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描写树林音乐会的作文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23
1

描写树林音乐会的作文(精选8篇)

描写树林音乐会的作文 第1篇

森林里树木茂密,鲜花盛开,空气好极了!

一天,小兔对朋友们说:“我们开一个森林音乐会吧!”小猴说:“我们四人怎么开森林音乐会呢?”小兔想了想,就说:“森林音乐会就安排在明天中午开始吧!”

第二天中午,小兔给小公鸡、小鸟、小狗、小象等打了个电话,动物们都答应了。小兔来到了小河边,等待着动物们的到来。

过了半个钟头,动物们都到齐了,一、二、三,开始演奏,“嘟嘟、汪汪、叽叽、喔喔......”听,喇叭花也吹起了小喇叭,这个森林音乐会给动物们带来了快乐和幸福。“多么动听的音乐啊!”

这一天使动物们永运都难以忘掉。

描写树林音乐会的作文 第2篇

清晨,一层白色的薄雾笼罩着森林,犹如被仙女的轻纱缠绕着。可爱的小鸟飞出了窝,在翠绿的枝头上放声歌唱,清脆婉转的歌声在森林里回荡。这时的森林仿佛变成了一个演奏厅。

傍晚,天空就像一幅深蓝色的画卷,这时的星星仿佛是一支闪亮的画笔,点缀着夜空。一轮明月洒下柔和的月光照在涓涓细流上,这时的森林显得格外幽静。晚风柔和得在森林里拂过,那沙沙作响的叶子配上潺潺的流水声,就像在听一首优美的歌曲。溪流唱着歌;大树挥舞着指挥棒;树叶就像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各种声音组成了一首大自然的协奏曲。

在遥远的天边天空已近泛起了鱼肚白,星辰们也慢慢消退。黑夜已经落下了序幕清晨又将来到不知下一个森林的夜晚是否还会如此?

浅谈古诗文中的音乐描写 第3篇

一、摹声

直接模拟声音, 再现音乐的悦耳动听, 属于正面描写。例如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用叠字拟声词“嘈嘈”和“切切”来摹拟大弦声的急促和小弦声的轻细。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 恩怨相尔汝。”用摹拟声音法和以声写声法来表现琴声袅袅升起, 轻柔细屑, 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之际, 窃窃私语, 互诉衷肠。中间夹杂些嗔怪之声, 那不过是表达倾心相爱的一种不拘形迹的方式而已。

二、以声写声

即用彼事物的声音来比此事物声音的写法, 属于正面描写。从修辞上讲可以看作是比喻。例如白居易《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篇作品堪称描写音乐的经典之作, 其中作者大量运用以声喻声的手法来描写琵琶声的复杂多变。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同时, 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乐曲如“急雨”般粗重急促, 如“私语”般细促轻幽, 如珠落玉盘般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如“莺语”般婉转流畅, 如“银瓶乍破”“刀枪鸣”般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如“裂帛”般强烈清脆、戛然而止。短短五十六个字, 写出了琵琶声的变化: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戛然而止, 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又如李白《听蜀僧浚弹琴》中的“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 (动作、技艺) , “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小小一支琴, 仅凭指弹, 却有如万壑松鸣, 涛声澎湃, 令人感到琴声之不凡。

三、以形写声

亦称通感, 即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 把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易于感受的视觉形象来表现, 通过由声到形的联想, 使音乐声更有质感, 把音乐的特点更准确、更生动地表现出来, 属于正面描写。

如韩愈《听颖师弹琴》中的“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随飞扬”。“浮云柳絮”本不发声, 看似与音乐无关, 但它们“无根蒂”“随飞扬”, 诗人取这一特点, 比喻琴声的自由奔放。又如张祜《听简上人吹芦管》:“细芦僧管夜沉沉, 越鸟巴猿寄恨吟。吹到耳边声尽处, 一条丝断碧云心。”那隐隐哀伤的芦管声远远地传来, 传到耳边, 已越来越细, 终于消失, 仿佛是“一条丝断”了, 诗人的“碧云心”也彻底地抛弃了。作者把声音由细微到消失的听觉感受, 比喻为可以看见的“一条丝断”, 显得别致新颖。

另外, 还有一种诗歌是这样的欣赏流程:听乐声辨曲名以曲名为意象进行联想。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这首诗中, “折柳”既实指曲名, 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中国古诗词中, “折杨柳”就是“离别”的同义语。置身在这种文化习俗中的人, 便自然而然地被它唤起家园故人之思。

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 也是诗家所说的“通感”。如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这首边塞诗写出了入侵之敌被击退后, 边境月夜美丽宁静的景象和气氛, 也隐约透出一种思乡的情调。开头两句是写实景:胡天北地, 冰雪消融, 敌人被击退, 边烽暂息, 明月朗照, 战士们在戍楼上吹起了羌笛。这两句写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天朗壮阔的基调。三四句写虚景, 将“梅花落”拆开, 而上下两句相连, 使得“梅花”和“落”都具有贴切的双关意。一方面写出风送笛曲, 一夜之间声满关山;另一方面也写出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 想到梅花之落, 从而抒发了一种思乡的情调, 当然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

四、侧面烘托法

即不对声音作直接的描写, 而是通过描写其他事物对声音的感受或反应来烘托曲调的优美和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如白居易《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描写周围环境, 从侧面烘托琵琶女高超的技艺。李贺《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用空旷山野上的白云为之凝滞、仿佛在倾耳谛听, 来侧面烘托箜篌声的神奇美妙。李白《听蜀僧浚弹琴》:“客心洗流水, 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写倾听者的反应或内心感受, 从侧面烘托音乐之美, 从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当然, 一段有关音乐的精彩描写, 采用的方法往往不是单一的, 常常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来表现声音的写法。如李贺《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第一句用以声写声法, 展示乐声的清脆和嘹亮;第二句用以形写声法, 展现乐声的圆润和曲调的欢快;两句体现了乐声的多变。第三、四句用侧面烘托法, 体现了音乐不可抗拒的感染力、穿透力。又如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 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 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随飞扬推手遽止之, 湿衣泪滂滂。”第一、二句用摹拟声音法和以声写声法来表现琴声袅袅升起, 轻柔细屑;第三至六句用以形写声法来表现琴声骤然变得昂扬起来, 接着又由刚转柔, 呈起伏回荡之势;最后二句用侧面烘托法, 写出琴声的优美动听。

我们大多数人并不懂乐理知识, 可这些有关音乐的描写让我们拍案叫绝。因为这些生动的比喻、奇特的想象、高超的手法将这种抽象的却能给人带来艺术享受的音乐呈现给了我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要善于引领学生归纳总结, 提升鉴赏能力。了解了古诗文中有关音乐描写的基本技巧, 我们便可借以欣赏有关音乐描写的诗文。

参考文献

《琵琶行》的音乐描写 第4篇

一、以声喻声

抽象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够将熟悉的东西作比的话。往往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虚幻为现实。声音看不见。摸不着,很难描绘,但白居易有办法,他用生活中一些常听到的声音来具体形象地比喻音乐声。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里作者妙笔描绘琴声如“急雨”般疾速重厚,如“私语”般细促轻幽,如珠落玉盘似的圆润悦耳,如“莺语”般婉转流畅。如“银瓶乍破”“刀枪鸣”似的铿锵雄壮,如“裂帛”般强烈清裂干脆。正是这一连申的熟悉的声音来比喻、描摹变换的音乐节奏和旋律,短时间内使读者情绪时而激扬、时而幽抑、时而喜乐、时而哀怨。也正是这字字玑珠的比喻使我们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充分体悟了音乐的摇曳多姿,深刻感悟了琵琶女的辛酸悲苦。

二、以感衬声

如果一味地正面描写声音,即使再形象逼真。也会使读者产生厌烦情绪,从而产生审美疲劳。白居易这位高超的音乐欣赏者、描绘者当然深蕴此理,必须增加其他的手法。这里他运用的是听众的反映及感受,从侧面烘托,以达到烘云托月的效果。在茫茫秋月浸江,主客惨别的江岸,相对无言的凄清时刻,“忽闻水上琵琶声”,竟使“主人忘归客不发”,动心移情的音乐,不仅使人流连忘返,还诱得人们去“寻声暗问”,这不是烘托了的艺术魅力和感人力量吗?琵琶女第一曲弹完,“东船西舫悄无言,未见江心秋月白”,这个情景描写真切地烘托出听者沉湎于动人的艺术境界之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绘了音乐的神妙动人。萍水相逢,本是擦肩而过。但不经意的移盏相邀,几曲弹奏,不仅泪沾青衫,而且引为同调,视为知已。说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深挚话语,弹者与听者情感高度共鸣,淋漓地表现了音乐的审美力量,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弹奏者的精湛技艺。

三、以无声衬有声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讲究留白艺术,讲究含蓄之美。在这篇文中白居易不仅把有声写得那么酣畅淋漓,而且又恰到好处地以无声写有声,从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当琵琶声如“冰泉冷涩,绝凝不通”之际,弹者与听众都是“别有幽愁暗恨生”。当“曲终收拨当心画”时,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声停止,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如同篆刻艺术的“计白以当黑”,戏曲艺术对舞台空间的充分运用,这也是典型的虚中见实的表现方法,又是中国古代传统艺术的特点。

四、妙用双声叠音词

优秀的诗人都特别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而双声叠韵词的运用最能增强诗歌的韵律节奏。此诗歌的叠音词如“弦弦、声声、唧唧、嘻嘈、切切、凄凄……”。双声叠韵词如“问关、幽咽、掩抑、嘲哳……”这些词。要么直接模拟声音,要么使诗句增加音乐性和节奏感,加强了音乐的悦耳动听和韵律节奏。这样准确地绘声拟音,就能给人以真切直观的听觉实感,仿佛身临其境。

描写树林音乐会的作文 第5篇

清晨,树叶上有晶莹剔透的露珠正在顺着叶子往下滴,不断地发出“滴滴答答的”的声音,好似钟表上的指针在转动。蜜蜂“嘤嘤嗡嗡、嘤嘤嗡嗡”地去上班了。蝴蝶姐姐展开它那漂亮的大翅膀“扑簌簌、扑簌簌”开始了新的一天生活。树枝在风中摇摆着身子,“哗啦啦”响起来雷鸣般的掌声。

黄昏,树林里异常热闹。黄莺开起了一年一度的演唱会,它那美妙的歌声,柔美清脆的嗓音,宛如溪水打在石头上的叮咚声,又似一位女高音激情的歌唱。不只是黄莺的歌声,还有其他动物为黄莺伴奏,伴舞呢!听那“咚咚咚”的声音,是啄木鸟在跟着黄莺独创的音乐,用长长的嘴在树上敲打着有节奏的鼓点。一些虫子鸟儿,都参与了进来,有“咕咕咕咕”的声音,还有“啾啾啾啾”的声音,最激动的要数知了,听,“知了知了”,它似乎想把其他动物的声音都淹没。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鸟儿,在歌声的伴奏中,在和自己的同伴翩翩起舞,拼出美丽的图案。树木也不甘寂寞,跟着音乐摇摆起身子来:“哗啦哗啦”。

描写秋天树林的作文 第6篇

树林变了,大树脱下碧绿的衣裳,换上了黄色的棉衣。

一阵阵秋风吹过,大树舞动着枝上的黄叶,沙沙作响。沙沙,沙沙,像是在演奏一首美妙的乐曲。嘘你听,小鸟在树林中放声歌唱,树枝挂着许多鸟窝。鸟妈妈飞来了,.com嘴里含着一条小虫。树上的一片大叶子落下来了,像是一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落在鸟窝里成了小鸟的棉被。沙树木摇动着叶子,如同一位温柔的母亲给小鸟唱着催眠曲。沙一片桃心的树叶落下,落进小河里,小鱼见了欢快的玩儿着树叶,还不停甩着尾巴像是对大树说:“谢谢你的礼物。”

描写小树林的作文 第7篇

早上,阳光穿过树叶洒落在地面上,照在晨练老人们身上金灿灿的,容光焕发,小树林在这时变的十分安静,老人们专心的做着每一个动作,练太极的老人们穿着白衣服,让人混乱的思绪变的洁净、清楚,能闻到沾有晨露的小草散发出的清新的气息,泥土的芬芳,使人的心情舒畅、轻松。

中午的小树林,树木伸着手臂,仿佛在欢迎大家,沙沙沙声正是它们欢迎的口号。树林里一片清凉,老人们在树下悠闲自在的摇着扇子,在树林里慢条斯理的走着,仿佛世界上所有事情与他无关,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下午,已近黄昏,让人情不自禁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优美诗句,牵起人们无限思绪,落日余晖就剩一片霞云时,让人感叹道夕阳已下,一天又要过完了!晚上,一片黑暗像一个黑锅倒扣在头上,在灯火照耀下一片辉煌,像万颗珍珠大放光芒,眼前一片明亮,夜深了,人静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描写树林音乐会的作文 第8篇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一诗, 对音乐的描写足见其手法之高妙, 可以看出他既不为前辈诗人的框框所束缚, 又不与同时代的诗人雷同。在诗中, 诗人用了多种手法写音乐, 如用比喻联想、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 自成特色。

诗中, 诗人运用形象思维, 通过各种非常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极力摹写琴声的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如开始的“昵昵儿女语, 恩怨相尔汝”把弹琴者初弹时的情景形容得真切而有情味, 琴声的轻柔细碎仿佛也飘进读者的耳中。接着, 琴声突然发生了变化“划然变轩昂, 勇士赴敌场”, 那昂扬杂沓的声音骤然使听者紧张起来, 这两句不仅传神地写出了琴声的激昂, 而且融进了听者的神态, 真可谓一语胜千言。接着琴声忽然变得悠扬, 像柳絮在漫天飞扬, 像浮云在长空飘荡, 纵横变化, 使人捉摸不定, 听者的感情也随之悠忽飘荡。正当听者沉醉于悠扬的琴声时, “喧啾百鸟群, 忽见孤凤凰”, 忽然间, 琴声又随之变化, 使人觉得在百鸟和鸣中, 分明有一只凤凰在引吭高唱, 声音无比嘹亮。接下来琴声越来越高, 就像爬山人在一分一寸地艰难向着顶峰攀登。正在这琴声越尖越细、难以为继的时刻:“失势一落千丈强”, 仿佛有人从顶巅失足跌下万丈深渊 , 使听者的心情也随之猛然一振, 琴声越来越低, 直至悠然而止。这些描写, 作者用了贴切比喻, 运用具体可感的形象, 把琴声的变幻莫测展现在读者眼前, 并且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量, 使人产生了无穷联想, 同时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琴师高超的技艺。在描写中, 作者极尽抑扬顿挫、腾挪变化之能事, 为我们再现了美妙的琴声。

诗最后通过作者听了音乐的感受及产生的效果极力赞扬颖师技艺之高, “推手遽止之, 湿衣泪滂滂”, 作者表示自己感动得受不了, 而泪下沾衣。作者听他的演奏, 好像一会儿寒冰入肠, 一会儿火炭入肚, 一会儿浑身冰凉, 一会儿热血沸腾, 实在受不了。“无以冰炭置我肠”的比喻简直异想天开, 闻所未闻。在这里, 却显得形象而又贴切, 使人不免叹服作者表达上的技巧。这是作者通过深刻感受和强烈反应赞扬颖师的高超技艺, 比正面赞扬的效果好得多。

可以说, 这是一篇描写音乐的杰出诗篇。作者运用生动精练的语言及贴切生动的比喻为我们再现了美妙的音乐, 又用独特的表现手法赞扬了琴师技艺的高超, 同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量, 使人无不叹服作者高超的艺术手法。

这首诗对音乐的描写主要是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描摹原声, 达到细致入微的程度。作者用以作为比喻和联想的材料, 如儿女私语、勇士赴敌等, 都还属于生活中的习见现象, 所以给人的感觉是精妙而非神奇。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纯然以意境的奇瑰取胜, 对这一点不容置疑。

诗中作者用了大量比喻、丰富联想和大胆夸张, 都超出于常情, 真正体现出了他的浪漫主义、想若天外的艺术风格。诗的前四句点明弹箜篌的事实, 而先用凝云不流、神女愁啼的特异景象作烘托, 然后引出“李凭中国弹箜篌”, 一句话就显得有千钧之力, 中国六句, 正面描写乐声, 同样运用比喻和联想, 却超出于常情之外, 玉碎凤叫, 谁曾听到?蓉泣兰笑, 谁曾见过?作者所用这些, 使音乐的清脆激越、曲调的幽咽与欢快自然呈现于读者面前, 而乐声融化了寒气, 感动了天地, 甚至震裂天空, 洒下淅淅沥沥的秋雨, 想象的飞跃让人有所思, 但诗人还不以此为满足, 最后四句将读者进一步带入幻觉的境界, 把“化凡为奇”的手法发挥到了极致, 联想夸张使之带有神奇不凡的意味诗中作者取材于神话传说, 如“女娲补天”、“吴质倚桂”, 以大胆、丰富的想象力, 构造出诡谲宏伟、迷离恍惚的艺术境界。

从意境上说, 作者的构思是曲折离奇的, 不仅反映于篇章结构, 而且体现在一词一句的锤炼和某些片段材料的加工上诗中诗人有一些创造性的诗句,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读时只觉得霍然破空而来, 令人目眩心惊而又神往构思上说, 诗人一是从乐声联想到秋雨洒落的声音;二是进一步想象为乐声把秋雨从天空逗引下来; 三是联想秋雨降落是由于天空为乐声所震裂;四是天空既然会震裂, 于是有了“石破天惊”的设想;五是联想到女娲补过而不太牢固之处。经过一层层的转折、构思, 终于提炼上面一联构思新颖、意境奇崛叫人惊叹不已的诗句。

其外, 该诗十四句中运用形象比拟竟有十六处之多, 基本上是前半写箜篌的声调, 后半写声调传神之妙, 在于生出一个新的境界, 比拟中, 江娥、素女、昆山、凤凰、女娲、神山等, 均非现实中的事物, 其他如芙蓉、香兰、十二门、二十三弦, 虽是现实事物, 但诗人予以拟人化, 或让其同超现实事物结合, 成为另外一种理想中的事物, 用暗示和象征手法, 集中反映所要描写的现实事物, 从而产生动人的艺术魅力。诗中, 诗人还把自己的精神意志微妙地贯注在诗行诗句的每一个形象化的比拟中, 近乎神秘的形态, 令人不可捉摸, 却能引起读者的联想与想象, 玩味与补充, 留下广阔的回旋余地。

由此可见李贺艺术上的独到之处, 诗中, 他把曲调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感染力之强、构思之独特, 独树一帜。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4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4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3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