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升高三数学练习题(精选6篇)
高二升高三数学练习题 第1篇
高二升高三数学测试卷
满分:50分时间:30分钟出题人:易从春老师 解答题
1.(12分):已知函数f(x)=Asin(x+φ)(A>0,0<φ<),x∈R的最大值是1,其图像经过点M(1,)32
(1)求f(x)的解析式;
(2)已知α,β∈﹙0,2题﹙13分﹚:设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2n2,{b n}为等比数列,且a1=b1,b2(a2-a1)=b1
(1)求数列﹛a n﹜和﹛b n﹜的通项公式;
(2)设c n=312﹚,且f﹙α﹚=,f﹙β﹚=,求f﹙α—β﹚2513an,求数列﹛c n﹜的前n项和Tn。bn
3题(25分):已知f(x)=x3+ax2-a2x+2
﹙1﹚若a=1,求曲线y=f(x)在点(1,f(1))处的切线方程:
﹙2﹚若a≠0,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
(3)若不等式2x㏑x≤f(x)+a2+1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高二升高三数学练习题 第2篇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A.这些惨破的古村落民居属于民国初期的建筑物,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但因为保护意识淡薄,村民们拆砖建屋、偷梁换钱的行为难以遏制。入暮时分,导师忽言,此地阒(shū)无.一人,为免飞来横(hèng)祸,我等书生须速离去。.B.谁人不骂驿站长?哪个不跟他们吵架?有谁在大发雷霆的时候不在那“功过册”,枉费笔墨控告他们盛气凌人、冥(mín)顽不灵和消极怠工呢?有谁不把他们当成不耻于人类的.坏蛋?简直如同往日包揽讼(sōng)狱的刀笔吏。.C.那些誓与红尘同生共死的人,被世俗的烟火呛(qiàng)得泪眼迷蒙,被风刀霜剑伤得.千疮百孔,也不禁要怨怪人生多戏谑(xuè),世事太无常。自诩可以经得起流光的抛掷,然而.一点人情的凉薄,就弄得他们仓皇逃离。
D.站在古老的枫桥上,我像是一只离群的孤雁,明知秋霜会冰冻如流的记忆,却甘愿落在尘网,折翅敛羽,蜷(quán)缩在梦的巢穴(xué)里不肯离开。是在等待千年前那个过客转世..归来,亦或是留恋一枚秋叶黯然神伤的眼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巴尼康托的屋舍毗邻岸边。他家的高高的八顶草棚、牛栏、草垛、谷仓、芒果园、木棉..和香蕉园等等,过往的船夫和渔夫们尽收眼底。....【甲】我不晓得,在财运亨通的幸福家庭里,是否有谁注意了这位哑巴女孩?但是,那位哑巴姑娘一旦干完了活儿,获得几许空闲,马上就走到河岸边坐着。..大自然似乎弥补了她不会说话的缺陷。【乙】小溪的絮语、村人的喧哗、船夫的哼唱、鸟儿的鸣叫、树叶的簌簌声,都会合在一起,与四周的颤动融合在一起,犹如大海波涛,拍打着那位姑娘永恒孤寂的心灵的彼岸。【丙】大自然的各种响声、不同语言和多彩运动就是这位哑巴姑娘的语言,就是长着大黑眼睛和长长眼睫毛的素芭的语言。这种语言包罗万象,从蟋....蟀鸣叫的草地到星空无言的世界,只有手势、表情、音乐、哭泣和叹息,充盈在那广阔的语言世界。
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毗邻 B.尽收眼底 C.一旦 D.包罗万象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最近热播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所讲述的都是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革命勇士们至死不渝、百折不挠,以血肉之躯进行生死鏖战、抗敌制胜的故事。B.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及“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等内容。在这一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布局及运营,对于一个汽车大国来说,意义深远。
C.“杨振宁、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对于整个中国社会乃至中国科学界来说,这都是一个引发轰动的消息。
D.暑假里,我独自前往内蒙古旅游,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那雄鹰展翅形态的成吉思汗陵,那茫无边际的鄂尔多斯大沙漠,还有那高亢悠扬的内蒙古民歌。
5.阅读下面的文字,逐段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4分)
①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
②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
③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会对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漂亮、美观,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参差不齐之感。
④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尤其在木材表面形成坚固的保护层,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
6.在横线上补写出下列声明的两个要点,使之用意明确、内容完整。(不超过70字)(4分)
声明
近日,有不明身份人员盗用本刊刊号以所谓“当代电大·教育理论研究”的名义在互联网上从事版面收费的活动,造成恶劣影响,严重侵害了本报声誉。本刊现郑重声明如下: ▲ 。敬请广大读者、订户及投稿客户提高警惕,谨防上当。
本刊保留对盗用本刊名义实施欺骗活动的机构和个人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当代电大 2018年3月15日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医学上的失语症是指一个人与语言功能有关的脑组织出现严重病变,他的语言认知能力、语言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遭到严重损害,他对语音、语法、语义等的理解和表达存在阻断性障碍。道德失语症不是指一个人对语音、语法、语义等的理解和表达存在阻断性障碍,而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善恶选择问题时习惯性地不愿意或不敢借助道德语言能力表达其善恶判断、善恶评价和善恶选择。医学上的失语症患者确实没有语言能力,而道德失语症患者是拥有道德语言能力但习惯性地不愿意或不敢发挥这种能力的人。医学上的失语症是非选择性的,而道德失语症是选择性的。
道德失语症患者的“道德失语”具有习惯性特征。如果一个人仅仅是因为某个原因(如善恶判断失误)偶然性地道德失语,他还算不上道德失语症患者。道德失语症患者是那种对善恶不辨习以为常的人,他们习惯性地不以善为善,习惯性地不以恶为恶。因此,每当有具体的道德语境需要他们扬善抑恶的时候,他们总是习惯于不发声。在应该弘扬善的时候,他们哑口无言;在应该抑制恶的时候,他们也缄默不语。何以如此?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道德语言能力,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道德勇气。
道德勇气是人类过道德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道德勇气要求人类具有维护和践行道德的坚强意志力。如果一个人缺乏必要的道德勇气,纵然他知道辨别善恶的重要性,并且具有向善求善的道德情感,他也不可能勇敢地趋善避恶。缺乏道德勇气的人会在他们面对善恶选择问题的时候保持沉默。一旦这种行为变成一种习惯行为,他们就是患上了道德失语症。
道德勇气是人类修炼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人类是否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意德”是人类基于他们的坚强道德意志力而形成的一种德性。拥有意德的人善恶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捍卫善的尊严,敢于贬抑恶的存在价值,他们身上有一股浩然正气。纵然是在善恶进行激烈博弈或尖锐斗争的语境下,他们依然能够挺身而出,大义凛然地挺善抑恶。如果全社会的人普遍缺乏道德勇气,挺善抑恶就难以蔚然成风,善恶不分则必然成为一种常态,社会道德风尚也不可能令人满意。道德勇气不足是一些人在面对善恶选择问题上不愿意或不敢发表意见的根源,也是他们患道德失语症的根源。
要治疗道德失语症,人类个体需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特别是应该致力于锻炼道德勇气,以使自身在面对善恶选择问题时能够明辨善恶和扬善抑恶。要治疗道德失语症,人类集体需要不断加强集体道德建设,特别是应该在集体内大力弘扬以明辨善恶为荣的良好风尚,以使社会形成风清气正的道德氛围。一个社会应该致力于推动所有个体和集体自觉地、勇敢地趋善避恶。善恶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这是人类道德生活的真实图景。在这种道德生活图景中,人类必须善恶分明。否则,人类的道德生活世界就会变成一个善性难举、恶性膨胀的世界。治疗道德失语症患者是任何一个致力于推进道德建设的社会都不能不重视的一项重要任务。个人和集体勇于趋善避恶、扬善抑恶是一个社会道德昌明的重要标志。7.下列有关“道德失语症患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跟医学上的失语症患者相比,道德失语症患者在对语音、语法、语义等的理解和表达上并不存在阻断性障碍。
B.道德失语症患者缺少对善恶的判断、评价和选择的能力,更不愿或不敢借助道德语言表达对善恶的态度。
C.在面对善恶选择问题的时候因缺乏道德勇气而保持沉默是道德失语症患者的一种习惯性行为。
D.如果道德失语症患者群体得不到“治疗”,人们的道德生活世界会变成一个善性难举、恶性膨胀的世界。
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果一个人因为对善恶进行判断时出现失误而偶然性地没有维护道德,那么他不是道德失语症患者。
B.医学上的失语症是人脑的一种严重病变,是非选择性的;而道德失语症不是生理性疾病,是选择性的。
C.那种维护道德和践行道德的坚强意志力就是道德勇气,它是人类过道德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
D.人类只要拥有了基于坚强道德意志力而形成的“意德”,就能修炼道德修养,成为有道德的人。
9.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治疗道德失语症的主要方法。(3分)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小题。(20分)
生命的原色 曹德权
这里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种生存环境:海拔5346米,空气稀薄,终年积雪。最厉害的隆冬,气温在零下40度左右,一夜狂风,雪封门窗,很难再有什么生命存在。就在这样一个地方,有一个哨所。这里必须有一个哨所,因为背后是我们的国家。
我上山后仅两天,班长就告诉我了,在这里的274公里长的雪山边境线上,只有我们这个哨所。班长说我们要在这雪窝里守住我们的西部后院。当然这里很苦,苦得无法在书上找到恰当的形容词。几年前,军委一位高级首长听说了我们哨所的情况后,老将军竟双眼发潮,说:“那个哨位上的全体战士,只要在那里钉住一年,都应评功啊!”
班长时常向我们八个兵讲这个故事,我们每次都很认真地听这个故事,总觉得我们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班长是个陕西兵,在这个哨所蹲了快三年了,这里的雪风将班长的脸皮刮成了山羊板,才二十二岁的人看上去有三十六七岁了,我们八个兵都替他担心,班长退伍后,怎么找老婆呀!班长就点着我们的头嬉笑着说:“你们犯糊涂了不是?我看上去成了壮年大汉,还不知道专找个离了婚的三十来岁的姐子呀?大姐疼小幺弟,我今后的日子还能不幸福?!”
我就想班长挺傻的,退伍回去后脸上肯定要换皮,等换了皮光生了再找女孩嘛!
在哨所门前,不知是哪一年的兵砌了四个小石坑,在坑里栽了四棵小树,小树有大拇指般粗,人肩那么高。小树好像永远都长不大,但它是活着的,叶片是绿色的,我们数了,最多的一棵有64片绿叶,最少的一棵有32片绿叶。在雪山上,除了战友之间的友情外,我们对两样东西感情最深,第一是界碑中国的那一半,第二便是这四棵小树。为了防止多种雪地症,上级给我们发了维生素片。我们每个兵都要省下一些,拿去养树,班长说,只要有半个月不给它供应维生素片,它就没有命了!我们每个兵呵护小树如呵护亲儿子一般,它是我们生命的组成部分。我盼望它能长大,能为哨所阻挡住狂风暴雪,为哨所增添一点生命的朝气。可它长不大,一直没有长大的迹象。
我到哨所仅四个多月后,大风雪提前来了。每天早上,我们多了一项工作,那就是清除封住门窗的积雪,把包裹小树的积雪小心地用手慢慢抹开,生怕几时不小心弄落了一片叶片。
终于有一天,我发现那四棵小树开始枯萎,叶片也脱落了不少。我扭头冲进哨所,惊抓抓地叫道:“班长,不好了!小树要死了!”
班长和五个老兵脸上没有太多的惊惶之色,倒是同我一起上山的另外两个新兵,一听说小树死了,脸上都露出十分难过的神色。班长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拍了许久才说:“这四棵小树不能挺过隆冬的风雪,每年都要死,死了我们再栽。现在你们明白了吧,我们哨所建立四十多年了,小树为什么永远长不大!” 我明白了,但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从没听班长和老兵们说过我们哨所门前的小树每年都要死一次,死了后第二年又栽的事呢? 这个问题第二年春天我才弄明白。班长和另外两个老兵退伍了。班长临下山时带着我们又在哨所门前栽上了四棵小树。班长看着小树双眼红了,对我们说:“新战友上山来了后,你们都不要说小树会死的事。哨所门前有小树,就有希望啊!”
哦,我明白了,这是生命的原色,而对于哨所前的生命,竟赋予了怎样一种生命内涵啊!第二年,我担任了哨所的第二十一任班长。
在以后我服役期满时,我做的事竟与历任班长一样,带着兵们栽树,栽完后我竟掉了泪,对围在我身边的兵们说道:“新战友上山来了后,你们都不要说小树会死的事。哨所门前有小树,就有希望啊!10请分析文中第一段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 11.请赏析文中的画线句。(4分)
▲
12.文章结尾“我”服役期满告别哨所时重复了班长退伍时说的话,请联系全文分析这样安排的用意。(6分)▲
13.有人建议把题目改成“哨所门前的小树”,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好?为什么?(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士先器识而后文艺
袁宗道
士戒乎有意耀其才也,有运才之本存焉。有意耀其才,则无论其本拨而神泄于外,而其..才亦龊龊碌碌,无纤毫之用于天下。夫惟杜机葆贞,凝定于渊默之中,即自弢【1】其才,卒不得不显。盖其本立,其用自不可秘也。今夫花萼蕃郁,人睹木之华,而树木者固未尝先溉其枝叶,而先溉其根,何也?所培在本也。良玉韫于石,不待剖而山自润;明珠含于渊,不.待摘而川自媚;莫邪藏于匣,不待操而精光自烁,人不可正睨者。何也?有本在焉,其用自不可秘也。
而晚代文士,未窥厥本,呶呶【2】焉日私其土苴而诧于人。单辞偶合,辄气志凌厉;片.语会意,辄傲睨千古。谓左、屈以外,别无人品;词章以外,别无学问。是故长卿摛藻于《上林》,而聆窃赀之行者汗颊矣。康乐【3】吐奇于春草,而耳其叛逆之谋者秽谭矣。下逮卢、.骆、王、杨,亦皆用以负俗而贾祸,此岂其才之不赡哉?本不立也。本不立者,何也?其器诚狭其识诚卑也故君子者口不言文艺而先植其本凝神而敛志回光而内鉴锷敛而藏声。其器若万斛之舟,无所不载也;其识若登泰巅而瞭远,尺寸千里也。故方其韬光养嘿【4】,退然不胜,如田峻野夫之胸无一能。而比其不得已而鸣,则矢口皆经济,吐咳成谟谋;振球琅之音,炳龙虎之文;星日比光,天壤不朽。岂比夫操觚属辞,矜骈丽而夸月露,拟之涂糈土羹,无.裨缓急之用者哉!
盖昔者禹、尹、虺、召之徒,皆备明圣显懿之德,其器识深沉浑厚,莫可涯涘。而乃今读其训、诰、谟、典、诗歌,抑何尔雅闳伟哉!千古而下,端拜颂哦,不敢以文人目之,而亦争推为万世文章之祖。则吾所谓其本立,其用自不可秘者也。信乎器识文艺,表里相须,....而器识狷薄者,即文艺并失之矣。虽然,器识先矣,而识尤要焉。盖识不宏远者,其器必且浅浮;而包罗一世之襟度,固赖有昭晰六合之识见也。大其识者宜何如?曰:豁之以致知,养之以无欲,其庶乎!
注释:【1】弢:掩藏。【2】呶呶(náo):多言,即唠叨。【3】康乐:即谢灵运。东晋时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4】嘿:同“默”。
1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良玉韫于石 韫:藏 .B.则无论其本拨而神泄于外 无论:不用说 ..C.口不言文艺 文艺:文学和艺术 ..D.而耳其叛逆之谋者秽谭矣 谭:谈论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矜骈丽而夸月露 B.呶呶焉日私其土苴而诧于人 ..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置杯焉则胶 ..C.则吾所谓其本立 D.信乎器识文艺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作者认为“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外和内互相需要,如果器度和学识拘谨浅薄的人,那写作方面的学问也就一同失去了。
B.作者在文章提出凡是学识不宏大博远的人,他的器度必然浮浅;而包罗世界的胸怀度量,一定依赖有天地四方看得清清楚楚的学识见解”。
C.文章从反面论证了“立本”的重要性,又尖锐批评了当世之人不重立本的社会现象,并以古人不重立本遭祸的例子正面论证“立本”。
D.本文论点清晰,论据简约,论证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结构上照应绵密;作者的“文如其人”意味着文学风格应表现文学家的人格内涵。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盖识不宏远者,其器必且浅浮;而包罗一世之襟度,固赖有昭晰六合之识见也。(4分)(2)莫邪藏于匣,不待操而精光自烁,人不可正睨者.何也?(4分)
18.用“/”给下列文字断句。(3分)
其 器 诚 狭 其 识 诚 卑 也 故 君 子 者 口 不 言 文 艺 而 先 植 其 本 凝 神 而 敛 志 回 光 而 内 鉴 锷 敛 而 藏 声。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点绛唇 阻风江口 清·陈维崧
浊浪堆空,暨阳城下风涛怒。冰车铁柱,隐隐轰吴楚。独眺君山,且共春申语。愁如许,一杯酹汝,同看蛟龙舞。
【注】①春申,战国时期楚国贵族黄歇,战国四公子之一,博闻、善辩,曾为楚相,颇有功绩,后为小人刺杀。
19.本词上阙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请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描绘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词的下阙塑造了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1-22题。(6分)
材料一: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曰:“礼,与其奢也,宁俭。”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论语》)
材料二:故子墨子曰:“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是故古者圣王制为
①节用之法,曰:“……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
(《墨子·节用》)21.两则材料中,孔子和墨子对“节用”思想有什么差异?(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你如何看待这两种思想差异?请简要说明。(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文默写。(6分)23.补写出下列各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彩彻区明。,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2)《蜀道难》中以神话写蜀道开凿之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既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氓》)(4),一瓢饮,在陋巷。(《论语》)(5)花谢花飞花满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絮轻沾扑绣帘。(《红楼梦·葬花吟》)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反向春运”,就是和以往年轻人回家过年相反,而是由老人提前到子女工作地过年。坐火车回家,无奈抢不到火车票;乘飞机回家,恐怕得花去一个月的工资。两难之下,一些在大中型城市打拼的上班族,打算过一个“反向春运”年,将父母从老家接到工作地过年。有人说,“反向春运”将家人接到身边,但接不来一个老家,更接不来家乡过年的氛围,“反向春运”消解了传统的年俗;也有人说,“反向过年”给众多在外打拼的游子提供了春节团圆的新思路。
对于“反向春运”,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8年高考模拟卷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
1、C(3分)【解析】A阒(qú)筑,惨破-残破;B不耻-不齿;冥(míng)顽不灵;D亦或~抑或
2、B(3分)“尽收眼底”用于俯视角度,句中的角度是平视,故错,可改为“一览无余”
3、A(3分)?改为。全句是否定性陈述句,无疑而问,故句末不用?用。
4、B(3分)A项,成分赘余,“十分”和“悬殊”语义重复。C项,语序不当,“对于整个中国社会乃至中国科学界来说”语序不当,应该为“对于中国科学界乃至整个中国社会来说”。D项,搭配不当,“看到了”与“民歌”搭配不当。
5、①台基高,出檐大。②内部可通可隔。③构件艺术美观。④涂有油漆以防腐。(每点一分)
6、【答案】本刊从未授权社外任何机构或个人开展版面收费业务(2分);对盗用本刊名义实施欺骗活动造成的一切后果,本报不承担任何责任(2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10分)
7.B 8.D 从第四段的表述看,本选项的表述过于绝对。
9.①加强个体道德修养,锻炼道德勇气。②加强集体道德建设,促进良好风尚的形成③社会致力于推动个体和集体自觉地、勇敢地趋善避恶。(评分标准:从个人、集体、社会三个角度概括,每个角度1分。)
(二)(20分)
10.第一段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为下文描写尽管士兵们用心呵护,可是哨所门前的小树每年仍会死去的情节做铺垫;同时,用环境的恶劣来反衬哨所的士兵们坚强乐观的形象。(点出铺垫2分,反衬形象2分)11.画线句运用动作描写,班长“点着我们的头”写出了班长与其他士兵的融洽关系。同时运用神态描写“嬉笑”,还有语言描写,用班长戏谑自嘲的口吻,表现了班长的乐观,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点出动作1分,神态、语言等1分,各自作用各1分)
12.①呼应上文班长的话,表示“我”对班长之前做法的理解和认同,“我”也认为在恶劣的环境下依然要充满生命的希望;②凸显人物形象,通过“我”和班长的话,可以更好地表现“我”、班长以及所有哨所士兵们甘于奉献、乐观坚强的军人形象;③升华了主题,这寓示着哨所士兵们勇于担当、忠于职守的精神代代相传。(每点2分,共6分)
13.(示例1)我认为“生命的原色”更好,因为“生命的原色”象征着士兵们的军人本色,本文的主题就是表现士兵们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忠于职守、乐观坚强的军人本色。同时,以“生命的原色”为题,更加委婉有意境。而以“哨所门前的小树”为题显得过于直白,不能表现作品深刻的意味。
(示例2)我认为“哨所门前的小树”更好,因为哨所门前的小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叙述了士兵们精心呵护小树、死后重栽、隐瞒小树每年会死的真相等内容;通过哨所门前的小树来表现士兵们乐观坚强、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军人形象;以意象为题,显得形象生动。(可以从从塑造人物、情节安排、主题展现和其他作用角度来评述,酌情给分)
三、古诗文阅读
(一)(20分)
14.C.文艺:写作的学问。
15.A.两个都是表并列(B.“呶呶焉日私其土苴而诧于人 “焉”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置杯焉则胶”中的“焉”是兼词,于此。C.“则吾所谓其本立”中的“则”表判断,.是;“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中的“则”是那么,就。D.“信乎器识文艺”中的“乎”是语.气词,“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乎”相当于“于”,对。)16.C.文章从正面论证了“立本”的重要性……并以古人不重立本遭祸的例子反面论证“立本
17.(1)凡是学识不宏大博远的人,他的器度必然浮浅;而包罗世界的胸怀度量,一定依赖有(能把)天地四方看得清清楚楚的学识见解。
(2).莫邪藏在剑匣里,不必等拿(在手中)而光芒自然闪烁,使人不能正目而视。为什么呢?
18.其器诚狭/其识诚卑也/故君子者/口不言文艺/而先植其本/凝神而敛志/回光而内鉴/锷敛而藏声。【文言文翻译】
士人(要)力戒有意炫耀自己的才能,(因为)有发挥才能的根本存在啊。(如果)有意炫耀自己的才能,那就不用说他的根本(已经)断绝而神气泄露到外面,而且他的才能也是拘谨平庸的,对于社会没有一丝一毫的用处。只有杜绝机巧保住纯真,安定在深沉的寂寞之中,即使自己掩藏自己的才能,终究不能不显露(出来)。因为他的根基建立,他的作用自然不能被隐藏。今日花朵繁茂,人们看见树木的华美,而种树的人本来不曾先浇溉树的枝叶,而先浇溉树的根,为什么呢?(因为)培植的(首要)在于根本啊。美玉藏在石头中,不必等到剖开而山自然润泽;明珠藏在深水里,不必等到摘取而水自然明媚;莫邪藏在剑匣里,不必等拿(在手中)而光芒自然闪烁,使人不能正目而视。为什么呢?有(事物的)根本(属性)存在其中,它的作用自然不能被隐藏了。
然而晚代文人,没有看到事物的根本,每天唠唠叨叨偏爱自己(那些)像泥土枯草(一样的文字)而在人面前夸耀。某个文词偶然(和古人的)相合,就志气高扬自以为了不起;零散文字(与古人的)意思相通,就傲视千古。说除了左丘明、屈原以外,没有另外的人才;除了诗词文章以外,没有另外的学问。因此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铺陈词藻,然而听到(他)骗取钱财的行径的人(要为他)羞愧了。谢灵运在“池塘生春草”的诗句中表现出奇才,可是听说他谋划反叛的人(都)不屑谈起(他)了。下到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也都是因为(刚愎自用)不能适应世俗而招惹灾祸,这难道是他们的才华不足吗?(这)是(因为)根基没立起来。根基没立起来,是什么原因呢?他们的器度实在狭小,他们的见识实在低下。因此君子,口头不谈论写作(方面)的学问,而先树立他的根基。聚精会神而敛藏志气,回转光采而照亮内心,收敛锋芒而隐藏名声。他的器度像(容纳)万斛的大船,没有什么不能装载的;他的学识像登上泰山顶而瞭望远方,(所见)近在咫尺(其实是)千里(之遥)。因此当自己(把才华)掩藏起来默默地修养,(作出任何事都)不能胜任的逊退的样子,像田园里的农夫一样胸中没有一点才能。然而等到他不得不说(的时候),一开口就都是经世济民(的道理),随便说的话(都)成了计策谋略;响着玉磬般的声音,显耀着龙虎般的光彩;像星星太阳一样光亮,像天地一样(永垂)不朽。怎么能像那些拿着写字竹板写文章的人一样,以词藻工整华丽而自负以写月亮雨露而夸耀,像用泥土作饭用土作汤,(对)危急的事没有(任何)补益作用呢!
从前大禹、伊尹、仲虺、召公这些人,都具备了圣明美好的品德,他们的器度见识深沉浑厚,不能(测到)边际。而且如今读《尚书》中的《训》《诰》《谟》《典》、《诗经》,(文词)是多么近于雅正(内容是多么)深广宏大啊!千年以来,(被人们)尊崇颂赞,(虽然)不敢用文人来看待他们,然而也争相推崇(他们)作万世文章的开创者。(这)就是我说的他的根基树立,他起的作用自然不能被隐藏。的确啊,器度学识和写作方面的学问,(如)外和内互相需要,如果(是)器度和学识拘谨浅薄的人,那写作方面的学问也就一同失去了。虽然这样,器度学识(占)首要(地位),然而学识尤其重要啊。凡是学识不宏大博远的人,他的器度必然浮浅;而包罗世界的胸怀度量,一定依赖有(能把)天地四方看得清清楚楚的学识见解。扩大自己的学识的人应该怎么样?回答(是):开阔自己来获取知识,修养自己来(达到)没有欲望(的境界),(这)大概(就)差不多了!
(二)(8分)
19词的上阙描绘了冬日江上风急浪大之景。诗人运用了夸张与比喻的手法。诗人把江上巨涛比作“冰车铁柱”,写出了波涛的刚性。“浊浪堆空”写浪多而大,聚集起来,仿佛要冲向天空。“轰”字更是写出了风涛影响范围之广。
20.词中塑造了一位内心孤独、充满忧愁,但又心胸宽广、气度不凡的羁旅者。前两句写出了孤身一人,想象战国时期的春申君,与他对话交流。后三句点出虽然自己的忧愁与春申君一般多,但是如今暂且放下,想象着能与春申君一边喝酒,一边欣赏这蛟龙狂舞般的滔天巨浪吧。
(三)(6分)
21、【答案】
墨子的“节用”是“去无用之费”,也就是节约,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孔子认为“节用”要“以礼”,同时提倡“爱人”,使百姓没有过多赋税和过高的生活压力。
22、【答案】
①墨子“节用”思想强调节约,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作用和效果有限。②孔子的“节用”,强调经济上节约财政开支,宽厚民力,使民以时,不掠夺农民,奖励生产等。③墨子的思想是墨家立足于平民百姓的视角分析问题,荀子的思想更多的站在国家和统治阶级的角度分析问题。(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
(四)(6分)
23、(1)云销雨霁 落霞与孤鹜齐飞
(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涕泣涟涟 载笑载言
(4)一箪食 人不堪其忧
(5)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
四、作文(60分)24.(60分)。
高三文科数学习题课的成败心得 第3篇
关键词:高三文科数学,习题课,心得体会
习题课, 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师教授的教材知识, 以练习为主的课型. 这种课型始终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 对于高三文科生的数学学习来说, 习题课的设置更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习题的教学和练习实践, 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完善数学体系, 了解数学知识结构等.
一、高三文科数学习题课的成功心得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 选择合理的教学习题, 来作为习题课的内容. 而数学习题课的习题选择, 对于习题课的培训质量和课堂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根据学生的长处和短处, 有针对性地选择习题的范围.对于学生在知识点上的薄弱之处和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点, 教师都做到了心中有数. 对于习题的探究性和针对性上做到了不出现“偏”“怪”“难”等题. 在习题课的题目选择上, 做到了遵循教材, 源于课本的原则. 以课本上的例题和原题为主, 并对其作出适当的改编, 探究、演变等方法, “一题多变”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以此类推的思维方法从而更好地领会数学知识, 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的应变能力.
不能因小失大, 丢掉课本的知识, 而专注于课外的怪、难、偏等题. 还要注重习题的关联性, 在知识点上要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 这样的习题模式可以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思维的发散. 在习题的设置上, 可以同一背景或同一情景模式下设置若干小问题, 这样层层递进, 层层设疑, 使学生能够深入到问题的本质中, 熟练地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
在习题的题材选择上要做到题材新颖, 最好能够紧贴事实热点, 如最近大热的《来自星星的你》中来自外星球的都教授的故乡和地球的距离计算等就可以应用到函数等相关的数学问题中. 而这样的题材设计既可以起到巩固数学知识的作用, 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做到万变不离其宗. 习题课的设置多在一节内容或一章内容的基础上来开展课后练习.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通过做练习题对复杂且烦乱的知识点进行再整理, 以期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二、高三文科数学习题课的不足体会
习题课, 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进入高三, 复习是整个高三的主旋律, 大量习题充斥着学生的生活, 那么如何解题则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习题课的课堂上, 有些学生抱怨, 为什么课本上的知识, 老师讲的时候能够听懂, 可是一到应用的时候就不知道应该用哪个知识点. 还有的学生, 教材上的例题会做也能够弄明白, 可一到自己动手做题的时候就束手无策了. 那么, 在习题课的实践教学中该如何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点做到融会贯通呢?
首先在习题课的讲解上, 教师就要“让位”, 把教法让路给学法. 何为教法? 顾名思义, 就是老师教授的方法. 传统意义上的授课方法是以教师为主, 教师在课堂上讲解, 学生在下面听. 然而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却不适用于习题课.“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对于习题课的课堂效果不是很理想, 因为教师在讲解一道习题的时候, 即使讲解得清楚明了, 条理分明, 那也是教师自己的思考结果、思维模式和知识运用, 而在下面听讲的学生却并没有参与到实际操作中, 而没有实际操作也就没有一个自我反问、自我解答以及最后知识点的应用, 那样也就没有达到习题课的目的. 而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也不会太高. 因为学生自己没有一个思考的过程, 不思考只是一贯的被接受自然积极性不会太高, 活跃度也会大大降低. 同时, 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的同时, 学生没有自己主动思考、设疑的过程, 相应的在教师讲解的时候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会受到限制. 这些都不利于习题课的授课效果. 所以, 教师在讲解习题的时候一定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讲、练、思三方面来进行课堂互动, 多种教学模式互动, 交错配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在与学生互动方面, 要遵从平等、引导的原则. 平等地进行交流, 鼓励学生们一题多解, 进行探究式学习, 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充当指引者的角色, 带领学生们通过解一道数学题而看到其中包含的知识点, 即透过现象看本质. 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全方位地参与到课堂中, 提高课堂参与度, 提升课堂效率.
最后, 在习题课结束后教师还要跟踪巩固, 不能以为讲过了学生做过了就可以了. 根据人的遗忘曲线和当时的理解接受能力来看, 一道题或者一个知识点的应用不可能完全地理解透彻, 所以, 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巩固练习. 通过修改的作业和上次的习题课了解学生知识上的薄弱之处, 然后有针对性挑选一些习题, 进行再次训练. 这样做的目的, 不但使学生巩固了知识点, 同时也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出题者的意图和解题思路, 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 以上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之处, 应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 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总结
教师在习题课的实践教学中, 首先应该遵从课本, 一切源于课本基于课本,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创新, 做到万变不离其宗. 在习题课的选材上也要做到选材新颖, 充分锻炼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在教学模式上要多种模式相结合, 多角度、全方位教学, 为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 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 使学生能够学会逐步分析、解决、处理数学问题的方法, 构建数学思维. 避免填鸭式教学. 教师之间互相配合, 取长补短, 在实践中针对高三文科数学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下, 数学习题课这一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定会越办越好, 一定会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开辟出一条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高二升高三数学练习题 第4篇
1. 命题“x∈R,x2+x-2≤0”的否定是.
2. 一个口袋中装有大小相同的2个白球,2个黑球,从中任意摸出2个球,得到1个白球和1个黑球的概率为.
3. 已知向量a=(2,-1,3),b=(-4,2,x),若a⊥b,则x=;若a∥b,则x=.
4. 已知p:x2-1<0,q:x>a,若p是q的充分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5. 若椭圆+=1上有一点P,它到左准线的距离为,则点P到右焦点的距离与到左焦点的距离之比为.
6. 阅读右边的程序框图,若输入m=4,n=3,则输出a=,i=.
7. 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AB与对角面AB1D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8. 某广告公司招聘广告策划人员,对A,B,C三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测试成绩如下表(单位:分):
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录取人选,那么候选人将被录用;如果将创新、综合知识、语言三项测试成绩按4∶3∶1的比例确定个人的测试成绩,那么候选人将被录用.
9. 右图是函数f(x)=x3+bx2+cx+d的大致图像,则+=.
10. 已知下列命题:
① “k=1”是“函数y=cos2kx-sin2kx的最小正周期为π”的充要条件;
② “a=3”是“直线ax+2y+3a=0与直线3x+(a-1)y
=a-7相互垂直”的充要条件;
③ 函数y=的最小值为2;
④ 已知三个不共面的向量a,b,c,则空间中任意一个向量p总可以唯一地表示为p=xa+yb+zc(x,y,z∈R).
其中是假命题的为.(将你认为的假命题的序号都填上)
11. 已知f(x)=sinx+2x,x∈R,且f(1-a)+f(2a)<0,则a的取值范围是.
12. 向圆x2+y2=4所围成的区域内随机地丢一粒豆子,则豆子落在直线x-y+2=0上方的概率是 .
13. 有如下结论:“圆x2+y2=r2上的一点P(x0,y0)处的切线方程为x0y+y0y=r2”;类比也有结论:“椭圆+=1(a>b>0)上的一点P(x0,y0)处的切线方程为+=1”.过椭圆C:+y2=1的右准线l上的任意一点M引椭圆C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则直线AB恒过定点.
1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设A是曲线C1:y=ax3+1(a>0)与曲线C2:x2+y2=的一个公共点,若C1在A处的切线与C2在A处的切线互相垂直,则实数a的值是.
二、 解答题
15. 甲、乙、丙三个同学各写了一张新年贺卡并放在一起,现在三人均从中抽取一张.
(1) 求这三个同学恰好都抽到别人写的贺卡的概率;
(2) 求这三个同学恰好都抽到自己写的贺卡的概率.
16. 设a>0,集合A=(x,y)x≤3,x+y-4≤0,x-y+2a≥0B={(x,y)|(x-1)2+(y-1)2≤a2},若P(x,y)∈A是P(x,y)∈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a的取值范围.
17. 设函数f(x)=x3-x2+(a+1)x+1,其中a为实数.
(1) 若函数f(x)在x=1处取得极值,求a的值;
(2) 若不等式 >x2-x-a+1对任意a∈(0,+∞)都成立,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
18.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侧棱PA⊥底面ABCD,AB=,BC=1,PA=2.
(1) 求直线AC与PB所成角的余弦值;
(2) 若E为PD的中点,请在侧面PAB内找一点N,使NE⊥面PAC,并分别求出点N到AB和AP的距离.
19. 如图,已知椭圆C:+=1(a>b>0)的左顶点、右焦点分别为A,F,右准线为m.圆D:x2+y2+x-
3y-2=0.
(1) 若圆D过A,F两点,求椭圆C的方程;
(2) 若直线m上不存在点Q,使△AFQ为等腰三角形,求椭圆C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3) 在(1)的条件下,设直线m与x轴的交点为K,将直线m绕点K顺时针旋转,得直线l,动点P在直线l上,过点P作圆D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M,N,求弦长|MN|的最小值.
20. 已知f(x)=lnx,g(x)=x2+mx+(m<0),直线l与函数f(x),g(x)的图像都相切,且与函数f(x)的图像的切点的横坐标为1.
(1) 求直线l的方程及m的值;
(2) 若h(x)=f(x+1)-g′(x)(其中g′(x)是g(x)的导函数),求函数h(x)的最大值;
(3) 当0
1. x∈R,x2+x-2>0. 2. . 3. ,-6. 4. a≤-1. 5. 5. 6. 12,3. 7. . 8. A,B. 9. . 10. ①②③. 11. a<-1. 12. .13. (1,0). 14. 4. 15. (1) ;(2) .







