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版《甄嬛传》(精选5篇)
美版《甄嬛传》 第1篇
香烛:
“殿内掌上了灯, 自御座下到大殿门口齐齐两排河阳花烛, 洋洋数百支, 支支如手臂粗, 烛中灌有沉香屑, 火焰明亮, 香气清郁。”
“只觉得眼前尽是流金般的烛光隐隐摇曳, 香气陶陶然, 绵绵不绝地在鼻尖荡漾。”
古人将纯天然的香料加到蜡烛里, 使蜡烛燃烧后气味芬芳, 不仅起到照明的作用, 还会使人心情愉悦。而现代人多用化学合成的香料, 造型、颜色各异, 外观甚美, 虽然气味也是芳香的, 但却香得让人头晕目眩。这种蜡烛点燃后会产生有甲醛、氯乙烯、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等有害物质, 它们除了对人体的免疫、造血、神经等功能造成危害, 临床上以引起皮肤过敏性疾病最为常见。因此化学香蜡最好不用。
居室薰香:
“有和暖的风涌过, 鲛绡账内别有甜香绵绵透出……不错, 是鹅梨帐中香的味道……此香原是南唐国后周娥皇所调, 南唐国破后, 此法失传已久, 不知皇上何处得来……果真奇香, 教臣妾想起棠梨宫的梨香满园。”
“榻边搁着一座绿釉狻猊香炉, 炉身是覆莲座上捧出一朵莲花, 花心里的莲蓬做成香炉盖, 盖顶一只戏球的坐狮, 炉里焚了上品沉水香, 几缕雪色轻烟从坐狮口中悠悠溢出, 清凉沉静的芬芳悄无痕迹在这寂静的殿中萦纡袅袅, 飞香纷郁。”
“一席之人如深嗅香炉中淡淡逸出的甜净百合香, 皆心驰神醉, 不意春残后还有此花开不败之景。一缕宝珠山茶的暖香幽幽荡进心扉, 呼吸时只觉得甘甜宁静, 箜篌声何时停顿竟无知无觉, 唯听得回声柔靡, 方知一曲已毕, 而心神犹自飘浮在云端。”
“我缓缓走到玄凌榻前, 地上青铜九螭百合大鼎里透出洋洋淡白烟缕, 皇帝所用的龙涎香珍贵而芬芳。我打开鼎盖, 慢慢注了一把龙涎香进去, 又注了一把, 殿中的香气愈浓。透过毛孔几乎能渗进人的骨髓深处, 整个人都想懒懒地舒展开来, 不愿意动弹。”
居室薰香不仅可以祛湿、去污秽之气, 还可以让人心情愉悦, 平静身心, 养心、养性。
古人还很爱在书房中用香:
“默默取一片海棠叶子香印, 置于错金螭兽香炉中, 点燃之后, 那雾白轻烟便带出了缕缕幽香, 含蓄而不张扬……香炉捧到窗前, 玄凌正埋首书案, 闻香抬头, 见我来了微微一笑, 复又低头。”
读书是要静心, 因此, 香与书房结下了不解之缘, 无论是帝王贵胄, 还是文人都很喜欢在书房“红袖添香”。每每入夜, 四周寂静无声, 正是读书的好时候, 窗外寒风瑟瑟, 唯有那炉香温暖可人, 飘渺回旋。
建筑用香:
“恭喜小主椒房之喜……果然里外焕然一新, 墙壁似新刷了一层, 格外有香气盈盈……椒房是宫中大婚方才有的规矩, 除历代皇后外, 等闲妃子不能得此殊宠……椒房, 是宫中最尊贵的荣耀, 以椒和泥涂墙壁, 取温暖、芳香、多子之义, 意喻 ‘椒聊之实, 蕃衍盈升’。”
在建筑里用香料, 能使整个环境处于芳香、温暖的氛围中, 于人体非常有益。香料从古至今都十分昂贵, 因此, 能在建筑物上大量使用香料, 不只是财富的体现, 也是权利的象征。
现代人也可效法古人, 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 适当使用香料来装修房屋, 营造一个对人有益的小环境。
薰衣、佩香:
“太妃的道袍上有檀香冷冽而甜苦的气味, 柔软的质地紧紧贴着我的面颊。”
薰衣薰被是古代人每天必做的事, 衣服一定要薰过才能穿, 尤其是内衣, 这样不仅香身香体, 而且, 也是一种礼仪, 对外人的一种尊重。
“他的身上有幽深的龙涎香, 一星一点, 仿佛是刻骨铭心般透出来。靠得近, 太阳穴上有一丝薄荷油清凉彻骨的气味, 凉得发苦, 丝丝缕缕直冲鼻端, 一颗心绵软若绸, 仿佛是被春水浸透。”
“她靠近的刹那, 有熟悉的香味从她的身体传来。我凝神屏息望去, 她的衣服上系了一个小小的金蕾丝绣花香囊, 十分精巧可爱。”
古人常配香, 绣制香包, 香包里放上香料, 随身佩戴。香包就像固态香水, 能起到香身香体的作用, 也可避晦、驱疫、驱虫。
香具:
“画梁下垂着几个镀银的香球, 镂刻着繁丽花纹, 金辉银烁, 喷芳吐麝, 袭袭香氲在堂中弥荡萦纡。”
“剪秋走至凤座旁, 取过近处那盏镏金鹤擎博山炉, 皇后掀开塑成山峦形的尖顶看了一眼……博山炉内的芬芳青烟自盖上的镂孔中溢出, 袅袅升起。皇后微眯着眼, 掩口看两三缕若有若无的青烟四散开去, 终于不见了。”
香具、香炉自古样式繁多, 博山炉缘起于汉, 也是使用得最久远的一种器型, 非常适合熏香使用, 也多是宫廷选择的器型。
香球的构造很特别, 无论怎么用, 香料都不会洒出, 因此, 很受使用者的欢迎, 可悬挂, 可手提, 还可以熏被。
脂粉香膏:
一提到“脂粉”二字, 虽然未提及香, 但人仿佛已闻到了香气, 无论是脸上用, 身体上用的, 头发用的;无论是水、是粉还是膏, 都是芳香四溢。
“以玫瑰、苏木、蚌粉、壳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调和而成, 敷在颊上面色润泽若桃花, 甜香满颊, 且制作不易……”
“婕妤姐姐的鼻子真灵, 这是皇上月前赏赐给我的, 太医说我有孕在身, 忌用麝香等香料做成的脂粉, 所以, 皇上特意让脂粉坊为我调制了新的, 听说是用茉莉和磨夷花汁调了白米英粉制成的, 名字也别致, 叫做‘媚花奴’, 即不伤害胎儿又润泽肌肤, 我很喜欢呢。”
各种香料:
“这一匣子蜜合香是皇上所赐, 听说是南诏的贡品, 统共只有这么一匣子……此蜜合香幽若无味, 可是粘在衣服上就会经久弥香, 不同寻常的香料。”
“麝香本就名贵, 以妹妹看来, 这个应该是马麝身上的麝香, 而且是当门子。这马麝唯有西北大雪山才有, 十分金贵, 药力也较普通的麝香更强……女子不能常用麝香, 久用此物, 不能受孕, 即便有孕也多小产死胎。所以, 我生性喜欢焚香, 麝香却是绝对敬而远之, 一点也不敢碰的。”
古时几乎没有一款香料是皇宫找不到的, 且很多香料是宫廷专用, 很多都是进贡御品。
很多香料虽然珍贵, 但并不适合单独熏烧, 只有与其他种香料合和在一起, 才能显示其独特的魅力, 比如:龙涎香、安息香、麝香等。
祭祀用香:
“案上博山炉里焚着檀香, 那炉烟寂寂, 淡淡萦绕, 她神色淡定如在境外, 眉宇间便如那博山炉的清缕一样, 缥缈若无。我轻声道:“太后也喜欢檀香吗?, 她道:‘礼佛之人都用檀香, 说不上喜欢不喜欢。’她微微举眸看我, ‘后宫妃嫔少用此香, 怎么你倒认得?’“臣妾有时点来静一静心, 倒比安息香好。”
“太后与皇后、诸妃的焚香祷告并没有得到上天的怜悯……”
香文化中一直就流传着两条用香的主线, 一是生活用香, 另外一个就是祭祀用香。祭祀用香多用檀香、沉香、乳香等, 有焚烧、浴佛等形式。
驱疫:
“棠梨宫中焚烧的名贵香料一时绝迹, 到处弥漫着艾叶和苍术焚烧的草药呛薄的气味。”
这是香疗最普遍的一种用法, 古代很多医家都用香疗来治病。传说香疗的创始人是嫘祖, 嫘祖的父亲病重, 嫘祖用药来薰点, 而后老人的病居然奇迹般的好了。古代很多著名的医家如张仲景、李时珍等都曾用此法治病。
香的其他功效:食用、催情
“陵容默然片刻, 拣一粒香药葡萄在口中慢慢嚼了……”
很多香料都可以添加在其他食物中, 用来提味和增加营养, 就我们现在厨房里的很多调味料都是香料, 除了可以做出美食也可以合香之用, 比如:茴香、花椒、大料、桂皮等等。
“这依兰有使人动情之效, 如果碰到鹅梨帐中香会怎样?同效。只是效果效果不及此香厉害, 因为, 依兰花毕竟是草植, 而此香中的依兰则是大量提纯……”
美版《甄嬛传》 第2篇
【关键词】美版《甄嬛传》;字幕翻译;动态对等;中西方文化差异
一、研究背景
美版《甄嬛传》登陆美国著名视频网站Netflix,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字幕翻译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贵妃”、“贵嫔”、“贵人”、“常在”翻译为First attendant和Lady(注:二者皆可作为对高级餐厅服务员的称呼),甚至有人翻译为:“always here(常在)、so expensive(贵人)”。另外,华妃英文名为“ConsortHua”(配偶华),霸气全无。原剧中“嬛嬛一袅楚宫腰”,一语双关。奈达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65)[1]。
二、经典字幕翻译
1.原文:常在
译文:First Attendant
Attendant在《柯林斯高阶英汉双解学习词典》中的定义是“(加油站、停车场、更衣室等的)服务员,侍者 An attendant is someone whose job is to serve or help people in a place such as a petrol station,a car park,or a cloakroom.”这个词指的是在加油站、停车场、或衣帽间等场所服务或工作的人,是一种职业。“常在”是皇帝后宫众多“妻子”中的一个等级,与Attendant这个词所指的意义大相径庭。笔者认为Odalisque这个词用来表示“常在”是合适的。Odalisque的意思是(奥斯曼宫廷中的)女奴隶,婢妾,表示宫廷中地位低下的婢妾,符合“常在”在大清后宫中的地位和身份。从广义上来说,奈达的“功能对等”和“动态对等”还是在强调信息的对等,并且重视译语读者的接受程度。功能对等和动态对等为不,同语言结构之间的转化提供了对等原则(刘军平2009:145)[2]。在这个层面上考虑,笔者认为这个词还是比较合适的。
2.原文:惊鸿舞
译文:Flying Wild Goose
Goose这个词在《柯林斯高阶英汉双解学习词典》中的定义是“1.web-footed long-necked typically gregarious migratory aquatic birds usually larger and less aquatic than ducks2.a man who is a stupid incompetent fool3.flesh of a goose(domestic or wild)”从这几个意象可以看出,goose这个词完全没有惊鸿舞的美感,而且,这个词还有表示人愚蠢的意思,用goose来表示惊鸿舞中的“鸿”,完全不能展示出惊鸿舞的舞姿轻盈优美。从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来看,这个翻译没有做到“对等”,在意义和形式上都没有做到对等。笔者认为,Swan这个词可以用来代表“鸿”。Swan是天鹅的意思,在英国,卓越的诗人或歌手可以与天鹅作比,“惊鸿”指姿态轻盈飘逸,样貌佳美的女子,Swan同样可以表示女子轻盈飘逸,从意义上实现了对等,所以笔者认为,Swan这个词是很合适的。
3.原文:华妃
译文:Consort Hua
Consort这个词在《柯林斯高阶英汉双解学习词典》中的定义是“在位君主的配偶 The ruling monarchs wife or husband is called their consort.”明确解释了这个词的意思是在位君主的配偶,配偶的意思是妻子或丈夫,皇上的配偶只能有一个,那就是皇后。“华妃”是皇上的妃子,因此不能用“Consort”。《柯林斯高阶英汉双解学习词典》中对于“concubine”这个词的定义是“(旧时的)姘妇,情妇,妾 In former times,a concubine was a woman who lived with and had a sexual relationship with a man of higher social rank without being married to him.”从这个意义上来看,“concubine”比“Consort”更适合,所以笔者认为将“华妃”翻译为“Concubine Hua”比较合适。
三、结语
字幕的翻译对于国外观众对电视剧《甄嬛传》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奈达的对等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非一一对应的“绝对等同”,即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在面对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审美习惯时,应寻求的是意义对等,关注“读者心理反应的对等”,而非对等语、同一语。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在今后的翻译中,多了解目的语和源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联系,力求实现“对等”,并且使译入语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相同的感受。
参考文献:
[1]郭建中,2000,《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与众不同《甄嬛传》 第3篇
1 此剧养眼
它给人带来的不是一般的美感,而是惊艳的、精致的美,美得令人陶醉。这美表现在三个方面。
1.1 妆容之美
此剧刚播出时曾有人特意晒出了一些清宫女子的遗照,来说明其实宫里的女人并不像电视剧里的那么美,告诉那些年轻人别看了电视剧就信以为真。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文学作品是高于生活的,这个道理大家都懂。而且,文学不是历史,《甄嬛传》又不是历史剧,如果它真的按照某些历史人物的面貌来打扮,那恐怕真的会让人大跌眼镜。幸好没有这样,我们才有幸看到了这样一群美貌的女子!你仔细端详吧,看眉毛———甄嬛的眉毛黑黑的、长长的,有时候画得稍弯些,有时候画得稍直些,不同时间、不同心性下,稍异;华妃的眉毛,用皇上的话说“长眉入鬓”,也是黑黑长长的,但随她的眼型,与甄嬛的又不同。再看眼———无论是環儿的大大的杏眼、沈眉庄的丹凤眼还是皇后那虽不大但很有神的眼睛,细细看来都是那么美———其实美人们都有和自己的脸蛋相配的眉眼,那眉眼都是刻意地修饰过的。不仅如此,还要加上她们每人还有那与妆容相匹配的同样是精心装扮的服饰。
1.2 服饰之美
电视剧———古装戏,人物的服饰自然要讲究,有注重华丽的、有注重年代感的、有注重人物身份地位的等等,或突出某一特点,或某几个特点兼而有之,然而,很难找出一部能像《甄嬛传》这么讲究的,讲究到虽然所有服饰都严格按照清宫服饰原型制作,绣龙绣凤均有制式,滚边花样也循规蹈矩,但是,绝无千篇一律,雷同之感,每个人物的服装和饰物搭配不但符合人物等级地位还和人物气质个性一致。电视剧刚开始,入宫参加选秀,甄嬛是不得不来,希望落选的,她的服饰无刻意打扮之痕,素雅清新却也透着大家闺秀的端庄得体;沈眉庄是接受命运的安排充满自信地等待入选的,她的服饰华美而不张扬流露出大气雅致;安陵容是怀着忐忑之心,害怕落选的,她的衣服稍有土气寒酸露出些许小家子气,但仍可看出是用心装扮了的。其实我们满可以就甄嬛一人来分析一下;起初,她是“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虽然她害怕宫中女人们的争斗,只想安安静静地度日,所以从不让自己的服饰张扬,但那份自然、简单、得体、淡雅、清新,与众妃嫔的华贵一衬,反倒显出其脱俗。后来,她得到皇上的宠爱,皇上赐给她丰厚的物质、赐给她名号,在众人面前毫不掩饰对她的偏爱,她的衣料讲究了,饰物也多了些,而淡雅之风犹在,仍是清新脱俗的。当她用冬日的蝴蝶再次引起皇上的怜爱之后,她的打扮就有些刻意了,然而变化之大要数她设计从凌云峰回到皇宫之后,我们就再找不到她先前的影子,从此她就走上了贵妃———太后之路,这一路她给我们展示的是华丽尊贵之美,无论衣裙还是饰物无不如此。
1.3 器物之美
所谓好马还得配好鞍,那样的一群美人儿,自然得有身边的美器相配,才让人不觉有缺憾。所以那些几案、字画、香炉、花瓶等等,各位小主的身边自然不缺,而且各有各的风格特点,剧中虽不刻意突出,但镜头每到一处,都可以让人看到那处的摆设与别处不同,碎玉轩、存菊堂、翊坤宫……不说庭院、草植也不说宫中人儿,但看摆设,就够欣赏琢磨的。
2 此剧走心
它让观众感受到剧中人物的真性情,这真情,足以打动人心。
2.1 后妃对皇上的期许之心
宫中的妃嫔们明争暗斗的过程中不乏闹剧、丑剧甚至悲剧,然而,细细体味,尽管认识可能不对,手段可能不当,但那骨子里的对皇上的期许,套一句剧中苏培盛的话:那可是真真儿的。甄嬛在看到皇上写给亡妻的“……婉婉如卿……然除却巫山非云也”之前,虽然也知道皇上的感情并不专注,但一直希望她分到的那部分感情是真的,所以她把皇上当成自己的夫君享受着皇上的爱慕、欣赏、尊重和呵护。当她流产,皇上顾忌私情、顾忌朝政,并没有处理施恶的华妃时,甄嬛第一次对自己相信的爱情产生了怀疑。而当受到皇后的迫害误穿吉服再次惹怒皇上,被训斥和严惩,甄嬛才彻底对皇上和皇宫中的情爱心灰意冷。华妃总是满怀妒意去设法迫害得宠的妃嫔,其实是不愿与别人分享皇上的爱怜,她是一直到临死前,都以为皇上对她的怜爱就是因为喜欢她而且对她的感情就像专赐给她的欢宜香一样是独一无二的,甄嬛把残酷的真相告诉了她,她才从梦中醒来,绝望地撞向墙壁。
2.2 侍婢对主子的不二之心
《甄嬛传》对作为配角的侍婢的个性表现得并不多。然而,在尔虞我诈、阿谀奉承的后宫中,侍婢忠诚不二这一特征却表现得十分明显。皇后身边的剪秋,甄嬛身边的流朱、槿汐等之所以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因为她们对主子的忠诚令人敬佩。剪秋常为皇后受委屈而鸣不平,为了稳固皇后的地位她敢做敢为、不惜一切。甚至豁出性命,亲自去毒杀甄嬛。皇后罪行暴露,一同受审的姜福海招了个底儿掉,可是受尽酷刑的剪秋,至死也不曝出皇后的罪。虽然我们可以用“为虎作伥”、用“愚忠”来批评她,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她对皇后的忠诚之情难能可贵让人敬佩。甄嬛的陪嫁丫鬟流朱为甄嬛受委屈而难受,痛骂诋毁、陷害甄嬛的人。当甄嬛被禁足,病重却不让通报之时,流朱毅然用脖子撞向侍卫的刀,用自己的生命为甄嬛解困。其耿耿忠心,令人赞叹。甄嬛宫中的掌事姑姑槿汐更是默默厮守,辅佐,处处为甄嬛着想,为其排忧解难,出谋献策。一开始因为甄嬛的不受宠,那个掌事的太监领着几个手下要另谋高就,唯槿汐和小允子决然留下,后来甄嬛离宫去甘露寺,槿汐仍紧紧跟随,陪伴甄嬛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之后为帮助甄嬛回宫,她又舍我其谁地牺牲自己,将自己奉献给太监苏培盛。槿汐全身心的付出,对甄嬛绝对忠诚的表现,让人不能不动容。
2.3 妃嫔之间的真诚之心
在争风吃醋、明争暗斗的妃嫔之间,能以诚相待,更是难能可贵,值得称道。《甄嬛传》里真有这样的亮点,它仿佛暗夜里的点点光亮,让人兴奋,给人希望。最突出的就是沈眉庄和甄嬛之间的友情。她们为对方的得宠而欣喜,为对方的失宠而着急,安慰和帮助处于困境的对方,她们荣辱与共,不离不弃,相互扶持,这中间让我们看到的是毫不参假的诚意。
2.4 美人与男子之间的爱恋之心
在那样的深宫里,皇上是那群女人的中心,真正的爱情是很少有的,更是很难被允许的。正因如此,才更加珍贵。一个是甄嬛和十七爷,他们可以说是心性相通,由欣赏、关爱到以心相许;再一个是沈眉庄与温实初,他们应该是在相处的过程中逐渐走进对方的心里的。这两对,尽管他们的爱情注定了悲惨的结局,但他们毕竟尝到了那纯真的味道。还有宁嫔对十七爷的情感,严格说来是单恋,然而那毕竟也是一种又纯又美的感情,尽管那美有些凄凉。最完美的要数玉娆和十八爷之间,他们可以说是金童玉女,从相识、相知到相恋,最后又修成了正果。他们这一笔在剧中虽不是重笔,但却也给观众以些许的安慰。
3 此剧用脑
它的情节设计环环相扣,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无多余之处,无废话,让生活中如我一样总是失于防范,毫无心机而屡屡吃亏的人羡慕不已,惊叹不已。这里仅举几例加以说明。
3.1 莲子心苦
华妃为争宠,强夺温宜公主带在身边又照顾不好,曹贵人心急又不敢违抗华妃,于是找了个合适的时间,借着给皇上剥莲子,说出“莲子心苦”(谐音“怜子辛苦”),于是皇上心领神会,告诉她把温宜抱回去,她算是讨到了“圣旨”,如了心愿。
3.2 舒痕胶
甄嬛被猫抓伤,陵容送来舒痕胶,称是自己特意为姐姐精心调制的,有特效。甄嬛用了,果然奇效,三盒即好,没落下一点儿疤痕。后来沈眉庄手臂烧伤,甄嬛还说等伤好结疤后我给你用陵容给我的舒痕胶,保证不会留下疤痕,还让沈眉庄看自己脸上曾受伤的地方。后来待陵容的暗中用毒的伎俩渐渐被甄嬛察觉,甄嬛用计使陵容败露,最后的关键时刻,甄嬛看似不经意实则有预谋地适时说到了舒痕胶,于是,甄嬛当年之所以跪了不到半个时辰就流产的真正原因终于被找到了,皇帝彻底被激怒,陵容的厄运终于来了。
3.3 皇后的心机
皇后统领六宫表面上体恤姊妹,慈悲怜悯,以和为贵,处事得体,可事实上她竟然是妃嫔间言语较量每日上演,相互戕害时常发生的始乱祸首。贤良淑德的外表下隐藏着一副蛇蝎心肠。而她的挑唆常在“不经意间”,她总是害人于无形。比如,她先是以关心三阿哥母子的姿态挑起齐妃对宁贵人的妒恨,然后又假借陵容之口告诉齐妃夹竹桃叶子有毒会使女人不孕,结果蠢笨的齐妃煮了放了夹竹桃叶子的红枣汤给了宁贵人,齐妃事败求助于皇后时,皇后一改之前的和悦而代之以严肃的面孔,迫使齐妃自尽身亡,于是皇后一箭双雕,既免去了对得宠的宁贵人怀上子嗣的担忧,又夺得了三阿哥作为自己的养子,为以后成为皇太后奠定了基础。
用心机耍计谋甚至害人,固然可怕、可恨,剧中对那些恶意之人也都安排了可悲的下场。然而,那些用计的过程,那些前伏后应的语言和情节,着实牵引着观众,让观众用脑思考之后,啧啧叹服。
当然,此剧的引人之处很多,然而在众多的因素之中,以上三点,是它非同寻常的地方。此文仅述本人拙见,愿大方之家谅解、批评。
参考文献
[1]郑雅宁.当代女性视角下的全景式的宫廷女性悲剧[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2]陈力士.爱的葬歌情的颂歌[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4.
《甄嬛传》的宫闱透视 第4篇
关键词:《甄嬛传》 甄嬛 安陵容 甄嬛体
《甄嬛传》是一部制作精美、剧情动人的电视剧,开播伊始就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无论男女老少,都对这部电视剧有着一定程度的痴迷。观者会一遍一遍地随着剧情或笑、或哭、或喜、或悲,情不自禁地融入到剧中人物之中,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甄嬛传》对“封建皇权的深刻批判”,对“人性本真的深度挖掘”[1],很容易博得当下青年及市民大众的情感认同。今天的青年成长于一个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科技进步、媒体文化、流行文化让其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拥有天真快乐的童年,毫无顾忌地享受着父母的疼爱,堪称个性飞扬的一代。反观《甄嬛传》,则在讲述着另一个版本的青春与爱情故事。剧中女子身陷礼法制度尤为严苛的封建宫廷,异常鲜明的等级区分,不容亵渎的纲常名教,层出不穷的繁文缛节,凡此种种无不牢牢钳制着女性身心,使之沦为封建男权文化的玩偶与祭品。显而易见,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哀当推宫廷女子为最,为了家族的利益,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她们亟需得到皇帝的宠爱,哪怕手段肮脏卑劣,哪怕双手沾满血污……宫廷文化就像是个大染缸,无论一个人如何自爱自洁,都不可能洁身自好,因为这里的生存法则与恶性竞争滋长着人对人的仇恨文化。
甄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甄嬛是一个聪明伶俐、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子,她本不想入宫,只愿嫁与常人,相夫教子地过着平淡幸福的日子,无奈相貌美丽让她留在了深宫。历代后宫都是是非之地,后宫中有着三宫六院三千佳丽,甄嬛原想循规蹈矩,但这又谈何容易。初入皇宫,出众的容貌与才智已引起皇帝注目,这无疑会使后宫女人产生危机感,女人的敏感、尖酸、刻薄、嫉妒与暗算,让她卷入其中,几次受宠又几次失宠,令她看清了后宫的真面目。为求自保,连对待自己的夫君,她也要计上加计,想要在皇宫之中拥有一份真爱,那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后宫是女人的天地,富丽堂皇,春光旖旎,却又危机四伏。本是一群美貌温婉的女子,但又不得不为了自身性命和家族的命运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在算计中耗尽一生的青春与美好,这似水流年的繁华背后充满了无奈与辛酸。“在这里,没有正义与邪恶,只有高明和愚蠢。不管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人。”[2]当她们站在权利与荣耀的最高峰时,虽然风光无限、万丈荣光,但谁又曾想过这高峰是由多少人的白骨堆积而成,恐怕就连她们自己也弄不清楚。
《甄嬛传》这部宫廷情感大戏,注重描写后宫女人的真情实感,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剧中的甄嬛深受大众所喜爱,她是凝结了千百年来无数后宫女子的缩影。她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天真少女蜕变成一个善谋权术的深宫妇人,她无数次跌落谷底,最终凭借她的善良与聪慧,成为一朝太后,但抱着心上人十七王爷尸体的她,终究不过是一千古伤心人罢了!有所喜定会有所厌,相信安陵容就是那个为观众所深恶的人。由于家庭的缘故,安陵容形成了极度敏感与自卑的畸形心理,因为生母在家里受气,所以她把自己装扮得很文弱,但其骨子里却有一颗出人头地、争强好胜的心,为达目的她不择手段、暗害他人,甚至残害自己的身体也在所不惜。为了争夺宠爱,她无所不用其极,最后落到了人人痛恨的地步,就连她自己也痛恨自己成了别人的棋子,她的孩子也是棋子,一枚使她能够获得宠爱的棋子。安陵容一直以来认为自己出身卑微,因此有比别人更加强烈的自尊心,只是其自尊心在心中燃烧得过于猛烈,烧黑了心肠,烧坏了眼睛,使她毫无感恩之心,理所当然地享受甄嬛对她的照顾,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甄嬛传》中的女性形象十分鲜活,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与狠毒、美丽与丑陋、正义与邪恶,通过对人性多面性的刻画,我们看到剧中每个人虽不是十全十美的,却是独一无二的。“当代社会是一个景观社会与类象社会。景观不仅是现实表现,亦构成我们的文化象征。”[3]《甄嬛传》中不仅人美,还有风景美、音乐美、舞蹈美、服饰美,就连语言也是美的。观众大多都会为剧中那古色古香的台词所倾倒,剧中人物对话语调不急不缓,口气不惊不乍,从容大方,以至于大家把这种文体称为甄嬛体,甄嬛体也被大家争相效仿,制造出了无数的欢乐。《甄嬛传》中的语言非常考究,复古风格明显,语言风格十分接近《红楼梦》,那精心打造的台词,仿佛令人置身其境,略带古风的语言,却又不晦涩。从甄嬛出场时,自解名字寓意“嬛嬛”为“袅楚宫腰”,再到人物对话以及宫廷嫔妃之间的称呼等,众人所言都深深吸引着观众,许多名字让人过耳不忘,比如槿汐、浣碧、剪秋、眉庄……
其实电视剧看似是娱乐文化的产物,实则是当下人们的内心写照。《甄嬛传》这部剧不仅能让人们看到其中女子的辛酸无奈、她们对真爱的渴望、皇宫中的阴谋诡计,还一定程度上反射出当代人的价值观。正如论者所言:“《甄嬛传》之所以能流行,不是因为读者或观众看到了雍正时的情况,而是联想到了当下时代和个人的处境。”[4]现今是一个物质的社会,生活在灯红酒绿的人们内心浮躁,生活节奏快,人际关系恶化,社会诚信缺失,甚至一些领域的道德状况令人堪忧,试想当好心搀扶摔倒的老人家,却被冤枉为撞到老人的坏蛋时,谁的心会不凉?《甄嬛传》中的甄嬛曾经单纯善良,但她最后懂得了一个道理:在残酷的宫廷争斗中,你必须学会比对手更加阴狠毒辣,你的阴谋权术必须高于对手,才会立于不败之地。换言之,你必须更坏才能对付敌人。显然,甄嬛的生活结论并不等于该剧“对人物和行为的道德价值所做出的伦理判断”[5],毋宁说,该剧正是借助甄嬛这个深度扭曲的女性而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罪恶窳败的宫廷文化与封建制度。
中国人表面上仇官,认为官员的上位手段是不光明不正当的,但是私下里却会学习他们的手段,努力成为其中的一员,上位后则为自己开脱,为了生存自己是被逼无奈的,就像开始时甄嬛是单纯的,但阴谋诡计使她成长一样。无疑,不是每个人看完《甄嬛传》都会像甄嬛一样以恶抗恶、以坏抗坏,但是这样的作品多了,人们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负面思想的侵蚀,这在缺乏批判能力的观众那里尤为如此。其实,甄嬛的自强不息精神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种精神会使我们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坚持下去,找到前进的方向,勇往直前!
(本文为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流行文化语境下高师人文素质教育的反思与实践”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2-XJ14099。)
注释:
[1]刁生虎:《宫廷剧的成功之作——电视剧<后宫甄嬛传>评析》,创作与评论,2013年,第4期。
[2]张慧瑜:《<后宫·甄嬛传>的文化启示录》,艺术广角,2012年,第5期。
[3]黄大军:《<一九四二>:历史指谬与空间想象》,电影新作,2013年,第1期。
[4]孙佳山等:《多重视野下的<甄嬛传>》,文艺理论与批评,2012年,第4期。
[5]彭杰:《罪行·救赎·男子气概——莫里森新作<家>中的叙事判断与伦理归旨》,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纸牌屋」白宫版「甄嬛传」 第5篇
后面的故事,是安德伍德如何终结一个个政敌的政治生命。安德伍德是美国国会议员,因为“遭遇总统承诺背叛”,他心怀恨意,通过各种冷血手段和政治伎俩对新任总统以及相关党羽进行打击报复,最终成功上位副总统。
在这个过程中,他与《华盛顿先驱报》的记者佐伊·巴内斯互相利用,让对方成为专曝政治八卦的“扩音器”,两人甚至升级为情人关系;他与主持公益组织的妻子互通有无,两人的表情永远理智、冷静。各种算计、让步、妥协、牺牲、复出,在某些方面真的和《甄嬛传》有相似之处,唯一不同的是这部剧可能更容易吸引男性。
这部剧集与美国电视网的任何机构无关,而是来自在线影片租赁提供商Netflix,和其他美剧不同,它没有一个星期只播一集,而是13集制作完成后一股脑儿放到了网络上,所以讨厌追剧的人会很喜欢这种过瘾的看剧方式。
争议事件的虚构与现实
《纸牌屋》播出后的第四天,奥巴马的演讲撰稿人乔·费夫罗宣布将去往好莱坞发展。这是多么有趣的巧合,让人不免期待如果是乔·费夫罗去做《纸牌屋》第二季的编剧,该是多完美的组合。
不过《纸牌屋》的编剧也是深谙白宫之道的。编剧鲍尔·威利蒙曾做过希拉里·克林顿的助理,纽约参议员Chuck Schumer的助理。由他编剧的另一部政治题材剧集《总统杀局》还为威利蒙带来了奥斯卡提名。这样背景的人出现在编剧团队中,制作团队连请顾问的钱都可以省了。
不可否认,在获得了客观的收视和强烈的反响的同时,《纸牌屋》对华盛顿政治内幕的夸张描绘也招致了一些批评。有人认为它不够真实,他们认为,华盛顿的确丑闻漫天、阴谋横行,但并不是剧中所描述的“那种”丑闻漫天、阴谋横行。《进步报》的作者阿丽莎·罗森伯格认为这部剧只是“半真实”的,《国家周刊》的乔什·克劳沙则称此剧对国会运作系统的理解全盘皆错,而《大西洋月刊》的阿里·梅尔伯在肯定该剧的精神内核之后,还表示剧中的很多细节根本站不住脚。
以上观点也许是对的。但是政治迷们在观看这部剧的时候依然会出乎意料地认出很多真实事件的影子。毕竟编剧鲍尔·威利蒙曾经混过政坛,因此剧中即使是最为离奇的情节也能找到历史上的真实先例。
比如,剧中,在弗朗西斯的策划下,总统原定的国务卿人选因为曾在其所供职的报刊上刊登了不当的巴以言论,而最终未能成功上位。这一桥段也被认为是在映射奥巴马的换“卿”举动。2012年12月,奥巴马通过幕僚对外透露,有意任命赖斯为国务卿,替代希拉里。但风声刚放出来,就引发共和党阵营反对,理由是今年9月11日美国驻利比亚班加西领馆遭袭后,赖斯扮演了“误导公众”的角色。她认定袭击缘起于诋毁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美国影片所引发的抗议。但奥巴马政府后来改口将事件定性为与“基地”组织有关联的恐怖袭击。共和党抓住这一矛盾说法不放,认为赖斯故意淡化这起恐怖袭击事件,旨在误导公众,以防其影响奥巴马的竞选活动。在重压之下,赖斯宣布退选国务卿。
这和剧中的桥段有一些不谋而合,但这种雷同的确纯属巧合,因为本剧杀青在2012年10月左右,导演大卫·芬奇不可能有未卜先知的本领。
故事背后“算出来”的主角
跌宕起伏的剧情为《纸牌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如何找到一个能把控全局的导演和令人信服的政客扮演者,才能将这部剧最完美地演绎出来?是时候发挥Netflix的大数据力量了。在美国,Netflix有接近2700万的订阅用户,他们每天在Netflix上产生3000多万个行为,比如暂停、回放或者快进,并且用户每天还会给出400万个评分,以及300万次搜索请求……根据数据,点击率非常高的鬼才导演大卫·芬奇和男演员凯文·史派西,成为了主创选择。
提起大卫·芬奇,势必要提到《社交网络》的流畅叙事,《龙纹身的女孩》中哥特般的阴翳气氛,《七宗罪》中的悬念堆叠。他把这一切都带到了《纸牌屋》中,用更直白的方式去表现原本讳莫如深的政治阴谋。他让安德伍德时不时地跳出剧情,面对摄像机陈述自己的观点与野心,告诉观众为什么要拉拢这个人,为什么要除掉另外一个人,像一档口无遮拦的美式脱口秀电视节目。
两夺奥斯卡的凯文·史派西演活了这个角色,举手投足之间便做到了覆雨翻云。他深夜戴着耳麦端坐电视机前面无表情地玩耍射击游戏,清晨去一家未开张的小店点一份牛扒,然后对着镜头挤眉弄眼地传授“至理名言”……
这就无怪乎大卫·芬奇评价说:“我觉得凯文·史派西是政治动物,他善于洞察人心和逢迎。而且,你能从他的眼神里看到这样的信息,‘我要这样对你,而你毫无还手之力’。”
粉丝们将在5月等来后半部分的13集,这样的安排是为了创造付费收看的良好体验,一部剧只出一季,如果他们看了前半部分表示喜欢,那就会续订后半部分。
投资《纸牌屋》,Netflix花了两亿美元,这无异于一场豪赌,底牌就是大数据时代的精准判断。而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通过《纸牌屋》,Netflix精准地预测了观众的喜好口味。这就像好莱坞早就开始运用调查公司,通过问卷统计的形式,调查搭配出公众最希望搭配的演员班底。新闻博客网站《赫芬顿邮报》预测,Netflix的选角方式是一次革命,甚至以后会成为一门好莱坞的生意。
Netflix的公关经理史蒂文·斯瓦西在采访时曾透露,如果《纸牌屋》首战告捷,Netflix后续会推出更多的自制剧集。5月,Netflix又将推出一部正剧《发展受阻》。这部剧曾在2003~2006年上映过三季,虽然好评无数但最终被砍。现在Netflix让此剧复活,是看准了经济不景气下类似《傲骨贤妻》、《生活向前冲》这样落难主角题材剧集的潜力。
在Netflix的示范下,连亚马逊也要加入投资美剧的行列,作为技术巨头,它在利用播放大数据迎合观众喜好上,也希望有所作为。这些技术流的公司无疑会成为付费电视产业的“无敌破坏王”,HBO、FOX们的“公敌”。
这样的操作方式能否成为主流?目前来看并不乐观,而是只作为影视行业的一个新秀和补充品。Netflix的获利来源是月费,而电视靠的是搭载的广告生存,两者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