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宋庆龄的故事范文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23
1

宋庆龄的故事范文(精选8篇)

宋庆龄的故事 第1篇

宋庆龄的故事

故事一:诚实的小庆龄

宋耀如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从小要养成诚实善良的品德,这样对人对已都有好处。宋耀如的二女儿宋庆龄牢牢地记住了父亲的话,从小就诚实、善良、守信。

一个星期天,宋耀如准备带着全家去朋友家作客,孩子们大都穿好了礼服就要出发了,只有宋庆龄仍在钢琴前弹奏着那动听的旋律。

母亲喊道:“孩子们快走吧,伯伯正等着我们呢!”

听到妈妈的喊声,宋庆龄立即合上琴盖,跑出房间,拉着妈妈的手就走,刚迈出大门,突然又停住了脚步。

“怎么啦?”一旁的宋耀如看到庆龄停住了脚步,不解地问道。

“今天我不能去伯伯家了!”庆龄有些着急地说。

“为什么不能去,孩子?”妈妈望着女儿说。

“妈妈,爸爸,我昨天答应小珍,今天她来我家,我教她叠花。”庆龄说。

“我原以为有什么非常重要的事情呢?这好办,以后再教她吧!”父亲说完,便拉着庆龄的手就走。

“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呀!”庆龄边说边把手从父亲的大手里抽回来。

“那也不要紧呀!回来后你就到小珍家去解释一下,并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叠花不也可以吗?”妈妈说。

“不!妈妈,您不是常说要信守诺言,我答应了别人的事,怎么可以随意改变呢?”宋庆龄不停地摇着头说。

“我明白了,我们的小庆龄是一个守信用的孩子,不能自食其言,是吗?”妈妈望着庆龄笑了笑,接着说:“好吧,那就让我们的小庆龄留下吧!”

宋耀如夫妇放心不下家中的小庆龄,在客人家吃过中午饭,就提前匆匆地回到家中。一进门,宋耀如高声喊道:“亲爱的小庆龄,你的朋友小珍呢?”

宋庆龄回答说:“小珍没有来,可能是她临时有什么急事吧!”

“没有来,那我的小庆龄一个人在家该多寂寞呀!”妈妈心疼地对女儿说。

“不,小珍没有来,家中虽然只有我一个人,但是我仍然很快活,因为我信守了诺言。”宋庆龄辩解道。

听了小庆龄的话,宋耀如夫妇满意地点了点头。

故事二:从小心怀祖国

19,宋庆龄15岁。这一年,她被父母送到美国留学,进了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宋庆龄是个文静而爱沉思的女孩子。她学习非常勤奋,尤其是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时,她就更加刻苦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民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缩双眉,耐心地听者美国同学的发言。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了起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的沉睡下去。总会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中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宋庆龄的故事 第2篇

新中国诞生后,有一天,一个幼儿园接到上级通知,说宋庆龄副主席要来看望孩子们。大家高高兴兴做好了一切准备。谁知到了那一天,天气骤变,飞沙走石。大家纷纷议论:“宋副主席可能不会来了”,“也许,风停了再来……”正在这时,只听大门外汽车喇叭声鸣,宋奶奶冒着漫天的沙尘来了。幼儿园老师很感动,一位老师歉疚地说:“天气不好,您就改个日子再来嘛!”宋副主席摇了摇头,认真地说:“不,我不能失信,我应该遵守诺言。”

宋庆龄从小就注重养成遵守诺言的美德,答应的事,一定去做,从不失信。

一个星期天,宋庆龄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做客。

小庆龄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得跳了起来。她最喜欢到这位叔叔家去了,叔叔家养的鸽子长着尖尖的嘴巴,红红的鼻子,黑黑的小眼睛,漂亮极了!叔叔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小庆龄想到这些心里就高兴,她急急忙忙跑到自己的房间,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找出来穿上,准备和爸爸宋耀如一起去叔叔家。

她刚跟着爸爸妈妈走出门,突然想起今天上午小珍要来跟她学叠花篮,于是就不知不觉地停住了脚步。小珍和小庆龄的年龄差不多,两人可要好了。

父亲见小庆龄站在那里不动,就问:“庆龄,你怎么落后了,难道你不想去看鸽子了吗?”

小庆龄说出原委。父亲说:“没关系,明天你到小珍家里教她。”

她为难地说:“不行,我们已经约好了,不见不散。我走了,会让她失望的”

姐姐说:“小珍不会怪你的,明天见到小珍,解释一下就行了。”

可是小庆龄仍然站在那儿不动:“爸爸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如果我忘了,明天见到她,可以道歉;可是现在我想起来了,我就得在家里等她,不然就不守信用。”

宋耀如听了女儿的话,心里很高兴,于是就对其他的孩子说:“庆龄做得对,你们都应该向她学习,做个讲信用的孩子。”

父亲到了朋友家,把这件事跟他的朋友讲了,那位叔叔还让父亲给庆龄带回两只鸽子,算是对她的奖励。

宋庆龄从小就养成的诚实善良的品格一直伴随她一生。她是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妻子,孙中山先生去世以后,她一直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虽然孙中山创立了国民党,但是蒋介石统治下的国民党已经腐败,脱离了孙中山先生创立时的宗旨。于是宋庆龄始终站在共产党一边,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被尊称为“**”。

该低头时就低头

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的身子矮去一大截的门。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导看成是一生最大的收获,并把它列为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一。富兰克林从这一准则中受益终生,后来,他功勋卓越,成为一代伟人,他在他的一次谈话中说:“这一启发了我的大忙。”

话外语:做人不可骨气,但做事不可能总是仰着高贵的头。

成人之美

第一次登陆月球的太空人,其实共有两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阿姆斯壮外,还有一位是奥德伦。

当时阿姆斯壮所说的一句话,“我个人的一小步,是全人类的一大步”早已是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名言。

在庆祝登陆月球成功的记者会中,有一个记者突然问奥德伦一个很特别的问题:“由阿姆斯壮先下去,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个人,你会不会觉得有点遗憾?”

在全场有点尴尬的注目下,奥德伦很有风度地回答:“各位,千万别忘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舱的。”

他环顾四周笑着说:“所以我是由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个人。”大家在笑声中,都给予他最热烈的掌声。

温馨提示:成功不必在我,团队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你会不会欣赏同事的成就呢?你会不会从心里给别人热烈的掌声呢?

“成人之美”不但是一个修养,更是一项美德。

总理的早餐

2007年8月29日,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结束了对南京的访问。作为国家领导人的默克尔总理没有入住酒店顶层400多平方米的总统套房,而是与商务客人一样,住进了面积70多平方米的普通套房。早在一个多月前,德国方面就来酒店考察过,但总理认为,带有双卧室、客厅、书房、会议室和干蒸设施卫生间的总统套房太过奢华,普通套房设施已经很完善了,完全可以满足需要。

宋庆龄的“美食外交” 第3篇

宋庆龄喜欢烹饪。虽然她一生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有专职的厨师或兼做饭的保姆,但她仍经常自己下厨。

在请客人吃饭时,她总是自己订菜单,有时还自己下厨,特别是为一些她知道他们口味的朋友。所以,几乎所有比较亲近的朋友,都曾尝过宋庆龄亲手做的菜。到宋庆龄家中做客时,她常常会出其不意地说:“我给你们做个菜。”

邹韬奋的夫人沈粹缜曾回忆:“抗战胜利后,宋庆龄从重庆回到上海,邀请我到靖江路45号她的住处吃饭。她亲自围上小饭单(围裙)下厨做菜。她做的鲫鱼塞肉是公认的美味佳肴。席间在座的还有廖梦醒等友人。”

曾在抗战前担任宋庆龄和地下党的小通信员的董惠芳回忆说:“我在宋庆龄身边四五个年头的日子里,感到无比的幸福。她教导我要勤劳、诚实、好学,手把手地教我熨衣服,还亲自动手烹调”

1949年以后,环境宽松了,宋庆龄也有了集中展示自己烹饪手艺的心情。1964年,宋庆龄出访锡兰(今斯里兰卡),提前飞抵昆明适应气候。见到陪同出访的女摄影家侯波,宋庆龄很高兴,拉着她的手嘘寒问暖。有一天,宋庆龄说:“侯波,我想亲手给你做一样菜,让你尝尝我的手艺。我喜欢炒菜,这也是一门艺术。”

后来在北京什刹海,徐肖冰和侯波受邀拜访了宋庆龄,宋庆龄亲自拿水果给他们,一会又拿出来一条淡绿色的丝巾和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说:“这是我从上海给你们两个带来的小礼物。”他们俩一时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过了一会儿,徐肖冰不好意思地说:“谢谢宋副主席,我们两个也没有什么东西送给您”

宋庆龄马上打断他的话,说:“以后希望你们不要和我讲客套,我把侯波当做自己的女儿一样看待。今天我还要下厨给你们俩做菜吃。”说着,就真的走进厨房。

吃完饭后,她又给侯波的孩子们带了好多吃的,还按照南方的风俗颇费心思地准备了煮鸡蛋,并对侯波说:“下次再来的时候,一定要带着孩子,我喜欢孩子。”

像对待其他事情一样,宋庆龄在烹饪上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精益求精的。她注意收集食谱,在她的书柜里有形形色色的关于烹饪的书籍。尝到好吃的面点和菜肴,她会请秘书询问配料和工序,甚至向制作者当面请教。

一张宋庆龄手书便条背后的故事 第4篇

久原房之助其人其刀

宋庆龄在便条中提到的孙中山日本友人久原房之助赠送的宝刀,现藏于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据说这把宝刀是久原房之助祖传的,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宝刀长102厘米,最宽处10.5厘米,刀刃以精钢为原料,手工精心锻制,强度很高,锋利无比,波浪形的刀纹清晰可见。刀柄以珠粒细密的鲛鱼皮包裹,并用丝带编花缠绕。刀鞘上錾刻有多枚象征日本皇室的菊纹章。 宝刀造型流畅,装饰精美,实现了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见图2)。

出生于1869年的久原房之助,在与孙中山相识之前就是日本比较成功的企业家了。1911年时,他就已经拥有了十余个规模相当可观的近代化大中型企业。当年9月,他以各所属企业为基础,成立了资本达一千万日元并拥有自己的银行(日立银行) 的“久原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一跃成为日本新崛起的大财阀之一。 此后,其事业发展更快,并积极向海外扩展。

那么孙中山与久原房之助是如何相识的?他在何时赠予孙中山这把宝刀呢?1913年8月“二次革命”失败之后,孙中山就一直滞留在日本。1915年底,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引起全国民众的愤慨,孙中山认为新的革命时机已经到来,于是致函各地的革命党人,部署推翻袁氏政权的活动。然而,经费的缺乏一直困扰着孙中山,他很清楚没有经费支撑反袁活动根本就搞不起来。在这之前,日本政府调整了对华政策,开始支持中国的反袁派,积极向外进行资本扩张的久原房之助秉承日本政府的旨意与反袁势力接触。据日本外务省档案资料显示,孙中山在1916年1月通过日俄贸易会社社长松岛重太郎联系上了久原房之助,2月就从他那里获得了第一笔借款。不过,3月8日孙中山才首次真正与久原房之助见面。 在这之后,孙中山与久原房之助还达成了多次借款合同。从2月到4月,短短的三个月时间,久原房之助先后向中华革命党提供了总额约130万日元的借款,他则获得了四川省某些权益。 由于有经济和利益上的往来,孙中山与久原房之助成为了好友。资料显示,他们之间联系最为密切的就是孙中山在日本时的1916年,以后卻鲜有直接面对面的联系了。因此,推测这把祖传宝刀就是在此时赠送的。

宝刀等孙中山遗物被劫

1918年6月,孙中山和宋庆龄入住上海莫利爱路寓所(今香山路孙中山故居)后,这里就成为他们真正意义上的家。此后不管他们身居此处还是奔走外地,他们一直都将这把宝刀珍藏在此。

“一· 二八”和“八一三”两次淞沪抗战,宋庆龄都积极行动,支援抗战事业。1937年11月12日,中国军队撤离上海,“八一三”淞沪抗战失败,上海沦陷。上海租界在日军的包围下成为孤岛,而在孤岛中的宋庆龄由于其身份和地位以及此前的积极抗日,使她时刻都处于危险环境中。在经过一番精心的策划后,宋庆龄在外国友人的掩护下才与保姆李燕娥登上了去往香港的邮轮。然而,由于形势严峻加上行动不便,孙中山相关的遗物大多留在了莫利爱路寓所,包括那把宝刀。

1942年9月,占领上海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派宪兵沪南分遣队连续三次搜查了莫利爱路宋庆龄的上海寓所,包括久原房之助所赠宝刀在内的孙中山许多相关遗物被劫掠。他们还对寓所进行了破坏,甚至把自来水管也拿走了。 后来,日本政府为了拉拢汪伪政府,显示“中日友好”,将劫掠的部分孙中山遗物还给汪伪政府,汪伪政府将这些文物交由“文物保管委员会”保存。为了掩盖卖国罪行,粉饰政权的正当性,汪伪“中日文化协会”曾利用这些文物在南京举办过一次展览。

宋庆龄追寻孙中山遗物

1945年11月8日,抗战胜利后,宋庆龄从重庆回到阔别八年之久的上海,目睹了寓所遭到日军破坏的惨状,十分难过。而更让她痛心的是原来保存在寓所的孙中山遗物遭日军劫掠所剩无几,那把久原房之助所赠的宝刀也不见了踪影。

后来,宋庆龄听说日本政府曾将部分劫掠的孙中山遗物归还汪伪政府。11月27日,刚回到上海不久的宋庆龄就给时任南京市市长的马超俊去函,说她回到上海后“每日忙于照顾修葺年久失修之房屋及查询当八年前我离此时留交友人代为保管之若干重要手稿文件”。介绍了这些物件丢失的情形:“此项文件本可在友人处保存而不被敌伪劫掠,乃友人以敌伪恐惧,遂将该项文件送回舍间,盖友人尚以舍间较为保险,乃其结果适得其反。舍间竟连续被敌伪收索三次,极多有价值及有历史性之书稿文件以及庆龄其他物件统被劫掠。”并告知其所听闻的情况:“据庆龄所知四年前该项大部文件曾由伪政府之文化协会在京公开展览,庆龄及友人不谉经办展览之伪政府人员及此项文件现仍否在京如荷?”希望马超俊帮忙调查寻找。 此信函是用英文打印并签名的(见图3),现藏南京市档案馆,而在同档案卷宗里附上了当时工作人员对此信的中文译文。

11月28日,为了帮助宋庆龄追查孙中山的遗物,时任行政院院长的宋子文也给马超俊写了一封信请求帮忙追查。宋庆龄写给马超俊的信函中没有具体说明丢了什么,而宋子文信中却说明了丢失的物件中包括久原房之助所赠的宝刀等,“先总理沪邸原有存件甚多,后经日人占夺致遭散失。兹据报有久原所赠军刀一柄,又日本刀一柄暨遗稿及病状报告等,于三十一年九月间由日本宪兵沪南分遣队接收,曾转南京伪政府陈列展览等语。此项物件想尚在南京。请兄费神即分饬在京接收人员详细查报现存何处,妥为保管。” (见图4、图5)

nlc202309020112

先后接到宋庆龄和宋子文的来信,马超俊即命令南京市社会局会同首都警察厅严密追查。12月4日,他还呈请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希望他们命令冈村宁次和日本联络部查追。 “日本联络部查询后报称前所有重要文物均存于南京鸡鸣寺文物保管委员会内云云,孙夫人之重要文件恐系存于该会。”

得此消息后,市社会局立即派人赶到鸡鸣寺调查,得知伪文物保管委员会原系中央研究院旧址,伪文保委员会贮藏文物室于1945年9月17日由陆军总司令部派员查封,同月26日又由教育部京沪区特派员办事处会同故宫博物院派人复封。据中央研究院一周姓事务人员称,“伪文保委员会所印行之卅二、三年之年刊上载有先总理遗物名单及获取经过,是否藏于被封室内,未可确定。因中央研究院人员系于九月二十日来京,而伪组织之负责人员均游匿不见致未接收,且贮藏文物室以为陆军总司令部所查封。”

为了弄清楚孙中山的遗物是否就藏于鸡鸣寺,12月15日马超俊就给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去电,请求其和教育部等会同南京市政府共同启封调查。

1946年1月,南京市政府派员会同陆军总司令部、中央研究院等人员共同揭开文物贮藏室的封条进去检查,查获久原房之助赠孙中山祖传宝刀、孙中山原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文稿等22件遗物。这与汪伪文物保管委员会年刊上刊载的孙中山遗物名单基本相同。

当宋庆龄得知查获部分孙中山遗物时,异常兴奋,1946年1月14日她又给马超俊写了一封信。信中她对马超俊的帮忙深表感激,并澄清了“上海报载所谓全部文件均已获寻一节并非事实”,许多如《实业计划》原稿、若干重要印章、文凭证件并一大箱重要照片等尚无下落,希望马超俊继续帮忙查找,并表示“当各遗失文件大半收回后庆龄希望能寻市座之襄助在中山文化协会举行展览一次”。 2011年10月13日,《南京日报》曾发表《宋庆龄一封信,追回孙中山22件珍贵文物》一文,文中的“宋庆龄一封信”即指1946年1月14日宋庆龄致马超俊的信,实际上这是不准确的。南京市档案馆相关档案卷宗中,宋庆龄写给马超俊的信函是有两封的,真正请求追查孙中山文物的是1945年11月27日的那封信。

孙中山遗物重新寻获的消息,也引起当时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的关注。2月28日,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给马超俊去电表示“贵府在京查获赍送孙夫人保管之总理原著《建国大纲》避稿等件均系本党重要史料,兹为收集珍藏昭示久远起见,特恳商同孙夫人移送本会典收,嗣后如再查获革命文献或遗物等仍请迳送本会为荷。” (见图6)马超俊回电表示要“迳商孙夫人,如得其俞允,嗣后本市倘有查获自当照办”。

宋庆龄最后没有同意将这些孙中山遗物捐赠给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1946年2月,马超俊派人乘专车赴上海,将查获的22件孙中山遗物送还给了宋庆龄。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发挥孙中山故居的精神价值,让更多的人们能够亲眼目睹孙中山遗物,居住在淮海路的宋庆龄会时不时地让工作人员将整理好的孙中山遗物拿到孙中山故居摆设。久原房之助所赠宝刀曲折的流传经历,就是那个波谲云诡时代的最好见证。所以,当周和康按照宋庆龄的吩咐拿着宝刀到孙中山故居餐廳摆设的时候,有感于此的宋庆龄便亲自手书了此便条。

参考文献:

[1]上海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编.上海孙中山宋庆龄文物图录[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231.

[2]郑朝平.久原房之助赠孙中山的祖传宝刀[J].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馆刊,2013(1).46.

[3]刘望龄,赵军.久原房之助与中国[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9(5).92.

[4]陈锡祺.孙中山年谱长编(上)[M].北京:中华书局,1991.979。

[5]刘望龄,赵军.久原房之助与中国[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9(5).93.

[6]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编.宋庆龄书信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08.

[7]1945年11月27日宋庆龄致马超俊函,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1003-1-282.

[8]1945年11月28日宋子文致马超俊函,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1003-1-282.

[9]1945年12月4日南京市社会局签呈,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1003-1-282.

[10]1945年12月12日南京市社会局报告,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1003-1-282.

[11]1945年12月15日南京市政府致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函电,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1003-1-282.

[12]1945年12月12日南京市社会局报告附件,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1003-1-282.

[13]1946年1月14日宋庆龄致马超俊函,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1003-1-282.

宋庆龄的爱国故事6.1 第5篇

大保当小学

张艺童

宋庆龄是女性中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她刚走出校门,就站在中国伟大的先驱者——孙中山的身边,献身民主革命事业;孙中山逝世后,她继承他的事业,保护他的旗帜,战斗不止;篡权者夺走了革命胜利果实,她站出来,怒斥叛徒,无私无畏,百折不挠;法西斯逆流在世界泛滥的时候,她维护正义,泾渭分明;开国以来,她荣居高位,却从不骄矜,始终虚怀若谷,文质彬彬;她精心培育儿童,就象爱护春天的花朵,无微不至……她始终跟着时代的步伐,随着人民的战鼓,从一个伟大的民主主义者,走进了共产主义战士的行列。宋床龄在她的一生中,把全部的爱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世界和平事业,献给了广大少年儿童。她也因此受到广大人民的深切爱戴。下面仅述故事二则,让我们看看她那动人心弦的伟大业绩吧!

1933年3月下旬的一天,上海亚尔培路(现陕西南路)一幢小楼的会议室里,一派紧张而愤怒的气氛,以宋庆龄为首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正在举行紧急会议。

1932年12月,她联合学术文化界的知名人士鲁迅、蔡元培、杨杏佛等人,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同盟的主要任务是:营救一切爱国的、革命的政治犯,争取人民的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等自由。同盟一成立,就先后营救了许多抗日革命志士。这天,他们正在商量营救被国民党非法逮捕的在上海养病的红军将领陈赓等5位爱国志士。同盟得知上海第二特区法院将在3月31日以从事“共党”活 动的罪名,要开庭审判他们5人的消息,心急如焚,4月1日,她发表了《告全国人民》一文,号召全国人民起来营救他们。接着她不顾个人安危,在4月4日赶到南京,亲自找到了蒋介石。

一见面,宋庆龄就开门见山地责问道:“你为什么不释放陈赓?他究竟犯了什么罪,你要枪毙他?”

“他们是共产党,扰乱治安,进行反对政府的活动……”

蒋介石的话未说完,宋庆龄就义正词严地打断了他的话:“你拿出证据来!”

“证据在法院嘛!”蒋介石狡猾地说。“法院根本拿不出证据。”

可是,蒋介石仍然坚持要杀陈赓等人。

宋庆龄愤怒了,她指着蒋介石大声说:“陈赓是黄埔军校的学生,东江之役一直跟你打仗,你忘了,你打了败仗,还是陈赓救了你一命,不然你也活不到今天。现在你要杀他,简直是忘恩负义!你天天说的礼义廉耻那里去了?”

蒋介石被责问得哑口无言,低着头,在房间里踱来踱去。他怕把事态闹大,更怕面前的孙夫人向全世界发表公开声明,只好无可奈何地说:“好吧,我把陈赓交给你,只是——不许他再从事破坏活动。” 经过宋庆龄同蒋介石面对面的斗争,陈赓被释放了。他在后来的革命战争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1936年11月,宋庆龄得知国民党反动派非法关押了7名著名爱国人士,就是轰动全国的“七君子事件”。她义愤填膺,立即向新闻界发表 了严正声明:“关于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7位领袖的被捕,我以这个组织执行委员会的名义,特提出抗议,反对这种违法的逮捕,反对以毫无根据的罪名横加在他们身上……救国会的7位领袖已被逮捕,可是我们中国还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人民,他们的爱国义愤是压制不住的。让日本军阀当心吧!他们虽然可以在幕后指使逮捕7位领袖,但是全中国的人民是不会饶怒他们的。”宋庆龄的声明大义凛然,气贯长虹。

读后感《宋庆龄的故事》 第6篇

今天读了《宋庆龄的故事》这篇文章,令我感触至深,宋庆龄奶奶那动人心弦的伟大业绩,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这则故事讲述的是:1931年6月,宋庆龄奶奶从欧洲旅行后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时,她看到蒋介石置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于不顾,却对革命者和爱国人士进行残酷的镇压和屠杀,气愤急了,立即开展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斗争。当在上海养病的红军将领陈赓等5位爱国志士被国民党非法逮捕时,宋庆龄奶奶联合学术文化界的知名人士鲁迅、蔡元培、杨杏佛等人,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进行解救。在解救的过程中,她不顾个人安危,大义凛然地同蒋介石周旋,甚至义正严词地与蒋介石面对面地抗争,最后蒋介石被她责问得哑口无言,宋庆龄奶奶终于如愿以偿地把陈赓等爱国志士解救出来。

宋庆龄奶奶一生中,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私无畏,百折不挠,勇敢地同敌对势力作斗争,把全部的爱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世界和平事业,爱国爱人民的宋奶奶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 第7篇

宋氏夫妇共养育了六个子女。他们的三个女儿――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宋嘉树教子坚持了三个最基本的思想:一是“不计毁誉,务必古先”;二是男女都一样;三是和孩子们做朋友。

宋庆龄生性稳重、腼腆,和姐妹兄弟们在一齐时,她总是最文静的一个。但是宋嘉树为孩子们营造的生活环境和气氛,也使小庆龄于天性之外受到补益。在假期里,三姐妹和小兄弟们在院子里玩耍,爬过院墙到别人的田地里嬉戏;他们到田野里奔跑,采集花草,捕捉虫鸟,无拘无束地尽情欢笑。

有一次,姐妹兄弟玩“拉黄包车”的游戏,宋霭龄装作黄包车夫,宋庆龄扮成乘客,小妹小弟跟在身后又蹦又跳。正玩得开心时,不料“车夫”拉车用力过猛,双手失去控制,一下把“乘客”抛了出去。“车夫”愣在那里傻了眼,“乘客”又疼痛又委屈,满脸不高兴。

这件事被宋嘉树知道了,他慈爱地对宋霭龄说:“做游戏也要有分寸,黄包车夫’可不光是使力气呀!伤了乘客还怎样拉生意呢?”小霭龄不好意思地笑了。宋嘉树又笑着对宋庆龄说:“我们的乘客’这样宽宏超多,这样勇敢坚强,真是了不起!”小庆龄受到父亲的夸赞和鼓励,一脸的阴云立刻散去了。

长大以后,庆龄真的成为一位既富有爱心和宽容,又应对邪恶势力敢于斗争的伟大女性!

宋庆龄的故事 第8篇

一、从民族与国家的高度重视儿童教育事业

1.儿童是缔造民族与国家的未来。宋庆龄一直关心儿童教育工作,重视儿童教育,她说“:我的一生都是与儿童工作联系在一起的。”儿童教育是中国未来建设的基石与保障,早在抗战时期,宋庆龄便大声疾呼“:这些孩子代表着我们的未来,他们要在父母战斗过的土地上建设新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不止一次地强调,少年儿童是国家及民族的希望,建设祖国的重任落在他们肩上。然而,她又指出未来的接班人并不是自然成长的,由于儿童缺乏经验及苦难经历,容易受各种思想的诱惑,所以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她说“:儿童的工作就是缔造未来的工作,老一辈的使命不但要夺取斗争的胜利,而且还应为下一代的成长创造优越的环境。”宋庆龄认为儿童教育还是塑造一个人良好优秀品质的关键,人的品质是教育的结果,即便是无产阶级的子女,离开了教育也不能产生无产阶级思想。作为一个伟大的国际主义者,宋庆龄不但关注儿童的成长教育,她还将儿童教育提升至关系世界和平的高度。她认为,尽管国家不同,宗教信仰有差异,而儿童则有共同的语言,就是要和平、健康地成长,所以她坚信在儿童教育上可以得到全世界追求和平的基点。她说“:优秀的儿童教育是世界和平的基石,生命的旗帜应由儿童举起,他们会建设一个进步的社会,并使每个人生活幸福,而不损害其他人的利益。”[2]133

2.儿童教育是国家发展及民族振兴的希望。宋庆龄始终从民族与国家的高度关心儿童成长,这也是她儿童教育思想的最重要的内容。鸦片战争百余年来,中国屡遭外国势力侵扰,动荡的社会很难给予儿童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所以,宋庆龄对儿童教育问题始终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角度出发,她始终教诲孩子们不要忘记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及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和平环境,要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她说“:为了中国儿童有鞋穿,有饭吃,孙中山先生献出了其四十年的生命。”在抗日战争时期,宋庆龄向全国呼吁“:儿童是中国的未来,并恳请国际友人将对中国的同情心放在这些有生命力量的儿童身上。”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多次指出,少年儿童是中国的未来及民族的希望,是共产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基于此,宋庆龄深刻地认识到,老一辈不但在推动时代的进步,而且还在培养新的一代。历史与现实都说明,为了保存革命的成果不致在下一代变质,就应加强对儿童的教育工作,将他们培养成坚强的革命后代与事业接班人。宋庆龄认为优秀的品质是教育的结果,她说“:离开教育,即便老子是英雄,孩子不会因为生活在红旗下而自然红起来。”宋庆龄将儿童比喻成茁壮成长的苗圃,如果不帮助他们战胜风霜与虫害,将其长期歪曲的身子扶直,将不成才的枝丫剪掉,他们是很难长成大树的。为此,她曾多次指出“:有些事情是可以等待的,而儿童的教育则是不能等待的。”[3]71

二、培养儿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1.将最宝贵的东西留给儿童,是宋庆龄儿童教育的核心。她认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物质教育是重要的,我们应该像保护幼苗那样照顾他们。但是,好的物质条件还不够,还需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比物质教育更重要。同时,这种教育并不是说教式的教育,而应当根据儿童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给予他们精神食粮。她希望文学家、艺术家应担当提供精神食粮的责任,鼓励文艺工作者多为儿童创作,让亿万儿童从中得到营养。她以为儿童创作剧目为例,“通过树立典型的儿童形象感染儿童,并寓教育于文艺活动之中”。宋庆龄还强调,还应创办优秀的儿童刊物,以启发儿童的思想,指引正确的道路。先进的工作者应多与儿童见面,以自己的工作情况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应多创作适合儿童的积极向上的歌曲,这些都是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途径。她说“:我们应坚持下去,以不息的奋斗来创造越来越丰富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宋庆龄认为全社会都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儿童教育上面,儿童教育是国家赋予一切成年人的责任,将最宝贵的东西留给他们,教会他们如何生活、工作等。

2.努力让儿童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为了让下一代更好地成长,为国家及人民服务,宋庆龄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从现在抓起,精心培养儿童,让他们“像雷锋叔叔那样快乐地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德智体美等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德育来说,宋庆龄认为,德育有阶级性,我们应从这个观点出发考虑如何培养儿童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我们要求孩子们都是具有人类最优秀品质的人”。她将这些优秀的品质分类为:热爱自己的同胞,特别是热爱劳动人民;通过劳动体现对人民的热爱;在同劳动人民共同斗争中,要有勇气和他们站在一起,毫无畏惧地反对劳动人民的敌人;在生活中要诚实,承认自己的缺点,并在实际中改正。宋庆龄认为,以上的这些品质再结合朴素、节俭等品质便构成培养儿童良好性格的主要内容。在智育方面,宋庆龄强调应好好学习,掌握知识。“没有文化便不能担当国家的建设任务,如果一个孩子学习不好,他怎会改造社会与自己?”在体育方面,宋庆龄强调健康的身体对于儿童教育非常重要,要加强体育锻炼,从小就应培养儿童养成保护眼睛、锻炼身体的习惯,艰巨的工作需要健康的身体来承担。同时,她也非常重视美育的作用,“对于文学艺术要有鉴赏力,优美的文学、艺术等对陶冶儿童情操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有效抵制不健康东西的侵害”[4]83。让儿童在德、智、体等方面健康发展,成为既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又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健康身体的接班人与建设者。

三、宋庆龄儿童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1.社会各界都应支持儿童的教育事业。教育是一种社会行为,要做好儿童的教育工作,应协调好家庭、学校,甚至社会各方面的工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所以家庭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单位。孩子从小学到中学,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这正是儿童长身体、长智力,形成良好品德的关键时期。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教育,宋庆龄认为对于这一问题有几种做法:一是将孩子视作家长的私有财产,有着养儿防老的目的,希望孩子将来能报答其养育之恩,而不积极鼓励孩子参加革命,不让他们远走高飞;一是有些父母认为教育儿童是国家的事情,甚至有些父母以打骂代替教育。针对这些现象,宋庆龄认为对待孩子的教育,父母应有正确的认识,坚持正面教育,采取说服、鼓励等多种方法进行长期的教育。同时,她反对“棍棒出孝子”的观点,认为打虽然能让孩子暂时屈服,但不能让他们诚心纠正自己的错误,反而危害其正常的心理发展。所以,儿童教育是一个非常细致的工作,家长应成为孩子的榜样,要让孩子从其身上学到良好的思想与习惯。宋庆龄指出,儿童的教育光有家长是不够的,更需要那些品德高、知识渊博的教育工作者,他们不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能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教育。所以,宋庆龄强调儿童教育是全体人民的责任,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她倡议全社会都应关心、支持儿童的教育工作。

相关文章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精选6篇)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第1篇跳出健康、跳出风采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举行跳绳比赛活动随着一生哨响,胶州市第六实验...

3
2025-09-23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精选10篇)艺术匠心 第1篇一篇文学作品的优秀,源于作者深邃而独特的见识,源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技巧,源于作者精准而细腻的...

1
2025-09-23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精选9篇)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第1篇Application Letter for AdmissionDear Sir or Madam,My name is ______...

2
2025-09-23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精选11篇)远程网络控制 第1篇1 智能网络现场控制单元的基本结构远程控制依附于网络技术, 其控制模式是客户服务器模...

1
2025-09-23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精选5篇)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第1篇在准备自我介绍时,我们要先明白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其实,HR让你做自我介绍,...

1
2025-09-23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选8篇)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第1篇近年来,分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
2025-09-23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精选6篇)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第1篇当我们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时,何不让一缕阳光走进我们的心里,晕开满心的疲惫...

1
2025-09-23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精选12篇)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第1篇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2016年我院为进一步...

2
2025-09-23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