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中学范文(精选12篇)
苏州市中学 第1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锻炼已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多年来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状况并不乐观,整体效果不好,困扰我国社会体育运动快速发展的因素很多,体育资源缺乏是影响我国社会体育运动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
苏州市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显示,全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3615个,学校标准场地1838个,其中中小学标准场地1672个,中小学体育场地占全市体育场地46.3%。所以说中学的体育场地是否可以对社会开放对于苏州市全民健身的开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场地都由教育主管部门拨款建设,主要用于学校体育教学、学生体育锻炼和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等,其他时间则关闭,造成体育场地大量时间闲置。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提出“体育场馆要改善管理,提高使用率,要讲究经济效益,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多种经营”以来,学校也进行了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和开展多种经营的尝试,如夏季游泳池的对外开放,偶尔出租体育场馆等。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地区,随着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体育锻炼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体育资源的要求日益强烈。另外,绝大多数居民的收入水平还不能承担每天都到以经营为目的的健身娱乐场所进行消费,这为中学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提供了空间。为了更好地推动群众体育运动,提高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率,对苏州市中学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意义就显得更为重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苏州市中学体育资源对社会开放的现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需要,查阅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一些政策文件;通过网络、期刊等途径检索有关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方面的论文等文献资料100余篇;查阅了苏州市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情况资料。
1.2.2 访问调查法
为了解苏州市中学体育资源及其向社会开放的现状,本人于2010年10月~2010年12月期间对苏州市大市范围内的部分中学进行了走访,对专家和学者进行了抽样调查、走访,获取了大量的资料与素材,保证了本论文论证内容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1.2.3 问卷调查法
以苏州全市中学为调查对象,以中学的体育场地资源和体育人力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的内容和目的,制定了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2份,有效问卷189份,其中专家20份,占总数的10.6%,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体育工作者169份,占总数的89.4%。以期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全面的研究。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所得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讨论分析
2.1 体育资源的概念及类型
体育资源是投入到体育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要素或者说是体育生产所利用或可利用的各类条件及要素[2]。根据不同的角度和依据,对体育资源进行分类可以有多种类型组合。从体育资源的形成属性上划分,体育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从体育资源的再生性能上划分,体育资源可分为可再生体育资源与不可再生体育资源。从体育资源的可利用状况上划分,体育资源可划分为现实的体育资源和潜在的体育资源。从体育资源的存在形态上划分,可分为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两种。有形资源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资资源,泛指硬资源,包括体育场地、体育器材、体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这些资源是学校体育活动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其价值是可度量的。无形资源,俗称软资源,如体育教育管理能力、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等,是一种依附于学校体育管理者自身的、看不见的智力或人力资源[3] 。
本文主要采用以体育资源的存在形式分类,对苏州市中学的体育资源进行研究。
2.2 对苏州市中学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认识
通过表1可以看到,有17位专家和48位学校体育教师认为,学校所有的体育场地应该向社会开放;有1位专家和121位学校体育教师认为,学校体育场地应该部分向社会开放。赞成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理由是,大多数学校的体育场地是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公共体育设施,承担着国家赋予的任务,其公益性很强;不赞成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理由是,学校体育场地虽然多由教育主管部门拨款建设,归属学校体育部门管理和使用,但其功效主要是用于学校体育教学、学生体育锻炼和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而且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带来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2.3 硬件资源对社会开放的现状与分析
2.3.1 苏州市中学体育场地对社会开放的形式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苏州市绝大部分学校的体育场地能够实现对社会开放,占调查总数的88.9%。其中,所有的体育场地全部开放的学校有15所,占调查总数的7.9%,体育场地部分开放的学校有153所,占调查总数的81%。另外,体育场地不对社会开放的有21所学校,占调查总数的11.1%。由此可见,苏州市中学体育场地的开放率比较高,但所有体育场地全部开放的学校数量仍然很少。
2.3.2 苏州市中学体育场地对社会开放的方式
调查显示,目前苏州市中学体育场地对社会开放主要采用部分项目收费这种方式,占调查总数的95.2%。另外有些学校还采用了全部收费和不收费这两种方式,分别占调查总数的3.2%和1.6%。说明苏州市中学体育场地对社会开放的方式主要还是以有偿开放为主。
2.3.3 苏州市中学体育场地对社会开放的主要项目
调查表明,在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苏州市学校中,有偿开放的体育运动项目可以分为三类:
(1)武术、健美操和器械健身;
(2)网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
(3)篮球、排球和田径。
这些项目显然是群众喜爱程度较大的运动,特别是器械健身、网球是当前时尚的、够档次的“贵族”项目。因此,中学体育场地的开发利用应以群众需要为主,开展有市场有需求的健身性项目,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场馆使用率,在合理收费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4 苏州市中学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时段情况
在有偿开放学校中,选择全年开放和双休日的较多,分别有138所和132所;而无偿开放学校多是工作日开放,节假日开放为零。说明他们多在工作日无偿开放场地,而较少利用休息日进行无偿开放。因此,业余时间占用多的学校场地资源利用较好。
2.3.5 苏州市中学体育场馆日开放时间带情况
有偿开放和无偿开放这两类学校下午开放的时间分别有156所和167所,有偿开放的学校晚上有167所,但无偿开放的学校却不愿牺牲休息时间和业余时间,中午和晚上开放的较少。中学体育场馆的有偿开放十分必要,因为能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健身的需要。同时,要提高场馆利用率,应努力增加业余时间的开放率。
2.4 软件资源对社会开放的现状与分析
2.4.1 苏州市中学体育教师与社会共享的现状
调查显示,苏州市中学体育教师与社会共享的人数在学校体育教师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低,而没有共享的则占65.1%,表明苏州市中学体育教师与社会共享的现状是很不理想的,中学体育教师对社会体育发展的作用还没有真正体现。
2.4.2 苏州市中学体育教师社会兼职的主要形式
调查显示,虽然苏州市中学体育教师在社会体育活动中兼职的人数较少,但在社会体育活动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中担任裁判、担任教练、担任社会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工作、担任健身指导和承担咨询活动等是学校体育教师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主要方式。
2.4.3 苏州市中学体育教师社会兼职的主要项目
从表9中可以看出,苏州市中学体育教师社会兼职的项目主要是健美操、篮球、武术,其次为器械健身、足球、网球,最后为田径、羽毛球和其他运动项目。主要是因为:(1)由于社会体育的广泛开展,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热情的高涨,职工体育也开始活跃,特别是有些单位为了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特别重视群众体育和职工体育竞赛的开展。因此,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日益增多。(2)企业往往借助于体育这个途径为企业打品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3)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和余暇时间的增多,以及现代“文明病”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4)老年人为了达到延年益寿和防病祛病的目的,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主要从事慢跑(包括快走)、木兰扇、腰鼓、武术(太极拳、太极剑)等一些运动负荷不大,危险性小的体育活动。
2.4.4 苏州市中学体育教师社会兼职的时间分布
调查显示,苏州市中学体育教师社会兼职的时间主要是双休日、寒暑假,社会兼职的时段主要是下午和晚上。这与苏州市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性质有关。因此,对学校体育教师而言,下午和晚上的余暇时间比较充裕,有条件实现人力资源与社会的共享。
2.5 影响苏州市中学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的因素
通过访谈,发现影响苏州市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主要因素是:(1)影响学生课余体育活动;(2)开放后会带来安全事故问题;(3)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规范;(4)影响正常体育课教学;(5)学校对开放的义务性和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6)经费没有保障;(7)学校体育场地尚不具备对外开放的条件;(8)其他方面的因素。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目前苏州市绝大部分学校的体育场地能够实现对社会开放,但将所有体育场地全部开放的学校数量仍然很少,且开放形式基本以有偿开放为主。
3.1.2 目前苏州市中学体育教师与社会共享的人数在学校体育教师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低且参与的项目主要是健美操、篮球、武术,兼职时间主要为双休日、寒暑假。
3.1.3 影响苏州市中学体育硬件资源向社会开放的主要因素是:(l)影响学生课余体育活动;(2)开放后会带来安全事故问题;(3)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规范;(4)影响正常体育课教学;(5)学校对开放的义务性和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6)经费没有保障;(7)学校体育场地尚不具备对外开放的条件;(8)其他方面的因素。
3.1.4 影响苏州市中学体育软件资源向社会开放的主要因素是:(1)没有社会体育组织邀请;(2)兼任业余体育指导员没有报酬,或者报酬太少;(3)没有充足的业余时间。
3.2 建议
3.2.1 苏州市中学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应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应注意要树立教育服务观念、培育群众性体育组织、体育资源的配套开发,并建立科学的管理系统,完善激励一约束机制[4]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社会开放,是贯彻《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共享社会体育资源,推进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的需要。体育场地设施对社会开放过程中,可以根据相关规定适当进行有偿使用。各机关、事业单位可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根据本单位职工的兴趣爱好,组建各类职工体育协会;各社区加强体育工作,发展体育社团,组建体育协会,提高基层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支持群众自发组织体育协会,逐步构建和完善社会化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和健身服务体系。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抓,明确专人负责。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电台、网络等多种媒体,黑板报、专栏等多种载体,广泛宣传,形成全民健身的舆论导向,为推进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要进一步整合体育资源,有计划、经常性地组织举行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体育比赛和群众性体育运动会,扩大体育活动范围,提升体育活动效果,充分合理的利用体育资源。
3.2.2 苏州市中学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应该纳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范畴,加强立法;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扶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同时加强宣传,加强管理,转变观念,建立开放机制[5]。学校体育资源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质。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学校体育资源开放在全民健身中意义的认识;把对学校和社区体育资源的统筹规划纳入各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整体规划之中;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同时完善相关的地方性法规 ,把开放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各级、各类学校配合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比如明确开放时间、开放办法、开放设施、收费办法及安全保障制度等。总之就是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操作办法,最大限度的利用体育资源。
3.2.3 苏州市中学体育硬件资源与社会共享应体现公益性特征,并加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居委会等单位与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提高体育资源的共享率,是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的重要举措。当然资金筹措是必不可少的问题,在筹措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渠道,争取政府部门补贴,利用场地有偿使用增加收入,另外可以争取社会各界的扶持。学校体育资源向社区开放之初,缺乏必要的管理经验,为保证开放工作有效、有序的进行,需要同体育主管部门、社区居委会合作,完善现有的操作办法,规范管理以保证安全。比如由于青少年自律能力比较差,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弱,可是体力充沛,又偏好三大球等剧烈活动,活动中容易出现危险,再加上青少年的社会认知等处于发展的状态,对公共财产的爱护和保护意识不强,对学校财产造成的损害较大。因此在这期间应加强管理,共建学校、社区和家庭三位一体的体育健身网络,使学校体育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能,成为构建和谐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
3.2.4 苏州市中学体育软件资源与社会共享应建立针对性的导向机制、立体的信息网络机制、严格协调的管理机制、科学系统的培训机制、优化的配置机制和相应的科研机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质量有很大的差距。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深入和广泛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社会需求将长期存在。学校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的重要内容,也是由于社会的迫切需要所决定的。师范类高校体育专业承担着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历史责任,而且已经具备了培养的能力和条件。因此,高校培养体育指导员应由分管体育的学校领导统一协调,由体育院(系)、体育部领导亲自挂帅,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评审组织机构,列入高校教学规划,加强对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但能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而且还具备指导社会体育的能力,同时可以通过设立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形式,为将来适应社会体育的需要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马丙奎,赵海龙,刘勇.对高教园区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5):15-17
[2]杨月红,楮寅.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9,21,(6):109-113
[3]刘小平,陶玉流.资源配置理论下我国高校体育资源及其社会共享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7,28,(3):94-96
[4]丁福德.延边州城市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状况及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1):134.
苏州市中学 第2篇
摘 要:开展体育双语教学存在着师资素质难以满足要求、教材缺乏、学生外语水平低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抓好教师备课环节,要精心制订体育双语教学计划,选择具有生活性、趣味性、时代性的教学内容,教案设计要降低思维难度,以直观思维为原则,多设计学生活动的环节,让学生多输出、多表达,同时制作可操作性强的课件,教学时可从词汇入手,反复强化。
关键词:体育;双语教学;可行性发展
体育双语教学就是在体育学科中熟练运用两门语言(一门母语、一门目标语)同时授课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体育课中,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由少到多、由浅入深进行尝试,并综合运用肢体语言和教学媒体,让学生在英语氛围中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能够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并运用英语的兴趣与能力。
一、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意义
(一)体育学科发展的需要
随着体育国际化的深入,体育从业者需要一种除肢体语言交流以外的公共语言。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同世界交往的增多,特别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多,体育成为必不可少的交流内容,但由于语言上的差异,导致交流上出现困难,影响到交流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开展体育双语教学,使学生突破语言关。
(二)英语学科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英语教学注重语言学习、语法结构的严谨性和英语词汇的用法,在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则明显不足。进行体育双语教学可以丰富学生英语知识结构和内涵,是对英语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二、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具体措施
目前大多数学生不能用英语在体育课中交流,主要是因为学生口语水平有限,而且比较习惯在英语课中说英语,为此体育教师必须精心备课和进行教学设计,师生用英语进行互动,设法调动学生开口说英语。
(一)制订体育双语教学计划
成立非英语学科双语教学教研组(简称“双语指导小组”)。该小组由外教专家组、非英语学科教师和外籍英语教师组成,任务是制订双语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包括双语教学目的、非英语学科双语教学目标、非英语学科双语教学课时安排、双语教学内容安排(包括上课教师、班级、上课具体时间等),及非英语学科双语教学备课(确定备课负责人、方式方法、内容、教具课件准备、教学铺垫等)。由体育双语教师和双语指导小组确定体育双语教学的目的、目标、教学起始年级,体育双语教师具体落实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
(二)选择体育双语教学内容
体育双语教学内容的选取会直接影响双语课教学目标的完成和实际教学效果。内容选择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直接从课本中选取;二是适当对课本上原有的一些教学内容进行改造;三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选取。内容要体现广泛性、灵活性、生活性、趣味性和时代性,要符合学生发展需求,有利于培养素质全面、个性鲜明、富于创造和主动发展的人才。例如,体育双语课内容可选择球类游戏、健身快乐操、大家来健身、欢乐蹦蹦跳、篮球基本技术、体育欣赏等。
(三)确定体育双语教案
体育教研组集体备课,由其中一位教师负责写出中文教案,组内集体研究后确定“双语教案”初稿;双语指导小组将中文教案初稿翻译成英文,审阅双语教案,然后作一些必要的修改;外籍教师审查定稿,使双语教案规范正确,更具操作性、实效性。
体育双语教案中设计的问题要降低思维难度,以运用直观思维为主;多设计学生活动环节,让学生多输出、多表达。例如,设计体育比赛英语交流场景,在学生学习篮球裁判规则之后,安排学生进行篮球比赛,让学生做裁判并用英语进行交流。体育双语教案书写格式的要求是:中文与英文对照,用纯英文与图表表达;教案内容包括课题、目标(Aim)、重点(Main points)、难点(Fo-cal points)、过程(Process)、本课关键词(Key words)、上课安排(时间、班次、教师)等。
(四)课前说课研讨
本环节主要是让英语教师和非英语学科教师熟悉和掌握双语教案。先由上课教师说课,其他教师听课后研讨发言,再作进一步修改。
(五)体育双语教学铺垫
在上课前,把双语教案关键词提前1~2天印发给学生。英语教师在上课前辅导学生弄懂教案上的英语单词和难理解的英语句子。铺垫好后,鼓励学生在体育课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六)制作体育双语教学课件
把体育双语教案制作成可操作性强的课件。课件要求是:重点、难点突出;英语和体育学科有机结合,体现双语特色;突出趣味性、可操作性,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此课件配合其他教具,可以由上课教师根据听课和本班学生情况作修改。
三、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建议 目前我国体育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体育双语教学的模式还不够成熟,至今还没有适应我国国情的体育双语教材。基于这样的现实,提出如下建议:
(一)自编、自选双语教材由于学校层次、师资、学生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双语实验可以有不同的切入点,应当根据各校各学科的实际情况,以自选、自编双语教材和英文辅助教学材料为主,要切合实际,强调可行性、实用性。
(二)鼓励教师学英语
学校要制订双语教学的阶段性目标,并且要编制校本英语课程,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英语基本能力测试、考核与比赛,鼓励青年教师进行英语专业文凭的进修。
(三)从词汇入手,反复强化
从体育词汇入手,是低年级进行体育双语教学的突破口。可以将英语口令作为双语教学的切入点,英语口令比较简单易学,学生即使不知道英语口令的意思和拼写,只要多听体育教师的口令,自然就能掌握。
(四)课内外结合,合理组织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盲目、生硬地将体育词汇或英语知识教给学生,不但会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进度,而且也会使学生厌烦。因此必须明确目标,抓住时机,灵活地将体育英语知识传授给学生,创设体育英语情境。另外,体育课内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可以将体育双语教学拓展到课外。
(五)体育技术与英语结合,重在运用
在讲完基本技能技巧后,设计可以用到该技能技巧的游戏让学生练习,在练习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尽量用英语和学生交流,不仅要把所学的技能用英语告诉他们,还要求他们在课外活动时尽可能多地用英语来交流。
参考文献:
苏州市中学 第3篇
1. 在Rt△ABC中,∠C=90°,cosA=,那么tanB等于( ).
A. B. C. D.
2. 在△ABC中,tanA=1,cosB=,则∠C的度数是( ).
A. 75° B. 60° C. 90° D. 105°
3. 在Rt△ABC中,∠C=90°,∠A、∠B的对边分别是a、b,且满足a2-ab-b2=0,则tanA等于( ).
A. 1 B. C. D.
4. 如图,两条宽度都是1的纸条交叉叠在一起,且它们的夹角为α,则它们重叠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B. C. sinα D. 1
5. 在△ABC中,∠A=120°,AB=4,AC=2,则sinB的值是( ).
A. B. C. D.
6. 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8 cm,BD=6 cm,DH⊥AB于点H,且DH与AC交于G,则GH=( ).
A. cm B. cm C. cm D. cm
7. 如图,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30°得到正方形A′B′C′D′,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a2 B. a2 C.
1-a2 D.
1-a2
8.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放置了5个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用阴影表示),点B1在y轴上,点C1、E1、E2、C2、E3、E4、C3在x轴上. 若正方形A1B1C1D1的边长为1,∠B1C1O=60°,B1C1∥B2C2∥B3C3,则点A3到x轴的距离是( ).
A. B.
C. D.
二、 填空题
9. 在△ABC中,∠C=90°,AB=8,cosA=,则BC的长______.
10. 如图,小明想测量塔CD的高度. 他在A处仰望塔顶,测得仰角为30°,再往塔的方向前进50 m至B处,测得仰角为60°. 那么该塔的高为______m.
11. 如图,在△ABC中,∠A=60°,∠B=45°,AB=8. 则S△ABC=______.
12. 在坡度为1∶2的山坡上种树,要求株距(相邻两棵树间的水平距离)是6米,斜坡上相邻两棵树间的坡面距离是______米.
13. 在Rt△ABC中,∠C=90°,AB=2BC,现给出下列结论:①sinA=;②cosB=;③tanA=;④tanB=.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只需填上正确结论的序号).
14. 如图,甲、乙两幢高楼的水平距离BD为90米,从甲楼顶部C点测得乙楼顶部A点的仰角α为30°,测得乙楼底部B点的俯角β为60°,则甲,乙两幢楼高度的和为______米.
15. 如图,在△ABC中,∠ACB=90°,∠A=15°,AB=8,则AC·BC的值为______.
16. 如图,把矩形纸片OABC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OA、OC分别落在x轴、y轴上,连接OB将纸片沿OB折叠,使A落在A′的位置,若OB=,tan∠BOC=,则OA′=______.
17. 如图,已知直线l1∥l2∥l3∥l4,相邻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都是1,如果正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分别在四条直线上,则sinα=______.
18. 一副三角板按左图所示的位置摆放. 将△DEF绕点A(F)逆时针旋转60°后(右图),测得CG=10 cm,则两个三角形重叠(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
三、 解答题
19. 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C边上的中线,∠C=45°,sinB=,AD=1.
(1) 求BC的长;
(2) 求tan∠DAE的值.
20. 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C在FD的延长线上,AB∥CF,∠F=∠ACB=90°,∠E=30°,∠A=45°,AC=12,试求CD的长.
21. 如图,在小山的西侧A处有一热气球,以30米/分钟的速度沿着与垂直方向所成夹角为30°的方向升空,40分钟后到达C处,这时热气球上的人发现,在A处的正东方向有一处着火点B,十分钟后,在D处测得着火点B的俯角为15°,求热气球升空点A与着火点B的距离. (结果保留根号,参考数据:sin15°=,cos15°=,tan15°=2-,cot15°=2+)
22. 已知不等臂跷跷板AB长4 m. 如图①,当AB的一端A碰到地面上时,AB与地面的夹角为α;如图②,当AB的另一端B碰到地面时,AB与地面的夹角为β. 求跷跷板AB的支撑点O到地面的高度OH. (用含α,β的式子表示)
23. 如图,在一笔直的海岸线l上有A、B两个观测站,A在B的正东方向,AB=2(单位:km). 有一艘小船在点P处,从A测得小船在北偏西60°的方向,从B测得小船在北偏东45°的方向.
(1) 求点P到海岸线l的距离;
(2) 小船从点P处沿射线AP的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点C处,此时,从B测得小船在北偏西15°的方向. 求点C与点B之间的距离. (上述两小题的结果都保留根号)
参考答案
1. D 2. C 3. B 4. A 5. D 6. B 7. D 8. D
9. 2 10. 25 11. 16(3-) 12. 3 13. ②③④ 14. 210 15. 16 16. 1 17. 18.
25+
cm2
19. (1) 2+1 (2) - 20. 12-4 21. 1 500(+1)
22. m 23. (1) (-1) km (2) km
一、 选择题
1. 在Rt△ABC中,∠C=90°,cosA=,那么tanB等于( ).
A. B. C. D.
2. 在△ABC中,tanA=1,cosB=,则∠C的度数是( ).
A. 75° B. 60° C. 90° D. 105°
3. 在Rt△ABC中,∠C=90°,∠A、∠B的对边分别是a、b,且满足a2-ab-b2=0,则tanA等于( ).
A. 1 B. C. D.
4. 如图,两条宽度都是1的纸条交叉叠在一起,且它们的夹角为α,则它们重叠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B. C. sinα D. 1
5. 在△ABC中,∠A=120°,AB=4,AC=2,则sinB的值是( ).
A. B. C. D.
6. 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8 cm,BD=6 cm,DH⊥AB于点H,且DH与AC交于G,则GH=( ).
A. cm B. cm C. cm D. cm
7. 如图,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30°得到正方形A′B′C′D′,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a2 B. a2 C.
1-a2 D.
1-a2
8.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放置了5个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用阴影表示),点B1在y轴上,点C1、E1、E2、C2、E3、E4、C3在x轴上. 若正方形A1B1C1D1的边长为1,∠B1C1O=60°,B1C1∥B2C2∥B3C3,则点A3到x轴的距离是( ).
A. B.
C. D.
二、 填空题
9. 在△ABC中,∠C=90°,AB=8,cosA=,则BC的长______.
10. 如图,小明想测量塔CD的高度. 他在A处仰望塔顶,测得仰角为30°,再往塔的方向前进50 m至B处,测得仰角为60°. 那么该塔的高为______m.
11. 如图,在△ABC中,∠A=60°,∠B=45°,AB=8. 则S△ABC=______.
12. 在坡度为1∶2的山坡上种树,要求株距(相邻两棵树间的水平距离)是6米,斜坡上相邻两棵树间的坡面距离是______米.
13. 在Rt△ABC中,∠C=90°,AB=2BC,现给出下列结论:①sinA=;②cosB=;③tanA=;④tanB=.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只需填上正确结论的序号).
14. 如图,甲、乙两幢高楼的水平距离BD为90米,从甲楼顶部C点测得乙楼顶部A点的仰角α为30°,测得乙楼底部B点的俯角β为60°,则甲,乙两幢楼高度的和为______米.
15. 如图,在△ABC中,∠ACB=90°,∠A=15°,AB=8,则AC·BC的值为______.
16. 如图,把矩形纸片OABC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OA、OC分别落在x轴、y轴上,连接OB将纸片沿OB折叠,使A落在A′的位置,若OB=,tan∠BOC=,则OA′=______.
17. 如图,已知直线l1∥l2∥l3∥l4,相邻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都是1,如果正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分别在四条直线上,则sinα=______.
18. 一副三角板按左图所示的位置摆放. 将△DEF绕点A(F)逆时针旋转60°后(右图),测得CG=10 cm,则两个三角形重叠(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
三、 解答题
19. 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C边上的中线,∠C=45°,sinB=,AD=1.
(1) 求BC的长;
(2) 求tan∠DAE的值.
20. 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C在FD的延长线上,AB∥CF,∠F=∠ACB=90°,∠E=30°,∠A=45°,AC=12,试求CD的长.
21. 如图,在小山的西侧A处有一热气球,以30米/分钟的速度沿着与垂直方向所成夹角为30°的方向升空,40分钟后到达C处,这时热气球上的人发现,在A处的正东方向有一处着火点B,十分钟后,在D处测得着火点B的俯角为15°,求热气球升空点A与着火点B的距离. (结果保留根号,参考数据:sin15°=,cos15°=,tan15°=2-,cot15°=2+)
22. 已知不等臂跷跷板AB长4 m. 如图①,当AB的一端A碰到地面上时,AB与地面的夹角为α;如图②,当AB的另一端B碰到地面时,AB与地面的夹角为β. 求跷跷板AB的支撑点O到地面的高度OH. (用含α,β的式子表示)
23. 如图,在一笔直的海岸线l上有A、B两个观测站,A在B的正东方向,AB=2(单位:km). 有一艘小船在点P处,从A测得小船在北偏西60°的方向,从B测得小船在北偏东45°的方向.
(1) 求点P到海岸线l的距离;
(2) 小船从点P处沿射线AP的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点C处,此时,从B测得小船在北偏西15°的方向. 求点C与点B之间的距离. (上述两小题的结果都保留根号)
参考答案
1. D 2. C 3. B 4. A 5. D 6. B 7. D 8. D
9. 2 10. 25 11. 16(3-) 12. 3 13. ②③④ 14. 210 15. 16 16. 1 17. 18.
25+
cm2
19. (1) 2+1 (2) - 20. 12-4 21. 1 500(+1)
22. m 23. (1) (-1) km (2) km
一、 选择题
1. 在Rt△ABC中,∠C=90°,cosA=,那么tanB等于( ).
A. B. C. D.
2. 在△ABC中,tanA=1,cosB=,则∠C的度数是( ).
A. 75° B. 60° C. 90° D. 105°
3. 在Rt△ABC中,∠C=90°,∠A、∠B的对边分别是a、b,且满足a2-ab-b2=0,则tanA等于( ).
A. 1 B. C. D.
4. 如图,两条宽度都是1的纸条交叉叠在一起,且它们的夹角为α,则它们重叠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B. C. sinα D. 1
5. 在△ABC中,∠A=120°,AB=4,AC=2,则sinB的值是( ).
A. B. C. D.
6. 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8 cm,BD=6 cm,DH⊥AB于点H,且DH与AC交于G,则GH=( ).
A. cm B. cm C. cm D. cm
7. 如图,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30°得到正方形A′B′C′D′,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a2 B. a2 C.
1-a2 D.
1-a2
8.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放置了5个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用阴影表示),点B1在y轴上,点C1、E1、E2、C2、E3、E4、C3在x轴上. 若正方形A1B1C1D1的边长为1,∠B1C1O=60°,B1C1∥B2C2∥B3C3,则点A3到x轴的距离是( ).
A. B.
C. D.
二、 填空题
9. 在△ABC中,∠C=90°,AB=8,cosA=,则BC的长______.
10. 如图,小明想测量塔CD的高度. 他在A处仰望塔顶,测得仰角为30°,再往塔的方向前进50 m至B处,测得仰角为60°. 那么该塔的高为______m.
11. 如图,在△ABC中,∠A=60°,∠B=45°,AB=8. 则S△ABC=______.
12. 在坡度为1∶2的山坡上种树,要求株距(相邻两棵树间的水平距离)是6米,斜坡上相邻两棵树间的坡面距离是______米.
13. 在Rt△ABC中,∠C=90°,AB=2BC,现给出下列结论:①sinA=;②cosB=;③tanA=;④tanB=.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只需填上正确结论的序号).
14. 如图,甲、乙两幢高楼的水平距离BD为90米,从甲楼顶部C点测得乙楼顶部A点的仰角α为30°,测得乙楼底部B点的俯角β为60°,则甲,乙两幢楼高度的和为______米.
15. 如图,在△ABC中,∠ACB=90°,∠A=15°,AB=8,则AC·BC的值为______.
16. 如图,把矩形纸片OABC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OA、OC分别落在x轴、y轴上,连接OB将纸片沿OB折叠,使A落在A′的位置,若OB=,tan∠BOC=,则OA′=______.
17. 如图,已知直线l1∥l2∥l3∥l4,相邻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都是1,如果正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分别在四条直线上,则sinα=______.
18. 一副三角板按左图所示的位置摆放. 将△DEF绕点A(F)逆时针旋转60°后(右图),测得CG=10 cm,则两个三角形重叠(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
三、 解答题
19. 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C边上的中线,∠C=45°,sinB=,AD=1.
(1) 求BC的长;
(2) 求tan∠DAE的值.
20. 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C在FD的延长线上,AB∥CF,∠F=∠ACB=90°,∠E=30°,∠A=45°,AC=12,试求CD的长.
21. 如图,在小山的西侧A处有一热气球,以30米/分钟的速度沿着与垂直方向所成夹角为30°的方向升空,40分钟后到达C处,这时热气球上的人发现,在A处的正东方向有一处着火点B,十分钟后,在D处测得着火点B的俯角为15°,求热气球升空点A与着火点B的距离. (结果保留根号,参考数据:sin15°=,cos15°=,tan15°=2-,cot15°=2+)
22. 已知不等臂跷跷板AB长4 m. 如图①,当AB的一端A碰到地面上时,AB与地面的夹角为α;如图②,当AB的另一端B碰到地面时,AB与地面的夹角为β. 求跷跷板AB的支撑点O到地面的高度OH. (用含α,β的式子表示)
23. 如图,在一笔直的海岸线l上有A、B两个观测站,A在B的正东方向,AB=2(单位:km). 有一艘小船在点P处,从A测得小船在北偏西60°的方向,从B测得小船在北偏东45°的方向.
(1) 求点P到海岸线l的距离;
(2) 小船从点P处沿射线AP的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点C处,此时,从B测得小船在北偏西15°的方向. 求点C与点B之间的距离. (上述两小题的结果都保留根号)
参考答案
1. D 2. C 3. B 4. A 5. D 6. B 7. D 8. D
9. 2 10. 25 11. 16(3-) 12. 3 13. ②③④ 14. 210 15. 16 16. 1 17. 18.
25+
cm2
19. (1) 2+1 (2) - 20. 12-4 21. 1 500(+1)
苏州市中学生抑郁现患率调查 第4篇
关键词:抑郁,患病率,对比研究,学生
近年来青少年抑郁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青少年作为一个在生理、心理方面都经历着巨大变化的特殊群体,尤其是在我国,社会竞争的加剧、独生子女的现状、学习的压力、亲子关系的紊乱等都会使青少年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为了解苏州地区青少年抑郁的发生状况,笔者于2009年对苏州地区25所中学初一到高三年级的学生进行现况调查,为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苏州地区城区和乡镇25所中学的初一到高三年级的在校学生18 420名,收回有效问卷18 139份,其中城区学生8 653名(47.7%),乡镇学生9 486名(52.3%);初中生8 534名(47.0%),高中生9 605名(53.0%);男生8 875名(48.9%),女生9 264名(51.1%)。年龄为12~19岁,平均为(14.87±1.56)岁。
1.2 方法
以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筛查工具,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作为诊断工具。问卷中还包括调查对象及其家庭的社会人口学信息。由经过统一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在学校教师的配合下进行现场调查,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独立填写问卷,并当场收回问卷。
1.3 统计分析
用EpiData 5.0软件建立资料数据库,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
2 结果
在18 139人中,符合抑郁诊断者828例,检出率为4.6%。抑郁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略高于乡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7~19岁年龄组抑郁检出率最高,而12岁年龄组抑郁检出率最低。初一到高三的6个年级间、初高中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高中组显著高于初中组,高三年级的检出率最高,初一年级检出率最低。见表1。
注:()内数字为检出率/%。
3 讨论
中国属于自杀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年自杀率为17.7/10万,自杀已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头号原因,而抑郁症是引起“自杀成功”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青少年抑郁发生率不断增长,而对抑郁的认识不足,主动求治率也非常低。因此,抑郁的流行病学研究,对一般人群的阈下抑郁的早期检测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抑郁也应当成为心理教育及其他社会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重要心理卫生问题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苏州市中学生抑郁的现患率为4.6%,与范春玲等[1,2]的研究结果相似;但高于汪春花等[3]的2.92%;低于徐斐等[4]2005年南京中学生的14.8%和美国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为8.3%的报道[5]。尽管由于地域、方法学、诊断标准以及认知水平等使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的变异范围较大,但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抑郁的发生率普遍较高。
研究结果显示,苏州市中学生抑郁现患率男性高于女性,与冯正直等[4,6]的研究结果一致;与张志群等[7,8]的研究结果相反;范春玲等[1]则发现,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可能由于地域、文化背景的不同,使中学生抑郁发生率性别差异存在不同。
资料显示抑郁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5岁,大多数发病于15~19岁和25~29岁年龄组。本研究显示,随着年龄增长,中学生抑郁的现患率呈递增现象,15~19岁年龄组现患率比较高,与已有资料一致;随着年级升高,抑郁现患率逐渐递增,与Olsson[9]和Ge等[8]研究一致,并且高中组显著高于初中组,与黄莹等[10]研究结果一致。研究发现,城乡之间无显著差异,可能与中学生社会经历比较单一,主要承受压力为学习有关,同时,苏州地区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其城市化进程较快,城乡差距较小。
参考文献
[1]范春玲,唐登华,赵德明,等.淮北市区中学生抑郁障碍现状调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2):1091-1092.
[2]COSTELLO EJ,ERKANLI A,ANGOLD A.Is there an epidemic ofchild or adolescent depression?Child Psychol Psychiatry,2006,47(12):1263-1271.
[3]汪春花,唐登华,王金凤,等.重点中学中学生6307人的抑郁障碍现况调查.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7):5962-5964.
[4]徐斐,王晨阳,李解权,等.南京地区中学生抑郁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7(4):324-327.
[5]BRENT DA,BIRMAHER B,KOLKO,et al.Adolescent depression.NEJM,2002,347(8):667-671.
[6]冯正直,张大均.中学生抑郁症状发展的性别、年龄、年级差异.中国临床康复,2005,36(9):32-34.
[7]张志群,郭兰婷.成都市区中学生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4,20(3):336-337.
[8]GE X,CONGER RD,ELDER GH Jr.Pubertal transition,stressfullife events,and the emergence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adolescent de-pressive symptoms.Dev Psychol,2001,37(3):404-417.
[9]OLSSON GI,von KNORRING AL.Adolescent depression:Preva-lence in swedish high school students.Acta Psychiatrca Scandinavia,1999,99(5):324-331.
苏州市第一中学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第5篇
这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伴随着元旦春节的到来,即将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我们数学组人有着几充实、几分感概„„本学期我们教研组的工作本着“为学生服务,为自己的提高”的理念,在全体老师们兢兢业业的工作中扎扎实实、卓有成效的开展着。现将这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更新教学观念
从目前整个中学教学这看,教法改革滞后于教材改革,教师水平的提高也跟不上教学改革的步伐,从数学学科来看,我们在教法研究要解决以下两大问题:
1.教法改革立足点要落在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充分发展的过程上,因此要研究: ——怎样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教学? ——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一般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
——怎样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各自适宜的发展空间和条件?
2.教法设计要着眼在如何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上,因此要解决: ——怎样设计教学过程,能利于学生探索、层层深入?
——怎样引导学生,能使他们主动探索,自己总结、反思、发现、归纳、概括? ——怎样给学生留出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能让他们充分、自主地发展?
本学期,我们安排了八位教师上教学探索公开课,大胆尝试、允许失败,要求每一节课均有教法改革的理论文章,连同教案打印成文,组内每人一份,主要目的相互学习.我感觉到这项活动已渐入佳境,每听完一课又期待着下一节课的到来。我们组内38位同志,每人上一节课就至少提供了38种教学模式,我想人人掌握了这38种套路,再上课打出的将是“组合拳”,威力更大。
二.扎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营造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环境,给他们压担子,对刚进校的老师,力争使他们进校一年教学常规要入门、三年要过关、五年要力争成为教学骨干(简称“135工程”)。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要责任到人、负责到底。指导老师要常检查、常督促、常指导,五年一贯制。前三年,每学期开一节汇报课;第四、第五年每年开一节汇报课,每次汇报课教研组内组织评议,给出书面评语,为青年教师明确指出尚需努力的方向。
2.对于工作五年左右已取得中级职称的教师,在教学上要不断总结、反思、提炼,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有机会要多让他们对外开设公开课,每学期要完成一篇教学论文,每年力争在市级以上发表论文,积极参加论文评比。
3.对已取得高级职称的教师,也要自加压力,向更高目标努力(正高职称、特级教师)。1
我在第一次全组教师会议上说,教师水平的高低,固然有个人综合素质、修养、学术功底有关,更重要的是工作中的勤奋、刻苦、钻研精神。只要我们发扬航天精神,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就能把我们学校建设成全国一流学校。
三.团结出智慧、协作出成果
今年8月两校合并后,老同志的表率作用、中年同志的勇于承担重担、年轻人的工作热情,深深鞭策着我们数学组的每一个老师。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由于组内的特殊情况,需要很多同志承担较大的工作量,张子方、彭清源、徐锡樑三位老教师都担任了高三两个班的教学任务,每周上课十七节,周二补差到十八点,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教研组建设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为我们高三数学教学“明实情、出实招、有实效”。彭清源老师身体一直不太好(三高一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体重),有时一天四节课,为了避免上课时出虚汗、晕场,就在课间吃点咸菜泡饭。陈枳麟老师带病坚持上课,工作非常努力。王晨老师担任高一(2)班、高三(11)班数学以及高一(2)班班主任工作、数学组工会组长,每周15个教案,工作量可想而知,但他没有一句怨言,从未有表现出一丝的拖拖拉拉,相反每天坚持不迟到不早退,工作兢兢业业,累了就在办公室抽袋烟,或伏在办公桌上歇会儿,醒来后又会献出一道趣题妙解。组内要搞资料库,为建设校本课程作准备,姚东磊、盛淳、张超、刘祖希主动承担重任,组内提出要搞校本课程,大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办公室卫生打扫本来打算排值日表,年轻人却说,“排什么表,我们包了”,他们主动争着干。周戴军、蔡玉书、蒋建伟、杨原、刘祖希、顾文娟等老师潜心教学研究、勤于笔耕,已发表多篇很有质量的文章,最近,刘祖希、顾文娟老师又各有一篇文章在国家级刊物《数学通报》上发表,本学期我们教研组老师已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11篇。两校合并,两个数学组走到一起,大家感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但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
回顾这一学期来教研组工作,我深深地感到团结出智慧、协作出成果,务本求实是取得一切成绩的根本保证。当然,数学组从各方面讲还是一支较为年轻的队伍,与兄弟组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有决心、有决心不但自我完善、虚心向其他教研组学习,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我们最大的努力。
最后,我想说二十个字与同志们共勉:“为人求诚、工作求实、课堂求真、教法求活、过程求美”。
数学组
杨人楩与苏州中学 第6篇
杨人楩对这段在苏州中学任教的经历颇引以为豪,他曾亲口对后来在北大的学生周清澍说过,他在苏州中学教书时,“由钱穆教国文,吕叔湘教英语,他教历史,后来都是国内著名的教授和学者,颇因此自豪”。确实,当时的苏州中学在汪懋祖的精心治理下,一时名士云集,当年以最后一名考取苏州中学、后来成了一代教育大家的钱伟长回忆在苏州中学的经历时,对当时苏州中学的师资印象很深:“理科教师几乎清一色都是东南大学的讲师,文科教师都是在地方上聘的,像我的四叔国学大师钱穆就被聘为国文首席教师,沈同洽是英语首席教师,杨人楩是历史首席教师,还有吕叔湘等,后来这些人都成了国内各大学的名教授。”
杨人楩上课时的情景也给后来担任过台湾大学校长虞兆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在日后的回忆《不一样的苏州中学》中也说道:“杨老师的外国史所用的教本是他自己的著作,文字流畅,读来如看历史小说,一口湖南腔国语的讲解非常生动。杨老师上课从来不看课本,兴之所至,往往像脱缰的野马任性奔跑,逃出课本范围。讲到罗马帝国衰亡时,借古论今,对当前的社会百态百般讥讽,并畅谈他逛游阊门风化区的见闻,作为佐证,毫无忌讳。”杨人楩也很看好这样一位刻苦用功的学生,在一次学校校庆上,杨人楩将虞兆中的历史笔记作为代表展出,算是对他的鼓励。
杨人楩辗转于上海暨南大学附中、苏州中学时,曹聚仁曾与其来往较多,对其印象甚佳。据曹先生回忆:他“从1925年到1933年,先后在暨南大学教了九年书”,但两人真正相识是在苏州:“其时,苏州女子中学的两教师:杨兄和吕叔湘兄,都是英文修养最深、译笔最畅达的能手。”在他看来,相对于周谷城等当时的史家来说,杨人楩先生才是真正对历史学有研究的,可称此种权威。曹聚仁对当时的新史家作了一番简要的评价:“友人张荫麟先生,他的《中国通史》虽未完卷,却留下了一篇有价值的序文”,而“钱宾四(钱穆)先生,该是挑得起担子的最有成就的一个,可惜他又钻政治的牛角尖了”。在曹看来,似乎只有杨人楩才能承接张荫麟所留下来的任务。
苏州中学位于春雨池畔,道山亭前,不仅环境优雅,且离苏州图书馆仅一墙之隔,藏书之丰,可以想见,更重要的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浓厚的人文底蕴与良好的学术氛围。正是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与环境下,杨人楩一边从事教书授课,一边忙于著述。历史学科设立后,随即主持历史研究学会,在既无大纲又无教本的情况下,教师共同议定教本,编制纲要。这其中,杨人楩起到了很好的主导与示范作用。苏中中学高中历史学科在杨人楩的主持与筹划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而为日后的辉煌打下了坚实、良好的基础。
杨人楩生平所编著的绝大部分中学教科书都是在苏中时期完成出版的,包括《高中大学预科外国史》上卷(1931)、《初级中学北新本国史》(1932)、《初中本国史》(1934)、《初中外国史》(1934)、《高中外国史》下卷(1934),可以说,几乎囊括初高中所有中、外历史教科书。其中尤其以《高中外国史》上、下册最为出名,这部高中历史教科书是1928—1934年杨人楩在苏中讲授外国史的讲义,更是他多年来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的心得之作,颇受学界欢迎。该教科书自成系统、体例新颖、叙事详尽、分析清晰,日后曾多次重印再版,“是继陈衡哲编写的外国史教本后,在中学广为采用的教本”。而它之所以备受青睐、广受好评、一版再版,甚至风行全国,是与杨人楩先生个人的人文素养与历史学识分不开的。
杨人楩不仅天资聪颖,具有扎实的国文功底与历史素养,而且还熟练掌握英语与法语等多种语言。从1918年踏入湖南长沙长郡中学起,杨人楩就广泛阅读西方原始著作、材料,尤喜欢俄国作家克鲁泡特金的作品,不到三十歲他已经完成了对英、法等三部原著的译介工作。杨人楩对法文原著、茨威格的《罗曼·罗兰》一书的翻译完成于他在北师大求学期间(1922—1926年);从1927年开始他又花了近三年时间将克鲁泡特金《法国革命史》(1903年法文版,杨人楩所译介的是英译本)一书翻译完成;同样,英人霍伦德所著《世界文化史略》,也由他在1929年翻译完成,于1932年在北新书局出版。三部著作均极见功力,尤其是《法国革命史》,至今仍是学界最好的一个译本。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苏中师生群情激昂,抗日运动蓬勃高涨。杨人楩也竭诚支持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并亲身参与其中。1931年9月30日,苏州中学高中部由师生合作,成立反日救国会,杨人楩被推选为常务干事,与沈同洽、严晓帆以及两位学生共同在反日救国会中担任实际领导工作,负责召集开会、总理日常事务、督促各股工作等事项。
同时,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侵略态势,杨人楩也有针对性地调整了外国史的教授内容与策略,一方面,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应与反日救国相结合;另一方面,增加与日本有关的教学内容,其分量至少占全学程的三分之一。具体而言,外国史应加授自甲午战后日本侵略之种种及满蒙问题,其要点规定如下:一、日本侵略满洲之政策。二、国际联盟对于此次东三省事件之态度。三、太平洋问题及英、美、日、俄等国对于太平洋问题各个之关系。四、欧战后国际形势之概况。五、凯洛格非战公约之内容及成立之经过。六、近年来日本国内政治经济概况。七、日本政党之分析。八、现代日本外交政策。不难看出,高中历史教学与授课已经非常紧密地与紧张的时局结合起来。
杨人楩的京剧演出还一度成为了苏州中学的招牌。1933年4月1日,苏中开庆祝会,杨人楩与苏中英语教师沈同恰粉墨登场,联袂演出《武家坡》、《四郎探母》两出,其中《四郎探母》中,杨人楩扮演杨四郎,沈同洽扮演杨母,学生吴大琨扮演公主,师生唱做俱佳,称得上专业水准,令全校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
杨人楩人品才学俱佳,成为苏州中学的一块招牌,然而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1931年5月1日,杨人楩受邀在苏州中学的“五一”纪念周上做的一次讲演,这篇演讲后来冠以《读书论》的题目,发表在1932年的《青年界》(第二卷第三期)杂志。这篇文章引起了强烈的反弹。
对于那些捕风捉影式的罗织与诬陷,杨人楩实在难以接受,他立即写信到报社,为被抹黑的自己做出辩白:“贵报今天所载的《苏州中学之演讲风波》,想系外来之稿,然而使我感觉着世间的‘造谣中伤’着实可怕,一个凭教书而吃饭的人,竟要来应付一些所料想不到的事,这就证明做人之不易。在贵报有闻必录,职责所在,可是投稿者不仅造谣失实,而且无中生有,这便使我不得不和贵报发生这一点笔墨姻缘。请贵报把这封信发表,以明真相。”
不难看出,表面平静的苏州中学,其实也暗流涌动,这起事件表面上看源于杨人楩的一次讲演,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学校内部的派系纷争。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对于杨人楩来说,这样一段苏中任教的美好的的岁月却因一次恶意的造谣中伤而终止”。然而,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选择离开苏州中学却成就了他人生中的另一个契机: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法国革命史。
苏州市中学 第7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苏州市田家炳中学管理人员、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归纳总结法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苏州田家炳中学乒乓球项目“体教结合”开展的基本情况分析
2.1.1 田家炳中学乒乓球项目基本情况
注:苏州田家炳中学包含:田家炳中学 (高中部) 、田家炳中学 (初中部)
(1) 学校和苏州市第二青少年体校乒乓球项目合作采取的是大中小“一条龙”培养模式, 采取总教练负责制, 由苏州市第二青少年体校乒乓球负责“一条龙”培养的苗子选拔、专业训练、比赛等, 这个系统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全部过程:第一, 学校上采用了初中在学校初中部上文化课、高中在学校高中部上文化课的安排, 小学在东大街小学上文化课 (因为主要研究田家炳中学, 所以在表中没有统计东大街小学) ;学校负责”一条龙”体系中的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的学籍管理、升学、文化教育、学习与生活管理。第二, 学校免费提供一个可以容纳32副乒乓球台的综合体育馆和和一个配套的塑胶田径场。第三, 学校免费提供了运动员在校期间的参加平时训练期间的用水和用电、宿舍、食堂、淋浴室和值班室, 并且在体育馆、运动员宿舍、食堂都安装了大功率空调。
(2) 学校将乒乓球学生按照不同年龄编入到不同年级和不同班级, 学校对学生的文化成绩要求与普通中学生一致, 对文化成绩不达标的学生严格执行停训处罚, 直到考试合格再参加正常训练, 这样才可以保证到参加文化课的学生能够按照国家的《教学纲要》进行教学, 保证了教学质量也督促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下课后运动员专业训练就统一田家炳中学体育馆, 平时的吃饭、住宿就在学校统一的宿舍;这样既保证了学习时间, 又保证了训练的质量, 也方便了对运动员的整体管理工作。
(3) 学校包含高中和初中二部分, 承担在“启上承下”的任务, 既要把从小学上来的小运动员们的竞技水平要提高, 才能承担在苏州市、江苏省级青少年锦标赛和中学生比赛, 还要参加全国相应级别的俱乐部比赛和全国中学生比赛, 还要向大学输送合格的高水平人才的重要任务, 所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田家炳中学参加训练和学习的这两个级别的运动员也是全苏州市水平最高的;从表1中看出, 运动员人数基本上变化不大, 说明运动员在田家炳学校创造的的学习和训练环境及条件比较适合。
2.1.2 田家炳中学参加全国中学生乒乓球锦标赛成绩分析
全国中学生乒乓球锦标赛, 是由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主办的全国中学生体育赛事, 是中国国内中学生体育竞赛中级别最高、水平最高的乒乓球比赛, 每年举行一次, 在青少年学生当中有着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全国中学生乒乓球锦标赛是由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乒乓球分会主办的全国中学生体育赛事, 中学生体育协会乒乓球分会是一个全国性的组织, 会员以全国的各个中学为单位, 负责组织开展全国中学生的乒乓球运动;比赛分为初、高中两个组别。
注:因为篇幅所限:本文记录奖牌成绩就以男女团体前3名成绩;总分是按照比赛成绩全国前8名计算。
每年的比赛都吸引了来自全国40多个会员学校的500多运动员参加, 按照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乒乓球运动员等级标准:获得全国中学生锦标赛 (高中组、初中组) 单项前8名, 团体前3名的出场运动员可以获得由体育总局颁发的国家一级运动员证书。所以原来参与比赛的选手基本上都是以业余训练为主的学生运动员, 现在参加比赛的选手呈现多样化、专业化的现象, 选手中既有在专业体工队训练的职业运动员, 比赛场上的竞争也呈现出白热化程度了。从表2中清晰的看出, 田家炳中学高中组学生参加的3届全国比赛中奖牌数量从2010年的3块银牌、2012年的1金、2银、2铜可谓成绩稳步上升, 总分和排名稳居前4名, 在全国处于较高的水平;初中组的成绩比高中组的稍差一些, 但是参加3届就有2届在前8名, 在全国参赛的40个学校中也应该属于第一集团水平。
我们通过大量走访和调研发现:目前现在全国所有正规学校里面开展的各类体育项目中, 在高中时期学习负担最重, 所以许多运动员都因此减少了训练的时间和质量, 还有个别学生觉得不能获得较好的体育成绩就干脆不练体育了, 但是田家炳中学乒乓球队的成绩恰恰在高中阶段越来越好, 说明他们由于处理好训练与学习的关系, 达到了既不影响学习也不影响体育成绩的效果, 这是目前国内许多体校和学校都比较很难做好的一件事情。
2.1.3 苏州市田家炳中学开展体教结合的管理方法和措施
我们通过对体育局、教育局、体校和学校的走访和调研, 了解到他们在取得不俗的成绩背后在管理上有如下的特点
(1) 管理方式:学校在师资配备上做到资源共享:在训练和管理队伍中既有来自于体育局、乒乓专业的外聘教练员和管理人员, 又有本校、乒乓专业和非乒乓专业的体育教师和管理人员, 相互之间和谐、融洽, 保证了“体教结合”工作的顺利开展。这是多年以来被证明最有效的管理方式, 它有效地保证了体教结合建设的政策支持, 也使乒乓班建设在经费划拨、硬件资源配套、师资等方面保持稳定的保障。
(2) 读书与训练:目前在田家炳中学进行训练的全部学生已经到达校50余人, 按男女少年乙组、少年甲组分队训练。第一, 明确队员身份:明确队员既是运动队队员, 更是学校的学生。第二, 明确要求:要求队员认真上好每一堂文化课, 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第三, 加强体校联系通过联系薄, 发现队员因训练或比赛缺课, 及时安排补课, 不让一个队员因训练、比赛而在文化课上掉队。第四, 为确保队员训练的质量, 帮助队员专业成长, 教练员制定有专业、合理的全年、学期训练计划, 日常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为每个队员建立档案, 加强跟踪, 并作周详的冬训、夏训分析。
(3) 传统与创新:在乒乓运动的开展上, 学校积极组队参加市、省以及全国中体协的比赛, 学校带队, 也是一项创新;为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 先后加入江苏省学生体育协会以及全国学生体育协会乒乓分协, 更是一种创新, 便于在全国、省体协的帮助、指导下, 更好地开展工作。
(4) 社会支持:学校得到了苏州市体育局、教育局固定经费支持外, 学校除了免费提供了一座1000平米体育馆供乒乓球队使用外, 2011夏天学校还专门把取消了一排临街的出租房, 改造成配备空调的运动员宿舍, 使学生训练后能够得到很好的休息;此外田家炳乒乓球俱乐部接受一些社会捐赠, 为“体教结合”工作提供后勤保障。
(5) 生源与升学:为确保“体教结合”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校对乒乓特长生的招生经报苏州市教育局同意享有特殊的招生政策:可以在苏州大市范围内招生, 以培养具有优秀综合素质的乒乓专门人才, 这样使苏州市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可以在有效渠道里的进行选拔和机会。学校还与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扬州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先后签订了“合作协议书”, 使运动员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为升学提供了保障, 从2006年-2014年, 在田家炳中学训练的乒乓球运动员先后考上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上海体院等共计30多人, 说明田家炳中学开展体教结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仅受到现在中学喜欢, 而且还被现在的许多重点大学所接收。
3 结论与建议
(1) 通过对苏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开展乒乓球项目“体教结合”取得成绩说明:田家炳中学开展“体教结合”以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体教结合”变革了过去竞技体育与教育的隔绝状态, 恢复了体育与教育本为一体的原始面目。
(2) 体教结合开展模式是需要多样的, 田家炳中学和苏州市乒乓球队现在虽然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也有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也遇到一定的烦恼和困惑, 需要在下面的一些问题获得相关部门的支持。招生的政策支持、后勤及科研保障支持、运动项目设置的选择、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加强沟通和协作等等方面的难题。
(3) 体教结合是今后发展必然趋势, 苏州市体育局和教育局通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 使苏州市的“体教结合”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我们相信随着今后国家各项政策的逐步开放, 体教结合的发展是必然趋势, 今后一定会越来越好。
摘要:文章通过对田家炳中学乒乓球队参加全国和江苏省比赛取得成绩发现:苏州市田家炳中学结合自身学校特点, 在管理方式、读书与训练、传统与创新、社会支持、生源与升学五个方面进行贯彻和实施, 使乒乓球项目在学校里面能够得到很好的开展;取得的成绩也说明:田家炳中学“体教结合”以后的成绩是不错的、管理是有效的、开展模式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田家炳中学,乒乓球,体教结合,管理
参考文献
[1]江苏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青少年部乒乓球比赛秩序册.
[2]江苏省第十五届运动会青少年部乒乓球比赛秩序册.
[3]江苏省第十六届运动会青少年部乒乓球比赛秩序册.
[4]虞重干等.“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J].体育科学, 2006 (6) :79-84.
[5]杨再淮.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博士论文, 2002:32.
[6]2010年全国中学生乒乓球锦标赛秩序册.
[7]2011年全国中学生乒乓球锦标赛秩序册.
苏州市中学 第8篇
一、坚持课内“回头看”, 巩固和强化旧知识
学校当前所推行的教学模式是“四段一案一回头”, 其中课堂的第一个教学环节就是“回头看”, 用时大约5分钟.教学形式主要是学生独立完成“回头看”练习, 然后进行交流与点评.“回头看”练习题的编制不是随意的, 而是由备课组讨论后形成的, 内容主要包括前一阶段所学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和与现阶段所学内容相关联的知识.
1. 通过对重点知识回头复习, 夯实“双基”
脑科学研究表明, 学生的学习是大脑相关区域神经联系的建立, 要帮助学生在大脑相关区域建立巩固的神经联系, 需要对大脑相关区域的神经细胞进行反复的刺激.而从心理科学的角度来看, 学生学完了一个知识, 如果不进行及时复习, 所学的知识就会有所遗忘.通过“回头看”, 经常复习所学的知识, 不仅不会遗忘, 还会得到巩固和强化, 基础知识才能扎实掌握, 基本技能才能真正形成.
如:“有理数运算”既是初一第一学期的重点知识, 又是整式运算、分式运算以及解方程 (组) 等后续知识的基础, 因而学生过好运算关至关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除了在“有理数”一章的教学中加强训练外, 在后续章节的学习中还要经常性、有计划、有目的地回头复习, 夯实“双基”.
2. 通过对难点知识回头复习, 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一般来说, 学生学习一个知识需要多次反复, 要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特别是对于难点知识, 一些学生由于认知能力较弱, 对某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一时难以真正理解, 知识的获取很难一步到位, 可以在后续知识的教学中, 通过回头复习, 对这些概念进行“错时训练”, 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如在“有理数”一章的教学中, 学生头脑中对a的相反数-a、a的绝对值|a|的真正含义并不是很清晰, 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在学习了“字母表示数”后, 再进行回头复习, 学生会茅塞顿开, 收到很好的效果.再如:在学习了数轴后, 学生虽然了解到“数形结合”思想, 但对其的理解肯定是肤浅的, 不会感受到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对今后的数学学习所带来的好处.教师可以在学习了“字母表示数”后, 设计如下的回头看练习, 让学生在做题中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作用.
(1) 已知a<0, -b>0, ac<0, 且|b|<|a|, 试比较a, b, c的大小, 并用“<”连接.
(2) 已知-a
3. 通过对与现阶段所学内容相关联的知识回头复习, 强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温故而知新”.在学习新知时, 通过“回头看”把相关联的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这样有利于学生整体上把握知识.如在进行“合并同类项”的教学时, 可以设计有关有理数加减法运算方面的回头练习, 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 体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引导课外“回头看”,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坚持课内“回头看”的同时, 把“回头看”从课内拓展到课外, 就是指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本》.经过实践与探索, 数学学科学生的《自主学习本》涉及三个模块:一是每周一题.即由学生在以前学过的知识中, 自主选择一道好题, 并把所选的试题、解答过程及对试题的点评一并进行整理.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自觉养成回头复习的好习惯, 并用自己的眼光发现好题, 用自己的知识解答好题, 用自己的思维点评好题, 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积累宝贵的资源.二是本周重点知识梳理.其目的是使学生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 坚持回头复习所学知识, 并通过这一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三是典型错题整理 (每周5道题) .这一模块包括题目、正确的解答过程及错解反思三个内容.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整理错题的过程中, 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 增强概念的辨析能力, 并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 也使得同学们在整理错题的过程中, 感悟到一些不良学习习惯的危害性, 从而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 端正学习态度,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 并最终能够形成优良的学习品质.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 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建立《自主学习本》, 正是对这一要求的具体尝试, 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反思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与形成.
三、建立激励机制, 为“回头看”增添活力
为了能使“回头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发挥其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 建立富有激励作用的评价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 学校推行了“达人风云榜”系列评选活动.具体做法是:以班级为单位, 每周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本》的展示, 并结合一周内的课堂表现, 由同学们推荐出“自主学习周达人”, 并颁发学校精心设计的“达人卡”.当集齐一套“达人卡” (一套共4张) , 将被班级评选为“自主学习月达人”, 并颁发荣誉挂件.此外, 学校将对在一学期里达人评选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同学, 授予“自主学习学期达人”称号, 并给予物质奖励.
苏州市中学 第9篇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语出《中庸》,意即有诚心的人,必须要自己实在地去做,不能敷衍。学天道,不必要他人来领导我们,也不依赖他人来诱导我们,我们自己领导自己。而“自成”与“教育”联姻,是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的首创。校长吴振华介绍,学校开展自成教育,目的在于激励学生自我调节、自我反省、自我创造、自我超越,最后达到自我成功,成为精神丰富、具有创新智慧、人格完善的人。
实施“精教活学”,拓展自成空间
2012年,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承担了江苏省重点规划立项课题“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精教活学的实践研究”,通过实施“精教活学”,积极营造绿色课堂、张力课堂、有效课堂,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为了一探究竟,记者随机进入一间教室听课。此时,该校邱明霞老师正在上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七律·长征》一课。“我喜欢‘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诗。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水流湍急,红军成功渡江后,非常喜悦。从这里我体会到了红军的英勇。”“我也喜欢这句诗。我查阅了相关资料,‘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欢快心情。读到这句诗时,我也感觉到快乐。”“我也喜欢这一句,我还制作了一个ppt,我可以上台介绍吗? ”……课堂上,师生正围绕“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诗畅谈感受,人人积极发言。整堂课老师智“导”巧“拨”,学生活力四射,热情高涨。
邱明霞老师介绍说,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每教一课,教师们都唯恐疏漏任何一个知识点,讲词剖句,深入分析,处处求深求透。常常是讲台上的教师滔滔不绝、眉飞色舞,“拉牛上树”般牵引着学生去达成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此时台下的学生大多没精打采,昏昏欲睡。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的少;教师筋疲力尽,学生所得甚少。在有限的学生发言的时间中,部分孩子又由于胆怯或者其他原因,错过了展示思维火花的机会。
在《七律·长征》的这堂课上,由于进行了课前预学,学生们大都胸有成竹,小组合作中交流热烈,全班交流汇报时精彩纷呈。一节课下来,据不完全统计,100%的学生能在小组中谈论自己的体会、看法,全班交流中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阐述观点,做到自信大方、声音洪亮,而老师的讲述仅有短短的5分钟。当然,最重要的不是多少学生说了,学生说出了多少,而是在这些发言和表现中,孩子词汇量之多、表达之流利、知识面之广及情感之丰富,是传统课堂不可比拟的。
不仅语文课堂如此,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的各门学科课堂教学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精教活学”的张力课堂构建,吴振华校长进行了深度解读。他认为,基于“精教活学”的张力课堂充满生命绿色,应该张弛有度,动静结合,变“死”的课堂为“活”的课堂,变“平面”的课堂为“立体”的课堂,变“一成不变”的课堂为“不断生成”的课堂。因此,他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强化课堂空间的自由度。教师最大程度地“闲”下来,学生最大程度地“忙”起来。当然教师的“闲”并非真正的无所事事、撒手不管,而是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以巧妙的方式将学生全面激活,力求“一石激起千层浪”,用最少的时间去争取最好的学习效果。
延伸课堂空间的长度。“精教活学”主张课堂教学从最接近学生起点的地方开始,也就是必须符合学生认知的发展水平,把教学的起点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带领学生经过紧张的努力和快乐的创造,尽可能地将学生带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
拓展课堂空间的宽度。“精教活学”注重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
提升课堂空间的高度。“精教活学”教学理念认为在一个真正有“高度”的课堂空间里,学生应该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同时也接受着教师对其最大限度的要求。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予以最大限度的尊重,热情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发现和深刻独到的见解。
增大课堂空间的密度。“精教活学”主张通过教师的“精教”和学生的“活学”,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有效增大课堂空间的密度,让学生既能吃得饱,又能吃得好。
2014年12月4日,浙江绍兴柯桥区科学教师代表团一行60余人,慕名来到吴江区实验初中考察交流。在观摩了物理、化学、生物三节公开课后,学校“以学定教、以学促教”“精讲精练,当堂反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等先进的教学理念给来访的校长、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重视社团建设,优化自成阵地
在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校园内,一跨进教学大楼,以“自成”为主题的雕塑格外引人注目,左边嵌有大运河、东太湖、小桥流水、太湖新城以及柳亚子、费孝通、程开甲等具有鲜明吴江特色的浮雕,右边的浮雕展示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召唤莘莘学子在“自成教育”的新天地中奋发向上,让平凡的自己开始优秀,让优秀的自己成为精英。
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社团活动,让社团成为学生彰显个性的乐园。校园内造型颇具特色的“自成舞台”定期展示同学的书法作品、绘画作品、劳技作品、优秀习作等,成为同学们大显身手的一个重要平台。
在社团里,学生是理所当然的主人。社团的组建完全处于一种自发状态,由学生在自愿参加的基础上,联合要求组建社团并递交社团申请书,然后确立社团部及指导教师。组团后进行社团干部竞选,由学生自主选出社长,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制定一整套管理条例,建立社团例会制度,规划总体活动安排,明确社团活动开展程序。在自我管理过程中,学生“增益其所不能”。指导教师主要配合和引领学生参与各项活动,并保障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正确使用活动设备,规范管理社团活动等。初三(1)班的戚竞文同学在谈及学校的社团时,不无自豪地说,学校30多个风格迥异的社团,没有校方的行政约束,没有老师的主观色彩,各具特色,使我们得以自由地展翅。社团,无疑是我们释放压力、充实自我的绝佳选择。
如今,吴江区实验初中的社团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蓬蓬勃勃。学校拥有灵指社、动漫社、梵高社、邮友社、司南社、贤聚园、开心农场、爱心久安社等各类社团32个,参与学生达1685人,占学生总数的78%。活动的扎实开展,有力地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为打造成功人生奠定扎实基础。
规范教学行为,提供自成保障
吴振华校长认为,树是自己长大的,学生增长能力犹如农作物的生长,农作物春播到秋收,靠天时、地利和人和,但禾苗萌芽到成熟却要靠自身,切忌揠苗助长。叶圣陶老先生曾说:学生跟种子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力,教师能做到的,只是提供他们适当的条件和养料,让他们自己成长,肥多烧苗,切忌精耕细作。为此,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严格规范学校教学行为,减负增效,给学生提供自成保障。
严格控制作业量。强调披沙沥金,精选题目,挖掘最有训练价值、最典型、学生最容易错的题目,真正做到举一反三,以一抵十。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针对不同学生实施弹性作业制,尝试“无书面作业日”。作业布置符合规定,不时多时少,杜绝考前狂轰乱炸的不良现象。
规范作息时间。早晨不硬性规定学生早到校。午自修教师不进教室,学校统一播放午间新闻等,真正把午自修还给学生。按时放学,确保放学后一刻钟静校。保证每天阳光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开齐上好所有课程。严禁以任何理由挤占小学科,忽视小学科。确立“小学科不上好是误人子弟”的观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规范教学行为促使教师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提高课堂效率上,花在精选题目上,花在课堂反思上,从而带动了年轻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健康成长。原本物理教育专业毕业的朱玉林老师,被安排任教初三化学,在“自成教育”的感召下,他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反思,自我超越,他的课例“酸碱盐在生活中”“会变的瓶子”等荣获江苏省教学设计一等奖,所指导的两名学生荣获吴江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年轻教师徐峰边教学边反思,笔耕不辍,至今已在省、市杂志上发表教研论文100多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36篇,有5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索引8篇。2011年他被破格评为吴江教科能手,2014年被评为吴江学术带头人。
规范的教学行为是阳光、雨露,为学生在蓝天下自由呼吸、健康成长的提供了有力保障。该校居正同学自立自强,勇攀高峰,2012年被评为“江苏省十大好少年”,受到省委书记罗志军的亲自接见。受鞠萍姐姐的邀请,走进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2013年,朱伊人等三位同学在苏州市初中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中获一等奖第一名。李翊想同学被吸收为江苏省青少年写作协会会员。
常州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 第10篇
近年来,学校在“教育从尊重开始”的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办学成效显著,办学质量逐年跃升,成为常州市区公办初中里一颗闪亮的“新星”。
学校现有教职工100余人,在校学生1100人。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师生在自己喜欢的学校里工作和学习,就会发展得更好”的办学理念,关注每一位师生的成长与进步,努力为每一位师生的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以培养具有“尊重”行为品质、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志存高远的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为目标,着力构建以“尊重”为特质的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把学校打造成师生喜欢、社会认可的优质学校。
学校致力于深化课程改革,抓实常规管理,形成了一套符合校情学情、行之有效的特色做法。在课堂教学转型中深入探索“自主·互动·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和“高效合作小组的运用”,在常规管理中形成了“温馨批语”“信息小卡片”“干部蹲点督查”“作业分层布置”等“市北土特产”。
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电声乐队、快乐手工等校本课程、学生社团在市区享有很高知名度。科技教育特色鲜明,学生在省市级科技类竞赛中频频获奖。
苏州市中学 第11篇
1. 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5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把它们分别标号为1、2、3、4、5. 从中随机摸出一个小球,其标号大于2的概率为( ).
A. B. C. D.
2. 如果某种彩票的中奖机会是1%,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买1张这种彩票一定不会中奖
B. 买1张这种彩票一定会中奖
C. 买100张这种彩票一定会中奖
D. 当购买彩票的数量很大时,中奖的频率基本稳定在1%
3. 小莉同学用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做抛掷试验,前9次掷的结果都是正面向上,如果下一次掷得的正面向上的概率为P(A),则( ).
A. P(A)=1 B. P(A)= C. P(A)> D. P(A)<
4. 学校团委积极开展“服务他人,提升自我”志愿者服务活动,来自初三的5名同学(3男2女)成立了“交通秩序维护”小分队. 若从该小分队中任选两名同学进行交通秩序维护,则恰好是一男一女的概率是( ).
A. B. C. D.
5. 绿豆在相同条件下的发芽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则绿豆发芽的概率估计值是( ).
A. 0.96 B. 0.95 C. 0.94 D. 0.90
6. 为了估计水塘中的鱼数,养鱼者首先从鱼塘中捕获30条鱼,在每条鱼身上做好记号后,把这些鱼放归鱼塘,第二天再从鱼塘中打捞300条鱼,如果在这300条鱼中有5条鱼是有记号的,则鱼塘中鱼的数量可估计为( ).
A. 1 800条 B. 2 000条 C. 3 000条 D. 1 200条
7. 李小英同时掷甲、乙两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六个面都分别标有1、2、3、4、5、6数字). 记甲骰子朝上一面的数字为x,乙骰子朝上一面的数字为y,这样就确定点P的一个坐标(x,y),那么点P落在双曲线y=上的概率为( ).
A. B. C. D.
8. 如图,正方形ABCD是一块绿化带,其中阴影部分EOFB,GHMN都是正方形的花圃. 一只自由飞翔的小鸟,将随机落在这块绿化带上,则小鸟落在花圃上的概率为( ).
A. B.
C. D.
二、 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9. 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4个红球、3个黄球和5个蓝球,每个球除颜色不同外其他都相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则摸出______球的可能性最大.
10. 在中考体育达标跳绳项目测试中,1分钟跳160次为达标,小敏记录了她预测时1分钟跳的次数分别为145,161,150,162,164,则她在该次预测中达标的概率是______.
11. 十字路口的交通信号灯每分钟红灯亮30秒,绿灯亮25秒,黄灯亮5秒,当你抬头看信号灯时,是黄灯的概率为______.
12. 现有四张完全相同的卡片,上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 把卡片背面朝上洗匀,然后从中随机抽取两张,则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之积为负数的概率是______.
13. 一个暗箱里放有a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这a个球中红球只有3个. 若每次将球搅匀后,任意摸出1个球记下颜色后再放回暗箱,通过大量重复摸球试验后发现,摸到红球的频率稳定在20%附近,那么可以推算出a的值大约是______.
14. 如图,A是正方体小木块(质地均匀)的一顶点,将木块随机投掷在水平桌面上,则A与桌面接触的概率是______.
15. 如图,A、B、C、D四张卡片上分别写有-2,,,π四个实数,从中任取两张卡片. 取到两个无理数的概率是______.
16. 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有如图所示的A、B两点,在格点中任意放置点C,恰好能使△ABC的面积为1的概率为______.
17. 联欢会上,小明按照3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1个绿气球的顺序把气球串起来装饰教室. 第16个气球是______颜色气球,这16个气球中出现黄色气球的概率是______.
18. 甲、乙两人玩猜数字游戏,游戏规则如下:有四个数字0、1、2、3,先由甲从中任选一个数字,记为m,再由乙猜甲刚才所选的数字,记为n. 若m、n满足m-n≤1,则称甲、乙两人“心有灵犀”. 则甲、乙两人“心有灵犀”的概率是______.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8分)
19. (本小题8分)小莉和小亮用如下的同一个转盘进行“配紫色”游戏,游戏规则如下:连续转动两次转盘,如果两次转盘转出的颜色相同或配成紫色(若其中一次转盘转出蓝色,另一次转出红色,则可配成紫色),则小明得1分,否则小亮得1分. 你认为这个游戏对双方公平吗?请说明理由.
20. (本小题10分)今年“端午”节前,小杰和爸爸去超市购买了大小、形状、重量等都相同的火腿粽子和豆沙粽子若干,放入不透明的盒中,此时从盒中随机取出火腿粽子的概率为;妈妈从盒中取出火腿粽子3只、豆沙粽子7只送给爷爷和奶奶后,这时随机取出火腿粽子的概率为.
(1) 请你用所学知识计算:小杰和爸爸买的火腿粽子和豆沙粽子各有多少只?
(2) 若小杰一次从盒内剩余粽子中任取2只,问恰有火腿粽子、豆沙粽子各1只的概率是多少?(用列表法或树状图计算)
21. (本小题10分)有A、B两个不透明的布袋,A袋中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标有数字0和-2;B袋中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标有数字-2、0和1. 小明从A袋中随机取出一个小球,记录标有的数字为x,再从B袋中随机取出一个小球,记录标有的数字为y,这样确定了点Q的坐标(x,y).
(1) 写出点Q所有可能的坐标;
(2) 求点Q在x轴上的概率;
(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的半径是2,求过点Q能作☉O切线的概率.
22. (本小题10分)今年假期苏州市教育局组织部分教师分别到A、B、C、D四个地方进行新课程培训,教育局按定额购买了前往四地的车票. 如图1是未制作完成的车票种类和数量的条形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若去C地的车票占全部车票的30%,则去C地的车票数量是______张,补全统计图.
(2) 若教育局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分发车票,每人一张(所有车票的形状、大小、质地完全相同且充分洗匀),那么戴老师抽到去B地的概率是多少?
(3) 若有一张去A地的车票,余老师和李老师都想要,决定采取旋转转盘的方式来确定,其中甲转盘被分成四等份且标有数字1、2、3、4,乙转盘分成三等份且标有数字7、8、9,如图②所示. 具体规定是:同时转动两个转盘,当指针指向的两个数字之和是偶数时,票给李老师,否则票给张老师(指针指在线上重转). 试用“列表法”或“树状图”的方法分析这个规定对双方是否公平.
“概率的简单应用”测试卷参考答案
1. C 2. D 3. B 4. D 5. B 6. A 7. C 8. A
9. 蓝 10. 11. 12. 13. 15 14.
15. 16. 17. 黄 18.
19. 不公平. 理由:P(小明)=,P(小亮)=,P(小明)>P(小亮)
20. (1) 火腿粽子5只,豆沙粽子10只 (2) (列表略)
21. (1) 点Q所有可能的坐标有:(0,-2),(0,0),(0,1),(-2,-2),(-2,0),(-2,1)
(2) (3)
22. (1) 30,图略 (2) (3) 这个规定对双方公平
(作者单位:苏州中学园区校)
一、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5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把它们分别标号为1、2、3、4、5. 从中随机摸出一个小球,其标号大于2的概率为( ).
A. B. C. D.
2. 如果某种彩票的中奖机会是1%,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买1张这种彩票一定不会中奖
B. 买1张这种彩票一定会中奖
C. 买100张这种彩票一定会中奖
D. 当购买彩票的数量很大时,中奖的频率基本稳定在1%
3. 小莉同学用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做抛掷试验,前9次掷的结果都是正面向上,如果下一次掷得的正面向上的概率为P(A),则( ).
A. P(A)=1 B. P(A)= C. P(A)> D. P(A)<
4. 学校团委积极开展“服务他人,提升自我”志愿者服务活动,来自初三的5名同学(3男2女)成立了“交通秩序维护”小分队. 若从该小分队中任选两名同学进行交通秩序维护,则恰好是一男一女的概率是( ).
A. B. C. D.
5. 绿豆在相同条件下的发芽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则绿豆发芽的概率估计值是( ).
A. 0.96 B. 0.95 C. 0.94 D. 0.90
6. 为了估计水塘中的鱼数,养鱼者首先从鱼塘中捕获30条鱼,在每条鱼身上做好记号后,把这些鱼放归鱼塘,第二天再从鱼塘中打捞300条鱼,如果在这300条鱼中有5条鱼是有记号的,则鱼塘中鱼的数量可估计为( ).
A. 1 800条 B. 2 000条 C. 3 000条 D. 1 200条
7. 李小英同时掷甲、乙两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六个面都分别标有1、2、3、4、5、6数字). 记甲骰子朝上一面的数字为x,乙骰子朝上一面的数字为y,这样就确定点P的一个坐标(x,y),那么点P落在双曲线y=上的概率为( ).
A. B. C. D.
8. 如图,正方形ABCD是一块绿化带,其中阴影部分EOFB,GHMN都是正方形的花圃. 一只自由飞翔的小鸟,将随机落在这块绿化带上,则小鸟落在花圃上的概率为( ).
A. B.
C. D.
二、 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9. 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4个红球、3个黄球和5个蓝球,每个球除颜色不同外其他都相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则摸出______球的可能性最大.
10. 在中考体育达标跳绳项目测试中,1分钟跳160次为达标,小敏记录了她预测时1分钟跳的次数分别为145,161,150,162,164,则她在该次预测中达标的概率是______.
11. 十字路口的交通信号灯每分钟红灯亮30秒,绿灯亮25秒,黄灯亮5秒,当你抬头看信号灯时,是黄灯的概率为______.
12. 现有四张完全相同的卡片,上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 把卡片背面朝上洗匀,然后从中随机抽取两张,则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之积为负数的概率是______.
13. 一个暗箱里放有a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这a个球中红球只有3个. 若每次将球搅匀后,任意摸出1个球记下颜色后再放回暗箱,通过大量重复摸球试验后发现,摸到红球的频率稳定在20%附近,那么可以推算出a的值大约是______.
14. 如图,A是正方体小木块(质地均匀)的一顶点,将木块随机投掷在水平桌面上,则A与桌面接触的概率是______.
15. 如图,A、B、C、D四张卡片上分别写有-2,,,π四个实数,从中任取两张卡片. 取到两个无理数的概率是______.
16. 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有如图所示的A、B两点,在格点中任意放置点C,恰好能使△ABC的面积为1的概率为______.
17. 联欢会上,小明按照3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1个绿气球的顺序把气球串起来装饰教室. 第16个气球是______颜色气球,这16个气球中出现黄色气球的概率是______.
18. 甲、乙两人玩猜数字游戏,游戏规则如下:有四个数字0、1、2、3,先由甲从中任选一个数字,记为m,再由乙猜甲刚才所选的数字,记为n. 若m、n满足m-n≤1,则称甲、乙两人“心有灵犀”. 则甲、乙两人“心有灵犀”的概率是______.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8分)
19. (本小题8分)小莉和小亮用如下的同一个转盘进行“配紫色”游戏,游戏规则如下:连续转动两次转盘,如果两次转盘转出的颜色相同或配成紫色(若其中一次转盘转出蓝色,另一次转出红色,则可配成紫色),则小明得1分,否则小亮得1分. 你认为这个游戏对双方公平吗?请说明理由.
20. (本小题10分)今年“端午”节前,小杰和爸爸去超市购买了大小、形状、重量等都相同的火腿粽子和豆沙粽子若干,放入不透明的盒中,此时从盒中随机取出火腿粽子的概率为;妈妈从盒中取出火腿粽子3只、豆沙粽子7只送给爷爷和奶奶后,这时随机取出火腿粽子的概率为.
(1) 请你用所学知识计算:小杰和爸爸买的火腿粽子和豆沙粽子各有多少只?
(2) 若小杰一次从盒内剩余粽子中任取2只,问恰有火腿粽子、豆沙粽子各1只的概率是多少?(用列表法或树状图计算)
21. (本小题10分)有A、B两个不透明的布袋,A袋中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标有数字0和-2;B袋中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标有数字-2、0和1. 小明从A袋中随机取出一个小球,记录标有的数字为x,再从B袋中随机取出一个小球,记录标有的数字为y,这样确定了点Q的坐标(x,y).
(1) 写出点Q所有可能的坐标;
(2) 求点Q在x轴上的概率;
(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的半径是2,求过点Q能作☉O切线的概率.
22. (本小题10分)今年假期苏州市教育局组织部分教师分别到A、B、C、D四个地方进行新课程培训,教育局按定额购买了前往四地的车票. 如图1是未制作完成的车票种类和数量的条形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若去C地的车票占全部车票的30%,则去C地的车票数量是______张,补全统计图.
(2) 若教育局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分发车票,每人一张(所有车票的形状、大小、质地完全相同且充分洗匀),那么戴老师抽到去B地的概率是多少?
(3) 若有一张去A地的车票,余老师和李老师都想要,决定采取旋转转盘的方式来确定,其中甲转盘被分成四等份且标有数字1、2、3、4,乙转盘分成三等份且标有数字7、8、9,如图②所示. 具体规定是:同时转动两个转盘,当指针指向的两个数字之和是偶数时,票给李老师,否则票给张老师(指针指在线上重转). 试用“列表法”或“树状图”的方法分析这个规定对双方是否公平.
“概率的简单应用”测试卷参考答案
1. C 2. D 3. B 4. D 5. B 6. A 7. C 8. A
9. 蓝 10. 11. 12. 13. 15 14.
15. 16. 17. 黄 18.
19. 不公平. 理由:P(小明)=,P(小亮)=,P(小明)>P(小亮)
20. (1) 火腿粽子5只,豆沙粽子10只 (2) (列表略)
21. (1) 点Q所有可能的坐标有:(0,-2),(0,0),(0,1),(-2,-2),(-2,0),(-2,1)
(2) (3)
22. (1) 30,图略 (2) (3) 这个规定对双方公平
(作者单位:苏州中学园区校)
一、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5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把它们分别标号为1、2、3、4、5. 从中随机摸出一个小球,其标号大于2的概率为( ).
A. B. C. D.
2. 如果某种彩票的中奖机会是1%,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买1张这种彩票一定不会中奖
B. 买1张这种彩票一定会中奖
C. 买100张这种彩票一定会中奖
D. 当购买彩票的数量很大时,中奖的频率基本稳定在1%
3. 小莉同学用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做抛掷试验,前9次掷的结果都是正面向上,如果下一次掷得的正面向上的概率为P(A),则( ).
A. P(A)=1 B. P(A)= C. P(A)> D. P(A)<
4. 学校团委积极开展“服务他人,提升自我”志愿者服务活动,来自初三的5名同学(3男2女)成立了“交通秩序维护”小分队. 若从该小分队中任选两名同学进行交通秩序维护,则恰好是一男一女的概率是( ).
A. B. C. D.
5. 绿豆在相同条件下的发芽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则绿豆发芽的概率估计值是( ).
A. 0.96 B. 0.95 C. 0.94 D. 0.90
6. 为了估计水塘中的鱼数,养鱼者首先从鱼塘中捕获30条鱼,在每条鱼身上做好记号后,把这些鱼放归鱼塘,第二天再从鱼塘中打捞300条鱼,如果在这300条鱼中有5条鱼是有记号的,则鱼塘中鱼的数量可估计为( ).
A. 1 800条 B. 2 000条 C. 3 000条 D. 1 200条
7. 李小英同时掷甲、乙两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六个面都分别标有1、2、3、4、5、6数字). 记甲骰子朝上一面的数字为x,乙骰子朝上一面的数字为y,这样就确定点P的一个坐标(x,y),那么点P落在双曲线y=上的概率为( ).
A. B. C. D.
8. 如图,正方形ABCD是一块绿化带,其中阴影部分EOFB,GHMN都是正方形的花圃. 一只自由飞翔的小鸟,将随机落在这块绿化带上,则小鸟落在花圃上的概率为( ).
A. B.
C. D.
二、 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9. 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4个红球、3个黄球和5个蓝球,每个球除颜色不同外其他都相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则摸出______球的可能性最大.
10. 在中考体育达标跳绳项目测试中,1分钟跳160次为达标,小敏记录了她预测时1分钟跳的次数分别为145,161,150,162,164,则她在该次预测中达标的概率是______.
11. 十字路口的交通信号灯每分钟红灯亮30秒,绿灯亮25秒,黄灯亮5秒,当你抬头看信号灯时,是黄灯的概率为______.
12. 现有四张完全相同的卡片,上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 把卡片背面朝上洗匀,然后从中随机抽取两张,则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之积为负数的概率是______.
13. 一个暗箱里放有a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这a个球中红球只有3个. 若每次将球搅匀后,任意摸出1个球记下颜色后再放回暗箱,通过大量重复摸球试验后发现,摸到红球的频率稳定在20%附近,那么可以推算出a的值大约是______.
14. 如图,A是正方体小木块(质地均匀)的一顶点,将木块随机投掷在水平桌面上,则A与桌面接触的概率是______.
15. 如图,A、B、C、D四张卡片上分别写有-2,,,π四个实数,从中任取两张卡片. 取到两个无理数的概率是______.
16. 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有如图所示的A、B两点,在格点中任意放置点C,恰好能使△ABC的面积为1的概率为______.
17. 联欢会上,小明按照3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1个绿气球的顺序把气球串起来装饰教室. 第16个气球是______颜色气球,这16个气球中出现黄色气球的概率是______.
18. 甲、乙两人玩猜数字游戏,游戏规则如下:有四个数字0、1、2、3,先由甲从中任选一个数字,记为m,再由乙猜甲刚才所选的数字,记为n. 若m、n满足m-n≤1,则称甲、乙两人“心有灵犀”. 则甲、乙两人“心有灵犀”的概率是______.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8分)
19. (本小题8分)小莉和小亮用如下的同一个转盘进行“配紫色”游戏,游戏规则如下:连续转动两次转盘,如果两次转盘转出的颜色相同或配成紫色(若其中一次转盘转出蓝色,另一次转出红色,则可配成紫色),则小明得1分,否则小亮得1分. 你认为这个游戏对双方公平吗?请说明理由.
20. (本小题10分)今年“端午”节前,小杰和爸爸去超市购买了大小、形状、重量等都相同的火腿粽子和豆沙粽子若干,放入不透明的盒中,此时从盒中随机取出火腿粽子的概率为;妈妈从盒中取出火腿粽子3只、豆沙粽子7只送给爷爷和奶奶后,这时随机取出火腿粽子的概率为.
(1) 请你用所学知识计算:小杰和爸爸买的火腿粽子和豆沙粽子各有多少只?
(2) 若小杰一次从盒内剩余粽子中任取2只,问恰有火腿粽子、豆沙粽子各1只的概率是多少?(用列表法或树状图计算)
21. (本小题10分)有A、B两个不透明的布袋,A袋中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标有数字0和-2;B袋中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标有数字-2、0和1. 小明从A袋中随机取出一个小球,记录标有的数字为x,再从B袋中随机取出一个小球,记录标有的数字为y,这样确定了点Q的坐标(x,y).
(1) 写出点Q所有可能的坐标;
(2) 求点Q在x轴上的概率;
(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的半径是2,求过点Q能作☉O切线的概率.
22. (本小题10分)今年假期苏州市教育局组织部分教师分别到A、B、C、D四个地方进行新课程培训,教育局按定额购买了前往四地的车票. 如图1是未制作完成的车票种类和数量的条形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若去C地的车票占全部车票的30%,则去C地的车票数量是______张,补全统计图.
(2) 若教育局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分发车票,每人一张(所有车票的形状、大小、质地完全相同且充分洗匀),那么戴老师抽到去B地的概率是多少?
(3) 若有一张去A地的车票,余老师和李老师都想要,决定采取旋转转盘的方式来确定,其中甲转盘被分成四等份且标有数字1、2、3、4,乙转盘分成三等份且标有数字7、8、9,如图②所示. 具体规定是:同时转动两个转盘,当指针指向的两个数字之和是偶数时,票给李老师,否则票给张老师(指针指在线上重转). 试用“列表法”或“树状图”的方法分析这个规定对双方是否公平.
“概率的简单应用”测试卷参考答案
1. C 2. D 3. B 4. D 5. B 6. A 7. C 8. A
9. 蓝 10. 11. 12. 13. 15 14.
15. 16. 17. 黄 18.
19. 不公平. 理由:P(小明)=,P(小亮)=,P(小明)>P(小亮)
20. (1) 火腿粽子5只,豆沙粽子10只 (2) (列表略)
21. (1) 点Q所有可能的坐标有:(0,-2),(0,0),(0,1),(-2,-2),(-2,0),(-2,1)
(2) (3)
22. (1) 30,图略 (2) (3) 这个规定对双方公平
杭州市中学生自杀态度分析 第12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杭州市10所中学为对象,每所中学随机抽取4个班,包括初中和高一、高二共5个年级,共调查1 484人,最后有效受调查者1 250名,其中男生577名(46.2%),女生673名(53.8%);平均年龄(17.0±1.3)岁。再以杭州市2个城区随机选择了10个社区,共调查1 100名成年人为对照,最后有效受调查者980名,其中男性403名(41.1%),女性577名(58.9%);平均年龄(43.3±11.4)岁。
1.2 方法
调查工具采用肖水源等编制的自杀态度问卷(QSA)[3],共计29个条目,每个条目按“完全赞同”、“赞同”、“中立”、“不赞同”、“完全不赞同”5级评分。问卷内容包括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 (F1)、对自杀者的态度 (F2)、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 (F3)、对安乐死的态度 (F4)4个维度,各维度得分2.5分为对自杀持肯定或理解的态度,2.5~3.5分为矛盾或中立态度,≥3.5分为对自杀持否定歧视态度。
调查问卷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在学生群体中采用课堂集体填写的方式,当场收回;调查时每个班级独立进行,由班主任组织之后,由调查人员独立进行。调查人员说明调查目的,然后告知遵循自愿匿名原则,可以不接受调查。在社区群体根据社区随机抽样的结果,采用上门发放问卷,当天收回的调查方式,遵循自愿、匿名原则。调查时间为2006年的10-11月。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输入SPSS 10.0统计软件,根据问卷的评分要求进行量化,然后进行维度分值计算及根据分界值进行维度分数处理,最后进行频数分析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中学生自杀态度
由表1可见,中学生年龄越大,对自杀行为持肯定或理解态度者越多,19岁中学生(24.2%)显著高于15岁中学生(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1,P<0.01);低龄中学生对自杀多持否定或歧视态度(χ2=28.83,P<0.01);超过50%的中学生持矛盾或中立态度。对自杀者持理解或肯定态度也与年龄有关,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P<0.05)。对自杀者家属的肯定或理解在中学生群体中比较高,61.6%以上的15~19岁中学生都持肯定或理解态度,只有2.6%的中学生持否定或歧视态度。15~16岁中学生对安乐死的接受程度较低,15岁组为13.2%,16岁组为21.7%,但18~19岁组超过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P<0.05);年龄小的中学生对安乐死更多地持否定或歧视态度,34.2%以上的15~16岁中学生不赞成安乐死,21.5%的18岁和18.5%的19岁中学生持否定或歧视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09,P<0.01)。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2.2 社区成年人的自杀态度
由表2可见,社区成年人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及其家属更多是持矛盾或中立态度。对自杀行为持肯定或理解者不超过15%,各年龄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对自杀行为持否定或歧视态度者以50~64岁组最高(χ2=7.28,P<0.01)。
2.3 中学生与对照组比较
由表3可见,不同性别中学生及社区成年人对自杀的态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学生对自杀行为、自杀者、自杀者家属所持肯定或理解的态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4.5, 59.92, 139.85,P<0.01);而对自杀行为持否定或歧视态度(21.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7, P<0.01);在安乐死方面,中学生的肯定或理解(25.2%)远低于对照组(49.3%)(χ2=14.41,P<0.01)。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3 讨论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态度在预测行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2]。态度在行为的预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态度入手对自杀行为进行研究是可行的,也是必需的。国内外已经开展了不同群体的自杀态度研究,期望从态度入手解决自杀预防问题[3,4,5,6,7,8,9]。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率在整个人群中有逐步上升的趋势[10,11],Danuta 等[12]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分析发现,26个国家15~19岁的青少年自杀率逐年上升。本研究结果显示,12.6%~24.2%的中学生对自杀行为持肯定或理解态度,而且随着年龄逐渐增加,对自杀行为的肯定或理解程度也随之增加。唐永卿等[13]采用同样的研究工具调查显示,25.6%的大学生肯定或理解自杀行为。与此同时,作为公众代表的社区成年人对自杀行为的肯定或理解程度明显低于中学生和大学生。20~64岁社区成年人只有13.2%~14.3%肯定或理解自杀行为。与此同时,中学生群体对自杀者及自杀者家属的肯定或理解程度也远远高于社区成年人。因此有效预防青少年自杀已是迫在眉睫。
尽管社区成年人对自杀行为或自杀者更多地选择中立或矛盾的态度,但很少否定或歧视自杀行为、自杀者及其家属。本研究结果显示,13.3%的成年人对自杀行为持否定或歧视态度;李献云等[14]在中国北方部分地区的定性研究结果提示,大多数人接受一些特殊人群的自杀,如患病久治不愈者、精神病患者、吸毒和酒瘾者,一些城市女性认为任何情况下自杀都不能被理解,并且普遍认为自杀会给家庭带来歧视或羞耻。因此,有必要进行不同群体、不同地区的定性和定量结合研究,为自杀预防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策略。
对于安乐死,虽然在中学生群体中存在年龄增长理解接受程度增加的趋势,但普遍持中立或否定态度;相反社区成年人有近50%对安乐死持肯定或理解态度。可能的解释是中学生对安乐死普遍认识不足。
提示要尽快建立有效的青少年自杀预防机制,从而更为警惕地发现潜在的行为,营造全社会参与的社区预防体系。此外,同时期的自杀态度调查为社区自杀预防体系建立了基本资料,便于今后的追踪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杭州市中学生对自杀的态度,为中学生自杀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在杭州市10所中学随机抽取了1250名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同时在杭州市10个社区随机选取980名成年人作为对照,采用自杀态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17.6%的中学生对自杀行为持肯定或理解的态度,而且随着年龄逐渐增加,对自杀行为的肯定或理解程度也随之增加;只有13.8%的成年人肯定或理解自杀行为;中学生对自杀者及自杀者家属的肯定或理解程度也远远高于成年人。结论青少年的高自杀率与其对自杀持肯定或理解的态度有一定的关系,提示预防青少年自杀时要重视态度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