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美国政治范文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23
1

美国政治范文(精选12篇)

美国政治 第1篇

首先, 这是一个政治危机, 反映的是媒体联合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力量的渗透, 原本的媒体挑战者和传播民主化在现实社会中变得无影无踪。其次, 这是有关媒体意识形态的, 商业媒体是天生的民主和“美国人的”体系, 是政府非正式但非常真实的一部分, 它保护公众免遭新闻中邪恶力量的影响。政治体系的内部与外部借助媒体的力量实现了开放性沟通与互动。但当追逐利益成为第一法则, 公共责任就失去了承担者, 联合性媒体越富有、影响力越大, 参与性民主的前景就越是黯淡。媒体过度发达与民主政治文化的急速萎缩同时发生在美国社会。

那么如何解悖麦克切斯尼所言媒体与民主?要解悖只能靠对称逻辑。西方民主理论一直坚持, 民主政治的巩固和发展必须建立在牢固的市场体系之上, 因此我们推论, 民主衰落与媒体财富剧增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也即媒体财富的增长未必导致民主的衰落。[1]而如果媒体一味追求商业利益而放弃承担公共责任, 同时政府也并未予以规范, 这时民主衰落就是媒体财富增长的结果了。

事实上, 我们这个时代是建立在大量自相矛盾的事物基础之上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思考了对许多媒体经济学家来说十分熟悉的几个过程:“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导致了集中、协作、合作、私人利益与阶级利益的对立、竞争、资本的中心化、垄断和股份公司……很多悖谬性的统一形式, 它们反过来造成所有这些矛盾。”三百多年前, 弥尔顿为争取言论自由和宗教信仰而竭力向议会进言;美国建国前后经过无数次斗争, 宪法的第一修正案确立了言论自由的宪政地位, 新闻自由就是直接从这一条款中演绎而来的。美国媒体与政治权力的关系是矛盾统一的状态, 二者之间既共存, 又不免时而关系紧张 (如“五角大楼文件”和“水门事件”) , 但共生从来都是主要方面。[2]存在决定意识, 这是理解媒体和权力关系最基本的前提。马克思把意识形态称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和幻想”, 在贵族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概念是荣誉、 忠诚等, 而在资产阶级统治时期则是自由、平等等。也就是说, 它是对现实进行扭曲的图景, 意识形态如同一层覆盖在真实事物之上的虚假的外表, 但同时它却被视为自然的、必然的和不可避免的, 精英对大众的统治必须通过“制造认同”去实现, 这是“民主实践的一场革命”。美国媒体与民主的关系中, 没有媒体与缺乏民主都是不可行的。其中的核心问题是, 权利日益集中到少数业主手中, 新闻界如何免于政治干预, 保护新闻自由的实现。媒体作为社会生活事件及其意义的缔造者与传播者, 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结构中来发挥作用的。随着大众媒介自身成为巨大的、经济实力强大的机构, 它们成了政治科学家赖特·米尔斯所称的“权力精英”。媒体的巨大影响力, 使它成为各方竞争控制和接近使用的对象, 政治、经济和法律对它的控制体现为媒介制度的控制, 以使它成为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有力工具。“美国政治体制的设置基于一个公认的前提: 权力产生腐败, 而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马克思主义强调,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趋势密切关系到资本主义的扩张和消亡, 例如, 工人利益与资本家利益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使用价值的生产与交换价值的生产之间的矛盾, 以及最重要的, 劳动的社会性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媒体是一个社会的神经, 它观察、探讨、评论、呼吁,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但它的这一切行为都是基于它的社会“存在”之上的。媒体是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 媒体与民主的悖论, 即西方民主理论所坚持的民主政治, 其巩固和发展必须建立在牢固的市场体系之上, 媒体与政治权力之间又是矛盾统一的共生关系。但又因为过度轻信自由市场的作用, 破坏了媒体促进民主制度建设的传递信息和进行讨论的中介作用。这时, 保护自由与实现自由走入困境, 美国民主的运行又实际上是建立在公众对制度认同的基础之上的, 公众的政治信仰、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观是民主制度的合法性来源, 民主实质上是“有领导的民主”, 它成功而有效地平衡了精英的权力和大众的力量, 但又使政治权力最终掌握在精英手中。而媒体则在这种动态的均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由的内涵总是在不断地受到挑战, 自由的历史始终是一个充满了辩论、分歧和斗争的故事。[3]应该把自由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 《媒体与权力》的第一部分所展现的媒体史是一系列相互对立和竞争的叙事, 每一种媒体的历史都相互连接、融合, 这些叙事被重新置于更为广泛的社会发展趋势的语境当中。当一种媒介环境下民主走入所谓困境, 也即会有新的理论、技术、新媒体重新激发民主活力。因此, 笔者认为, 我们还是应当在特定历史状态与环境中审视西方新闻自由的合理性, 而不是把西方的新闻自由抽象化和去历史化:一个建构公共领域、服务公众的职业, 与资本意志决定的经济和政治的复合体之间的矛盾解决, 最终体现的还是控制者的利益。

摘要: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 是法律提供了民主的权威来源。今天, 法律似乎被公共舆论所替代而成为美国民主权威的真正来源。对美国民主而言, 媒体绝对是一把“双刃剑”。因此, 应该把自由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 来探究媒体与政治之间所存在的那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关键词:民主政治,商业媒体,言论自由

参考文献

[1]胡伟.从大众传媒看美国政治与民主——读《富媒体、穷民主:不确定时代的传播政治学》[J].探索与争鸣, 2004 (2) :42-44.

[2]牛艳华.美国媒体与政府互动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 2010:40.

[3]埃里克·方纳.美国自由的故事[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4.

[4]罗伯特·W·麦克切斯尼 (美) .富媒体穷民主:不确定时代的传播政治[M].谢岳, 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3:5-11.

[5]詹姆斯·卡伦 (英) .媒体与权力[M].史安斌, 董关鹏,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3-102.

美国政治 第2篇

江西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 07政教班 张淮

这次大选是在现任美国总统和戈尔之间竞争,在此之前戈尔已经赢得19个州和首都华盛顿特区的总共262张选票,而布什也有29个州的246张选票在手。但是据我们所知要想入住白宫最少要有270张选举人票,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还是只有一个州的选票没有得出——佛罗里达州,这个州还有25张选举人票,因此,不论戈尔和布什,只要在佛州取胜,谁就算拿到了进入白宫的金钥匙。其中佛罗里达州的计票被认为是不公平的,双方的竞选人团都拿出自己的杀手锏,而这个州的选票在而与我咋的下几易其主,但是不管其中的经过怎么样,那不是我研究的重点,我只说最终是经过法院根据佛罗里达州的法律判决把这关键的25张选举人票给了布什,从而这美国选举上的百年的奇观也最终落幕,但是我们可以知道的就是不管是谁入住了白宫都讲是不可避免的成为美国现代历史上的最弱的一个总统。

经过这样的选票战,律师战,我们就可能是会很迷惑这个美国到底是什么样的国家,怎么这样的在中国看起来是比较简单的到美国会成为这样麻烦的一件事情,这就要求我们要很好的了解美国的政治制度,其中也几个是其中的“三权分立”、联邦制。

三权分立,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主要内容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三权分立制度的理论基础是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洛克和法国资产阶级启蒙学者孟德斯鸠提出的分权学说。这一学说基于这样一个理论前提,即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所以,国家权力应该分立,互相制衡。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们希望据此建立一个民主、法治的国家。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以后,三权分立成为资产阶级建立国家制度的根本原则。在当代,尽管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三权分立仍然是它的一个根本特点。对于这种制度,西方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非常推崇,认为只有实行三权分立,才是民主和法治的标志;不实行这种制度,就是专制。

最早由17世纪英国著名政治学家洛克提出,用以巩固当时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后来该学说不断传播,并被法国著名人物孟德斯鸠诠释为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立的形式,解决了在该种政治制度下可能出现的部分问题。该学说在当时被广泛认为是民主制度的有力保证。

分权的目的在于避免独裁者的产生。古代的皇帝以至地方官员均集立法、执法(行政)、司法三大权于一身,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即使在现代,立法、运用税款的权力通常掌握在代表人民意愿的议会中,司法权的独立在于防止执法机构滥权。这样也就不容易出现我们中国古代的那种封建专制,权利之间的制衡可以更好的确保征服的决策的正确,当政府的决策在国会看来是不很好的话,就可以否认这项措施的实行。也就达到权利的制约平衡。

其中三权是指: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美国立法权属于国会。但是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立法;可以发布拥有法律效力的行政命令;还有立法倡议权,即建

议国会立什么样的法。法院有权宣布国会制定的法律违反联邦宪法。行政权属于总统。但是行政机构的设臵和所需经费须由国会批准,国会还有权监督行政执行情况、经费开支和官员行为。美国最高法院可以宣布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行政机关颁布的规章条例违宪;还能通过案件的判决对宪法作出新解释,扩大或限制总统的权力。司法权属于法院。但是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最高法院法官人数和联邦其他法院的设立,均由国会决定,总统亦可施加影响。国会可以通过批准对法官的任命或弹劾法官的办法,来改变法院的组成。国会和各州一起,可以用宪法修正案推翻最高法院的裁决。

三权分立也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和消极作用,表现在:

①所谓分权与制衡,事实上成为协调资产阶级内部权力分配的一种机制。②实行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一个必然结果,是三大权力机关之间互相扯皮,导致效率低下。

③三权分立的原则难以在政治实践中真正贯彻。

三权分立制,本质上是一种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它有效地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但是,广大劳动人民不可能在这种制度下享有真正的民主。

而我们在前面讲到的还有就是根据的是佛罗里达的法律来判决的,这就是体现美国的联邦制,我们就来看下它有什么特点。美国建国之后实行的是高度地方自治的邦联制。独立战争期间,大陆会议于1777年11月通过了《邦联条例》,1778年经各州批准后该条例生效。根据条例,解散了原来的大陆会议,建立了邦联政府,它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各州联合体。邦联议会虽是当时美国的最高权力机构,但它只是各州代表的会议,它没有一个主权国家应有的宣战、媾和、签约、发行货币、借债、征兵和征税等权力,它也不是立法机构,它的决议需要征得各州同意;而各州却拥有主权国家所享有的一切权力。联邦制的最大特点是分权,主权由联邦和各州分享,根据这个就是我们通俗的讲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美国的联邦制下,各州可以制自己的法律,前提是不要与联邦的法律相违背。其实在我们高中的时候就学过,联邦制下的各州还有可能是有一定的外事权…….向这次大选选票的归属问题在美国显然是不使用联邦的法律,所以是只能是用佛罗里达州的法律来判决,这也就体现的是联邦制下的州有一定的立法权而且是有独立的司法权。

在我觉得联邦制有一个很好的特点就是有较强的自主性,并不像单一制下的是中央集权,上面的是命令而联邦制下的就可以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来制定适合自己地方的情况政策,更好的使政府的决策与当地的情况相结合,有利于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用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它也是有很大的缺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中央的或国家的有些决策可能是考虑到大局而地方就是仅仅看到的是自己的视线,并不理解就会转化成反对故而有很大的难度来推行,典型的就是有印度,根据我老师的讲,现在的印度应该是世界上大国中唯一一个没有高速公路的,而其中的一个就是因为在地方上的意见不统一,互相的不让步致使不可行通。其实这些应该都是相对的其中与所在国的综合国力是不可分,现在的美国是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也是联邦制国家,可是在我们表面看到的是美国是一个比较统一的国家,这就应该是得益于其综合国力,也就是使其有很强的凝聚力,这样及会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办起事来就相对是比较简单。

这次2008年的美国大选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就应该

说是一次不仅是对美国综合国力的考验还是对其制度的锤炼,其中也就很显然的出现一个好的方面就是在政府要做出7000亿救市的决策时,并不是政府说的算而是经过国会的讨论、缜密思考最终通过,这也就轻易的避免独断专权。

美国的政治维权 第3篇

按理说美国的国家体制犹如一座平静的火山,一般老百姓平时对政治不太感兴趣,最优秀的人才宁可在商界打拼,也不屑在政治上浪费时间。但在国家面临重大选择的危机时刻,这些平凡的美国老百姓们却能表现出相当的政治热情,把自己手中的选票和对政策制订的影响力,看成是政治维权的最直接手段。

美国人怎么搞政治?美国人怎样选举自己的政治领袖?美国的政治精英们又怎样包装自己?美国老百姓在维护自己的政治权利的同时怎样展示“妥协的美德”?《美国草根政治日记》作者老摇采用日记体形式,以其在美所见所闻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参与美国原生态政治活动的实录。他根据自己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参与社区政治和为民主党总统大选助选的经历,向中国读者介绍了美国草根政治的质朴、自然、零乱甚至自相矛盾的方方面面。同时以一个中国青年的视角,展示了对美国民众政治维权的思考。

时下国内关于美国社会实录的书不少,但用大众化语言来叙述美国政治的作品还不多。《美国草根政治日记》虽谈不上是学术精品,但有其特殊的文化价值。

因为是日记,作者有感而发,风格随意而直白;因为是业余参与美国政治,作者对美国式的民主制度与民主生活多为亲身体会,并试图将这些感悟传递给读者。

较之大部头、理论性强的美国学著作,这本小书更直观、简洁地让我们认识到美国人的政治热情其实是有选择性的。他们更关心身边的当地事务,其次是遙远的全国性事务,最后才可能波及一点点国际事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美国人总是积极参加学生家长协会、本地体育运动队、慈善机构和教会的活动,而全国性,的政治活动常常被漠然处置。

其实,从实践层面来看,尽管美国一直标榜自己的政体最民主的特点是大众参与和人民权利的保障,但美国政府的决策既不是出自政府的单方面决策,也不是由大多数人通过政治体系协商后形成一致的结果,而是不同集团的精英代表经过协商和交易后达成的妥协。

草根政治虽然被看成是制约政府的民主真谛,但权力精英却操纵着美国的政治市场。美国的政客们虽然口口声声说要为普通百姓服务,但实际上从不愿意把自己的权力真正“为民所用”。

可惜,由于是日记,也囿于作者的地域及其活动限制,我们尚不能从这本小书中领略美国草根政治的全貌,更无法理解贫富“两个美国”争论背后老百姓政治维权的失落。

美国国债——政治的闹剧(英文) 第4篇

14660, 527, 773, 465.62, the number of the U.S.Outstanding Public Debt on Aug.27, 2011 at 04:20:24 PM GMT, indicates that each citizen of the U.S.has a debt of 47110.26 dollar (Hall) .The enormous number of U.S.debt became the theme of would business in the past month, because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are worried about the huge number14 trillion, which is over the alarm line of U.S.budget deficit.People in China, for example, worried about the U.S.national debt because China owns treasury securities up to 1165.5 billions of dollar at end of Jun, 2011, which is 8 percent of total. (U.S.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2011)

However, the national debt, in my opinion, is just an important theatre of the political circus between the Democratic Party and the Republican Party.Both of them like to use the debt as a weapon of mass destruction in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Especially next year is the presidential year; politicians in Republican Party wouldn’t miss this good chance which they can criticize current President Barack Obama.Whatever, the U.S.government would not change their goal why they sell so many debts; they want to gain money from foreign countries.Therefore, it is worthy of consideration for Chinese government to dump some of this unprofitable business, the U.S.debt and use these mone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itizen's life rather than keep huge number of it and become a tool of American politicians, even consuming ample debts has “invisible profit” on politic for Chinese government.

On Aug 2, President Barack Obama had signed legislation to raise the U.S.debt ceiling for he couldn’t fend off such pressures from Congress.The legislation attempts to avert a potential government default only hours before the deadline.But just three days later, an unprecedented thing happened.On Aug.5, 2011, Standard & Poor's Ratings Services lowered its long-term sovereign credit rating o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o 'AA+' from 'AAA'.And then, on Aug 23, Deven Sharma, the president of Standard & Poor's, announced he will step down as a Chief of Standard & Poor's effective September 12, 2011, and will leave the company by end of the year.

These events are just the beginning of the battle.If Barack Obama doesn’t want to fail in the election, he has to beat back calls to national debt.It means that the continued debate on national debt between the Democratic Party and the Republican Party will not stop at least until the U.S.has its new President.Mencius said, “There is an appointment for everything.A man should receive submissively what may be correctly ascribed thereto.Therefore, he who has the true idea of what is Heaven's appointment will not stand beneath a precipitous wall.“ (Legge, 1895) It is obviously that the more time you keep the national debt, the more money you would lost.So if Chinese government wants to avoid the loss, it is sensible to quit this business as much as and as soon as possible.

After Aug 5, Chinese citizens started to consider whether it is wise to invest the U.S.debt for its real rate of return-on-investment is negative, when they accounted the rate of exchange between RMB and US Dollar.Because according to the exchange data in Aug 30 2010 and Aug 21 2011, the exchange rate between RMB and US Dollar fell from 6.804 to 6.376 in one year, meaning that China had a loss of 498.83 billion RMB or 78.23 billion dollar. (Daily BID rates, 2011) The cost of keeping the debt is so expensive that equal to 6% of total China fiscal spending in 2010 and above the China health care spending in 2010 (Chinese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2011) .Moreover, opportunity costs of holding the U.S.Treasury are low level of medical insurance, high inflation, and shortage of natural resources.

We pay a lot, but we only get the right to call on the U.S.government to cut back on spending, and friendship from one of the U.S.parties.None of these is useful.We have to right to warn the U.S.government as the biggest creditor but we don’t have right to force.And whether we buy the U.S.debt, the U.S.government would not change its policy to China.Because according to game theory, the best strategy for the U.S.government is to bash China and get profits from China; friendship would change nothing.To China, disadvantages of consuming the debt notably outweigh advantages.If Chinese government uses 20 percent of total debt to improve Chinese live, property prices would go down, medical insurance would go up, high price of food would be solved and finally residents would express satisfaction.If not, investing in natural resources is obviously a better idea, because we get nothing from holding more than 8 percent of the U.S.debt.

In conclusion, The U.S.government is using their political power to extract the most they can from China.The case of the U.S.debt is an epitome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not only aware of their loss in this case, but also how to avoid losing more, and then attempt to get rid of the “parasite”, the United States.

摘要:美国国债今年到达了146600亿这个巨大的数目, 随着标准普尔对美国国债评级的下调, 一场关于美国国债的风暴席卷而来。然而在我看来, 这一切只是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之间的一场政治斗争。中国作为美国第一大债权国, 成为了两党斗争的筹码, 损失了利益却改变不了美国对待中国的策略。

关键词:美国国债,政治闹剧,中国

参考文献

Hall, Ed. (2011, Aug27) .U.S.NATIONAL DEBT CLOCK.Retrieved date:Aug27, 2011.Retrieved from:http://www.brillig.com/debt_clock/.

Legge, James. (1895) .Mencius:Chapter25, Chinese Classics, Vol.2[1895].Translator.Retrieved from:http://www.sacred-texts.com/cfu/menc/menc25.htm

U.S.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Federal Reserve Board. (2011, Aug15) .MAJOR FOREIGN HOLDERS OF TREASURY SECURITIES.Retrieved from:http://www.treasury.gov/resource-center/data-chart-center/tic/Documents/mfh.txt

Daily BID rates. (2011, Aug) .Historical Exchange Rates.Retrieved from:http://www.oanda.com/currency/historical-rates/

美国政治科普 第5篇

对于美国所需要的 S(科学)T(技术)E(工程)M(数学)方面的高学历人才(尤其是美国大学毕业的),可以给予速成的绿卡。

考虑到过去10年中考来美国的同学们绝大部分是理工科;而美国H1B对身份有诸多限制(例如没找好下家且下家同意续H1b前不能跳槽,工资相对最低,不敢顶撞老板,否则今天开除,明天滚回国等),485以后更是不敢回国(有一定的限制,见过极端的父母去世因为怕拿不到绿卡前功尽弃而不回去奔丧的),那么STEM对理工科同学的吸引力就可见一般。当然,对于仍然在中国国内又梦想来到那梦中的美国的同学,STEM更是无穷的学习动力。

可是问题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从01年到13年STEM法案提了就死,死了又提,就像某种器具一样,总在邻近某个点的时候就曳然而止,让人好不痛快。也让某些人等的望眼欲穿的同时,仍然在苦苦煎熬。

我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那么作为小文科生的我就来给理科同学们科普一下STEM到底是什么背景,希望能看懂的人早日超度。

一。美国的法律背景。

既然是说STEM的话就先扯一下美国的法律(Law/Act),政府条令(Regulation)以及执行细则(FOH)的区别。其实黄陀律师比我更有资格,因此有法律的问题可以去问他,不过既然我是搞执法的,就重点说说后者。

一般来说,法律是最薄的。例如我执行的美国1938年公平劳工法(Fair Labor Standard Act 1938),一共59页。A4纸,还是留了N多边的,字体目测14号字? 大家可以想想才有多厚。

然后解释此法的政府条令有多厚? 答案是两本字典厚度(29 CFR0-99:693页,29 CFR 500-899:932页)字体8号。。里面涉及历史上各种判决(从巡回法院到最高法院)以及法律里每句话的解释细则。

上面这俩种是公开内容,所有人都可以去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下载了看。

还有另外一个就是部门内部执行细则(FOH),这个是不对外公开的,只供内部工作人员使用。猜猜看,关于上面的法律和条令的劳工部内部解释有多厚? 答案是,标准的档案馆书夹3个,每个在1000页纸左右。。里面更细节的说了本部门对法律和政府条令的各种执行方法。从各种内部标准到根本不予受理,琳琅满目。而且这玩意只是我们执行的十几部法律中的一部。。换到移民局,人家执行的法律更多。也就是说,你光看懂了法律和政府条例是没有用的,如果和部门内部执行细则不符,你仍然得不到你想要的结果。当然,你足够有钱又足够牛X,当然可以去巡回法院乃至最高法院单挑各政府部门。不是没有成功的先例,例如二战前某位大神商人单挑劳工部,愣是打到了最高法院还赢了,导致劳工部专门加了一条以他名字命名的修正案。

当然这案子大概也就需要6-10年? 话说这哥们在赢了不久好像就在为盟军运送物资的路上葬身海底了。。

说这么一堆,也就是想让某些动不动就说美国法律咋样的同学明白,你觉得你扛着法条就能拿绿卡的纯粹是在做梦哟。即使法律出来了,在政府印好条令,和移民局,劳工部等部门做好相关内部规定并培训好人员前,请耐心等待。。家里有米的话,赶快给黄律贡献点,兴许能加快点速度。。

二,美国的政治背景。

某些理工科同学张嘴民主,闭嘴自由,要不就举着宪法说人人生而平等。问题是有不少人体会,华人很多时候就是二等公民,被欺负么。这里面原因很多,其实核心还是美国的政治背景。美国是合众国大家都知道,但是真正理解里面的含义的国人非常少。以至于人人上很多帖子动不动就是美国XXX,看着就想抽。

什么概念,很多人都把中国的省等于美国的州,殊不知美国的州的权力远大于中国的省。例如婚姻法,枪支法,交通法,州税等都是州管辖范围。而美国有50个州,就等于有 50部婚姻法,51部枪支法(因为有联邦枪支管理条例)50部交通法,50部州税(不算联邦税)而且最重要的是

这些法律是互相冲突的!!!!在一个州的合法行为跨州界就是不合法的!!

例如,如果你是学生,持有中国驾照,那么在纽约以国际驾照名义开车是合法的,但是如果你开进邻近的麻省,就是非法的!因为麻省不承认一切类型的国际驾照(B1B2旅游商务签证除外)。而无照驾驶是重罪(尤其在出车祸的情况下)最高面临遣返,即使不遣返也会有不良记录。影响未来。再如,美国大部分州的结婚年龄是18岁,少数是16岁,犹他州是14岁!所以你在中国不是合法结婚不等于你在美国不是,具体请参看本州法律

因此同学们下次你看见 如何在美国持枪,如何在美国获得驾照一类的文章,可以直接无视,因为写他们的人本身就把所在州当成了美国。很多中国学生吃亏也在这里。而且,即使是一个州内,规定也会有所有不同哟。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 那是因为美国的政治体制是 联邦--州--地方 三层体制。

联邦有国会,州有州议会,地方有地方议会。而三方都有一定的立法权。来规定自己立法范围内的事物。而里面的议员,都是投票选举出来的。听起来很美,很民主,不是么?

学过一点政治的同学马上就会明白,这里面有最大的问题就是多数人暴力问题。

也就是说,当地的主流人口的生活习惯是可以强加给非主流人口的。同样,少数群体可以靠人口的集中来为自己谋得一两个选区的位置,以达到保障自己的利益的目的。

再拿麻省为例,本身是传统清教徒区,因此州法规定的2点-5点的饮食业宵禁是全州范围内的。即酒吧最晚开到2点,必须关门。而在中国国内,2点可能是夜生活高潮? 而麻省西部小镇的Amherst则更上一层楼,11点就有“噪音控制”即噪声不能超过一定分贝数(没记错的话是80?)这基本禁止了一切KTV等活动,因此说中国学生过来以后未婚的很快会找另一半,已婚的会努力创造人类。为啥,实在是没啥可做的哈。。

由此展开,我们就不难理解各个州之间的巨大差别了。所谓传统蓝州(民主党州)基本以工业,教育,医疗,高科技为主。背景是有色人种和白人的自由派人士,高等教育人士(如教授),信奉工业化时代的政府组织机构。主张全民医保,堕胎选择等对工业生产效率有利的法案。值得注意的是,犹太人大部分是民主党,主要是很多白人仍然不认为犹太人是他们的一份子,所以犹太人需要民主党政治实力保护。此外,民主党对同性恋,非法移民,禁枪等都是大力支持的。而女性的感性也使得她们大多支持民主党。

而传统红州(共和党州)则是基本以农业,能源为主,背景是白人农场主(所谓red neck),白人巨富(例如布什家族)以及有色人种中的宗教主义者及中上产者(例如很多华人中的中上产码农,家庭年收入超过12万5的--差不多是美国顶尖5%的收入群体)。这些年还加入了某些准新纳粹群体和原教旨自由经济主义者等(茶党主力)。因为本身就是农业和能源贸易,他们自然信奉类似亚当斯密的大市场自由贸易,政府不监管等,有趣的是,鼓吹小政府的他们往往是大军队的支持者,同时是持枪权的坚定捍卫者,因此军人和退役军人也往往是共和党支持者。(例如我就是中立偏共和)由于宗教立场等,共和党对堕胎,同性恋都是深恶痛绝。而由于红州多靠美墨边界,受到非法移民占福利,增加犯罪率等影响,因此对非法移民也以打压为主。

而美国两党的斗争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的。

三。STEM是怎么回事

从统计数据看,美国白人由于生育率过低(其实是老墨太能生了)每4年人口会减少2%,而有色人口(主要是老墨)会增加2% 而2020年左右美国白人将降到50%一下成为相对少数。考虑到2%的人口里很大一部分是非法移民及其子女。那么问题就来了 美国是想阻滞这一进程? 还是想顺应这一进程? 共和党想前者,民主党想后者。

看过我大选分析的帖子都清楚。如果说奥巴马08年是被黑人以96%的block vote送进白宫的,那么12年就是被有色人种(主力是老墨)+女人再次送进白宫的。(当然,共和党的表现也太差,不说联合社会中上产,反而去动员神棍们,不输都不行。。)因此投桃报李,在利用总统权力签署了梦想法案(Dream Act)后,现在又要搞对1100万非法移民的大赦活动。要知道,1100万选票及他们的子女绝对不是一个可以小看的力量。如果这么搞下去,共和党只有越来越没戏。但是明目张胆的反对又不可能,毕竟“平等自由”这张皮还不能不要。

那么要占领道德制高点,就必须提出选择题,即选择A组,还是选择B组的把戏。而STEM同学们,你们就是非法劳工的对立面,B组了。

其实STEM注意最早是我们比尔盖茨同学提出的,比尔盖茨认为美国生产工程师速度远不足以为未来人口的储备。而工程师薪资过低(相比医法商)也使得大量精英流失。因此美国要不政策扶植工科,要不就大量同化外国工科人才。当然,无论遇到了小布什就都是耳旁风了,久了盖茨同学也就不说什么了。

而这个概念可以当武器来用的时候就有价值了。对了,额外说一句,美国联邦立法的程序是:

国会Committee审核修改,提交两院进行投票,必须两院都通过了,最后由总统签字(当然后面还有很多猫腻,节省篇幅就不说了)

拿STEM而言,最早的意向是在00年前后?(具体时间我忘了)到11,12年的两次死亡(一次众议院就死了,一次众议院过了,参议院死了,即使参议院过了,奥巴马也会veto/否决它),这就是前后10年。

可以说,STEM是共和党明知道不会通过而提出来阻击民主党法案的利器。

一方面针对美国现在缺工程人才的现状,占据道德制高点,一方面利用STEM人才比低教育非法劳工牛X的方面吸引票数。最重要的是,STEM群体的收入,都在个人10万,家庭12万5区间左右,恰好是共和党成员的收入空间,也就是说,万一这玩意过了,那么也是为自己的群体增加实力。而民主党自然有对应的方式,答案就是,以华制华。

在美华人的主体分两拨:一拨是穷的,主体是偷渡和亲属移民,一拨是富的,主要是近些年出现的新移民。

现在美国国会里的所谓华人议员,基本都是农转非上来的前者。例如赵美心。

那么对于咱不少华人性格了解的同学就自然会明白,所谓老移民的态度了:凭什么老子拼死拼活偷渡来,受苦那么多拿到绿卡公民,你丫读几年书就可以。而这些老移民又恰好是民主党的票仓。。懂了这些再看赵美心前几天在大学录取不看种族的这个提案投了反对票(实际上最吃亏的是重视教育的华人,现在AA规定按种族录取,导致一个大学黑人60分能上的,华人得90分才可以),以及第一个跳出来攻击2011年版STEM法案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如果假设现在共和党突然小宇宙爆发,搞定了民主党上台,那么STEM法案就会通过么? 答案是,希望渺茫。为啥? 因为STEM只是阻击民主党的工具,当目的达到了,还为武器利益着想不是傻帽么?

其实谁都清楚,老墨本身教育程度低,整体在做美国人不做的事情。因此放进来不会对美国白人主流产生威胁(本来就是美国人不做的,例如农场工人)你丫STEM过了,突然来110万教育水平高,辛勤工作,敬业精神比白人高10倍工资要求却低的中国人,丢工作最多的肯定是美国白人中产,到时候就是中韩印一统天下了。

在所谓的民主体制下,政客永远考虑的是下一次的选举,白人和有色人种,那个更可能投自己? 所以共和党国会山上的那批精英不会把这么大笔帐算错的。

所以明知道不会过的东西,还被一帮人当圣旨一样舔,祈祷赶快通过,看着就可怜哈。也许正如唐同学说的,很多人觉的有梦可做还是比在现实里打拼要实在。

四,出路何在?

章同学曾说过“其实有了绿卡,就能maximize发展。比如可以随意跳槽,自己创业。重要的不是卡,是卡带来的机遇”

不幸的是,绿卡本来就是美国在选择听话勤奋劳工所发的奖励卡,你自己是否max发展对美国来说根本不关心,随意跳槽的根本就是要用h1b栓住。自己创业。。同学你有50-100万美元可以随便扔的话,Eb5等着你,没有,美国鼓励自己人开小business 创业,不是外国学生。外国学生只是来消费创造GDP的,不是来和美国学生抢就业的。考虑到 现在奢望STEM绿卡的大部分是中流的学生,真正有实力的基本EB1了,那么所谓STEM学生对美国的价值实际上是可消耗品。虽然冷酷,但是就是事实。

所以说,要留在美国,还是做好脱皮准备,指望博士毕业就能得绿卡的,可以指望一下自己孩子辈实现了。

至于已经拿到绿卡的,还是可以看看我以前说过的部分,这里转帖一下。

“。。看美国大选的广告就知道:有打工人阶级牌的,有打中产阶级牌的,有打黑人牌的,有打劳模牌的。。就是没有人鸟华裔啊!为啥?每次选举华裔基本上投两边是一半一半(偷渡啥的过来的基本投民主党,已经发达的基本投共和党),所以总结果=0,所以谁也不用来鸟华裔,你丫自己就把政治力抵消了啊!这里不得不说一些人的问题是对政治太幼稚,被基督教和选举教双重洗脑,精神上服从虚幻的耶稣,现实里对被奴役没有羞耻和痛苦的感觉。其实有的老外说在美国华人人数/票数少,经济力量大;华人是有名的搞政治幼稚,自己小算盘打得精却往往被玩,还有什么有的中国女人cheap。。这些都是他们对北美的华人的普遍印象。我们能说什么?不反抗,只会挑自己错的奴隶可不就是cheap么?

华人最需要的是搞组织,无论是所谓“中产阶级工会”还是“华人工会” 甚至搞成“三合会”“黑龙会”都不要紧。关键是要抱团,要谋求政治影响力。搞好了,以中国人的智慧,工会就能变商会,商会就能变骷髅会。要知道,犹太人的东西好用啊,控制了全世界的知识和资本顶层。一个不尚武的民族,硬生生在中东建国,四面全是穆斯林。恨他们恨得牙齿痒的时候,一定要看到他们的长处。华人地位的提高不会天上掉馅饼。任何一个组织都没有能力deliver.只能靠大家积极参与去争取。无论你现在是不是公民,请记住,你现在的斗争是为了让你现在和后人有一个更有利的环境。

要知道,在美国政治里,政客考虑的永远是下一次选举。如果亚裔能够证明自己是值得重视的政治力量,不管这次支持谁,过后都会得到重视。相反,如果自己没有力量,要人的时候没人,要钱的时候没钱,不管你投谁的票也没人理你。而票,就是我们显示种族族群力量的工具,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意义。而现在的情况是亚裔人数少,亚裔的票一文不值,互相抵消。两党都不在乎亚裔的选票。情况还能比现在更糟吗?

华人在美国的被动局面,原因主要就在于有很多人不按自己的族群利益行动,而是被宣传洗脑去搞什么“意识形态”。我想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华人对于集团政治在美国这种体制下怎么运作缺乏了解。因为咱就没有这个文化。有些人更以为凭自己的小聪明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从这点看,我们华人在印尼屠杀一遍又一遍真不是没有原因的。好些草根出身的华人,勤劳善良智慧勇敢,就是脑子不清醒眼界不宽广。更糟糕的是完全不懂政治,活活被人欺负死还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真的是要冤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懂得什么是种族团结么?这点上全中国人都要向潮州人和犹太人学习,那怕我们华人人数不够,但是要知道我们经济还ok。如果抱团起来用钱堆几个众议员,一两个参议员出来,华人的实际社会福利肯定大大改善。哪怕选的是几个傻子进国会,天天flip flop,成为政治笑谈,都无所谓。就这样华人的地位肯定能改善,远了不说,UMass Amherst GEO里面过去几届主席团不是中国人主席就是重要位置,更出现了一届全中国人主席团,就是因为全校1200中国研究生只看着自己人投。得到的结果是中国人的几次抗议(如藏独)明显比其他学校更给力。

说白了,华人数量少,两党都不把我们当回事。除非我们能够block vote, 否则啥都得不到。就算你收入高支持共和党的政策(包括我本人),也不妨碍你按照族群利益投票。你那一两张选片根本不能改变选举的结果,但是如果combine到block vote中去的话,却可以为亚裔争取自己的权利出一份力。所以支持共和党和按亚裔主流投奥巴马是不矛盾的。毕竟按照现在的投票机制,随便亚裔头共和党或者民主党,华人的票其实起不了什么作用。既然现在共和党根本就瞧不上我手上的及张选票。那么我们可以集中起来搞,下次华裔,乃至亚裔的票就有价值,就可以在政治斗争中争取一些权利。毕竟经济利益上支持共和党和实际行动上亚裔block vote民主党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是不矛盾的。共和党经济利益上的好处又不会因为你不投他们的票就不给你的。

而且这次支持有对华裔/亚裔稍微有行动的民主党总统选举并不等于我们就是他们基本盘;如果共和党下次开出的单子比民主党优惠,完全可以转而支持共和党。在这种政治势力利用选举捞好处,有两条忌讳:

1.就是这种上面说的这种各行其是,最后影响=0,这样人家谁也不用搭理你

2.就是避免成为任何一个党的分舵。要表明一点--就是谁对我们好我们支持谁,而且谁出的价高我们支持谁。

根据这个思路,我们华人应该要能做到

1.可以凝聚票,弄出媒体影响,甚至联系中国国内的资金(不要说违法,以色列每年多少钱流进来影响美国政治?)

2.现阶段随时可以ditch任何一个党,把“有奶就是娘”的牌子高高举起。所谓什么“理念”之类的长远投资,是势力壮大以后的事情。

3.尽量发展自己的众议员,在华人聚居区搞出一个常年的华人席位就很厉害了 美国是“法制社会”好处就是只要你能掌握比对方多的规则。你就可以有优势,长久以来,忍气吞声的中国学生不可胜数,从性骚扰到恶房东,到host family, 很多人都是怕麻烦,耽误学习等借口下被人明目张胆的欺负。打碎了牙和着眼泪往肚里咽。更有甚者,还认为自己的华裔血统是原罪,拼命要洗白。别的不说,我就见过某夫妻不让来看他家满月宝宝的朋友用中文哄孩子的。美其名曰“不想污染(原话)孩子学习纯正英语的环境”就这么搞,你丫华裔能有政治地位才奇怪。

所以说大家要信息共享,集体行动,国内那套勾心斗角给外人用,对自己人好点。毕竟这不是国内,我们的利益必须靠团结才能争取。对于学校内发生的歧视行为要勇于揭发,然后各学校CSSA要团结起来,不怕被取缔,反正各种名义建组织就行。以集体的名义抗议,极端情况下可以有组织的非暴力不合作反抗以显示力量。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麻烦也要多问,不要被逼到绝路上再想怎么办。多多利用法律的武器武装自己,有理有据有节的进行斗争,然后利用各个BBS分享经验。以帮助后来人。

美国的“政治大嘴巴” 第6篇

韦斯特古怪言谈

美共和党议员韦斯特就是这样一个政治大嘴巴。他是2011年才进入国会的众议员,但已经以常常制造事端,善发骇人听闻之言闻名。美国公众对他的行为见怪不怪,每有新料爆出,便称其为又一则“韦斯特古怪言谈”。4月10日,韦斯特参加了佛罗里达的一个“市政会议”,这是一种非正式的市民会议,话题宽泛自由,气氛轻松。会议时,有人问他,在美国的立法机构中有多少“正式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居然正儿八经地回答说,“民主党议员中大约有78到81人是共产党成员”。他没有提那些人的名字,但说指的是民主党中极具自由派色彩的“国会进步党团会”。这个党团会成立于1991年,包括75名众议员和1名参议员,以推动经济公正、公民权利、环境保护和能源独立为其纲领。

韦斯特此言一出,舆论哗然。为此他的竞选经理埃德森出来解释说,这批国会议员中有人今年曾到古巴游历,一些民主党议员还曾公开称赞卡斯特罗。当被问及这些成员是否事实上是共产党员时,埃德森表示,是否贴这个标签并不重要。“只要他们反对资本主义,反对自由市场,他们就可以是社会主义分子,也可叫做共产党分子,那只是措辞而已”。

韦斯特指控几十位国会议员为“共产党”,这与他的其他古怪言谈不同,因为这令人不安地联想到1950年代的麦卡锡主义和“红色恐怖”。国会进步党团会立刻提出抗议,指责韦斯特是要开历史的倒车,“还没有从麦卡锡时代进行造谣中伤和政治迫害的伎俩中走出来”。

韦斯特之前在福克斯新闻的一个节目攻击奥巴马总统,说奥巴马是一个“低层次的社会主义煽动者”,惯用“马克思主义的蛊惑言辞”,表现出“第三世界独裁者的傲慢”。用这种耸人听闻的言论所博取的知名度,被美国政治学教授毕克勒称为是一种“恶名”。毕克勒写道,“国会议员的恶名来自互联网上搜索频率,以及对他们理智是否正常,神志是否健康的质疑。……毫不奇怪的是,一位议员在意识形态上越是极端,他博取恶名的机会也就越高。”

恶名须付出选票的代价

在大众媒体时代,极端言论可以让人迅速出名,成为名人。与传统的名人不同,大众传媒时代的名人不需要是道德高尚、思想杰出的佼佼者,他们不过是因为出名而出名的“名人”,至于出的是善名还是恶名,那是不重要的。那些善于夸大其词、耸人听闻,善于谩骂或破口大骂的,都可以几乎一夜之间爆得大名。

政治人物是现实的,他们从功利目的出发,扮演“大嘴巴”的角色,很可能是一种吸引观众注意的手段。无论他们怎么故作惊人之语,他们都可以从宪法第一修正案的言论自由来获得保护。

那么,难道对他们就没有任何约束力了吗?毕克勒教授认为并非如此,他写道,“恶名在选举上弊大于利。高调的议员比低调的更容易募款,但他们的恶名也在帮助对手更多地募款。在众议院选举中,至少对共和党来说,恶名对选票的份额有负面的影响。这样的结果即使对意识形态的极端分子也有约束作用。”

比起用法律去禁止某种言论,民众的理性思考能力对于极端言论事实上具有更大的约束作用。极端言论在任何一个社会中都不会绝迹,但是,如果公众普遍讨厌极端言论,那么,就是有这样的言论,它的蛊惑和欺骗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

浅析政治博客与美国总统大选 第7篇

美国是博客的发源地。世界上最早的博客产生于Pyra实验室。[1]而政治博客第一次在助选上吸引公众和媒体的视线是源于2003-2004年美国民主党初选的候选人霍华德迪安 (Howard Dian) 。尽管他选举败北, 但其通过个人博客募得超过700万美元捐助的惊人纪录, 使得此后政治博客成为选战必争之地。Harris Poll于2005年对2630名美国成年人所作的抽样调查显示, 上网的美国成年人中阅读政治博客的比例高达44%。[2]因此, 越来越多的竞选顾问和候选人意识到, 博客是对传统政治营销渠道的颠覆与革命。政治博客开始作为美国总统选举营销手段中的新势力, 掀起了一股新的新闻3.0导向的政治潮流。 (3.0是指以博客为趋势的个人媒体或者叫自媒体。) [3]

美国的政治博客按照撰写人身份的不同, 可分为三类:草根政治博客、精英政治博客和政要的政治博客。草根的政治博客为长期以来没有政治意见表达渠道的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低准入的政治参与平台。精英政治博客撰写者多为记者、专栏作家等专业人士。他们将政治博客作为表述其政治倾向和见解的延展场所, 他们关注的视角较为深刻、独到, 因此他们的博客点击率较高, 甚至成为报纸、电视媒体取材的来源。候选人和政治领导者等政要的博客一般实效性较强, 党派色彩浓厚且行文较为谨慎。

二、政治博客的传播模式和特质

政治博客作为网络交流的平台, 它的传播模式不仅与传统媒体不同, 而且与其他的互联网互动方式相比也具有鲜明的特色。

首先, 政治博客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的传播模式。尽管在传统的媒介传播方式中, 受众也会进行一定的反馈, 不只是被动接受, 但整体上看, 受众的反馈多为“零散的、间接的和延迟的”。[4]媒介与受众的关系基本上仍是沿袭媒介信息译码受众的单向传播模式。政治博客则实现了网络内的发布者、读者间以及互联网环境与传统媒体环境间的双层的双向互动传播:

其次, 与其他典型的互联网沟通方式不同, 作为个人定期发布在固定地址的一种网上出版物的政治博客, 具有内容的“积累性与延展性”, 从而使得它的沟通环境有别于其他的网络媒介, 是虚拟网络世界中较为真实的一种沟通模式。而且通过博客的链接功能, 能够形成持有同样政见和立场者的博客圈, 更易于博客发布人掌控所选议题并使讨论深化。

最后, 政治博客为一般难以通过传统媒介发出自己声音的民众提供了表达意见的渠道, 使民众得以逾越“把关人”这一传统媒体必备的设置, 从而可以相对自由地发表见解。在传统的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 “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 在那里, 或者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 或者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 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5]而政治博客的出现消解了采集、制作信息的过程中对各个环节乃至决策发生影响的“把关人”的作用, 突破了信息发布前的过滤程序。

三、政治博客在美国总统选举中的作用分析

为了更清晰地分析政治博客在选战的作用, 笔者将从普通民众和候选人两个角度对这种互动作用展开论述。

1. 从民众的角度:政治博客长尾力量的彰显

在政治领域, 精英们较之普通民众拥有更大的影响力, 而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普通民众的意见不受重视的历史。克里斯安德森 (Chris Anderson) 提出长尾理论, 认为网络时代应该关注被长期忽视的80%的“长尾”、发挥“长尾”效益。[6]根据Pew Internet&American Life Project所作的关于互联网与2008年选举的调查, 746%的美国公民使用网络获取政治新闻并分享彼此关于选举的想法和意见。事实上, 网络上支持者的多少已是关系到能否问鼎白宫的重要因素, 长尾的力量已然开始彰显。以民主党参选人希拉里和奥巴马两人的初选为例, 奥巴马的支持者在政治博客和其他网络形式上做出评论的比率是23%, 而希拉里的支持者中只有13%;有17%的奥巴马支持者通过网络向其捐款, 而向希拉里进行网络捐款的只有8%;民主党初选的结果是, 尚未完成第一个参议员任期的奥巴马打败了政治根基深厚的希拉里。可以说是互联网的力量, 或者说是基于网络所组织起来的普通民众的长尾力量将默默无闻的奥巴马变为政坛明星。

由于政治博客撰写者和读者庞大的基数, 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长尾的优势。政治博客的出现不仅模糊了专业新闻和业余报道间的界限,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 超越了传统的媒体报道。这体现在:政治博客的众多发布者、读者构成一个联动的无限扩展和深化的场域并且不断推动选民的注意力向目标候选人转移。于是, 选民就走出了过去所熟知的选择圈子 (高知名度的候选人, 如希拉里等) , 发现并了解其他原本较默默无闻的候选者。例如, 偏左翼群体性政治博客Dailykos在美国总统党内初选和大选期间往往将有关奥巴马的新闻和信息放在首页, 并免费为其进行广告宣传。笔者利用Dailykos博客的搜索功能, [8]发现自2004年3月16日2008年9月, 总共有34592篇日志、91776条署名评论与奥巴马相关。在其宣布参选后, Dailykos上关于奥巴马的日志、评论呈井喷之势, 帮助奥巴马迅速提升了知名度。奥巴马以新人之姿最终问鼎白宫, 政治博客是重要的推手之一。

2. 从候选人的角度看:政治博客颠覆性的渠道

政治博客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新的传播媒介, 是候选人将其政治产品传达到选民手中的重要渠道, 因而受到了候选人的重视。与传统的媒介渠道相比, 对竞选者来说, 政治博客具有三大优势:其一是廉价性。相较于动辄百万计的电视宣传费用, 博客这一渠道几乎是免费的。其二是针对性。在崇尚个性化的时代, 将民众看作一个整体将导致无法掌控真正的民意。不同于传统的大众传媒, 政治博客的组织方式是分众式的志同道合者往往形成自己的一个圈子。通过分析不同倾向的政治博客上所撰写的文章和引发的跟帖评论, 候选人及其团队可以做到实时了解各阶层选民的意见, 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调整竞选策略。在成本几乎为零的情况下, 每一个博客的读者都可以被精确定位, 从而获得第一手的选民诉求和建议。其三是过滤噪音的功能。报纸、电视等媒体对候选人的报道, 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加工痕迹和选择性, 候选人较难控制他们的报道取向。

综合竞选者和选民两个层面来看, 在美国总统选举中, 政治博客具有四大功能:纲领阐述、意见汇集、资金筹集、认同塑造, 是影响美国选举走向的重要因素之一。

摘要:回顾本次美国总统党内初选及大选, 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如播客和博客 (政治类) 等已经由过去的零散的、辅助性的功能发展为引人注目的重要选战工具。其中, 政治博客 (political blog) 在2004年的美国选战中初露端倪, 如今已成为选举战略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以政治博客为研究对象, 在探讨政治博客的起源、类型、发展历程以及传播模式和特征的基础上, 从民众和竞选者两个层面重点分析作为选举营销传播渠道和手段的政治博客对美国总统选举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政治传播战略,美国选战,政治博客

注释

1[1][美]克罗多:《创建商务网站宝典》, 陈冰译,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第402页。

2[2]Harris poll, April13, 2005, “The fifty of U.S.adult who are on line have read Political Blogs”, http://www.harris-interactive.com/harris_poll/index.asp-PID=556, 2008-07-02.

3[3]庞大力:《传播学角度的博客研究》, 《当代传播》2005年第2期, 第38页。

4[4]陈刚、马扬、马静:《网络时代的政治传播分析》,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3月号, 第141页。

5[5]张守帅:《博客记者与记者博客对传统媒体把关人的影响与冲击》, 刘雪华主编:《社会科学问题新探》,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 第402-403页。

6[6]长尾理论在2004年由安德森提出, 基本假设是, 由于信息技术的低成本, 传统上微量的和分散的需求得以聚合并迸发力量, 从而获得更多的重视。请参见:[美]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 乔江涛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6年版, 第114-130页。

7[7]Aaron Smith, Research Specialist, Lee Rainie, Director, “The internet and the2008election”, Pew Internet&American Life Project1615LSt., NW-Suite700Washington, D.C.20036, http://www.pewinternet.org/PPF/r/252/report_display.asp, 2008-07-02.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 第8篇

一、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沿革

道德是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都有着一套维系社会生存所必需的道德标准, 用社会道德规范逐渐内化为支配和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美国对道德教育的重视和发展与当时社会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古典宗教德育阶段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 西班牙所到之处, 都要对当地居民进行传教活动, 所以在美洲宗教教育非常盛行。17世纪至美国独立前的殖民地时期, 来自欧洲各国的大量移民远渡大西洋前来新大陆, 就是要享有自由的理想生活, 他们的大无畏精神促进了美国教育的发展。同时他们还带来了祖居地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及其教育模式。

2. 现代经验型德育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美国开始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大工业化运动迅速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也促进了德育的根本变革。全国普遍开展了“好公民”教育活动, 出台了一些新的道德教育方案。从1890年至1920年这一历史阶段中, 兴起了杜威首倡的进步主义德育和推广了学校教育中的间接法。

3. 当代科学化德育阶段

20世纪60年代, 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从低谷开始转向热潮, 进入了复兴和重振时期。1976年, 美国开始提出“回到基础学科”教育的要求。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美国通过教育改革, 使得美国德育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1993年美国全国性的“品格教育伙伴”组织成立, 倡导教育应注重对公民品德的培养。“911事件”后, 美国更为重视思想道德教育。

总之, 尽管今天的美国, 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家长、教育者、政府和理论家眼里最有争议的工作之一, 但是也由此成为最有生命力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全世界都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迪。[1]

二、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1.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美国道德教育有注重现实、兼容并蓄的特色。要教育学生成为将来的好公民, 培养全体国民的美国精神, 把不断涌入的移民“美国化”, 建立和维持一个统一的强大的美利坚合众国。美国第四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明确指出:“一个民众的政府而民众没有知识或者没有学得知识的手段, 只是笑剧的序幕, 或者是悲剧的序幕, 或者它可能二者兼有。”因此, 他强调要把美国变成“一个拥有文化、有教养的公民的国家”。[2]20世纪70年代后, 美国许多教改方案中都反复强调要把学生培养具有爱国精神的“责任公民”。目前, 品格教育代表了美国道德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向, 实施品格教育的教育者依然试图集中讲授在多种文化中都得到普遍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2.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学者阿迪斯瓦特罗认为, 美国的德育除了传授一般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外, 应当把任何时代和社会中的共同品质作为根本内容。[3]为了培养美国忠诚的公民, 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公民教育

美国中小学道德教育主要通过“公民学”课程进行。目的是培养学生参与和了解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必备的道德品质, 使学生确立“我们是美国公民”的思想, 教育学生懂得如何才能做一个好公民。

2.2历史教育

美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开设美国历史课程, 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华盛顿, 有林肯纪念堂、杰裴逊纪念堂和罗斯福纪念堂等用杰出人物命名的场所, 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将开国元勋、杰出人物的思想及其对国家的贡献永久性陈列其中, 供人参观、学习。[4]历史教育也是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美国人认为, 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任何政党或政府都是变换的、暂存的。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 无论是大厦、宾馆、公司、司法行政机关, 几乎没有不挂国旗的。

2.3经济教育

美国社会的基本价值观是个人利益。经济利益是社会最好的黏合剂, 个人利益代表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利益是吸引和调动普通劳动者的根源。积极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对于社会和个人面临的经济问题, 做出合理的理解、判断和决策。

2.4法制教育

美国是一个标榜自由的国家, 但同时又是一个有诸多制约且非常有序的社会, 处处都得遵守法律和规矩。对公民进行法制教育, 是为了培养遵守和忠于美国制度的公民。美国高校一般都有严格的学生行为守则和违纪处理条款, 不少学校规定, 学生要签字保证遵守这些规定后方可入学。[5]

2.5宗教教育

美国人用上帝的震慑力量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 规范自己的道德操守。美国的宗教是维系社会、人心的重要精神形式, 而美国的教堂则是实现这种精神形式和人们互相交往的重要场所。另外, 美国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几件事出生、成年、结婚、死亡, 也都由宗教提供习俗和礼仪, 体现出宗教对个人的作用贯穿其生命始终。

3.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美国在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作了大量的实质性工作。美国社会在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科技主义所带来的道德危机后, 人们对加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空前的一致, 政府也对德育给予了关注。纵观美国道德教育的状况, 其主要特点表现在:

3.1注重道德教育的广泛性与间接性

美国政府为了保证自身的强大和实现全球战略, 十分重视软实力的提升, 重视对意识和道德的简接管理和调控指导, 充分利用一切场合和时机宣传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还通过各种宗教活动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与此同时, 美国的道德教育又是一种隐性、间接、渗透的方式开展的, 它避免直接讲授或强行灌输某种意识形态。

3.2注重道德教育的主导性 (阶级性) 与社会适应性

尽管美国各地区、各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不尽相同, 但是, 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实质上是教人如何按照美国社会的

浅谈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

范泠萱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摘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仅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社会政治稳定的大局。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竞争日趋激烈。在当前就业形势下, 构建有我国特色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 真正发挥就业指导课程的指导作用, 必须对就业指导课程进行再认识。

关键词:新形势;就业指导;个性化;社会需求;市场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2008年资助科研项目《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课题编号为08SJB8800022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仅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社会政治稳定的大局。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竞争日趋激烈。据统计, 2010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已达到631万人, 超过2009年20万人, 大学生就业工作进入30年来最难时期。

一、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我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当前,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及就业形势的变化, 尤其是由于近期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同时, 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 许多毕业生在就业择业的时候大多很迷茫, 有的甚至盲目跟风。虽然许多学生在毕业前拥有许多“证书”, 但仍找不到合适自己的工作, 主要原因是很多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们在校期间学习的内容大多从书本中来, 缺乏实践经验, 与社会需求脱节, 实际工作能力较差。

所以在当前情况下, 高校只有积极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才能帮助大学生更好的正确认识自我、了解社会需求, 给自己正确定位, 并充分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就职择业。

二、我国就业指导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我国高校相继成立了就业指导机构, 并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 但由于理论色彩过浓、内容枯燥空

政治、经济、道德规范做人。除此之外, 美国的思想道德教育还注重密切联系社会实际, 具有极强的社会适应性。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 完全服从美国历史, 满足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我国的启示

1. 道德教育工作既要始终如一, 又要更新理念

美国道德教育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 思想道德教育是社会这台“机器”正常运行的润滑剂, 任何时候都不能漠视、不能放松。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大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 绝不能忽视思想道德建设, 应该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还要及时更新道德教育理念, 适时调整道德教育的内容, 使之与时代要求相符合。

2. 扩展教育途径, 创新教育方法, 加强德育实践模式的探讨

我国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德育方法的单一性。我国应积极拓展新形势下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融合渗透, 丰富载体, 营造环境, 改革方法, 既要发挥课堂教学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合渗透进各科教学, 又应注重发挥隐性教育的重要作用, 搞好校园文化建设。

3. 加强道德教育队伍的建设, 为思想道德提供组织保证

道德教育者工作队伍, 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道德的工作者, 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理论素质和丰富经验, 还要具有洞, 与社会需求脱节, 实际用处不大, 很难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的工作理念、从业人员素质、操作模式以及与社会需求的联系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具体问题如下:

1.就业指导人员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 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主要由辅导员组成, 虽然责任心和思想素质很高, 但大多没有经历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培训。同时就业指导机构内部没有明确的岗位分工, 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不高, 就业指导工作无法有效地开展。

2.没有真正转变工作观念

虽然绝大多数高校从大一开始就开设就业指导课程, 但是在以往就业教育的旧观念下, 课程设置流于形式, 基本还是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就业技巧等进行重点指导, 没有对各层次学生进行针性、全程性及阶段性辅导。学生首先没有了听的积极性, 再加上就业指导的内容不够丰富、形式单一、实践较少, 学生不喜欢, 就业指导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真正转变就业指导观念, 不仅要为毕业生和社会提供一流的就业服务、构建一流的就业平台, 而且要通过完善的就业指导, 促使大学生自觉地将未来的就业压力转化为在校期间的学习动力, 才能发挥就业指导的真正作用。

3.对于个体差异不够重视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 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要会因专业、年级及个性的不同, 呈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然而, 目前的就业指导由于师资及硬件的限制, 往往将不同专业不同个性的同学集中起来进行统一指导, 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级、专业乃至个体的差异性, 更谈不上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 从而影响了就业指导的实际效果及作用的发挥。

4. 与实际脱节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体验式课程, 然而目前学生在学校得到的就业指导大多是从课堂、讲座中来, 很容易和实际脱节。

三、新形势下就业指导模式构建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 建构有我国特色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 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在辅导学生就业方面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

较强的研究能力, 向专家学者队伍发展。[6]将学术研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积极探求道德发展的规律性, 加强道德研究和理论建设, 使德育工作的科学性日益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 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3.

[2]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

[3]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 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3.

[4]张益群.编译《对美国道德教育的分析和思考》, 《基础教育参考》2007年第1期.

[5]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教育工作司.《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9篇

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 要想本国得到更好的治理, 就必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就国家的领导阶层来说, 只有不断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才算的上是一个成熟的阶级。相反, 如果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该统治阶级发展将会受阻。就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来看, 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虽然在美国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说法, 但其实美国只是换了其他的名义在进行。所以美国通常所说的公民教育实际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 美国进行公民教育是为了增强本国人民的公民意识, 培养出更多的合格公民, 巩固强大资本主义政治, 最终实现社会安定平稳发展。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丰富的内容, 范围很广, 关系到各方面的教育问题。美国强调对学生的公民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 要求学生了解美国的社会和政治发展方向, 使学生具有国际眼光和思维能力。不仅如此, 还要求学生了解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问题, 认识到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竞争的必要性。

2 美国公民教育的现状

2.1 美国的公民教育方向

关于公民教育, 美国的教育行政部门做了体的说明:公民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培养青年人群, 使他们的观念和信仰符合社会政治制度, 这一做法是为了把美国的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责任心的社会公民, 简单来说就是要热爱祖国, 做好公民必须做的事, 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公民。最终出培养具有政治眼光和从政能力的优秀公民。在美国, 对公民进行教育的方向符合整个社会的政治方向, 从根本上来说, 即为培养资产阶级接班人。

2.2 美国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

美国的公民教育有一个特点, 其重要内容和主要的目标相同, 主要的内容不是固定, 而是随着主要目标不断发生变化。美国公民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弘扬西方的意识形态, 使本国的公民始终效忠于自己国家的制度。主要内容是以主要目标为基础开展, 具体为:

2.2.1 宣扬道德价值的教育

美国教育部有具体的要求, 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时, 一定要有伦理道德的教育内容。这里的道德教育和美国的政治、经济以及历史文化联系起来, 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保证了道德教育的物质来源, 发展政治教育使得道德教育有了具体的发展方向, 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是道德教育过程中的模板和素材来源。美国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 就社会来说, 大众传媒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就学校来看, 重点为学生进行伦理道德课程教育。在美国, 进行道德教育的实质是根据美国的经济、政治以及伦理道德要求对人进行约束的一种行为。

2.2.2 爱国主义教育

在美国的教育发展过程中, 爱国主义永远是教育的主线, 从来没有改变过。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 课堂的主要内容是历史学。特别是美国发生了轰动世界的9.11事件, 在那之后美国就全方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这反映在学习美国的典型英雄人物、演唱含有爱国精神的歌曲等等一些方面。让爱国主义这个话题在各个领悟和阶层都受到重视。在美国, 爱国主义和政治观念的教育相同, 把个人的利益作为一个中心这种思想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内容。这反应的是一种自由主义思想, 这种思想既是指政治的权利自由, 还指经济贸易往来以及个人的自身发展自由。到目前为止, 美国在自己的政治体制方面一直很有自信, 认为其自身的体制最为完善。所以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宣扬自己的政治观念, 主要宣扬一种强权政治, 崇尚扩张。

2.2.3 法制教育

在其他的国家看来, 美国是一个充满自由的国家, 其实, 并不是这样, 这只是一个表象, 实际上美国特别重视内部的法制教育。在美国, 所有的公民都需要懂法, 美国政府做出了具体的要求:美国公民要从青年时期开始学习独立宣言、了解代议制的政治内涵、清楚自身需要承担的义务、民主的意义自己宪法等等这些。在美国, 法制非常的严格。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和约束, 美国的言论自由是建立在承担责任的基础之上。纪律教育是法律教育的一个部分, 对学生起到了约束的作用, 一旦学生违反了纪律, 就要进行惩罚。还有一些学校, 在学生进校之前, 必须做一个保证, 保证一定会遵纪守法, 然后才可以进去学校学习。

2.2.4 宗教教育

美国的很多教育都是和宗教相关, 从以前开始, 美国的宗教和政治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美国的统治阶级使用宗教来达到统治的目的, 宗教内容可以让美国人民的政治素养得到提高。这体现的是公民彼此团结拥护祖国热爱祖国的精神。美国政府之所以用各种方式加强宗教教育, 就是了解到宗教内容对公民政治思想的作用。美国的宗教教育方式很多, 有专门的课程教育、相关的书籍、还有各种电影电视剧等等。美国这样做就是为了使国家的公民更加团结, 更加信任祖国的统治。在美国, 把宗教和教育相互结合, 不只是想让公民信奉上帝, 还想让公民时时刻刻铭记爱国主义精神。

3 当前美国公民教育的发展走向

美国的公民教育, 从一开始发展就受到了政府的关注, 政府对其重视度很高。从美国以前的公民教育还有当前的现状来看, 明显可以看出公民教育的发展是在创新发展的基础上, 逐渐与美国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历史文化以及全世界的发展趋势相适应的。但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矛盾, 因此美国各个学校就要努力的弄清楚并且化解这些矛盾。

3.1 一定要更加重视多种文化的教育发展

在美国的发展中, 文化多种多样, 实施多种文化的教育, 对于美国的不同文化、种族差异、不同的宗教下产生的社会问题有化解作用。多种文化的教育强调各种文化并存的文化教育模式, 但是, 前提是那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要符合社会的总体发展趋势。

3.2 要注重培养全球化意识

美国有一位学者1989年主张使用全球教育模式, 让当前的社会课程有所改变, 在课程中关注人类的价值观念、世界各国之间的往来联系以及全球化问题等。到十九世纪, 世界各个阶层在全球教育问题上有了共同的观点, 而且纷纷投入课程教育中, 这时候全球教育才真正成为公民教育的核心。这一时期强调:进行全球观念的培育就要重点学习全球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各国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 因此要意识到各国之间关系的重要性。美国在学校开展公民教育, 就是为了培养公民的全球化意识。

3.3 重视对科学技术、整个社会以及人文的结合

在美国, 各个学校进行公民教育时, 基本上都是用社会科的教学方式来具体进行。所谓的社会科, 是指社会科学还有人文科学这两个, 将二者整理之后进行结合, 这是国家的社会科审议会下的定义, 其中包含的知识面很宽泛, 具体有:社会学的内容、文化学内容、政治学、科学、经济发展学、人文历史学、个人的心理发展等;同时, 还包含了一些价值方面的内容, 有:为人正直、公平公正、自由主义、尊重他人、承担责任等。还有人的自我认知实践操作能力, 其中主要有:对于信息的采集和辨别的能力、把有用的信息合理的进行运用的能力、在社会中的交流以及参加各种实践类型的社会活动的能力。开办社会科教育, 使得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结合。然而社会不断的发展, 经济发展速度日益加快, 高新科技技术越来越重要, 人们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再只是资源过渡浪费、环境问题突出, 还有一些新的问题。比如, 在运用核技术还有基因工程时方法不恰当、人类的心脏还有大脑的移植和将别的部位的器官移植到其他的物种之上、一些网络上常见的伦理道德等等。尤其是美国的科技技术发展位居世界的前面, 所以美国社会在面对类似这些问题就更加多。重视科学技术、社会还有人文的结合, 是美国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时的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富兰克·布朗.美国的公民教育[M].台北:东大图书公司, 1988.

[2] (美]托马斯·英奇.美国通俗文化史[M].漓江出版社, 1988.

[3]朱明光等.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围绕对华贸易政策的美国政治游说 第10篇

来自利益集团的政治游说对于国会、总统、法庭以及官僚机构施加压力, 这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得到法律支持, 即“和平地集会, 向政府请愿, 以求对于怨情的矫正的权利”。美国政治的这一方面允许私人利益集团对于公共政策的影响和享有特权的利益集团的存在。关于这一点, 索尔说:“当选的代表们只不过代表利益的合作主义的思想引导他们直接对政客们施加压力。结果是游说产业的显著增长说客们在干着腐蚀人民的代表和公仆, 使他们偏离公共利益的事情”。

最惠国待遇于1979年首次被给予中国, 受制于依据1974年贸易法案的杰克逊凡尼克 (JacksonVanik) 修正案的年度评审。1990年, 对于中国国内的人权问题的关注引发了自由贸易观点与保护人权观点的争议。1994年, 当克林顿将中国的贸易问题与人权脱钩时, 但对于其他问题的论争在美国国会的年度评审中继续出现, 并且, 在2000年, 针对与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关的, 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 人权问题再次热起来。最终, 贸易保护主义联盟输掉了这一政治游戏, 但权力平衡并不是简单地偏向自由贸易联盟。在这一政治游戏中, 美国利益集团通过政治游说而进行的政治博弈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精英-商业为主导的政治游说:针对对中国的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的游说争斗基本上是在自由贸易联盟中的有组织的商业界和贸易保护主义联盟中的有组织的劳工界之间进行。但是, 针对对华贸易问题的游说活动也反映变化着的和越来越多样化的贸易保护主义联盟的组成和这一联盟所借助的热点问题。1990年, 工会与持不同政见的中国学生、人权组织和宗教团体结盟借助人权来推动保护工作机会。现在, 环境保护和宗教团体, 以及代表在台独的说客们搭上了保护工作机会这辆车, 来推销他们自己所关注的东西。

2000年4月, 当在快要来临的五月份众议院就对中国的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法案投票之前, 国会休会两周时, 在对于假定的三分之一未做决定的众议员的争夺中, 游说大战达到了爆炸点。几千名劳联-产联、教师和钢铁工人工会成员、一个大学的学生组织, 以及中国持不同政见者魏京生曾集结在美国国会, 然后, 工会成员们成扇形向国会办公大楼里展开, 去会见国会成员, 游说反对对中国的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安排了七十次会见。估计众院的每一位成员都被工会成员们见过至少四次。卡车司机在四月份举行了一次类似的游说集会。这就是劳工游说反对对中国的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的方式。另一方面, 商业界支持对中国的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的游说得到更好的资助, 组织得更好。

1994年, 作为抵制克林顿的将人权与对华贸易挂钩的行政命令的一项措施, 自由贸易联盟使用了很多有协调的游说。美中商业理事会、美国贸易应急委员会以及其他商业、农业和政治团体的代表们每周开一次会, 并频繁地通过电话交换信息。同时, 自由贸易联盟也在制造一场大规模的游说战役。大约在劳工集结, 并在国会大楼里四处敲门的同时, 自由贸易联盟中的有组织的商业界, 包括商业圆桌会议、全国牛场主牛肉协会、美国农社以及波音公司, 让几千名公司行政官员和工人坐飞机去国会山, 去游说立法议员, 支持对中国的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同时, 作为主要集团公司领导人的全国性联盟, 商业圆桌会议在发起一个系列电视广告, 去削弱宗教自由问题的影响。

由自由贸易联盟中的商业界所发动的支持对中国的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的游说活动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方面是:游说是由雇佣的职业说客来做的。依据fecinfo.com上的“1999年~2000年游说登记”, 在这两年期间, 有36项有关对华贸易的游说登记。在这些登记中, 25项明确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或对中国的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或二者都支持。这些游说登记由商业圆桌会议、美中贸易商业联合会、医药研究和制造商 (协会) 、特别氮肥委员会、美国玩具制造商 (协会) 、美国在线、美泰 (玩具公司) 、微软集团、波音公司、安泰 (保险公司) 、CIGNA (保险公司) 、纽约国际 (保险公司) 、Citigroup联合公司 (金融服务) 、博士集团公司、Caltex集团公司, 以及阿诺德咨询集团联合公司赞助。有四项登记一般地提到对华贸易。这四项登记由服务产业联合公司联合会、电子工业协会、罗地亚 (化工公司) 和波音公司赞助。有十一项登记催促美国政府推动与中国的一些具体贸易项目。这些登记由西屋电气集团公司、熊猫能源国际联合公司、斯普林斯产业 (家具公司) 、联合包裹服务、美国航空集团、福莱希乐 (公关公司) 、Level 3通讯联合公司、康宁联合公司 (经营高科技产品) 、丘博集团公司 (保险业) , 以及美国任天堂 (经营视频游戏产品) 赞助。只有两项游说登记反对对中国的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

在自由贸易倡导者中, 最值得注意的是商业圆桌会议、大工商业公司波音公司和美国在线, 以及保险业公司、玩具制造商、电讯、化工和电力产业。在这期间, 商业圆桌会议赞助了七项支持对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的游说登记。波音公司和美国在线各赞助三项。

代表台独的说客也参与登记专业游说, 力图将台湾问题塞进对华贸易法案。台湾研究所和福摩萨公关协会, 以及一些个人授权六项游说登记, 支持悬而未决的《1999和2000年台湾安全增强法令》。遗产基金会也在网上为这一法令游说。众议院于2000年元月1日通过了这一法令。但该法令被参议院搁置, 并遭到克林顿总统的反对。

网上游说:在针对对中国的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的争斗中, 网上游说被双方广泛使用。就这一题目, 无数的文章、广告和声明在网上发表。一些网页, 比如, 新英格兰贸易公司联合会网页, 为他们的成员向国会议员写信提供了一份书信草稿。似乎劳工界在网上游说中比商业界更活跃。劳联-产联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反对对中国的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的网页。除过商业圆桌会议和美中贸易商业联合会, 大部分商业组织在网上游说中不活跃。他们在他们的主页上宣布支持与中国的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

Voter.com总结出以下双方的宣称。贸易保护主义联盟宣称: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会引起制造业的工作机会转向中国, 中国企图威吓印度和台湾地区, 中国无视已往的贸易协议, 1979年的贸易协议对于美国已经足够了。它也引用中国缺少工人建立组织的权利, 中国使用囚犯劳动, 中国有强迫堕胎, 武器扩散, 等等。

自由贸易联盟宣称:增长的贸易会导致中国的民主和资本主义改革, 促进地区安全, 武器不扩散, 和环境保护, 刺激美国的发展, 为美国创造工作机会, 避免工作岗位流失, 防止日本和欧洲竞争对手从高速发展的中国市场上获取巨额利润, 而贸易制裁则会引起美国的消费价格上升。它也声称, 对于中国贸易地位的年度评审并没有改善中国的人权记录, 也没有保障美国公司在中国的正当权利。双方都引述了太多的与工作机会丢失和担心丢掉中国市场的核心问题无关的问题。一些论点显然是夸大的断言, 比如, 卡车司机工会的政府事务主任迈克尔E.马西斯断言中国工人每小时挣0.13美元, 而却不提及人民币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另一方面, 自由贸易联盟专注于扩大贸易的利益和可能的利益, 而却大都忽略扩大贸易的负面效应。

一些宗教和环保团体在网上游说中与劳工界站在一起。在它的网上游说中, 今日基督教质疑说:“自由贸易, 自由信仰?”在网上, 地球之友争论道:“对华交易忽视对环境的关注, 将美国的注意力引离绿色贸易改革。”

钱大气粗的工商阶层:商业界在游说方面相对于劳工界的优势可以通过比较双方的总体游说资金筹措来说明。依据opensecrets.org, 在1998年, 在游说费用最高的十三个部门中, 有两个强有力的对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支持者:通讯/电子、农业。通讯/电子花费了186, 491, 819美元, 居第二位。农业部门花费了119, 332, 772美元, 居第六位。强烈反对者, 劳工界, 花费了23, 781, 009美元, 居第十一位。在游说花费100强中, 商会花费了17, 000, 000美元, 居第四位, 商业圆桌会议花费了11, 640, 000美元, 居第七位, 波音公司花费了8, 440, 000美元, 居第十二位, AT&T花费了7, 740, 000美元, 居第十五位, 美国农场会社联合会花费了4, 560, 000美元, 居第四十七位。而劳联-产联却只花费了4, 170, 000美元, 居第五十七位。

1998年, 美中贸易商业联合会专门为支持对中国的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雇佣了一个游说公司, Hogan&Hartson, 花费了120, 000美元。商业界的游说资金筹措和有效性表明, 相对于劳工界来说, 商业界所表现出的实力和特权, 特别是跨国集团公司。

游说争斗的聚焦点是工作机会。劳联-产联引用对华贸易赤字和人权、工会权利来强化他们保护工作机会和反对从中国进口的立场。另一方面, 自由贸易联盟中的有组织的商业界争辩说, 自由贸易会为美国工人创造工作机会, 中国的公平贸易规则会在世贸易组织的规则下得到保障, 并且, 经济自由会与中国的政治自由和法治携手并行。

在构造政治气氛中, 自由贸易联盟中的有组织的商业界的力量是压倒性的。1993年, 由美中贸易商业联合会代表三十多家商业、农业和消费者协会写给克林顿的信和三百多个商业公司和协会的代表写给克林顿的信是影响克林顿对华贸易决策的关键因素。然后, 国会议员的批评轰击强迫克林顿将对华贸易与人权脱钩。麦考密克表明总统们自从1950年代以来, 特别是自从1960年代以来, 越来越多地使用行政协议, 来绕过国会监视, 抵制国会在外交政策制定方面的反弹。但在支持贸易的利益集团和国会的压力下, 克林顿被迫放弃将对华贸易与人权挂钩的行政命令, 这使得用行政措施代替国会立法的办法靠不住了。

商业界游说的威力因精英们的支持而得到强化。2000年4月, 当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之间战正酣时, 148位第一流的经济学家, 包括10位经济顾问委员会的前主席, 与自由贸易联盟站在一起, 并向美国人民写了一封公开信, 支持中国进入世贸组织和美国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 强调这一举措对于美国商业、农场主和工人的预期的机会。在2000年5月9日的一次白宫特别会议上, 前总统杰拉尔德R.福特和吉姆卡特、所有的在位和还在世的前国务卿、财务卿、联邦储备局主席, 以及44位州长支持与中国的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

劳工界不甘示弱:然而, 商业界游说的威力并不意味着贸易保护主义联盟的游说完全无效。虽然, 对华贸易法案主要是在支持自由贸易的商业界和支持贸易保护主义的劳工界之间进行权衡的交易, 由众议院所通过的法案也被设定来表达对其他问题的考虑。这一法案提出设立一个委员会来监控中国的人权、劳动规范和宗教自由;要求政府每年就对于贸易协定遵守的情况提出报告;并且, 表达了国会关于台湾应当被接纳进世界贸易组织的意见。这一法案也批准给予自由中国电台和美国之音九千九百万美元, 用于扩大对中国及其周边国家的广播。

贸易保护主义联盟在游说中所表达的关切也反映在未获通过的对于HR4444法案的修正案中。密执根民主党人, 戴维E.博尼尔 (Bonior) 要求, 如果中国侵入、封锁或进攻台湾, 对中国的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就应该被取消, 但被众议院否决。参议院在挫败十三项修正案后, 于2000年9月19日通过HR4444法案。这些被挫败的修正案涉及调查中国的“劳改”、宗教权利、人权、进口替代、获取和移植囚犯器官、武器扩散、堕胎和绝育、工人组织独立工会的权利、泄露外资信息、人类健康和环境, 以及贸易赤字等。虽然, 这些修正案被挫败了, 但为以后的游说大战提供了一个平台。

参考文献

[1]Cigler, Allan J., and Burdett A.Loomis.1998.Interest Group Politics, 5th ed., Washington, D.C.:CQ Press

[2]Dietrich, John W.1999.“Interest Groups and Foreign Policy:Clinton and the China MFN Debates.”Presidential Studies Quarterly29, No.2 (June) :280-296

[3]Foerstel, Karen.2000.“Multi-Front NTR Lobbying Effort Seeks to Boost Public Support, ”CQ Weekly Report, April15:909

[4]Kolko, Gabriel.1969.The Roots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An Analysis of Power And Purpose.Boston:Beacon Press

[5]McCormick, James M.1998.American Foreign Policy&Process.3ird ed.Itasca, Illinois:F.E.Peacock Publishers, Inc

[6]Nitschke, Lori.2000 (1) .“Buttonholding the Undecide d:China NTR Foes Hit the Hill.”CQ Weekly Report, April15:907-11

社会运动重塑美国政治 第11篇

连任之后,如果说奥巴马在内政事务上难以充分施展“对抗主义”的冲突模式,(尽管有消息指出“占领华尔街”运动也和民主党高层保持着密切联系,奥巴马总统曾经亲自表示对该运动的支持,以牵制保守派对其全民健保计划的抵制)但是,如“巧实力”战略所展现的,民主党政府将这一娴熟社区组织技巧运用在了外交政策上。

自克林顿国务卿第一次于2009年6月在外交关系委员听证会上提出的“巧实力”(smart power)战略以来,巧实力背后的阿林斯基主义正在改变美国的传统外交模式和政策。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及奥巴马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的灵活外交,以及2011年推动阿拉伯之春、确立重返亚洲战略、宣布互联网自由为基本人权,以及自派遣海豹突击队跨境消灭本·拉登,并在这之后屡屡采取特种部队作战样式解决外交麻烦。相比小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广受批评、相比深受欧债危机困扰的欧洲在气候外交等问题的缩手缩脚,美国民主党人所践行的阿林斯基主义正在外交领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主动和灵活、大量的“直接行动”,正在取得令人惊叹的“巧实力的上升”。

从冲突--运动--组织者--社区的阿林斯基主义进路观察,便能推论出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政策包含着高度的“现实主义的激进主义”。具体到中国政策,一个战术决定战略的对华关系新时代来临。其激进性有两个层面:朝向“新冷战”的冲突性战略框架构建和更多对抗性直接行动的战术创新层面。尽管“新冷战”原本是共和党人罗伯特·卡根提出的,至今受到广泛怀疑。然而,对奥巴马政府来说,对抗主义才是阿林斯基主义及其战术的核心。新冷战意味着高度现实主义与激进主义对抗的战术性结合,在避免战略性对抗(热战)的前提下,采取阿林斯基主义的逼迫型危机策略,比如“重返亚洲”的战略设计,通过激化冲突并使用战术性手段来构建对抗主义的双边关系,重塑地缘政治主轴。

另一方面,奥巴马政府将对中国的公民社会、互联网自由和社运领袖的作用提升至战略高度予以重视,将其作为战术性冲突和介入的主要领域,而非传统外交和传统人权外交领域。奥巴马政府先后撤出伊拉克、阿富汗的军事干预,在利比亚、埃及和叙利亚的内部反叛中所采取的巧妙介入,显示其更倚重这些国家的内部社区领袖,包括互联网领袖和新兴反对派。在面对即使美国政府也未预料到的仓促变局前,这些国家内部社区和人民的声音被首先考虑,超过了传统的地缘政治考量。这是奥巴马政府的社区激进主义的基本体现。

考虑到克林顿国务卿本人更为现实主义的风格,可以想见,奥巴馬政府将倾向于减少传统的外部干涉,而是鼓励中国社会地方社运领袖和社会力量的成长,从中国内部施加适度压力和牵制;并采取更多的直接行动,如派遣十万赴华留学生、创建“贸易执法部门”、与菲律宾在南中国海展开军演等。在中国的话语、经验和既定外交模式之外,不断展开直接的、极化的、个案的以及更多别出心裁的对抗手法,来获得最优效益比的外交收益。

浅议美国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第12篇

关键词:美国,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借鉴

从20世纪90年代起,学界开始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行探讨,“载体”概念最早被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是在1992年。(1)相对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来说,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还处于相对薄弱阶段,尽管美国无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但它在公民道德教育、历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观念教育、宗教信仰教育等名义下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吸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有益的地方具有重大意义。

1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征及类型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本质特征是承载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必须能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如教育内容教育目的等等,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具有客观性、实践性、辩证性等特征,相比较来说美国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征更为具体、科学。

1.1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征

(1)载体的隐形教育力量强,渗透到公民生活和社会中去。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提出灌输理论,在当时的背景下,正面灌输理论在宣传无产阶级思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历史的进步,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深入,新问题、新情况也不断涌现,此时,单纯的正面教育不能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反面作用。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育者采用了杜威所倡导的渗透式教育,也就是说学校不仅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通过树立教师形象、课堂讨论等影响学生的思想,更重视利用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载体形式丰富多样,各种载体之间协同性高。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学校、家庭、社区和宗教等多种途径的作用,而且无论是学校、家庭、社区还是各种宗教团体,都能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目标上的高度一致。“美国弗吉尼亚州法律规定,学生家长若未能协助学校管教自己的孩子,将会触犯法律而被移送法庭,遭到高额罚金的严峻处罚。”(2)

(3)有完善的教育理论基础,载体的学科化背景强。美国是推崇实用主义的国家,任何思想只有产生良好的效果才会在美国生存发展。教育作为一个美国的立国之本,如果某种教育理念达不到国家发展需要的教育效果,那么这种教育思想就不会立足,因此,美国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基本理论是经过教育工作者深入的学术研究和国家的严格审批下才得以普及利用的。如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等一系列著作中总结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著名观点,把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他指出“教育的目的可定位为发展,从道德和理智两方面来说都是如此。”(3)该理论认为全社会都要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利于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的发展。还有拉恩斯的价值澄清理论,提倡经过学生自己的价值判断而形成的思想观念在指导自身行为方向时更具有明确性和坚定性。

1.2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类型

(1)课堂教学。美国虽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隐蔽性,但并不意味着不存在显性的教育方式。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如爱国主义、法制、价值观、文明史以及心理等,都是其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各类学校普遍开设美国历史课程,通过历史教育,向青少年灌输爱国意识和民族精神。另一类为间接的全面渗透性教育,通过各门课程的渗透性的间接方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在哲学、地理、甚至经济等学科中都渗透着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这种课程的管理方式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2)公民宗教。公民宗教是美国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美国几乎是全民信教,在国家范围内能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信仰。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指出:“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基督教对其国民的灵魂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通过宗教支配社会风貌,并且通过控制家庭生活进而控制国家。”(4)美国通过宗教团结了几乎所有的美国人,即使是最下层的颠沛流离人员,他们依然信仰上帝,相信做有利于国家的事情都是对的。

(3)美国的政党和政治活动。四年一届的美国总统选举,不仅是为了最高权力的角逐,同时也是对广大选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机会。因此,总统就职典礼也就成了美国非常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有15亿人观看了奥巴马的就职典礼,他演讲的主旋律就是爱国主义。这对于团结选民,维护本国统治具有重大意义。

2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2.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社会化、协同化

在中国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缺点就是教育环境的不一致性,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教育与在社会里形成的经验产生了剧烈冲突,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两张皮”“假大空”的尴尬局面。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特点是人人参与、时时参与、事事参与,形成了一个系统而严密的有机整体,确保了信息传递的共同性。

2.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学科化研究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起步晚,理论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外来理论的引进与我国学科实际情况的不一致甚至冲突;学科化、理论化创新程度不高;学科政治色彩浓厚,缺乏研究的自由土壤等。我们要努力培养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专门的研究者,同时,加强各学科通融协调,从而带动其余的理科课程逐渐渗入思想政治教育。

2.3 注重隐形教育,合理开发、发展隐形教育载体的力量

在学校课程教学中,我国现在普遍适应的还是教师对学生的正面灌输,然而简单的灌输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思想文化的渴望和接受。据此,据此,我们应当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主性,让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者的思想,把渗透式教育与灌输教育结合起来,最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广慧.探寻新路子,寻找新载体[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2(10).

[2]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蓝楠,陈燕,彭泥泥.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及借鉴[J].全球视野理论月刊,2010(6).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4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4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3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