究用机器视觉技术识别区分黄瓜苗子叶和本叶的方法,将多边形近似后的轮廓线的复杂性和相对于叶子主轴的矩作为特征值,并参考叶片的个数及主茎的夹角来实现子叶与本叶的分离。结果表明,从整体图像中区别子叶和本叶的正确率可达89.9%,识别出本叶位置的正确率为93%,为实现黄瓜田间管理的自动化做了探索性实验。

Ahmad I.S.等[6]利用彩色图像信息评价缺水和缺氮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以及由此而造成的植株颜色的变化,利用机器视觉系统交互地采集玉米植株的RGB色彩特征,建立了RGB值与HSI之间的色度坐标变换关系。研究发现:与RGB值相比,HSI值能够更清晰地表征玉米植株的颜色变化,并表明色彩是一个可用来识别植株和叶子的有效分类特征。

Casady[7]等通过数字图像处理,获得了水稻植株高度和宽度形态特征信息。Humphries[8]等将作物的彩色信息和几何特征相结合,用于对叶片、茎秆、主茎和嫩芽等各个部分的识别。2003年,Gautam[9]等使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了多光谱图像在空间域的纹理特征,并把这些特征作为输入量建立了模型,预测了玉米的硝酸盐含量。

李少昆等[10]率先将图像技术用于小麦和玉米等大田作物株型信息的提取与生长监测,借助人工标记的方法,实现了玉米和小麦株型信息的提取,将基于图像技术的特征参数与传统农学中的参数建立起了联系,可监测到叶片长度、茎叶夹角和叶倾角等30余个形态特征参数,同时建立了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一些新指标。

白景峰[11]等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实现了苗高、根长和冠投影面积等12个针叶苗木视觉特征量的提取。

徐贵力[12]等研究了无土栽培番茄营养元素亏缺叶片彩色图像的特征,提出了用百分率直方图法提取缺素叶片图像颜色特征的方法。此方法提取的颜色特征能理想地识别缺素番茄叶片,准确率在70%以上,并认为在CIE1976均匀色系统的L*,a*和b*表示的彩色图像百分率直方图法提取的特征区分效果很好,可以比较理想地把缺素叶片区分开。

李长缨[13]等利用机器视觉系统对黄瓜幼苗生长进行无损监测,并计算叶冠投影面积和株高,该结果与人工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可以达到0.927。

毛罕平[14,15,16]等对番茄缺素叶片的颜色和纹理进行了特征提取,并提出从颜色和纹理时域、频域和时频域等多个角度集成提取缺素叶片图像的有效特征,利用遗传算法对提取的众多特征项进行优化选择,识别准确率高达92.5%~95%,且可比肉眼识别提前6-10d。

吴雪梅[17]等通过对缺素番茄叶片彩色图像的研究,分析缺氮叶片和正常叶片的特征量随着缺素时间的变化规律,提出用G体均值、H色调均值来定量描述缺氮叶片随时间变化的方法。结果表明,利用机器视觉能定量描述缺氮叶片颜色随缺素时间的变化。

胡春华[18]等对培育出的较理想的缺氮、缺镁与正常黄瓜的叶片样本进行分析,运用灰度共生矩阵法的数字特征分析了缺氮、缺镁与正常叶片的纹理特征关系,得出了时间序列关系,能较好区别缺氮、缺镁与正常叶片的颜色特征。

张彦娥[19]等分析了R,G,B三色分量和其相对系数r,g,b以及色度、饱和度、亮度指标(HSI)与叶片含氮率、含磷率和含水率之间的相关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片绿色分量G和色度分量H与氮含量线性相关,可用作利用机器视觉快速诊断作物长势的指标,而其他分量与氮含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颜色各分量与磷含量和水分含量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

张作贵[20]研究了自然光照条件下番茄营养元素缺乏的机器视觉诊断方法。该方法采用无土栽培方法培育单一缺素样本,进行颜色纹理的特征提取,建立模式识别系统,缺素样本的识别率达92.5%。

贾良良等[21]发现小麦图像的绿色度值和冬小麦冠层总氮浓度、主茎硝酸盐浓度以及拔节和开花期叶片叶绿素计读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认为通过监测植物叶片组织的硝酸盐浓度以及通过叶绿素读数评价作物氮营养的方法,在估算冬小麦氮营养状态上有潜在的优势。

1.3 关键问题

1.3.1 光源的优化

运用机器视觉技术对作物生长信息进行监测首先要解决好光源的问题。光源要能够突出物体的特征量,在物体需要监测的部分与次要部分之间应尽可能地产生明显的区别,增加对比度,同时还应保证足够的整体亮度,使物体位置的变化对成像的质量影响降到最低。

1.3.2 特征量及算法

提取恰当的特征量是识别的前提。优秀的特征量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精度,否则有可能导致实验失败。此外,高效的图形图像分割算法也是特征识别中的关键问题。

2 光谱分析技术

2.1 理论基础

自然界的物体对外界电磁辐射产生一定的吸收和反射,把吸收或反射后发出的光按照波长大小排列下来就形成了光谱。每种元素的原子接受辐射只能发射特定波长的光谱线,利用原子的特征谱线来鉴别物质,确定物质组成(即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一种活体无损测试技术,可以获得“面状”信息,大大降低了分析成本。利用地物接受太阳辐射产生的独特光谱特征,监测植株长势、诊断水肥状况、判别灾害和估算产量,对提高作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技术的发展,光谱分辨率和仪器信噪比越来越高。近红外光谱仪器从滤光片和光栅色散发展到傅立叶变换,高光谱遥感器光谱分辨率达纳米级,微波遥感开始起步,光谱获取的数据质量越来越高,成为精确农业遥感监测信息的主要来源。

目前,光谱分析技术在作物生长信息获取上的应用越来越多,主要采用近红外技术、多光谱技术和高光谱技术等。为了能对研究对象进行更好地分析处理,光谱分析和图像分析技术结合的光谱成像技术也开始应用。

2.2 研究现状及趋势

2.2.1 近红外光谱

叶片含水量下降时,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有所增加,在中红外波段叶片的一阶导数反射光谱与叶片含水量高度相关。一些学者提出植被在0.97μm和1.9μm附近的光谱反射率吸收峰反映着植物的水分状况[22]。王纪华等[23]认为1.45μm处特征吸收峰是反映叶片水分含量的最佳波段,并进一步定量分析,建立了叶片水分与1.45μm附近水的反射率特征吸收峰深度和面积回归模型。

Shibayama等[24,25,26]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水稻多时相的可见光、近红外和中红外光谱与叶面积指数、干生物量以及量的关系,还研究了水稻冠层的可见光、近红外和中红外反射光谱,用于评价水稻的缺水情况。研究发现,其一阶导数光谱在960nm与水稻冠层水分指数存在很高的相关性,可以用于指导灌溉作业。

Sui[27,28]等建立了一套包括作物健康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及处理装置的系统,利用光谱分析检测棉花植株的含氮情况。结果显示,红色和近红外波段的光谱信息与棉花叶面的氮素含量有显著相关性;而蓝色、绿色波段和植株的高度通过神经网络训练用于棉花植株含氮量预测时,精度达91%。

Min等[29]研究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用于果树叶面氮含量测量的传感器,通过对5种不同氮素水平的果树叶面的漫反射光谱测量,找到了用于氮素测定的敏感波长。

吴长山等[30]对早播稻、晚播稻和玉米的多时相的群体光谱测量数据及相应的叶片叶绿素密度的测量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早播稻、晚播稻和玉米的群体光谱反射率数据以及其导数光谱数据与叶绿素密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刘宏斌等[31]对冬小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氮素营养水平直接影响冬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特性。红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是冬小麦氮素营养诊断的敏感波段,采用红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计算的比值植被指数RVI能够较为灵敏地反映冬小麦氮素营养水平,可作为氮素营养诊断指标。

蒋焕煜等[32]利用傅里叶漫反射近红外光谱技术,探讨尖椒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无损检测方法,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和主成分回归法分别建立了叶片叶绿素含量与漫反射光谱间的数学模型。同时,采用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和不同建模波段范围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应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检测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可行性结论。

2.2.2 高光谱技术

Inoue等[33]研究从水稻冠层的高光谱数据估测其生理状态,发现水稻叶片的氮素和叶绿素含量可由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内高光谱数据的多元回归模型估算,并在400~900nm范围内用分辨率为3~5nm的水稻冠层高光谱影像的三次幂来估计叶片的氮素和叶绿素含量。结果显示,叶片氮素含量不一样的水稻冠层光谱在近红外部分差异显著,估测氮素和叶绿素含量的决定系数r2分别达到0.72和0.86。

Kokaly等[34]研究表明,可利用2054nm和2172nm的光谱吸收特征来估算水稻叶片的氮素含量。

Tumbo S D等[35]指出,玉米在V6生长阶段的叶绿素水平是其氮含量的重要指示器,并研究玉米在不同叶绿素水平下的高光谱特征。结果表明,利用光谱反射建立的模型可稳健地预测玉米在V6生长阶段的叶绿素水平。

Min等[36]研究了利用高光谱获取柑橘叶面含氮情况的系统,在620~950nm和1400~2450nm两个波段,预测值和实际值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和0.999,相关性较高。

杨长明等[37]研究发现,水稻叶片氮素含量与1376nm处的冠层光谱反射率有最大的负相关(r=-0.581)。李映雪等[38]研究表明,叶片氮含量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1220,710)和红边位置均密切相关。对于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可利用统一的回归方程描述其叶片氮含量随反射光谱参数的变化关系。冯伟等[39]研究发现,水稻叶片氮素含量与红边内一阶微分总和及蓝边内一阶微分总和的比值密切关系,决定系数r2达到0.92。

2.2.3 多光谱图像技术

Huang等[40]利用多光谱图像技术获取光谱信息,并在555, 660, 680和780nm等4个波段建立了水稻氮素含量的预测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84,校正标准误差为0.21,而且模型可对其他种类的水稻品种进行预测,通过多光谱图像分析技术分析水稻田氮素的含量分布,用于在线的精确农业施肥作业。

Noh等[41,42,43,44]利用多光谱图像技术获得大田玉米叶片三通道(绿、红、近红外)图像;利用光谱分析技术获得了玉米的含氮水平,评价了玉米的缺氮情况,并用以实现大田玉米含氮水平的在线检测;利用单个多光谱CCD摄像头获取玉米冠层的红、绿、近红外3个通道的反射光谱,采用神经网络建立预测玉米的氮胁迫模型,预测值和测量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9。

Borhan等[45]设计了包含红、绿、蓝特征的图像和550,710, 810nm等3个多光谱波段的多光谱图像系统,用于预测温室环境下马铃薯叶片的叶绿素和硝酸盐含量,相关系数为0.90,多光谱波段图像特征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5,两者的平均预测精度分别为90.5%和92.3%。

Kim等利用光谱传感器获得的多光谱图像进行分析,以评价作物的含氮量,从而获得作物的生长情况[46];还研究了利用基于机器视觉的多光谱图像处理系统[47],通过建立作物发射光谱和含氮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用于在线、实时获取玉米植株的氮含量信息,并以此进行精确施肥作业。

2.3 关键问题

2.3.1 制约因素的协调

高光谱技术一般结合遥感技术用于大田的植被叶绿素含量评价,除了光谱仪自身的信噪比外,植被自身物理参数的确定存在许多困难,另外所建立的模型受植被类型、农作物品种、生育阶段、生长条件以及测量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只能适用于特殊的条件,需消除这些因素的制约。此外,目前利用光谱分析技术建立的关于生长信息预测的模型大都是基于一定条件下完成的,不同的测量条件和测量环境下获得的模型是不同的。

2.3.2 模型的稳健性

多光谱技术和近红外光谱技术获取光谱的范围比较小,主要用于植株叶面的生长信息获取,在建立预测模型时容易受到取样位置变化等影响,测定条件不易完全一致。因此,需要减少这些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提高校正模型的稳健性。

2.3.3 应用实践性

光谱分析技术获取信息是为了科学的指导作物生产,在获取信息的时限和对环境的适应性上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因此,研制能真正应用于生产实际的自动化设备是该技术用于实践的关键。

3 研究展望

3.1 机器视觉技术

应用机器视觉技术对作物生长进行监测是可行的,且在精确农业上的应用前景广阔。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机器视觉技术在农作物生长信息监测上主要的研究方向为以下几方面。

3.1.1 更简便和通用的算法研究

机器视觉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算法。生物具有多样性,且生长状况及生长环境复杂,需要高效的特征提取及识别算法。优秀的算法将提高机器视觉的检测精度及速度,有利于向产业化发展。

3.1.2 复杂背景的分割

目前,大多数基于复杂背景识别的研究是在人为环境下进行的,对于实际大田复杂背景的研究亟待加强,这也是机器视觉用于大田作业的前提。

3.1.3 多视角监测

基于生长状态的宏观形态参数监测研究较多,诸如营养缺乏、超量和病理等生理营养指标信息的监测较少。

3.1.4 多现代化手段的融合

与神经网络、智能机器人、GPS及遥感等技术的结合,将加快机器视觉技术发展应用的步伐。

3.2 光谱分析技术

光谱技术主要获取对象的光谱信息,而高光谱图像技术和多光谱图像技术既有图像信息,又有光谱信息,可用于探索内在信息和外在可视信息的综合获取,也可以将光谱技术和机器视觉技术结合,融合两者信息综合反映作物的生长状况。

1) 与红外成像技术结合。

两者的结合可以建立基于多信息融合的作物生长状况预测和作物健康状态评价体系。

2) 提高模型的通用性。

测量条件和测量环境对模型有一定的影响,需要通过模型校正的方法,提高模型的通用性和稳定性。

4 结束语

生长发育监测论文 第8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66例不明原因的不孕症患者, 并对其中52例不孕症患者经输卵管通液、输卵管碘油造影或腹腔镜检查, 输卵管通畅; (2) 黄体期孕酮≥31.8nmol/m L或子宫内膜活检有分泌改变, 且无分泌延迟; (3) 丈夫精液检查, 符合WHO的正常精液诊断标准, 即计数≥2000万/m L, 并且活动力>60%, 其中前向活力>25%; (4) 临床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体征; (5) 性交后实验正常及性交后宫颈粘液中每高倍镜下≥10个前向活力精子[1]。平均年龄在23~44岁, 不孕年限2~10年, 采用克罗米酚 (C、C) 诱导卵泡发育及排卵20例, 尿促性素 (HMG+克罗米酚) 诱导卵泡发育排卵32例。

1.2 监测方法

排卵监测采用CTS-B全数字超声显像诊断仪, 经阴道探头, 频率5~7.5MHz, 于月经来潮第9天左右开始由专人隔日监测子宫及卵巢大小、卵泡数、优势卵泡。测量卵泡的3个径线并记录卵泡的透亮度、边界是否清晰及子宫内膜厚度。当发现卵泡平均经线≥15mm时改为每日监测1次。根据患者月经周期在预计排卵日前2~3d或卵泡最大经线达15mm时, 用喜可妮测排卵试纸每日测尿LH峰, 以卵泡突然消失或缩小为排卵。

1.3 诱导排卵的方案

(1) C、C治疗从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50~100mg/dx5d。 (2) C、C+HMG, 从月经第4天开始口服C、C 50~100mg/dx5d, 服第9天, 肌注HMG75/u/d, 并根据超声监测卵泡发育情况, 调整剂量, 在卵泡发育达 (20±2) mm时, 给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6000~10000/u肌注1次, 2d后如超声确定排卵发生, 即予肌注黄体酮20~40mg/qd, 肌用以支持黄体。

2 结果

阴道超声监测情况:52例患者中, 显示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者37例, 占71.1%, 其中受孕者28例, 占53.9%;卵泡黄素化未破8例, 占15%;小卵泡或闭锁5例, 占9.6%;卵巢过度刺激征2例, 占3.8%。

2.1 药物诱导卵泡发育生长的声像图表现

卵泡发育生长的数目多于自然周期中的卵泡数目, 常出现2个或2个以上的优势卵泡发育, 卵泡之间相互推挤, 外形欠规则, 当卵泡直径达 (19.1±1.6) mm时接近成熟, 与自然周其中卵泡发育基本相同。

2.2 诱导卵泡成熟与排卵

37例正常卵泡发育及排卵, 当直径> (19.1±1.6) mm时, 卵泡呈圆形无回声区, 并逐渐向卵巢表面移动, 其壁薄而清晰或见卵丘 (卵泡壁内可见小强回声光团) , 排卵前24~30h最易于显示, 卵泡此时已成熟, 即将排卵。诱导排卵的声像图表现: (1) 优势卵泡回声消失或明显缩小, 在缩小的卵泡内可见细弱的光点回声。 (2) 陶氏腔内可见少量液性无回声区[2]。

2.3 诱导卵泡发育并发症的超声表现

(1) 小卵泡排卵, 卵泡直径在13~18mm之间, 卵泡形态不规则, 张力偏低, 卵泡破裂征象如正常排卵。 (2) 卵泡闭锁:卵泡直径<13mm, 卵泡壁厚不规则, 动态监测停止发育并消失。 (3) 卵泡不破裂黄素综合症 (LVFS) , 在药物作用下有卵泡发育成熟, 给予HCG后, 无排卵征象, 而卵泡持续存在, 增大或囊壁增厚, 囊泡内无回声暗区逐渐变成了不均匀的弱回声, 直到下次月经来潮后逐渐缩小到消失。 (4)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 (OHSS) :是诱导卵泡发育排卵治疗中最严重的并发症, 表现为多个卵泡同时生长成熟后持续长大, 直接形成黄体囊肿, 呈多房性无回声区, 互相挤压, 整个卵巢增大。临床上将OHSS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种:轻度为卵巢增大直径5 0~70mm;中度为卵巢增大直径70~100mm, 可伴有腹水;重度为卵巢增大直径>100mm, 伴有腹水[3]。

3 讨论

阴道超声可实时动态、直观的观测药物诱导排卵过程中卵泡发育情况, 对人体无损伤、无痛苦, 可反复操作, 准确性高。它可广泛地用于不孕症药物诱导排卵的监测, 为指导临床用药、指导性生活及人工受精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提高受孕率, 避免或降低药物诱导排卵的并发症的发生, 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治疗中对卵泡发育与排卵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不明原因不孕患者阴道B超监测排卵情况, 并对其中的52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进行药物诱导排卵, 并监测卵泡发育, 重点记录卵巢内卵泡数目, 纵横数值。结果 52例患者经阴道超声监测药物诱导排卵, 卵泡发育成熟, 排卵者37例, 占71.1%, 其中受孕者28例。结论 阴道超声是一种有价值的监测卵泡发育的手段, 在排卵障碍不孕症治疗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阴道超声,卵泡发育,诱导排卵,不孕症

参考文献

[1]罗丽兰.不孕不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350-358.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23.

生长发育监测论文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为2003-2010年在本院儿童保健门诊系统管理的1223例儿童, 取0~36月龄的婴幼儿, 其中早产23例, 双胎9例, 出生低体重儿49例和巨大儿57例。

1.2 方法

全部资料来源于儿童保健门诊系统管理2003-2010年的1~36月龄的儿童体重、身长测量值。体重的测量值为取得儿童保健资格证的专业人员操作, 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儿童扛杆秤, 准确读数100 g;身长采用儿童卧式床测量, 取小数点后一位。出生体重、身长数据源于出生医院的测量结果。并对每一个体的分娩方式、健康状况记录。将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

1.3 评价标准

采用2005年我国九城区儿童身长、体重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年龄性别体重低于同性别x-2SD为低体重;年龄性别身高低于同性别x-2SD的为发育迟缓;身高性别体重低于同性别x-2SD的为消瘦;体重大于同性别身高体重中位数的20%为肥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或F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03-2010年建档和系统管理的1223例儿童的基本情况, 见表1。

2003-2010年本片区1岁以内儿童系统管理率 (除04年外) 均超过93%, 2004年不达标是由于在这1年里, 本区其中2个社区进行城中村改造, 有部分儿童因搬迁, 故造成当年系统管理率降低。调查的资料基本可反映本片区0~3岁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及一定程度反映昆明市城区儿童的体格发育、喂养、母亲分娩及其营养状况等情况。分娩方式除2003年外, 连续7年大于57%的人选择剖腹产, 仅有不到一半人选择产道分娩。早产占建卡人数的1.64%, 低体重儿占3.49%, 巨大儿占4.06%, 双胎占0.85%。

2.2 统计结果与我国九城区2005年儿童身高、体重标准比较将2003-2010年8年间, 每个儿童从0~3岁的体重、身高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 得到婴幼儿各年龄段身长、体重的均值及标准差 (已剔出早产、低体重、双胎及严重疾病的患儿) , 并与2005年我国九城区城市0~3岁婴幼儿身长、体重标准值及标准差进行比较, 见表2。

表2所示, 昆明董家湾片区0~3岁婴幼儿各年龄段平均身长、体重与2005年九城区标准比较, 分别采用单样本t检验分析。身长除刚出生组女婴和3岁组男、女童外, 其余均值均小于九城2005年城区标准值,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故可认为董家湾片的城区婴幼儿平均身长, 除刚出生组女童和3岁组男、女童组外, 尚不能达到九城2005年版城区婴幼儿平均身高标准。体重除刚出生组男、女婴和3岁组男童外均低于九城2005年城区标准值,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故可认为董家湾片的城区婴幼儿平均体重, 除刚出生组男、女婴和3岁组男童组外, 尚不能达到九城05年版城区婴幼儿平均体重标准。

2.3 男、女0~3岁各年龄别体重、身长的比较, 见表3。

0~3岁不同年龄段健康管理及体格评价情况, 受检率在~12月组前均能达到90%以上;~24月组可达到85%以上。月龄越小, 受检率越高。超重男婴在6月以前, 月龄越小, 发生率越高, 男童出生时的发生率为5.7%;女婴在3月以前, 月龄越小, 发生率越高。女婴出生时的发生率为3.1%。低体重的出现规律与超重规律类似, 男童在6月前, 女童在3月前, 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 并且男女童均低于4.8%, 此结果与2005年九省市儿童生长调查总体 (营养不良比率低于5%) 基本相符。因此, 出生时是肥胖儿和低体重儿发生率最高的年龄。发育迟缓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逐步降低, 没有性别差异。

2.4 董家湾片区0~3岁婴幼儿身长、体重均值8年间的动态分析由表4可见, 2003-2010年出生的婴幼儿各年龄段体重、身长均值及标准差, 经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尚不能认为2003-2010年各年度出生的男、女婴幼儿在0~3岁各年龄段的身长和体重均数不同或不全相同。

3 讨论

身高和体重是评价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最重要的指标;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3,4]。多年来按照“中国儿童发展计划纲要”的要求, 通过不懈的努力, 本地区的儿童系统管理率已经达到国家要求。与15年前相比, 无论是生长发育水平提高, 死亡率的下降都有了显著的变化, 然而与发达地区相比, 本地区仍有差距, 从如上所提供的数据来看, 0~3岁儿童生长发育的状况并不理想。究其原因, 与喂养的相关知识普及;一些落后意识以及错误的育儿知识有关[5]。昆明虽是云南省会, 毕竟地处西南边疆, 经济发展水平只相当于一个三线城市, 很多年轻家长过度依赖于自己的父母, 无形中带有一些陈旧的育儿观念, 如过早添加辅食或辅食添加过晚;用米粉代替奶粉或母乳;食谱单一。又比如, 年轻家长更多地选择奶粉带母乳;过度依赖一些营养保健品[6]。许多不正确的育儿知识, 直接影响到儿童体格发育[7,8]。由此笔者体会到, 要改变这种状况, 医护工作者必须付出更多的精力普及育儿知识, 更好的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各项措施, 加强监管及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媒体, 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育儿知识讲座, 尽快提高儿童的体格发育水平。

注:sd为标准差

生长发育监测能纵向监测儿童的生长趋势, 早期发现生长偏离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在开展体格生长发育监测工作由于有家长、社会的参与, 也是一种健康教育手段, 不断提高家长与社会的自我健康能力[9,10]。

摘要:目的:了解及评价本地区儿童生长发育的状况, 指导儿童保健工作。方法:对昆明市盘龙区董家湾片区城镇2003-2010年的1223例婴幼儿体格发育监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并与2005年中国九城区城镇儿童的标准值进行比较。结果:本地区0~3岁儿童体格发育水平低于标准。结论:加强健康指导、监管及健康教育力度, 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育儿知识讲座, 不断提高家长与社会的自我健康能力, 尽快改善儿童的体格发育水平。

关键词:儿童体格发育,身高,体重

参考文献

[1]李辉, 朱宗涵, 张德英.2005年中国九市七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 2007, 45 (8) :609-614.

[2]盛志华, 李莉平.徐州市0~7岁儿童身高、体重与体质指数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06, 9 (21) :2516-2518.

[3]黎海芪.儿童体格发育评价及其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0, 8 (4) :239-240.

[4]何辉, 陈欣欣, 孟杰, 等.北京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趋势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1, 22 (4) :405-407.

[5]康轶君, 颜虹.2010年拉萨市农村0~35月龄藏族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不良状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2, 46 (10) :932-936.

[6]王玉英, 陈春明, 何武.中国儿童营养状况15年变化分析-应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标准评价中国儿童营养状况[J].卫生研究, 2007, 36 (2) :203-206.

[7]李辉.中国儿童生长状况:营养和发育变化趋势[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09, 4 (5) :405-410.

[8]黄穗, 谢振玉, 黄君瑶, 等.2007年广州2岁以下城市儿童生长发育[J].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 (19) :3292-3294.

[9]李蓓, 潘建平, 王飞, 等.陕西省商南县0~5岁儿童生长发育与喂养[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2, 23 (4) :421-424.

生长发育监测论文 第10篇

关键词:枸杞,发育期,温度,水分,光照,甘肃瓜州

1 枸杞主要发育期及发育时段

枸杞树主要生育期分为萌芽期、展叶期、新梢生长期、现蕾期、开花期、果熟期、落叶期和休眠期。每年4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为主要生长生育阶段,整个生育期约200 d。在枸杞一年生命活动中,当瓜州县春季即4月中下旬地温≥0℃、日平均气温升至10℃左右时,枸杞根须开始生长、枝条开始生长;5月中旬展叶,春叶生长10 d左右后春梢抽出;枸杞老眼枝开花较早,一般在5月下旬末至6月上旬初即开花,6月中旬期间进入盛花期;到了6月下旬,果实开始形成,果实生长盛期在7月上旬,7月中旬期间杞果陆续开始成熟,至7月下旬基本全部成熟采摘。6月中旬时,枸杞树夏果枝进入现蕾期,6月下旬春梢开花,夏果枝开花盛期一直持续到7月上旬;7月下旬夏果形成,到了8月上旬逐渐成熟,8月中旬夏杞果达到成熟盛期,8月末杞果基本成熟,进入采摘期;之后结果枝在夏季期间经过短暂的休眠后继续开始秋季的营养生长。秋季杞果自7月开始生长,7月中旬至下旬期间秋梢生长旺盛,开花授粉期为8月中旬至下旬期间,之后进入果实生长期,9月上旬秋果开始成熟,到了下旬达到果实成熟盛期陆续开始采摘。11月底以后,瓜州县地温开始下降,降至9℃以下时,枸杞树生长活动减慢,随后逐渐停止生长进入冬眠期。由此可见,5月中下旬地温达到9~15℃时枸杞经历生长周期的第1个高峰,8月上旬至9月中下旬地温为22~25℃时是枸杞生长的第2个高峰期。

2 枸杞主要生长期气象条件分析

2.1 温度

气温的高低可直接影响枸杞发育期的迟早[1,2],其中萌芽、展叶、落叶和休眠期与≥5℃的有效积温密切相关,≥10℃的有效积温影响枸杞的春梢生长、开花和果熟。根据枸杞生长发育特性,对瓜州县多年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瓜州县年平均气温8.8℃,≥10℃的有效积温为3 661.5℃,一年中极端最高气温高达42.8℃,极端最低气温可降至-29.1℃,温度的适宜可保证枸杞充分生长;而且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其中日较差为16.1℃,年较差达到35.3℃,较大的温差有利于减少呼吸、蒸腾作用消耗,增加有效积累,获得优质果实。

2.2 降水

瓜州县位于荒漠、半荒漠气候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年降雨量只有45.7 mm,而蒸发量却高达3 140.6 mm,相对湿度39%~41%,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虽然瓜州县年降水量少,但境内水利资源丰富,疏勒河和榆林河流程长,流域面积大,其中瓜州县域内的疏勒河径流量可达3.89亿m3,瓜州县地表水年径流量4.44亿m3,其中可利用率达到83.3%,同时,瓜州县境内还有着露头泉水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这些水利资源是枸杞生长所需水分的可靠保障,而且瓜州县8—10月期间月平均降水量可达到18.5 mm,此时期降水对于杞果成熟和枸杞根系稳固生长极为有利。枸杞全生育期需保持7次灌溉,每次800 m3/hm2,确保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60%之间,可基本保证枸杞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

2.3 光照

枸杞喜阳,正常日照下,枸杞树生长旺盛,枝条粗壮,叶片厚且色泽浓郁,开花结果多,反之会因为缺少光照而导致树体生长弱,枝条纤细,节间长且发枝力弱,枸杞产量、品质差[3,4]。瓜州县维度高,地势平坦、开阔,云量和降雨日少,大气透明度高,因此具备充足的光能资源,年日照时数长,为3 219 h,日照百分率高达75%,而且年日照辐射量达到了6 395 MJ/m2。5—9月日照时数可达到1 800 h,平均日照时数在10 h以上,特别是在8—9月杞果后期成熟期间,日照时数达到了489.2~624.6 h,充足的光照完全可满足果熟期需求,果实个头大,产量高,色泽鲜艳。

3 结语

由瓜州县多年气候整编资料统计分析,瓜州县枸杞主要生长期光热资源丰富,灌溉水充足,每年可保持7次、每次800 m3/hm2灌水。

枸杞产果量多,但杞果在气候条件适宜情况下极易感染病虫害,而且低温冻害、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对枸杞生长影响较大,因此必须加强花期冻害、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积极开展人工消雹作业,为枸杞增产增收提供专业性气象保障服务。

参考文献

[1]范伟,宗旭祥,何长福.枸杞产业在瓜州沙产业开发中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园艺,2013(20):28-29.

[2]于东哉.枸杞生长的气候条件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2(6):145.

[3]刘静,张晓煜,杨有林,等.枸杞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2004(1):19-23.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3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2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1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